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语文核按钮 考点突破 [全国新高考 大一轮 用书 ] 附 录
2021 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 附 录 青于蓝考试研究院 编
知识一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1 知识二 逻辑基础知识 7 知识三 修辞知识 10 知识四 词 语 18 一、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二、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三、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 一)40 组近义成语辨析 ( 二)40 例多义成语解析 ( 三)40 例易“ 望文生义” 的成语解析 ( 四)38 例易“ 褒贬误用” 的成语解析 ( 五)40 例易“ 谦敬误用” 的成语解析 ( 六)40 例用于特定对象的成语解析 知识五 文言实词、虚词 60 一、120+30 个文言实词例释 二、18 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知识六 古代文化知识 115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官职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文化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知识七 名篇名句默写 139 一、熟悉考情 二、入选试题的名句的特点 三、提高默写得分率的几种方法 四、60 篇背诵古诗文 ( 一) 文言文 必修(10 篇) 选择性必修(10 篇) ( 二) 诗词曲(40 首) [ 即学即练] 知识八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202 一、古代诗歌 7 大类意象集释 二、古代诗歌 14 类语言特色简释 三、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知识一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1.词 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ꎬ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ꎮ 语法 实词 含有实际意义ꎬ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ꎬ包括名词、动词、 功能 虚词 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ꎮ 大多只有语法意义ꎬ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ꎬ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ꎮ 2.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ꎬ加上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 点符号可以独立成句ꎮ 按照结构特点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 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ꎮ 并列 并列短语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短语 代词或数量词 等 组 合 而 成ꎬ 词 与 词 之 间 互 不 修 饰 限 制 ( 但不少并列短 语 中 的 词 有 先 后 顺 序 ) ꎬ 中 间 常 用 顿 号 或“ 和、及、又、与、并” 等词连接ꎮ 如:报纸、杂志、网络 / 调查研究 / 继承与发扬 / 万紫千红 / 四面八方 / 风和日丽ꎮ 偏正 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ꎬ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 1 短语 与被修饰的关系ꎬ中心语是名词或动词、形容词ꎬ名词前 的修饰语是定语ꎬ之间可用“ 的” 字连接ꎬ动词、形容词前 识 动宾 的修饰语是状语ꎬ之间大多可用“地”字连接ꎮ 如:写作提 记 短语 纲 / 经典作品 / 七根火柴 / 倾情奉献 / 再三叮嘱 / 对天发誓ꎮ 手 册 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ꎬ受 结构 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ꎬ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处 特点 所等ꎬ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ꎮ 如:放下包袱 / 告诉他们 / 敬畏生命 / 谋求发展ꎮ 后补 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 短语 合而成ꎬ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ꎬ之间大多用“ 得” 字 连接ꎮ 如:气得跺脚/ 红得发紫/ 踢了两脚/ 垂涎三尺ꎮ 主谓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ꎬ由表示被陈述和 短语 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ꎮ 大多数情况下ꎬ主语是 一个名词或代词ꎬ谓语则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ꎮ 如:老 师讲课 / 斗志昂扬 / 我们取胜ꎮ 3.句子 从句子结构而言ꎬ句子可分为单句、复句两大类句型ꎮ 单句可以分为一 般单句和复杂单句两种ꎮ 一般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ꎬ复杂单句由 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ꎮ 有的主谓句中ꎬ动词谓语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多样ꎬ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ꎬ称为特殊单句ꎬ包括把字句、被字句、连动 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等ꎮ (1)单句 ①一般单句成分表 成 分 说 明 符 号 举 例 主语 主语是 句 子 中 的 陈 述 对 象ꎬ 毛泽 东 是 一 位 伟 大 的 战 说明是谁或是什么ꎮ 常由名 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担任ꎮ 略家ꎮ 他们终于登上了山峰ꎮ 方法都不同ꎮ 谓语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ꎮ 他们正在排练节目ꎮ 的成分ꎬ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ꎮ 么样ꎮ 常由动词、形容词、介 宾短语担任ꎮ 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ꎬ 我孩小子们伙们家伴们都盖了非兴新常高 喜房采 欢烈子 他地ꎮ ꎮ登上 表示 动 作 行 为 的 对 象、 结 果、处所、 工 具 等ꎮ 常 由 名 2 词、代词担任ꎮ 飞 机ꎮ 识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 大地像(一个) ( 五彩缤 记 面的修 饰 成 分ꎬ 说 明 事 物 的 纷) 的世界ꎮ 手 定语 性质、状态ꎬ或限定事物的领 ( ) ( 暖 和 ) 的 阳 光 照 着 ( 平 册 属、质料、数量等ꎮ 常由形容 静) 的湖水ꎮ 词、数量词、名词、代词担任ꎮ ( 我国) 的文化博大精深ꎮ 状语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 [ ] 歌声[ 把王老师] 带入深 沉的回忆ꎮ 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ꎬ表示 画眉[ 在树林边] [ 婉转] 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 地歌唱ꎮ 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ꎮ 常由 天气[ 非常] 晴朗ꎮ 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担任ꎮ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 ‹ › 她双眼哭‹ 红› 了ꎮ 他高兴得‹ 眼泪都流出来 补充成分ꎬ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了› ꎮ 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 ‹ 半 间等ꎮ 常由形容词、数量词、 天› ꎮ 趋向动词、介宾短语来担任ꎮ 句子成分关系的顺序一般是: 备注 ( 青青) 的麦苗 [ 悄悄] 地抽‹ 出› 了( 嫩绿) 的宾叶 语 子ꎮ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构 成 ②复杂单句构成 单句的主 举 例 干由短语 或复杂短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ꎮ ( 主 语来充当 语由复杂的偏正短语充当)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ꎮ ( 宾语由复杂 的偏正短语充当)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 务的手段ꎮ (宾语由复杂的主谓短语充当) 将单句的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ꎬ( 向着 附加成分 敌人冲锋陷阵) 的( 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 复杂化 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ꎮ (定语比较复杂) [ 根据毛 主 席 的 指 示] ꎬ 周 恩 来 同 志 [ 在 1964 年 和 1975 年] ꎬ[ 向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提 出 了 一 个 宏 伟 的 规 划ꎮ ( 状语比较复杂) 由复句结 我‖相信ꎬ雷 锋 的 榜 样 不 仅 给 我 们 指 明 了 正 确 的 生 活 道 3 构充当句 路ꎬ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 子成分 气ꎮ (宾语由复句结构充当) 识 记 ③六种特殊单句 手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ꎬ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 册 句、是字句( 判断句) 、存现句ꎮ 名 称 说 明 举 例 把字句是一种用“ 把” 字将宾语提前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 把字句 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 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 历史册页ꎮ 殊句式ꎮ 被字句 被字句ꎬ也称“ 被动句” ꎬ是一种用“ 被”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 字与施事者( 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ꎬ相 情给吓懵了ꎮ 应的宾语就被称为“ 受事者” ) 一道作状 语或者用“被” 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 作、行为的特殊句式ꎮ 连动句 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 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ꎮ (动词间存在先后顺序) / 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动词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 的特殊句式ꎬ几个动词之间互不修饰限 苔藓 烧 水 喝ꎮ ( 动 词 制ꎬ相互独立ꎬ但是存在着目的、方式、 间存在目的关系) 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ꎮ
逻辑常识 知识二 逻辑常识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ꎬ与他所掌握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密 切相关ꎮ 语法ꎬ决定语言“通不通”ꎻ修辞ꎬ决定语言“ 好不好”ꎻ逻辑ꎬ决定 语言“对不对”ꎮ 在现代汉语中ꎬ“ 逻辑” 是个多义词ꎬ我们所说的“ 逻辑” 一般指逻辑规律ꎬ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ꎮ 思维形式 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ꎬ即概念、判断、 推理ꎮ 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ꎬ对解答“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中“ 表意不明” “ 不合逻辑” 等病句类型大有帮助ꎮ 1.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ꎮ 每一个概 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 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ꎬ主 要是本质属性ꎻ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ꎮ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ꎬ主要有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 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ꎮ 全同 全同关系ꎬ两个概 念 的 外 延 完 全 重 合ꎬ 反 映 的 是 同 一 事 物ꎬ 但 关系 内涵却不完全相同ꎮ 比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这两个概念 就是全同关系ꎮ 并列 并列关系ꎬ两个概 念 的 外 延 完 全 不 重 合ꎬ 具 有 共 同 的 属 概 念ꎮ 7 关系 “矛盾关系” “ 反对关系” 的概念也属于特殊的并列关系ꎮ 如 “ 诗歌” 和“ 小说” ꎮ 识 记 包含 包含关系ꎬ又称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ꎮ “ 属种” 指一个概念 手 关系 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ꎬ如“ 法律” 与“ 刑法”ꎻ“ 种 册 属”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ꎬ如“ 大 学生” 与“ 学生” ꎮ 交叉 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ꎮ 如“ 学生” 和“ 共青团 关系 员”ꎮ 矛盾 矛盾关系指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ꎬ两个概念的外延 关系 是排斥的ꎬ它们的外延加起来等于属概念的外延ꎮ 如“ 社会主 义国家” 与“ 非社会主义国家” ꎮ 反对 反对关系指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ꎬ两个概念的外延 关系 是排斥的ꎬ它们的外延加起来小于属概念的外延ꎮ 如“ 社会主 义国家” 与“ 资本主义国家” ꎮ 关于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ꎬ用图来表示ꎬ就一目了然了:
逻辑常识 2.判断的种类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ꎬ就是用肯定或否定 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ꎮ 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ꎮ “ 苹果是 水果”“钢笔是笔”都是真判断ꎬ完全符合客观实际ꎮ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 “ 上帝创造了一切” 都是假判断ꎬ不符合客观 实际ꎮ 有一些判断的真假ꎬ一时难以下结论ꎮ 如“外星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 星人的飞行器”“光速是速度的极限”ꎮ 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ꎬ才能断定 这些判断的真假ꎮ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 绝对ꎬ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ꎬ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ꎮ 判断与语句ꎬ两者关系比较密切: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表达形 式ꎬ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ꎻ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ꎬ但并非所有 的语句都表示判断ꎻ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ꎬ不同判断也可以 用同一语句表达ꎮ 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有歧义的问题ꎬ还应注意句意前 后不一致的问题ꎬ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 能否” “ 是否” “ 好 坏”“有没有”等两面词ꎬ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ꎬ就犯了“ 一面对两面” 的 逻辑错误ꎻ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ꎬ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位ꎻ三 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ꎮ 判断的分类有很多种ꎬ非常复杂ꎬ这里仅就其中的性质判断作简单 8 介绍ꎮ 性质判断ꎬ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ꎬ即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 识 有某种性质的判断ꎮ 如: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ꎮ / 有的 记 秘书不是本地人ꎮ 性质判断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手 册 ①全称肯定判断ꎮ 如:所有的天体都在运动ꎮ ②全称否定判断ꎮ 如:所有的鲸都不是鱼ꎮ ③特称肯定判断ꎮ 如:有的动物有尾巴ꎮ ④特称否定判断ꎮ 如:有的动物没有尾巴ꎮ 知道了判断的种类ꎬ使用判断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清判断的类型ꎮ 如: ①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ꎮ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ꎬ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ꎮ ①句中“无时无刻” 意为“ 没有任何时刻”ꎬ“ 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 父亲”意为“ 我没有任何时刻在怀念我的父亲” ꎬ表示了一个否定判断ꎮ 实 际上ꎬ这里应用一个肯定判断ꎬ即“ 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的父亲” 或“ 我 任何时刻都在怀念我的父亲”ꎮ ②句错在一个全称肯定判断ꎬ言过其实 了ꎬ应将“ 凡是”改为“ 不少” 或“ 大多”ꎬ或者将“ 都是”改为“ 大多”ꎮ 3.推理的分类 推理ꎬ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 前提) 推出新判断( 结论) 的过 程ꎮ 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ꎬ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ꎻ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 向划分ꎬ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ꎮ 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 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ꎮ 常用“ 因为 所以 ” “ 由 于 因而 ” “ 因此” “ 由此可见” “ 之所以 是因为 ” 等作为推
逻辑常识 理的系词ꎮ 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ꎮ 演绎 所谓演绎推理ꎬ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ꎮ 推理 如:贪赃枉法的 人 是 必 定 会 受 到 惩 罚 的ꎬ 你 们 一 贯 贪 赃 枉 法ꎬ 所 以ꎬ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ꎮ 这里ꎬ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 是一般性前提( 大前提)ꎬ “你们一贯贪赃枉法” 是特殊性前提( 小前提)ꎮ 根据这两个前提 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 这 个特殊性的结论ꎮ 上例是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三段论”式推理ꎬ是由两个前提和一 个结论组成的ꎮ “三段论”的变式ꎬ有的省略大前提ꎬ有的省略小前提ꎮ 如果不能正确运用“三段论”ꎬ就会犯常说的“不合逻辑”的错误ꎮ 归纳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 推理 的结论的一种推理ꎮ 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ꎻ在封 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 性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ꎻ所以ꎬ在阶级社会里ꎬ 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ꎮ 类比 类比推理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ꎮ 一般情况 9 推理 下ꎬ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ꎬ推出这两个事物在 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ꎮ 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ꎬ又在 识 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ꎬ由此类比ꎬ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 记 核ꎬ后来用显微镜观察ꎬ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ꎮ 手 册 4.逻辑规则 同一律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ꎬ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 和判断ꎬ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ꎮ 所议论的命题 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ꎬ不能“ 中途易辙” 或“ 偷梁换柱” ꎮ 矛盾律 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可自相矛盾的规律ꎮ 在逻辑思维上ꎬ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ꎬ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 出两个矛盾的判断ꎬ即不能既肯定它ꎬ又否定它ꎮ 排中律 指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ꎬ 而没有其他可能ꎮ 排中律对于互相矛盾的两种思想必须做 出非此即彼的选择ꎬ而不允许都加以否定或者都加以肯定ꎮ 这些规则的表述是很简单的ꎬ却是对前面所谈知识的综合运用ꎬ我们 在日常思维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违背这些规则ꎬ造成一些病句ꎮ
修辞知识 知识三 修辞知识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ꎮ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ꎬ用一事 物喻另一事物ꎮ 比喻的结构ꎬ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ꎬ即本体、喻体和比喻 词ꎮ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ꎬ甲、乙之间必须有 相似点ꎬ否则不能成立ꎮ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ꎬ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喻体”ꎬ联系二者的 词语叫“ 喻词” ꎮ 2.比喻的种类 (1)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ꎮ 典型形式:甲像乙ꎮ 本 体、喻体都出现ꎬ中间用比喻词“ 像” “似” “ 仿佛” “ 犹如”等相联结ꎮ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ꎬ像亭亭的舞女的裙ꎮ (2) 暗喻:又叫隐喻ꎬ只出现本体和喻体ꎬ中间不用比喻词ꎮ 典型的形 10 式:甲是乙ꎮ 常用“ 是” “ 成了” “ 变成” “ 成为” “ 等于” 等联结ꎮ 例如: 更多的时候ꎬ乌云四合ꎬ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ꎮ 识 (3)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 直接叙述喻体)ꎬ而本体和比 记 手 喻词都不出现ꎮ 典型形式:甲代乙ꎮ 例如: 册 “闭塞眼睛捉麻雀”ꎬ“ 瞎子摸鱼”ꎬ粗枝大叶ꎬ夸夸其谈ꎬ满足于一知 半解ꎬ这种极坏的作风 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ꎮ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ꎬ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 进行描述ꎮ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ꎬ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ꎬ有袅娜地开着的ꎬ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ꎬ又如碧天里的星星ꎬ又如刚出浴的美人ꎮ 3.比喻的作用 正确使用比喻ꎬ可化平淡为生动ꎬ化深奥为浅显ꎬ化抽象为具体ꎬ化冗 长为简洁ꎮ 4.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用生僻的事物设喻ꎮ (2)要抓准相似点ꎮ 比喻的关键是“ 相似点”ꎬ没有相似点的比喻就 不能成立ꎬ相似点模糊不清也会造成费解ꎮ 反过来说ꎬ理解一个比喻句ꎬ 根本就在于抓准“ 相似点” ꎮ (3)要注意感情色彩ꎮ 比喻常常体现说话人的感情倾向ꎬ倾向错了ꎬ 就会影响比喻的效果ꎮ
修辞知识 11 5.下列几种情况ꎬ虽有“ 像” “ 仿佛” 等词ꎬ但都不是比喻句 识 (1) 同类比较ꎮ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ꎮ 记 (2) 表示猜度ꎮ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ꎬ好像要下雨了ꎮ 手 (3) 表示想象ꎮ 例如:她仿佛听到她的心脏非常厉害地跳着ꎮ 册 (4) 表示列举ꎮ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ꎬ在党的阳光照耀下ꎬ涌现出许 多英雄人物ꎬ像雷锋、焦裕禄等ꎮ (5)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ꎮ 修辞中的比喻ꎬ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ꎬ是临时具有的ꎮ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 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ꎮ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ꎬ把抽象的概念当作具体的人或物ꎬ或者把人当 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ꎮ 其形式是事物“ 人化” ꎬ或人“ 物化” ꎬ或甲 物“ 乙物化” ꎮ 2.比拟的种类 (1) 拟人:把物当人来描写ꎬ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ꎬ让无生 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ꎬ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 情感ꎮ 例如: 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ꎬ无数大而笨的白色石块ꎬ懒懒散散睡了一 溪沟ꎮ (2)拟物:把人当物来描写ꎬ或把此物( 甲物) 当彼物( 乙物) 来描写ꎮ 例如: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ꎬ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ꎬ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ꎮ 3.比拟的作用 正确使用比拟ꎬ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ꎬ蕴涵丰富ꎬ可使读者 不仅对所表达的人或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ꎬ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人或该事 物的强烈的感情ꎬ从而引起共鸣ꎮ 4.使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ꎬ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ꎮ 如“ 秋雨跳 着欢乐的舞ꎬ一下就是几天ꎬ真闷死人”ꎮ 秋雨连绵ꎬ使人烦闷ꎬ这里却给 “ 秋雨” 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ꎬ与人物的情绪相悖ꎮ (2)用于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ꎬ使比拟生动自然ꎬ 收到良好的效果ꎮ 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ꎬ发出私私的低语ꎬ相互打 着招呼:再见” ꎮ 说它们互相说“再见” ꎬ显然不符合星星的特征ꎮ
修辞知识 (3)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于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ꎬ或者不 符合人的思想感情ꎬ或者不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ꎮ 5.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ꎬ甲、乙两事物 有可“比” 性ꎬ其不同点在于: (1)比拟是仿照“ 拟体” ( 被模拟的事物) 的特征摹写本体ꎬ重点在 “ 拟” ( 即“ 比作、当作” ) ꎬ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ꎬ甲、乙 两 事 物 不 分主从ꎬ浑然一体ꎻ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ꎬ重点在“ 喻” ( 即” 比方” ) ꎬ即 以乙事物( 喻体) 来说明甲事物( 本体) ꎬ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ꎮ (2)比拟中ꎬ本体和“ 拟体” 彼此交融ꎬ浑然一体ꎬ本体必须出现ꎬ“ 拟 体” 一般不出现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ꎬ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ꎬ而喻 体必须出现ꎮ 例如: 这古老句的是神比州喻是句一ꎬ只把沉∙“ 神∙睡州∙未”醒∙喻∙的为睡∙“∙狮睡ꎬ一狮旦” ꎬ觉相醒似ꎬ定点会是横力空量出大世而ꎮ 沉 睡ꎮ 例如: 这桥下句则的是睡比莲拟正ꎬ沉∙把∙睡物未∙当∙醒作ꎮ人来写ꎬ是拟人ꎮ 12 (3) 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ꎬ表示一种实体ꎻ比拟 识 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ꎬ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 记 词语ꎮ 手 册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ꎬ而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ꎮ 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ꎬ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ꎮ 2.借代的种类 ( 1) 特征代本体ꎮ 例例例例例例例例如如如如如如如如::::::::∙谁红吟一不五我“ 芦∙∙十拿料罢千眼们∙柴年睛低群要个∙竟∙棒∙多间会眉读众原”者∙读无一万落知ꎬ去∙有点在写道事针烧鲁一“空他一∙∙处∙三火家ꎬ∙线∙ꎬ迅千月懒道∙!个ꎮ里ꎮ将光头∙哈∙只白如”姆∙有之水发雷∙一类对照特∙个的缁∙青老ꎮ手∙铜衣娘里ꎮꎮ 呢 ! ( 2) 材料代本体ꎮ ( 3) 标志代本体ꎮ ( 4) 人名代著作ꎮ ( 5) 绰号代本人ꎮ ( 6) 专名代泛称ꎮ ( 7) 具体代抽象ꎮ ( 8) 部分代整体ꎮ 3.借代的作用 正确使用借代ꎬ或以简代繁ꎬ或以实代虚ꎬ或以奇代凡ꎬ或以事代情ꎬ 能引人联想ꎬ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ꎮ
修辞知识 13 4.使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识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ꎬ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ꎬ具有鲜明的 记 代表性ꎬ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ꎮ 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 手 所交代ꎬ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ꎮ 如“我家兄妹很多ꎬ已有两个五角星ꎬ两 册 枚大学校徽”ꎮ 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ꎬ也可指铁路工人ꎻ“ 校徽” 可 代学生ꎬ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ꎬ因此ꎬ不符合“ 鲜明的代表性” 的特征ꎮ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ꎬ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ꎬ用人物特征作借 体时ꎬ要注意褒贬色彩ꎮ 代表正面人物时ꎬ宜用褒义的称号ꎬ反之则用人 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ꎮ 如“ 诸葛亮” 等作借体ꎬ常用来指代正面人 物ꎬ而“ 三只手”等作借体ꎬ常用来指代反面人物ꎮ (3)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ꎮ 5.借代和借喻的异同 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ꎬ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ꎬ事物本体不出 现ꎮ 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 (1)借代的本质是“代”ꎬ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ꎬ并没有可 比的对象ꎻ而借喻的本质是“ 喻”ꎬ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ꎬ但隐含 着可比的对象( 即本体) ꎮ (2) 借代的作用是“ 称代” ꎬ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ꎬ其代用的词大多 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ꎬ不能起描写作用ꎻ而借喻的作用是“ 比喻” ꎬ一般可 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ꎮ (3)借代是“代而不喻”ꎬ没有可比物ꎬ不能改为比喻ꎻ借喻是“ 喻中有 代” ꎬ一般可以补进“ 本体”和“ 喻词” ꎬ改为明喻或暗喻ꎮ (4) 在一篇文章中ꎬ如果前面出现了“ × ×像 × ×” 的比喻句ꎬ后文直接 使用喻体ꎬ这就成了借代了ꎮ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ꎬ故意言过其实ꎬ对原有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 描述ꎮ 要求使用时合乎情理ꎬ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ꎬ不能漫天浮 夸ꎬ要给人以真实感ꎮ 2.夸张的种类 (1)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 大 ( 多、 快、 高、 长、 强 ) 处说ꎮ 例如: 蜀道之难ꎬ难于上青天ꎮ 白发三千丈ꎬ缘愁似个长ꎮ (2)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 小 ( 少、 慢、 矮、 短、 弱 ) 处说ꎮ 例如:
词 语 知识四 词 语 一、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A 哀怜 爱怜 爱恋:“ 哀怜” 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ꎻ“ 爱怜” 指十分疼爱ꎬ多用于子女ꎻ“爱恋” 指热爱而难以分离ꎬ多用于男女之间ꎮ 安置 安顿 安排:“ 安置” 重在“ 置”ꎬ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 的位置ꎬ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ꎻ“ 安顿” 重在“ 顿” ꎬ妥当安排使有着 落ꎻ“ 安排” 重在“ 排” ꎬ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ꎬ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ꎮ 按语 暗语:“按语” 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 或考证ꎻ“ 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ꎮ 暗淡 黯淡:“暗淡” 指光线昏暗ꎬ不明亮ꎻ( 色彩) 不鲜明ꎻ( 前途) 不 光明ꎬ没有希望ꎮ “黯淡” 多用于心理方面ꎬ如“ 心情黯淡” ꎮ 翱翔 遨游:“翱翔” 指在空中回旋地飞ꎻ“ 遨游”指漫游ꎬ游历ꎮ B 把持 操纵:“把持” 是“ 独占、独揽” 的意思ꎬ往往是公开性的行为ꎻ “ 操纵” 是“ 支配、控制”的意思ꎬ多是幕后行为ꎮ 颁布 颁发:“颁布” 侧重于公布ꎬ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ꎻ“ 颁发” 18 侧重于授予发出ꎬ对象常是奖品、命令、指示等ꎮ 包含 饱含 包涵:“ 包含” 仅指里边含有ꎻ“ 饱含” 指所含的量特别 识 充足ꎻ“ 包涵” 是客套话ꎬ请人原谅ꎮ 记 包括 包罗:“ 包括” 可指包含具体事物ꎬ又可指包含抽象事物ꎬ如“ 意 手 册 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ꎻ“ 包罗” 指包括广大范围、众多 事物ꎬ常说“ 包罗万象” ꎮ 保障 保证:“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劳动、科研成果 等ꎬ使之不受侵犯和破坏ꎻ“保证” 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ꎮ 报怨 抱怨:“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ꎻ“ 抱怨” 指心中不满ꎬ 数落别人不对ꎬ埋怨ꎮ 暴戾 暴力:“暴戾”是形容词ꎬ指粗暴乖张ꎬ残酷凶恶ꎮ “ 暴力” 指强 制的力量ꎬ武力ꎻ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ꎮ 本质 实质:“本质”适用范围比“实质”广ꎬ“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根本属性ꎬ它可构成“ 本质特点” 等词组ꎻ“ 实质” 指内在的实际属性ꎬ跟表面的 或虚假的东西相对ꎬ一般指抽象事物ꎮ 崩裂 迸裂:“崩裂” 指(物体) 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ꎻ“ 迸裂” 指破裂、 裂开而往外飞溅ꎮ 变换 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更换成另一种ꎬ多指具 体的事物ꎻ“ 变幻” 指不规则地改变ꎬ多指抽象事物ꎮ 辨别 鉴别:“辨别” 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ꎻ“ 鉴别” 侧重于辨别真伪 或好坏ꎮ 辩白 辩护 辩解:“ 辩白”侧重于“ 白” ꎬ指说明白事实ꎬ一般指在被
词 语 19 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ꎬ使真相大白ꎻ“ 辩护” 侧重于“ 护”ꎬ指用 识 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ꎻ“ 辩解” 侧重于“ 解”ꎬ分辩解释ꎬ说明见解 记 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ꎮ 手 册 标致 标志:“ 标致” 指相貌、姿态美丽ꎬ多用于女子ꎬ形容词ꎮ “ 标 志” 指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ꎬ名词ꎻ表明某种特征ꎬ动词ꎮ 不合 不和:“不合”指不符合ꎬ不应该ꎬ合不来ꎻ“ 不和” 指不和睦ꎬ不 调和ꎮ 不力 不利:“不力”指不尽力ꎬ不得力ꎻ“不利”指没有好处ꎬ不顺利ꎮ 部署 布置:“ 部署” 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ꎬ一般指大规模地、全 面地、有原则地安排配置ꎻ“布置” 指在一些活动中做出安排ꎬ多指具体的 安排、配置等ꎮ C 猜测 推测: “ 猜测” 侧重于主观 猜想ꎻ “ 推测” 侧 重于根据事理去 推断ꎮ 采用 采取 采纳: “ 采 用” 重在 “ 用”ꎬ 采其可用的ꎻ “ 采取” 重在 “ 取”ꎬ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ꎬ选择最合适的ꎬ适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ꎻ“ 采 纳” 侧重于接受意见、建议等ꎮ 残败 惨败:二者所指对象不同ꎮ “ 残败” 指残缺衰败ꎬ多用于物件ꎻ “ 惨败” 指惨重失败ꎬ多用于事情ꎮ 残酷 惨苦:“残酷”指凶狠冷酷ꎻ“惨苦”指凄惨痛苦ꎮ 仓促 仓皇:“仓促” 指时间匆促ꎬ行动忙乱ꎻ“ 仓皇” 多指心里害怕ꎬ 神色慌张ꎬ举止失措ꎮ 草拟 起草:“草拟” 指粗略地拟出草案ꎬ多指各种计划、工程设计、论 文提纲的拟订ꎻ“ 起草” 多指方针政策、规章等文件的拟稿ꎮ 查看 察看:“查看” 指检查、观察( 事物的情况)ꎮ “ 察看” 指为了解 情况而细看ꎻ也指 对 犯 错 误 的 人 的 一 种 处 分ꎬ 把 犯 错 误 者 留 在 组 织 或 单 位ꎬ考察他是否改正错误ꎮ 察访 查访:“察访” 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ꎻ“ 查访” 指调查打 听( 案情等) ꎮ 铲除 根除:“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 如旧思想、旧意识) 外ꎬ还可 指具体事物ꎻ“ 根除” 比“ 铲除” 程度重ꎬ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ꎮ 猖狂 疯狂:“猖狂”指狂妄而放肆ꎬ常用于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等 行动ꎻ“ 疯狂”除形容行动以外ꎬ还形容报复、咒骂、诬陷等ꎮ 尘世 尘事:“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指的现实世界ꎬ跟他们所幻 想的理想世界相对ꎻ“ 尘事” 指世俗的事ꎮ 充斥 充满 充溢:“ 充斥” 指到处都塞满ꎬ带厌恶的感情色彩ꎬ多为 贬义词ꎻ“ 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ꎬ可指具体事物ꎻ“ 充溢” 指充满ꎬ洋 溢ꎬ多用于表情ꎮ 憧憬 向往:“憧憬”仅用于事物或境界较广大、时间较长远的对象ꎻ “ 向往” 适用的事物或境界则不如“ 憧憬” 所适用的广大和长远ꎮ
文言实词、虚词 知识五 文言实词、虚词 一、120+30 个文言实词例释 120 个文言实词例释 1.爱 ài 爱愛 愛 爱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爱”繁体字写作“ 愛”ꎬ形声字ꎬ据« 说文解字» 和小篆字形ꎬ从攵部ꎬ ( ài) 声ꎮ 本 来 是 行 走 的 意 思ꎬ 后 来 假 借 来 表 示 仁 爱、 给 人 以 恩 惠 的 意思ꎮ 2④②①吝热③.安惜爱喜爱爱吝 ꎬ惜ꎮ爱护啬舍āꎮꎮꎮ少ꎮn不 向百晋无爱∙得使陶姓适其ꎮ三子皆渊俗不国明ꎬ韵以爱∙择各ꎬ独王珍师性∙爱为∙爱器而本其∙菊爱重教爱∙地ꎮ也宝之丘ꎬ(ꎮ肥齐山ꎮ«(饶人爱(ꎮ««之勿莲梁(师«地附惠说归说ꎬ于»王以园»)秦上)致田ꎬ»天刺居) 下客» )之不士行ꎮꎮ ( « 六国论» ) ( « 过秦论» ) 60 识 安安 安 小篆 隶书 楷书 记 “安” 是会意字ꎬ小篆上边是“ 宀” 字ꎬ表示屋子ꎬ下边是“ 女” 字ꎮ 合起 手 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ꎬ不必外出担风险ꎮ 表示安定ꎮ 册 吟留③①安④⑤⑥②别定抚哪安安»安使)ꎮ适稳 慰置里 不ꎬꎬꎬꎬ ꎮ安 安安怎患风安身放么抚寡雨定ꎮꎮꎮꎮ而ꎮ不倚安∙安时∙患动既南时营能不来安∙窗均为扎摧以之如ꎬ寨眉∙安不寄山ꎬ慰折 则患傲ꎮꎬ(腰安∙贫ꎬ久(成审之事«而久语容茅权ꎮ患莫膝)屋贵(不相之«为∙安ꎬ季易忘使秋ꎮ氏安∙!我风(将ꎮ«(不所季«伐(得破孔«氏颛归开歌雀将臾去心»东伐»来)颜颛南)兮?臾飞辞(»»»)«))梦游天姥 ⑦哪里ꎬ哪儿ꎮ 沛公安∙在? ( « 鸿门宴» ) 3.被 被被 被 小篆 隶书 楷书 “被” 是形声字ꎬ小篆从衣部ꎬ皮声ꎮ 表示被子ꎮ bèi ①覆盖被子ꎮ 成ꎮ 一归日ꎬ闻昼妻寝言帐ꎬ如中被ꎬ∙落冰∙被雪于ꎮ地(ꎮ« ( « 杨修之死» ) 促织» )
文言实词、虚词 ②③pī 受表被ꎮ 秦动ꎮ王妆复击成每轲被ꎬ∙被∙秋八娘创妒ꎮꎮ((««荆琵轲琶刺行秦»王) » ) ①通“披” ꎬ穿ꎮ 屈将原军至身于∙被江坚滨执ꎬ锐∙被ꎬ发伐行无吟道泽ꎬ诛畔暴ꎮ 秦( «ꎮ屈(原« 陈列涉传世» )家» ) ②披散ꎬ散开ꎮ 4.倍 bèi 倍倍 倍 小篆 隶书 楷书 “倍” 是形声字ꎬ小篆从人部( 即亻) ꎬ咅声( 古音相近) ꎮ 表示背向、背 着ꎮ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ꎮ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ꎮ 尝以 十 倍 之 地ꎬ 百 万 之 众ꎬ 叩 关 而 攻 ( « 过秦论» ) ∙ 秦ꎮ 5②③.本通更 “加背bꎮě”nꎬ每违 逢背佳ꎬ背节叛∙倍ꎮ思愿亲伯ꎮ具(言« 九臣月之不九敢日∙倍忆德山也东ꎮ兄(弟«鸿» )门宴») 本本 本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本” 是指事字ꎬ金文在“ 木” ( 义为棵树) 字下加一点ꎬ表示树木的根 61 部ꎮ 表示植物的根部ꎮ 识 记 6①本②③⑤④.鄙草根来原推草 究ꎮ木来木本bꎬ的∙的的ꎬ本考ǐ主 干自根ꎮ察要、此无ꎮꎮ的茎凡之教抑、ꎮ训植谓基∙本摇础木ꎬ失其其兼成其之的愧本∙败本性东∙贵以之心西ꎬ其家观迹ꎮꎮ其子本∙ꎬ(君而ꎮ欲疏«子皆鱼密舒(务自«我ꎮꎮ孔于本∙所((雀人ꎮ««欲东种种欤(也«南树树?»学郭飞郭()而«橐»橐伶»)驼驼官) 传传传序»» ))») 手 册 鄙鄙 小篆 隶书 楷书 “ 鄙” 是形声字ꎬ小篆从邑[ 即阝( 在右边) ] 部ꎬ啚( bǐ) 声ꎮ 表示边境ꎬ 边远偏僻的地方ꎮ 7④③①②⑤.兵庸轻以轻边 远视俗贱 b 的ꎬꎮꎬī 浅看n地为人ɡ不陋 方边贱ꎮ起ꎮ界物敢ꎮ(北亦边孔竭蛮鄙∙邑鄙∙子夷ꎬ)之∙怀不鄙ꎮ 鄙∙ꎬ其足越恭人国迎小疏ꎬ以后器未短鄙∙人ꎮ尝引远(ꎮ见ꎮ«ꎬ(天君训(«子«知孔俭滕ꎬ其示雀故王难东康振阁也南»慑序)ꎮꎮ飞»((»)««)烛荆之轲武刺退秦秦王师»)») 兵兵 兵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古代文化知识 知识六 古代文化知识 一、人的称谓 1 15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ꎮ 如:“ 五步之内ꎬ相如 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ꎮ” (2) 用于介绍或作传ꎮ 如:“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ꎮ” 识 “ 柳敬亭者ꎬ扬之泰州人ꎮ” (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ꎮ 如:“ 不幸吕师孟 记 构恶于前ꎬ贾余庆献谄于后ꎮ” 手 册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ꎬ成年( 男 20 岁、女 15 岁) 取字ꎬ字和名有意义上 的联系ꎮ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ꎮ 如称屈平为屈原ꎬ司马迁为司马子长ꎬ陶渊明为陶元亮ꎬ李白为李太白ꎬ杜 甫为杜子美ꎬ韩愈为韩退之ꎬ柳宗元为柳子厚ꎬ欧阳修为欧阳永叔ꎬ等等ꎮ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ꎮ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 长取定ꎬ后者由自己取定ꎮ 号ꎬ一般只用于自称ꎬ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 某种情感ꎻ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ꎮ 如ꎬ陶潜号“ 五柳先生”ꎮ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ꎬ按其生平事迹由 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ꎬ非官方所加叫私谥ꎮ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ꎬ 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ꎮ 官方所加ꎬ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ꎬ王安石为王文 公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ꎬ王翱为王忠肃公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ꎬ史可法为史 忠烈公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ꎮ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ꎬ则是一种“恶谥” ꎮ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ꎮ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ꎬ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ꎻ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ꎮ 再如 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其斋名为聊斋) ꎬ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其斋名为饮冰 室)ꎬ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ꎮ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ꎬ故而人称“ 孟襄阳”ꎻ张九龄 是曲江(今广东韶关)人ꎬ故而人称“ 张曲江”ꎻ柳宗元是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ꎬ故而人称“柳河东”ꎻ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ꎬ故而人称“ 王临川”ꎻ明 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 汤临川” ( 江西临川人)ꎻ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ꎬ人 称“康南海”ꎻ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ꎮ 清末有 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ꎬ司农常熟世间荒ꎮ” 上联“ 合肥” 指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ꎬ下联“ 常熟” 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ꎮ 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 人ꎬ但因昌黎(今辽宁义 县)韩氏为唐代望族ꎬ故韩愈常以“郡望昌黎”自称ꎬ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ꎮ 称官名:如:“ 孙讨虏聪明仁惠ꎮ” 中的“ 孙讨虏” 即孙权ꎬ因他曾被授 讨虏将军的官职ꎬ故称ꎮ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 “ 谓颜太师以兵解ꎬ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ꎬ“经略” 是洪承畴的官职ꎬ“ 太师” 是颜真 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简称ꎬ“少保” 则是文天祥的官职ꎮ 白居易曾任江州 司马ꎬ故也以“ 司马” 为称ꎮ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ꎬ如称贾 谊为“贾太傅” ꎻ“ 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ꎬ世称“ 阮步兵” ꎻ嵇 康曾拜中散大夫ꎬ世称“ 嵇中散” 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ꎬ至 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ꎻ王维曾任尚书右丞ꎬ世称“ 王右丞”ꎻ杜甫曾任 左拾遗ꎬ故而被称为“ 杜拾遗” ꎬ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ꎬ故又被称为“ 杜
古代文化知识 工部”ꎻ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ꎬ被称为“ 刘宾客”ꎻ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ꎬ被 称为“柳屯田” ꎻ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ꎬ被称为“ 苏学士” ꎮ 称爵名:«训俭示康» 中“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ꎬ寇准的爵号是莱 国公ꎬ莱公是省称ꎮ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ꎮ 如« 赤壁之战» 中“ 豫州今欲何 至”ꎬ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ꎬ故以官地称之ꎮ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ꎬ世 称“ 贾长沙” ꎻ“ 建安七子” 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ꎬ世称“ 孔北海” ꎻ陶渊明曾 任彭泽县令ꎬ世称“陶彭泽”ꎻ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ꎬ世称“ 骆临海”ꎻ岑参曾 任嘉州刺史ꎬ世称“岑嘉州”ꎻ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ꎬ世称“ 韦苏州”ꎻ柳宗元 曾任柳州刺史ꎬ世称“ 柳柳州” ꎮ 兼称:将籍贯、姓名、字等同时举出ꎮ 如« 游褒禅山记» :“ 四人者ꎬ庐陵 萧君圭君玉ꎬ长乐王回深父ꎬ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ꎮ” 前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ꎬ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ꎬ再称名和字ꎮ 谦称:(1) 表示谦逊的态度ꎬ用于自称ꎮ 愚ꎬ谦称自己不聪明ꎮ 鄙ꎬ谦 称自己学识浅薄ꎮ 敝ꎬ谦称自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ꎮ 卑ꎬ谦称自己身 份低微ꎮ 窃ꎬ有私下、私自之意ꎬ使用它常有表示冒失、唐突的含义ꎮ 臣ꎬ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高ꎮ 仆ꎬ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ꎬ使用它含有为 对方效劳之意ꎮ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ꎮ (3)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有下官、末官、小吏等ꎮ ( 4)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ꎮ ( 5) 1 16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ꎬ常用“ 家” “ 舍” 等谦词ꎮ 识 二、古代官职 记 爵:即爵位、爵号ꎬ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ꎮ 旧说周代有公、 手 册 侯、伯、子、男五种爵位ꎬ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ꎮ 如汉初刘邦 既封皇子为王ꎬ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ꎬ彭越为梁王ꎬ英布为淮南王等ꎻ魏曹 植曾封为陈王ꎻ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ꎻ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 为英亲王ꎬ多铎为豫亲王ꎬ豪格为肃亲王ꎮ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ꎬ王安 石封荆国公ꎬ司马光为温国公ꎻ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ꎬ李文忠封曹国公ꎬ刘 基封诚意伯ꎬ王阳明封新建伯ꎻ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ꎬ左宗棠封二等 恪靖侯ꎬ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ꎮ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ꎬ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 的人ꎮ 有时称相国ꎬ常与宰相通称ꎬ简称“ 相” ꎮ 如« 陈涉世家» :“ 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且庸人尚 羞 之ꎬ 况 于 将 相 乎!” « 蜀 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ꎬ锦官城外柏森森ꎮ” 太师:指两种官职ꎬ其一ꎬ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ꎬ后多为大 官加衔ꎬ表示恩宠而无实职ꎬ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ꎮ 其二ꎬ 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ꎬ都是太子的老师ꎬ 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ꎬ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ꎮ 如« 梅花岭记» :“ 颜太师 以兵解ꎮ” 中的“颜太师” 指颜真卿ꎬ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ꎬ故称ꎮ 再如 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ꎬ最后加太子太师衔ꎻ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 太师衔ꎬ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ꎮ 太傅:古代“三公”之一ꎮ 又指“东宫三师” 之一ꎬ参见“ 太师” 条ꎮ 如贾
古代文化知识 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ꎬ故封为太傅ꎮ 后逐渐成为虚衔ꎬ如 1 17 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ꎮ 识 少保:指两种官职ꎬ其一ꎬ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ꎬ后逐渐成 记 为虚衔ꎬ如« 梅花岭记» :“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ꎮ” 文天祥曾任少保 手 官职ꎬ故称ꎮ 其二ꎬ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 东宫三少” ꎬ 册 后也逐渐成为虚衔ꎮ 尚书:最初是掌 管 文 书 奏 章 的 官 员ꎬ 后 职 能 扩 大ꎬ 其 官 署 为 尚 书 省ꎮ 隋代始设尚书省六部ꎬ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ꎬ各部以尚书、 侍郎为正副长官ꎮ 如« 张衡传» :“ 上书乞骸骨ꎬ征拜尚书ꎮ” 再如大书法家 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ꎬ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ꎬ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ꎮ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ꎮ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ꎬ成 为皇帝的秘书、顾问ꎬ参与机要ꎬ因而有“ 内相” 之称ꎮ 明清时承旨、侍读、 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ꎬ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 掌已经不同ꎮ 如« 谭嗣同»:“ 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ꎮ” 徐致靖当时任翰林 院侍读学士ꎬ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ꎮ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 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ꎮ 上卿:周代官制ꎬ天子及诸侯皆有卿ꎬ分上中下三等ꎬ最尊贵者谓“ 上 卿” ꎮ 相当于宰相的位置ꎮ 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为赵将 拜为 上卿ꎮ”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ꎮ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 军ꎬ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ꎮ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ꎮ 明清两代在 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ꎬ战后即废除ꎮ 如« 张衡传»:“ 大将军邓骘奇其 才ꎮ” 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ꎮ 参知政事:又简称“ 参政” ꎬ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ꎬ与同平章 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ꎮ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 职ꎮ 如«训俭示康» :“ 参政鲁公为谏官ꎮ” 中的“ 鲁公” 指宋真宗时的鲁宗 道ꎬ官至参知政事ꎮ 如« 谭嗣同»:“ 参预新政者ꎬ犹唐宋之‘ 参知政事’ ꎬ实 宰相之职ꎮ”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ꎮ 任职者无定员ꎬ一般 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ꎬ称为军机大臣ꎮ 军机大臣少则三 四人ꎬ多则六七人ꎬ被称为“枢臣” ꎮ 汉人只有清末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 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ꎮ 如«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ꎮ” 军机章京:“ 章京” ꎬ满语“ 官员” 的音译ꎬ即军机处的办事人员ꎬ军机大臣 的属官ꎬ俗称“小军机”ꎮ 参见“军机大臣”条ꎮ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 衔军机章京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ꎮ” 御史:官名ꎮ 西周为侍从属吏ꎮ 春秋、战国置为史官ꎮ 如« 廉颇蔺相 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ꎮ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ꎬ 职位仅次于丞相ꎬ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ꎮ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ꎬ明 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ꎮ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ꎮ 唐时由宦官担任ꎮ 宋代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 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ꎬ枢密使改由大臣担任ꎬ权力与宰相相当ꎮ 清代军机 大臣往往被尊称为“ 枢密”ꎮ 宋代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ꎮ 如«‹ 指南录› 后
古代文化知识 序»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ꎬ都督诸路军马ꎮ” 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ꎮ 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立的职官ꎬ参与议论国事ꎬ发布号令ꎬ接待外国使 节ꎮ 如«屈原列传» :“ 屈原者ꎬ名平ꎬ楚之同姓也ꎮ 为楚怀王左徒ꎮ” 太尉:秦汉设置 的 官 职 名 称ꎬ 是 辅 佐 皇 帝 的 最 高 武 官ꎬ 汉 武 帝 时 改 称 “大司马”ꎮ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ꎮ 元代以后废除ꎮ 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 :“ 我因恶了高太尉ꎬ生事陷害ꎬ受了一场官司ꎮ” 中的“ 高太尉” 指高俅ꎮ 上大夫:先秦官名ꎬ比卿低一等ꎮ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 大夫ꎮ” 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ꎮ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ꎮ 可以是一般任官职者之称ꎬ也 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ꎬ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ꎮ 如« 屈原列传» :“子非三 闾大夫欤”ꎬ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ꎮ 如«‹ 指南 录› 后序»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ꎮ” 指的便是任官职者等ꎮ 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ꎮ 如« 师说» :“ 士大 夫之族ꎬ曰师曰弟子云者ꎬ则群聚而笑之ꎮ” « 石钟山记» :“ 士大夫终不肯 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ꎬ故莫能知ꎮ” « 训俭示康» :“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ꎮ” « 五人墓碑记» :“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ꎮ” 太史:西周、春秋时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ꎬ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 卿大夫、记载史事ꎬ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ꎮ 秦汉以后设太史 令ꎬ其职掌范围渐小ꎬ地位渐低ꎮ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ꎮ 如« 张衡传» :“ 顺帝 1 18 初ꎬ再转ꎬ复为太史令ꎮ” 长史:秦代丞相的属官ꎮ 如李斯曾任长史ꎬ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ꎮ 两汉以 识 后成为将军属官ꎬ是幕僚之长ꎮ 如«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ꎬ此悉贞 记 良死节之臣ꎮ”«赤壁之战»:“子瑜者ꎬ亮兄瑾也ꎬ避乱江东ꎬ为孙权长史ꎮ” 手 册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ꎮ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ꎮ 唐代始以侍郎为 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各部长官( 尚书) 的副职( 详见“ 三省六部” 条) ꎮ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ꎮ 如« 出师表»:“ 侍中、侍郎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ꎮ”其中“ 董允”是侍郎ꎮ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ꎬ因侍从皇帝左右ꎬ地位渐高ꎬ后等 级超过侍郎ꎮ 魏晋时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ꎮ « 出师表» 中提到的郭攸之、 费祎即是侍中ꎮ 郎中:战国时的宫廷侍卫ꎬ汉代以后ꎬ权责渐有变化ꎮ 自唐至清成为 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ꎬ分掌尚书六部的各司 事 务ꎮ 如 « 荆 轲 刺 秦 王» :“ 诸郎中执兵ꎬ皆陈殿下ꎮ” 此指宫廷侍卫ꎮ 如« 张衡传» :“ 公车特征 拜郎中ꎮ” “ 郎中” 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ꎮ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ꎬ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ꎬ如« 出师表» 中所说 的参军蒋琬ꎮ 晋以后地位渐低ꎬ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ꎬ如陶渊明曾任镇军 参军ꎬ«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ꎮ 隋唐以后ꎬ参军 逐渐成为品级不高的地方官员ꎬ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 参军ꎬ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ꎮ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ꎬ地位相当于丞相ꎬ如« 屈原列 传» :“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ꎮ” 明清时指县长ꎬ如« 促织» :“ 天将以酬长厚者ꎬ 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ꎮ”
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七 名篇名句默写 一、熟悉考情 1 39 [2019 全国新课标卷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ꎮ 识 (1) « 庄子 逍遥游» 中的斥 无法理解大鹏ꎬ称自己腾跃起飞ꎬ “ 记 手 ꎬ ”ꎬ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ꎮ 册 (2)李白«蜀道难» 中“ ꎬ ”ꎬ两句ꎬ回 顾了“ 五丁开山” 的传说ꎮ (3)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中“ ꎬ ”两句ꎬ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ꎬ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ꎮ 参考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 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名篇名句默写题由语境式填空题变为情境式填空题ꎮ 更加注重考查 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ꎬ而非机械识记能力ꎮ 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 审美性ꎮ 二、入选试题的名句的特点 怎样的名句容易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呢? 下面借助高考真题从内容和 形式上分别加以阐述ꎮ (一)内容上 1.描写景物的名句 例:月出于东山之上ꎬ徘徊于斗牛之间ꎮ (苏轼« 赤壁赋» ) 过春风十里ꎬ尽荠麦青青ꎮ (姜夔«扬州慢») 2.抒发情怀的名句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ꎮ 〔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 三十功名尘与土ꎬ八千里路云和月ꎮ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ꎬ空悲切ꎮ ( 岳飞« 满江红» ) 3.蕴含哲理的语句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ꎬ不如须臾之所学也ꎻ吾尝跂而望矣ꎬ不如登高之 博见也ꎮ ( « 荀子 劝学»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ꎬ侣鱼虾而友麋鹿ꎬ驾一叶之扁舟ꎬ举匏樽 以相属ꎮ 寄蜉蝣于天地ꎬ渺沧海之一粟ꎮ ( 苏轼« 赤壁赋» ) 4.反映美德的佳句 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ꎬ必使仰足以事父母ꎬ俯足以畜妻子ꎮ («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 君当作磐石ꎬ妾当作蒲苇ꎬ蒲苇纫如丝ꎬ磐石无转移ꎮ («孔雀东南飞») 5.使用修辞的妙句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ꎬ李凭中国弹箜篌ꎮ 昆山玉碎凤凰叫ꎬ芙蓉泣露 香兰笑ꎮ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名篇名句默写 6.在诗文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例:斯是陋室ꎬ惟吾德馨ꎮ ( 刘禹锡«陋室铭»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ꎬ使我不得开心颜?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二)形式上 1.含有通假字的句子 由于通假字在古诗文中朗读时要读本字的音ꎬ但默写时要写原有的 通假字ꎬ因此ꎬ命题人常以此设题ꎮ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ꎬ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 « 荀子 劝学» ) 中的“ 知” 容易被学生误写成“ 智” ꎮ 又如“ 人 生如梦ꎬ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中的“ 尊” 容易被学 生误写为“ 樽” ꎮ 2.含有生僻字的句子 高考默写题的评分标准是错一个字漏一个字该句都不能得分ꎬ而一些 名句中包含了一些生僻字ꎬ学生也许会背但不会写ꎮ 如“ 渔舟唱晚ꎬ响穷彭 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中的“ 蠡” 容易写错ꎮ 又如“ 飞湍瀑流争喧豗ꎬ 砯崖转石万壑雷” ( 李白« 蜀道难» ) 中的“ 豗” “ 砯” “ 壑” 都是生僻的字ꎮ 3.含有同音异义字的句子 名篇名句中含有大量读音相同ꎬ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ꎬ学生稍不注 意ꎬ就会误写ꎮ 如“恰同学少年ꎬ风华正茂ꎻ书生意气ꎬ挥斥方遒” ( 毛泽东 1 40 « 沁园春 长沙» ) 中的“ 意气” 容易误写成“ 义气” ꎮ 又如“ 竹喧归浣女ꎬ莲 动下渔舟” ( 王维« 山居秋暝» ) 中的“ 喧” 容易误写成“ 暄” ꎮ 识 4.含有同义异形字的句子 记 意义有相同之处但字形不同的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干扰ꎮ 如 手 册 “ 非利足也ꎬ而致千里” ( « 荀子 劝学» ) 中的“ 致” 很容易误写为“ 至” ꎮ 5.含有特殊语序的句子 有些名句中的词语跟现代汉语词语的顺序不同ꎬ学生默写时ꎬ稍不注 意就会出错ꎮ 如“ 百川东到海ꎬ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ꎬ老大徒伤悲” ( « 长歌行» ) 中的“ 伤悲” 容易误写成“ 悲伤” ꎮ 三、提高默写得分率的几种方法 (一)牢记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1.难字拆开记忆法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字ꎬ记忆往往较困难ꎬ常常是记准了左边忘了右 边ꎬ或者是掌握了上边忘了下边ꎮ 对这些字ꎬ我们可以采用拆字法ꎬ如“ 羁 鸟恋旧林ꎬ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 归园田居») 中的“羁” ꎬ学生要么喜欢将 “ ” 字写成“ 西” 字ꎬ要么受后面“ 鸟” 字的影响ꎬ把“马” 字写成“ 鸟” 字ꎬ由 此学生可以将“羁”拆分成“ 革马”来记忆ꎮ 2.义形联想记忆法 这是最常见也最值得考生掌握的方法ꎮ 对名句中的一些易错字ꎬ如 能根据字义记忆字形则可以记得更清楚更牢固ꎮ 如“ 竹喧归浣女” ( 王维 « 山居秋暝» ) 中的“ 喧” ꎬ学生常写成“暄” ꎬ如果我们知道“ 喧” 是“ 大声说 话ꎬ声音杂乱” 的意思ꎬ而“ 暄” 指“ ( 太阳) 温暖” ꎮ “ 竹喧” 是说“ 茂密的竹
名篇名句默写 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ꎬ欢声笑语是由“ 口” 发出来的ꎬ所以应该用 1 41 “口”字旁的“喧”ꎮ 理解并记住字义要比单纯记住应该用哪个字、不应该 用哪个字花更多的时间ꎬ但“ 磨刀不误砍柴工” ꎬ用这种旨在理解的方法来 识 完成记忆ꎬ犯错的几率小得多ꎮ 记 3.对句联想记忆法 手 读音相同ꎬ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ꎬ这也是命 册 题人常设的陷阱ꎬ如“别有幽愁暗恨生” ( 白居易« 琵琶行») 中的“ 幽”ꎬ很多 学生容易误写成“忧”ꎬ如果我们能联系后面的“ 暗恨” 来理解ꎬ“ 幽愁暗恨” 是两个偏正词组成的并列关系短语ꎬ“ 幽” 修饰“ 愁”ꎬ“ 暗” 修饰“ 恨”ꎬ是对 举的ꎬ且“ 幽愁” 比“ 忧愁” 的含义要丰富很多ꎬ就知道应该写为“ 幽” ꎮ (二)巧记整篇(首)中的每一句话 1.“庖丁解牛式”记忆法 即对全文或全诗进行条分缕析ꎬ逐层梳理ꎮ 例如: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ꎮ (典型环境) 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ꎮ (典型景物) 竹喧归浣女ꎬ莲动下渔舟ꎮ (人物活动) 随意春芳歇ꎬ王孙自可留ꎮ (情感主旨) 2.“以管窥豹式”记忆法 即放眼全篇ꎬ然后对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ꎮ 例如: 师 说 中心论点句———古之学者 正面概论教师功能句———师者ꎬ所以 反面概论从师必要性句———人非生而知之者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句———生乎吾前 归纳从师原则句———是故无贵无贱 师道不传的下层社会基础句———今之众人 师道不传家庭因素句———爱其子 师道不传直接原因句———句读之不知 师道不传的社会上层因素句———士大夫之族 事实阐明谁可为师句———孔子师 道理阐明谁可为师句———三人行 本文写作缘由句———李氏子蟠 3.“ 一线串珠式” 记忆法 即以意象或者情感的要素作为突破口ꎬ进行同类联想ꎬ从而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ꎮ 如古代诗词中以“酒”来写“愁”的句子有: 对酒当歌ꎬ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ꎮ (曹操«短歌行») 古来圣贤皆寂寞ꎬ惟有饮者留其名ꎮ ( 李白« 将进酒» )
名篇名句默写 五花马、千金裘ꎬ呼儿将出换美酒ꎬ与尔同销万古愁ꎮ (李白«将进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ꎬ潦倒新停浊酒杯ꎮ ( 杜甫« 登高» ) 主人下马客在船ꎬ举酒欲饮无管弦ꎮ ( 白居易«琵琶行» ) 春江花朝秋月夜ꎬ往往取酒还独倾ꎮ ( 白居易«琵琶行»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ꎬ晓风残月ꎮ ( 柳永« 雨霖铃» ) 酒入愁肠ꎬ化作相思泪ꎮ (范仲淹«苏幕遮») 料峭春风吹酒醒ꎬ微冷ꎬ山头斜照却相迎ꎮ ( 苏轼« 定风波» ) 人生如梦ꎬ一尊还酹江月ꎮ (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三杯两盏淡酒ꎬ怎敌他、晚来风急! ( 李清照« 声声慢») 东篱把酒黄昏后ꎬ有暗香盈袖ꎮ (李清照« 醉花阴» ) 驾一叶之扁舟ꎬ举匏樽以相属ꎮ (苏轼« 赤壁赋» ) 中军置酒饮归客ꎬ胡琴琵琶与羌笛ꎮ (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浊酒一杯家万里ꎬ燕然未勒归无计ꎮ ( 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ꎮ (苏轼«水调歌头») 当然ꎬ“ 千里之行” 光有巧妙的方法是不行的ꎬ还得靠双脚一步一步前 行ꎮ 因此ꎬ要提高名篇名句默写的得分率ꎬ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日积月 累、集腋成裘ꎮ (三) 分析“ 提示” 内容ꎬ扩大识记范围 1 42 情境提示型默写题ꎬ其“ 提示”的内容ꎬ除了提示名句所在的名篇名称 及其作者、名句本身的内容之外ꎬ还有几种特殊的提示内容——— 识 1.提示名句前后的语言环境ꎬ这“ 语言环境” 也不是名篇中的原句ꎬ而 记 是对名篇中相关语句的意思的提炼和概括ꎮ 手 册 例:①« 左传 曹刿论战» 中记载ꎬ鲁庄公十年ꎬ齐国入侵ꎬ曹刿求见国 君献策ꎬ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肉食者谋之ꎬ又何间焉?” ②« 荀子 劝学» 指出ꎬ蚯蚓虽然身体柔弱ꎬ却能“ 上食埃土ꎬ下饮黄 泉” ꎬ是用心专一的缘故ꎮ 2.提示名句在名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ꎮ 有的名句起领起作用ꎬ有的名 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ꎬ有的名句起总结作用ꎮ 例:①李白«蜀道难» 中ꎬ“ 其险也如此ꎬ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两 句ꎬ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ꎬ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ꎮ ②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江山如画ꎬ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ꎬ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ꎬ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ꎮ 3.提示与名句思想内容相似、相关、相反的另外的名句( 或者名句的 意思)ꎮ “ 另外的名句” ꎬ可以与要求默写的名句出自于同一篇ꎬ也可以不 出自于同一篇ꎮ 例:①« 荀子 劝学» 以蚯蚓为例ꎬ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ꎬ坚持不 懈ꎻ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蟹六跪而二螯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ꎬ 用心躁也ꎮ” ②这首词(指苏轼« 醉翁操») 与欧阳修« 醉翁亭记» 有密切关联ꎮ 词 中“ 惟翁醉中知其天”“ 醉翁啸咏ꎬ声和流泉”ꎬ呼应了« 醉翁亭记» 中“ 醉翁
名篇名句默写 之意不在酒ꎬ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ꎬ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时之 1 43 景不同ꎬ而乐亦无穷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ꎮ 识 以上几种特殊的 提 示 内 容ꎬ 给 我 们 以 启 示: 应 该 熟 悉 名 句 前 后 的 语 记 境ꎬ应该了解某些名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ꎬ应该了解与某些名句在思想 手 内容上相似、相关、相反的另外一些名句ꎮ 册 (四)熟记 4 种方法ꎬ精准选句 1.意义还原法 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ꎬ我们把语 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 古文” 或诗句即可ꎮ 例:[2016 全国新课标卷Ⅲ] 严格地说ꎬ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ꎬ只 是声音单调繁杂ꎬ实在难以入耳ꎮ 白居易« 琵琶行» 中“ ꎬ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ꎮ 岂 无 山歌与村笛ꎬ呕哑嘲哳 难为听ꎮ 难道没有山歌和村笛吗ꎬ( 只是那音调) 嘶哑粗涩实在难听ꎮ 2.位置检索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ꎬ根据提示“ 检 索” 原文ꎬ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ꎬ以此确定所填名句ꎮ 例:[2015 全国新课标卷Ⅰ] 在« 离骚» 中ꎬ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 草而遭到贬逐ꎬ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ꎬ但他坚定地表示:“ ꎬ ꎮ” 检索:情境中的“ 贬逐” 提示了所填名句的位置ꎬ再结合“ 采摘白芷的 罪名” ꎬ可确定所填名句为:亦余心之所善兮ꎬ虽九死其犹未悔ꎮ 3.意象定位法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 人、事、物等) ꎬ 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ꎮ 例:[2017 全国新课标卷Ⅰ] 曹操« 观沧海» 中“ ꎬ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ꎮ 定位:情境中的“ 海水” “峰峦” 等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名句中也包 含这些意象ꎬ再结合“荡漾”“矗立” 等词语ꎬ由此ꎬ我们可迅速确定所填名 句为:水何澹澹ꎬ山岛竦峙ꎮ 4.技巧推断法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ꎬ比如“ 比喻” “侧面烘托”“正面描写” “ 反衬” 等ꎬ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ꎬ就 可找到所填名句ꎮ 例:[ 2017 全国新课标卷Ⅲ] « 荀子 劝学» 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ꎮ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ꎬ引出“ ꎬ ꎬ ”的观点ꎮ 推断:情境中“ 设喻” 表明了使用的修辞手法ꎬ以 “ 强调了积累的重 要” 为前提ꎬ所填内容应为“ 兴风雨、生蛟龙” 引出的观点ꎬ结合前文提到的 “ 成山” “ 成渊”ꎬ可推断所填名句为:积善成德ꎬ而神明自得ꎬ圣心备焉ꎮ
名篇名句默写 四、60 篇背诵古诗文 ( 一) 文言文 必修(10 篇) 1.« 论语» 十二章 子曰:“ 人而不仁ꎬ如礼何① ? 人而不仁ꎬ如乐何?” ( « 八侑» ) 子曰:“ 朝闻道② ꎬ夕死可矣ꎮ” ( « 里仁» ) 子曰:“ 君子喻③ 于义ꎬ小人喻于利ꎮ” ( « 里仁» ) 子曰:“ 见贤思齐焉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ꎮ” (« 里仁» ) 子曰:“ 质胜文则野ꎬ文胜质则史ꎮ 文质彬彬④ ꎬ然后君子ꎮ” ( « 雍也» )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ꎬ任重而道远ꎮ 仁以为己任ꎬ不亦重乎? 死 而后已ꎬ不亦远乎?” (« 泰伯» ) 子曰:“ 譬如为山ꎬ未成一篑⑤ ꎬ止ꎬ吾止也ꎮ 譬如平地ꎬ虽覆一篑ꎬ进ꎬ 吾往也ꎮ” ( «子罕» ) 子曰:“ 知者不惑ꎬ仁者不忧ꎬ勇者不惧ꎮ” ( « 子罕» )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 乎! 己所不欲ꎬ勿施于人ꎮ” ( « 卫灵公» )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 诗» ? « 诗» 可以兴ꎬ可以观ꎬ可以群ꎬ可以怨⑥ ꎮ 迩⑦ 之事父ꎬ远之事君ꎮ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ꎮ”(«阳货») 1 44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ꎬ居无求安ꎬ敏⑧ 于事而慎于言ꎬ就有道而正焉ꎬ 识 可谓好学也已ꎮ” ( « 学而» ) 记 颜渊问仁ꎮ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ꎮ 一日克己复礼ꎬ天下归仁焉ꎮ 为 手 仁由己ꎬ而由人乎哉?” 册 颜渊曰:“ 请问其目ꎮ” 子曰:“ 非礼勿视ꎬ非礼勿 听ꎬ 非 礼 勿 言ꎬ 非 礼 勿动ꎮ” 颜渊曰:“ 回虽不敏ꎬ请事斯语矣ꎮ” ( «颜渊» ) 【 注】 ①如礼何:把礼怎么样ꎮ “ 如 何” 是古代常用句式ꎬ当中一 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ꎮ ②道:道理ꎬ真理ꎮ 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 道理ꎮ ③喻:明白ꎬ通晓ꎬ这里译为“懂得” ꎮ ④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 朴实ꎬ后多用来指人文雅有礼貌ꎮ 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ꎮ ⑤篑:筐ꎮ ⑥ “ 可以兴” 四句:可以激发人的感情ꎬ可以提高观察能力ꎬ可以锻炼合群性ꎬ 可以学得讽刺的方法ꎮ ⑦迩:近ꎮ ⑧敏:聪明ꎬ敏捷ꎮ 【 赏析】 «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ꎬ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ꎬ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教育观念、政治主张等ꎮ 本文所 选的十二则语录ꎬ主要围绕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来阐述ꎮ 语言文字精炼ꎬ 含意广博ꎬ诵读起来朗朗上口ꎮ 第一则将“ 仁” 和“ 礼” “乐” 联系起来ꎬ表达了“仁” 作为人的内在道德 情感的重要性ꎮ 第二则阐述了人对“ 道” 的捍卫与追求ꎮ 第三则阐述了“ 君子” 与“ 小人” 的区别ꎮ
名篇名句默写 第四则强调向贤人学习ꎬ随时都该反省自己ꎮ 1 45 第五则强调了“ 文”与“ 质” 的辩证关系ꎬ内外兼修ꎬ方为“ 君子” ꎮ 识 记 第六则强调人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ꎮ 手 册 第七则表述了为人处世中坚持的重要性ꎮ 第八则强调了君子的三种基本品德———智慧、仁爱、勇敢ꎮ 第九则强调人要学会换位思考ꎮ 第十则高度概括了诗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ꎮ 第十一则强调人在行事时要敏捷ꎬ说话时要谨慎ꎬ并注意随时向有道 之人学习ꎮ 第十二则阐明了“ 仁” 的核心思想ꎬ即人要适当地克制自己的欲望ꎬ使 一切合乎礼制ꎮ 2.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ꎮ 青ꎬ取之于蓝ꎬ而青于蓝② ꎻ冰ꎬ水为之ꎬ而寒于水ꎮ 木直中绳ꎬ 以为 轮ꎬ其曲中规③ ꎮ 虽有槁暴ꎬ不复挺者④ ꎬ 使之然也ꎮ 故木受绳⑤ 则直ꎬ 金就砺则利⑥ 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 ꎬ则知明而行无过矣ꎮ 吾尝终日而思矣ꎬ不如须臾之所学也ꎻ吾尝跂而望矣ꎬ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⑧ ꎮ 登高而招ꎬ臂非加长也ꎬ而见者远ꎻ顺风而呼ꎬ声非加疾也ꎬ而闻者 彰⑨ ꎮ 假舆 马 者ꎬ 非 利 足 也ꎬ 而 致 千 里⑩ ꎻ 假 舟 楫 者ꎬ 非 能 水 也ꎬ 而 绝 江 河 ꎮ 君子生非异也ꎬ善假于物也 ꎮ 积土成山ꎬ风雨兴焉ꎻ积水成渊ꎬ蛟龙生焉ꎻ积善成德ꎬ而神明自得ꎬ圣心 备焉ꎮ 故不积跬步ꎬ无以至千里 ꎻ不积小流ꎬ无以成江海ꎮ 骐骥一跃ꎬ不能 十步ꎻ驽马十驾ꎬ功在不舍 ꎮ 锲而舍之ꎬ朽木不折ꎻ锲而不舍ꎬ金石可镂 ꎮ 蚓 无爪牙之利ꎬ筋骨之强ꎬ上食埃土ꎬ下饮黄泉ꎬ用心一也 ꎮ 蟹六跪而二螯ꎬ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ꎬ用心躁也 ꎮ 【 注】 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ꎮ 已:停止ꎮ ②青:靛青ꎬ一种 染料ꎮ 蓝:草名ꎬ也叫蓼蓝ꎬ叶子含蓝汁ꎬ可以做蓝色染料ꎮ ③中绳:( 木材) 合乎拉直的墨线ꎮ :通“煣”ꎬ使弯曲ꎮ 规:圆规ꎮ ④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 了ꎮ 有:通“又”ꎮ 槁:枯ꎮ 暴:通“ 曝”ꎬ晒干ꎮ 复:再ꎮ 挺:直ꎮ ⑤受绳:经墨 线比量过ꎮ ⑥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ꎮ 就:动词ꎬ接近ꎬ靠近ꎮ 砺:磨刀石ꎮ ⑦“君子博学” 一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ꎮ 参:验ꎬ检查ꎮ 一说ꎬ通“叁”ꎬ多次ꎮ 省:省察ꎮ ⑧须臾:片刻ꎬ一会儿ꎮ 跂:提 起脚后跟ꎮ 博见:见得广ꎮ ⑨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ꎮ 疾:强ꎬ这 里指声音洪亮ꎮ 彰:清楚ꎮ ⑩假:借助ꎬ利用ꎮ 利足:脚走得快ꎮ 致:到达ꎮ 能水:善于游水ꎮ 水:用作动词ꎬ指游泳ꎮ 绝:横渡ꎮ 生:通“ 性”ꎬ资质ꎬ 禀赋ꎮ 物:外物ꎬ指各种客观条件ꎮ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跬”ꎬ跨两 脚为“步”ꎮ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ꎮ 骐骥:骏马ꎮ 驽马:劣马ꎮ 十 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ꎮ 锲:用刀雕刻ꎮ 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ꎬ泛指 雕刻ꎮ 用心一也:(这是) 用心专一( 的缘故)ꎮ 用:因为ꎮ 六跪:六条 腿ꎬ蟹实际上是八条腿ꎮ 跪:蟹腿ꎮ 螯:蟹钳ꎮ 躁:浮躁ꎬ不专心ꎮ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知识八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一、古代诗歌 7 大类意象集释 ( 一) 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ꎬ或叙写别后的思念ꎮ 主要意象有: 1.杨柳ꎮ 它源于« 诗经 小雅 采薇» “ 昔我往矣ꎬ杨柳依依ꎮ 今我来 思ꎬ雨雪霏霏” ꎬ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ꎮ “ 柳” 与 “ 留”谐音ꎬ古人在送别之时ꎬ往往折柳相送ꎬ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ꎬ以至 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ꎮ 如柳永« 雨霖铃» 中的“今宵酒醒 何处? 杨柳岸ꎬ晓风残月”等ꎮ 2.长亭ꎮ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ꎬ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ꎮ 如北周文 学家庾信« 哀江南赋»:“ 十里五里ꎬ长亭短亭ꎮ” 谓十里一长亭ꎬ五里一短 亭ꎮ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ꎬ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 断出现ꎮ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ꎬ对长亭晚”等ꎮ 3.南浦ꎮ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ꎬ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 见意象ꎬ与屈原«九歌 河伯» “ 与子交手兮东行ꎬ送美人兮南浦” 这一名句 有很大关系ꎮ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 春草碧色ꎬ春水渌波ꎬ送君南浦ꎬ 伤如之何!” ) 之后ꎬ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ꎻ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 2 02 得则更为普遍ꎬ如唐代白居易« 南浦别» 中的“ 南浦凄凄别ꎬ西风袅袅秋” 等ꎮ 4.酒ꎮ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ꎬ写一时之景以兴怀ꎬ寓相 识 勉之词以致意ꎮ”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ꎬ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ꎮ 将美酒和离情 记 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ꎬ如王维的« 渭城曲» 中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ꎬ西 手 出阳关无故人”ꎻ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ꎬ别时茫茫江浸月” 册 等ꎬ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ꎮ ( 二) 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ꎬ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ꎮ 主要意象有: 1.月亮ꎮ 一般说来ꎬ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ꎮ 如李白 « 静夜 思» :“ 床前明月光ꎬ疑是地上霜ꎮ 举头望明月ꎬ低头思故乡ꎮ” 特别是苏轼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但愿人长久ꎬ千里共婵娟ꎮ” 从良好的祝愿出 发ꎬ写兄弟之情ꎮ 意境豁达开朗ꎬ意味深长ꎬ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 自然境界体会人生ꎮ 2.鸿雁ꎮ 鸿雁是大型候鸟ꎬ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ꎬ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ꎬ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ꎮ 如李清照« 一剪 梅» 中“ 雁字回时ꎬ月满西楼” ꎮ 元代王实甫« 西厢记 长亭送别» 中崔莺 莺长亭送别时唱的“ 碧云天ꎬ黄花地ꎬ西风紧ꎮ 北雁南飞ꎮ 晓来谁染霜林 醉? 总是离人泪” ꎬ情景相生ꎬ其情不堪ꎬ成千古绝唱ꎮ 3.莼羹鲈脍ꎮ 典出«晋书 张翰传»ꎮ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 官ꎬ因见秋风起ꎬ思家乡的美味“ 莼羹鲈脍”ꎬ便毅然弃官归乡ꎬ从此引出了 “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ꎮ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 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 拜赐莼鲈乡味长ꎬ雁山瓯海土生香ꎮ 眼前 点点思亲泪ꎬ欲试鱼生未忍尝ꎮ” 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ꎮ 4.双鲤ꎮ 鲤鱼代指书信ꎬ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从远方来ꎬ遗我双鲤鱼ꎮ 呼儿烹鲤鱼ꎬ中有尺素书ꎮ”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 2 03 形状的函套藏书信ꎬ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ꎮ 如宋人赵 识 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ꎮ 隔水高楼ꎬ望断双鱼信ꎮ” 清人宋琬 记 « 喜周华岑见过» :“ 不见伊人久ꎬ曾贻双鲤鱼ꎮ” 手 册 此外ꎬ还有行为类意象ꎬ如“ 捣衣”ꎬ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ꎮ 月下捣衣ꎬ 风送砧声这种境界ꎬ不仅思妇伤情ꎬ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ꎬ因此捣衣意象 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ꎮ 如唐代李白«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 片月ꎬ万户捣衣声ꎮ 秋风吹不尽ꎬ总是玉关情ꎮ 何日平胡虏ꎬ良人罢远征?” ( 三) 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ꎬ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ꎮ 主要意象有: 1.梧桐ꎮ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ꎬ是凄凉悲伤的象征ꎮ 如宋代李清照« 声 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ꎬ到黄昏、点点滴滴ꎮ” 元代徐再思« 〔 双调〕 水仙子 夜雨» :“ 一声梧叶一声秋ꎬ一点芭蕉一点愁ꎬ三更归梦三更后ꎮ” 都以梧 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ꎮ 2.芭蕉ꎮ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ꎮ 宋词有李 清照的«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ꎬ阴满中庭ꎮ 阴满中庭ꎬ叶叶心 心ꎬ舒卷有馀情ꎮ”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ꎮ 3.流水ꎮ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ꎬ多传达人生苦 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ꎮ 如唐代李白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抽刀断水水更流ꎬ举杯消愁愁更愁ꎮ 人生在世不称意ꎬ明朝散发弄扁 舟ꎮ” 刘禹锡的«竹枝词» :“ 山桃红花满上头ꎬ蜀江春水拍山流ꎮ 花红易衰 似郎意ꎬ水流无限似侬愁ꎮ” 李煜« 浪淘沙令» :“ 流水落花春去也ꎬ天上人 间ꎮ” 李煜的«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ꎮ” 宋代 欧阳修的«踏莎行» :“ 离愁渐远渐无穷ꎬ迢迢不断如春水ꎮ” 秦观的« 江城 子» :“ 便作春江都是泪ꎬ流不尽ꎬ许多愁ꎮ” 4.猿猴ꎮ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ꎮ 如北魏地 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 水经注 三峡» 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ꎬ 猿鸣三声泪沾裳ꎮ”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ꎬ渚清沙白鸟飞 回ꎮ” 赵嘏的«忆山阳» :“ 可怜时节堪归去ꎬ花落猿啼又一年ꎮ” 5.杜鹃鸟ꎮ 古代神话中ꎬ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ꎬ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 子ꎬ自己隐居山林ꎬ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ꎬ暮春啼哭ꎬ至于口中流血ꎬ其声哀怨凄 悲ꎬ动人肺腑ꎮ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ꎮ 唐代李白的«蜀 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ꎬ愁空山ꎮ”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 鹃啼血猿哀鸣ꎮ” 宋代秦观的« 踏莎行» :“ 可堪孤馆闭春寒ꎬ杜鹃声里斜阳暮ꎮ” 等等ꎬ都以杜鹃鸟的哀鸣ꎬ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ꎮ 另外ꎬ斜阳(夕阳、落日) ꎬ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ꎮ 如唐代 李商隐的« 乐游原» :“ 夕阳无限好ꎬ只是近黄昏ꎮ” 王维的« 使至塞上» :“ 大 漠孤烟直ꎬ长河落日圆ꎮ” 宋代王安石的« 桂枝香»:“ 征帆去棹残阳里ꎬ背 西风酒旗斜矗ꎮ” ( 四) 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ꎬ或抒发感慨ꎮ 主要意象有: 1.菊花ꎮ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ꎬ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ꎬ有 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ꎮ 屈原« 离骚»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ꎬ夕餐秋菊之落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英ꎮ” 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ꎮ 东晋田园诗 人陶渊明ꎬ写了很多咏菊诗ꎬ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 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ꎬ如« 饮酒» 中的“ 采菊东篱下ꎬ悠然见南山” ꎮ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ꎬ何曾吹落北风中”ꎬ宋人范成大 «重阳后菊花二首»中“ 寂寞东篱湿露华ꎬ依前金靥照泥沙” 等诗句ꎬ都借 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ꎮ 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里有“ 战地黄花分 外香”句ꎬ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ꎬ“ 分外香” 三个字凸显了毛泽东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ꎮ 2.梅花ꎮ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ꎬ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ꎬ因 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ꎬ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ꎮ 宋人陈 亮«梅花»:“一朵忽先变ꎬ百花皆后香ꎮ”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ꎬ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ꎬ既是咏梅ꎬ也是咏自己ꎮ 王安 石«梅花»:“遥知不是雪ꎬ为有暗香来ꎮ”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香远ꎬ 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ꎬ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ꎮ 陆游的 著名词作«咏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ꎬ只有香如故ꎮ”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 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ꎮ 元人王冕« 墨梅» :“ 不要 人夸颜色好ꎬ只留清气满乾坤ꎮ”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 流合污的品质ꎬ言浅而意深ꎮ 3.松柏ꎮ « 论语 子罕» 中说:“ 岁寒ꎬ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ꎮ” 作者赞 扬松柏的耐寒ꎬ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ꎬ形象鲜明ꎬ意境高远ꎬ启迪了后世 2 04 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ꎮ 三国人刘桢« 赠从弟» :“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 识 性ꎮ”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 记 品质ꎮ 唐人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 愿君学长松ꎬ慎勿作桃李ꎮ” 韦黄裳一 手 向谄媚权贵ꎬ李白写诗规劝他ꎬ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ꎮ 唐人刘禹锡« 将 册 赴汝州ꎬ途出浚下ꎬ留辞李相公» 诗中的“ 后来富贵已零落ꎬ岁寒松柏犹依 然” ꎬ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ꎮ 4.竹ꎮ 亭亭玉立ꎬ挺拔多姿ꎬ以其“ 遭霜雪而不凋ꎬ历四时而常茂” 的 品格ꎬ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ꎮ 白居易« 养竹记» 中ꎬ以竹喻人生ꎬ晓 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 竹似贤ꎬ何哉? 竹本固ꎬ固以树德ꎬ君子见其本ꎬ则 思善建不拔者ꎮ 竹性直ꎬ直以立身ꎻ君子见其性ꎬ则思中立不倚者ꎮ 竹心 空ꎬ空似体道ꎻ君子见其心ꎬ则思应用虚者ꎮ 竹节贞ꎬ贞以立志ꎻ君子见其 节ꎬ则思砥砺名行ꎬ夷险一致者ꎮ 夫如是ꎬ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ꎮ” 张九 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 高节人相重ꎬ虚心世所 知ꎮ”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 宁可食无肉ꎬ不可居无竹ꎮ 无肉 令人瘦ꎬ无竹使人俗ꎮ 人瘦尚可肥ꎬ士俗不可医ꎮ”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 标识ꎮ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ꎬ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ꎬ如« 竹石»:“ 咬定青山 不放松ꎬ立根原在破岩中ꎮ 千磨万击还坚劲ꎬ任尔东西南北风ꎮ”赞美了立于 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ꎮ 5.黍离ꎮ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ꎮ 典出 « 诗经 王风 黍离» ꎮ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ꎬ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ꎬ悲叹 宫廷宗庙毁坏ꎬ长满禾黍ꎬ就作了« 黍离» 这首诗寄托悲思ꎮ 后世遂以“ 黍 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ꎮ 如姜夔的« 扬州慢» 中有:“ 予怀怆 然ꎬ感慨今昔ꎬ因自度此曲ꎮ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