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发布时间:2023-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3—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022年 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家庭教育在法律层面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对新时代教育事业作出了新部署,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履行妇联组织的法定职责,更好满足广大家庭对科学育儿的新期盼新需求,浙江省妇女联合会编写“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丛书”,丛书共 5 册,分别为《3 岁以下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3—6 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小学生家长指导手册》《青春期儿童家长指导手册》《祖辈家长指导手册》。丛书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为遵循,以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为导向,注重吸收家庭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注重儿童心理抚养指导,有案例,有分析,有建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希望对指导家长实施科学家... [收起]
[展开]
3—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指导手册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编写

智慧

家长

3 岁幼儿家长

第2页

指导手册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编写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3 岁幼儿家长

第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

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

一个台阶。2022年 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

家庭教育在法律层面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2022年10月16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

机制,对新时代教育事业作出了新部署,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

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履行妇联组织的法定职责,更好满足广大家庭对科

学育儿的新期盼新需求,浙江省妇女联合会编写“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

丛书”,丛书共 5 册,分别为《3 岁以下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3—6 岁幼

儿家长指导手册》《小学生家长指导手册》《青春期儿童家长指导手册》

《祖辈家长指导手册》。

丛书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为遵循,以家庭教育中常

见的问题为导向,注重吸收家庭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成

果,注重儿童心理抚养指导,有案例,有分析,有建议,深入浅出,通俗易

懂,希望对指导家长实施科学家教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敬请读者和行家

批评指正。

前 言

第6页

目 录

一 基本原则

做成长型家长——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003

家庭图景:给幼儿眼中的家长“画像” 005

双线发展:做与幼儿同步成长的家长 007

二 健康养育

吃喝拉撒睡中的养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015

疑问一 孩子吃饭睡觉起床都要我提醒和催促,如何才能做到不唠叨?

016

疑问二 一天不刷牙有关系吗? 021

疑问三 孩子挑食,吃饭时家庭氛围有点压抑,怎么办? 024

001

第7页

多多运动促身心:如何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029

疑问一 孩子体质好,还需要培养运动习惯吗? 030

疑问二 练习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掌握不好运动技能怎么办? 034

疑问三 玩具那么多,孩子为什么非得玩那么危险的游戏? 038

疑问四 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差,比不上同龄孩子怎么办? 042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情感能力

046

疑问一 孩子认为“橱柜里有一个大黑怪”,是孩子乱说吗? 047

疑问二 表演前,孩子手脚发抖,我该怎么办? 051

疑问三 孩子好心办坏事怎么办? 055

爱上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059

疑问一 当孩子说“我不要爸爸讲故事”时,我该怎么办? 060

疑问二 孩子一分钟看完一本书,我该如何引导? 065

疑问三 孩子总是反复看同一本书,我该怎么办? 070

倾听世界: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学习能力 073

疑问一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玩,我可以轻松一下了吗? 074

疑问二 每到节日,孩子总会问个不停,我该怎么办? 079

002

第8页

零花钱中有学问: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084

疑问一 孩子什么都想买,否则就大哭大闹,我该怎么办? 086

疑问二 当孩子说“爸爸有钱,手机刷一下就出来了”时,我该如何应对?

090

疑问三 孩子不愿意捐助,我该怎么做? 094

劳动最光荣:如何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098

疑问一 做家务时,孩子常常做做玩玩、玩玩做做,我该怎么办? 099

疑问二 孩子做家务越帮越忙,我该怎么办? 103

疑问三 事情干了一半,孩子就不干了,遇到这样“半途而废”的现象该

怎么办? 108

透过艺术看到美:如何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 114

疑问一 孩子不爱弹琴和画画,我该如何进行美的教育呢? 115

疑问二 对照范画,孩子画得一点都不像,我该如何应对? 119

三 走出家门

有同伴会相处:如何支持孩子与同伴快乐玩耍 125

疑问一 孩子间发生了冲突,该如何处理? 126

003

第9页

疑问二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认识错误,学会道歉? 130

疑问三 5 岁前孩子有很多朋友,可现在总和一个小朋友玩,是不是不

太会交朋友? 132

懂规则有公德: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137

疑问一 孩子知道要乖的,为什么还是做不到? 138

疑问二 孩子每次在公共场所都特别兴奋,还经常闯祸,我该怎么办?

143

疑问三 为什么阿姨要说谢谢? 147

有准备能适应: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52

疑问一 我该偷偷地溜走吗? 153

疑问二 孩子不愿写字,我该怎么办? 159

四 衔接幼儿园

与幼儿园温暖同行:如何建设协同性家园关系 167

疑问一 家园合作中谁是主体? 168

疑问二 我该相信孩子说的吗? 172

疑问三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学些什么? 176

004

第10页

基本原则

第12页

一 基本原则

做成长型家长

——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教育作为广义上的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的基础和开端。与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专业人员在专门机构中实施

的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强调在家庭生活中,围绕“道德品质、身体素

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孩子开展教育。

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家庭教育在方法上与学校教育

不同,更多地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及家庭的情感氛围、

生活方式和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等施加影响,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全面发

展、有健全人格的人。

家长需要以平等、尊重和开放的心态面对孩子,相互促进,与孩子

共同成长。

3—6岁幼儿年龄小,身体心智等都在发育中,根据这一阶段幼儿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该阶段家庭教育的培养重点是幼儿从“无

我”到“有我”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幼儿逐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

独立的人,有能力、有信心做好事情,对自己有积极、正确的认识和

评价。

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需要家长思考和梳理“孩子是谁”

“我们与孩子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一个“小玩

具”,喜欢的时候就玩一玩,不喜欢的时候就交给他人管;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小,凡事都得听家长的,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想法、意愿来做事和生

活;有的家长随意惩罚和打骂孩子来排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这

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没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格发展的过程。根据埃里克森自我意

识的形成和发展理论,3—6岁幼儿主要经历“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

003

第13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果成人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就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为培养

幼儿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奠定基础;如果限制、阻止或者嘲笑幼儿的行

为,幼儿就会因觉得自己做不好而内疚,从而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探

索行为和主动性。

在这一阶段,第一,家长需要相信和鼓励幼儿,放手支持,“能做的

就让他去做”,不嘲笑、不限制,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尝试中,获得

自信和勇气,发展自我意识,促进个体成人。我们常说的“不包办”“不

替代”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需通过设计游戏、角色扮演、树立榜样等方式,让幼儿观察学

习,完善自我,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和角色关系的确认。

第三,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幼儿有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亲子依

恋关系是“教育的起点和爱的根基”。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需要“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

伴”,与孩子建立安全和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

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家庭教育,用融洽的夫妻

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带着对孩子的理解与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最好

的陪伴。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与家长

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履行好家长的职责,需要家长不断地

研究和探索。家长要发现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并给予支

持、帮助和引导。

做成长型的家长,不断学习,顺势而为,因材施教,才能当好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

004

第14页

一 基本原则

家庭图景:给幼儿眼中的家长“画像”

我们围绕“喜欢爸爸(妈妈)的原因”和“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原因”

2个问题,以儿童绘画表达和访谈2种方式,对 61位 3—6岁孩子进行了

抽样调查,揭示幼儿眼里的家长样态。调查收到喜欢爸爸和妈妈的原

因分别为132条和110条,不喜欢爸爸和妈妈的原因各125条。

1 调查结果。

(1) 喜欢妈妈的原因。

“陪我出去玩”占 34%,且偏向户外活动。“给我买各种东西”占

22%,购买的东西主要包括玩具、服饰、运动器具等。

“烧饭菜好吃”“陪我一起睡,给我讲故事”“爱我,会抱抱我”“教我

一些本领”“很漂亮、温柔”等原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如“妈妈和

我一样是女孩”等也成为孩子喜欢妈妈的原因。

孩子年龄较小时,会更喜欢妈妈“陪着一起听故事、睡觉”等;到了

大班,孩子喜欢妈妈的原因会更多地聚焦在如“钢琴弹得好,会给我奖

励”“会让我选择想买的玩具”“会和我讨论玩具的玩法”等,说明孩子喜

欢妈妈的原因从外在的吃和玩,慢慢转向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有激励的

行为等。

(2) 喜欢爸爸的原因。

“陪我玩”占 45%,且玩的内容偏向运动类。“给我买各种东西”占

21%,其中买玩具和其他礼物占比最高。“教我学本领”“会保护我”“会抱

抱我,亲亲我”“会修玩具”等原因占比相对也较高。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爸爸如果展现出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

力,孩子会更喜欢。

005

第15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3) 不喜欢妈妈的原因。

“限制和不允许我做想做的事情”占40%。因“爱发火、打我、骂我”

等行为而不喜欢的占20%。另外,到了大班,“会笑话我”“说话不算数”

“喜欢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等也成为孩子不喜欢妈妈的原因。

(4) 不喜欢爸爸的原因。

“限制和不允许我做想做的事情”占 38%。因“吸烟、喝酒、玩手机

游戏、身体肥胖、睡懒觉”等个体行为习惯、爱好而不喜欢的占24%。因

“爱发火、打我、骂我”等行为而不喜欢的占24%。

值得关注的是,对爸爸说话不算数、不诚实的行为,以及由此引发

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孩子表现出不喜欢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

且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此类情况会相对较多。

2 发现总结。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受孩子欢迎的父母会做的事具有共性,家庭教

育中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调查发现总结表

受孩子欢迎的父母会做的事

(1) 陪孩子出去玩。

(2) 陪孩子购买玩具、服饰等。

(3) 教孩子基本的技能。

(4) 亲近孩子,表现出有爱的语言和动作。

(5) 调动自身的兴趣、爱好、技能与孩子互动。

存在的问题

(1) 倾听孩子、关注孩子的感受

不够。

(2) 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3) 与孩子的沟通比较简单,深

入性不够。

(4) 教育孩子方法单一。

(5) 榜样缺失。

006

第16页

一 基本原则

双线发展:做与幼儿同步成长的家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顺势而为,因材施教。“顺势而为”中的“顺势”,即

顺着幼儿发展的规律、趋势,即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发展

障碍点开展教育。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要建立在认识儿童和了解儿

童心理的基础之上,这是教育的前提。家长需要去研究幼儿,研究幼儿

发展的“成长线”——研究幼儿是怎样的人,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规律,

每一个阶段发展障碍点在什么地方。

“因材施教”,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规律,结合幼儿的个体差

异,提供适宜性的支持,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需

要跟随幼儿成长,不断地去学习、探索,获得相应的教育方法,即我们所

说的“方法线”。

家长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既要学习和了解幼儿发

展的“成长线”,又要在实践中积累家庭教育的“方法线”;既要自己努力

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又要向幼儿学习,实现“双线发展”,做与

幼儿同步的成长型家长。

007

第17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1 成长线:3—6岁幼儿的成长特点。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特征。相比0—3岁的婴幼儿,3—6岁幼儿身体发育不断完善,走、跑、跳

等基本动作逐步发展,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外

界的探索和好奇、语言和思维、情绪情感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年龄

特征与成长特点。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敏感

期是指幼儿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方面事物产

生很高的兴趣,并愿意积极尝试,直到需求满足。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敏感期。如感官敏感期是幼儿

敏感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感官敏感期的第二阶段一般发生

在3—4.5岁,幼儿会想对用感官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理解;第三阶

段一般发生在4—6岁,幼儿会把之前所获取到的感官经验进一步精炼,

从而提高对各种物体的辨识度。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发生在 2.5—4

岁,当幼儿逐渐脱离自我中心,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

就说明幼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一般在 4岁半左

右开始发生,幼儿不满足于单纯的家庭亲子关系,开始寻求与身边的同

伴、老师等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书写敏感期一般发生在3.5—4.5

岁,幼儿会对书写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般会经历用笔在纸上涂涂点点、

画不规则的线条、画不规则的圆圈、书写出规整的文字等几个阶段。而

阅读敏感期一般要比书写敏感期晚一些,一般发生在4—6岁,幼儿会对

书籍特别感兴趣,看到书就会拿来阅读;会喜欢到有书的地方去,会主

动要求去书店、图书馆等;还会经常拿着书在上面指指点点,滔滔不绝

地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讲给他人听。

当然,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都不同,程度也不尽相同。家长

需要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抓

008

第18页

一 基本原则

住敏感期,孩子的能力发展就会事半功倍。

2 方法线:3—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建议。

(1) 做温暖的守护者:筑安全有爱的家庭。

安全依恋感是 3—6岁幼儿发展的基石,但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需要且只有在安全有爱的家庭、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才能完成。很多

有关原生家庭的研究表明,家庭中是否有情有爱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性

格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做温暖的守护者,为孩子营造一

个安全有爱的家庭环境。

①敬老爱幼,夫妻和睦,营造舒适温馨、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给孩

子安全感、稳定感和爱的滋养。

②多陪陪孩子,多抱抱孩子,通过“接触性抚慰”和仪式感的表达,

如用生日送礼物、告诉孩子“爸爸想你了”“妈妈爱你”等方式,让孩子感

受来自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③少一些权威,多一点民主,不过度关爱也不冷漠以对,鼓励孩子

参与各种活动,不禁止、不嘲笑,耐心支持,始终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互相尊重、平等有爱的亲子关系中,发展孩子的主动性,推进孩子的

成长。

(2) 做生活的有心者:时时有教育,处处是学习。

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生活教育。家长需

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展开教育,让家庭教

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展现和创造美好的生活,让孩子感悟生活的

美好。

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很多。比如,日常起居中的洗脸、刷

牙、如厕,节日中的问候,出游、入园进校中的交往准备,待人接物时的

情绪和礼节,等等。这些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和

家长实施教育的契机。

009

第19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3) 做孩子的支持者:在陪伴中倾听,在支持中引导。

家长不能替代孩子成长,成长学习需要孩子自己来。3—6 岁的孩

子是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中发展自己、培养能力的,即我们

常听到的“在做中学”。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孩子的发展特点,坚持

“凡是孩子能做的就让他去做”的原则。这就需要家长做孩子的支

持者。

首先,需要放手,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给孩子一个自由尝试的空

间。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能选择的事情,让孩子自己

选择;孩子做错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孩子遇到的问题,让孩子

自己解决。

其次,需要陪伴但不干涉,观察和倾听孩子。放手不等于放任,放

手也不等于甩手不做。有的年轻的家长赞同孩子自主发展,但将“自

主”理解为“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将“放手”理解为“不管不顾”,当

“甩手掌柜”,这些都是偏颇的。家长应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观察和倾

听孩子,看看孩子怎么做,和孩子聊聊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真

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最后,需要助推和引导。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孩子的发

展是在与成人和成熟同伴的交往中实现的。作为一个支持者,家长对

孩子的助推和引导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毕竟孩子的生活经验、

认知发展等是有限的。助推和引导的方法可以是家长的亲身示范、给

孩子一本相关的书、与孩子一起做实验等。

010

第20页

一 基本原则

(4) 做孩子的喝彩者:时时有鼓励,处处有赞赏。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和

赞赏可以给予孩子勇气。3—6岁的孩子受认知和情感发展影响,还没

有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来自成人的评价。

家长的赞赏和鼓励,有助于孩子获得对自己的认同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成长有时会出现“跨越式”的变化,比如,洗

头的时候孩子第一次没有哭,第一次提出来想独自睡觉,第一次愿意开

口向邻居问好,没有成功时第一次提出还想再试一次,等等。这些“成

长信号”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强

化积极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的小失败,家长同样需要发现孩子的优

点,如具有坚持性、主动性等,更要鼓励孩子在找到问题的同时,继续尝

试,争取成功。此时,鼓励和赞赏是孩子保持信心的“加油站”。

当然,对孩子的鼓励或赞赏,需要有方法,有效的鼓励和赞赏需要

“即时”,要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赞赏和鼓励,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

点和长处,要让孩子坚信:无论怎样,在爸爸妈妈眼里自己都是棒棒的,

爸爸妈妈始终爱自己。

(5) 做孩子的同行者:在学习中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独特的教育规律和特

点,又因每一个孩子的差异、针对问题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面

对。因此,对家长而言,只有不断学习,做成长型父母,提高家庭教育水

平,才能应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胜任“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要求。

①善于反思自己,做好自己。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习,

习得良好的习惯、品德和修养。面对孩子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直接

批评和指责孩子,而是寻找自身的原因,进行自我反思。

②不凭经验和感觉教育孩子,学习“如何在理解孩子中引导孩

子”。孩子个体不同,时代不同,随着人们对脑的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科

011

第21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学”的发展,教育理念、方式和策略不断更新迭代,如“了解儿童、读懂儿

童、理解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家长要在原有的教育经验

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③教学相长,向孩子学习。教育与学习、孩子与成人处于同一个动

态过程中,家长可以是教育者,也可以是学习者,孩子可以是学习者,也

可以是教育者。因此,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以开放的心

态,以教学相长的理念,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向孩子学习,提高家庭教

育能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012

第22页

健康养育

第24页

二 健康养育

吃喝拉撒睡中的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良好生活习

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养成牢固

的习惯。让孩子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

身受益。

习惯的养成都是有敏感期的。在敏感期内养成一个习惯是很容易

的事。3—6岁正是培养一系列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只要规则具体明

确,并且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好习惯不难培养。

3—6岁这一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日常沟通显

得尤为重要。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充分尊重孩

子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理解并尝试用合理的方式分配时间,亲子互

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家庭生活作息表,从而循序渐进地帮孩子建立起规

律的作息。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作息管理,同时给予一

定的鼓励和提醒。

在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家长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困惑,如孩子

晚上不肯上床睡觉、早晨不肯起床、做事情拖拖拉拉、爱吃零食、边吃饭

边玩或边看动画片等。我们一起通过案例来看看,如何找准孩子心理

发展的点,助力孩子在关键期养成良好习惯。

015

第25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疑问一 孩子吃饭睡觉起床都要我提醒和催

促,如何才能做到不唠叨?

我家儿子 4 岁,刚刚上中班,吃饭磨磨唧唧,早晨叫很多次都

不肯起床,到了晚上又不肯上床睡觉……什么事情都需要我在一

旁催促。最近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一下,听说儿子在班里表现倒

是挺不错的,什么事情都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也没有特别磨蹭的情

况。面对孩子在家的这些情况,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不用唠叨,

就让儿子养成好的习惯呢?

家长应知

1 什么是习惯?

(1) 在《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是:①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

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②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

人体各种机能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当机体内、外环境的条件按一

定的顺序反复作用于人体后,大脑就会把这些刺激形成的兴奋和抑制过

程的联系固定下来,形成一个链锁式的自动连接过程,这就是习惯形成。

(2)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卫生、大小便等与个人生活

有关的习惯。

2 习惯培养正当时。

(1) 幼儿正处于对生活秩序、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只要方法适宜,

培养一系列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事半功倍。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经过反

复坚持形成。

016

第26页

二 健康养育

(2) 合理的生活作息不仅可以大量减少脑细胞的能量消耗,而且

对于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制

订孩子的作息时间要采取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

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较长时间从事单一活动容易造成脑疲劳。

(3) 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要特别注重家园一致性。家里的生活作

息不如幼儿园那样有条不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像老师那样明确,对

孩子的引导和肯定不够,孩子缺少行为对比的参照物……这些都容易

让孩子养成在园在家“两面派”的不良习惯。

3 基于心理特点培养良好习惯。

(1) 利用好习惯培养的“21 天”。一个好习惯从无到有,一般按要

求一天不落地连续坚持21天就可以培养起来。若要将已经形成的坏习

惯改为好习惯,则需连续坚持更长的时间。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

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良

好习惯逐步养成。

(2) 孩子的习惯养成必须瞄准最近发展目标,以适度超前、促进发

展为原则开发孩子的潜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3) 愉快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好

的状态。孩子会因自己良好的习惯获得鼓励而感到喜悦,从而继续保

持好的习惯。家长可以多采用夸奖或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

给予一定的刺激。

家长应会

1 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

(1) 建立科学且规律的作息。为孩子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

017

第27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定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并让孩子养成习惯,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

观念和秩序习惯奠定基础。

(2) 创设有序的家庭环境。家中的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

物归原处。耐心培养孩子收纳整理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

具。即使孩子在收拾过程中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要耐心指

导,不断地肯定和表扬。

(3) 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长幼有序,培

养孩子追求文明、秩序的情感倾向。

2 制订可视化作息表,方便理解和实施。

(1) 制订、执行并反馈作息表。

①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坚持道德价值标准。和孩子边商量

边制订出形象且具体的时间表,并张贴在家中醒目的位置。

②制作一周检查表,每天孩子睡前需面对作息表逐条自我评价。

家长在旁陪伴,并在表格上贴奖励贴纸或画五角星、三角形等,以加深

孩子对规则的印象。连续得到贴纸或五角星等可适当奖励。连续三周

画满表格,良好习惯自然形成。

③注重和孩子一起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在习惯初步养成的基础

018

第28页

二 健康养育

上,家长仍应以规则要求孩子保持好的习惯。

④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家长需要信任孩子,启发诱导,让孩子

自己想办法积极解决问题。

(2) 以直观感性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少说教,多讲富有

教育意义的故事,或通过游戏让孩子懂得良好习惯对于一生的重要价

值,激发、提高孩子坚持好习惯的自觉性。

(3) 注重生活过渡环节的作用。

①孩子慢慢长大,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加,语言、游戏的能力

也越来越强,但神经兴奋强而抑制弱,不易由兴奋转入抑制。这时需要

借助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孩子由高度兴奋状态

转入睡觉这样的抑制状态,需要过渡时间。家长可通过放音乐、讲故事

等方式缩短过渡所需的时间。

②仪式感的环节过渡。找准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和孩子一起准

备有仪式感的生活环节,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项期待的事情。如每天

睡前的“亲子故事时间”,让孩子有所期待,主动参与。鼓励孩子准时洗

澡后上床,亲子共同挑选图画书进行阅读。

3 保持一致要求,积极评价引导。

(1) 家园一致。在家时,尽可能保持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尤

其是周末与节假日更需加以注意。

(2) 父母一致。坚持一家人“统一阵线”,使孩子获得统一的作息

标准,即使父母一方有异议,也要在孩子不在场时再进行讨论。

(3) 及时并积极地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通过不断的良性刺激

将外在行为内化为孩子自觉的行动。

019

第29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附件 3—6岁儿童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①

■ 3—4岁

(1) 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 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 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 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

(6) 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 4—5岁

(1)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 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 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 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

等不超过20分钟。

(6) 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 5—6岁

(1) 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

(2) 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 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 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

视等不超过30分钟。

(6) 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

① 摘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教育部颁布)。

020

第30页

二 健康养育

疑问二 一天不刷牙有关系吗?

我的女儿 3 岁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我们一直注重培养她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各种生活习惯,她在我们的教导下也养成了

比较好的习惯。但最近孩子忽然“不听话”了,跟她好好说也不听,

凶她她就跟我们对着干。晚上让她洗澡就偏要玩玩具,哄着骗着

拖拖拉拉进了浴室洗澡,却死活不肯刷牙,还发脾气说:“为什么一

定要听大人的安排?我就不刷牙。”不刷牙就会蛀牙的道理她也知

道,但就像一头拉不回的“小倔牛”,我们该怎么办呢?

家长应知

1 理解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1) 2—5岁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不听话”“自作主张”恰恰是

021

第31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这一时期孩子的典型表现。

(2) 3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的时期,做什么事都要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且总是跟家长反着来。孩子在一些生活环节和

家长对着干,说明孩子有了自己对生活的主张和想法。这是自我意识

充分发展的正常表现,也是成长的标志。

(3) 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把家长的要求看

作对自己的“侵犯”,用直截了当的方法“维护”自尊、自主权。

2 对孩子来说,自我发展的价值远比一次习惯的培养

更有意义。

(1) 以理性的态度欣赏孩子的行为。不要太在乎孩子的行为结

果,如果孩子固执己见,如一天不肯刷牙,要在乎、理解孩子行为的出发

点和行为过程中那些成长的因素,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成长信号;理

解孩子探索家长底线的行为,其挑战性行为和活跃性思维都值得肯定。

(2) 满足孩子自主成长的需要,让孩子对父母有足够的信任。如

偶尔一天不刷牙也没有关系,可以随孩子一次,但不能放任这样的行为

反复出现。

3 耐心读懂孩子,坚持好的习惯。

(1) 孩子在4岁前道德认知水平较低,还不能辩证看待事物。家长

一定要耐心等待,4岁以后,孩子的认知就会不一样。不同的认知背后,

是不同的成熟水平在发挥作用。

(2) 要温柔而坚定地和孩子一起坚持好的习惯。在孩子 3岁半以

后加强“说理”教育。根据“敏感期”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孩子3岁半以

后能够接受初步的说理方式,这时候开始与孩子探讨有关行为的是非、

原则等,能有效促进孩子心理的发育和道德的培育。

022

第32页

二 健康养育

家长应会

1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作息安排上让孩子做主。

(1)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充分的自主安排和决定的空间,

让孩子体验并掌控自己的生活。

(2) 试着以平等且尊重的态度表达对孩子的要求。

①提早预告,让孩子有准备。比如,让孩子吃饭,应在饭菜上桌以

前提醒他:“看完这本书,我们就要吃饭啦。”

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绝不“下命令”,甚至可以把孩子当作小老

师,请教一些问题,这样能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满足。

③让孩子有选择权。比如,今天晚餐用自助餐盘还是小碗,用勺

子、叉子还是挑战一下筷子;洗完澡是先听故事还是先听音乐……让孩

子有兴趣参与生活的每个环节。

2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1) 尽可能利用2—4岁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把生活习惯的养成与游戏联系起来,让习惯养成变得有趣

味。比如,允许孩子在洗手、洗澡时玩水,比比谁的泡泡多;边念儿歌边

刷牙,如“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咕噜咕噜吐”;比比谁的牙齿

厉害,能把肉咬碎,让它“坐着食道滑梯去肚子里旅行”。

(3) 以赞赏的方式因势利导,强化好的习惯。当孩子愿意听或遵

守日常的作息时,一定要表示赞赏,强调做得对的具体地方,并给予

肯定。

023

第33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3 适度变通,注意生活作息执行中的灵活性。

(1) 通过培养孩子有条不紊的做事方式,逐渐建立其对环境的控

制感和自信心。对 4岁前后的孩子,在巩固有序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

偶尔可以适当变通,如某一天不睡午觉,尝试在好朋友家过夜,等等。

(2) 改变一成不变的作息,主动提供三选一或二选一的机会,使孩

子的自主心理得到满足。

(3) 用商量的办法,把孩子不喜欢做的事变成乐事。

①把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如刷牙,变得有趣好玩,让孩子喜欢。

②通过具体、及时的鼓励或奖励,让孩子得到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③要求不要太高、太多,“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要求因具有挑战性,

能让孩子更喜欢。

疑问三 孩子挑食,吃饭时家庭氛围有点压

抑,怎么办?

我的儿子3岁多,每餐只吃一点点白米饭和红烧肉,蔬菜和鱼

虾都不肯碰。爷爷奶奶想让他多吃一点,拼命拿他喜欢的红烧肉

或零食哄他,一边放动画片一边喂饭,有时候还要到小区楼下追着

跑着喂食。因此,一到吃饭时,家里就上演各种闹剧,孩子哭着要

人喂饭,我们坚持让他自己吃,觉得他不吃饿一顿也无妨,但爷爷

奶奶不同意,吃饭时家庭氛围让人感到压抑。我们很困惑,都说吃

好正餐营养才有保障,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挑食,正常进餐呢?

024

第34页

二 健康养育

家长应知

1 孩子自己吃饭是发展感知觉和独立能力不可缺少的

训练。

(1) 自己吃饭是一种重要的手、眼、口、脑多感官协调训练。喂饭

会造成孩子感知觉失调,致使孩子生活、学习能力发展滞后。

(2) 长期喂饭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依赖,致使孩子独立性发展滞后。

2 不良习惯害处多。

(1) 据调查,全球大约一半孩子存在挑食、偏食行为。不爱吃蔬菜

和鱼虾是孩子不良饮食行为的表现之一,会使孩子营养失衡,留下健康

隐患,同时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2) 吃饭不仅仅是嚼和咽的事,而且是一系列全身的反应。如果

吃饭的时候玩玩具、看电视等,大脑受到的刺激多而弱,神经的支配作

用减弱,这会导致胃的血液供应量减少,乃至整个消化系统处于涣散状

态,食欲受到抑制。

(3) 吃饭时一心两用,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会形成做事不专

心、不认真的坏习惯,可能会发展为上学后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困难。

3 分析孩子挑食的缘由。

(1) 受成人饮食偏好的影响。父母挑食,孩子就随着父母挑食。

(2) 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胃内的食物排空需要 3—4小时,若不

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肠胃得不到休息,吃饭时就会没有食欲、

挑三拣四。

025

第35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3) 孩子的口味与成人的不一样。孩子更需要清淡、略带甜味的

食物。

(4) 患病带来的影响。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钙,是引起食

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

以及服用各种药物,都会影响食欲。

4 家庭成员要统一观念并以身作则。

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认识:养成进食好习惯比多吃一口更重要。

养成进食好习惯是入学前感知觉协调发展、注意力和独立能力培养的

基本学习途径,非常必要。

家长应会

1 创设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

(1) 尽量每天变换花样,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营养全面,再取

个好听的名称,激发孩子进食的意愿。

(2) 每餐吃多少由孩子决定。让孩子自己盛饭菜,选择用哪个碗

和餐盘。每次提醒少盛一点以“吊胃口”,使孩子吃完了意犹未尽,主动

添饭,把吃饭当作一种享受。

(3) 每餐七八分饱。让孩子下一餐前能有饥饿的感觉,逐步探索

饿饱的不同感觉,以把握自己七分饱的食量。若因餐间零食影响到食

欲,则应减量或完全减除。

(4) 营造愉快的吃饭环境。餐前强调进餐规则,餐间尽量不责备,

让孩子高高兴兴吃饭。每次孩子把饭吃干净,都要给予真诚的表扬。

(5) 3岁以上的孩子可参与买菜、理菜、洗菜、尝菜、端菜等过程,在

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提高食欲。

026

第36页

二 健康养育

2 养成进食好习惯。

(1) 定时进餐。规定一日三餐的时间,以形成饭前饥饿的条件

反射。

(2) 自己吃饭。应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吃,不要因为孩子吃饭慢

或怕食物洒落而剥夺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

(3) 专心吃饭。和孩子约定,在餐桌前坐着吃饭,不能到处跑,不

能玩玩具,30分钟内自己吃完一餐饭,到点吃不完就收走。如果孩子因

为磨蹭过了规定时间还没吃完饭,不要喂饭,下一餐饭前也不给零食,

让孩子有承受后果的体验。

(4) 不挑食,不偏食。控制孩子喜欢吃的食物的量,好吃的食物一

定要全家分着吃,不让孩子“吃个饱”,同时告诉孩子盛在碗里的食物都

要吃完。

(5) 平时重视并加强孩子手眼协调的训练,如玩串珠子、用勺子舀

黄豆芽等游戏。

3 用符合孩子心理的方法纠正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1) 分析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对症纠正。

(2) 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以运动促进食

欲,让孩子运动后体验到饥饿感,有主动想吃的意愿。

(3) 做出津津有味享受美食的样子,引导孩子去尝试不喜欢的食

物,表情要真诚。孩子尝试了以前不喜欢的食物后,应该加以肯定,可

用少量其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以强化这种行为,但不能以此作为“收

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让孩子以此讨价还价,更不要强迫孩子吃不喜

欢的食物,以免产生强烈的心理抗拒。

(4) 孩子能接受以前不吃的食物以后,应变换花样,用一菜多做的

027

第37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方法,巩固孩子的兴趣。

(5) 一些有辣味、苦味、怪味的蔬菜,如大蒜、韭菜等,不必强求孩

子去吃,可以变花样少量尝试,比如做成馅料,让孩子慢慢适应。

(6) 给肠胃虚弱的孩子适当补充益生菌;如果孩子挑食严重,可在

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含多种元素的补品以使营养均衡。但这些都只

是权宜之计,只能短期使用,根本的办法还是让孩子从营养均衡的正餐

中摄取成长所需的营养。

028

第38页

二 健康养育

多多运动促身心: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运动是孩子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幼儿期是孩子大肌

肉运动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良好的运动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大脑

的发育,强健其体魄,锻炼其积极的心理素质,还可以扩大其社交范围,

对其全面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让孩子从小多多参加运动、养

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每个家庭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

观点:一种认为孩子的体质不错,不运动也没问题;另一种认为运动非

常重要,必须从小培养运动习惯。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常常会因为

“我家的孩子每次运动后都容易生病”“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陪伴”等

借口,将陪伴孩子运动的重任转交给祖辈或外界培训机构。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家长对儿童运动习惯培养的认知还

存在偏差,认为运动就是强健身体,因而比较注重运动的外在技能训

练,如拍球、跳绳、骑车,走、跑、跳、钻、爬动作的掌握,等等,而对孩子参

加运动所带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如自信、勇敢、挑战、坚持、抗挫能力

等关注很少。其次是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太了解,不知道孩

子运动习惯养成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运动内容、方法对孩子来说是科

学的、有效的,在实践操作中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参加运动。

虽然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但要让孩子真正爱上运动,养成运动的

习惯,需要家长用心陪伴、全程参与、科学引导。家长要努力把自己变

成“小孩子”,在游戏中让孩子对各类运动保持兴趣,鼓励其积极挑战各

项运动,并将孩子在挑战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作为评价的重要抓手。

029

第39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家长应知

1 运动体验是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必备营养。

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在运动

中,孩子的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都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尤

其是在户外环境中运动,更能促进孩子身体机能的健康发育。在这一阶

段,需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体验来全面发展孩子的基本运动技能。

2 运动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虚弱,而是指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运动不仅可以促进生理健康,还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1) 运动会让大脑更聪明。脑科学和神经学研究证明,经常运动

能刺激脑神经发育并产生相应的联结,促进人类大脑的整体发育。运

动对大脑前额叶和海马体的刺激尤为明显,可以改善孩子的学习注意

疑问一 孩子体质好,还需要培养运动习

惯吗?

孩子每天都想和我们一起去外面玩,可我觉得他体质很好,也

不太生病,可以不运动,而且家长白天工作忙,下班后也没有更多

的时间精力陪他运动。但有时想想孩子在家的活动空间有限,也

不忍心拒绝,所以带他出去让他自己玩玩就算了。到周末就把他

送到培训机构,想着教练总比我们专业吧!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

真的很重要吗?怎样才算是养成了一定的运动习惯呢?

030

第40页

二 健康养育

力和记忆力,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2) 运动可以有效调节孩子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多

巴胺,让人感到快乐。经常参加运动的孩子会更加积极乐观,健康水平

相对比较高。

(3) 运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孩子在运动中需要挑战自

己设定的目标,学习相应的运动技能,需要战胜一定的“惰性”。因此,

运动对孩子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显性的身体素质和情绪反应上,还体

现在自信、勇敢、坚持、挑战等意志品质上。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会

被迁移运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慢慢固化为人格特征,对孩子未来的

成长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运动习惯养成的标准有哪些?

(1) 保持对多种运动项目的兴趣。乐意参加各类运动,愿意挑战

自己。

(2) 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游戏。在幼儿园保证每天 1小时体

育活动的前提下,家庭可选择一些独特的内容,如骑车、游泳、球类等,

运动时长、强度以休息后不过度疲惫为准。

(3) 建立必要时休息、补水、穿脱衣服等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从

成人提醒帮助逐渐过渡到主动根据运动情况自我调节。

4 怎样的运动对孩子来说是科学有效的?

检验运动是否科学适宜,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即从

观察孩子的脸色、出汗量、呼吸频率、动作完成的质量、注意力和情绪等

方面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理。当孩子出现面色发白和冒冷汗的现象

时,需要立即停止训练,否则极易产生安全风险。

(1) 孩子投入运动时能一直保持愉悦的情绪。

031

第41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2) 脉搏监测方法: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搭在被测试幼儿手腕的桡

动脉处,测量 1分钟内的脉搏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中提到

的心率平均数据可供参考:幼儿体育活动的平均心率应在140—170次/

分钟,最高不超过180次/分钟,最低不低于130次/分钟。有条件的家庭

可让孩子在运动时佩戴电子产品,如运动手环等,实时监控孩子的运动

体征。

(3) 可参考下表观察幼儿运动量的适宜性。

幼儿运动量观察一览表

观察点

脸色

出汗量

呼吸

动作

注意力

轻度疲劳

稍红

不多

中速、较快

动作准确、步态轻盈

比较集中

中度疲劳

相当红

较多

显著加大

摇摆不定

基本能集中

高度疲劳

十分红或苍白

大量出汗

急促、表浅,节律紊乱

动作失调、步态不稳,反应

迟钝

分散,已经转移

家长应会

1 多途径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1) 以身作则,经常抽时间坚持运动,用身教来影响孩子,同时也

可以减少久坐或看电视等的时间。

(2) 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的电视节目。这样既可

以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获取一些与体育相关的

知识。

(3) 尊重孩子的运动兴趣和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一起商定合理

032

第42页

二 健康养育

的运动目标,循序渐进的目标设定更容易使孩子保持对运动的兴趣。

2 准备多种运动材料供孩子选择。

家长不可强迫孩子参加特定的运动,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如运动前听听孩子想玩什么、需要什么材料。为其准备适合的运动材

料,鼓励其选择喜欢的材料开展运动。对富有挑战性的、需付出坚持的

活动要提前进行心理建设,鼓励孩子积极挑战。

3 带孩子体验多类环境的运动挑战。

多类环境是指专用运动场、沙地、水中、山间、树林等。比如,夏天

可以带孩子去游泳,冬天去滑雪;平时除了在场馆里打球,还可以在沙

滩打排球;周末可以带孩子去爬山、钻树林……这些都能让其充分体验

室内、户外活动环境的变化,提高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4 积极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运动。

成人的陪伴固然重要,但与同伴的平等交往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因为同伴之间的水平、喜好等都具有相通性,增加孩子与同伴一起

运动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收获竞争、成功、失败、自豪、失

落等多种体验,这是与成人在一起无法体会到的。家长需要多给孩子

创造一些与同伴玩耍接触的机会,并关注孩子在运动中的表现,及时发

现优点,鼓励其不断挑战。切不可简单地比较评价,以免打击孩子参加

运动的积极性。

033

第43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家长应知

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都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别。家长

需要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坚持儿童立场,坚守“玩

是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从心理上和

行为上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疑问二 练习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掌握不

好运动技能怎么办?

幼儿园要求小班的孩子学会拍球,我买了篮球,每天带着孩子

去练,但是他坚持的时间很短,要么拍几下就去玩其他东西了,要

么拍几下就喊:“我不会!”家长也很认真地示范,教他拍球的方法,

但就是不见效,怎么办?

034

第44页

二 健康养育

1 儿童期不适合单一运动技能训练。

儿童期运动的目的并不是单一运动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孩子通过

运动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自信心和对运动的兴趣,这是最为

重要的。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追求数量,更不能机

械训练。我们不能以单一技能训练为目的开展幼儿的体育活动,而要

坚持兴趣为先的原则。

2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受身心发展的影响。

(1) 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单一的活动难以保持持续的兴趣,

所以会出现“拍几下球就去玩其他东西”的情况。一般来说,孩子注意

力集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因此,新的运动技能学

习要放在运动开始后的最佳时段,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游戏,增加不同的

刺激,让孩子对运动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如果长时间玩一种运动,孩子

难免会觉得枯燥,失去学习和挑战的兴趣。因此,孩子能否注意力集中

地投入某项运动是家长要观察的重点之一。

(2) 孩子主动运动比被动练习有效得多。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完

整的人,因而,教育应当唤醒每个人的自觉的潜能。孩子虽然年龄小,

但他们的自主意识在逐年增强。家长要尊重孩子,与其平等对话,引导

孩子主动运动。

(3) 游戏是孩子运动习惯养成的最佳方式。儿童期就是游戏期,

儿童就是游戏人,“玩是孩子最主要的工作”,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

定的。枯燥乏味的训练方式不被孩子喜欢,所以要用适宜的游戏方式

吸引孩子参与到运动训练中,并根据孩子的运动情况及时变换游戏。

035

第45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3 分析孩子说“我不会”的原因。

(1)“我不会”的背后,反映的问题可能是孩子对运动技能掌握有

困难,孩子体验不到成功感。体验成功是孩子爱上运动的关键,也有利

于孩子建立自尊、自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讲解、游戏等方式帮

助孩子熟练掌握运动要领,选择难度适宜的运动,让孩子“学得会”“学

得快”“学得好”。

(2)“我不会”有时代表着“我不想玩”,说明当前运动无趣,孩子不

能完全投入其中。要为孩子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提供适度的挑战。

如邀请与孩子水平相当的同伴、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运动等。

家长应会

1 跟孩子一起运动,不做“旁观者”。

像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蹲下身来”,把自己变成小孩子,老师和家

长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与孩子一起积极体验,相互鼓励,形成良好的

运动氛围。当家长投入运动时,会激励和带动孩子更好地投入运动。

不做“旁观者”可以帮助家长观察孩子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

精准地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给予指导;不做“旁观者”也是体验孩子学

习过程的积极方式,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动作、情绪、体力等变化,更精准

地根据孩子的情况适时调节,避免运动过度或者运动量不足等情况发生。

2 把运动变成孩子喜欢的游戏。

游戏中,孩子会更投入、更积极,能保持更久的注意力。家长可以

将枯燥的训练转换成孩子喜欢的游戏。比如,拍球练习可以从两人滚

036

第46页

二 健康养育

球、滚球追球等游戏开始,让孩子的眼睛追随球的滚动,并在此过程中

熟悉球性;在学习拍球动作时,可以让孩子模仿恐龙爪子,学习手腕保

持不动,用手臂力量带动去按压球;在孩子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可以

用同伴比赛、亲子游戏、花式拍球等多种方式吸引孩子投入运动中。

3 持之以恒养成运动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坚持。家长可以在固定时间段与孩子

一起运动,比如,周末可以让孩子邀请同伴一起出游半天,每天傍晚在

户外运动半小时左右,天气不好的日子可以选择适合室内或走廊运动

的项目。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让运动逐渐转变成孩子的自觉行动。

4 看见孩子在运动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

孩子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建立需要通过活动的点滴进步来巩固。所

以,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在运动中的表现,抓住具体的行为给予鼓励

和表扬。家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在运动中体会到自己的能

力,建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比如,在 1分钟拍球时可以说说这次比上

次拍得多,以及其他进步之处;在熟练掌握原地拍球技能后,可以尝试

边走边拍、边跑边拍等游戏。当孩子挑战成功后给予充分的鼓励,比如

拥抱、亲吻等,尽量避免用简单的物质奖励刺激孩子。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鼓励和表扬要聚焦孩子在运动中的某一点表现,切不可笼统表扬

“真能干”“真厉害”。

037

第47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疑问三 玩具那么多,孩子为什么非得玩那

么危险的游戏?

最近我发现女儿胆子特别大,很喜欢爬上爬下,而且爬得很

高,每次我都胆战心惊。有一次,她奶奶看到了,吓得大喊:“宝宝

当心,小心掉下来!”奶奶一把把她抱下来,嘴里念叨着:“运动场上那

么多的玩具,干啥非得玩这么危险的玩具,万一有危险怎么办啊?”我

也很疑惑。

家长应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更喜欢富有创意、充满挑战的活动,并乐此

不疲。家长不能以“保护安全”为由限制孩子的活动,应当充分相信“每

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带着关心守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

励孩子尝试探索,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提升运动的基本能力,并从中获

得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同时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运动。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所

以,家长要大胆放手、鼓励尝试,陪伴孩子运动,让孩子探索这个世界。

038

第48页

二 健康养育

1 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

孩子喜欢冒险,这是由孩子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1) 爱冒险、乐探索是孩子精力旺盛的表现。一方面说明孩子的

运动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去挑战有难度的事;另一方

面只有精力旺盛的孩子才爱挑战不一样的运动,即使受点小伤也会乐

此不疲。

(2) 孩子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探索世界、获得经

验。运动是以身体动作为主的活动,孩子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形成

身体的动作记忆,提升运动的基本能力。

(3) 每个孩子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会不断地探索。探索是

孩子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运动中冒险是孩子探索的一种方式,对其

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安全保护机制。

(1) 孩子的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有个著名的“视崖实验”,

实验表明人类在婴儿时期就有深度知觉。也就是说,孩子很小就有“立体知

觉”和“距离知觉”,这决定了孩子会自主调节活动的位置,确保自己的安

全。家长给予适当的空间环境让孩子挑战,孩子会让我们刮目相看。

(2)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习得。虽然孩子有天

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但受经验等影响,对安全的感知会有个体差异。成

人必须密切监控安全问题,同时在运动中引导孩子学习一些自我保护

的安全知识,如往下跳时需要膝盖弯曲落地、不在河边和马路边运动

等,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3) 成人“对危险的容许度”越高,孩子越不容易发生事故。案例

中奶奶的行为需要尽量避免,因为成人觉得很危险的事对孩子来说未

039

第49页

3

6岁幼儿家长指导手册

必不能把控,不能以成人的判断代替孩子的认知,特别是在关键的时

刻,成人的大呼小叫会刺激到孩子,反而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扰乱了孩

子的探索节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 运动挑战可以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等品质。

进行有挑战的运动往往是培养孩子勇敢坚持、独立冒险、勇于挑战

等良好品质的契机。运动习惯和品质的养成依赖于不断挑战难度适宜

的运动。什么是难度适宜的运动?就是孩子愿意挑战,又能通过努力

获得成功的运动。所以一些成人认为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对孩子自

信心的形成、自尊感的建立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挑战过程中产生的愉

悦、自豪、欣喜等情绪也是激励孩子不断探索的动力。

4 爸爸陪伴运动有绝对优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的陪伴是不能缺失的营养素。而且,男

性在带领孩子运动时也更容易放手让孩子挑战困难,让运动变得更刺

激、更吸引人。

家长应会

1 大胆放手,鼓励孩子尝试“危险”挑战。

在安全的环境中,放手让孩子去挑战自己想玩的项目,不过度保

护,不事事帮助,理解孩子是爱冒险的,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挑战的。

(1) 首先保证运动环境的相对安全。比如,选择专门的运动场地、

草坪或小区内相对安全的区域;运动前检查运动器械的安全性,如绳索

的牢固度、是否有钉子外露;等等。

040

第50页

二 健康养育

(2) 当孩子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运动时,家长不可强迫,也先不去教

孩子怎么玩,而是先让孩子探索器械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对孩

子的创造性玩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 当熟悉了器械后,家长引导孩子开展不同的玩法,不打扰孩

子,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挑战,只有在孩子提出需求时才予以适当的

帮助。

2 在“安静的守护”中观察孩子的发展。

安静守护需要家长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家长

需要放下手机、用心陪伴,支持、指导、帮助孩子。

(1) 保持安静。当运动不是很危险时,家长可以观察等待,管住

手、管住嘴,放手让孩子继续探索,不唠叨、不打扰。如果运动实在太危

险,家长应立即阻止,确保孩子处于安全状态。

(2) 细致观察。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参与运动的情绪、专注的程度、

创新游戏的方法、与同伴的相处情况、运动密度和强度等,了解孩子当

前的运动水平、运动偏好、能力发展等,便于后期更好地引导。

3 父母、同伴是最好的玩伴。

需要创设机会让孩子与成人、同伴一起玩耍,在运动中相互学习、

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如一起拍球、跳绳、骑车,一起在沙滩上奔跑,等等。

(1) 经常与父母一起运动。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参加各类运动,

让孩子体验自我成长的力量;同时,在运动中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和谐

发展,增进亲子感情。

(2) 约上小伙伴一起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同伴的影响力比父母

教育的力量更大。孩子更愿意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在玩中

学,效率也高。同时,因为同伴之间的运动水平相似,孩子也更愿意接

04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电脑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