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发布时间:2022-9-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清·鮑俊銘平板老坑端硯鮑宗垣為張黼堂銘綠天白雪硯,以端溪老坑石為材,色呈青紫,具青花、火捺及蕉葉白等石品。硯呈長方,式為板式,背面平整,深鐫銘文:「雨聽窗前,風披月下。綠天學懷素之書,白雪仿王維之畫。為黼堂仁兄銘,弟鮑俊。」文末鈐「鮑俊私印」朱文印。《書林紀事》 有載:「懷素居零陵時,貧無紙可書,乃種芭蕉萬餘株,以蕉葉供揮灑,名其庵日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由此可知銘文中「綠天」當指蕉葉,用之此處不知是否代指石品「蕉葉白」。其後「白雪仿王維之畫」所言,當贊王維擅繪雪景,其更是有「雪中芭蕉」的記載。宋人沈括 (1031-1095年)在《夢溪筆談》 中有言:「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餘家所藏摩潔(即王維)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此處先談「綠天」,後敘-白雪一,所造「綠天白雪」之情景,則恰若王維之「雪中芭蕉」似喻硯之石品,更深層或是-得心應手,意到便成一的超然意境,放諸萬物皆可體悟。鮑俊(1797-1851年),字宗垣,號逸卿,...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401页

AN INSCRIBED DUAN INKSTONE,

BOX AND COVER

Qing Dynasty (1644-1911)

12.3 cm (4 7

/8 in.) long

Provenance: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清·惠怡銘端溪饕餮紋綠衣石渠硯

此硯擇端石做就,周身仿青銅器饕餮紋而作,上披綠衣以做古

鏽。硯堂長方平闊,琢水線一周,挖石渠墨池。硯側錦地紋為

地,上浮饕餮紋,肅穆威武,博古典雅。器底三層階狀凹下,篆

書刻「石渠」,落款「惠怡」。此硯以端石仿青銅器,全器除硯

堂留端石本色,其餘周身作仿古銅銹,鏽層厚重,古色古香,細

潤而堅。整體硯形紋飾,古樸而端莊,繁縟而威嚴,體現了端莊

大氣的氣度和精巧雅致的文人氣息,是難得的清代佳硯。

來源:日本藏家收藏

HKD: 50,000-70,000

USD: 6,400-8,900

1770

第403页

AN INSCRIBED DUAN INKSTONE, BOX AND

COVER

Qing Dynasty (1644-1911)

Inkstone 15.7 cm (6 1

/8 in.) long

Provenance:

Jiansongge collection, Taipei

Literature:

Ji Ruoxin, Inkstones Through Ages,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pl.181

Exhibited:

Inkstones Through Ages,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97,

no.181

HKD: 80,000-120,000

USD: 10,200-15,300

1771

第405页

清·鮑俊銘平板老坑端硯

鮑宗垣為張黼堂銘綠天白雪硯,以端溪老坑石為材,色呈青紫,具青花、火捺及蕉

葉白等石品。硯呈長方,式為板式,背面平整,深鐫銘文:「雨聽窗前,風披月

下。綠天學懷素之書,白雪仿王維之畫。為黼堂仁兄銘,弟鮑俊。」文末鈐「鮑俊

私印」朱文印。

《書林紀事》 有載:「懷素居零陵時,貧無紙可書,乃種芭蕉萬餘株,以蕉葉

供揮灑,名其庵日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

皆穿。」由此可知銘文中「綠天」當指蕉葉,用之此處不知是否代指石品「蕉葉

白」。其後「白雪仿王維之畫」所言,當贊王維擅繪雪景,其更是有「雪中芭蕉」

的記載。宋人沈括 (1031-1095年)在《夢溪筆談》 中有言:「如彥遠《畫評》

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餘家所

藏摩潔(即王維)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

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此處先談「綠天」,後敘-白雪一,所

造「綠天白雪」之情景,則恰若王維之「雪中芭蕉」似喻硯之石品,更深層或是-得

心應手,意到便成一的超然意境,放諸萬物皆可體悟。

鮑俊(1797-1851年),字宗垣,號逸卿,自號石溪生,廣東香山縣山場鄉人(今

珠海市香洲區山場村)出身於書香世家,清道光二年(1822年)中舉人,次年中進

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後調刑部山西主事,候選員外郎、即用郎中。晚歲主講鳳

山豐湖書院,以工書名於時。書宗李邕,得其神趣,興酣下筆,於飛舞中饒勁挺之

勢。兼工詩詞,畫梅竹、松菊、花果,氣韻疏秀。

張大林,生卒不詳,字黼堂,號易齋,江蘇吳江人,清代畫家。幼既嗜畫,與錢志

偉交,講論六法。後從夏茞谷遊,得其指授,藝遂日進。家富收藏,刻意臨摹,凡

工筆、散筆靡所不能。生平所作以花鳥為工,若山水、人物諸品,興到時亦有佳

者。

來源:翦淞閣舊藏,台北

出版:《歷代硯台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嵇若昕,1997 年,圖 181

展覽:台灣歷史博物館,《歷代硯台展》,1997年,編號181

出版物:《歷代硯台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嵇若昕,

1997 年,圖 181

第407页

A GILT-DECORATED ZITAN-INSET

WUMU ‘HALL OF THREE RARITIES’

TABLE SCREE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31cm (12 1

/4 in.) high

HKD: 150,000-200,000

USD: 19,100-25,500

清乾隆·烏木框內嵌紫檀屏心三希堂款硯屏

硯屏是文房四寶衍生品,敝障之物,硯之有屏,旨在擋風,蔽日,裝

飾,形制與獨扇式座屏相同,但形體較小,常置幾案上,是用作陳列、

擺設的觀賞性小型屏風,故江南又稱台屏。此件硯屏由屏座及屏心兩件

組成,可分體拆卸插裝組合,榫卯結構嚴絲合縫,座屏的擋板呈開光

式,攢邊成屏,上部長方形開光內立體高浮雕梅紋蒼勁有力,屹立於背

板之上,中間鏤空梅花呈圓形開光,屏心陰刻梅花一枝,氣韻疏秀。一

側落三希堂款,鈐印「乾隆御寶」「絲暇悟情」。整器選材精良,造型

秀雅,結構精准穩健,渾然一體,工藝考究精湛,裝飾線條流暢,刀法

嫻熟,端莊華美,氣度超然。

1772

第408页

AN INSCRIBED BAMBOO 'PRUNUS'

WRIST REST

Qing Dynasty (1644-1911)

18.2cm (7 1

/8 in.) long

清·金農款竹雕落梅圖臂擱

明清時期,文房用品的製作達到了鼎盛時期,各種文房用具一

應俱全,臂擱就是文人必備的一種用具,是為了防止手臂沾

墨,寫字時用它擱放手臂的一種枕臂工具。此臂擱以竹節削製

而成,長條弧形,器形規整,包漿渾厚亮麗,上刻落梅圖,梅

花滿枝,枝幹蒼遒,梅花朵朵零落,頗有傲骨凌凌之風範。構

圖疏朗有致,所刻刀法深淺並用、剛柔相濟,線條挺拔尤勁,

盡得梅之神韻。右邊題詩,以漆書寫就「華光長老寫橫枝 說與

西江癩阿師 今日風前呵手畫 幾回錯認雪飛時 昔耶居士」,鈐

印「金吉金印」。書法拙而不板,涉筆成趣,頗具金石意味。

整件雕工細膩,技法嫻熟,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並重。

金農(1687-1764年),揚州八怪之一。字壽門、司農、吉

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博學多

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他的書法,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

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

HKD: 150,000-200,000

USD: 19,100-25,500

1773

第414页

A PAIR OF REFINED CLAY CRICKET

CAGES

Xianfeng Seven-Character Marks and of the Period (1851-1861)

Each 12.5 cm (4 7

/8 in.) diam.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Hong Kong collection

HKD: 350,000-450,000

USD: 44,600-57,300

清咸豐·澄泥蟈蟈罐一對

蟈蟈即螽斯,俗稱「紡織娘」,善於鳴叫,因其可馴養,故此種鳴蟲自古

以來就是著名的寵物昆蟲。到了清代,養蟈蟈成為八旗貴族的一項高檔娛

樂,風靡一時。為了畜養蟈蟈和蟋蟀,自唐代以來便發展出不少畜養的

容器。其質地各異,瓷、玉、石、泥、紫砂或其它,其中尤以澄泥陳舊

者養蟲為最上好。此對蟈蟈罐即為澄泥質地,堅韌細膩,內壁厚實。鼓

形,蓋面及足部周沿皆飾圓形紋飾,器外四周開光內飾四童子持「吉」、

「祥」、「如」、「意」四字,或舉過肩頭,或置於胸前,形態各異;蓋

皆為子母口,蓋內圓形正中下凹,飾童子分別持「吉」、「祥」二字,落

「林窯製」、「卯」、「癸丑年製」款。底部矮圈足內落「蔣泉林窯」、

「卯」、「大清咸豐三年品」、「癸丑年製」款。下承隨形底座,落「蔣

泉林窯」、「卯」、「姑蘇齊門外御窯製」、「癸丑年製」款。此罐澄泥

淘練極細,胎質堅密,叩之鏗然有聲,極利蟲鳴。整器線條工,造型厚重

大氣,官氣十足。成對出現,實為難得。

來源: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1774

第420页

A COMPLETE SET OF EIGHT INSCRIBED

YIXING STONEWARE TEAPOTS WITH

ALBUM OF INK RUBBINGS

Lu Yanshao (1909-1993)

16.5 cm (6 1

/2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HKD: 400,000-600,000

USD: 51,000-76,400

陸儼少(1909-1993 年)·杜甫詩意八珍

壺及拓片冊(拓本十開)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

1775

簽條 後紙

馬承源(1927-2004年)題後紙: 陸儼少先生杜甫詩意八珍壺。鈐印:馬

承源印

謝稚柳(1910-1997年)題簽條:

1. 陸儼少杜甫詩意八珍壺。謝稚柳。鈐印:壯暮、稚柳

2. 陸儼少杜甫詩意八珍壺。謝稚柳。鈐印:壯暮、稚柳

第421页

(一)陸儼少繪毛國強銘鮑利安製

朱泥銘山水蓮子壺

尺寸:高8.5cm,濶15cm

刻銘:

(1)城凝碧樓煙。儼少

(2)陽羨一粟銘陶

刻印:陸儼少

底款:藝耕堂、兩竹堂監製

扉頁

(一)儼少。壬申(1992年)六月

(二)關裏情懷得自知,壺中日月何忘機。杜陵詩句妙天下,未敢新圖角

多奇。八柄紫砂壺用杜少陵句,勉配以圖因詩。壬申三月,八四叟陸儼少

並記

第422页

(三)陸儼少繪沈覺初銘毛國強製

紫泥銘山水鍾式壺

尺寸:高8cm,濶15cm

刻銘:

(1)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儼少

(2)沈覺初刻

刻印:陸儼少

底款:兩竹堂監製、一粟陶藝

(二)陸儼少繪毛國強銘胡永成製

紫泥銘書畫紋漢鐸壺

尺寸:高8.5cm,濶12.8cm

刻銘:

(1)杖藜徐步立芳洲。儼少畫

(2)陽羨一粟銘陶

刻印:陸儼少

底款:胡永成製、兩竹堂監製

第423页

(四)陸儼少繪毛國強銘淩錫苟製

紫泥銘山水方磚壺

尺寸:高13cm,濶12.6cm

刻銘:

(1)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儼少

(2)陽羨一粟銘陶

刻印:陸儼少

底款:兩竹堂監製、淩錫苟

(五)陸儼少繪談躍偉製沈覺初刻

紫泥銘書畫蓮子壺

尺寸:高8.5cm,濶15cm

刻銘:

(1)獨立見江船。杜詩一套八山水。陸儼少

(2)沈覺初刻

刻印:陸儼少

底款:兩竹堂監製、躍偉陶藝

第424页

(七)陸儼少繪毛國強銘淩錫苟製

段泥題詩方鬥壺

尺寸:高7.5cm,濶14.5cm

刻銘:

(1)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儼少寫杜甫

詩意

(2)陽羨一粟銘陶

刻印:陸儼少

底款:兩竹堂監製、淩錫苟

(六)陸儼少繪黃自英銘李霓韋琪合製

文旦壺

尺寸:高9cm,濶15.2cm

刻銘:

(1)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

(2)樂羽齋陶人銘

刻印:陸儼少

底款:韋琪製陶、李霓陶藝、兩竹堂監製

第425页

(八)陸儼少繪黃自英銘談躍偉製

紫泥銘書畫秦權壺

尺寸:高11.5cm,濶16.5cm

刻銘:

(1)帖石防隤岸,開林出遠山

(2)樂羽齋陶人銘

刻印:儼少、陸儼少

底款:兩竹堂監製、躍偉陶藝

1.汪慶正(1931-2005年)題:宜興紫砂器五百年來風靡了中國大陸,素

為古今中外人士所鍾愛。其與文人相結合則始於明萬歷前後,尤以嘉道年

間之曼生壺、子治壺為著。當代諸書畫大師亦時有畫壺題銘之雅舉,然各

自成套者,起端於庚午(1990年)春,朱屺瞻大師之百歲壺製成之日,

即被視為至寶。近喜陸儼少大師藝術館揭幕,香港兩竹堂有限公司特懇請

陸儼少以杜甫詩意作壺,題銘更遣專人,赴陶都宜興精製書畫壺拾套捌拾

隻以為賀敬。固以陸儼少杜甫詩意八珍壺為名焉。幸得宜興紫砂厰知名工

藝師淩錫苟、毛國強、胡永成、談躍偉、鮑利安、李霓及韋琪悉心製壺,

沈覺初、毛國強、黃自英鎸刻,萬育仁手拓,又以淩錫苟和韋琪為總體設

計,仍由顧大豹、蔡立群總監製,書畫壺藝篆刻珠聯璧合,集絕藝之大

成,誠為陶藝極品,萬世永寶之珍也。壬申(1992)年六月跋於申城。上

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鈐印:汪慶正印

2.余瑞森題:香港兩竹堂總經理余瑞森。鈐印:余瑞森

3.顧大豹題:總監製顧大豹。鈐印:顧大豹印

4.蔡立群題:蔡立群。鈐印:蔡立群

扉頁

第426页

THREE ARCHAIC BLACK POTTERY 'EGG

SHELL' STEM CUPS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The largest, 18.1 cm (7 1

/8 in.) high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the 1990s

HKD: 40,000-60,000

USD: 5,100-7,600

文化期·黑陶高足杯三件

龍山文化時,發展輪製拉胚技術,可製作很薄的、甚至還可鏤雕圖案的

陶器,又可稱為「蛋殼陶」。在窯中用最後加碳或封閉空氣入口等方

法,讓窯中產生滲碳作用而燒製出黑陶。龍山文化的黑陶器以袋足器、

三足器、圈足器較為發達。無論工藝水準或器物造型,在古代陶器史上

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組高足杯共三件,皆為鐘形杯體,下接細長高柄,

高柄或上細下粗,或呈橄欖形,或為圓柱形,其柄上皆有圓形或三角型

鏤空,下承底座。色澤漆黑黝亮,器表可見因快輪製陶而形成的細紋。

整組胎薄體纖,保存完整,皆為龍山文化蛋殼黑陶之精品。

來源:香港藏家珍藏,購於20世紀90年代

1776

第427页

AN ARCHAIC PAINTED POTTERY JAR,

WENG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46 cm (18 1

/8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prior to 1990s

HKD: 15,000-20,000

USD: 1,900-2,500

文化期·彩陶甕

馬廠型彩陶具有剛勁、簡練的藝術風格,顯得粗獷、莊重、豪放、注意

大效果。由半山型演變而來的四大圓圈紋內的填飾達兩百多種,變化

豐富多彩。如,此甕上的圓圈被雙十字分割成九格,四個邊角及中心的

格子繪細密網紋,其餘格子裝飾植物紋樣,形成了抽象與具象的對比效

果,而從圖案整體看,已注意了從不同的視角體現圖案的完整效果。如

從側面看,是一種有變化的連續圖案,而從俯視面看,則構成一個圓適

合整體,大大豐富了裝飾藝術效果。

來源:香港藏家珍藏,購於20世紀90年代

1777

第428页

AN ARCHAIC PAINTED POTTERY JAR,

WENG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40.5 cm (16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quired prior to 1990s

HKD: 20,000-30,000

USD: 2,500-3,800

文化期·彩陶甕

馬廠型彩陶發現在青海樂都縣馬廠沿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墓葬里,它是

由半山型發展而來的,但分布地區則更向西發展,直達河西走廊西端。

馬廠型彩陶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塗一層泥漿。並用「色襯」的

方法,在器胎上用黃褐色襯地,再繪黑色圖案,以加強裝飾的色彩對比

效果。此件小口雙耳甕是馬廠型彩陶典型器物,其上的四大圓圈紋極具

特色,這時突出的是在圓圈中加以裝飾,其中描繪的網格紋線條流暢規

整,反映了當時熟練的描繪技能。馬廠型彩陶已注意採用多效裝飾法,

使器物具有正視、俯視等多角度欣賞效果,體現了先民巧妙的設計意匠

和藝術構思。

來源:香港藏家珍藏,購於20世紀90年代

1778

第429页

TWO ARCHAIC PAINTED POTTERY

TANKARDS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The largest, 20.2 cm (8 in.) high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quired prior to 1990s

HKD: 25,000-35,000

USD: 3,200-4,500

文化期·彩陶單耳杯兩件

中原地區仰紹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又延續發展數百

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馬家窯文化以彩陶器為代表,是

人類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此組單耳

杯口微侈,鼓腹,單側有耳,最大腹徑在中下部,給人以穩重感。陶質

呈橙紅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細膩。外壁以黑彩繪製網格紋、幾何紋等花

紋,表現出了嫺熟的繪畫技巧。整器造型飽滿,圖案線條流暢,具有強

烈的藝術感染力,是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典型器,值得珍藏。

來源:香港藏家珍藏,購於20世紀90年代

1779

第430页

AN ARCHAIC PAINTED POTTERY JAR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18.5 cm (7 1

/4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quired prior to 1990s

HKD: 35,000-45,000

USD: 4,500-5,700

文化期·彩陶寫形壺

整個器物形似一隻鳥,以壺口為頭,口部偏於前方。頸部短粗,腹部飽

滿,尾部由一小鋬來顯示尾翼。器形敦厚穩健不失靈活,而瓶口離開

中軸線向前傾斜,倒水更為方便,展示出這一時期先民們製作器物時不

但要精緻而且更要實用。陶壺胎色暗紅,其上以黑彩裝飾。平行寬頻夾

網線紋以點定位的構圖方法,使得紋飾繁而不亂,是馬家窯文化半山類

型鳥形壺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整體器型新穎別致,紋飾極富裝飾效

果,表現了文化期的遠古信仰。

來源:香港藏家珍藏,購於20世紀90年代

1780

第431页

AN ARCHAIC PAINTED POTTERY JAR,

WENG

Neolithic Period, C. 4th-3rd Millennium BC

49 cm (19 1

/4 in.) wide

Provenance:

Lam & Co. Antiquities, Hong Kong

HKD: 40,000-60,000

USD: 5,100-7,600

文化期·彩陶網紋甕

陶甕小口撇沿,豐肩斂腹,底部較小,腹下部有對稱環形雙繫。陶呈橙

黃色,上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條帶紋、三角紋、網紋等幾何紋飾,構

圖嚴謹,具有強烈的韻律感,筆法嫺熟,體現了古樸、大器、渾厚的藝

術風格。此器造型飽滿,古樸渾厚,圖案線條流暢,紋飾精美,構思靈

妙,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非凡的文化價值、欣賞價值及收藏價值。

來源:松豐堂舊藏,香港

1781

第432页

A CARVED STONE MYTHICAL BEAST

Tang Dynasty (AD 618-907)

15.2 cm (6 in.) high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HKD: 60,000-80,000

USD: 7,600-10,200

1782 唐·石雕蹲獸

此瑞獸為石雕製成,立體圓雕。獸蹲坐於方形底座,後肢其一彎曲平放,

另一豎直,前爪分別按於兩膝蓋上,長尾彎曲,收於身側,頭仰起,雙目

圓瞪,如意形鼻,闊嘴,雙耳、長獨角緊貼頭部,以線紋飾鬃毛,分縷垂

於腦後。骨骼剛勁有力,肌肉線條明顯,神形古樸而靈動,氣宇軒昂。整

體造型敦實健碩,表面陰線琢飾細節,刀法簡練剛勁,線條流暢有力,細

節刻劃到位,琢刻出栩栩如生的蹲獸形象,雕琢工藝精湛,韻味十足,為

一件難得的石雕精品。

來源:亞洲重要私人珍藏

第437页

A LARGE LIMESTONE LION

Eastern Han Dynasty (AD 25-220)

74 cm (29 1

/8 in.) long

Provenance:

An old Japanese collection

東漢·石灰岩獅子

漢代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石獅子及其藝術形象已傳入中國,人

們視石獅子為一種闢邪納福瑞獸的觀念,延續千年不變,但其間

的獅子造型及其所蘊含的審美趣味卻呈現出階段性的變化。東漢

石獅子大都做立式,呈邁步疾走狀,它們的造型樣式在初問世時

就表現的十分成熟,並與被稱之為天祿、闢邪神獸的造型相似,

期間區別僅僅在於兩翼有無羽翼,頭上有無飾角。此件石獅子造

型勁健,胸突背曲,腰部收緊,椎骨突出,昂首,面部似虎,圓

耳,如意形鼻,怒目張口,舌齒分明,頸部刻出細密的鬃毛,呈

縷狀,領下長須下垂並捲曲,下肢雖殘缺,依然可以看出四肢交

叉跨度很大,做疾走狀,尾呈弧線下垂。整件結構比例準確,雕

工精湛,造型體態矯健雄渾,肌肉感強烈,是十分難得的精品。

帶長方形鐵座。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HKD: 250,000-350,000

USD: 31,800-44,600

1783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第438页

A GREY SCHIST STANDING BUDDHA

Gandhara, 3rd-4th Century

75 cm (29 1

/2 in.) high

Provenance:

A European private collection

3-4 世紀·犍陀羅佛立像

犍陀羅原是繼承著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傳統,前331年亞歷山大大

帝入侵後,此地便成了希臘的殖民地,因而產生了印度與希臘二種文

化相互混合的特殊面貌。犍陀羅式樣的佛像特徵是以希臘太陽神為基

準,佛像呈現出波狀發紋、高額、尖鼻、薄唇、衣褶厚重的西方人面

貌。本件犍陀羅佛立像,佛陀面部表情沈靜肅穆,有明顯的歐洲人特

徵,高鼻、大眼、薄唇,頤部豐滿,額際寬闊,頭髮自然捲曲,頂髻

寬大而鮮明,眉間白毫立體。比例勻稱,骨架分明,肌肉健碩,立於

台座之上,雙臂於肘部斷裂。身穿希臘式的披袍,衣褶豐富,輕薄貼

體的服裝,顯現出人體的生命感和力量感。犍陀羅造像融合了希臘和

印度本地的藝術風格,此像為犍陀羅時期的標準作品,具有非常重要

的歷史、宗教和藝術價值。

來源:歐洲私人珍藏

HKD: 220,000-280,000

USD: 28,000-35,700

1784

第442页

A LARGE LIMESTONE STANDING BODHISATTVA

Northern Zhou Dynasty

81 cm (31 7

/8 in.) high

Provenance:

A Tokyo collection, Japan

北周·石灰岩菩薩立像

史載,北週五個皇帝,除靜帝宇文闡年歲幼小、武帝宇文邕重儒術外,其餘三帝都非常

崇信佛教,遠在宇文泰時期,就提倡大乘佛法;明帝宇文毓在長安大建寺院廣度僧尼。

由此可見當時佛教的興盛情況。佛教的極度盛行對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

響,出現了將佛教內容和中國表現形式融為一體的現象,其直接結果是佛教造像更加中

國化。隨著人們信仰世俗化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北周造像已完全擺脫了魏晉時期肢體僵

硬的清瘦型風格,逐漸轉變為面豐肩圓、含首挺胸的圓潤飽滿型。造像風格上,既有舊

的形態,又有新生的風格,「上承北魏秀骨清像余韻,下開隋唐豐滿圓潤先河」。

高髻、戴寶冠、面呈圓形、慈眉善目,大耳垂肩,雙唇微厚,上唇呈「弓」形,嘴角略

上翹,刻畫精細,形態肅穆,具有較為典型的面短而艷的特點,左臂上舉(殘),右臂下

垂,手持淨水瓶。,雙肩渾圓,帔巾下垂於胸腹之際。 飾連珠紋項圈,胸前瓔珞呈U

形,與飄帶相齊,腹部有環形飾物,瓔珞通過環形垂至膝。菩薩石雕像造型勻稱豐滿,

形態莊嚴優美,,尤其是胸前項飾及瓔珞雕刻精細,美觀大方,極具裝飾意味。

來源:日本東京藏家收藏

HKD: 500,000-700,000

USD: 63,700-89,200

1785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第447页

A LIMESTONE BUDDHA HEAD

Northern Qi Dynasty (549-577)

24.5cm (9 5

/8 in.) high

北齊·石灰岩佛頭像

佛頭像石灰岩質,置於木座上,螺發,前額廣闊,彎眉細目,目長豐頤,

微微下視,鼻梁挺直,嘴角略微上挑,透露出一種超然的微笑。豐腴的面

部,細長的眼睛,拱形的眉毛,形成與鼻脊和諧曲線,展現北魏造像向唐

代圓融造型的過渡,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佛教造像最為生動時期的面貌,表

現出北齊佛像的經典風格。北齊造像被稱之為北朝的巔峰,它直接受到了

印度笈多藝術風格的影響,著重體現佛的內在精神氣質,與極富寫實性的

簡約雕刻手法相結合,更加強調了佛像在視覺上的感染力。此尊佛頭像製

作精巧,神態生動,體現出具有較高的工藝美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實為一

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HKD: 300,000-500,000

USD: 38,200-63,700

1786

第448页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香港蘇富比,2017

4

4 日,拍品編號 3035

(成交價:1,875,000 港幣)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