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评价检测
?
班级:
姓名:
整本书评价检测
?
班级:
姓名:
Ⱋ ᒂ
す̭㑃 ᪡᱙Γ䬲䄨ᠴᄩ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
すι㑃 ᪡᱙Γヴ」ⵁ䄨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
႓㔹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
ͧᩬヴ すι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ಖ
ژҫ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ಗ
䛹Ϯヴ すఈ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ಘ
ڙۣ䪬ヴ すρ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ಙ
䯺Όヴ すښ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ಚ
䔝㔹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ಛ
∝ќヴ すژ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ಝ
ၽ㒂ヴ すΊ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ಓ
Ύڇ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ಔ
اٴ䔈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ಕ
䷉⌷ヴ すι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ಖ
ၽ䌜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ಗ
თ䬛ヴ すఈ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ಘ
࢘▢ڙヴ すρ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ಙ
႐ℼヴ すښ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ಚ
䭠䉔ヴ す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ಛ
ᓛၽヴ すژ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ಔಝ
ၽᑍヴ すΊ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ಓ
ᅔᰝヴ すι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ಔ
䃱Ф̻ᷭ≸ಉ̭ಊ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ಕ
䃱Ф̻ᷭ≸ಉιಊ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ಘ
䃱Ф̻ᷭ≸ಉ̶ಊ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ಕಛ
䃱Ф̻ᷭ≸ಉఈಊ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ಖಔ
䃱Ф̻ᷭ≸ಉρಊ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ಖಗ
࣯㔰めᵵࣷ㼐Ჽ 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ć ಖಚ
1
第一编 整本书阅读指导
1.理解«论语»经典名句,品读智慧人生.«论语»作
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著作,
也是作为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的奠基之作.孔
子的思想 影 响 了 中 国 古 代 的 政 治 文 化、礼 乐 文
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
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广大而精微,既
有崇高的理想价值,又有切实的民生意义,是中
国古代思想的精华结晶.
请你根据以前学过的«论语»中的名句和自己对
«论语»的学习理解,从下面的«论语»名句中选取
2—3句加以解释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试着
赏析这些句子.(每句赏析字数100字左右)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
衰,戒之在得.(«季氏»)
⑤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⑦德 之 不 修,学 之 不 讲,闻 义 不 能 徙,不 善 不 能
改,是吾忧也.(«述而»)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我国
优秀的文化遗产,其表达的崇高思想、为人处世
和道德修养准则,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
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应该去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使
其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在此之前,你对«论语»有多少了解? 小学、初中
我们学过的一些«论语»中的句子对你有何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二编 整本书篇章研读
学而篇 第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
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
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
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
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 ;尝
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
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
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
与晏婴来 适 鲁,景 公 问 孔 子 曰:“昔 秦 穆 公 国 小 处
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
行中正.身举五羖③ ,爵之大夫,起累绁④ 之中,与语
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
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
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
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 行摄
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
喜.”孔子 曰:“有 是 言 也. 不 曰 ‘乐 其 以 贵 下 人’
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
粥⑥ 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
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
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 料 量 平:账 目 清 楚,收 支 平 衡.② 司 空:官
名.③羖(ɡǔ):公羊.④ 累绁:用绳索捆绑.⑤ 司
寇:官名.⑥粥:同“鬻”,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已而去
鲁,斥乎齐 去:到达
B.诫
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吾即没
,若必师之 没:死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
有才”的一项是 ( )
A.①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②孔子适齐,为
高昭子家臣
B.①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②于是反鲁,
鲁复善待
C.①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②学之,三月
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①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②吾即没,若
必师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
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
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后来他
以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
孔子从内心 来 讲 是 很 想 做 官 的,只 是 生 不 逢
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 赏
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
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D.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
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
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
受到善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
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2)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齐人称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为政篇 第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或谓
孔 子 曰:“子 奚 不 为 政?”子 曰:“«书»云:
‘孝乎! 惟孝
,友
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 政
,奚
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或谓
孔子曰 谓:告诉,对??说
B.孝乎! 惟孝
孝:效忠皇上
C.友
于兄弟 友:友爱
D.是亦为政
政:政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 )
A.或
谓孔子曰 或
凭几学书
B.子奚
不为政 奚
其为为政
C.友于
兄弟 施于
有政
D.是
亦为政 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哪两方面的思想主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子张学干
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
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
直 错
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子张学干
禄 干:从事
B.慎言其余,则寡尤
寡尤:少犯错误
C.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 慎行:谨慎地去做
D.举
直错诸枉 举:选拔
5.第一段文字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
6.第二段文字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才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孟懿子 问 孝.子 曰:“无 违.”樊 迟 御,子 告 之
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违
.’”樊 迟曰:“何
谓也?”子 曰:“生,事
之 以 礼;死,葬 之 以 礼,祭 之
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论语?为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对曰,“无违
” 违:违背
B.生,事
之以礼 事:侍奉
C.父母唯其疾之忧
忧:担忧
D.不敬,何以别
乎 别:其他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 )
A.孟孙问孝于
我 月出于
东山之上
B.樊迟御,子告之
曰 父母唯其疾之
忧
C.死,葬之以
礼 不敬,何以
别乎
D.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0.这三段文字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主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八佾篇 第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
以益
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也.”有
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
志也.”有 间,曰:“已 习 其 志,可 以 益 矣.”孔 子 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
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
然而长,眼 如 望 羊
,如 王 四 国,非 文 王 其 谁 能 为 此
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
者,使子路问津
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
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
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
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
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
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
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
不能至,然 心 向 往 之.余 读 孔 氏 书,想 见 其 为 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
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
????????????????
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襄子曰:“可以益
矣.” 益:增加
B.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也.” 数:
技艺
C.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如王四国 望
羊:仰视的样子
D.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
焉 津:道路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路以
告孔子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
B.且
与其从辟人之士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C.师盖
云«文王操»也
技盖
至此乎
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盘盘焉,囷囷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
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C.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
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D.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反复操练,
直到“穆然 深 思”“怡 然 高 望 而 远 志”才 罢 休.
孔子学弹琴是学而不厌,精益求精.
B.孔子在回蔡国的路上,两个隐士对子路跟着孔
子四处奔走的行为很不理解,并骂他们是四体
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张,孔 子 不 辞 劳 苦,虽 到 处 碰 壁,但 仍 执 着
追求.
C.在文章结尾,太史公借用«诗经»中“高山仰止,
景行 行 止”的 句 子 表 达 了 对 孔 子 的 仰 慕 与
追随.
D.太史公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孔子在后世至高的
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的角度盛赞孔子
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3)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里仁篇 第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荀卿论
苏 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
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
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
其津涯
,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
而其所 行 者,圣 人 有 所 不 能 尽 也.呜 呼! 是 亦 足
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
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 知
,此三者,皆天
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
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
而夫子 亟 称 之.且 夫 学 圣 人 者,岂 必 其 言 之 云 尔
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
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
平易正 直,而 不 敢 为 非 常 可 喜 之 论,要 在 于 不 可
易
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
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
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
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
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
世之所谓 贤 人 君 子 也.荀 卿 独 曰:“乱 天 下 者,子
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
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
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
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
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
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
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
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
恃
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
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
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
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
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边际
B.冉有之知
知:同“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
也 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
者矣 恃:依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
是 ( )
①大变古 先 圣 王 之 法 ② 喜 为 异 说 而 不 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
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
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
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
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
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
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
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
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
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
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
夫子亟称之.
(2)由 是 观 之,意 其 为 人 必 也 刚 愎 不 逊,而 自 许
太过.
(3)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公冶长篇 第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 子 去 仁,恶 乎 成 名? 君 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
以尚之;恶 不 仁 者,其 为 仁 矣,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 其
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 子 怀 德,小 人 怀 土;君 子 怀 刑,小 人
怀惠.”
(«论语?里仁»)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仁者安仁,知者利
仁 利:利益
B.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 恶:厌恶
C.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 去:摆脱
D.君子怀
德,小人怀土 怀:思念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处约:处在贫困中
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成名:成就美名
C.造次
必于是 造次:轻率,莽撞
D.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 终食:一顿饭的时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苟志于
仁矣,无恶也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
仁矣乎
B.不以
其道得之,不处也
好仁者,无以
尚之
C.里仁为
美
其为
仁矣,不使不仁者??
D.不使不仁者加乎
其身
君子去仁,恶乎
成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3)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孔子对于富贵、贫贱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请用自
己的话简要回答.
6.孔子认 为,一 个 人 对 于 仁 德 修 养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
已之,无 愠 色. 旧 令 尹 之 政,必 以 告 新 令 尹. 何
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
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
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已之,无愠
色 愠:怨恨
B.必以告
新令尹 告:告诉
C.弃而违之,至于他
邦 他:别的
D.子曰:“清
矣.” 清:廉洁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令尹子文三仕为
令尹 吾其为
东周乎
B.未知.焉
得仁 焉
能系而不食
C.之
一邦,则又曰 旧令尹之
政
D.必以
告新令尹 则修文德以
来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0.孔子为 什 么 认 为 令 尹 子 文 和 陈 文 子 都 算 不 上
仁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雍也篇 第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
事,有 喜 色.门 人 曰:“闻 君 子 祸 至 不 惧,福 至 不
喜.”孔子 曰:“有 是 言 也. 不 曰 ‘乐 其 以 贵 下 人’
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
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
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
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
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
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
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
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
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
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
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
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
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
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
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
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
一项是 ( )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
”乎
B.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
C.三日
不听政
D.则吾犹可以
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是 ( )
A.①霸则吾地近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沮之而
不可则致地
②酌贪泉而
觉爽
C.①孔子遂行,宿乎
屯
②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①夫子罪我以
群婢故也夫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相同
的一项是 ( )
例:途不拾遗
A.驴不胜怒,蹄
之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
D.六王毕,四海一
4.下面对文章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做了 大 司 寇 以 后,有 喜 色.门 人 批 评 了
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
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
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
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
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 孔 子 后,把 孔 子 走 时 的 话 告 诉 季 桓
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收下了齐
国的女乐.
5.把文 言 文 阅 读 材 料 中 画 线 的 语 句 翻 译 成 现 代
汉语.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
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
予之以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述而篇 第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 欲 作
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 ,故
移其兵欲以伐鲁.子
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 之
伐鲁过矣.夫鲁,难伐
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
臣伪而无 用,其 士 民 又 恶 甲 兵 之 事,此 不 可 与 哉.
君不如 伐 吴.夫 吴,城 高 以 厚,地 广 以 深,甲 坚 以
新,士选以 饱,重 器 精 兵 尽 在 其 中,又 使 明 大 夫 守
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
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
以教常,何也?”子贡
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
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
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
齐者唯 君 也.”田 常 曰:“善.虽 然,吾 兵 业 已 加 鲁
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
伐,臣请往 使 吴 王,令 之 救 鲁 而 伐 齐,君 因
以 兵 迎
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 以 万 乘 之 齐 而 私 千 乘 之 鲁,与 吴 争
强,窃 为 王 危 之.且 夫 救 鲁,显 名 也,伐 齐,大 利
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
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
强不过齐,王 置
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
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
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
以从.”吴王大说,乃
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
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
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
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
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
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
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
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
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
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
晋.”晋君大恐,曰:
“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
齐师,果 以 兵 临 晋,晋 人 击 之,大 败 吴 师.越 王 闻
之,涉江 袭 吴,杀 夫 差 而 戮 其 相.破 吴 三 年,东 向
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
移其兵欲以伐鲁 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
我心 报:报答
C.王置
齐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临
晋 临:逼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
A.君之
伐鲁过矣
此乃臣效命之
秋也
B.而
以教常
廉君宣恶言,而
君畏匿之
C.君因
以兵迎之
愿因
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乃
使子贡之越
乃
有二十八骑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
项是 ( )
①夫鲁,难伐之国 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
所易,人之所难 ③吾兵业已加鲁矣 ④且夫救
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⑤吴王为人猛暴,是
残国之治也 ⑥杀夫差而戮其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
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
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
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
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
子贡的吓唬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
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
晋君等,使他 们 觉 得 他 在 设 身 处 地 为 自 己 着
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投入战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
奈何?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
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泰伯篇 第八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
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
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
处齐难① ,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
争险易之 利,冬 夏 不 争 阴 阳 之 和② ;爱
其 死 以 有 待
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
之
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
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
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选自«礼记»)
【注】①齐难:庄重恭敬的意思.②和:舒适.③沮:
恐吓.④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
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
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
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
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
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① 堕饭中,颜
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 节
乎?”孔子曰:
“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
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
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
故乎? 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
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
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
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
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埃墨:灰尘、尘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爱
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儒有委
之以货财 委:推托
C.子贡以所赍
货 赍:携带
D.穷改节
乎 节:操守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怀忠信以
待举 夫夷以
近
B.其
自立有如此者 其
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
饭告孔子 向之所
欣
D.吾之
信回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4.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
不符的一项是 ( )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2)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6.根据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
“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
理由.
(2)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
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
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
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子罕篇 第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
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
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
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
役围孔 子 于 野.不 得 行,绝 粮.从 者 病,莫 能 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
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意
者吾未 知 邪? 人 之 不 我 行 也.”孔 子 曰:“有 是 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
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
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
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
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
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
尔宰.”
楚昭王 兴 师 迎 孔 子,将 以 书 社 地 七 百 里 封 孔
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
??????????????
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
????????????????????????
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
????????????????????????
之君卒王天下
??????
.今孔丘得据 土 壤
,贤弟子为佐,非
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
衰! 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已而已而,今
之从政者殆
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
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
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
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
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
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侯,中
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B.今之从政者殆
而 殆:懈怠
C.景行
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宗
之 宗:尊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 )
A.夫子之
道至大 夫道之
不修也
B.吾何
为于此 凤兮凤兮,何
德之衰
C.使知者
而必行 中国言六艺者
折中于夫子
D.则
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当时则
荣,没则已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孔子贤者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大国也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非楚之福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
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
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
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
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
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 本
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
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
到了鲁地,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
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楚 之 祖 封 于 周 号 为 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五 之 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 若 用 之 则 楚
安 得 世 世 堂 堂 方 数 千 里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 里 之 君 卒 王 天 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乡党篇 第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孔堂记
(明)胡缵宗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
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
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
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
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
何可以科名哉? 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
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
观日月 星 辰,几 乎 天 矣.夫 苟 不 欲 学 孔 子 之 道 则
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
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① ,孔子之高弟也,
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
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
无不序
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
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
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
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
,子游
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
哉? 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 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
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
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
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
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舆与希文焉
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
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② 忝
守兹邦,乃因佛
废之隙 而 鼎 建 之.外 为 书 院,内 为 堂,旁 为 周 庐.
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
磋焉.冀诸士子学敬舆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
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其尚勖
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
【注】①言子游:言偃,前506—前443年,字子游,鲁
国武城宰;孔子弟子.②缵宗:作者自称.
1.对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不序
焉之谓礼 序:次序
B.泰伯以让风
风:教化
C.缵宗忝
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勖
之哉 勖:勉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
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
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
行、善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 是 孔 子 之
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学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
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
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
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相比,但也是学习
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
游是一致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
道相切磋焉.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先进篇 第十一
阅读下面写古人勤学的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 恸
,曰:
“自吾有 回,门 人 益
亲.”鲁 哀 公 问:“弟 子 孰
为 好
学?”孔 子 对 曰:“有 颜 回 者 好 学,不 迁 怒,不 贰 过
.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
恸:
(2)门人益
亲 益:
(3)弟子孰
为好学 孰:
(4)不贰过
过: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用原文回答)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
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
以 水沃面;食
不给
,啖
粥 而 读.既 仕,每 慷 慨 论 天 下 事,奋 不 顾
身.乃至被谗
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
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
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啖
粥而读 音: 义:
(2)辄
以水沃面 音: 义:
(3)食不给
音: 义:
(4)乃至被谗
受贬 音: 义:
6.“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的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的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8.理清这段文字的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
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
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
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
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
能倍诵乃止.用
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
言:“书不可不成诵,或
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
其
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患
记问不若人 患:
(2)迨
能倍诵乃止 迨:
(3)或
中夜不寝时 或:
(4)咏
其文 咏:
11.下列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
项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12.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3.文中 “独 下 帷 绝 编”意 思 是 只 有 司 马 光 独 自 苦
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
奋,这个成语是 .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
,数 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
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 得
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
感伤,故泣耳.”师恻
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
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
相教,不求资也.”于
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邴原少孤
孤:
(2)凡得
学者 得:
(3)师恻
然曰 恻:
(4)吾徒
相教 徒: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6.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17.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颜渊篇 第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游乎缁帷① 之林,休坐乎杏坛② 之上.弟子
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③ 者,下船
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
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
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
君子也.”客问其族④ .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
“孔氏者何治
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
服忠信,身
行 仁 义,饰 礼 乐,选 人 伦.上 以 忠 于 世
主,下 以 化 于 齐 民,将 以 利 天 下. 此 孔 氏 之 所 治
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
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
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
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
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⑤ 而引其船,顾
见孔子,还乡
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
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⑥ ,幸闻咳唾之
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 甚矣,子之好学也!”孔
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
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
请释吾 之 所 有 而 经 子 之 所 以.子 之 所 以 者,人 事
也.天子、诸 侯、大 夫、庶 人,此 四 者 自 正,治 之 美
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
乃无所陵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
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
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
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
秋⑦ 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
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
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
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
????????????????????
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
(节选自«庄子?渔父»)
【注】①缁帷:比喻林木繁茂之处.② 杏坛:植有杏
树的高地,在鲁都东门外.曾是鲁将臧文誓师的地
方,孔子也在此讲学.③渔父:老年渔夫.④族:氏
族,姓氏.⑤拏:读“ná”,船桨.⑥下风:膝下之风.
⑦春秋:春季晋见天子称朝,秋季晋见天子称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身
行仁义 身:亲自
B.顾见孔子,还乡
而立 乡:故乡
C.孔氏者何治
也 治:研习
D.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陵:侵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
A.休坐乎
杏坛之上 胡为乎
遑遑欲何之
B.行原以
上,距陆而止 去以
六月息者也
C.其
圣人与 其
如土石何
D.乃
下求之 乃
幽武置大窖中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
之官/而 擅 饰 礼 乐/选 人 伦 以 化 齐 民/不 泰 多
事乎
B.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
官/而擅 饰 礼 乐/选 人 伦 以/化 齐 民/不 泰 多
事乎
C.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
之官 而 擅 饰 礼 乐/选 人 伦 以 化 齐 民/不 泰 多
事乎
D.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
官/而擅 饰 礼 乐/选 人 伦/以 化 齐 民/不 泰 多
事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
路二人俱对.
(2)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子路篇 第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
,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 ,
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
因门人 请 为 弟 子. 子 路 问 政,孔 子 曰:“先 之,劳
之.”请益,曰:“无倦.”
子 路 问:“君 子 尚 勇 乎?”孔 子 曰:“义 之 为 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
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
狱者,其由也与!”“由也
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
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
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
荷蓧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
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
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
以比
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
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
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
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
??????????????????
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
????????????????????????
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
????????????????????????
庄公
??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
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
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
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 请
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
乃下石 乞、壶 黡 攻 子 路,击 断 子 路 之 缨.子 路 曰:
“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 卫 乱,曰:“嗟 乎,由 死 矣!”已 而 果 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
鲁使于齐.
【注】①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
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路性鄙
,好勇力 鄙:粗朴
B.片言可以折
狱者,其由也与 折:决断
C.宽以正,可以比
众 比:使??亲近
D.造
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找麻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 )
A.恶言不闻于
耳
彼于
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君焉用孔悝? 请得而杀之
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C.恭以
敬,可以执勇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
教我
D.由也
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
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
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
入立/是为庄公
B.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
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
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
入立/是为庄公
C.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
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
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
入立/是为庄公
D.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
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
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
入立/是为庄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
请为弟子.
(2)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
而无义则盗.
(3)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宪问篇 第十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河西、陇右节度使
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
军副使、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翰父祖本突骑施别
部酋长;光弼,契丹王楷洛之子也,皆以勇略为忠嗣
所重.忠嗣使翰击吐蕃,有同列为之副,倨慢不为
用,翰杀之,军中股栗,累功至陇右节度副使.每岁
??
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翰先伏兵于其侧虏至
????????????????????????
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复来
????????????????????
上欲使
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
举国守 之,非 杀 数 万 人 不 能 克.臣 恐 所 得 不 如 所
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上意不
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上命忠嗣分兵
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附延光所欲,延光
怨之.李光弼言于忠嗣曰:“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
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 然此天子意也,彼
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
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
为之.忠嗣 今 受 责 天 子,不 过 以 羽 林
一 将 军 归 宿
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
官乎! 李将 军,子 诚 爱 我 矣,然 吾 志 决 矣,子 勿 复
言.”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
大夫能行 古 人 之 事,非 光 弼 所 及 也.”延 光 过 期 不
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敕征忠嗣入朝,委三司
鞫之.哥舒翰之入朝也,或劝多赍金帛以救忠嗣.
翰曰:“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
何为!”遂单囊而行.三司奏忠嗣罪当死.翰始知
遇于上,力 陈 忠 嗣 之 冤,且 请 以 己 官 爵 赎 忠 嗣 罪.
上起,入禁中
,翰叩头随之,言与泪俱.上感寤,己
亥,贬忠嗣汉阳太守.
(选自«资治通鉴»第215卷,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岁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翰先伏兵
于其侧/虏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
自是不敢复来/
B.每岁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翰先伏兵
于其侧/虏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
自是不敢复来/
C.每岁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翰先伏兵
于其侧/虏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
自是不敢复来/
D.每岁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翰先伏兵
于其侧/虏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
自是不敢复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节度使,唐朝官名,主要负责边境地区的军事、
防御外敌等,多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B.羽林,羽林军,即担任守卫皇宫的禁卫军,唐朝
设置左右御林军,有大将军、将军等官职.
C.三司,中国古代三个官职合称,唐代自武周起
以御史大夫、刑部、大理寺为三司,负责监察军
事事务.
D.禁中,指古代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
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又称宫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哥舒翰有智有勇,深受王忠嗣的重用.攻打吐
蕃时,哥舒翰行事果敢,杀了一位傲慢而不听
话的副将,军中将士十分害怕.
B.王忠嗣认为石堡城坚固,地势险要,且吐蕃全
力守卫,如果强攻伤亡太大,另外即便攻下此
城也难以控制敌人,意义不大.
C.攻打石堡城是皇上的意思,而王忠嗣不完全按
主动请战的董延光的想法办事,李光弼认为如
果董延光无功,皇上必然归罪于王忠嗣.
D.三司定王忠嗣死罪,哥舒翰入朝,在皇上面前
极力陈述王忠嗣之冤,声泪俱下,皇上被哥舒
翰感动,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
衅,然后取之.
(2)“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
何为!”遂单囊而行.
5.作为军事将领,王忠嗣为什么宁愿冒犯皇帝也不
愿意帮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卫灵公篇 第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
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
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
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
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
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
????????????
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
????????????????????????
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
陛下以四海
为境,
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
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
泰山而四维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
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遂出,未逾岭
,闽越王郢发
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
谋曰:“王以擅发兵
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
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
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
“善.”即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乃以便宜
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
将兵.元鼎五年春三月壬午,天子闻南越反.秋,
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
章;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使
驰义侯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元鼎六年
冬,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先陷寻斄,破石门,挫越
锋,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会暮,楼
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伏波为营,遣使者招降者,
赐印绶
,复纵令相招.黎旦,城中皆降.南越丞相
吕嘉夜亡入海.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
矣.初,东越王馀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
吕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持两端,阴
使南越.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不许.馀
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乃遂反.是时太农张
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上乃遣楼船将军
杨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以击东越.元封
元年冬十月,兵入东越境.楼船将军斩徇北将军,
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馀善,以其众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
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
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B.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
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
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C.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
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
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D.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
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
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方环海,故称四方为“四
海”,泛指天下各处.
B.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
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一种社会单位,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
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印”指印信,“绶”指系印信的丝带,印绶
也用以借指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闽越王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
急.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大举发兵援救
南越.
B.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馀善展现了长远的政治
眼光和快速决断的能力,杀死闽越王,向朝廷
谢罪.
C.南越造反,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及
驰义侯接连出击,大获胜利,南越叛乱最终被
平定.
D.由于东越首鼠两端,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
越,不被允许.后来东越果然反叛,杨仆又奉
命攻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
(2)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却就便处,坐畏懦诛.
5.文中淮南王刘安对征伐闽越持何主张? 他的理
由是什么? 汉武帝听从他的意见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