能源互联网工程

发布时间:2024-6-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能源互联网工程

{{`发布时间:2024-6-05`}}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能源互联网工程
02一、专业情况二、师资队伍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师资队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别朝红教授、全国教学名师罗先觉教授等领军教授带领,以中青年人才为传承的师资梯队,实力雄厚、传承有序。教师团队超过 50 人,包含中科院院士 1 名、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Fellow) 5 名 , 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授 6 名、国家级青年人才 5 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3 项,负责国家一流课程 5 门。能源互联网是以电网为骨干网架,通过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形式融合、相互转化、相互配合,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在大时空范围内实现全局优化配置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互联网专业属于工科 - 电气类,专业代码 080607T。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能源互联网开辟了丰富、海量的重大应用场景,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公司战略目标,华为集团开辟数字能源新赛道的重大举措均证明了... [收起]
[展开]
能源互联网工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01 能源互联网工程

专业介绍

第2页

02

一、专业情况

二、师资队伍

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师资队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别

朝红教授、全国教学名师罗先觉教授等领军教授带领,以中青年人才为传承的师资梯队,实力雄厚、传承

有序。教师团队超过 50 人,包含中科院院士 1 名、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Fellow) 5 名 , 国家级教学

名师 1 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授 6 名、国家级青年人才 5 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陕西省教学

成果奖 3 项,负责国家一流课程 5 门。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网为骨干网架,通过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形式融合、相互转化、相互配合,

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在大时空范围内实现全局优化配置提升清

洁能源消纳,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互联网专业属于工科 - 电气类,专业代码 080607T。电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能源

互联网开辟了丰富、海量的重大应用场景,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国家

电网公司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公司战略目标,华为集团开辟数字能源新赛道的重

大举措均证明了产业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关注和期待。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发挥学校在电气、能动、信息等优势学科,建设

反映该领域前沿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实验平台,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创新校企联合的培养机制,满足在未

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乃至世界在电力能源领域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由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别朝红教授作为负责人,以电气学院主导,联合

电信学部、能动学院等开办,于 2022 年获批成立并于同年开始高考招生。

注重选拔从事能源互联网方向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骨干教师担任专业课程负责人,并积

极推进相关教材建设,构建完备的实验人才体系。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邀请能源互联网领域专家来校参与理论授课、技术前沿讲座、联合建设实验室、共同参与教学研讨等活动,

促进深度产教融合。采用资助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培养等多种措施,推动专业的国际化。

在2023年软科发布的全国高校专业评估当中,该专业排名全国第1。

第3页

03 教师团队超过 50 50 人 人

中科院院士 1 1 人 人

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 5 (IEEE Fellow) 5 人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 1 1 人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6 教授 6 人

国家级青年人才 5 5 人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2 项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 3 3 项

负责国家一流课程 5 5 门

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为人才培养总目标,践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

须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的教育思想,构建“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特色: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顺应能源信息交叉学科融合发展趋势,打破固

有学科领域界限;强化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突出研教融合,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多方协同

的工科育人模式,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契合度;注重链式思维,选拔与培养融合,坚持开放合作,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

人才。

三、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

第4页

04

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

电路、现代电子技术、电磁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制图。

专业核心课程:

能源互联与系统分析、能量转化原理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

络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能量转换、电力工程基础等。

四、培养计划和核心课程

第5页

05 五、培养平台

预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有 60%~70% 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 20%~30% 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主要在

能源与电力系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国防工业、科研院所、能源设备制造业和国家机关等领域和行业就业。

六、升学与就业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翻页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