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指定刊物
2021年 第4期 总第24期
YUNJING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
再生资
源回收
垃圾
分类
智慧
环卫
固废
管理
——垃圾分类“清洁小屋”覆盖江苏十个设区市
智能科技加持
二
O 二一年第四期总第二十四期
云
境智慧环卫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指定刊物
2021年 第4期 总第24期
YUNJING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
再生资
源回收
垃圾
分类
智慧
环卫
固废
管理
——垃圾分类“清洁小屋”覆盖江苏十个设区市
智能科技加持
二
O 二一年第四期总第二十四期
云
境智慧环卫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
400-0123-366 www.zjlyzhkj.com
联运环境垃圾分类 AI监管解决方案
扫码观看
云境 1
2021年第 4期总第 24期
Editorial Board 编辑委员会
Advisor 顾问 肖家保 Xiao Jiabao 徐文龙 Xu Wenlong
陈海滨 Chen Haibin 王敬民 Wang Jingmin
Chairman 编委会主任 王 永 Wang Yong
Directors 编委 何品晶 He Pinjing 刘建国 Liu Jianguo
彭保华 Peng Baohua 陈继东 Chen Jidong
刘晶昊 Liu Jinghao 刘 涛 Liu Tao
张 涉 Zhang She 范明志 Fan Mingzhi
姚晓东 Yao Xiaodong 曾 光 Zeng Guang
龚伯勋 Gong Boxun 王克虹 Wang Kehong
刘 竟 Liu Jing 翟国红 Zhai Guohong
徐华丰 Xu Huafeng
Publisher 主办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
Municipal Waste Sorting Committe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roducer 出品 杭州国建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HangZhou GuoJian Engineering
Equipments Co.,Ltd
Chief Editor 主编 姜秀杰 Jiang Xiujie
Editor 编辑 王征一 Wang Zhengyi
魏 晋 Wei Jin
郭彩云 Guo Caiyun
Designer 设计 罗贤军 Luo Xianjun
Printing 印刷 杭州五象印务有限公司
Hangzhou Wuxiang Printing Co.,Ltd
Address 地址 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五洲路 98 号
No. 98, Wuzhou Road,
Yu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el 电话 0571-86162916
Fax 传真 0571-86786060-811
面向全国城管、环卫及固废分类回收处置行业,内部免费交流,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crown2088@sina.com
业内资讯
4 央视点赞!昆山打造垃圾分类“智慧样本”
4 柳州市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处理与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建设
4 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
6 着眼国家双碳战略,践行数字技术发展
7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联运环境案例入选 2021 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
秀案例
目
录CONTENTS
07
2 云境
行业关注
11 智能科技加持
——垃圾分类“清洁小屋”覆盖江苏十个设区市
12 赴日本执行“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任务的调研报告
16 创新企业化解决方式,推进多样化垃圾分类
地方交流
17 让小区垃圾分类更长效!
南京垃圾分类工作将逐步移交物业管理
19 厨余垃圾分类初见成效,其它还是分不清!
济南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22 控源头、严收运、优处置
——苏州全链条破解厨余垃圾分类难
12
11
09
目
录CONTENTS
云境 3
19
27
40
焚烧填埋
40 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减少食物
浪费
43 新加坡是如何处理垃圾焚烧和填埋的?
智慧环卫
43 智慧环卫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读者俱乐部
48 邀请您加入《云境》读者俱乐部
垃圾分类
27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
再生资源
32 互联网 +背景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建筑垃圾
36 建设无废城市,先从建筑垃圾“下手”
38 回收利用破解建筑垃圾难题
央视点赞!昆山打造垃圾分类“智慧样本”
柳州市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处理与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12月9日,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智
慧平台登上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
目,聚焦昆山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设。
一个平台就能实现党政机关生活
垃圾的智能化分类管理、可视化数据统
计、精准化溯源监督?是的,这就是昆
山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平台,一
个依托智能终端感知设备实现垃圾自动称
重,利用“二维码”扫码投放方式精准追溯
责任单位,将信息采集贯穿“分类、投放、收
运、利用”四个环节的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
归集平台。
截至目前,昆山市已在党政机关集中办
公区建设3处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归集示范
点,党政机关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减量率已
达5%。除此之外,我市加快推进信息化智
能称重系统建设,在全市住宅小区及各类垃
圾处置点安装计量终端并接入昆山市垃圾分
类智能管理平台,采购智能称重收运车辆,
有效掌握各类垃圾收集量、运输量、处置量
三项数据,为终端建设等各类决策提供依
据。同时,完善信息化监控平台,前端点位
采用“红外感应 + 智能识别”手段,自
动识别并抓拍非投放时间乱扔垃圾的
违法行为,还可以实现远程喊话、证据
回放、任务派遣等多项功能,为后续的
垃圾分类精准溯源、精准宣教、精准分
类工作提供信息化数据支撑。
昆山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体系的
完善无疑是对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
运输和处置的全过程进行数据化、可视化监
管的强大助力。下一步,昆山将继续围绕“精
准分类”和“源头减量”目标,着力提升生活
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同时加强以“大数据、
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逐步完善并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智能化系统,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在 11 月 10 日举行的“2021 年柳州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
2022 年底,城中区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
覆盖;到 2025 年底,全市基本建立生活垃
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 35%
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0% 左右,焚烧
处理能力占比达到 65% 左右。
目前,柳州市城管执法局牵头,联合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十个部门制定下发
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柳州市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全市将加快建立以
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
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截
至目前,柳州市已完成 6 个街道和 16 个社
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工作,在生活垃圾
分类区域内建成 190 个垃圾分类亭,设置
了 120 个三分类牌、100 个有害垃圾牌,采
购了 34 辆新能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58
辆电动三轮车用于生活垃圾收运。
柳州市正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
电厂以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
理项目的建设,确保 2022 年底完成厨余垃
圾处理项目立项工作,2024 年前建成并投
入使用。静脉产业园统筹规划建设的大件
垃圾处置中心,将于 2022 年 12 月前建成
并投入使用。
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
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
2020 年9 月22日,习 近 平 主 席 在 第
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
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
中和。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
新一年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
的地方率先达峰。
2021年3月5日,相关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
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
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
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
平主席指出,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
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
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
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在中央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
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
明确总体要求,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对
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
案》”)。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
4 云境
业内资讯
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
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提出将碳达峰贯穿
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
“碳达峰十大行动”。
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
书。强调了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
战略。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强化自
主贡献目标,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
二、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
随着《意见》和《方案》这两个最重要文
件的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
价格等保障政策。这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
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
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三、碳达峰、碳中和《意见》和《方案》
分析
1.时间节点
《意见》围绕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
重要时间节点,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的时间表,部署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
线图、施工图。
《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更加
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
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2.工作原则
《意见》作为“1+N”政策体系的纲领性
文件,明确提出了“全国统筹、节约优先、
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项工作
原则。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
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
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
峰目标。
4.行动方案
为落实《意见》要求,《方案》进一步提
出了“碳达峰十大行动”的重点任务,聚焦在
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运等几大重点领
域,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
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
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
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全国统筹 全国一盘棋,强化项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党政同责,压
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节约优先
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
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
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内外畅通
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
术和经验。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防范风险
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
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
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
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2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
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
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3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现钢铁、有
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碳达峰,坚
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4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提升建筑
能效水平,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农
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
5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
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强大宗固废综合
利用,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进生活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7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
才培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
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8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
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推进农
业农村减排固碳。
9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
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领导干
部培训。
10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
行动
科学合理确定有序达峰目标,因地制宜推进
绿色低碳发展,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
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N:《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
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城碳达峰实施方案 )
双碳保障方案 ( 科技支撑、能源保障、财政金融价格政策等 )
《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
碳中和两个阶段,是管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
《意见》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
作用,是“1+N”中的“1”。作为“1+N”政策
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发布不仅为后
续配套性政策实施细则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而且对中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
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完成碳达峰碳
中和这一艰巨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
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
的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
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方
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和
单位将根据《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业、城
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
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也将按照
《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除
此之外,“N”还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
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
《方案》则将“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
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这五项原则作
为总方针,强调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
作,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
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
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
达峰目标。
3.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三
个目标:2025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
坚实基础,2030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2060年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
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
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比如,到2025年,
5.小结
从以上两个文件中可看出,《意见》和
《方案》构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
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在这两个文件的引领下,
后续还会制定出台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
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各领域,各具体行业以
及各地方等的实施方案;同时也将出台科技
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
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最终
必将形成更加完善多领域、多行业、多角度
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与政策体系。
云境 5
业内资讯
着眼国家双碳战略,践行数字技术发展
此次获评的三项案例是联运环境在积极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坚持一贯的技术创
新发展,以抢抓数字经济新时代发展战略机
遇,通过 AIOT 打造的全链条、全流程、全方
位的 AI+ 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解决方案针对
垃圾分类行业长效发展需求,提品增效等要求
整合了公司在数字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
块链等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实时跟进垃圾分类
“源头、中端和末端”三大环节,织密垃圾分类
的数字监管网络,用数字手段延伸垃圾分类
管理的“毛细血管”,颠覆了传统垃圾分类管
理模式,破解了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瓶颈,推动
垃圾分类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从 2013 年成立至今,作为“环境数治高
效化模式开拓者”,联运环境一直深耕固废及
生活垃圾领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近年
来,联运环境依托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
地和临平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及智能
制造优势,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相结
合的道路。以科技术赋能行业发展为初衷,提
出“固废产业大脑”,让固废生活垃圾分类行
业有了全新数字化的身份,通过全栈全场景闭
环服务,数智化赋能垃圾分类行业创新发展,
助力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实
现了延伸行业空间发展。
今年,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在浙江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下,联运环境更是主
动实践,探索“减污降碳”新路径,最早在固废
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领域进行数字碳
的全面设计与应用,围绕固废垃圾分类推行中
的痛点、难点与堵点,通过产业大脑与行业降污
减碳需求相结合,构建全域型的“操作系统”和
“数字工具”,作为固废垃圾分类数字化转型的数
字和技术底座,实现固废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
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联运
环境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累,截止
目前,累计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多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53项,是固废垃圾领域
拥有各类标准最多的企业。同时,联运环境研
发的智能回收箱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垃
圾分类领域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此次获评
充分表明行业和主管部门对联运环境优秀的技
术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认可,更是标志
着我国传统的垃圾分类迈进了“科技时代”。
以科技赋能行业,以创新引领未来。凭借
着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技术优势和高标准的服务
设施,目前联运环境已在全国服务居民2343
万户。“AI+无人化高效分类回收解决方案”在
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落地2000多
个项目,搭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数字化
应用平台523个,形成了一批垃圾分类数字化
应用示范模式。
联运环境荣誉加身给2021年画下了完美
的句号,载誉前行,不忘初心,未来我们将继续
厚植数字化技术优
势的沃土,加速自
主创新,重构数字
转型,推动现代信
息技术在垃圾分类
行业的应用,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目
标如期实现!
联运环境案例入选 2021 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
摘要:浙江省作为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一直积极践行中央的
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着力推广数字经
济,打造浙江样本””,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每年评
选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强化典型引路,加强数字经济经验
做法与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日前公布的 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
济“五新”优秀案例中全省 120项杭州市 55项优秀案例上榜其中联运环
境 3项案例全部入选。
扫码查看原文
联运环境垃圾分类 AI监管解决方案
扫码观看
6 云境
业内资讯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自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以来,深圳等 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 5个特殊地区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指
导地方做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
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
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
同效应,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
丽中国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的重要作用,在深入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部署下系统谋划
“无废城市”建设,一体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回收
利用水平低、处置缺口大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优先源头
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全过程无害化原则,推动形成绿色生
产和生活方式,加快补齐相关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持续
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云境 7
业内资讯
坚持依法治理、深化改革。落实新修
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要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
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
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为“无废
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鼓励地方主动
创新、先行先试,积累好经验和好做法。
坚持党政主导、多元共治。构建党委
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
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
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
理体制机制。发挥园区、骨干企业的引领
和支撑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全
社会户户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目标。推动 100 个左右地
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
2025 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
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
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
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强化顶层设
计引领。将“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纳入
城市或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
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
划。因地制宜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
案,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城市建
设管理有机融合,明确任务措施,一体谋
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建立完善“无废
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推动将建设成效纳
入当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
锚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目
标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
运输结构,大幅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统筹市域范围内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
局,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设施共建共享。
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再生资
源、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
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
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范围,保障设施用地和资金投入。构建集
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
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
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
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二)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
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
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控高耗能、
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
产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
链,实现源头减量。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
碳要求,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化工、建材
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全
面推行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绿色矿山、“无
废”矿区建设,推广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
废物环境友好型井下充填回填,减少尾矿
库贮存量。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提取
有价组分、生产建材、筑路、生态修复、土
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以锰渣、赤
泥、废盐等难利用冶炼渣、化工渣为重点,
加强贮存处置环节环境管理,推动建设符
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贮存处置设施。支持金
属冶炼、造纸、汽车制造等龙头企业与再
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废
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
配送中心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中心。加快
绿色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内、企业间
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实现固体废物循
环利用。推动利用水泥窑、燃煤锅炉等协
同处置固体废物。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
排查、分类整治,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三)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
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发展
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
田、种植绿肥等技术,持续减少化肥农药
使用比例。加大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
用先进技术和新型市场模式的集成推广,
推动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探索推动农膜、
农药包装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着力构
建回收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工农复合型
产业发展。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
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
质能。
(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
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以节
约型机关、绿色采购、绿色饭店、绿色学
8 云境
业内资讯
校、绿色商场、绿色快递网点(分拨中心)、
“无废”景区等为抓手,大力倡导“无废”理
念,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坚决制止餐饮
浪费行为,推广“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
合理消费。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推动二手
商品交易和流通。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
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构建城乡融合的农
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环卫制度
并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
融合”,促进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
用。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和支
持政策,畅通家电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产
业链条。提升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水平,
建设环保达标的垃圾中转站。提升厨余垃
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着力解决好堆肥、沼
液、沼渣等产品应用的“梗阻”问题,加强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监管。提高生活垃圾焚
烧能力,大幅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置,规
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
气体排放。推进市政污泥源头减量,压减
填埋规模,推进资源化利用。推进塑料污
染全链条治理,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
使用,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加强废
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加快快递包装绿色
转型,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应用。开展海
洋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五)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
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
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
用。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的主体
责任,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
程概算。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
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
装配式建筑,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
筑的比例。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
场建筑垃圾产生。各地制定完善施工现场
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
用等相关标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
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动
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
品及回填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
垃圾。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
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经治理、评估后达
到安全稳定要求,进行生态修复。
(六)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
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
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
艺和设备,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
降低危害性。以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实
验室废物等为重点,开展小微企业、科研
机构、学校等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服
务。开展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
试点,推动收集转运贮存专业化。强化危
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预
防和风险管控,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土壤污
染隐患排查等义务;促进规模化发展、专
业化运营,提升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
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点对点”
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
运处置体系,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
处理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区域
难处置危险废物暂存设施建设。建立危险
废物环境风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
门间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工作
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厉打击非法排放、
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
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制度。
(七)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
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固
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责任
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
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
职责边界。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
分类和方法。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深化固体
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
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
管理效能。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标准
体系。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
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领域
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
置技术模式创新。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
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积极引领和
参与固体废物相关标准制定,完善固体废
物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与资源化产品标准,
推动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
云境 9
业内资讯
系。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落
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
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
收、价格、收费政策。探
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
价、计量收费制度。按照
合理盈利原则,探索建立
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
人为主体的秸秆收集储存
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
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
融支持力度。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
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
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
提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产
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
系。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打通多
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高效监管格
局和服务模式。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
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
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在危险
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
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全面禁
止进口“洋垃圾”。加快开展区域内工业固
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
证核发,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
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
三、工作步骤
(一)确定城市名单。市级人民政府提
出申请,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汇总并会同
省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于 2022 年 2 月
15 日前报送生态环境部。直辖市确定开展
“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区范围,由直辖市生
态环境局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
报送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省
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基础条件、工作
积极性和国家相关重大战略安排等因素,
扫码原文阅读
确定开展“无废城市”建
设的城市名单。具有重大
示范意义的县级行政区、
开发区等,可参照“无废
城市”建设要求一并推进。
(二)制定印发实施
方案。开展“无废城市”建
设的城市,参照方案任务
和指标体系(见附件),科
学编制“十四五”时期“无
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省
级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城市
实施方案编制进行技术指导。相关城市于
2022 年 7 月底前印发实施方案,同时报送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和生态环境部。
(三)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
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建立专门工作
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
单,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
路线图,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稳步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省份要组织调
配技术力量,建立“无废城市”建设专家库
和技术帮扶组,为城市提供全流程跟踪式
技术指导。
建设期间,每年年底前,相关城市对
“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
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总结,形成
总结报告,并于次年 1 月底前报送省级生
态环境部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省级
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
况进行总结,于次年 3 月底前将总结报告
报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
门系统总结成效和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创
新举措制度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加强推广应用;研究对“无废城市”建设成
效突出或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提升明显的城
市给予激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生态环境部会同
有关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负责“无废
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
调,促进政策、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要素
集聚,形成工作合力。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
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无废
城市”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增进部门间的
协调配合,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
工作。
相关城市根据“无废城市”建设需要,
建立相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保障
措施。
(二)加强政策资金保障。相关城市研
究完善政策体系,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
支持区域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等重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立
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
加大投入。
(三)强化科技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
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
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
育,引导和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提升
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
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推动固体废物利用
处置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积极开展国际
合作与技术交流。
(四)抓好宣传引导。增强全民节约
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
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
国转化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面向学校、
社区、家庭、企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凝
聚民心、汇集民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
色化。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
实效。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有
关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积
极举报环境问题,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
监督。
建立健全固体废
物环境管理监管
体系。完善固体
废物环境信息管
理,打通多部门固
体废物相关数据,
形成高效监管格
局和服务模式。
10 云境
业内资讯
——垃圾分类“清洁小屋”覆盖江苏十个设区市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
兴的黑科技,正在越来越多地被
运用于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浙江
联运环境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将垃圾回收数
据实时统计上传,提升了这项传统工作的科
学性和可视性;而垃圾分类“清洁小屋”落
地各个居民社区,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区
居民对“垃圾”邻避的长久印象。
江苏从 2017 年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
圾分类,是全国较早在全省域开展城乡生活
垃圾分类的省份,通过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
(站),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推动前端分类
投放收集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聚焦环境产业,浙江联运环境凭借自
身在城市环境领域的深厚积累,一直积极
配合江苏各级政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目
前垃圾分类智能设备、新型再生资源回收
中心、垃圾分类信息化与智慧环卫监管平
台等业务模块已深度覆盖南京、苏州、无
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连云港、盐城、
泰州等 10 个地级市,成为国内环境产业的
领军企业。 垃圾分类
清洁小屋
智能科技加持
据介绍,在南京,联运环境按照《南
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立足小区
类型和规模,遵循“一小区一方案”建设
原则,在雨花台、秦淮、建邺、栖霞、江宁、
浦口、高淳、溧水、江北新区等地因地制
宜设置了“清洁小屋”等垃圾分类投放设
施设备,助推南京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定
时定点集中投放。在去年的南京市垃圾
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南京市明确
表示推动南京垃圾分类进程要充分运用
市场化机制,并对联运环境的全链条解
决方案和专业力量给予肯定。
据悉,自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
来,南京基本实现全市小区垃圾分类收
集全覆盖,分类垃圾显著增长,其中家
庭厨余垃圾处理量达到 1100 吨 / 日,较
全面分类前增加近 11 倍。
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城管局全力推
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该区已成功打造 6 个省级示范小区,
1 个省级示范街道,2019 年被评为省级
示范片区,2020 年 17 个小区被评为省
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为深入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盐南高新区城管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
方式,引入联运环境参与该区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在小区内投入智能化分类回收
箱,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
术,源头减量情况可以做到准确计量,将
回收量数据实时统计上传,保证了数据的
真实性。
开来华府小区是启东市第一批成功
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之一,目前该
小区内4个垃圾分类收集屋周边干净如
新,没有异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是多方
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5 月底,建都新
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入户宣传垃圾分
类,听取居民意见,确定垃圾投放点和
投放时段,并在文化小广场对每栋楼的
居民进行垃圾“四分类”的知识科普。同
时,联运环境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也
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和投放垃圾。在多方
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开来华府居民逐渐
养成主动分类垃圾的好习惯。
目前,联运环境在启东 21 个小区
开展垃圾分类服务,根据小区空间布
局、楼间距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设定
不同的收集投放点,便于分类集中投
云境 11
行业关注
赴日本执行“无废城市”
建设经验交流任务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虽为旧文,但对各地建设“无废城市”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2021
年 12 月 15 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财政部等 17 个部门发布
“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未来中国“无废城市”
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无废城市”试
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本交
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
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
的先进经验,基于此对我国进一步深入推
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以下建议:借
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指标
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建
设试点工作;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产者责
任延伸制度的方式与经验,加快推动源头
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充分认识民众
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败的核心力量,要加
强引导,持之以恒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
育工作。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2019 年 10 月 28 日 —11 月 1 日, 应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务所
(JICA)邀请,经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批
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组织
“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相关同志赴日
本交流学习循环型社会建设和各类固体废
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等方面的先
进经验,为指导试点工作开拓思路,提供借
鉴和帮助。
本次出访人员与日本环境省资源再
生—资源循环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
流,深入了解了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国家
和地方政府责任划分等内容,前往鹿追町
文 | 邱启文 温雪峰
放。同时,定期在小区开展定点可回收
物的回收工作,居民参与分类获得的积
分可以在合作商超和“分好啦”APP 灵
活购物。
无锡经开区朗诗太湖绿郡小区自
今年5月引入联运环境智能可回收箱以
来,小区可回收物回收量提升显著。小
区的智能回收箱体容量更大,投放更简
单、方便,居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便捷
开启箱门,自助完成分类投放。以 11 月
份为例,朗诗太湖緑郡小区累计 482 位
居民参与可回收物的分类投放,共计投
放了 7425.74kg 可回收物,其中纸张
5017.1kg,金 属 塑 料 1539.4kg,织 物
869.24kg。
日前,江苏省住建厅、省委宣传部、
省教育厅等 12 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
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
实施意见》,指出到 2021 年底江苏设区
市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要达到 90% 以
科学分类
上 ;到 2025 年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
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农
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实现有机易
腐垃圾生态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
用率达到 35% 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
70% 以上。
作为环境数字高效化模式开拓者,
联运环境将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科技体系,
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发,综合运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助力
各级政府加快建成全过程管理系统,持续
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
平。
12 云境
行业关注
涵理解的不断深化和具体任务的相应调
整。例如,2018 年修订的《基本计划》将
视野扩大到经济、社会层面,提出将循环
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进行整
合、通过循环共生圈给建设地区带来活力、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彻底的资源循
环等 7 方面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指标。
基层政府(市町村)以落实国家计划
和负责一般废弃物处理为重点,实现垃圾
正确分类、资源循环和最终处置量最小化
地方政府的责任主要是根据建立循环
型社会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
可循环资源得到适当的循环和处置,并在
国家政策的框架下,根据本辖区的自然和
社会条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地方性政策。
在一般废弃物管理方面,按照日本废
弃物处理法规定,废弃物管理完全由全国
1800 多个市町村负责。日本市町村政府
综合考虑本地区垃圾产生现状、处理方法、
处理设施位置、气象条件、交通状况、地
区特点等,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一般
废弃物处理计划。在具体操作方面,各个
市町村可以自行建设处置设施,也可以由
多个市町村联合起来共建生活垃圾焚烧或
填埋处置设施。本次调研中走访了位于偏
远农村地区的北海道十胜支厅鹿追町环境
保护中心(畜禽粪便处理厂)及鹿追町公
所生活垃圾填埋场、Kuririn 中心(生活垃
圾焚烧厂),东京周边的武藏野城市清洁中
心(生活垃圾焚烧厂)和东京多摩广域资源
循环组合(生活垃圾填埋和生态水泥生产
厂),不同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具有不
同的特点及优势。
在化解“邻避效应”方面,武藏野城
市清洁中心的生活垃圾管理思路很有代
表性。该生活垃圾焚烧厂于 1984 年建立,
2017 年更换设施,主要处理可燃垃圾、不
可燃垃圾、大件垃圾及有害垃圾,垃圾焚
烧处理能力为 5 吨 / 小时,并通过引进高效
垃圾发电系统,实现约 20% 的发电效率。
武藏野城市清洁中心由于地处市中心,与
市政厅仅有一路之隔,在生产环境上注重
结合街道和景观进行配置和设计;在运行
方面,在委托第三方运行的同时,还成立
由周边居民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时刻监督
清洁中心运营情况;在便民举措方面,向
附近政府、网球场等公共设施提供能源,
设置参观者通道,允许公众自由参观,举
办各种研讨会活动,宣传垃圾与环保的科
普知识。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生活垃圾焚
环境保护中心(畜禽粪便处理厂)、鹿追町
公所(生活垃圾填埋场)、(株)エルバ北海
道(汽车拆解企业)、(株)DISPO.(食品
废物处理企业)、Kuririn 中心(生活垃圾焚
烧厂)、高俊兴业(建筑垃圾高值化利用企
业)、武藏野城市清洁中心(生活垃圾焚烧
厂)、东京多摩广域资源循环组合(生活垃
圾填埋和生态水泥生产厂)、花王株式会社
9 家企业,现场交流学习日本在农业废物、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报废汽车、企业绿色
供应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二、主要交流成果
日本从 2000 年开始推动循环型社
会建设,已经坚持了近 20 年,并在国家
和地方政府积极引领、产业界和民众的
积极参与下,取得明显成效:在源头减量
方面,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产业废弃
物的产生量分别于 2000 年、2005 年左
右开始减少,预计 2025 年入口侧循环利
用率可达 18%,出口侧循环利用率可达
47%,最终处置量将控制在 1300 万吨。
具体做法包括:
国家层面以法律和计划为抓手,持
续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2000 年,日本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
促进基本法》,明确了以推进从生产到流
通、消费、废弃过程的物质高效利用和回
收处理为目的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成为废
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以及容
器包装回收法、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
建筑回收法、汽车回收法、小型家电回收
法、绿色采购法等专业法的顶层框架。
为全面有计划地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
的相关对策实施,日本政府制定了《循环
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基
本计划》),该计划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路
线图,确定建设的目标、明确各主体的建
设任务,提出建设重点,并且每 5 年修改
一 次。 在 2003 年、2008 年、2013 年 和
2018 年分别对《基本计划》进行了 4 次修
订。从内容上看,这 4 次对《基本计划》的
修订体现了日本政府对建设循环型社会内
云境 13
行业关注
烧厂可能产生的“邻避效应”风险。
在推动实现固体废物基本零填埋方
面,东京多摩广域资源循环组合(简称“循
环组合”)很有代表性。循环组合由多摩地
区 的 25 市 1 町 于 1980 年 11 月 1 日 成 立,
主要服务于多摩地区约 400 万居民,承担
着该地区一般废弃物最终处理场(谷户泽
废弃物广域处理场和二塚废弃物广域处
理场)的设置和管理工作。为最大限度地
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循环组合一方面致
力于推动实现源头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
源循环利用,减少进入焚烧厂处置的垃圾
量和焚烧炉渣、飞灰数量;另一方面,于
2006 年正式启动了生态水泥项目,将焚烧
飞灰及炉渣制备成生态水泥,为基本实现
生活垃圾零填埋提供了思路。
在推动区域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鹿
追町环境保护中心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鹿
追町环境保护中心由鹿追町地方政府主导
建成,投资约 1 亿人民币,其中中央补贴
55%,北海道政府补贴 22.5%,鹿追町政
府补贴22.5%,主要服务于鹿追町2300多
户农民,每户农民根据养殖数量缴纳一定的
畜禽粪便处理费(约12000日元/头奶牛),
用于粪便收运、处理和日常运维。环保中心
采用堆肥方式处理畜禽粪便,将生产的液肥
卖给周围居民,有效解决了直接施用畜禽粪
便造成的味道大、破坏土壤等问题。
生产企业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为核
心,较好推动了行业的绿色设计、生产
和废物的有序回收处理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是《循环
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确定的一项重要
制度,并在容器包装回收法、家电回收法、
食品回收法、建筑回收法、汽车回收法、小
型家电回收法中予以进一步明确。生产者
责任延伸制规定,企业有义务采取措施提
高产品性能,对产品进行合理设计,降低
处理难度;合理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
产生;主动回收或交付能够循环利用的产
品和容器等。
在绿色设计方面,本次团组访问的花
王株式会社(以下简称“花王”)就是典型
代表。花王成立于 1887 年,目前主要在化
妆品、护肤、护发、健康护理用品、衣物洗
涤及家居清洁用品和工业用化学品这5个
事业领域开展工作。本次出访重点了解了
花王在减少塑料、改进包装容器方面的举
措和经验以及泡沫研发过程,多角度学习
了花王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花王在包装容
器方面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三项:一是安全
放心,从配方的稳定性、容器的性质、流
通、消费者的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来确保
质量;二是为所有人而设计,即设计简单
易懂,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使用;三是推进
“4R”行动,“4R”行动是花王一直贯彻的
设计思路。据了解,花王在 1991 年就自发
在企业内开始减量化(reduce)、再使用
(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行动,
在降低成本、促进环保的同时,还增强了
品牌效益,后来又增加了替代(replace),
形成“4R”行动。在推进包装容器“4R”行
动方面,花王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显著
效果,其 2015 年的塑料实际使用量相较未
采取措施的估算使用量缩减了 71%。
电池拆除后送至指定工场处理;再次实施
人工拆解,根据废物特点,将电线、玻璃、
塑料、车身分类收集后送往不同的回收再
利用企业处置。高俊兴业的“东京临海生
态工厂”是专业从事建筑废物高值化利用
的企业。该企业于 2004 年 12 月投产,主
要通过粉碎、压缩打包、压缩等方式对废
塑料类、纸屑、木屑、纤维屑、橡胶屑、金
属屑、玻璃 / 混凝土 / 陶瓷渣、矿渣、瓦砾
类(包括含汞产品的工业废弃物)及普通
垃圾(木屑、废餐盒、搬家产生的废弃物)
等固体废物进行中间处理,每年可处理
835,200 吨固体废物。由于东京临海生态
工厂工艺比较先进,能够实现 90% 以上的
综合利用率(基本实现全部综合利用)。在
处置食品废物方面,北海道带广市的(株)
DISPO. 公司负责处理各种食品(加工品)
残渣、精选水果残渣、废牛奶、废饮料,采
用厌氧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发电上网,产生
的沼渣低价或免费送给周边农户。
三、调研启示及对于推动“无废城
市”建设的建议
本次出访调研时间虽短,但 16 名出访
人员充分利用现场参观和交流的环节与政
府、基层管理人员和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
流研讨,收获很多。本次出访无论是对于
国家层面整体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
作,还是指导“11+5”个城市和地区开展试
点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充分借鉴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工
作思路、指标体系和推进方式,梯次推
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进入 21 世纪以来,日本将建设“循环
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滚动制定实施了4
次国家计划。在理念上,始终坚持将使用尽
可能少的资源生产所有人需要的食物和物
品,珍惜资源,将构筑资源产出率高的循环
型社会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在职责分工上,
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的市町村)在地区的
循环型社会形成方面承担着核心作用,在对
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循环利用处理以及各主
经营单位以再利用和高值化利用为
突破,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再利用和高值化利用方面,
本次调研团组访问的(株)エルバ北海
道、高俊兴业“东京临海生态工厂”、(株)
DISPO. 公司等企业分别是废旧汽车、建
筑垃圾、食品废物等循环利用方面的代表。
(株)エルバ北海道于 2002 年 5 月成立,
主要开展废旧汽车拆解业务,每月处理约
1500 台。该企业在拆解报废汽车时,优先
将可用的零部件进行回收、翻新并标识入
库;其次将有爆炸性和危险特性的氟利昂、
14 云境
行业关注
体间的协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对地
区循环资源、可再生资源、储备资源状况进
行分析,构筑与地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
会组织、有识之士合作的机制,根据地区特
点,主导制定地区循环共生圈的机制。这与
我国以城市为对象,通过市委、市政府牵头
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推动试点工作的方式
是相类似的。在指标体系上,日本提出反应
循环型社会建设整体成效的综合性指标(资
源产出率、入口侧和出口侧循环利用率、最
终填埋量4个代表性指标)和实现
循环型社会相关任务项目的
措施指标(51个代表性指
标,96个辅助性指标)。
这些指标可为我们在
完善“无废城市”建设
指标体系,建立成效指
标体系方面提供借鉴。
在推进方式上,日本在做
好国内工作的同时,还注重构
筑合理的国际资源循环体制以及推
动开展海外循环产业。这也提醒我们,要尽
早考虑如何在“一带一路”等国际舞台上贡
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的“无废城市”建设
方案。
充分学习日本针对重点产品实施生
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方式与经验,加快
推动源头绿色设计与废物高效回收
日本针对容器包装、大型家电、汽车、
建筑废物、食品行业分别制定法律,并在针
对不同行业的法律中均明确了生产者责任
延伸制度,但在责任划分上有所差别。《容
器包装再生利用法》规定容器包装的再商品
化责任主要由生产者承担;《家电再生利用
法》规定零售商负责回收消费者的废旧家电
并将回收的家电交给生产者;《报废汽车再
生利用法》确定氟利昂、安全气囊、破碎渣
三个指定回收物品的回收处理责任由生产
者(包括制造商和进口商)承担。在具体实
施上,主要是由生产者和行业协会落实监督
企业、监管资金的任务。政府更多的是负责
制定回收目标以及对于完成相关目标的地
方政府或企业予以必要的资金奖励或支持。
与日本相比,我国
目前只对废弃电器电
子产品实施了生产者
责 任 延 伸 制 度。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
方案》(国办发〔2016〕99 号),
提出要将该制度推广到汽车产品、铅酸蓄
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行业。对铅酸蓄
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产业集中度较
高、循环利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特定品种,
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和具体实施上,借鉴日
本的经验和做法,创造良好的 EPR 实施
环境,充分发挥产业、行业协会的积极性、
主动性,不断提高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
EPR 运行的规范性,加快推动源头绿色设
计与废物高效回收。
充分认识民众的支持参与是改革成
败的核心力量,要加强引导,持之以恒
抓好“无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日本在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
特别注重社会团体和民众的支持理解和广
泛参与。在立法方面,《废弃物处理与清扫
法》及《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都明
确了国民在减少固体废弃物上的责任,即:
国民必须通过控制废弃物的排放、使用再
生产品等,促进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分类
排放废弃物,尽可能自行处置其产生的废
弃物等,必须配合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有
关废弃物的减量及其他合理处理的部署。
在加强宣传教育方面,日本非常重视环保
科普教育基地和市民教育基地建设。我们
参观的所有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废物处理工
厂都设有参观通道,都准备有文字、音像
宣传资料,供市民和来访者学习。例如,
花王株式会社设有展厅,在推荐企业研发
新产品的同时,特别注重介绍企业在推动
“4R”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再如,武藏野城
市清洁中心将废弃厂房进行设计装修,举
办各种研讨会活动,传递垃圾与环境的科
普知识,同时,免费向市民开放作为各类
活动场所等。
日本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充分
体现了“无废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
持参与。“无废文化”的培育需要常抓不懈,
要动员大家从局外人、旁观者、评论家转变
为宣传者、参与者、实干家。建议国家和试
点城市加大“无废城市”宣传力度,通过新
闻、讲座、走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推广
“无废城市”理念,使公众积极投入到生活
垃圾分类、减少废塑料制品使用等具体的
环境保护工作中,促进“无废家庭”“无废
社区”“无废街道”“无废饭店”“无废机关”
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活动,逐步形成绿
色生活方式,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无废文
化”。鼓励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等处理企业
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向社会开放参观渠
道,并加强信息公开,积极接受社会组织和
公众监督,有效避免“邻避效应”。
这与我国以城市
为对象,通过市委、市
政府牵头建立多部门协
调机制推动试点工作
的方式是相类似
的。
云境 15
行业关注
创新企业化解决方式,推进多样化垃圾分类
文 | 徐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我国新
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
部分,事关市民的生活福祉。生
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垃圾的产生、分类、
收集、清运和处置等众多环节,包含政府
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社会组织、
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全体市民等众多行
为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若仅依
赖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予以推进,制度运
行的成本高昂。笔者认为,创新企业化解
决方式,发挥信息技术赋权的作用,落实
企业社会责任,开辟和运用好市场资源和
社会资源,对于城市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治理并实施相关立法至关重要。
引入社会企业运营机制
社会企业是将社会公益与市场机制有
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突出特点
是善于运用市场性或企业性的创新手段或
方式方法,实现可持续的财务营收。而营
收的目的不是(或主要不是)使举办人或
投资者获利、分红,而是使之服务于一定
的社会或环境问题的解决。
英美等国已经为社会企业创设了新
的法人形式,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
2004 年英国创设的社区利益公司,2008
年之后美国各州创设的诸如低利润公司、
共益公司、灵活目的公司、社会目的公司
等法人形式。
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社会企
业进行立法,但自 2015 年开始,一些社会
组织和地方政府机构如中国公益慈善项目
交流展示会、佛山市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
成都工商局、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等,
已经开始制定社会企业的认证标准并进行
认证。各地获得认证的社会企业中不难发
现一些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宗旨的社会
企业。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这种公益性明显但
又低利或微利的行业或领域,社会企业的
运作机制是较为契合的。例如在美国和日
本的有些城市,对于市民捐赠的衣服、家
具和家电等,采取前店后厂的慈善超市形
式接受并整修如新,低偿或无偿地配售给
有需要的低收入居民,增加了这类废弃物
的再利用,实现了垃圾减量。
在我国,各大城市如能合理借用社区
服务中心、社区大学等空间,引入这类社
会企业,再适当对接扶贫机制等,也可以
较好地实现这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其
他类型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可以采取
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对于比重超过一半
的厨余(湿)垃圾,比较适合在街道社区范
围进行在地化处置,政府如能外包给有专
业能力的社会企业进行发酵、分解或堆肥
以形成肥料,并鼓励和支持市政园林、社
区物业和居民家庭等购买这类产品用于绿
化,则从业社会企业就有了业务可持续发
展的前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大难
题可以较好地解决。
支持专业企业从事信息技术赋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包
括垃圾分类在内的现代城市精细化治理的
技术赋权空间不断扩大。按照专业化分工
的规律,鼓励和支持专业企业开发信息技
术产品,为垃圾分类治理网络中的众多行
为体有效赋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一家名为Rubicon的美国软件公司
的例子。这家公司为废物、回收和智能城
市解决方案提供系统化的软硬件支持,包
括为客户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
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
有的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系列服务。客
户无需购买软硬件、建机房、招聘 IT 人员,
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其信息系统。公司以
“终结所有形式的废弃物”为组织使命,致
力于帮助其合作伙伴从废物流中发现经济
价值,并坚定地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彰
显了新兴社会企业的使命担当。
建议有关城市借鉴国际经验,扶持和
鼓励生态环境领域的信息技术赋权类企业
发展,为包括垃圾分类在内的企业、社区
和政府的绿色治理提供信息技术方案和运
行支持。
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是全民的责任,不
仅涉及自然人公民的责任落实,也包括各
类组织及法人的公民责任的履行。欧盟所
推行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可以看成是垃
圾分类责任由市民家庭向生产企业扩展的
例证。相对于污染者付费所产生的促使消
费者设法避免或减少垃圾产生的效应,生
产者责任延伸制则可以促使产品生产者履
行避免或减少垃圾产生的社会责任。
在督促生产或服务企业履行生态环
境责任方面,美国的社会组织路径或机
制具有启发性。成立于 1993 年的美国绿
色建筑协会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其推出
的 LEED 绿色建筑认证,以第三方社会
组织机制的形式实现了对建筑业生态环
境保护社会责任的有效规制,并推动了
全球数万亿美元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再如,创始于 2006 年的美国“B Lab 实
验室”是一家非营利组织,它建立了一
套社会企业评估体系,主要用于为全球
的商业企业提供自愿性的社会企业认证
服务,其中涉及企业对生态环境治理方
面的绩效分值是通过对企业设施、材料、
碳排放、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情况(包括
废物管理和再生资源利用等)进行评估
计算得来。通过了 B Lab 认证的社会企
业,会获得极佳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品牌
效 应。截 至 2019 年 底,全 球 共 有 71 个
国 家,涉 及 150 个 行 业 的 3200 多 家 企
业获得社会企业认证。
16 云境
行业关注
云境 17
地方交流
让小区垃圾分类更长效!
南京垃圾分类工作将逐步移交物业管理
9 月 26 日,南京建邺区
南苑街道各小区的垃圾分类
工作,正式全面移交物业服
务企业负责,即日起,各小区
物业将承担起垃圾分类管理
责任,保障小区及垃圾投放
点位周边环境整洁、垃圾分
类公示栏和宣传栏内容完整、
“ 宁 分 类”APP 小 程 序 开
卡、垃圾分类智能设备投运
率 100%、点位督导员打卡
满勤率 100% 等。
南京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快
一年,不少小区的垃圾分类,由
原先街道、社区管理正逐步转为
物业接手。据悉,南京各区正在探索物业
接棒小区垃圾分类,物业需要履行垃圾分
类哪些责任,具体清单也有望出台。
建邺区七成小区物业接手垃圾分类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早已明
确: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物业服务企
业为管理责任人。不过,2020 年 11 月 1 日
南京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起,不少
小区一直是先由街道、社区等部门管理小
区垃圾分类,聘请督导员。
在建邺区凤凰和熙一期小区,小区 8
栋楼792户,设置了6处垃圾分类环保亭,
每一处都干净整洁、无异味。据悉,这个小
区2015年就作为分类示范小区开始推行垃
圾分类,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撤桶并点。
前期,小区由南苑街道负责垃圾分类,并聘
请了分类督导员,今年8月1日起,小区垃
圾分类就移交给了莲花物业运营管理。
小区莲花物业项目负责人李伟介绍,
现在物业安排一名保洁人员负责两个点
位,在早晚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段,指导居
民分类,同时做好巡查工作。" 因为小区
小区分类环保亭 凤凰和熙小区出口处的分类环保亭
18 云境
地方交流
基础比较好,居民的准确投放率能达到
90%,一天能回收 4 桶厨余垃圾。当然也
存在一些居民分类不到位,厨余垃圾袋不
破袋等问题。" 李伟说,物业也在加强宣传
引导。同时他也坦言,物业接手垃圾分类
工作后,工作量和物业成本都在增加,保
洁人员充当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对于他们
的额外劳动也会支付一定的加班费。他也
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物
业一些支持。
而 9 月 1 日起,江心洲上 24 个小区的
垃圾分类由 5 家物业企业承担。街道还在
24 个居民小区的 49 个垃圾收集点进行了
远程督导的视频设置,当督导员下班后,
远程督导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大大
降低了物业对人力成本的投入。
" 以奖代补 " 支持物业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移交物业,并不等于政府部门
放手不管,建邺区正在制定"以奖代补"的相
关方案,以此来支持物业做好垃圾分类。
建邺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
于雪峰介绍,之前每个收集点产生的水、电
费用、督导员工资、劳保等费用都是由街道
承担,接下来,将根据每个收集点的分类、
卫生等情况,将这笔费用通过"以奖代补"的
形式发放给物业企业。如果小区垃圾分类的
投诉少,第三方巡查小区后,给出的考核分
数高,这笔费用将奖给物业企业,甚至超额
发放;如果物业不作为,收集点运行差,不
仅拿不到奖励费用,还要面临一定的处罚。
如何保证物业履行好垃圾分类责任?
于雪峰说,目前全区 369 个小区建起了
1000多个收集点,八成左右收集点都加装
了智能监控系统,七成左右加装了智能称重
系统,争取尽快全部覆盖到位。"我们从后
台便可以监管各个收集点的卫生情况、厨余
垃圾分出量,督导员指导到不到位等。"
计划制定物业履责 " 清单 "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表
示,目前,南京 4800 多个小区建起了 1 万
多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 按照条例,物业企业就是小区垃圾分
类的责任主体,但南京没有一开始就让物
业企业接管到位,多数是政府部门在管理。
"龙瑞说,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进,目前,
南京部分区域、一些街道层面在探索物业
接手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他表示,作为小区的管家,物业担起
垃圾分类的责任确实是大势所趋,但目前
的物业企业服务清单中并没有垃圾分类的
服务内容,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合商议,拿
出一份物业企业在垃圾分类中的负责清
单,比如收集点作为垃圾暂存点必须保持
好日常的清洁,须有 " 一擦、二洗、三扫、
四消杀、五除臭 " 的规范流程,若出现脏乱
差,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另外,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必须长期持
续,现阶段,分类督导员还需要在岗,"之前
督导员是街道社区聘用的人员,垃圾分类移
交物业后,除了物业的工作人员、保洁员,
还可以吸纳小区志愿者等更多成员加入督导
员行列,形成全员共治的局面。"龙瑞表示,
届时,街道、社区向物业移交垃圾分类工作
时,清单一并移交,一目了然。当然移交后,
街道、社区的监督、指导等相关责任也不能
少,大家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持续进行。
居民对“桶边督导员”有依赖,移交
后还会存在
在南京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红庙小区,
启动垃圾分类后,小区活动广场的一角建
成了一个垃圾收集亭。郑女士是该收集点
的分类督导员,每天一大早她就守在亭边
指导,帮着居民破袋投放。居民朱女士说,
每天她去投放垃圾时,郑女士总是不放心
地再打开看一下,厨余垃圾混进一张餐巾
纸都能被发现。
郑女士在督导之余,还忙着现场的卫
生,收集点内外干干净净,她说,自己每天
都会在上午和晚上的固定时间段出现在现
场指导,并动手帮着居民一起分。
南京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数千
名分类督导员忙碌在现场,在他们的帮助
指导下,不少小区垃圾分类分得越来越好。
不过桶边指导员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管理
难题,新街口街道城建城管中心副主任朱
松林介绍说,目前该街道内的桶边督导员
共 103 名,工作量比较大,聘请桶边指导
员并不是长久之计。
朱松林表示,目前撤了的话还会带来
很多问题,比如垃圾乱投放,第二垃圾分
类不到位等。垃圾分类要抓住源头,目前
还是有家庭没有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督导
员工作还是比较繁重。
不少街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南京市
城管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居
民分类对督导员依赖性较强。在找不到更
好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可能督导员在目
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会继续坚持下去。“桶边
指导员的工资需要街道来发放,也承担了
较大的财政压力,说实话目前的阶段离开
了桶边指导员垃圾分类的情况会下降,目
前桶边指导员这个工作还是需要继续的,
我们只能想更多的办法解决问题。”南京市
城管局环卫处四级主任科员孙秋阳说。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已建成小区一、
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 10202 个,基本实现
全市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亭房运行
管理将逐步从街道垃圾分类职能部门移交
给小区物业,由物业企业来行使小区垃圾
分类亭房的后续长效管理。孙秋阳表示,
建邺区正积极推进这个工作,让物业公司
来管理好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政府也会
有一些相应的奖励措施。
云境 19
地方交流
厨余垃圾分类初见成效,其它还是分不清!
济南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文 | 孟杰
“厨余垃圾每天都
有专门的车来收,但是
其他垃圾还是一股脑儿
投。”今年 5 月 1日起,
济南正式进入生活垃圾
分类时代。大半年过去了,
济南垃圾分类实施情况
如何?近日,齐鲁晚报·齐
鲁壹点记者走访了多个
小区发现,目前厨余垃
圾分类初见成效,不过
其它种类垃圾多是“混
装”,仍“分”不清楚。
分类亭房成摆设
垃圾仍旧混着装
在历城区南全福新东区,记者注意到,
小区主干道从南到北一共分布着 9 个“垃圾
分类亭”,每个分类亭内都规规矩矩摆放着
四个垃圾桶,但这些“垃圾分类亭”中,“厨
余垃圾”桶却大部分都缺失了,并没有按
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
垃圾”的规范摆放。打开其中一个“厨余垃
圾”的垃圾桶,可以看到,里面除了有一些
果皮、剩菜叶,大部分都是一些废弃的纸
盒和空水瓶。“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内,也
是各种垃圾“混装”。
在附近的东兴寓城小区,记者也看到
了同样的现象。在东兴寓城小区,记者看
到了一个“垃圾分类光荣榜”,但榜单下方
全为空白。按照小区“垃圾四分类点位图”
的图标指示,记者没有发现该小区规范的
“垃圾分类亭”,只看到了两处“厨余垃圾
投放点”。每处投放点设有一个“厨余垃
圾”垃圾桶,但打开垃圾桶,里面也不全是
厨余垃圾。
20 云境
地方交流
“小区里没有那种‘垃圾分类亭’就
只有这种垃圾桶。”小区居民吴女士告诉
记者,小区里大部分都是每个楼前两个三
个的垃圾桶“聚集”,并没有“分得那么清
楚”。“平时也都是下了楼就扔,没有分那
么清。”记者看到,小区内每个厨余垃圾投
放点处都标有厨余垃圾的定时定点时间,
为每天的上午 7 点到 9 点,下午的 5 点半
到 7 点半,且都处都标有一个“督桶员”的
信息。记者随机拨打了一位“督桶员”的电
话,对方却称“打错了”。
在桑园南社区,记者也拨打了一位
“督桶员”的电话试图了解信息,但对方也
对“督桶员”的身份进行了否认。
居民觉得“有点难”
还是习惯随手扔
“都是来了扔了就
走。”南全福新东区保
洁员老李(化名)随手
打开一个垃圾桶,里面
除了纸盒、空水瓶,还有
一些剩菜叶和果皮。老李告
诉记者,想让居民在家里把垃圾分
好,很难。“大部分都是来了就扔,有的直接
带个桶倒。”老李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居民
在家里能把垃圾分出来,前段时间,社区里
给每家都发了一个小绿桶,专门收厨房的
垃圾,但是还是“分不出来”。老李的工作
区域内共有28个垃圾桶,但老李称“还是
不够用”。“除了门口那几个厨余垃圾桶里
垃圾每天有专门的车来清运,这些桶里的
垃圾都是一天一清运,来辆车都一起倒车
拉走。”老李称,居民没有养成很好的垃圾
分类的习惯,扔了就走,作
为保洁员,他们也只负责路面
的清扫和垃圾桶的卫生维护,并不负责
垃圾的“二次分类”。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这件事
情自己确实知道,但真正做起来,还是觉
得“有点难”。“社区里都是这种公益广告,
干垃圾怎么分,湿垃圾怎么分大致也能看
明白。”该居民称,自己家里卫生都是老人
在收,还得负责看孩子,每天家里一日三
餐都要产生很多垃圾,实在是没有时间分
得那么细致。
在市中区阳光舜城中13区门口垃圾分
类亭内,记者同样看到,“其他垃圾”桶内,
装有一些新鲜的菜叶,在旁边的“厨余垃
圾”桶内,则装有一些废旧的纸盒。跟其他
几个小区不同的是,小区的垃圾分类信息
公示栏上,公布了各类垃圾上月的收运量。
“也有分的,但是分的少。”居民孔先
生告诉记者,小区垃圾分类亭、智能垃圾
投放箱俱全,但真正按“规矩”进行投放
的,还是占少数。
家庭厨余垃圾
日增近一倍
“垃圾分类”,对于济南来讲,并不陌
生,早在 2000 年左右,济南就开始探索垃
圾分类收集的尝试,且作为全国 46 个先行
开展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济南一直
都在尝试不断创新模式,积极推进垃圾分
类工作的实施,尤其是在今年的 5 月 1 日,
正式实施了《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
管理条例》,标志着济南垃圾分类工作全面
进入法制时代。
12 月 13 日至 15 日,来自全省 15 个地
市的工作人员组成观摩团,分别到济南历
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等地学习观
摩济南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据报道,在
在桑园南社区,
记者也拨打了一位
“督桶员”的电话试图
了解信息,但对方也
对“督桶员”的身份
进行了否认。
云境 21
地方交流
芙蓉街,所在的泉城路街道在全省率先引
进了四分类多功能保洁车,安排厨余垃圾
收集撤每天三次上门收集,最大程度保证
垃圾随产随清,而且还引进了 2 台厨余垃
圾就地处理设备,辖区内厨余垃圾外运量
可减少 80%。
在槐荫区的万科公园等多个小区,则
进行撤桶并点,全面实施“定时定点”。同
时,在小区内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在各个楼道和草坪处安装草坪牌和道旗,
提升小区居民的知晓率。在农村地区,观
摩团到了仲宫镇的西商村,该村将垃圾分
类纳入了村规民约,实行“村、组、户”三
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每户配发了三类入户
小桶,收集员每天早晚定时入户收集,村
两委还设立了红灰榜,定期对分得好的农
户进行表扬。
由此可见,从商业街区到社区到农村
地区,济南的垃圾分类工作可谓是因地制
宜。济南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废弃物管理处
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不断的
尝试,济南的垃圾分类从体系建设上来看,
是比较完善的,济南的垃圾分类也一直是
按照着末端推动前端的思路在进行。“目前
济南的前端分类投放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
盖,收运能力和有害垃圾的手作处理体系
也比较完备,只要前端能分好,是能分好
并处理掉的。”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
济南全市设置生活卡机集中分类投放点
1.5 万处。配置有害垃圾收集车 30 辆,厨
余垃圾专运车 269 辆、驳运车 3090 辆,厨
余垃圾日收运能力超过 1000 吨;针对区
域特点,创新推出92条“公
交专线”和 146 条“音乐专
线”,撤除沿街垃圾桶 2000
余处。
虽然直言现在济南垃
圾分类能看到的成果甚微,
但该负责人也表示,作为衡
量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实际
效果的最主要的指标,《条
例》实施后,全市有害垃圾
月收集量超过 4.5 吨,增长
一倍;厨余垃圾收运总量
近 900 吨 / 日,家庭厨余垃圾收运量增长
近一倍;可回收物利用量约 3200 吨 / 日。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 35%,其他垃圾焚
烧处理率超 90%。就厨余垃圾来讲,按照
每户一天生产 0.5 公斤的厨余垃圾来计算,
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但该负责人也坦言,
虽然分了,但厨余垃圾的质量有的“并不
是很好”。
难点在让居民分出来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工作做了那么多,为何就是“不大见
效”?
济南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都是按照末
端推动前端的思路来进行的,刚接到这个
任务时,该负责人表示当时觉得好难。“建
设垃圾处理厂就很难,选址难、建设难。”
但工作越往前推进,就越觉得“太难了”。
比起让居民前端就把垃
圾分出来,末端的这些工
作就都成了不是事儿。
“垃圾分类是个长期
而复杂的过程,最难点就
是怎么让居民分出来。”
该负责人称,他们前期
做了一个调研,居民对
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能达
到 99.9%,大多数人也
都知道怎么分,但实际上
的参与率却只有 30% 左
右。这份调研一出来,无疑又给垃圾分类
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济南市城市管理
局还专门组织观摩团走进了幼儿园和小学。
在天桥区官扎营小学,学校积极倡导“光盘
行动”,规范收集各类生活垃圾;历城区新
育实验幼儿园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
了许多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课程,使孩子们
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学校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以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再影响整个社会。”该
负责人说,之所以分不出来,就在于居民
的意识太过于薄弱,要从现在开始,就教
育培养一代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
时,加大入户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居民意识不足,另外一个难点,
该负责人也直言:济南相比南方一些垃圾
分类超前城市,投入差距很大。
就拿督桶员这事来说,为了实现前端
垃圾能够分的出,济南市借鉴其他城市先
进的工作经验,开始在垃圾分类点位处配
置专职督桶员,负责定点定时对居民投放
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取得的效果立竿
见影。但全市垃圾分类的集中投放点位共
1.5 万个,而济南的专职督桶员目前只有
5000 个左右,明显“远远不够”,实现不了
全覆盖。对此,城管部门和城建部门还联
合下发过通知,要求小区物业人员可兼职
做督桶员,政府可以进行部分奖励。
“整个事情就特别难,让大多数人做
到,取得效果真的特别难。”该负责人称,
对于济南来讲,落实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这件事必须要去做,但是效果急不得”。
该负责人坦言,2022 年济南垃圾分
类分类的工作重点也在于进一步完善投放
和收运体系,解决居民反应的每类垃圾桶
投放比例和垃圾产出量不匹配、点位选址
不合理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厨余垃圾的处
理和收运能力进行提升。
“这项工作虽然投入大,但短期内见效
是不现实的,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来实
现理想化。”该负责人称,垃圾分类这件事,
他们也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齐鲁晚报
济南的垃圾分类
工作一直都是按
照末端推动前端
的思路来进行的,
刚接到这个任务
时,该负责人表
示当时觉得好难。
控源头、严收运、优处置
——苏州全链条破解厨余垃圾分类难
文 | 陆继军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副局长
厨余垃圾分类是当前我国垃圾分类
中的重点和难点,苏州市因地制
宜,着力探索,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2010 年,《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正式
实施,苏州市开始规范管理餐厨垃圾,该市
也成为全国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
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在全国较早建成了餐
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2015 年起,规范管理
农贸市场有机垃圾;2018 年起,开展居民厨
余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根据各区(市)的具
体情况,建设了一批中小型的就地处理设施;
2020 年起,按照《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条例》要求单独建立厨余垃圾体系,根据前
期餐厨垃圾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经验,苏州市
按照分区建设的原则,采用以厌氧处理技术
为主,由各区(市)建成了一批厨余垃圾集中
终端处置设施,同步建成了厨余垃圾管理信
息系统,提高厨余垃圾设施管理的精细化水
平,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2021 年 9 月,
全市日均收集处置厨余(餐厨)垃圾4341吨,
约占到垃圾清运总量的 24%。
为保证居民厨余垃圾分得清、运得快、
处得了,苏州市采取“抓两端强中间”策略,
通过实施“三大工程”,逐个破解终端处置、
中间收运、源头投放难题,确保垃圾分类工
作闭环顺畅运行——在处置端因地制宜建
立了一批处置设施,在收运端采用“四不同”
(配备不同类型专业车辆,采用不同人员、不
同频次,收运到不同终端)管理杜绝混收混
运,在源头端采用“三定一督”定时定点定人
督导的方式提高分类准确率,形成了厨余垃
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苏州模式。
腰杆子工程·破解处置能力不足难题
理念:“终端不硬,腰杆子不硬”。只有
终端处置能力有了保障,才能有信心开展源
作为全国 46 个重点
城市之一,近年来,苏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确立了“党建引领、政府
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
全民互动”的“一领四动”
垃圾分类新构架,全域推
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
较为健全的法规政策体
系、投收运处体系、工作
长效推动体系,垃圾分类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2 云境
地方交流
头分类,才能打消市民“前端分、后端混”
的疑虑。因此,必须提前谋划、提前建设。
原则: 处置设施建设应超前谋划、
因地制宜、注意协同。
苏州市根据垃圾分类推进步骤,科
学提前建设终端处置设施,确保居民分出
的厨余垃圾能够全量妥善处置。要求以区
(市)为单位,根据所辖区居民区分布情况、
辖区内既有其他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具体
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
最大程度提高厨余垃圾终端处置效率。
措施: 苏州市从 2010 年就逐步开
始对餐厨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进行专
项分流,建设了一批处置设施,包括集中
厌氧处置设施、分散式就地处置设施和一
些好氧堆肥设施,其中多数集中厌氧处置
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都预留了后继厨余垃圾
扩建的场地和公用设施。随着居民厨余垃
圾分类的深入,为了确保分出的厨余垃圾
能全量处置,苏州市新扩建了一批厨余垃
圾处理设施。从苏州市原有设施的运行情
况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来看,分散
式就地处理设施在城镇的建设选址难,运
行过程可能存在二次污染,同时还存在监
管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苏州市新建的厨
余垃圾处理设施基本上采用了集中厌氧处
理的工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也有设施采
用了好氧堆肥工艺。截至 2021 年 10 月,
苏州市已建成运行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259 座,日处理能力达 5455 吨。
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成后,为了
确保设施稳定、安全、环保运行,苏州市
开发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
统”,可以实时采集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的运
行状态参数和处置量。其中,系统采集到
的厨余垃圾处置量是各区(市)季度考核的
重要内容,在 100 分中占到了 12 分。
案例一: 苏州工业园区厨余垃圾处
置项目
该项目规模为 600 吨 / 日,在处理对
象、污染物处理和资源化产品利用方面都
与区域内的其他市政环保设施实现了协
同。在处置对象方面,可以协同处置城市
各类有机废弃物,包括餐厨垃圾(含地沟
油)、厨余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过期
食品;在污染物处理方面,该项目的渗滤
液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渗滤液可以协
同处置;该项目的沼渣和园林废弃物协同
处理后制成营养土,沼气净化提纯后直接
进入城市燃气管网,实现了资源化产物的
协同利用。
案例二: 太仓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利
用示范项目
该项目规模为 200 吨 / 日。项目通过
对区域内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农业废
弃物收集,就地粉碎、搅拌,通过高温好氧
堆肥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料,形成“分散有
机废弃物原位收集—集中收集运输—集中
无害化处理—还田综合利用”的处理体系,
实现了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资源化利用
的循环模式。
案例三: 吴中区环太湖城乡有机废
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项目
该项目由苏州市在3个临太湖乡镇开
展先行先试示范点建设,首个项目处置能
力约为 40 吨 / 日。项目针对不同有机废弃
物(餐厨垃圾、园林废弃物、太湖水草、芦
苇、蓝藻、河道淤泥、水稻秸秆)进行原料
配比,采用中大型设备对有机废弃物进行
好氧堆肥处理,提高了有机废弃物的资源
化效率,可将有机废弃物生产成有机肥料。
体会: 在厨余(餐厨)垃圾终端处置
设施建设上,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不同特
点,有所侧重,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规
模。如,城市化进程快的地区,应主要考虑
大型、集中式厌氧技术,占地小、效率高;
有大量农村的地区,可考虑堆肥技术。同
时,应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尽量通过集中
处置的方式降低成本。
脚板子工程·破解分类收运管理难题
理念: 收运环节连接投放和处置两
端,必须根据投放模式的新变化和终端处
置的新布局,优化组织、强化管理。
原则: 收运能力要匹配,收运操作
要规范,清运时间要及时。在垃圾分类收
运环节,苏州市提出了“四不同”要求,即
配备不同类型的专业车辆,采用不同人员、
不同频次,收运到不同终端进行处置。苏
州市基本采用直运模式,源头主要依托物
业服务企业自行将桶装厨余垃圾收集至临
工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厨余垃圾收运车辆
云境 23
地方交流
时归集点,之后由属地聘用的第三方收运
队伍运输至区域集中处置场所。要求清洁
屋关闭2个小时内完成厨余垃圾的收运工
作,一般一天两清,最大程度减少对小区
环境的影响。
措施: 按照产生量,全市目前配置
厨余(餐厨)垃圾收运车辆 1914 辆,同时
对车辆的喷涂、标识等有统一的标准;制
定《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苏州
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质量管控(拒收拒
运拒处)实施细则》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对
收运操作人员有规范要求;通过分类收运
队伍公示,采用第三方考核,依托市民媒
体监督等方式,加强收运环节管理,确保
及时收运,杜绝混收混运现象发生。同时,
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所有进
入终端的车辆均要进行计量,通过数据的
实时上传和分析,形成监管可视化、垃圾
分类“一张图”,为数据积累、各级考核提
供有效依据。
案例一: 苏州市区厨余垃圾处置项目
该项目采用收运处一体化模式,当前
共配备厨余(餐厨)车辆 34 台,日均收运
厨余(餐厨)垃圾 450 吨。在收运管理方
面,采用信息化 + 智能化双监管模式——
对于商户,通过线上电子签约的形式,对
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合同数量、合
同期限全明晰;对于小区,以区域为单位
进行统一安排,并接受区域监管。建立回
访制度,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收运预约、问
题反馈等模块,及时了解服务对象需求,
快速进行服务改善,形成管理闭环;建立
厨余(餐厨)垃圾收运监管平台,通过车辆
上安装的 GPS 系统和摄像头,在线实时监
控收运车辆运作情况及驾驶员工作情况,
实现智能化管理。
案例二: 苏州工业园区厨余垃圾处
置项目
该项目采用收运处一体化模式,共有
餐厨(厨余)垃圾收运车 50 辆,其中 20 辆
用于小区厨余垃圾收运,日均收运厨余(餐
厨)垃圾 530 吨。为规范收运行为,园区制
定了一套严格的收运申请流程——首先由
商户或小区提出收运申请,然后由街道进
行现场验收后向园区垃圾分类管理部门提
交厨余垃圾收运申请,最后由该项目负责
企业进行现场勘察确认,约定收运位置和
时间,确定收运路线,确保厨余(餐厨)垃
圾分出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收运和处置。此
外,收运车辆上均安装了智能化监管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车辆定位轨迹、视频监控等,
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车辆轨迹、车速及驾
驶员行为进行监管,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
的同时对所有商户和小区应收尽收。
体会: 收运不是简单地配齐、配全
设施,而是整个模式的重新构建和调整,
垃圾分类使得原来收运体系在人员、时间、
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增车、增
人、增线路来满足源头投放需求。为此,要
通盘考虑制定包括设施配备、作业规范、
监督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标准,以确保分
类收运环节的顺利运行。
心窝子工程·破解源头分类准确难题
理念: 源头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和每
一个市民,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
念,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有获得
感,才能让群众从心底里支持垃圾分类,
才能将“新时尚”养成“新习惯”。
原则: 强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
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居民小区采用“三定
一督”模式,通过宣教、督导、处罚等措施
全方位推动工作开展。
措施: 2019 年开始,苏州市逐步对
原有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进行优化,采用
定时定点定人督导的“三定一督”模式重点
提高厨余垃圾分类精准度。“三定一督”开
展前要做到“三评估、六到位”,即评估收
运处理能力是否匹配、评估基层组织力是
否满足、评估群众的接受力是否足够,群
众沟通要到位、投放设施要到位、督导人
员要到位、收运队伍要到位、巡查机制要
到位、投诉公示要到位。
截至目前,苏州市共取消 10 多万个零
散点位,建成 1.37 万个清洁屋。一年来,
居民分类积极性和准确率显著提高,厨余
(餐厨)垃圾分出比例由之前的 5% 提高至
24%,其中小区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 95%
以上、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约 40%(抽
样 1302 个源头小区计量结果显示),居民
垃圾分类习惯已经逐步养成。在工作推动
中,苏州市注重激发基层领导干部的“使
命感”,从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经验来
看,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与基层社会治理
定时定点投放设施 密不可分,垃圾分类成效依靠基层社会治
24 云境
地方交流
理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成果通过垃圾分
类来检验。一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强的地
区,垃圾分类工作也是佼佼者。为此,在前
期特别强调对基层干部的培训,要提高站
位,认识到源头分类在推动社会文明、创
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意义,更让他们认
识到能不能有效引导市民按照习近平总书
记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来改变自己的投放
习惯、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对每个基层党
组织战斗力的一项考验。此外,还注重增
强老百姓的“四感”。一是增强百姓的“仪
式感”。开展入户宣传、社区宣传、社会宣
传和启动仪式;建设清洁屋,配套洗手、
除臭等设施,方便居民投放。二是增强百
姓的“责任感”。通过法律条款宣贯,清洁
屋现场的督导,让市民、物业服务企业等
知晓各自的职责。三是增强百姓的“紧迫
感”。通过执法,对不分类行为进行教育劝
阻(近 50 万起),对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发出整改通知(近 27 万份),对拒不改正
的作出行政处罚(约 20 万起)。四是增强
百姓的“获得感”。通过撤桶并点,及时收
运,改善小区环境卫生;通过星级小区、楼
道红黑榜评定,提升市民的荣誉感;用“四
个经得起”(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
问、经得起查)的标准来评判垃圾分类开
展的效果。
案例一: 苏州市垃圾分类源头宣教
苏州市各区(市)按照党建引领、共同
缔造、全民参与的思路,开展了大量的源
头宣传引导工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
点的垃圾分类宣教品牌。如,昆山市“六点
半‘垃’家常”,太仓市“跑楼天团,红动娄
城”,姑苏区“党建红、执法蓝、环保绿”,
工业园区“蒲公英计划”等。
昆山市“六点半‘垃’家常”。以晚间 6
时30分为起点,各区镇、办事处主要领导、
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各行政村、社区分
别组建由党员领导干部带班的工作小组,
充分整合党员、志愿者、环卫管理人员、城
管执法(综合执法)人员等群体力量,通
过党员干部带头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心贴
心交流,上门宣讲做到“六必讲”(为什么
分?怎么分?督导员的职责?为什么要定
时定点?如何避免超时投放?不分类或乱
扔垃圾会怎么样?)和“三个不放过”(未
与宣讲对象实地见面的,不放过;宣传内
容要点未讲清讲透的,不放过;违规受罚
未作警示的,不放过),真正让大家认识到
垃圾分类的门道和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居
民源头的参与率和准确率。
太仓市“跑楼天团,红动娄城”。太仓
市制定了《关于印发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
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实行挂钩服务的工
作方案的通知》,将 2000 余个党组织挂钩
至主城区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
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走访,用 9 个月时间完
成了全市 458 个居民小区“三定一督”模
式的推进。“跑楼天团”采用了“四三一”
工作法——每个小区用三周的时间开展
宣传引导,其中第一周周四由城管部门牵
头,召集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收运单
位、社区等召开多方协调会,明确各方职
责,落实工作力量;第二周周三进行集中
跑楼,做到入户宣传、承诺签约全覆盖;第
三周周一正式试点“定时定点”投放。通过
“四三一”工作法做到“三定一督”小区“推
一个成一个”“推一个,老百姓认可一个”。
案例二: 三元四村
该村位于姑苏区金阊街道,共 37 幢、
1134 户。自 2020 年 5 月开始,该小区转
变分类模式,正式推行“三定一督”模式,
分类投放点定时开放和关闭,投放点位有
专人进行督导,指导居民如何分类。实行
新分类模式后,有以下几点变化:党建引
云境 25
地方交流
领占主导。在建点时,社区书记亲自上门
讲道理、做工作;在点位建成后,党员志愿
者占主导,不厌其烦地向小区居民耐心讲
解如何分类,碰到不配合分类工作的则及
时制止,劝导其增强垃圾分类意识,自觉
维护共同的家园。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小
区中原有垃圾分类收集亭共计 15 座,目前
全部取消并建成5座封闭式垃圾分类清洁
屋,供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房外观变
得漂亮了、环境变得干净了,臭味少了,苍
蝇蚊子少了,小区整体环境得到了有效改
善,同时垃圾分类工作也有了质的飞跃。
该小区在没有推行“三定一督”模式前,
日均收运厨余垃圾约 180 公斤,分出率约
15%。自开始推行“三定一督”模式以来,
日均收集厨余垃圾达 650 公斤,分出率
达 42%,分类效果有了显著
提高。
体会: 垃圾分类工作
从“新时尚”到“新习惯”,需
要长期引导与管理,而源头
分类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
收运及处置环节。所以,除法
制强制、经费保障外,党建引
领、居民自治等工作也应全程
发挥作用。苏州市建立了志
愿者服务制度、督导员管理制
度、执法量裁制度等。下一步,还将进一步
从基层一线培训、信用体系建立、收费制
度完善等方面入手,通过完善健全法律法
规体系、提升环境保护的人文程度,不断
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投放准
确率,将垃圾分类转化成全体居民的自觉
行为。
结语
垃圾分类难,把厨余垃圾分出来更难,
因为其不仅是对居民生活习惯的变革,也
是对垃圾清运处置组织体系的重构,是一
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垃圾分
类要经受三大考验,才能形成闭环,取得
实效。
一是终端建设考验地方党委政府的
眼光和担当。党委政府是垃
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
这个环节的第一责任人。“眼
光”体现在:一是对垃圾分类
这件事的认识上,二是终端建
设放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定位
上,三是对终端建设规律的把
握上;“担当”则体现在一是
愿不愿意拿出资源(优先级),
二是能不能破解矛盾(邻避、
资金等)。因为设施建设从规
划、决策到协调、部署,每一步都是考验。
目前,首要问题要解决厨余垃圾的有效处
理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处理产物的出路问
题。从苏州市的经验来看,小型的设备都
是临时的、过渡的,最终能长期靠得上的,
还是高标准的大型集中处理设施,不管在
成本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占优势的。此
外,在技术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厨余垃圾
的产物出路问题,以实现厨余垃圾的资源
化利用。
二是收运环节考验环卫主管部门与时
俱进的组织管理水平。环卫主管部门是这
个环节的主体组织者,“与时俱进”表现在
垃圾分类开展后,对环卫提出了新要求。
如,原来“一个桶”现在“四个桶”,原来生
活垃圾“日产日清”现在厨余垃圾及其他垃
圾“一日两清”;“组织水平”则表现在根
据新规律作出新调整,更加要求管理上的
精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这个环节,要避
免混合收运的问题,所以在制度标准健全
的同时,队伍、装备都要具有专业性,同时
要学会借助法制的力量、社会监督的力量,
增大“混运”后的“错误成本”,从根本上杜
绝这种行为的发生。
三是源头投放环节考验基层创新社会
治理的能力和成效。基层组织是源头分类
的具体组织和推动者。2020 年 9 月 1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
上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日常
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
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
意义。垃圾源头分类,需要有足够强的组
织动员能力来保障,这也和“美好环境与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高度契合。
为此,必须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
度优势,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政府部
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通力配合,紧紧
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以打赢“攻坚战”的
决心、打好“歼灭战”的策略和“积小胜为
大胜”的步骤,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垃圾分
类“持久战”的最终胜利!
(本文为作者在 2021 年 11 月 17 日下
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的“第二期视频远
程教育专题培训第八讲”上的发言,有删改)
垃圾房外观变得
漂亮了、环境变
得干净了,臭味
少了,苍蝇蚊子
少了,小区整体
环境得到了有效
改善,同时垃圾
分类工作也有了
质的飞跃。
26 云境
地方交流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
文 | 张梦明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世纪 60 ~ 70 年代,日本经济高
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产
扩大化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城
市生活垃圾呈现出数量剧增、多样化的特点,特别
是工业废弃物的数量远远超过家庭垃圾数量 , 这使
得清洁业务变得更为困难。重化工业所引发的公
害问题,对日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国民的身体健康
带来极大的威胁。在 1970 年的“公害国会”上,日
本政府全面修改《清扫法》,出台了现行的《废弃物
处理法》。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废弃物处理法》
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废弃物概念、生活垃圾分类标
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及惩罚措施这四个方面不断
得到完善,这对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同时,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制度
的建立有着借鉴意义。
一、日本《废弃物处理法》的立法概况
2019 年 3 月 26 日,日本环境部公布了截至
2017 年日本全国垃圾排放总量以及处理情况。根
据调查结果显示,自 2000 年以来,日本垃圾总
量大幅度下降,2011 年后下降趋势有所缓和。截
至 2017 年,日本垃圾总量达 4289 万 t,与 2016
年相比减少了 0.6%。人均日垃圾排放量降低了
0.5%,为 920g。垃圾最终处理量约为 4085 万 t,
比 2016 年减少 3%,其中通过焚烧、粉碎、分拣
等方式进行中间处理的垃圾总量为 3849 万 t,回
云境 27
垃圾分类
收处理量达 194 万 t,共占垃圾处理量的
99%。与 30 年前相比,日本实行垃圾分类
后,垃圾的猛增态势有所缓解。日本《废弃
物处理法》的颁布,更加进一步明确实现
垃圾减量的目标。从企事业垃圾和家庭生
活垃圾入手,掌控从生产到消费,直至废
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的全部流程,彰显“地
方自治”优势,建立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让
政府与居民、居民组织、废品回收公司、生
产厂家相互配合。《废弃物处理法》作为一
部基础性法律,不断立足实际情况进行修
改,解决当下迫切问题,以高效处理废弃
物的方式来推动循环型社会的构建,促使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本国的环境压
力。从《废弃物处理法》中可以总结出日本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 4 个特征。
1.法律目的明确
1970 年《废弃物处理法》中第一章第
一条直接表明了该法律颁布目的:“通过
适当处理废弃物、清洁生活环境来保全环
境、改善公共卫生”。随后,在泡沫经济的
冲击下,废弃物排放量增加问题未得到较
大改善。垃圾处理场数量不足,该设施的
建设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对。此外,再加上
征地困难、大量垃圾混合焚烧和填埋的问
题,居民的健康和周边的环境无法得到较
好的保障。因此,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
收利用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日本政府
于 1991 年将立法目的进一步明确为“抑制
废弃物的排放,并适当地处理、分类、保管、
收集、运输、回收和处置废弃物”。该法条
的修改,大力推进了垃圾的减量化,实现
垃圾再资源化。
2.概念分类细致
生活垃圾概念清晰是对其进行精准分
类的基础。1970 年《废弃物处理法》第一
章的第二条中,对一般废弃物的概念进行
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指为“垃圾,粗大垃圾,
燃渣,污泥,粪便,废油,废酸,废碱,动
物尸体和其他污物或无用的固体或液体形
状的物品(不包括放射性物质和受其污染
的物质)”。其中,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
圾和粗大垃圾被视为生活
垃圾分类标准基础。地方
政府在与《废弃物处理法》
分类方式原则保持基本一
致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
情况在其分类标准上进
行创新。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沼津方式”,即市
民、企业、市政府、周边
市町村携手合作,对垃圾
实施高度分类。其对垃圾
分类的标准以及分类收集
方式的制定颇为详细,在
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
准基础上新增填埋垃圾、资源垃圾两大类,
其中填埋垃圾细分成 12 种,资源垃圾细分
成 8 种;在分类收集方式上,由居民自治
会向居民进行宣传和普及,然后以市民参
与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在分类回
收的过程中,居民自治会的核心成员作为
志愿者在垃圾点对居民进行指导、动员。
3.主体责任明晰
除了规定各地方可结合本地情况制定
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日本还以法律
法规的形式,对国家、各地方政府、企业、
在分类收集方
式 上,由 居 民
自治会向居民
进行宣传和普
及,然 后 以 市
民参与的方式
对垃圾进行分
类回收。
公众的责任和义务都做出
了各自的划分,要求切实
履行自身责任并配合协
调。例如 1970 年《废弃物
处理法》第一章对各主体
作岀了相应的规定。根据
第三条第一项的规定:“企
业须自行处理其产生的垃
圾并承担妥善处理垃圾的
责任”。此外,还要致力于
通过回收和再生利用事业
活动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来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地
方政府在宣传的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废弃
物处理计划以及分类收集办法,提高职员
的素质 , 改善设施和工作方法 , 促进废弃物
事业的有效实施。国家不仅要重视对生活
垃圾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要为地方政
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财政援助。
1991 年《废弃物处理法》首次对个人
的责任义务提出要求,即公众要配合国家
和地方政府实施废弃物减量化工作,自行
处理自产垃圾并进行分类,尽可能选择资
源环保型产品。公众作为生活垃圾的产出
者,在追求环境权利的同时,也应该被纳
入环境治理中积极主动地去发挥作用,这
28 云境
垃圾分类
对公众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除此之外,对企业、地方政府、国家
这三个主体的责任都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如企业在垃圾减量、处理方面,要与国家、
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开发制造或引进新产
品时必须在地方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评
估,判断该产品废弃后的处理难度。另外,
将地方政府中“提倡清洁理念”改为“努力
促进居民自愿开展废弃物减量化行动”,引
导居民改变被动地位,自主树立环保意识 ;
国家责任义务中也增加了“要收集、整理、
利用好废弃物的相关信息”。《废弃物处理
法》的修改更加细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义务。
4.处罚制度严格
在执法方面,《废弃物处理法》多次对
非法投弃以及不适当处理生活垃圾的行为
给予严厉处罚,强化处罚力度。在追究责
任方面,依法追究各主体违法责任,强化
监管制度。在惩罚力度方面 , 罚款可与刑
期并存。
如 1970 年对非法投弃垃圾者处以 5
万日元以下的罚款;2000 年处以 1000 万
日元(约 60 万人民币)以下的罚款或判处
5 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两者并处;2003 年
增设两大罪名,分别为非法焚烧未遂罪和
非法投弃未遂罪。从处罚制度可以看出来,
日本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提高违法成本,警
醒居民严肃对待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强
势推动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除了《废弃物处理法》的制定
外,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再生资源有效
利用促进法》、《环境基本法》及《绿色采购
法律》,同时还针对容器包装、特定家用电
器、食品、建筑材料、汽车、小型家电等制
定了专门法律,全面推进环境法律制度建
设,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现状
在我国,垃圾分类处理尚处于探索阶
段。20 世纪 80 年代,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才开始出现。2000 年 6 月原建设部在京
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
会,确定将以下 8 个城
市作为试点城市: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
南京、厦门、杭州、桂
林,另外还提出试点城
市 可 在 法 规、政 策 制
定和技术、方法创新的
探索中不断推进,寻找
合适的路径;国家要
加快建设垃圾分类相
关法律体系以此来规
范政企和个人行为,建
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
系。除此之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循
环经济促进法》等对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均
有涉及。2017 年 3 月 18 日《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指定 48 个城市
率先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并
提出指定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
到 35% 以上的目标。同时,2020 年底前
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
类模式,开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随后,各地方积极岀台相关法规政策。上
海市于 2019 年 7 月 1 日颁布《上海市生活
垃圾管理条例》,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
类,推动垃圾分类“攻坚战”的全面展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
至 2019 年 9 月底,上海
市每天可回收物回收量、
湿垃圾分出量、干垃圾
处置量以及有害垃圾分
出 量 都 比 2018 年 有 显
著增长。处罚方面,截
至 2019 年 10 月 20 日,
上海市城管执法部门已
依法査处生活垃圾分类
案 件 2657 起,罚 款 金
额超过 130 万元。北京、
广州、深圳、成都、宁波、
苏州等城市也都相继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的
修法或立法,将立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近几年,国家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活垃圾
治理问题,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出台
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总体效果依旧不太
理想,主要存在 4 个问题。
1.缺少配套法规实现“减量化、资
源化、无害化”的基本原则
近些年,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
上重形式、轻实效。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和《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虽有明
确将“三化”作为处理的原则,但是“三化”
原则所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倡导式、支持
式”内容,在法律法规中缺乏详细、可操作
性的规定进行指导,加之缺乏相配套的法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
截 至 2019 年 9 月
底,上海市每天可回
收物回收量、湿垃圾
分出量、干垃圾处置
量以及有害垃圾分
出量都比2018年有
显著增长。
云境 29
垃圾分类
规,因此易使该原则成为一种“空口号”。
2.生活垃圾概念不清晰,分类标准
粗放化、不统一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生活垃
圾概念的研究非常笼统和匮乏。《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生活垃圾”简略定
义为日常生活中产生或者法律所规定的固
体废物,并未对其中所包含的固体废物类
型进行详细说明。现行法律文件中也有提
到生活垃圾分类这一举措,但缺少对其分
类方式的说明。实践中各试点城市分类标
准各式各样,“两分法”、“三分法”、“四分
法”、“五分法”的粗放形式均有出现。由于
缺乏明确、统一的细致分类,可操作性弱,
导致垃圾生产者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参
与热情大打折扣。
3.各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公民义
务不突出
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生活
垃圾分类的主体理应为公民或者企业,但
是在我国,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性不强,
责任意识淡薄。我国仅有部分法律法规对
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要求,如《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指出国家要对实
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生产者、销售者、进口
者、使用者要对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承担
责任,《环境保护法》中提出生产者具有与
减少环境和防止生态被破坏的责任,政府
要发挥组织作用。
仅有《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条例》
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公众义务,让公众参与
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从上述可以
看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各主体的法律
责任比较抽象化。此外,公众作为生活垃
圾分类中的重要角色,其义务没有凸显出
来。由于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晰,
使其无法认清生活垃圾分类的紧迫性,难
以与政府、企业共同进行协作治理,形成
多元合作。
4.惩罚力度轻,威慑力弱
与日本的惩罚力度相比较,我国的处
罚相对较轻。《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
定,对个人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城市生活
垃圾的行为处以 200 元以下的罚款。即便
在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上海市生活垃圾
管理条例》中,对个人混合投放垃圾的行
为也是先以责令改正的形式进行教育,拒
不改正的罚款 50-200 元。在我国既往的
法律责任中偏向于行政责任,“责令改正”
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是当事人承担法律
责任的主要形式。其惩罚力度在公众看来
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和强制力。
三、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
具体路径
日本对《废弃物处理法》的制定和修
改方向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立法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可从以下 4 个具体
路径进行优化。
1. 明确立法目的,健全配套法律,
实现“三化”原则
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无害
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起点和关键环节,是
治理垃圾公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最有效
的方式之一。要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明确
立法目的,即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
源“再生利用化”、环境“优化”。只有清晰
行为目的,才能明确立法方向,寻找出适合
本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三化”作
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指引方向,
要将其贯彻到整个生产——消费——再生
产的环节中,健全相配套法律法规,出台具
体措施。比如完善从源头——运输——处
理整个流程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责
任人制度,对部分废旧物的回收利用(如容
器包装、家用电器)进行专项立法。
2.制定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标准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在于制
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日本在这一
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精细化”、“严
格化”是其分类标准的特点。将垃圾分为大
类的基础上再将其细分为小类,规定严格的
处理方式和垃圾回收时间。除此之外,地方
政府给居民分发指导手册,详细列明各垃圾
30 云境
垃圾分类
所归属类型、丢弃垃圾时
间以及垃圾丢弃方式。
而且,日本的很多生
产商为了方便消费
者分类,在商品上
标注了其属于何种
类型。
我国垃圾分类
工作举步维艰的原因之
一是制定的分类标准过于粗
放,公众对其认识有所欠缺。另外,
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不明确一直是垃圾
分类工作的症结所在,上海就曾在过去十二
年的时间里五次“变脸”,过于频繁的变动
让公众无所适从。所以,我国在生活垃圾
分类标准制定方面要尽快实现统一化,保
持稳定性。倘若每个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
标准不一致且经常性调整,易使公众产生
认知混乱,大大增加分类难度,使其疲于应
对,从而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时
隔11年,住建部于2019年11月15日对我
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做了新的分类设定
和统一,各地区应尽快落实全国统一标准,
部分特殊地区可根据本地情况在此基础上
进行调整。另外,从最新出台的分类标准来
看,其小类分类与2008年标准相比虽有所
增加,但是其指导说明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比如塑料这一小类中,可在废塑料瓶、桶、
餐盒的基础上增加塑料包装、塑
料盖、塑料花盆、CD 等,将
含有塑料材质的物品尽可
能详尽列举出来,方便公
众辨认,提高效率。
3.界定不同主体法
律责任
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
多元主体相互协调合作是治理垃
圾分类的主要手段。由于法律法规中侧
重强调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
其他主体在垃圾管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使其各自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
此,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必须明晰各主体
的法律责任。
首先,政府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展开调
研,进行论证,在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健全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制度。各相关部
门之间内部有必要展开专业技术培训,提
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外,还要积极发挥
新媒体、企业、居委会、社区和学校的作
用,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其次,
企业应该本着“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
从源头上把控好产品的生产,将环境意识
贯穿生产的整个过程,落实好生产者责任
延伸制;最后,公众的责任义务在法律法
规中应该突现出来。公众作为消费者和生
活垃圾投放者,在整个垃圾分类和回收的
环节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在立法中要明
确公众有履行对生活垃圾分类、定时投放
生活垃圾、配合生产者对产品回收等责任
义务,强化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只
有国家、各地方政府、企业、公民切实履行
好自身的职责并相互协作,才能保障生活
垃圾分类工作长效、稳定开展。
4.完善惩戒和监管制度
严苛的惩罚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垃
圾分类工作的效果。我国在今后的立法过
程中,应该提高对非法丢弃垃圾的惩罚力
度,明确执法主体,避免出现交叉执法和
执法“真空”。根据公众和企业违法行为的
大小程度采取阶梯式处罚,可设置仅处罚
款、罚款加停业停工、判刑并收处罚款 3
个依次递增的处罚方式。对于多次不履行
垃圾分类的公众,有关部门可考虑将其行
为纳入征信系统,用严格的执法方式提醒
公众履行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务。另外,在
监督执法方面,法律法规中要明确落实各
市级、区级、街道乡镇执法部门中的职责
分工,规定有权监督垃圾分类的主体,如
政府部门、回收公司、保洁员、物业管理者
或者志愿者。根据所监查的情况及时向执
法部门反馈,由其按照法规做出相对应的
处罚。在监督执法方面形成一条从垃圾分
类投放、收集、分别储运、科学处置、协助
保障、严格监管、执法处罚的运作链,营造
全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四、结语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
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
参与治理,需要立法的支持。日本废弃物
处理法的制定,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立
法提供了可参考路径,我国要在立足国情
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模
式,实现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同时也要控
制洋垃圾入境,稳步朝着实现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并进。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我国垃圾分类工
作举步维艰的原因之
一是制定的分类标准
过于粗放,公众对其
认识有所欠缺。
云境 31
垃圾分类
互联网 +背景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生态战略价值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指回收生产与生
活中各类废弃物,并将其加工成新的可利
用资源。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有
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提升居民
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产业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至关
重要,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
境污染问题,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而且
有利于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与生态
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产业结构、空
间布局和发展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
康稳步发展。
我国已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列入
战略性新兴行业,但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体系建设仍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不断涌
入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
污染等问题,再加上环保部门监管不力,再
再生资源是人类特殊的新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可以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实现双赢。发展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产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
宏观层面,回收利用网络在整体布局上缺乏统筹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中观层面,再生资源行业组
织协调性欠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效率低、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微观层面,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各自为政,
分散经营,无法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这些因素日益成为制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开展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创新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性课题。
32 云境
再生资源
生资源回收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高、
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最终将城市的生态
承载能力逼向极限。
互联网 + 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网
络,不仅可以有效收集再生资源回收处理
的相关信息,实现源头回收、过程控制与
终端处理的全程链接,而且可以实现信息
与资源共享,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者通过
数据共享,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全过程进
行实时监控,针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存
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
从而全面提升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
监督管理水平,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日益成为社会
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
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因此,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不但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还
能实现废旧物品的有效利用,实现物尽
其用。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是各部
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要依据,是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由于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加上相关部门
沟通协调不畅以及各种环境不确定性等因
素,导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相对
滞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存在许多问
题。诸如现行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
规体系不健全,有些政策法规之间存在交
叉与冲突,很难实现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完善新经济常态下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政策法规迫在眉睫,要以环境价值观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完善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为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产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业务处理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主要由
回收网点、集散加工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
中心三部分构成。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
业链条中,回收是基础,集散加工是手段,
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是最终目的,这三
部分之间必须通过循环经济有效保障和政
府规范管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
的有序管理,才能形成一个回收成本低、
利用效率高的产业化回收系统。我国再生
资源品类多,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必须结
合再生资源的品类,依据相关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政策法规,制定高效适宜的业务处
理流程,运用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技术,
在此基础上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流
网络。
(三)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再生资源存量丰富,回收需求量
大,但是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发展
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再生资源回收
体系缺乏战略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络建设滞后,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
不合理、回收成本高、利用效率低、回收单
位盈利模式单一,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产业良性发展。第二,再生资源回收分
拣处理技术相对滞后。由于再生资源回收
分拣中心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导致再生
资源回收分拣设备陈旧、分拣技术落后,
分拣效率低,分拣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未能得到有效处理。第三,再生资源回收
产业缺乏规范化管理。专门从事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的大型企业相对较少,行业集中
度不高,市场监管不到位。再生资源分拣
精细化程度偏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分
拣中心、集散加工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
制约因素分析
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回收效率
低、利用成本高、回收单位盈利模式单一
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矛盾和问题加剧。
(一)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回收处理
效率低下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各类市场主
体以不同方式组织回收利用,再生资源行
业缺乏规范的回收利用标准,各类企业回
收模式也各不相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流
程主要包括源头回收、过程控制和末端处
理三个关键环节,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循
环处理过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形式多种
多样,且主要集中在过程控制方面,因此,
在源头回收和末端处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规
范行为。诸如在源头回收方面,对回收废
云境 33
再生资源
弃物“挑肥拣瘦”、对回收价格随意调整等;
在中端过程控制方面,回收处理设备陈旧、
回收利用技术落后、回收处理过程产生二
次污染等问题,在末端处理环节中,再生
资源收集者和回收处理中心信息不对称,
沟通渠道不畅通等,导致再生资源回收处
理效率低下。
(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缺乏统
筹规划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大多以盈利
为目标导向,利润大的废旧物品回收快,
利润小的废旧物品回收慢甚至无人问津,
造成大量的再生资源严重浪费,这种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
了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另外,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点设置不合理,无法实现全区域、全流程
覆盖,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健
康有序发展。现阶段,再生资源前端回收
市场无序化,中端控制监管不到位,末端
处理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造成再生
资源回收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三)政策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市场
监管困难
目前,针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
法规大多侧重宏观指导,对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各流程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监管力度
不到位、相关政策法规之间缺乏一致性和
协调性,造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
相对迟缓。“对大不对小、对专不对散”再
生资源市场的无序状况,造成了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产业集中度较低、
盈利模式单一,再生资源回
收利用行业缺乏规范化标
准,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行业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产业起步晚、发展慢、政策
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造成再
生资源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
低。首先,再生资源从业组
织中规模化的企业非常少,大部分是小作
坊、小企业,缺乏先进的回收技术和规范
化的管理制度;其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行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在末端处理环节
回收设备陈旧,回收技术落后,回收利用
效果不理想,二次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有效
解决;最后,多数回收企业对于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缺乏深加工,分拣加工模式单一
等问题凸显。
(五)产业集中度低,回收技术尚
待提高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产业集中度
较低,回收处理技术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仍以中小企业
居多,这些中小企业在
末端处理环节,大多以
人工拆解为主,极少采
取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进
行加工处理。互联网环
境下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可以釆取“线上回
收 + 线下处理”相结合
的创新回收模式,回收
单位不仅要考虑线上回
收的技术难题,还要考
虑线下加工处理的配套
系统建设问题,包括回收处理设备、产品
加工集散地、综合处理中心等实体支撑环
节。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再生资源回收处
理技术不断提升,才能促进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体系
本研究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
进行分析,找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的
制约因素,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体
系的构建思路。
(一)构建基于信息平台的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网络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主要包
括三大平台,即再生资源信息交流平台、
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以及物流配送服务
平台。首先,要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
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动,打破信息不对称
带来的商业壁垒,完善再生资源的信息交
流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收
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与跟踪;其次,加
强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电子
商务、移动互联网等线上交易优势,为再
生资源回收、加工及处理建立便捷的在线
交易服务平台;最后,完善物流配送服务
平台,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控制、
同时通过通过
AI、大数据等技
术手段的运用,
切实减轻管理人
员的压力与降低
各类资源的投入,
把垃圾处理成本
降低到最低。
34 云境
再生资源
处理利用效果反馈等环节,实现供需双方
互动,利用二维码、5G 等新技术,完善再
生资源产品标识、产品送达等物流配送服
务平台。
(二)建立 "O2O+B2C+C2B”再生
资源新型回收利用模式
在互联网条件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可以釆用以下三种新型模式。第一是 O2O
回收模式。这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投废者、
回收商、处理企业三者相结合,实现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线上线下信息传递与资源共
享。投废者可通过线上便捷下单、废旧物
品置换等活动,积极参与到再生资源回收
过程中,回收商可根据投废者申请提供线
下取货、上门回收等方式,完成再生资源
前端回收;第二是 B2C 回收模式。这是由
回收商引导客户进行资源回收,回收商利
用网络平台,不仅提供网络下单服务,而
且向中间回收商、拆解企业、社会团体、政
府等各类组织提供信息咨询、产品回收、
设备研发、技术监管等多元化的服务,实
现中端过程控制;第三是 C2B 回收模式。
这是由投废者反向引导回收商进行再生资
源回收的模式,重在实现投废者的社会价
值。投废者借助互联网回收渠道,对回收
商发起再生资源市场回收信息,回收商根
据市场反馈信息,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末端处理。
(三)构建再生资源“互联网 +物联
网”回收利用系统
“互联网 +”背景下,将互联网思维引
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对于废旧电子产品采用“互联网 +
回收”模式,即线上投废、线下物流,由回
收服务中心登记回收信息,客服实时沟通,
再安排调度上门回收,实现回收服务网点、
回收服务平台、回收储存库、回收服务移
动站点的实时互动交流;其次,对于固体
废弃物釆用 C2B 回收方式,即利用手机
APP、微信和 QQ 等网络途径,实现居民、
中间商、政府、回收企业信息与资源共享
的回收方式;最后,对于其他废旧物品,通
过投入智能回收机、自动分拣机等现代化
设备,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便捷化和智
能化,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构建“互联网 + 物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系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和物联网
综合管理的特点,使再生资源从源头回收
到末端处理,实现分类投放、收集与加工、
处理及利用的全流程闭环,确保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顺畅,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
用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四)建立“政府 +行业企业 +社会
公众”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制
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 等信
息技术,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进一步
发展。首先,在政府管理层面。完善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体系,推行“污染
者付费”的原则,实行生产者负责制,从
制度上强化环境管理,建立市场准入制
度,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主体多元化,多级
化和集中处理体系 ;其次,在行业企业
层面。通过再生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发布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及时收集市场
反馈信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回收利
用创新机制,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加强
技术合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技术水平;最后,在社会公众层面。对居
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居民生态保
护意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到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产业过程中,建立生态保护导
向制机,降低再生资源回收成本,帮助居
民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获取社会价值,
有效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健康有
序发展。
(五)完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机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再
生资源回收利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
关注。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中,每
一个环节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都至关
重要。因此,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体系,
应该涵盖整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
条,政府、回收中间商、回收处理企业、居
民个人等回收主体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全流程当中,各回收主体之
间应该相互配合,互相协调,才能真正提
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目前,循环经
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
制尚未完全建立,回收利用网络还处在初
级建设阶段,构建互联网 + 背景下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生态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减少二次污染,而且
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获
得感与幸福感。
云境 35
再生资源
建设无废城市,先从建筑垃圾“下手”
文 | 颜璇
10座生活垃圾处理厂,100% 无害
化处理;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开工;
今年5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垃圾
分类,垃圾分类覆盖 76 个示范街道、588 个示
范社区……目前,山东济南正在进行无废城市建
设,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
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
环境质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
的原则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济南的探索也是众多城市“十四五”时期的重点
工作。
固体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每
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还存在历史堆存量大、
产业规模不清、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部分城
市“垃圾围城”现象依然严重。我国固体废物管
理情况如何?“十四五”时期将如何开展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已经成熟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大、中城
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此次发布
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总产生量
为 13.8 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4498.9 万
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 84.3 万吨、生活垃圾产
生量为 23560.2 万吨。
“固体废物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维护
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住建部
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童琳说,截至
“十三五”末期,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从认识到实
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已经
成熟,固体废物管理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整个
行业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口、无废城市建设为
引领,全力推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逐步建
立了从源头减量、终端收运到末端处理的精细化
管理体系。
住建部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三五”期间,我
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无害
化处理率显著提高,垃圾焚烧比例超过 50%,直
辖市、省会城市基本建立回收体系,生活垃圾回
收率进一步提高。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
行董事周康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固体废
物管理市场高速发展,投资持续高位,跨界巨
头加入,竞争愈加激烈。垃圾焚烧发电规模从
2015 年初的 23.5 万吨 / 日增长至 2020 年底的
约 57 万吨 / 日,市场容量同比增长 2.4 倍,年
高 新 增、高 堆
存,曾是我国固体废
物的总体写照。为了
让社会从吞噬资源的
“消耗体”变为“循
环体”,我国以无废
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为抓手,深化固体废
物综合管理改革。业
内专家表示,建筑垃
圾治理将是无废城
市建设的重点。
36 云境
建筑垃圾
复合增长率接近 20%。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活垃
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投资超过 2500 亿元,
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截至 2020 年,
全国 95 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
企有 53 家,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所有细分
领域。
“多项政策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
周康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等法规正式实施,环保监管趋严,加
速固废管理产业洗牌。同时,垃圾分类、
无废城市建设等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
机遇,这些变化推动固体废物处理从减量
化、无害化向资源化、生态化转型,也开启
了固废管理行业精细化、综合化治理的新
征程。
探索不同地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高新增、高堆存,曾是我国固体废物
的总体写照。为了让社会从吞噬资源的
“消耗体”变为“循环体”,我国以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工作为抓手,深化固体废物综合
管理改革。生态环境部与 18 个部际协调小
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指导“11 5”个试点
城市及地区推进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城
市及地区已安排了 900 多项任务、500 多
项工程项目,投入金额 1200 多亿元。
中国气象局局长、生态环境部原副部
长庄国泰说,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
引领,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
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
抓手。
开展试点工作的出发点是根据不同
地区特点,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的无废城市
建设模式。比如重庆市建设“无废城市细
胞”,细胞是指社会生活的各组成单元,主
要包括中小学校、小区、公园、商圈、饭店、
机关、景区等。只有满足了无废城市标准,
才能被称作无废城市细胞。重庆通过无废
城市细胞创建,宣传无废理念,引导绿色
生产、绿色办公、绿色居家、绿色出行,扩
大无废城市影响力。
业内专家表示,建筑垃圾治理将是无
废城市建设的重点。
河南省许昌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
量达百万吨,由于地处平原,缺乏合适的
填埋点,只能在城郊低洼处露天堆放,既
损害城市形象,又影响市民生活环境,造
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通过无废城市建
设,许昌开创了全省对建筑垃圾清运和处
理实施特许经营的先河,通过公开招标,
打造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许昌
模式”,寻求解决“垃圾围城”的治本之策。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充分发挥政府和
市场的各自优势,激发企业持续开发建筑
垃圾潜在价值的动力,形成“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加工—再生建筑产品”产业链,
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走出一条“政
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
的资源化利用之路,许昌由此被认定为“河
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市”,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庄国泰说,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
过程,目前,建设工作正逐步往外扩展,比
如浙江省提出在全省域建设无废城市,重
庆和四川共同推进成渝经济圈的无废城市
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逐步推开
无废城市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
要支撑。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将如何开展固体废物
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
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固体废物管理技术部主
任陈瑛说,无废城市的试点工作将与我国
“十四五”各项专项规划相互融合、结合起
来,让无废城市的理念和重点任务目标能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好匹配。
“支撑无废城市建设,要建立四个体
系,即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
管体系。”庄国泰强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离开技术就无从谈起。生态环境部对此非
常重视,该部创新技术帮扶机制,组织专
家组到各试点城市一起探讨和探索怎么开
展试点,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在环境科技
成果转化平台上,建立无废城市技术支撑
专栏,试点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到转化
平台上寻求帮助。
“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固体废
物管理处于行业整合期、业务融合期、短
板强补期。”周康说,环保标准提高、监管
趋严,部分小型企业难以达到环保要求而
相继被淘汰;大企业受益于技术、规模而
效率提升,占据优势地位。国家补贴“退
坡”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强强联合的
扩张方式将替代单一市场项目获取的竞争
模式。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适应行业发展态
势,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数字化
转型,全面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在技术
创新方面,将会重点围绕干湿垃圾分离后湿
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小型化、多源垃圾
协同处理技术等进行突破,加大技术投资和
人才保障,实现技术的自强自立。”周康说。
技术发展是固体废物管理行业可持续高质
量发展的驱动力。接下来还需聚焦或对标
无废城市,完善多种废弃物协同处理的系统
化解决模式,使技术具备信息化、数字化、
智能化特点,形成竞争优势。
云境 37
建筑垃圾
回收利用破解建筑垃圾难题
文 | 管克江
德国——
“垃圾山”的变迁折射垃圾处理上的思维转变
汉堡易北河畔有一座人工山,绿树掩映之中,白
色的风电叶片缓缓转动。谁能想到,数十年前,这里
是二战轰炸建筑瓦砾的堆场,此后又被用于堆积工业
废料和城市垃圾。
人工山占地 45 公顷,最高处离地面 40 米。二战
后德国亟须重建,一些处理不过来的建筑垃圾被堆放
在这里。之后德国工业化腾飞,垃圾填埋规模越来越
大。直到 1979 年,人们发现,很多企业偷偷掩埋了大
量有毒化学废料。废料渗入地下,对饮用水安全造成
威胁。一场“拯救行动”这才开始。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政府用塑料防水膜覆盖垃
圾山,铺上最厚 3 米的土层,种上植被。垃圾产生的
沼气则收集起来转化为附近一家炼铜厂的部分用电
来源。2011 年,垃圾山上安装了 8000 平方米的光伏
发电系统,功率更高的风力发电机取代了老电机。两
者产生的电力可满足 4000 户家庭的全年需求。垃圾
产生的废液携带的热量也被收集起来,为办公室供
暖。此外,山顶建成了一条长 1000 米的长廊,成为人
们观赏汉堡全景的最新去处。垃圾山成为汉堡的能源
之丘,市民的景观公园。
汉堡垃圾山的今昔反映了德国对垃圾处理的思
维转变。德国各主要城市在二战中遭受了盟军的大规
模轰炸,比如柏林和德累斯顿的建筑损坏率在 80%
以上。重建需要大量建筑材料,但德国百
废待兴,无力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
少数无法处理的建筑瓦砾被堆放,大多数
建筑垃圾被回收再利用。重建的经历培养
起德国对垃圾的再认识,即一旦善加利用,
垃圾也是资源。
根据德国法律,建筑垃圾生产链条中
的每一个责任者,都需要为减少垃圾和回
收再利用出力。建筑材料制造商必须将产
品设计得更加环保和有利于回收。比如生
产不同长度的板材,避免将来重新切割。
建筑承包商(包括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必
须把垃圾回收纳入建筑计划。比如多采用
可回收建筑材料等。房屋拆迁工程商责任
最为关键。法律要求他们的拆除行为必须
有利于建筑垃圾回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下,拆迁商经常以很低甚至零价格从业主
那里得到合同。然后他们通过分解、回收
和销售建筑垃圾获利。这种政策安排迫使
建筑承包商和拆迁商最大程度防止建筑材
料受污染,因为这不仅会导致他们收益减
少,而且将来还需要为垃圾填埋或焚烧支
付费用。
目前,德国是建筑垃圾回收做得最好
的国家之一,回收利用率达到 87%。
日本——
处理不同种类“建设副产物”的法律
也不相同
建筑垃圾在日本的正式名称叫“建设
副产物”。其中,又分为不可作为原材料使
用的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再利用的建材
(如混凝土块、木材)和可直接再使用的建
材(如渣土、金属)三大类。可见,在日本
人的观念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资
并不全是垃圾。
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细分多达 20
在建筑垃圾的
处理和再利用方面,
德国、日本和新加坡
走在前列。在德国,
人们对垃圾的认识
是:一旦善加利用,
垃圾也是资源;在日
本,对“建设副产物”
的分类多达 20多种,
按照类别科学处理;
新加坡则注重制定
绿色建筑的标准,从
源头上减少建筑垃
圾的产生。
38 云境
建筑垃圾
多种,处理不同种类副产物
适用的法律也不同。比如杂
草等按一般垃圾处理,木材、
建筑污泥等按建筑垃圾处
理,金属等按产业垃圾处理,
石棉、荧光灯变压器等有毒
有害物质按特别管理产业垃
圾处理,建筑渣土则不归入
垃圾。
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
和尽可能再利用是日本处理
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根据
《建设副产物适正处理推进纲要》,建设项
目的发包人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
减少建设副产物的产生,建材供应商和建
筑设计者有义务生产和采用能再生利用的
建材。对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
使用;对不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
再生利用;对不能再生利用的副产物则尽
量通过燃烧实现热回收。
过去,日本要求把打桩等产生的建筑
渣土运出建设现场,等完工回填时再重新
购入渣土,造成两次运输和付费。近年来,
日本对建筑渣土采取就地回填的管理方
式。施工方可将打桩挖出的渣土在建筑工
地现地保管,等回填后再处理剩余的渣土,
尽可能减少渣土的产生。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
生产、分类、处理有严
格的流程管理。施工队
要向建筑公司总部提交
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垃圾
估算、分类再利用和最
终处理的详细计划,并
将结果报告保存 5 年。
如果一家企业上一年
产生的产业垃圾超过
1000 吨,则必须在当年
6 月 30 日前向当地都道府县知事提交垃圾
减量的计划。
国土交通省的调查显示,截至 2012
年底,日本建筑垃圾的再资源化达 96%,
其中混凝土再资源化率高达 99.3%。
新加坡——
土地空间有限迫使政府必须提高回
收利用率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数据显示,2014 年
全年该国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为 126.97
万吨,其中得到回收利用的 126 万吨,回
收率达到 99%。
从新加坡本岛往南约 8 公里,坐落着
世界上第一家从海域发展而来的垃圾填埋
场,其正式名称是“实马高垃圾填埋场”,
由实马高岛和锡京岛两座小岛相互连接、
围海而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依
赖全岛周围的垃圾填埋场来处置固体垃
圾,但是到了 70 年代末期,土地空间有限
迫使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废物产生并提
高回收利用率。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发言人 10 日在回
复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时表示,由于钢筋
条、木材和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具有经济价
值和市场需求,垃圾收集商会在建筑工地
现场进行垃圾分类,之后再送至工厂进行
回收利用,从中获取利润,“如果直接把垃
圾送到焚化厂或者实马高填埋场,垃圾回
收商反而需要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
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工厂,新加坡环境
局还通过出租土地的方式予以支持,这些
工厂回收的建筑垃圾占据新加坡全部建筑
垃圾回收份额的 80% 至 90%。“为了最大
程度地回收建筑垃圾,新加坡政府也出台
了建筑拆除行为准则,这是一整套的程序
指南,帮助建筑拆除承包商更好地规划拆
除程序。”该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
新加坡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与之相关的政府措施包括绿色与优雅建
筑商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等。前者
是 2009 年推出的一项认证计划,从员工
管理、尘土和噪音控制以及公共安全等多
个方面对建筑从业者进行评分。后者始于
2005 年,该认证专门针对热带地区的建
筑,以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奖
励其可持续发展性能为目的,考核的指标
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
他绿色特征与创新 5 个方面。
国土交通省的
调查显示,截至
2012年底,日本
建筑垃圾的再资
源化达96%,其
中混凝土再资源
化率高达99.3%。
云境 39
建筑垃圾
40 云境
焚烧填埋
REDUCE FOOD WASTE
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减少食物浪费
每天都是地球日!我们是否该停
下来想一想:“我能为环境做的
最好的事情是什么?”这是一个
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应该采取的帮
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越来越多。我们实
际上必须规划我们的整个生命,最大限度
地实现我们的可持续性 -- 考虑动物产品
的消费,限制航空旅行,当然,要远离塑
料。随着我们的社会超越了“只要不开油
老虎,我就能做想做的事情”的态度,我们
正在寻找方法将环境管理纳入我们生活的
更多方面。
在文化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环
境问题的复杂性,并认识到没有简单的解
决办法。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把他们的全
部生活都奉献给应对气候变化,他们想要
得到最大的好处。那么,应对气候变化最
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答案可能会让你
大吃一惊:减少食物浪费。
据全球量化气候变化战略的领导者
ProjectDrawdown 称,减少食物浪费是
将气候变化导致的碳排放从大气中剥离并
将其吸收到地下 ( 属于它的地方 ) 的唯一最
好的解决方案:是头号解决方案。减少食
物浪费有可能从大气中吸收 870 亿吨二氧
化碳,远远领先于全球以植物为基础的饮
食 (640 亿吨 )、电动汽车 (120 亿吨 )、再
生农业 (150 亿吨 ),甚至是公用事业规模
的太阳能电池板 (420 亿吨 ) !所以当你说
“可持续性”时,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想象
不可能汉堡(注:Impossible Burger 一种
人造肉品牌,来自 Impossible Foods 公
司)、太阳能电池板和特斯拉?事实证明,
可持续性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更低,而
且非常优雅。
答案在于对两种重要系统的误解,第
一种是我们的食物来自哪里,第二种是它
的去向。
也许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走向实际上
导读:食物浪费
不仅对垃圾减量意
义重大,为应对气候
变化的挑战同样意
义非凡。人类往往只
注意了眼前的食物,
却很难理解其背后
庞大复杂的支持系
统,从而也就对食物
浪费以及带来的后
果认识不够,所以,
应对气候变化最重
要的解决方案就是
减少食物浪费。
云境 41
焚烧填埋
是更简单的一半,所以我们将首先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对环
保银弹(注:指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万金油式的灵丹妙药)
的探索,有效地将“减量、再利用、再循环”这句老话转化为
“减少、减少、减少”。我们沉溺于被毁坏的自然区域和不堪
重负的堆填区的景象中,并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 --
少做这种事。在食物浪费的情况下,少浪费一点真的很重要。
用于人类消费的食物中有 40% 是浪费的,每年总计达
数十亿吨和数千亿美元。它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最大贡献
者。最严重的违法者是谁?你和我。
比起餐馆、杂货店或农场本身,垃圾填埋场中腐烂的大
部分食物都来自你的冰箱,当你把本周的杏仁奶放在上周的
豆腐前,却发现豆腐过期了。一旦进入垃圾填埋场,冰箱里
的食物就会释放出甲烷 -- 大量的甲烷 -- 这是一种比二氧
化碳更强大的温室气体。所以,如果你想帮助环境,一个很
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那些装在杂物袋里(当然是可重复使用
的 ) 食物最后被扔进垃圾袋里 ( 我想是塑料的 )。
重复一下,减少你扔掉的食物的数量。这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我们都想生活的世界里,我们
就必须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减量。我们需要改善我们
的食物系统,增加能够运行良好的那部分工作的普及程度。
让我们回到第一点。人们在考虑可持续性时不会考虑
食物浪费,因为他们不知道食物从何而来。就像一个巨大的
鲁伯·戈德堡机器(Rube Goldberg machine ),每次你购
买食物时,不管是在开车时,还是在全食超市,都有一个复
杂的全球网络共同促成了这种交换。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种
植、收获和运输食物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和能源是理所当
然的,因为我们不明白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为你自己和你 70 亿最亲密的朋友提供早餐所需的幕后
工作的复杂性和规模是很难想象的,但这里有一个现实可以
让你有所想象:地球一半的宜居土地和 70% 的淡水用于农
业。在你漫长的一生中,你可能会远走高飞,但你可能永远
不会访问到土地累积面积相当于世界农场面积的那些国家。
要把这块巨大的陆地变成我们的晚餐,需要数万亿美元和数
十亿人。
尽管这个系统很大,但它越来越大。农业也是森林砍伐
的主要原因,因为树木和动物栖息地被清除,很可能是为了
给奶牛留出养殖空间。这种毁林行为减少了生物多样性,破
坏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从而加剧了环境问题。当你在杂
货店买东西的时候,你是在购买它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并不是说一个大的食物系统一定是坏的。事实上,这
可能是一件好事 -- 我们的粮食经济正在增长:在短短几十
年内,我们的人口将达到 90 亿,而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
就为增加的人口提供粮食。这个系统的问题在于它效率太
42 云境
焚烧填埋
低了。如果你只需要使用 0.6 英亩的土地,
你就不会买一英亩的土地,那么我们为什
么要忍受那些只从 60% 的产能中获利的
农场呢?如果你的驾驶只需要 6 加仑的汽
油,你不会买 10 加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
让我们的食品配送卡车装载这么多不会被
吃掉的食物呢?
问题不在于食物系统太大,而是我们
没有把我们正在创造的所有营养物质都用
在它们最高和最好的用途上。把我们的大
部分土地和淡水用于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
食物系统是没有错的。但是,把我们大部
分的土地和淡水投入到一个只消耗掉我们
投入的 60% 能量的食物系统上是愚蠢的。
因此,当你扔出一磅你从来没有用它
做香蕉面包的香蕉,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
是香蕉在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沼气。真正
的影响来自:砍伐热带雨林,为种植那些
永远不会被吃掉的食物的农场腾出空间;
香蕉皮中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有价
值但没有市场;半挂卡车将其载量的一部
分拖到了垃圾站;杂货店的荧光灯照在被
浪费的农产品上,闪烁着被消耗掉的虚假
希望。
当你考虑食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时,就
有可能想象食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果
你把一磅食物扔进垃圾桶 ( 两个大苹果 ),
想象一下把两个运动球大小的二氧化碳气
球从你的窗外释放出来(大约两磅二氧化
碳 )。然后想象你每天释放两个气球,然后
再释放两个气球。想象一下你所有的邻居
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正是这种累积效应使
得全球食物废物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8%。
那么,为什么人们在想象可持续性时,
会联想到电动汽车、工厂汉堡和太阳能电
池板?因为我们和我们的食物是如此的脱
节,以至于我们没有意识到有多少能量会
被注入其中;并因此,当食物不被吃掉的
时候,有多少能量会被浪费掉。
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浪费,也是为了提
高效率。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食物系统,在
这个系统中,把所有的食物都提升到它的
最高和最好的用途是一种正常的做法。了
解食物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开始。
减少食物浪费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的美妙之处在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
其中。比如不要扔掉食物,尽量百分百地
吃掉你买的食物;不要买高档食品,因为
制作这种食品会浪费超过 40% 的食材;实
在吃不完的食品可向粮食救援组织捐赠,
他们会把这些食品提供给那些有需要的
人,要知道,每年全球都有超过 8 亿的人
口处于饥饿状态。
但不要误会:这些参与途径仅仅说它
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它是唯
一的解决方案。8%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
巨大的,但如果我们完全消除食物浪费,
我们仍然剩下 92%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需
要处理。目前还没有灵丹妙药,但在你花
15,000 美元买太阳能电池板或 100,000
美元买特斯拉之前,先考虑减少食物浪费
吧!
新加坡是如何处理垃圾焚烧和填埋的?
云境 43
焚烧填埋
编者按:中国确
定的垃圾最终处理
方式是焚烧,但新建
垃圾焚烧厂总能引
起选址周边居民的
抗议,引发社会问题。
每个国家都需要建
化工产品和垃圾焚
烧厂,但各地居民都
不想让化工厂或者
垃圾焚烧厂设在自
己家附近。弹丸小岛
新加坡是如何解决
这一难题,变身“花
园城市”呢?
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 707.1 平方公里,
总人口却超过 500 万,且多年来城市
发展迅速,垃圾剧增,如何妥善处理
垃圾一直是新加坡举国重视的课题。经过 30 多
年的努力,新加坡得以成为看不见垃圾的“花
园”国家。
他们如何处理垃圾?市民如何看待垃圾焚
化和填埋?带着疑惑,我们探访亚洲最大的大
士南垃圾焚化厂、圣马高垃圾填埋场,采访新加
坡国家环境局官员,试图找出一个完整答案。
关键词: 1.7 万吨
2020 年,新加坡产生了约五百多万吨的垃
圾,52% 被回收,48% 运去焚化。
上世纪 70 年代,新加坡工业化进程开始加
速。其国土面积约 700 平方公里,但垃圾增长
却是爆炸性的。
新加坡无法坐视“垃圾围城”的危险日益临
近,多方考察后,最后借鉴了日本和德国的经
验,选择了焚烧的方式,并称之为“焚化”。
去年在新加坡生产的这些垃圾的 52% 被
回收以循环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中,48% 运
去焚化,不能焚化的就运去填埋。作为看不到
垃圾的“花园国家”,新加坡实至名归。
现在新加坡全国有 5 座垃圾焚化厂,其中
4座在运营,分别是大士焚化厂、胜诺哥焚化厂、
大士南焚化厂、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厂。
4 座垃圾焚化厂分化垃圾后,灰烬和不可
回收也不可焚化的垃圾被运到圣马高岛——两
个小岛之间搭建的人工岛,离岸 8 公里,专门用
于填埋垃圾。
焚化已经竭力缩小了填埋垃圾所需占用的
土地,但照现在日均垃圾产生量发展下去,新加
坡有一天会无地可用。现在,新加坡国家环境
局在号召人们共同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
关键词: 第一座垃圾焚化厂
首座垃圾焚化厂于 1979 年投入使用,逐渐
被居民区包围。
当初建第一座垃圾焚化厂时,新加坡人的
反应怎样?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大士南垃圾焚化厂经理
潘复仲表示,第一家垃圾焚化厂乌鲁班丹建在
新加坡中部偏西南处,1979 年投入使用,从兴
建到使用,民众和舆论都很理解也赞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乌鲁班丹焚化
厂选址兴建时,周围近 5 公里还没有居民住宅
楼;二是市民充分了解国土面积有限,明白垃
圾焚烧的必要性。
然而,1986 年左右,乌鲁班丹焚化厂附近
逐渐建起居民住宅楼,对垃圾焚化厂形成包围
之势。两者相距仅约 2 公里。
44 云境
焚烧填埋
国家环境局时不时地接到一些针对垃
圾焚化厂垃圾运输车散发臭味的投诉。国
家环境局媒介署署长助理 Marine 说,那时
候一些垃圾运输车车厢盖老化,密封性不
好,偶尔会散发出垃圾的臭味。每次有投
诉,他们就赶紧回应并处理。“去年,乌鲁
班丹焚化厂运转满 30 年,8 月就关闭了。
市民投诉变得很少了。”
关键词: 0.1 纳克
废气排放量是法律许可的 1%,其中
二恶英含量少于 0.1 纳克。
大士南垃圾焚化厂排放出的废气浓度
少于 1 微克每立方米,是新加坡法律许可
范围的 1%。其中二恶英含量少于 0.1 纳
克。纳克是一个极微小的质量单位,1000
纳克等于 1 微克。潘经理自豪地说:“我们
比一般工厂干净多了!”
新加坡4座国有的垃圾焚化厂初建时
共计投资 18 亿新币,设备绝大部分是进
口的。
2001 年,为了进一步降低二恶英排
放量,新加坡政府出资给焚化炉更换最先
进的气体过滤带。每个焚化炉投入 200 万
新币。
在环境监测监管方面,新加坡政府环
保部门与各垃圾焚化厂之间联网,并装有
实时监视系统,24 小时检测废气排放量、
二恶英含量等。圣马高垃圾填埋场总经理
翁宗平介绍,对填埋场四周水质执行检测
的是专业的实验室,不属于政府部门,检
测报告也对公众开放。
关键词: 垃圾收集商
分类回收由垃圾收集商完成,现阶段
垃圾回收率接近 60%。
垃圾收集商在这条享誉世界的环保生
产线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多数垃圾收集商
同时也是回收商。
虽然宣传号召多年,但主动做到垃圾
分类的居民仍不多。新加坡街头最多见的
也是单筒垃圾桶。
新加坡的垃圾分类是由垃圾收集商和
回收商来完成的。
2001 年,新加坡的垃圾收集开始全
面私有化。现在全国有近 400 家生活垃圾
收集商和大型工业垃圾收集商。他们都需
要领到政府发放的许可证,才有经营资格。
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垃圾收集商。
每天,垃圾收集商到商店和居民楼将
垃圾收走,运到建在郊区或工业区的工厂,
将垃圾分类。不能回收的垃圾,就运到垃
圾焚烧厂焚化,一吨需付 77 新币。
现 阶 段,新 加 坡 垃 圾 回 收 率 接 近
60%。翁总经理介绍说,现在新加坡政府
提出了更高的垃圾回收目标:希望到 2030
年实现 70% 的垃圾可回收。
关键词: 政府所有
焚化厂和填埋厂不是企业,直接隶属
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
新加坡的国有垃圾焚化厂和垃圾填
埋场都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直接隶
属于国家环境局的政府机构,所有工作人
员都是政府公务员身份,所有投资都来自
政府财政,也没有税收,所有利润均上缴
财政。
垃圾焚化厂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
工薪资和日常维护费用,运营收入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一是垃圾处理费;二是发电
收入,与普通发电厂价格一致。垃圾处理
费和发电收入占运营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
60% 和 40%。
垃圾处理费不是由政府补贴,而是由
实马高垃圾填埋场接收了新加坡所有垃圾焚烧场的灰烬、不可回收生活废弃物、工业和建筑垃圾,但没有刺鼻
的恶臭味,走在这里的堤坝上,会看见海鸟飞过。在垃圾填埋区域的另一侧,还有渔船在进行捕捞
企业、商户、居民用户缴纳。
政府对居民用户按照住宅面积的不
同,对商店按照每日垃圾量大小的不同,
确定垃圾收集费的标准,由电网公司收缴
费用 ( 不交不供电 ),然后支付给垃圾收集
商,垃圾收集商分类回收后,将灰烬等运
去垃圾焚化厂,以每吨 77 新币的价格交足
垃圾处理费。
这种运营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垃圾处
理费的收缴,也保证了垃圾焚化厂的正常
运营和投资回收。
关键词: 美丽的填埋岛
垃圾焚化厂平时免费开放,11 月是固
定开放月。不过目前由于疫情,因此有关
当局已暂停开放给公众。
平时,市民预约后都可免费参观垃圾
焚化厂。厂里派工作人员免费讲解,并带
市民参观焚化流程点。
每年 11 月是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固定
的开放月。来参观的学生团体是最多的。
圣马高岛不像填埋场,更像一个天然
雕饰的海岛公园,所以去参观游玩的社会
团体很多。去年,这里还迎来了多对“新
人”,他们专门来拍摄外景婚纱照。
翁总经理说,圣马高填埋场的岸堤都
包有一层高密度的塑料膜,用岩石泥沙固
定住,确保万一有小小污染,也绝不扩散。
岛上有一大片红树林,长得枝繁叶茂。
(文章来源于新加坡文献馆)
智慧环卫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文 | 葛俊 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迭代
推进,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信息技术赋能之下,城市环卫管理工
作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式管理向智慧
化管理迈进。针对城市环卫管理面临
的诸多难题,余杭区借力城市管理服
务平台建设,以数据信息为生产力打
破信息孤岛、以科技 + 管理手段构建
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以信息化精准服
务助推基层社区自治,有效提高了城
市环境精细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智慧环卫 数据 精细化
长效机制
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变革。人类
社会经历了从工业革命 1.0
到 4.0 的升级。这一次,数字
技术成为技术革命的核心新动能。数字
技术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万物互中国在
数字化领域迅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
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在经济领域,截
至 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
球第二,共享经济、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新业态、新产品大量涌现。在社会领域,
数字化趋势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
泛在互联逐步显现。 而随着信息化技
术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智慧环卫的
实质也是这场技术革命的一部分,全新
的数字化能力被赋予了新型智慧城市建
设课题之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
部分,智慧环卫对于建设健康环境意义
重大,政府对城市环卫服务精细化和专
业化要求全面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成了
后疫情时代的最大挑战。
1 当前智慧环卫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城市管理
标准,要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
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
能化管理水平。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新
技术的应用,我国政务信息化正朝着智慧
政务的方向推进, 最多跑一次、智慧安防、
智慧停车 ...... 这些新技术作为赋能政府的
重要手段正在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
力,而对于环卫这一工作领域,智能化的
数字技术则有利于城市环卫工作从传统的
人为管理向智能化、大数据管理转变。破
解环卫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精细
化水平,可以看到,各地政府正不断通过
数字经济赋能产生“智”变,成为引领绿色
发展的新路径。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我国智慧
环 保 产 业 2010 年 即 突 破 百 亿。2010-
云境 45
智慧环卫
2018 年,行业复合增速达 19.31%,至 2018 年智慧环保产业规
模已达 521 亿元,同比增长 10.9%,2019 年市场规模近 585 亿
元。虽然智慧环保行业已保持数年较高速增长态势,但其市场规
模对比整体万亿级的环保市场,智慧环保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仍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专业环卫媒体平台 E20 统计,目前大概有
12000-13000 余家企业参与到环卫市场化的竞争中, 2020 年上
半年服务金额在 500 万及以下的环卫项目数量占整体的 80%,而
这 80% 的环卫项目却只占据环卫市场份额的 20%。数量多,金额
大,体量告别小打小闹,相关配套体系建设都对企业资本、生产、
研发、运营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相关运营企业需具备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重技术、轻运营”的互联网化环卫公司
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主流。
尽管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信息化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环
境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环境信息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信息共享
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畅,人才队伍中高素质
人才队伍缺乏,且发展不平衡,环境信息产业还无法适应环保事业
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
2 智慧环卫信息化趋势特点
2.1以数据信息为生产力打破信息孤岛
当前,智慧环卫是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理念,构建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联运环境研发的智慧环卫
综合监管管理平台为例,它结合阿里巴巴“城市大脑技术”,对分
类投递、收运调度、车辆管理、人员管理、预约回收和积分兑换等
内容做出实时判断监控,实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处理、河道卫
生整治、清扫洒水、人员考勤管理、垃圾中转站管理等智能监控,
帮助余杭区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和环境保洁标准不断提高。
平台系统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IS 地理
信息技术、GPS 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管理信
息系统,实现对环卫作业效果、环卫作业车辆、环卫设施、废弃物
终端处置的监管,以及对卫生环境的全程监控。可实时掌握一线
管理、作业部门的绩效情况,及时处理问题,环卫作业质量管理由
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并逐步走向专业、科学、量化的管
理体系。特点如下:
2.1.1 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对业务流程可进行节点定
义、流向设置以及流向规则的描叙,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依照规则可
灵活配置,如流程回退,流程的跳跃,流程流向的增加等;
2.1.2 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和维护;
2.1.3 为未来集成各专业应用软件提供标准接口;
2.1.4 能够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可伸缩性,支持异构
环境;
2.1.5 能够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
2.1.6 能够满足其他应用需求
通过智慧环卫物联网云管理平台,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实时掌
握一线管理、设备操作、人员作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反应各部
门的响应灵敏度和处理问题的效果,形成长效管理考核机制,使环
卫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2.2以科技 +管理手段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是城市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的一次革命,是城市治
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大力探
索“科技 + 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
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通过科技手段作用
于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
余杭城管智慧环卫监管平台的垃圾分类模块将社区垃圾房、
垃圾亭、垃圾桶和小
区信息进行绑定,形
成社区专属垃圾分类
档案,所有设备所在
的小区内,每家每户
都会有一张带二维码
的 智 能 垃 圾 分 类 卡,
实 行 实 名 制 积 分 制,
不但可以激励居民参
与垃圾分类投放,还
可以对投放错误的居
民进行追溯。通过这
46 云境
智慧环卫
参考文献
[1]王文、刘玉书:《数字中国:区块链、智
能革命与国 JIA治理的未来》
[2]乐晴智库:《智慧环保:万亿环保市场的
强劲细分赛道》
种智能+人工的运
营方式,规范投放
行为,确认责任主
体,对不合理的投
放行为能做到有违
必 查,追 踪 个 人,
并且基于数据挖掘
对 用 户 行 为 画 像,
为垃圾分类源头登
记制度提供数据支
撑,打造垃圾分类的“征信”体系,最终实
现一区一档一码管理,可以实时采集汇总
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分类效果准确
率等信息,实现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情况、投
放情况、分类情况、运输情况、设施设置达
标情况等运营监管。在杭州市余杭区,当
地创建了“社区统管、物业负责、企业联动、
党员示范、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跨界合作
治理体系,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
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数据自动实时上传,
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全方位监管、全流程
监控,确保居民准确投放、源头可溯;实现
了垃圾无接触投放,在疫情防控中有效保
护了居民的卫生安全;实现了垃圾全天候
分类投放和精准收集,不再受定时投放、定
时收集的限制。
截止目前,当地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
已 达 到 100%,参 与 率 从
45% 提高到 90% 以上,分
类正确率从 77.5% 提高到
98.6%,户日均可回收垃圾
从 0.14 公斤提高到 0.22 公
斤,即便在疫情期间资源回
收率仍达到 30% 以上。该
平台通过数据管理、分析、
决策,使垃圾分类实现可视
化,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
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时的数据,量
化分类成果,追溯问题根源,为管理决策
提供依据,实现了城镇垃圾分类回收服务
高效化,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效能,打造
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样板。
2.3以信息化精准服务实现基层社
区自治
社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的环卫
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像绣
花针一样进行管理。很多相关政策和制度
落到社区执行层面,涉及到的就是对每户家
庭、每个人进行宣传、引导、监督,加上很
多社区住户混杂,人员教育水平不同、年龄
不同,都会增加公共卫生治理的难度,只有
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才
能从根本上提高社区的自治化能力水平。
环卫信息化可建设在线一键考评体
系,形成智慧化的管理体系,促进社区基
层管理实现自治。管理人员只需要一台手
机,通过 app 扫码,就会出现对应的居民
分类信息,然后依据分类情况给予其“好”、
“中”、“差”的评价,以此来增强居民垃圾
分类积极性,巩固居民分类投放习惯。这
种用智慧化技术通过绩效考核的考评手
段,可以确保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建立长
效机制、落实绩效考核。
联运环境帮助余杭区通过信息化平
台建立了完整的一键评分考核体系,管
理人员可通过手机 APP 对社区垃圾分类
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主要包括 :检查考
核、保洁评价、第三方测评和小区评价,
后台根据上传的考核信息进行打分并自
动排名,每个覆盖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和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一目了然,
排名高的社区给予表彰奖励,排名靠后
的社区则会被通知整改,改变了过去靠
管理人员手动报数考评的工作机制,减
轻了基层管理的负担,从管理上实现了
居民垃圾分类自治,从意识上提高了居
民分类的自觉性。
云境 47
智慧环卫
环卫信息化可建
设在线一键考评
体系,形成智慧化
的管理体系,促进
社区基层管理实
现自治。
48 云境
智慧环卫
邀请您加入
《云境》读者俱乐部
我们期待您的投稿,投稿信箱为:crown2088@sina.com
□ 新订阅(如果您已经是免费订阅读者,请不必重复填写)
如需申请免费订阅《云境》,请用中文清楚地填写如下个人资料。填写后,请关注本页中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将所填写资料拍照后发送至此公众号即可,您将会在下一期收到本刊。
□ 更改读者资料
免费读者如果需更改个人资料,请填写如下表格,以前述方式通知我们。
姓名: 先生 /女士 /小姐 职位 /职务:
单位 /公司名称:
单位 /公司地址:
邮寄地址:
城市: 省份: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个人): 电子邮箱(公司):
我希望收到免费《云境》(请务必签名及填写日期)
签名: 日期:
为免邮误,请关注本页中微信公众号,并将以上资料拍照发送至公众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