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湾站站房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2-2-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丁字湾站站房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 录1.概况 ................................................................................................................................... 11.1 拟建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 11.3 勘察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 ................................................................................... 21.3.1 勘察依据............................... [收起]
[展开]
丁字湾站站房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目 录

1.概况 ...................................................................................................................................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 1

1.3 勘察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 ................................................................................... 2

1.3.1 勘察依据......................................................................................................... 2

1.3.2 主要技术标准 ................................................................................................ 2

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3

1.5 勘察概况、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 3

1.5.1 勘探概况......................................................................................................... 3

1.5.2 勘探工作方法 ................................................................................................ 3

1.5.3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 4

1.5.4 完成工作量..................................................................................................... 5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 6

2.1 场地地形地貌........................................................................................................ 6

2.2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 7

2.3 地层岩性................................................................................................................ 7

2.4 区域地质构造........................................................................................................ 8

2.5 水文地质特征........................................................................................................ 8

2.6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 8

2.6.1 不良地质......................................................................................................... 8

2.6.2 特殊岩土......................................................................................................... 8

2.7 环境水对工程耐久性的评价................................................................................ 9

2.7.1 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9

2.7.2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9

2.7.3 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10

2.7.4 土壤中氡含量对工程影响........................................................................... 10

3.场地地震效应................................................................................................................. 10

3.1 抗震地段划分...................................................................................................... 10

3.2 地震动参数.......................................................................................................... 10

3.3 场地土和场地类别.............................................................................................. 10

3.4 液化判别.............................................................................................................. 11

3.5 场地岩土层抗震稳定性评价.............................................................................. 11

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11

4.1 岩土参数的统计.................................................................................................. 11

4.2 主要岩土参数建议.............................................................................................. 12

5.岩土工程评价与基础方案选择..................................................................................... 12

5.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2

5.2 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综述.......................................................................... 12

5.3 天然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12

5.4 桩基持力层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13

5.5 拟建场区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3

5.6 特殊岩土影响评价.............................................................................................. 13

5.7 不良地质影响...................................................................................................... 13

第2页

5.8 基础方案建议、持力层选择建议 ..................................................................... 13

5.9 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 14

5.10 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分析 ....................................................................... 14

5.1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4

6.基坑支护与边坡开挖..................................................................................................... 14

6.1 基坑...................................................................................................................... 14

6.2 基础抗浮分析与评价 ......................................................................................... 15

7.岩土工程风险提示......................................................................................................... 15

7.1 不良地质风险提示.............................................................................................. 15

7.1 工程施工风险提示.............................................................................................. 15

8.结论与建议..................................................................................................................... 16

附 表

1、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工程设计参数总表

2、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3、动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4、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

5、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6、勘察点信息统计表

附 件

1、岩石试验报告

2、水质分析报告

3、土工试验报告

4、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5、土腐蚀性试验报告

6、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

附 图

1、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钻孔平面布置图

2、丁字湾站站房工程地质剖面图

3、丁字湾站雨棚工程地质剖面图

4、丁字湾站地道工程地质剖面图

5、丁字湾站工程地质柱状图

第3页

1

1.概况

1.1 拟建工程概况

丁字湾站为新建莱西至荣成铁路中间站,拟建场地位于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

镇境内,站房对应线路起止里程 DK28+325~DK28+495,雨棚对应线路起止里程

DK28+185~DK28+635。

图 1 丁字湾站平面位置图

图 2 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平面图

拟建工程概况如下:丁字湾站站房总长为 170m(轴线距离),总宽度为 77m,

站房建筑高度 22.9m,站房总规模约 10000m2

。建筑物轴线尺寸为 144.0mx48.0m,

平行股道方向(站房长度方向)柱距为 10.5m、18.0m,垂直股道方向(站房宽度

方向)柱距为 9m、10m,候车厅站房屋面最大跨度 48.0m,地上一层(局部地上

二层,地下一层,建筑完成面标高-5.000m),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

钢结构。柱底最大轴力约为 5500kN。剪力 500KN,弯矩 3000KN.m。设计采用 800mm

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4000kN。DK28+410.0 处为进出站地道,宽约 12m,

下穿线路与站房相连。

雨棚单侧长度为 450m,雨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底最大轴力约为 1800kN。

设计采用 600mm 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500kN。

场地坐标采用国家 CGCS2000 大地坐标系统,竖向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

准。勘探点平面布置详见“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详见下

表:

工程概况一览表 表1

建筑物 平面

形状

平面尺寸

(m)

拟采用

基础形式

结构

类型 层数

标高(m) 工程重

要性等

级 室内 室外 地下室室

内标高

站房 矩形 144*48 桩基础 框架 3 13.8 13.54 8.8 一级

雨棚 条形 450 桩基础 框架 1 21.067 ---- ---- 一级

备注

1、工程所有建筑物荷载标准组合值为估算值(含地下室荷载)。

2、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4、站房建筑高度 22.9m,站房总规模约 10000m2

。建筑物轴线尺寸为 144.0mx48.0m,平行股道方向(站房长度

方向)柱距为 10.5m、18.0m,垂直股道方向(站房宽度方向)柱距为 9m、10m,候车厅站房屋面最大跨度 48.0m

1.2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根据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及新建铁路莱西至荣成铁路勘察大纲要

第4页

2

求,具体勘察技术要求如下: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

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 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 和危害程度,提出

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

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4.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 不利的埋藏物;

5. 详细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与分布规律,并评价其对

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和对基础施工的影响。提供地下水多年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土层

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取降水措施时,

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地下工程抗浮设防水位。

6.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7. 提供场地内的地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划分场地土

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场地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8. 对拟建建筑物基础方案的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9. 提供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提出支护方案及防排水措

施。

10. 提供基础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冲(钻)灌注桩提供桩端承载力及桩

摩阻力极限值。

1.3 勘察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

1.3.1 勘察依据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达的勘测任务书;

(2)新建铁路莱西至荣成铁路勘察大纲;

(3)相关设计专业提供的基坑开挖支护方案、桩基设计参考桩长等;

(4)相应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和标准;

1.3.2 主要技术标准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主要包括:

●国标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 50585-201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

●行业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5页

3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2008);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 年版)

(住建部);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08 年版)(住建部);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DB37/5052-2015(省标);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省标)。

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 工程重要性等级

本工程为重要工程,破坏后果很严重,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年版)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2) 场地等级

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形地貌较复杂,结合大量工程勘察经验和国家标

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相关条款综合判定,本

场地等级属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3) 地基等级

拟建场地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规定,本工程地基等级属二级 (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规定,拟建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

1.5 勘察概况、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5.1 勘探概况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外业于 2021 年 1 月 21 日~2021 年 3 月 26 日、2021 年 8

月 4 日~2021 年 8 月 7 日、2021 年 8 月 19 日~2021 年 9 月 1 日进行,历时 84 天。

丁字湾站岩土工程勘察调绘工作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地路院完成;工

程测量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勘察院第一测量队完成;机动钻探现场工

作由山东省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岩土试验报告及水质检验报告由湖北中冶

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剪切波测试由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完成。通过地质

测绘、钻孔内的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的应用,查明了站区地

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特

殊地质现象,可为丁字湾站站房与雨棚基础设计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地质资料和岩

土物理力学参数。

1.5.2 勘探工作方法

(1)钻孔定位和高程测量

钻孔的定位及孔口高程的测量采用 GPS-RTK 实测,精度符合要求。

(2)钻探工作

钻探使用 XY-150 型液压工程钻机。采用静压、锤击、回转钻进等钻探技术,

对松散土层及破碎的岩层采用跟管或泥浆护壁钻进等施工工艺。基岩的钻探使用

第6页

4

硬质合金钻头或 20-25 度金刚石钻头,钻探具体要求:

①钻孔直径≥91mm

②回次进尺:施工方法应保证各种地层量测准确,不漏层,不同地层分层误

差不应超过 0.1m。对软弱层、破碎带等应严格控制回次进尺,提高岩芯采取率,

每回次进尺小于 1.0m。

③岩芯采取率:粘性土≥90%,砂类土≥70%、碎石土、圆砾土以及卵石土≥

65%,全、强风化岩≥65%、中-微风化岩层≥80%,构造带及重要结构面上下 5.0m

范围内≥70%,符合规范及岩芯鉴别的要求。

④记录要求:钻探原始记录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承担,记

录真实及时,采用 HB 铅笔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严禁涂改,正确进行对岩芯描

述,准确记录各地层的钻进情况及变化深度,真实填写每回次岩芯牌、采取率、

记录好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严禁事后追记。

⑤岩芯整理:岩芯采用岩芯箱按顺序回次摆放,长度 1.0m,每 5.0m 隔开,填

写好岩芯牌,并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再全孔岩芯拍照归类保存。

(3)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使用国产标准贯入器,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

重锤 63.5kg,落距为 76cm,探杆直径 42 或 50mm。锤击速率小于 30 击/min。N63.5

圆锥重型动力触探采用国产圆锥头,使用 63.5kg 锤与自动落锤装置进行。锤重、

落距及贯入器规格均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样品测试

原状土样的采取:硬土使用国产标准回转取土器,采用单动三重管或双动三

重管法;软土使用国产薄壁取样器用静压法采取;砂类土和碎石土以及圆砾、卵

石土取扰动样。土样做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样做简分析项目,岩样做抗压

强度项目,土、水、岩样室内测试由湖北中冶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

(5)波速测试

采用单孔检层法,要求测孔垂直、孔壁光滑、探头贴壁良好,激振板紧贴地

面,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点垂直间距 1m,自下而上测试,测定土层的剪切波速。

(6)土壤中氡含量测试

为确定土壤中氡含量,对本工程采取抽样布点采样,共抽检 100 个点。检测

时,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以间距 10m 作网格,各网格点为测试点,当遇

到较大块石时,可偏离±2cm,但布点数不小于 16 个。测量布点覆盖单体建筑基

础工程范围。土壤氡含量测试由湖北中精衡建筑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7)资料整理

以钻探和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样品测试的成果为依据,进行工程地质分层,

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其中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标准值,压缩

系数、压缩模量等指标采用平均值,地基承载力采用特征值,标准贯入试验为实

测平均值,动力触探为杆长修正后的修正值。由于岩土层力学性质不均性,所给

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是综合推荐值。岩土层层次编号按岩土层时代(成因)、

岩土性质自上而下(由新至老)统一编序。

1.5.3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丁字湾站房呈四边状分布,本勘察按建筑物轮廓线、角

点、地下室基坑边线结合方格网状布设勘探点。勘探点间距一般为 12-24m,本次

丁字湾站站房计划布置勘察孔 32 个,其中控制性孔 13 个,一般性孔 19 个,已完

成 32 个,其中控制性孔 13 个,一般性孔 19 个,完成勘探剖面共 12 条。控制性

第7页

5

孔均为取样孔,一般性孔均为标贯+动探孔,且满足地下基坑每个侧边控制性勘探

点数量不宜少于该侧边勘探点数量的 1/3,取土及原位测试孔约占总孔数的 100%。

丁字湾站雨棚及地道计划布置勘察孔 60 个,其中控制性孔 20 个,一般性孔

40 个。已完成 60 个,其中控制性孔 23 个,一般性孔 37 个,完成勘探剖面共 5 条。

控制性孔均为取样孔,一般性孔均为标贯+动探孔,且满足地下基坑每个侧边控制

性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该侧边勘探点数量的 1/3,取土及原位测试孔约占总孔数的

100%,满足规范要求,波速测试孔 2 个,波速测试采用单孔 PS 法,测试深度 20~

25m。

终孔条件以进入中风化基岩一般性孔不小于 5m、控制性孔不少于 8m 控制,

本工程完成各钻孔均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需求。

各勘探点平面位置详见附图 1 “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平面布置图”。

1.5.4 完成工作量

依据勘察目的及设计要求,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配合原位测试、室内土工

试验、水质分析等手段。

(1)钻孔测量放样根据建筑总平面图,由测量人员采用 GPS-RTK 施测,各

钻孔具体孔位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勘探点沿拟建场地按方格网布设,共布设勘

探孔 88 孔。详见下表 2。

(2)为查明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取水样 2 组,

其中 1 组地下水、1 组地表水;为查明场地下伏基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岩样 24 组

共计 72 个。岩样做天然、干燥、饱和抗压实验。水质分析及岩石试验由湖北中冶

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

(3)勘探作业所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 2、3。

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 2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目的及要求

地质调绘 (km) 0.5 了解地形地貌形态的成因和发育特征及其与岩

性、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关系,划分沿线地貌

机动钻探 总进尺(孔/m) 92/1574.16 了解地层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制持力层分布,

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

原位

测试

标贯试验(次) 163 判定地基土密实度及力学强度

动探试验(次) 155 分析评价沉桩的可能性

室内

试验

常规试验(件) 15 测定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水质分析(组) 2 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基础的影响

岩石抗压(组) 33 了解岩石的坚硬强度

孔内剪切波速测试(孔) 2 划分场地类别

土壤氡含量测试(点) 100 测定土壤污染程度

地下水位观测(孔) 92 观测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

孔位及孔口高程测量 92 勘探点的放样及测定其高程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 3

序号 勘察点名称 位 置 孔口标高

(m)

孔深

(m) 附注

1 Jz-Ⅴ-丁棚 25 DK28+403.94 右 2.021m 11.88 16.24

2 Jz-Ⅴ-丁棚 26 DK28+416 右 2.052m 11.88 15.97

3 Jz-Ⅴ-丁棚 PA01 DK28+187.4 右 17.712m 12.43 15.85

4 Jz-Ⅴ-丁棚 PA03 DK28+205.39 右 17.762m 11.6 15.35

5 Jz-Ⅴ-丁棚 PA05 DK28+223.42 右 17.764m 11.57 15.29

6 Jz-Ⅴ-丁棚 PA07 DK28+241.4 右 17.79m 11.61 15.34

7 Jz-Ⅴ-丁棚 PA09 DK28+259.48 右 17.74m 12 15.97

8 Jz-Ⅴ-丁棚 PA11 DK28+277.36 右 17.803m 11.92 17.24

9 Jz-Ⅴ-丁棚 PA13 DK28+295.45 右 17.769m 12 15.55

10 Jz-Ⅴ-丁棚 PA15 DK28+313.41 右 17.685m 11.93 15.53

11 Jz-Ⅴ-丁棚 PA17 DK28+331.13 右 17.711m 11.87 19.21

12 Jz-Ⅴ-丁棚 PA19 DK28+349.43 右 17.691m 11.83 16.58

13 Jz-Ⅴ-丁棚 PA21 DK28+367.41 右 17.733m 11.88 19.18

14 Jz-Ⅴ-丁棚 PA23 DK28+385.38 右 17.696m 11.81 22.89

15 Jz-Ⅴ-丁棚 PA25 DK28+403.43 右 17.766m 11.86 16.4

16 Jz-Ⅴ-丁棚 PA26 DK28+416.63 右 17.742m 11.88 15.21

第8页

6

序号 勘察点名称 位 置 孔口标高

(m)

孔深

(m) 附注

17 Jz-Ⅴ-丁棚 PA28 DK28+434.69 右 17.793m 11.68 15.87

18 Jz-Ⅴ-丁棚 PA30 DK28+452.65 右 17.749m 11.55 15.77

19 Jz-Ⅴ-丁棚 PA32 DK28+470.61 右 17.79m 11.47 15.71

20 Jz-Ⅴ-丁棚 PA34 DK28+488.54 右 17.761m 11.55 15.54

21 Jz-Ⅴ-丁棚 PA36 DK28+506.56 右 17.748m 11.45 15.87

22 Jz-Ⅴ-丁棚 PA38 DK28+524.61 右 17.751m 11.44 15.45

23 Jz-Ⅴ-丁棚 PA40 DK28+542.61 右 17.723m 11.56 17.2

24 Jz-Ⅴ-丁棚 PA42 DK28+560.61 右 17.734m 11.61 22.08

25 Jz-Ⅴ-丁棚 PA44 DK28+578.65 右 17.753m 11.62 18.54

26 Jz-Ⅴ-丁棚 PA46 DK28+596.55 右 17.762m 11.58 19.27

27 Jz-Ⅴ-丁棚 PA48 DK28+614.61 右 17.766m 11.5 25.59

28 Jz-Ⅴ-丁棚 PA50 DK28+632.6 右 17.776m 11.5 18.1

29 Jz-Ⅴ-丁棚 PB01 DK28+187.43 左 12.75m 12.63 15.59

30 Jz-Ⅴ-丁站 B03 DK28+358.9 右 74.1m 11.64 18.4

31 Jz-Ⅴ-丁站 B05 DK28+379.99 右 74.101m 11.37 25.93

32 Jz-Ⅴ-丁棚 PB07 DK28+241.45 左 12.716m 12.14 32.18

33 Jz-Ⅴ-丁棚 PB09 DK28+259.43 左 12.604m 12.17 15.8

34 Jz-Ⅴ-丁棚 PB11 DK28+277.13 左 12.81m 12.09 15.47

35 Jz-Ⅴ-丁棚 PB13 DK28+295.34 左 12.74m 12.05 18.84

36 Jz-Ⅴ-丁棚 PB15 DK28+313.46 左 12.743m 12.13 20.01

37 Jz-Ⅴ-丁棚 PB17 DK28+331.42 左 12.733m 12.11 15.88 1

38 Jz-Ⅴ-丁棚 PB19 DK28+349.39 左 12.722m 12.1 15.93

39 Jz-Ⅴ-丁棚 PB21 DK28+367.5 左 12.773m 11.97 22.76

40 Jz-Ⅴ-丁棚 PB23 DK28+385.51 左 12.747m 11.97 16.55

41 Jz-Ⅴ-丁棚 PB25 DK28+403.43 左 12.714m 12.28 15.57

42 Jz-Ⅴ-丁棚 PB26 DK28+416.67 左 12.757m 12.11 15.17

43 Jz-Ⅴ-丁棚 PB28 DK28+434.93 左 12.677m 11.4 15.57

44 Jz-Ⅴ-丁棚 PB30 DK28+452.69 左 12.75m 12.1 15.67

45 Jz-Ⅴ-丁棚 PB32 DK28+470.93 左 12.691m 11.67 15.54

46 Jz-Ⅴ-丁棚 PB34 DK28+488.58 左 12.739m 11.71 16.65

47 Jz-Ⅴ-丁棚 PB36 DK28+506.59 左 12.752m 11.65 15.4

48 Jz-Ⅴ-丁棚 PB38 DK28+524.65 左 12.747m 11.64 17.19

49 Jz-Ⅴ-丁棚 PB40 DK28+542.65 左 12.775m 11.55 17.38

50 Jz-Ⅴ-丁棚 PB42 DK28+560.65 左 12.765m 11.73 17.3

51 Jz-Ⅴ-丁棚 PB44 DK28+578.93 左 12.686m 11.74 17.66

52 Jz-Ⅴ-丁棚 PB46 DK28+596.33 左 12.69m 11.77 16.63

53 Jz-Ⅴ-丁棚 PB48 DK28+614.64 左 12.734m 11.69 15.93

54 Jz-Ⅴ-丁棚 PB50 DK28+632.64 左 12.723m 11.64 15.43

55 Jz-Ⅴ-丁棚 PC21 DK28+367.49 左 22.152m 12.08 15.8

56 Jz-Ⅴ-丁棚 PC23 DK28+385.48 左 22.168m 11.47 15.64

57 Jz-Ⅴ-丁棚 PC25 DK28+403.49 左 22.107m 12.43 15.8

58 Jz-Ⅴ-丁棚 PC26 DK28+416.77 左 22.054m 12.21 15.27

59 Jz-Ⅴ-丁棚 PC28 DK28+434.68 左 22.136m 11.4 15.87

60 Jz-Ⅴ-丁棚 PC30 DK28+452.7 左 22.134m 12.1 15.77

序号 勘察点名称 位 置 孔口标高

(m)

孔深

(m) 附注

61 Jz-Ⅴ-丁站 A01 DK28+338 右 84.349m 11.49 15.01

62 Jz-Ⅴ-丁站 A03 DK28+359.01 右 84.06m 11.51 15.07

63 Jz-Ⅴ-丁站 A05 DK28+379.99 右 84.04m 11.3 19.5

64 Jz-Ⅴ-丁站 A07 DK28+400.98 右 84.068m 11.3 17.44

65 Jz-Ⅴ-丁站 A08 DK28+419 右 84.096m 11.32 17.24

66 Jz-Ⅴ-丁站 A10 DK28+440.02 右 84.058m 11.22 17.5

67 Jz-Ⅴ-丁站 A12 DK28+461.02 右 84.082m 11.24 19.55

68 Jz-Ⅴ-丁站 A14 DK28+482 右 84.349m 11.27 15.29

69 Jz-Ⅴ-丁站 B01 DK28+338 右 74.099m 11.51 15.07

70 Jz-Ⅴ-丁站 B03 DK28+358.9 右 74.1m 11.64 18.4

71 Jz-Ⅴ-丁站 B05 DK28+379.99 右 74.101m 11.37 25.93

72 Jz-Ⅴ-丁站 B07 DK28+400.99 右 74.102m 11.26 15.85

73 Jz-Ⅴ-丁站 B08 DK28+419 右 74.104m 11.28 15.85

74 Jz-Ⅴ-丁站 B10 DK28+439.8 右 74.1m 11.37 18.33

75 Jz-Ⅴ-丁站 B12 DK28+461.09 右 74.106m 11.25 18.57

76 Jz-Ⅴ-丁站 B14 DK28+482 右 74.099m 11.3 15.78

77 Jz-Ⅴ-丁站 D01 DK28+338 右 55.1m 11.66 18.3

78 Jz-Ⅴ-丁站 D03 DK28+358.9 右 55.101m 11.63 16.75

79 Jz-Ⅴ-丁站 D05 DK28+380 右 55.1m 11.59 17.9

80 Jz-Ⅴ-丁站 D07 DK28+401 右 55.1m 11.62 15.07

81 Jz-Ⅴ-丁站 D08 DK28+419 右 55.1m 11.55 20.05

82 Jz-Ⅴ-丁站 D10 DK28+440 右 55.101m 11.42 15.29

83 Jz-Ⅴ-丁站 D12 DK28+461.1 右 55.104m 11.38 16.33

84 Jz-Ⅴ-丁站 D14 DK28+482 右 55.101m 11.32 15.74

85 Jz-Ⅴ-丁站 F01 DK28+338 右 35.85m 11.71 16.57

86 Jz-Ⅴ-丁站 F03 DK28+359 右 36.17m 11.68 17.55

87 Jz-Ⅴ-丁站 F05 DK28+380 右 36.135m 11.74 15.39

88 Jz-Ⅴ-丁站 F07 DK28+401.01 右 36.213m 11.8 16.77

89 Jz-Ⅴ-丁站 F08 DK28+418.97 右 36.147m 11.73 22.01

90 Jz-Ⅴ-丁站 F10 DK28+439.99 右 36.137m 11.57 15.34

91 Jz-Ⅴ-丁站 F12 DK28+461.01 右 36.202m 11.48 15.45

92 Jz-Ⅴ-丁站 F14 DK28+482 右 35.85m 11.38 15.54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2.1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位于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镇西大策村级前大策村境

内,拟建站址区位于冲积平原区,高程为 11.0~12.0m,相对高差 1.0~2.0m,自然

坡度 1~2°,地势平坦开阔,地表植被稀疏多为农作物,附近辟有大棚、农田、水

第9页

7

塘,交通便利。

2.2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2.2.1 气象

场区位于烟台市莱阳市,莱阳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烟台的多年平均气温 11.6℃,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 38.2℃,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1℃,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温度

-3.3℃,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温度 25.2℃。莱阳市常年平均的年降水量为 656 毫米,

最大年降水量为 1661mm,最小为 390.7mm,最大日降水量 245.2mm,平均年降

水天数 77.2 天,主要集中在 6-9 月,占年总降水量的 70%。最大积雪厚度 21cm。

历年年平均风速 2.7m/s,历年最大风速 25m/s,最大冻土深度 49cm,全市平均无

霜期约 210 天。

2.2.2 水文

站址区附近主要河流为五龙河。

五龙河:因五条较大河流汇于莱阳五龙峡口而得名。五条河流为清水河、富

水河、蚬河、白龙河和墨水河。五龙河河长 128 千米,流域面积 2806.3 平方千米,

河道平均比降 1.45/1000,河网密度为 0.35 千米/平方千米。根据莱阳团旺水文站(控

制流域面积 2445 平方千米)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 1964 年,为 19.1 亿立

方米,最小出现在 1968 年,为 1.31 亿立方米。建国以后东五龙河洪水以 1956 年

最大,据团旺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 4110 立方米/秒。

2.3 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及收集资料揭示,站址区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

(Q4

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

al+p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莱

阳群曲格庄组(K1Q)砂岩,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钻探,场地附近及钻探深度范

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活动迹象。根据勘察揭示,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

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4

ml)

(0)2 人工填土(Q4

ml) :褐黄色、红褐色,潮湿-饱和,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

表层含植物根系,厚度 1.50~1.90m,平均厚度 1.73m;层顶埋深 0.00m,层顶标

高 11.22~12.00m,站址区分布广泛。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

al+pl)

(2)4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主要由粉粒和黏粒组成;层面标高 9.32~

11.88m,层面埋深 0.0~1.9m,钻探揭示层厚 0.9~5.6m,广泛分布于站址区。

3. 白垩系莱阳群曲格庄组(K1Q)

(5)1 砂岩:褐黄色,全风化,呈土块状、土柱状,局部风化不均夹强风化碎

块,钻探揭露层面标高 3.97~8.81m,层面埋深 2.7~7.3m,层厚 0.5~6.0m,

fak=180kPa,站址区分布广泛。

(5)2 砂岩:棕灰色、褐灰色,强风化,砂质结构,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

局部碎石状,锤击声哑,较易碎,钻探揭露层面标高 1.93~7.81m,层面埋深 3.7~

9.8m,层厚 0.7~7.7m,fak=400kPa,站址区分布广泛。

(5)3 砂岩:棕灰色,中风化,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主要呈短柱状、柱

状,节长 5-30cm,局部大于 40cm,锤击声较沉闷,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软,钻

探揭露层面标高-3.05~5.48 m,层面埋深 6.4~14.6m,未揭穿,站址区分布广泛。

根据岩石试验成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24.53MPa、干燥单轴抗压强

第10页

8

度标准值为 38.89MPa,软化系数为 0.63,小于 0.75,系软化岩,fak=600kPa,岩

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岩层产状 235°∠16°。

2.4 区域地质构造

莱阳丁字湾站站房与雨棚所经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华北地台胶北地块,位于新

华夏系巨型构造的第二隆起带。根据区内地形地貌、断裂活动、第四纪沉积物时

代、岩相及厚度变化以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场区周边断裂均为非第四

系活动断裂,其对拟建工程场址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2.5 水文地质特征

1.地表水

地表水为沟渠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勘察期间沟渠中水量充足。

2.地下水类型与分布特征

地下水主要类型包括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孔隙潜水

场区浅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上部(2)4 层粉质黏土中,地下水主

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途径以由高到低向邻近低洼场地排泄为主、其次是蒸

发,动态特征表现为气候调节型,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雨季较高,旱季较低。

勘察期间,在钻孔中测得的稳定地下水位埋深 2.5~3.8m,相应的稳定水位高程

7.93~9.30 m。地下水变化幅度 1.50~3.50m。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白垩系莱阳群曲格庄组(K1Q)砂岩节理、裂隙中。强

风化基岩节理裂隙发育,裂隙贯通性较好,可形成统一的地下水位,其埋深与岩

体的风化破碎程度有关。地下水面大致随地形起伏变化而变化,一般地势较高处

水位埋深较大,低洼处水位埋深较浅,透水性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富水性差,

水量贫乏,受大气降水及上部含水层渗透补给。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

场地位于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由

于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控制,地下水径流短,基本上是就地降雨入渗补给、就

近沿沟谷两侧渗出后排泄。地下水的流向由地势较高地区向地势较低地区渗流。

地下水的排泄以渗流和蒸发为主。

2.6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2.6.1 不良地质

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所获资料和现场周边地质调查结果,场地内未见滑坡、

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岩溶、洞室、大裂隙、

暗滨、孤石、采空区和活动断裂以及地下管线等不良地下埋藏物。场地为冲积平

原地貌,地形平坦。场地下伏基岩为砂岩,风化较剧烈,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

砂岩裂隙发育,岩芯经机械破碎多呈碎块状,开挖过程中,爆破震动会引起土石

松动,从而可能出现边坡滑塌现象,应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2.6.2 特殊岩土

1.人工填土

站址区表层分布 1.5~1.9m 厚人工填土,褐黄色,潮湿-饱和,松散~稍密,

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全场地分布,具不均匀性、低强度,工程性质差,施工中

易产生变形、坍塌等危害。

2.季节性冻土

拟建场地气候为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气温多数时间位于 0℃以下,场地最

第11页

9

大冻结深度为 49cm,季节性冻土冻结时膨胀强度高、解冻时融陷强度低,易导致

建筑物外墙开裂。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在冬期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除了

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土中掺防冻剂外,还应做到随挖基槽,随砌筑基础,随回填土

方。

2.7 环境水对工程耐久性的评价

2.7.1 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场区无明显污染源存在。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综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 II 类;为了详细查明站址区地表及地下水样对

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性,在站址区 Jz-Ⅴ-丁站 D12(DK28+461.102 右 55.10)处

处采集地表水 1 组、地下水 1 组进行水质分析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进行判定(见表 4、5)。

根据腐蚀性分析结果,对场地地表水、地下水腐蚀性综合判定结果为:

在 II 类环境干湿交替条件下,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 B 类弱透

水的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在 II 类环境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 B 类弱透

水的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地表水腐蚀性评价表 表 4

腐蚀类型 环境类别 腐蚀介质 微腐蚀标准 水质分析结果 腐蚀性评价

受环境类型影响

对混凝土的腐蚀

Ⅱ类 SO4

2- <300mg/L 36.0 微

Ⅱ类 Mg2+ <2000mg/L 29.18 微

Ⅱ类 NH4

+ <500mg/L / 无

腐蚀类型 环境类别 腐蚀介质 微腐蚀标准 水质分析结果 腐蚀性评价

Ⅱ类 OH- <43000mg/L 0.00 无

Ⅱ类 总矿化度 <20000mg/L 700.85 微

受渗透性影响对混

凝土的腐蚀

B 类 PH 微:>5.0 6.98 微

B 类 侵蚀性 CO2 微:<30 6.60 微

对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的腐蚀

干湿交替

Cl100~500 mg/L

315.51

长期浸水 <10000mg/L 微

备 注 表中数值适用于有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Ⅰ、Ⅱ类腐蚀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

硫酸盐含量数值应乘以 1.3 的系数。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表 5

腐蚀类型 环境类别 腐蚀介质 微腐蚀标准 水质分析结果 腐蚀性评价

受环境类型影响对

混凝土的腐蚀

Ⅱ类 SO4

2- <300mg/L 38 微

Ⅱ类 Mg2+ <2000mg/L 31.62 微

Ⅱ类 NH4

+ <500mg/L / 无

Ⅱ类 OH- <43000mg/L 0.00 无

Ⅱ类 总矿化度 <20000mg/L 722.35 微

受渗透性影响对混

凝土的腐蚀

B 类 PH 微:>5.0 7.21 微

B 类 侵蚀性 CO2 微:<30 5.50 微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的腐蚀

干湿交替

Cl100~500 mg/L 320.82 弱

长期浸水 <10000mg/L 320.82 微

备 注 表中数值适用于有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Ⅰ、Ⅱ类腐蚀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硫

酸盐含量数值应乘以 1.3 的系数。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判定,拟建站址区

水、土中的硫酸盐和酸类物质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环境作用等级低于 V-C 级别。

2.7.2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2)4 层粉质黏土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径流补给,孔

隙潜水水量较大。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及周边工程施工经验,孔隙潜水对基坑、钻

孔桩施工影响较大,可以采用集水明排、钢板桩或钢护筒支护等措施。基岩裂隙

第12页

10

水主要赋存于全风化、强风化基岩中,地下水连续性差,其富水性和透水性受裂

隙发育程度及张开程度而定,主要受上部孔隙潜水的竖向入渗补给及基岩风化层

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总体水量较充沛,场地内地下水存在一定

流速,对基坑施工存在不利影响。基坑开挖时,若出现渗漏,需及时堵漏,防止

渗漏扩大。若集水明排效果不好,水下开挖时坑内土体扰动,易出现基坑变形坍

塌,酿成工程事故。

2.7.3 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为了详细查明站址区土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性,拟建场地在 Jz-Ⅴ-丁站

A03(里程:DK28+359.01 右 84.06m)、Jz-Ⅴ-丁棚 PB40(里程:DK28+542.65

左 12.775m)取土样进行腐蚀性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判定,在 II

类环境条件下,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 B 类弱透水的环境条件下对

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土腐蚀性评价表 表 6

腐 蚀

类 型

环境

类别

腐 蚀

介 质

微腐蚀标准 易溶盐分析结果

腐蚀性

评 价

受环境类型影响对

混凝土的腐蚀

Ⅱ类 SO4

2-

<450mg/kg 151.23~191.8 微

Ⅱ类 Mg2+

<3000mg/kg 11.09~20.69 微

Ⅱ类 NH4

+

<750mg/kg - 无

Ⅱ类 OH-

<64500mg/kg 0.00 无

Ⅱ类 总矿化度 <30000mg/kg 471.95~597.61 微

受渗透性影响对混

凝土的腐蚀 B 类 PH >5.0 6.56~7.01 微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的腐蚀 ω≥20% Cl- <250 mg/kg 92.77~107.51 微

备 注 表中数值适用于有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Ⅰ、Ⅱ类腐蚀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硫酸盐含量数值

应乘以 1.3 的系数。

2.7.4 土壤中氡含量对工程影响

本工程共布设 100 个检测点,根据检测结果,本工程场地范围内土壤氡平均

浓度为 1986Bq/m³,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

有关规定进行判定:本工程土壤氡浓度属正常水平。(检测结果详见附件“土壤

氡浓度检测报告”。

3.场地地震效应

3.1 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覆盖层厚度不大,主要为薄层松散人工填土、硬塑粉质

黏土及砂岩全~强风化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表 4.1.1 判定,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

3.2 地震动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判断,拟建场地行政划

分区划名称为山东省莱阳市,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设计地震

分组为第三组,为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新建莱西至荣成铁路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山东省建设工程抗震

设防条例》相关规定,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为 0.10g。

3.3 场地土和场地类别

拟建场地在 Jz-Ⅴ-丁站 B01(里程:DK28+338 右 74.099m)、Jz-Ⅴ-丁站 F12

(里程:DK28+461.01 右 36.202m)处进行了剪切波测试。按照国标《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中的判定标准,拟建场地属Ⅱ类建筑场

第13页

11

地,为中软土。结果见下表。

Jz-Ⅴ-丁站 B01(里程:DK28+338 右 74.099m)剪切波速试验结果 表 7

地层(m) 地层名称

剪切波速波

速分层

( /) Vms s

场地土

类 型 e ( /) V ms s

覆盖层

厚度

(m)

场地

类别

备注

0-1.8 素填土 0-1.8 171 中软土

235.0m/s

根据既

有勘探

资料 推

断,该孔

覆盖层

厚度为

5 米。

等效剪切

波速计算

深度 5m

1.8-2.7

粉质黏土,

软塑

1.8-2.7 179 中软土

2.7-3.7

砂岩,

全风化

2.7-3.7 271 中硬土

3.7-7.4

砂岩,

强风化

3.7-7.4 526 软质岩石

7.4-15

砂岩,

弱风化

7.4-15 872 岩石

Jz-Ⅴ-丁站 F12(里程:DK28+461.01 右 36.202m)剪切波速试验结果 表 8

地层(m) 地层名称

剪切波速波

速分层

( /) Vms s

场地土

类 型 e ( /) V ms s

覆盖层

厚度

(m)

场地

类别

备注

0-1.7 素填土 0-1.7 170 中软土

211.0m/s

根据既

有勘探

资料 推

断,该孔

覆盖层

厚度为

7 米。

等效剪切

波速计算

深度 7m

1.7-4.4

粉质黏土,

软塑

1.7-4.4 171 中软土

4.4-5.6

砂岩,

全风化

4.4-5.6 258 中硬土

5.6-8.7

砂岩,

强风化

5.6-8.7 540 软质岩石

8.7-15

砂岩,

弱风化

8.7-15 833 岩石

3.4 液化判别

本工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根据钻探揭露,本场地无饱和性粉土

和砂土等液化地层,不存在液化现象。

3.5 场地岩土层抗震稳定性评价

场区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无液化土层分布,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

现象,场地较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4.1 岩土参数的统计

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要求进行数理统计,标贯试验统计表见

表 9,动探试验统计结果见表 10,岩石试验统计结果见表 11。

标 贯 统 计 信 息 表 表 9

地层编号 项 目 实测锤击数 修正后锤击数

(2)4 粉质黏土

样本个数 80 80

平均值 11.58 10.79

最大值 20.00 17.50

最小值 8.00 7.58

标准差 2.44 2.04

变异系数 0.21 0.19

修正系数 0.96 0.96

标准值 11.11 10.40

(5)1 全风化砂岩

样本个数 32 32

平均值 51.00 46.54

最大值 51.00 49.12

最小值 51.00 44.52

标准差 1.16

变异系数 0.03

修正系数 1.00 0.99

标准值 51.00 46.18

动 探 统 计 信 息 表 表 10

地层编号 项 目 实测锤击数 修正后锤击数

(5)1 全风化砂岩(动

探)

样本个数 56 56

平均值 39.86 28.03

第14页

12

最大值 51.00 40.11

最小值 1.00 0.88

标准差 12.09 7.41

变异系数 0.30 0.26

修正系数 0.93 0.94

标准值 37.09 26.33

(5)2 强风化砂岩(动

探)

样本个数 52 52

平均值 51.00 33.81

最大值 51.00 39.28

最小值 51.00 29.63

标准差 2.05

变异系数 0.06

修正系数 1.00 0.99

标准值 51.00 33.33

岩 石 试 验 统 计 表 表 11

地层 项目名称 干燥抗压强度 饱和抗压强度

(5)3 中风化砂岩

样本个数 6.00 12.00

平均值 47.42 27.63

最大值 57.50 35.70

最小值 34.90 17.00

标准差 10.33 5.91

变异系数 0.22 0.21

修正系数 0.82 0.89

标准值 38.89 24.53

4.2 主要岩土参数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指标标准值、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各岩土参数取值依据说明如下:评价岩

土性状的指标(ω、e、γ、ωL、ωp、Ip、IL)取平均值,各岩土层标贯、动探击

数均按标准值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所需要的参数(c、φ)取标准值;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a1-2、Es)取平均值。综合土工试验、孔内测

试等多种成果综合确定岩土层力学参数。列表提供参数建议值见表 12。

岩土层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汇总表 表 12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岩土

状态

密度

ρ

(g/cm3

压缩

模量

ES1-2

(MPa)

快剪 原位测试 岩土力学参数

建议值

内摩

擦角

Ф

(度)

凝聚力

C

(kPa)

重型

动探

修正

击数

饱和

抗压

强度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kPa)

(0)2 素填土 松散~

稍密 *1.8 *3.0 *14.3 *23.0

(2)4 粉质

黏土 硬塑 2.01 5.62 14.35 *25 11 150

(5)1 砂岩 全风化 2.02 5.94 13.47 41.33 51 26 180

(5)2 砂岩 强风化 33 400

(5)3 砂岩 中风化 24.53 600

(注:带*为经验参考值)

5.岩土工程评价与基础方案选择

5.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综合场地地形地貌、环境特征与岩土工程条件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场地经

平整、周边边坡加固后,不会发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经勘察查明场地

及周边未见明显断裂等地质构造迹象,场地内及附近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

性良好,属一般抗震地带,适宜适宜拟建工程建设。

5.2 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综述

拟建场地上部覆盖层人工填土、粉质黏土,厚度薄,工程性质差;砂岩全风

化层,厚度变化大,承载力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砂岩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

施工过程中易受机械外力作用下破碎成碎块状,易变成沉渣沉于桩底,不宜作基

础持力层。砂岩中风化层,地基基本承载力较高,适宜作基础持力层。

5.3 天然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第四系地层总体厚度较薄,水平上地层相对连续,垂向上土性变化大,

第15页

13

层厚和埋深起伏大,下伏基岩风化差异明显,天然地基均匀性较差。本场地不具

备天然地基条件,建议采用桩基础。

5.4 桩基持力层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桩基持力层建议为中风化砂岩,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组织结构部分

破坏,工程特性较一致,岩体较完整,地层水平上地层连续,本次勘探虽未发现

空洞、临空面、软弱夹层和断层破碎带,但垂向上起伏变化较大,故桩基持力层

均匀性较差。基础形式为桩基,选择中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由于基岩风

化界限起伏较大,地基的不均匀性对结构的影响较大。

5.5 拟建场区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根据现场勘探、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和相关规范进行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表 13

层号 岩土名称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0)2 人工填土 Ⅰ

(2)4 粉质黏土 Ⅱ

(5)1 全风化砂岩 Ⅲ

(5)2 强风化砂岩 Ⅳ

(5)3 中风化砂岩 Ⅳ

5.6 特殊岩土影响评价

拟建场地区内表层分布薄层耕植土,系新近形成,未经压密,结构松散。未

见膨胀性土、软土、盐渍土等其它特殊岩土。拟建丁字湾站站房及雨棚范围内主

要的特殊岩土为季节性冻土。

拟建场地气候为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气温多数时间位于 0℃以下,场地最

大冻土厚度为 49cm,季节性冻土冻结时膨胀强度高、解冻时融陷强度低,易导致

建筑物外墙开裂。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在冬期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除了

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土中掺防冻剂外,还应做到随挖基槽,随砌筑基础,随回填土

方。

开挖过程中,爆破震动会引起土石松动,从而可能出现边坡滑塌现象,风化

岩层具有遇水软化的特性,基坑开挖后应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

风化岩层裸露后造成进一步风化。

5.7 不良地质影响

拟建场地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5.8 基础方案建议、持力层选择建议

1.天然地基条件分析与评价

拟建建筑物基础荷载大,±0 标高对应地层为强~中等风化砂岩。场地地表为

人工填土、粉质黏土及砂岩全风化层,承载力不高,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该地层

受施工周期影响较大,全风化层开挖暴露后强度急剧下降,做柱下独立基础不安

全,故未推举。拟建场地下伏为砂岩,上部部分砂岩全风化遇水浸泡后强度急剧

降低,下部岩质较硬,开挖较困难,综合考虑不宜采用扩大基础及筏基础。

2.桩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1)持力层及桩型选择

根据本场地的岩土工程特征和拟建物荷载要求,建议选用桩型为钻孔灌注桩,

以中风化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采用钻孔灌注桩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宜: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岩土层力学参数建议值进行估算,并经修正

确认。

B.钻孔灌注桩成桩时,本场地基岩风化强度不一,宜选择功率匹配的成桩机

械型号,并以桩长与贯入度双项控制。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泥浆质量、桩底沉渣、

第16页

14

软土缩径、桩身质量等影响承载力的问题。施工前应进行试成桩,取得准确的施

工参数,并以载荷试验来验证。

C.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加强泥浆护壁,以防止塌孔和缩径问题。摩擦型桩控

制沉渣厚度≤10.0cm,端承型桩控制沉渣厚度≤5.0cm。

D.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验桩,核对桩周及桩端地质条件。

(2)成桩可行性分析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成熟,承载力较高,无挤土效应,对周围建筑物、道

路、地下管线等影响较小。对本场地而言,场地浅部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砂

岩全风化,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易塌孔。因此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泥浆质量、桩底沉

渣、软土缩径、桩身质量等影响承载力的问题。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特征及拟建物荷载综合分析,本工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3.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如下表:

桩 基 设 计 参 数 建 议 值 表 14

时代

成因

地层

编号 岩土名称 岩土状态

泥浆护壁冲(钻)孔灌注桩(kPa)

极限摩阻力 饱和抗压强度(MPa)

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

Q4

al+pl (2)4 粉质黏土 硬塑 68

K1q

(5)1 砂岩 全风化 80

(5)2 砂岩 强风化 140 1400

(5)3 砂岩 中风化 300 24.53

5.9 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冲(钻)孔灌注桩桩型孔底清渣难度大,沉渣厚度难以控制,废浆排放量大,

易污染环境,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对周边工程影响较大等。建议选择施工经验丰

富、管理先进的施工队伍,保证桩基质量,同时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钻进、

冲程等参数,防止桩孔长久浸泡,造成孔壁软化、塌孔,增加清渣难度。

5.10 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分析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透

水性差。地下水对冲(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不大。基础开挖时渗水可采用集水

明排的方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11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应选择施工设备先进,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

富的施工队伍,采取下列措施并加强施工监理和检测工作。

1.掌握桩基施工机械能力、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保证施工质量。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或可靠的动测试验确定。

3.桩基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规范要求,检查桩身完整性并进行载荷试验。

4.为确保桩基及上部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施工期间应对上部结构宜进行观

测。

6.基坑支护与边坡开挖

6.1 基坑

本工程站房下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埋深地下室最大埋深自±0.00m 以下 5.0m。

DK28+410.0 处为进出站地道。基坑开挖所涉土层为:(0)2 素填土、(2)4 粉

质黏土、(5)1 全风化砂岩、(5)2 强风化砂岩及(5)3 中风化砂岩。

根据周边工程经验,砂岩全~强风化层为弱透水层。建议砂岩风化层渗透系数

采用 0.5~3.0m/d,基坑开挖积水建议采用集水井明排。

拟建地下室开挖基坑边坡建议采用自然放坡、分级防护开挖基坑,砂岩岩层

产状 235°∠16°。设计可根据实际施工场地环境综合考虑,局部自然放坡不能满足

第17页

15

工程安全的地段可采用挖孔桩(或钻孔桩)支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自然放坡开挖时,土质边坡边坡坡率允许值建议采用

1:1.5~1:1.75,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建议采用 1:1~1:1.5。坡面采用短锚杆挂铁丝网

喷射混凝土护坡。施工时对基坑周边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

基坑支护设计时,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

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基坑支护。所需岩土参数列表

15:

岩土参数表 表 15

岩 性

重度

γ(kN/m3

快剪

渗透系数

m/d

固结快剪

粘聚力 c

q(kPa)

内摩擦角 Φ

q(°)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

(0)2 素填土 17.6 23 14.3 5 *25 *23

(2)4 粉质黏土 19.7 *25 14.35 0.05 *27 *23

(5)1 砂岩 19.8 41.33 13.47 --- *43 *22

注:带*数值为经验值,供参考。

基坑支护设计时,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

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6.2 基础抗浮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埋深 5m,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和建成后均应考虑抗浮

问题。综合站房区域地貌、勘探期间稳定水位、场坪标高和场坪的排水条件,抗

浮水位建议按原始地面考虑。抗浮措施建议采用抗拔桩或者抗浮锚杆,抗拔桩桩

型可选用钻孔灌注桩。

场地地下潜水随季节动态变化明显,与地表水连续密切,应充分考虑到可能

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如连续的暴雨等),造成表层土中充满水等最不利因素。

7.岩土工程风险提示

7.1 不良地质风险提示

拟建场地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风险较小。

7.1 工程施工风险提示

1)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站房区域往小里程 1.3 公里处为五龙河,站房右侧约 120m 为五龙河分支,河

水与地下水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加强基坑降水设计。

2)基坑开挖和降水风险提示

基坑开挖和降水的风险主要有基坑开挖引起附加位移和降水引起的附加地面

沉降对现有地面道路、地下管线等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注意基坑开挖后

土体的回弹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基坑开挖

时应采用分层、分段开挖,开挖高差不应太大,坑边及坡顶不宜堆载重物等;同

时施工过程中应建立监测系统,用以掌握施工中的动态信息,确保周围环境和基

坑本身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

3)坑内临时边坡变形问题

基坑围护范围土层基本由填土、粉质黏土组成,松散填土在高边坡开挖时可

能出现坑内临时边坡的圆弧滑移,危及边坡安全,故需控制开挖坡率,做好降水

措施,并对坡脚、坡面进行防护。

4)桩基施工风险提示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根据规范要求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并注意合理

存放和排放泥浆,以免污染周边环境。本工程下伏基岩砂岩,经机械破碎后易成

第18页

16

碎块状沉于桩底,对桩基施工有一定影响。钻孔桩成孔后应及时灌注混凝土,避

免桩孔壁、桩底长时间遇水浸泡。沉渣对钻孔桩承载力发挥影响大,应充分重视

沉渣厚度控制。

8.结论与建议

1.场地分布有(0)2 人工填土、(2)4 粉质黏土、(5)1 全风化砂岩、(5)

2 强风化砂岩、(5)3 中风化砂岩等 5 个工程地质层。

2.拟建场地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塌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钻探深度

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洞室、暗滨、断裂等不良地质体和不利埋藏物,场地稳定性较

好,适宜建筑。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判断,拟建场地行政

划分区划名称为山东省莱阳市,丁字湾站站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为 0.05g,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为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新建莱西至荣成铁路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山东省建设工程抗震

设防条例》相关规定,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为 0.10g。

4.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区稳定水位埋深 2.5~3.8m,相应的稳定水位高程 7.93~

9.30 m。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判定,在 II 类环境干湿交替条件下,地表水

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 B 类弱透水的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 II 类环境干湿交替条件下,地下水对混

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 B 类弱透水的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

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判断:

按硫酸盐和酸类物质环境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化学腐蚀环境等级低于Ⅴ-C。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有关规定进

行判定土壤氡浓度含量属正常水平。

5.拟建丁字湾站站房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成桩型式桩基础建议采用冲(钻)

孔灌注桩,持力层宜选择砂岩中风化层。

6.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透水性差。地下水

对冲(钻)孔灌注桩施工、基坑承台开挖影响较小。

7.场地上部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基岩风化不均匀,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应采用

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地质资料核对(含地下水),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

通知勘察单位,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

8.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上部结构施工时或使用期间的安全,建议对拟建建筑物设

置长期观测系统并对拟建建筑物进行垂直度观测。

9.拟建地下室开挖基坑边坡建议采用自然放坡、分级防护开挖基坑,设计可根

据实际施工场地环境综合考虑,局部自然放坡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的地段可采用挖

孔桩(或钻孔桩)支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自然

放坡开挖时,土质边坡边坡坡率允许值建议采用 1:1.5~1:1.75,岩质边坡坡率允许

值建议采用 1:1~1:1.5。坡面采用短锚杆挂铁丝网喷射混凝土护坡。施工时对基坑

周边进行监测,确保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基坑抗浮设计水位按原始地面考虑。

第19页

17

10.拟建工程基坑开挖应在每个开挖段分层、分段开挖,按规定时间施工底板

钢筋混凝土,减少暴露时间。同时,基坑开挖应禁止在基坑周边堆土,弃土应及

时清运。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坑底的扰动,做到快速开挖、快速支护、

快速封底等措施,减少土体暴露变形。

11.拟建场地区内局部分布薄层素填土,系新近形成,未经压密,结构松散。

站址区表层分布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 49cm,全场地分布,具有冻胀性、融

沉性,工程性质差,易变发生变形,产生冻胀、融陷和流变等,对工程影响重大。

设计及施工时应考虑其不利影响。场地未见膨胀性土、盐渍土等其它特殊岩土。

场地下伏基岩为砂岩,为软化岩,风化较剧烈,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遇水后力学

强度降低,全风化层层深分布不均,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开挖过程中,爆破震动

会引起土石松动,从而可能出现边坡滑塌现象,应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

施。

12.场地内施工还应采取措施防止噪音扰民、泥浆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