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第十一章辽中县残联
辽中县位于沈阳市西南,区域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是沈阳市距离海岸线
最近区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辖15个乡镇、2个街道、42个社区、165个行
政村。全县有汉族、满族、回族、锡伯族等20个民族,总人口47.5万人。
20世纪60年代初,辽中县盲人聋哑人协会成立。1964年,协会开展盲人聋
哑人的调查和统计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工作受到冲击,处于停顿状
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残疾人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3月,恢复
辽中县盲人聋人协会,同年,下辖21个公社先后组建分会,全县残疾人工作重
新开始起步。至1989年,县民政局承担着全县残疾人工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相当一部分残疾
人由于残疾障碍仍处于贫困状态,有的温饱尚未解决。县民政部门把扶贫和助残
结合起来,对长困户、严困户中的残疾人户予以特殊扶持,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
改善。县民政局建立残疾人福利企业,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就业,社会
地位明显提高。
1989年5月,辽中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成立,全县残疾人工作
步入正轨。残疾人组织性质由群众性变为半官半民事业单位,明确“代表,服务,
管理”职能。县残联组建初期以打好基础、理顺关系、完善体系为主要任务。1989
年12月全县21个乡镇残联代表大会召开,基层残联组建完成。1990年以后相
继成立辽中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辽中县残疾人三项康复办公室、辽中县残疾人
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1990年4月16日,县卫生局、
县交通局和县残联联合下发《对残疾人实行三免三优先的通知》。5月,协调县
教育局创建辽中县历史上第一所残疾人学校,开展残疾人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
后遗症矫治和聋儿语言训练三项康复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的
同时重视同健全人一样同工同酬。辽中县政府1993年10月10日制定出台《辽
中县扶持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全县残疾人扶贫助残力度加强,纳入辽中县政府
总体扶贫之中,残疾人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1992年、1993年,县残联荣获市
残联颁发的先进单位奖,1995年被省残联授予“三项康复”工作优秀单位奖。
1996—2005年“九五”“、十五”期间,县残联机构体制升格为正局级,归
口县政府管理和领导,全县残疾人工作走向了新的转折点。1996年11月28日,
县政府出台《辽中县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的通知》,1997年4月14日辽中
县政府下发《关于明确乡(镇)残联业务职责的通知》,县残联业务拓宽领域,
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县基本实现基层残联有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村、社区基
层组织设施建设。开展在企事业单位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率提
高。在全市第一个实行贫困精神病残疾人进精神病院集中康复托养,残疾人康复
工作内容增加假肢装配、矫形器装配,聋儿家长培训,特需人群补碘,免费为贫
困家庭12岁以下唇裂患儿修整手术等内容。残疾人解困脱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
位置、县残联成为辽中县温暖办,辽中县最低生活保障线,辽中县扶贫办等县政
府领导组织的成员。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上高中、大学有了补助,全县残疾人
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自强模范大批涌现,树立多
个典型。以残疾人节日为载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化。2005年,第一座按
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辽中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为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健康发
展奠定了基础,全县残疾人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县残联先后荣获辽宁省农村残疾
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沈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9个荣誉体系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