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2024年第一期:逐鹿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2-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新粤商》2024年第一期:逐鹿新质生产力

2024 年第一期 总第 88 期 主办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 任 唐小兵副 主 任 王永清委 员 王叶英 姚鸣宇 伍洁星 陈 凌 吴 雅 黄道涛 卢杰敏 张定玉 高 超主 编 林 曦责任编辑 李 婷设计统筹 林军明 郑文静设 计 廖苑妮 刘 川插 画 李基礼 吴怀宽运营策划 江 颖审读校对 强 燕 黄志明法律顾问 王叶英 李 莹编印单位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地址:广州市朝天路 2 号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 307 号富力新天地中心 50 楼电话:020-83195597 020-87364226邮箱:gslxys@sohu.com 印刷单位:广州市尚铭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发送范围:全国工商联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工商联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大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广东省政协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安全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贸促会广东省侨联中国工商杂志社南方日报社南方新闻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都市报南方杂志社南方周末羊城晚报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委... [收起]
[展开]
《新粤商》2024年第一期:逐鹿新质生产力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2024 年第一期 总第 88 期

主办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主 任 唐小兵

副 主 任 王永清

委 员 王叶英 姚鸣宇 伍洁星

陈 凌 吴 雅 黄道涛

卢杰敏 张定玉 高 超

主 编 林 曦

责任编辑 李 婷

设计统筹 林军明 郑文静

设 计 廖苑妮 刘 川

插 画 李基礼 吴怀宽

运营策划 江 颖

审读校对 强 燕 黄志明

法律顾问 王叶英 李 莹

编印单位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地址:广州市朝天路 2 号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 307 号富力新天地中心 50 楼

电话:020-83195597 020-87364226

邮箱:gslxys@sohu.com

印刷单位:广州市尚铭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范围:

全国工商联

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工商联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大办公厅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政协办公厅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

广东省商务厅

广东省工信厅

广东省安全厅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贸促会

广东省侨联

中国工商杂志社

南方日报社

南方新闻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都市报

南方杂志社

南方周末

羊城晚报社

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委

统战部

各地级以上市工商联、

各商协会、民营企业

目录 | CONTENTS

卷首语

——————————————————————————

数读经济

——————————————————————————

名家专栏

———————————————

06 - 沈明高:新质生产力将为企业

创造现金流增量创新

特别报道

——————————————————————————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09 - 龙年广东第一会释放强信号:经济第一大省奔向新

的“科学的春天”

13 - 新粤商答题新质生产力:听见科技革命的“轰鸣声”

16 - “实验室经济”风起广东 构建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新生态”

02

04

06

08

第3页

陈志列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

梁耀铭

金域医学董事长

陈永强

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

王理宗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

CONTENTS 目 录

封面故事

逐鹿新质生产力

————————————————————

新业态:

21 - 鸿蒙生命体进化论

新产业:

26 - AI 机器人“卷出花”

产业进入奇点时刻

30 -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工业智造

将率先迎来人形机器人规模应用

新模式:

34 - 小马智行 CEO 彭军:2025 年可实现

L4 级全无人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

对话新粤商

解码新质生产力

————————————————————

38 -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广东民营企

业将在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贡献

40 - 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医检 +AI”

正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43 - 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陈永强:打破创新

边界,实现全景相机“弯道超车”

46 -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

科技企业要抢占技术制高点、价值控制点

20 38

第4页

02

卷首语

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

春天,总是充满了希望。

岭南春来早,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早已忙碌了起来。

乘风踏浪开新局。2 月 18 日是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龙年广东

第一会”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会上发言时说,这是

她在深圳过的第二个春节,她与深圳的 honey moon 已经变成了 honey

year,正在向 honey life 发展。南方春天的繁花似锦让来自北方的她大开

眼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

民间俗语在上世纪 80 年代广为流传。如今,更多的像颜宁一样的“追梦

人”正奔赴广东这片热土“发财发家”、创业创新。数据显示,广东有 1.27

亿常住人口、每天约 1.5 亿实时在粤人口。

2023 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57 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 13 万

亿元的省份,连续 35 年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首个“13 万亿大省”,广

东正在不断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讲话

中指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

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催生新业态、新产业、

新模式的强劲动能,是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新引擎。以科技创

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重要路径之一。

第5页

03

人类正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浪潮“热辣滚烫”。从 ChatGPT 横空出世到

OpenAI 的人工智能模型 Sora 的一夜刷屏,都在预示着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抓住了机遇,广东

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了机遇,差距可能被进一步拉大。

在采访中,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告诉我们,敏锐是粤商的特点。不少粤商粤企已

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卡位卡点,在未来产业和关键技术上开拓布局,寻找产业新的增长点。

2024 年将如何“拼经济”?答案或许就在工厂的智能生产线上,就在科研攻关不

停步的实验室里,就在百千万工程的建设现场,就在街头巷尾沸腾的烟火气之中……锚

定高质量发展,广东已制定新目标新任务,今年将推动 92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

化转型。同时,加快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项目 370 多个。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

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只有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才能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正如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

志列所说的那样,广东民营企业一定会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做出新贡献。

作家林清玄曾经写道,“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光好,

奋斗正当时。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林曦

第6页

04

第7页

05

第8页

06

沈明高:

新质生产力将为企业

创造现金流增量

本文作者 沈明高: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提出的新概

念。所谓生产力,是指人与劳动资料相结合而形成

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人与劳

动资料结合的一种新范式,是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

创新。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既增量

也提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拓展了传统产业

的边界,带来量的增长;同时,迭代式技术进步、

进口替代和颠覆式创新等,使技术对产出增长的贡

献高比例提升,大幅高整个经济和企业的全要素生

产率水平,实现质的跃升。

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工业

革命以来的全球创新周期中,蒸汽机作为关键通用技

术,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全球进入了机械化时

代。电的发明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进入了电

气化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快

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人类开始进

入信息化时代。目前,全球已进入以数字技术为通

用技术的全智能化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对几乎所有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言,数字化不是要

不要参与的问题,而是怎么参与的问题。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

力,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而言,

企业层面的创新可以分为两大类,技术创新和商业

模式创新。应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传统

型企业,按照传统商业模式、采用传统技术组织生

产。从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相结合的角度看,企业

层面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创新路径。

首先,迭代式创新。这是大多数传统企业转型

升级的主要路径,这类企业中的不少企业有稳定的

现金流和利润,有投资能力且有创新意愿,通过研

发投入和创新,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保持企业自身的

竞争力。迭代式创新的路径包括工艺改进、技改、

新产品开发、干中学、进口替代和破坏式创新等,

并购也是迭代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

传统企业特别是一些专精特新企业比较熟悉自身的

技术痛点,对产业应用场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通

过引进新观念、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可持

续增长,迭代式创新的不确定性较小。迭代式创新

名家专栏

第9页

07

也称为持续创新,一部分迭代式创新型企业通过持

续的技术迭代,在未来也可能成为颠覆式创新型企

业。

其次,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

实现传统技术条件下产出的最大化。在销售服务领

域,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生态。在

制造业领域,平台 + 制造的模式也逐渐兴起。随着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批新型企业通过互联

网技术大大缩短了需求与供给间的差距,通过建立

消费者反馈机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和创新品牌等带来了极为稀缺的信息资源。同时,

这些新型销售和服务模式,改善了消费者的体验,

改变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类企业可以称之

为平台模式企业,其基础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服务边界等方式实现了价值,

也将通过数字要素的形成创造新的价值。

再者,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型企业兼具商

业模式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更多以新业态的方式

出现。颠覆式创新是指一个企业(通常是初创企业)

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开辟一个新市场、新应

用场景或新业态,逐步渗透并彻底颠覆现有市场、

场景和业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初创企业采取低成本

策略逆势成长、挑战成熟大企业的过程。一般而言,

颠覆式创新可以分为低端颠覆和新业态颠覆。不少

颠覆式创新型企业由商业模式创新引致技术创新,

两者可以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增量还是提质,最

终将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增量。科技企业的核心

竞争优势是不竭的成长性,我们对中美上市企业的

比较分析发现,美国科技企业的盈利长期明显优于

非科技企业。2012-2022 年的十年间,美国科技企

业的整体 ROE 一般维持在 20% 左右,是所有上市

企业 ROE 的 1.5 倍以上。相对而言,我国科技企业

的整体 ROE 和所有 A 股上市企业的 ROE 基本相当,

均为 7%~8% 左右。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创新

要素组织方式,提升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的匹配度,

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

来企业,而归根结底,就是要增量提质,为做大我

国科技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量规模打开空间、挖掘潜

力。(编辑:许爽)

名家专栏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梁远浩 摄

第10页

08

特别报道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产业科技,时代浪潮

2 月 18 日是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

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

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

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致敬。

第11页

09

龙年广东第一会释放强信号:

经济第一大省奔向新的“科学的春天”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龙年新春,南粤

大地上一派春意浓。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

宁在深圳过的第二个春节,南方春天的繁花似锦让来

自北方的颜宁大开眼界。

“我感到非常幸运,在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

的过程中,我不是旁观者,而是一名建设者。”在 2

月 18 日于深圳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颜

宁在发言时说,她与深圳的 honey moon 已经变成了

honey year,正在向 honey life 发展。

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颜宁筹建的“筑梦台”

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已吸引了近 70 位

优秀的“逐梦”人才独立领导实验室。不到半年时间,

工作场地就从毛坯房变成了现代化实验室。

颜宁的“筑梦台”只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缩影,有更多的“追梦人”正奔赴广东这片

热土。

2024 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进一步聚焦

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

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

展。”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广东

要率先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率先进入创新型经

济体前列,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也意味着有较大的

潜力和空间。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靠产业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推进产业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

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广东要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大力推动

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

能。要充分发挥广东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

创新创造活跃等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强化企业

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培育发展新质

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科学的春天”扑面而来

科技创新是本次大会的关键词,科技元素在会

场内外随处可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梁施婷

特别报道

第12页

10

一台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只需要 90 秒,就能现

磨制作一杯拉花咖啡。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

东特别设置了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大会举行前,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抽空参观了场

外展览,上天的火箭、帮助医生远程遥控的手术机器人、

19 个获批 1 类 2 类新药……省级和 21 个地市创新成果

琳琅满目。

“粤芯也要努力加强创新,明年科技成果展把我

们芯片创新、工艺创新展示出来。”陈卫的目标已经

不远,总投资 162.5 亿元的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建设将

在今年全面建成并完成投产。届时,粤芯半导体能实

现月产近 8 万片 12 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

规模。

陈卫在会上也透露,粤芯半导体将力争 2024 年

当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40 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四期项

目规划和申报,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塑造差异化

竞争优势。

今年,广东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今

年 12 项重点工作之一。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会上了

解到,广东今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出

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

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

艾学峰透露,今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有 1508 个、年

度计划投资达 1 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 4

大类产业汇集项目 370 余个、年度投资额约 1500 亿元。

目前,广东围绕提升战略性产业创新能力,正着

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

大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

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争创国家未来产

业先导区,支持更多的创新主体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

证中心。

“我们将发挥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机制

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并组建重大

项目督导服务组,年度计划投资 5 亿元以上的项目由

省跟进服务、1 亿元以上项目由市跟进服务,扎扎实

实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艾学峰

在会上说。

“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

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

扑面而来。”黄坤明在会上表示,这是一场波澜壮阔

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抓

住了机遇,广东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

了机遇,广东的差距可能被进一步拉大,又将在不利

的位势徘徊。

特别报道

第13页

11

创新之花催出产业硕果

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如何“再造一

个新广东”,如何寻找新的增量?

众所周知,只有科技创新,才是解题的密钥。

而创新之花正在开出累累硕果。

以汽车产业为缩影,比亚迪第一艘滚装船“开

拓者 1 号”今年 1 月在小漠港实现首航发运,5449 辆

新能源汽车驶往欧洲。未来两年,比亚迪还会有七艘

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

更多国家和地区。

“去年,全国每 4 台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是‘广

东造’,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比亚迪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会上表示,当前,

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行驶在

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电动化、智能化

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为国货潮牌发力高端市场创造

新优势、新机遇。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辟

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

迫切要求。”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在会上表示,

“我们既抓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抓电子信息、汽车、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做强争先,

抓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成群组链,

更需在 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未来

产业大胆闯、放手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海

洋经济、银发经济,壮大新质生产力,助力‘百千万

工程’,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实筑牢。”

从“人口红利”走向“科技红利”,背后需要

依靠强大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广东

特别报道

第14页

12

经济发展从“量”向“质”的重要转变信号。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在会上提出“制造业当家”

的下一个目标是到 2030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 3 万亿

元跃升到 4 万亿元。

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表示,实现这一目标,不能

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

变的发展之路。今年,佛山着重发展产业转型、动能

转换和成果转化三大方面。

但实际上,广东产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软

环境”的卡点堵点。从会上释放的信号来看,广东今

年将以更大力度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设中试平台,

构建“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 科技金融 +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广东将推进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改革作为“先手

棋”,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切实

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

早前,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及,推动出

台科技创新条例;优化鹏城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

管理机制,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推动

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优化调整等多项体制突破。

“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关键环节,我们将

把中试平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集成电路、新

型储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

台,为企业提供小批量试生产、材料装备验证、生产

工艺验证等公共服务。”艾学峰在会上透露,广东省

发展改革委目前正抓紧制订一套政策制度,研究建立

相对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试

平台项目加强用地和能耗等要素保障。

广东今年还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

等创新要素市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

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

示,华南理工大学将深化“政府 + 大企 + 大院 + 大所”

协同创新,超常规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绿色先

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平台,加快“非光刻”技

术、超级机器人核心技术、集成电路创新成果,以及

OLED 材料性能、特种纸基材料等取得重大突破,并

实现规模应用和国产化替代,加速催生一批科技型企

业。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省科技厅

将明确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发挥

企业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让“尊重企业家”成为共识,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

中“唱主角”,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实施一批重大

改革任务,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

创新创业环境。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

也表示,2024 年,中国工商银行计划向广东市场投

放信贷资金 1.8 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 7000 亿元,

在连续几年为实体经济大额减负的基础上,今年计划

再减负超 100 亿元。(编辑:林曦 , 李振)

特别报道

第15页

13

新粤商答题新质生产力:

听见科技革命的“轰鸣声”

越疆科技的拉花咖啡机器人、喜德盛的智能电

助力自行车、元化智能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2 月 18

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的微观图景在会场内随处可见。

这是广东第二次在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召开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从 2023 年提出“再造一个新

广东”愿景,到 2024 年点题“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经济第一大省的“开工动员令”进一步聚焦,科技被

搬上 C 位。

为何点题科技?

会场外,龙年的鞭炮声尚未远去,来自大洋彼

岸 OpenAI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 Sora 已经再次改

写了游戏规则,颠覆视频行业格局 ...... 会场内,常年

穿梭往复于工厂车间、研发中心、国际展会之间的粤

商们早已嗅到了信号,听到了科技变革“风雨欲来”

的“轰鸣声”。

顺势而上的比亚迪在 2023 年交出了新能源汽车

销量突破 300 万台的亮眼成绩单,但仍然没有“喘

口气”的机会。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大会现

场直言,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智能化变

革开始换挡提速,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将是催生壮大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高歌猛进的另一面,2023 年利

润承压的明阳智能同样选择顶住压力,研发推出全球

最大容量的双转子漂浮式风机,力图在行业日渐激烈

的“内卷”中挣出一份新的竞争优势。

从驶入快车道的新能源汽车到承压前行的风电

行业,从面向 C 端的消费服务业到服务 B 端的装备

制造业,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大会现场观察到,技

术创新对行业的支撑性与颠覆性作用已成为多数广

东企业家共识,如何找到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最佳

“啮合点”成为讨论焦点。

随着全省超 780 万户企业主体逐步将目光投向

这场科技 + 产业的协同“竞速跑”,广东的经济韧性,

仍在持续生长。

听见科技革命背后的产业机遇

开工首日,千人大会,有人提笔记录、有人走

访提问,企业家们在听什么?穿梭于论坛与展厅之

间,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多位粤商代表“听

见”的,或许是科技迭代带来的产业机遇。

在大会配套举办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内,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玮 实习生 陈芷欣

特别报道

第16页

14

拉花咖啡机器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人形服务机器

人等 AI 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吸引围观者众,关于“机

器学习”“人工智能算力”“AI+”的讨论发生在会

场的许多角落。

“在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浪潮中,广东

正迎来一场新质生产力的跃迁。”作为广东智慧交通

领域代表企业,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兼 CEO(以下

简称“佳都科技”)刘伟认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

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颠覆性突破,给生产

模式的革新、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

也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我们认为,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进入爆发

应用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宝贵窗口期。佳都将加

码‘AI+ 大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打造自然语言、

视觉、多模态、时空决策等大模型产品系列,构建‘云

计算 +AI+ 大模型’体系,与琶洲实验室、港科大 ( 广

州 )、华为、云从等伙伴深化合作,形成广东‘集团军’,

加速迈入人工智能全球第一梯队。”刘伟表示。

同样瞄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遇的还有全

景影像行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超 50% 的影石创新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

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

体记者,随着 AI、5G、计算机摄影等前沿科技的飞

速发展,一个更具沉浸感和实用性的时代已来临,

除了卷画质、卷防抖、卷便携,运动相机的下半场也

开始卷智能,降低拍摄记录与后期剪辑的创作门槛,

加速迈入拍摄智能化时代。

“我们观察到,其实相机本身不是消费者需要

的完整方案,还存在拍完不会剪辑和调色、不会用

镜头表达的问题。从相机到一个专业摄影师之间的

gap(距离),就是我们做技术储备的方向。比如我

们从 2018 年开始投入研发的 AI 自动剪辑技术,目前

已在Ace Pro运动相机上集成实现AI算法自动选片、

剪辑功能,未来影石创新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将人工智

能技术融入产品和服务中。”陈永强说。

前沿科技的迭代带来了新的产业机遇,而活跃

在市场一线的粤商们也成为推动技术研发持续突破

的“主力军”。广东省科技厅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广

东全省约 90% 的科研机构、90% 的科研人员、90%

的研发经费、90% 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把握最佳“啮合点”稳住创新定力

当技术创新对千行百业的支撑性与颠覆性作用

已逐步成为共识,如何找到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最

佳“啮合点”成为会场内外许多广东企业家的讨论焦

点。

“培育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就是过去的产业

和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已经走到头了,现在需要换挡

换道、告别传统方式。关键在于通过创新实现质优生

产,寻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三高(生产力),也就是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超电气”)总

经理吴厚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但创新需要投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

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多重挑战,部分企业

2023 年走入增收不增利的瓶颈,压力之下如何稳住

企业主体的创新定力?

吴厚烽认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率

是关键。“最近我跟很多民营企业交流下来,发现许

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技术创

新的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离开了客户基本需求的产

品,哪怕再先进,也不实用。”

找不到市场的技术,其成本压力就难以较快得

到缓解。

对此,正超电气选择聚焦核心客户群体,每年

特别报道

第17页

15

发起 3-5 个具备行业共性的研发课题,与客户联合

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这也是我们近几年营

收实现快速增长的其中一个支撑点。”吴厚烽表示,

2023 年正超电气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增幅均达

到 30% 左右,预计 2024 年还能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

态势,实现 20% 以上增幅。

谈及 2024 年发展规划,佳都科技同样选择“合

作”。

刘伟表示,未来佳都将以在广东的四大国家级

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整合“佳都 + 共同体”超过

150 家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资源能力,打造具有国

际领先水平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和科创服务平台。

同时,携手产业链伙伴“整链输出”和“整船出海”,

实现全链产品、技术、经验、模式的推广,在全国和

全球范围内,打造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名片。

“企业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一定要联合更多的外

部力量,包括重点客户、高校院所、产业研究机构等,

形成广大的‘朋友圈’。有组织的科研就是始终以市

场为导向、联合科研院校、强调用户参与,真正做到

产学研用全链条打通,实现‘科技项目 - 项目孵化 -

成果推广 - 订单转化’的正向循环。”吴厚烽认为。

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

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天材料”)

董事长文江河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直言,2023 年仕

天材料营业收入实现了约 20% 的正增长,虽利润增幅

不及营收,但创新仍势在必行。

“这是必须的,其实越艰难的情况下,我觉得更

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去年我们是营收规模增长得多一

点,利润增长得少一点,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接下来

可能还会是这个趋势。所以技术突破是重点,这样才

能提升产品竞争力,瞄准高端市场。预计 2024 年仕天

材料的研发投入还将增长 6% 以上,并在海外投资建

立研发中心,更高质量地参与国际化竞争。”文江河说。

人勤春来早。随着龙年第一会敲响广东新年“开

工令”,在这群奔忙赴会交流的粤商背后,广东的经

济韧性仍在持续生长。(编辑:林曦)

特别报道

第18页

16

“实验室经济”风起广东

构建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新生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加快建

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着能

否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2 月 18 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

在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上,广东政企学研金各界代表

汇聚一堂,为广东如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信号,建言献策。

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

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32.7%,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超 7.1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 7.5 万家,均居全

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 7 年全国第一,广

东正以更高更强的姿态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

梁”。

当前,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化、数字化、全球化,

新兴产业不断领跑全球市场,广东新质生产力展现

出对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而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

产业上、发展上,更是勾勒出了广东现代化产业体

系建设的新生态。

分论坛上,各界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广东要全

力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要素

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人才等等重点领域,

实施更多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全力

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通过打造舒心贴心的政策

环境,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在此次大会主会场隔壁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

果展厅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看到了一众填补行

业空白的半导体设备和医疗器械设备、AI 大模型推

理芯片等新产品、新技术。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产

品是自研全国产 AI SoC 芯片 Edge10,该款芯片是

国内首创的国产 14nmChiplet 大模型推理芯片,可

提供 12 TOPS 的深度学习推理计算算力。另一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康喜 丁莉

特别报道

第19页

17

深圳鲲云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新品“CAISA

芯片”则从芯片底层架构创新出发,为目前全球首

款量产数据流 AI 芯片。

这些展品不仅是相关公司耗费千万研发费用产

出的结晶,更是广东瞄准未来产业的新一轮“路演”。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广东对外重磅发

布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

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

计划,瞄准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

业方向,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

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以颠覆

性技术和革命性创新为本质特征的未来产业,或许

将有望发展成为广东新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13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528 家,19 家企

业进入世界 500 强,A 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

外上市公司数量,同样均居全国第一。

但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广东,从现在起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要走在前列,拥有诸多

“全国第一”的广东依旧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要

实现目标任务,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关键要靠科技

创新、靠产业发展。这背后,便是广东不断迈向创

新驱动发展的逻辑所在,也是此次大会释放的信号

之一。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正是以科技创新

特别报道

第20页

18

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除“重注”五大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

广东还提质壮大 8 个万亿元产业集群,加快把新能

源、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打造成新的万亿元级、5000 亿元级产业集群。广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接

下来,广东将以 20 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 5 个未来

产业集群为主轴,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不断向空天探索,向深海挺进,

向微观进军,向虚拟空间拓展,用科技改造现有生

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而以传统制造业起家的广

东,同样也在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从低端制造

向中高端制造的转变速度,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在全

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提高。

相 关 数 据 显 示,2023 年, 广 东 总 共 推 动 超

5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超 9300 家

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速创 6 年新高。

以传统家电制造品牌 TCL 为例来看广东传统产

业如何迈向创新驱动,或许更有张力。过去一年,

依靠高端化、数字化、全球化转型,去年 TCL 自有

品牌彩电出货 2526 万台,保持全球前二,其中高

端产品 Mini LED 电视出货量增长近两倍,国内市场

份额超过 50%。

从偏僻小厂到千亿全球化企业,企业用数字化、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促进制造转型。“通过运

用 AI 和大数据技术,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

运营成本。其中,TCL 中环的工业 4.0 能力领先光

伏行业,单人远程操作炉台是竞手的 8 倍。”在“加

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分论坛上,TCL 首席运营官王成表示。

以“实验室经济”攒聚创新生态

“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

颠覆性创新比以往更具战略意义。”国家发展改革

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提出,尤其在当下

热议的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其新赛道

的迸现无不依赖颠覆性创新活动的策源。

创新策源的过程中,企业仍然是主体。在广东,

全省 90% 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

生产均集中在企业。白京羽认为,其中尤以初创企

业或中小微企业为最,这一群体往往是颠覆性创新

浪潮之源。

以精锋医疗为例,这家成立仅 7 年的“小巨人”,

已申请了 700 项发明专利,专利数量在国内首屈一

指,让机器人走上手术台成为“操刀手”。

在大会同期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上,精

特别报道

第21页

19

锋医疗带来的手术机器人以灵活、精巧的机械手引

发关注。其最新推出的两款产品,在短短一段时间

内,已积累了一千多例手术,目前还在被上百家医

院抢购。

但同时,颠覆性创新具有风险高、不确定性强

的特征。单靠中小微企业,往往“独木难支”,辅

佐与互补的生态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提出

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实验室经济。

这几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搭建

起了一系列平台,打通了从原始创新到关键技术转

化,最后落地产业经济的全链条。作为副院长,郑

海荣注意到,对研究院的科学家而言,上午发表了

一篇文章,下午便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这样的事司

空见惯,“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屡见不鲜,创新

元素就这样流淌了起来。

目前,研究院又建设了合成生物产业园,面向

全球拓展企业 300 余家,吸引落地聚集企业 41 家;

近 3 年共孵化合成生物企业 14 家,市场估值超百亿。

事实上,多种迹象都反映,像深圳先进院这样

的单位正通过生态攒聚深度参与创新。在成果展上,

来自大湾区国创中心的术中手持伽马相机、来自深

圳先进院的 5.0T 人体全身磁共振仪……各种新型研

发机构与创新中心已成为重要创新推手。

处在多行业科创前沿的深圳,更是汇聚了 5G

中高频器件、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超高清视频等

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源源释放出创新的策源效应。

2023 年年底方落户广州的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正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并投

入 35 亿元打造新型储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其重注超 10 亿元的实验室全部对外开放,以吸引上

下游企业、海内外研发团队进驻。短短月余,中心

已引进中科海纳、北京卫蓝、上海良信等超十家头

部企业。

“储能是一项横跨多学科的产业,覆盖了材料、

化学、电力、机械、计算机等领域。”广东新型储

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龙表示,创新中

心为多领域提供了合作平台,有助于整合创新资源

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据透露,今年,创新中心便计划聚焦大容量、

高安全、长寿命和高效率的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

开展 43 项重点任务攻关,研发投入将超过 10 亿元。

这背后是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 7 年

全国第一的结晶。去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

4600 亿元,占地区 GDP 的近 4%。多元创新主体与

生态已推动形成重注科研的浪潮。(编辑:李振)

特别报道

第22页

20

封面故事

逐鹿新质生产力

激发科技新动能 助推产业新优势

一开年,科技界就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浪潮。

来自大洋彼岸 OpenAI 的人工智能模型 Sora

再次改写了游戏规则,颠覆视频行业格局。在国内,

嗅觉敏锐的粤商们早已听到了科技变革“风雨欲来”

的“轰鸣声”,新质生产力是通往高质量发展大门

的密钥。

何为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核心要素,是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

强劲动能,是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新引擎。

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本期《新粤商》封面故事将聚

焦粤商粤企产业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拥抱新的“科

学的春天”。

第23页

21

鸿蒙生命体进化论

操作系统是复杂系统,是生态,也是生命。

复杂系统和简单系统的差别是什么,简单系统

可以用物理经典来简化描述其规律。比如卫星绕地球

运动, 可以用物理公式来定义。而复杂系统是由大

量单元互相作用组成的系统,活动非线性,是无数层

级的复杂组织。

它们之间的最大差距并不是体量,而是复杂系

统会出现“涌现”,它具有非计划性的增长。西方

国家在软件世界做了大量具有“涌现”能力的系统,

比如开源精神、Linux 开发者生态,它们产生了远超

预期的“涌现”式的增长。

鸿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涌现”能力

的复杂系统,如它的名字一样,代表开天辟地,石破

天惊,正是“盘古一笑鸿蒙开,神马负图从天来”。

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了 8 亿台,

到了 2024 年,鸿蒙进入质变时刻,不兼容安卓的“纯

鸿蒙”星河版即将面世。至此,鸿蒙迈入第二个发展

阶段,真正独立的鸿蒙生态启航了。

2 月 6 日,HarmonyOS 团队在致开发者一文中

写道:“今年对鸿蒙生态和 HarmonyOS 开发者有

着不凡的意义,基于开源鸿蒙开发的 HarmonyOS

NEXT 鸿蒙星河版将在今年秋天正式和消费者见面。”

在操作系统的滚滚洪流中,鸿蒙正像生命体一

般快速进化,而生命体的复杂系统可以从心、身、生

三个方面进行解构。

鸿蒙之心

心,指的是内核。

对于一个操作系统来说,业内和技术人士最关

心的就是它的核心是否具备足够的原创性,通俗地

说,就是有多少代码是自己写的。此前华为终端 BG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倪雨晴

新业态:

封面故事

第24页

22

软件部总裁龚体就表示,目前鸿蒙内核的自主化率是

100%,鸿蒙已有 1 亿多行的代码量,超 2 万个 API,

鸿蒙底座基本成熟。

操作系统也分为很多层,其中,内核是操作系

统的核心组件,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内核负

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

络系统等。可以说,内核决定了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

定性,是操作系统的基石。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

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HarmonyOS NEXT 不依

赖传统的 Unix 内核和 Linux 内核,而是依靠自主的

鸿蒙内核。这也意味着,鸿蒙操作系统最终将去掉

Linux 内核以及安卓的 AOSP 代码,成为“纯鸿蒙”。

在 2019 年华为公布的鸿蒙 OS 架构中,内核包

含 Linux 内核、鸿蒙微内核和 LiteOS,彼时华为计划

未来会完全转成鸿蒙微内核。这意味着,当前安卓应

用基于 Linux 内核可以和鸿蒙 OS 进行兼容,但是未

来,随着鸿蒙 OS 逐步使用自研的鸿蒙微内核,就不

再兼容安卓应用了。

如今,鸿蒙内核历经迭代,已经进一步进阶,

这也是华为持续投入研发深耕,在软件上不遗余力的

成果。

据介绍,鸿蒙内核匹配终端用户状态和终端任

务特点,通过变公平调度为动态优先级调度、混合动

态大页的内存管理机制以及高效的组件间通信机制,

让系统更加流畅。比如在越来越重要的内存管理上,

鸿蒙内核的内存机制能够混合动态大页,将内存管理

效率提高 2-3 倍。

同时,鸿蒙内核还创新设计了更轻量的并发模

型,更匹配移动算力架构的资源供给,更精准的器件

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硬件的能效表现;此外,鸿蒙内

核基于无 RooT 权限的安全设计,针对安全体系中关

键模块进行形式化证明,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

的正确性。

华金证券就分析道,鸿蒙系统凭借微内核、分

布式、元服务三大技术优势,未来有望持续扩大市场

份额。比如,不同于安卓基于 Linux 宏内核的设计,

鸿蒙系统采用了微内核架构,在内核层面只保留最基

本、最核心的服务,降低内核中单个模块出错对整体

系统的影响,在稳定性上优于安卓系统,并且更易于

进行模块化扩展。

鸿蒙之身

身,指的是构成鸿蒙系统主体的支持系统。

开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看不见”的工作量在

这里。就像一个运动员,要保持极好的竞技状态,要

付出很多的饮食、训练和专业支出。对于操作系统就

包括文件系统、编译器等等。

在鸿蒙操作系统之

前,国内也有各类不同

形式的操作系统,包括

利用各种开源系统进行

魔改,但它们都不够彻

底。这一次,鸿蒙底座

已完善,实现全栈自研。

华为的团队坚持长期投入软件底层技术研究,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华为的操作系统是由

华为 2012 实验室旗下的欧拉实验室研发,鸿蒙从

2015 年立项至今,十年磨一剑,目前已运行在众多

封面故事

第25页

23

全场景设备。

HarmonyOS 向 下 扎 到 根, 全

面突破操作系统内核、AI 大模型、

AI 框架和编译器、编程语言、文件

系统、编程框架、设计系统、集成

开发环境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全栈

自研,为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底座。

以编译器为例, 所谓编译器,

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将人类语言转

换成机器语言。比如打开微信发送

信息这一人类的动作,就要转换成

机器语言处理,但是 CPU、内存不能直接执行,在这

个之间就需要编译。

华为研发的面向应用开发的方舟编译器,联合

ArkTS 编程语言的规范,可以提升 APP 的运行性能;

面向 C/C++/Rust 编程语言的毕昇编译器,能够实现

代码不变重新编译性能即可提升 10%。

华金证券就分析道,鸿蒙系统采用分布式技术,

具备跨平台、跨设备的能力,不仅适用于手机等个人

终端,也能够连接到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多种智

能终端设备,并且多设备之间可进行高效协同运作。

同时,鸿蒙系统支持元服务的开发,开发者可以将应

用分解为多个元服务独立开发,并根据场景组合成复

杂应用,大幅提升了应用开发、部署效率。

软件体系之外,硬件体系是另一个重要基础,

随着华为手机的回归,业界对于鸿蒙的预期也在提

高。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报告指出,展望

2024 年,华为将推新款高阶 P 系列与 Mate 系列,预

估零组件采购量为 3000 万至 4000 万部。也有分析

师指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已经调高到 6000

万部至 7000 万部。

在 2023 年 第 四 季 度, 中 国 市 场 上 华 为 手 机

出货量已经重返前五,排在第四名。据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数据,在 2024 年的前两

周,华为重新回到了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位置。

另一家调研机构 TechInsights 预测,2024 年全

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同比反弹超 3%,安卓和苹果 iOS

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双雄地位,但在中国市场上

的份额将被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蚕食。从 2024 年起,

鸿蒙 HarmonyOS 将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二大智能手机

操作系统。

鸿蒙之魂

生态是鸿蒙的灵魂,意味着鸿蒙的长期生命力。

在华为终端 BG 软件部总载龚体看来,如果把鸿蒙建

设比喻成三大战役,现在已经胜利打完两大战役,接

下来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是健全鸿蒙生态。

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基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

类是面向消费者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由华为亲

自主导;第二类是面向行业应用交给 OpenHarmony

开源组织,吸纳各大专业的软件公司来针对具体行业

进行开发,华为是核心的开源贡献者。

其中,面向消费者的市场,目前已经明确的是,

鸿蒙未来将不再兼容安卓,形成“独立”生态,因此

封面故事

第26页

24

开发者们需要单独为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近半年

来各大 APP 应用不断加盟,各家将基于 HarmonyOS

NEXT 这个版本启动开发。

不久前,余承东在内部发布全员信称:“2024

年是原生鸿蒙的关键一年,要加快推进各类鸿蒙原生

应用的开发,集中打赢技术底座和三方生态两大最艰

巨的战斗。”

华为自有应用已全部开发鸿蒙原生应用版本,

包括日常大家使用的相机、图库、日历、天气、音乐、

视频、运动健康、浏览器、阅读等等。

2023 年以来,头部互联网应用纷纷加入鸿蒙生

态。华为称,目前已有超 200 家头部应用加速鸿蒙

原生开发,原生应用版图成型。而蚂蚁集团、中国银

联等众多伙伴,开放垂域创新能力,和鸿蒙一起给开

发者提供了全链路开发工具,进一步加速鸿蒙原生应

用开发。

具体来看,200 多个应用覆盖了游戏、社交通讯、

出行导航、商务办公、旅游住宿等 18 个领域,具体

包括支付宝、网易游戏、美团、钉钉、哔哩哔哩、

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中国移动、银联、交通银行、

建设银行、麦当劳、同程旅行、中国国航等金融、生

活服务、酒店、电信运营商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等。

未来,生态的繁荣还需要携手更多开发者,华

为也已经定下了目标。华为终端云总裁朱勇刚介绍

道:“到 2024 年终,5000 个 APP 加入到鸿蒙生态中,

最终的星辰大海是超过 50 万的应用。”

另一方面,华为积极推动开源开放,携手合作

伙伴共建鸿蒙生态。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支持下,

OpenHarmony 经历 3 年,吸引 70 多家单位、6700

多位社区贡献者共同开发超过 1 亿行代码。目前已有

超过 220 家伙伴加入开源鸿蒙生态共建,累计落地

超过 460 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

覆盖金融、教育、交通、医疗、公共安全、智慧城市

等多个行业。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振鸿蒙生态的发展势能,

华为还宣布 “耀星计划”投入 70 亿元激励鸿蒙开发

者在鸿蒙原生应用、元服务、SDK 等方面的创新。

鸿蒙星光

纵观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全球巨头蜂拥而至,

却大多铩羽而归,最终手机市场上只有安卓和 iOS

占 据 多 数 份 额。 此 前 的 塞 班、Windows Phone、

BlackBerry OS 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三星推出的

Tizen 系统并未掀起波澜。

当前,谷歌的安卓系统是全球手机操作系统的

霸主,其开源的特性和丰富的应用生态使得安卓系统

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苹果、华为等

厂商的崛起,安卓系统的统治地位也开始面临挑战。

苹果的 iOS 系统以其封闭的生态圈和出色的用

户体验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虽然 iOS 在全球市场

的份额不如安卓,但其用户忠诚度却极高,这使得

iOS 在全球手机操作系统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在成为崛

起的第三极。对于华为而言,鸿蒙是不得不做、背水

一战的选择。而且,鸿蒙并不局限于手机领域,还可

以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不同

的场景,鸿蒙的崛起无疑对全球手机操作系统格局产

生了深远影响。

TechInsights 认为,“华为在 2024 年将坚实复

苏,并重新洗牌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夺取苹

果和安卓厂商的份额。华为鸿蒙 HarmonyOS 预计将

在 2024 年实现下一个里程碑,届时,不兼容安卓的

修订版 HarmonyOS NEXT 将投入商业运营。”

同 时 报 告 也 指 出, 如 何 围 绕“ 纯 粹 的

HarmonyOS”建立一个独立的应用生态系统,将是

封面故事

第27页

25

华为在未来几年面临的新挑战。而生态建设并非一日

之功,这将是一个复杂、持久的过程,面临着多维度

的挑战。

首先,对于鸿蒙而言,头部应用是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已经官宣的有 200 多家 APP,但是微信尚未公

开信息,据了解双方都在持续沟通之中,但是全民级

别的大型应用迁移、开发非常复杂,也牵涉诸多的利

益分配。

有鸿蒙开发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微信、

抖音等大型应用的开发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可

能要配备上千人投入,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问

题需要沟通调试。而重新开发原生应用,逐步迭代适

配的周期,是需要以年为单位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刀

切。”

其次,开发者最关注的就是开发成本问题,有

华为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现在底层接口和机制都变

了,上面的 APP 要重新开发。而重新开发就意味着

人力成本,“鸿蒙的火热之势我们能感受到,也在着

手准备,期待鸿蒙带来增量,但同时很现实的问题是,

当前互联网行业普遍节流,重新开发面临着成本分配

问题,所以我们也在边研发边观望。”一位开发者向

记者直言。

此外,华为手机的回归也是外界关注焦点,硬

件是鸿蒙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发者们坚定投入的

信心,今年华为除了在国内市场恢复外,也将积极布

局海外市场。

几年前,余承东曾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没

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

汇聚的星星之火。”

如今最新的 HarmonyOS NEXT 鸿蒙星河版也是

对于星光的一种呼应,随着华为手机逐步复苏、国内

千行百业应用的加入,鸿蒙生命体将继续进化、也将

探索到更多星光。

鸿蒙生态粤企“朋友圈”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实习生杨晴晴、朱梓烨、

李伊静根据公开信息、券商报告整理

公司名称 公司地点

九联科技 广东惠州

深开鸿 广东深圳

金溢科技 广东深圳

盛视科技 广东深圳

智微智能 广东深圳

芯海科技 广东深圳

证通电子 广东深圳

华帝股份 广东中山

新国都 广东深圳

优博讯 广东深圳

赛意信息 广东广州

梦网科技 广东深圳

国华网安 广东深圳

金蝶国际 广东深圳

中望软件 广东广州

光弘科技 广东惠州

高盛达 广东惠州

捷顺科技 广东深圳

拓邦股份 广东深圳

美的集团 广东佛山

智度股份 广东深圳

卓翼科技 广东深圳

数联天下 广东深圳

睿视科技 广东深圳

广和通 广东深圳

封面故事

第28页

26

“要去和擎天柱散散步了。”北京时间 1 月 31 日,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晒出了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

Optimus(擎天柱)行走的视频,再次掀起智能机器

人的话题热度。就在日前,马斯克还曾在特斯拉的财

报会上透露,人形机器人最终可能成为特斯拉的最大

业务,擎天柱或将在明年实现交付。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其中,大模型作为应用层

最具代表性的明星产品,过去一年可谓狂飙突进。但

其实,AI+机器人、AIPC、AI手机也是重要的应用方向,

且有望带来产业的革命性时刻,甚至走入新一个春

天。

过去数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一直受限于技术

与应用的双重局限,但随着 AI 技术越过山丘,AI 加

持下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奇点已至。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对于能够执行精细且复杂

物理操作的智能机器人来说,AI 相当于大脑,机器

人运动控制器相当于小脑,机器人就是躯干,三者组

合,才意味着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正是 AI 的具身

化载体,也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最有效的载体。高盛

在分析中表示,最理想情况下,预计 2035 年人形机

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 1540 亿美元。

千亿美元产业蓝海就在眼前,科技巨头们争先

恐后入局。

除了特斯拉这条“鲶鱼”,其他参与方也在 AI

机器人的研发方面热情满满,如谷歌与斯坦福推出

了 AI 机器人 Mobile ALOHA, OpenAI 积极支持机

器人企业 1X 的融资。大模型迭代升级,人形机器人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让实际落地不再遥遥无期。国内

人形机器人头部玩家优必选也已于 2023 年底在港交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孔海丽 实习生 张奕丹

AI 机器人“卷出花”

产业进入奇点时刻

封面故事

新产业:

第29页

27

所上市,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但与此同时,AI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制

造成本高昂、训练泛化难度高、场景应用受限等问题,

这给 AI 机器人投入量产和大规模应用带来了考验。

AI 机器人各显“贤惠”

近段时间,AI 机器人领域颇为热闹,叠衣服、

炒菜、煮咖啡,大有承包家务的势头。

马斯克在 X 上晒出的 Optimus(擎天柱)自主行

走视频显示,该款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模仿人类的自

如行走,步态轻盈自然。视频中,擎天柱去掉了外壳,

内部电机、电线等构成清晰可见,但行走动作并不呆

滞,拟人化特征相当高。

就在不久前,马斯克还公布过擎天柱叠衣服

的视频,其可以顺畅地将一件衬衫从洗衣篮中拿

出,并在台面上折叠好,手臂与手指应用灵活。

谷 歌 DeepMind 与 斯 坦 福 团 队 共 同 推 出 的 Mobile

ALOHA,展示了煮虾、擦桌子、洗盘子等功能;来

自中国的机器人创企 MagicLab 则展示了人形机器人

煮咖啡的过程。

而 在 刚 刚 结 束 的 2024 年 美 国 消 费 电 子 展

(CES2024)上,国产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亮相,可以

实现多场景应用,包括教育科研、自动化生产线、智

能搬运、复杂环境巡检、应急救援、户外安全作业、

危险环境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等。

CES2024 上,三星公布了新版本的 Ballie 机器人

管家,能够与智能家居联动;LG 展示了双足家庭机

器人助理 Moving Smart Home Hub;亚马逊投资的

创企 Embodied 也在 CES 上展示了教育机器人 Moxie

AI,可以与儿童进行眼神交流及语音对话。

在研发速度上,新兴科技企业也在不断突破。

成 立 于 2022 年 的 Figure, 于 1 月 7 日 发 布 了

一段人形机器人 Figure01“煮咖啡”的视频,号称

仅 10 小时内便教会人形机器人此项技能。前谷歌

DeepMind 研究员、同时也是该机器人的开发人员

Corey Lynch称这是通过端到端人工智能训练实现的,

所有行为(包括矫正)都是自主的,并没有使用远程

操控。而在 2023 年 10 月,Figure 01 才被正式推出,

到如今实现“10 小时教会机器人煮咖啡”的突破只

用了 3 个月的时间。

此前,根据特斯拉在 2022 AI Day 中披露的细

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制造耗时 6 个月,

实现行走和手臂摇摆动作分别用了8个月和12个月。

相较而言,Figure 的研发速度还要更胜一筹。

不过,并非所有 AI 机器人的家务活都是自主行

为,谷歌与斯坦福的 Mobile ALOHA 所展示的煮虾、

坐电梯、擦桌子、与人击掌、洗盘子、整理桌椅等任务,

其中部分行为由人类远程操控完成。

擎天柱叠衣服被网友质疑与斯坦福机器人“炒

菜”类似,是通过遥操作系统实现的。对此,马斯克

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承认机器人自主叠衣服尚且需

要时间。

AI 机器人元年

2023 年,OpenAI 发布了大模型 ChatGPT,这是

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有较强理解与生成对话能力。

ChatGPT 的诞生,奏响了大模型爆火的乐章,也间接

摁下了 AI 机器人快速演进的按钮。

早在 1986 年,日本本田公司就公布了全球首个

商业用途人形机器人 ASIMO,具备完整的身体运动

能力,之后也有企业相继开始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业

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过去大规模刚需应用场

封面故事

第30页

28

景不足、技术复杂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机器人难以

成熟落地。

从整个机器人发展历程来看,智能机器人已经

迭代到了第三代。与历代机器人相比,人形 AI 机器

人有更高的感知、运动控制和交互能力,可以应用于

多个场景。例如在工厂中进行仓储物流管理、上下楼

梯移动货物等,在家庭里陪伴教育、充当医疗助理协

助老人生活、照顾孩子、做饭等;能够替代人类进行

高危工作,如救火、有毒物质清理等。

如今有了 AI 加成,又出现了 End-to-end 端到

端模型,让以往复杂的场景理解和建模过程可以被简

化,机器人通过海量的训练数据可以直接训练,智能

程度不断提升,技术上的难点得以突破。

业内人士举例说明,以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

方式从编写代码到示教拖拽式,总归存在一定的使用

门槛,但通过大模型结合机器人的操控,使得以后可

以借助自然语言驱动机器人,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普通

人控制机器人,或是企业研发,都极为有帮助。

中信证券方面认为,随着 AI 迅速发展,人形机

器人奇点已至,机器人在 AI 的加成下逐步由“功能”

走向“智能”。

2023 年不仅是大模型元年,也是人形机器人相

关产业的元年,机器人、家电、车企等各界玩家进入

赛道,有了实质性的成效。

聚焦到国内,在政策上,2023 年 11 月,工信部

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对人形机

器人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

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培育 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北上深等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机器人相

关支持性政策,为 AI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以拓普集团、三花智控为代表的上游零部件企

业也在加速研发布局。

2023 年 3 月,追觅科技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

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亮相机器人大会;康复机

器人企业傅利叶于 2023 年 7 月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

GR-1,并开启预售和量产交付;2023 年 8 月,宇树

科技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Unitree H1,这是国内

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2023 年 8 月,

智元机器人发布智能机器人远征 A1,展示了拧螺丝、

底盘装配、家庭陪伴、危化品实验等多场景应用。

2023 年 10 月,小鹏汽车展示了自研的人形机器

人 PX5,双手仿人灵巧,可以进行类人的双足行走。

未来可以实现工厂生产、巡逻,甚至是帮忙卖车。小

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公开表示,汽车公司的未来,

将是 AI 汽车和机器人的结合。

而此前随着优必选上市推进,产业链上的合作

方也进一步展开紧密合作。去年 12 月 27 日晚间,天

奇股份发布公告称,其与优必选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

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

封面故事

第31页

29

资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合资公司将依托优

必选科技在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结构设计等关键技

术,结合天奇股份在汽车制造智能装备领域的行业资

源及优势技术,率先打造适用于汽车制造场景的人形

机器人整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可否认,AI 机器人领域的潜力巨大,但目前

仍然存在不少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成本造价依然高昂。中信证券分析师根

据海外 Digit 等人形机器人的售价 25 万美元预计毛利

率约为 25%,推测当前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在十几万

美元左右。有专业人士分析,硬件上的零部件成本占

大头,仅高性能控制器的价格就高达上万元。

而根据特斯拉 2022 AI Day2 披露的信息,未来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将会降到 2 万美元(折合

人民币 14 万元左右);开普勒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价

格控制在 2-3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4-21 万元)左右。

在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智元机器人预估未来其首款

人形机器人远征 A1 的制造成本将会被控制在 20 万

元以内。如果真的能将成本造价“打下来”,或许能

突破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其次是机器人在各场景的实际应用。人能够掌

握“默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只依赖于经验总

结,而是能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逻辑,但是这对于

传统的编程机器人不太可能完成,因为环境变量太

多、过于复杂,机器人难以应对。

随着大模型出现和发展,能提高机器人对人类

指令的理解能力,解决此问题的方式由针对单一任务

建立一个通用预测模型进行“举一反三”,到现在变

成借助多模态神经网络融合实现,能够集视觉、触觉、

运动、关节控制等为一体,解决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

问题。

最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一项研究中

借助图神经网络(GNN)的模型,通过收集大量合成

图像和在真实环境中捕获的布料图像进行预训练,已

经让机器人能够有效判断整个布料的形状、位置和可

见度。这与特斯拉人形训练机器人叠衣服的行为不谋

而合,机器人“保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诞生。

钱江机器人孔民秀对 ChatGPT 大模型在工业机

器人上的使用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大数据模型的可

靠性存在提升空间,且在智能焊接、智能搬运等方面,

大模型的成本过高。也就是说,如何将 AI 大模型技

术与机器人更好地融合,是一个难点。

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的算法系统和算力也是

研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板块。前者与机器人行

走、行为协同操作息息相关,后者决定了机器人的续

航和散热。解决这些问题,AI 机器人的道路才能越

走越宽。(编辑:张伟贤)

封面故事

第32页

30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

工业智造将率先迎来人形机器

人规模应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丁莉 庞成

新产业:

封面故事

第33页

31

回到 2023 年的倒数第三天,身高 1.7 米的工业

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弓着双腿,缓步迈进港交所舞

台中央,和优必选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剑一起敲响了铜

锣。金属机械手扬起,红锤落下,“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诞生了。

时间来到 2 月 18 日,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同期举行的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上,咖啡馆机

器人完美地为一杯咖啡完成了拉花,文教机器人随着

音乐自如舞动,医疗机器人走上手术台成为“操刀

手”……种种景象正同一个多月前的那一幕深深重

叠,“人工智能 + 机器人”的时代帷幕缓缓拉了开来。

恰逢工信厅宣布五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赫然

在列,作为人形机器人标杆,优必选自然备受瞩目。

大会期间,周剑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聊了聊他眼中

的新质生产力。

“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受

益者之一。”周剑表示,大模型将赋能人形机器人走

向主动交互,成为颠覆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

车等的划时代的产品。但同时,人形机器人商用化仍

面临场景挑战,亟待寻找更多应用切口,工业智造便

是风口之一,Walker S 目前已被送入汽车厂接受“实

训”。

积累 1800 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专利

新粤商:2023 年年底,优必选在香港交易所主

板上市,有怎样的行业意义?

周剑:至少让全球看到,在人形机器人这样一

个独立、垂直、高成长且极具颠覆性的赛道上,中国

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实在此之前,各国已经意识到,人形机器人

将成为未来大国争夺无法绕开的关键领域。我们这次

上市,相信对于行业内企业及“跨界者”,将起到重

要的示范作用,让更多方面关注到这一赛道,并牵引

更多主体、资源进入这一赛道。

新粤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发迹于深圳,

有何深层根源?

周剑:最关键一点在于,深圳提供了良好的科

技创新沃土和完善的供应链配套。

今年全省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移师深圳,其实也

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深圳

无疑担当了创新驱动领头羊的角色。

从最初我们企业仅有一两百人时,深圳市南山

区就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以及一系列指导。无论

是从产业基础,还是政府营造的创业氛围而言,深圳

都会是一个最佳的代言人。我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颠

覆式产品,从这里扎根生长出来。

新粤商:你提到了深圳的创新驱动领头羊角色,

那么在整个创新生态中,如何看待企业的创新主体作

用?优必选进行了哪些科创努力?

周剑:在创新生态中,企业既应是出题人,又

应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上下游供应链共同答题;

同时作为最终的产品提供者,它又是技术通往产品的

关键枢纽。

就我们自身而言,2020 年—2022 年期间,优必

选研发开支平均占年收入的比重已超过 50%,这样

的高投入下,我们突破并积累了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

制、伺服驱动器、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SLAM 及

自主导航技术、视觉伺服操作和人机交互以及机器

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 ROSA 等全栈式核心技术;在

全球率先完成了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 0.2Nm 到

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

截至去年 6 月,优必选全栈式技术已有 1800 余

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

利储备量上,优必选已居全球第一,高于本田、索尼、

丰田等。

封面故事

第34页

32

此外,优必选还参与组建了人形机器人制造业

创新中心平台,推动多技术路径探索,促进创新成果

转化,推动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新粤商:作为创新生态的另一构成,人形机器

人行业的发展将为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变化?优必

选在人才引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剑: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成长将驱动对从职业

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体系的深刻变革,包括促进跨

学科交互等。同时,产教研融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

除教育外,未来人才更多还将源于产业界。

优必选也进行了很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普及

教育,开发了系列课程,也在探索利用大模型推出覆

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企业作为“出题人”,还可以同院校开

展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

目前,我们同香港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

都进行了合作,合作范围还覆盖到阿联酋、卡塔尔、

美国等地的海外高校。企业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也引

进了众多海外人才,最终我们希望培育更多自己的科

学家和工程师。

人形机器人必将是人工智能时代受益者

新粤商:在技术积累逐步完善之后,人形机器

人商业化还存在怎样的挑战?

周剑:其实,单纯从硬件或软件上来讲,人形

机器人的发展已不再有太大阻碍。但人形机器人的

产业链很长,在量产实现之前,制造成本高将是重

要掣肘。

因此,我们目前最紧迫的是找到切入场景,实

现规模化的应用,实际应用将反馈回海量数据,催

动行业和产品迭代。同时,随着应用场景日渐广泛,

封面故事

第35页

33

产业能够进行批量化生产,制造成本随之下降,行业

发展速度便可实现“一日千里”。

新粤商:为拓宽人形机器人赛道边界,加速商

业化,优必选采取了哪些措施?

周剑: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实验室研发

阶段,优必选已率先实现了小批量量产。我们主要聚

焦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在智能

制造场景首先迎来爆发。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 AI

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实际调研发现,在新能源汽车产线上,工业机

器人多集中在前期阶段,而在总装线仍以工人为主,

呈现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对此,优必选也正在与行

业优秀合作伙伴一起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

域落地,联合打造试点示范工位,工业版人形机器

人 Walker S 目前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工厂进行实地“培

训”。

此外,商用服务是人形机器人最快落地的市场,

而家庭则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目前,优必选已经面向人工智能教育、智慧物流、

智慧康养、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打造了涵盖“硬件 +

软件 + 服务 + 运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开

拓机器人规模商业化应用市场。其中,研制开发的中

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 Walker,成

为了全球大型服务机器人代表产品。

新粤商:OpenAI 的 Sora 问世便引发热议。而

人形机器人与 AI 更是密不可分,大模型等的发展将

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怎样的新质生产力?

周剑:Sora 的诞生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提速,

广告、影视业可能成为第一波受影响的行业,他们的

生产方式、组织模式都将发生变化。

而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受

益者之一。

去年 10 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

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

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之所以说人

形机器人可能成为划时代的终端交互产品,便在于其

日渐从被动交互过渡到主动交互、从打字沟通发展为

自然语言交互。

人形机器人交互性的增强、交互方式的改变,

符合人类的社会属性,更有助于发挥家庭陪伴、情感

维系的作用,也必然需要大模型的支持。目前,优必

选正开发家庭陪护机器人,我们在机器人大脑中植入

了大模型,使其可以观察用户情绪变化,模仿人类表

情,主动输出符合场景的“情感表达”。(编辑:林曦)

封面故事

第36页

34

封面故事

小马智行 CEO 彭军:

2025 年可实现 L4 级全无人自动驾驶规

模商业化落地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

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

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

如此有未来感的画面并不只出现在科幻片中,

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各式各

样“戴”着一顶“帽子”、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驾驶车

行驶在路上。

今年 2 月 2 日,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 L4 自动驾

驶软硬件系统的丰田赛那自动驾驶乘用车(Robotaxi)

车型,正式获准在北京开启“车内无人,车外远程”

的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稍早前的 1 月 31 日,小

马智行还获得了深圳市宝安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

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

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服务。2023

年底,小马智行还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开展智能网

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资格,“无

人驾驶”车辆在南沙正式开启收费运营。

与普通网约车一样,乘客只需要在手机上一键

下单,一辆“自动驾驶”乘用车就会出现在身边,即

可感受全新的产品技术和出行方式。

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将如何形成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琛

新模式:

第37页

35

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围绕汽车行业的新质生产力,自动驾驶商业化

落地的难点和堵点,中美自动驾驶的生态差异等话

题,2 月 20 日,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 CEO 彭军接

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彭军表示,在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智

能化、电动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上。自动驾

驶作为这种趋势的集大成者,以及新兴科技的代表,

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事故风险,还能为

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目前,小马智行已在北京、

上海、广州和深圳部署了无人化自动驾驶车队,并在

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启动了无人化商业收费服务。

虽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技术、成本、政策等

挑战,但已处于规模化前夕阶段,预计 2025 年会是

一个重要节点,可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 L4 级的规模

商业化落地。

L4 级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在即

新粤商:1 月 31 日,小马智行获得深圳市宝安

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这有何

标志意义?对比各一线城市无人驾驶生态和政策支

持,你认为各地发展前景如何,产业方向是否存在差

异化?

彭军:这标志着小马智行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

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补

足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后一块版图,为未来在更多

城市展开规模化无人商业运营奠定了基础。

封面故事

第38页

36

目前各一线城市虽然在无人驾驶生态和政策支

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都高度支持自动驾

驶技术的进步。以广州为例,自动驾驶的广泛部署

和应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包括人才引

进和培养、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路测条件等。这些都为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提供

了坚实基础。

新粤商:小马智行目前已积累自动驾驶测试总

里程为多少?在测试过程中,企业是如何发现技术在

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并持续迭代改进?

彭军:在复杂的城区公开道路中,截至 2024 年

1 月,小马智行已累积超过 2900 万公里的自动驾驶

路测里程,其中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里程 250 万公里,

全无人驾驶测试里程 60 万公里。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现和

改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包括在不同的城市和

道路条件,以及不同天气状况下进行测试,以确保自

动驾驶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情况。除了

真实道路测试,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虚拟仿真测试,

通过虚实结合,共同验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粤商: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在商业化和落地

方面进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目前遇到的难点和挑战是

什么?需要哪些支持和助力?我们距离自动驾驶车

真正融入日常出行还有多久?

彭军:技术上,要有安全、稳定的自动驾驶系统,

处理各种复杂的长尾场景,杜绝安全隐患以及车辆受

困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乘客的叫车效率、乘坐体验等。

成本上,需要大规模量产来实现规模效应和商

业化,小马智行正通过与丰田、上汽、一汽、广汽等

国内车厂合作来控制成本,此外相关产业的成熟度也

会影响成本。

政策上,以广州为例,一辆“无人驾驶”的

封面故事

第39页

37

Robotaxi,从道路测试到商业收费,政策上需要依

次获得不同阶段的许可,每个阶段都需要车辆在运

营里程、车辆应急处置、安全冗余设计等方面达到

相应要求。

小马智行已迈入全车无人的测试及运营阶段,

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常态化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

对外收费运营的公司。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已经到了

规模化前夕,2025 年会是一个重要节点,预计可实

现全无人自动驾驶 L4 级的规模商业化落地。

新质生产力将带来全新出行体验

新粤商: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汽车行业

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在智驾领域,产业和科技如何

才能互促双强?

彭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以创新为核

心驱动力,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于一体的生产

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精神、智能

化发展和新科技的推动。

在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智能化、电动化、

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上。自动驾驶作为这种趋势的

集大成者,以及新兴科技的代表,不仅能够提高城市

交通效率,降低事故风险,还能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在自动驾驶领域,产业需求会驱动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创新;反之,科技创新也会

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包括传统汽车产业升级以及传

感器、芯片、软件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并引发交

通、物流、出行等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新粤商: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大模型,

这可以为小马智行以及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可能

性?

彭军:小马智行很早就开始研究 AI 大模型在自

动驾驶领域的应用。

2019 年,我们将强化学习引入决策规划算法中,

通过大规模仿真系统在数据闭环中构建了类 RLHF 的

算法迭代机制。目前,所有的预测模块都使用了自监

督学习的技术进行反馈迭代,包括乘用车智能驾驶方

案中,应用多任务大模型 BEV 算法架构,能够更好

地对障碍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在数据标注方面,应用 GPT 类大模型以及类

Prompt 交互模型,丰富感知长尾数据集,如自动辅

助标注提升 Robotaxi 数据标注流程效率。在感知方

面,基于大量的自动化标注数据和自监督的学习的方

法,对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对场景的理解能力都有极大

的提升。

新粤商:小马智行于 2016 年底在美国硅谷成立,

此后在中美两国同时布局,就你观察,中美两国自动

驾驶生态有怎样的差异?

彭军:中美两国对自动驾驶都很重视,发展速

度较快。这也是小马智行在发展早期就在中美两国深

度布局的重要原因。

整体而言,在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方面,美国起

步快、发展更早,但从 2022 年开始,中国在自动驾

驶法律法规方面开始小步快跑,逐渐跟上了脚步。

从技术发展的难度而言,中国人口密度更高,

车辆更多,交通参与者更复杂,经常出现人车混行的

情况,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挑战更大。这种情况在

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

也是一样的。不过在其他一些人口较少的城市,因为

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密度较低,挑战相对要小一些。

(编辑:林曦)

封面故事

第40页

38

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

广东民营企业将在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贡献

近日,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在“信念之光

耀粤商·《风云粤商》年度盛典”活动现场发布《广

东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2023)》(以

下简称“报告”)。这是广东省第五次编制并发布

专门针对区域内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那么,在 2023 年,广东民营企业表现有哪些

亮点呢?在 2024 年,又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广东民营经济的表现绝对是一声喝彩和一个

亮点。”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陈志

列表示,广东的民营经济是领先的,而且是领潮的,

因为改革开放首先在广东地区打开了这样的一个大

门,所以在疫情过后,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内和国

际形势情况下,包括对未来的信心方面,广东民营

经济做出了很多的举措。

因此,此次报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我们向

全广东 21 个地级市的民营企业发放了多份问卷,调

查深度的范围是历年少见的。”陈志列介绍,广东

省工商联专门课题组实地走访广州、深圳、东莞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实习生 吴知朋

对话新粤商:

解码新质生产力

对话新粤商

第41页

39

地区,调研超过 40 家企业和商协会组织,并进行

深入的分析,通过大量数据和鲜活案例,对 2022—

2023 年广东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进行

了全面展示。

陈志列认为,广东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

要亮点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广东民营企

业踊跃投身“百千万工程”,积极参与双区和三大

平台建设,克服不利影响高质量“走出去”,在自

觉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部署中塑造新动能新

优势。

报告显示,2023 年 1—9 月,在广东省工商联

组织统筹下,广东民营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

共落实产业转移项目 399 个,总投资额 873.92 亿元。

2013 年至 2022 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进出口规模从 1.92 万亿元增至 3.01 万亿元,首次突

破 3 万亿元大关,十年间增长 56.3%。在此基础上,

2023 年 1 至 8 月,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

出口 1.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占同期全省外贸

的 37.1%。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截至 2023 年底,广东

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 1800 万户,其中民营经济

市场主体占 96% 以上,居全国第一。近期,广东省

出台 31 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措施,陈志列认为,在

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广东民营经济特别

善于勇立潮头,特别善于先人一步,特别善于动作

在先,这是广东民营经济的一贯的传统。

广东民营企业正在以创新驱动,加快核心部件、

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陈志列指出,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广东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势头,以及自身内需的动力引擎,在

新的一年,都会助力广东民营企业在科技自立自强,

并在突破“卡脖子”工程、“卡脖子”技术方面一

定会做出新的贡献,让中国品牌、中国科技、中国

影响力走向全球。

从报告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广东民营企业贡

献了 70% 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56.8% 的调研企业

建立了研发机构,12.7% 的调研企业参与了关键核

心技术攻关。58.4% 的调研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

转型。广东民营企业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改造,已成为多个产业领域的“链主”。2022

年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名单中(第一批),广东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陈志列表示,总体而言,广东民营企业正在发

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应对变化,保持创新和探

索的精神,在“变与不变”中勇担社会责任,实现

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对话新粤商

第42页

40

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

“医检 +AI”正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2 月 18 日,广东依照“惯例”以高质量发展大

会拉开全新一年的帷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配套的产业科

技融合发展成果展上,医疗行业成了核心区的绝对

“主角”——人工智能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操刀者”

或医学检验病理“医生”。恰逢 Sora 的“振动”刚

刚传导至国内,医疗最先听见了这场科技革命的“风

雨欲来”。

“人工智能加持下,我预感会迎来一个新的春

天。”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感叹,“医

检 +AI”正席卷而来,终将成为医检行业的新质生产

力。

尤其在广东省,医检服务产业已实现“立足广东,

引领全国”的格局,营收规模、提供服务类型、检

测样本数量、覆盖人口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行业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已经指向

数智化转型升级。

市占率高达三分之一的金域医学,作为行业“链

主”,早已率先启动了转型,先后搭建了辐射 1.5 万

家基层医院的远程病理协作网,开发出多款 AI 辅助

病理诊断产品,构建起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

公司开始向大模型进军,积极探索“医检 AIGC”的

深度开发及应用。

进军医检 AIGC

新粤商:今年,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

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你认为

医学检验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梁耀铭: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

通过各种创新获得先进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技

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对

企业而言,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

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在医学检验行业,除生物技术本身的创新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丁莉

对话新粤商

第43页

41

AI、大模型等也在推动医检数智化创新,在我看来

就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新粤商: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

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第三方医检行业发展带

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梁耀铭: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

为引领新一代医检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生物技术

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一方面有助于攻克“卡

脖子”医检技术,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让诊断

更精准;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地区

分布不均、诊断效率低等问题。

例如,AI 可以辅助医生快速进行临床诊断;而

通过 AI 大数据,人们可以实现智能健康管理;“AI+

物联网 + 云技术”还将推动全自动化医检实验室成为

现实。

新粤商:目前,金域医学为数智化转型采取了

哪些措施?

梁耀铭:事实上,金域医学早在 2020 年就启动

了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挖掘、AI 辅助诊断等技

术开发,我们在营销、实验室、物流、供应链等场景

均有发力。

例如,面对全国病理诊断资源不足、存在约 8

万病理医生缺口这一痛点,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

全国领先的远程病理协作网,辐射全网 15000 多家基

层医院;利用大量的检测样本和数据,并联合华为、

腾讯等企业,开发了多款针对不同疾病 AI 辅助病理

诊断产品,大大缓解了病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中,我们携手华为云开发的宫颈细胞学 AI 辅

助筛查模型,年调用量已超过 120 万次,提高效率超

过 40%;与腾讯 AI Lab、舜宇光学科技共同研发的

国内首个获准临床用智能显微镜产品则主要用于乳

腺癌免疫组化(IHC)等场景,能在 300 毫秒(0.3 秒)

内迅速计算出该区域的肿瘤阳性细胞数量。

接下来,在垂直大模型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布局,

基于海量医疗数据和专业知识积累,训练具有医检行

业特色的多模态大模型,整合现有数智化成果,有望

于进一步提升医检实验室效率,改善临床服务体验,

助力提供精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高质量医检服务。

新粤商:中国第三方医检行业拥抱人工智能有

哪些优势?尚面临什么挑战?

梁耀铭:我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优势就在于

拥有庞大的样本量。在医检行业数智化转型上,我们

同国外几乎同时起步,利用好这一样本量将是我们

领先一步的关键。依托海量数据,我们有可能发现

新的疾病发生规律,创建中国标准。在数据治理上,

目前金域已经建立起了标准报告语言规范及高质量

专病数据库。

谈到挑战,数字化技术和应用场景均已具备,

接下来就看如何融合,而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人”,

我们需要一批既懂生命科学又懂人工智能的交叉复

合型人才。

对此,我们依托开放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

拉通上下游共同培养人才。一方面,我们将员工送

去学习人工智能学技术;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外新

招揽了很多计算机、大数据等方面人才,让他们下

沉到实验室一线去了解场景。通过这种多元的学习

和思维碰撞,寻找到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更好的解决

方案。

对话新粤商

第44页

42

构建“医检 +”生态

新粤商:广东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发展有哪些

优势?行业有哪些新增长点?

梁耀铭:归根结底,广东第三方医检行业发展

的最大优势在于产业生态完善。广东拥有数量庞大的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企业,且产业链各环节不乏龙头

企业,有助于进一步释放“聚集”效应,构建起了开

放协作的本土创新生态圈。

在此基础上,粤港澳三地还在积极释放协同优

势。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既是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集群,也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精准医疗对诊断技

术的高要求,以及国家提出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

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都进一步提升了诊断的地位。

无论是早诊、早治及早干预的健康管理市场,还是涵

盖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全流程的精准检测市场,

或是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监测预警领域,检测市场都

在扩容。

我们也抓住了这些机会,围绕全生命周期、全

疾病领域和全诊疗过程,开发出超过 4000 项医检项

目。2023 年前三季度,我们在遗传与罕见病、神经

与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检测领域,业务均增

长了超过 30%。

新粤商:置身这一完善产业链中,金域医学是

如何协同各级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医检 +”

生态的?目前尝试了哪些产学研合作模式?

梁耀铭:近年来,金域医学已经建立了覆盖“技

术研究 - 成果转化 - 产品研发”等的创新管理体系。

在与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中,除了以医学检验

助力超过 2.3 万家医疗机构临床诊断以外,还通过打

造具有金域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链接全球优质

创新资源,聚焦关键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进行

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这些产学研合作包括联合科技

攻关、共建研发平台、组建或参与专科联盟协作组、

成果转移转化、联合人才培养、创新企业投资孵化等。

目前已建立合作的机构数量超 190 家。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成立了由钟南山院士担

任主席的金域医学学术委员会。截至 2023 年,委员

会成员已经有 57 名,汇聚了海内外临床、检验、病

理和医学大数据等各专科领域的 10 位院士和 47 位顶

级专家,帮助多项科研成果落地。

对话新粤商

第45页

43

对话新粤商

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陈永强:

打破创新边界,实现全景相机“弯道超车”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广东民营企业数量多、体量大,他们凭借敏锐的嗅

觉、灵活的机制、快速的市场反应,成为科技创新

的重要力量。

近日,广东省工商联发布的《广东民营企业社

会责任报告(2022—2023)》显示,广东民营企业

贡献了 70% 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56.8% 的调研企

业建立了研发机构,12.7% 的调研企业参与了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58.4% 的调研企业已经开始数字化

转型。

作为大湾区民营企业的代表,2015 年在深圳成

立的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

创新”),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全景影像领域的全

球市场占有率便超过 50%,成为全球全景相机领域

出货量第一的品牌,实现了中国品牌在该领域的“弯

道超车”。

影石创新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

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影石创新自成立以来就高度

重视自主创新和技术沉淀积累,大湾区各项政策“润

物细无声”更是在支持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让企

业家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研发,不断加强科技

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工作,提升企

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依托大湾区,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

响力

新粤商:你提到“创始人要有预见性,比别人

更早地看见未来”,你预计 2024 年,全景影像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琛

第46页

44

业发展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陈永强:最近发布的《2023 年全球智能手持影

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 年全球全景相

机出货量接近 151 万台,2017 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

达 11.3%。而在中国市场方面,目前中国全景相机

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约十分之一,整体市场依然处

在初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市场将进入高增长阶段,

发展前景巨大。

随着户外运动市场的火热,全球运动相机行业

进入上升期,运动相机的使用场景向轻量化、大众

化延伸,这就要求运动相机的画质从“阳光机”开

始卷向夜景,并结合骑行、跑步、冲浪、Vlog 拍摄

等多种场景,优化防抖、防水性能,推出更适配的

固件,真正做到无感记录。

此外,AI、5G、计算摄影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

展,一个更具沉浸感和实用性的时代已来临。除了

卷画质、卷防抖、卷便携,运动相机的下半场也开

始卷智能,降低拍摄记录与后期剪辑的创作门槛,

把记录与分享的乐趣带给更多人,加速迈入拍摄智

能化时代。

新粤商:为应对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的挑战,

影石创新在 2024 年将采取哪些重点战略?

陈永强:影石创新洞察到,其实相机本身不是

消费者需要的完整方案,还存在拍完不会剪辑和调

色、不会用镜头表达的问题,从相机到一个专业摄

影师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做技术储备的方向。

比如,我们自 2018 年就开始研发 AI 自动剪辑

技术。我们最新的 Ace Pro 运动相机就集成了 AI

高光助手功能,能够利用 AI 算法自动选片并剪辑,

让运动相机从“跟拍摄影师”变成“拍、剪、修”

的全能体。用户可以完全将视频素材交由 AI 进行

智能分析与识别,自动选取拍摄对象,捕捉精彩画

面,并在镜头之间添加自然转场效果,匹配背景音

乐。从拍摄记录到成片分享,用户可以更轻松地沉

浸体验全景影像的魅力。

依托大湾区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制造产业

链,影石创新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研发,不断

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工作,

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打破创新边界,引领全景相机革新

新粤商:影石创新兼顾 B 端和 C 端业务发展,

2024 年影石创新在这两大业务比重上有何调整?

陈永强:B 端和 C 端市场对影石创新来说都非

常重要。在 B 端市场方面,影石创新希望通过行业

应用落地和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来切入,目前已经在

VR 全景 + 新闻报道、数字房产、智慧城市等多领域

进行广泛应用。在 C 端市场方面,影石创新更聚焦

于产品本身的功能点、玩法,为大众带来更丰富的

视频视角。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好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打

破创新边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与分享生活,也

为中国智能影像崛起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全景影像

的市场需求还在变大,并且往越来越智能化的方向

发展,相信我们还可以再深入做一些探索。全景影

像技术通过对全面的动态视觉内容的理解和重构,

将在千行百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新粤商:在过去的一年中,影石创新是如何利

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 ? 2024 年,影石创新有

哪些科技创新的计划或策略 ?

陈永强:影石创新专注于全景影像设备的研发

和制造,公司 Slogan 是“Think bold”,一切始于

敢想,强调一个“敢”字,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也

造就了我们的产品。在运动摄影这个领域,我们开

对话新粤商

第47页

45

对话新粤商

创了很多全新的品类,比如全景相机 X 系列、最小

的拇指防抖相机 GO 系列,首款配备翻转屏的运动

相机 Ace Pro 系列等。

我们从最开始的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发

展到现在拥有一千多位共同奋斗的伙伴,而我们团

队的平均年龄只有 28.5 岁,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

50%。过去一年,我们以全景技术为核心,围绕户

外运动、生活记录、视频会议、手机摄影等场景不

断去拓展新产品线,在产品更新迭代上保持着一个

比较快的速度;并且推出了开创性的全景自动剪辑

功能,降低了全景剪辑门槛,颠覆全景影像内容创作。

2024 年,影石创新会继续围绕影像领域,根据

用户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做好技术储备。希望通过

好的产品和技术,不断去打破创新边界,帮助人们

更好地记录与分享生活,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贡献一份力量。

新粤商: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影石

创新认为该如何向“新”?

陈永强: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千行

百业也在不断扩展和进化,为影像行业带来了巨大

的变革和提升。影石创新未来希望将创新的人工智

能技术融入产品和服务中,站在新质生产力的前沿,

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引领全景相机领域的革新。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自成立以来就高

度重视自主创新和技术沉淀积累。目前已形成了图

像采集拼接、防抖、AI 影像处理、计算摄影等核心

技术,自主研发的 “防抖科技” 更是成为了行业

天花板。

对于未来,影石创新希望能够继续突破技术壁

垒,向“新”的过渡意味着不断追求突破性技术、

培育创新文化、打造新型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型、敏

捷应对市场变化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希望将影像技

术推向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去推动智能制造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让“中国智造”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第48页

46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

科技企业要抢占技术制高点、价值控制点

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科技创新提效增速。

2024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新形势下,广东

应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制

造业创新?

日前,由广东省工商联、广州市工商联、南方

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的“信念之光耀粤商·《风

云粤商》年度盛典”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

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

示,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广东高新

技术企业发展仍能保持稳健发展,并呈现出朝着“高

精尖”、抢占技术制高点、抢抓价值控制点的方向

发展的重要趋势。广东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

业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具有对外开放、科技转化等

多重优势,应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制造业朝数字

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力

新粤商:您去年调研走访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

据您观察,广东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广

东科技创新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理宗:通过一线走访几百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认为,2023 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2 年广东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9 万家,这

一数字到了 2023 年,增加到了 7.5 万家。2023 年,

广东高新技术领域在重要的、关键的行业里,其供

应链、产业链、技术链和市场链都得到了很好的完

善和优化,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AI 智能等领域发

展迅速。《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3》显示,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连续七年排名第一。同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实习生 吴知朋

对话新粤商

第49页

47

对话新粤商

广东在人才集聚上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广东省

2023 年拥有高层次人才 94 万人,高技术人才 1528

万人。

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规

上工业的 29.5%,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总的来说,

广东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处于一种快速而稳健的阶

段,并朝着“高精尖”、抢占技术制高点、抢抓价

值控制点的方向发展。

当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我

认为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由龙头企业引领科

技创新、产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华

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非常重要,广东拥有

国家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有 132 家,由大企业、

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扛旗,进而带动相关供应链和

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在广东科技创新中起到了非

常好的作用。

二是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目前,

广东在科技创新领域里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如核

磁共振、鸿蒙芯片等领域站在了潮头,引领全国。

三是在“20+8”产业集群中,无论是先进制造

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是未来产业,广东的产

业链、供应链、技术链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在不断加大,广东省 2023

年 总 科 技 研 发 投 入 达 4600 亿, 比 起 2022 年 的

4200 亿有较大增长,已达到 GDP 总产值的 3.226%。

新粤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

新中心”被写入了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东在打造“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方面有何优势,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王理宗:广东是人口大省、科技大省、制造大省、

外贸大省,其最早、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频繁地对外

合作。此外,广东的科技转化能力特别强,一些以

市场为目标、以产业为目的的新兴概念或新兴技术

很快就可以转化、落地。同时,广东还有众多的科

技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条件都为广东

带来了优势。

当然,广东也存在不少短板。一是很多研发信

息不对称,时常会出现同一种技术,几十家企业、

研究机构同时研究的情况。当第一家取得了突破之

后,其他企业在这个技术上投入的研究资金就浪费

了,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是一个问题。二是高

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化率相对较低。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往往与企业联系较少,在开展研究工

作、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常出现没有以市场为目标,

没有真正以研究产品、设备为导向的情形。我认为,

在这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非企业研究所的转化能力和转化水平。

此外,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我们很多技术和

设备遭遇“卡脖子”,这造成了一定的壁垒,导致

了部分高端研究设备的缺乏。因此,广东应尽快加

快在仪器仪表方面的突破,解决高端制造的短板。

企业应大胆“走出去”拓展产业版图

新粤商:当前企业竞争本质是供应链竞争。在

当前经贸格局下,广东制造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业

链碎片化的趋势,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

王理宗: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我们应该以更

开阔的视野、更大的胸襟、更大的格局去看待这个

问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实

现进一步真正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是制

定规则。高水平开放主要包括规则、规制、管理、

标准。只要标准控制权在我们这里,那么我们产业

链就应该布局全球。

现在制造业比较“卷”,一些领域的产业面临

产能过剩的情形,所以我们应该大胆地走出去,与

第50页

48

东盟国家等更多的国际市场,进行合作研发、合作

生产、品牌构建,以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

新粤商:今年广东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主体地位,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探索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经理人制改革,推

广应用“业主制”等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如何解读

探索上述改革的意义?

王理宗:这是国家正在倡导的“揭榜挂帅”在

制度上的具体落实,即不论身份、学历、经验,更

重要的是能不能干出实效。所谓的“业主制”就是

谁有使用能力,国家便给谁资金;谁能研究出新的

技术,政府的资金就导向谁。深圳在这方面已经摸

索出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出现了“90%”的现象:

90% 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

企业,90% 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

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同时,深圳也建立了基础研

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和科技金融的

生态链,生态链的建立对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都能

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对话新粤商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