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编
建筑信息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编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摘要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是依据我国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相关
BIM 技术标准编制的,目的是适应国家绿色发展,加速培养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
专门人才,以推动我国建筑之路的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
本书 5 章,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概论、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绿色施工管理、基于 BIM 的绿色智慧建筑运维等。全书试图通过
实际工程案例提供给读者绿色建筑发展的框架及技术要素,从而使读者能较快地领悟绿色
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及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在各个专业设计、智能
运维的应用点。
全书案例配有二维码信息化资源,内容图文并茂,既着力于理论,更注重实践应用。
书中着重将 BIM 技术与绿色建筑管理体系结合,渗透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技
术,把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空调通风系统、电力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各种信息有机
集成,并列举一些研究与应用实例,使读者理解绿色建筑等级划分的原则及 BIM 技术在绿
色建筑中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绿色建筑工程设
计、施工管理、运维等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 -
目录
第 1 章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 1 -
1.1 绿色建筑的起源........................................................................................................ - 1 -
1.2 绿色建筑的概念........................................................................................................ - 3 -
1.3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成............................................................................................ - 8 -
1.4 绿色建筑的发展......................................................................................................- 12 -
1.5 BIM 技术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应用..................................................................- 14 -
第 2 章 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 17 -
2.1 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原则..........................................................................................- 17 -
2.2 绿色建筑申报流程..................................................................................................- 26 -
2.3 绿色建筑认证案例分析..........................................................................................- 28 -
第 3 章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 30 -
3.1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30 -
3.2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35 -
3.3 绿色节能技术...........................................................................................................- 37 -
3.3.1 建筑结构节能设计..........................................................................................- 37 -
3.3.2 水资源利用设计..............................................................................................- 42 -
3.3.3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45 -
3.3.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 46 -
3.4 绿色建筑效果分析..................................................................................................- 50 -
3.5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解读..........................................................................................- 52 -
第 4 章 基于 BIM 的绿色建筑运维管理 .............. - 55 -
4.1 电气节能简介...........................................................................................................- 55 -
4.2 电气和智能化系统分析--分类计量.........................................................................- 56 -
4.3 绿色建筑能源管理...................................................................................................- 57 -
4.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8 -
4.4.1 清洁能源的利用................................................................................................- 58 -
4.4.2 清洁能源的利用................................................................................................- 58 -
4.4.3 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58 -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 -
4.5 基于 BIM 的绿色智慧建筑运维平台(GIP).........................................................- 58 -
第 5 章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施工 .................. - 63 -
5.1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63 -
5.2 绿色建筑建设程序..................................................................................................- 67 -
5.3 绿建项目的 BIM 协同 ..............................................................................................- 67 -
5.4 基于 BIM 的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 68 -
5.4.1 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70 -
5.4.2 基于 BIM 的绿色施工 .......................................................................................- 72 -
5.5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虚拟建造案例...............................................................- 75 -
引用标准名录.................................................................................................................- 80 -
参考文献:.....................................................................................................................- 81 -
附件 1..............................................................................................................................- 82 -
附件 2.................................................................................................................................... 2
附件 3.................................................................................................................................... 4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 -
第 1 章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学习要点:
了解绿色建筑的起源,掌握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的意义,了解
“四节一环保”的内容。
1.1 绿色建筑的起源
2019 年 50%新建筑要做绿色认证?!
为什么国家要开始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什么时候绿色建筑开始在国内成为主流的?
2013 年国务院转发发展改革委以及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的方案,在此次行动方案
中,把绿色建筑发展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绿色建筑此时遇到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
2017 年发布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把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提高至
50%,并且规定每年以 30%的速度增加。
绿色建筑标准非常明确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 -
首先绿色建筑绝不是高新技术的叠加,即把节能、节电、节水等系统孤立的无关联的
在建筑群中设置,成为信息孤岛;也不是简单的用一些指标如绿化率、容积率来判定是不
是绿色建筑,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
绿色建筑标识分两个系别:
设计标识--针对项目设计的评价,可理解为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预评,需在施工
图审查通过后进行。(需绿建图纸,景观及装修图纸)
运营标识--不仅针对项目设计(竣工资料)进行评价,还要针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
进行评价,一般实际运行满一年后进行(80%入住率)。相对设计标识更有意义,获得难度
更大,目前三星级项目数量较少。(2019 版绿色建筑标准评价进行了重新要求。)
按照 2019 版 3.1.2 条要求,绿色建筑评价定位在建筑物建成后的性能,也就是说将绿
色建筑的性能评价放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这么做能够更加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
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因此绿色施工活动更加重要。
截至 2015 年 12 月,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累计总数已有 3636 项,其中 2015 年新增 1098 项,国内绿色建筑的总量也已经达到 5.5 亿
平方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推崇绿色建筑,但是国内的技术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科研机构、地方
管理部门越来越无法满足绿色建造的技术支持,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拥有绿色建筑知
识和技能。
掌握绿色建筑知识是每一个工程人必备的技能,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新
发展,它会让你的眼界更开阔。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
正式诞生。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
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
用。
1987 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 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
逐渐成为发展方向,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
的发展。1993 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 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1999 年台湾
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2000 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 -
绿色建筑是时代的产物。
1.2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
一种在建设期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在生存期间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少于传统
建筑的一种新型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
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
全、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 -
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影响着施工行业,而且将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得到巨大增长。中国是一个新兴发展的绿色建筑市场。
2004 年 9 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
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 年 3 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
展览会召开(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
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年 3 月,
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
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 年 8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
措施。同年 3 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
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 年,中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
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5 -
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名词解释:
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
造的构筑物。建筑本身不是目的,主要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三维空间,利用掌握的物质技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6 -
术和手段,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
人工环境。
绿色
绿色是六种心理学上客观的原色之一,是黄色和蓝色的结合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
颜色。绿色光波长约 550 纳米,三原色之一,和绿色相对的颜色是 Magenta(品红色),
不是传统上认为的红色。绿色是一种中性色,既是暖色也是冷色,加入不同程度的黑、
灰、白色而呈现不同的颜色表现。例如有:豆绿、橄榄绿、葱绿、果绿、森林绿、苔藓
绿、草地绿、水晶绿、玉绿、松石绿、孔雀绿、墨玉绿、深绿、碧绿、蓝绿、黄绿等,绿
色往往带给人们好的心情、好的环境。
发展
1、Develop;Expand;Grow;
2、(动词)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生产;
3、发育、进展、变化从蓓蕾发展为花朵;
4、[Recruit]∶(动词)组织规模等扩大发展组织。
可持续发展
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环境与生态要素(Ecological aspect)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Environmental
Impact);
3、社会要素(Social aspect) 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4、经济要素(Economic aspect) 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通过 2006 版、2014 版、2019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等概念对比,体会
国家对绿色建筑的推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
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绿色性能 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
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
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
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7 -
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
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
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
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
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术语
2.0.1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
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2.0.3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8 -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 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 复
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
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1.3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成
我国绿色建筑历经 10 余年的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
围,从单体到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的城市规模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保
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不
仅提出到 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 50% 的目标,还部署了进一步推
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06
发布实施至今,期间经历一次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 2014 版对评
估建筑绿色程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9 版标准的编制背景: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9 -
落地难,运行标识评价少:全国层面,运行标识项目仅占 7%左右。
“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不足:14 版标准围绕“四节一环保”理念编制,更多考虑建
筑本身绿色化和资源节约,“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体现不足。
建筑行业新技术,体现不足:14 版标准未体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海绵城市、BIM、健
康建筑等近年推广的建筑新技术新理念。
“业主可感知性”,体现不足:14 版标准评价建筑未体现“高质量建筑”,业主难以
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舒适、便捷、宜居方面的优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
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
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
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
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按满足一般
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
动,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0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营管理部分)》
绿色建筑评级(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星级:评分标准为 50 分,目前项目可以在几乎没有增量成本的情况下完成。
二星级:评分标准为 60 分,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三项以上绿建技术措施,增量成本一
般在 40~80 元/㎡之间。
三星级:评分标准为 80 分,需要各专业设计密切配合,并综合应用多项绿建技术措
施,增量成本根据采用的绿建技术数量及种类的不同差别巨大,一般在 100 元/㎡之上,
150~200 元/㎡居多。
我国自 2006 年形成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并从
2008 年正式开展标识评价。2016 年底全国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7235 个
2016 年新增 3256 个,占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比例达到了 45%。2016 年底全国累
计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项目 800 个,占比 11%。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评价标识,认证阶段、证书奖牌不一样。
证书标注:建筑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住区绿化率、可再
循环材料用量比、室内空气污染浓度、物业管理(是否通过 ISO14001)等指标。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1 -
图表:2008-2016 年全国累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情况(单位:个)
通过对 2008-2016 年全国绿色建筑星级认证项目统计显示,我国绿色建筑项目
主要集中在一星标识。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累计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项目 4186
个,占全国累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 57.91%;累计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项目
2243 个,占比 31.03%;累计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项目 800 个,占比 11.07%。三星
标识项目总体偏少。
2016 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 3256 个,一星标识项目 2569
个,其中二星标识项目 604 个。但三星标识项目却不足百个,分别为公共建筑 58
个,住宅建筑项目 26 个。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2 -
表 1-1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国家 体系拥有者 体系名称 国家 体系拥有者 体系名称
英国 BRE BREEAM 法国 CSTB ESCALE
美国 USGBC LEED 芬兰 VIT LCA House
日本 日本可持续建
筑协会
CASBEE 香港 HK Envi
Building
Association
HK-BEAM
加拿大 GBC GB Tool 意大利 ITACA Protocollo
德国 德国联邦政府 EnEv 挪威 NBI Eco-profile
澳大利
亚
DEH NABERS 荷兰 SBR Eco-Quantum
中国 中国建设部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瑞典 KTH
Infrastructur
e&Planning
Eco-effect
丹麦 SBI BEAT 中国台湾 ABRI&AERF EMGB
1.4 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相对较晚
1986 年,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建筑”部分。
2001 年,国家科学研究,《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4 年 9 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
2005 年 3 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
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 年 8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8 年,设立绿色建筑标识。
2009 年 11 月,我国决定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40%~45%。
2010 年,启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3 -
2012 年 8 月 6 日,国务院颁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2012 年,中央政府,出台政府文件推动绿色建筑。
2013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3]1 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
案》。
2016 年 3 月,“十三五规划” 纳入“绿色、美丽中国”。
2016 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2019 年 3 月 13 日,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6 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
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8 亿平方米,其中 2016 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3 亿平方
米;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累计竣工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超过 2 万个,面积超过
5 亿平方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吉林、云南、海南、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等地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针对两类民用建筑:住宅、公共建筑制定了六
类技术体系: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4 -
GB/T50378-2019 对绿色建筑评价阶段进行了重新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
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
等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江苏、浙江、河北、河南、辽宁等省
市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大部分省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施工图设
计文件审查,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
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
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和地方的多项强
有力举措使我国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绿色建筑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向
强制性方向转变。据统计,截至 2017 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
超过 1 万个,建筑面积超过 10 亿 m
2, 但目前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还相对较
少,占标识项目总量的比例为 7%左右,而且随着近几年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
查工作的普遍开展,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所占的比例则更低。
因此绿色建筑发展应该更加强调运行的实效,关键途径之一则是重新定位绿色
建筑的评价阶段。通过征询绿色建筑评价单位、技术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科
研机构、地方管理部门等单位专家意见,决定将绿色建筑评价定位在建筑物建成后
的性能,即将绿色建筑的性能评价放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这么做能够更加有效约束
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由此提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一方面通过预评价能够更早地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
绿色性能,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另
一方面是作为设计评价的过渡,与各地现行的设计标识评价制度相衔接。
1.5 BIM 技术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核心是基于三维的数字技
术,可依据 BIM 模型将整个建筑(包括建筑、结构 、机电)在虚拟三维环境中完整的建
造出来,从该模型中能形象直观地看到建筑建成后的几何、材料、光源、视角等信息,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5 -
书面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立体的现场模拟场景,建立基于 BIM 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重要度
分析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等优点,运用数
字化的方式来表达建筑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对建设项目中不同阶段的信息实现集成和共
享,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
BIM 技术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结合应用,能够覆盖建筑生命全周期和包含全建
筑信息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利用 BIM 模型信息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中的应用分析
结果,特别是公共建筑的控制项比住宅建筑的控制项指标更为容易从 BIM 模型信息
中获取,方便数据采集和工程管理多种功能的实施,使得 BIM 框架下的绿色建筑评
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的评价内容主要为安全耐
久、服务便捷、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 5 类指标。
安全耐久:新增对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健身设施、垃圾、全装修、环境友
好、服务设施等的相关要求。
服务便捷:包括场址选择、环境设计、交通组织等;
健康舒适:主要指室内环境质量;
环境宜居:主要关注在对水、土地、能源、建材等自然资源消耗的同时产生的
水、空气、土地污染以及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资源节约:在设计中有意识的改进和建设生态性能,包括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
源。绿色建筑的经济、使用、管理等社会问题;
BIM 技术具有全生命周期,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现 5 类指标结合,通过虚拟建造,
使建筑设计师、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和自然、建筑和建筑、
建筑内部、建筑和能源的关系,针对工程造价、绿色建筑招投标、施工人力配置、
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等管理内容,协助各建设方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它的
直观性、数字化的体现,对于复杂系统比传统工程管理具有较强优势。
绿色建筑评价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是对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和经
济深入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
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综合评价。
在新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高与创新”项中,BIM 技术应用评价总分
值从原 2 分升至 15 分,BIM 技术的实施不仅使得绿色建筑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加全面
和高效,同时与 9.2.10 条文中“智慧友好”结合,还能对绿色建筑智慧建造产生重
大影响。
BIM 技术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
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6 -
本章小结: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本章围绕绿色建筑的概念展开,通过 3 本规范的修订过程,体会评价体系的变化,重
点解读新时代绿色建筑的含义。
1.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节能、保护环境、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
求。
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
工管理、运营管理 7 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与评分项。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评价指标体系还
统一设置加分项。
3. 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
应满足本标准所有的控制项内容
问题探究:
1. 调研,要求:从学院校园到上海市的建筑物发现绿色建筑的特点,体会绿色建筑
的含义,了解我国绿色建筑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分组完成
相关调研活动。
课件形式:现场汇报,形式不限。
2. 绿色建筑概念的变迁(从 2006--2019),关注点有哪些?
3.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成?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7 -
第 2 章 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学习要点:
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重点掌握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理解绿色建筑
评价等级的划分。
2.1 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原则
建筑是目前世界能源以及土地、矿石、木材、水等各种资源最主要的消耗源和
环境污染源,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探索并建立可持续的建筑业发展模式迫切
需要。
相较于国外,我国绿色建筑首先从建筑节能起步。1986 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开始提倡建筑节能,有关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还处于
萌芽阶段。为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2007 年我国启动了“100 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与 100 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并在同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
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此后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等 20 余个
省市相继出台地方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我国绿色建筑开始在部分地区大面积推
广,并取得初步的成绩,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是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由建设部发布,中国建
筑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 (2018] 16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2019 年 3 月编制了 2019 版标准。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
术内容是:1. 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 2. 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时间节
点;3. 增加了绿色建筑等级; 4. 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 5. 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世界主要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目前全球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中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自
2019 年 8 月 1 起实施 2019 版)、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BREE-AM)、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法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HQE)。
此外,还有德国生态建筑导则 LNB、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 NABERS、 加拿大 GB
Tools 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8 -
英国绿色建筑评估-BREEAM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 LEEDTM
美国 LEED 体系是一个国际性绿色建筑认证系统。1998 年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非
政府、非盈利组织)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主要为建筑及社区提供第三方的认证。是针对建筑或社区在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提高室内生活品质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无论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材质及节能方面
有突出的性能,都有机会获得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19 -
日本绿色建筑评估- CASBEE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组织体系:
2008 年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0 年中国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
2010 年中国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
2010 年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联盟成立
2010 年中国节能协会成立
2011 年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成立
中国评价管理机构:一个标准,两级管理
住建部:
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地方:
行政主管:地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日常管理:授权的标识管理机构
从全国集中评价到地方评价:2009 年地方省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启动——《关于推进
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目前超过 30 个省市获批准开展地方一、二 星级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0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截至 2018 年 2 月,全国已公示几千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其中江苏省列全国首位。
GB/T 50378 - 2014,绿建分数的计算方式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
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7 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
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 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 2 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
文。运行评价应包括 7 类指标。
3.2.5 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7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
Q2、Q3、Q4、Q5、Q6、Q7 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
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
3.2.8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
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 40 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
分别达到 50 分、60 分、80 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1 -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
案例 1:
石家庄长安颐园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紧邻城市二环主路,距离石家庄北站仅
3.5km,方便居民出行;距离 1.5km 范围内有明珠公园及柏林公园,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
活动场地。
申报项目住宅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四室一厅三种户型,建筑面积相关数据如下: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2 -
设计阶段自评总述:自评三星级(2014 版)
GB/T 50378 - 2019, 各条文分为得分、不得分。没有“不参评项”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
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
项。各条文分为得分、不得分。
注:预评价时,本标准第 6.2. 10、 6. 2. 11 、 6. 2. 12 、 6. 2. 13 、
9. 2. 8 条不得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3 -
3.2.5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 == (Q。+Q1 +Q2 +Q3 +Q4 +Q5 +QA)/10 (3.2.5)
式中: Q--总得分;
Q。: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 400 分;
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 5 类指标(安全耐久、健康舒 适、生活便利、资源节
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
QA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3.2.6 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个等级。
3.2.7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
3.2.8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
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
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 70 分、 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
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019 版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了新的绿
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定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4 -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升级本标准 2014 年版的指标体系。其优点体现在:符
合目前国家新时代鼓励创新的发展方向;指标体系名称易懂、易理解和易接受;指标
名称体现了新时代所关心的问题,能够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可感知性。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了鼓励绿色建筑采用提高、创新的建筑技术和产
品建造更高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14 版与 19 版比较:
1.评价体系围绕“业主感知”制定
【14 版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
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8 个章节内容组成;
【19 版标准】
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6 个章节内容
组成;
2.最后评价阶段提前
【14 版标准】“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投用 1 年后)
【19 版标准】“预评价”和“评价”(竣备后)
3.评价等级增加基础级
【14 版标准】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9 版标准】
“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各评价等级分数提高
【14 版标准】
一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每类指标≥40 分、总得分≥50 分
二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每类指标≥40 分、总得分≥60 分
三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每类指标≥40 分、总得分≥80 分
【19 版标准】
基本级:控制项全部满足
一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总分值的 30%、总得分
≥60 分
二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总分值的 30%、总得分
≥70 分
三星级:控制项全部满足、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总分值的 30%、总得分
≥85 分
5.条文数量减少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5 -
【14 版标准】条文数 140 条
【19 版标准】条文数 112 条
6.计分方式简化
【14 版标准】
各条文分为得分、不得分、不参评项。
评价指标每类指标总分 100 分,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 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
项实际得分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权重比 w 按标准表格取
值。计算公式如下:
【19 版标准】各条文分为得分、不得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6 -
2.2 绿色建筑申报流程
了解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体系的形成及等级的划分;主要对比 14 版与 19 版
的评分点及其计算公式,熟悉计算方法,同时了解绿色建筑申报流程。
绿色建筑认证,是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
价活动。开展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流程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以
下 7 个环节:
1)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和缴纳注册费;
2)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系统;
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开展形式审查;
4)专业评价人员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开展专业评价;
5)评审专家在专业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评审;
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在网上公示通过评审的项目;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获得标识的项目。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的基本条件:
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
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并且项目未完成竣工验收,除此之外项目应符合国家基本建
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
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
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7 -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8 -
2.3 绿色建筑认证案例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预评价: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勘察报告、环评报告、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
报告;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及资料(含设计说明,计算书,施工图,门窗产品三性检测报
告,各连接件、配件、预埋件的力学性能及检测检验报告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及资料
(含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力学及耐久性能测试或试验报告相关竣工图、门窗产品
三性检测报告和外窗现场三性检测报告、施工工法说明文件、检修和维护条件等);标识评
价可以查阅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说明文件、相关影像材料等。
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房产公司住宅项目 性质:住宅 用地性质:二类居住用地
地理位置:浙江省***市,东至东青东港、南至庄桥港、西至登云路、北至双龙路。项
目规模:总建筑面积 169104.24 m2,居住户数 1188 户,容积率 1.99。主要建筑有 16 栋
高层住宅、部分沿街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组成:16#楼为 18 层住宅楼,一、二层沿街群房
部分为物业用房、社区活动中心及开关站,一、二层其他部分及三层以上为住宅层;9#楼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29 -
一层沿街群房部分为物业用房及配电房,一层其他部分及二层以上为住宅;6#楼一层沿街
群房部分为物业用房及开关站,一层其他部分及二层以上为住它;1~5#、7#、8#、10~15#
楼均为 18 层住宅楼。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局部转化为人
防地下室。
本章小结:
作业:
上海地区调研项目(每组一个),申报的绿色建筑体系(住宅、公共建筑)及得分情
况分析,实地拍照。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0 -
第 3 章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学习要点:
熟悉绿色建筑全过程设计方法与策略,采取因地制宜、需求导向、成本合理的项目策划
满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绿色品质,使之达到相应
的绿色等级分值。
3.1 基于 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Code for 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为行业标准
(JGJ/T 229-201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执行,2011 年 10 月 1⽇
起实施。对于绿色建筑全过程设计及策略应依据本规范实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 前期
调研;2 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3 绿色设计方案;4 技术经济可⾏性分析。
设计策划目标的确定和实现,需要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组
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基础的步骤。“绿色团队”可包括建筑开
发商、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
成各自的职责,然后传递给相应机构。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从分阶段、划区块的工作
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
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绿色设计专篇中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的绿色目标与主要策略;
2)符合绿色施工的工艺要求;
3)确保运行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使用说明书。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1 -
绿色设计策划阶段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绿建项目开发内容控制原则:统筹设计、协调管理、技术优先。
绿色设计策划是设计团队知识管理和创新增值的过程。通过策划,可以对项目开发中
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解决途径。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2 -
绿建项目控制原则:
绿色设计前期调研首先是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与定位,通过调研了解项目所处的自然
环境、建设环境(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建筑环境等,结合政策环境与宏
观经济环境,为项目的定位实施提供支撑。具体实施应注意把控下面措施:
因地制宜:气候资源及场地状况分析;
需求导向:功能需求与投资价值取向。
案例 1:满足人居生活的引领者—利用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本项目位于石家庄市,为寒冷地区。实现人居的健康舒适,供热的实施是关键问题。
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获得评分项:节地与土地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
用、节材与绿色建材,这些需要新技术的支持。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3 -
本项目利用了地热能,冬季热泵机组将地下 100 米恒温层中的热量提取到地上需要采
暖的建筑物内,夏季热泵机组又将室内多余的热量送到地下 100 米恒温层中。和传统的空
气源热泵相比,地源热泵具有更高的效率,节省建筑对能源的损耗;不想周围环境排放热
量,没有热岛效应。没有噪音,保证了宁静的家居环境;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
源。其高科技环保技术不仅是冬暖夏凉的保证,更是让人仰慕的生活品质。可再生能源提
供冷热量的比例为 100%。
5.2.9 条,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 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
级的面积比例,达到 60%,得 5 分;每再增加 10%,再得 1 分,最高得 8 分。
问题 1: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考虑哪些因素?例如,南北方的差异?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4 -
问题 2:场地状况分析。一、二、三、四线城市就业考虑什么?
关注一下,我们周边资源,例如生活便利的情况、河道水、绿化带、公交站点?
周边噪声干扰?
建筑群布局:区域通风、建筑群立面玻璃幕墙辐射情况?
6.1.1 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 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
统。
6.1.2 场地人行出入口 500m 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
接驳车。公共交通,
6.1.3 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 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
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5 -
案例 2:生活便利、设施温馨、阳光充足—满足居住人群需求 Meet the demand of living
people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为综合项目,包括商业办公楼、住宅。本项目地处环境是
一处成熟的居住用地。根据居住区特点,遵照有关布置原则,结合地块特征按小区——组
团的结构形式进行总平面布置。以舒适的步行尺度为依据,以庭院为结构,形成居住与生
活并重的布局方式,各中心用道路和绿化系统使得整个居住区联成一个整体。
总平面布局:可概括为 “两轴五中心”的空间架构。两轴:主轴是已基地中心,南北
贯通的中心景观主轴线,次轴是以绿化景观、景观步道整个小区的规划轴线。
四中心:基地内 5 个以建筑围合行成组团绿化中心,每家每户尽享小区绿化。
问题 3:需求导向—功能、投资需求。
性能:出租(商业还是办公用途?)建筑物业态的内容?
开发企业的性质:外企、国企?
认证等级:中国绿建标准?LEED?
投资价值预估:绿色技术的采用,例如:地源热泵、中水回收、太阳能等等。
3.2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绿色建筑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绿色建筑设
计及节能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包含的技术要点,以营造
良好的人居环境。
1)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
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
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
等因素。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再生资源。尽可能采取太阳能、风
能、地热、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采用生态
技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保证室内通风、日照条件良好。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6 -
(1)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
的使用。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
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
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
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
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能源。
【19 版标准】评价体系:
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围绕 6
大项内容实施绿色建造,满足相应的星级标准。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量体裁衣:被动设计、数值模拟、典型技术、专业要点
等技术措施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涵盖了建筑、结构等专业的被动节能技术,及暖
通、给排水、电气及智能化等专业的主动节能技术,技术性极强。被动节能技术的重点领
域为低耗能围护结构的研发;建筑设备主动节能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暖通空调系
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建筑室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建筑综合能效的分
析和管理。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
充分论证建筑功能、节能效率、环境保护、舒适实用、建筑全寿命造价之间的辩证关系。
下面以一些绿色设计项目为例,重点阐述建筑设备节能技术与 19 版标准结合的实际应用。
在建筑技术方面,小区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制定完整的水资源利/
方案,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等,多余
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手段,对小区的日照环境,建筑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等进行辅助设计及优化;窗地比完全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要求的窗地
比规定,具有良好的采/效果;设计工程采用了多项综合技术,突出绿色建筑的特点。
随着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能耗模拟软件、CFD 模拟软件、室内采光、噪声等模
拟软件逐步开始大量应用于建筑领域,软件应用渗透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在绿
色建筑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标准评价、建筑能耗模拟、建筑风、光、热、声环境模拟、设
备系统优化等。设计人员也更加注重借助上述应用软件来实现绿色建筑的全面评价和模
拟,更加关注两者的结合与互动。如何实现合理的性能模拟优化,如何验证计算结果的准
确性,如何建立统一的软件数据接口提高设计师的效率等问题成为建筑设计软件行业需要
解决的难题。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7 -
为帮助设计师尽量简化绿色建筑设计和模拟中的操作,我们将绿色建筑设计软件各个
阶段的工作逐一细化并通过软件向导指导设计,还着重研究系列软件的数据接口问题,充
分地利用计算机功能,对 PBES、Stream、Tas-Daylight、Solar、Sunlight 等专项模拟软件的
参数设定进行简化,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自动生成绿色建筑专篇和资料汇总申报等功能。
3.3 绿色节能技术
3.3.1 建筑结构节能设计
案例 3:装配式被动房设计
南通三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是南通三建与德国能源署进行技术合作
并投资建设的江苏省首例采用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施工的大型综合体建筑项目。
建设目标是:
1)三星级绿色建筑;2)形成技术体系;
3)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与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
4)可复制、可推广,应用至高层住宅建筑;
5)住宅适老性示范项目。
该项目主营绿色节能低碳建筑设计和运营服务管理、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和生产,
是南通三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和“装配式建筑技
术指标”与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装配式技术、三星级绿色技术、智慧家居技术、适
老性技术、信息化技术六大核心技术综合集成深度融合。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8 -
名词解释:
被动式建筑--被动式节能屋(德语:Passivhaus),是基于被动式设计而建造的节能
建筑物。被动式房屋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非常环保。适用于住
宅,还适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超市等。
亮点技术:
通风、采光等被动式技术应用;
高效围护结构保温措施;提高室内舒适度,优化建筑选材,降低固有碳排放;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
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
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
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
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PC 预制梁 叠合板施工 4D 施工模拟)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39 -
与结构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表
分类 技术内容 评价分 自评分 备注
节材
设计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9 3 不规则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
化设计
5 0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J) 5 4 预制构件用量比率>40%
材料
选用
采用预拌混凝土 10 10 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采用预拌砂浆 5 5 采用预拌砂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0 -
合理采用 400MPa 级受力钢筋
10 10
采用 400MPa 级受力钢筋
合理采用不小于 C50 混凝土
钢结构采用 Q345 及以上钢材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5 0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J) 10 8
创新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
结构
1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2 1
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2 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
通,D-电
问题 4:被动式的设计手法有哪些?
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在投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替代电能的使用。充分利
用绿色的新风能源,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规避冬季的主导风向来减少空调和采暖的使用。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设备,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应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设计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
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
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建筑内人员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1 -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国内首栋三星级绿建标识项目
建造特点: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
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
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需根据地理条件,合理的设置太阳能采暖、制热水及发电装置、风力发电
装置、水地源热泵,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清楚
地认识到,建筑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 CO2 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节能建筑成为
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沪上生态家:面向国际参展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
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2 -
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上海中心大厦:超高层绿色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总高为 632 米,结构高度为 580 米,由地上 121 层主楼、5 层裙楼
和 5 层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 57.6 万平方米。它以“体现人文关怀、强化节资高
效、保障智能便捷”为原则,通过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利用、节水和雨污水回收利用、节约
用材和绿色建筑材料利用、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实现建筑在全生命
周期中高效“绿色”运行。上海中心大厦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LEED”认证体系双认证的中国第一座建筑物。
3.3.2 水资源利用设计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
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
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资源利用方案包含项目所在地气候情况、市政条件及节水政策,项目概况,水量计
算及水平衡分析,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节水器具及设备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3 -
等内容。
7.2.11 绿化灌溉及空调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设备或技术,评价总分值为 12 分,
1)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 4 分。
2) 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自动关闭装置等节水控
制措施,或种植无须永久 灌溉植物,得 6 分。
7.2.12 结合雨水综合利用设施营造室外景观水体,室外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水
体蒸发量的 60%, 且采用保障水体水质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评价总分值为 8 分,
1)对进入室外景观水体的雨水,利用生态设施削减径流污染,得 4 分;
2)利用水生动、植物保障室外景观水体水质,得 4 分。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4 -
雨水收集系统 CAD 水泵房平面布置图 CAD
案例 3:打造昌吉州高品质绿色建筑坐标--北方绿建项目建设
1) 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为昌吉市三屯河流域,地下水补给主要接受三屯河河水的
入渗补给和山区基岩隙水潜流补给。潜水含水层的厚度逐渐变薄,富水性自南而
北变差,渗透系数变小。
2) 水源: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供水,确保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
1996)中的三级标准限值。
3) 生活给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供给,低区、中区、高区共设置三套,一层至四层由
市政直接供给,二至十一层为生活给水低区,十二至十八层为生活给水中区,十
八至二十五层为生活给水高区。
4) 排水设计:本项目屋面雨水采用内落水方式,由雨水斗收集,景室内雨水管排至
室外雨水管网。本工程室内卫生间采用污废合流制。污废水合流,雨污分流,污
水直接排入室外排水管道。
5) 采用陶瓷制品等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卫生器具和配件、水龙头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 的有关规定。采用陶瓷片密封耐用、性能良
好的水龙头。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采用 2 级标准,认证证书。
6) 本项目采用喷灌与滴管相结合的节水灌溉系统,草坪以喷灌为主,除此之外为保
证树木的供水需求,另设滴管系统为树木浇灌。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5 -
目前,我国已对大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水嘴用
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坐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 25502,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
等级》GB 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9、《蹲便器用水
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30717 等。在设计文件中要注明对卫生器具的节水要求和
相应参数或标准。当存在不同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时,按满足最低等级的要求得分。
3.3.3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的能耗占据总用能的 80 %, 因此充分利用可
再生能源及非传统水源、智能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策略,挖掘建筑物节能潜力。所以在进
行绿建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措施减少暖
通空调的能耗需求。暖通空调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建筑功
能的要求,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合理确定,并宜优先选用可再生能
源。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应对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进行分项、分级计量。在同
一建筑中宜根据建筑的功能、物业归属等情况,分别对能耗进行计量。并且采取供暖空调
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
昌吉州绿建项目,节能与能源利用采用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提高在 15%以上,同时
采用 1 级能效的地源热泵系统,并配合使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综合以上措施,本
项目设计建筑全年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较参照建筑的降低幅度为 11.07%。
绿色建筑管理实务
- 46 -
3.3.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应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方案,合理采用节能技术和设
备。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作为补充电力能源。风力发电机的
选型和安装应避免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
在具有天然采光条件或天然采光设施的区域,应采取合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及控制措
施;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中,提出 LPD 不超过限定
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