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人录(2015)

发布时间:2022-7-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州好人录(2015)

敬业奉献篇293荣,他都能深入浅出地用大众化的语言给予专业解答,总能让请教者满意、让咨询群众竖起大拇指!黄埔区南岗街的杨姨临近退休,由于只有小学文化,年轻时无法找到正规工作单位,只能在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做临工度日,现如今到了退休年龄,累积社保缴费还不到15年,常为养老问题发愁。通过叶秋荣的帮助,她在满50周岁时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叶秋荣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在社保中心上班,中午休息只有1小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非常态。”因社保业务繁多、人员紧缺,群众咨询问题又涉及方方面面,经常是中午过了12点,还有群众排队咨询。当他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往往又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作为黄埔区人社局纪委委员,他致力推进社保业务延伸至基层,第一阶段首先将全区最偏远的4个街道居民的部分业务延伸到各街劳保中心办理。第二阶段,再将部分简单社保业务全部延伸到全区所有9个街道劳保中心办理,实现参保人在家门口就可办理社保业务的目标。群众每次来政务中心办事,总能看到叶秋荣的身影。他在咨询台耐心听取群众反映问题,仔细分析问题,细致解答指引,使每位前来咨询的群众都得到满意... [收起]
[展开]
广州好人录(2015)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01页

敬业奉献篇

293

荣,他都能深入浅出地用大众化的语言给予专业解答,总能让请教者满意、让

咨询群众竖起大拇指!

黄埔区南岗街的杨姨临近退休,由于只有小学文化,年轻时无法找到正规

工作单位,只能在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做临工度日,现如今到了退休年

龄,累积社保缴费还不到15年,常为养老问题发愁。通过叶秋荣的帮助,她在

满50周岁时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

叶秋荣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在社保中心上班,中午休息只有1小时,大

家都有一个共识:“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非常态。”因社保业务繁多、人员

紧缺,群众咨询问题又涉及方方面面,经常是中午过了12点,还有群众排队咨

询。当他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往往又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作为黄埔区人社局

纪委委员,他致力推进社保业务延伸至基层,第一阶段首先将全区最偏远的4

个街道居民的部分业务延伸到各街劳保中心办理。第二阶段,再将部分简单社

保业务全部延伸到全区所有9个街道劳保中心办理,实现参保人在家门口就可

办理社保业务的目标。群众每次来政务中心办事,总能看到叶秋荣的身影。他

在咨询台耐心听取群众反映问题,仔细分析问题,细致解答指引,使每位前来

咨询的群众都得到满意答复。

(广州市黄埔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从事社保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叶秋荣累计接听群众来电数万余人次,接待

来访数十万余人次,受理社保投诉案件千余宗,处理前台业务从未受到投诉,

被誉为黄埔社保的“活字典”。

第302页

29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张利萍

 人物小传:

张利萍,1962年

生,浙江人,广州天赐

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研究员、副总经

理。投身科研30多年,

她巾帼不让须眉,以坚

强毅力、执着精神、实

干作风,为我国有机硅

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和

产品创新倾注了全部心

血和智慧。

 主要事迹:

张利萍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毕业后投身有机硅材料行业,先

后在化工部星火化工厂、江苏镇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公司等

企业工作,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她从前瞻性的技术趋势着手,结合材料运用

特点及企业定位,优选适合企业可产业化的研究项目。不畏艰辛,迎难而上,

第303页

敬业奉献篇

295

跨越发展。她经常深入车间第一线、走到研发最前沿,跟进技术、了解产品的

品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技术解决方案,使企业每一项产品都走向技术

成熟化、工艺合理化、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张利萍先后承担了10多个国家、省、市等的科技攻关项目,完成验收项目

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件,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

订行业标准1项。忙碌的科研工作之余,她不忘积极培育后备技术人员,亲自

编制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自任讲师,累计讲课100多次,参加授课人数达

1000多人,辅导高校来企业实习的学生30余人。帮助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由工程

师晋升为高工,指导完成项目开发并取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培育了

一批青年技术人员,使所在企业真正走向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并且作为高

校聘请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指导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为

化学工程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她还积极促成公司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

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先后组建了“博士后科技工

作站”“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精细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

心”“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所在的广

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创新技术平台。而且建立了

一套有效的研发管理体系,规范了科研项目从“立项评审—过程管理—验收评

审”各阶段的实施细则,极大提升了企业科研管理能力,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

了良好基础。

(广州市黄埔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张利萍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技术经验,投身高新材料系统科研30

多年来,创新不止、勇攀高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为企业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304页

29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胡国强

 人物小传:

胡国强,1964年生,湖南人,黄

埔区永和街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副

主任。在广州从化北部山区扶贫帮困4

年,靠辛勤汗水和个人智慧助力村容村

貌显著改观,集体经济增长10倍以上,

铺就了一条乡村脱贫致富之路。

 主要事迹:

2011—2012年度,胡国强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开展北部山区第一轮农村

扶贫开发的号召,主动投身到帮扶从化区鳌头镇白石村“双到”(规划到村、

帮扶到户)对口扶贫中。他克服了驻村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孤独和不便,与村

委、村民、贫困户打成一片,立足白石村实际,想方设法帮扶贫困户增加收

入。经过2年扎实有效的精准强力帮扶,2012年白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93万

元,有劳动能力的16户双低户(71人)人均年收入12026元,全部达标脱贫,

脱贫率100%。对比扶贫前2.5万元的收入,村集体经济增长10倍以上。

2013—2014年度,胡国强本着真心帮助、真正脱贫致富的决心,毅然参加

了第二轮扶贫开发。新一轮扶贫任务更重、指标更高,帮扶力度势必更大更精

第305页

敬业奉献篇

297

准。2013—2014年扶贫同样取得优异成效,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两轮驻村扶贫,胡国强5次接受了广州市扶贫现场严格检查考核,都取得

了优异成绩,广州市人大、政协领导3次到白石村调研,他个人撰写的扶贫调

研报告还获得了广州市优秀三等奖。2011—2014年个人年度考核中,胡国强连

续4年获评优秀,他还被评为原萝岗区、原从化市以及广州市扶贫先进个人。

胡国强4年驻村扶贫,每天吃住在村,经常走村入户,多次晚上还上门与

村民拉家常、交朋友,详细询问贫困户经济收入和存在的困难,宣传“双到”

扶贫政策和帮扶原则,反复协商一户一法帮扶措施;他力求摸清摸准集体经济

路子和当前困难,多路出击找准帮扶项目,广泛筹集资金,大力推进建设,积

极开展社会引资等多种措施,在白石村精准实施贫困助学、技能培训、督促介

绍务工、农业种养、贫困救济、助残就业、帮扶贫困户购买医保农保、投资合

作分红、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和创办公益事业等30多个帮扶项目,取

得显著成果。

胡国强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助力贫困户发展生产、助学济困、就业务

工,特别是帮扶贫困户残疾人找到企业挂靠就业、按月领取工资,实现了脱贫

致富,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基础设施初步完善、集体经济增长10倍以上。看到

乡村的生活逐步好起来,虽然4年下来很辛苦,但他觉得特别值得。

(广州市黄埔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胡国强以勤勉进取、求精求优的作风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操守,积极

开拓、奋发有为,坚守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

的认可。

第306页

29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陈 宇

 人物小传:

陈宇,1979年生,荔湾区检察院

侦查监督科副科长。陈宇心怀群众,

忠诚履职,爱岗敬业,从检10多年来

承办多起重大疑难案件。在办理一起

故意伤害案中,以多元化救助方式为

被害人筹得善款30多万元。

 主要事迹:

陈宇,2002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荔湾区检察院,先后在公诉

科、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工作。十余年来,她坚守着检察官的职业责任和共产

党员的党性原则,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

了“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展现了基层一线女检察官的铁骨柔情和赤诚

之心。

如何能让人民群众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是陈宇

在履行检察职能时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在接手的被害人陈某被泼洒硫酸致残

的故意伤害案中,看到一个本是花样年华却惨遭不幸的少女生不如死,下巴不

能合上,睡觉无法闭眼,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陈宇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第307页

敬业奉献篇

299

但由于被告人长期逃亡在外,一纸难以履行的民事判决根本无法帮助被害人

脱离困境。每当想到被害人容貌尽毁,8年来一直躲在黑乎乎的屋子里耗着日

子,陈宇便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帮助被害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她积极探

索多元化救助方式,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在区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院里启动

了刑事救助机制,并发起全院爱心募捐,同时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

很快,区委政法委启动绿色通道,特案特办发放3万元刑事救助金;全院干警

共捐款23800元;《检察日报》《广州日报》《法治中国》、广州电视台等国

内多家媒体对该案进行详尽全面的报道,共募集社会爱心捐款30多万元。珠江

医院整形外科为被害人完成了第一次手术,被害人的下巴和眼睑已基本恢复

功能。

在公诉科担任副科长期间,她同时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凭

借女性特有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她不厌其烦地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

害人走出心理阴霾,回归社会大家庭。为了使更多的人学法、懂法,陈宇开

拓创新,主动到联社、学校开展法制宣传,答疑解惑,帮助调解纠纷,协助开

展“蓝天 联社清源”管理新机制及“蓝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获市

检、区委领导的肯定及推广。“只要路的方向是对的,就不要在乎路途的艰辛

和遥远。”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是陈宇的座右铭,也是她的人生态度。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正因为陈宇有着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她才能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行走

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打击犯罪、心系于民、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第308页

30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陈表香

 人物小传:

陈表香,广雅小学

校长。她是一位有教育

主张、有个人风格的优

秀校长。她潜心思辨,

是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

引领者;她躬身研究,

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与

实践者;她精心育人,

是教育实验的策划者与

实施者;她关爱学生,

是特殊教育的先行者与

爱的传递者。

 主要事迹:

一、特殊教育中的先行者

小林同学不仅有多动症,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报复心理。他的种种行为不但

影响了在课室里共同学习的同学,还让任教老师感到无比头痛,却又无可奈

第309页

敬业奉献篇

301

何。学生家长集体投诉到校长室,要求将该生调班、调校,甚至退学。陈表香

马上了解了相关情况,然后积极安抚学生家长情绪,并常常亲自与班主任一起

观察小林,努力找出他身上的闪光点。得知他喜欢阅读,就对他这种积极的行

为给予肯定,并批准他上课只要不影响同学,就可以自由阅读。小林由于爱读

书而经常受到班主任的表扬,因此在班上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班风随之也有

了好转。无论操场上、走廊上,陈校长只要遇到小林同学,就会主动地、亲切

地和他打招呼问好,争取机会与他多交谈,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开启他积极向

善、向上、乐观的心智,在交谈中通过“我喜欢你怎样,但我不喜欢你怎样”

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提出简单的要求,引导他有能力逐步做到、做好。陈表香还

多次请小林的家长到校当面探讨孩子教育的方法。虽然现在小林已经毕业升上

了初中,但陈表香仍坚持与家长联系,时刻关心着孩子的成长,一日为师,终

身为师。

二、特殊教育工作中“送教上门”服务的爱的传递者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她注重残疾少年儿童的学习潜

能,深入关心学龄残疾儿童。小时候的一场大病,造成小冯同学脑瘫且四肢萎

缩,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上学读书。陈校长看到小冯小小年纪就要

承受这样的遭遇,着实心痛不已,一直十分焦急、担心,于是她着力引导班主

任先从家访开始,了解摸清孩子的情况,审慎对症下药。陈校长认为既然他不

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语数英,那就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而且必须学习的事

情,例如穿衣服,扣纽扣、用筷子等一些自理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步一步来。

总之,陈表香始终相信希望在明天。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陈表香她架起爱的桥梁,把爱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

茁壮成长。

第310页

30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邓昊晟

 人物小传:

邓昊晟,荔湾区司法所法律援助

处主任。面对偏执的求助者,他循循

善诱;面对利益受损方的污言秽语,

他默默承受。在法律援助的岗位上,

他以一颗慈悲之心,化解来自四面八

方的戾气。

 主要事迹:

一、6年法援路,帮少年犯积极蜕变

2009年,小宏刚满14周岁就因涉嫌抢劫被逮捕。法院传来需要法律援助处

指派律师为他辩护的通知。接到通知后,邓昊晟经四处走访了解到,小宏的父

亲有精神残疾,母亲有肢体残疾,家中还有卧病在床的老人。小宏长期缺少关

爱和管教,最终因误交损友而违法犯罪。望着与自己女儿一般年纪的小宏,邓

昊晟决定拉他一把,不仅为小宏提供刑事辩护的法律帮助,还欲从根本上帮助

小宏及其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在邓昊晟的带领下,法律援助律师与法律援助

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了帮扶团队,法律援助律师在法庭上为小宏据理力

争。小宏最终被判缓刑。

第311页

敬业奉献篇

303

邓昊晟得知小宏的梦想是做服装设计师,并想去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知识。

于是,他和他的帮扶团队便开始分头行动,一方面遍寻服装设计专业权威的职

校,另一方面联系市区的服装店,为小宏争取暑期兼职的机会。如今的小宏已

完全蜕变成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守法公民,并朝着梦想大步前行。

二、法援路上再难听的话也要耐心听

有一名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其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却无法

拿到本该属于她和孩子的那份遗产。邓昊晟与工作人员经过审查后,为她指派

了法律援助律师,成功维护了她和孩子的合法权益。谁知,她丈夫的家人却不

依不饶,因为败诉,到法律援助处大吵大闹,还用最恶毒、最肮脏的词语辱骂

邓昊晟。但邓昊晟却始终以笑脸相迎,用心聆听,耐心解释。

事后,当大家问起他何以能忍受那样的辱骂时,邓昊晟答道:“把自己当

作有金刚不坏之身的垃圾桶就好了,任由当事人将他们的不满和不悦扔进我的

肚里,待装满后,我再将它们转化成满满的正能量就好了。”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邓昊晟用匠心守护初心,把司法援助工作作为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在

平凡的岗位上用脚踏实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312页

30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罗伟坚

 人物小传:

罗伟坚,1975年生,荔湾区五眼桥

小学教师。他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用

心耕耘,教书育人,爱心无界,情系支

教。曾作为广东省第三期对口帮扶广西

百色贫困地区支教队成员,于2006年9

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

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工作。为驻地学校

做了大量的实事,支教工作卓有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该期的支教任务。

 主要事迹:

罗伟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心关爱他的每一位学生。多年来,下班后还

在给学困生补习是罗伟坚教学工作的常态。对待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孩子,除了

在课堂上特别关注以外,罗伟坚往往还会在放学后留下来辅导他们做练习、订

正错题等,在帮扶这些孩子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罗伟坚始终坚持育人

重于教书的信念,追求塑造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教育目标。近几年,他所任教班

级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水平、成绩、纪律等都有较好的表现和进步。

2006年9月,罗伟坚老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作为广东省第三期对口

第313页

敬业奉献篇

305

帮扶广西百色贫困地区支教队成员,赴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

工作,任职副校长。他在支教期间以饱满的热情为贫困山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倾

尽全力,为驻地学校做了大量的实事,支教工作卓有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

了该期的支教任务。

多年来,罗伟坚老师心里始终坚持支教有期,爱心无界。每年暑假,他都

凭着自己心中对教育、对山区孩子的那份真情和牵挂,继续着他的支教旅程。

为帮助解决山区小孩读书的问题,罗老师想尽办法在临行前通过自己微薄的力

量,从身边的朋友当中募集一些衣服、文具、体育用品、助学资金等,然后再

送到学校和孩子的手中。由于罗老师的倾情相助,使一些本因家庭极度困难而

陷入辍学边缘的孩子得以继续他们的学业。在近几年,他帮扶解困的足迹遍及

城厢镇3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屯,村民和孩子们那浓浓的谢意和感激的泪水正

是他情系教育、情系孩子的见证!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罗伟坚多年来一直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对教育事

业无私奉献,在支教的道路上倾情帮扶,洒下了爱和汗水,为山区贫困学生带

去了希望和温暖。

第314页

30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利灼深

 人物小传:

利灼深,1969年生,广州市荔湾区

康迪学校教导主任。他是一位默默耕耘

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为了给特殊儿童一

片蓝天,创造一个和谐校园,他不懈努

力地为学生送上关爱,想尽办法确保学

校的安全。

 主要事迹:

在康迪学校有一位默默耕耘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他就是康迪学校教导主

任利灼深老师。从1991年7月至今,利主任已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工作了

二十四个年头。

一、用理论培养爱心

利灼深关心学校的荣辱,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勤奋工作,经常利用休息

时间加班加点,检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整理每一份档案,默默地为特殊教育

事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

尽责,尽心尽力。

第315页

敬业奉献篇

307

二、用爱心培育幼苗

在教学工作方面,利灼深不耻下问,精心钻研特教理论,了解学生的身心

需求和健康,制作好教学用具,认真备课上课,耐心辅导智力低下的特殊儿

童,不讥笑、不体罚每一位特殊孩子,利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教育方法引

导学生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

教学内容,利主任还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并同时进行环境教育和环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用爱心防卫安全

康迪学校位于交通繁华地带,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为

了学生的安全,利主任每天早上回校后,都站在学校门口的马路边,留意路上

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防止学生被骗被拐被伤害,守护着每一位学生。并定

期举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张贴交通安全宣传图片,使学生时时刻刻受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24年里利灼深用自己的艰辛托起了特殊儿童的希望,挑起了孩子们沉甸甸

的梦想,就像一棵倔强挺立的大树,为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遮风挡雨!

第316页

30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何炜聪

 人物小传:

何炜聪,1970年生,广州市荔湾

区人民检察院副主任科员。2013年,

何炜聪作为驻村干部被选派到从化

市吕田镇新联村进行农村扶贫开发工

作,他始终坚持认真踏实的工作态

度,坚持为群众服务的炽热真心,倾

力为群众办实事。

 主要事迹:

何炜聪于2013年7月作为驻村干部代表单位被选派到从化市吕田镇新联村

进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从检察干警到驻村干部,从省会城市到偏远山区,他

始终坚持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坚持为群众服务的炽热真心。驻村伊始,为了

解村里的实际情况,何炜聪多次与村委班子召开工作会议,了解情况、听取意

见。也经常走村串户,听取农户意见,深入群众掌握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按照

“一户一法”的要求,寻求帮扶的意向。白天,他顶着烈日走访,对村内农田

水利、山地及基础设施进行了解,对走访家庭现状进行记录;晚上,他带着疲

惫,对每一个走访户登记造册并附存相片,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便利。由

第317页

敬业奉献篇

309

于工作细致,资料详尽,单位很快便制订了以种植为主,结合市、区统筹投资

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3年8月16日,强台风的袭击引发了吕田镇出现大面积的洪水灾害,多

个村农田被淹、鱼塘被冲毁以及个别村民的房屋倒塌。何炜聪冒着大风大雨,

跟村干部一起到各经济社查看灾情,了解各户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单位汇报。

在还没有统一发通知的情况下,便率先建议单位对村委及受灾户进行慰问和提

供必要的帮助。单位及时向村委拨付了1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为村委的救灾

工作提供了帮助,并对房屋倒损的受灾户进行了慰问和发放慰问金,受灾的村

民十分感动,连连称谢。在灾后的恢复重建中,由于镇村的经费有限,修复工

作进展缓慢。何炜聪又对相关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及时向村委及驻镇工作组反

映,督促村委按情况的缓急尽快跟进处置。

新联村有300多户共1200多人,其中“双低户”共31户,但实际上因超

生、疾病或家庭变故致贫的远不止此数。何炜聪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对其中

生活非常困难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黄文峰一家重点帮扶,有效缓解了其经济压

力。此外,新联村现共有17户26名在校贫困学生急需助学,但由于整体扶贫方

案未能确定,助学资金很可能在开学前不能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了解情况

后,何炜聪及时向单位领导进行汇报,在单位的支持下,不久就将29000元助

学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了众多家庭的燃眉之急。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从省会城市到偏远山区,何炜聪坚持不变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始

终如一的,是为群众服务的炽热真心!

第318页

31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林贵才

 人物小传:

林贵才,1967年生,广州市荔湾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从

事食品监管工作26年,工作扎实,心

系群众,他以“贵在坚持、贵在执

着”的品格赢得了“才哥”这样贴心

的称谓。

 主要事迹:

心系群众,以诚待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名党员,他对待群众总是满腔热忱,始终抱着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我们手中的这点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为人民服务,也只有尽力地为人民群众

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份工作。”他常说的这句话,普普通通,

却正是他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的真实写照。

耐心细致,诲人不倦,乐于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

林贵才同志也是一位耐心负责的好老师。他言传身教,每次外出监管执法

都带着新同事,在现场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面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不足之处,

第319页

敬业奉献篇

311

他会反复提醒新同事重点关注,做好笔记。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新人逐渐成长

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林贵才的业务水平名声在外,一些其他部门的同事也

不时向他请教业务难题,对此,他从不吝惜个人休息时间,一一耐心解答。现

在大家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是第一个想到“不如我们去听听才哥的意见”。

“才哥”,一个亲切的称谓,体现着兄长般的贴心和教导。

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传递食品药品监管正能量

在一次处理案件过程中,经办人员向厂方负责人宣传了相关法律法规后,

厂方意识到可能会被重罚,于是趁大家不备塞红包给案件主办人林贵才。他立

即婉言谢绝,并跟厂方负责人说,“给不给红包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你关键是

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以后别再重犯,那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红包’”。最终该

企业虽受到了处罚,但是经过这次教训,厂方也意识到投机做法行不通,唯有

从根本上端正生产经营态度才是根本。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林贵才兢兢业业,淡泊名利,凭着自己一心为公、秉公无私、执法为民办

实事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第320页

31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曾海英

 人物小传:

曾海英,1974年生,

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护

士。她献身护理工作二十

余载,舍小家顾大家,

为热爱的护理事业奉献青

春、奉献爱心。

 主要事迹:

1994年,19岁的曾

海英在家乡粤北的护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千里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医院

当护士。2003年“非典”期间,医院护士人手短缺。正在休产假、处于哺乳期

的曾海英,不惜牺牲喂养初生婴儿的时间,冒着随时可能被传染病毒的危险,

毅然申请提前上班替班。

一天,年丰小学60多个学生集体发烧,同时送到曾海英所在的医院隔离观

察。面对突发情况,曾海英冷静地对大家说:“这也不一定是‘非典’,不

要先把自己吓了,就算是‘非典’,只要防护措施做得好,我们也不会被感

染。”经她这样一说,大家冷静坦然了许多,都集中精力悉心照料发热学生。

第321页

敬业奉献篇

313

当妥善处理完60多名学生的护理工作后,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稍稍松口气

坐下来的曾海英这时才发现手机里有多个未接来电,才想起家里还有6个月大

的女儿在等着她回去喂奶。

那年轮班到急诊科,一天曾海英交班后准备下班时,医院突然接到6位

车祸外伤病人,她二话不说马上重新穿起白大褂,投入抢救队伍。车祸抢救

工作刚刚结束,急诊室门外又传来焦急的声音:“医生、医生!快、快!救

命呀!”一位喝农药昏迷了的病人被紧急送进急诊室。曾海英一看情况不

妙,再次扣上刚解开的两个工衣纽扣,迅速戴上口罩,又义无反顾地投入新

的抢救工作当中。

曾海英从事护理工作20多年来,无数个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她都兢兢业

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女儿自小罹患了哮喘病,每每哮喘发作时,第

一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的总不是曾海英。她觉得自己愧对了家人、愧对了女

儿,但她仍将身心无私奉献给护理职业,将关爱无私奉献给无数病人。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曾海英在平凡岗位上闪动着天使的翅膀,20多年来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

无私的大爱,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操守。

第322页

31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徐秋焕

 人物小传:

徐秋焕,1976年

生,鱼窝头中学教师。

她帮助学生走出迷惘、

重拾信心,努力让自己

成为一面旗帜。

 主要事迹:

2006年7月的一个

晚上,夜半睡梦中的徐

秋焕接到学生的电话:

“级长,我们宿舍被水淹了,你快来救我们吧!”她立刻冒雨赶到学生宿舍,

一看,水位已经涨到离床板沿仅剩20厘米,水面上漂浮着学生的鞋子、衣服等

物品。徐秋焕一边稳定学生情绪、上报学校领导,一边安排下铺的学生转移到

上铺休息,等所有的学生都安定下来,天已经快亮了。第二天,徐老师仍旧早

早来到学校,带领学生收拾内务,鼓励同学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2009年11月,徐秋焕得知一直以来成绩都很好的高三学生小海(化名)因

母亲患了绝症,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还因为抽烟多

第323页

敬业奉献篇

315

次被学校领导抓住。恰逢高考备考阶段,正处在小海人生的关键时期,徐秋焕

认为必须帮助小海重新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不能让本该有大好前程的

小海就这样给毁了。于是,徐老师不厌其烦地找小海聊天谈心并多次家访,在

家长协助下终于使小海重拾信心,最后如愿考上了大学。

2013年2月,一位新老师向徐秋焕哭诉:她批评一位男学生在课堂上吃东

西,课后男学生到教师办公室大吵大闹。徐秋焕安慰这位教师把接下来的课上

好,她晚上约这位学生到办公室谈心。当知道这位学生内心也很后悔,很烦

恼,很担心会受处分时,徐秋焕引导这位学生以书信的形式真诚地反思自己不

理智的行为,并通过分配给这位学生筹划“如何尊重老师”的主题班会的任

务,使其从中再受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曾经让新老师非常头疼的学

生竟然慢慢变好了,变得阳光、自信、乐于助人。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徐秋焕在平凡的中学教师岗位上执着追求17年,师爱如幽香的兰草,飘出

缕缕馨香,熏陶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走向美好的人生。

第324页

31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麦带娣

 人物小传:

麦带娣,女,

1973年生,是南沙

区鱼窝头医院的一

名内科护士。她

十九年如一日扎根

临床护理岗位,服

务细致、技术娴

熟。用金子般的心

灵诠释着一个医务

工作者的爱岗敬业

和救死扶伤的精神。

 主要事迹:

麦带娣在医院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9个年头,先后在外科、手术室、产

科、内科工作,她恪尽职守,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只

要当班,她都坚持多巡视病房,仔细查看并询问每一位病人,了解他们的病情

和需求,空闲时间她经常和病人及其家属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

第325页

敬业奉献篇

317

讲解医疗、饮食健康知识,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病人及病人家属对她赞不

绝口。

有一年,麦带娣遇到一个脑血管瘫痪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加上家人疏于

照顾,病人身上长的压疮腐烂发臭,麦带娣不怕脏,每日顶着恶臭为病人冲

洗消毒、敷药、擦身洗脸。病人感激地对她说:“我的亲生儿女也只是捂着

鼻子远远地看我一眼,你却每天花上大半个小时为我换药擦身,我真的非常感

谢你。”麦带娣听后只是面带微笑地说:“您好好养病,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

做的。”

一次,一位病人向她反映胃部不适,高度的职业敏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

麦带娣感觉不是胃部不适那么简单,随即报告医生并建议医生做床边心电图,

及时发现病人有心肌梗死病症,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天晚上,麦带娣当班接收

了一位75岁、10天没解大便的病人,麦带娣二话没说,马上戴上手套,用手一

点点抠,为病人抠出了干结的大便。面对老人及其家属的感谢,她挥手说没什

么,这只是她们应该做的。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麦带娣将南丁格尔精神演绎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贯彻在自己

的职业生涯之中。在她身上,青春显得异常出彩、平凡变得如此美丽!

第326页

31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林瑞芳

 人物小传:

林瑞芳,女,1968年

生,是大岗镇潭洲社区居

民委员会副主任、妇女主

任,育龄群众都亲切地称

呼林瑞芳为“芳姐”,

“芳姐热线”成了计生服

务对象的“110”。

 主要事迹:

2002年,潭洲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陷入了瓶颈,各项计生考核的指标都在合

格与不合格之间徘徊。林瑞芳接手计生工作之后确定从抓计生基础着手理顺计

生档案。潭洲社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有8000多人,

育龄妇女超过3000人。林瑞芳要到公安机关查户籍人口档案,到婚姻登记处拿

新婚登记资料,再到出租屋一户一户了解外来流动人口资料,终于建立起潭洲

社区详细的计生档案。

林瑞芳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计生政策、长效避孕等知

识比较贫乏,一名来自湖南的妇女胡某生育二胎后做了8次人流手术,类似胡

第327页

敬业奉献篇

319

某这样的情况还不少。于是,林瑞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开给了所有的育龄妇

女,把自己的电话当成计生服务、生殖健康咨询、避孕知识讲座等融为一体的

“芳姐热线”。一个星期后,3000多个出租屋里都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号码,一

年后,这个号码成为潭洲社区的热线电话。

来自贵州的黄女士结婚多年一直不孕,到潭洲社区半年后意外发现自己怀

孕了,却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当时黄女士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身边,情急之下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芳姐热线”,没过多久林瑞芳就带着工作人员赶了

过来,最终保住了孩子。

每到查环查孕的时候,林瑞芳便依据育龄妇女查环名单逐一打电话通知,

确保每个妇女都清楚知道查环查孕的准确时间。遇到嫁外区的、回娘家的也不

遗漏,保证每个季度潭洲社区查环率都能达到99%。为了使计生工作做到“底

子清,情况明”,林瑞芳坚持对怀孕对象随访4次、落实节育措施妇女随访3

次。对疑点、难点、重点对象做到经常性随访,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每

天早上芳姐总是第一个回到办公室,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办公室。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把工作做到服务对象的家里、心里,是何等的执着和细致,把服务对象视

同亲人是何等的真诚,林瑞芳无愧于“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

员”的光荣称号!

第328页

32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陈立和

 人物小传:

陈立和,1974年

生,南沙区第六人民

医院骨科主任。他技

术精湛、甘于吃苦、

为人朴实、清廉负

责,堪称工作典范。

 主要事迹:  

一天,骨科收到

一名70多岁、从高处摔下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陈立和第一时间与患者

家属沟通,在分析病情和与其他同事共同讨论研究后,向患者家属推荐微创技

术治疗,使患者避免了卧床数月,大大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患者家属悄悄塞

“红包”,但陈立和断然拒绝。

去年休假期间恰逢妻子和孩子从湖南过来相聚。晚上十一点,科室来了一

位手外伤急诊患者,值班医师打来电话向他求助,他二话不说地离开家人赶到

科室和值班医师一起为患者治疗。当天凌晨两三点,科室又打来电话,说来了

一个打架被砍伤的患者,全身多处刀伤,需要紧急抢救。陈立和又立即赶回医

第329页

敬业奉献篇

321

院组织抢救。接着凌晨五点又救治一位全身多处骨折的车祸患者。陈立和度过

了一个没有停歇的夜晚。

一天,下班正准备回家的陈立和遇上刚送医院的车祸患者,他立马又放下

收拾好的背包投入抢救。当了解到年轻的伤者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主要

经济支柱,陈立和专门设计手术方案,既保证了伤者完全康复,又将医疗费用

减至最低。

陈立和认为付出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使命。正是这样的

信念,让他乐此不疲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工作之余他认真学习日新月异的医

学技术,工作之中他毫无保留地将治疗心得经验传授给青年医生。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陈立和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他从不松懈,能让病

人满意是他最朴素而又崇高的目标,他愿意终身为之奋斗!

第330页

32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张梓康

 人物小传:

张梓康,1989年生,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大井

村人。张梓康是广州盛华

烧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同时他分文不取担任南沙

区黄阁镇大井村麒麟健身

队副教练,致力培养麒麟

舞后备人才,为传承麒麟

文化不懈努力。

 主要事迹:

张梓康大学毕业后选择继承父亲的手艺,以做烧腊为事业,他继承并吸

收祖辈传统民间烧肉技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广州盛华烧腊有限公司,

做到了配送、销售于一体,打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黄阁烧肉”品牌,产品

销往广州番禺、南沙等区和中山等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张梓康同时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精通传统麒麟舞、醒狮和洪家

拳、莫家拳及传统南拳、刀、枪、剑、棍、棒等民间技艺。张梓康在广州体育

第331页

敬业奉献篇

323

学院体育专业读大学期间已经开始尝试将民间传统武艺带进校园。他组织成立

广州体育学院龙狮协会,并组织80多名会员探讨麒麟、醒狮等民间传统技艺学

习传承问题并多次参加学校文艺表演。踏入社会以后,张梓康致力于民间传统

武艺传授。2009年至今,他受黄阁镇大井小学、广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醒狮队、黄阁麒麟文化协会之邀担任民间技艺(麒麟、醒狮、武术)教练,经

常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不计报酬开展培训,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

技艺传授给新学员,为当地非物质(麒麟)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发扬光大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感恩和传承既贯穿于事业,又体现在公益,在谋生之余不忘回报社会,

“80后”张梓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敬业”增添了新内涵。

第332页

32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张 凯

 人物小传:

张凯,1981年

生,南沙区黄阁镇城

管执法队科员。从事

城管执法工作11年,

做到文明执法、以法

服人、以德服人,树

立了一个爱岗敬业、

扎实苦干的城管执法

者形象。

 主要事迹:

有一次接到黄梅路乱摆卖的投诉后,他立即带队赶赴现场规劝占道摆摊的

小贩收摊,当事人嚣张地说:“谁敢动我的,我就跟谁没完!”妄图阻挠执

法。他见状毫不畏惧,冲上前去严词以对:“你违章占道,影响他人,不听劝

阻,还想动粗,行不通!”对方恼羞成怒动武,挥拳殴打他。但张凯克制自己

没有反击,始终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当事人最终被警方依法拘留。

一次,他查处黄梅路上一无证经营水果的摊档时,女档主极力反抗,不配

第333页

敬业奉献篇

325

合执法,并对他又打又骂,甚至脱下鞋子用力拍打他,但他并没有动怒用武力

回击,反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工作,使其心悦诚服,

最终主动配合执法,化解了一起执法纷争难题。当得知该女档主家庭困难时,

他还主动出面,按法律规定为其做出妥善处理。他认为,城管工作无小事,再

小的问题也是大事,尽管社会对城管工作有误解,但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就一

定会获得群众的认可。

长期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使得张凯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经常发作,疼得满

头大汗时,他就到药店买点药,躺一阵子又爬起来继续工作。父母患重病做手

术,他却因工作无法分身回老家探望。祖父因病去世,他也没能赶在临终前见

上最后一面。孩子几次发烧到40度,也都只能由妻子照看。他深知欠家人和孩

子太多,他认为作为一名人民公仆要讲奉献,不能讲个人得失。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张凯始终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面对当事人的求情,他总是依法说

理,阐明利害,坚持公正无私,以一身正气树立了城管人员的良好形象。

第335页

XIAOLAO AIQIN PIAN

孝老爱亲篇

第336页

32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袁丽兰

 人物小传:

袁丽兰,1972年

生,广东省广州市人。

她从12岁起就开始照顾

养母肖云香,一直没有

间断过。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与困难,她没有

向命运低头,而是以阳

光般的心态坚强前行。

 主要事迹:

“妈妈我要照顾你一辈子!”——这是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说出的话。

小小年纪,就已经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承受着本不该这个年龄的孩子承受的生

活压力,无情的现实锻炼了这个孩子的坚强意志。她名叫袁丽兰,从12岁起照

顾养母肖云香,从未间断。

袁丽兰在1972年被养母肖云香收养,肖云香的身体不好,袁丽兰从小就帮

着照顾她。1984年冬天,肖云香出现精神问题,丧失了自理能力,至今没有出

过门。从那时开始,小姑娘袁丽兰放弃了上学,靠着每个月的低保补助和亲戚的

第337页

孝老爱亲篇

329

接济,专心照顾母亲、操持家务,还经常找一些零散的工作挣钱,一个人支撑

着这个家庭。袁丽兰每天6点起床,挑水、生火,做好早饭、中饭;给妈妈穿

衣、洗脸、梳头;自己随便吃两口饭,再把给妈妈的中饭摆在桌子上,就急急

忙忙去工作。晚上回来,又是做饭、打扫、洗衣服。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当时才12岁的袁丽兰不仅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还学会了洗衣做饭、收拾屋

子,学会了照顾病重的妈妈,学会了用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袁丽兰成年后,嫁去了广东阳江,但她没有因为成家而离开养母,而是选

择暂时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留在养母家照顾她,对她不离不弃。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在丽兰的精心照顾下,完全无生活能力的母亲没有少吃一顿

饭,没有少喝一杯水,没有生过一粒褥疮,可谓是“饥饿台上有好饭,渴时床

前备热汤”。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身为养女的她,自小深知养育恩重,她“知孝”“行孝”,以一颗感恩的

心,温暖着亲人、温暖着你我。

第338页

33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刘惠兰

 人物小传:

刘惠兰,1955年生,广深铁路股份

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她的母亲患有老年

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刘惠兰以全身心

照顾母亲的实际行动来阐释“孝道”。

 主要事迹:

刘惠兰的父亲去世后,家中独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母亲耳朵几乎听

不见,嘴巴说不了话,身体移动一寸都很艰难,再加上糖尿病、高血压、中风

等老年性疾病,生活几乎了无生趣。这位87岁高龄老人的急躁和害怕,通过焦

灼的眼神和嘶哑的呼喊,一锤锤击中儿女们的心。

当兄弟姐妹讨论由谁来负责照顾母亲时,刘惠兰说:“那我来吧。”从

此,她承担起贴身照顾母亲的责任,其他兄弟姐妹则来资助她们的生活。

起初,刘惠兰也没想到这条路会如此艰难,她一开始还想找一个保姆分担

压力,结果一连找了4个,每一个都干不了几天就辞职了。刘惠兰还去过多家

养老院实地观察,她发现多数养老院只有几个护工,却要照顾很多个老年人。

她的母亲又需要最高级别的看护,因为母亲连自己饿了这样最简单的需求也没

办法表达。

第339页

孝老爱亲篇

331

从此,刘惠兰自行照顾母亲,从饮食、活动到睡眠无微不至。她从来不敢

离开母亲一刻,生怕她会坐不好从轮椅上滑下来。为此,她只敢在母亲午睡时

出去买菜,晚上一定要等母亲睡觉了,才敢休息。

随着病情的加重,母亲的消化能力渐渐衰退,食物很难下咽。刘惠兰担心

长此以往母亲会营养不良,便想方设法平衡她的膳食。母亲想吃鱼,便做成鱼

汤;咬不动肉,就剁成肉饼;嫌菜太硬,便将菜捣成糊糊。后来发展到所有的

食物都要做成糊糊,于是家里的料理机每天响个不停,久而久之,她干脆和母

亲一起吃这种糊糊食品。她还想办法做“五谷糊糊”,比白米饭更有营养。

即便是照顾得如此周全,却还是出了问题。2013年12月母亲血糖异常升

高,让她非常紧张。原来是因为刘惠兰给她吃的水果太多了,母亲因此在床上

昏睡了两天。为此,她非常自责,从此,刘惠兰开始主动去了解糖尿病、高血

压等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护理及饮食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己看书和网络学习来避

免因自己知识的匮乏而导致母亲不必要的痛苦。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久病床前有孝女,亲力亲为顾母亲。多年如一日,她尽心尽力、无微不

至,谱写了一曲敬老孝老之歌。

第340页

33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邱珊菁

 人物小传:

邱珊菁,1968年

生,广州市天河区科技

园中英文学校老师。一

次邱珊菁公公半夜急病

住院,需要立即手术,

手术费高昂却只有10%

的成功率,然而邱珊菁

和丈夫却异口同声:

“一定要救人。”那一

刻她毫不犹豫,折射出

她敬老爱亲的信条。

 主要事迹: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邱珊菁的家中,有三个“宝”。

多年前,公公因急性胰腺炎半夜住院,需立即手术,但由于老人身体原

因,手术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这把邱珊菁和丈夫都吓呆了。但此时,老人的

生命体征正在一点点消逝,容不得他们多想,需要立刻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第341页

孝老爱亲篇

333

“一定要抢救!”邱珊菁和丈夫强忍住悲痛,语气坚定。他们的信念是:

“父亲只有一个,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抢救!”夫妻两人连夜给亲戚打电话筹足

了费用。术后,老人身体出现多种并发症,需要继续留在医院ICU(重症加强

护理病房)观察,二十万元没多少天就花光了。“我和老公在心力交瘁的情况

下,依然不放弃……”回忆到这里,邱珊菁哽咽得说不出话。幸好出现奇迹,

经过三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和夫妻俩不离不弃的照顾,公公康复出院了。

老人的生命是儿子和儿媳“搏”回来的。出院后,公公每顿饭吃多少,每

天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每天胰岛素注射量是多少……他们都早早学习了相关知

识,了解得特别清楚。而经过这次危机后,一家人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吸取了公公这次突然大病的教训,邱珊菁和老公每年都会带家中三位老人

去做体检,以防老人身体再突然出现大问题,有血压不稳的情况也可以及时控

制;同时订阅了《老人报》,关注老人养生知识,了解过年过节如何避免高热

量高脂肪的摄入,注意老人的起居饮食,叮嘱老人每天进行适当锻炼,一家人

还经常一起,到楼下的天河公园散步。

2014年,一家人开车去河源万绿湖游玩,上山下山时她仔细搀扶着老人,

轮流给他们剥橘子吃……周围人路过,都夸道:“这个媳妇,没得说。”

2015年1月,邱珊菁的公公去世,他走得很安详。过去的6年多时间,是他

弥足珍贵的幸福时光。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在社会上被喻为“千古难题”的婆媳关系、亲家关系,她浑然不觉难处。

孝敬老人是自然而然的道义责任,更是让她幸福的事。

第342页

334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周艾蓉

 人物小传:

周艾蓉,1969年

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物园医疗室主管护师。

她用心教育孩子,全力

支持丈夫的事业,用爱

和奉献构筑起一个夫妻

和睦、父慈子孝的让人

羡慕的和谐家庭。2014

年,她以知性、独立的

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

精神,荣获“广东百名

贤妻”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2015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医疗室周艾蓉荣获广东省妇女联合会评选

的“广东百名贤妻”荣誉称号,并受到省妇联的表彰。据了解,这是中国科学

院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市天河区第一次有人获此殊荣。

第343页

孝老爱亲篇

335

周艾蓉毕业于江苏大学护理专业,2009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医疗

室从事医务工作至今。她与丈夫结婚20多年来,相亲相爱,当丈夫身心疲惫地

回到家里时,周艾蓉总是做好饭菜烧好热水迎接丈夫回来;当丈夫遇到困难和

烦心事时,周艾蓉就倾听丈夫的诉说并开导他,让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

投入到事业中。

在自己所从事的医护工作中,周艾蓉始终遵循一个宗旨:急病人所急,想

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着想。

医疗室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她有着比常人更多的工作,几乎所有节假日都

没有正常休息过。但不管多累,她都坚持每天详查一遍单位的每一位病患,掌

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植物园很多老同志因为年轻时长期在野外工作留下了病

根,她就把学习到的新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帮

助患者尽量减轻痛苦。

2009年夏天,一位老年游客在植物园游玩期间不慎中暑晕倒,周艾蓉接到

通知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在用药的同时,她判断老人中暑可能还有

身体缺水的原因,急忙把自己带着准备下午解暑的绿豆汤拿来喂给他喝,老人

很快就恢复过来。周艾蓉用精湛的医术和待人以诚的爱心医治好了众多游客,

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衷心称赞和感谢,收到的表扬信、感谢信不计其数。面对

患者,她总是笑靥如花,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和亲切感,所以大家平常见到她,

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周笑姐”。

2013年,周艾蓉荣获广州市“廉内助”光荣称号,她所在的医疗室也在

2014年被评为天河区“巾帼文明岗”。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她独立、知性又兼具贤良品德,孝老育幼、做丈夫背后的贤内助,倾心打

造和谐家庭,用爱温暖身边人。

第344页

336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魏红清

 人物小传:

魏红清,1966年

生,天河区天园街腰岗

社区居民。在天园街腰

岗社区,有这样一户四

口之家,夫妻二人有一

个儿子,还有一位长期

卧床的老母亲。她为人

大度、谦和,为家庭付

出了辛勤的汗水,与丈

夫一同长年照顾卧病在

床的婆婆,赢得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尊重,一家人其乐融融。

 主要事迹:

魏红清的婆婆在2011年2月患脑梗死中风住院,治疗后仍需吃药治疗,

且行动不便需长期卧床。看到婆婆那么辛苦,魏红清主动提出辞职在家照

顾她。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此后生活的艰辛超出了魏红清的想象。

第345页

孝老爱亲篇

337

婆婆有个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必须按时吃饭。每天的8点、12点、

19点,必须把早、中、晚饭端到面前,稍晚一点老人就会不高兴。所以每天

按时做好饭,就成了魏红清最重要的一件事。她每天5点起床,为婆婆做好早

饭,再伺候婆婆起床梳洗,然后喂婆婆吃早饭,不管去哪儿她都会看着表,到

时间就赶回家。老人牙齿不好,却又爱吃面食,每顿饭魏红清都单独给她做,

面条必须做得又薄又软。为了给老人变变花样,魏红清还特意学会做揪面片等

面食。

老人大小便失禁,魏红清就为她买来尿不湿。可用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

老人过敏,便立即改用尿布,并及时更换。有时脏的还没洗完,干净的又脏

了,但她从不嫌烦、嫌脏、嫌累。

魏红清每天都坚持给老人擦洗身子,衣服、被子、床单勤洗勤换,把老人

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太太喜欢热闹,夫妻二人就经常邀请表哥、表弟来家里聚

餐,目的不是吃饭,而是让老人开心。

魏红清的行为更是深深感染了儿子。这个“90后”男孩,继承了爸爸妈妈

的优秀品德,对奶奶孝顺又听话,十分懂事地主动分担家务。

其实,魏红清的丈夫是一名交通协管员,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两千左右。

当时她的儿子还在上学,没有了魏红清的这份工资,一家人过得十分艰难。他

们家的情况早就符合申请低保的标准,社区的居委会看她家生活得这么艰难也

想帮他们,但魏红清却自己咬牙坚持了下来,没有申请低保。她说:“一定还

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家能挺过去。”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辞职照顾卧床的婆婆,儿媳比亲女儿还亲。她为人大度、谦和,赢得了家

人和邻居的称赞。

第346页

338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潘小红

 人物小传:

潘小红,1966年

生,天河区沙河街新一

街社区居民。辞职照顾

患病的公公婆婆,经

济拮据仍接济妈妈和

弟弟。正如潘小红在日

记中所写:“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她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

一份真爱构筑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主要事迹:

潘小红与公公婆婆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他们的家庭很和睦,然而厄运却突

然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

2003年,潘小红的婆婆突然出现高烧不退、呕吐、腹泻等症状,立即被送

往白云区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后,潘小红婆婆转院到广州市肿瘤医

院,经医生诊断为晚期卵巢癌。婆婆开始不言不语,经常独自流泪,与以往爱

第347页

孝老爱亲篇

339

说爱笑的性格形成强烈反差。

潘小红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丈夫是司机,长年在外面跑车,根本无暇照

顾家庭。为了顾全家庭,潘小红一咬牙把工作辞了,专门在家照顾婆婆。她每

天用土茯苓、蝎子煲汤给婆婆喝,并且从不让她喝隔夜汤。在潘小红的耐心陪

伴和开导下,婆婆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婆婆住院期间,潘小红的公公因旧病复发,也住

进了白云区医院。两位老人接连而来的病情让他们夫妻俩不堪重负。但潘小红

仍然坚持细心地照顾老人,医院的饭菜不合口味,潘小红便每天变着样给他

们做。

只可惜,婆婆最终还是在2004年离开了他们,全家人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

阴霾。那段时间,公公非常难过,又因为公公的性格很内向,不善于沟通,潘

小红便请母亲经常来家里和公公聊天,并安慰和开导他。

此时,潘小红的娘家也面临重重困难。

潘小红的父亲早逝,留下母亲和他们姐弟四人。而她的弟弟又患有先天智

力障碍,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生活,所以她妈妈和弟弟一直相依为命。由于

母亲和弟弟两人都是非劳动力,潘小红时不时还要接济他们。

潘小红的妹妹患有胃癌,医治两年后回天无力,离开了人世。在妹妹患病

期间,潘小红一直尽她所能去帮忙照顾。但天不遂人意,上天还是带走了她的

妹妹。

那时候两边的家庭都有病人,潘小红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两边奔

波忙碌。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只是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给家人多带来一点温暖与

希望,希望家里困难的日子能够早点过去。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份真爱构筑了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第348页

340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黎金颜

 人物小传:

黎金颜,1963年生,天河区猎德街

利民社区居民。一位普通的单亲妈妈,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

得一技之长,用自己带病的身体为孩子

撑起一片天。

 主要事迹:

1988年10月,黎金颜与伍锦流登记结婚,1990年7月,两人婚后育有一子

伍尚辉。伍锦流原是海心沙76161部队的职工,于2007年6月因患鼻咽癌去世。

黎金颜为了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至今未再婚,一直和儿子伍尚辉相依为

生。2011年8月,伍尚辉被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级学院

软件技术专业录取,但每年学费加住宿费要13000余元,高昂的学费对于一个

靠低保救助及做临工维持生活的单亲母亲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黎金颜为了

儿子的前途,毅然决定不管再苦再难都要让儿子学门技术,于是她起早贪黑地

打零工为孩子筹集学费。

2012年7月,黎金颜因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并咳血而住院,医生建议避免重

体力劳动,以防病情继续恶化,但黎金颜为了孩子能安心地学习,不顾医生的

第349页

孝老爱亲篇

341

劝阻,忍着身体的不适继续打零工,为孩子筹集学费。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她不再考虑自己的终身幸福;为了孩子能

有一技之长,她拖着患病的身体起早贪黑地为孩子筹集学费。她用自己柔弱的

肩膀,撑起家庭温暖的一片天。

第350页

342

广州 好 人 录 (2015 年卷)

黄弘羽

 人物小传:

黄弘羽,1969年

生,天河区棠下街枫叶

社区居民。她辞职照顾

瘫痪的父亲,耐心侍奉

年迈的母亲,让孝老爱

亲的传统美德在普通家

庭中发扬光大。

 主要事迹:

当父母身体还健康的时候,黄弘羽和父母是在两个城市生活的。那时她就

很关爱父母。即使工作繁忙,黄弘羽也会每天都打电话给父母,跟他们谈谈

心、话话家常。每逢放假,黄弘羽都会从广州赶回佛山父母家中陪他们吃饭、

散步、聊天。

因为父母年岁已高,黄弘羽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定时提醒他们测量

血压;一旦他们感到身体不适,就及时带去看医生。黄弘羽在日常生活中无微

不至的照顾让老人倍感温暖。

父亲爱好摄影,黄弘羽就给父亲购置他喜爱的摄影器材,陪他去取材拍照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