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296
297
298
299
300
ZJAC01-2022-0008
2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
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的
通知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ZJAC01-2022-0006
26.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建
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ZJAC01-2022-0004
27.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市融
资担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28.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
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构筑新优势,开创新
局面,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
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
限为 2021—2025 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
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全
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数字经济
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转型升级主
动力、创新创业主阵地,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提升民生福祉
的重要支撑。
1.发展理念引领全国。杭州将数字经济定位为全市“一号
工程”,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2016 年成
功承办 G20 杭州峰会,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
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 G20 创新增长蓝图中
的一项重要议题。以城市大脑创新城市治理,成功打造全国城
市数字治理典型范本。首推“企业上云”,“健康码”成为全
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利器,“亲清在线”惠企政策在全国率先实
现“秒兑”,诞生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
326
2.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数字经济核
心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实现营业收入 1.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4%;实现增加值
4290 亿元,同比增长 13.3%,占 GDP 比重达到 26.6%,数字经
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
制造业产业集群,杭州入选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
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
列。
3.数字赋能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
“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两化融合指数达 108.97。工业
互联网快速发展,累计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
目 7 个,“犀牛智造”入选全球首个服装领域“灯塔工厂”。
共享制造、协同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制造模式发
展迅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践成果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
形成了一批农业数字化应用示范模式。
4.数字治理走在前列。城市大脑已成为深度链接和支撑数
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
综合基础设施,建成了 11 大系统、48 个应用场景,开启了城
市数字化治理新篇章。《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
颁布实施。《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杭州数
字治理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获评“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
称号。
5.创新平台风起云涌。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之江
327
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首批 4 个
浙江省实验室在杭落地。阿里云“城市大脑”和海康威视“视
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名院的
战略合作平台相继落成。云栖大会、“智涌钱塘”大会、未来
大会等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科技创新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6.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城域网出口
带宽达 10.3T,千兆宽带覆盖率达 94%,百兆光纤行政村覆盖
率达 100%;累计建设 5G 基站 20430 个,获工信部“5G 网络覆
盖最佳城市”称号。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数据中心改造及集约化建设成效初显,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
48 万台。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新型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7.模式业态日新月著。获批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在线
娱乐、在线阅读、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无人酒店等智能化服务
新模式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年增长率高达 20%,被列为省新零
售标杆创建城市。培育头部直播电商、多频道网络服务机构 70
余家,自主创新就业生机勃发。金融科技发展领跑全国,被公认
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成功获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
监管试点城市。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企业分布、“软硬”协同、区域发展
不均衡现象突出。二是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
相比,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328
的目标要求相比,数字治理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数据要素市
场培育创新不明显,相对于领先城市,面临“掉队”风险。五
是数字经济相关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
加冲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业
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部署
数字经济战略。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地竞相布局数字经
济,给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十四五”
时期,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最具先发优势的城市之一,积极
抢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带来的重大机遇,加
快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重塑数字经济的产业链架构、产品和
服务形态、商业模式和治理方式,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
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脉搏、展现“重要
窗口”的“头雁风采”、争当全球数字经济排头兵的客观选择,
更是争创数字化改革引领区、带动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加速发
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数字经济竞争的有为之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
的要求,着力抢抓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治理体系变革和城市转
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为
329
使命,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
合”协调发展为路径,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数字
产业能级,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广泛推广数字化治
理成果,有效释放数据资源价值,不断夯实发展底座,持续完
善产业生态,高水平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推动数字
经济实现二次攀升,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推动
国家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杭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坚持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建立健全创新制度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
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叠加倍增效应,深化数
据融通应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以数据为核心要素
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协同发展,突出特色。立足国家、省战略要求,统筹
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增强数
字经济发展实力。结合杭州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
域和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培育具有鲜明特色
的数字产业新集群。
——市场主导、多元共治。加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推动跨领域、多技术、多应用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数字经
济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创建公平有序、审慎
包容的市场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330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以数据开放、设施共享、系统
互通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数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推
动城乡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推动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制度规
则体系,实现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并行发展。
——开放交流,协作共赢。鼓励优势企业加强海外布局,
积极引入并消化吸收全球数字化创新成果,加强与“21 世纪数
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江
经济带、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引领赋能全省数字经
济发展担当,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以数字化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新
型生产关系初步构建,数字经济生产力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
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 2 万亿元,增加值达到
7000 亿元并力争向万亿元迈进,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30%;
数字经济总量占 GDP 比重高于全省 10 个百分点以上,增速领
跑全国。数字经济“五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要素市
场改革有序推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地位进一步彰显,
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城市,高水平形成“重要窗口”
鲜明标志。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形成一批
引领性创新成果。到 2025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
331
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0%,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 5.2 万件。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集聚地。优势资源
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产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到 2025 年,
培育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000 家,“隐形冠军”
“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 200 家以上;引进数字经
济领域领军人才 60 名以上,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50 个以上。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关键基础产业
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优势新兴产业能级增强,未来产业逐
步壮大,融合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形成若干个千
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到 2025 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
营业收入达到 7000 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5 万亿元。
——加快建设全国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两化融合发展
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提升 15
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全球数
字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到 2025 年,网络零售额达到 1.2 万亿
元,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 960 亿元,数字贸易额达到 1940 亿
元。
——加快建设全国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整体智治体
系全面形成,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务普遍共享,数字治理制度规
范体系成熟定型,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
平。数据要素市场稳步构建,特色行业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加快
推进,数字红利不断释放。到 2025 年,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
332
“一网通办”率超 90%,公共数据集开放个数达到 1600 个。
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类 别 指 标 单位 2020 年 2025 年
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 4400 6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 万件 3.4 5.2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 3.5 4.0
数 字
产业化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
营业收入
亿元 12937 20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4290 7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6.6 30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4460 7000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9889 15000
产 业
数字化
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2 27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 % 90 100
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家(个) / 1150
网络零售额 亿元 8992 12000
数字贸易额 亿元 1545 1940
城市数字
治 理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 83.4 >90
掌上办公比例 % / 80
公共数据集开放个数 个 898 1600
数字基础
设 施
互联网普及率 % 90.2 95
数据中心服务器数 万台 48 60
333
类 别 指 标 单位 2020 年 2025 年
5G 基站数量 万个 2 5
城域网出口带宽 T 10.3 13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创新策源新能力。
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创
新要素自由流动聚集,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促进创新链、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构建全域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1.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基础研究、原
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一批基础研究专项,加快重
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
量子科技、智能计算、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以市
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牵引,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制
度,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
作用,鼓励“从 0 到 1”的原创性、开创性成果,形成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
中心,全力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
新策源地。依托钱塘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创建浙江省高能
级创新战略平台,推进杭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
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支持龙头企业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平台和新型研究机构。到
2025 年,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1—2 家,建设大科学装置
2 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10 家,新型研发机构超过 20 家。
334
专栏 1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方向
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核心技
术攻关,建成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
力推进多维超级感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建设,
谋划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新型智能计算架构试验与验证等科
学装置建设。
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共建新型科研平台、研究机构
等创新载体,加快推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
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
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成果落地。
3.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探
索建立开放包容的新型科研体制机制,促进全社会创新潜力释
放。加快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世界 500
强企业在杭建立研发机构,强化创新资源汇聚。积极引进国内
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鼓励跨学科、跨区域的研发创新。构建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打造良好的
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专栏 2 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重点方向
科技创新研发能力。鼓励在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搭建数字
技术基础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基础研究能力。围绕智能云平台、量子计算
等前沿技术,强化重点学科和专业设置,提升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水平。
积极部署网络安全攻防“靶场”、第六代移动通信(6G)、无人机配送、
335
动态无线充电、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提高关键技术验
证能力。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支持面向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等领
域,培育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公共科技研发资源服务水平。搭建
面向技术、数据、人才和培训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促进数字经济要素流
通对接。构建数字产品公共测试平台,提供信息系统测评、可信度认证评
估、安全防护等级测评等服务。建设开源代码托管、项目协作、技术开发
平台,释放开源社区活力。拓展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等公共服务空
间,提升集成电路技术服务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动技术市场建设,提供专业、便捷的技术
商品生产、交换、流通服务,推动数字经济创新要素融通发展。培育高水
平技术转移中心、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区域性和枢纽型技术交易市
场。依托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完善配套政策,
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技术交易网络。 (二)壮大核心产业,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围绕“芯屏端网云用智”,强基
固优拓未来,发展融合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能力,培育建设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壮
大数字产业实力。
1.大力发展关键基础产业。做强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网
络安全、网络通信、智能计算、数据安全等关键基础产业,提
升基础产业自主可控能力。立足集成电路设计业优势,积极推
动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工业软件、智能终端协调联动,
336
增强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与横向整合能力。聚焦云安全、工控安
全、平台安全等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中
心。加强智能计算前沿理论基础研究,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关键
设备制造。按照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紧跟数据安全服务化趋
势,优化数据安全产业布局,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安全产业高
地。
专栏 3 关键基础产业发展重点
集成电路。重点布局高端射频芯片、RISC-V 开源平台、新一代光电芯
片和企业级服务器芯片、视觉处理芯片、信息安全类芯片、类脑计算芯片、
存储器芯片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先进领域,大力发展汽车、通信、医疗、智
能感知和工业控制等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
术和产品。推进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推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
半导体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的自主攻关。到 2025 年,集成电路相关产业规
模力争达 800 亿元。
基础软件。加强基础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推进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发展,
支持嵌入式软件在无人机、机器人控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应用创
新。大力发展开源社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等)支持形成的软件成果向社会开源。
网络安全。开展拟态攻防、态势感知等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创新,推
动信息安全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集成、安全加固、
安全审计、监测预警与灾难恢复等信息安全服务发展。发展拟态防御、电
子认证、态势感知、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网络安
全新产品新服务。
337
网络通信。加强核心基础材料、通信芯片、关键射频器件、高端光器
件等领域技术研发,做强新型网络通信设备制造、光通信、网络支撑服务,
加快 5G 与制造业、视频娱乐、医疗服务等应用场景融合,打造网络通信产
业集聚区。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开展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积极谋
划万物互联的通信网络建设。
智能计算。支持围绕智能计算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展
前沿基础研究。推进新型智能计算架构试验与验证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
谋划建设智能计算基础研究平台,加快百亿神经元类脑计算系统、广域协
同智能计算系统等重大项目攻关。壮大知识库、算法库等计算资源,支持
原生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建设世界领先的智能计算产业集群。到 2025
年,智能计算产业规模达 1000 亿元以上。
数据安全。鼓励企业加强大数据安全保护技术自主研发,重点推动新
一代数据防泄漏、差分隐私、数据流动监控与追溯、终端数据安全防护等
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积极扶持创新型企业,
形成大数据安全生态体系。聚焦科技金融、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
重点领域,推进数据安全融合应用。紧抓全球数据安全产业服务化趋势,
支持发展数据安全保险、数据安全审计、数据安全咨询培训等服务新业态。
2.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深化推进部、省、市共建国际
级软件名城,壮大视觉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电子商务、物
联网、金融科技、数字内容等优势支柱产业。推进数字安防先
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视谷”。科学规划全市
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布局,支持云原生技术和应用创新,打造全
国云计算之城。强化电子商务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产
业可持续发展。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产业发展壮大,
338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鼓励金融科技企业技术和应用创新,持
续扩大金融科技辐射范围,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实施文化
产业数字化战略,深化推进数字内容创新,打造全国数字内容
产业中心。
专栏 4 优势支柱产业发展重点
视觉智能。突破高端精密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高速存储设备、中
控设备和平台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加速芯片、智能算法、快速编解码、远
距离多目标识别等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安防向更高端、更智能方向发展。
加快视觉产业与 5G 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全球
数字安防产业中心。推进工业视觉、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医学影像、新
一代视频会议终端和数字文娱等新应用,建设“数字视界”,打造“中国
视谷”。引导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地协同创新、融合应用,形成“多
区协同、全域应用”的产业布局。到 2025 年,视觉智能产业规模力争达
4000 亿元。
云计算和大数据。加快突破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强
化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架构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培
育云计算大数据领军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企业面
向全国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鼓励企业探
索服务模式创新,开发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合理引导产业链上
下游加速集聚,形成产业协同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到 2025 年,云
计算大数据产业规模达 5000 亿元以上。
电子商务。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提升
电商平台服务体验。以平台经济为核心,推动电商平台创新发展,支撑电
子商务市场一体化、有序化、公平化、规则化、开放化发展。支持世界电
339
子贸易平台(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
生态链,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物联网。强化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研究低功耗、高带宽、
低时延的智能传感器设计技术,支持新型敏感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创新,发展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光感、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等传感设
备。加快突破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技术,支持发展智能传感器系统集
成技术。推动物联网标识技术、解析体系与标准研究,重点发展编码与标
识兼容解决方案、多协议多标识转换的通用网关,突破地址转换、统一数
据采集接口、接入方式、数据映射关系管理等技术。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
车、智能硬件、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等新兴业态,加大智能机器人、智能
家用设备等高端物联网产品供给。到 2025 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力争达 4000
亿元。
金融科技。聚焦跨境电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和移动支付,
探索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制度安排和监管科技创新应用模式。以玉皇山
南基金小镇、西湖蚂蚁小镇、运河财富小镇、海创园科技金融集聚区、钱
塘江金融城、湘湖金融小镇等重大平台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
港湾建设。完善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科技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
价,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探索加密货币、
交易终端等数字人民币衍生技术创新。
数字内容。培育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音乐、数字传
媒、数字出版、网络文学等行业发展壮大,支持短视频、电子竞技、沉浸
式体验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发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引
领示范作用,加快建设特色化产业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
术基点,增强文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高端文化装备自主研发及
340
产业化发展。
3.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做实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
虚拟(增强)现实、空天信息、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探索建
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未来产业集聚发展。以杭州城西科创
大走廊、杭州高新区(滨江)等为核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
新应用先导区;聚焦区块链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强化技术攻
关和资源汇聚,打造中国区块链之都;加大量子科技创新支持
力度,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快速发展;以“数
据、算法、硬件”为核心,汇集国内外资源和企业共同推进虚
拟(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制造和应用,拓展虚拟(增强)现
实产业空间;支持卫星导航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产品开
发,促进高性价比北斗终端规模化生产,建设多元立体、互利
协同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
专栏 5 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人工智能。加快语音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
学习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形成“算力—模型—应用”上下游协同的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依托重点高校和研发机构,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
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能软硬件技术创新突破,深化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数字社会、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到 2025 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2500 亿元以上。
区块链。整合计算、通讯、存储资源,加快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围
绕区块链平台、生态应用等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区块链生态体
系。加快区块链同其他新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
341
商业、制造等重点行业应用发展。构建区块链市场应用体系,促进公有链、
联盟链共同发展。加快区块链标准研究,建立健全区块链监管体系。加强
开源公链与开源社区、开源项目的有效交流,积极研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创新公有链。支持建设城市级区块链平台,构建大规模区块链核心基础设
施,为全市企业提供区块链服务。
量子科技。基于量子调控、量子算法等基础量子计算理论,支持发展
高精度原子钟、量子计算芯片、冷原子量子计算机等一批高端量子科技产
品。加快推进量子通信网部署,推动量子通信沪杭甬干线在金融、政务、
商务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打造量子通信商业化标杆。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西湖大学等机构,推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器、量子
传感器和量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形成量子技术产业领先优势。加强量子
加密信息传送服务、量子保密通信固网、量子通信设备和防御设备等技术
预研,打造全球量子技术创新高地。
虚拟(增强)现实。聚焦关键算法、软硬件协同和专用系统等重点领
域,加强跨媒体分析推理、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技
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标志成果产品。加强国际交流合
作,拓展国际化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畅通全球虚拟
(增强)现实产业链、供应链。
空天信息。以云栖小镇 2.0 版建设为契机,加速云计算、人工智能与
空天信息产业融合渗透,深化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加强北斗时
空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科研和技术创新机构建设,推
进一批重大科研项目落地,招引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做实“飞天科学城”。
依托钱塘区航空航天产业平台,支持发展一批集导航定位、通信、信息增
值服务为一体的位置运营服务平台。基于北斗 3 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加
342
快推动卫星产业和商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打造全国卫星产业中心和商用
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增材制造。着重发展 3D数据生成及设计软件,金属、非金属、生物
等增材制造装备以及配套材料,重点扶持在高端制造、齿科等精准医疗、
教育文创等领域应用。
4.有效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型数字化产业发
展,加快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发展智能网联车、
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融合型数字新产品。发展“新个体”
经济,壮大“微经济”规模,鼓励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新就
业模式。推广不见面交易、无接触服务,支持发展无人超市、
无人酒店、无人驾驶等智慧服务场景;重点推动在医疗、教育、
金融等领域线上线下融合,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打
造城市特色街区消费地标,开拓“欢乐购物”“畅快旅游”“夜
间消费”等新消费场景,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专栏 6 新经济重点发展方向
“新个体”和“微经济”。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原创数字音乐
人等多样化自主就业、分时就业。鼓励金融机构合理降低个体工商户融资
成本,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降低个体经营者交易服务费,吸引更多个体经
营者线上经营创业,培育省级直播电子商务基地和网红经济、数字音乐集
聚区。支持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新业态,激发各类主体创
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无接触”经济。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推动“一卡通”“一
码通”在长三角区域的应用互认。依托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探
索无人机在智慧物流、医疗救援、应急保障等场景应用创新。促进自动驾
343
驶、微公交等无人车应用场景深入发展。加强危险作业机器人研发,满足
高空带电作业、应急救援等恶劣条件下的应用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医诊疗新模式,加快布
局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健康领域。多维度开展智慧校园建
设,探索购买符合条件的优秀在线课程资源,试点开展基于智能环境的线
下课堂教学。鼓励商业银行推广线上线下全渠道信贷服务,支持符合条件
的金融机构开展全业务流程线上服务。支持远程办公应用推广,满足居家
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需求。加快沉浸式虚拟系统在会展旅游、学
术会议、行业活动、企业招聘等集聚性活动中的应用,提升线上虚拟交互
体验。
数字经济新消费。加快构建现代消费体系,融合应用直播、虚拟现实
等智能体验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未来消费体验,将“经验”消费转变为
“体验”消费。加强农村消费设施数字化,释放农村消费活力。持续优化
消费环境,打造“新消费·醉杭州”的放心消费品牌。 (三)深化产业变革,增强转型升级新动能。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新引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发展,
提升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新优势,建设“数字乡村”,打造全国
产业数字化变革新标杆。
1.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打造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工厂”。深入实施“工业
互联网”专项行动,争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实施断链断
供替代行动,形成风险可控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围绕优势
产业开展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形成“一行业一大
344
脑”的发展格局。探索建立优质制造资源征集发布制度,积极
构建订单引流机制,率先实践以生产组织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
发展的全新布局,高效配置全球市场需求和制造资源,将杭州
打造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到 2025
年,力争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和“智能工厂”150
家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1000 个以上,探索发布一批“云
端工厂”。
专栏 7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
数字化设计。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节能节材、新材
料应用等重点环节,推广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标准素材库,发展个性化
设计、网络化交互设计、系统仿真等模式应用。
智能化生产。推动生产过程“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管理,
优化要素管理,实现生产设备、产线、车间及工厂智能化运作,提高生产
效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网络化协同。建设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系统,促进企业间数据互
联和业务互联,发展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业
务优化和产能高效配置。
共享化制造。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建立“平台接单、按工序分
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发展分包协同生产、融资租赁等业务,
加强分散和闲置生产资源整合集聚、弹性匹配和动态共享。
个性化定制。深化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
精准交付服务等应用,建设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平台和小批量个性化制造系
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
延伸化服务。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设备融资租赁、供
345
应链金融服务、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等新型业务,推动企业从原有制
造业务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实现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
服务”模式发展的转变。
2.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提升。结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
验区杭州片区建设,充分释放在贸易、金融、物流、文创等重
点服务领域的数字化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服务业特色品牌。深
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进“新零售示范之城”建设,
推动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近场电商、自营电商等新零售模式
升级。扩大农村电商规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村建设。推
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化升级,全力打造跨境电商“全国第
一城、全球第一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实现更高水平的数
字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发展智能投
研、智能风控等新模式新业态,稳步探索数字人民币试行。加
强物流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互联共享,打造世界级物流枢
纽节点城市。以数字内容产业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
展,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专栏 8 数字生活新服务发展重点
智慧出行。完善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持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管
控水平,推动交通领域“一屏统管”,保障亚运会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完
善道路交通物联网建设,推动交通控制随流量柔性调节,逐步扩大特种车
辆的“一键护航”试点范围,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建立轨道交通、公交车、
出租车等领域物联网平台,推动出行模式多样化发展,不断优化出行体验。
推进智能停车收费、停车诱导、泊位共享等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全市一
个停车场”的便捷泊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