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天贵阳金融法律服务月刊·1期

发布时间:2024-1-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浩天贵阳金融法律服务月刊·1期

一、案情概览 <br>(一)A 银行确定授信额度。 <br>2014 年 9 月 4 日,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一份《授信合同》。<br>合同约定:1.鉴于 B 公司的条件和提供的担保,经 A 银行审<br>查,A 银行同意为 B 公司提供授信,授信最高额度为人民币<br>2300 万元整;2.授信期限自 2014 年 9 月 4 日至 2017 年 9 月<br>4 日止;3.合同项下授信额度金额授信期限内,B 公司申请<br>使用授信额度时,双方应另行逐次签订相应的借款合同或其<br>他种类的授信业务合同(协议);4.在上述期间和最高额度<br>内,B 公司可随时向 A 银行申请使用授信额度,B 公司使用<br>上述额度时,可循环使用。另外,《授信合同》未约定授信<br>用途。<br>(二)担保人为《授信合同》项下借款形成的各类债务<br>提供担保。 <br>1.抵押人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 <br>20... [收起]
[展开]
浩天贵阳金融法律服务月刊·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一、案情概览 <br>(一)A 银行确定授信额度。 <br>2014 年 9 月 4 日,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一份《授信合同》。<br>合同约定:1.鉴于 B 公司的条件和提供的担保,经 A 银行审<br>查,A 银行同意为 B 公司提供授信,授信最高额度为人民币<br>2300 万元整;2.授信期限自 2014 年 9 月 4 日至 2017 年 9 月<br>4 日止;3.合同项下授信额度金额授信期限内,B 公司申请<br>使用授信额度时,双方应另行逐次签订相应的借款合同或其<br>他种类的授信业务合同(协议);4.在上述期间和最高额度<br>内,B 公司可随时向 A 银行申请使用授信额度,B 公司使用<br>上述额度时,可循环使用。另外,《授信合同》未约定授信<br>用途。<br>(二)担保人为《授信合同》项下借款形成的各类债务<br>提供担保。 <br>1.抵押人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 <br>2014 年 9 月 4 日,A 银行与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杨<br>某、钟某以及邓某、曾某(邓某、曾某为夫妻关系)分别签<br>订了 5 份《最高额抵押合同》,以上 5 份《最高额抵押合同》<br>明确约定抵押人分别以其名下的不动产为前述《授信合同》<br>项下债务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期限为 2014 年 9 月 4 日至<br>2017 年 9 月 4 日。《最高额抵押合同》约定“乙方(抵押人)<br>自愿为受信人自 2014 年 9 月 4 日起至 2017 年 9 月 4 日(与<br>授信期限一致)止,依《授信合同》与甲方订立一系列主合<br>同而实际形成债务的最高余额(含贷款及风险敞口)折合人<br>民币(大写)2300 万元整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上述《最<br>高额抵押合同》签订后,除杨某未配合办理抵押登记,其余<br>抵押人均配合办理了抵押登记。<br>2.保证人分别提供最高额保证、连带保证。 <br>2014 年 9 月 4 日,A 银行分别与保证人钟某、杨某、姚<br>某签订《连带责任保证承诺书》,钟某、杨某、姚某承诺为<br>前述《授信合同》项下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br>保证承诺书》约定“保证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主合同项<br>下的全部债务本金、利息(包括复利、逾期利息及罚息)、<br>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债务人应向贵行支付的其他款项、贵<br>行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本承诺书为不可撤销承诺,其<br>效力独立于主合同,不受主合同项下是否享有其他担保权利,

第2页

本人均同意直接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而不要求贵行执行其他<br>担保。”等。期限为 2014 年 9 月 4 日至 2017 年 9 月 4 日。<br>同日,A 银行与保证人 C 公司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br>约定 C 公司为前述《授信合同》项下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br>任保证。《最高额保证合同》第二条约定“乙方自愿为受信<br>人自 2014 年 9 月 4 日起至 2017 年 9 月 4 日(与授信期限一<br>致)止,依《授信合同》与甲方订立一系列主合同而实际形<br>成债务的最高余额(含贷款及风险敞口)折合人民币 2300<br>万元整提供最高额保证担保。”等。<br>(三)A 银行与主债务人签订借款合同,按约发放借款。 <br>1.第一次出借 2200 万元 <br>2014 年 9 月 19 日,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流动资金借<br>款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300 万元,年利率为 12%,<br>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购买现车备货,实际出借 300 万元。<br>9 月 18 日,双方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 B 公司<br>向 A 银行借款 1000 万元,年利率为 12%,借款期限为 1 年,<br>用途为购买现车备货,实际出借 1000 万元。9 月 29 日,双<br>方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br>1000 万元,年利率为 12%,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购买现<br>车备货,实际借款为 900 万元。此后,B 公司按约定支付利<br>息。<br>2.第二次出借 2200 万元 <br>2015 年 9 月 2 日,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流动资金借款<br>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1000 万元,年利率为 11%,<br>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归还 B 公司与 A 银行 2014 年签订<br>《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 1000 万元。9 月 18<br>日,双方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br>借款 300 万元,年利率为 11%,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归<br>还 B 公司与 A 银行 2014 年《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项下的借<br>款本金 300 万元。9 月 28 日,双方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br>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900 万元,未约定利率,借款期限<br>为 1 年,用途为归还 B 公司与 A 银行 2014 年签订《流动资<br>金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 900 万元。A 银行按约向 B 公<br>司进行了转账支付。2015 年三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中罚<br>息、复利的约定与 2014 年《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一致。B 公<br>司自 2015 年 9 月 21 日后就未向 A 银行支付借款利息。

第3页

3.第三次出借 2200 万元 <br>2016 年 8 月 31 日,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流动资金借<br>款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900 万元,年利率为 11%,<br>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归还 B 公司与 A 银行 2015 年签订<br>《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 900 万元。同日,双<br>方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 B 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300<br>万元,年利率为 11%,借款期限为 1 年,用途为归还 B 公司<br>与 A 银行 2015 年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br>金 300 万元。同日,双方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 B<br>公司向 A 银行借款 1000 万元,年利率为 11%,借款期限为 1<br>年,用途为归还 B 公司与 A 银行 2015 年签订《流动资金借<br>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 1000 万元。2016 年三份《流动资<br>金借款合同》中罚息、复利的约定与 2015 年《流动资金借<br>款合同》一致。A 银行按约向 B 公司进行了转账支付。<br>2014 年 A 银行与 B 公司签订三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br>2015 年签订三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2016 年签订三份《流<br>动资金借款合同》中罚息、复利的约定一致,其内容为:到<br>期不偿还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对逾期借款合同利率<br>加收 50%的罚息,并对未支付利息按合同利率加收 50%的复<br>利。借款期内不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加收 50%<br>的复利。<br>(四)B 公司逾期未归还本息,A 银行催收无果后依法<br>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br>2017 年 7 月 24 日,B 公司、C 公司签收 A 银行发出的《A<br>银行提示归还贷款通知书》。7 月 25 日,B 公司、C 公司签收<br>A 银行发出的《A 银行督促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并于 9 月<br>25 日给予回执。9 月 4 日,被告杨某签收 A 银行发出的《A<br>银行督促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2018 年 1 月 31 日,B 公司<br>签收 A 银行发出的《A 银行催收到期贷款通知书》。同日,B<br>公司、C 公司、钟某签收了《A 银行督促履行担保责任通知<br>书》。因 B 公司拒不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A 银行遂向管辖法<br>院提起诉讼。<br>以上人物关系概括:<br>贷款人、抵押权人:A 公司<br>借款人:B 公司

第4页

抵押人:C 公司、D 公司、杨某、钟某、邓某、曾某[《最<br>高额抵押合同》]<br>保证人 1:钟某、杨某、姚某[《连带责任保证承诺书》]<br>保证人 2:C 公司[《最高额保证合同》]<br>二、裁判结果 <br>(一)一审阶段 <br>1.一审阶段争议焦点:1.A 银行计收的利息、复利、罚<br>息是否合法,应否予以支持?2.在 A 银行诉请 B 公司归还借<br>款本金 2200 万元及截止 2019 年 2 月 18 日拖欠的利息<br>11485954.17 元,并从 2019 年 2 月 19 日起以借款本金 2200<br>万元为基数计收利息、复利、罚息直至还清全部借款本金和<br>拖欠利息为止的范围内,是否对抵押人的抵押物折价、拍卖、<br>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保证人是否在上述款项范<br>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br>2.一审法院裁判结果: <br>(1)判令 B 公司归还原告 A 银行借款本金 2200 万元以<br>及截止 2019 年 2 月 18 日拖欠的利息 11485954.17 元,并从<br>2019 年 2 月 19 日起以借款本金 2200 万元为基数,按照《流<br>动资金借款合同》的约定计收利息、复利、罚息直至清偿完<br>毕之日止。<br>(2)A 银行有权在 2300 万元范围内在 B 公司第一项债<br>务范围内,对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钟某以及邓某、曾某<br>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并对上述抵押物折价、拍卖、变<br>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人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br>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3)A 银行有权在 2300 万元范围内在 B 公司第一项债<br>务范围内,对抵押人杨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用被告<br>杨某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房产折价、拍卖、变卖所得价款用<br>于清偿借款本金及利息,但不得对抗第三人。被告杨某承担<br>清偿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4)被告 C 公司、钟某、杨某、姚某对 B 公司在 2300<br>万元范围内对第一项债务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 C<br>公司、钟某、杨某、姚某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 B 追偿。<br>(二)二审阶段 <br>1.二审阶段争议焦点:1.案涉《最高额抵押合同》《最<br>高额保证合同》《连带责任保证承诺书》的效力;2.A 银行实

第5页

现担保物权的范围及各保证人的保证范围。<br>2.二审法院裁判结果: <br>(1)维持一审民事判决第一项判项;<br>(2)变更一审民事判决第二项为:A 银行有权在本判决<br>第一项所确定的债权范围内,对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钟<br>某以及邓某、曾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并对上述抵押<br>物折价、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人 C<br>公司、D 公司、钟某以及邓某、曾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br>权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3)变更一审民事判决第三项为:A 有权在本判决第一<br>项所确定的债权范围内,用杨某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房产折<br>价、拍卖、变卖所得价款用于清偿借款本金及利息,但不得<br>对抗第三人。杨某承担清偿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4)变更一审民事判决第四项为:C 公司、钟某、杨某、<br>姚某对 B 公司在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的债务范围内承担连带<br>清偿责任。C 公司、钟某、杨某、姚某对 B 公司在承担保证<br>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5)邓某、曾某、D 公司在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的债务<br>范围内,在各自提供的抵押物不足以清偿抵押担保范围金额<br>时,对差额部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邓某、曾某、D 公司在<br>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br>(三)再审阶段<br>1.再审阶段争议焦点问题:1.最高额抵押担保限额范围<br>是否仅针对本金;2.《最高额抵押合同》第十一条第 11.4<br>款、第 11.9 款是否属于“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br>利”且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致使邓某、曾某无需承担保<br>证责任;3.A 银行对邓某、曾某主张权利时,是否超过了保<br>证期间;4.案涉贷款是否存在借新还旧或改变用途的情况,<br>邓某、曾某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br>2.再审法院裁判结果: <br>(1)变更“A 银行有权在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的债权范<br>围内,对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钟某以及邓某、曾某名下<br>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并对上述抵押物折价、拍卖、变卖所<br>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钟某以<br>及邓某、曾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br>有权向 B 公司追偿”为“A 银行有权在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br>的债权范围内,对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钟某以及邓某、<br>曾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并对上述抵押物折价、拍卖、

第6页

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人 C 公司、D 公司、<br>钟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有权向<br>B 公司追偿”<br>(2)变更“邓某、曾某、D 公司在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br>的债务范围内,在各自提供的抵押物不足以清偿抵押担保范<br>围金额时,对差额部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邓某、曾某、D<br>公司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为“D 公司在<br>本判决第一项所确定的债务范围内,在提供的抵押物不足以<br>清偿抵押担保范围金额时,对差额部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br>D 公司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偿;A 公司对邓<br>某、曾某名下的抵押物享有抵押权;并对上述抵押物折价、<br>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在 2300 万元债权范围内享有优先受<br>偿权。邓某、曾某在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有权向 B 公司追<br>偿”。<br>(3)其余二审判项予以维持。<br>三、以案说法 <br>(一)关于最高额抵押担保限额范围是否仅针对本金的<br>问题 <br>再审法院认为:邓某、曾某等担保人系为 B 公司与 A 银<br>行基于《授信合同》而订立的一系列借款合同在授信期限内<br>实际形成的债务的最高余额(含贷款及风险敞口)2300 万元<br>提供抵押担保,抵押担保的范围为本金、利息(包括复利及<br>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为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等。<br>上述约定系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物权法<br>第一百七十三条和担保法第十六条关于抵押担保的范围包<br>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br>1.现行法律依据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二十条:“为担保债<br>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br>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br>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br>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br>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br>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九条:“担保物<br>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br>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br>按照其约定。”

第7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br>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五条:“最高额担保中的最高债权<br>额,是指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br>担保财产的费用、实现债权或者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等在内<br>的全部债权,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br>登记的最高债权额与当事人约定的最高债权额不一致<br>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登记的最高债权额确定债权人优先受<br>偿的范围。”<br>2.法律分析 <br>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二十条之规定,<br>最高额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br>续发生的最高债权额限度内的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当债务人<br>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br>的,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br>偿。<br>在学术讨论中,对于最高额抵押中“最高额”的限制范<br>围,主要存在“本金最高限额说”和“债权最高限额说”两<br>个学说。<br>“本金最高限额说”是指最高债权额仅针对债权本金,<br>即债权本金及其利息(包括罚息、复利)、违约金等相加的<br>债权总额可以突破最高额的限制。该学说最大限度地保障了<br>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但可能导致担保的债权额没有数量上的<br>限制,加重了担保人的负担,同时损害该抵押财产上顺位抵<br>押权人及其他普通债权人的权益,不利于交易安全。<br>“债权最高限额说”,是指将债权本金及其利息、违约<br>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实现债权或者实现<br>担保物权的费用等全部纳入最高额担保中的最高债权额中。<br>该种学说在合同签订时便严格限制了“最高额”范围,不仅<br>可以保护合同当事人及其他债务人合理预期,同时亦可以避<br>免抵押权人恶意拖延、怠于实现抵押权,导致债权总额不断<br>增加,从而损害抵押人的利益。<br>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r>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五条之规定,明确裁判规则为“债<br>权最高限额说”,即当事人对最高额债权的内容无约定或约<br>定不明时,最高额抵押担保中的最高债权额指主债权与从债<br>权的总额。同时,该条规定的但书允许当事人对最高债权额<br>进行约定,即允许当事人之间约定最高额担保中的债权额仅<br>包括债权本金。但是司法实践中亦存在分歧,本刊前述案例<br>的裁判观点采取“债权最高限额说”,但是部分法院的裁判

第8页

中认为最高额抵押担保限额范围是针对本金,例如(2022)<br>京 03 民终 3310 号、(2022)沪 0115 民初 76628 号两案判决<br>均采取“本金最高限额说”。<br>因此建议借贷双方在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时就最高额<br>含义达成一致,在合同中对“最高额”进行明确。若最高限<br>额仅包括本金,则可表述为“为本金不超过 xx 元的债权提<br>供担保”;若最高额范围包括本金及利息等从债权,则相应<br>的表述为“为产生的全部债权提供不超过 xx 元的担保”。此<br>外,若借贷双方约定最高额抵押的限额仅包括主债权,但同<br>时债权人希望其从债权亦获得抵押权保护,则需要在合同中<br>明确:最高额限额仅包括主债权,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从<br>债权。此外,对最高额抵押权进行登记时,登记的最高债权<br>额应与当事人约定的最高债权额一致的,明确最高债权额范<br>围及担保范围,若登记与约定不一致,人民法院将依据登记<br>的最高债权额确定债权人优先受偿的范围。<br> <br>(二)关于《最高额抵押合同》第十一条是否属于“加<br>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且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br>致使……无需承担保证责任的问题 <br>再审法院认为:首先,从合同名称、目录及主要内容看,<br>该合同为抵押担保合同,主要约定了抵押担保事宜,邓某、<br>曾某也依约提供了抵押物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其次,从合同<br>形式看,本案所涉所有担保人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均<br>为同一格式,只是抵押物不同。可见,合同为 A 银行为重复<br>使用而预先制定的格式合同。在邓某、曾某签署的《最高额<br>抵押合同》中,保证条款隐含在抵押担保条款即第十一条第<br>11.9 款中。该条款未以明显的字体或者加粗等方式区别于其<br>他条款,A 银行未举证证明其对邓某、曾某尽到了提示、说<br>明义务,亦未举证证明其与邓某、曾某就该保证条款的约定<br>协商一致。该条款的约定事实上加重了邓某、曾某的责任。<br>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在<br>对该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的情况下,应作出不利于 A 银行的<br>解释,应当认定该条款对邓某、曾某不发生法律效力。<br>1.现行法律依据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br>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br>对方协商的条款。<br>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br>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

第9页

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br>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br>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br>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br>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有下列<br>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br>(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br>条规定的无效情形;<br>(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br>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br>(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对格式<br>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br>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br>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br>式条款。”<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br>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合同条款符合民法典<br>第四百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仅以合同系依据<br>合同示范文本制作或者双方已经明确约定合同条款不属于<br>格式条款为由主张该条款不是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br>持。<br>从事经营活动的当事人一方仅以未实际重复使用为由<br>主张其预先拟定且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条款不是格式条款<br>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有证据证明该条款不是为了<br>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除外。”<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br>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br>在合同订立时采用通常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br>体等明显标识,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排除或<br>者限制对方权利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异常条款的,人<br>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第二款<br>规定的提示义务。<br>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按照对方的要求,就与对方有重大<br>利害关系的异常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br>口头形式向对方作出通常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的,人民法院<br>可以认定其已经履行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br>说明义务。

第10页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其已经尽到提示义务或者说明<br>义务承担举证责任。对于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br>合同,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仅以采取了设置勾选、弹窗等方<br>式为由主张其已经履行提示义务或者说明义务的,人民法院<br>不予支持,但是其举证符合前两款规定的除外。”<br>2.法律研究 <br>(1)格式条款的认定 <br>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br>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当事人是否系依据示范文本<br>制作或者双方是否明确约定该合同条款,以及当事人是否实<br>际重复使用均不影响格式条款的认定。<br>(2)格式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 <br>格式条款是优势一方当事人单方提供的,并没有经过与<br>相对方的充分磋商,其具有不可协商性、缔约双方地位不平<br>等性、长期重复使用性的特征,为了防止格式条款提供方利<br>用单方拟定格式条款的机会,设计不公平的条款内容,保证<br>民事活动中的公平原则,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br>四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了格式条款提供方具有提示、说明<br>的义务,并明确了若提供方违反该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br>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br>不成为合同的内容。<br>为避免格式条款出现不成立的风险,格式条款提供方在<br>合同订立时,对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排除或者限制对方权<br>利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通常应采用足以引起对<br>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明显标识提示对方。提供格式<br>条款的一方还应按照对方的要求,就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br>的异常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br>向对方作出通常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若通过信息网络方式<br>订立的合同,制作方仅以设置勾选、弹窗等方式主张已履行<br>提示说明义务,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br>(3)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br>①发生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通用的无效情形时格式条<br>款无效,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br>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实施的民<br>事法律行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br>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br>的民事法律行为等。另外,如果合同中有免除“造成对方人<br>身损害的”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br>责任的条款,则该条款无效。

第11页

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br>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时格式条款无效。对于格式<br>条款中合理存在的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br>制对方权利,格式条款提供方须尽到提示、说明义务,否则<br>相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但若是该核实条<br>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且限制了<br>对方主要权利,即使提供方尽到了提示、说明义务,相对方<br>仍可以主张该格式条款无效。<br>③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时格式条款无<br>效。格式条款是优势一方当事人单方提供的,并没有经过与<br>相对方的充分磋商,如果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br>权利”,属于严重违背了从事民事活动的公平原则,应认定<br>格式条款无效。<br>(4)格式条款的解释方法 <br>当事人双方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就需要对格<br>式条款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平衡双方利益。一是按照通常理<br>解予以解释规则,即按照可能订立该格式条款的一般人的理<br>解予以解释。 二是不利解释规则。由于格式条款提供方往<br>往处于优势地位,相对方不能实际参与格式条款内容的拟定<br>与磋商,无法对格式条款内容施加影响,因此在对格式条款<br>内容有两种以上解释时,有必要给予相对方倾斜性的保护,<br>即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br>当合同中存在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的,且两个条款约<br>定不一致时,因格式条款是提供方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br>相对方并未实际参与协商,无法充分体现相对方的真实意愿,<br>而非格式条款是经过双方平等协商的条款,更能体现双方当<br>事人的真实意愿。据此,为维护民事活动的公平,应当优先<br>采用非格式条款。<br>(三)关于 A 银行对邓某、曾某主张权利时,是否超过<br>了保证期间的问题 <br>从邓某、曾某签订的《最高额抵押合同》第十一条第<br>11.9 款约定的内容看,“邓某、曾某承担抵押担保责任后,<br>如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则还需对差额部分承担连带担保责<br>任。”前述焦点二已经对此进行了分析,《最高额抵押合同》<br>第十一条第 11.9 款对邓某、曾某不发生法律效力。而邓某、<br>曾某没有单独与 A 银行签订保证合同或连带责任保证承诺书<br>等文书,没有对案涉债务提供保证担保。因此,邓某、曾某<br>对案涉债务无需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就不存在是否超过保证

第12页

期间问题。<br>1.相关法律规定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br>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br>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br>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br>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br>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br>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br>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一般保<br>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br>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br>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br>责任。”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四条:“一般保<br>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br>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br>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br>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br>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br>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三款:“一般保证的债权<br>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债权<br>人举证证明存在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第二款但书规定情<br>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br>形之日起开始计算。”<br>2.法律研究 <br>(1)保证期间含义 <br>保证期间又称保证责任的期限,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br>事人约定,保证人仅在一定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如超过该<br>期限,则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即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对已<br>确定的主债务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债权人只能在此期间内<br>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br>(2)保证期间性质 <br>保证期间,属于法律上的除斥期间或不变期间,当法律<br>预定的某种权利存续的期间届满时,该权利自然消灭。该期<br>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断、中止、延长。保证期间既可以是约<br>定期间又可以是法定期间,但约定期间具有优先效力。只有

第13页

在约定的期间早于或等于债务履行期限时或者没有约定时,<br>才适用法定期间。<br>(3)保证期间转诉讼时效 <br>由于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而一般保证与<br>连带保证在转换为诉讼时效问题上又存在差别。就一般保证<br>而言,由于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br>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四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二十八条<br>第三款之规定,可以理解为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消灭之日<br>起,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即一般保证人的保证期间转化为<br>诉讼时效的前置条件为一般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就连带<br>保证而言,其法律特征是主债务人与保证人对债权人承担连<br>带责任,因此,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br>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br>利,则从主张权利时开始起算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即结束。<br>基于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br>建议权利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以及履行合同期间,注意以下<br>几个事项:<br>首先,约定保证期间不可含糊不清,在设定保证时,应<br>约定具体的保证期限,可表述为“主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br>起 X 年”,担保的方式应设定为连带责任保证。其次,如需<br>为借款人延长贷款期限,为使保证人继续有效承担担保责任,<br>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以防延长贷款期间因未取得保<br>证人同意而丧失保证债权。最后,债权人应当在保证期间内<br>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提起诉讼、有效送达催收函等方式),<br>否则债权人超过保证期间主张权利,存在保证人主张保证期<br>间已经过,其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的风险。如保证人不止一人,<br>债权人应向所有保证人主张权利。<br>(四)案涉贷款是否存在借新还旧或改变用途的情况,<br>邓某、曾某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的问题 <br>再审法院认为:案涉贷款未超出授信额度,未加重邓某、<br>曾某的责任。二审判决认定“担保存续期间内发生的且在限<br>额以内的借新还旧均仍属于最高额的担保范围,且考虑到逾<br>期还贷将产生罚息甚至复利,借新还旧不仅未加重、反而是<br>减轻了最高额担保人的担保负担,并未损害担保人利益”并<br>无不当。《授信合同》《最高额抵押合同》均未约定贷款用途,<br>具体贷款期限、利率等在相应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中进<br>行了约定。邓某、曾某签署《最高额抵押合同》为《授信合

第14页

同》项下 B 公司所负债务提供最高额担保,系其自愿作出的<br>为他人在授信期限及授信额度内所负债务提供最高额担保<br>的意思表示。鉴于邓某、曾某并未在《最高额抵押合同》中<br>对 B 公司借款用途提出明确要求,其基于案涉贷款改变用途<br>而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无事实和法律依据。<br>1.现行法律依据 <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五条:“债权人<br>和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协商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内<br>容,减轻债务的,保证人仍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br>加重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br>和债务人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经保证人书面<br>同意的,保证期间不受影响。”<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br>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六条:“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br>偿还旧贷,债权人请求旧贷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br>法院不予支持;债权人请求新贷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br>按照下列情形处理:<br>(一)新贷与旧贷的担保人相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br>(二)新贷与旧贷的担保人不同,或者旧贷无担保新贷<br>有担保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债权人有证据证明新贷<br>的担保人提供担保时对以新贷偿还旧贷的事实知道或者应<br>当知道的除外。<br>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旧贷的物的担保人<br>在登记尚未注销的情形下同意继续为新贷提供担保,在订立<br>新的贷款合同前又以该担保财产为其他债权人设立担保物<br>权,其他债权人主张其担保物权顺位优先于新贷债权人的,<br>人民法院不予支持。”<br>2.法律研究 <br>(1)借新还旧与借款展期的区别 <br>借新还旧:通过消灭旧债设立新债的方式实现贷款的特<br>殊展期,同时通过新债偿还旧债<br>的形式,减轻了债务人及担保人的负担,旧贷及旧贷上<br>担保随之消灭。借新还旧因其通过借新贷的方式偿还了旧贷,<br>基于担保的从属性,旧贷上的担保也随之消灭,故债权人请<br>求旧贷的担保人为新贷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br>新贷款应重新签订新的保证合同。<br>借款展期:性质上属于履行期限的变更,对债务人借款<br>期限的延长。因其性质的不同对<br>于保证人的责任变化不同。借款展期涉及履行期限的延

第15页

长,原则上债务并未消亡,担保合同有效,保证人仍需要对<br>借款承担保证责任,但因借款期限的延长可能对担保人产生<br>不利影响,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br>债权人和债务人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经保证<br>人同意的,保证期间不受影响,即保证期间仍为原合同约定<br>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br>(2)贷款为借新还旧情况下,债权人应承担何种义务? <br>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r>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六条之规定,可以明确知道新贷<br>和旧贷均有担保且担保人为同一人的情形下,不论担保人是<br>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新还旧的事实,其均应承担担保责任。<br>旧贷无担保而新贷有担保,或者新贷担保人和旧贷担保人不<br>同的情形下,新贷担保人原则上不承担担保责任,除非债权<br>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新贷担保人对于以新贷偿还旧贷的事<br>实知道或者应当知道。<br>借新还旧与一般借款合同中借款人实际取得款项用于<br>生产生活、担保人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具有不同,在借新还旧<br>中,借款人并未实际取得贷款,其仅仅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br>来清偿此前尚未偿还的借款,使得旧贷消灭而产生新贷,新<br>贷的产生对于担保人是权利负担的加重,特别新贷的产生背<br>景是基于债务人对于旧贷已存在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对在旧<br>贷无担保而新贷有担保或者新贷与旧贷担保人并非同一人<br>时,债权人应对担保人负有告知义务,即告知担保人借新还<br>旧的事实,保证担保人能够全面衡量债务人履行能力从而决<br>定是否提供担保,否则担保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r>第六百九十五条关于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影响的规定主<br>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br>对于新贷与旧贷不是同一保证人或旧贷没有保证人而<br>新贷有保证人的,想要新贷保证人对案涉债务承担担保责任<br>的,需在贷款合同中将贷款用途明确表述为“借新还旧”或<br>“用于偿还 XX 借款合同项下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实<br>现债权费用”等。在独立的保证合同中亦应如此,以确保保<br>证人对借款用途的知晓。而对于借款展期或保证人仅担保旧<br>贷、对新贷没有提供担保,债权人想要旧贷担保人对展期贷<br>款或新贷承担担保责任的,需要取得保证人同意,可以通过<br>重新签订新的保证合同的方式实现。

第16页

北京浩天(贵阳)<br>律师事务所<br>2024年1月·第1期金融法律服务月刊HYLANDSLAW

第17页

03 18-31 CASE . 案例分享 12-17 NEWS 02. 财经资讯 3-11 POLICY 01. 金融政策速递目录 GAODINGMULU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