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发布时间:2024-1-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在银川启动七月的宁夏,沃野千里流翠泻绿,山川大地生机盎然。7月17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银川举行。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静,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增福,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广腾等出席启动仪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建》杂志社及全国34家地方党刊社的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共8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静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吴静说,近年来宁夏发展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刊姓党,为党发声,要努力使党的主张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是党刊人的使命和职责。此次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是... [收起]
[展开]
《共产党人》2023年专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共产党人》电子刊 《共产党人》网站

第2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在银川启动

七月的宁夏,沃野千里流翠泻绿,山川大地生机盎然。7月17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中国

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

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银川举行。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静,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

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增福,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广腾等出席启动仪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党建》杂志社及全国34家地方党刊社的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共8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静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吴静说,近年来宁

夏发展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

指引。党刊姓党,为党发声,要努力使党的主张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是党刊人的使命和职

责。此次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是一次展示宁夏、推介宁夏的难得机遇,希望通过各党刊的宣传,让更多人走

进宁夏、了解宁夏。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要求,全国党刊界的同仁要以此次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为契机,持之以恒

保持党刊全媒体主流舆论的宣传热度、引导强度、创新深度,紧扣采访主题,加强选题策划,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推出

一大批反映宁夏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高质量稿件,把本次调研采访活动打造成为全国党刊调查研究的

一个生动范本。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在讲话中说,党刊分会是中国期刊协会连年表彰的优秀分会,是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

队伍。本次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

具体实践,希望党刊的编辑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现场感受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充分运用党刊全媒体平台,形成重大主题宣

传报道的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新时代宁夏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启动仪式上,来自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的代表分别推介了本市(基地)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

启动仪式结束后,全国党刊的编辑记者首站奔赴固原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全区开展为期 4 天的主题采访活

动,在践行“四力”中感受塞上江南的独特之美、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貌、讲述感恩奋进的宁夏故事。

第3页

卷首语 ■

宁夏,是我国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70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共同建设美好家

园,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情系塞上江南、心系宁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踏上宁

夏,对宁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为宁夏擘画宏伟蓝图,激励宁夏人民感恩奋进、阔步前行,宁夏发展取得

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近年来,宁夏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

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

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取得卓著成效,山川大地焕发新的生机,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

美好景象。

为全面、立体、生动展现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非凡成就,展现新时代宁夏的发展变化,展现各族

群众团结奋进的火热实践,2023年 7月中旬,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

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这次活动中,36家中央和地方党刊社的

主要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汇聚塞上,探寻宁夏行进足迹,解译宁夏发展密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

人民情怀,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这次活动是美丽新宁夏在全国的一次精彩亮相。宁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美、神奇俊秀,有

巍巍贺兰、九曲黄河,丝绸古道、红色六盘,六朝长城、大漠星空……是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区、西部

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宁夏资源丰富、产业兴旺,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特色农

业快速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试点示范工作打造了全国典型样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列为国家

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算力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西部首位。宁夏开放包容、宜居宜业,是西部第二

个县县通高速的省区,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是一片适宜投资兴业的热土。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

各地党刊社的编辑记者零距离体验、深层次感受宁夏的风土人情、特色产业、城市建设、乡村振兴、黄河

治理、生态保护,品鉴宁夏风味,看到了现代化的新宁夏,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新宁夏。

这次活动是全国党刊人深入践行“四力”的一次幸福之旅。参加主题采访活动的党刊朋友跨越山

海、不辞辛苦,来宁夏寻找奋进故事、倾听幸福之声、砥砺奋斗之志,用镜头和笔触叩开了一场与宁夏的

深度“对话”。从贺兰山下到黄河两岸,从北部山水园林工业城市到南部“高原绿岛”,从宁东能源化工基

地到中部干旱带的移民镇,从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到六盘山深处的杨岭村……采访团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的足迹行进、延伸,用脚步丈量宁夏大地,用心用情感受这里发生的巨大变

化,感受这片土地上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气概。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彩报道、融媒体产品持续

推出,记录了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见证着宁夏创造的经验奇迹,见证着宁夏人民挥洒

汗水、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彰显了党刊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山河为卷,可绘万千风景。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大船将驶入新的航程。征程浩荡,宁夏上下将不负期待、逐梦前

行,接续奋斗、再创佳绩,热情拥抱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展现一个更加绚丽多姿、更加活

力四射的塞上江南!G (冯学娟 闫院平)

山河为卷 绘万千风景

本刊评论员

第4页

卷首语

001/山河为卷 绘万千风景 本刊评论员

全国党刊看宁夏

004/触摸时代脉搏 唱响奋进之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本刊记者 李永红

009/宁夏将台堡:红色热土好光景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崔一民

011/宁夏固原市姚磨村:冷凉蔬菜种出火热日子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胡 飞

013/宁夏固原市杨岭村:昔日贫困村变身美丽新农村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谷士欣 胡 飞

015/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昔日的“干沙滩”,今日的生态“金沙滩”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汪欣蕊

017/美丽新宁夏:奋楫笃行启新程

《党建》杂志社记者 赵瑞熙

020/六盘大地的山乡巨变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022/黄河明珠 一见“忠”情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024/早知有沙湖 何必下江南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026/塞上江南,无处不飞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上海支部生活编辑部记者 张蔓蔓

031/金沙绿野 塞上江南

——记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

天津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王 翊 李思璠

033/闽宁协作: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 杨树弘 肖华智 龙宣辰

036/“塞上江南”处处新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记者 何 晁

039/黄河的“宁”“晋” 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记者 赵 凝

042/看宁夏大地美丽蝶变

内蒙古实践杂志社记者 王凤德 曹学奇

044/牢记谆谆嘱托 感受发展新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辽宁刊授党校杂志社记者 蒋薇薇

049/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

吉林新长征杂志社记者 柳 絮

宁夏党刊微信公众号 《共产党人》抖音号

《共产党人》杂志 强国号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刊

编审指导委员会

主任 李金科

副主任 刘跃成 白 华

杜银杰 周庆华

社长总编辑 赵志强

副社长副总编辑 张雪晴 冯学娟

执行编辑 吴 鹏

美术编辑 王 芳

主管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编辑出版 共产党人杂志社

出版日期 12月20日

社址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197号

邮政编码 750002

电话传真 0951-5019230(办公室)

0951-5010790(总编室)

0951-5039860(策划部)

网址 www.nxgcdr.net

投稿邮箱 nxgcdr@163.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64-1002/D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2-2317

准予广告发布登记号 宁广告登记2019001B

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

订阅 全国各地邮政局(所)

邮发代号 74-16

发行 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发行物流有限公司

印刷 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

定价 6.00元

第5页

CONTENTS

054/宁夏:阔步前进在新时代

黑龙江奋斗杂志社记者 李长江 秦嗣昕

058/“塞上江南”的山乡巨变

江苏群众杂志社记者 苏胜利 王昆鹏

061/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塞上江南”

《今日浙江》杂志社记者 郏文纲 沈佳薇

064/“塞上江南”满目新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记者 吴中美 徐曼丽

067/风起贺兰山 当惊世界殊

《福建通讯》杂志社记者 俞怡琦 林 佳

070/复兴道上长携手 犹忆闽宁一家亲

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杨晓明 林 青 翁筱冰

072/潮涌塞上万象新

山东《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华伟丽

075/塞上新长征 宁夏新伟业

山东《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记者 邢 华 宋柳桦

078/感悟思想伟力 聚焦跨越之变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纪行

河南《党的生活》杂志社记者 齐 鑫

081/“塞上江南”展新颜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宁夏

湖北政策杂志社记者 曾洁玲 李 芳 宋星霖

084/共抓大保护 同推大治理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宁夏样本

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记者 赵 雯

089/聆听“宁夏故事” 解锁“成功密码”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感怀

新湘评论杂志社记者 胡德池 佟秋月 陈家琦

093/塞上江南新画卷里的“红绿黄蓝”发展密码

南方杂志社记者 刘龙飞

097/走宁夏,看民族地区蓄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 李庭华 钟 振 芦俊文

100/“塞上江南”产业兴生态美

今日海南杂志社记者 黄 慧

103/塞上江南有新景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记者 余 娜

105/红色固原 逐绿前行

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 范朝权 梁 健

108/生态美 产业旺 “塞上江南”日日新

贵州日报报刊社记者 范朝权 梁 健

110/“塞上江南”展新貌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纪实

云南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蒋 颖 李美娇

113/闽宁巧媳妇儿:演绎《山海情》背后的创业故事

云南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蒋 颖

115/“塞上”何以江南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刘甜甜 文培培

120/“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甘肃《党的建设》杂志社记者 魏 瑾

123/牢记嘱托山川变 “塞上江南”启新篇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记者 苗利明

127/塞上江南满目新

《新西藏》杂志社记者 邵苗苗 达瓦次仁

印象宁夏

131/宁夏歌行三杯酒 陈广腾

136/给你一个宁夏(组诗五首) 邱新荣

封面

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看宁夏

第6页

七月的宁夏,绿树滴翠,风景如画。7 月 21

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宁夏《共产党

人》杂志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

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

圆满结束。

在为期 4 天的行程里,来自全国 36 家党刊社

的 80 多名编辑记者深入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

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走

进纪念园(馆)、村镇、企业等,聆听中国共产党的

奋斗历程,见证塞上儿女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点

赞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在行进

式调研采访中,他们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活的镜头,

在各媒体平台真实记录并深情展示了精彩的宁夏

故事。

追寻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在将台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责任和历

史召唤。作为一名党刊记者,我将用自己的笔尖

和相机真实地记录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

献自己的力量。”《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文培培参

观完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后

颇有感触。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固原市西吉

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瞻仰红军长征会

师纪念碑,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

号召。

7 年之后的同一天,采访团沿着习近平总书

记的足迹来到此地,追寻红色记忆。当日,正逢宁

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将台堡举行,活

动现场,百人齐唱长征组歌《大会师》,千人共唱

《歌唱祖国》,以歌抒情,唱响爱国情怀。络绎不绝

的人群,热血沸腾的气氛,吸引了采访团成员们的

目光。“党刊工作者将以此次采访活动为契机,用

优秀的作品反映宁夏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走

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让长征精神代代相

传。”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增

福说。

“参观完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和六盘

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层次

的理解。”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南

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南

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广腾说,作为党刊人我

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宣传好,把党刊

工作做得更好。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

曙光之山、胜利之山。在这里,红色人文资源与绿

色生态资源交相辉映。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的红

军小道、纪念馆、纪念碑等,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

触摸时代脉搏 唱响奋进之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综述

本刊记者 李永红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

第7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和发生在六盘山区的重大

历史事件。

采访团 80 多名编辑记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山

路登上了六盘山,以巍巍六盘为证,在党旗下重温

入党誓词。采访团调研采访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

念馆,瞻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深刻感悟革

命先烈一路战险阻、播火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

的革命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党刊是传播党的理论、路线、

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要继续承担起党的政策、

主张的传播者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抢占理论

武装和舆论引导主阵地,不断提升地方党刊的传

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蝶变

举目环望,盛夏的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

村,数千亩菜田纵横,像一方碧绿的地毯向远方延

展。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姚磨村

蔬菜种植基地视察,并为姚磨村蔬菜产业发展指

明了方向。采访团来到姚磨村,大家边走边看,细

听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讲述冷凉蔬菜产业推

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如果不是亲

眼看见,很难相信这样的场景是在宁夏,通过这次

主题采访我对‘塞上江南’有了更深的体会。”看到

各类蔬菜蓬勃生长,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副总编

辑魏晔玲由衷赞叹。

采访团来到了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

整齐的村落与青山绿树相映,处处风景如画,一派

田园风光。杨岭村村史馆里,一张张照片、一段段

文字,详细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岭村调研的

足迹与亲切的话语。近年来,杨岭村干部群众牢

记嘱托、感恩奋进,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

善,杨岭村也由过去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的“示

范村”。采访团成员在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

的带领下,漫步于环绕青山间的村居巷道,体验杨

岭村“形、实、魂”的美丽嬗变,了解村里富农产业

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子跑”。银

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镇史馆里展示着闽宁镇最初的

模样。在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东风下,这个当年

只有 8000 人的贫困移民村,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有着 6 万多人的生态移民示范镇,实现

了将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日“金沙滩”的人间

全国党刊看宁夏 ■

5

第8页

奇迹。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

镇实地察看了闽宁合作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和脱贫

产业发展情况后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

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来自全

国党刊社的全媒体记者调研采访了闽宁镇镇史

馆、富贵兰纺织园、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

园和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作为一名党刊记

者,我们要用好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好一代

代扶贫干部用真情和真心无私奉献,助力乡村振

兴的好故事。”感受了山海携手的深情,河南省委

宣传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与传播中心《党的生活》

杂志社记者齐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2020 年6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

第一站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深

情寄语:“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在

这里,记者们深度采访了弘德村因地制宜发展肉

牛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让移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变为现实的故事。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是一个由

汉、回、蒙古、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多年

来,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

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

的动人画卷,唱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

视察时的话语朴实坚定,言犹在耳。在听完金花

园社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共建和

谐社区的做法后,采访团见到了志愿者代表、全国

“七一勋章”获得者、70多岁的老党员王兰花。当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自己交谈的情景时,

王兰花老人声音哽咽、泪光闪烁。

临别时,采访团的记者们在石榴籽广场上与

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到社区视察时和社区居民

的合影下,留下了与总书记跨越时空的珍贵记忆。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非凡成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创新发展,作为党刊记者

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

面取得更大成就。”在调研采访宁夏企业创新转型

升级发展情况后,贵州日报报刊社副总编辑范朝

权有感而发。

在产业转型的发展浪潮中,宁夏天地奔牛实

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新

路径,在煤机装备制造领域中,从跟跑者变成了屡

获“单项冠军”的领跑者。“年产 2000 万吨智能综

采煤炭输送装备”“世界首台(套)高效节能智能控

制刮板输送机”等产品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填补

了国内空白。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

司拥有独立完整的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研发、生

产、销售、供应、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业务体系,具

备面向全球市场的经营能力,已在电池材料产业

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

采访团先后调研采访了这两家公司在科技创

新助推产业转型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宁夏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获得

了采访团成员的一致点赞。

黄河安澜、海晏河清,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

想。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

指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

夏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大机遇。3年来,宁

夏抓实抓好黄河“安澜、健康、美丽”根本任务,以

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

突破。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宁夏水利博物馆、吴忠市利通

区古城湾人工湿地、安澜亭、黄河大峡谷等地,实

地调研采访宁夏流淌千年的引黄灌溉史、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情况。“宁夏的发展让我惊

叹连连,这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浙江共产党员

杂志集团副总编辑吴中美说,采访过程中,“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始终萦绕在她的脑

海中。

站在黄河岸边,静静聆听奔腾了亿万年的声

响,看“黄河岁岁安澜”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 全国党刊看宁夏

6

第9页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湖北党

员生活杂志社采访中心副主任赵雯颇有感触地

说:“此次前来调研采访宁夏黄河治理及沿线产业

发展情况,收获很大。”

采访团还深入志辉源石葡萄酒庄、红寺堡酒

庄、玺赞枸杞庄园、沃福百瑞宁夏枸杞馆等地,对

宁夏葡萄酒产业和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

度调研采访。大家表示,宁夏葡萄酒产业和枸杞

产业取得的成效,是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缩影,通过采访能够感受到宁夏牢记

总书记嘱托、真抓实干,让蓝图变为现实、让梦想

成真的决心和信心。

体验大漠长河的独特魅力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浪漫星河……受黄河的

润泽,得大漠的点缀,宁夏既有西北的雄浑壮阔,

也兼具南方的秀美多情,一直是人们追寻诗和远

方的度假胜地。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调

研采访了宁夏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他们先后

来到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沙坡头

治沙示范点,身临其境感受一代代治

沙人在几十年间前赴后继中书写“人

沙握手言和”的感人故事。山东《党员

干部之友》杂志社网络部副主任宋柳

桦在沙坡头治沙示范点装满了一瓶

沙,她说:“我要把这瓶沙带回山东,将

宁夏独特的故事讲给身边人听。”

“一汪碧水从天降,瀚海沙漠起平

湖。苇湖泛舟,翩翩鸥鹭掠水飞。枕

沙傍水,串串脚印笑语盈。早观芦荡

日出,晚听驼铃叮当。”这是沙湖自然

保护区的美景和游客体验的生动写

照。在沙湖自然保护区,采访团近距

离感受了沙湖的雄浑与秀美。

走进腾格里沙漠腹地,连绵起伏

的沙丘一望无际,令人震撼。依托独

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宁夏借助黄河,做强大漠星

空品牌、做特康养旅游品牌、做活动感体验品牌、

做精乡村旅游品牌,使水沙相依、和谐共生的影响

力不断扩大。采访团在中卫市沙漠星星酒店调研

采访了宁夏旅游消费市场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在沙漠图书馆,阅览大厅里各类图书整齐排列,采

访团一行边走边看,不时驻足翻阅,感受沙漠与书

房、黄河与墨香。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编

委胡德池说:“最值得称赞的是宁夏通过‘文化赋

能’和‘文旅融合’,让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人民群

众感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享受美好生活、

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载体。”

展现奋发有为的实干风采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采访,看到宁夏人民在

艰苦创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我

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的

深刻内涵,这是宁夏人的精神底蕴,也是我们践行

新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精神力

量。”江苏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克海在调研采访

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后感触颇深。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玺赞枸杞庄园调研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7

第10页

在宁东会客厅,采访团认真观看了习近平总

书记视察宁夏时的影像资料,跟随讲解员了解了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自 2003 年开发建设,特别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大

家深刻体悟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从“靠煤

吃煤”到“点煤成金”的光辉历程。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主题采访活

动,大家看到了宁夏各行各业将习近平总书记的

殷殷嘱托转化为实干力量,推动宁夏各项工作高

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将着力宣传推介宁夏,努力

讲好宁夏故事、传递好宁夏声音。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伟大号召一经发

出便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也激励着无数新闻工作者

奋勇前进。他们牢记职责使命,为人民抒写,为时

代放歌,在党心民意、国计民生的交融辉映中展示

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和治国理政新气象。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期间和结束后,全国党刊

全媒体记者们满怀激情,笔耕不辍,陆续推出了一

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全媒体精品力作。一

篇篇报道、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从不同角度

展现了美丽新宁夏的壮美景象,记录了宁夏日新

月异的发展新貌,讲述了感恩奋进的宁夏故事。

截至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建》杂志和

30 多家地方党刊社共刊发各类作品 200 多件,迅

速掀起了强大的宣传热潮,共同奏

响了行走塞上江南,见证日新月异

美丽新宁夏盛大的交响乐章。G

责任编辑:沈 阳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调研采访。 李永红/摄

■ 全国党刊看宁夏

8

第11页

我 们 党 领 导 的 红 军 长

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

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

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

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

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

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

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

长征路。

—— 习 近 平 2016 年 7

月 18 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参观红

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

时的讲话

“离了将台上战马。”这是秦腔《穆柯寨》中的一句戏文,说的是

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要塞——将台堡。将台堡,又称西瓦亭,位于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集散

地,更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会师地和胜利结束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

红色记忆。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发出“走好新的

长征路”的伟大号召。7年时间过去,这片红色热土弘扬长征精神,

盘活红色资源,呈现出不一样的塞上江南好光景。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只见园内丰

碑矗立,红旗飘扬,松涛阵阵。瞻仰伟岸的纪念碑,豪情万丈的历史

岁月真实生动,犹在眼前。

1936 年 5 月,红一方面军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中共中央审时

度势,作出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合的战略决策。10月9日,红一、四方

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而此时的红二方面军,已在 9月中旬连克甘

肃省东南部的成县、康县、徽县、两当,并于 10月迅速向北转移。10

月21日,红二方面军进入今西吉县境内。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部和二军团抵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次日,红二方面

军六军团同红一军团一师在兴隆镇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胜

利结束。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将台堡见证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英雄

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

伟大征程,在当地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火种和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朽精神。

“长征路上,中央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奋勇前行,翻越人迹罕

至的雪山,穿过渺无人烟的草地,一路闯关夺隘,途中进行了 600余

次重要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一公里就有3人牺牲……

最终实现胜利会师。”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内,一堂堂“微党

课”正在上演,向观众们再现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

宁夏将台堡:红色热土好光景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崔一民

全国党刊看宁夏 ■

9

第12页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最珍贵、最生动的

教材。近年来,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

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

重要讲话精神,将台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

征精神,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在讲解内容、

教育形式上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增添专题党课,推

出“八个一”教育活动(瞻仰一次纪念碑、重温一次

入党誓词、参观一次纪念馆、聆听一次微党课、听一

堂红色专题课、观看一次红色影视片、观看一场红

色情景剧、重走一段长征路)。随着将台堡红军长

征会师纪念园声誉和知名度的提高,前来参观瞻

仰、游览寻根的人数与日俱增,这里已成为一处誉

满全国、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圣地。2022年,将台

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接待参观者104万人次。

红色资源的盘活,也带动了当地红色文旅产

业发展。

在葫芦河西岸的将台堡镇毛家沟村,返乡创

业大学生谢宏义借助红色资源,打造了“将台堡·

红军寨”长征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量

达 3 万人,平均每年收入达 120 多万元。”谢宏义

说,他还计划推动基地与相关单位合作,继续完善

红军寨建设,让更多人体悟伟大长征精神。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

调研,一下飞机就驱车 1 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

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

师纪念园、纪念馆。总书记强调:“伟大的长征精

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

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

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殷殷嘱托化作前行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重

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西吉县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

大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

这片红色土地一年一个样,走上了

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

好路子。G

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隆重举行。 闫院平/摄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0

第13页

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

农田阡陌纵横,夏风徐来,碧波荡漾,向着远方延

展开去。

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入口处,一块高高竖立的

红色牌子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蔬菜品种

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

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2016年 7月 18日,总书记冒雨来到姚磨村考

察,深入了解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对冷凉蔬菜标准

化种植生产、防范市场风险、搞好科技服务、信息服

务四个方面作出重要指示,给姚磨村发展蔬菜产业

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当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冷凉蔬菜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也是固原

市农业优势产业,更是原州区的富民产业。据姚

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介绍:“‘冷凉’不是一种蔬

菜的名字,而是宁夏地理条件给予我们蔬菜产业

发展的底气。”

宁夏全境海拔在 1000 米以上,光照充足、昼

夜温差大,种粮,很多地方是“撒下一袋子,收获一

帽子”。姚磨村更是地处曾被确定为“最不适宜人

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核心区,气温偏低,

以前种庄稼的收成也偏低,老百姓一直在温饱线

上徘徊。

可就是在这种地区,种植冷凉蔬菜有着天然

优势。蔬菜生长时间长,营养积累足,色泽鲜亮、

脆嫩多汁、口感甘甜,是全国同类菜品中的佼

佼者。

姚磨村据此找准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产业

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的冷凉蔬菜特色产业新路子。

如今,姚磨村建起了 8000 平方米的冷库,增

设 3 栋智能玻璃温室、30 栋日光温室和净菜分拣

包装加工车间、制冰厂、包装箱厂等,确立了从点

种、育苗、管理、采收、预冷、包装、运输至销售的统

一标准和一套管理系统以及全机械化的作业方

式。蔬菜种类从单一的芹菜、小白菜扩展为30多

个品种。蔬菜基地的生产次数从一年一茬变成一

年三茬,年产量达到17万吨。冷凉蔬菜已成为姚

磨村的一张“特色名片”。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笑着说:“我们的蔬

菜根本不愁销路,每年一到收获的时候,广州、香

港等地的客商就会找上门,都知道我们固原的冷

凉蔬菜好,口感细腻、甜度高。”

质地脆嫩、品质优良、绿色生态的冷凉蔬菜,

深受南北客商的认可。据介绍,蔬菜基地种植的

口感西红柿,运往上海市场,每斤可卖20元以上,

还供不应求。

姚磨村通过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

建机制,使蔬菜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是固原

市冷凉蔬菜走向全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的 7 年来,固原市的冷

凉蔬菜产业实现了从分散种植转变为规模化标准

化发展;从供应当地转变为面向全国大市场;从南

方农民种、当地农民看转变为当地经营主体引领

宁夏固原市姚磨村:冷凉蔬菜种出火热日子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胡 飞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1

第14页

千家万户参与。蔬菜产业在种植规模、产业链条、

蔬菜品质、科技服务、产业效益等方面得到长足

发展。

昔日“苦甲之地”,今成“中国(西部)冷凉蔬菜

之乡”。

如今,固原市的冷凉蔬菜享誉大江南北,畅销

海内外。固原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

基地。截至2022年底,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

亩,年产量20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

以上。

“广东人最青睐的菜心是‘宁夏菜心’,宁夏生

产的上海青油菜被上海市民称作‘宁夏青’,而且

在沪上西郊国际市场的价格比其他产区的高不

少……”细数冷凉蔬菜在全国各地的畅销情况,固

原市绿安蔬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晰颇为自

豪:“以省域冠名菜名,这是市场对我们宁夏冷凉

蔬菜的认可!”

冷凉蔬菜不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菜,更是脱

贫致富的“幸福菜”。程广锦乐呵呵地说:“我们姚

磨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8000至9000元,

已经提升为2022年底的2万至3万元。”

近年来,姚磨村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蔬菜

的产品质量,拓宽蔬菜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加附加

值,增加农民收入,基地亩净增产值1000元以上,

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带动辐射周边10个

村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年

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如今的姚磨村挺直了腰杆子,

绿意更浓、产业更兴,百姓日子更红

火,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G

姚磨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2

第15页

极具特色的农家小院、现代化养牛车间、宁静

温馨的康养中心、文化气息浓郁的村史馆……俯

瞰六盘山腹地,一幅青山、绿水、民居、花海、牧场

绘就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这里是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曾

经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的贫困村,现已发生巨变,

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杨岭村的乡亲们永远也忘不了 2016 年 7 月

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杨

岭村看望父老乡亲,考察精准扶贫情况。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总书记考察时,来到当地的贫困户马克俊家,

到他家小院一角的牛棚,询问他家肉牛出栏育肥、

贷款等情况,同他详细攀谈。总书记勉励大家,

“看着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好日子

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2017年,杨岭村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

授信全覆盖,实施项目到户政策,落实补栏、建棚、

修池、种草、繁育奖补,鼓励村民种草养牛。通过

发展肉牛养殖、乡村旅游、中蜂养殖、苗木、草畜等

产业,截至 2022 年底,杨岭村年人均收入达 1.3

万元。

今天的杨岭村,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家

家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村内村外绿树成荫,村容村

貌焕然一新。杨岭小学里,实验室、计算机室、图

书阅览室、卫生保健室等一应俱全。

“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

本出路”

脱贫攻坚要稳扎稳打,产业发展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

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富民”思路,杨岭村以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产业联合党

支部,立足当地资源和传统优势,把肉牛养殖和乡

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抓手强力推

进,特色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念好“牛字经”、培育“牛经济”,已成为杨岭村

人的共识。现在,杨岭村建成 1 座千头肉牛养殖

场,通过托管、代养、联农代农等多种形式,加快推

进肉牛集中养殖,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促进肉牛产

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村肉牛饲养量达1340头。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成为杨岭村又一发展方向。2020 年杨岭村入选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3年 7月 18日,以“牢记领袖嘱托 凝聚奋

进力量”为主题的泾源县第四届杨岭乡村文化旅

游节开幕。夏天的杨岭村青山连绵,景色秀美,繁

宁夏固原市杨岭村:

昔日贫困村变身美丽新农村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谷士欣 胡 飞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3

第16页

花似锦,群山绿树映衬下的村庄秀丽多姿。集采

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新业态,使

乡村旅游成为杨岭村亮丽的名片。

村民马梅花 2019年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年收

入就能有 5 万元。如今,杨岭村有 100 多家农家

乐,旅游产业综合收入400多万元。

“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

党支部”

杨岭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党员带头,建强

战斗堡垒。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工程,配强“两委”班子,培育产业带头人、储备村

级后备干部。聚焦“一乡镇一亮点、一支部一特

色、一行业一典型”,培树“红色杨岭·振兴先锋”党

建品牌。

杨岭村的广场上,一堂堂实用技能课让村民

们受益匪浅:养牛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花卉病虫

害防治技术……村民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村

党支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农民夜校,让党

员模范农户站了出来,成为带领村民学习技术、发

展产业的领头羊。

绿树阴浓夏日长,六盘山下,宜居宜业的美丽

杨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G

在杨岭村村史馆内,陈列着一幅幅反映乡村沧桑变化的照片,记载着总书记在杨岭村的足迹和亲切话语。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4

第1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

态文明建设,多次对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

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沿着

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

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努力探索防止沙之害、用好

沙之利的新前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处我国第

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沙漠占全市土

地面积的 22.7%。这里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

为187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980毫米,是降雨

量的10倍多,长期处于荒漠化威胁中。

沙坡头的治沙,是从包兰铁路建设开始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加快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

发展,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这是我国修建的

第一条沙漠铁路,在中卫境内长达55公里,6次穿

越腾格里沙漠,且要穿越长42公里、高130米的沙

坡头。

治沙“魔方”,走向世界的智慧与典范

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介绍说:“在沙漠

中铺轨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路轨常常受到流沙侵

袭,无法正常行车。”一次闲暇之余,中卫工务段固

沙林场职工在沙漠中扎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

林场”等字样,风暴过后,竟意外发现几个字当中,

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受到了某种启

示,林场职工开始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

马蹄形……试验证明,1 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

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人走在流沙上都站不稳,草方格为什么风吹

不走呢?唐希明指着沙丘上的草方格向记者解释

道:“这一个个草方格是工人用铁锨把麦草牢牢扎

进沙里做成的,可有效减弱地面起沙风速,这是机

械固沙。把三分之一的‘草方格’种上柠条、花棒

等沙生植被,再通过人工或无人机播下草种,刮风

时会在草方格中央产生漩涡,逐渐把风沙和播下

的草种堆积在四周,最终靠自然降水基本就能维

持植物的萌发和生长了,这是最主要的、长久的植

物固沙方式。”

沙坡头固沙,植物是关键。“麦草方格”的寿命

一般为 3 年,为提高植苗成活率,唐希明用 3 年时

间研究发明了“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

具”,又叫“便携式沙漠造林器”。它是一米长的

“干”字形铁制工具,可以把苗木根系末端直接送

入湿沙层,不会扰动沙层,造成沙层水分流失。用

它来栽植柠条,成活率能达85%以上,造林成本降

低了50%。

对抗流沙,只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经过一

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努力,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

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

昔日的“干沙滩”,今日的生态“金沙滩”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王 静 汪欣蕊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5

第18页

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

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给沙漠披上一件会呼吸的外衣

走进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实

验室,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从原始沙结皮里提取

出微生物蓝藻,再将其在培养皿中进行孵化、增

殖,最后变成浅绿色的溶液。

“这种溶液,就是我们寻找到的快速固沙方

法。”研究试验站的工程师王炳尧介绍,“利用黏土

遇水可以快速产生结皮的特点,我们把这种蓝藻

混合液体喷洒在黏土上,让沙子表面快速硬化。

同时藻类沉积下来形成腐殖质,可以帮助结皮上

的植物生长,进一步巩固治沙效果。”

在生物工程技术的推动下,原本 5 至 10 年才

能天然形成的土壤结皮,结皮时间缩短到了1年。

当人工背运麦草扎设“草方格”,升级为刷状网绳

式“草方格沙障”后,“草方格”防沙施工效率提高

60% 以上,治理成本却比传统“草方格”降低了

10%不止,取得了防沙治沙成果的历史新突破。

如今,沿着中卫市沙坡头区包兰铁路眺望远

方,天空碧蓝,灌木与花草在此生长,一道道绿色

屏障由此而生,一张纵横交错的巨网,连带方格内

生机盎然的灌木草本,为沙丘披上了绿衣,打破了

沙漠植物难以存活的“铁律”。

从麦草方格,到防护林带,再到人工沙结

皮……昔日的沙海变成了今日的绿洲,形成了“绿

进沙退”的良好局面;“草方格沙障”和“以固为主、

固阻结合”的沙害防治技术与模式,为我国北方沙

区生态屏障建设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和

技术支撑,沙坡头独创的治沙技术被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 500 佳”称号,并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被全世界广泛运用在固沙

事业中。

沙水相依,绘就人沙和谐发展新画卷

黄河奔腾一路蜿蜒向东,冲出高山峡谷,进入

宁夏中卫,与腾格里沙漠在此邂逅,形成了“沙河

共色”的雄浑景观,怒吼的黄河在这里温柔地守

望,拥抱着大漠亲吻着蓝天,使得中卫旅游资源富

集独特,享有“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中国沙漠之

都”美誉的沙坡头景区,吸引更多游者来此领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为当地充分发

挥沙漠自然地理优势,推动旅游业为区域经济发

展增添活力。

“目前中卫的沙地已基本得到治理,还能看到

的流动沙地主要用作生态旅游产业。”宁夏回族自

治区林草局调研员苏亚红告诉记者。

近年来,当地充分整合旅游点位、非遗等资

源,深入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依托当地

大漠、黄河、星空等自然优势,开发生态修复旅游

产品及生态移民、旱作节水设施等特色生态旅游

产品,持续加大旅游项目和产品业态供给力度,顺

应生态环保治理要求、加快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致力于打造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文旅名片。

2023 年以来,当地紧紧围绕宁夏“全域旅游

示范区”和中卫“全域旅游示范市”“国际旅游度假

目的地”创建目标,以全面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

务质量为重要抓手,营造“安全、有序、优质、高效、

文明”的旅游市场环境,在巩固生态文明成果的同

时,也为旅游业创新性发展蓄势赋能。

大漠星移,风光无限。从昔日的“黄沙刮到饭

碗里”到今日的“中卫归来不看沙”,从防沙治沙到

沙漠旅游,“黄沙戈壁”如今已成为“黄金绿洲”,筑

起了一道守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生

态文明和文旅产业的互促互补,实

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态

势,为加快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注

入“强心剂”。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6

第19页

红土地开启“新的长征”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座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

高山,承载着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六盘山下将台堡,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地,这里苍松劲柏、翠绿挺拔,讲述着惊天地、

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2016 年 7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

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向全党发出“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从此留下了新时代弥足珍贵的

新长征记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

奋斗、实干苦干,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西海固”千百年苦瘠山

川换了新颜,沟壑纵横的山间乡野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翠绿的菜心、水灵灵的黄瓜、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走进宁夏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菜田阡陌纵横,拼接成碧绿锦缎向远

方延展。不等、不靠、不要,姚磨村的群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

脱贫实践中巧用六盘山高海拔优势,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在“苦

甲”之地走出一条奔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姚磨村海拔2000米以上,气温偏低,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种出来的蔬菜好吃、有营养。“以前村里只有几家农户种植蔬菜,品

种单一,面积小,收成不好,乡亲们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姚磨村党

支部书记程广锦说,“2016年,总书记来到我们村,为我们指明了发

展方向。我们边学习、边摸索,向高品质方向不断努力。”近年来,姚

磨村建成原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

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殷实的生活是对总书记牵挂的最好回应,

如今,姚磨村蔬菜亩产值从几十元、几百元增长到数千元,村民有了

实实在在的收益。

“冷凉菜”成了“热产业”,百姓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年轻

美丽新宁夏:奋楫笃行启新程

《党建》杂志社记者 赵瑞熙

塞上江南、天高云淡,宁

夏沃土、生机盎然,这片 6.64

万平方公里的热土洒满了党

的阳光雨露。习近平总书记

始终心系塞上江南、情牵宁夏

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

次视察宁夏,为宁夏改革发展

把航定向、擘画蓝图。感悟思

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宁夏

回族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沿着总

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带

领宁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

上不断绘就“经济繁荣、民族

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

美丽新宁夏”崭新画卷。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7

第20页

人回乡创业、建设美丽家园,今年 27 岁的王彦辉

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大学毕业后,王彦辉毅然

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经营家里的冷凉蔬菜种植

产业。种菜就像养孩子,操不完的心,既要确保标

准、开拓市场,又要抵挡自然灾害、解决种植难题。

“干农活虽然累些苦些,但总要有人来干,现代农

业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投身

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我们这一代的

长征路。”王彦辉坚定地说。

六盘山见证沧海桑田。88年前,毛泽东在这

里写下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

汉”的豪迈诗篇。88 年后,六盘山下,黄河两岸,

宁夏老区旧貌换新颜,处处彰显着奋斗之美。姚

磨村百姓的奋斗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践行,六

盘山区的巨变是新时代宁夏发展的缩影。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精神穿

越历史闪耀至今,激励着后人继续向前、永远向

前,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还在不断续写。

大漠里书写“绿色奇迹”

防沙治沙,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要勇担

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

防沙治沙新奇迹。”今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加

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

建设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

回族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

引,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防沙治沙

取得巨大成就。

在宁夏,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止。这里是荒

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东、

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

沙漠包围,全区 80% 的地域年降雨量在 300 毫米

以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

漠东南边缘,曾饱受风沙之苦。当地居民回忆,一

场沙尘暴过后,家里的沙子得用簸箕往外撮。

小小草方格,何以让沙漠“让路”?站在沙坡

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高的沙丘上望去,1 米见

方的草方格起伏延伸,柠条、沙柳、花棒等沙地植

被顽强生长,诉说着宁夏人治沙的历史。沙坡头,

一个曾经的不毛之地,已成为人类在肆虐沙害面

前展示力量和智慧的精神高地,成为人类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生动范例。

在地上用稻草铺出 1 米×1 米的方格,然后拿

起铁锹将长60厘米左右的稻草拦腰扎入沙子,说

话间,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就把一个草方

格扎好了。“不要小看这个草格子,它荣获了国家

科技进步特等奖,被称为‘中国魔方’,是中国人治

沙智慧的结晶!”唐希明站在沙丘上骄傲地讲道,

“用草方格打牢治沙地基,这只是第一步。一米见

方的草方格里还需播撒沙蒿、沙米等耐旱草种,才

能真正形成绿色屏障。”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唐

希明一头“钻”进家乡的沙子里,开启了治沙人的

职业生涯。如何扎草方格,如何快速高效地栽种

植物来固沙,唐希明研究了半辈子。这是治沙人

的智慧与坚持,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用青春阻挡风沙,用汗水浇灌绿色。治沙成

功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科学家队伍在默默奉献。

生物土壤结皮,又被称为“沙漠皮肤”,是荒漠化治

理的重要生物策略之一,是“沙”变“土”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告

诉记者,通过这种“黑科技”,可以将结皮时间从

10 年左右缩短至 2 年甚至更短,这项技术的成功

是科研团队10多年的心血。1955年建站以来,一

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 全国党刊看宁夏

18

第21页

代代研究人员扎根沙漠,把防沙治沙作为一辈子

的事业。科技赋能让防沙治沙跑出新的“加速

度”,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

省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治沙成果而来的

是看得见、摸得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

的沙坡头,早已绿色满目、湖沙同框、游人如织,再

也不见沙尘蔽日,很多曾因风沙远离故土的人纷

纷回乡。沙还是那些沙,但身份已截然不同。沙

漠与星空、黄河携手,“合奏”出发展的新音符,沙

漠、干旱、大风这些发展的“绊脚石”早已华丽转

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银行”。星沙

对望,绿草轻覆,塞上江南“颜值”越来越高。

新时代绽放团结之花

流不尽的黄河水,道不完的民族情。宁夏川,

处处都是各民族共建新宁夏的生动场景,处处都

有“民族情、一家亲”的动人故事。以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持续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区各族儿女心手相连、

共赴美好生活,让民族团结成为宁夏最鲜亮的

底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

的根本保证。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有

1.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5%,汉、

回、满、蒙古、藏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2020 年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曾在这里深情

讲道:“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金花园社

区党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

员的作用,从优化组织设置、选好网格支部书记、

壮大楼栋“红管家”入手,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楼

栋中,让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每个楼栋都有党

员服务。谈及社区变化,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说:

“我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居民

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强了。”党的领导落实了,民族

团结就抓实了,金花园社区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

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坚强的

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潜移默化、润物

无声的。在宁夏,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用自

己的坚守和奉献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虽然已经

73 岁了,但维护民族团结的心依然炽热、永远年

轻。”“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说。2004年,退休

后本应安享晚年的王兰花牵头成立了“王兰花热

心小组”,解决百姓琐事、调解邻里纠纷。时光荏

苒,常常赋予那些平常之举以不凡的底蕴和气度,

秉承着“靠近我,温暖你”的理念,近20年来,王兰

花对群众的求助,事无巨细“照单全收”,成为社区

各族群众的贴心人,并带动上千人加入这支队伍

中来。“周围的群众,不管哪个民族,有了困难,我

们都会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王兰花告诉记者。兰

花馨香,民族情浓,如今,“兰花”已不仅仅是一个

名字,而成为宁夏各族群众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

步篇章中的美丽印记。

团结促发展,发展筑团结,党的富民好政策让

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

镇弘德村是生态移民村,2020年 6月 8日,习近平

总书记来到这里,鼓励大家“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近年

来,弘德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融合,积极培

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团结

奋进之路越走越宽广。“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1.42 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 207 万元。经济

上去了,日子好过了,各族村民感情更深、更加团

结了。”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宁夏各族儿女亲如一

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在充满光荣

和梦想的新征程上,各族儿女像石

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

奋斗、共谋繁荣发展,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19

第22页

贺兰山下良田万亩,

黄河岸边果蔬飘香。全国

党刊媒体记者相聚在塞上

江南、大美宁夏,沿着总书

记的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共同见证

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

辉煌成就。

走进固原、了解固原,

让我们一同感受在新时代

六盘大地发生的山乡巨变。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宁夏副

中心城市,辖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一区四县,146万各族群众生

活在这片土地上。固原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毛

主席的千古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就是固原“战国秦长

城”;这里有中国四大古关之一的“萧关”,秦始皇曾过萧关首巡天下,汉

武帝六出萧关巡边察疆,尽显“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边塞雄浑;这里有中

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

里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波斯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北魏漆棺画,展现了

丝路文化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固原是革命圣地,1935年10月,毛主

席率领中央红军途经固原,胜利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留下了壮

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1936年10月,红一、二方面军会师将台堡,固

原成为长征胜利结束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宁夏、缘结固原,4次视察宁夏3次踏访固原,亲

手谱写了闽宁协作“山海情”,2016年7月视察宁夏首站来到固原,在将

台堡向全党发出“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赋予了固原红色基因

新时代内涵。固原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

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纲”

和“魂”,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强化“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

做,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的政治自觉,感恩奋进、团结奋斗,推动固

原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开创了经济繁荣新局面。固原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视察

宁夏时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

务,实施产业千亿倍增、投资千亿倍增、改革创新驱动“三个计划”强筋

壮骨,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宁夏副中心城市、生态文旅特色市、乡村

全面振兴样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五个市”靶向发力,

发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蓄积优势,融侨丰霖10万头肉牛屠宰精深加

工、雪川农业 20 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加工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龙头引

六盘大地的山乡巨变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 全国党刊看宁夏

20

第23页

领,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农文旅融合等新兴业态

蓬勃发展,GDP跨上400亿台阶,跑出了较2016年

底增长70.9%的加速度,收获了中国“冷凉蔬菜之

乡”“马铃薯种薯之乡”“六盘山黄牛之乡”等国字

号招牌。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农业经营“三统三

分”机制破解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六权”改革

激活美丽新固原建设“一池春水”,坚持不懈推动

高质量发展成为六盘大地的最强音。

奏响了民族团结新乐章。80多年前,红军三

过西吉县单家集,留下了“单家集夜话”“回汉兄弟

亲如一家”的红色佳话,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固原因此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策源地。党的

十八大以来,固原市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努力打造

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高地,扎实抓好固本培元、夯基育苗、凝心铸魂、

正本清源“四大工程”,创新实施感恩、认同、法治

“三项教育”,全面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

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

计划”,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万众一心圆梦小康、接

续奋斗共同富裕的壮阔实践中续写着六盘山下

“石榴花儿红”的时代新篇。

绘就了环境优美新画卷。曾经的固原山川

贫瘠、干旱少绿、生态脆弱。多年来,固原市深入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荒山”变“绿岛”

的决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

治理,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兴修梯田

“系带子”、山脚筑坝蓄水“穿靴子”,奏响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交响曲。“纯手工”打

造的整地林带可以绕赤道三圈半,镶嵌在黄土

高原上的旱作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地“指

纹”,全市森林覆盖率 14.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86.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 97%,主要河

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夏季平均气温只

有 18℃,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

1.23 万个,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市、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如今的固原已是

西部生态屏障,六盘山成为国家生态“两屏三带”

的重要节点,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绿岛和天然

水塔,“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已成为固原最亮丽

的名片。

创造了人民富裕新生活。曾经的六盘山地区

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

困程度深,百姓生活贫苦。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

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固原儿女战天斗地,以贫困不

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

定意志,39.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举撕掉

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同全国一道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成为展示中国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

的重要窗口。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

奋斗的起点,固原市把巩固拓展

固原市原州区古雁岭。

(下转第30页)

全国党刊看宁夏 ■

21

第24页

黄河明珠 一见“忠”情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西北内陆,黄河之滨,有一片坐落于引黄灌区

的丰饶之地,它宛如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宁夏

平原,这就是令人一见“忠”情的吴忠。

吴忠市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区位优

势、丰富的物产资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迈出高

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

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活动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

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早茶文化地标城市等称

号,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定位为“绿色发展先行市”。

美在移民致富。吴忠市坚持把移民致富提升

行动作为惠民生、解决移民群众发展致富的重大

民生工程。2023 年一季度全市精准落实就业帮

扶,投入各类资金1.29亿元,实施务工奖补、“雨露

计划”、小额信贷贴息等 728 个就业项目,累计外

出 务 工 就 业 59269 人 ,安 排 购 买 公 益 性 岗 位

11485 人,帮扶车间带动就业 3222 人,移民群众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调研采访。

■ 全国党刊看宁夏

22

第25页

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

集中安置区,20 多年间陆

续 安 置 搬 迁 移 民 23.5 万

人。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

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

村。2020 年 6 月,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宁夏,首站来

到了弘德村,了解当地脱

贫攻坚情况。

美在民族团结。吴忠

历史悠久,历经 2200 余年

兴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

族聚集地。如今,吴忠市

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

族等 36 个民族,常住人口

139万余人。2020年6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到吴忠市利通区金

花园社区,了解当地促进民族团结、开展志愿服务

等情况。金花园社区打造“七彩家园 花开共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组织开展一系

列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

交流交融。同时,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

服务工作“行胜于言”的嘱托,充分发挥“兰花芬

芳”志愿服务品牌引领作用。

美在产业振兴。吴忠市资源丰富,是全国商

品粮基地、奶牛养殖基地、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和中

国滩羊之乡、甘草之乡、亚麻籽油之乡。吴忠市紧

扣自治区打造“千亿级奶产业”和“高端奶之乡”的

目标定位,成为伊利、新希望等乳业“五大黄金奶

源地”之一。2021 年,宁夏伊利被中国乳协认定

为全国最大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代表吴忠向世

界递出奶产业“品质”名片。吴忠市种植酿酒葡萄

23.4万亩,产量占宁夏 50%以上,100余款葡萄酒

先后获得各类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65个,红寺堡

镇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殊荣,汇达酒庄的“千

红裕”品牌葡萄酒被评为“宁夏优品”。

美在早茶文化。吴忠市打造“游在宁夏 吃在

吴忠”品牌,早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集纳养生

文化、美食文化和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早茶文化。

吴忠市以早茶为媒,连续举办了三届早茶美食文

化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今年“五一”期

间,吴忠市围绕“吴忠早茶‘味’你而来”“乐游吴

忠”等品牌策划推出27场文旅节庆活动、5项文旅

惠民活动及 13 条精品旅游线路,共接待游客

114.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3亿元。

美在黄河安澜。黄河流经吴忠,润泽万顷田

畴,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之美

名。黄河惠泽吴忠,守护黄河安澜是责任、是浓

情。古城湾人工湿地是为解决吴忠市第一污水处

理厂所排放的尾水直接入黄河难题所进行的尾水

水质提升工程,是母亲河水质“净化器”。青铜峡

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

引水灌溉的历史,减少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 6 月来宁视察,他来到黄河

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

了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听取了

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

工程建设情况汇报。G

采访团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采访。

全国党刊看宁夏 ■

23

第26页

早知有沙湖 何必下江南

北京《前线》杂志社记者 谭 丁

烟波浩渺的湖水,金沙如画的沙漠,婀娜多姿

的芦苇,成千上万的候鸟,种类繁多的游鱼,碧水、

金沙、翠苇、飞鸟、游鱼、远山、彩荷七大资源有机

结合,成为鸟的天堂、鱼的世界、游人的乐园。在

中国,有水的地方很多,但湖光山色中没有沙的粗

犷;有沙的地方不少,但瀚海起伏中缺少水的灵

性,这两者的缺憾在沙湖被神奇弥补,给了人们一

个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沙湖慷慨飞百鸟,换得美丽悦人间。”沙湖是

著名的候鸟天堂,这里每年都举办国际观鸟节,曾

被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观鸟首

选之地”。每年 3 至 10 月,有 17 目、44 科、近 200

种候鸟云集于此,最多时可达上百万只,“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用在沙湖颇为

贴切。

早知有沙湖,何必下江南。沙湖旅游四季皆

宜,早晚称奇,春季踏春观鸟,夏季沙水冲浪,秋季

渔歌唱晚,冬季冰雪狂欢。“一汪碧水从天降,瀚海

沙漠起平湖。苇湖泛舟,翩翩鸥鹭掠水飞;枕沙傍

水,串串脚印笑语盈。早观芦荡日出,晚听驼铃叮

当”是沙湖美景和游客体验的生动写照。

1952 年 8 月,解放军农建一师开始在西大滩

盐碱地上垦荒,创建了宁夏农垦第二个农场——

前进农场,在这里开垦出一个渔场,1989 年以来

开发旅游项目,此渔场被正式定名为“沙湖”,隶属

于宁夏农垦前进农场管理。1990 年 3 月,从江苏

无锡红旗造船厂购进“前进号、骏马号、沙湖号”3

条游船,同年 5月 1日,沙湖正式运营,接待游客。

2000 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北京首旅集

团等7家,宁夏农垦集团公司控股,沙湖正式从前

进农场分离出来,独立运营。

近年来,沙湖旅游区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2016 年中央第八环境

保护督察组在宁督察期间,严肃指出沙湖水质问

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沙湖水质治理,前

后两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任湖长,包抓沙湖水质治

理。宁夏农垦集团研究水质治理措施,委托中国

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沙湖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沙湖水体水质达标方案》,制

宁夏沙湖,国家 5A级景区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宁夏新十景之一,镶嵌在贺兰山

下、黄河金岸,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 42公里,景区总面积为 80.10平方公里,

22.52平方公里的沙漠与45平方公里的水域毗邻而居,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

漠之雄浑为一体,被誉为“丝路驿站”上的旅游明珠。

■ 全国党刊看宁夏

24

第27页

定出“外部隔离、内部循环、水体置换、污

水外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治理措

施,自2016年至2019年底累计投资超3.2

亿元,有效改善了沙湖水质。沙湖水质由

2016 年的劣Ⅴ类提升至 2017 年Ⅴ类,

2018 年全年平均Ⅳ类,2019 年全年稳定

Ⅳ类,2020 年以来水质平均达到Ⅲ类。

2021 年这一做法入选了“美丽河湖优秀

案例征集”,相关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

分享。此经验做法可为西北内陆干旱

地区绿洲灌溉退水补给型湖泊、旅游类

湖泊污染问题提供经验借鉴。在现有

措施基础上,近年来,沙湖进一步强化

管理,以电瓶船取代燃油船,减少石油

类污染;常态化监督污水全部纳入集污管网,对

敏感区域加密水质监测频度;开展“垃圾银行”

活动,引导游客参与环保工作;全面系统地开展

治理项目和措施的效果评估,科学合理调整和完

善工作措施,巩固提升水质治理效果,取得了实实

在在的成效。

丰富文旅融合业态。2021年以来,沙湖旅游

景区以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发展为契机,立足景

区资源优势,打造大沙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

态体验目的地和运动、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旅游目

的地。推出大型实景马术剧《沙湖传奇》,上新《飞

越沙湖》飞行体验馆,打造沉浸体验为一体的飞鸟

奇幻馆(鸟国研学馆)。新增建设湖居民宿酒店

(蛋蛋屋、地球仓),对沙湖鱼头宴一条街进行外观

改造。紧紧围绕“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持续丰富

湖东生态观光游、完善湖中深度体验游、谋划湖西

休闲度假游,2021年湖东接待人数占全年入园游

客人数的 20% 以上。2022 年,打造萌宠乐园、精

彩演艺、智慧景区、度假岛屿、绿色景区六大主题

项目;2023年,投入资金6500万,打造了宁夏首个

集游赏观光、购物演艺、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为一

体的“沙湖不夜城”特色旅游街区,进一步丰富了

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效益。

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积极同全国水上运动管

理中心对接,组织开展“摩托艇联赛沙湖大奖赛”

“绿水青山挑战赛”,深化打造“沙湖水上运动旅游

文化节”,不断提升沙湖水上运动赛事组织和承办

实力,推进“国家级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在沙

湖落地建设。通过举办沙湖国际观鸟节等国际国

家级品牌活动,推动“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

游+N”文旅融合发展。

风光胜似江南好,沙湖景区将继续聚焦宁夏

“六优”产业规划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主线,以

大沙湖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EOD)建设为

契机,以打造“两区两中心”(两区:国家级旅游度

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两中

心: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野生鸟

类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研究中心[沙湖鸟国])为品

牌定位;以推出“一线五主题”(一线:一条游览主

线;五主题:萌宠鸟国秘境区、亲水竞技休闲区、动

感沙漠体验区、集市演艺互动区、康健疗养度假

区)为整体布局,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

态体验目的地和集运动、休闲、康

养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宁夏沙湖,一个迷人的天然画

卷,等待你的探索。G

沙湖美景赛江南。

全国党刊看宁夏 ■

25

第28页

塞上江南,无处不飞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上海支部生活编辑部记者 张蔓蔓

七月的宁夏,天蓝云舒,果蔬飘香。从巍巍贺

兰到六盘之巅,从塞北大漠到黄河两岸,本刊记者

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

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塞上江南,

喜看宁夏在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写民族团结

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民富裕新生

活征途上的神奇巨变,聆听宁夏人民在赓续红色

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治理、促进文旅融

合、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信念不渝、

步履不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

宏伟画卷正渐次铺展。

厚植“红色”、深耕“绿色”,走好乡村振兴路

7 月 18 日,“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的长征

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固原市西吉县将

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开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的主

题。活动现场,百人齐唱长征组歌《大会师》,千人

共唱《歌唱祖国》。

1936年 10月 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

方面军主力会师将台堡,标志着历时两年、跨越14

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

总书记来到将台堡,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

发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

大号召。

红色,是宁夏的底色。近年来,宁夏丰富和发

展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先后打造红

色景区景点12个,登记备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2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 2165 件,推出了 22 条红色旅

游精品线路,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

六盘山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固原市泾

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游人如织,乡村文化旅游节正

在举行。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今天的杨岭村

形成了集采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

新业态,已经通过培育牛羊养殖、种苗和乡村旅游

等三大重点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借着每年一

届的乡村文化旅游节,杨岭村向外界展示着完美

蜕变: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养牛车间,村民住进了亮

堂的农家别墅,康养中心、乡村研学实验基地也让

村子愈发热闹。

固原市原州区姚磨村地处西海固核心区,山

川贫瘠、干旱少绿、生态脆弱,曾被联合国粮食开

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同

时,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隔离条件好、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深厚且有

机质含量高,具有发展冷凉蔬菜的独特优势。

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姚磨村考察蔬

菜种植产业时强调,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

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不负总书记的

■ 全国党刊看宁夏

26

第29页

嘱托,2019 年,姚磨村冷凉蔬菜通过有机产品认

证。短短几年内,村里建起了 8000 平方米的冷

库,增设3栋智能玻璃温室、30栋日光温室和净菜

分拣包装加工车间、制冰厂、包装箱厂等,产业发

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依托万亩冷凉蔬菜

基地,姚磨村还建起了集蔬菜新品种展示、采摘及

品鉴、养生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园。

这个盛夏,万亩冷凉蔬菜基地阡陌纵横,拼接

成碧绿锦缎。高效设施果蔬种植大棚内,“粉精

灵”樱桃番茄正值采摘季。“目前每斤售价为20到

40元,在上海电商平台供不应求。”来自上海孙桥

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孟恒宇说。走

俏的姚磨冷凉蔬菜,也红火了当地农民的日子。

据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介绍,全村 280 多户

群众都参与蔬菜种植,还带动辐射周边10个村组

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年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

力1000余人。截至2022年底,固原市冷凉蔬菜种

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以上,80%以上

走进国内外大市场,成功培育了“六盘山冷凉蔬

菜”等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88年前,毛泽东在六盘山上写下“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的豪迈诗句。88 年后,宁夏老区旧貌换新颜,长

征精神激励着后人勇毅前行,续写奇迹。宁夏广

大乡村逐步走上因地制宜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各美其美、集群发展,特色产业蕴生机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

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在宁夏,特色

产业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提及特

色产业,要先从一颗小小的枸杞说起。玺赞枸杞

庄园,是一片在中卫市中宁县的戈壁盐碱地荒草

滩上建起的万亩枸杞生态种植基地。炎炎夏日,

饱满多汁的枸杞果挂满枝头,农民们正穿梭在田

间采摘鲜果。“我们打造了 3 米行距、1 米株距的

标准化种植田,保证了田间的通风光照以及机械

化作业,提升了枸杞品质。”玺赞枸杞庄园有限公

司副总经理张旭介绍。除了泡水、煲汤,枸杞还

被制成原浆饮料、面膜、口红等 10 大类 100 多种

产品。

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

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 6 月初考察宁夏时明确指

出,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

枸杞采摘忙。

全国党刊看宁夏 ■

27

第30页

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

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2022年,“贺兰山东麓

葡萄酒”品牌价值达301.07亿元。

位于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吴

忠市红寺堡区的红寺堡酒庄,是宁夏葡萄酒产业

的典型代表,除葡萄种植和酿造外,还涉足葡萄酒

展示展览、旅游观光、休闲会所以及世界葡萄酒文

化交流。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0多万

亩,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 12 万个就业岗位,成为

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在宁夏黄金奶源带,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

公司落地并建成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借

助当地得天独厚的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伊利

走出了一条井喷式发展扩容之路。

立足优势,以“特”制胜,宁夏全力打造葡萄

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

正朝着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进发。强者集

聚,方成为大。宁夏还积极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

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

新”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

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

石嘴山市,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

如嘴”而得名。位于石嘴山市高新区的宁夏天地

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煤机装备制

造企业。聚焦煤机主业,企业突破“卡脖子”难题,

“年产2000万吨智能综采煤炭输送装备”“世界首

台(套)高效节能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等产品达

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屡获“单项冠

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宁

夏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目前率先打造

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综合产能超过

5.5 万吨。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正极材料及其前

驱体研发、生产、销售、供应、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

业务体系,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的经营能力,已在电

池材料产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

的”伟大号召,地处宁夏中东部的“超级工程”宁东

能源化工基地服务国家战略,站位区域全局,加快

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高端专用化学

品等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再造一个宁

夏经济总量”的目标,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现代煤化

工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黄河安澜、绿进沙退,文旅融合绽新颜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

夏在示范先行。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最恋是吴忠。”坐落在

黄河之滨的吴忠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

黄色的波斯菊、紫色的千屈菜、鲜绿的水葱、清可

见底的湖水,构成了古城湾人工湿地的美丽图景。

“它像一颗‘人工肾’,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打造黄河水质‘净化器’,守

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吴忠市生态环

境局副局长杨瑞介绍说。这些年,吴忠市坚持山

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通过

实施堤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河道疏浚、滩地生

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程,使黄河吴忠段

安澜无恙,水清岸绿。

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两岸山

壁,色如青铜,格外壮美,“青铜峡”由此得名。青

铜峡是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闸墩式水电

站,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

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减少了黄河宁

蒙河段冰凌的危害。如今,宁夏引黄干渠 25 条,

总灌溉面积达到828万亩,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

商品粮基地,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向阳花开正艳。走

在村里的三尺巷中,院落古朴别致,客房整洁干

净,特色墙画相映成趣。依托引黄古灌区世界灌

溉工程遗产和黄河水利、生态资源优势,韦桥村着

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等产业,逐

步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 全国党刊看宁夏

28

第31页

中卫市沙坡头,是黄河与腾格里沙漠狭路相

逢之地。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是

我国最早建立的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站,经过一代

又一代科研人员接续努力,研发出举世闻名的

“麦草方格”固沙法,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

的局面,成功遏制住了沙漠化扩展的态势,将沙

漠逐渐变为绿洲。三面环沙的宁夏还创造了固

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

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的铁路防风固沙体

系,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 25 公里,包兰铁路沙漠

段两侧形成了宽 1 公里的绿色长廊,保证了铁路

畅通无阻。

“人沙和谐,沙为人用。”走进腾格里沙漠,连

绵起伏的沙丘一望无际,一幢幢超现代风格酒店

分布在沙海中,宛若身处火星,令人震撼。这里是

国内最佳观星地之一,被誉为“星星的故乡”。近

年来,“沙漠水城”中卫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和沙

坡头景区转型升级,将黄河文化、治沙精神、大漠

文化、星空文化融于一体,建造“躺在床上数星星”

的沙漠星星酒店、“守护黄河根脉”工程的宁夏首

家沙漠图书馆等,为走进沙漠的游人带来全方位

的神秘观光体验。

山海结盟、心手相牵,闽宁协作谱新篇

距离宁夏银川市区不到 40 公里的永宁县闽

宁镇,是影视作品《山海情》故事的发源地。茫茫

戈壁滩,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子跑,是

闽宁镇最初的模样。

镇史馆里,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动记

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

的闽宁扶贫协作,以及20多年来闽宁镇的巨变。

1997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

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赴宁夏调研东西

凯盛浩丰(银川)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

全国党刊看宁夏 ■

29

第32页

部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被西海固的贫困所震撼,提

出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银川

河套平原待开发的荒漠地,在这片戈壁滩上建设

一个移民示范区,并亲自给这里命名“闽宁村”,还

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

会是个金沙滩。”

产 业 合 作 、资 源 互 补 、劳 务 对 接 、人 才 交

流……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推动下,闽宁两地通

力协作,闽宁镇已经从当年不到 8000 人的小村

庄,发展成为常住居民超过6万人的“塞上江南小

镇”,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了从搬得出、稳得住到

逐步能致富的转变。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

他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

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走进闽宁镇凯盛(银川)现代智慧农业产业

园,一排排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身着统一

工装的工人们站在轨道车上穿梭其间,正在采摘

成熟的番茄。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是宁夏布局

的首个半封闭智慧温室农业项目,采取无土栽培、

电脑控制温室环境等方式,产业园所有的基层管

理人员、基层工人都来自闽宁镇。

富贵兰实业有限公司是闽商在闽宁镇投资建

设的扶贫企业,主要生产防寒服、校服和床上用

品,吸引了当地200多名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年产值超5000万元。

闽宁镇原隆村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则通过实施

“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商+旅游”等一系列举

措,培育出了“闽宁巧媳妇儿”直播带货团队,日订

单超过2000单,解决了40多名移民妇女的就业问

题。“以前真的不敢想象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

10 年前,村民马燕一家人移民到闽宁镇,她从不

识字的家庭妇女到学会使用电脑,加入电商直播

带货,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

改善。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介绍,

通过导师团队一对一服务、手把手教学,成功孵化

“闽宁巧媳妇儿”等5个闽宁镇本土农民电商运营

团队,让宁夏的优质农特产品在走出去的同时,将

福建“八闽好物”引进来。

闽宁扶贫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

援的一个生动范例。在闽宁镇的示范带动下,宁夏

还涌现出了11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

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

易地搬迁安置区,累计易地搬迁100

多万人。G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

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

从 2016 年的 22717 元、7714 元提高至 2022 年的

34368元、14201元,年均增长7.2%、10.6%,人民群

众幸福成色更足、质量更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固原市坚持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实施文明素养提升“七

大工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最亮的底色。

领袖大爱如山似海。新时代固原发生脱胎

换骨的翻天巨变,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

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科学指引,固原人民发自肺腑感恩共产

党、感谢总书记、感念党中央。春风浩荡满目新,

砥砺奋进正当时,固原将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弘

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

长征路”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

精神,勠力同心加油干,风雨无阻

向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美丽新宁夏中交出更加出彩的

固原答卷。G

(上接第21页)

■ 全国党刊看宁夏

30

第33页

金沙绿野 塞上江南

记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

天津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 王 翊 李思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千百年前,

诗人王维笔下的宁夏。

从巍巍贺兰到六盘之巅,从塞北大漠到黄河

两岸。湖相通,水相连,芦花美,百鸟欢。金沙绿

野,清风绿意,碧水蓝天。这是盛夏七月全国党刊

全媒体记者们眼见的宁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

夏,寄予宁夏人民殷切期望,发出了“社会主义是

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擘画了“建设美丽新宁夏,共

圆伟大中国梦”的蓝图,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为宁

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难得机遇。

2023 年 7 月,全国党刊全媒体编辑记者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神奇宁夏,开展“沿着

总书记的足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

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在践行“四力”中感受

着塞上江南的独特之美、记录着宁夏日新月异的

发展新貌。

黄河安澜成就“塞上明珠”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坐落于黄河之滨,是宁

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宛如一颗“塞上明珠”镶

嵌在宁夏平原。

黄色的波斯菊、紫色的千屈菜、鲜绿的水葱,

配上清可见底的潺潺流水,眼前美景让游人们很

难想象,这个美丽的公园是吴忠市单体最大的人

工湿地——古城湾人工湿地。“它像一颗‘人工

肾’,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组合

工艺,打造黄河水质‘净化器’。古城湾人工湿地

于 2020 年 6 月底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现在这里

既是污水处理地,又是市民休闲的小公园。”吴忠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瑞介绍道。黄河惠泽吴

忠,守护黄河安澜是吴忠人的责任与浓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

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自古以来,黄

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

造福宁夏各族人民。

蓝天白云下,黄河宛如金色的丝带从这里蜿

蜒而过。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两

岸山壁,颜如青铜,格外壮美,“青铜峡”由此得名。

青铜峡是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闸墩式水电

站,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

2000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减少了黄河宁

蒙河段冰凌的危害。如今,宁夏引黄干渠 25 条,

总灌溉面积达到828万亩,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

商品粮基地,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

喝上黄河水,种上水浇地。回溯历史,宁夏先

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搬迁123万余

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群众就是

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弘德村是全国最大的单

体生态移民村。如今的弘德村,6646亩土地全部

流转给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解放了劳动力,村民利

用便利的交通可以去任何地方打工,大大提高了

全国党刊看宁夏 ■

31

第34页

弘德村人均收入。小小弘德,是宁夏山川向富足

蝶变的生动缩影,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

致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

态廊道,通过实施堤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河道

疏浚、滩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程,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防洪

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

行走黄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目之所及,处处

都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新变化。

“黄沙漫天”变身“星星的故乡”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处宁、甘、内蒙三

省区交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是黄河进入河套

平原的“西大门”,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

地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腾格里沙漠距中卫

城区仅四五公里,沙漠周边村庄经常受到风沙侵

害,常常沙尘蔽日、黄沙遍野、掩埋农田、侵蚀黄

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黄河水生态

安全。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是我国最

早建立的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站,经过一代又一代

科研人员接续努力,研发出举世闻名的“草方格”

治沙法:用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 1 米×1 米的草

方格以固定流沙,探索出一套“以固为主、固阻结

合”新模式,逐步建立了由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

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共同组

成的“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经过 70 年

的艰苦奋斗,建设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发展

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沙漠旅游业,实现了人进沙

退的重大转变,目前已治理沙漠150万亩,使腾格

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

走进腾格里沙漠,这里连绵起伏的沙丘一望

无际,一幢幢超现代风格酒店分布在沙海,宛若身

处火星,令人震撼。这里四季分明,海拔相对较

高,云层稀薄,空气质量优良,晴天率高,是中国最

佳观星地之一,被誉为“星星的故乡”。隔窗可观

沙、推门可见沙、卧榻可观星、伸手可摘星,这里有

国家首批5A级景区沙坡头、有“躺在床上数星星”

的星星酒店,有“守护黄河根脉”工程的宁夏首家

沙漠图书馆,给走进沙漠的游人带来全方位的神

秘体验。

生态兴则文明兴。中卫市沙美、水秀、城净,

大漠、长河、绿洲、湿地和谐相处,自然景观与人文

景观交相辉映,既有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具西北风

光之雄奇,已成为人们追逐诗和远方的度假胜地。

“苦甲”之地成了“绿色富矿”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地处曾被联合国

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

一的西海固核心区,山川贫瘠、干旱少绿、生态脆

弱。如今,随着生态建设推进、水利工程解“渴”,

“苦甲之地”种出了新希望,姚磨冷凉蔬菜已成为

当地百姓摆脱贫困的“绿色富矿”。

固原地处六盘山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光

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农作物病虫害

少,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发展冷凉蔬菜

的独特优势,2016年姚磨村通过分析自身优势与

产业特长,决定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

短短几年内,姚磨村建起了 8000平方米的冷

库,增设3栋智能玻璃温室、30栋日光温室和净菜

分拣包装加工车间、制冰厂、包装箱厂等,产业发

展的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冷凉蔬菜是

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也是固原市农业优势产业。

姚磨村的冷凉蔬菜不但走出西海固、翻过秦岭,还

跨越大江大河,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成为

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走俏的姚磨冷凉蔬菜,

也红火了农民的日子。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

笑着说:“这个季节我们姚磨的番茄,也许凌晨还

在树上,晚上就已经到了上海人的

冰箱里,而且价格是一般番茄的好

几倍。现在,姚磨村的老百姓,挺

直了腰杆,过上了更好的生活。”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32

第35页

闽宁协作: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 杨树弘 肖华智 龙宣辰

一场急雨过后,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永宁县的闽宁镇福宁村人气不减。

送走当天最后一批游客,谢兴昌家的“山海小

院”暮色轻染。在小院里的闽宁协作成果展示馆,

谢兴昌已累计为数千人讲述了闽宁镇“干沙滩”变

“金沙滩”的发展故事。

故事源于一场山与海的“携手”。1996年,在

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

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

从此,武夷山六盘山肩并肩,闽江水黄河水相

辉映,两地人民相向而行,东西部协作的“闽宁模

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生动上演。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

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他的殷切

嘱托。2023年7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恩

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

动期间,记者来到了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地区,来到了由“干沙滩”蝶变为“金沙滩”的闽宁

镇。转目间山川凝翠景色频换,移步处牛壮羊肥

产业兴旺,背负太久的贫困标签已被封印在历史

深处。

27年夙兴夜寐、27载点石成金,福建、宁夏两

地携手,跨越山海,共谱一曲“山海情”,筑就了一

条康庄大道,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

作之路,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一份厚重的“中国

方案”。

“五项机制”缚住贫困苍龙

——山海结亲,援宁力量从八闽大地涌向六盘山区

“福建帮扶宁夏,是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的手

足情谊。”退休后,许多援宁干部甚至宁夏干部仍

会向林月婵请教。

作为第一批援宁干部负责人,林月婵依然记得

1997年3月第一次带领考察组踏入西海固的情景。

“以前听说那里的百姓苦、百姓难,亲自走一

趟,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宁夏之苦。”林月婵回忆说,

孩子上课的教室没有门,老师在沙地上用树枝教

写字。水是咸的,每一点生活用水都要从很远的

地方挑来……

一幕一幕,刻在林月婵心里,让她几度哽咽。

扶贫,就是要扶百姓之苦,扶百姓之难。

回到福建,林月婵把西海固的难向领导作了

汇报,“我们一定要帮”成了共识。

1997 年 4 月,福建省党政代表团赴宁夏开展

了为期 6 天的考察工作。其间,闽宁对口扶贫协

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确定了今后每年召开一

次联席会议,建立福建市县(区)与宁夏贫困县

(区)结对帮扶机制,设立帮扶基金,派遣挂职

干部。

宁夏正式“与大海结亲”。随之,联席推进、结

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五项机

制”逐步形成,推动宁夏所需与福建所能紧密

全国党刊看宁夏 ■

33

第36页

对接。

此后,一年一度的联席会议从未断点。数百

名援宁干部一批批报到,数千名支教支医支农工

作队员、专家院士接力帮扶。

福建省 30 多个县(市、区)、85 个乡镇、134 个

村(社区),先后与宁夏 9 个贫困县(区)、105 个乡

镇、129个行政村点对点、一对一开展帮扶。

从马铃薯、菌草等产业,再到葡萄酒、能源开

发等高附加值产业,闽宁产业协作走出了一条市

场导向、企业投资、项目带动,变“输血”为“造血”

的道路。

在“五项机制”的推动下,一股又一股挑战贫

困的产业力量从八闽大地向宁夏山川汇聚,激活

宁夏优势,打造出一支支“带不走的援宁队伍”。

闽宁生态移民示范村、闽宁学校、闽宁儿童福

利院、闽宁敬老院、闽宁扶贫产业园……截至

2022 年底,福建省财政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

19.36亿元,对口帮扶县(市、区)投入7.11亿元,修

建了一批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援建医院、

卫生院(所)等项目323个,相继“孵化”出160多个

闽宁示范村,近60万宁夏贫困群众受益。

“闽宁”二字,在宁夏 6.64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上,处处镌刻下印记,如一张大网,缚住贫困苍龙。

“生态移民”搬出崭新天地

——共建新村,让“温润海风”吹拂“漫天黄沙”

1997 年,为了走出贫困,谢兴昌北上寻找出

路。他来到了300多公里外的戈壁上。

在当年 7 月 15 日闽宁村成立的奠基仪式上,

谢兴昌看到了希望:“这个村子,福建将和宁夏一

起建,不光给资金派干部,还要派技术人员帮移民

发展产业。”

漫天飞舞的黄沙中,谢兴昌第一次感受到闽

南温润的“海风”。

闽宁协作的核心是解决贫困问题。1998年,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上,习近平

同志指出:“要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

重点,全面推进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基本

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的首要任务。”

在宁夏西海固,十年九旱,从水窖中盛出一碗

水,就有半碗沙,庄稼难以生存。

树挪死,人挪活。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

记的习近平同志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生态移

民点,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为“闽宁村”。

谢兴昌便是第一批“闽宁人”。

但彼时的闽宁村,还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

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荒凉地,如何说

服村民移民?谢兴昌到距离闽宁村4公里的国有

农场里,掰下玉米和高粱带回西海固,向乡亲撒了

一个“弥天大谎”:闽宁村,已能种出好粮。

于是,满怀希望的村民扛着全部家当来到新

家乡。但移民第一天,他们就遭遇了沙尘暴,行李

被吹得只剩下“怀里抱着一个锅,脚下踩着一床

被”。有人埋怨,有人哭天喊地,有人狠狠抽打着

谢兴昌,直到一阵阵“海风”扑面而来。

2.46 亿元资金、57 个协作项目先后到位、落

地,曾经一无所有的戈壁滩通了黄河水,一座座新

房拔地而起,13家闽籍企业陆续前来,光伏、肉牛

养殖等产业回馈着一代代闽宁人。

闽宁村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 6个国家

级贫困县的 4 万多名移民,闽宁村也从最初 8000

多人发展成6.6万人的闽宁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 1997 年的 500 元增至 2022 年的 16775 元,增长

了近34倍。

“新居”如此,“老家”又如何了?

多年来,围绕西海固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水资

源问题,闽宁联手通过建造梯田来达到蓄水、保水

的目的,通过种草、种树减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西海固,从过去的荒山秃岭,变为漫山遍野的

梯田绿地。年均降雨量从不足 300 毫米,到近几

年稳定在 600 毫米到 1000 毫米之间,创造了生态

修复奇迹。

■ 全国党刊看宁夏

34

第37页

产业振兴链接闽宁供需

——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推动持续发展

“吃了羊肉再喝一杯茶,舒服。”通过闽宁协作,

很多宁夏人喜欢上了福建的工夫茶,很多福建人也

喜欢上了宁夏的手抓羊肉,来自福建晋江的富贵兰

(宁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上等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富贵兰纺织园的生产车间,夏日的灼热

被隔绝在外。车间内窗明几净,温度适宜,悠扬的

音乐声中,女员工们笑语连连,熟练地将一块块布

料裁剪缝制成美观舒适的校服。

“宁夏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西部地区也拥

有巨大的服装市场。而且宁夏当地政府对企业发

展非常重视。”许上等说。目前,企业年产值能达1

亿多元,有300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宁夏本

地人。

东西协作的发展在于共同帮助,互惠互利方

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留住企业、留住产业,最终

留下人才。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

地的冷链车间里,当地村民将一颗颗新鲜翠绿的

西蓝花挑拣装箱,再覆上一层碎冰,装上冷链物流

车发往福建。昔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成为

“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从业村民年收入高达10多

万元。

福建企业家陈德启投入 3 亿元,花费 8 年时

间,将贺兰山东麓一块10万亩荒滩地变为葡萄酒

基地,如今他的企业年产值达 10 亿元,帮助近

3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八闽大地“敢拼才会赢”的精神和宁夏“不到

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在六盘山下共同激荡。

2020年,宁夏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个贫

困村全部出列。

2022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4%,增速位

居全国第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增速位居

全国第三;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55%;政府服

务网上可办率达 93.2%,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

续4年居西北第一。

2000 年前,一道道古渠成就了“天下黄河富

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而今,闽宁协作,则为中

国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共同发展之路,走出了

一条东部扶西部、共同繁荣之路。

宁夏已不再是等待援助的“后

进生”,在闽宁协作的交响曲中,与

福建共跨山海、共谱高质量发展新

篇章。G

宁夏西海固地区“碧波荡漾”的梯田。

全国党刊看宁夏 ■

35

第38页

“塞上江南”处处新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记者 何 晁

塞上江南碧云天,水波荡漾黄沙间。这里是

唐代诗人韦蟾笔下的“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

旧有名”,是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诗意写照,更是一片诞生“不到长城非好汉”名

句的红色热土。巍巍贺兰山,绵延黄河水,造就了

一个神奇的宁夏,大漠的豪迈、江南的细腻都蕴藏

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

夏,寄予宁夏人民殷切期望,为宁夏发展擘画了宏

伟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难得机遇。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宁夏各族人民信念不

渝,步履不停,奋力前行,开启了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一幅经济繁荣、民族

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

展开。

7 月 16 日至 21 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

在宁夏举行,本刊记者与全国30多家党刊的编辑

记者深入宁夏各地,深切感受了新时代宁夏发展

的成就和巨变。

六盘山下寻找“致富密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上,镌刻

着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名篇《清平乐·六盘山》。六

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

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被称为“胜利

之山”。六盘山下将台堡,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

利会师纪念地。2016年 7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向全党、全军和

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

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

7年后的今天,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在这

片红色的热土上,切身感受到的不只是耀眼的红,

还有醉人的绿。

翠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鲜嫩的有机菜

花……走进六盘山下的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

村,万亩田野流翠泻绿,一筐筐新鲜蔬菜从这里装

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你看这个番茄,也许凌晨

还在树上,晚上就已经到了上海人的餐桌上,价钱

能卖到一斤 20 元。”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笑

着对记者说。

固原市姚磨村地处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

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核

心区。如今,随着生态建设推进、水利工程解

“渴”,“苦甲之地”种出了新希望,姚磨冷凉蔬菜已

然成为当地的绿色名片。

冷凉蔬菜又叫喜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

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温度在

17℃~25℃之间。“姚磨村海拔 2000 米以上,气候

凉、光照强、温差大、无污染,种出来的蔬菜色泽鲜

■ 全国党刊看宁夏

36

第39页

亮、口感好。”程广锦说,绿色生态是固原市发展冷

凉蔬菜最大的底气。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姚磨蔬菜基

地并作出重要指示,为蔬菜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注入了强大动力。7年来,姚磨村将总书记“按照

标准化种植生产”的嘱托牢记于心,将菜品品质把

控提到首位,引进专家人才,为基地确立了从点

种、育苗、管理、采收、预冷、包装、运输至销售的统

一标准和全机械化的作业方式。浇灌也由以前的

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并施用水溶性肥料,确

保基地生产的每一个品种蔬菜色泽、大小完全

一致。

现在,该村的一万多亩蔬菜根本“不愁卖”,不

少订单都是“锁价锁量”。姚磨村的蔬菜远销西

安、北京、重庆、广州、上海等地,甚至出口海外。

蔬菜种植基地也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子数千名

闲散劳动力前来务工。2022年,姚磨村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从 2016 年的 9500 元增加到 2 万余

元。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姚磨村还利用距离

城区较近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集垂钓、观

光、休闲、采摘、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旅

游村。

青山、绿水、民居、花海、牧场……六盘山下的

杨岭村同样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这里养牛产业和

乡村旅游业齐头并进。

杨岭村的乡亲们永远也忘不了,2016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杨岭村访民情、问疾苦,与

乡亲们一道谈致富、话发展。牢记嘱托,感恩奋

进,7年来,杨岭村已由过去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

的示范村。村里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泾源县黄牛

品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今“牛经济”已成为杨

岭村人的重要致富产业。

在村口记者看到,第四届杨岭乡村文化旅游

节开幕式正在举行,借此契机,杨岭村向外界展示

了近年来村庄的完美蜕变: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养

牛车间,村民住进了亮堂的农家别墅,康养中心、

乡村研学实验基地也越发热闹。

从贫困村到打卡地,杨岭村在推动农文旅融

合中与时俱进、求变创新,实现了乡村的“破圈发

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占富说,2022

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812元,比2016

年整整翻了一番。

闽宁镇里感悟“山海情”

2021 年初,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其故事原

型永宁县闽宁镇走入全国观众的视野。这座由福

建 、宁 夏 两 省 区 简 称 命 名 的 小 镇 ,是 1997 年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命名、亲自推动建

设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20多年来,在福建

和宁夏的协力共建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驰而不

息的艰苦奋斗,贫瘠荒凉的“干沙滩”变成了寸土

寸金的“金沙滩”。

镇史馆里,昔日的照片记录着闽宁镇最初的

模样:空中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子跑,茫茫

戈壁,一望无垠。20 多年来,一批批接续奋斗勇

担当的福建省援宁人员从八闽大地向宁夏汇集,

与宁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闽

宁模式”。

姚磨村的冷凉蔬菜喜获丰收。

全国党刊看宁夏 ■

37

第40页

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是福建省第 11 批援宁

工作队于 2019 年 4 月引进的项目,也是闽宁协作

第23次联席会议重点签约项目之一,主要生产加

工校服、棉服和羽绒服等,吸纳了当地200多名移

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年产值超 5000万元。富贵

兰闽宁帮扶车间内,悠扬的音乐声中,裹着艳丽头

巾的年轻女性正在熟练地将一块块布料拼接。今

年50岁的魏朋花负责缝裤兜这一环节,她跟记者

拉起了家常:“来这上班3年多了,离家近,方便得

很,中午能休息两个小时,计件工资,一个月至少

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作为 3 个孩子的母亲,更

让她有幸福感的是,公司还提供免费课后托管服

务。公司负责人许上等介绍,为了解除员工的后

顾之忧,公司创办了“四点半”课堂,还聘请专业人

员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近年来,闽宁镇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位

于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作为电商扶贫

示范基地,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儿”直播带货团队,

创造了闽宁协作新业态。

26年来,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在携手

奋进中隽永绵延。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

接、人才交流……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推动下,最

初人数不到 8000人的闽宁村,发展成了现在常住

居民超过 6 万人的闽宁镇,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

了从搬得出、稳得住到逐步能致富的转变。

再造一个“新宁夏”

精致的香水、喝水的杯子、汽车的保险杠……

不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你或许想象不到,这些产

品的原材料竟都是从煤炭中得来的。走进宁东会

客厅,大量翔实的影像、历史资料、实物模型,讲述

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简称“宁东基地”)自开发建

设以来高效高速发展的历程。

宁东基地是 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

府为了“再造一个新宁夏”而开发建设的全区“一

号工程”,是崛起于黄河之东戈壁荒滩上的“超级

工厂”。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东基地

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

制油分公司,站在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装置前,仿

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工业世界。作为世界上单体

规模最大的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煤制油项目承

担了37项国家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

的重要使命,探索出了煤制油的全产业链运行模

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型煤制油技术

的国家。煤制油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温豹说:“项目

攻克了大型煤间接液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2020 年 12 月,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表面升

起五星红旗,这面五星红旗由“高性能芳纶纤维”

特制而成,而这种特殊的材质就是由基地里的泰

和新材公司研发而成。泰和新材依托宁东煤化

工产业链产品,围绕氨纶和芳纶两大主产品,延

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链和价

值链。近年来,宁东基地以现代煤化工为龙头,

聚焦新一轮材料变革,培育实施了一大批新材

料产业项目。“十三五”以来,宁东基地的氢能、

光伏等清洁能源与煤制油、煤基烯烃等煤炭深

加工产业形成了多能互补、多产融合的耦合发展

态势。

宁东基地逐步形成以光伏发电、绿氢制备、储

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加快由现代煤

化工示范区向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转型。“十三

五”期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5%,实现了“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目标。

……

贺兰山下葡萄种植基地的绿意涌动,沙坡头

里“一锨草”的治沙奇迹,“吴忠早茶”香飘万家,黄

河长久安澜,石嘴山沙湖百鸟飞……沿着习近平

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塞上儿女牢记

嘱托、感恩奋进,正向着建设美丽

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目标大

踏步迈进。G

■ 全国党刊看宁夏

38

第41页

黄河的“宁”“晋”

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记者 赵 凝

“天下黄河富宁夏”

2020年 6月 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

黄河吴忠市古城湾砌护段,了解当地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

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

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

黄河流经九省区,在宁夏的土地上孕育了沃野千里,自古人道“天下

黄河富宁夏”,与黄河中下游历史上曾深为河患所扰的省区不同,黄河为

宁夏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一方百姓生活带来了富足与宁

静。黄河从甘肃兰州段起,蜿蜒数百公里过“鬼门三峡”(乌金、红山、黑

山),自黑山峡小观音进入宁夏,流经397公里,由石嘴山三道坎出境,冲积

形成南高北低的宁夏平原,勤劳智慧的当地人民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借

助天然的沟渠和高度差距把黄河水引入农田。“塞上江南”的美名正是得

益于宁夏引黄古灌区内的众多水利设施。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曾在宁夏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在宁夏

水利博物馆,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的宁夏人民对水利设施的不断精进和完

善,如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明代的石闸水则、

清代的封表轮灌等都是宁夏人民智慧的结晶。

黄河因“健康”而安澜美丽

宁夏人民对黄河的利用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他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宁夏抢抓难得历史机遇,加快先行区建设,

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产业升级等基础设施项目。黄河宁夏段综合治

理项目预算总投资 21.7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堤防、新建防汛道

路、河道整治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工程建成后,黄河宁夏段防

今 年 7 月 17 日 —20

日 ,“ 沿 着 总 书 记 的 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

主题采访活动在银川启

动,全国30多家中央及地

方党刊社的编辑记者沿

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宁夏

的生动实践,看宁夏的成

功 范 例 ,看 宁 夏 的 巨 大

变化。

全国党刊看宁夏 ■

39

第42页

汛抢险道路将全面贯通,塌岸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河势得以有效控制,险情隐患基本消除,防洪工程

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黄河岁岁安澜,将护佑和伴

随着新时代的宁夏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黄河安澜是安全底线,“重在保护,要在治

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定下的重大原则。安澜基础上黄河的健

康是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的具体举措。在吴忠市古

城湾湿地公园,我们可以看见宁夏在黄河健康上

的努力。漫步吴忠市古城湾湿地公园,流水潺

潺,微风习习,绿意满满……很难想象,这里不仅

是一个湿地公园,更是一个污水处理地,水中随

风摇曳的植物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在净化黄河水

质。来自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通过管

网输送到古城湾人工湿地,在这里采用“生态滞

留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组合工艺,对污水处

理厂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

经过吸附、过滤、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程序,

水质变得清亮起来,达到地表水四类水质后,经

过再生水循环设施进入市区新宁河进行生态补

水及城市绿化灌溉。相比于污水处理厂每吨污

水处理两至三元的成本,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成

本低至每吨不到三毛钱,人工湿地实现了经济效

益、人文效益和生态效益三重叠加,可谓是“一举

多得”。古城湾人工湿地位于第一污水处理厂入

黄口末端,这里成了守住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

关口。

黄河的安澜和健康是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底

线,要让黄河流域美丽多彩,坚持“生产美、生态

美、生活美”,根本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

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

流域发展指明方向。

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位于引黄古灌区

唐徕渠、大清渠、汉延渠、惠农渠四大古渠之首,是

灌溉工程遗产精华之地。黄河为这片土地带来了

丰富的物产、千年的水利文化积淀,如今也丰富了

韦桥村的生态旅游资源。韦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

优势打造文化特色乡村,吸引游客,带动乡村产业

振兴。穿梭在韦桥村的巷道间,感受生活在这里

居民的恬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口大片

的向日葵绽放,似乎也在诉说着韦桥村“向阳”的

未来。

顺着唐徕渠一路北上,来到凤凰城银川。在

银川提起唐徕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如同母亲

般护佑着银川人,银川很多河湖的丰盈,离不开唐

徕渠的生态补水。这条兴于唐代流淌千年的古

渠,滋养着一方百姓,更融入了银川人的血脉中。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逐渐深入,经过多年

全面整治改造,生态环境上的改变日益凸显。唐

徕渠银川市区段河水奔涌,花木葱茏,市民沿着渠

岸健身散步,惬意休闲。乡村、城市的人们依河而

居、向河发展,让黄河流域美丽多彩,人水和谐的

画卷缓缓展开。

安澜、健康、美丽,今日的黄河已成为造福宁

夏人民的幸福之河。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二期北延工程——太原北中桥段。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0

第43页

新时代黄河的山西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三江源到山东东营,

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为黄河

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黄河九省区“黄河大

合唱”乐章渐入佳境。

翻 开“ 黄 河 大 合 唱 ”山 西 乐 章 部 分 ,党 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莅临山西考

察调研,强调“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滔滔黄河,一路滚滚西来,受到吕梁山脉的阻

挡,在老牛湾几度徘徊,终于“敲开”山西的大门急

转南下,冲过龙口,跨越“三门\",环绕凤凰嘴,东出

马蹄窝,途经 4 市 19 县,流程 965 公里,像一条巨

龙环绕三晋的整个西部与南部。黄河在山西境内

一泻千里、呼啸奔腾而过,给三晋大地留下了波澜

壮阔的美景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

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一泓清水入黄

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当前,

山西省印发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山西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行动方案》,并着力推动各项重大举措实施落地。

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我省加

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的必然

要求。目前,已先期开工 118 个项目,其中,涉及

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等牵引性工程正在加紧推

进。全省上下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把“一泓清水入

黄河”作为重大政治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民

生工程,高标准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

战,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奋力推动“一泓清

水入黄河”目标早日实现。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人的母亲

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太原市境内188公里,太原

市自 1998 年开始一直在持续推进汾河太原城区

段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至2021年9月,汾河太原城

区段生态修复工作已全面完成。23年接力,汾河

建设者发扬“右玉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

有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发展与环境建

设协调发展。从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到治理举措实

化细化,从生态补水到系统治理,汾河重现大河景

象,湿地环绕,水清鸟鸣,汾河水质已达地表Ⅲ

类——V类标准。汾河水质变化忠实地记录着所

经之地的生态环境变化。从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

修复治理这个小窗口就能窥见山西建设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大场景。

良好生态环境会孕育城市文明,更是最普惠的

民生福祉。黄河治理,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

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山西历史文化传承。2022年我

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提出

促进黄河文化资源有效统筹、共建共享,为黄河文

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提供指引和保障。《规划》的出

台将有力增强山西黄河文化软实力,助力将山西省

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文化传

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实现全面建成文化强省目标。

我们要深刻认识文旅产业的重要地位作用,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组合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黄河研学

游精品线路,叫响“黄河”文旅品牌,探索黄河文旅

深度融合新路径,让沿黄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

山西开辟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连接 65 个 A

级及以上景区和 153 个非 A 级重要旅游资源点。

主线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黄河沿岸,北

起忻州偏关县,南至运城垣曲县,串联 60 多个景

区景点。沿途可一览最美黄河峡谷老牛湾、“九曲

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

布、“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等好风光,沿着这条

旅游公路,感受黄河文化,聆听黄河故事。

黄河的“宁”“晋”各有特色,也有共通之处,愿

我们兄弟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定不

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康庄

大道奋勇前行,共同以黄河为纽带

串珠成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G

全国党刊看宁夏 ■

41

第44页

看宁夏大地美丽蝶变

内蒙古实践杂志社记者 王凤德 曹学奇

特色产业促振兴

从银川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进在林荫道间,两侧的酿酒葡萄

在炎炎夏日中展示着诱人的青绿。

来到绿树成荫、一步一景的宁夏志辉源石酒庄,难以想象,这

里曾是一处寸草不生的废弃砂石坑,是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才有

了如今的面貌。“我们在葡萄酒酿造的基础上发展旅游观光,2020

年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2022 年接待游客超 40 万人次,

80% 的葡萄酒卖给游客,销量增长到 40 万瓶。”酒庄工作人员杨莹

介绍。

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

区,种植面积 58.3万亩,现有种植企业实体和酒庄 228家,年产葡萄

酒1.38亿瓶,占国产酒庄酒酿造总量的近40%,综合产值达342.7亿

元,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美酒,当地享有盛誉的还有冷凉蔬菜。在固原市原州区彭

堡镇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一筐筐新鲜蔬菜从这里装上货车,

发往全国各地。“我们的番茄,凌晨还在树上,晚上就到了上海市民

的冰箱里,每斤卖到2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

锦说。“全村 280 多户群众都参与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 5000 元以

上,还带动辐射周边10个村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话语间,程广锦

充满让冷凉蔬菜“流金淌银”的信心。截至目前,固原市原州区蔬菜

种植面积达25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

来自宁夏的优质冷凉蔬菜为何能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明

星菜”,背后的原因是宁夏冷凉蔬菜的两个“转变”:生产向订单生产、

规模化种植转变,销售向线上线下多元化转变。近8年来,宁夏回族

自治区政府主动邀约蔬菜销售商洽谈合作,累计签订协议731项,实

盛夏的宁夏,沃野千里流

翠泻绿,山川大地生机盎然。

7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期刊

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

传部指导,中国期刊协会党刊

分会主办,宁夏《共产党人》杂

志社承办的“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

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

活动在宁夏举行。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2

第45页

现贸易总额109.13亿元。

做好能源大文章

走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闻不到通常化工园

区的各种刺鼻味道。鳞次栉比的大型设备,纵横

交错的管道电缆,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企业生产车

间,处处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2016年 7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东能

源化工基地,了解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

目——国能集团宁夏煤业公司 400万吨煤制油项

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伟大号召。2016 年 12 月 21 日,宁东能源化工基

地煤制油项目试车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项

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

在这里,煤炭经过错落盘绕的管道,变成柴

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该项目采用的日投煤

2200吨干煤粉全套气化技术——“神宁炉”,打破

了国外技术垄断,项目还通过优化原料煤的供配

方式、锅炉控制优化改造、回收利用燃料气等十几

项节能降耗措施,每年节约原煤 40 万吨,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近90万吨。

在新能源赛道上,宁夏同样不落人后。走进

石嘴山市的宁夏工业龙头企业——巴斯夫杉杉能

源(宁夏)有限公司,厂区里工人并不多,生产车间

里是几十米长的循环自动生产线,从配料、混料、

装钵、烧结、粉碎到包装,各道工序都是自动完成。

“目前,我公司拥有年产 5.5 万吨三元锂电池

正极材料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

能领域、3C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销往天津力神、

比克、比亚迪等企业。”企业负责人介绍。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在现

代产业体系支撑下,宁夏的能源经济正迎来全新的

发展机遇和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成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下转第48页)

全国党刊看宁夏 ■

43

第46页

牢记谆谆嘱托 感受发展新貌

——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辽宁刊授党校杂志社记者 蒋薇薇

走好新时代党刊人新的长征路

固原市西吉县是红色革命圣地,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抵达兴隆镇,夜宿单家集,

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1936 年 10 月

22日,红军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将台堡,举世闻

名的长征在这里胜利结束。2016 年 7 月 18 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第一站就来到将台堡,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并发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

伟大号召,赋予了固原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内涵。

在将台堡采访过程中,恰逢“相约红色将台

堡·走好新的长征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

幕。开幕式现场,百人齐唱长征组歌《大会师》,千

人共唱《歌唱祖国》,现场的每一名观众无不为这

震撼的爱国情怀所动容。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7 月 18 日,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参与主题

采访的党刊人,在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手,一起重

温入党誓词,铭记对党的承诺,牢记初心使命。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参与活动的记者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党刊人,我们

有责任把长征精神弘扬好、传承好,走好我们这一

代人的长征路。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 河 安 澜 ,吴 忠 安 然 。 2020 年 6 月 8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视察时指出,宁夏要有大

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

黄河。

吴忠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全党深入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感恩奋进新征程”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活动于7月17日在宁夏回族

自治区银川市启动。在为期 4天的主题采访活动中,中央及地方 30多家党刊 80余名

编辑、记者在践行“四力”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感受“塞上

江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4

第47页

念,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先行区,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

黄河吴忠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

著,黄河吴忠段水质保持在Ⅱ类进Ⅱ类出。

吴忠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

设,拓宽黄河吴忠城市段河道行洪断面,2022年1

月开始,吴忠市规划对黄河右岸吴忠城市过境段

进行提升改造,持续加强黄河两岸堤防建设,强化

环境治理,推进生态修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如今,黄河吴忠段安澜无恙,水清、岸绿、景

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安澜图景,在吴忠大

地上徐徐展开,黄河正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走进宁东会客厅展厅,一块乌黑发亮的煤炭

样本映入记者眼帘,这是拥有“煤中之王”美誉的

太西煤,因其品质优良而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

而在宁东会客厅继续参观时,让记者惊叹的是精

致的香水、人们常食用的维生素保健品、高铁上的

隔音阻燃材料、汽车的保险杠、消防员的防火服、

运动员的山地车……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些原

材料,都是从煤炭中得来的。从“靠煤吃煤”到“点

煤成金”,宁东靠技术创新,创造了现代煤化工产

业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6年 7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东能源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调研采访银川市志辉源石葡萄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闫院平/摄

全国党刊看宁夏 ■

45

第48页

化工基地视察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伟大号召,强调“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

一个个丰硕成果”。

记者了解到,压缩机组是为整个煤化工工艺

流程提供动力的“心脏设备”,10万等级空分压缩

机组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少数外国公司所垄断。位

于辽宁省的沈鼓集团以雄厚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

术优势、可靠的技术方案,赢得了神华宁夏煤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的信任,承担了研制10万

空分机组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沈鼓集团与杭

氧集团、杭汽轮集团合作,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

携手实现了超大型空分装置“中国芯”的跳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激励着两地

企业攻克难关、共建新功。2016年 12月 21日,宁

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制油项目试车成功,400 万吨/

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 A 线打通全流程,产出

合格油品,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

的转变,产业成功转型升级。400 万吨煤制油项

目也成为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示范项目。该

项目建成投产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

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

成果,有利于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

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对发展现代

煤化工产业、推进国家石油替代战略、提高我国能

源体系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智”造转型迎新生

石嘴山市是“一五”时期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

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被誉为宁夏工

业的“摇篮”。建市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

建设者汇聚石嘴山。提到“三线”建设,采访团的

记者们立刻活跃起来,大家走进生产车间,与老师

傅们聊企业发展历史,与年轻的产业工人聊未来

的职业路径。在采访中,记者们总是期望能在宁

夏这片土地上听到乡音、重温乡情。

在石嘴山市,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宁夏

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煤机装

备制造企业。企业强化创新驱动,突破“卡脖子”

难题,“年产 2000 万吨智能综采煤炭输送装备”

“世界首台(套)高效节能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等

产品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者变成了屡获

“单项冠军”的领跑者。作为新兴能源企业的巴斯

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工信部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通过生

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使用高效

化,着力实现绿色制造核心价值,推动地区产业结

构转型。

近年来,石嘴山市紧紧围绕建设产业转型示

范市目标定位,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探索出产业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新路径,开启了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除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石嘴山市在文

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也取得了新成效。在石嘴山

市,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的全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沙湖,如今已成为展示美丽新宁

夏的一张亮丽名片。

锚定“当惊世界殊”目标

7 月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一排

排葡萄架上已挂满绿果,绿意随风涌动,好一派勃

勃生机。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在宁

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葡萄种

植基地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

产业大有前景。假以时日,可能是10年,20年后,

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近年来,银川市锚定“当惊世界殊”目标,抢抓

机遇、高位推动,以“葡萄酒+”重塑产业发展优势,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6

第49页

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商贸物

流、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与

生态治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促

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葡萄酒产业

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里服务周到、效率至上。银川市“放管服”

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成

立审批局,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化集成审

批”等审批模式,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

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

之一。

好的营商环境使得这里产业聚集、特色突出。

记者了解到,当前,银川正努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

都、中国新硅都,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在此聚集,正

在形成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1997年,闽宁镇只是银川市永宁县城西边叫

玉泉营的一片茫茫戈壁。那一年,时任福建省委

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

习近平同志带队来到宁夏考察,两省区负责同志

共同商定要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让生活在“一方

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这里。

全国党刊全媒体记者在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的生产车间采访。 何青芳/摄

全国党刊看宁夏 ■

47

第50页

习近平同志亲自给这个示范区命名“闽宁村”,还

满怀信心地预言:“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

会是一个金沙滩。”

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昔日的闽宁村已升

格为闽宁镇。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

时,实地察看了闽宁合作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和脱

贫产业发展情况后,深情地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

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闽宁镇干部群众同心合力,攻

坚克难,2020 年底,闽宁镇在脱贫攻坚的大考中

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27年来,闽宁两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

的扶贫协作,从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完善东西部

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

化帮扶方式……闽宁协作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

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从最初的分拣工

到车间主任,再到如今车间的明星网络主播,村民

马燕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收获

了一份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而车间负责人徐美

佳带着这群移民姐妹们,通过闽宁巧媳妇直播间

将闽宁镇自产的蜂蜜、西红柿、葡萄酒等农特产品

销往全国各地。在福建企业家创办的富贵兰实业

有限公司,闽宁镇更多的妇女有机参与社会生产,

实现自我价值,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制出幸

福生活新画卷。

从昔日的“干沙滩”到今天的“金沙滩”,闽宁

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闽宁两省区沿着习近平总书

记亲自指引、倾情铺设的共同富裕康庄大道坚定

前行,是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的东西协作成功典范

的生动实践。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总书记怎么

说、我们就怎么做”已成为宁夏干部群众的一致

心声,塞上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

进,正豪情满怀向着建设美丽新宁

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目标大踏步

迈进。G

红色旅游热起来

7 月 18 日,“相约红色将台堡·走好新的长征

路”——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固原

市西吉县将台堡举行。将台堡是红军长征三大

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将

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

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发出了“走好新的长征路”

的伟大号召。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宁

夏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全区先后

打造红色景区景点 12 个,登记备案不可移动革

命文物 92处、可移动革命文物 2165件,推出了 22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基本上每年都要到纪念

园参观,每一回参观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

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游客赵勇这样说。

走进隆德县杨家店村,绿树掩映、溪水淙淙,游客

从全国各地驱车来此。依托邻近的六盘山红军

长征纪念馆,杨家店村打造“红星闪耀杨家店、六

盘山下红军村”为主题的旅游村,建成红色教育

展馆和红色大讲堂。宁夏将红色

旅游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文

旅+”成为撬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

重要支点。G

(上接第43页)

■ 全国党刊看宁夏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