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宣传册》▏一册带您领略学校文化

发布时间:2023-9-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宣传册》▏一册带您领略学校文化

学校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7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 88 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 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 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 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 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 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 年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 10 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学校现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 4240 亩。在册学生 4 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 3.1 万人。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 个辽宁省一流学科;32 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4 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收起]
[展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宣传册》▏一册带您领略学校文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谨以此册

致敬 18 万余名奉献在祖国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

献给关心关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路走来的社会各界挚友

拥抱正在校内工作学习和即将加入我们大家庭的师生和有志之士

This album is designed

to show respect to more than 180,000 outstanding students dedicated to the motherland and the world,

to all the sincere friend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ho ca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and embrace the students and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who are working and studying on campus and those who will soon join our big family.

第3页

学校概况

大学精神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

党建思政 校园文化 校园风光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历史回眸 学科建设

P/01

P/03 P/09

P/23

P/25 P/27 P/29

P/11 P/13 P/19

P/05 P/07

第4页

学校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7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 88 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 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 年被批准为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 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 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 年辽宁省

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 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 年入选辽宁省重

点建设的 10 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

学校现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 4240 亩。在册学生 4 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

生 3.1 万人。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 个辽宁省一流学科;32 个专业

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4 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 9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8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 1 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 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1 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4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

台,2 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0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 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 个省级社科基地、2 个省级智库平台。

现有专任教师 1500 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900 余人;拥有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 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 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长江学者 1 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53 人、辽宁省攀登学者 9 人、辽宁特聘教授 19 人;有 3 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 名教师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2 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 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42 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30 名教师被评为省教

学名师,160 余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学校始终坚持把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建设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太阳石精神”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

2010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2016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 99 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 年被教育部评

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 18 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被誉为煤炭行业的“黄

埔军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

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战略主题,以服务国家能源行业战略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使命,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

内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5页

Set up on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was designated as one of the 88 key universities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1978.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iversities to

be granted the authority of conferring master’s degree in 1981 and was granted the authority of conferring doctoral degree and the qualifications to receive overseas students in 1993. Originally named Fuxin Institute of Mining

Technology , the school changed its name to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 LNTU) in 1996 and was authorized to set up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in 1999. In 2012,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original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signed an agreement to build the university collectively. In 2013, it was listed as key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 “Basic Capa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n 2019, it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10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for main constr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Currently, LNTU has three campuses: Zhonghua Road campus and Yulong campus in Fuxin City, Longwan Campus in Hu Ludao City, covering an area of 4240 mu. There are 40,000 registered students, including 31,000

full-time doctoral students, masters, undergraduates and overseas students.The school strives to strengthen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forming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system based on engineer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ulti-disciplines such a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y and farming, etc.At present, it has 4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 8 doctoral degree conferring spots of first -level disciplines , 20

master’s degree conferring spots of first -level disciplines,10 master’s degree conferring spots of second-level disciplines, 1 national key cultivation discipline, 3 first-level disciplines of Liaoning Province. 32 majors are

selected into the national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14 majors are certified 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9 state-level and 178 provincial-leve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are approved. Currently, LNTU

has 1 state-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6 state-level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s, 15 province-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and 14 province-level off-campus bases for

practice teaching, 1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e national &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1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safety production technology, 1 province and ministry co-building innovation

center, 4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platforms including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2 major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tforms of Liaoning Province, 20 province-level

key laboratories, 5 province-level centers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3 province-leve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 1 social science bases and 2 province-level Think Tank platforms.Currently, there are over

1500 full-time teachers, including more than 900 faculties with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It has 1 state-level teaching team, 11provincial teaching teams, 2 province-level Huang Danian teaching teams, 1 Changjiang scholar,

53 recipients of special government subsidies of the State Council, 9 Climbing scholars of Liaoning Province, 19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of Liaoning Province. 3 teachers are identified as national candidates for the new century

million talent project, 3 teachers are rated as national excellent teacher, 2 teachers are selected into the “Young Talent Lifting Project”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 teacher is selected into the first batch

of academic lead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42 teachers are selected into the \"rejuvenating Liaoning talents\" plan,30 teachers are rated as provincial famous teachers, and 160 teachers are selected into the Liaoning million talent

project.

The school always adheres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rives to build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and first-class majors, focuses on cultivating first-class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Sun Stone spirit\". In 2010, it was ra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top 50 universities with typical experience in graduate employmen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In 2016, it

was ra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99 demonstrative universitie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 2017, the top 50 universities with typical experienc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was entitled with national advanced collective in graduate employmen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university has fostered more than 180,000 outstanding graduates for

the country,hence it is hailed as “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 of the coal industry.

In the futur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will regard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s guidance,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uidelines formulated by the Party,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running school under socialism,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establish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promoting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s the lead, with realiz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strategic subject, with serving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s energy industry and Liaoning overall and all-round revitalization as the mission, all faculty members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will strive

to build the school into a domestic high-leve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all respects.

01/02

第6页

太阳石精神  朴实无华 坚韧顽强 无私奉献

“太阳石”是人们对煤炭的称颂:

称颂它的朴实无华,没有宝石炫目的光彩;

称颂它的坚韧顽强,承受着大地的高温高压;

称颂它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奉献着光和热。

建校伊始,学校就植根于煤炭艰苦行业和偏僻落后的辽西地区,秉承煤炭

人的献身、敬业与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融合辽西艰苦地区朴实、坚韧、刻苦、

顽强的社会文化底蕴,历经 70 余年的积淀,铸就了辽宁工大人特有的朴实无华、

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太阳石精神”为脊梁,弘扬“勤勉敬业、

无私奉献”的师德,“忠教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顽强刻苦、拼搏向上”

的学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将“太阳石精神”与现代意识、科

学技术交融,形成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太阳石精神”不仅是全校

教职工治学厉行的精神源泉,更是辽宁工大学子成才立业的宝贵财富。

第7页

校训  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

校风  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教风  忠教爱生 严谨治学

学风  顽强刻苦 拼搏向上

03/04

第8页

郭沫若题写校名

阜新煤矿学院 抚顺煤矿学院 辽宁煤矿师范学院 鸡西煤矿学校

袁溥之

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第一任校长

陈郁 学校创办者

新中国燃料工业部首任部长

1947 年 5 月,中共东北局生产委员会副主任陈郁同志在鸡西市恒山矿区创办

了“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陈郁任名誉校长,袁溥之任校长,后更名为鸡西

矿业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创办的第一所培养煤矿工人干部的学校。1948 年

东北全境解放后,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适应经济建设对煤

矿专门人才的需要,东北各大矿区,分别在阜新、抚顺、沈阳、鹤岗等地创办了

煤矿专科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经过多次更名、调整、迁并,发展成为阜新煤矿

学院、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和鸡西矿业学院,四所学校及其前身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多端发祥的源头和宏基初奠的基础。

学校开启本科办学先河 1958

前身四所学校合并,定址阜新,定名阜新煤矿学院,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名,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 1961-1964

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获批全国 88 所重点大学之一,叶剑英为学校题写校名 1978

获批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1

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

第9页

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投入使用 2004

阜新校区玉龙校园投入使用 2010

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 211)重点建设高校 2013

获批全国首批 99 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6

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 2017

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大学 2019

设立新疆研究院 2022

设立鄂尔多斯研究院,筹建高等研究院(沈阳) 2023

叶剑英题写校名 刘炳森题写校名

05/06

1996 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10页

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 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 个辽宁省一流学科;32 个专业入

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4 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正全力打造“能源 +”“数字 +”“智能 +”特色学科体系;构建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优势学科群。优化建设机制,保障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学

科建设水平。

第11页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矿业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力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力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力学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数学                

应用经济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林学

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应急技术与管理 智能矿山工程

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应急技术与管理 智能矿山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 碳储科学与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硕士(MBA) 会计硕士(MPAcc)

公共管理硕士(MPA) 工程管理硕士(MEM)            

机械 材料与化工

资源与环境 能源动力         

土木水利 电子信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矿业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辽宁省重点学科

矿业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数·智工程装备现代产业学院 智能软件产业学院

电气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学院

07/08

第12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 测绘工程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工程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安全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

测绘工程 工程力学     

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地下工程)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测绘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矿物加工工程 工程管理

测控技术与仪器 资源勘查工程       

土木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金属材料工程 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资源勘查工程     

测绘工程 软件工程

环境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采矿工程 测绘工程

学校坚持把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太阳石精神”

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稳

步提升,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第13页

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研究生沈阳煤科院瓦斯安全研究分院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工程研究生沈阳煤科院瓦斯安全研究分院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 金属材料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自动化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地质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资源勘查工程 生物工程     

环境工程 市场营销

法学 会计学

辽宁省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

测绘工程 土木工程

采矿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力学 市场营销

安全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资源勘查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安全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环境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生物工程 电子商务

动画 软件工程

09/10

学校多名学生荣获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第14页

两院院士(双聘) 6 人

长江学者 1 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53 人

辽宁省攀登学者 9 人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 人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 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 1 个

辽宁省教学团队 11 个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10 个

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省级) 2 个

“兴辽英才计划”教师 42 人

辽宁特聘教授 19 人

辽宁省教学名师 30 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160 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以

高层次人才为领军,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

础的师德优良、爱岗敬业、规模适中、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的高素

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587 人

专任教师

高级职称教师

679

905

专任博士教师

第15页

近年来教学成果获奖

11/12

成果名称 获奖级别 获奖等级 授权部门 第一完成人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叶玉清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创新人才结构化培养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刘 剑

培养“五个一”特色公共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王国辉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邵良杉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孙方红

土木类工程人才三大能力培养创新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刘海卿

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王继仁

校企协同三方联动分段渐进式培养创新创业 IT 人才模式与示范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沈学利

能力中心 需求导向 培养电气类“双创”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荣德生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王家海

省域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张佐刚

新工科背景下“大土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刘海卿

清单管理系统支持下工程管理专业全过程项目式教学模式建设与实施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冯东梅

以产出为导向的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王崇倡

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标准衔接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刘 剑

基于产教发展共同体的“135”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王崇倡

“全要素、全过程、多角度”产学研协同的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徐辛超

三全育人引领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创”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贾宝山

“多层级、多驱动、多交叉、一联合”的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卢万杰

电气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荣德生

基于创新驱动、实践引领、校企协同的数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 省级 一等奖 辽宁省教育厅 曾繁慧

第16页

学校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科技兴校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国家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4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与服务

平台、6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有 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个辽宁省和行业协同创新中心、2 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建有

15个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2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及实践教育中心。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安全技术与装备产业等 3个校企联盟;成立安全监管监察学院、

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全面服务辽宁和国家能源行业发展。学校自然科学版学报和社会科学版学报多次获得优秀期刊等奖项,影响

因子大幅提升。学校先后主办、承办国际和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百余场次,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

第17页

国家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矿山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煤矿采掘装备与液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工程科学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煤炭行业煤矿重大动力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煤矿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

智慧交通空间数据采集与集成协同创新中心

矿山安全规制与重大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   

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大型工矿装备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煤矿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物加工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采矿与矿物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及节能建材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物高值化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煤矿火灾及瓦斯防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烟气细颗粒物超净排放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大型工矿装备实验研究中心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信息与管理工程实验室

矿山沉陷灾害防治实验室

工矿电气设备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实验室

采矿工程实验室

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矿山装备智能化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矿山安全数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化石能源低碳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矿山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

阜新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研究院

13/14

第18页

团队名称 团队类型 团队负责人 获批单位

矿井自燃火灾和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王继仁 辽宁省教育厅

液压传动新技术及装备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毛 君 辽宁省教育厅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徐爱功 辽宁省教育厅

矿山电气设备与电力电子关键技术研究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郭凤仪 辽宁省教育厅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邵良杉 辽宁省教育厅

矿山装备的动态特性与控制研究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毛 君 辽宁省教育厅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石金峰 辽宁省教育厅

采矿诱发灾害生成机理及其控制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潘一山 辽宁省教育厅

煤矿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韩 军 辽宁省教育厅

矿山电气装备智能化及安全监控关键技术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彭继慎 辽宁省教育厅

科研团队

第19页

学校举行郑颖人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学校举行 Hywel R.Thomas 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15/16

第20页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级别

东北重工业区复合污染场地防控技术筛选与适宜性评价 许端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面向科技服务的静态关联设计模式研究 邢长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安全可靠性运行监测与检测评估服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陶志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西露天矿南帮弱层蠕变特征、强度弱化机理及大变形演化规律 刘向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矿井级配矸石充填体承载压缩率控制与长期稳定性 杨 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抚顺西露天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吕 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矿井硐室群的结构效应与动态设计 张 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矿井火区瓦斯(煤尘)爆炸耦合致灾机制 齐庆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研究矿山环境信息感知描述方法与环境安全状态判识准则 刘 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西露天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王来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矿山控制开采技术中的充填技术与应用 李喜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工作面智能化超前支护装备及辅助作业平台 毛 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稳构恒阻吸能“O 型”棚支护防控巷道冲击地压技术与装备 王爱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智能开采煤尘、瓦斯等环境信息分析与处置技术 于永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开采复合煤岩动力灾害一体化防控技术 潘一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防治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兰天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大型地质体条件下矿井群工程地质应力环境分析 韩 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建井工程复合灾害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唐巨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多参量信号产生机制及特征规律 张 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开采扰动下多物理场耦合煤岩冲击失稳的动力学机理 李忠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多相渗流理论 王俊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区域性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技术 李 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灾害环境下高精度室外及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 徐爱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突出前兆信息时空演化规律 孙维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里海周缘及俄罗斯重点盆地成藏要素区域编图 聂明龙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3D 地震资料解释 聂明龙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页岩储层缝网扩展的力学机制及定量表征 张永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基于 UWB 技术的人 - 车安全保护预警装置研发与应用 卢进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

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无人机协同导航方法研究 孙 伟 国家重大专项

近年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第21页

成果名称 成果获奖类型 获奖等级 第一完成人

深部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吸能支护关键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潘一山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潘一山

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王继仁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潘一山

煤炭自燃理论及其治防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王继仁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空天一体化空间信息获取理论、技术及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徐爱功

复杂开采条件下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开采自燃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齐庆杰

矿井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评价与危险性预测关键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兰天伟

深部回采巷道支护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韩 军

建筑物压煤开采覆岩采动演化规律及留设煤柱延时特性研究与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杨 逾

大跨度复杂结构精细化施工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刘海卿

巨型岩堆和永冻层赋存条件下生态脆弱区铁路建设环保施工关键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贾宝新

无避让智能停车技术与装备 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谢 苗

倾斜煤层露天矿深部安全增效开采关键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王 东

硬岩非爆式高效掘进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张 强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土壤水文效应研究及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吕 刚

阜新中低阶煤高产能煤层气井网优化和排采技术研究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梁 冰

大型输送设备动态特性与节能运行关键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毛 君

适用于硬岩巷道掘进的迈步式掘进支护装置 省专利奖 二等奖 谢 苗

把阜新玛瑙特色文化产业作为突破辽西北战略重要产业加以扶持的建议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 二等奖 周志强

思想教育与社会基础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 二等奖 石 阔

高精度卫星重力和 GNSS-R 卫星测高联合反演关键技术及水下智能导航应用 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郑 伟

坚硬顶板条件下煤层群开采强矿压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朱志洁

煤矿瓦斯渗流多场耦合规律及应用研究 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孙维吉

近年来科研成果获奖

17/18

第22页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能源行业战略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服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煤炭行业学科专业齐全完善,优势突出,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煤炭

行业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世界首个 8.8m 一次采全高工作面落户神东集团,为世界煤炭工业超大采高综采开采工艺树立全新标杆;参与中国北斗系统高精

度数据平台建设,传统测绘实现华丽转身;为巴基斯坦塔尔煤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贡献中国智慧。

学校与阜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校党委书记岑松受邀参加“科创中国”黑龙江

煤炭资源型城市(鸡西)产业创新论坛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领导来校调研 党委副书记、校长马修泉带队到辽宁能源煤电

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学校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校友会年会

北斗研究团队荣获“第 22 届

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铂金奖”

第23页

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我校

19/20

学校提出“立足阜葫、西出蒙新、东进沈阳、贯通丝路”发展战略,分别于 2022 年、2023

年设立新疆研究院和鄂尔多斯研究院,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科研团队为巴基斯坦塔尔煤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第24页

学校学生培养紧跟社会需求,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比例高。近 50% 的学生毕业后到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

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鞍钢集团等国家级重点骨干企业、世界 500 强、行业 500 强企业就业。近 20% 的学生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长

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民企就业,每年超 50% 毕业生在辽宁就业创业。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劳伦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近三年部分毕业生就业单位

第25页

近三年部分毕业生攻读研究生院校

21/22

第26页

特色项目

与越南煤炭矿产工业集团(越南第三大国有企业)长期合作开展“越南煤炭企业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项目

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煤炭股份公司合作开展“基础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

与巴基斯坦 ENGRO 能源公司合作开展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与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共同成立“中俄地下资源绿色开发与洁净利用国际联合研究院”

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共同成立“中俄国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

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开展“学分互认交换生”项目

与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股份公司、塔什干铁道工程学院共建“塔什干铁道工程学院采矿工程学院”项目

与吉尔吉斯斯坦矿业技术大学开启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等 30 多个国家的近 200 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

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学校现有 1 个外籍院士工作站;1 个辽宁省“海智专家工作站”。每年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平均 50 余人次,有东南亚、

西亚、非洲、俄罗斯等本硕博留学生 200 余人。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培育和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特色项目,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的教育科研产业创新发展。

国际留学生庆元旦联欢会 学校与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

“友谊·文化”主题文艺晚会

我校留学生参加教育部

“感知中国·首都行”活动

留学生在首届中俄文化周展示剪纸作品

第27页

23/24

开始培养国家公派留学生

1954

获批“辽宁省政府来华留

学博士奖学金生接收院校”

2008

成为国家汉办汉语

水平考试(HSK)

辽宁地区考点

2013

获批教育部“丝绸之

路”中国政府奖学金

项目

2017-2018

通过“辽宁来华留学工作

示范建设高校”验收

2019

三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

际合作培养项目”。

连续四年获批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

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2020-2023

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

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首次获批教育部国际司“一带一路”教育

合作项目

2022

被辽宁省政府授予

“来华留学示范高校”

2021

连续五年获批中国政府中

欧学分生专项奖学金项目

2016-2020

获批“中国政府奖学

金自主招生资格院校”

2012

获批全国首批有条件

接收留学生的院校

1993

第28页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

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校领导干部参观赵尚志纪念馆 省委宣讲团成员与我校师生面对面交流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第29页

校领导为师生讲授 “开学第一课”

25/26

学校举办专题研讨会

学校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学校举办主题教育辅导报告会 校史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驿站”读书分享会

第30页

学校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文体育人,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全国 CUBA 篮球联赛、全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

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国校园啦啦操大赛等国家体育赛事中斩获重要奖项近 20 项,多名教师在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中执裁,

并荣获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等荣誉称号 30 余人次。

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十佳团队

“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毕业典礼 首届光华大学生音乐节

学校社会实践团队获评团中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学校女子手球队荣获第 35 届中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

第 3 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手球锦标赛双料季军

第31页

27/28

学校举办“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

学校师生编创舞蹈《守护绿茵》 庆祝建党百年汇报演出 我校大学生荣获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囯防体育比赛银牌

学校举办民族文艺汇演

第32页

学校分设阜新和葫芦岛两个校

区,有中华路、玉龙和龙湾三个校

园,总占地 4240 亩。三个校园各有

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总面积

4.5 万平方米,馆藏图书(电子图书)

近 290 万册,各类数据库 60 余个,

中外文期刊 1600 多种。

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占地 700

亩,启用于 1953 年。多数为俄式建

筑,比邻人民公园,校园树木葱郁,

闹中有静。教学单位有:矿业学院、

力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33页

阜新校区玉龙校园占地 1200

亩,启用于 2010 年。校园西傍风光

旖旎的玉龙湖,北与阜新高铁站隔

道相邻。教学单位有:测绘与地理

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

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学院、应用技

术与经济管理学院(辽宁省监察官

学院阜新分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新

闻学院)。

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 2340

亩,启用于 2004 年。校园依山傍海,

恢宏大气。教学单位有:安全科学

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工

商管理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

工智能学院)、营销管理学院。

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

阜新校区玉龙校园

29/3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特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