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疑难解题技巧
辅
导
讲
义
资料来源:中学学科网
资料收集:李荣智
第十三章 内能
疑难解题技巧
辅
导
讲
义
资料来源:中学学科网
资料收集:李荣智
第 1 页
第十三章 《内能》 疑难解题技巧
资料来源:物理教学云 资料收集:李荣智
一、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如何用微观特性解释?
【疑难诠释】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
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
固态物质 十分紧密 强大 体积知形状都固定 无
液态物质
位置不固定,运
动自由
比固体的小
有固定的体积,无确
定的形状
有
气态物质
极度散乱、间距
很大
极小
无固定的体积和形
状,易被压缩
有
【典例剖析】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
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分布类比物质的结构,如图所
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
解析: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不同,当微观
粒子之间的间隔很大时表现为气态,较大时表现为液态,很小时
第 2 页
表现为固态,因此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固态、气态、
液态。故选:D。
二、破镜为何不能重圆?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短程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超过 109m 时,分
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
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
起。
【典例剖析】破镜难重圆,其原因主要是( )
A.玻璃太光滑,玻璃分子之间始终不能靠近
B.玻璃打碎后,分子间引力消失了
C.玻璃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打碎的玻璃片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玻璃放在一起不容
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不能达到小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的
程度,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无法产生引力。故选:D
三、内能与机械能有何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
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
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
规则运动快慢(温度)及分子作用力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
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典例剖析】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第 3 页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解析:A、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
体都有内能,故 A 错误;
B、一切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发生机械运动,则可以同时
具有机械能,故 B 正确;
C、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 C 错误;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 D 错误。
四、如何识别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
察到,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要把宏观微
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生物体的生长误认
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
锈是化学变化,树木的升高是生物体的成长过程,不是分子运动。
【典例剖析】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解析:A、雪花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
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故 B 符合题意;
C、灰尘满天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C 不
第 4 页
符合题意;
D、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五.如何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
【疑难剖释】(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
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
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
“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
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注意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即物体的质量)和分子
间作用力有关。
(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
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
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
不一定吸(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典例剖析】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 A
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来修饰,故 B 错
第 5 页
误;
C、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
功,故 C 错误;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加,如晶体
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 D 错误。故选 A。
六.如何正确计算与热量有关的计算题?
【方法技巧】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Q-热量-焦耳(I);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
(℃); t0-初温-摄氏度(℃);
(2)公式只适用于物质的状态无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
(3)明确“升高了”与“升高到”或“降低了”与“降低到”的
含义,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是指温度的变化值,用△t 表
示,而升高到(或降低到)是指末温;
(4)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将会发生热传递现象。若不
计热量的损失,则当两物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同,
且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即: Q 吸=Q
放。
注意:用公式求液体温度时,一定要注意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
体的沸点。若求出水的温度为 105℃,但最终结果应该是 100℃。
【典例剖析】
例 1、将质量是 0.5kg 的水加热,使它的温度从 20℃升高到
6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c 水=4.2×103J/(kg℃)( )
第 6 页
A.4.2×104J B.1.26×104J
C.8.4×104J D.8.4×107J
解 析 :Q 吸 =cm · △ t=4.2 × 103J/(kg ℃ ) × 0.5kg × (60 ℃
-20℃)=8.4×104J。
故选 C。
例 2、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
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 水>c 钢,不计热损失),则( )
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
低的温度相同
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
高的温度相同
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
少的内能相同
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目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
加的内能相同
解析: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后,由 Q 吸=cm·△t 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由于水
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升高的温度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
温低。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
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铜
传给低温的水。故铜块内能变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不计热损失,
则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故 C 正确,ABD 错误。
例 3、将质量为 140 克的铁块放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加热
第 7 页
一段时间后取出,把它放在温度为 5℃的水中,发现水温上升 10℃,
则铁块放出多少热量?水的质量为多少?[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5×
103J/(kg·℃)]。
解析:将质量为 140 克的铁块放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加热
一段时间后取出,此时铁块的温度为 100℃,把它放在温度为 5℃
的水中,发现水温上升 10℃,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5℃+10℃=15℃,
铁块放出的热量:Q 放铁=C 铁 m 铁·△t 铁=0.45×103J/(kg℃)×
0.14kg×(100℃-15℃)=5.355×103J
由 Q 吸水=Q 放铁=5.355×103J
由Q 吸水=c 水 m 水·△t 水可得,?水
=
5.355×103?
4.2×103?/(??∙℃)×15℃
= 0.1275??
七、如何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解释生活中现象?
【方法技巧】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
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
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典例剖析】
例 1、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
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宽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
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
A.沙子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
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
解析: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
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 C 符合题意。
第 8 页
例 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
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和夜晚,风都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B.白天和夜晚,风都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C.白天,风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风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D.白天,风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风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解析: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
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面的冷空气向
陆地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
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陆地的冷空气向海面补充,风
从陆地吹向海面。因此,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
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综上所述,
只有 D 的说法是正确的。
根据网络资源整理,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