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A本

发布时间:2024-1-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八下语文A本

1第一单元1 社戏(第一课时)(1)/22 回延安(第一课时)(3)/4第 1~2 课小测验(5)/63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6)/84 灯笼(第一课时)(8)/10第 3~4 课小测验(10)/12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11)/14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13)/16第 5~6 课小测验(15)/187 大雁归来(第一课时)(16)/208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18)/22第 7~8 课小测验(20)/24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21)/26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23)/28第 9~10 课小测验(25)/3011 核舟记(第一课时)(26)/3212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28)/34第 11~12 课小测验(30)/36第四单元13 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31)/38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33)/40第 13~14 课小测验(35)/42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一课时)(36)/44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第一课时)(38)/46第 15~16 课小测验(40)/48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 [收起]
[展开]
八下语文A本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根 据 最 新 《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 编 写

GEN JU ZUI XIN YI WU JIAO YU KE CHENG BIAO ZHUN BIAN XIE

语 文

八年级下册【A】

● 配教师用书(赠教师 )

课内达标

课外扩展

小测验

单元检测

知识链接

写作

综合性学习

第2页

八年级下册【A】

语 文

第3页

1

第一单元

1 社戏(第一课时)(1)/2

2 回延安(第一课时)(3)/4

第 1~2 课小测验(5)/6

3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6)/8

4 灯笼(第一课时)(8)/10

第 3~4 课小测验(10)/12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11)/14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13)/16

第 5~6 课小测验(15)/18

7 大雁归来(第一课时)(16)/20

8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18)/22

第 7~8 课小测验(20)/24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21)/26

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23)/28

第 9~10 课小测验(25)/30

11 核舟记(第一课时)(26)/32

12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28)/34

第 11~12 课小测验(30)/36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31)/38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33)/40

第 13~14 课小测验(35)/42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一课时)(36)/44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第一课时)

(38)/46

第 15~16 课小测验(40)/48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41)/50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43)/52

第 17~18 课小测验(45)/54

19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46)/56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第一课时)(48)/58

第 19~20 课小测验(50)/60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第一课时)(51)/62

22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53)/64

第 21~22 课小测验(55)/66

23 马说(第一课时)(56)/68

24 唐诗三首(第一课时)(58)/70

第 23~24 课小测验(60)/72

第4页

2

第 一 单 元

第 1 课 社戏(第一课时)(1)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偏(pì)____/照(lì)____/欺(wǔ)____

宽(wèi)____/嘱(fù)____/(dài)____慢

(lǐ)____数/(cuān duo)____ ____

(fú)____水/(yǒnɡ)____跃/好(dǎi)____

(yì)____立/家(juàn)____/(jiǎo)____洁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钳.( )/撮.( )/行.辈( )

潺.潺( )/归省.( )/摇橹.( )

叉.港( )/旺相.( )/桕.树( )

棹.船( )/舟楫.( )

2.关于课文。

⑴《社戏》主要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经历。

⑵___________、船头看戏、___________等三个

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下列词语。

⑴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消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行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礼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漂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旺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向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________(盼望/希望)

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⑵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________(靠

拢/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⑶母亲便________(宽慰/安慰)伊,说我们鲁

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⑷我的很重的心忽而________(愉快/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________(膨胀/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⑸我们已经________(点/撑/摇)开船,在桥

石上一________(敲/磕/碰),________(往/倒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⑹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跳跃/踊

跃/翻腾)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⑺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

般,又________(隐约/模糊/漂渺)得像一座仙山

楼阁,满被红霞________(笼/遮/罩)着了。

5.填入下面两个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选项分

别是( )( )

⑴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

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

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________我

在这里________得到优待,________可以免念“秩秩

斯干幽幽南山”了。

A.因为/不但/又 B.因为/所以/才

C.只是/不但/还 D.只是/因为/才

⑵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

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

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我们是朋友,

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虽然/却/由于/因为/如果/但

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但/又/所以/虽然/但是/可

D.虽然/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扩展阅读】

(一)老师的眼镜

王秋珍

段老师找眼镜已经找了两天,还是毫无踪影。

眼镜是午睡课不见的。段老师批改了作业后,摘

下眼镜放在讲桌上,只是眯了一会儿,眼镜就不见了。

段老师知道,眼镜不可能自己长了脚。隔壁班的

林老师,带了水杯上课,只是出去洗手的工夫,水杯

就被学生动了手脚,林老师莫名其妙地在课堂上睡着

第5页

3

了。这事像六月的风,火辣辣地刮遍校园。教师大会

上,林老师还被点名批评。

教师和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难免会积累一

些情绪。不好的情绪如果不及时释放,就会像过饱的

气球一样炸开,到时会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段老

师想到这儿,决定开展“沟通,让彼此心更近”的主

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段老师像妈妈一样。”“段老师关心我们就像关

心自己的孩子。”……

高小翎噘着嘴巴,愤愤的。

高小翎是中途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她个子不高,

却被段老师安排在最后。高小翎说她被同学的脑袋挡

住了视线,段老师叫她拿几本书垫到屁股下。“你来迟

了,就暂时坐后面吧。克服一下困难,期中考试后,

我们再调整位置。”高小翎没有说什么,只是埋头找厚

一点儿的书。

期中考试,高小翎获得了班级总分第一名。全班

的位置进行了调整,高小翎不再坐最后一张桌子了,

可是她的同桌成了小铁,一个特别嘴碎成绩又差的同

学。“同学之间生活上要关心,学习上要结对。基础好

的同学,要带动暂时落后的同学。”高小翎想说的话硬

是被塞了回去。

“同学们不要光捡好听的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

美,老师也是如此。请大家多提意见。”段老师说着,

眼神在同学们的脸上来回扫,最后停在高小翎身上。

沉默,俨然雨天的高积云,聚集在高小翎的头顶,

游窜着白色的闪电。惊雷,即将炸响。

小铁戳了一下高小翎:“你怎么啦?脸色好吓人。”

高小翎仿佛受到了鼓励,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段

老师,你偏心!”

同学们的脑袋都刷拉一下转向了她,有的伸长脖

子,有的睁大眼睛,都站了起来。小铁扯了扯她的衣

角,压低声音说:“你吃错药了?”

段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别的同学没有带书,您把自己的给他用。我忘

记带书,您就批评我做事不上心,让我自己去别的班

级借。我和小铁一起举手,您从来都是叫他,不叫

我……莫非,莫非我是转学来的,您就不重视我?”

高小翎说着说着,哽住了。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高小翎一直很乖,成绩又好,没想到她也有委屈。

同学们都看着段老师。

段老师笑了,笑着笑着,又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段老师开口了:“对不起,高小翎。

我对你的要求比别的同学更严格。我以为你足够独立,

足够坚强,却忘了你也是孩子。”

高小翎在心里喊:“我是孩子,我是您的孩子呀,

妈妈。为什么您总是忽略我?您说爸爸身体不好,您

要照顾他,还要管很多孩子,顾不上我。现在我离开

爷爷奶奶,来到您的身边,您还让我隐瞒身份。难道

您不爱我吗?”

高小翎默默地拿出眼镜,走向段老师。教室里静

极了,静到能听见尘埃在空气里旋转的声音。

小铁转过身,露出顽皮的笑容:“高小翎,你也会

使坏啊。”

高小翎没有解释。没有谁知道,她是多么心疼段

老师啊。她藏起眼镜,只想让妈妈少改点儿作业。

6.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段老师召开班会释放学生的情绪;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段老师向高小翎道歉;

⑤高小翎把眼镜还给段老师。

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沉默,俨然雨天的高积云,聚集在高小翎的头顶,

游窜着白色的闪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说:“段老师笑了,笑着笑着,又沉默了。”请

指出段老师沉默的原因,并描写她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悬念”是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一,请结合选文的情

节,说说本文是如何设置悬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①。

[注释]①日边:指京城。

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的前两联极写春色的美好,与颈联写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又进而衬托了尾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第6页

4

第 2 课 回延安(第一课时)(3)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dēnɡ)_____时/油(mó)_____

脑(pàn)_____/眼(kuànɡ)_____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盏.( )/糜.子( )/白羊肚.手巾( )

2.关于课文。

⑴《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_________的爬山调

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

悠扬高亢。

⑵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他以赤子之心歌颂养

育了一代革命者的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在这块土地上产

生的_________精神。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鸡毛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几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

⑵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中描写延安特殊的居住条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诗中描写延安人的服饰特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

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回

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五个部分。

B.“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

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C.诗中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

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

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团聚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用的是拟人手法,

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披彩虹”“迎

春风”“换新衣”用的是夸张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

象。

6.下列各句都存在语序不合理的问题,请加以改正。

⑴老舍纪念馆是坐落于丰富胡同 19 号的普通的

一座四合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

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

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信天游

刘成章

⑴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

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

也算得上奇美浪漫。

⑵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①,

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翻着土浪②,羊肚子手巾扎

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

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

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

“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

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

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

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

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

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

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

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

霞之辞。

⑶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

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

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

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

也忘不了了。

⑷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

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主编的《陕北

第7页

5

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

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

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

的世界,令我神往。

⑸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然有一支嗓音浑

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

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

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

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

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

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

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

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

的晶亮钻石。

⑹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

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

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

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名句“几

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

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⑺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

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

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

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里

的创作班子拿着五首新创作的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

征求意见。一个上午,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

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

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世人面前。为

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

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一亮的两句:“山丹丹

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

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

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⑻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与

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

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

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

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

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

种归属感。

⑼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

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

绕着月亮转圈圈红。(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

陡的黄土丘。 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 ③圪:音ɡē。

7.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第⑶至⑼段,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

小时候 被信天游深深吸引,再也忘不了

上初中后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时 爱不释手

中年时代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绝句

[宋]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①。

我比杨花更飘荡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①飞球:柳絮结成的球。 ②杨花:柳絮。

10.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的一、

二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信天游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一种流行于陕北的民

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

落有致,声韵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

的内容,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

信天游形式自由灵活,常用来抒情,亦可以叙事。信

天游擅长运用比兴手法(比,即类比;兴,先咏其他

事物,以引起所咏的事物)。有时兴中兼比,比和兴融

为一体。信天游的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

下句点题,多为即兴之作,口语化意味浓厚。这些口

语化诗句,出语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

染力。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

的忧伤;既是浪漫的,又是现实的;既是对生活美的

追求,也是感情的寄托。

第8页

6

第 1~2 课小测验(5)

一、基础(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dài)____慢/(cuān)____掇/(yì)____立

(yǒnɡ)____跃/家(juàn)____/脑(pàn)____

(jiǎo)____洁/眼(kuànɡ)____/欺(wǔ)____

2.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 分)

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

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叶

啦,树丛啦,好像是用大笔饱蘸墨汁随便挥洒而

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

真是________。草虫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

都历历可辨。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

________,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也显得

________。(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刻意求工)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式微》)

⑵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青青子佩,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子衿》)

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千山万水也不能阻

隔朋友真情。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6 分)

⑴《社戏》中展示了_________(地名)的地方戏,

《__________》则体现了陕北民歌___________的风

格。(3 分)

⑵中国戏曲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行当,有_____、

_____、净、丑四大行当。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

生扮演____________;小旦扮演____________,老旦

扮演老年女子;_____俗称“花脸”,扮演的是性格或

刚烈或粗鲁或阴险的男性人物;丑有文丑和________

两类,扮演的是滑稽角色。(3 分)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4 分)

该书被誊为“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

沥血的教子篇”,作者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

________(人名)的生活和________进行悉心指导。

该书就是《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错过季节的西瓜秧

孙道荣

⑴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

⑵这很不对头。这个季节,地里的西瓜大多已经

成熟了。没有人会在夏天栽种西瓜秧,不等它开花,

未及结出西瓜,秋风就来了,寒霜接踵而至,它很快

就会因霜冻而死。但棉花地里这颗不知道从哪里跑来

的西瓜子,还是发芽了。

⑶我的锄头在它旁边停下。我犹疑着要不要将它

像其他杂草一样锄掉。对棉花地来说,除了棉花,其

他的都是杂草,都理应被锄掉,好腾出空间和营养,

让棉花株成长。我承认,我犹疑了两三秒钟,最后,

我手中的锄头围着那棵西瓜秧转了一圈,我将它周边

的土松了松,这样,它可以更畅快地呼吸和成长。我

还将我喝的水拿来浇灌它,那是父亲早晨为我泡的茶

水,对一棵西瓜秧来说,可能苦了点,但这块沙土地

的周围没有水塘,我找不到更清的水了。我在弯腰浇

灌它时,请它谅解,它摇了摇它的两瓣嫩叶,这也许

表明它听懂了我的话。

⑷我接着锄地。烈日当头,口渴难耐,我却将剩

下来的水都浇灌在一棵没什么希望的西瓜秧上了。但

我一点也不后悔。一点口渴,我能够忍耐。黄昏,我

锄完了棉花地,扛着锄头准备回家时,又跑回去找到

那棵西瓜秧,蹲下身来,看看它有没有什么变化。我

欣喜地看到,它肯定比我第一眼看到它时长高了约一

厘米。我告诉它,你慢慢长,我会常来看你的。

⑸我说到做到,一没事,就跑到离村有点路的那

块棉花地里,看望那棵西瓜秧。那是我高考失败后的

第一个夏天,别人都在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除了

失落,无所事事。现在,除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农活外,我又多了一件事,就是去棉花地里,陪伴一

棵西瓜秧成长。我已经没有了希望,它在错误的季节

里发芽,本也没啥希望,但我希望奇迹能在它的身上

出现,哪怕让它结出一颗这个世界上最小的西瓜。

⑹每次去看它,我都带一杯水,只为它浇灌。剩

下最后一口水,我才自己喝。我总是和它讲话,讲得

口干舌燥,最后那口水,让我觉得特别甘甜。我相信

它是愿意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我喝的。不管我与它讲什

么,它从不反驳,并且很认真地听,这使我第一次有

了倾诉的欲望。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一个失败者的

絮叨,哪怕是我的父母,但它是个例外。当然,我一

点也不想将我的坏情绪传染给它,我讲我的失败故事,

是想勉励它快点生长,赶在秋风来临之前开花结果。

⑺棉花地要反复锄。这本来是个很枯燥的活,但

因为那棵西瓜秧,锄地成了我最乐意干的农活。而且,

每次给那块棉花地锄草时,我都执意要锄那垄地,我

是担心如果被我的父母发现了,他们一定会像锄掉其

他杂草一样锄掉它。对农民来说,一棵毫无希望的秧

苗,跟一棵杂草,并无区别。

第9页

7

⑻它长得很快,藤子顺着棉地四处跑,藤梢特别

嫩绿,还长着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碰到什么,就在

上面打个结,站稳了脚跟,然后卯足了劲,往更远的

地方伸展。我见过父亲种西瓜,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要

给瓜藤打头,以使它停止跑藤,而专心地去开花,结

出西瓜。我几次想掐断它,终于没下得了手。天渐渐

凉了,既然时间根本来不及了,何不让它自由任性地

疯长一回呢。

⑼在一个露水很重的早晨,我惊喜地发现,它竟

然开花了,黄黄的小花,细碎,羞怯,仿佛一个误闯

到这个世界的青涩少女。田地里从来不缺各色各样的

花,但唯此一朵,让我泪流满面。秋风已起,寒露已

重,我以为一切都来不及了,但它还是执着地开出了

黄花。它本不属于这个季节,因而显得如此突兀,让

整个秋天,也让整个田野,都措手不及。

⑽它却没能给我更多的惊喜。几天之后,我和父

母一起去棉花地里摘棉花,我兴冲冲找到了它,却发

现,那朵花已经凋谢了,它的根,已经无法从土壤里

汲取更多的养分,它的瓜藤和叶子,也因为无法从阳

光和空气里摄取更多的能量,而慢慢变黄,枯萎。我

知道它已经尽力了。我有点遗憾,但不伤感。相比于

那些从未发芽,从未开花的瓜子,它已经是个奇迹。

⑾那以后,我重回校园。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否

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发一次

芽,开一次花。

6.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 分)

西瓜秧 “我”的感受 “我”的行动

发芽 犹疑 松土,浇灌

_______________一点也不后悔 将剩下的水浇灌

长得很快,藤子顺

着棉地四处跑

____________

几次想掐断它,

但没下手

开花____________ /

凋谢

有点遗憾,但

不伤感

______________

7.本文写“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

苗,并见证其发芽、长高、开花的过程。第⑸段中却

写了“我”的相关经历,可否删去?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我在弯腰浇灌它时,请它谅解,它摇了摇它的两

瓣嫩叶,这也许表明它听懂了我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我不知道我这

一生能否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

发一次芽,开一次花”这句话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镜 喻

[清]钱大昕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①,乌在其为

明也②?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③。

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

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④。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⑤,曰:“吾自有目,乌用镜

为⑥?”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

面之黑子,泰然以为美莫己若⑦。左右匿笑客终不悟

悲夫!

[注释]①黑子:黑痣。 ②乌:何。 ③假:借助。 ④

咎:责备。 ⑤任:信任。 ⑥为: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

于“呢”。 ⑦莫己若:倒装句,即“莫若己”。在古汉语中,

否定句一般要用倒装形式。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五官莫明.于目( )

⑵镜何负.于目哉( )

⑶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

⑷鲜.当意者( )

1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左 右 匿 笑 客 终 不 悟 悲 夫!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⑴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以为美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本文,你悟出了怎样的做人道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开端是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

晨,是一天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

含着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

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第10页

8

第 3 课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6)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tián)_____静/(huì)_____暗/束(fù)_____

(rǒnɡ)_____杂/严(jùn)____/震(hàn)_____

(fú)_____射/(miǎo)_____远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瞳.仁( )/亢.奋( )/蓦.然( )

羁.绊.( )( )/闭塞.( )

磅.礴.( )( )/戛.然而止( )

⑶补全词语。

大_____大悟/叹为观_____

2.关于课文。

本文写的是________高原上激动人心的腰鼓舞蹈

场面,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大

量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气势恢弘,歌颂了激荡

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亢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晦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冗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

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

在、活跃和强盛。(“它”指的是后生们有力搏击的

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

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

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运用排比句,增强气

势。)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

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遗落了一切冗杂”是

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

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氛围中。)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___(火

热/燥热/热烈)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_

(倾洒/闪烁/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________(兴奋/亢奋/振奋)了。

⑵____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____,

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

____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____,是强

健的风姿。(旋风一样/斗虎一样/骤雨一样/乱蛙

一样/火花一样)

【扩展阅读】

(一)陕北秧歌

张亚宁

⑴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

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

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

⑵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蜚声

海内外的陕北秧歌扭得正欢!

⑶你瞧,七八个剽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

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呵,中年伞头手中的

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哦,

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

虎,活灵活现……哦,已一把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也

不甘示弱,与后生姑娘媲美,摇着、扭着、跳着……

⑷仔细听,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

你扭头看去: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恨不得把那个

红边鼓敲碎,巴不得把那把铜唢呐吹破,真想把那大

小铜镲拍烂,一心想把那小铜锣击个窟窿……闭上眼

睛,静心地听。时而粗犷奔放,能使河流为之激扬动

荡;时而稳步柔美,能使无数人为之心醉;时而缓和

细腻,能使大地为之倾倒。

⑸仔细看,一群男女老少扭起来了。排是排,行

是行。一会儿排成“龙摆尾”,一会儿犹如“梅花盛

开”,一会儿好像“老虎扬尾”,一会儿胜似“大灯

笼”,一会儿能比得过大姑娘的长辫子,一会儿好像

第11页

9

一朵朵枣花……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起来转

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观者不仅是眼花缭乱,

而且眼神跟着扇子起落,不知道最后眼神落在何方。

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撑起来舞起来。撑起时,似乎要

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手、脚、头,全

部是活的。真是眼光不知道放在哪里,放在哪里都是

恰到好处的。

⑹一声惊吼,两只水船上场了,像在水中一样,

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坐在船舱里俊俏的姑娘唱道:“天

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里几十几条船……”

这边声音一落,那边的艄公接着唱道:“天下黄河九

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条船……”酸酸的唱

曲惹得人心里暖暖的。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

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你看看,那群帅

气的小伙子,捧腹大笑……

⑺忽然,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不知从何方而出,

摇着脑袋,摆着身子,张着血盆大口,或平空后仰翻

滚,或高台俯卧衔球,或单狮走桩,或双狮争戏,或

扮鬼脸。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

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一时间,场内场外一只只眼睛齐聚在威武

的狮子身上,整个场里凝寂一般。一个转身,狮子落

地,场内场外齐声欢腾,掌声、喝彩声震荡着天空,

老太太的两颗门牙差点飞落出来,歪着脖颈双手慌忙

捂住。

⑻随即,一系列小节目开幕了。一群孩子戴着可

爱的头盔,摇摇摆摆,可爱至极;驴背上的姑娘们时

不时做个鬼脸,让你笑弯腰;一首首酸曲、一折折小

戏、一个个滑稽小品……男女老少目不暇接。

⑼这就是陕北人死了都要扭的秧歌,独具特色的

陕北秧歌。

6.仔细阅读⑹⑺两段,仿照示例概括文意。

第⑸段:扭动的男女老少,飞舞的彩扇。

第⑹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⑺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以“铿锵的锣鼓声”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⑷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在描绘场面时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

任找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绝句二首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②。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释]①窈窕:美好的样子。蘼芜:香草名。 ②鹧鸪:

鸟名。

10.“风”本无形,在诗人的笔下却各具情韵。请分别

概括这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山野漫步,所表达的情感却各

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

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安塞三绝”之一。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

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

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它融

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

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

化的组成部分。在安塞,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六七岁

娃娃,几乎所有人都会打腰鼓。2006 年,安塞腰鼓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2页

10

第 4 课 灯笼(第一课时)(8)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sònɡ)_____/领(yù)_____

思(mù)_____/静(mù)_____

(tuì)_____色/(liáo)_____原

(nuǎn)_____融融/马前(zú)_____

人情(shì)_____故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斡.旋( )/怅.惘.( )( )

锵.然( )/熙.熙然( )/幽悄.( )

2.关于课文。

本文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那时是中华民族多灾

多难的时代,作者___________以“灯笼”为题,从

________及________两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个

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斡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未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幽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马前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

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

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

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金吾不禁的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

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

②不觉疲乏是什么

③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④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

A.④③②①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扩展阅读】

(一)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⑴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⑵夏日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

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此

时,我总会想到小时候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⑶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

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制新衣或浆洗旧衣。白

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

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

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

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

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

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斜倚在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她又坐了起来,拿起

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

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

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

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

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

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

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⑷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

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

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

一天。

⑸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

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

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

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

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年底,父亲又

第13页

11

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

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

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

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

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

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

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

了还是少了?”“多了。”“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

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

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⑹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

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和事。

遇到疑难,面对选择,要推己及人。

⑺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

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

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

小小的油灯给了我些许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

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

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

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我面前,自己站起来走

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

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

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

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⑻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

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

那样的明亮,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

⑼“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

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

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有删改)

6.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

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

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⑵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赏析下列各句。

⑴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

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窗台上。(从

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

(结合语境,赏析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可从

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10.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后的后溪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12.在课文中,吴伯箫向读者展示了有关老物件灯笼

的一些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与老物件有关的习俗呢?

请加以描写,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不少于 8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页

12

第 3~4 课小测验(10)

一、基础(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tián)____静/(huì)____暗/(tuì)___色

(kànɡ)___奋/(jī)____绊/(rǒnɡ)____杂

磅(bó)____/(wò)____旋/大彻大(wù)____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中国革

命的胜.地.。

C.以他的古道热肠与耿直性格,遇见需要帮忙

的场合,他从来不会袖.手.旁.观.。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

语犹在耳畔,转眼就要进入初三决胜之年。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子衿》中运用假设语气和让步姿态作出强烈

反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

________________?(《式微》)

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⑷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地表达想做

官却无人引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文化常识填空。(5 分)

⑴汉字的字体经历了“_______→金文→大篆→小

篆→_______→_______→行书”的演变过程。(3 分)

⑵“六书”是汉字的六种构成或使用方法,即

_______、指事、会意、_______、假借、转注。(2 分)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5.下面这段话出自哪一本书?和一般讲道理的文章相

比较,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

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

太落伍,不太冬烘(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

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

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

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

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父亲的木偶戏

蒙福森

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就像一匹绸缎从官成镇缓缓

流过,我们村就在官成镇的东北方向,一个小桥流水、

与世无争的小村庄。

那年冬天,镇里来了一个演木偶戏的老艺人,顺

着河流一路演下来,一场接一场。老艺人叫王猛,精

通木偶戏。那个年代,农村精神生活极度贫乏,大多

数时候,劳作一天的村民吃完晚饭,就在家门口和邻

居聊聊天,抽抽烟,因此,【A】木偶戏来到我们村,

就像冬天的阳光一样,刹那间在每个人的心头热烈地

绽放着光芒。

王猛在我们村演了十场,接着到邻村;在邻村演

完,又到另一个村庄。这时,他发现,有个十五六岁

的男孩一直跟着他,一个又一个村庄地跟着。

那个男孩就是我父亲。后来,我父亲成了我们这

十里八乡的演木偶戏艺人。

父亲怎么走上这条路的,我不大清楚。据说,他

十分聪明,一点就通,他混在戏棚里一段时间,基本

掌握了王猛所有演戏的精髓。父亲在他十八岁那年正

式登台表演,眼法、手法、步法、唱腔,一亮相,一

开口,全场轰动。

那时,父亲演的戏有《精忠岳飞》《杨家将》《呼

杨合兵》《三国演义》《水浒传》《八美图》《三合明珠

宝剑》等,在他的柜子里,我看见一本本古书,线装

的,有的是繁体字,更多的是手抄本,一个字一个字

地抄,抄得工工整整,估计有几十万字。

父亲的书柜里,除了书本,还有几本流水账,非

常仔细地记录着家里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等事项,

那一笔笔详细到分的数字,仿佛是父亲那单薄的身躯

在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庭,令人不忍卒读……

父亲平时种田种地,兼做农村兽医,晚上演木偶戏,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苦苦挣扎;也因为父亲的手艺,

我们家比一般的农村家庭要稍好一点儿。要知道,父亲

身高不过 160 厘米,体重不到 100 斤,如此单薄的一个

人,如果没有一点儿讨生活的门路,如何生存?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像一匹永不疲惫的老马,

一直在为生计忙碌着、奔波着,哪怕大年三十,他也

要到外面演戏。小时候每年的除夕,母亲会早早张罗

好一桌简单而又诱人的年夜饭,一家人匆匆忙忙地吃

第15页

13

了,然后,一家老小,默默地站在村口,看着父亲用

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他那副木偶戏家当,渐行

渐远,慢慢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四周偶尔的鞭炮

声和灿烂的烟花,家家户户的大红对联,把过年的气

氛烘托得淋漓尽致。父亲那蹒跚的背影和花白的头发,

仿佛刀刻一样,一直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哪怕再过一

百年,我都没法抹去。

时间像一条河流,缓缓地流淌着。

父亲老了。

父亲病了。

父亲去世后,在这十里八乡,再也没人演木偶戏

了。木偶戏就像父亲的生命,虽然现在成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但终有一日,它会在这个世界消亡。

父亲最后演的一场木偶戏,是在几年前。村里有

一户人家娶媳妇,请父亲在村里唱一场木偶戏。在村

里的大晒场上,清冷的月光下,稀稀疏疏地有几十个

村里和邻村的老年观众。父亲已经明显中气不足,沙

哑的唱腔远不如前,动作缓慢,手法僵硬。这场戏很

短,不知不觉就完了;这场戏也很长,长到父亲去世

很久了,还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上演着。

我家附近有一个文化馆。有时,文化馆会请人唱

几场木偶戏。那天,我路过那里,见里面有人在唱木

偶戏,戏名“慈云走国”。那是我父亲经常唱的一出戏。

我默默地站在文化馆门口,听着那熟悉的锣鼓声和唱

腔,看着那熟悉的戏棚、稀稀疏疏的观众、进进出出

的木偶,依稀觉得,父亲在里面唱着……【B】蓦然

惊觉,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刹那间,夺眶而出

的泪水像虫子一样,缓缓地在我的脸上爬行着。

那一刻,恍若隔世。

6.本文写了几件关于父亲和木偶戏的事情?请用简洁

的语言加以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画线的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

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两点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做到“虎头豹尾”。意思是说,

文章的开头要精彩威猛,开宗明义,不要含糊;结尾

则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简短有力。联系全文,说说

本文的结尾段有什么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农夫与行者

选自《封氏见闻录》

道傍有甫田①,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

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

将终岁无能为乎②?”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

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③?”

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

力。未及移时④,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

仆.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⑤?子之速耕,殆难也⑥。夫

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⑦,而辍者常多;余数息

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

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

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甫:大。 ②此句意为,(你)想要一年到头没

有收成吗? ③盍(hé):何不。道:方法。 ④移时:一

会儿。 ⑤曷(hé):何。 ⑥殆(dài):恐怕。 ⑦作者:

耕作的时间。

10.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行 者 于 是 解 衣 下 田 忙 忙 然 一 息 而

数 锄 一 锄 尽 一 身 之 力。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数息.而后一锄( )

⑵且仆.于田( )

⑶徐.谓农夫曰( )

⑷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⑴甚矣,农之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4.请以“抬头,我看到了___________”为题,写一

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补充完题目再行文。

第16页

14

第 二 单 元

第 5 课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11)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ménɡ)_____发/次(dì)_____

(piān)____然/(yùn)____育/农(yàn)____

海(tánɡ)_____/悬(shū)_____

(xiāo)_____声(nì)_____迹

⑵补全词语。

周而_____始/草长_____飞

_____草连天/风雪_____途

2.关于课文。

本文作者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

理学家。作者把无比丰富的____________比作“大自

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

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对气候造成影响的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

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

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

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

5.下列各句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方框中选择

恰当的说明方法填空。(可重复选择)

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⑴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

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

的语言。( )

⑶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

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

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⑷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 )

【扩展阅读】

(一)诗中的物候(节选)

竺可桢

⑴我国唐宋时期许多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

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民歌、竹枝词;一方面又热爱大

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

枝词,编集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

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明末学者黄

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

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情决不可分也。月、露、风、云、

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

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

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

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诗人能掌握这类语

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谈

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

于物候的歌咏,唐宋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⑵白居易 15 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推介,这

首诗便被传播开来。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

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特

第17页

15

点;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

草就苏醒了。

⑶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

天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

唐宋人的诗中我们是可以找到答案的。李白诗“东风

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

(今南京),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宋人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

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

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李白、王安

石他们在诗中都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到如今,

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

的。若把这首诗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

了。因为在黄河以南的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

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

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

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⑷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

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

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

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

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

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

哀哀叫其间……”

⑸南宋诗人陆游,76 岁时作《初冬》诗:“平生

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

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

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的《鸟啼》诗就可

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

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

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鸟叫声),苗稚忧草

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了。

⑹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

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

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

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

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

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6.第⑴段中引用了黄宗羲的话,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第⑷段中的画线句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

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

诗的妙处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分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对唐诗和宋诗所记载的物候现象的研究中,作者

发现了哪些物候现象规律?请从第⑵至⑸段中找出相

关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注释]①稼穑(sè):庄稼。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诗中“顿”和“定”二字对于突出诗题中“喜”

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说明文常识(一):说明文的四要素

“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和

“说明顺序”是说明文的四大要素。

“说明对象”包括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说

明的说明文叫“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物(对抽象

事物进行说明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

“说明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

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

“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引用、举例子、

打比方等。

第18页

16

第 6 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13)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骨(ɡé)_____/漂(yí)____/(huì)_____星

流(shì)_____/(xié)____带

致(mì)_____/(yǔn)_____石/追(sù)_____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臀.( )/褶.皱( )/两栖.( )

潮汐.( )/劫难.( )/蟾.蜍.( )( )

⑶补全词语。

天衣无_____

2.关于课文。

本文选自_____国科普作家___________的作品。

这两篇科普作品,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

实,佐证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另一篇通过对

“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测。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致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________(漂浮

/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⑵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________(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

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⑶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________(严

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

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⑴《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

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

⑵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

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⑶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

到处迁徙。( )

⑷在火山活动地区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

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

⑸“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

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

⑹“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

由几个主要大陆构成。( )

6.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

将变成普通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

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袁 越

⑴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

恐龙、猛犸象、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

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这些大

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

代的生态价值。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灭绝导致地

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

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⑵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

动物”指的是体重在 45 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

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 1.2 万年之前,也就

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 120 种大型动物在这

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

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⑶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

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

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

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⑷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很容

第19页

17

易理解,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洋流难道不够吗?答

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

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

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⑸2015 年 10 月 26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报》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

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

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⑹这篇论文是由牛津大学牵头的一组来自世界各

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自从 300 年前

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 66%~

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 300 年前约有 35 万头,

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

群密度的减少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的总量下降

了 75%,即从过去的每年 35 万吨下降到现在的 8 万吨。

⑺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

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 年

前每年都有 15 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

下降了 96%,只剩下大约 6000 吨了。

⑻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

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

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围栏。

⑼这篇论文的作者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

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

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

么做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因为地球上很多地方因为缺乏营养

物质,导致植物和藻类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

光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有改动)

7.第⑶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

请从生态价值的角度说明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⑹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⑻段中加点的“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事理说得简明透

彻。请你也仿照这种语言风格写一个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宴词①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②,畎入漳河一道流③。

莫听声声催去棹④,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送别宴会上所作的诗。 ②悠悠:绵长。

③畎(quǎn):田间小沟。 ④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11.“悠悠”一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这一句?请结合具

体的写作手法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说明文常识(三):常见的说明方法(B)

④分类别:将所要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范围和

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和方面,一类一类地进行说明。

⑤作比较。运用不同的事物之间(横比),或同

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纵比)、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来

说明事物,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⑥画图表。运用表格、图形来直观地说明事物。

⑦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

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

⑧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

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和生动性。

⑨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

典故谚语、诗词等。

⑩摹状貌。描摹事物的形状和外貌,使读者获得

更为形象、具体的感受。

第20页

18

第 5~6 课小测验(15)

一、基础(18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piān)____然/农(yàn)____/悬(shū)____

(yùn)____育/(jié)____难/(zhě)____皱

次(dì)___/两(qī)____/(xiāo)____声匿迹

致(mì)____/追(sù)____/天衣无(fènɡ)____

2.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式微》)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

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

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点明送别之地,同

时也交代友人赴任之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文化常识填空。(3 分)

宋代朱熹抽取《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

两篇,和《论语》《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将下列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正确的一

项是( )(3 分)

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③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④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二、阅读(37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5.《傅雷家书》中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等作

比喻,还引用了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儿子

一些生活道理。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要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卓尔不群。

B.告诉儿子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C.告诉儿子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

D.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意在表明,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⑴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

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

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

“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⑵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

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

额中的“匾”字古作“扁”,《说文解字》曰:“扁,

署也,从户从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

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

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

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的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

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

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⑶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

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

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

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⑷《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

急公好义的人士,官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

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

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

要义传之子孙后代。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

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和激励,

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⑸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

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

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

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

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⑹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

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

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再见到当年“无处不匾,

无室不匾”的景象。

⑺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

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

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

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⑻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

第21页

19

为生的匠人师傅剧减。另一方面,在古建筑的修缮、

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景区也需

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机器制匾、

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

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⑼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

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

承不容置疑。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

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文饰、颜色、

图案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

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匾额学,匾额可以走

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

6.文章依次介绍了匾额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指出第⑵段中的画线句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

说说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文看,匾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

据文章的内容分点概括回答。(至少四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⑻段中的“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具体指的是什

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6 分)

王 粲

选自《三国志》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①。献帝西迁②,粲

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③。时邕才学显著,

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

迎之④。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

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⑤。吾家书籍文章,

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

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

棋,局坏,粲为覆之⑥。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

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⑦。其强记默识如此⑧。

[注释]①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 ②献帝:汉献帝(181~

234),东汉最后一个皇帝。西迁:初平元年(190),董卓为

避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 ③左中郎将:官职名。蔡

邕(yōnɡ):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④倒屣(xǐ):倒穿着

屣,形容慌忙。屣,古代一种有齿的鞋。 ⑤王公:指王粲

的祖父王畅,曾任汉朝高官。 ⑥覆:同“复”,恢复。 ⑦

道:指围棋的手数。 ⑧识(zhì):记。

10.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此 王 公 孙 也 有 异 才 吾 不 如 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

⑵尽当与.之( )

⑶卿.能暗诵乎( )

⑷不失.一字(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 分)

⑴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

盈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看,宾客们“一坐尽惊”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4.丹青吐秀碧绿前,墨彩飘香咫尺间。江城中学筹

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请你以“我们”的口吻写一段开

幕词,代表参展同学表达对书画创作的想法和对书画

展的祝愿。(100 字左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

的作文,文体不限。(40 分)

第22页

20

第 7 课 大雁归来(第一课时)(16)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雾(ǎi)_____/(jiān)_____默

(dǔ)____注/沼(zé)_____/(mí)_____漫

(miáo)_____准/盘(xuán)_____

(xuān)_____嚷/(yāo)_____请

(diāo)_____零/枯(zào)_____/稀(shū)_____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迁徙.( )/狩.猎( )

雉.( )/蹼.鹬.( )( )

⑶补全词语。

_____空一切/偷偷_____ _____

2.关于课文。

⑴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生

态学家____________。

⑵本文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

记,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文中介绍了它三月

________、觅食、________等生活习性,采用________、

________、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行文

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顺序。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缄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喧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窥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列病句。

⑴大雁能否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

伴成行,相互借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

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枪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雁群在长途飞行的过程中,要挑选一只最强壮

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它们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

掉队。

③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

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④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

顾年幼或体弱的大雁。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扩展阅读】

(一)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⑴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

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

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世界

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⑵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

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

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

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

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账户透支的坏兆头;对猎人

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

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

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

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我们曾用来

复枪射杀了一只老狼。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

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

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但是,在看到它那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

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⑶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

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

样子,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

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

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

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

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

第23页

21

干,不做其他事情。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

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

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

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

⑷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

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

生活。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当一只被狼

猎杀的公鹿在两三年就可被替补时,一片被太多的鹿

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

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

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

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我们大家

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

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

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

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个时代的和

平。在这个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

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不过,太多的安全可

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

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

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6.本文开头是一声狼嗥的特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两处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

弱不振,然后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

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文末画线句中的“危险”

是怎样一步步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作者的观点,“像山那样思考”应该怎样思考?

从全文看,这个题目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菊花二首

咏 菊

[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①。

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注释]①外:见外。这里是“抛弃”的意思。

10.杨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_______”入手,用别

的花来衬托菊花;范诗精于描绘,“_______”一词写

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11.杨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范诗借花抒怀,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说明文常识(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递进式”

“并列式”和“连贯式”四种。

“总分式”包括“总—分”和“总—分—总”两

种主要形式。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总体概

貌和特征,再分说各处;又如《故宫博物院》先总说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再分说各个场所,最后又总

说其历史地位和价值。

“递进式”指的是说明文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向沙漠进军》在

写征服沙漠的方法时,就采用递进式结构,先写如何

抵御(守势),进而写如何进军(攻势)。

“并列式”指的是说明文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

的、平等的。如《蜘蛛》一文在介绍蜘蛛的身体机构

时,对葡萄状腺、腹合腺、腹管状腺、梨状腺等进行

了并列的介绍。

“连贯式”指说明文各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

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如《食物从何处来》

一文在说明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时,先写绿色植物如

何自养,然后写兔子怎样吃绿色植物,再写老虎怎样

吃兔子,分层递进,层次分明。

第24页

22

第 8 课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18)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zōnɡ)_____迹/装(zhì)_____/沟(hè)_____

(hōnɡ)_____烤/腐(shí)_____/山(lù)_____

帷(mù)_____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掸.( )/沙砾.( )/龟.裂( )

⑶补全词语。

海枯石_____

2.关于课文。

⑴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事物/事理)说

明文,作者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

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⑵本文的标题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⑶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龟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海枯石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⑴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

录下它的________(痕迹/踪迹/行踪),用钟表,

用日历……

⑵那________(躺/坐/立)在山野里的岩石,

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⑶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

________(飘落/洒落/崩落)下来的!

⑷自然界某些转眼就________(消失/消逝/逝

世)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

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

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

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漆黑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

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

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扩展阅读】

(一)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生命,如果单就它的个体来看,即使是巨如恐龙,

和台风、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比起来,其力量也

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把它们作为群体来看,其

力量就强大得多了。因为生命可以生生不息,越来越

繁盛。一只雌白蚁每年能产卵100万个以上,而在生物

中,白蚁还不是繁殖力最强的。一只蚜虫在五代之内

能生出近 60亿个子孙。细菌的繁殖力更强,一个细菌

有时一天一夜就能变成380多万亿个,在1克土壤中就

有1000多万个。

在生物中,现今个体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的舌

头就比两头牛还重。而细菌则小得肉眼看不见,但从

某些方面来看,它比鲸的作用还大。除了细菌,地球

上还有其他多种微小的生物,如藻类生物、原生生物

等,其惊人的繁殖力使它们的数量像天文数字那样庞

大,有些藻类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一天之中能繁殖几

万亿个。

地球上最基本、最丰富的食料,就是那些微小生

物。如果没有漂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鲸和鱼类都将

无法生存。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些微小生物是海洋

中最多的生物,它们繁殖的数量超过了鱼类捕食的需

要。

对于农业生产,微小生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

于细菌的作用,枯枝落叶被分解成为腐殖质,使肥料

变成植物能吸收的养分。细菌还使空气中的氮在土壤

第25页

23

中固定下来,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某些细菌还能帮

助植物防治病虫害,或刺激植物生长。由此可见,如

果我们帮助那些有益的微小生物繁殖,消灭那些有害

的生物,农作物的收成就有可能更好。

微小生物还是许多矿藏的制造者。造成石油的主

要原料不是别的,正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这些生物

由于水温变化等原因,会突然大量死亡,尸体堆积在

海底,最后成为石油。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细

菌起了积极的作用。植物在变成煤的过程中,也得益

于某些厌氧细菌的工作,它们将植物体内的氧气、氢

气排除掉,使碳保留下来。某些“吃”铁的细菌,使

本来存在于水中的含铁物质改变性质,从中获取自己

需要的能量以求得生存,同时使这些含铁物质沉淀下

来,最终形成了很大的铁矿。这种“吃”铁细菌在今

天的湖泊、溪流中有时也能见到,它们的集合体像赭

黄色的棉花。锰矿的形成也有细菌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很大的磷矿,竟是许多微

小生物的骨骼堆积、变化而成的;而那些构成大山的

厚厚的石灰岩的建造者,竟是小小的珊瑚虫。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群体的生命的巨大力量!

生命的力量虽然巨大,但有时也是盲目的,而这

些盲目的行为有时会毁灭生命自身。作为万物之灵的

人类出现后,开始注意有目的地引导生命活动为人类

服务,但如不能从总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考虑人类的长远利益,结果还是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

后果的。

6.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微小生物的巨大作用,即

①地球上最基本、最丰富的食料,就是那些微小生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子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除了细菌,地球上还有其他多种微小的生物,如

藻类生物、原生生物等,其惊人的繁殖力使它们的数

量像天文数字那样庞大,有些藻类在条件适宜的时候,

一天之中能繁殖几万亿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科学的特点,请你从本文

中找出符合该特点的说明语言,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野望

[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0.一、二两句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自己

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四句中的“忽”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作

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12.《时间的脚印》的作者以地质科普作家的专业素

养,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运用举例子、

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生动而有条理

地说明了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请仿照本文,以“与……对话”为题,写一则说明文

片段。不少于 1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页

24

第 7~8 课小测验(20)

一、基础(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6 分)

(jiān)____默/迁(xǐ)____/(shòu)____猎

(diāo)____零/(miáo)____准/稀(shū)____

(zōnɡ)____迹/帷(mù)____/腐(shí)____

沙(lì)____/山(lù)____/(jūn)____裂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

常用抗生素的实.效.大多为 6 小时。

B.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航天高新技术

就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C.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松花江的污

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D.他在演讲中高.谈.阔.论.,旁征博引,博得了听

众的阵阵掌声。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⑵___________,胡不归?微君之躬,__________。

(《诗经·式微》)

⑶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⑷《子衿》中点明主人公与恋人往来相见地点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 6 个句子配成 3 副对联(先上联,后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 分)

①闲中时玩千竿竹

②坐观流水无荣辱

③芝兰满径皆成趣

④桃李盈门总是春

⑤面仰云天寡是非

⑥梦里常怀二酉楼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5.《傅雷家书》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书中那谆谆人生语、浓浓父子情,一直激励和感动着

千千万万读者。请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

________________(人名),他是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为原型而创作的。(2 分)

⑵你认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⑴地球上有很多水,从外太空看,就好像是一个

大水球。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⑵我们先说一下水的形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

原子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氧原子和氢原子在宇宙中是

普遍存在的。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水,甚

至星际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所以地球在形成之初,

其本身乃至外围都有水的存在,不过可能是气态的。

⑶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水并没有现在

多,那么,这些水主要来自哪里呢?2006 年,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报告,宣布在小行星带靠

近木星轨道的位置发现了彗星族群,他们推测这些彗

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水的来源。

⑷小行星带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在距离太阳 2.7

天文单位的区域,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线

——雪线,在这条线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够累积星际尘

埃中的水分子,并凝结成冰。在小行星带生成的彗星

都在这条线之外。这些彗星受到外围木星强大力场的

影响,开始在太阳系游荡,一旦来到地球轨道附近,

就会被地球捕获,彗星彗尾上的水蒸气也会一并被捕

获,这样就带来了大量的水。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

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

⑸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

首先提出这种观点的是美国科学家托维利,他认为太

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原子核,这些

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

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这种

通过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

地球上,成为了地球上水的来源之一。据估计,在地

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 1.5 吨这种“宇宙水”,

在地球 45 亿年的历史中,形成了 67.5 亿吨。然而与

现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 1.3860×10

10 亿吨相比,依然

是九牛一毛。

⑹我们了解了这些水从哪来的,那么为何这些水

到了地球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呢?其关键在于星球表

面的温度。在地球上,温度通常在 0 到 100 摄氏度之

间。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温度达到 400 多摄氏度,

第27页

25

远远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没有液态水;有的星球如

火星,表面温度达到了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于水的

冰点,即使有水也都冰冻了,所以也不会有很多液态

水。(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6.第⑵段和第⑶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⑸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地球在形成之初,其本身乃至外围都有水的

存在,不过是气态的。

B.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像一个水球,其他星球

根本没有液态水的存在。

C.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产生 1.5 吨太阳风形

成的“宇宙水”。

D.彗星将星际尘埃中的水分子凝结成冰,成为

地球水的主要来源。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孔子相卫①

选自《韩非子》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人足②。所刖者

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③,曰:“尼欲作乱④。”卫

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刖

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⑤。

夜半,子皋问刖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刖

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

得此于子?”刖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

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⑥,公倾侧法令⑦,先后

臣以言⑧,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

公憱然不悦⑨,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

然.也⑩,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⑪。”

[注释]①卫:春秋时期诸侯国。 ②刖(yuè):古代酷刑,

把犯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③恶(wù):说坏话。 ④尼:

指孔子。孔子字仲尼。 ⑤刖危:一个名叫“危”的被刖足

的人,故称“刖危”。 ⑥狱治:即“治狱”,审理案件。狱,

案件。 ⑦倾侧:反复推敲。 ⑧此句意为,多次讨论我(的

案件)。 ⑨憱(cù)然:忧愁的样子。 ⑩私:偏袒。 ⑪

德:感激。

10.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刖 危 引 之 而 逃 之 门 下 室 中 吏 追 不 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卫君欲执.孔子( )

⑵子皋从.( )

⑶固.吾罪当之( )

⑷非私臣而然.也(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⑴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是子报仇之

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罚才会取得

最好的惩戒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

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显现的是自

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

的是人生中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

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

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

论。

第28页

26

第 三 单 元

第 9 课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21)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怡.然( )

便要.还家( )/邑.人( )/间.隔( )

诣.太守( )/语.云( )

2.关于课文。

《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

索,以________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_________

桃源,再到________桃源,最后_________桃源,一线

贯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

桃源,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的向往,对黑暗

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

著名的文学家,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别号

_____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

【基础知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缘.溪行( )

⑵落英.( )缤.纷.( )

⑶渔人甚异.之( )

⑷欲穷.其林( )

⑸仿.佛.若有光( )

⑹才.通人( )

⑺豁.然.开.朗.( )

⑻屋舍俨.然.( )

⑼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⑽阡.陌.交通( )

⑾悉.如外.人.( )( )

⑿黄.发.( )垂.髫.( )

⒀便要.还家( )

⒁咸.来问讯( )

⒂具.答之( )

⒃皆叹.惋.( )

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⒅此中人语.云.( )

⒆便扶.( )向.路( )

⒇处处志.之( )

(21)及.郡下,诣.太守( )( )

(22)欣然规.往( )

(23)未.果.( )

(24)后遂无问.津.者( )

4.课文名句默写。

⑴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桃花源中的居住环境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有多处语句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请

写出其中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陶潜传(节选)

选自《晋书》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

脱不羁.,任真自得②,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

传》曰:“环堵萧然③,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④,箪瓢

屡空⑤,晏如也⑥。”其自序如此⑦,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则大适融然⑧。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

而畜素琴一张⑨,弦徽不具⑩。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

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释]①属(zhǔ):撰写。 ②任真自得:放任性情,

不受拘束。 ③环堵:四周的墙。萧然:破败的样子。 ④

第29页

27

短褐:粗布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孔和补丁。 ⑤

箪(dān)瓢屡空:形容饮食不足。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

竹器。瓢,饮水器具。 ⑥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⑦序:

评论,介绍。 ⑧适:满足。融然:和悦的样子。 ⑨畜:

同“蓄”,添置。 ⑩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是音位标志)。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颖脱不羁.( )

⑵为乡邻所贵.( )

⑶亦雅咏不辍.( )

⑷则抚而和.之( )

6.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亲 朋 好 事 或 载 酒 肴 而 往 潜 亦 无

所 辞 焉。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描写了陶渊明的饮酒爱好,这一爱好体现了他

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入天台山

选自《太平广记》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①,远不得返,经十三日,

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②,啖

数枚③,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

鲜妍④。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⑤。乃相谓曰:“此

近人矣。”遂渡山。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

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

忻然如旧相识⑥,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至十

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

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

零落,已十世矣⑦。

[注释]①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

②跻(jī):登。援:攀附。葛:葛藤。 ③啖(dàn):吃。

④芜菁(wú jīnɡ):蔬菜名。妍(yán):美丽。 ⑤胡麻:

芝麻。 ⑥忻(xīn):喜悦。 ⑦十世:十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 )

⑵饥止体充.( )

⑶至十日,求还.( )

⑷更怀.乡( )

10.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欲 下 山 以 杯 取 水 见 芜 菁 叶 流 下 甚

鲜 妍。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刘、阮二郎捉向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女遂相送,指示还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这天台二女是神仙,你是怎么看的?请从

文中找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

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

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

满当时官场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

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从此躬耕自给,直至

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其作品多描写

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的情景,时时隐寓他对腐朽统治

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

人类社会自有国家以来,就有暴政,人们就幻想

着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在中国,这种幻想以

儒家和道家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

儒家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与”同“举”,推荐)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矜”通“鳏”,老而无妻者)、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道家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

(“什伯”通“十百”,多样)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幻想的理想社会新模式。

第30页

28

第 10 课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23)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隔篁.竹( )

为坻.( )

为嵁.( )

参.差.披拂( )(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悄.怆.幽邃.( )( )( )

2.关于课文。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______、_______、_______、

岸及周边环境,着力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

发了作者在遭贬谪的处境中孤寂悲凉的心情。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

文学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作者曾被贬

为永州司马,这个时期他写了多篇山水游记,其中著

名的有八篇,称为“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隔篁.竹.( )

⑵水尤.( )清.冽.( )

⑶卷.石底以出( )

⑷为坻.,为屿( )

⑸为嵁.,为岩( )

⑹青树翠.蔓.( )

⑺蒙.络.摇缀( )

⑻参差披.拂.( )

⑼日光下澈.( )

⑽佁.然.不动( )

⑾俶.尔.远逝.( )( )

⑿往来翕.忽.( )

⒀斗.折蛇.行( )( )

⒁其岸势犬.牙.差.互.( )

⒂悄.怆.幽邃.( )( )

⒃以其境过.( )清.( )

⒄隶.而.从.者(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日光下.澈。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课文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记之而去。

⑶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⑸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从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滇游日记

选自《徐霞客游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

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

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③,绷足挂指,如平贴于

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

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

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

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

久之.,幸攀而上。

[注释]①削:陡峭。 ②践:踏。辄:就。 ③间(jiàn):

偶尔。

第31页

29

6.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石 亦 不 坚 践 之 辄 陨 攀 之 亦 陨。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余.竟仰攀而上( )

⑵土削不能受.足( )

⑶幸而及.石( )

⑷一手足牢.( )

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其上甚.削。∣世人甚.爱牡丹。

B.以.指攀草根而登。∣以.刀劈狼首。

C.间.得一稍粘者。∣遂与外人间.隔。

D.久之.,幸攀而上。∣渔人甚异之.。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

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是怎样表现山势陡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谷口书斋寄杨补阙①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②,云霞生薜帷③。

竹怜新雨后④,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释]①谷口:地名,诗人居住的地方。补阙:唐代官职

名。 ②茅茨:茅屋。 ③薜(bì)帷:薜荔藤爬满墙头,

密如帷幕,故称“薜帷”。 ④怜:可爱。

11.请简要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为“韩

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

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贞

元九年(793)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

新运动。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运动失败,柳宗

元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

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

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

卒于柳州任所。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诗文作品有 600 余篇,文的成

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

说》《天对》《封建论》等。

2.“永州八记”简介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

马期间所写的山水游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

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

柳宗元被贬谪湖南永州时,虽名义上担任“司马”

一职,但连官署都没有,全家人寄居在一处小小的破

庙中。但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予了柳宗元极大的慰籍,

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

水水,和田翁农夫交往,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

回归田园生活,写下了八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

州八记”。遭贬永州的 10 年是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最丰

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 10 年。

第32页

30

第 9~10 课小测验(25)

一、基础(20 分)

1.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词(zǎo)

______,不需要妖(ráo)______的装扮,它是那

种“小桥流水”的静谧.,是那种“大江东去”的

浩荡……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

______,让人精神振奋地踏寻语文的足迹!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⑵“谧.”在文中读音正确的是( )(1 分)

A.mì B.b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

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他推.脱.有病,不能参加下周的会议。其实大

家都心知肚明,他根本不想参加这样的会议。

C.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节能减排”正

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D.学校图书馆开放的消息一经发布,同学们就

趋.之.若.鹜.。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⑵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⑶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

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⑷《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2 分)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了_______代文学

家___________的社会理想;而《小石潭记》则以清幽

的自然景色反衬了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复杂

苦闷的心绪。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缘.溪行( )

⑵心乐.之( )

⑶悉.如外人( )

⑷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⑸便扶向.路( )

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⑺日光下澈.( )

⑻不可久居.( )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6.父亲是孩子成长的导师,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带来不

同的教育效果。请以《傅雷家书》为例,结合具体的

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年 意

冯骥才

⑴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

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

你去看那张著名的传统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

生动地描绘着大年夜合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

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构图所吸引,并不曾被

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

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一下子撩

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年意的感染。但它的

年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

你竟丝毫感受不到呢?

⑵年年只要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

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

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

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

深浓。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

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

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

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

好的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感染?年货,无论是吃

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部火红碧绿、艳紫鲜黄,

亮亮堂堂。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

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

喜鹊、刘海、八仙、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

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

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地

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

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祖祖辈辈们照

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唯有希望才能使生活

第33页

31

充满魅力。

⑶当玻璃窗外凛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

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

人炖肉煮鸡的香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至,让人

甚至有种幸福的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有几样年货未

备齐,少四头水仙或两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

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年货买齐。圆满

过年,来年圆满。年意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

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盼望着回家,看到那一列列火

车被返乡过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

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

爬进车窗。

⑷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但在大年三

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

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极力让家人

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

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地填满你的心怀。这时你是否

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

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

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

度把它火热地点亮。

7.联系全文,说说“年意”具有哪些内涵。(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篇写了伏天和腊月里看《大过新年》木版年画产

生不同感受的事,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赏析第⑵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

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

一年一度把它火热地点亮”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白 水 素 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①,无有亲属,

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

出居②,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③,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端以为异物取以

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

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④。数日如此,便往谢

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

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⑤,于篱外窃窥其家中。

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

“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

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⑥。天帝哀卿

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

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

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⑦,

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注释]①侯官:今福州市。 ②出居:单独居住。 ③愍

(mǐn)念:同情。 ④谓:认为。 ⑤平早:清早。 ⑥

天汉:银河。 ⑦少差(chà):稍有好转。

1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端 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不履.非法( ) ⑵规.为娶妇( )

⑶平早潜.归( ) ⑷当相委.去(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⑴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这则故事的尾声,但顺序被打乱了,请排

列其正确的语序:_____________(只写序号)。(4 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②端为立神座,时节

祭祀。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

三、作文(45 分)

15.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第34页

32

第 11 课 核舟记(第一课时)(26)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

峨.冠( )/二黍.( )/箬.( )

糁.( )/衣褶.( )/诎.右臂( )

篆.章( )/髯.( )/船楫.( )

八分有奇.( )/壬.戌.( )( )

曾.不( )/椎.髻.( )( )

2.本文选自___代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地名)人。

【基础知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径.寸之木( )

⑵尝贻.余核舟一( )

⑶诎.右臂支船( )

⑷中轩.敞者为舱( )

⑸水波不兴.( )

⑹左手倚一衡.木( )

⑺罔.不因.势象.形( )( )( )

⑻绝.类.弥勒( )

⑼矫.首昂视( )

⑽神情与苏、黄不属.( )

⑾其两膝相比.者( )

⑿珠可历.历.数也( )

⒀其船背稍夷.( )

⒁钩画了.了.( )

⒂曾.不盈.寸( )( )

⒃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右手指卷;

③东坡现右足;

④鲁直左手执卷末;

⑤左手抚鲁直背;

⑥鲁直现左足;

⑦如有所语。

A.①⑤⑦④②③⑥ B.③⑥⑦④①⑤②

C.①⑤④②⑦③⑥ D.④②⑦①⑤⑥③

5.《核舟记》是一篇______________(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________,作者是按照

________(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来写的,先写核

舟的____(正/背)面,次写它的____(正/背)面;

写正面,先写舟的________,次写________,最后写

________。

6.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⑴文中描写苏轼外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

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木天封塔记(节选)

选自《李义梓述》

余友某君言其里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器皿、人物,其形罔不肖。尝刻木天封塔一:塔高约

三寸许,周八分有奇.

①,形六角七级,塔外刻唐砖宋

石,色灰,如数百年前物。顶覆铁瓮,作锈色。旁缀

野花秋树,树虬而花若发幽香②。铁之侵蚀纹,石之

剥脱纹,砖之腐坏纹,花之吐艳、木之落叶纹,疑真

疑假。

塔内轩敞,凡.十四层,间.以木板,各层具梯,可

旋绕而上。户内坐一头陀③,旁置一桌,左肘依桌,

右手执扇,袒.胸而多髯,如畏残暑未消者。桌旁绘山

水人物。塔顶有三人,各倚一窗。一老者俯首攀栏;

一幼者有惊骇状隐身塔中半露其面。一则神情与二人

不同,椎髻仰面,斜倚栏杆,右足向外,若啸呼状;

左臂挂衣,衣势斜,如清风吹来,衣飘忽而靡定④。

嘻嘻巧矣!

[注释]①周:周长。 ②虬:盘曲。 ③头陀:和尚。 ④

靡:不。

第35页

33

7.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 幼 者 有 惊 骇 状 隐 身 塔 中 半 露 其 面。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周八分有奇.( )

⑵凡.十四层( )

⑶间.以木板( )

⑷袒.胸而多髯(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其形罔不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则神情与二人不同,椎髻仰面,斜倚栏杆,

右足向外,若啸呼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顺

序?文中哪个字最能概括该说明对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木雕神技

选自《聊斋志异》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①,见一人荷.竹簏②,

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

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

③,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

奔。美人自起,学解马④,作诸剧⑤,镫而腹藏,腰而

尾赘⑥,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

一木雕儿,插雉尾⑦,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

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 ②竹簏(lù):竹编的圆

形容器。 ③锦鞯:锦缎制的鞍。被:同“披”。 ④学解

马:学着解开马(的缰绳)。 ⑤作诸剧:表演各种戏剧动

作。 ⑥“镫而”两句意为,(木雕美人踩着)镫藏在(狗

的)肚子下面,(向后)下腰挂在(狗的)尾巴上。镫(dènɡ),

挂在鞍两旁供登上马背的东西,这里用作动词。腰,下腰。

赘,垂挂。 ⑦雉尾:野鸡的尾羽。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见一人荷.竹簏( )

⑵安置已.( )

⑶灵变无讹.( )

⑷真如生.者( )

12.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于 簏 中 出 木 雕 美 人 高 尺 余 手 目 转

动 艳 妆 如 生。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采用了白描的描写手法,描写的重点是木雕

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文中的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木雕神技”之“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 1596~约 1625) 字子敬,明朝末

年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文学家,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2.《虞初新志》

清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收集了明末清初

的短篇文言小说 151 篇。这些小说的作者多为明清之

际的文坛名家,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明末清

初这个社会大变动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社会风俗、

文人心态等。

虞初是汉武帝时的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

家的始祖,虞初就成了小说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

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

第36页

34

第 12 课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28)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 )/窈.窕.( )( )

好.逑.( )( )/参.差.( )( )

荇.菜( )/寤.寐.( )( )

左右芼.之( )/蒹.葭.( )( )

溯.洄.( )( )/水之湄.( )

水之涘.( )/水中沚.( )/水中坻.( )

白露未晞.( )/道阻且跻.(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

录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的诗歌共_____篇,按

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______(民歌民谣)、______(宫

廷乐歌)、______(祭祀乐歌)三个部分,其中最能体

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部分是______。

【基础知识】

3.关于《诗经》。

⑴《诗经》中各种诗歌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

法,其中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______(直陈其事)、

______(借物譬喻)、_______(托物起兴)三种。

⑵《关雎》选自《___________》,诗中以________

和________起兴,表达了追求爱情的美好感情。

⑶《蒹葭》选自《___________》,它和《关雎》

一样,都是《诗经》中著名的_________(内容)诗。

《蒹葭》以_________起兴。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

结。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窈.窕.( )淑.女( )

⑵君子好逑.( )

⑶左右流.之( )

⑷寤.寐.( )思服.( )

⑸琴瑟友.之( )

⑹左右芼.之( )

⑺钟鼓乐.之( )

⑻蒹葭苍.苍.( )

⑼所谓伊.人.( )

⑽溯.洄.( )从.之( )

⑾蒹葭萋.萋.( )

⑿白露未晞.( )

⒀在水之湄.( )

⒁道阻.且跻.( )( )

⒂道阻且右.( )

⒃在水之涘.( )

⒄悠.哉悠哉( )

⒅白露未.已.( )

⒆溯.游.从之( )

5.课文名句默写。

⑴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鼓乐之。

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___

_________。

⑷《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桃夭

选自《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⑤。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繁盛的样子。 ②灼灼:鲜艳明媚的样子。

华:同“花”。 ③之:指示代词,这。子:女子。于归:

出嫁。 ④宜:和美。室家:夫妇。男子有妻叫“有室”,

女子有夫叫“有家”。 ⑤有:语气助词,无实义。蕡(fén):

果实硕大。 ⑥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6.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7.试从“比”或“兴”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7页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桃之夭夭”四字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

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尝君将入秦

选自《战国策》

孟尝君将入秦①,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②,

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

鬼事耳③。”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

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

谓孟尝君曰:“今臣过.于淄上④,有土偶人与桃

梗相与语.

⑤。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

挺子以为人⑥。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

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

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⑦,

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

乃止。

[注释]①孟尝君:名田文,战国时齐国的贵族。 ②苏秦:

战国时期外交家和纵横家。 ③鬼事:古人出行时要占卜吉

凶,祭拜鬼神。 ④淄:淄水,河流名,在齐国境内。 ⑤

土偶人:用土捏的人偶。桃梗:用桃木制作的人偶。 ⑥挺

(shān):同“埏”,揉捏。 ⑦四塞:四面环山。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止.者千数而弗听( )

⑵今臣过.于淄上( )

⑶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

⑷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

10.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岁 八 月 降 雨 下 淄 水 至 则 汝 残 矣。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

知君所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分析苏秦是如何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说服孟尝

君不要入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诗》被尊为儒家

经典,始称《诗经》。自春秋时期直到清代,《诗经》

一直被当作主要的教科书之一。

《诗经》中的诗歌作品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

雅、颂三类。“风”是地方音乐,是采自周南、召南、

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豳等 15 个地区的风土歌谣,共 160 篇。“雅”是宫廷

音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或宫廷宴享、朝会时

所奏的乐歌。“雅”分为《大雅》(31 篇)和《小雅》

(74 篇),共 105 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颂”是宗

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为歌颂祖先的功业,包

括《周颂》(31 篇),《鲁颂》(4 篇),《商颂》

(5 篇),共 40 篇,全部是贵族的作品。从艺术价值

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

兴,其中“风、雅、颂”是体例,“赋、比、兴”是

表现手法。赋者直陈其事,比者借物譬喻,兴者托物

起兴。例如《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是赋体,诗

中铺陈了奴隶们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

藏、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过程。《周南·关雎 》

是兴体,诗中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

到人的爱情。《魏风·硕鼠》是比体,诗中把剥削者

比作贪婪的大老鼠。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常

常是交替使用的。

孔子对《诗经》极其推崇,他说:“不学《诗》,

无以言。”还说读了《诗经》可以“远之事君,迩之

事父”,赞美《诗经》在美学上达到了“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美学境界。《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38页

36

第 11~12 课小测验(30)

一、基础(2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沿石板路前行,路边是一片松林。累累卧石

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

莹,(yǎn)______然进入了世外桃园。尘世间的

一切声响都(xiāo)______声匿迹,俗世中的一

切事务都了无(jī)______绊,感受到的只有静

谧、肃穆,好一个安祥的世界!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⑵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订正。(2 分)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⑴收购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________了自己的

诺言。

⑵这是________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

品的最好场所。

⑶针对是否允许在校初中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某

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

让班主任李老师________。

A.履行/接纳/莫衷一是

B.执行/容纳/莫衷一是

C.执行/接纳/无所适从

D.履行/容纳/无所适从

3.古诗文名句默写。(4 分)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关雎》)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蒹葭》)

⑶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关雎》中起“兴”的作用的诗句是(任意两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4 分)

⑴《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__________》,

作者是明代人__________。(2 分)

⑵ 《 诗 经 》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诗 歌 总 集 , 也 称

“_________”,分为______、雅、颂三个部分。(2 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矫.首昂视( )

⑵佛印绝.类.弥勒( )

⑶其船背稍夷.( )

⑷处处志.之( )

⑸仿.佛.若有光( )

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⑺其两膝相比.者( )

⑻具.答之( )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6.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对下面语段的理解。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

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

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傅雷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叶圣陶

⑴在乡下住的几年里,天天看见牛。可是直到现

在还像显现在眼前的,只有牛的大眼睛。冬天,牛拴

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的磋磨,眼睛就似乎

比忙的时候睁得更大。牛眼睛好像白的成分多,那是

惨白。我说它惨白,也许为了上面网着一条条血丝。

我以为这两种颜色配合在一起,只能用死者的寂静配

合着吊丧者的哭声那样的情景来相摹拟。牛的眼睛太

大,又鼓得太高,简直到了使你害怕的程度。我进院

子的时候经过牛身旁,总注意到牛鼓着的两只大眼睛

在瞪着我。我禁不住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会猛的

站起身朝我撞过来。我确实感到那眼光里含着恨。我

也体会不出它为什么这样瞪着我,总距离它远远的绕

过去。有时候我留心看它将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只见

它呆呆地瞪着,我觉得那眼睛里似乎还有别的使人看

了不自在的意味。

⑵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活泼,天真,当然也

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钓青蛙。谷子

成熟的时候到处都有油蚱蜢,他们捉了来,在灶堂里

煨了吃。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

⑶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

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转。低着头,斜

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

天地翻个身似的。

⑷孩子们是这样玩的:他们一个个远远的站着,

捡些石子,朝牛扔去。起先,石子不怎么大,扔在牛

身上,那一搭皮肤马上轻轻的抖一下,像我们的嘴角

动一下似的。渐渐的,捡来的石子大起来了,扔到牛

身上,牛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胆大,

特别机灵,他会到竹园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

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屁股,把牛惹起火来。可是,

我从未见过他们撩过牛的头。我想,即使是小孩,也

第39页

37

从那双大眼睛看出使人不自在的意味了。

⑸玩到最后,牛站起来了,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

四处跑散。这种把戏,我看得很熟很熟了。

⑹有一回,正巧一个长工打院子里出来,他三十

光景了,还像孩子似的爱闹着玩。他一把捉住一个孩

子,“莫跑,”他说,“见了牛都要跑,还想吃庄稼

饭么?”他朝我笑笑说,“真的,牛不消怕得,你看

它有那么大吗?它不会撞人的。牛的眼睛有点不同。”

⑺以下是长工告诉我的话。

⑻“比方说,我们看见这根木头桩子,牛眼睛看

来就像一根撑天柱。比方说,一块田十多亩,牛眼睛

看来就没边没沿。牛眼睛看出来的东西,都比原来大,

大许多许多。看我们人,就有四个金刚那么高,那么

大。站到我们跟前它就害怕了,它不敢倔强,随便拿

它怎么样都不敢倔强。它当我们只要两个指头就能捻

死它,抬一抬脚趾就能踢它到半天云里,我们哈气就

像下雨一样。那它就只有听我们使唤,天好,落雨,

生田,熟田,我们要耕,它就只有耕,没得话说的。

你先生说对不对,幸好牛有那么一双眼睛。不然的话,

还让你使唤啊?那么大的一个力气,又蛮,踩到一脚

就要痛上几天。对了,我们跟牛,五个抵一个都抵不

住。好在牛眼睛看出来,我们一个抵它十几个。”

⑼以后,我进出院子的时候,总特意留心看牛的

眼睛,我明白了另一种使人看着不自在的意味。那黄

色的浑浊的瞳仁,那老是直视前方的眼光,都带着恐

惧的神情,这使眼睛里的恨转成了哀怨。站在牛的立

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

7.文中多次提到牛眼睛里有“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

味”,从全文看,这“意味”包含哪些内容?“我”

看了牛不自在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说:“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

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作者这样说,其原因有

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⑻段中详写长工的话,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刻画“牛”的目的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牛”的遭遇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治水必躬亲

选自《履园丛话》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①;亦不可妄

意②,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③,

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

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④。

昔海忠介治河⑤,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

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

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

计利而忘义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注释]①掌故:旧例。 ②妄意:胡乱的主观推测。意,

同“臆”,主观推测。 ③潴(zhū):水积聚的地方。 ④

胼胝(pián zhī):分别是手和脚上磨成的茧,这里指代手和

脚。 ⑤海忠介:海瑞,谥忠介,明代官员。河:黄河。

1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如 好 逸 而 恶 劳 计 利 而 忘 义 则 事 不

举 而 水 利 不 兴 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⑴泥.于掌故( )

⑵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⑶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海瑞躬亲治水,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学习实践中常存质疑精神,能够使人有所

发现;将感动的瞬间留存在记忆里,可以让人心

怀美好;与他人交往时心存善念,能够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请以“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第40页

38

第 四 单 元

第 13 课 最后一次讲演(第一课时)(31)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卑(liè)_____/无(chǐ)_____

(dú)_____手/(wū miè)_____ _____

(tú)_____杀/悲(fèn)_____

(chuí)_____击/恐(bù)_____

(shì)_____力/(huǐ)_____灭

卑(bǐ)_____/(fù)_____予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 )/蛮横.( )

⑶补全词语。

光明_____大

2.关于课文。

⑴本文是_________(作者名)于 1946 年 7 月在

_________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⑵这篇讲演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说到

___________,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

洋溢着激情;斥责____________,语气严厉尖锐,充

满蔑视。

【基础知识】

3.解释下列词语。

⑴污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蛮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赋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挑拨离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⑴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

站出来!你出来讲!

句式: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

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母狼立刻蹦了起来,地上陡地飞起一团团白色

的狼毛。

②一个寂静的早晨,母狼趴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

的扫帚下面。

③它两肋消瘦,奶头却被乳汁胀得鼓鼓的,脊背

神经质地抽搐着,使得奶头也不停地颤动。

④突然,从灌木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⑤这儿又暖和,又没有风,母狼晒得浑身软绵绵

的,舒服极了。

⑥它打着盹儿,不时睁开一只矇眬的睡眼看看。

A.④①③⑤②⑥ B.②⑥③⑤④①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③④①

【扩展阅读】

(一)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法]左拉

⑴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

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

最崇高的敬意。

⑵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

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出现我的眼前,

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

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

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

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

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

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

第41页

39

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⑶《羊脂球》这杰作,这部满含柔情、讥嘲和勇

气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

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

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

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

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

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

无限地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

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

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

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⑷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泉源,我愿看到每

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

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

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

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

切不过是堕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

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

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永不会使他厌

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⑸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

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个

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

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

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

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

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

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

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

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

或者故事呢?

⑹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

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

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

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

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6.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

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本文看,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⑸段中,作者侧重从什么方面对莫泊桑的作品

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句子中所说的“莫泊桑的光荣”具体指的是什

么?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的.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

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①,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②。

[注释]①蓟(jì)庭:地名。 ②断蓬:即飞蓬,深秋时

节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10.试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课文背景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政府疯狂策划反共

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

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

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大举进攻解放区,

另一方面在统治区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

疯狂镇压人民。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的爱国民主

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 月 15 日,云南大学召

开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追悼会,并发表了这篇

著名的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

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暗杀。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第42页

40

第 14 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33)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ào)_____望/(miǎn)_____怀

探(chá)_____/(tàn)_____讨

检(tǎo)_____/(pánɡ huánɡ)_____ _____

(jī)_____变/格物(zhì)_____知

(xiù)_____手旁观/不知所(cuò)_____

2.填空。

⑴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籍华裔物理

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⑵宋代人________抽取《礼记》中的《________》

《________》两篇,和《________》《________》编在

一起,称为“四书”,是_______家主要经典。

⑶王阳明,即__________,字伯安,也称________

先生,______代哲学家、教育家。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格物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

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

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

的了。

A.②①⑤④③ 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5.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⑴“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

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

物体而得到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

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

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

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

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刘根生

⑴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讥讽那些

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担忧的人。但从科学的角度看,

这个杞人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

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

来,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

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楚了这个“假如”。

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

⑵“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

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

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

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

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

探索 18 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

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

时代的医学材料”。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真知

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

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

⑶“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

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

“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

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

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

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

第43页

41

⑷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

囿。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通病。“假

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

“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

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

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

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

化趋势。

⑸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

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

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

“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

抽象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

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

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

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⑹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

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

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

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

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 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

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

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

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

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

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⑺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释义:开凿门窗建成房

屋,有了室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功能。所以“有”是

条件,“无”才是意义。)”处理好“有之利”和“无

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

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

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⑶段中的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

着怎样的联系?试举例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他曾发

现一种基本粒子,并命名为“J 粒子”,因此获 197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王阳明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别号阳明,浙

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在今贵阳市修

文县)学习和生活,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我国明代著

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

二程(程颐、程颢)、朱(熹)、陆(贽)之后的另一

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

生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3.相关文化常识

四书 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

部儒家典籍,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人物孔子、

曾参、子思、孟子,所以被称为“四子书”,简称“四

书”。

五经 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等五部儒家典籍。

六艺 ①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

基本技能,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

御(驾车技术)、书(识字和书写)、数(算法)。②指

儒学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

秋》)的学说。③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称“六书”。

六义 《诗经》学术语,语出《诗·大序》:“故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

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经》的

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第44页

42

第 13~14 课小测验(35)

一、基础(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bēi)____劣/诬(miè)____/不知所(cuò)____

(tú)____杀/(liào)___望/格物(zhì)___知

(pánɡ)___徨/(jī)____变/(xiù)____手旁观

(chuí)____击/恐(bù)____/挑拨离(jiàn)____

2.将下面句子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是( )(2 分)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⑵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子衿》)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关雎》)

⑷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了梅花即使遭受

摧折也坚贞不屈的高尚操守。

4.文化常识填空。(3 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

三百”,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诗

经》的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________》是《诗经》的首篇。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⑵不可久居.( )

⑶左手倚一衡.木( )

⑷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⑸尝贻.余核舟一( )

⑹水波不兴.( )

二、阅读(35 分)

(一)名著阅读(5 分)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请从《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中选出一对师生,结合相关情节,说说这位

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废 墟 之 美

⑴“废墟(ruins)”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

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

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

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不能算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

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

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

的内涵。

⑵“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

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

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

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

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

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

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之幽情,更激发人

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

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

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的心中萌发了。

⑶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

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

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加上启蒙

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

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

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

好古代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追慕废墟的景象。

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⑷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

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像的发现。这

第45页

43

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

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

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

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

行为。

⑸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

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

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

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

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

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

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

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

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xiǎn,火)还

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

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审美的

过程。(有删节)

7.根据文章的内容,试为“废墟”下一个定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论述了欧洲自近代以来对“废墟”理解的三个

重要历史阶段,请分别概括这三个阶段中人们对“废

墟”的审美感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末段引用多位作家和美学家的话,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纠正《现代汉

语词典》中对“废墟”一词的错误解释。

B.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以其神奇和神秘,寄托

了一些浪漫派作家的审美理想。

C.古希腊卫城废墟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

D.废墟遗存往往凝聚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

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崔 光

选自《洛阳伽蓝记》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①,国家殷富,库藏盈.溢,

钱绢露积.于廊庑间②,不可校数③。太后赐百官负.绢④,

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⑤。唯章武侯王融与陈

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⑥,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

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

“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注释]①后魏: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为

了区别于三国时的魏国,史称后魏,又称北魏。太和:北魏

孝文帝拓跋宏的年号。迁都:孝文帝时,北魏首都由平城(今

山西大同)迁至洛阳。 ②廊庑(wǔ):堂下四周的廊屋。

③校(jiào)数:核计。 ④太后:指北魏冯太后,是孝文

帝拓拔宏的祖母,支持孝文帝实施改革。 ⑤称力:量力。

⑥过任:超过能力。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 分)

⑴库藏盈.溢( )

⑵钱绢露积.于廊庑间( )

⑶太后赐百官负.绢( )

⑷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

⑸朝贵服.其清廉(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⑴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面对太后的赏赐,朝廷官员们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5 分)

14.“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补

充完题目再行文,不少于 600 字。

第46页

44

第 15 课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一课时)(36)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jué)_____择/扶(zhí)_____/阻(ài)_____

(qū)_____势/干(yù)____/(duò)____落

(ɡāo)_____药/(jiǎo)_____辩

⑵补全词语。

多多_____善/阳奉阴_____/招摇_____骗

风口浪_____/_____词夺理/平_____近人

不修边_____

2.关于课文。

本文是 1998 年 10 月_________(作者)院士在北

京大学做的一场演讲。在演讲中,作者按_________

顺序有详有略地向听众介绍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八

次选择。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狗皮膏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日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修边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招摇撞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风口浪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强词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平易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阳奉阴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

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

②就算读到后来,看天还是天,看水还是水,但

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焕然一新。

③世界上最廉价却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读书。

④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它能让你踩在巨人

的肩膀上眺望世界。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修改下列病句。

⑴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最杰出

的 20 世纪中国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已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对

全球快递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一)在复旦大学李政道物理奖颁发大会上的演讲

李政道

⑴整个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⑵可是科学的发展在西方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

在西方,尤其是如果把古希腊文化也算作西方文化的

话,可以说,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古希腊有更密切

的联系。古希腊时也和现代的想法基本相似,即觉得

要了解宇宙的构造,就追问最后的元素是什么。大的

物质是由小的元素构造的,小的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

构造的,所以是从大到小,小到更小。这个观念是古

希腊时就有的,直到近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略有

不同。我们是从开始就感觉到,微观的元素与宏观的

天体是分不开的,所以中国人从开始就把五行与天体

联系起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人

关于物质的一个很原始的看法。

⑶可是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相当重要的科学

观察结果,那就是关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观察。全世界

最早的有关新星的记录是甲骨文,原件在台湾中央研

究院。Nova这个名词是中国人定的,这是在公元前

1300年,是全世界最早的记录。世界上最早最全的超

新星记录,是在公元1054年北宋时期留下的。

⑷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科学的仪器。商朝有悬玑,

是用玉做成的。把它的中间架在一个架子上,当中一

头对北极,而天是在转的,北极是不动的,因此这个

星体正好是北斗。张衡的浑天仪是自动的,它由水源

推动,用齿轮的方法,自己会动。第谷·布赖的观天

仪器是1598年,张衡是125年,两者之间相差了1400

多年。

⑸可是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的科学落后了。望

远镜发明于17世纪初,即明末清初。在西方,望远镜

是推动文艺复兴的第一步,它是崭新的科学仪器。我

们没有跟上这一步。第二步,西方抓住了基础物理和

应用物理的关系。在19世纪,经过法拉第的试验,麦

克斯韦在1864年创建了电磁理论概念,即把磁生电、

第47页

45

电动生磁这两个现象完全用精密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表

示出来。此后很快就产生了19世纪末的发电机、电动

马达,一直到20世纪的电报、电视、雷达……几乎所

有的现代通信设备都是从这两个东西里出来的。一切

与电、磁有关的东西,都是受麦克斯韦方程组规律控

制的。

⑹从迈克尔逊和莫利的实验中产生了相对论,从

普朗克的公式中产生了量子力学。到了1925年,整个

基础科学的理论被人类完全掌握了,期间还经历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原子结构、分

子物理、原子核能、半导体、超导体、计算机这些20

世纪的科学文化都已经产生了。

⑺如果没有量子力学,没有相对论,就没有20世

纪的科学文明。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理论已达到

顶点。回顾以上一段科学史,可知基础科学、应用科

学与我们的物质文化的关系是何等紧密、不可分割。

我们现在正处在20世纪末,当我们面向21世纪时,不

禁要问,什么是21世纪的科学文明呢?什么是现在面

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呢?这是今天我要讲的主要问题。

⑻中国从商朝到汉朝,科学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

列的,为什么到明末清初(17世纪)中国的科学就落

后了,而文艺复兴完全在西方发生?原因之一是在科

学上。我们觉得所有物质的动因和原理是由一些很基

本、很简单的理论操纵的。我们能找出这些原理,就

可以知道一切东西的原理。比如,19世纪的电磁理论

和20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8世纪的人很难了解

19世纪的科学文化。在19世纪,人们根本无法想象20

世纪的科学文化。同样,我们20世纪的人也很难猜测

到21世纪的科学文化是什么。所以我提出,如何恢复

中华民族在科技界的地位。在17世纪前,中国的科技

无疑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但今天不是。这里的主题至

少有两个:第一个是要了解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机

制关系;第二个是当我们展望21世纪时,我们必须了

解当代科学的大问题,了解了这些大问题,才有可能

突破,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了解当代科学的大问

题对于了解21世纪的科学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当然,

这只能是猜测。

⑼当代的科学大问题,可以与19世纪末相当的大

问题,在宇宙学里有两个:一个是类星体,一个是暗

物质。在粒子物理学里也有两个:一个是对称破缺,

一个是不可见夸克。若能了解这些问题,将对21世纪

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1992年11月11日)

6.作者在演讲中为什么以大量的篇幅回顾中西方科学

的发展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恢复中华民族在科技界的地

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天的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蔚为壮观,作为中

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科技创新的伟大时代?

请结合课文和选文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春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诗人支持的范仲

淹革新运动遭受挫折,心情处于低潮。 ②青帘:指酒旗。

9.颔联中“不开心”一语双关,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颔联和颈联,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春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11.“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

法,使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中心

论点,增强说服力。王选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

多次使用了这种论证方法。请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论述某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8页

46

第 16 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第一课时)(38)

【课前预习】

1.落实字词。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

浩(jié)_____/指(zhāi)_____

(yínɡ)_____绕/(xuàn)_____丽

(jiā)_____锁/(fū)_____浅/目(dǔ)_____

(diàn)_____定/(zhì)_____爱

(zhōnɡ)_____爱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

襁.( )褓/拙.劣( )

⑶补全词语。

分崩离_____/暴风_____雨/担惊受_____

行将_____木/相_____相成/自_____其说

2.关于课文。

⑴本文是______国人_________于 1919 年 4 月在

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 25 周年纪念

会上的演说,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__________的内

涵与价值。

⑵这篇演讲的标题直观明了,点明了演讲的

_________、背景及_________。

【基础知识】

3.解释词语。

⑴襁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拙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指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分崩离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行将就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自圆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⑴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

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⑵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

古希腊社会。

⑶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

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A.比喻;拟人;反问 B.比喻;对比;设问

C.拟人;比喻;反问 D.拟人;比喻;设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

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

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

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

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有5个月时间执行

深海资源勘查、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工作。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的问题,红学

家们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高鹗续书

这一说法为准。

【扩展阅读】

(一)品味瑕疵

⑴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

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

任何人或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

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

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良多。

⑵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

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

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

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

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

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

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

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⑶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

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

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 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

典——诞生于 1959 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

只有 7 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

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

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

第49页

47

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

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

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

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

了 Bratz 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

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

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⑷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的成功。司

马迁身受刑辱,成为他心灵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

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

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名著《史记》。卓别

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剧组拒绝,但通过不懈努力,

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过人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

剧大师诞生了。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

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

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

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

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

的花朵。

⑸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

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

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

收获更大的成功。

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两句谚语,是要告诉我们,

瑕疵存在于任何人和事物,我们要尽力克服它。

B.文中举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

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这个观点。

C.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结

构,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D.第⑶段中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瑕疵的

玩具,一定能够超越完美的经典。

8.第⑷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一种,结合

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瑕疵”,你肯定有所感受。请

你举一例,运用本文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迢迢牵牛星①

选自《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

纤纤擢素手③,札札弄机杼④。

终日不成章⑤,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此诗借咏牵牛星与织女星,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

追求。牵牛星:即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望。 ②河汉

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③擢:举起。素:洁白。 ④

札札:象声词,机织声。 ⑤此句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

布。章,布匹的纹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

词的运用,使诗歌变得质朴而流畅,情趣盎然。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表现了织女的

相思之苦。

C.“河汉”既清又浅,而且相距不远,表现了

织女内心的高兴和激动之情。

D.诗的最后两句是说,织女与牛郎只能隔着银

河,含情脉脉地相视,却不能对语。

11.这首诗借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来写人间的爱情

悲剧,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12.新学期伊始,班级举行班干部竞选活动,竞选方

式是演讲。假如你也要竞选班级的某个职务,请你准

备一篇简短的演讲稿。要求:首先说明竞选某职务;

要突显自己的优势,如工作经验、特长、施政设想等。

不少于 1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0页

48

第 15~16 课小测验(40)

一、基础(18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jué)____择/干(yù)___

平(yì)____近人/(duò)____落

狡(biàn)___/阳奉阴(wéi)____

浩(jié)___/(yínɡ)___绕

暴风(zhòu)___雨/(xuàn)___丽

(zhuō)____劣/分崩离(xī)____

2.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⑴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⑷只有那些不畏风雨,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人,

才能达到陆游《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3.有人出了一个带“墨”字的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

征求上联。在众多应对的上联中,有一个上联对得最

为巧妙,它由“杨、临、丝、月、钓、池、柳”七字

组成。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要求,复原该上联。(3 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⑴此中人语.云.( )

⑵日光下澈.( )

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⑷诣.太守( )

⑸尝贻.余核舟一( )

⑹其岸势犬.牙.差.互.( )

二、阅读(37 分)

(一)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5 分)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不会这么容易就进

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

威的预言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完全

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

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

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主人公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原因,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当了童工。在_______

的影响下,他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文中的“一条道

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表现了他的

_______的性格。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⑴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

会在乎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

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⑵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他有一

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

他能认真听取并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

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

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

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

法再检验一次。

⑶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

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往往被贴上

“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

“神经病”。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

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

化。

⑷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

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在历史长河中,所

谓有“偏激”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

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

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

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

学的基础。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

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

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

巨人之一”。

⑸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

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背负着来自民

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

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梁启超竭尽一生

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册翻页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