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 抓住政策红利 | 广州新能源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发布时间:2023-12-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NO.22 抓住政策红利 | 广州新能源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新穗商 08 新能源产业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来生产能源产品和提供能源服务的产业,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新材料产业指的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开发出具有新特性、新功能或者新应用的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的产业。这些新材料可能是在原子、分子或者宏观结构上进行设计和调控,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需求。该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高性能合金、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能源、医疗、环保、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支持和推动。新能源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虽然属于不同的产业领域,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的支持,因此我们有时会把新能源与新材料放在同一个类别的产业领域。具体原因如下:技术交叉与技术互补: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各种新材料的支持。例如,太阳能电池需要光伏材料,电动汽车需要高性能电池材料;相应地,新材料的发展也受益于新能源的需求,例如,轻量化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新材料的运用能够提升封面 COVER... [收起]
[展开]
NO.22 抓住政策红利 | 广州新能源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民营经济高增长密码之三

抓住政策红利

广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2023年第10期 | 总第22期

编印单位: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心

出品单位: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印刷日期:2023年12月18日

准印证:(粤A)L0210007号

第2页

民营经济高增长密码之三

抓住政策红利

广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第4页

基本职能

品牌工作

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 工 商联

三、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对所属商会(由工商联作为主管

单位的商协会)进行指导、引导和服务,指导协会商会规范化发展。

四、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非公经济人士困难诉求、意见建议,参与

民主协商,畅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有序参与社会事务渠道。

一、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弘扬

优秀企业家精神。

二、促进政企沟通,搭建科技、经贸、法律、风险防范、信用体系建设

等服务平台,促进经贸交流。

新时代穗商培养工程

“一会两员三联四日” “百行千企”

民营企业合规建设

建设重点联系民营企业直联点

红联共建 广州首届百家新锐企业培优计划

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 湾区商会联络交流品牌

政企沟通服务中心

“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

红链计划

四好商会动态创建

广州港澳资企业投资营商环境交流会

第5页

新时代广州商业观察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主管单位: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广州市总商会)

编印单位: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心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总编辑:刘庆

副总编辑:易山

视觉总监:万汉辉

行政总监:梁曼瑜

编辑:吴筱岚 史冬娜 刘碧香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序):

丁力 万喆 马光远 李杰 林涛 沈国放 秦朔 柳立子 管清友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21号901房9144单元

联系方式:020-86199770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111-115号2809

电话:020-87003570

准印证号:(粤A)L0210007号

印刷单位:广州市中福彩印有限公司

期数:12期/年(月)

印数:1500本

印刷日期:2023年12月18日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路65号B102房

联系方式:020-85629678

本期图片合作:视觉中国

本期发送对象: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会员

出版物名称:

新穗商

2023年第10期 总第22期

NEW ERA GUANGZHOU

BUSINESS

第6页

CONTENTS 目

录 封面

抓住政策红利,广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高增长密码丨P06

案例

烯湾科城:强劲“起跳”,推动产业向“新”而行丨P18

希森美克:专心致志,把技术做到全球领先丨P24

米奇化工:打破国外垄断,50人成就“小巨人”企业 丨P28

金抡集团:突破关键技术,成为全球快速制冰领导者丨P32

广州海工:换道超车,赋能电动船千亿市场 丨P36

特辑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高增长密码

第7页

2023年第10期 总第22期

特辑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高增长密码

研报

新能源产业正在深刻改变这个时代丨P42

新型储能的“冰”与“火”丨P46

布局新型储能万亿赛道!第一梯队广州已发车丨P48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丨P50

新材料产业之十大关键新材料丨P52

产值3600亿!广州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规模实力雄厚丨P56

“碳关税”来了,中国企业怎么办?丨P58

政策

中国新能源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丨P62

中国新材料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丨P73

如何解读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新政?丨P78

如何解读广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新政?丨P80

如何解读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政策?丨P82

如何解读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产业政策?丨P84

如何解读广州市推动新材料产业链政策?丨P87

第8页

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高增长密码 封面

新穗商 04

第9页

新穗商 05

第10页

封面 COVER

新穗商 06

第11页

新穗商 07

民营经济高增长密码之三:

抓住政策红利

广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高增长密码

文/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为推动广州市中小民营企业创业创新、

锐意致远,践行新发展理念,厚植广州产业根基,广

州市工商联近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

及集成电路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生物医药与健康领

域、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等5个重点产业的100家最具

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其中一个调

研主题就是“探寻民营经济高增长密码”。为此,本期

《新穗商》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切入点,尝试总

结与揭示民营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密码,敬请广

大读者给予关注!

第12页

新穗商 08 新能源产业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或者非化石能源来生产能源产品和提供能源服务

的产业,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

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

新材料产业指的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

程技术,开发出具有新特性、新功能或者新应用的

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的产业。这些新材料

可能是在原子、分子或者宏观结构上进行设计和调

控,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需求。该

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高性能合金、高分

子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和生

产,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能源、医

疗、环保、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为社会发展和科

技进步提供支持和推动。

新能源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虽然属于不同的产

业领域,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

互的支持,因此我们有时会把新能源与新材料放在

同一个类别的产业领域。具体原因如下:

技术交叉与技术互补: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各种

新材料的支持。例如,太阳能电池需要光伏材料,电

动汽车需要高性能电池材料;相应地,新材料的发

展也受益于新能源的需求,例如,轻量化材料在电

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新材料的运用能够提升

封面 COVER

能源设备的效率和性能,从而降低能源生产和利用

过程中的能耗。新材料企业技术进步,可以使新能

源企业更具竞争力。

创新驱动与共同发展:这两个领域当前都处于

不断创新的阶段,彼此的技术进步,会使两个领域

获得共同发展。例如,新能源企业的需求,推动了对

更高效、更耐用、更环保的新材料的研发,而新材料

的技术突破,也会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

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

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实施方案》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

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

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

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作出

了全面指引。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规划在

“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

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力争到2025年产

业实现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

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其中,我国重点发展、提升的八

大系列化工新材料种类有: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

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种

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

材料和电子化学品。

第13页

新穗商 09

探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民营企业高增长密

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该产业或者该行业的特性:

⸺政策驱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从某种角度

来说属于政策驱动型的产业,这些产业通常处于技

术创新和发展的初期阶段,非常需要政策给予各方

面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

这些产业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可能面临市场需求较

低或不成熟,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措施来激励企业和

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或新材料产品,例如购买补贴、

优惠贷款、降低相关行业准入门槛等;出于环保和

能源安全考量,政府往往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可

再生能源的支持和鼓励,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

赖,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政府的产业规

划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可能发挥关键作用,产业规划

通常包含某个时期、某个节点的发展目标、资金投

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市场培育等多方面的政

策措施。

⸺技术驱动。新能源产业依赖于创新和技术

进步,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增

长;新材料产业通常涉及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

发,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些材料可能

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或其他前沿技术,因此

如何理解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特性?

需要强大的技术驱动。

⸺环保和可持续性。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

产业具有鲜明的环保和可持续性特征。太阳能、风

能等新能源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因此被视为减少对

环境影响的重要选择;新材料产业同样具有鲜明的

环保和可持续性特征,人们越来越关注新材料的生

产过程是否对环境友好,以及新材料本身是否能够

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跨行业应用。新能源涉及诸如太阳能、风

能、地热能等形式的能源,这些能源可以应用于能

源生产、建筑、交通、农业、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

例如太阳能可以用于发电,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和

商业建筑的能源供应,也可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

的能源支持;新材料产业通常具有跨行业应用的

特性,可以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能源、电子、建

筑等各个领域,推动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高投入、高风险。建设新能源设施需要大量

资金投入,比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这些

都是高成本项目,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高;

政策的变化或不确定性,可能对新能源项目投资和

市场带来影响,增加了经营风险;新能源市场竞争

激烈,技术更新迅速,市场需求波动大,这种不确定

性使得新能源企业难以预测和规避风险;新材料的

研发和生产同样需要高投入,并且常常伴随着高风

险,由于其创新性和先进性,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面

临技术难题和市场不确定性。

新能源充电桩

第14页

新穗商 10 封面 COVER

高增长密码之一:抓住政策红利

政策驱动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特

性,因为这些产业往往处于发展初期,十分需要政策

的支持。政策红利是指由于政府制定或改变政策而

产生的积极影响,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

加、环境改善、社会公平提高等。政策给予企业红利

指的是政府出台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金支持等。

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而言,抓住政策红利的能

力,也就是精准分析政策和及时应对政策的能力,

对其获得高增长、高质量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这就

要求企业预先或者及时了解并适应各项政策,甚至

要求企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抓住政策红

利,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新机遇,为企业发现新

市场,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以下是企业在接

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政府对清洁能源和新材

料领域的支持政策,如补贴、减税、项目招标等,为

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

和产品研发。

财政支持和资源倾斜:政策红利通常伴随着财

政支持和资源倾斜,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出台的资金

支持政策,获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技术研发、

设备更新、生产扩张等方面,以此加速企业发展。

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政府支持往往伴随着行

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这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

的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间的健康竞争,

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在政策红利

下更有机会发展出更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和产品,

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

国际竞争力:政府支持的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

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

国际竞争力,进而拓展海外市场。

我们走访的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其凭借全球领先的纳米涂层技术,从厨电

行业华丽转身,进入新能源光伏行业,拥抱万亿级

蓝海,预计明年销售额将迎来10倍以上的增长。该

公司董事长蒋卫中透露,他下定决心转型是基于对

“地产行业式微,新能源行业起飞”的趋势判断,他

认为“新能源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下一轮经济

周期的风口”,在中国提出“双碳”政策推动下,新能

源产业全行业进入了二次高速增长期。他庆幸三年

前作出转型的战略决策,如果当时还在家居地产行

业发展,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我们走访的广州金抡集团有限公司也是擅长

把握政策,抓住了政策推动形成的产业发展风口。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该公司根据相关峰谷平电

的设置,研发了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冰蓄冷中

央空调,可以实现对电网的“移峰填谷”,在节能、省

钱、削峰填谷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该公司董事长

洪庆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推动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作出战略安排,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世界

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低碳革命,

如今,空调用电占城市建筑能耗的35%以上,其中,

传统中央空调是主要的能耗大户,也是全球温室气

体的排放重要来源之一,对传统中央空调的改造迫

在眉睫。冰蓄冷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该公司已

第15页

新穗商 11

高增长密码之二:坚持长期主义

正如前文所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驱

动、环保和可持续性、高投入高风险等鲜明的特征,

因此这些产业领域内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精神。长期主义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或理念,强调长

期利益和长期目标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

短期收益或即时利益,这种理念认为,为了实现更持

久、更有益的结果,人们应该在决策和行动中考虑长

远影响,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努力和资源。

坚持长期主义精神对于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非

常重要,有利于企业克服投资、研发、应用等长周期

挑战,降低高投入、高成本风险,在未来长期不确定

性的环境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企业在

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研发投入与成果孕育周期长: 建设新能源项目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投资期相对较长。只有坚

持长期主义,才能支持企业度过漫长的投资期以获

得回报;在新材料领域,研究、开发和测试周期可能

会跨越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需要企业长期投入

和耐心等待。

技术迭代和创新竞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存在

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创新竞争。坚持长期主义可以让

企业在技术发展和竞争中保持稳定,持续推动创新。

市场应用周期长:新能源、新材料的商业应用

通常需要时间来适应市场需求、验证性能并建立信

任,这些新材料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取得广泛应用,

需要长期投资和耐心等待。

政策环境波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受政策影响

较大,补贴、法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长

期主义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承担

着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长期主义

精神能够支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持续推动清洁能

源、环保材料的发展。

我们走访的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正是

坚持长期主义的典型代表,该公司于2014年确定将

全球第四代电力推进系统⸺无轴轮缘式推进器作

为主攻方向,从此上下一心,十年潜心钻研,克服投

资、研发、应用等长周期挑战。总经理邱湘瑶总结成

功密码时提到了公司年轻的研发团队,提到了他们

坚持长期主义和奉献精神,“从技术理论到实验研

发,再到落地产品的实现,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很多技术可能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没有办法

实现。工程化的技术要落地,需要有人无私奉献去

研究和实践,时间周期比较长。在这一点上,必须给

我的技术团队点一个大大的赞。没有这些年轻人的

奉献,我们做不出无轴轮缘式推进器。”据介绍,疫

情期间市场不景气,该公司经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困难,为保证能给员工准时发工资,公司核心团

队和高管不约而同地提出暂缓发放个人工资、奖

金;在周转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管理层成员纷纷拿

出自己的积蓄交给公司。邱湘瑶认为,公司上下一

心,坚持长期主义,形成团队战斗力,这也是企业获

光伏发电项目 得高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之一。

面向食品、药品、美妆日化等行业陆续签订多项合

作。洪庆辉坚信冰蓄冷项目的前景,表示将继续加

大力度投入研发。

第16页

新穗商 12 封面 COVER

高增长密码之三:突破技术封锁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中国国家战略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领

域取得技术优势,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

问题,实现国产替代,有助于中国推动经济发展、保

障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科技创新。

突破技术封锁对于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获得高

增长、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封锁可能导致企

业无法获得关键的技术、零部件或原材料,可能剥

夺企业接触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机会,可能导致

企业失去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

和研发投入、技术引进和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实施市场拓展

与国际化战略,通过这些策略的结合,提升自身实

力,实现技术突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下是企业

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有

利于中国企业加速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和

应用。例如,如果中国能够自主开发高效的太阳能

电池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新能源成本,还可以减少

对进口技术的依赖,从而提升国内清洁能源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

加速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突破国外技术封

锁,中国能够提高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生产效率

和质量,使其更具竞争力。例如,新型轻质材料的应

用可以改善汽车和航空器件的性能,降低能耗和排

放,同时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推动国内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中国企

业可以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参与到

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中来,促进产学

第17页

新穗商 13

研用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这有助于培

育和壮大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水

平。举例来说,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的发展就是一个

成功突破技术封锁的案例。中国锂电池逐渐在全球

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

速发展,还促进了中国储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

全球能源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走访的烯湾科城(广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凭借自主创新,掌握前沿阵列碳纳米新材料的生

长、制备及量产的核心科技,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碳

纳米新材料产业化突破。该公司通过碳基复合材料

制备的新型半导体载具,完全能够满足晶圆、芯片

生产、运输、包装环节的各项需求,具备永久抗静电

性能,产品性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媲美,实现了进

口产品替代,为国内集成电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

据介绍,该公司研制的新型半导体载具目前已进入

中芯国际生产线,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解决了

“卡脖子”问题。在总结高增长密码时,该公司常务

副总、执行总裁李雪松可谓一语中的,“核心技术是

国之重器,没有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

子,再大也不堪一击。”

我们走访的广东米奇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

注于化学助剂及金属加工液添加剂的研究、生产、

销售和服务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据介绍,该领

域在精细化工行业里属于一个相对冷门的分类,且

市场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该公司董事长李少林在

润滑油行业深耕多年,他发现国内对高尖端原料添

加剂的需求很大,却只能从国外或者外资企业采

购,价格昂贵;国内同类产品则质量参差不齐,与进

口产品价差在800⸺1000美元/吨左右,国产品牌

市占率不到5%。在技术和资金的强大支持下,该公

司通过植物油替代石油生产助剂,突破技术难关,

百分百实现产品绿色低碳可持续。该公司旗下产品

均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资源,解决了植物资源易氧

化、易分解、合成副反应较多等问题,做到可降解、

可再生、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落地。据介

绍,该公司90%以上产品已实现对标替代进口添加

剂,价格上又有国内企业的优势,甚至还能根据客

户的要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改变了国内

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的格局。

我们走访的广州金抡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因为

掌握了关键技术,才能在制冰、造雪领域树立自身

的竞争优势。该公司董事长洪庆辉介绍说,近年来

我国的制冷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其实一些核心技

术已被国外垄断了20年之久,因此他在攻读博士期

间立志要打破国外对制冷技术的垄断。2012年他带

领团队自主研发出全天候人工造雪成套装备,在世

界制冷界引发轰动。作为全球制冷技术专家委员会

专家、全球高空对流层模拟造雪理论创始人、全球

第一个室内真雪乐园设计专家、中国著名制冷空调

专家和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洪庆辉持续加大

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目前,金抡集团共获得超

过100项技术专利,连续15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公司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在美国、欧洲、澳大

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较高销量和美誉度。

第18页

高增长密码之四:专注细分领域

高增长密码之五:拓宽应用场景

专注细分领域,可以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带来

多方面的优势,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竞争力,都能够

帮助企业实现高增长、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属于高科技产业,这些领域

涉及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研发

投入,其应用需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任

何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行业体征,决定

了企业必须专注细分领域,也就是集中精力和资源

在特定、狭窄的市场细分上,这种专注性策略可以

让企业在特定领域内发展出独特的专业知识、技术

或经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专注

细分领域还可能意味着更好地理解目标客户,并能

够更好地满足其需求,解决该领域内的特定问题或

提供特定类型的产品或服务。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

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深度专业知识:在一个特定领域内深耕细作可

以让企业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新能源或新材

料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创新

和技术突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市场领导地位:专注于细分领域可以帮助企业

在特定市场上建立领先地位。通过专注于某一特定

领域,企业可以在该领域内树立品牌形象,并在市

场中建立竞争壁垒。

降低竞争压力:相比于在广泛领域内竞争,专

注于细分领域可以降低竞争压力,并使企业更容易

脱颖而出。

增加创新机会:深入了解一个细分领域可能带

来新的创新机会。对于新能源或新材料企业而言,

专注于特定领域可能带来对现有技术或材料的改

进,或者是发现全新的应用领域。

建立紧密合作:在细分领域的专注,也意味

着更紧密地与同行、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稳固联

系,这有助于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的发展。

我们走访的广东米奇化工有限公司,从最初投

资50万元开始,着力于润滑油添加剂成分这一细分

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矩阵。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多

功能挤压润滑剂系列、替代矿物油易生物降解型自

乳化酯、极压抗磨剂等为代表的工业添加剂等17大

系列,70多种品类的产品线,几乎涵盖金属加工各

类添加剂。短短几年,该公司就进入了国内行业前

三的队列,在金属加工液这一细分领域的国内市场

占据了约80%的份额。

我们走访的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

船舶设备生产企业,该公司十年磨一剑专注技术创

新,研发出无轴轮缘式推进器,通过电力推进代替燃

油驱动,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将此创新技术产业化的

企业。通过专注研发无轴轮缘电力推进系统这一细

分领域,广州海工从传统船舶配套行业中脱颖而出,

借助新能源赛道,在电动船领域摩拳擦掌。据公司总

经理邱湘瑶介绍,新能源电动船是趋势,电池、电控

产品国内都有了,加上广州海工的无轴轮缘式推进

器,形成了成套的电动船商业体系,将引发整个市场

的外溢。“我们初步估计了一下,无轴轮缘式推进器

大概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实现‘三电’商业

体系化的话,电动船将会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新穗商 14 拓宽应用场景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长期发

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企业扩大

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范围,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和市

场,包括采取开拓新市场、增强产品功能、为不同行

业或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跨界合作、多渠道销售

等多种措施。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

具体情况:

市场扩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如果能够将其

技术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或行业,就能够开拓新的市

场。比如,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或工

业生产等领域,或者将新材料用于医疗器械、电子

产品或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都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

商机和市场。

技术转移:拓宽应用场景也有助于技术转移和

交叉创新。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可能在特定领域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其他领

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创新。

降低风险:依赖单一市场或行业容易使企业面

临风险,而拓宽应用场景可以分散风险。如果某个

封面 COVER

第19页

新穗商 15

市场出现问题,企业仍然可以依靠其他领域的应用

来支持自身发展。

提升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通过在不同领域展

示其技术和产品,企业可以提升其在行业内的影响

力和品牌知名度,这有助于企业在多个领域建立专

业形象,并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

通常与环保和可持续性相关联,通过在不同领域应

用这些技术,可以推动更多领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我们走访的广州金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

早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研发、制造企业之一,主

要研发超低温热泵技术,相变储热技术、动态造雪、

超导蓄冰技术、智能生态家电技术等相关节能减排

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该公司旨在成为“全球快速

制冰领导者”。通过拓宽应用场景,该公司已在制

冰、造雪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

括开展四大板块业务:一是由冰蓄冷空调及热泵为

主的产品研发制造板块;二是以工业厂房建设招商

为主的科技工业园区开发地产板块;三是以真冰场

及雪场建造运营为主的冰雪板块;四是以策划组织

运营全国冰上运动为主的赛事板块。该公司凭借扎

实的技术基础,在四大板块同步发展,成绩斐然。在

制造板块,有冷、热、烘、冰、雪、湿等6大系列100多

个品种;在工业地产板块,目前在广州、肇庆开发产

业园区,全面深耕大湾区的制冷及相关市场;在冰

雪板块,已在全国建造了过百家真冰场,预计到

2025年将开业100家,在2030年开业1000家;在赛

事板块,以全国大量的自由冰场为核心,组织全国

的冰球俱乐部联赛及全国青少年花样滑冰联赛,推

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开展。

我们走访的广东米奇化工有限公司,其在金属

加工液添加剂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后,又将目光放到

日化领域,近年来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等多家有实力科研

院所合作研发出以高性能吸水材料、脂肪醇醚羧酸

及其盐、二十一碳二元羧酸、格尔伯特醇等为代表

的日化产品。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把研发触角伸到

了农化领域,几年前提前进行研发布局,与湖南省

农科院强强联手,合作研发的“飞沃达”等优质农用

助剂,因绿色低碳、价格实惠而广受市场好评。通过

拓宽应用场景,该公司布局农化这片蓝海,使其成

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赛道。

第20页

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高增长密码 案例

新穗商 16

第21页

新穗商 17

第22页

案例 CASES

新穗商 18 李雪松

烯湾科城(广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执行总裁

第23页

新穗商 19

烯湾科城:

强劲“起跳”,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文/史冬娜

近年来,新能源、5G、半导体等新兴终端应

用 市 场 的 蓬 勃 发 展,为 碳 纳 米 管 新 材 料 产 业 提

供 巨 大 的 增 量 市 场 。在 此 背 景 下,烯 湾 科 城(广

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烯湾科城”)凭

借 自 主 创 新,掌 握 前 沿 阵 列 碳 纳 米 管 新 材 料 的

生长、制备及量产的核心科技,在全球率先实现

了 碳 纳 米 管 新 材 料 产 业 化 突 破 。通 过 构 建 从 基

础材料、应用材料到产品端完善的产业链,不断

探索、开发碳纳米管材料的应用场景,在加速赋

能 新 兴 产 业 领 域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过 程,同 时 实 现

企业营收的高速增长。

据 烯 湾 科 城 常 务 副 总 、执 行 总 裁 李 雪 松 透

露,目前企业年产值呈100%递增趋势,2023年

将实现过亿营收,预计明年产值至少达5亿元。

第24页

新穗商 20 “新材”赋“新能”,助推客户腾飞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撑,新材料对产品

性能、质量和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更是抢占未来

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

“新材料,‘新’在功能拓展或性能提升。”李雪松

说,碳纳米管材料结构虽小,却是优化产品性能的

“催化剂”。烯湾科城实现高速增长的密码之一,正是

在于“新材”赋“新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向更高端

化、更智能化、更绿色化升级,在颠覆关键产业的生

产制造,助力客户降本增效、产品优化提升过程中,

催化了自身发展。

比如在半导体载具领域,考虑到储存和运输的

需求,半导体载具材料必须具备抗静电、无污染、耐

摩擦、高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和低吸湿性等优良特

性,长期以来被海外巨头垄断。

“以往的做法是在半导体载具中加碳粉,但存在

着诸多弊端。比如碳粉脱碳易致产品污染、短路,硫

化物析出会腐蚀半导体元器件,导致导电不均匀

等。”烯湾科城运营副总车晓东解释道,如果用碳纳

米管材料做的半导体载具,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烯湾科城通过碳基复合材料制备的新型半导体

载具,在具备传统半导体载具优势性能的同时,还解

决了传统半导体载具存在的产业痛点。据介绍,该产

展厅

案例 CASES

品完全能够满足晶圆、芯片生产、运输、包装环节的

各项需求,具备永久抗静电性能,产品性能与美、日

等发达国家媲美,实现了进口产品替代,为国内为集

成电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

“我们的半导体载具产品做出来后,送样到产业

链下游厂家去测试,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同,还有客户

当场就下了订单。”李雪松说,目前烯湾科城的新型

半导体载具已进入国内芯片头部企业生产线,成功

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优越的材料性能,让烯湾科城的产品在海外高

精尖领域同样大展拳脚。例如生产一级方程式赛车

轮胎的知名品牌,把烯湾科城的碳基复合材料加入

橡胶后,有效解决了轮胎高速运转时的散热问题,可

减少一半的轮胎用量;在光刻机这个尖端领域,烯湾

科城碳纳米管制备的薄膜能在足够轻薄的同时阻止

激光穿透,以保护昂贵的半导体模具。

碳纳米管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的力学性能最好的

材料,在产业应用上拥有无限空间,也意味着谁拥有

量产制备能力,谁就占领了制高点。据李雪松介绍,

烯湾科城的碳纳米管材料生产基地,在2020年10月

打下第一根桩,在2022年6月不到两年便实现产线

开机。目前,烯湾科城已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具有百

吨级先进阵列碳纳米管、千吨级碳纳米管导电剂、万

吨级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的产能规模。

第25页

新穗商 21

重视技术积累,做强创新“主引擎”

实验室

从0到1的创新变速中,蕴藏着占据全球制高点

和未来产业的第一生产力。这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强

劲“起跳”的关键,也是烯湾科城做大做强、扬优势、

高增长的密码。

烯湾科城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重视技术积累和发展核心能力,结合国际优势资

源,掌握了先进阵列碳纳米管材料的生长、制备及

量产等产业链核心科技,在全球率先实现碳纳米管

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化突破。其中,阵列碳纳米管及

导电剂产品技术已通过工信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

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没有核心技术就是在

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再大也不堪一击。”李雪松谈

到企业快速发展时有感而发。

据了解,烯湾科城开发了金属纳米晶触媒制备

工艺、碳纳米管形貌原位控制工艺、碳纳米管光子

修饰工艺、碳纳米复合材料无叠成型技术、扫描电

镜微观原位检测平台、碳纳米管粉体分散工艺一系

列核心技术,并自主设计研发了阵列碳纳米管生产

设备,全面覆盖先进碳纳米管材料量产工艺、生产

设备、材料合成、性能检测、二次应用等关键环节,

且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最早的一些设备是从日本定制的,在拿

到设备后进行研究和学习。现在我们也向国内厂商

提出要求,并定制适合的生产设备。”李雪松说道。

目前,烯湾科城已布局核心专利240余项,在相

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制定

领域相关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企业标准10

余项,构建了完善的技术壁垒与领先优势。

技术的积累、升级、革新来源于强大的研发团

队。烯湾科城始终高度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

自主培养及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充实人才

队伍,打造了一支极具奋斗精神和创造力的团队。

目前烯湾科城研发团队共有70余人,占职工总人数

的35%,且团队成员学历层次高,来自东京大学、特

拉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知

名院所,拥有丰富的碳纳米管、触媒及核心场景研

究开发经验,富于创新精神,并通过不断创新保持

企业的技术优势。

除此之外,烯湾科城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建设有国家级碳纳米管材料研究中心和CNAS(中

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研发实验室。

李雪松表示,未来烯湾科城将持续结合国家重

大项目规划,发挥企业技术优势,针对一批国产关

键部件材料“卡脖子”难题进行重点突破,彻底改变

我国在碳基新材料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

第26页

新穗商 22 新兴应用多点开花

引领行业不断前行

虽有技术实力、行业口碑与优质客户资源的加

持,但烯湾科城并未安于现状。凭借对产业敏锐洞察

以及对国家新材料领域的深刻理解,公司将技术研

发与产品应用紧密结合,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应用材

料,重点布局新能源、半导体、氢能源三大应用领域。

“我们有几个考量,从宏观政策上看,国家对这

几个领域都是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从供求关系

看,这三个领域的市场需求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三个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公司的

技术创新优势,符合公司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李雪

松表示。

在新能源方面,烯湾科城自主研发的阵列碳纳

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耐腐蚀等特性在

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太阳能电池应用上,其

凭借高导电、耐氧化、耐高温的优点,碳纳米管材料

可完美替代柔性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有效提升太

阳能在光、电、力等多物理场作用下的稳定性,形成

新的柔性电池解决方案。

在半导体方面,烯湾科城全球首创将碳纳米管

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其性能优异,行业领先。产品

覆盖晶圆处理、晶圆垫片、晶圆包装、晶圆运输、IC

托盘、防静电复合型片材、芯片载带、卷盘等。

在氢能源方面,烯湾科城的产品面向聚合物膜

燃料电池及电解水制氢设备中的核心材料及部件,

包含碳纳米管负载型催化剂、膜电极、复合材料双

极板及储氢系统,全面涵盖“制、储、输、用”这四大

氢能产业关键环节。

目前,烯湾科城推出的核心产品在国际、国内

市场都占据了一定份额,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认可

与好评,其中不乏丰田、阿迪达斯、普利司通等国际

头部大厂。

值得一提的是,烯湾科城锚定碳纳米管材料在

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基于现有的工艺技术,

向其他应用领域探索、开发新产品,为公司提供新

的业绩增长点。据了解,目前烯湾科城正加速碳纳

米管薄膜、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在航天

航空、生物技术、轨道交通、医疗器械、超级芯片、光

电显示、汽车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应用验

证,展开科技应用示范。

对于烯湾科城未来的发展,李雪松信心满满。

他相信,在国家技术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下,有着

深厚技术创新实力的烯湾科城,将成长为引领行业

趋势的民族材料企业。“碳基新材料的发展有着非

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烯湾科城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纳

米材料领域的核心作用,打造百亿级绿色高质量发

展新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

料领域的尖端力量!”

案例 CASES

第27页

新穗商 23

半导体载带 导电料产品

展厅

第28页

新穗商 24 蒋卫中

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 CASES

第29页

新穗商 25

希森美克:

专心致志,把技术做到全球领先

文/胡沐阳

新能源行业是目前中国工业市场增速最快的

行业之一,围绕该行业的新能源设备制造、新能源

技术研发、新能源工程建设等产业链,纷纷迎来高

速增长。新材料领域也不例外,新材料的技术创

新,助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也让自身御风而行,

迎来呼啸而来的未来。

在“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名单里,有一家

专注于纳米涂层材料前沿研发的公司⸺广州希

森美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森

美克”),其凭借全球领先的纳米涂层技术,从厨电

行业华丽转身,进入新能源光伏行业,拥抱万亿级

蓝海,预计明年销售额将迎来10倍以上的增长。

在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希森美克董事长蒋卫

中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总结了公司

获得高增长的三个密码:一是踩准风口;二是技术

创新;三是高效运转。

第30页

新穗商 26

穿过希森美克的纳米涂层厨电应用场景展示

区,忙并快乐着的蒋卫中直奔主题:“这两年还真的

没有增长,因为都在转型。”蒋卫中透露2014年创

业时也没想好做什么,当时华帝看中他们在国内绝

对领先的纳米涂层技术,公司前期的发展就这样围

绕厨电行业展开。“现在往回看,这个商业模式不太

对。”蒋卫中表示。

让他下定决心砍掉全部厨电业务,转投光伏行

业,是基于对“地产行业式微,新能源行业起飞”的

趋势判断。蒋卫中认为20年是一个经济周期,房地

产行业高速发展的周期已经结束,希森美克如果还

往家居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而在新能源领域,一个新周期正在开始。在双

碳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各界

共识,不少经济学者声称“新能源产业将取代房地

产,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的风口”。2023年是中国

提出双碳目标的第三年,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产

业全行业进入了二次高速增长期。

在蒋卫中看来,新能源汽车率先腾飞,接下来

起飞的行业就是光伏、风电、储能和氢能,光伏被称

踩准风口,进军新能源行业

希森美克成功挂牌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

为“科技版的房地产”,有路条、有批文,和建房一模

一样,只是光伏大部分建在西北地区。根据今年海

关出口的数据,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已经

取代传统的服装、纺织、电子数码,成为新的“三驾

马车”。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蒋卫中透露公司

2020年开始转型,当时国电投广西公司得知他们

拥有纳米涂层方面的技术储备,找到他们一起参加

2021年第三届央企创新创意大赛,成功拿下二等

奖。蒋卫中感激这次与国电投的结缘:“他们手上有

很多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目前排名全球第一。

他们还教会了我们: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技

术。然后我们这几年,针对客户需求不停在做技术

迭代和研发。”

“我们研发出来的纳米涂层,能提升光伏电站

5%以上的发电量,耐磨扛得住西北的沙尘暴。其他

国产或者进口的同类产品只能管8个月,而我们的

产品可以管5年以上。”蒋卫中对于希森美克转型充

满期待,继续透露:“这个市场空间很大,存量的市

场已经建好,光伏电量到今年6月份大概有460GW,

市场容量有200多亿元。5年要重复做一次,就有

1000多亿元,而且每一年的新增大概有100GW。”

案例 CASES

第31页

快速转型,离不开希森美克这么多年在技术方

面的积累。蒋卫中是中国最早做纳米材料的科研技

术人员之一,1996年中山大学读研时就开始研究,

有20多年纳米材料研发及应用经验。公司30多人的

规模,技术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希森美克还与清华

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在去年希森

美克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一个“重点专项”子课题。

蒋卫中介绍,公司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出全球领

先的光伏纳米涂层技术,也是为解决卡脖子问题,

他说,“都是被老外逼出来的!我们需要很多材料,

可是他们不卖,一咬牙干脆自己研制,我们所有最

基础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合成的。”

技术遥遥领先,利润空间大,拥有国电投、华润

电力、华能等众多央企国企客户,希森美克不用像

以前那样为商务发愁,商业模式简单化。蒋卫中透

露:“现在每周只干三件事情:研发、生产和服务合

作伙伴。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央企和国企,合作伙

伴给予我们足够的利润空间,大家绑在一起共同成

长。合作伙伴带来资金和客户,我们负责扎扎实实

把技术做到全球领先。”

希森美克的纳米涂层技术已经更新到第三代,

第四代也在计划中。“保持技术领先,对我们将来会

有很大的帮助,到第四代,将应用到晶硅上,纳米涂

层取代传统的真空镀层,而生产光伏组件设备离不

开金硅。”扎实做技术的蒋卫中,用创新研发布局更

远的将来。

蒋卫中介绍,纳米技术是将材料结构精细到纳

在蒋卫中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这样的纸条

“想好问题的三个解决方案才敲门”。在我们采访沟

通的60分钟过程中,有4名员工敲门,平均每个沟

通时间10秒左右。高效运转的蒋卫中还通过电话

处理了几个紧急事项。

仅有30多名员工的希森美克,每时每刻都在

高效运转。蒋卫中坦言他们没有阴谋全是阳谋:“公

司没有复杂的人事关系,谁也不需要讨好谁,我不

允许公司产生派系,大家也不用讨好我,讨好工作

就行了。我们基本上不炒员工,很多人在公司都超

过6年,非常稳定。”

即使业务转型,希森美克也没有像大多数公司

那样出现人员流失,相反,大家都是齐心协力拥抱

新方向。蒋卫中的秘诀是“激励员工,短期目标和长

期目标结合在一起”。他很感谢党和政府在自己创

业过程中提供很多帮助:“除了资金,还提供了十几

套公租房,政府优惠价租给公司,公司再以一半的

价格租给员工,都是配套完善、楼下有幼儿园的商

品房,可以租5-10年。公司还帮助员工解决了子女

教育问题。”

蒋卫中表示,他不是要打造一个蒋氏家族企

业,而是大家一起打造一个希森美克家族企业,每

个人都是以公司为家,一起发展共同成长。

技术创新,把技术做到全球领先

高效运转,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光伏自清洁防尘增透耐磨纳米涂层施工

新穗商 27

米尺度,是利用纳米材料制造技术的一种综合性科

技,其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一起,推动生物医学工

程的迅速发展。除了赋能新能源领域之外,还可以

赋能医美、大健康、人工智能等行业。

第32页

新穗商 28 李少林

广东米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 CASES

第33页

新穗商 29

米奇化工:

打破国外垄断,50人成就“小巨人”企业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

点,也是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其中仅是润滑

油添加剂就占据了上千亿的市场份额。

众所周知,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长期以来一

直被跨国公司垄断。然而,近年来竟有一家生产润

滑油添加剂的中国本土企业脱颖而出,仅靠50名员

文/朱静

工,成立12年就创造出过亿元产值,而且连续9年保

持20%的增幅,多次被评为“广州市瞪羚企业”,

2022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它,就

是广州米奇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米奇化工”)。

这家企业是否具有特殊的增长密码?从米奇化

工董事长李少林身上,我们也许能窥得一二。

第34页

深挖细分领域,瞄准行业突破口

技术更新迭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更令人讶异的是,成立至今仅12年的米奇化工,

全体员工仅有50人左右,广州总部只有25人(含实验

室人员)。就是在人员配置这么少的情况下,米奇化

工却能保持营业额每年增长20%以上。截至2023年

10月,米奇化工本年度营收规模已经达到9000万元。

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米奇化工也不停地将原

有的产品迭代更新。据了解,该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

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拥有一个设备齐全、实用面积达

米奇化工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化学

助剂及金属加工液添加剂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

务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化学助剂和金属加工液添加剂,在精细化工行

业里都算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分类,且市场长期被跨

国公司垄断。米奇化工从中发现商机,通过对润滑油

添加剂成分进行改良,硬是在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撕

开一个突破口。据了解,这与米奇化工董事长李少林

具有前瞻性眼光及深耕行业多年的经验密不可分。

李少林大学就读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

进入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润滑材料研究所工作。在

润滑油行业深耕多年,他发现国内对高尖端原料添

加剂的需求很大,却只能从国外或者外资企业采

购,价格昂贵。国内同类产品则质量参差不齐,与进

口产品价差在800⸺1000美元/吨左右,国产品牌

市占率不到5%。

从投资50万元开始,米奇化工着力于润滑油

添加剂成分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矩阵。目

前该公司已研发出多功能挤压润滑剂系列、替代矿

物油易生物降解型自乳化酯、极压抗磨剂等为代表

的工业添加剂等17大系列,70多种品类的产品线,

几乎涵盖金属加工各类添加剂。

新穗商 30

因为质量水平已与外企产品拉齐,米奇化工

90%以上产品可以对标替代进口添加剂,价格上又

有国内企业的优势,甚至还能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

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改变了国内润滑油添加剂

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的格局。

短短几年,米奇化工就进入了国内行业前三的

队列,在金属加工液这一细分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据

了约80%的份额。据了解,米奇化工目前正在准备

出口东南亚,并有计划进军欧洲市场。

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让米奇化工不仅填补了

精细化工行业在国内市场这方面的空白,还打破了

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的格局,取得了第

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成长组

优秀企业”。

米奇化工实验室

案例 CASES

第35页

新穗商 31

技术强强联合,掀起跨行业变革

在金属加工液添加剂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后,李

少林又将目光放到日化领域。据了解,米奇化工近

年来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茂

名绿色化工研究院等多家有实力科研院所保持长

期技术合作,研发出以高性能吸水材料、脂肪醇醚

羧酸及其盐、二十一碳二元羧酸、格尔伯特醇等为

代表的日化产品。

1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配有各类大型精密

仪器设备。该公司同时拥有十多年科研经验,30%以

上硕士学历的研发团队,充分具备了完整的工业与

日化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研发和应用评估能力。

米奇化工董事长李少林透露,该公司已坚持多

年将15%以上销售额用以投入研发新品,突破技术

难关。正因如此,该公司才能保持成立十余年来,每

年都有3⸺4个新产品推出,更申请了31项发明专

利,其中15项已获得授权。

李少林认为,中国制造业发达,对石油、天然气

需求量巨大,但是国内石油资源供应紧张,且石油在

炼制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碳排放,不利于国家实

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在他看来,这就

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痛点,如果能解决这一痛点,就会

打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因为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米奇化工在

技术和资金的强大支持下,通过植物油替代石油生

产助剂,突破技术难关,百分百实现产品绿色低碳可

持续。公司旗下产品均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资源,解

决了植物资源易氧化、易分解、合成副反应较多等问

题,做到可降解、可再生、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理念的

全面落地。

米奇化工的主要产品

其中米奇化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发

的无氯氧化法制备醇醚羧酸的项目,目前已打通实

验室路线。醚羧酸是一种无毒的表面活性剂,大量

应用于日常生活各种洗涤用品。但这个成分合成技

术长期被日本花王垄断,不利于国内市场竞争。为

此,米奇化工投入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使用新

的手段成功制备醇醚羧酸,该工艺属于全球首创。

据李少林介绍,这个制备法“成本低、既无毒也不会

产生废水,解决了一个技术难点和生产安全问题”,

实现了国内精细化工行业一个新的突破,让其在日

化产业大批量使用成为一种可能。

为实现醇醚羧酸项目量产化,米奇化工前后投

资1.18亿元,在茂名设立广东米奇新材料有限公

司 ,2023年三季度计划在茂名工厂二期投产5000吨

/年醇醚羧酸项目,目标是将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

的垄断,给中高端日化行业带来技术性的革新。

与此同时,米奇化工还把研发触角伸到了农化

领域。几年前,李少林就已经看到了农化市场巨大

的潜力。如何撬动这个“千亿市场蛋糕”?米奇化工

提前进行研发布局,与湖南省农科院强强联手,在

农用配方助剂、增效助剂、飞防助剂、专利生物制剂

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着力完善实验设备

可支持客户新产品的登记试验,如配方开发、稳定

性测试、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残留检测,蜂、鸟、鱼、

蚕毒理测试等,缩短创新型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的

周期。其中米奇化工与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发的

“飞沃达”等优质农用助剂,因绿色低碳、价格实惠

而广受市场好评。

据悉,在全球农化“中国制造”的大背景下,农

化这片蓝海也有望成为米奇化工未来发展的又一

个增长赛道。

第36页

新穗商 32 洪庆辉

广州金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 CASES

第37页

新穗商 33

金抡集团:

突破关键技术,成为全球快速制冰领导者

文/昕玥

据了解,去年3月起,坐落于花都区大布路的鼎

盛智谷产业园正式将传统中央空调改造成冰蓄冷

中央空调,在供冷面积6000平方米的范围下,一年

的空调电费节省率达74.22%。

园区配备的冰蓄冷机组,正是由全球快速制冰

领导者广州金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抡集团”)提

供。金抡集团创立于2001年,是一家科技型研发生产

企业,是中国最早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研发、制造

企业之一,主要研发超低温热泵技术,相变储热技

术、动态造雪、超导蓄冰技术、智能生态家电技术等

相关节能减排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为全球客户提

供节能、环保和舒适的整体热泵技术解决方案。

凭借20多年来专注制冰造雪领域,金抡集团发

展了四大板块业务:一是由冰蓄冷空调及热泵为主

的产品研发制造板块;二是以工业厂房建设招商为

主的科技工业园区开发地产板块;三是以真冰场及

雪场建造运营为主的冰雪板块;四是以策划组织运

营全国冰上运动为主的赛事板块。2022年总营收约

8亿元,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

谈及企业的增长密码,金抡集团董事长洪庆辉

表示:一是迎政策风口;二是创领先技术;三是多元

化发展。

第38页

新穗商 34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推

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作出战略安排,充分体现了

我国的世界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

低碳革命。

如 今,空 调 用 电 占 城 市 建 筑 能 耗 的 3 5 % 以

上,其中,传统中央空调是主要的能耗大户,也是

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重要来源之一,对传统中央

空调的改造迫在眉睫。为响应双碳战略,金抡集

团根据相关峰谷平电的设置,研发了一种节能型

中央空调⸺冰蓄冷中央空调,可以实现对电网

的“移峰填谷”,在节能、省钱、削峰填谷方面具有

优异的表现。

所谓冰蓄冷,即在用电低谷时优先用电制冷,

利用水⸺冰相变时大量贮存潜热的原理,暂时将

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把冷量取出

来进行利用的蓄能技术。

洪庆辉特别介绍了金抡集团承建的阳江智慧

农业的冰蓄冷空调项目。在供冷面积约2300平方

的场地,只需20分钟,冰蓄冷中央空调即可把室温

从38℃降至20℃,降温速度快,恒温时间长,配备

全自动无人控制系统。采用睌上0.18元/度电蓄冰

专用电价蓄冷量,白天主机不工作不耗电,释放冷

量,最大限度为客户节省峰谷电价差,并有效缓解

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迎政策风口,发展冰蓄冷储能项目

案例 CASES

金抡智能微电器研发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动工仪式

第39页

无论是空调还是冰箱,制冷设备在每个人的家

庭里都必不可少。虽然目前来说我国的制冷技术已

经很成熟了,但其实我国的制冷技术被国外垄断了

20年之久。

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电机与流体工程博士的洪

庆辉,立志要打破国外对制冷技术的垄断。2012年,洪

庆辉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全天候人工造雪成套装备,该

项技术的突破在世界制冷界引发轰动。如今,金抡集

团也是国内首家研发模块化的冰蓄冷技术,相较于普

创领先技术,打破国外制冷壁垒

2022年冬奥会的盛大召开,瞬间点燃了外界

对冰雪运动产业的无尽热情和高度关注。在欣赏冰

雪运动独特魅力的同时,人们也被冬奥会展示出的

科技力量所震撼。

2021年3月,金抡集团接到了冬奥组委会通

知,为五棵松、世博园和首钢园配套冰面冷冻机。洪

庆辉回忆说:“由于我们当时从事的都是中小型冰

面系统,对于奥组委提出的大冰面需求,坦白说我

们确实遇到了困难。”经过5、6个月的技术攻关,金

抡集团如期交付了20台冰面冷冻机,制造了12块

冰面共计超过1万平方米,不负期待。

借助冬奥会东风,金抡集团进一步加大科技研

发投入,在技术研发和商业领域再拓新版图。目前,

该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在四大板块同步发

展,成绩斐然。在制造板块,有冷、热、烘、冰、雪、湿

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在工业地产板块,目前在

广州、肇庆开发产业园区,全面深耕大湾区的制冷

及相关市场;在冰雪板块,已在全国建造了过百家

真冰场,预计到2025年将开业100家,在2030年开

业1000家;在赛事板块,以全国大量的自由冰场为

核心,组织全国的冰球俱乐部联赛及全国青少年花

样滑冰联赛,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开展。

洪庆辉认为,创新始终是金抡集团赖以发展的

动力,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冰蓄冷领

域中国技术的领先性,切实推动社会低碳发展,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高新技术力量。

多元化发展,四大板块相辅相成

新穗商 35

遍的集中式蓄冷技术,模块化可进行分散式布局,帮

助工业企业更节省蓄冷场地,经济效益更优。

作为全球制冷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全球高空

对流层模拟造雪理论创始人、全球第一个室内真雪

乐园设计专家、中国著名制冷空调专家和多所高等

院校的客座教授,洪庆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

研合作。目前,金抡集团共获得超过100项技术专

利,连续15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金抡集团为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服务,

包括:中国烟草、格力高、万豪酒店、万科、百度、富

力地产、维也纳酒店集团等。值得一提的是,金抡集

团还拥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产品销往欧美等全球

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

本、东南亚等地拥有较高销量和美誉度。

金抡承接的韶关某大学恒温项目

冰蓄冷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金抡集团陆

续签订多项合作,主要面向食品、药品、美妆日化等

行业。洪庆辉对于冰蓄冷的前景非常看好,也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发。他表示,通过技术的革新

让原本初装费用非常高的冰蓄冷项目成本降到只

有中央空调的90%,而且运行寿命长达10年以上。

可以预见,未来冰蓄冷必将造福更多的企事业单

位,也将为社会带来更多贡献!

第40页

新穗商 36 邱湘瑶

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案例 CASES

第41页

新穗商 37

广州海工:

换道超车,赋能电动船千亿市场

借助新能源弯道超车,不只发生在汽车行业。

在“首届广州百家新锐企业”入选名单里,有这

样一家船舶设备生产企业,十年磨一剑专注技术创

新,研发出无轴轮缘式推进器,通过电力推进代替

燃油驱动,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将此创新技术产业化

的企业。它,就是位于番禺的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

文/胡沐阳

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海工”)。

公司总经理邱湘瑶称其为“换道超车”。凭借无

轴轮缘式推进器,广州海工赋能电动船舶行业,拥抱

潜力巨大的电动船产业,公司业绩每年以25%的速

度增长。总结企业的增长密码,邱湘瑶表示有三个方

面,一是抓住机遇;二是技术创新;三是奉献精神。

第42页

抓住机遇,要做水上的“特斯拉”

广州海工成立于2005年,主要研发和生产各种

船用舵机、锚机、绞车、绞盘、吊机、智能无人船、舵

桨、环推等船舶设备。基于对技术的倾注和努力以

及产品的可靠性,“广州海工,船舶精工”得到越来

越多客户的认同。

邱湘瑶回忆道:“创业艰难,公司创立初期遇到

江浙一带企业的竞争压力,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没有

绝对优势,而且这边土地、税收等成本也较高,进入

市场竞争时我们全面被碾压。除此之外,我们还遇

到莲花山渔港改造,渔民上岸渔船减少,因此带来

对本地渔船设备业务的冲击,公司效益受到不小的

影响。”

“经历创立初期的曲折波动,我们痛定思痛,求新

求变:只有完成一种新技术、打造一种新产品,我们才

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长期的生存发展。”邱湘瑶

决定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邱湘瑶介绍,国内在技术这块较弱,核心装备

依赖进口,特别是电力推进系统,只有欧洲几个国

家掌握。经过充分讨论和调研,公司决定做最核心

的电力推进系统,这也是国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卡脖子”技术。2014年,广州海工开始投入对电力

推进系统的研发。

当时电动汽车行业仍处于“油改电”初级阶段,虽

然质疑声不断,但国家还是推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动

力的政策,这无疑给广州海工带来莫大的激励和鼓

舞。“我们要研发一种划时代、颠覆性的舰船电力推进

技术,用先进的电力推进代替以前的燃油驱动,这是

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我们要做水上的‘特斯拉’。当时,

我们的技术团队豪情满怀!”邱湘瑶回忆道。

明确路线和方向后,邱湘瑶专门跑了几趟欧

洲,与各国的行业精英和技术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最终选择将全球最新第四代的电力推进系统⸺无

轴轮缘式推进器作为主攻方向。自此,广州海工开

启了“技术快跑”的进程:2021年,完成国内首台无

轴轮缘推进装置的CCS产品检验;2022年,完成“高

效低噪船用无轴轮缘全回转电力直驱推进器关键

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同年9月,顺利通过科学

技术成果鉴定并取得证书。

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广州海工不断开拓海外

市场、深挖东南亚和东欧船舶配套设备市场潜力,

海外订单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广州海工产值创

下公司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40%,净利润更是

翻了200%。

新穗商 38

案例 CASES

技术创新, 打造“水下的航空发动机”

无轴轮缘式推进器,对于这样的专业术语,很多

人可能难以理解,通俗来讲,无轴轮缘式推进系统是

近年来提出并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船舶推进方式,它

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推进模式,将电机与推进

器集成一体,有效地减少了推进系统占用的船舱,提

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船舶的推进效率,减少了振

动与噪声,保证了舰船的隐蔽性,是海洋动力领域的

革命性创新、划时代的产品,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

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无轴轮缘式推进器,就像是水下的航空发动

机。”邱湘瑶介绍说。

技术的突破,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资金

投入和经验积累。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广州

海工以创新为宗旨,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渔业无人

船、海事巡逻无人船等高新技术产品,拥有百余项

专利。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近50%,不少有国外留学

背景,对关键技术的理解非常到位。此外,公司联合

武汉理工大学院士团队成立无轴推进器研发中心,

经过不懈地努力,研发出产品化的、高度可靠的、性

能优异的船用无轴推进器。2023年1月,广州海工

成功入选“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目前,广州海工的主营业务除了设计和制造舰

船的无轴轮缘电力推进系统、新能源电动船舶动力

系统集成,水下电机的设计和生产,还提供各类深

海探测器的推进系统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水动力分

析 和 研 究 。其 设 计 生 产 的 产 品 范 围 从 6 K W 到

1200KW,应用于特种舰船、游艇、旅游船、拖轮、渔

船、工程船、运输船等多种船型,广州海工已经积累

了上百例成功的运用案例,也是中国第一个突破兆

瓦级别无轴推进器设计和生产技术瓶颈的厂商。

第43页

新穗商 39

奉献精神,提升团队战斗力

从技术理论到实验研发,再到落地产品的实

现,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邱湘瑶用“三座大山”

来形容:“很多技术可能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的研究,

没有办法实现。工程化的技术要落地,需要有人无

私奉献去研究和实践,时间周期比较长。在这一点

上,必须给我的技术团队点一个大大的赞。没有这

些年轻人的奉献,我们做不出无轴轮缘式推进器。”

上下一心,无私奉献。谈到这个增长密码,邱湘

瑶坦言:“我平时更多从价值观方面激励年轻人。打

破欧洲的技术垄断,研发无轴轮缘式推进器,不仅

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对我们国家在该行业细

分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在自

己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去创造最大的个人和社会

价值。”

疫情期间市场不景气,船舶行业受到不小的冲

击,公司经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保证能

给员工准时发工资,广州海工核心团队和高管不约

而同地提出暂缓发放个人工资、奖金;在周转资金

最困难的时候,管理层成员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交

给公司。公司上下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群策群

力,邱湘瑶称这就是团队形成战斗力的密码。

有了这样的团队,广州海工加快步伐,不断完

善和优化无轴轮缘式推进器产品,提高性能的可靠

性,降低成本,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切入新能源领域换道超车,广

州海工正积极赋能绿色电动船行业。谈到未来的发

展,邱湘瑶透露,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研发全球领先

的舰船电力推进系统,让全球船东都能用上广州海

工的推进系统;公司用三到五年实现产值破20亿

元,让广州海工在船电推进器领域成为世界第一。

无轴轮缘电力推进系统,让广州海工从传统船

舶配套行业中脱颖而出,借助新能源赛道,在电动

船领域摩拳擦掌。邱湘瑶表示,新能源电动船是趋

势,电池、电控产品国内都有了,加上广州海工的无

轴轮缘式推进器,形成了成套的电动船商业体系,

将引发整个市场的外溢。

“我们初步估计了一下,无轴轮缘式推进器大

概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实现‘三电’商业

体系化的话,电动船将会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邱

湘瑶表示。

全回转中大功率推进器 小功率挂机

第44页

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高增长密码 研报

新穗商 40

第45页

新穗商 41

第46页

新穗商 42 新能源产业正在深刻改变这个时代

文/钟和

新能源板块异军突起

编者按:现在,让我们将目光切换到产业领域,

看看“双碳”政策下,中国的产业都发生了哪些积极

变化?同时,我们也聊一聊最新世界500强榜单背

后的新能源产业趋势。

今年8月,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

式发布。中国大陆(含香港)共有135家公司上榜,上

榜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其中能源领域企业包括

了国家电投、华电集团、中核集团、大唐集团、国家

能源集团、中国电建、华能集团、中国能建等23家。

跟去年相比,今年上榜的中国能源企业数量略

有减少,但也冒出了一些新面孔,比如宁德时代、通

威股份这两家新能源企业就是首次进入榜单。

前者是上市仅三年,市值就冲破万亿的“全球

动力电池之王”,被股民亲切地称为“宁王”“电池

茅”;而后者则填补了世界500强中光伏企业的空

白,对中国及全球光伏行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巨

大的突破。

这些新能源企业的上榜,意味着什么?透过这

份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我们又可以解读出哪些

产业新动向?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新能源产业又能

否担起稳增长、保民生、调结构的重任?

世界500强榜单是体现一国经济产业综合实力

的重要排名。1995年榜单首次发布时,中国大陆仅

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和中粮集团3家企业上榜,那时

候霸榜的前两名分别是美国(151家)和日本(149

家)。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崛起,上榜的500强企业

数量一路上升,如今已是世界第一。

梳理今年这135家上榜企业的地理分布,我们

得以大致窥见当下中国的经济格局。从地域来看,

东部沿海省份占了绝对大头,而广大中西部及东北

地区总共才21家企业上榜,占比还不到16%。

其中,京津冀数量最多,有55家企业上榜。不过

其中53家位于北京且多为央企,隔壁的天津则颗粒

无收。另一方面,长三角(江浙沪皖)、粤港澳虽然各

有25家企业入围,但其上榜城市数量明显多过京津

冀,分别达到6个和5个,其中不乏温州、芜湖、铜陵

等二、三线城市,上榜企业中也有不少民企身影。

当然,相比地理分布上的多寡,榜单上产业门

类上的此消彼长无疑更引人关注。

研报 RESEARCH REPORT

第47页

新穗商 43

稳增长保就业的新生力军

自从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

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作出实现“双碳”目标

的承诺后,中国企业便着手研究和计划绿色转型与

发展。

从近年榜单的变化趋势看,越来越多新能源企

业上榜。其中,宁德时代第一次登上榜单就排到292

位。而比亚迪的排名则从上一年的436位上升到第

212位,成为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国公司。至于同样是

首次上榜的通威股份,尽管排名不及宁德时代那么

亮眼,但其42.9%的净资产收益率却高居净资产收

益率(ROE)榜第34位。

这种高成长性、高回报率,或许也是资本市场

及各地政府都对新兴绿色产业,尤其是以光伏、电

池、电动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青睐有加的原因

吧。难怪,就连许多传统行业公司也逐渐加大了在

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近年来,不论是电子通信行业、石油化工行业,

还是互联网行业,甚至金融行业,都不断有公司将

业务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比如世界500强中,位列利

润榜十强的两家中国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

建设银行,前者成立了100亿元的新能源基金,而后

者旗下的建信信托则投资了芳源股份等企业。

至于那些传统的能源领域巨头,比如国家电

网,早在2021年初就公开宣布,未来5年将年均投

入超过700亿美元,用以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

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今年,国家电网更是

研究制定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行动方案,全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可以预见,

未来,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风光水等零碳能源将是

大势所趋。

这些企业巨头的扩张与转型与新能源板块的

“异军突起”,将对中国的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生态环

境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

未来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是否足够绿色和可持续。

过去三年,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

利好“窗口期”。据粗略统计,仅2022年至今,光伏已

6次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并多次被写进地方“稳

增长”方案。而新能源汽车更是在去年底的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上被“点名”,有望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

性产业。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新能源

相关产业,除了双碳等政策因素的考虑,还因为在

当前艰困的经济大环境下,新能源产业对于中国实

现稳增长、保就业的预期目标,正发挥着越来越显

著的作用。这点从世界500强上榜企业的相关数据

中也有所体现。

先说稳增长。虽然上榜中国企业2022年的营收

总额仅较上一年提升了1.7%,低于世界500强总的

营收增幅(8.4%),但新能源企业却是个例外,营收

增幅平均都接近或超过100%。

比如通威股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

元,同比增长119.69%,再创历史新高。宁德时代不

仅全年营收同比增长了152%,净利润增长也接近

翻了一番,达到307.3亿元。而表现更为亮眼的是世

界上第一家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生产的汽车制造

商比亚迪,其去年净利润暴涨了346.48%。

应该说,上述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持续壮

大,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它对

于提振产业信心、推动疫后经济的绿色复苏,意义

越来越重大。

再说保就业。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

不容乐观,青年人失业率屡创新高。当很多行业纷

纷裁员降薪之际,新能源企业却逆势而上,继续大

幅扩招,一些领域和岗位甚至还出现了“用工荒”。

比如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

人。专业既涵盖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工科,也包

括工商管理、金融、新闻传播等人文社科和经济类,

部分岗位甚至不限专业。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多名

比亚迪内部员工表示,产品规划技术中心下属的几

个部门,今年应届生人数过半。

事实上,比亚迪的这种疯狂揽人的行为已持续

了好几年。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

发展,比亚迪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22年公司

校招人数就已经达到2万人,今年更是“只要(应届生)

学历符合硬性要求,就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在非研发

岗的应聘者身上更为明显。”多位接受界面采访的应

届生都表示,身边没有听说有人被比亚迪拒绝的。

比亚迪的情况并非个案,而这背后,是新能源

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根据工信部2016年发布的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

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

域或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第48页

绿色新动能发展潜力看地方

新穗商 44

如果说500强企业代表的是中国经济的现状,

那么独角兽榜单则预示着产业的未来。根据2023中

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新能源是最火热赛道,独角兽

增长令人瞩目。

央视新闻记者走访发现,汽修店每十个维修工

位中,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工位不到两个。从事新能

源汽修的技师,不仅要掌握维修原理,还必须持有

汽车维修工证和电工证,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维

修技师较少的传统燃油车汽修店,基本无法进行新

能源汽车的维修。在目前全国50万家修理厂中,真

正能够修新能源车的,不超过1万家。

对于机械技术领域学生来说,新能源汽修行业

无疑是一片“蓝海”。而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就像

当年互联网经济崛起时一样,每一条新产业赛道的

出现,都将迎来一波用工高潮。这无疑将有助于缓

解未来严峻的应届生就业困难情况,引导年轻人切

换求学就业赛道,而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反过来

又将助力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中,锂电、新能源车、光伏、风电是相对成熟

的赛道。比如主营新能源车的广汽埃安,目前估值

已经达到1000亿元,是估值最高的新能源独角兽。

而在风电领域,远景能源以智能风电为切入,为企

业、政府、城市提供零碳技术,估值亦高达830亿元,

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则是来自锂电领域的蜂巢能

源,作为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蜂巢能源专注于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目前估值600亿元。

此外,氢能、储能、智能驾驶则是新的万亿赛

道,独角兽陆续涌现。例如氢能领域的国氢科技、储

能领域的德兰明海。

可以说,一个属于新能源的产业新时代已经到

来。而这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不断加大

对于这些产业的战略布局。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

冀这三大区域为例,大部分省市都选择了绿色低碳

产业这一热门赛道,加码对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新

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

根据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近日发布的

《2021—2023年东部重点省市重大建设项目梳理追

踪:绿色低碳“新动能”竞跑加速》简报,各地在争相加

码绿色低碳产业时,也会根据地方实际而各有侧重。

研报 RESEARCH REPORT

第49页

新穗商 45

其中,江苏对于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高

于其他省市,其新能源项目占重大项目清单的数量

比重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并在2023年率先突破

10%,其他省市这一占比均维持在4%以下;广东、

浙江、上海这三年重大项目清单中风力发电项目装

机已超过这些省份“十四五”设定的新增装机目标;

而广东对于储能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幅度最大,其

储能项目占重大项目数量比重三年年均增长率达

106.3%,分别是江苏、浙江的2.58和2.75倍。

另外,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领跑”全

国。2022年,该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及保有量均位

居全国第一。事实上,早在2018年,广东省政府就率

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

见》,引导该省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以来,广东更是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重大

项目的投入,2021至2023年,广东重大项目清单中

新能源汽车项目数量占比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44.2%。上述几个东部发达省市都将新能源汽车产

业列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

总的来看,绿色低碳相关产业造就大企业及独

角兽的能力愈发显著,不过,这些企业未来能否成

长为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甚至是支

柱,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扩张外,还需要政策端的

不断发力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消费端来说,在风电、光伏的装机量已经超

预期发展的良好基础上,政策制定者还应该积极探

索建立健全绿色能源电力消费激励和约束政策,构

建“供需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又比

如,从投资审查上看,政府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投资

项目审查中研究纳入“碳维度”、设立“碳标尺”,推

进重大建设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的综合评价工

作,避免重走“棕色增长”的老路。政策制定者应积

极研究、建立健全并推广绿色产业认定规则体系,

编制绿色低碳产业目录,引导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更

多投入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广东和江苏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

省份,应提前关注和研究新型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挑战,着力解决产业高质量发

展的政策瓶颈。

相信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政策与产业

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不仅将如期完成“双碳”目标,

企业的含“绿”量也将飙升,甚至整个产业结构都可

能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从而最终顺利实现经济由

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第50页

新穗商 46

新型储能已进入规模化商用

应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新型储能的“冰”与“火” 文/林晓丽

近几年,在“很火”的新能源领域有个“更火”的概

念,叫做储能。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

超过煤电,新能源产业布局的脚步加快,电力系统对各

类调节性电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

装机规模也在快速攀升。

通俗地来说,储能就是在电充足时存起来,在需

要的时候释放出来。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供应受时

段、季节性影响,输出电力不稳定、不连续,催生储能行

业“异军突起”。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方式是抽水蓄能,除此

之外的储能技术便是新型储能。在近日于福建省宁德

市召开的首届世界储能大会上,世界级专家学者交流

碰撞最前沿观点,有不少观点透露出,新型储能行业正

处于“冰火两重天”。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

会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

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

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仅今年的前六个月,

新投运装机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

此前历年累计装机容量总和。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认

为,新型储能作为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颠

在目前的储能市场上,传统的抽水蓄能仍占较

大比重,但新型储能前景广阔。中关村储能产业技

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将储能技术归为四个

梯队:第一梯队是抽水蓄能,单机在300兆瓦以上;

第二梯队包括锂电、压缩空气、液流、储冷储热,百

兆瓦的规模;第三梯队是飞轮、钠离子电池等,在十

兆瓦到百兆瓦的级别;第四梯队包括液态金属、金

属离子,目前还是兆瓦级的工程研发示范。

在国内的新型储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由

于其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设备

覆性技术,在能源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实现了突破性

的进展,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的商用,迎来了

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

秘书长郑华看来,储能行业的“火”指的是装机规

模,“冰”指的是储能利用率、效益等实际问题。

尽管装机规模快速攀升,市场持续扩容,但新

能源侧、电网侧储能市场机制和盈利机制仍不健

全,成本疏导困难,储能系统利用率不高,储能投资

方收益水平整体偏低;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产能

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出��上述行业面

临的“阵痛”成为不少从业者的共识。

研报 RESEARCH REPORT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