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一)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现代文阅读(一)

2概提括炼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一、蝉的刹那欢愉1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2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 300 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 2.5 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3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4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
[展开]
现代文阅读(一)
粉丝: 0
一个专注于做中学教辅的平台。
文本内容
第2页

学校:        

姓名:        

班级:        

第3页

目 録

第一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 1

一、蝉的刹那欢愉 / 2

二、蜻蜓和它们的堂姐妹 / 3

三、为什么小猫学不会人类语言 / 5

四、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 7

五、用好分级指导提升儿童阅读品质 / 8

六、字形结构与汉字姓名 / 10

七、别把孩子培养成“精致利己主义者” / 12

八、如何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 / 13

九、看见自己的嫉妒心 / 14

十、“丑萌”风流行,精致美为啥不香了 / 16

十一、“佛”不是懒,而是自嘲和调侃 / 17

十二、年轻人,选择“重置人际关系” / 19

十三、信念固着:坚持自己想坚持的 / 21

十四、ChatGPT 来抢工作了,我们该怎么办? / 22

十五、以画为喻 / 24

十六、“好”与“不好” / 25

十七、时间从来没有被我们浪费 / 27

十八、身动不如心动 / 29

十九、“饭圈”文化与理性追星 / 30

二十、博物馆还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 32

二十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 33

二十二、你的“第一性原理” / 35

二十三、新媒体时代需要深度阅读 / 36

二十四、“文化体力”之思 / 38

二十五、超越“知识”的“智力” / 40

第4页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 42

一、有一天,一只碗写出了一首歌…… / 43

二、流浪花 / 45

三、最后一只猫 / 47

四、花 农 / 49

五、我们是一家人 / 50

六、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 53

七、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 / 54

八、等 / 56

九、一碗面条的吃法 / 58

十、你要坚持快速奔跑 / 60

十一、我们都是对比下长大的孩子 / 62

十二、大伤如海,小伤如花 / 64

十三、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 66

十四、刷新你的日出文 / 68

十五、车窗外 / 70

十六、好好学习是你的第一张车票 / 71

十七、我丑过的十年 / 73

十八、世上哪有“随便”这回事 / 75

十九、不知竹 / 77

二十、遇见与重生 / 79

二十一、奋力生长的希望 / 81

二十二、苏东坡的转身 / 83

二十三、论真性情 / 85

二十四、书当快意读易尽 / 87

二十五、相寻不遇亦无妨 / 89

第5页

2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一、蝉的刹那欢愉

1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

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

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

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2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 300 天。常见的蚱蝉卵

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 2.5 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

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

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

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3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

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等到蝉卵孵化时,树

枝也慢慢枯萎了。

4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

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

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

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

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

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人生

中的第一顿美餐。

5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

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

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

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6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

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 3 ~ 5 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 2 ~ 4 年,

而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7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

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

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

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

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第6页

3

第一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8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

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

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

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

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9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

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

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

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

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1. 下列对“蝉的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 333

一项是(3 分)

A. 蝉产卵时会挑选植株新生枝条,将卵产在枝条内部。

B. 蝉在每年盛夏产卵,越冬后在第二年初夏开始孵化。

C. 蝉的卵长度在 2.5 毫米左右,呈乳白色椭圆棒状。

D. 蝉产卵时会破坏树枝的韧皮部,会导致枝条逐渐死亡。

2. 下列对“蝉的若虫”的理解,不符合文意 33333

一项是(3 分)

A. 它身下有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的鳍状物,蝉的若虫借助它破壳而出。

B. 蝉的若虫会在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挖洞来藏身、生长。

C. 蝉的若虫长有单眼,用来感光;它的触角发达,用来感知环境。

D. 蝉在若虫阶段一直生活在地下,依靠吸取树木汁液维持生命。

3. 文章标题可以体现蝉的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4 分)

二、蜻蜓和它们的堂姐妹

1“小而轻盈,妁约悠扬”的豆娘常常被误认为“小蜻蜓”。豆娘与蜻蜓

是同气连枝的“堂姐妹”,都属于蜻蜓目。蜻蜓目分为差翅亚目、均翅亚目和

间翅亚目。一般所说的蜻蜓属于差翅亚目。均翅亚目的昆虫统称“蟌”,俗称“豆

娘”。形态特征介于蜻蜓与豆娘之间的蟌蜓属于间翅亚目,是古老的孑遗物种,

种类少,不常见。有人将蟌蜓纳入差翅亚目,这样,蜻蜓目就只有蜻蜓和豆娘

两大类了。

第7页

4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2蜻蜓与豆娘都是色彩艳丽、潇洒飘逸的观赏昆虫。最美、最拉风的是

两对在阳光下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膜翅。艳丽的雄性网脉蜻,通体红色,仅

翅膀尖端透明。“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当红色的蜻蜓在白色

的荷花上婆娑起舞时,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豆娘中的华

艳色蟌甚至被誉为“会飞的翡翠”。当雄性华艳色蟌在阳光下缓慢飞舞时,一

开一合的后翅发出金色绿光,熠熠生辉,而几近透明的前翅则若隐若现,令人

过目难忘。蜻蜓、豆娘的复眼炯炯有神,在阳光下会折射出令人炫目的绚丽

光泽,或翠绿,或宝蓝,或橘黄,或橙红……像霓虹下的幻影。

3蜻蜓与豆娘都是在暮春的暖阳中闪亮登场的明星。夏日里蛙声一片的

田野、柳桥竹榭的荷塘、菰蒲相向的溪流,是其幸福家园。它们习惯于早起

晚归:旭日东升时,抖掉一身晶莹的露珠,开始舞动娇小的倩影;骄阳似火

的正午,则潜藏在清凉之地小憩;夕阳西下之时,又再度欢蹦乱跳起来。

4蜻蜓与豆娘在爱情、婚姻上特立独行。微波荡漾、苇草摇曳、荷花娉

婷的湿地上空,是它们温馨的婚恋场。激情时刻,爱侣间会形成浪漫的心形“交

尾轮”。它们一般将卵产于水中,产卵时常常雌雄联体双飞,灵动飘逸。

5正因为蜻蜓与豆娘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它们混为一

谈,统称蜻蛉。但蜻蜓和豆娘毕竟不是孪生姐妹,二者外形上就有显而易见的

区别。豆娘娇小玲珑,纤腰一缕,风情万种,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在

英语中叫damselfly,直译为“会飞的少女”。蜻蜓则叫dragonfly,直译为“飞龙”。

豆娘与蜻蜓在身材上的主要区别是:豆娘纤柔清瘦,蜻蜓丰腴健壮。正如李

梦阳所说:“豆娘子者,蜻蜓之细也。”蜻蜓是飞行高手,有些能环游世界;豆

娘由于轻盈纤瘦,往往不善长途奔波。

6从形态上区分蜻蜓与豆娘,关键要看复眼和翅膀。蜻蜓两只巨大的复

眼几乎紧贴在一起,而豆娘的复眼则如一对哑铃镶嵌在脸上,显得呆萌又顽

皮。蜻蜓休息时四翅展开,前后翅距离较远,形状大小也不同,所以蜻蜓属于

差翅亚目。豆娘歇息时,一模一样的前后翅伸长收束重叠,竖立在胸部背面,

看起来好像只有一对翅膀,因此,豆娘属于均翅亚目,又叫束翅亚目。

7蜻蜓与豆娘一起舞动在夏日的天空中。它们系出同门,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差异。这种同与不同,构建了生物世界的奇妙。正如美国作家哈斯凯尔所

说:“生物个体之间的微妙差异,似乎是自然史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是

这种差异性是演化过程中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多样性,就不可能有自然选

择和生物适应性。”

1. 下列对“蜻蜓与豆娘的形态”的相关理解,不正确 333

一项是(3 分)

A. 蜻蜓的身体是红色的,豆娘的身体是绿色的。

B. 蜻蜓和豆娘都长有前后排列的两对膜翅。

C. 蜻蜓和豆娘都长有一对复眼。

D. 它们的膜翅和复眼在阳光下都会呈现各种颜色。

第8页

5

第一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2. 下列对“蜻蜓与豆娘的习性”的理解,不符合文意 33333

一项是(3 分)

A. 它们都是在每年暮春、天气转暖的时候开始出现。

B. 它们多在每天早、晚时候活动,正午炎热时休息。

C. 田野、荷塘、溪流等地方是它们喜好的生活场所。

D. 产卵时,它们都是雌雄一直联体,卵都产于水中。

3. 请根据⑤~⑦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说明区别蜻蜓与豆娘的方法。

(4 分)

三、为什么小猫学不会人类语言

1我手头有一套《法国亲子哲学启蒙书》,这是给孩子的哲学图画故事集,

也是给父母的哲学启蒙建议。说是“哲学”,其实没有什么高大上,无非是在

与孩子搞笑幽默的对话中,看看什么是占有、财富,什么是失落、幸福。

2有一册故事是讲“为什么小猫学不会人类的语言”。主人公皮克鲁决定

教小猫博卡学说话,他一字一句在博卡跟前说,但是博卡只会“喵、喵”地叫。

皮克鲁向爸爸求教,爸爸告诉他说,小猫只会用舌头发出不同声音来表示高

兴、口渴或者害怕,也就是说,小猫不同音调、不同姿势的“喵、喵”是在表

示不同的意思。

3“当博卡遇见狗的时候,它的声音是从牙缝挤出来的,而且全身的毛

都会奓起来。但当它见到叔叔的棕毛猫时,声音就很温柔甜美。”爸爸说,“它

用叫声、呼噜声和肢体语言来表示喜怒哀乐。它们能看得懂各种动作的含义,

比如趴下、蜷缩、躬身或者摇尾巴分别代表什么。”这正是猫传递信息的方式。

4那么,其他动物的语言你能“听”懂吗?养狗的同学应该清楚了,狗大

多用尾巴来表示意思。如果它的尾巴不停左右摇摆,说明十分高兴,如果尾巴

夹在中间,说明害怕极了。那么猴子呢?猴子看见人总是龇牙咧嘴,但其实这

并不代表它高兴,反而代表害怕,是试图用这种方式把人吓跑。

5我们总是惊讶于孩子学习说话的能力,那么我们学习外语怎么没有这

么轻松呢?其实人类语言的习得从来不是“学习”来的。对于孩子,“学习”这

个词太沉重,甚至不太合适。孩子的语言是浸泡在日常生活中的,像海绵吸水

般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了。他们没有一天不在发现新词语,也没有一天不在

创造新词语。

第9页

6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6心理语言学家珍妮·辛格尔顿、艾丽莎·纽波特在研究聋哑儿童的手

语时发现,手语的大量表达方式,其实来自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挥。我们知道,

近代上海曾流行着一种“洋泾浜英语”,在英语世界里,一个对应的说法是“皮

钦语”。早在奴隶贸易时代,种植园中的奴隶为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发明出了

一种各国语言混杂而又能简单交流的“皮钦语”,但语言学家德里克·比克顿

证明说,把孩子们放在“皮钦语”的环境中,这种语言短时间内可以转化为完

整、复杂的语言,因为孩子们拥有把语言掰碎、自由组合的能力。

7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用了将近 200 节的篇幅来讨论什么叫“语

言游戏”。所谓“语言游戏”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情境,语言根植于生活,对语言

的认识和把握仅仅依靠逻辑和语法是不够的,语言的内涵存在于日常生活的

各种情境中,我们了解一个词,不是根据语言词典,而是根据词语背后相应的

一套生活体验。

8人的童年往往透着诗性的语言。它是张牙舞爪的,它也是活色生香的,

每一个词语仿佛借着人的嘴巴主动出现,每一个句子都在创造全新的经验和

感悟,犹如正在创造诗歌的作者,不会愁眉不展地铺陈他的逻辑,不会忧心忡

忡地为他的观念建构庞大的体系。语言原本就应当是欢乐的。当人类的语言

还不具有抽象表达能力,无法形成观念的结构,当人类还无法用语言去解释

语言,无法用概念去解释概念的时候,语言刚好处在诗歌的时代。

9某种意义上,成年人要向儿童重新学习语言。

1. 下列对“动物的语言”的相关理解,不正确 333

一项是(3 分)

A. 猫通常通过声音、动作来表达意思。

B. 不同的猫之间,能看懂对方的肢体语言。

C. 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差别很大,因此猫不可能学会人类的语言。

D. 猴子看见人呲牙咧嘴,这是它在用高兴的动作表达内心的害怕。

2. 下列对“人类语言习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 33333

一项是(3 分)

A. 儿童有语言天赋,在成长过程中能自然形成说话能力。

B. 有意让孩子学习语言实际上对儿童形成说话能力作用不大。

C. 儿童具备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分解、重组语言的能力。

D. 在儿童学习说话初期,在逻辑和语法这两方面不宜作过多要求。

3.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儿童学习语言对成人学习外语有怎样的启示。

(4 分)

第10页

43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有一天,一只碗写出了一首歌……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只碗写出了一首歌。

2那天傍晚,女主人把碗洗干净,不知怎的,忘了把它放回到橱柜里。碗

被落在了窗台边。它望着窗外的天际,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掸子一点点拂去了

碎云和尘埃,天空越发通透起来,星星发出清亮的光芒。天边一层层地过渡到

淡蓝、湖蓝、靛蓝——就像女主人最喜欢的那些青花瓷的颜色。然后,月亮

像颗清露似的,悄无声息地挂在了夜空中,洒下银色的光辉。

3碗沐浴着月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的,它听见了一段轻灵的旋律。

碗感应着这段旋律,一点点地修饰它、完善它。最后,当天快亮的时候,它才

猛地惊醒过来,自己居然写出了一首歌!

4这是月光送给它的礼物。

5碗的心里感慨万千,可它没有嘴,没法把这首歌唱出来,得有人敲一敲

它才行,至少要碰出点声响来。可谁会无缘无故去敲一只碗呢?何况还是一只

没有任何图案,再普通不过的白瓷碗。

6不行,一定要保护好这首歌,直到它被更多人听见才行,碗下定了决心。

从这天开始,碗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它开始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在女主人

家的二十年里,它一共遭遇了五次大危机:

7被邻居家的孩子举过头顶,当飞碟来玩;让家里九十高龄的老奶奶拿

在手里,从卧室到厨房抖了一路;男主人洗碗时手滑了一次,幸好洗碗池的

水够深;除夕夜被满桌子的菜挤到了饭桌边缘,半个碗身都露在了外边,摇

摇欲坠;刚盛上滚烫的粥就被小主人拿在手里,烫得她一缩手,碗磕在了桌角。

最后一次磕碰在碗身上留下一道浅浅的裂痕,毕竟它是一只有些年岁的碗了,

不过碗觉得问题不大。

8可是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人来敲一敲它。后来,小主人长大了,在另

一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她要把全家人接过去。女主人决定卖掉家里大多数的

碗,这个普普通通还有一道轻微裂痕的碗,就被送进了废品收购站。

9废品收购站不像在厨房里,碗过上了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的生活,可

尽管如此,它仍然时刻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

10碗小心不被路边的扬尘弄脏,一到雨天,它就借雨水清洗身上的每一

处——如果它变成了一个脏兮兮的碗,更不会有人敲它了。

11每一个夜晚,碗都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内心深处,哼唱出那首歌。它重

温每一段旋律,把每一个音符都擦得闪闪发亮、崭新如初,期待着当有一天

它被人们发现时,能演奏出最完美的声音。

第11页

44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12日子一天天过去,碗没有等来一个敲它的人,却听说一个坏消息:收

购站的老板要把这些碗“处理”掉了。那就糟了,碗想,那会大大提高它被摔

碎的可能。不行,要赶在被“处理”掉之前离开这里。

13碗拿定主意,它一天天试着倾斜身体,侧着碗沿立起来。最后在风的帮

助下,它成功了,像个轮子似的滚动着跑出了废品收购站。

14碗万分小心地赶着路,留神不被碎石子磕到。可让它没想到的是,一双

脚主动走到它面前,拦下了它的路。“这碗真有意思,像在逃跑似的。”是一个

邋遢的流浪汉,他拿起碗,带走了。

15让碗感到欣慰的是,流浪汉背着一把吉他。既然是懂音乐的人,有没

有可能会敲一只碗呢?准确地说,带走碗的是一个街头艺人,他在街头演奏吉

他,让欣赏他音乐的人自愿付些钱给他。

16一个深夜,街头艺人完成了演出,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歇息。

17那是一个晴朗天气的夜晚,月亮像颗清露似的,悄无声息地挂在夜空。

街头艺人的手碰到了口袋里的碗,不知怎么的,他忽然觉得,敲击碗的声音,

和眼前的月光很相称。于是他把碗拿了出来,倒扣在长椅上,轻轻地敲了敲。

18出人意料的是,他这一敲就完全停不下来—— 他听见一串轻灵的音符

源源不断地从碗里涌了出来,像最清冽的泉水,像最甘美的微风。这是真正属

于月光的旋律,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日夜打磨,已趋近无懈可击。

19可就在最后一个音符发出后,这个普普通通的白瓷碗“刺啦”一声碎了。

20不过,碗已经不再有遗憾了。它知道,街头艺人已经记下了这段旋律,

他会把它写的歌演奏给更多的人听。

4. 请根据②~③段内容概括回答:这部分文字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碗写出的

是一首“好”歌?(4 分)

5. 读⑦~⑧段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碗的遭遇。(4 分)

6. 读⑥~ 11 段内容,简要概括碗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了哪些品质。(6 分)

第12页

45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7. 从全文来看,作者赋予了“碗”这个形象怎样的寓意?请简要说明。(6 分)

二、流浪花

1每年的夏天,小区的绿地上都会出现很多流浪花。花的品种很多,月季、

牡丹、海棠、君子兰等什么都有。这是都市的一个奇观,你能够看到流浪的

猫狗,也能够瞧见流浪的花朵。人们似乎更加关注了流浪猫狗的状态,却很少

有人去体验一朵流浪花的心情。不管是宠物,还是一株植物,其实都是有灵性

的。曾经的娇贵,如今的落魄,这世态炎凉,无处不在地演绎着。

2我不知道花的主人是出于什么心理舍弃了这些花,也不知道这些美丽

的精灵是何时被遗弃在这里的。小区疏于管理,绿地成了杂草丛生的地界。

3季节在交替,小区今天挖一条沟,明天刨个坑,也在滑稽地改变。流浪

花的命运跟着起伏,它们此刻除了祈盼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天很快就冷了,

流浪花不知道如何度过这严寒的冬季。有轻霜的那几天,我下楼去看那块杂

草丛生的地方,惊喜地发现,一些流浪花没有了踪影。我长舒了一口气,为了

它们这个不错的归宿,毕竟,它们的主人内心还是想念着它们。

4流浪花陆续被挖走,冬天快来了。

5陪妮妮在绿地上玩,突然发现墙角处还有一棵月季。这株月季我是记

得的。夏天的时候,我看过它的花朵,开得很肆意招摇。现在的它有点疲惫不

堪的模样,花的株干很长,叶不多,花也早都谢了,孤零零地在墙角抵御着秋

霜。冬天就要到了,看来这株月季彻底没有人要了。

6妮妮不舍,要我挖回这株流浪花。我们找不到可以挖的工具,只好握住

它的株干,慢慢地往起提。它不反抗,也不配合,我试探一下,感觉它的根须

扎得很深。不能生硬地拖拽,只好慢慢松动它身边的土壤,很显然,这株月季

是营养不良的,旁边枯萎的蒿草很厚,要想在陌生的环境里健康生长,并保持

自己独立的品格,这的确是一件难事。

7土松动了,我和妮妮的手指甲里都黑乎乎地钻进了泥巴。再次握住月

季的株干,这次它很容易就被我剥离了土壤。找来一只闲置的花盆,跑很远的

路找来一些松软的土壤,给流浪花找个新家。我和妮妮,都为此乐不可支。

第13页

46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8这株流浪的月季已经改变了体形。几个月的流浪岁月,没有人关注和

梳理,它的株干只顾着往上长啊长,暴饮暴食的结果是头重脚轻、歪歪斜斜。

现在,它少了婀娜,像一枚枯干的盆景,在我家的阳台上,它自己都害羞起来。

爱人每天精心地莳弄,施了花肥,浇足了水分,每天中午的时候还能够晒到太

阳。这个冬季,流浪的月季花过得很惬意。但是我们始终感觉到不满意,我们

收留这株流浪花,不是为了看一株傻傻的憔悴。月季花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它应该有属于它的雍容和华贵。

9调皮的妮妮,总是去摸啊摸,终于有一天惹祸了。她不小心把捡来的流

浪花弄断了花枝!妮妮不敢说,脸红红地躲起来。爱人去给花浇水,发现了这

个秘密。月季花的株干折断了,它的宿命似乎就该如此,逃脱了严寒,却摆脱

不掉夭折。

10花株还在原来的花盆里,它的上半身不见了。我们都为此惋惜。

11不料几日后,爱人有了惊喜的发现。从株干的折断处,月季萌生了新的

枝叶,而且越长越旺盛起来。不出一周,竟然焕然一新地重新生发出一株月季

来。而且,那枝头,冒出了一枚花骨朵!妮妮无心的过错,导致了一株流浪花

新生。

12我们全家都很欣喜,有过呵护就能够换来温暖的回馈。流浪花为我们

平淡的日子带来了几许温馨。这对于我而言,还有一点启示就是,任何时候,

只要我们存在,就不要放弃。尽管有时候前路渺茫,但只要坚持,前方一定会

有花香等候。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4. 读①②段,简要概括“流浪花”的“落魄”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5. 读③~⑦段,简要分析“我和妮妮,都为此乐不可支”的原因。(4 分)

6. 读第⑧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为什么“我们始终感觉到不满意”。(6 分)

7.读⑨~12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说明流浪月季给了“我”的启示。(6分)

第14页

47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最后一只猫

1我们家的最后一只猫也是纯黑的,样子和以前几只没啥区别,只是更

懒,懒得捉老鼠不说,还偷吃饭菜馍馍。一家人都讨厌它。小时候它最爱跳到

人怀里让人抚摸,小妹燕子整天抱着它玩。它是小妹有数的几件玩具中的一

个,摆家家时当玩具将它摆放在一个地方,它便一动不动,眼睛跟着小妹转来

转去,直到它被摆放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很听话地卧在那里。

2后来小妹长大了没了玩兴,黑猫也变得不听话,有时一跃跳到谁怀里,

马上被一把拨拉下去,在地上挡脚了,也会不轻不重挨上一下。我们似乎对它

失去了耐心,那段日子家里正好出了几件让人烦心的事。我已记不清是些什

么事。反正,有段日子生活对我们不好,我们也没更多的心力去关照家畜们。

似乎我们成了一个周转站,生活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给身边事物的关爱就会

多一点。我们没能像积蓄粮食一样在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以便生活中

没这些东西时,我们仍能节俭地给予。那些年月我们一直都没积蓄下足够的

粮食。贫穷太漫长了。

3黑猫在家里呆得无趣,便常出去,有时在院墙上跑来跑去,还爬到树上

捉鸟,却从未见捉到一只。它捉鸟时那副认真劲让人好笑,身子贴着树干,极

轻极缓地往上爬,连气都不出。可是,不管它的动作多轻巧无声,总是爬到离

鸟一米多远处,鸟便扑地飞走了。黑猫朝天上望一阵,无奈地跳下树来。

4以后它便不常回家了。我们不知道它在外面干些啥,村里几户人家夜

里丢了鸡,有人看见是我们家黑猫吃的,到家里来找猫。

5它已经几个月没回家,早变成野猫了。父亲说。

6野了也是你们家的。你要这么推辞,下次碰见了我可要往死里打。来人

气哼哼地走了。

7我们家的鸡却一只没丢过。黑猫也没再露面,我们以为它已经被人打

死了。

8又过了几个月,秋收刚结束,一天夜里,我听见猫在房顶上叫,不停地

叫。还听见猫在房上来回跑动。我披了件衣服出去,叫了一声,见黑猫站在房

檐上,头探下来对着我直叫。我不知道出了啥事,它急声急气地要告诉我什么。

我喊了几声,想让它下来。它不下来,只对着我叫。我有点冷,进屋睡觉去了。

9钻进被窝我又听见猫叫了一阵,嗓子哑哑的。接着猫的脚声踩过房顶,

然后听见它跳到房边的草堆上,再没有声音了。

10第二年,也是秋天,我在南梁地上割苞谷秆。十几天前就已掰完苞米,

今年比去年少收了两马车棒子,我们有点生气,就把那片苞谷秆扔在南梁上

半个月没去理睬。

第15页

48

天下中考·现代文阅读(一)

11别人家的苞谷秆早砍回来码上草垛。地里已开始放牲口。我们也觉得

没理由跟苞谷秆过不去。它们已经枯死。掰完棒子的苞谷秆,就像一群衣衫破

烂的穷叫花子站在秋风里。

12不论收多收少,秋天的田野都叫人有种莫名的伤心,仿佛看见多少年

后的自己,枯枯抖抖站在秋风里。多少个秋天的收获之后,人成了自己的最后

一茬作物。

13一个动物在苞谷地迅跑,带响一片苞谷叶。我直起身,以为是一条狗或

一只狐狸,提着镰刀悄悄等候它跑近。

14它在距我四五米处蹿出苞谷地。是一只黑猫。我喊了一声,它停住,回

头望着我。是我们家那只黑猫,它也认出我了,转过身朝我走了两步,又犹疑

地停住。我叫了几声,想让它过来。它只是望着我,咪咪地叫。我走到马车旁,

从布包里取出馍馍,掰了一块扔给黑猫,它本能地前扑了一步,两只前爪抱住

馍馍,用嘴啃了一小块,又抬头望我。我叫着它朝前走了两步,它警觉地后退

了三步,像是猜出我要抓住它。我再朝它走,它仍退。相距三四步时,猫突然

做出一副很厉害的表情,喵喵尖叫两声,一转身蹿进苞谷地跑了。

15这时我才意识到提在手中的镰刀。黑猫刚才一直盯着我的手,它显然

不信任我了。钻进苞谷地的一瞬我发现它的一条后腿有点瘸。肯定被人打的。

这次相遇使它对我们最后的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从此它将成为一只死心塌地

的野猫,越来越远地离开这个村子。它知道它在村里干的那些事。村里人不会

饶它。

4. 读①②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家人不喜欢黑猫的两方面原因。(6 分)

5.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⑦段划线句子反映出了家人怎样的心态。(4 分)

我们家的鸡却一只没丢过。黑猫也没再露面,我们以为它已经被人打

死了。

6. 读⑧~ 15 段,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认为黑猫“将成为一只死心塌地的野

猫”。(6 分)

第16页

49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7. 作者讲述黑猫的故事,是想表达怎样的主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回

答。(4 分)

四、花 农

1花农是朋友的朋友,头一次到我家来,看着我满院盛开的月季和玫瑰,

说了一句,我家有一盆“大马”,下回你去剪一枝来。这就把我勾搭上了。

2下回很快就到了。花农没骗我,看着那粉色的花瓣,细长的花托,以及

微微颤动的绒毛,我一眼就认出正是我遍寻网店都买不到的大马士革玫瑰,

那浓郁的香气完全不是寻常的平阴玫瑰能比得上的。他剪下一截嫩枝给我,

说春天好插,埋土里不用管。我才不信呢,我回家后小心地去掉下面几片叶子,

把它插在装满水的瓷瓶里,还在瓶口盖上泡沫遮光,只露出几片叶子呼吸。如

此精心照料,过了两个月,它竟然还是仙去了。所幸花农没再问过我,省去了

我的尴尬。

3花农不姓花,也不是真的花农。他姓乔,花农是朋友们对他的爱称。我

对这个称号一直很不服气,因为我种的花比他多,即使不算上那些被我种死

了的花,我的花还是比他多。当然,花农的花比我种得好,但这不赖我。第一,

他比我大了 20 岁,吃的盐比我吃的糖还多;第二,他家的院子阳光比我家的

好,虽然每到下午能晒死人,但他家的花就是傲娇地绽放在烈日下,简直要气

死我。然而大家都不听我解释,他们拒绝叫我花农,他们叫我花痴。我不会答

应的,这是一个贬义词。“花痴”就是“傻子”的意思,透着一股心比天高命比

纸薄的傻劲。他们给我起这么恶毒的外号,让我忍不住怀疑这些朋友是不是

我捡来的。

4老乔种的除了兰花外全都是木本,这真是一个偷懒的办法。木本容易

养活,不像草花每年都要播种扦插,到时候自然开花结果,也不用像我这样,

跟个真的花农一样辛苦,却还是没人肯给我一个名分。不过我家四时斗艳、

满屋飘香的光景是偷懒的人见不到的,所以我总盼着有人来我家看花。

5然而老乔来我家,并不专注于赏花。我把他引向繁茂处,热情地向他介

绍这一盆矮牛叫轻浪,那一盆是兰霭,他只赞一句开得好,便疾往屋里走。或

是对盛开的西伯利亚百合皱皱眉,说一句这香味有些熏人了,又掉头走。这搞

得我很郁闷,忍不住问他:“你是不喜欢外国草花吗?我这里的你随便剪呀。”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