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清华大学五道口联合培养金融博士考博经验
一、招生信息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专业 考核内容 招生类别
金融学
1、材料初审
2、笔试:《计量经济学》(100 分)和《经
济金融学》(含专业英语,150 分)
3、面试
全日制非定向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学习方式:全日制
申请经验
(1)申请材料: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一般
不会公布,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博
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很重要,一般而言研究计划的
分量最重,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
的前提。
(2)院校选择:选择 3-5 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育明会根据考生情况和
内部信息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3)联系导师: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所以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
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
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 1 年、2 年甚至 3 年。
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备考重点: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 3 部分:一是前沿理论;二是时
政热点;三是研究方法。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
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要学会博士备考的方法,不能单纯的只看教材、
看导师论文,还需要通过论文阅读和政策解读,了解学科的热点并学会解读。
(5)论文发表: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
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有报考领域的核心期刊
论文通过初审的几率较高,没有的话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据统计部分 985 名校上
岸的考生也没有核心,只有个别的学生有发表,没有的同学备考关键是写好研究
计划。
(6)备考时间:提前一到两年准备,这个时间可以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能够发
表最好,再联系导师“套瓷”。
二、参考书目
1、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金融学:
胡庆康.现在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陈雨露.公司理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金融联考命题研究中心.金融学基础辅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经济热点:
国研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Finance/index.aspx
参考阅读教材:
厉以宁等.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黄达.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广谦.金融中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何小锋等.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庆康等.现代公共财政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三、考博真题
经济金融考试为五道简答题(5*20 分=100 分):
1、简述经济学关于垄断与竞争的理论,并解释“赢家通吃”、“竞争中性”这两个
概念。
2、简述人口老龄化对于宏观经济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3、西方发达国家央行目前纷纷采用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请谈谈您的看法。
4、简述“现代货币理论”(MMT)的主要观点(并评价?)。并结合谈谈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发挥作用。
5、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是否应该存在货币的“锚”,如果应该存在,用什么比
较好,并解释原因。
专业英语主要是对英文材料进行简要总结,并加以评论(2*25 分=50 分)。
1、材料一是 Abhijit Banerjee 和 Esther Duflo 2020 年刚发表的《How Poverty Ends:
The Many Paths to Progress-And Why They Might Not Continue》,让简要总结(500
字以内),并谈谈自己对减贫的理解。
2、材料二是 Ben Bernanke 2017 年关于货币政策框架的《Comments and
Discussion》,同样要求简要总结(500 字以内)并加以评论。
计量经济学考试涉及两个题型,名词解释 5 个*2 分=10 分,5 个简答题各自 10-20
分
名词解释:估计量的无偏性、估计量的一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工具变量、选
择性偏误。
简答题:
1、语境是 Ms.韩提出喝咖啡先糖后奶比先奶后糖更好吃,并用了 8 杯(4 奶糖+4
糖奶)咖啡做实验验证观点:具体 5-6 个小问,要求写出备选假设和替代假设的
含义以及对应案例中的假设具体是啥、为什么要对杯子随机排序、猜对 6 杯以上
概率、至少猜对多少杯能在 10%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考察的 B(n,p)模型的均值、
方差和拒绝域形式)。
2、传统 OLS 估计考题,有多个小问嵌套,分别考察了估计量残差均值为 0、系
数含义、等信息,
3、专门的统计检验题,考察了单一参数 T 检验、和方程联合显著 F 检验(R 方
形式),并要求写出具体过程。另外,还提供了系数值和 se,让判断显著性。
4、线性概率+logit 模型,语境是黑人种族是否会受到贷款拒绝歧视,考察了概率
变动的计算、百分比、模型系数含义等。
5、时间序列题,考察了时间序列的相关知识,包括平稳序列的概念、随机游走
模型期望、时序模型系数是否显著的判断、检验时间段前后系数显著不同的方法
(邹检验)以及伪回归等相关知识。
四、备考内容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1)笔试:科目包括:
《计量经济学》(满分 100 分)
《经济金融学》(含专业英语,满分 150 分)
(2)面试:满分 100 分。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
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
3、成绩计算
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五、考博复习
一对一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申请环节:
1. 申请环节——基本情况介绍&专业方向&导师选择疑问沟通;
2. 申请环节——博士申请资料整理&撰写&完善;
· 本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能的问题;
· 博士研究计划撰写包含内容&具体规范&注意事项;
· 博士研究计划示例讲解;
第二部分 笔试环节:
1.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专业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1) 理论基础学习;
(2) 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知识点汇总;
2.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学术前沿、热点分析;
第三部分 面试环节:
1.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问题问答;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2.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英语问答;
· 高频英文问题汇总&解答;
3. 面试考核环节——其他问题(个人介绍/研究方向/兴趣、未来职业选择等);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辅助资料
【1】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综合阅读(部分)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公共政策乃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
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在现代社会,公共问题层出不穷,愈加复杂,
性质越来越严重,解决和处理更加艰难。政府如何及时发现公共问题,提出行动方案,从而
化解问题,以保证国泰民安,是当今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
责所在。
一个有为有效的政府应当具有回应性(responsiveness)、代表性(representation)、
责任性(responsibility)及可靠性(reliability)。而此四性的实现,与政府的公共政
策关系甚密。
从政府绩效的角度来看,政府政策的品质和水准,确实与政府的绩效有关。从某种意义
上讲,政府的绩效事实上是政策绩效的综合反映。
是故,在现今政府治理领域,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的性质以及类型;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包括介绍政策问题的性
质,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以及分析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来源;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和原则,
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公共政策的执行,包括介绍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有自上而下的
政策执行模式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以及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公共政策评估的意
义、特质与功能,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性质
公共政策乃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
一、公共政策的性质
㈠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求,所选择的行动方
案或不行动。
㈡公共政策的特质
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制定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其他组织对政策制
定不发生影响作用。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或说是目标导向的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所处理的公共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也
可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的网络。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为了帮助政府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政策的性质与特色,提高政策制定的品质,通过类型
建构(Typical Construction)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乃是必要的。
根据公共政策学者罗威(lowi,1992)和萨利斯伯瑞(Robert Salisbury,1968),可以
将公共政策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Ⅰ、管制性政策(Regulatory Policy)。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此类政策属于“零和
赛局”(Zero Sum Game)的政策,因为此类政策的执行,常会使一方获利,而使另一方失
去利益。
Ⅱ、自我管制性政策(Self-Regulatory Policy)。她是一种非零和赛局(Non-Zero Sum
Game)的政策类型,因为政策的执行通常不至于牺牲其他标的团体的利益为其代价,也就是
说没有利益上的排他性。
Ⅲ、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此种政策基本上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
因为政策的执行,并不构成它方之所得建立在另一方所失的基础上,不具备义务和利益的排
他性。
Ⅳ、重分配性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y)。这种政策出现利益上的排他性,乃是
一种零和赛局的政策。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政策问题的性质
㈠传统的政策分析学者通常将公共问题视为封闭问题(Close-ended Problem)或第一
类问题(First Type Problem),或称之为“温顺的问题”(Tame Problem)。学者李特尔
(Rettle,1972)认为,这类问题具有下列特征:
有明确的问题形成与界定;
问题解决阶段可以明确划分;
解决问题的答案可加以考验,故能分辨出解决方案的对与错;
能针对任何问题找到最后的答案,问题解决过程可以找到确定的结束点;
可以列举所有解决方案;
可以针对应然与实然间的差距进行清晰的诠释;
每个问题皆能从现实世界中加以抽离,并予以解决;
每个问题都能有明确的、可以认定的与自然的分析形式;
温顺的问题可以复制;
纵使解决问题会得到某些人的欢呼,但当问题解决失效,则没有人需要负责。
传统上对政策问题性质的认定,基本上是将问题视为结构良好的政策问题。这类问题所
涉及的决策制定者人数少,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有限,政策目标的价值和偏好可以排列,每
一政策方案的后果可以预知。
㈡政策分析学者邓恩(Dunn,1994)认为,当代的政策问题的性质有下列特征:
互赖性(Interdependence)。
主观性(Subjectivity)。
人为性(Artificiality)。
动态性(Dynamics)。
㈢当代政策科学家对政策问题的认定,许多学者认为是一种开放型问题(Open-ended
Problem)、复杂的问题(Complex Problem)或是“恶劣的问题”(Wicked Problem)。学
者李特尔(Rittle,1972)认为这类问题的特征为:
没有明确的问题形成与界定;
问题形成即是解决问题方案的分析,了解问题就是解决问题;
没有单一的标准能分辨出解决方案的对与错;
恶劣的问题没有停止的规则;
无法列举所有操作解决方案的名单;
应然与实然间的差距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诠释;
每一个问题欠缺明确的与自然的分析层次;
每一个问题必须是一箭中矢的运作,没有尝试错误的机会;
问题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
解决问题者没有错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