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凝心 向上向善
不 能 立 即 办 的 由 村“两 委”集 中 商 议 办
理,绝不让村民“白跑”,做到件件有回
应、事事有回音。一套桌椅、一杯热茶,党
员志愿者们倾听着村民心中烦心事,面
对面听声解忧,乡村自治变“村委独唱”
为“村民合唱”,解锁乡村善治的密码。兖
溪村实现连续��年“零信访”。
如同珮琅河畔的人间烟火,随着乡
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投资商和项目也接
踵而至。嫁接帅鑫园区,打造“以企带村、
以村促企、村企互动”村企共建模式;盘
活存量资产,成功引进艾米利亚烘焙基
地、电商产业园等,村集体经济实现从不
足��万元到突破百万元的华丽变身。
乡 村 更 美,村 民 更 富,兖 溪 蹚 出 了
“党建引领、信用支撑、支持发展、规范行
为”的乡村善治“幸福路”。
济 发 展 的 � � 大 举 措 让 人 信 心 倍 增 。兖
溪夜市在短时间内火爆出圈,经营摊位
从最初的不到��家发展到���多家,商
户服务、卫生环境、交通维护、现场管理
等接踵而来的新任务,都在村“两委”不
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化整为
零,这背后是紧急时刻拧成一股绳的组
织能力,更是长期形成的善治善成的治
理效能和文明底气。
早在出圈之前,兖溪的乡村治理模
式就被众人表扬、点赞。“护林防火加��
分;邻里有困难主动帮助加��分;乱搭乱
建扣��分……”推行的积分制管理是兖
溪实现村民自治的一大法宝,得益于兖
溪村开展的“党建+信用”工作。全村���
户村民全部上榜,以户为单位,基础分��
分,表现好的加分,表现差的扣分,村民
可凭积分在村里的“生态美·信用好”超
市兑换酱油、盐、毛巾、茶杯、伞、洗衣液
等积分奖品。如今,向上向善已成为兖溪
村民生活新风尚。
“解 忧 聊 吧 室”是 兖 溪 村 民 有 名 的
“出气筒”。村民家庭或是邻里之间有什
么难解的事情都可以来“聊吧”反映,村
干部全程倾听记录,能立即办的立即办,
兖溪村于2021年被评为全国
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
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省级示范
村,2021年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
示范村。
“生态美·信用好”超市积分兑换 村民议事
342
“党建+信用”
打开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休宁县五城镇星洲村:
星洲村位于休宁县五城镇,据《休宁
县志》记载,古时有陨石落于洲上,故得
名星洲。在星洲村,一条蜿蜒的河流穿村
而过,大片的茶园依偎在河畔旁,空旷的
河滩,茶园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依托自身优良的自然生态和区位优
势,星洲村瞄准研学、户外露营等产业,
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走出了
一条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自����年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开展以来,星洲村积极帮助村内企业协
调对接,算收入账、算成本账,宣传党建
引领信用村建设带来的实打实优惠政
策。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村内�家经营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343
休宁县和福园家庭农场于
2014年获评“农业部国家蔬菜标
准园”,2018年获得“安徽省示
范家庭农场”荣誉称号。星洲村
于2022年获评“安徽省民主法治
示范村”称号。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还在不
断 推 进 ,党 建 金 融 联 盟 的 故 事 还 在 继
续,星 洲 村 也 将 迎 来 更 广 阔 的 空 间、更
美好的未来。
主体积极参与,被评为A级以上信用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
以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为切入口,星
洲村积极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对接,邀
请其到村走访企业,了解信贷需求,最终
�家A级以上经营主体获得授信����余
万元,得到了“金融活水”的浇灌,迅速发
展壮大,其中和福园家庭农场成为全县
最大的家庭农场。在一次次合作中,休宁
县农业银行感受到了星洲村“两委”的热
情,在多次考察后,与村党组织进行了共
建,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六共模式”党建
金融联盟,投入��万元打造金融助力乡
村振兴展示馆,实现了金融机构与乡村
的良性互动,为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凝心 向上向善
344
县农行与星洲村开展“六个共建”
乡村治理织锦绣
产业发展谱新声
黟县碧阳镇古黄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古黄村地处黟县西南,是篆刻大师黄士陵的故里。历史上的古黄村人文昌盛,商贸兴
隆;新时代的古黄村,正在谱写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古黄村融合古徽州特有的“公约”文化,充分利用“公约”文化地域性、实效性和灵活
变通性的特点,规范村民行为,在管理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古黄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朴自然、干净整洁,村
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照明路灯设施齐全,院子里围种着鲜花绿植,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
村民门口都贴着“AA”“AAA”级信用户的牌子,古黄村的治理“密码”就在这。
古黄村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和“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积极推行村级议事
协商和“积分制”管理制度,倡导“户户挣积分、乡风更文明”的新风尚,引领群众积极参
345
党建凝心 向上向善
点,流转利用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发展
乡村产业,打造集创意策划、休闲旅游、
养生度假、文创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创 意 体 验 中 心,丰 富 乡 村 业 态,增 加 村
民就业。
与协商议事的试点建设。同时,古黄村积
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议事协
商活动场所建设,组建“五治”协商议事
委员会,开辟“议事长廊”“百姓说事点”
等阵地,不定期协商,推动乡村治理。
春和景明,青山环抱下的古黄村处
处生机勃勃。种植基地里黑玉米苗拔节
生 长,油 茶 黄 精 长 势 喜 人,古 黄 村 以 自
然资源、集体资产、市场需求等为主线,
通过村集体盘活农户自愿流转的闲置
土地,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
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村民
发 展 油 茶、黄 精、黑 玉 米 等 特 色 农 业 和
“五黑”产业。
古 黄 村 还 积 极 开 展“两 山 转 化”试
古黄村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被评为
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
单位,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民主法
治示范村。
346
红黄榜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
古黄村积分制颁奖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黟县西递镇西递村⸺黟县宏村镇雉山村⸺黟县洪星乡红光村⸺祁门县
塔坊镇响潭村⸺徽州区岩寺镇富山村⸺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乡村善治
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崇儒重教,人文荟萃。在“深
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的秀丽山水间,星罗棋布的徽州古建鳞次栉比,凝聚着徽州文化深
邃而磅礴的精神力量,“尚德”“重孝”观念根深蒂固,“礼让”“诚信”之风盛行于世。
近年来,黄山市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抓手,以打造“平安中国
最佳示范市”为目标,深入挖掘徽文化积极因子,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
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市域之治助推平安建设,涌现出西递、雉山、红光等一
批治理典型。�次代表安徽在全国作典型发言,“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
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年,黄山市再次获评“平安
中国建设示范市”,第三次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源头活水”润泽了“阡
陌桑田”,“中国之治”的“黄山样本”受到中央政法委高度肯定。
347
祁门县塔坊镇
响潭村
黟县西递镇
西递村
黟县宏村镇
雉山村
徽州区岩寺镇
富山村
歙县郑村镇
棠樾村
黟县洪星乡
红光村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348
千年“和”美的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游西递,细细品味徽州文化。作为独拥“世界文化遗
产地”和“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两顶世界级桂冠的千年古
村落,西递村内街巷整洁有序,全域“席地而坐”的文章
写在青山绿水中、写在纵深街巷的每个角落里;错落有
致的古建筑,闪耀着人文与历史的光辉,层层晕染出世
外桃源里的深厚底蕴与无尽风光。
来西递,观看古人智慧与今人哲思碰撞出的火花,
聆听“削屋角三分、退阁楼一步”的历史佳话。西递村胡
文照祖居宅门的题额“作退一步想”正是徽文化精髓的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西递印象
349
式,组建“西递大妈”志愿服务队,打造
西递版的“朝阳群众”,群策群力建设和
美乡村。
夜 已 深,看 完 灯 光 秀,不 妨 就 在 这
里住下。“纳风花雪月于一室,承古镇记
忆于一卧”,一同枕着清梦、听着耳边悠
悠打更声,身心休憩在这世外桃源的古
村里。
直观体现,“利他”“无讼”“和合”的精神
追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初心和本义
高度契合。借古开今,西递从挖掘徽文化
优秀因子入手,认真总结“作退一步想”
理念内涵,充分利用“古人哲思”感染、理
性说服等方式,率先闯出了一条化解基
层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延续老故事里“利
他”思想,孕育出了“最有和气”的基层治
理工作法。
时光沉淀,良性的乡村生态在徽文
化的滋养孕育下愈发生机盎然,西递义
务打更队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应运而生。
勤劳质朴的村民为了守护家园,保持世
界文化遗产地原本风貌,自发组建义务
打更队伍,用悠悠更声来提醒用火用电
安全,薪火相传至今已有百年。
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再运用到保护发展好传统古村落中来。
西 递 因 地 制 宜 推 出 了“ 村 民 自 治 积 分
制”“老唐工作室”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
西递村于2021年入选首批世
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2012年被
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0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村,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
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油菜花盛放下的西递全景鸟瞰图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九思堂
350
“古训今用”树文明新风
黟县宏村镇雉山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天开羊栈胜境,地辟灵邱雉山。天地之间、只此青绿,溪水潺潺、风景秀丽,村中房屋
夹溪而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宛若置身现实版“千里江山图”。
雉山村又名卢村,地处黟县北部,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
村落。始建于南唐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卢村文风昌盛,传统家训族规代代口
传,卢氏祖先还将其精髓要义寓意在画中,寄语予楹联,雕刻在屋内,悬挂于大堂,让卢
氏子孙日日耳闻目睹,规范言行。
传承徽州文化,厚植乡风文明,雉山村将千年的卢村家训反复打磨深化,最终精简成
类似民谣的��字“雉山村新三风”⸺“家风良、勤读书、雉山美、大家建、贫不馋、富不骄、
人性善、民风淳......”,“新三风”已成为村中家家户户、田间人人传唱的村规民约,新理
351
十二条》只是雉山村打造乡村治理“新样
板”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虽然这座千年古
村历经沧桑,却因“古训今用”的治理模
式,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念深深植根于村民心中,也让传统乡风
文化“活”了起来。
“村民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
既省心又省钱。”村党组织为杜绝大吃大
喝、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制定《红白喜
事十二条》,帮助村民处理红白喜事,大
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办喜事、丧
事有了标准,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
不办的新风尚在雉山村蔚然成风。卢村
“好媳妇”方顺梅多年来伺候瘫痪在床的
婆婆直到其����年过世,并按照要求做
到老人白事一切从简。
活用徽州文化,解析治理密码,描绘
山水新韵,“雉山村新三风”和《红白喜事
雉山村(卢村)于2012年被
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村,2016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
村,2022年被评为长三角乡村文
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352
党旗飘飘迎风扬
金凤闪闪耀红光
黟县洪星乡红光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从黟县县城出发沿着S���线一路向北,穿过隧道,见到的第一个村落便是洪星乡红
光村。村庄沿清溪河而建,面对着巍峨的方家岭。
近年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村里整合各类资金���余万元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桥梁、硬化道路、架设路灯、修复古道,形成了覆盖村民住、行、用、产的基础设施保
障体系。通过村庄主干道专人打扫、各家庭院“门前三包”以及评选“最美庭院”等举措,
推动群众实现了“要我美丽”到“我要美丽”的观念转变,村庄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户主会”“屋场会”“四议两公开”,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去,让更多村民参与到
村组事务管理中来,是红光村“两委”一直的目标追求。近年来,红光村探索让村规民约
353
凤舞黟山艺术党课剧照
琴为原型的黄梅戏艺术党课《凤舞黟山》
入选全省首批重点文艺项目并在省内巡
演。以金玉琴命名的“党代表工作室”,每
月��日固定为党代表接待日,常态化接
访党员群众,创新开展“党员群众说事议
事”等活动,听民声、解民愁、帮民困,像
大山深处的明灯,照亮着山乡百姓。
从墙上“走”进农户的日常生活中,通过
村民代表大会和“宿村夜话”等发动群众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并将执行情况与党
员评议、群众积分、荣誉评选等挂钩。开
展“和美红光 我来夸夸”系列活动和村
规民约积分制“红黄榜”评比表彰等,评
选“好”系列模范典型,引导村民在“和美
红光”建设中发挥内生作用,让红光村从
内而外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早年从
遥远的贵州福泉县飞进这座山村筑巢垒
窝,成功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并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
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被村
民亲切地称为美丽的“金凤凰”。以金玉
红光村于2019年被评为安徽
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2021
年被评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
村。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金玉琴在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
354
17年矛盾不出村的
“响潭实践”
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地处阊江河畔,傍山而建,依水而生。近年来,村两委坚持以党
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力促矛盾纠纷就地就快化解,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
交,已经“��年矛盾不出村”了。
“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响潭村村民一直深知
“和”的重要性,把“和”作为家风家训,一代代沿袭和传承。进入响潭村,随处可见含“和”
的春联、以“和”为主题的壁画,处处可见一片和气,让人耳目一新、神清气宁。
355
释放。村“两委”还准备将“和”文化与沙
滩烧烤等乡村旅游相结合,把响潭打造
成休闲、解压、言“和”的旅游目的地。
村“两委”以“和”治村,推选德高望
重、热心公益的乡贤及塔坊好人等组建
“塔坊好人和事佬工作站”,负责排查化
解日常的矛盾纠纷。为配合“工作站”,响
潭村还组建以党员为主的“红色网格”,
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用
身边人解决身边事。
在农村“三变”改革中,村“两委”也
将集体的事“和”着办,与村民之间互信
更加巩固。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入股
“和”建“百果园”,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
到���亩,把响潭打造成为特色“四季鲜
甜”水果采摘基地。
在 响 潭 村,可 以 在“和 道”上 品“和
谈”文化、在“想谈和屋”喝“和贵”下午
茶、在“和事佬工作站”看“和解”剧本杀,
矛盾在“和”中化解,压力在“解压沙滩”
响潭村于2015年被评为基层
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省级示范
点,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民主法治
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2017-2020
年度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五
个好”村党组织标兵。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356
响潭村矛盾纠纷情景剧
“解忧杂货铺”
为群众提供“最优解”
徽州区岩寺镇富山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在徽州区岩寺镇的富山村,有间“解忧杂货铺”,集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
等多功能为一体,村民的烦心事在这里获得了“最优解”。
邻里乡亲闹不愉快了,这里可以居中调解;情绪郁结总化不开,这里可以心理疏导;
遇上法律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也有专业人员提供咨询解答……
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的理念,富山村升级改造了村综治中
心,打造成集“一站式”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信访工作中心、综治工作中心的综合体。与以
往不同的是,升级后的综治中心还加挂了一块特殊的牌子⸺“富山解忧杂货铺”,设有
心理咨询室、“作退一步想”调解室、“所所”联合办公处等功能室,提供矛盾调解、心理咨
岩寺镇司法所、富山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在“解忧杂货铺”主持调解邻里纠纷
357
询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村民解决琐事难事。杂货铺实行“逢�”联调模式,也就是每月
�日、��日、��日,邀请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村级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乡贤等参与
处理来访纠纷,为民解答法律难题。“解忧杂货铺”成立以来,已处置矛盾纠纷��件,提供
法律咨询���余人次。
在“解忧杂货铺”里不仅可以学习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还可以逛逛“法治文化
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和法律知识图书角,看看法治石刻、法治文化墙和法治宣传橱
窗,听听法治播报“大喇叭”宣传,更能够把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学深悟透、内化
于心,实现出门见法治、散步学法治,不知不觉加强法律文化素养的基层治理目标。
富山村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
民主法治示范村。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富山村解忧巡逻队员与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
富山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一角
358
党建引领绘就
“村富、人和、业兴”新画卷
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徽风皖韵、经久不衰,独具匠心雕刻出人文荟萃、秀美
灵动的江淮大地;南方之盛、源远流长,千年岁月泼墨出贾
儒共兴、文财两旺的繁荣之地。棠樾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年
间,曾是歙县最为富庶的村落之一。奋进中,棠樾村把党建
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继承和弘扬优良
传统的同时,构建景美人和、安居乐业的锦绣画卷。
棠樾村最具盛名的非牌坊群莫属,鼎鼎大名的七座牌
坊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
列,每一座牌坊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感天动地、沁人心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乡风文明六好户评选表彰
359
“华侨村”之美名。村内稻田咖啡馆、“歙”
采缤纷创意集市业态丰富多样。“党建带
侨建,侨建促共建”的故事在这里谱写着
新曲,先后有��多位华侨怀揣赤诚之心,
集资捐款修路建桥,投资巨款建工厂、办
企业、开公司。����年,签订了西班牙风情
精品民宿群、意大利高端皮具生产基地、
槐塘欧洲小镇�个项目,总投资超��亿元。
的故事,那气势恢宏的人文景观,不仅仅
是旌表棠樾人的美德,更是棠樾鲍氏的为
人准则。乾隆下江南时,称许为“慈孝天下
无双里,衮秀江南第一乡”。
棠樾人历代以经商为生,厚植鲍氏徽
商的诚信文化,秉承敢闯敢试精神。棠樾
村党组织把产业振兴作为“第一要务”,让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
活撂荒土地发展玉米、红薯“轮作套种”,
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信��万元完善配套,培
育产业示范基地,搭建“徽买菜”零售平
台,贯通产销,拉长产业链,����年村集体
经营性收入���.��万元,蹚出村级发展的
新路子。同时融合打造“生态美·信用好”
超市,创新“六个好”积分嘉许,用身边事
感染身边人,引领文明新风尚。
厚植百年徽商历史文化,凝聚侨心侨
智侨力。棠樾槐塘自然村,千余村民中便
有华人华侨���余人、侨眷���余人,有
棠樾村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被评
为全国“涉侨纠纷调解工作
室”,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文明
村镇”,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三星
级“侨胞之家”。
徽文化润泽乡村治理
歙县棠樾牌坊群
360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黟县柯村镇柯村村⸺黄山区谭家桥镇中墩村⸺歙县上丰乡岩源村⸺徽
州区岩寺镇石岗村⸺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
乡村善治
黄山,是一块红色热土。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活动区、皖浙赣
省委机关常驻地、新四军集结地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陈毅、方志敏、叶挺、粟裕等
一批革命志士曾在这里艰苦奋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指示精
神,筑牢红色堡垒、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红色名村。柯
村、中墩、岩源等�个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个景点入选全国“建党百年
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黄山市依托红、着眼绿,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把红色美
丽村庄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融互促,红色土地带来红火日子的同时,使广大人民
群众铭记党的光辉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361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黄山区谭家桥镇
中墩村 歙县上丰乡
岩源村
休宁县汪村镇
田里村
祁门县祁红乡
永胜村
黟县柯村镇
柯村村
徽州区岩寺镇
石岗村
362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黟县柯村镇柯村村:
石云河水,千年不息,宛若红色飘带穿村而过,沿着连绵的群山一路向前,通往的是
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沃土。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回顾过往那段峥嵘岁月,接受
一场红色“洗礼”。
柯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村内现有柯氏宗祠等古建筑��多
栋,同时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声震皖南的“柯村暴动”也源于此,被誉为“皖南红
色第一村”。
战火硝烟早已远去,红色精神却在柯村生根。虽地处偏远,但柯村全体党员群众继承
了革命先烈敢为人先、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村暴动纪念馆)、
红军大讲堂、柯村村史馆、方志敏办公旧址等红色场馆,�个情景节点、�个主题展馆和�
革命英烈缅怀馆
363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年为村集体增收�万余元。各大旅游运营
公司纷纷涌入,田园小火车、稻田美宿、
农耕研学等体验项目在柯村的土地上落
地开花。引入中皖昱翔文旅发展公司、裕
农电商直播销售平台,加快“强村公司+
多元合作”新模式,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
“内生动力”,实现村庄发展天天有行动、
月月有变化。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
产业,村集体经济从����年的��.�万元
增长到����年的��万元,累计为村民创
收���余万元。
个红色拓展基地,一条“红飘带”将村庄
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一部红色
纪录片《柯村暴动》、一部主旋律电影《柯
村风云》、一台本土黄梅戏《红军婆—李
荣花》、一本“柯村暴动”连环画、一系列
红色小故事、一堂“初心”党课、一次红色
团建活动,让来到此地者无不对战斗在
柯村一带的革命先烈钦佩缅怀。
过往的红色历史在柯村的土地上,
像一颗吸足了水分的稻种生根发芽。依
托红色资源这颗种子,村庄已蜕变成红
色文化、黑色家珍、金色花海、绿色生态、
古色村落相互交融的经济强村。
柯村探索村庄整体运营、市场化运
作的路径,以入选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
庄试点为契机,引导本地旅游发展能人
投资红色研学旅游开发项目,整合退耕
还林地、河道、闲置农房等资源,联动柯
村红色资源,建成红色研学体验基地,每
柯村村(竹柯村)于2013年
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录,2021年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建设试点村。
红色节点
柯村风云开机仪式
364
山水如画党旗红
黄山区谭家桥镇中墩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有一场战斗,历经时代的风雨,催人奋进;有一段记忆,穿越时空的云烟,历久弥新。
鲜红的底色,烙印了黄山风景区东大门烽火岁月的革命印记,血肉之躯,浇灌了新时代中
墩村的幸福之花,一个个红色故事、一次次精神洗礼,让中墩村这片红色热土焕发出新的
生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山区最早的党组织⸺南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如同天边的
星火、灯塔尖上的亮光,让人在迷茫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播撒的革命火种,终成
燎原之势,如今这里杜鹃花开映山红,血洒红旗旗更红。
365
近年来,中墩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
革命传统,推进红色革命资源活化利用,
讲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黄山游击战、
“打不死的刘奎”等红色故事,拍摄《东黄
山下战旗飘扬》电教片,构建红色阵地矩
阵,建成游击队陈列馆,提升改造红军北
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粟裕将军墓、南山
党支部旧址、聂家山游击队小道,串点成
线打造了集可看、可听、可体验为一体的
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军北上
抗日先遣队陈列馆成功入选“建党百年
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勾勒出“山青
水绿阵地红”的红色路径。
中墩村于2021年入选全国红
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14年
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23
年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中墩村粟裕将军墓
366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红色文化扮靓和美乡村
歙县上丰乡岩源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岩源革命老区是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在
徽州大地点燃第一把圣火的地方,也是新中国成
立前皖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素有“红色岩
源”之称。早在����年,原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就
在此成立了道溪中心支部,同年�月成立了歙县
西北游击队,党领导岩源人民开展革命活动,与
敌斗智斗勇,革命的浪潮在岩源这片土地上从未
停歇。这里有足智多谋的胡明、有打不死的刘奎,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岩源这片红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红色革命真
革命历史陈列馆
革命历史陈列馆广场
367
渐形成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产业振
兴”的 发 展 模 式。岩 源 干 部 群 众 积 极 传
承“红色岩源”的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多
年不懈努力,创意打造出革命教育与生
态休闲相结合的红色旅游产品,让游人
在追寻红色印记的同时领略大美岩源
风 光,实 现 了 红 色 文 化、红 色 资 源 向 红
色经济转变,为岩源革命老区发展注入
了不竭动力。
理,还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壑壁
幽深、茂林修竹,森林覆盖率达��%;这
里有高山流水、常年云雾,万亩茶园藏于
其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
云”的 独 特 气 候 造 就 了 岩 源 茶 叶“毛 羽
多、叶片厚、茶汁浓、色泽绿、香气久”的
独特品质,也让岩源成为了“谢裕大”品
牌茶叶的专属供应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岩源村积极发挥
红色资源优势和绝佳生态优势,不断探
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建成岩源
革 命 历 史 陈 列 馆、红 色 文 化 广 场,修 复
“道溪会议”“八月会议”会址、兰荫滩练
兵场等。同时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打造
千 亩 油 茶 基 地、千 亩 香 榧 基 地,延 伸 发
展厚朴、杜仲、菊花等药材种植产业,逐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岩源村于2022年入选全国红
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乡村巾帼代表赴岩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68
红色石岗 星火小练
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石岗村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到嘉靖年间,松溪环绕,青山成荫。九十多年前,古朴
的村落注入了红色的血脉,小练党支部的建立燃起了徽州的第一抹革命星火。
“赤血洗心传星火,青山埋骨著春秋”。九十年过去了,这片赤色的沃土上,小练红色
教育基地再度为徽州谱写新的红色乐章。从一代徽州人的记忆中每年为烈士扫墓,到如
今小练牌楼旁的红色服务中心、星火创业中心、小练红色讲堂、红军步道、红色餐厅、革
命展示馆、小练革命烈士墓、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串点成线;“步步惊心”“百步穿杨”
等��个拓展项目点,形成了皖南地区首条静态景观与动态拓展相结合的情景体验式旅
游线路。丰富的红色底蕴和日渐完备的硬件条件大大提升了情景式红色体验效果。“一堂
课,一次体验,一次洗礼”以及一系列文创产品,给游客一份“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
独特红色记忆。
369
石岗村于2021年入选全国红
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1年被
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
被评为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
织标兵,2023年被评为省级美丽宜
居村庄。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响,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为
契机,小练红色讲堂、星火广场等��个项
目拔地而起,近三年有�.�万余人来此接
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红
色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在感受磅礴的红色力量之余,徜徉
在金黄的油菜花海和翠绿的茶田,处处
鸟语花香;错落有致的楼房、美丽庭院、
花海景观、盆景基地亦是令人向往的美
景;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以及美丽乡村
的静谧祥和给人以得来不易的幸福感。
村内“��后”青年承包流转土地投资的肉
多多生态园,集多肉销售、烧烤、露营于
一体,成为当地年轻人周末休闲度假的
新选择。
“青 山 有 幸 埋 忠 骨,山 河 无 恙 慰 英
魂。”结合红色教育、绿色农业、户外拓
展、劳动实践、生态民宿五大业态,过去
作为省级贫困村的石岗村如今闯出了独
特的红色振兴之路。
“红色石岗•星火小练”品牌已经打
黄山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370
纪念皖浙赣省委成立80周年大会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皖南革命的摇篮
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
“三年游击战争,石坑贡献最优。只为革命
需要,甘愿洒血抛首······”这是刘毓标将军����
年��月满怀深情地写的《忆石屋坑往事》诗句。
����年刘毓标和邹志诚再次来到石屋坑,重走
革命路,实地回忆那段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敌
的峥嵘岁月。
汪村镇田里村石屋坑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
遣队的转战地、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的根据地、中
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被称为“皖南革命
的摇篮”。这个小小的山村,走出过一代名将李
步新、刘毓标等同志,这些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
了战斗的足迹,留下了红军和群众血肉相连的鱼
371
石屋坑不忘初心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播,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建设革命老区示
范民宿,吸引能人回乡创办农家乐�家,
年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
“红旅”融合发展汇聚了人气,带动
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带“火”了乡村,实
现共赢增收,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在革
命老区徐徐展开。
水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英雄故事。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庄的发
展一度滞后,百姓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曾是省级贫困村。田里村如何发展,从中
央到地方都一直放在心上,脱贫攻坚成
为改变面貌的契机,而“红色美丽村庄”
创建则成为实现跨越的关键。坚持因地
制宜,不贪大求洋、大拆大建,注重红色
资源内涵挖掘和价值阐释,按照有址可
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标
准,投资千余万元,提升村内“一亭(流芳
亭)”“两道(村中通道、平鼻岭古道)”“三
场 馆(烈 士 纪 念 广 场、石 屋 坑 红 色 纪 念
馆、小岭头战役纪念馆)”“六旧址(中共
皖浙赣省委、红军被服厂、红军议事厅、
红军医院、红军战壕、红军棚旧址)”及南
山谷等红色基础设施。推进“红旅”“农
旅”“鱼旅”融合发展,牵手皖南特委旧址
纪念馆等成立五馆联盟助力红色文化传
田里村(石屋坑村、岭脚
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
统村落名录,于2021年入选全国红
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1年被
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
村。皖浙赣省委旧址于2019年被授
予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372
山青水绿阵地红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
永胜村位于祁门县城最南端,地处皖赣边界,森林覆盖率��%以上,境内自然风景
优美,盛产祁门红茶、中蜂蜂蜜和优质茶油。
这里是一块红色沃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胜村的舍会山是中共皖赣特委
的活动中心,也是皖南和赣北之间的革命纽带。����年抗战开始后,陈毅曾专程来到舍
373
缅怀英雄
委”抢抓机遇,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延
伸蜂蜜产业链条,增加文化元素,推出蜜
蜂文创产品,广受业内关注和消费者喜
爱。����年�月,第七届“世界蜜蜂日”安
徽分会场活动在永胜村举行。
永胜村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的蓬勃
发展,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带
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山青水绿阵
地红”的红色美丽村庄正日益焕发光彩。
会山,主持召开皖赣特委会议,统一边区
干部、游击队指战员的思想,为新四军集
中改编和开赴抗日前线创造条件。革命
年代,永胜村先后涌现出了汪振丰、谢则
才等一批英雄人物,他们的光辉事迹广
为流传。
永胜村的红色资源丰富,有老红军
汪振丰墓、皖赣特委会旧址等红色遗址
遗迹。村“两委”利用红色资源,盘活闲
置 资 产 资 源,建 成 党 性 教 育 基 地,开 展
红色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
特色产业。
永胜村中蜂种群纯,蜂蜜品质高,是
发 展 中 蜂 养 殖 的 最 佳 理 想 之 地。村“两
永胜村于2022年入选全国红
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红色根脉激活美丽村庄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