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纪念册第一章0826

发布时间:2022-8-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商会纪念册第一章0826

梅州既是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 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全国重点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被誉为 ﹃世界客都﹄ 。沿江城市·梅州美食 · 盐焗鸡 梅州盐焗鸡是一道汉族传统佳肴,久负盛名,也是客家招牌菜式之一,属粤菜系 - 客家菜。相传梅州盐焗鸡的来历形成与梅州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因在南迁过程中饲养的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后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携带,要食用时直接蒸熟即可,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梅州客家咸鸡"。天圆地方 · 围龙屋 梅州全市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是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一座围龙屋一部客家史,客家民系在不断南移中,形成了非常强烈家族聚居观念和礼制传统,在聚落表现上则形成了围屋的形式,围龙屋的建成都需要耗费数年或几十年时间。商贸 · 陶瓷 “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高陂,是梅州大埔的陶瓷重镇,素有“中国青花瓷之乡”称誉,制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与潮州并称广东四大陶瓷产区,所产陶瓷多为出口,畅销世界110...
[展开]
商会纪念册第一章0826
粉丝: 0
文本内容
第1页

三江入海共潮生

百载商埠自此启

第一篇章

面朝大海·奔向未来·共启瑰丽之篇

第2页

我们在风暴中拼搏, 盎然向欣。

吹拂千年的季风裹挟着时代的狂风巨浪, 这是我们的江海华章, 更是深深的印记。

文化, 这是我们的精神血脉, 更是浓浓的乡愁。我们在激荡中前进, 兼容并包。

春江水涨、 帆影渔歌。南海之滨、 潮涌激荡。流淌千年的江水滋养出独特的历史

第3页

三江汇潮源远流长

第5页

文化。

融合, 孕育出独具一方特色的潮汕运带来的商贸与风俗在此碰撞、 交流、经汕头市境, 于出海口处交汇, 三江航

念故乡。自古以来, 韩江、 榕江、 练江流

几多乡愁!无数游子渴望回到源头, 感们源自三江, 数百年来, 一纸侨批承载

潮人书写着三江出海的壮阔篇章。我

练江一路奔流, 直至广阔的海洋, 无数我们源自三江, 数百年来, 韩江、 榕江、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溯游从之·在水之湄·共叙三江之情

第6页

化聚集汕头。

江发达的航运将沿江的物资、 文经澄海、 汕头等地注入南海。韩三角洲河网区, 分东、 西、 北溪流

潮安等县区, 至潮州市进入韩江

流域, 由北向南流经广东的丰顺、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江源头跨广东、 福建、 江西三省,两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韩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更是客潮古以来, 三河坝, 韩江源不仅是江, 因此这里成为韩江源头, 自汀江、 梅潭河交汇于此汇聚成韩三河坝地处梅州大埔西部, 梅江、

第7页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第8页

梅州既是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 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被誉为 ﹃世界客都﹄ 。

沿江城市·梅州

美食 · 盐焗鸡

梅州盐焗鸡是一道汉族传统佳肴,久负盛

名,也是客家招牌菜式之一,属粤菜系 - 客家

菜。相传梅州盐焗鸡的来历形成与梅州客家

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因在南迁过程中饲养

的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后放入盐包中,

以便贮存、携带,要食用时直接蒸熟即可,后

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梅州客家咸鸡"。

天圆地方 · 围龙屋

梅州全市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其中以

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是我国最具乡土

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之一。一座围

龙屋一部客家史,客家民系在不断南移中,形

成了非常强烈家族聚居观念和礼制传统,在聚

落表现上则形成了围屋的形式,围龙屋的建成

都需要耗费数年或几十年时间。

商贸 · 陶瓷

“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高

陂,是梅州大埔的陶瓷重镇,素有“中国青花

瓷之乡”称誉,制瓷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

年,与潮州并称广东四大陶瓷产区,所产陶瓷

多为出口,畅销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文 · 攀桂坊

地处于梅州梅江区“百花洲尾齐洲前”的

核心地带,占地虽只有几平方公里,却孕育了

百多位名人。此地因承载人们“攀蟾折桂”的

厚望,故而命名为“攀桂坊”。历史上出有3名

翰林、3位解元、17名进士及黄遵宪等92名举

人。举人的数量均约占了全梅县(含梅江区)

的六分之一。此外,还涌现出大批各领域的杰

出人物。 (图为“攀桂坊”名人,晚清著名外交家、

维新思想家、诗人—黄遵宪)

龙屋一部客家史,客家民系在不断南移中,形

成了非常强烈家族聚居观念和礼制传统,在聚

落表现上则形成了围屋的形式,围龙屋的建成

都需要耗费数年或几十年时间。

年,与潮州并称广东四大陶瓷产区,所产陶瓷

多为出口,畅销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9页

地处韩江中下游, 居闽粤交通要冲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潮州。 ﹃潮州﹄ 之名是 ﹃在潮之洲,

为 ﹃中国瓷都﹄ , 其盛产的陶瓷远销海内外各地。

潮水往复﹄ 的意思。这里, 既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也是中国著名侨乡, 海外潮籍侨胞众多。作

沿江城市·潮州

美食 · 鸭母捻

鸭母捻是潮汕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原名

糯米汤圆,后改为鸭母捻。其名字的由来,一

种是因为以前的做法形状大如鸭蛋,潮州话又

叫鸭母卵,另种是因为煮熟后浮于水面如同白

鸭母浮游。为了区分不同口味的馅料,鸭母捻

被做成了圆球、椭圆、略尖等不同形状,这一

制作的手艺自清代相传,延续至今,一直是潮

人舌尖甜蜜的回忆。

商贸 · 陶瓷 · 刺绣

潮商因韩江水运而兴,明清时期,随着手

工业、工商业蓬勃发展,潮瓷、潮绣等优质特

产循水路畅销海内外。

在唐宋和明清年间,潮州的笔架山窑被视作

“海丝之路地理坐标”,潮瓷业至今是潮州支柱

产业之一。另一大宗出口产品潮绣,始于唐代,

据《潮州市志》记载,乾隆时期已有绣庄20余

家,绣品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湘桥春涨 · 湘子桥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这

一民谣描述的就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

桥,又名广济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

距今有800余年的历史,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乃至世界

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

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工夫茶无论是从选

茶、泡茶到茶具配备,都必须狠下一番功夫。

这一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遍及海内外,默

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正所谓“壶小

乾坤大,茶薄人情厚。”

金漆木雕是潮汕的传统手工技艺,多用于祠堂

和庙宇的建筑中。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时

期,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因此工艺流行于粤

东旧潮州府属地区,以此故名。

人文 · 工夫茶 · 金漆木雕

商贸 · 陶瓷 · 刺绣

潮商因韩江水运而兴,明清时期,随着手

工业、工商业蓬勃发展,潮瓷、潮绣等优质特

产循水路畅销海内外。

在唐宋和明清年间,潮州的笔架山窑被视作

“海丝之路地理坐标”,潮瓷业至今是潮州支柱

产业之一。另一大宗出口产品潮绣,始于唐代,

据《潮州市志》记载,乾隆时期已有绣庄20余

家,绣品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湘桥春涨 · 湘子桥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这

一民谣描述的就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

桥,又名广济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

距今有800余年的历史,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乃至世界

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第10页

水河, 仅次于珠江, 可进出三千

汕头出海。榕江是广东著名的深汇聚成榕江, 环绕揭阳市区流经南等镇, 汇入揭阳境内, 与南河源, 该河流经丰顺汤西、 汤坑、 汤丰顺县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桐子洋, 是后进入揭阳市。榕江北河发源于

镇凤凰山, 南河由此流经水唇镇

之乡﹄ 所在地汕尾市陆河县东坑榕江南河的发源地是 ﹃中国青梅二大河, 由榕江南北河汇合而成。榕江是粤东地区仅次于韩江的第

-

资、 文化聚集汕头。运动脉, 发达的航运将沿江的物普宁、 丰顺、 揭阳、 潮阳等县的水

上海、 湛江等地, 历史上是陆丰、

五千吨级货轮, 直航香港和广州、

第11页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第12页

场, 汕尾文化包容开放,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闽南文化、 广府文化、 客家文化、 潮汕文化等交汇兼容于此。

建筑装饰之乡、 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建立地。全市海岸线长四百五十五公里, 是南海优良渔

汕尾市由原海丰、 陆丰组成, 因此也被称为 ﹃海陆丰﹄ , 既是历史上的海防重镇, 也是中国青梅之乡、

沿江城市·汕尾

美食 · 擂茶

在中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

秀的奇葩。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

多以擂茶待客。擂茶分为油茶和咸茶,又名三

生汤。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

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

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红色圣地 · 红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是中国首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中

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

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

命活动场所。红宫原为明代学宫,1927年11

月18日至21日,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

这里召开,并成立了海丰苏维埃政府。大会场

四周和街道都刷成红色,代表红色政权,因此

把学宫改称“红宫”。

商贸 · 山货 矿产

汕尾市陆河县作为榕江南河发源地,其内

河航运在历史上是沟通陆河、揭西河婆两地重

要的货运方式,盛产的木材、石材、山货、除了

人工挑担,都是采用水运。榕江北河的水运已

有千年历程,北河流域的汤坑,兴梅一带的木

材、山货过去都通过北河航运运入揭阳。

人文 · 正字戏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

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

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汕尾三大稀有剧

种之一,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也是列入首

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3页

﹃亚洲玉都﹄ ﹃中国五金基地市﹄ 等称号。

阳拥有中国最大、 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和产业链条完整、 配套体系健全的五金产业基地, 荣膺

揭阳别称榕城, 境内榕江环绕, 因位于揭岭阳面而得名, 是潮汕地区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城市。揭

沿江城市·揭阳

美食 · 埔田竹笋

揭阳埔田盛产竹笋,年产量超10万吨,其

中80%以罐头形式出口,是“中国竹笋之乡”。

埔田出产的竹笋,笋块肥厚,食之味道甘甜清

香、口感清脆鲜嫩,风味独特,被评为“中国国

家地理标志产品”。

谯楼晓角 · 进贤门

揭阳文化底蕴深厚,有烟花火龙、升彩凤、

行彩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城隍庙、岐山

塔、崇光岩、揭阳学宫等文化景点,其中独具标

志的古城建筑则是进贤门。“古谯楼仍在,敬贤

情未改。”进贤门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四百年历

史,建造之时被寄予“增进贤士”的美好祈盼,

如今成为揭阳古城的地标建筑和文化符号。

人文 · 青狮

青狮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榕城南门,是揭

阳民间的辟邪纳福活动,作为潮汕地区独有的

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青面白眉”是青狮的

主要特征,俗称“青狮白目眉”,又称“开口狮”。

商贸 · 纺织品 蔗糖

夏布为制作夏天服装所用,在古代,揭阳

夏布生产始于唐宋,销售广、出口量大,至清

末明初更是盛极一时,出口额在当时占潮汕的

半数以上,远销海内外多地。蔗糖是古代揭阳

另一大出口特产,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中叶

以后潮汕地区开始用土法生产蔗糖,然而“尤

以揭中制造为佳”,每年由汕头出口的蔗糖以

揭糖居多,据《揭阳县续志》称揭糖“潮虽各

处有之,揭实独专其利”。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第14页

聚集汕头。

发达的航运将沿江的物资、 文化下四十四公里可通小汽轮。练江坑湖水至陈店可通木船, 陈店以通, 新中国建立前, 其支流的白

与韩江、 榕江的航运得以相连畅

在棉城修建棉城运河, 使得练江历史上练江水运比较重要, 明代汕地区普宁、 潮阳二地的母亲河。南区于潮阳区海门镇入海, 是潮经普宁市和汕头市的潮阳区、 潮因河道蜿蜒、 水清如白练而得名,十七条, 干流全长七十多公里,茶 ︵ 炒茶 ︶ 而闻名。练江大小支流尖的白水古寨, 以盛产高山小叶练江发源于普宁市大南山五峰

第15页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第16页

中药材基地。

粤东最大的陆路口岸。服装和医药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 是中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 华南最大的别称兰城、 药城, 是广东省辖下的县级市, 为粤东陆路交通之枢纽, 是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 拥有

沿江城市·普宁

美食 · 浮豆干

普宁豆干是潮汕地区的民俗小吃,传闻首

先制作豆干的是潮州府普宁县燎原镇光南村

人,早在明朝初期就学会制作豆干,相传制作

豆干的技术是由陈友谅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

仙)所授。普宁豆干外皮柔韧、内肉嫩滑,油

炸更甚,清香味久存唇齿间。

洪阳古寨 · 德安里

位于普宁市洪阳镇的德安里,又名方耀故

居,为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府第,始建于清

同治十年(1871),之后陆续用20年时间建成。

其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包含了大祠堂、

三厅亘、五间过、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五

壁联、独脚狮等。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

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

人文 · 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合戏剧、舞蹈、武术等艺

术的大型集体舞,英歌队员们的装扮大多是以

梁山好汉的形象演绎。舞者们双手各持一根

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

舞蹈风格阳刚威猛,它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

商贸 · 中药

据文献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普宁种植、贩

运的青草、药根等中药,以及黄麻布、苎布、夏布

等纺织品已闻名遐迩。晚清时期,流沙圩(今普

宁市区)出现了药材集贸市场以及布行、布街。

第17页

潮南二区, 成为汕头市辖区。

阳﹄ 。一九九三年潮阳撤县设市 ︵ 县级市 ︶ , 改为省直辖, 委托汕头市代管, 二零零三年, 撤市分设潮阳、

潮阳, 历史悠久, 是粤东古邑、 千年古县, 置县时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 历史上与海阳、 揭阳并称 ﹃三

沿江城市·潮阳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美食 · 金玉三捻橄榄

原产于汕头潮阳区金灶镇,其果基较平、

钝,微呈三捻状,因此得名。金灶镇三捻橄榄

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拥有一批百年以上的

三捻橄榄古树群,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株。

三捻橄榄是橄榄中的一个名优特珍稀品种,堪

称橄榄中之极品,据说是清乾隆十五年在金灶

镇芦塘村西部瓠靴山发现它,经长期选优去

劣,嫁接繁衍而成。

棉岭文峰 · 文光塔

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

史,它集宋、明、清的建筑艺术于一身。相传,

潮阳是块“船地”,需桅杆才可乘风破浪,于是

当地就建塔为“桅”。文光塔,因内部陈列千尊

佛像,原名千佛塔,明朝重修时因塔址出现豪

光,被视为人文昌盛之兆而更名为“文光塔”。

商贸 · 纺织品 内衣

潮阳因濒临南海,有练江、榕江、濠江可

以通航,自古以来商贸发达。随着汕头口岸的

开放、棉纺制品的进口,推动本土棉纺织业转

型升级。至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三来一补”

的方式,潮阳内衣业逐渐起步发展,90年代形

成内衣产业格局,直至今日,完善的产业格局

仍是两潮内衣产业的巨大优势之一。潮阳作

为四大内衣基地之一,有超过2000家内衣企

业,产品主要以外贸出口和内销为主。

人文 · 剪纸

主要以潮阳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

为代表,作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之一,相对

于北方剪纸的粗犷,潮阳剪纸以阳剪见长,注

重“精工细作”,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其

艺术表现力十分丰富。时年八节、婚丧寿宴、

敬祖酬神,一有“赛会”“赛桌”等民俗活动,

祭品、果品、礼品上必覆有展现“家风”“才艺”

的“供品花”或“礼品花”。

第19页

化, 为汕头后来港、 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湾的城市, 从三江顺流而下的物资和文天然的海湾, 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内海练江三江出海口, 由于三江汇聚形成了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地处韩江、 榕江、东门户、 华南要冲﹄ , 也是古代海上丝商埠百年的崛起辉煌。汕头被称为 ﹃岭海丝重镇的富庶繁华, 百舸千帆见证了长流, 商船络绎来往, 沧海桑田孕育着

﹃三江出海口, 潮商会汕头。 ﹄ 三江碧水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扬帆五洲·历经风雨·共话老埠之盛

第20页

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

的发展, 汕头逐步由边陲渔村一跃成海上商城,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口岸城市, 随着对外贸易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在洋枪洋炮逼迫下汕头成汕头的发展始终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海上门户

开埠前夕

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初弛海禁,潮汕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从澄海

县樟林港驶出,开启了潮籍华侨漂洋过海、打拼谋生的红头船时代。与此同时,作

为韩、榕、练三江内河船交汇的出海口,汕头西堤片区因具有便利航泊、四通八达

的水运条件和作息补给、仓储吐纳的岸地条件,三江上游的货物从这里转运,各地

过往的商船逐步聚集于此,久而久之,推动沙汕头港逐渐兴起。

随着港湾的变迁和内河航道的改变,在汕头正式开埠前,沙汕头港凭借优越的

地理位置和港湾条件崛起成为“商船停泊之总汇”。1841年香港被占领后,汕头港

逐步成为对香港贸易的一个重要口岸。在当时,已有西方商人从南澳岛向韩江入

海口的妈屿岛一带渗透,经营着鸦片走私和苦力贸易,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进

一步加强,英、法等列强不满足于原有的五口通商,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汕头处于韩江、榕江、练江交汇的出海口,水网密布,逐步成为韩江三角洲最集中的水运中心。

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樟林古港旧址的一角。这里在明末清初属渔港,清康熙解除海禁之

后,由渔港迅速发展成商港。昔日的潮汕华侨先辈,多由此乘坐红

头船出国。图翻摄自《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清朝末年汕头港的通商船只。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858年3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随暴怒号护卫舰停靠妈屿岛。

西方列强觊觎汕头已久,决心把这个非法的贸易港口,变成“合法”

的贸易商埠。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自1864年至1911年的48年中,潮汕地区约有294万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

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被鸦片残害的中国人民。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21页

历史之选

港城同兴

海上运输的发展,使得汕头港湾在商业方面的优越性更为凸显,成为英、美、

法等列强觊觎的下一批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城下逼盟,清政府签订了丧权

辱国的《天津条约》,汕头被迫于1860年1月1日对美国先行开市,标志着汕头成为

真正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汕头开埠,海上贸易繁荣发展,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成为辐射粤东、闽南、

赣南等腹地的中心港口,13个国家先后来汕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教会、学校、医

院。鼎盛时期,汕头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对外贸易

的发展直接带动城市商业的兴旺,推动近代化的进程,使汕头从一个海边小渔村逐

步发展成为一座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商埠,成为当时五岭以南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1865年中国东海岸广东省韩江口汕头港,那时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两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被人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图源网络。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一款照片。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开埠后,在潮汕地区活动的外国教会团体都在汕头市区和各县建立了组织。图翻摄 英国驻汕头领事馆。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自1860年3月21日美国在妈屿岛设置领事馆起,近90年中,有15个国家及政府组织

进驻汕头。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22页

港口与商贸发展繁盛:

随着开埠互市,汕头口岸航运繁忙,商贾云集、商贸发展繁盛。众多洋行、洋

商纷至沓来,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跻身于全国九大主要港口之列。1933年,汕头全市拥有各种商行及商贸机构多达

3441家,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至1936年,汕头市区工业已有罐头、卷烟、针织、

炼油、电池、火柴、肥皂、机器修理等43个行业。侨商对汕头金融业的投资、侨汇对

地方财政金融的支持促使汕头金融行业的发展,据记载近代华侨在汕创办的钱庄、

批局和银行共178家。

城市的近代化发展:

汕头开埠后,身在异国的华侨和本地潮商也纷纷在汕投资商业、工业和服务

业,有兴建铁路、兴办工厂、开酒楼旅店等。1921年汕头正式建市,开始了具有现

代意义的市政建设,马路扩宽、商铺建设、市内交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范围扩大,

在这一时期城市的投资建设中,华侨和本地潮商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美国驻汕头领事馆原貌,德记洋行原属于美商洋行,最初由其保护才得以 梅县籍印尼侨商李伯桓投资兴办南生百货公司。图源网络。

在汕头立足。图源网络,下载于《晚报家常汕头》。

太古公司汕头办公室及码头。图源网络,下载于《潮商》。

1904年,梅县籍印尼侨领张榕轩等集资兴建了潮汕铁路,全长42.1公里,是全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图翻摄自《汕 澄海县籍侨商高绳芝创办自来水厂。使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有自来水的城市。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23页

老埠万象

特定的历史造就了一个开放的汕头,也造就了一个多元的汕头。短短100多年

里,“潮”、“商”、“侨”三种文化在这里融合荟萃,中西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澄海陈慈黉旧居。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华英学校-为英国长老会开办并由澄海籍富陈雨亭等投资兴建的

一所教会学校,现为汕头第一中学。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潮汕侨批;吉隆坡黄瑞祥寄回汕头黄其桐的批封。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929年,汕头市政厅改为市政府,开始改造旧街道、旧房屋,所需费用概由汕头各商家和厂家按营业额摊派。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

陈列馆》。

澄海县籍侨商高绳芝创办的开明电灯股份公司开始发电,建立自动电话所,全国第九个市内

电话实现自动化的城市。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930年,在崎碌尾建成汕头飞机场。1933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设汕头水上停机场,沪粤

航线开通并经停汕头,汕头民用航空事业正式起步。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24页

商海浮沉

1860年-1911年 开埠初期,大量的

鸦片和棉纺织品(棉纱、洋布)等工业产

品向汕头倾销,成为主要进口的商品。

其中,鸦片因“洋药准其进口,每百斤纳

税银三十两”的规定,成为汕头开埠以

后40年中进口价值最高的“合法”商品。

而棉纱进口主要是以英国和印度的棉纱

为主,是所有港口中进口这种商品数量

最多的港口。这一时期的出口商品基本

属于农副产品,大部分是蔗糖、茶叶、水

果、蔬菜、罐头、纸等,1865年以后,蔗糖

成为近20年时间里出口量最大的商品。

由于汕头主要出口贸易地区为香港和东

南亚,侨需贸易促进了本地及周边地区

的手工业发展,如制陶业、制纸业等。

1911年-1939年 在此期间,汕头贸易有所起伏,但总体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

船舶如梭、旅客如潮,华侨与汕头口岸的外贸发展共生共赢。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

加强,汕头本地西方商品消费市场的形成、禁烟斗争与鸦片进口的废止、大规模的

抵制日货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鸦片与棉纱等棉纺织品的进口货值逐渐减

少,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货值较大的日常杂货,如洋米和面粉。1920年代以后粮食成

为汕头港第一大进口商品。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水平的发展,煤油、汽油等燃料

进口货值也逐步增长。

由于棉纺织品进口贸易量的下滑,汕头本地的棉纺织业得以发展。据资料记

载,汕头当时开办了四家棉纺织品工厂和三家棉线厂,民国期间,创办的大小织布

厂及家庭作坊有100余家。原有的抽纱手工业及抽纱贸易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

代发展成为汕头港最高价值的出口商品,远销美国、澳洲、南沙群岛及印度等地。

二十世纪初,曾居全国出口商品前列的糖业及蔗糖贸易因受限于传统的生产关系、

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出口关税过高等因素最终走向衰落,被洋糖取代。

开埠后,潮汕商品生产大为发展,这是生产土塘的“糖寮”。图翻摄自《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第25页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1939年-1949年 1939年6月汕头沦陷后,日本对汕头的对外贸易进行统制,

对外贸易发展困难重重,走私活动猖獗,市场秩序遭到破坏,在此期间汕头对外贸

易额急剧下降。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汕头港口航运虽得到恢复,但因战争创伤,港

口海运贸易仍处于冷落甚至崩溃状态。当时汕头的进口货物以米、糖品、烟叶、煤、

杂粮等为主,出口主要是纸张、麻袋、蒜头及瓷器等,对外贸易口岸为曼谷、西贡、

香港、日本及台湾等地,抽纱产品则完全销往美国。

1987年汕头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成立,当时的公司大楼。图翻摄自《汕头外经贸志》。 设备先进的汕头渔业用品厂。图翻摄自《汕头外经贸志》。

1980年,在慕尼黑第32届国际手工品博览会上,《双凤朝牡丹》被誉为“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最精尖产品”,并获金质奖

章。图翻摄自《汕头外经贸志》。

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食品罐头。图翻摄自《汕头外经贸志》。

第27页

汕头的生动注脚。

脉络, 也成为改革开放这一鸿篇巨制在它应运而生, 既浓缩了汕头外贸发展的年的风雨兼程如何形塑了今日之商会。对历史的追溯, 让我们更加了解二十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港城复兴·潮平岸阔·同溯商会之始

第28页

一九四九

国宣告成立, 人民海关、 国营外贸体系随即建立, 结束了半殖民地对外贸易的历史。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中华人民共和

-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间, 汕头外贸开始逐渐复苏、 发展, 至一九七六年进出

等时代发展的春风, 曾经一度遭受战争创伤而举步维艰的汕头外贸随即迎来了转机。口总值首超一亿美元。汕头乘着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特区设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春和景明

柳暗花明

汕头因港而兴、因港而立。1978年,在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81

年国务院批准在汕设立经济特区后,给汕头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当汕头

开发开放的号角再度吹响,众多外资侨商纷至沓来在这片热土上兴办企业、发展工

贸。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适度放开,企业出口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以特区扩建为契机,开展了“三来一补”、中外合

资经营、合作生产以及劳务输出等贸易形式,推动汕头进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重拳打击出口骗税和走私活动的专项工作对

汕头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汕头对外贸易进入调整期。自1998年起进出口值连

续4年下降,外贸环境、诚信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

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汕头积极发挥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牵头全国五大特区向国家管理部门建言献策,促进了外

贸企业审批限制、外贸企业报关区域限制、私营企业经营进出口权限制的放开。在

国家外贸体制适应性调整和汕头贸易环境逐步好转的背景下,汕头外贸开始走出低

谷,步入复苏轨道,进出口值连年增长,汕头外贸经济发展全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

1980 年,汕头经济特区与泰国正大国际投资公司合作兴办中外合

作企业汕头地毯厂,拿下“001号 外商营业执照。生产各式羊毛地

毯,出口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图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的龙湖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是高楼大厦。图

翻摄自《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985年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公司与香港汕华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汕头超声印刷版公司。图翻摄自《汕

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第29页

凝心聚力

由于1959年各同业公会撤销,往后

的40余年间,汕头外贸行业处于松散、

无组织的状态。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政府部门逐渐减少对市场经济和

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等大背景下,2002

年5月29日,由当时汕头从事进出口的

55家代表性企业发起,汕头市对外贸易

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正式成立。汕头外贸

企业自此有了“大家庭”,承载着传统人

文精神、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经营智慧

的愿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政府、

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汕头辖区内有汕头港、海门港、广澳港、莱芜港和南澳港。经过多年建设,汕头港拥有万吨级以上

泊位19个,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物往来。图为广澳港。图翻摄自《汕头开埠

文化陈列馆》。

2002年5月29日,汕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协会成立,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成立大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图源网络。

第31页

着无限生机与蓬勃活力。

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再次焕发里启航 ﹃过番﹄ 谋生。而今, 汕头作为崭新航道, 数以百万计的潮人先辈从这

航, 通达五洲, 开辟了汕头对外贸易的

当年, 驶向世界的红头船从汕头扬帆起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三江汇汕·江海相连·聚合发展之力

第32页

奋拓新程

共克时艰

2009年汕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更名为汕头市进出口商会,并正式

受市政府委托承接广交会汕头分团会务工作。自此,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

汕头外贸发展征程上的重要力量,助力汕头外贸开拓时代新格局。商会成立以来

的20年间,会员企业从最初的55家发展至今在册会员649家,涵盖汕头外贸八大主

要产业,与100多个国内外商协会、潮团等机构建立友好密切关系,推动汕头企业

与这些地区、国家的企业经贸交流与合作。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汕头外贸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春寒。面对企业信心

受挫,对前景较为悲观的情况,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密切联系企业,围绕抗疫

防控、提振信心、复工复产、顺势崛起而努力,切实为会员排忧解难。在后疫情时期,

面对外贸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推出系列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新渠道、提升

线上营销能力,在外贸寒冬中踏“云”出海,腾飞发展……商会以一项项扎实的工

作为会员企业撑起一片天,与全体会员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五洲归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此时照我还。2022年6月26日,在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

联谊年会团长暨秘书长会议上,通过线上、线下的无记名投票选举,汕头市成功获

得2024年第二十二届潮团联谊年会主办权。早在1997年,汕头就成功主办第九届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这次申办是家乡对游子的呼唤,是汕头向全球潮人发出的“2024

之约”,是汕头热切邀请海内外潮汕乡亲回到祖辈出发的原点,共叙乡情、共话发展。

2009年2月26日,汕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更名为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商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在抗疫防控提升信心、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发出倡议。

第33页

继往开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汕头,一个过去因开埠被动开放,

到改革开放、建立特区后的主动开放,再到新时代全面开放的

城市,其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踏浪驰行、创造未来。在这当中,

有这么一群人与这座城市荣辱与共、相携相助,一同谱写着激

昂与沉稳、奋进与坚守的奇妙交响。他们,既是时代的探索先

锋,又是行业的指路明灯。值此2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同创会

发起人庄柏川先生再聚首、再相会,聆听他的心声,追忆铭记

创会初心,肩负践行兴会使命。

百载商埠自此启,三江入海共潮生。

国际潮团总会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席宣布汕头市获得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联年会主办权。 陈雄勇会长代表汕头市进出口商会为汕头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投票。

2022年1月11日,商会创会发起人庄柏川先生应邀来到商会新会址指导工作。

汕头市民间组织管理局2002年4月3日同意汕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企业协会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的批复。

汕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筹备公告。

汕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创会55家企业。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