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大学书法楷书临摹教程
王羲之传世楷书作品,都是后人的摹本和临本,著名的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与钟繇的小楷《贺克捷表》《宣示表》诸帖相比,王羲之楷书在用笔、结体、意蕴上的技巧与追求已
有明显的不同。王羲之的楷书简化了起笔与收笔,横画不再夸张,主笔多表现在竖画上,字形方整,
意态典雅,结构严谨而更注重点画在笔势与笔意的内在呼应。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小儿子,聪颖而有胆
识,绍述家法而锐意创新,曾劝父亲改革书体。其小楷如《洛神赋》则更加疏简迅直,点画起收精神
外露,在楷书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上,东晋时期,在“二王”周围有一个有着共同革新思
想的书家群体,这是王羲之楷书及行草书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础。
西晋时期碑禁甚严,至东晋禁令逐渐松弛,故后世尚能见到少量刻石。刻于东晋永和四年
(348)的《王兴之夫妇墓志》于1965年在南京出土,使人得以一睹彼时的碑刻楷书。东晋大亨四年
(405)的《晋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朴厚奇茂,尤见古拙气息。由于两晋刻石甚少,尺牍多用
行草,故楷书之用未显。至南北朝墓志碑刻风行于世,楷书在实用中迅速普及,各派书家蜂起,形成
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繁荣局面,也使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南北朝楷书。这比起后来唐代
楷书大都笼罩在欧、虞、褚、颜等几位大家之下的时代风尚更有着对后世楷书艺术创造的提示和借鉴
意义。故清人康有为以其倡导碑学的立场,极力推崇南北朝楷书,他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十六》
中说:
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 :一曰魄力雄强 ;二曰气象浑穆 ;
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
九曰结构天成 ;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二、南朝楷书
南朝宋、齐、梁、陈因受禁碑余波影响,石刻存世甚少,著名的有刘宋大明二年(458)的《宋
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龙颜碑》,简古劲险,雄浑威重,尚含隶书意味。刘宋大
明八年(464)的《刘怀民墓志》,稚拙萧散,收放自如。萧齐永明五年(487)的《刘岱墓志》庄重
典雅,笔法精致。萧梁天监十三年(514)摩崖刻石《瘗鹤铭》,字势宽绰,丰力多筋,雄厚峻宕,
质朴自然。萧梁普通年间(520—527)的《始兴忠武王萧憺碑》,体势开张,傲岸丰赡。陈光大二年
(568)的《新罗真兴大王巡狩管境碑》古茂朴拙,意态天真。陈太建二年(570)的《卫和墓志》淳
厚宽和,古雅沉凝。梁、陈书迹世不多见,楷书尤少,存世碑刻愈显珍贵。
三、北朝楷书
北朝楷书,竞相吐艳,一时蔚为壮观,或奇古,或峻整,或雄浑,或超逸,或厚重,或典雅,足
以俯仰前代,傲视后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中说:“北碑当魏世,隶、楷错变,无
体不有。”北朝楷书已经高度成熟,由书家与碑石刻手共同创造的整体时代风格是一种恣肆雄强的阳
刚大气。其主要代表是北魏时期以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碑刻和西域写经文书墨迹。需要指出
的是,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以后,崇尚儒学、稽古复礼的政治与文化倾向,曾使隶书又渗透在楷书的
发展过程中,一些楷书又明显地渗入了隶书笔意,成为一种“复古”取向。同时,北魏刻石中民间书
海上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