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牙髓根尖周病厌氧菌以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最多,
占 90% 以上,其次还有少量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
1、(华末)炎症牙髓、感染根管和根尖周病变中的优势菌。
致病菌:根管和根尖周的感染是以专性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炎症牙髓:多无明显特异性,与牙髓的感染途径和髓腔开放与否有关
继发于龋病的牙髓炎:
主要是位于牙本质深层的兼性厌氧球菌和厌氧杆菌如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等
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与龋源性牙髓炎所致的牙髓组织炎症和坏死有重要关系,
是不可逆性牙髓炎的重要病原菌
若牙髓炎时髓腔是开放的,则可以检出口腔内的许多细菌、真菌,但厌氧菌很少能被检到
感染根管: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
(华末填空):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
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是(原发性)感染根管内最常见的优势菌,
牙髓卟啉单胞菌几乎只在感染根管内检出,被认为是牙髓感染的特有病原菌。
粪肠球菌在原发或继发的感染根管内均能检出,但在牙髓治疗失败的根管内更易检出
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与根尖部出现疼痛肿胀叩痛窦道有关
产黑色素普氏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急性根尖周炎症和根管内恶臭关系
最密切
顽固性根尖周病变和窦道经久不愈,可能与放线菌感染有关
根尖周病变
根尖周肉芽肿:无菌环境,是细菌被杀灭的场所
根尖周脓肿:许多种类的细菌(30 余种):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米勒链球菌、卟啉单胞
菌、普氏菌、梭形杆菌、口腔类杆菌
2、(华西,20)(华末,15,04 级大题,13 级填空)
引发牙髓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
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牙髓暴露、牙周袋途径和血源感染;
根尖周感染主要是继发于牙髓感染。
牙本质小管:当釉质或牙骨质的完整性被破坏后,细菌可通过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
引发牙髓感染
龋病:引起牙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
细菌在感染牙髓之前,其毒性产物即可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
细菌侵入牙本质的深度距牙髓<1.1mm 时,牙髓即可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
细菌距牙髓<0.5mm 时,牙髓可发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细菌距牙髓≤0.2mm 时,牙髓内即可找到细菌
牙体硬组织非龋疾病:磨损、楔状缺损、牙体发育畸形
龋病治疗时,窝洞充填前未去净的细菌
牙髓暴露:
龋病、磨损、锲状缺损、牙折、牙隐裂、治疗不当等均可使牙髓直接暴露于口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