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部分

发布时间:2023-10-3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1.必修部分

备考笔记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是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的。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B a a ab b B BA A AB B b baAM B BC C\"\"#考点 003 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和应用  考频:★★★★★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ffiL0   ffi 36ffl ffi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自由组合概率计算的基本思路:①分支法:思路过程[以黄圆豌豆(YYRR)和绿皱豌豆(yyrr)杂交为例]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①先分开:Yy ¾¾®⊗F2ìíî基因型及比例:1YY∶2Yy∶1yy ( 3种 )表型及比例:3黄色∶1绿色( 2种 )Rr ¾¾®⊗F2ìíî基因型及比例:1RR∶2Rr∶1rr( 3种 )表型及比例:3圆形∶1... [收起]
[展开]
1.必修部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备考笔记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是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的。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B a a a

b b B B

A A A

B B b b

a

A

M B B

C C

\"

\"

#

考点 003 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和应用  考频:★★★★★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ffi

L0



  ffi





36ffl



ffi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自由组合概率计算的基本思路:

①分支法:

思路

过程[以

黄圆豌豆

(YYRR)

和绿皱豌

豆(yyrr)

杂交为

例]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

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根据题目要求的实

际情况进行重组

①先分开:Yy ¾¾®

F2

ì

í

î

基因型及比例:1YY∶2Yy∶1yy ( 3种 )

表型及比例:3黄色∶1绿色( 2种 )

Rr ¾¾®

F2

ì

í

î

基因型及比例:1RR∶2Rr∶1rr( 3种 )

表型及比例:3圆形∶1皱形( 2种 )

②再组合:

F2

ì

í

î

(1YY∶2Yy∶1yy )×(1RR∶2Rr∶1rr )( 基因型种类:3 × 3 = 9种 )

( 3黄色∶1绿色 )×( 3圆形∶1皱形 )( 表型种类:2 × 2 = 4种 )

其中,F2的 9 种基因型,可归纳为如下的 4 种表型:

a.黄色圆形 Y_R_:1

16

YYRR+ 2

16

YyRR+ 2

16

YYRr+ 4

16

YyRr= 9

16

(双显性性状)

b.黄色皱形 Y_rr:1

16

YYrr+ 2

16

Yyrr= 3

16

(一显一隐性状)

c.绿色圆形 yyR_:1

16yyRR+ 2

16yyRr= 3

16(一隐一显性状)

易错提醒

(1)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验证

方法

自交法

测交法

花粉鉴

定法

单倍体

育种法

结论

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 9∶3∶

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 1∶

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

F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 1∶

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

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

有四种表型,比例为 1∶1∶1∶

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2)已知 Y 与 y,R 与 r两对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两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出

现了 1∶1∶1∶1 的比例,两亲本的基

因型不一定就是 YyRr 和 yyrr。若

两 亲 本 基 因 型 为 Yyrr 和 yyRr 杂

交,后代也会出现 1∶1∶1∶1的比例。

名师点拨 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图解:

B b

C

D

A a

d c

Aa ? Aa

 



A a A a

AA Aa Aa aa

 AaBb ? AaBb

F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b aaB@ aabb

(1)图甲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情况,Aa 与 Dd 或 Bb 与 Cc 位于同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5.常考的无机盐的功能举例:

P

I

-

Mg2+

N

ClS

Na+

Fe2+

Ca2+

蛋白质、ATP、NADP+ 、叶绿素、核

苷酸等

血红蛋白(人体缺 Fe2+时,会导致贫

血,厌氧呼吸加强,引发乳酸中毒)

ATP、NADP+、核苷酸、磷脂

叶绿素(与光反应有关)

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乏会引发呆

小症)

与 Na+ 等共同维持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

甲硫氨酸等的组成成分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动作电位

的形成与维持离不开“Na+内流”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静息电位

的维持与恢复离不开“K+外流”

可调节肌肉的兴奋性

K+

考点 002 糖类和脂质  考频:★★★★★

1.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大多数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2)糖类的种类、特征及功能:

种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特征

可被细胞直接吸

收利用的小分子

物质

由 2 个 单 糖 分 子

脱水缩合形成

由多个单糖分子

通过特定的共价

键连在一起形成

功能

①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物质)、果糖、半乳糖

②五碳糖:核糖(RNA 分子的重要组成物质)、脱氧核糖

(DNA 分子的重要组成物质)

①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

②麦芽糖(由 2 分子葡萄糖组成)

③乳糖(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半乳糖组成)

①淀粉(是稻米、面粉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植物体内重

要的储能物质)

②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

③糖原(储藏在人的肝脏和肌肉中,分别称为肝糖原和

肌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3)糖类的合成场所:

糖类

合成场所

葡萄糖、淀粉

叶绿体

糖基团

内质网

纤维素

高尔基体

肝糖原

肝脏

肌糖原

肌肉

2.常考的“糖”总结:

(1)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与

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均匀,在 80~100 ℃的热水浴中加热 2~3 min,产生

红黄色沉淀。

(2)RNA、DNA、ATP 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依次为:纤维素、肽聚糖、壳多糖。

(4)病毒中的“糖”:RNA 病毒含核糖,DNA 病毒含脱氧核糖。

(5)作为判断细胞膜内外的依据的“糖”:细胞外被(糖萼)。

(6)S 型肺炎链球菌的组成成分:多糖荚膜。

3.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脂质主要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其

中氢原子较糖类多,而氧原子较糖类少,有些脂质还含有 N、P 等元素。

常见的脂质有油脂、磷脂和固醇等,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如丙酮、乙醚、四氯化碳等。

易错提醒 关于无机盐的两点提醒:

(1)无机盐的运输方式不都是主动转

运。少部分无机盐以易化扩散的

方式运输,如通过 Na+ 通道或 K+

通道运输 Na+或 K+。

(2)镁元素不是所有光合色素的组成

成分。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素

是由碳氢链组成的,不含镁元素,

只有叶绿素含镁元素。

易错提醒 关于糖类的三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

成分,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

(2)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有还原性,如

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均为非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

乳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是还

原糖。

(3)并非所有的糖原都可水解为葡萄

糖。肝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而

肌糖原不能水解,只可氧化分解

为 CO2和 H2O。

2

2

992

CH2OH

H

OH

H

CH2OH

H

CH2OH

HOH

H

CH2OH

H

OH

H

OH H

OH

H

OH

H

HO HO

CH2OH

H

OH O

H

CH2OH

H

OH

H

OH H

OH

H H

HO

+

O O O O

葡萄糖

单糖

果糖 蔗糖

二糖

名师点拨 葡萄糖分子间连接的方式

不同,形成的多糖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O

直链淀粉分子结构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O

O

支链淀粉分子结构

2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

组成与结构

分裂期(M期)

备考笔记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 00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物  考频:★★★★★

1.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1)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球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

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

(2)差异性:同一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含量差别很大。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

C H、O、N P、S 等 Ca、K、Na、Cl、Mg 等 Fe、Zn、Cu、I、Mn、B、Cr、Mo、Co、Se、F 等

核心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3.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

含量

存在形式

功能

细胞的含水量一般为 60%~90%,有些细胞含水量可超过 90%,如水

母的含水量可达 97%。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的

重要组成成分

①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4.5%

②自由水:细胞中多数水分子是游离的,可以自由流动,约占细胞内全

部水分的 95.5%

①水是极性分子,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水作为良

好的溶剂,能帮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②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当细胞内热量增

多时,水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吸收热量;当细胞内热量减少时,形成较

多的氢键,释放热量,从而使细胞内的水温保持相对稳定

③水还是细胞中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

4.无机盐与细胞生活密切相关:

含量

存在形式

生理功能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 1%~1.5%

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②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

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如骨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磷酸钙

名师点拨 从元素看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L*'*

3*'+2

7&*F6

3*'+2

F,

*'*

4 

.1 F

助学巧记 利用谐音法巧记常见的微

量元素和大量元素:

(1)微量元素的谐音:

铁猛碰新木桶。

Cu

Mo

B

Zn

Mn

Fe

(2)大量元素的谐音:

她请杨丹留人盖美家。

Ca

Mg

P

S

N

O

K

H

C

B Zn Mn Cu

Mo

Fe

fl*'

F2

L+2

名师点拨 水和细胞代谢的关系:

原理——渗透

①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②氨基酸脱水缩合

③多糖的合成、DNA

的复制与转录

④ATP 的合成

⑤碳反应

①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分解(水解);②光反应中水的

光解;③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的利用;④ATP 的水解

验证——质壁分离与复原

自由水含

量高,代谢

旺盛;结合

水含量高,

抗逆性强

吸 收

存在

形式

与代谢

的关系

结合水自由水

利 用

名师点拨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J

J H

H O

注:δ+表示带部分正电荷

δ-表示带部分负电荷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

编写说明

BIANXIE SHUOMING

构 导图

打破章节的界限,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必修部分全部重

要考点,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逻

辑关联。

绘 知识

以教材为主线,用分点梳理、表格对比等多种形式,全面

盘点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多角度讲解教材知识点,内

容逻辑清晰,助学生夯基固本。

学 透彻

归纳总结考试易错、易混知识,帮助学生远离误区。深

度挖掘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斩 重点

深入分析近五年浙江省生物学选考真题考情,合理划分

考频星级,有助于学生抓重点,破难点。

第3页

01 第一单元

DIYIDANYUAN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00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物 1

考点002 糖类和脂质 2

考点003 蛋白质和核酸 3

考点004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6

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

考点001 细胞的概述 8

考点00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9

考点003 细胞膜和细胞壁 10

考点004 细胞质 12

考点005 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 15

考点006 细胞核 17

考点007 原核细胞 18

02 第二单元

DIERDANYUAN

 细胞的代谢

专题三 ATP和酶

考点001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19

考点002 酶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20

考点003 探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

素 22

专题四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点001 被动转运 26

考点002 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

壁分离复原现象 27

考点003 主动转运和胞吞、胞吐 28

专题五 细胞呼吸

考点001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1

考点002 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4

专题六 光合作用

考点001 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36

考点002 捕获光能的结构与色素 37

考点003 光合作用的过程 38

考点00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9

考点005 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

响 43

考点006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 43

03 第三单元

DISANDANYUAN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七 细胞的增殖

考点001 细胞周期 46

考点002 活动——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临时装片 47

考点003 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和物质变化

49

考点004 有丝分裂中物质变化的曲线图、柱状图

分析 50

目录 ontents

知识(必修)篇

第4页

专题八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001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52

考点002 减数分裂的过程 52

考点003 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55

考点004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55

考点005 细胞分裂的综合 57

专题九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考点001 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 60

考点002 细胞的癌变、衰老和死亡 61

04 第四单元

DISIDANYUAN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十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001 分离定律的发现 63

考点002 分离定律的分析和应用 65

专题十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001 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69

考点002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70

考点00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分析 72

专题十二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伴性遗传

考点001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75

考点002 染色体组型和生物的性别决定 77

考点003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77

05 第五单元

DIWUDANYUAN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十三 核酸是遗传物质

考点001 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实验分析 83

考点002 活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83

考点003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与重建的实验分析

85

专题十四 DNA的结构和DNA复制

考点001 DNA的结构 86

考点002 DNA复制的过程 87

考点003 DNA半保留复制的染色体证据 88

专题十五 基因的表达与表观遗传现象

考点001 基因表达的过程 90

考点00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中心法则 93

考点003 表观遗传现象 94

06 第六单元

DILIUDANYUAN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十六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考点001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95

考点002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

96

考点003 染色体畸变和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98

专题十七 生物的进化

考点001 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和适应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 103

考点002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遗传平衡定律

105

考点00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

106

第5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 001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物  考频:★★★★★

1.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1)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球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

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

(2)差异性:同一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含量差别很大。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

C H、O、N P、S 等 Ca、K、Na、Cl、Mg 等 Fe、Zn、Cu、I、Mn、B、Cr、Mo、Co、Se、F 等

核心元素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3.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

含量

存在形式

功能

细胞的含水量一般为 60%~90%,有些细胞含水量可超过 90%,如水

母的含水量可达 97%。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生物体的

重要组成成分

①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4.5%

②自由水:细胞中多数水分子是游离的,可以自由流动,约占细胞内全

部水分的 95.5%

①水是极性分子,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水作为良

好的溶剂,能帮助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②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当细胞内热量增

多时,水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吸收热量;当细胞内热量减少时,形成较

多的氢键,释放热量,从而使细胞内的水温保持相对稳定

③水还是细胞中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

4.无机盐与细胞生活密切相关:

含量

存在形式

生理功能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 1%~1.5%

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②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

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如骨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磷酸钙

名师点拨 从元素看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L*'*

3*'+2

7&*F6

3*'+2

F,

*'*

4 

.1 F

助学巧记 利用谐音法巧记常见的微

量元素和大量元素:

(1)微量元素的谐音:

铁猛碰新木桶。

Cu

Mo

B

Zn

Mn

Fe

(2)大量元素的谐音:

她请杨丹留人盖美家。

Ca

Mg

P

S

N

O

K

H

C

B Zn Mn Cu

Mo

Fe

fl*'

F2

L+2

名师点拨 水和细胞代谢的关系:

原理——渗透

①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②氨基酸脱水缩合

③多糖的合成、DNA

的复制与转录

④ATP 的合成

⑤碳反应

①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的分解(水解);②光反应中水的

光解;③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的利用;④ATP 的水解

验证——质壁分离与复原

自由水含

量高,代谢

旺盛;结合

水含量高,

抗逆性强

吸 收

存在

形式

与代谢

的关系

结合水自由水

利 用

名师点拨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J

J H

H O

注:δ+表示带部分正电荷

δ-表示带部分负电荷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6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5.常考的无机盐的功能举例:

P

I

-

Mg2+

N

ClS

Na+

Fe2+

Ca2+

蛋白质、ATP、NADP+ 、叶绿素、核

苷酸等

血红蛋白(人体缺 Fe2+时,会导致贫

血,厌氧呼吸加强,引发乳酸中毒)

ATP、NADP+、核苷酸、磷脂

叶绿素(与光反应有关)

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乏会引发呆

小症)

与 Na+ 等共同维持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

甲硫氨酸等的组成成分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动作电位

的形成与维持离不开“Na+内流”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静息电位

的维持与恢复离不开“K+外流”

可调节肌肉的兴奋性

K+

考点 002 糖类和脂质  考频:★★★★★

1.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大多数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2)糖类的种类、特征及功能:

种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特征

可被细胞直接吸

收利用的小分子

物质

由 2 个 单 糖 分 子

脱水缩合形成

由多个单糖分子

通过特定的共价

键连在一起形成

功能

①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物质)、果糖、半乳糖

②五碳糖:核糖(RNA 分子的重要组成物质)、脱氧核糖

(DNA 分子的重要组成物质)

①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

②麦芽糖(由 2 分子葡萄糖组成)

③乳糖(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半乳糖组成)

①淀粉(是稻米、面粉等食物的主要成分,植物体内重

要的储能物质)

②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

③糖原(储藏在人的肝脏和肌肉中,分别称为肝糖原和

肌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3)糖类的合成场所:

糖类

合成场所

葡萄糖、淀粉

叶绿体

糖基团

内质网

纤维素

高尔基体

肝糖原

肝脏

肌糖原

肌肉

2.常考的“糖”总结:

(1)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与

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均匀,在 80~100 ℃的热水浴中加热 2~3 min,产生

红黄色沉淀。

(2)RNA、DNA、ATP 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依次为:纤维素、肽聚糖、壳多糖。

(4)病毒中的“糖”:RNA 病毒含核糖,DNA 病毒含脱氧核糖。

(5)作为判断细胞膜内外的依据的“糖”:细胞外被(糖萼)。

(6)S 型肺炎链球菌的组成成分:多糖荚膜。

3.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脂质主要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其

中氢原子较糖类多,而氧原子较糖类少,有些脂质还含有 N、P 等元素。

常见的脂质有油脂、磷脂和固醇等,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如丙酮、乙醚、四氯化碳等。

易错提醒 关于无机盐的两点提醒:

(1)无机盐的运输方式不都是主动转

运。少部分无机盐以易化扩散的

方式运输,如通过 Na+ 通道或 K+

通道运输 Na+或 K+。

(2)镁元素不是所有光合色素的组成

成分。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素

是由碳氢链组成的,不含镁元素,

只有叶绿素含镁元素。

易错提醒 关于糖类的三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

成分,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

(2)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有还原性,如

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均为非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

乳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是还

原糖。

(3)并非所有的糖原都可水解为葡萄

糖。肝糖原可水解为葡萄糖,而

肌糖原不能水解,只可氧化分解

为 CO2和 H2O。

2

2

992

CH2OH

H

OH

H

CH2OH

H

CH2OH

HOH

H

CH2OH

H

OH

H

OH H

OH

H

OH

H

HO HO

CH2OH

H

OH O

H

CH2OH

H

OH

H

OH H

OH

H H

HO

+

O O O O

葡萄糖

单糖

果糖 蔗糖

二糖

名师点拨 葡萄糖分子间连接的方式

不同,形成的多糖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O

直链淀粉分子结构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CH2

H

OH

H

H

OH

H O H

O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O

O

支链淀粉分子结构

2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7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4.脂质的分类及作用:





fl

fl



D

616BCHO

A7* \"

E 'I

.+ 

16BU6

F#6

UCHO

3ffi16BU*'6

+F>UCH

ONP

6BDDflffi

366+F>

5.糖类与脂质的比较:

项目

联系

元素组成

C、H 含量比

相同质量的

物质分解情况

种类

生理作用

糖类

C、H、O

耗 O2少,产 H2O 少,释放能量少

单糖、二糖、多糖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蛋白、

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

①糖类、油脂可以相互转化

②糖类和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 C、H、O

脂质

C、H、O(N、P)

高(油脂)

耗 O2多,产 H2O 多,释放能量多

油脂、磷脂、固醇等

①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如

油脂

②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

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

激素

考点 003 蛋白质和核酸  考频:★★★★★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分类和基本单位:

蛋白质

基本单位:氨基酸

元素组成 主要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 S 元素

分类 根据能否在

人体内合成

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

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种类:约 20 种

结构通式:NH2—

R

?

C

?

H

— C

?

O

—OH

结构特点:一个中央碳原子上通过共价键连接着四

个基团,即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

一个 H 和一个 R 基团

2.二肽的形成过程:

H2N

R

CH

O

COH+HN

H

R

CH

O

COH

? —

——

H2N

R

CH

O

C—N

H

R

CH

O

COH +H2O

——

——

a c

b

(1)过程 a:脱水缩合;物质 b:二肽;结构 c:肽键。

(2)H2O 中的 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3)多肽:许多个氨基酸以肽键连成一长串的肽链。

名师点拨 磷脂分子:

NH3

CH2

CH2

O

P

O

O

C O

H2C CH CH2

O O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1 2 3

O

C O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CH2

HC

HC

CH2

H2C

CH2

H2C

CH2

H2C

ffiF

LffiF

名师点拨 糖类与油脂: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在正常代

谢中首先氧化供能;油脂是能量的主

要储存形式,当糖类供能不足时,可氧

化分解补充能量。

油脂后备军

糖 糖

助学巧记 利用谐音法巧记八种必需

氨基酸:

甲硫氨酸 赖氨酸 缬氨酸 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甲 来 写 一

本 亮 色 书

助学巧记 利用人形巧记氨基酸结构

通式:

!

F+.1U U

R

H

HOOC

U4

U

NH2

C U!

U

+

F

NH2

R1

R2

COOH COOH

C

H H

C

NH2

A!F 4!F

     多肽≠蛋白质:

蛋白质是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

等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即三维

立体结构)的分子,具有生物学活性。

多肽无空间结构,往往无生物学活性。

名师点拨

3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8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3.蛋白质的形成过程:C、H、O、N 等元素→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1条或多

条盘曲、折叠 蛋白质。

4.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

生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改变,在温度

超过 40~50 ℃时就可能丧失活性。

(1)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2)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

的变化,但低温不会。

(3)通过酒精、加热和紫外线的方法进行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细菌和

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4)蛋白质的变性只破坏了二硫键,未破坏肽键,因此仍可用双缩脲试

剂检测。

(5)蛋白质盐析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属

于蛋白质的变性。

5.蛋白质的功能:

功能

结构成分

催化作用

运输作用

调节作用

免疫作用

信息传递

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

结构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实现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或物质

在体内的转运

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

节作用

对侵入人体或高等动物体内的抗

原具有免疫作用

具有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举例

结构蛋白:肌肉蛋白、角蛋白、膜蛋

白等

催化蛋白: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

运输蛋白: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

调节蛋白:蛋白质、多肽类激素

免疫蛋白:抗体

识别蛋白:糖蛋白

6.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图解:

α

β





fl



fl



fl

ffl 

fl  



ffi





















fi

fi

fi

fi

fi

fi



fi fi





fifi

fi

 flfi

名师点拨 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6!4

6!4

6!4

!

F

5

5

5

ffi5J,

ffi 

;+B

ffi5J,ffi

;+B

名师点拨“两看”法分析多肽:

肽键

数量

R 基团

找出肽键数量,就可以确

定氨基酸的数目,解决是

几肽的问题(有几个氨基

酸就是几肽)

找 出 每 个 氨 基 酸 的 R 基

团,就可以解决氨基酸的

种类问题(有几种 R 基团

就有几种氨基酸)

一看

二看

4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9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7.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假设氨基

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由 m 个氨基酸分别形成 1 条肽链或 n 条

肽链。

肽链数

1 条

n 条

肽键数

m-1

m-n

脱去的水分子数

m-1

m-n

多肽链相对分子质量

ma-18(m-1)

ma-18(m-n)

氨基数

至少 1 个

至少 n 个

羧基数

至少 1 个

至少 n 个

(2)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

R 基团,则含有 2 个 C 原子、2 个 O 原子、4 个 H 原子和 1 个 N 原子。在

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 H 原子、O 原子,但是 C 原子、N 原子

的数目不会减少。

①C 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 基团上的 C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C 原子的总数。

②H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H 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③O 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 基团上的 O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O 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N 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 基团上的 N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N

原子的总数。

⑤由于 R 基团上的 C 原子数不好确定,且 H 原子数较多,因此以 N 原子

数或 O 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

为简便。

(3)环状肽的结构与计算:根据图示可知,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由于环状肽首尾氨基酸彼此相连,故形成一个环状肽时,比

形成一条直链肽要多脱去一个水分子)。

Aa3 Aa6

Aa4

Aa5

Aa2 Aa1

8. 核酸:核酸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其基本单位为核苷酸,每个

核酸分子由很多核苷酸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长链。

9.核苷酸:每个核苷酸由三个小分子物质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组成核

苷酸的小分子物质包括五碳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

五碳

含氮碱基

磷酸基团

10.核酸的分类:

分类

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

名师点拨 DNA、多 肽 、淀 粉 都 以 碳

链为骨架:

支链淀粉

DNA 多肽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O Oα

!

5

4 1

3 2

!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

5

4 1

3 2

CH2OH

H

OH

H

H

OH

H O H

!

5

4 1

3 2

CH2OH

H

OH

H

H

HO

H O H

O

O

5

4 1

3 2

C

H

OH

H

H

OH

H O H

O

!

5

4 1

3 2

H OH

ffi ffi%

COOH

NH2

名师点拨 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

苷酸的结构区别:

H

CH2

H

OH H

H

O

H

.F -

H

CH2

H

OH OH

H

O

H

-

Ufflffi

E

.F

6!ffl

2ffl8F

ffl2

ffl8F

5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0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功能

含氮

碱基

五碳糖

无机酸

共有碱基

特有碱基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T(胸腺嘧啶)

脱氧核糖

磷酸

储存的信息控制着细胞

的 所 有 活 动 ,并 且 决 定

着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

遗 传 特 性 ;DNA 是 一 切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U(尿嘧啶)

核糖

①是某些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 在 遗 传 信 息 表 达 中 起 作 用 :

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

板 ;tRNA—— 运 输 特 定 氨 基 酸 ;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③催化作用:极少数酶是 RNA

(续表)

11.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多样性: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虽然只有 4 种,但成千

上万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极其多样的,所以 DNA 分子具

有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 DNA分子的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比例和排列顺序是

特定的,其特定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种类:

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病毒

核酸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只含 DNA

只含 RNA

核苷酸

8 种

8 种

4 种

4 种

碱基

5 种

5 种

4 种

4 种

遗传物质

DNA

DNA

DNA

RNA

举例

细菌、蓝细菌

动物、植物

噬菌体

HIV

考点 004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考频:★★★★★

1.实验原理:

(1)油脂+苏丹Ⅲ染液→橙黄色。

(2)糖类:

①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80~100 ℃热水浴

2~3 min

红黄色沉淀。

②淀粉+碘-碘化钾溶液→蓝色。

(3)蛋白质+2 mL 双缩脲试剂 A¾¾¾¾¾¾¾¾®混合均匀

+5 滴双缩脲试剂 B→紫色。

2.实验步骤:

(1)油脂的检测: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将子叶切成薄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染色:用吸水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清水,再滴加苏丹Ⅲ染液,静置 2~3 min

③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再滴加1~2滴50% 的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用吸水纸吸去酒精溶液,再滴加 1~2 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染色的材料,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 脂肪颗粒呈橙黄色,证明花生种子中有油脂存在

ì

í

î

ï

ï

ïï

ï

ï

ïï

制片

名师点拨 一种病毒通常只含有一种

核酸(DNA 或 RNA):

%/\"

*

3/\"

*

DNA RNA

 

名师点拨 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的脂肪颗粒:

名师点拨 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1)DNA、RNA 和蛋白质三者间的内

在关系:

2UC

HON 0U !

F 5J ;+B

ffl

2



ffi

7



3



6!

4

,ffi



2UC

HONPU

3



ffl2ffl

8F

6!ffl2

ffl8F

RNA

DNA

5@





D ED





(2)DNA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的因

果关系:

-

FM+



DNAffl



 ;+B

ffl

!

F+.1

FM



5J

+/K3

ffi 

(3)核 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

与“不同”:

相同

不同

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

核 DNA 相同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种

生 物 的 不 同 细 胞 中 mRNA 和

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6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1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2)还原糖的检测:

选材 还原糖含量较高、白色或近于无色的植物组织

制备样本上清液 制浆 → 过滤 → 取液

颜色反应

结论 样本上清液中含有还原糖

样本上清液

2 mL

本尼迪特试剂

2 mL 生成红黄色沉淀

80~100 ℃热水

呈现蓝色 浴加热 2~3 min

摇匀

(3)淀粉的检测:

颜色反应

样本上清

液 2 mL

碘-碘化钾

溶液 5 滴

变成蓝色

结论 样本上清液中含有淀粉

选材 马铃薯块茎(或匀浆)

摇匀

(4)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 稀释蛋清液或黄豆浆滤液

颜色反应

样本上清

液 2 mL

双缩脲试

剂 A 2 mL

双缩脲试

剂 B 5 滴

无色(或白色) 变成紫色

摇匀

结论 样本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

3.实验关键:

(1)实验中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的原因是在显色物质的

检测实验中最好选择不带颜色或颜色浅的材料,如苹果汁、梨汁、豆

浆、蛋清液等,防止颜色的干扰。

(2)在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注意不能选用甘蔗、甜菜、马铃薯等材料的

原因是甘蔗、甜菜中含有的主要是蔗糖(非还原糖),马铃薯富含淀粉。

(3)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用稀释蛋清液的原因是蛋白质溶液的浓度

不可过大,否则反应后会附着在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4)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先加 2 mL 双缩脲试剂 A,再加 5 滴双缩脲

试剂 B,注意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时,要少量,否则过量的双缩脲试剂 B

会与双缩脲试剂 A 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5)在油脂的检测实验中,50% 的酒精溶液的用途是洗去多余的染料。

(6)上述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还可用于对生物组织、消化液(如唾

液)、食品(如奶粉)等中的某种成分的检测或鉴定,也可用于医学上某

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等。

名师点拨 本 尼 迪 特 试 剂 检 测 还 原

糖,需热水浴加热,生成红黄色沉淀:

&!\"

&

名师点拨 蛋白质的检测:

左:样本

中 有 蛋

白质,呈

紫色

右 :样 本 中

无 蛋 白 质 ,

呈 蓝 色(双

缩脲试剂本

身的颜色)

7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2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三 ATP 和酶 

专题三 ATP 和酶

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

考点 001 ATP 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考频:★★★★★

1.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组成元素

结构

功能

图示

解读

结构简式

特点

C、H、O、N、P

P ^ P ^ P

fl





O

①核糖是一种五碳糖(C5H10O5),腺嘌呤是一种含氮碱基

②核糖与腺嘌呤结合成的基团称腺苷

③3 个磷酸基团中的一个磷酸基团连接在糖分子上,其余 2 个则相

继连接在前一个磷酸基团上

A-P~P~P(其中“-”表示普通磷酸键;“~”表示高能磷酸键)

①ATP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稳定性较差,水解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②ATP 转化率非常高,存储量少

③ATP-ADP 循环速度很快

ATP 可以直接被肌肉利用,只有 ATP 不断生成,生命活动才能发

生。因此,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2.不同化合物中“A”的辨析:

“腺苷”

(腺嘌呤+核糖) 腺嘌呤 脱氧核糖

A

腺嘌呤 核糖

A

腺嘌呤脱氧

核糖核苷酸

A C G T

T G C A

腺嘌呤核

糖核苷酸

A -P~P~P U G A C

3.细胞内常见的产生与消耗 ATP 的生理过程:

场所

细胞膜

细胞溶胶

叶绿体

线粒体

核糖体

细胞核

常见的生理过程

消耗 ATP: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①产生 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②消耗 ATP:一些需能反应

①产生 ATP:光反应

②消耗 ATP:碳反应以及自身 DNA 的复制和转录、蛋白质的合成等

①产生 ATP: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②消耗 ATP:自身 DNA 的复制和转录、蛋白质的合成等

消耗 ATP:蛋白质的合成

消耗 ATP:DNA 的复制、转录等

备考笔记

易错提醒 对ATP认识上的八个误区:

(1)误以为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

可逆反应。ATP 的合成和 ATP 的

水解在所需的酶、能量来源、能量

去 路 和 反 应 场 所 方 面 都 不 尽 相

同,因此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

并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可重复

利用。

(2)误以为 ATP=能量。ATP 是一种

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与能量有关的

一种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3)误以为 ATP 是能量通货的原因是

ATP 中能量多。ATP 易于合成和

水解,其所含能量不多,但便于流

通,才作为能量通货。

(4)误以为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改

变形状是放能反应。肌肉收缩过

程 中 ,ATP 先 使 肌 肉 中 的 能 量 增

加,改变形状,这是吸能反应;然

后 肌 肉 做 功 ,失 去 能 量 ,恢 复 原

状,这是放能反应。

(5)误以为吸能反应中的能量全部来

自放能反应。光合作用是吸能反

应,但其能量来自太阳光能。

(6)误以为 ATP 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

一。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是

腺 苷 一 磷 酸(腺 嘌 呤 核 糖 核 苷

酸),ATP 是腺苷三磷酸。

(7)误以为运动时 ATP 合成速率远小

于 ATP 水解速率。运动时机体仍

保持稳态,所以 ATP 合成速率和

ATP 水 解 速 率 基 本 相 等 ,但 ATP

水解速率比安静时快。

(8)误以为 ATP 转化为 ADP 不需要消

耗水。ATP 转化为 ADP 又称“ATP

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

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19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3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4.ATP-ADP 循环: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合成 水解

ATP

ADP+Pi

ATP 水解所产生的能量用于

吸能反应

放 能 反 应 所 释 放 的 能 量

用于 ATP 的合成

吸能反应 放能反应

反应式

所需酶

反应

场所

能量

来源

能量

去路

ADP+Pi+能量 ¾¾®

ATP

ATP 合成酶

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储存在 ATP 中,形成高能磷酸键

ATP ¾¾®

ADP+Pi+能量

ATP 水解酶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可直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

械能等),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5.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

项目

特点

实例

联系

吸能反应

产物分子中的势能高于反应物分子

中的势能

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

是光合作用

①放能反应产生能量供给吸能反应

②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是 ATP

放能反应

产物分子中的势能低于反应物分子

中的势能

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

的氧化

考点 002 酶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频:★★★★★

1.酶的发现历程:

科学家

斯帕兰扎尼

巴斯德

李比希

毕希纳

萨姆纳

——

推论或结论

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

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参与

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细胞本身

得到脲酶结晶,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极少数特殊的酶是 RNA,称为核酶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酶的化学本质

酶的特点

酶的合成场所

酶的合成原料

酶的作用场所

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

RNA

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活细胞内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细胞内外、生物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

名师点拨 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总结:

(1)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是 ATP。

(2)细 胞 内 的 主 要 能 源 物 质 是 糖 类

(或葡萄糖)。

(3)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油脂,

此外,植物体内还有淀粉,动物体

内还有糖原。

(4)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

是太阳能。

名师点拨 ADP 转 化 成 ATP 时 能 量

的主要来源:

ADP Pi ATP

 '0

47ff'





* 

*

*



F



*

47ff'

名师点拨 毕希纳的实验:

-.F

36

 \" 2\"F

992

毕希纳将酵母细胞研磨后,过滤

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

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

发现糖液发酵变成了酒。

名师点拨 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1)DNA 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分

子间缩合形成磷酸二酯键,作用

于 DNA 复制的过程。

(2)RNA 聚合酶:用于转录时 DNA 解

旋及核糖核苷酸分子间的连接。

(3)DNA 解旋酶:用于 DNA 复制时打

开双链间的氢键。

(4)核酸水解酶:DNA 酶破坏 DNA,

RNA 酶破坏 RNA。

(5)各种消化酶:催化相关大分子的

水解,如淀粉酶。

(6)基因工程酶:限制酶用于特异性

切割 DNA 分子;DNA 连接酶用于

连 接 任 意 两 个 DNA 片 段 ;Taq

DNA 聚 合 酶 用 于 目 的 基 因 PCR

扩增。

(7)细胞工程工具酶:如纤维素酶和

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胰蛋白酶

(动物细胞培养)。

20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4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三 ATP 和酶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化学反应进行时需要吸收能量以断开反应分子的化学键,

使反应物活化并完成化学反应生成产物,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需要

的能量被称为活化能。

(2)如图所示,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在无催化剂、有酶和有无机催化剂条

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有酶的条件下,反应活化能显著降

低,化学反应所需能量减少,反应速度更快。



fl

fl



 



fl

 



 fl

fl

O  

(3)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酶活性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底物

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4.酶的专一性:

(1)概念: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者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

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

专一性。如图所示,只有酶 A 能催化底物 A 参与的反应,说明酶具有专

一性。

O







fl\"

'AFBUE

( ffiFfl, UAflFB

6'A+ \"

fl#

fi

flfi

'AFAUE(

DffiFflflflUAflFA

6'A+

(2)实例:虽然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但是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

解,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

5.酶的高效性:

c 

ffi

b 

O

ffi3ab!AflFffiP

F 64-D=

L>+flKU6 

+=%

ffi3ac! 6Afl

afl Fffi*











(1)概念: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反应效率极高。

(2)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化学反

应加快。

易错提醒

在酶促反应中,酶没有给反应提

供能量,只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名师点拨 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

F' '

'3 +F'*

UF' '

'

F+'

5'

!

F1 !

F2

F

酶 促 反 应 的 过 程 :底 物 + 酶 →

酶-底物复合物→复合物形状发生一

定变化→酶(恢复原状)+产物。

21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5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6.酶的催化功能受多种条件影响:

(1)pH 对酶作用的影响:

①酶通常在一定 pH 范围内才起作用,而且在某一 pH 下作用最强。

②pH 对酶作用影响的典型曲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fl pH fl pH

pH

③最适的 pH 范围可能很窄,也可能较宽,这取决于不同酶的特性。

(2)温度也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①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会下降。

②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O

c a

b



fl



a.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如图中 a曲线。

b.酶是蛋白质,酶分子本身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空间结构改变,导致

热变性。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越快,升高到一定温度,酶将完

全失去活性,如图中 b 曲线。

c.两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使得酶所催化的反应表现出最适温度,如图中

c 曲线。

③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当温度适宜时,

酶的催化作用可以恢复。所以,酶一般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保存。

(3)其他因素: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会影

响酶的活性。

探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频:★★★★★

考点 003

1.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①淀粉(非还原糖)¾¾¾®水解 麦芽糖(还原糖)。

②蔗糖(非还原糖)¾¾¾®水解 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③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¾¾¾¾¾®热水浴

加热 红黄色沉淀。

(2)材料用具:稀释 200 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 2% 的蔗糖溶液,溶

于质量分数为 0.3% 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

1%),本尼迪特试剂,蔗糖酶溶液,试管,试管架等。

名师点拨

(1)pH 对酶作用的影响:

\"\"1F F

UpH2 U(

 \"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

!ffi5

人发烧时没有食欲是因为体温

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22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6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三 ATP 和酶 

(3)实验步骤和结果预测:

试管

本尼迪特试剂

1% 的淀粉溶液

2% 的蔗糖溶液

新鲜唾液

蔗糖酶溶液

实验结果

1

2 mL

3 mL

——

——

——

无现象

2

2 mL

——

3 mL

——

——

无现象

3

2 mL

3 mL

——

1 mL

——

产生红黄色

沉淀

4

2 mL

——

3 mL

1 mL

——

无现象

5

2 mL

3 mL

——

——

1 mL

无现象

6

2 mL

——

3 mL

——

1 mL

产生红黄色

沉淀

(4)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水

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还原糖,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说明酶具

有专一性。

(5)实验变量分析:

自变量

添加酶的种类不同(底

物的种类不同)

因变量

底物是否分解(或有

无产物生成)

无关变量

底物的量、试剂的量、反应温度、

pH 等(要求相同且条件适宜)

2.活动——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

(1)实验原理:

①实验组:底物+过氧化氢酶¾¾¾®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产物的形成速率。

②对照组:底物+二氧化锰(无机催化剂)¾¾¾®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产物

的形成速率。

(2)材料用具:2%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或马铃薯匀浆),二

氧化锰,试管,试管架,橡胶塞,卫生香,火柴等。

(3)实验步骤和结果预测:

试管

2% 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新鲜的鸡肝匀浆

气泡释放量

卫生香燃烧情况

1

3 mL

——

少许

大量

剧烈

2

3 mL

少许

——

较多

较强

(4)实验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5)实验变量分析:

自变量

添加催化剂的类型

因变量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

物生成速率)

无关变量

试剂的量、反应温度、pH 等(要求

相同且条件适宜)

3.活动——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①2H2O2

¾¾¾¾¾¾¾¾¾¾¾®过氧化氢酶

2H2O+O2。

②pH 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一定时间内 O2的产生量,O2的产生量可

以用倒置量筒中的气体量来测量。

易错提醒 关于“探究酶的专一性”实

验的四点提醒:

(1)设置第 1、2 号试管的目的是排除

无关变量的影响。

(2)该实验在 37 ℃恒温水浴中保温的

目的是:37 ℃是相关酶发挥作用的

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

(3)本实验的检测试剂不能用碘-碘

化钾溶液,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

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4)若实验中 4 号试管也产生了红黄

色沉淀,原因可能是:

①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

糖容易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

葡萄糖和果糖。

②实验之前没有将试管清洗干净。

名师点拨 探究酶专一性实验的两种

方案:

方案一

ì

í

î

ï

ï

ï

ï

ï

ï

实验组:底物A + 相应酶液A ¾¾¾®检测

底物被分解

对照组:另一底物B + 相同酶液A

¾¾¾®检测 底物没被分解

方案二

ì

í

î

ï

ï

ï

ï

ï

ï

实验组:底物A + 相应酶液A ¾¾¾®检测

底物被分解

对照组:相同底物A + 另一酶液B

¾¾¾®检测 底物没被分解

易错提醒 关于“探究酶催化的高效

性”实验的两点提醒:

(1)实验要用新鲜的鸡肝或生的马铃

薯块茎。因为新鲜的鸡肝或生的

马铃薯块茎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高,如果将鸡肝或马铃薯块茎煮

熟,过氧化氢酶将由于高温而变

性失活。

(2)实验中鸡肝或马铃薯块茎要制成

匀浆,因为匀浆增大了酶与底物

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组织效果好,

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23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7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2)材料用具:新鲜肝脏匀浆(过氧化氢酶溶液),3% 过氧化氢溶液,缓

冲液(pH5.0、pH6.0、pH7.0、pH8.0),清水,滤纸片,水槽,25 mL 量筒,培

养皿,记号笔,反应小室,吸管,镊子,试管架等。

(3)实验装置:





2 mL 3%

2 mL

ff 







fl









2 mL 3%

2 mL

 

(4)实验步骤:

①水槽加水至快满为止。

②取大小相同的 8 片滤纸片放在盛有新鲜肝脏匀浆的培养皿中(肝脏

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浸泡 1 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

养皿壁上,使多余的匀浆流尽。

③将 2 片含有酶的滤纸片小心放入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使滤纸片

粘在内壁上。

④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小心加入 pH5.0 的

缓冲液 2 mL,然后再加入 2 mL 3% 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小室塞紧。

⑤将 25 mL 量筒横放于水槽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将其轻轻倾斜,

小心排出气泡。然后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⑥将反应小室小心平放在水槽的水里,然后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伸

出的玻璃管上方。实验过程中,小组的一个成员要一直扶着量筒,保

证量筒的位置不动。

⑦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 180°,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开始

计时。每隔 30 s 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 1 次,共进行 4 次,记录结果。

⑧该实验完成后,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再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测量在

pH6.0、pH7.0、pH8.0 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

(5)实验数据记录表:

缓冲液 PH

收集的气体

体积/mL

0.5 min

1 min

1.5 min

2 min

5.0 6.0 7.0 8.0

(6)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 PH,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

随 pH 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值时,酶的活性丧失。

易错提醒 关于“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

酶的影响”实验的三点提醒:

(1)进行本实验时,应先调节底物溶液

的 pH,再与酶溶液混合,不可先将

酶溶液和底物混合后再调节 pH,

以免调节 pH 前酶已发挥作用。

(2)本实验不宜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

水解,因为淀粉酶作用的底物淀

粉,在酸性环境条件下也会发生

水解反应。

(3)高温、强酸和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

结构,使酶失活,酶活性不能恢复。

24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8页

备考笔记

专题三 ATP 和酶 

4.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总结:

实验目的

验证某种酶

是蛋白质

验证某种酶

具有催化作用

验证某种酶

具有专一性

验证某种酶

具有高效性

探究某种酶

的最适温度

探究某种酶

的最适 pH

实验组

待 测 酶 液 +

双缩脲试剂

底 物 + 相 应

酶液

底 物 + 相 应

酶液

底 物 + 相 应

酶液

梯度温度下的同一温度处

理后的底物和酶混合

梯度 pH 下的同一 pH 处理

后的底物和酶混合

对照组

已知蛋白液+

双缩脲试剂

底 物 + 等 量

蒸馏水

另 一 底 物 +

同一酶液(或

同 一 底 物 +

另一酶液)

底 物 + 无 机

催化剂

自变量

待测酶液和

已知蛋白液

相应酶液的

有无

不同底物(或

不同酶液)

无机催化剂

和酶

一系列梯度

温度

一系列梯度

pH

因变量

是否出现紫

底物是否被

分解

底物是否被

分解

底物的分解

速率

底物的分解

速率或底物

的剩余量

底物的分解

速率或底物

的剩余量

无关变量

温度、pH、试

剂量等

底物的量、

温度、pH、试

剂的量等

酶的量(或

底物的量)、

温度、pH、试

剂的量等

底物的量、

温度、pH、试

剂的量等

底物的量、

酶的量、pH、

试剂的量等

底物的量、酶

的量、温度、

试剂的量等

5.探究影响酶催化功能因素的实验相关曲线的分析:

(1)温度和 pH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O  







pH O







pH P#DFD-

- F+/K3ffi

(2)温度和 pH 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0

1

0.5

pHffl1

pHffl13

pHffl7

 0

pH

30?

33?

37?

35?

8









fl

fi





fl

fi









fl

fi





fl

fi

①反应溶液中 pH 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②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 pH。

(3)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A B

O  flfl

OA K 2fl'\"N %

UK 2fl7 F

AB K 2flF\"

F\"N % UK

2fl7 F+

2







O fl fl

'BU

ffiE+U

E(F\"

 !







名师点拨 关于“探究影响酶催化功

能的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四宜”“四

不宜”:

(1)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

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

宜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不宜选用

本尼迪特试剂。

(2)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

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

且将酶溶液的 pH 调至实验要求

的 pH 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

不宜在未达到预设 pH 前就让反

应物与酶接触,顺序不可颠倒。

(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宜 保 证 酶 的 最 适 pH(排 除 pH 干

扰),且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至实

验要求的温度后,再混合继续保

温,不宜在未分别保温前就让反

应物与酶接触。

(4)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

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

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本尼

迪特试剂,不宜选用碘-碘化钾溶

液,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

蔗糖是否被分解。

易错提醒

(1)酶量的增加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

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

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提高

反应速率的同时,生成物的量也

增加。

(2)不同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本

质不同:

①温度和 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

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

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

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5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19页

备考笔记

专题五 细胞呼吸 

考点 001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考频:★★★★★

1.呼吸与细胞呼吸:

(1)呼吸:指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呼出二氧

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

(2)细胞呼吸: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

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二者联系:在气体交换过程中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

体的各个细胞,供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产生

的二氧化碳则通过气体交换排出体外。

2.细胞呼吸的方式: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我们把细胞呼

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3.需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

过程。

(2)反应场所: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3)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ì

í

î

ï

ï

场所:细胞溶胶

物质变化:C6H12O6

¾¾®

2C3H4O3+4[H]

产能情况:少量

ì

í

î

ï

ï

C6H12O6

2C3H4O3

(丙酮酸)

能量

4[H] 酶

2C3H4O3

6H2O

6O2

6CO2

20[H]

能量

能量

12H2O

酶 ì

í

î

ï

ïï

场所:线粒体基质

物质变化:2C3H4O3+6H2O¾¾®

6CO2+20[H]

产能情况:少量

ì

í

î

ï

ïï

场所:线粒体内膜

物质变化:24[H]+6O2

¾¾®

12H2O

产能情况:大量

ì

í

î

ï

ïï

ì

í

î

ï

ïï

(糖酵解

(4)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¾¾®

酶 6CO2+12H2O+能量。

(5)能量转化: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约 30%)储存在合成的 ATP 中,大部

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细胞中每氧化 1 个葡萄糖分子,可以合成 32 个 ATP

分子,其中第一阶段合成 2 个 ATP 分子,第二阶段合成 2 个 ATP 分子,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合成 28 个 ATP 分子。

易错提醒 关于需氧呼吸的五个错误:

(1)错误一:认为葡萄糖能进入线粒

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

(2)错误二:能量写成 ATP。需氧呼吸

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少量转移到 ATP 中。

(3)错误三:认为需氧呼吸一定需要

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生物

(如硝化细菌、蓝细菌等)也能进

行需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膜和

细胞溶胶。

(4)错误四:认为真核细胞(或生物)

都能进行需氧呼吸。无线粒体的

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厌氧

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

虫等。

(5)错误五:认为脂肪进行需氧呼吸

时消耗 O2 的量=产生 CO2 的量。

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 C、H 量高,

含 O 量低,因此需氧呼吸消耗 O2

的量大于产生 CO2的量。

名师点拨 需氧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

和物质变化:













*



*



0

K

0

K

0

K

0

K

0

K

C6H12O6 + 6H2O + 6O2 12H2O + 6CO2+6F F

&

6 

+

6

F

ATP

需氧呼吸总反应式前后的水不

能消去,因为 H2O 的消耗和产生不在

同一阶段。

专题五 细胞呼吸

备考笔记

31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0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6)实质:需氧呼吸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将有机物(如葡萄糖)中的

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为水。

(7)需氧呼吸与体外燃烧的区别: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需

氧呼吸是在常温下发生的,所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其中有一部分能

量储存在 ATP 中,其余的转化成热能,没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

4.厌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

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少量能

量,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

(2)发酵:

①含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也称发酵。

②类型:最常见的发酵类型是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3)过程:

发酵类型过程

总反应式

生物类型

能量转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乳酸发酵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丙酮酸+[H]¾

酶¾®乳酸

C6H12O6

¾¾

酶®2C3H6O(3 乳酸)+能量

高等动物细胞、某些植物细胞(如

马铃薯块茎)、乳酸菌等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乳酸或乙醇中的化学能、热能和 ATP 中

的化学能

乙醇发酵

①丙酮酸¾¾

酶®乙醛+CO2

②乙醛+2[H]¾¾

酶®乙醇

C6H12O6

¾¾

酶®2C2H5OH(乙醇)+

2CO2+能量

大多数高等植物细胞、酵母菌等

5.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场所

反应条件

分解产物

释放的能量

ATP 的产生阶段

实质

意义

二者联系

需氧呼吸

细胞溶胶、线粒体(线粒

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需要 O2,需要酶

CO2和 H2O

释放大量能量

三个阶段均产生 ATP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 ATP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一阶段相同,都进行糖酵解

厌氧呼吸

细胞溶胶

不需要 O2,需要酶

①乙醇发酵:乙醇和 CO2

②乳酸发酵: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

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

仅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

6.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呼吸速率:指单位数量的活体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气量或

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名师点拨

跑步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方

式。但锻炼超过一定强度后,就会产

生乳酸。

BBU

B

E.A\"

.

易错提醒

(1)不是所有植物细胞厌氧呼吸产物

都是乙醇和二氧化碳,玉米的胚、

甜菜块根 、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细

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因此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只能

通过需氧呼吸。

(3)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4)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

有两个: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少部分储存在 ATP 中。

名师点拨 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F

&6



FD

\"51

+6F

F

 F

F

FF

ffi

F

&6



FD

\"51

+6F

992

+6F

! L!

32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1页

备考笔记

专题五 细胞呼吸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①内因:

a.遗传特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实例: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b.生长发育时期: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实例:幼苗期呼吸速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低。

c.器官类型: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实例: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②外因:

外因

温度

O2

浓度

CO2

浓度

说明

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右 图 中 ,O2 浓 度 为 0 时 ,

只进行厌氧呼吸;O2浓度

为 0 以上 10% 以下时,既

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

氧 呼 吸 ;O2 浓 度 为 10%

以上时,只进行需氧呼吸

增 加 CO2 浓 度 对 细 胞 呼

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

而增强。当含水量过多时,呼吸速率减慢,甚

至死亡

图示

A

B

C

O 













ffi

CO2fl

fl

CO2

fl

fl

O2 %

0 5 10 15 20 25 30

O CO2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冰箱中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②大棚蔬菜栽培时,夜间适

当降温,抑制细胞呼吸,减少

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

产量的目的

①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

吸产生酒精,防止烂根死亡

②作物栽培中,进行中耕松

土,保证根的正常需氧呼吸

增加 CO2的浓度有利于蔬菜

和水果的保鲜

粮食在入仓前要进行晾晒处

理,干种子萌发前要进行浸

泡处理

7.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6F-Offi

  !

F fl 

fl

fl

  2

*!

65F   









fi

CO2fi

 



8.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避免根部厌氧呼吸产生大量乙醇,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使其腐烂

不会因剧烈运动时,厌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使肌肉

酸胀乏力 提倡有氧运动 原理

需氧

呼吸

作物中耕松土 原理 促进根部需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稻田定期排水 原理

生产醋酸、味精 原理 利用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需氧呼吸

蒸馒头时发面 原理 利用酵母菌的需氧呼吸,使馒头、面包变得松软可口

名师点拨“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

方式(以葡萄糖为底物):

36#6

ffi31

!

L! 1



E=L! U flE

=L! F+!

1 U!

F

6 6B1!?

 L!

 L!

 !

*F+!

\"5O2

*H2O

flCO2F

CO2fflO2

CO2ffO2

CO2ffiO2

'ffi

FF



'







'

F

+



2



'

B

+





名师点拨 细胞呼吸影响因素的应用:

(1)

*+*ffi

*

新疆瓜果甜的原因是白天光照

充足,光合作用产物多;晚上气温低,

细胞呼吸消耗少。

(2)

ffi: 1N

+ffiffi

①保存果蔬需要(零上)低温 、低

氧、保湿和高浓度二氧化碳。

②保存粮食必须在干燥环境中保

存,以免粮食受潮发霉。

33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2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原理

制作酸菜、酸奶、泡菜等 原理 利用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

为伤口创造有氧的环境,避免厌氧菌的繁殖,有利

于伤口的愈合

避免破伤风杆菌进行厌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引发

破伤风

选用“创可贴”或透气

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伤口过深或被锈钉扎

伤,需及时治疗

厌氧

呼吸

原理

考点 002 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频:★★★★★

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

原理

生物

类型

代谢

类型

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活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能使 0.1%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 5% 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酵母菌+5% 葡萄糖溶液 加入适量植物油覆盖培

养 液 形 成 油 脂 层 ,以 创

造无氧环境

装置甲 装置乙

接橡皮球

(或气泵)

质量分数为 10%

的 NaOH 溶液

酵母菌

培养液

A 实验

步骤

①自 A、B 瓶中各取 2 mL 滤液

②分别注入 1、2 两支试管中

③分别滴加 5% 重铬酸钾溶液

④振荡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①甲、乙两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中浑浊程度更高,浑浊速度更快

②C 瓶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短于 D 瓶

③2 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 号试管不变色

①酵母菌需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②酵母菌厌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澄清的石

灰水或溴

麝香草酚

蓝溶液

澄清的石

灰水或溴

麝香草酚

蓝溶液

酵母菌

培养液

C B D

CO2的检测

酒精的检测

酵母菌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检测酒精的产生

目的是清除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

甲、乙均为实验组,

两者可形成相互对照

2.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设置自变量:自变量是有无氧气。

①有氧条件:用洗耳球(或气泵)充气。

②无氧条件:在酵母菌培养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植物油,植物油可以覆

盖溶液形成油脂层以创造无氧环境。

(2)检测因变量:

CO2产生

的多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

时间长短

浑浊度高——需氧呼吸;浑浊

度低,或不变浑浊——厌氧呼吸

变化所需时间短——需氧呼

吸;变化所需时间长,或不变

黄——厌氧呼吸

因变量 检测方法 预测结果和结论

名师点拨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必须将煮

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到常温,才

可加入新鲜酵母菌。

(2)有 氧 条 件 装 置 必 须 持 续 通 入 空

气,保证氧气充足。

(3)不能根据是否产生 CO2判断酵母

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因为酵母菌需

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均能产生 CO2。

名师点拨 根据反应式进行需氧呼吸

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的计算(以葡

萄糖为底物):

(1)需氧呼吸中,葡萄糖∶O2

∶CO2=1∶

6∶6。

(2)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中,葡萄糖∶

CO2

∶乙醇=1∶2∶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 CO2摩

尔数→厌氧呼吸∶需氧呼吸=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 O2和

产生的 CO2摩尔数→需氧呼吸需

要的氧气∶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产生的 CO2之和=3∶4。

(5)产生等量的 CO2时消耗的葡萄糖摩

尔数→厌氧呼吸∶需氧呼吸=3∶1。

34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3页

备考笔记

专题五 细胞呼吸 

是否有酒

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

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

色。可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来确定

溶液呈橙色——需氧呼吸;溶

液呈灰绿色——厌氧呼吸

(续表)

因变量 检测方法 预测结果和结论

(3)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有温度、葡萄糖溶液的浓度、酵母菌活性、

空气中的 CO2浓度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条件适宜。

3.利用实验装置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发

芽种子为例):

 

 







20% NaOH  5 mL

装置甲

 

 







ffl 5 mL

装置乙

(2)实验原理:

原理

装置甲

装置乙 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量与吸收的 O2量的差值

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细胞呼吸所产生的 CO2,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

代表细胞呼吸吸收 O2的量

(3)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现象

装置甲液滴

不动

不动

左移

左移

装置乙液滴

不动

右移

右移

不动

结论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

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

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厌氧

呼吸

4.利用实验装置测定细胞呼吸速率:

(1)实验装置(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例):



NaOH

ff

装置甲



NaOH



ff

装置乙

(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 O2,释放 CO2,CO2被 NaOH 溶液

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

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名师点拨 探究细胞呼吸速率时的注

意事项: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

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

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

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

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

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

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

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4)如果实验材料是酵母菌,实验所

用的葡萄糖溶液需煮沸,主要目

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

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同

时也排出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35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4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专题八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 001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考频:★★★★★

1.有性生殖:大多数高等生物通过产生两性生殖细胞,并完成两性生殖

细胞的结合产生子代的过程。

2.染色质组成: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DNA,这些 DNA 与蛋白

质共同组成复杂的染色质结构。

3.染色体的形态及功能:当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

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即为染色体,它是细胞

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的同种物质在不同

时期的两种形态。

4.染色体的类型:细胞核内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个缢缩

的着丝粒部位。一般情况下,着丝粒将一条染色体分为两个臂。人们

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大致分为 3 种类型。

分类

端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特点

着丝粒位于一端

着丝粒靠近一端,一臂长,一臂短

着丝粒位于中间,两臂大致等长

图示

(1)对于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目和着丝粒位置

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则是

成单存在的。

(3)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考点 002 减数分裂的过程  考频:★★★★★

1.减数分裂的基本内容:

概念

范围

时期

特点

结果

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通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

两次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在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将减数分裂分为第

一次分裂(MⅠ)和第二次分裂(MⅡ)两个时期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名师点拨 对染色体形态、结构及功

能的细节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 DNA、蛋白质组成,

还含有少量 RNA。

(2)染色体与染色质为同一种物质,

是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每条染色体(或染色质)上最多含

有 2 个 DNA 分 子 ,最 少 含 有 1 个

DNA 分子。

(4)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遗传物

质的载体。

备考笔记

名师点拨 染色体的其他分类方法:

(1)根据是否与决定性别有关进行分

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根据来源和形态进行分类:同源

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52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5页

备考笔记

专题八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C D A B

a a′

b b′

c c′dd′





ffi









ffi



(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项目

基本区别

来源

形态大小

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能配对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除性染色体外,一般相同

非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不能配对

可以均来自父方或母方,也可以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除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得染色体外,

一般不同

(2)四分体:

项目

概念

数量关系

同源染色

体的交叉

互换

内容

配 对 后 的 每 对 同 源 染 色 体 含

有 4 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1 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

=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

=4 个 DNA 分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

源 染 色 体 的 非 姐 妹 染 色 单 体

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图示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复制 配对





3.减数分裂的过程:

分裂

间期

(MⅠ)

前期

Ⅰ中期

Ⅰ后期

Ⅰ末期

发生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条

染色体上含有 2 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

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

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形成 2 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

细胞的一半;形成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

体具有 2 条染色单体

时期 图示 主要特征

名师点拨 和有丝分裂相比,减数第

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1)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常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3)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4)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

中的一半,且无同源染色体。

名师点拨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的区别:

1

2 3

4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图)移向

两极的两条染色体即 1 与 2 或 3 与

4 虽然形态、大小相同,但却是由

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即来

源相同),不是同源染色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

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离。

(3)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

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后染色

体数目未变(相当于一次有丝分

裂)。两次分裂都导致 DNA 数目

减半。

名师点拨 减数第二次分裂最大的特

点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ffi(

53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6页

备考笔记

 知识宝典 生物学

(MⅡ)

小结

前期

Ⅱ中期

Ⅱ后期

Ⅱ末期

减数分裂的过程:

 

 

 



 

 

 

 



ffi

 

时间很短,每个染色体仍具有 2 条染色单体

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

中央的赤道面上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一分为二,原来的染色单

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染

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染色体到达两极 ,2 个子细胞各自分裂 ,最终形

成 4 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续表)

时期 图示 主要特征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 DNA 分子含量的变化:

项目

染色体数

核 DNA 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分裂

间期

2n

2n→4n

0→4n

n

MⅠ

前期

2n

4n

4n

n

中期

2n

4n

4n

n

后期

2n

4n

4n

n

末期

2n→n

4n→2n

4n→2n

n→0

MⅡ

前期

n

2n

2n

0

中期

n

2n

2n

0

后期

2n

2n

0

0

末期

2n→n

2n→n

0

0

5.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模型:



O 

n

2n

4n

n

2n

0

4n

  

%/\"



G1 G2

M M

S 

ffi



DNA



    

fl



fl



易错提醒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六点

提醒:

(1)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减数第二

次分裂(MⅡ)不能叫“第一次减数

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原因是姐妹染色体分离,不发

生着丝粒的分裂。

(4)MⅠ结束后:染色体、核 DNA 分子

和染色单体数目减半。

(5)后期Ⅱ: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

加 倍 ,染 色 单 体 消 失 ,核 DNA 分

子数目不变。

(6)MⅡ结束后:染色体、核 DNA 分子

与体细胞相比数目减半。

名师点拨 减数分裂中引发相关物质

数量变化的四大原因:

 

 

 



DNA



DNA

ffi7

ffi7fflDNA,!

*11 12

,1

=

ffi7\"U LU

ffi7,

ffi7fflDNA,!

*12 11

#ffi7.

E236

#ffi7\"

U LU

36



ffi7DNAE

236F

54

核心要点 名师精编

第27页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

组成与结构

分裂期(M期)

第28页

定价:63.80元

样书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版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