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2-4
4 2022-4
目录 行业资讯 1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 打造“星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室”............................1 2 关于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收费标准、投标报价,你必须知道!(文末有福利)............5 3 《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发布,明确 10 大方向 30 项任务................11 4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印发..............................17 5 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院士专家验收...............................190 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科普.................................................192 7 三维实景,向实而生!...................................................197 8 专家解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磅文件释放什么信号?................204 9 实景三维丨西安:搭建智慧城市“数字空间底座”.............................208 10 北京银行与微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助力首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 设..........................................................................212 技术动态 11 《揭秘元宇宙:企业领导者需知需行》-普华永道..............................214 12 State of Unreal|五大重磅发布内容.....................................232 13 遥感+医疗时空大数据的新魔法 深度.....................................240 14 数字孪生流域不简单....................................................243 15 行业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流域解决方案......................................254 16 坝气!数字孪生助力打造超级水电站......................................270 17 企业布局城市大脑特征及启示............................................274 18 从二维到三维,自然资源信息化还有哪些新机会 实景三维观察..............280 19 从空间数据标准化到应用分析,三维 GIS 持续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284 20 一个底座+多类应用,实景三维成果赋能数字孪生城市.......................293 21 重建大师 5.0 成为首款支持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自动实景三维建模软件........305 22 【碳中和专辑】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固碳增汇探讨......................309 23 14 张高颜值可视化地图分享【可视化】....................................316 24 参考 区级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方案............................325 自研技术 2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数智化“苍穹方案”....................................354 26 三维视频融合平台,腾飞于数字孪生,迈向元宇宙时代!.....................359 27 苍 穹 数 码 基 于 数 字 孪 生 “ 一 网 统 管 ” 解 决 方 案 , 赋 能 城 市 运 行 管 理 效 能 跃 升!........................................................................364 28 苍穹高分卫星数据应用服务平台,让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牢 靠!........................................................................373 29 实景三维携手调查监测,合力同行共创新局面..............................379 30 “四大铠甲”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保驾护航...............385
1.加强数字中国建设 打造“星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 室” 活动现场 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4 月 23 日,中国航 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以下简称“卫星运营事业部”)与苍穹数码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苍穹数码”)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和 资源,在数字地球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领域形成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建“星 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室”。 1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数字地球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主要合作领域,面向相关资源和应用,在技术、 应用、服务、市场等各方面展开合作和研究,并积极推动资本层面的合作,服务地理信息产业 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星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室揭牌仪式 “星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室”在签约仪式上揭牌,并由卫星运营事业部与苍穹数码共同建设, 旨在充分挖掘双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围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 2
作模式,坚持“发展军用、民用数字孪生技术,行业优势互补,携手创新发展”方针,执行“创新、 开放、联合”运行机制,开展军用和民用数字地球技术相关合作。 航天科工三院安全生产总监张曦、卫星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表示,与苍穹数码实现战略 合作,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一次深度合作! 苍穹数码董事长徐文中强调,无论在技术还是理念上,双方都是稳固而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 伴。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及产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资源和力量,不仅是数字中国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数字治理、数字乡村、数字生活以及各 类数字化场景中应用广泛,为数字中国各项构想规划的落地实施提供重要支撑。以此次签约 为新起点,双方必将互为补充,携手开拓更为广阔的数字应用天地,为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贡 献力量。民银国际董事长何帮喜、元知资本总裁余朝辉等嘉宾出席签约仪式并参与互动交流。 活动互动交流 卫星运营事业部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面向卫星运营、社会应用、军事应用 三大领域,提供天空地一体化、通导遥一体化、测运控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和按需定 制的行业解决方案。依托新一代数字地球空间信息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卫星运营事业部自主 研发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了新一代数字地球服务体系。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创建于北京,是中国领先的时空信息平台及产品供应商、 数字政府及智慧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咨询服务商,为政府、国 防、企业赋能空间信息化和数字治理能力。公司长期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平台的研 制与应用开发,致力于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驾护航,研制出苍穹地 理信息平台(KQGIS),开发了智慧遥感综合服务平台、卫星导航定位及定向平台、图文一体化 3
业务协同平台等几百种软硬件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 KQGIS 平台作为国内首个全国产化地 理信息平台,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智慧城市、军事信息化等各个领域,2019 年还被纳入中央 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采购目录。未来,苍穹数码将紧紧抓住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经 济标杆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建设和新基建项目实施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大 KQGIS 平台研发 力度,打造以 KQGIS 平台为支撑的生态圈,努力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为北京建设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标杆企业,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基础。 4
2.关于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收费标准、投标报价,你必 须知道!(文末有福利) 自 2022 年 2 月份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之后,土壤普查近期成了地 勘、测绘、地信、地质、检测等行业的热门话题。 按照《通知》及相点!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收费标准和投标报价应该就会有大致的了 解。 1 土壤普查收费报价组成 根据三普办发的相关技术规程、留给社会机构参与的主要还有两个方面,1 是检测部分,2 是 外业部分(是表层样点、剖面样点)。 检测部分,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外业部分的收费标准。外业部分: 一是表层样点,二是剖面样点。 2 地方现有土壤普查相关预算数据分析 截止目前全网只有两个地方(河南省兰考县、重庆市南川区)公布了土壤普查的采购意向公 告,要想搞明白收费标准,大家必须清楚两组数字; 一、是两地关于土壤普查采购的预算金额; 二、是根据三调公报,两地公布的耕地园地林地数据。 为什么要了解三调数据,相信小伙伴们都比较清楚了,因本次土壤普查是基于三调底图为基 础。 两地土壤普查的采购意向公告数据对比分析 01 兰考县采购意向 02 南川区采购意向 5
两组政府采购意向数据总结: 兰考县:采购预算外业采样(含剖面挖掘)内业分析检测、数据库部分整体打包,共计 300 万。 南川区:采购预算意向上仅显示采样调查,未标明包含(剖面挖掘)预算金额 90 万元。 两地三调数据公报对比分析 01 兰考县三调公报 02 南川区三调公报 6
两组政府三调公报数据总结: 兰考县:耕地面积 987181 亩,园、林、草、湿地等共计 206708 亩。 南川区:耕地面积 824352 亩,园、林、草、湿地等共计 2598456 亩。 为了方便比对分析,小编特地将公报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各位看官: Ps:表格中土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耕地,二是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地类; 为什么要分为这两个类别?根据目前三普办发出的《布点采样规范》,表层耕地是 1*1 平方 公里一个样点,林园地 4*4 平方公里一个样点,所以小编分了两个类别,且为了方便大家更 好的了解预估点位的数量,小编把单位进行了换算。 7
3 收费标准分析 01 南川区采样收费标准分析 以上采购意向中,可以看到南川区预算金额为 90 万,根据三普办发出的《布点采样规范》, 南川区预估采样点位数为 657 个。由于南川区采购预算要求中并未提到“包含剖面挖掘”, 所以若采购预算中不包含“土壤剖面挖掘”,那么从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推算出南 川区一个样点采集费用大约在 1370 元左右。 02 兰考县采样收费、及其他费用分析 兰考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项目的总预算为 300 万(包含外业采样、剖面挖掘、内业检测、和数 据库建立),根据小编近期得到的可靠信息,本次数据库由部里统一安排,各地方统一使用 部里的数据库。若地方上需要单独增加一些内容,可以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部分; 若地方上无新增功能模块,数据库相关部分的费用预算应为 0 元。 1.关于兰考县土壤剖面的预估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底图制作与样点布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详查需要做到每 一个土种一个剖面,兰考县的土种数量暂未得到,所以土壤剖面目前无法计算。 但是本次布点规范中 4.2.1 剖面调查布点的原则(见下图)历史关联性原则剖面点要尽量靠 近“二普”剖面点,尽量避开近十多年的剖面调查点。 8
根据河南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见下图)河南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共计有 100 多个剖面,平均 到每个县不到 2 个剖面。 兰考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显示(见下图)兰考县土壤分为潮土、船土、风沙土三个土类, 细分为黄潮土、盐化潮土、潮盐土、冲积性风沙土,共四个亚类、八个土属。 9
兰考县本次作为试点,结合二普平均数,和试点优先的原则,暂且先按照每八个土属,每个 土属 1 个剖面,兰考县预计可能是 8 个剖面,每个剖面的费用大约在 1-2 万元,我们若取中 间值的话,大约 1.5 万元/每个剖面,8 个剖面的费用约共 12 万元左右。 2、兰考县外业采样费用预估分析 按照三普办《布点采样规范》中预估兰考县采样点位数为 666 个,再结合南川区外业采样预 估点位费用分析得出, 兰考县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外业采样费用大约在 91.3 万,加上之前预估 的剖面挖掘费用 12 万,兰考县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外业采样费用(含剖面挖掘费用)预计在 104 万左右。 特别声明 土壤普查实际投标报价工作中、布点数量及规则要求比较多,各地经济状况、采样难易程度 等都要考虑进去,小编仅根据现有资料及相关政策做出的粗略估算,以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 点,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报价依据,最终以地方招标文件为准。 10
3.《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发布,明确 10 大方向 30 项任务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 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通 知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 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对 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 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 建设迈出新步伐。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 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 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 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 4300 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 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工作要点》部署了 10 个方面 30 项重点任务。 一是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包括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提高农田建设 管理数字化水平。 二是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包括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优化完善 网络帮扶措施。 三是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包括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 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包括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 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 五是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包括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 强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 六是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包括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 化资源数字化。 七是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包括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提升乡村 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 控。 八是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包括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健 康”、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九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包括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加强 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 十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和金 融服务、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全文如下: 11
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2022 年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 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 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 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 新步伐。 一、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 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 网 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 60%。乡村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 4300 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 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构筑粮食安全数字化屏障 1. 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强化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建设中央 和地方政府事权粮食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健全重要农 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升级完善国省农业气 象业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的应 用,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2. 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建成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 监测技术,加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全程监控、精准管理。深入推进国家黑土 地保护工程,探索运用遥感监测、信息化管理手段监管黑土耕地质量。运用卫星 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 化”动态监测。 (二)持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 3. 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优化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将有返贫 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 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 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4. 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加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宽 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继续面向脱贫户开展精准降费。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重 点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运营服务水平,扩大 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拓展生态扶贫成果。鼓励中 央企业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脱贫地区数字乡村项目开发,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利益联结覆盖。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 支持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网信企业优势,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聚力行 动公益项目。 (三)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12
5. 持续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农村光纤和 4G 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面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推动千 兆光纤网络建设,加快使用低频开展农村 5G 网络覆盖。补齐边疆地区通信网络 设施短板,综合运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实 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6.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机制, 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归集和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持续开展数 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体 系,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 供电可靠性和供电保障能力。支持商务流通、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农产品产地冷 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 (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7. 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高分卫星数据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积极 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大农业生产场景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重点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健 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依托国家种业 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深入推进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 数据建设。 8. 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 平台,加快“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加快推进信 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 字化协同,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云用数赋智”。健全国家粮食交易平 台功能,发展移动端交易。加快供销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供 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继续做好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的推进实施与监督管理,进 一步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9.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实施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 集成应用”重点专项。利用专项支持适应于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机械等一批农 机装备。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 加快国家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工作。搭建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服务系 统,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效能。 10.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 息平台。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追溯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 系统的公众查询服务。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质 量追溯。加快推进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建设完善全国棉花产业信息 平台。 (五)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11. 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深 化“数商兴农”,培育推介农产品网络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资助和推广, 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邮政快递服务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工作,培育快 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交通运 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组建“青耘中国”直 播助农联盟,广泛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持续发展“巾帼电商”,培 育扶持妇女优势特色产业。 13
12. 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强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品牌 线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乡村旅游监测工作体系。继续举办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 大会,推动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推进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 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 务提升行动。 13. 强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稳妥开展普 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加快研发适合广 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 提升授信覆盖面。持续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广农村金融机构央行账户 业务线上办理渠道及资金归集服务,推进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县域农村地区下 沉。 14. 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健全国家、省、市、县等互联互通的农村土 地承包信息应用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签。指导各地健全农村承包 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制度,提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信息化管 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开展农村承 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鉴证、权益评估、融资 担保、档案管理等服务。探索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六)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 15. 加强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扩大县级融媒 体中心东西协作交流公益项目覆盖范围。加大对“三农”题材网络视听节目的支 持,增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宗 教有害信息监管和处置力度,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继续开展 “净网”“清朗”等各类专项行动,为农村地区少年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 环境。 16. 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 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实 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继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推进 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七)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 17. 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优化升级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 统,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省、 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全覆盖,加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 设,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提升工程, 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提高农房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18. 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 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化智安小区、平安乡村 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区域视频图像系统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进视频图像资 源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各行业各领域深度应用。继续开展“乡村 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移动智能 调解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 服务体系。 19. 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完善智能数字网格预报技术体系,推进暴雨、局 14
部地区突发强对流预警信号精确到乡(镇、街道),构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 体系。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强农村多灾易灾地区灾害风险监测。实施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等工程,加强面向偏远农村、 牧区、山区的预警信息服务。持续开展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20. 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强化农村疫情信息监测,升级通信大数据 平台,支撑农村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提升区域协查数据的 精准性和及时性。推进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应急 广播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知识普及宣 传。 (八)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空间 21. 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农村中小 学校网络建设,提升中小学校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 络为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 服务体系,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促进数字资源东西协作。继续开 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和捐赠活动,提升农村地区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持续研 发数字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继续开展民族语言信息化研发工作。 22.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稳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 系统集约化云上部署。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继续加强 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 建设。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服务,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深入推动“互联 网+中医药”服务,深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 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落地应用,逐步建立救助患者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2022 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 1 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 直接结算。 23. 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社保经办 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推广应用全国社会救助系统,推动社会救助服务 向移动端延伸。拓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全程网 办”。增加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提高补贴发放精准性。开 展互联网网站、APP 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制定属地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 碍改造方案。 24. 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脱贫人口、农 民工、乡村青年等群体就业监测与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汇集岗位信息,拓 宽广大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 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帮助其就业创业。推动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 互联网助农项目,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25. 推动农村消费升级。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 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 业、电商平台等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快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加 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广农村寄递物流末端 共同配送。推进抵边自然村邮政普遍覆盖。引导传统商贸流通、邮政企业强化数 据驱动,推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为农服务精准化,支持企业加 快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升级。 15
(九)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 26. 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继续组织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开展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扩展建设。探索推进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生态监测评 价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动感知平台各 相关业务系统“真用真连”“互联互通”。推进全国林草信息化示范区评选工作。 27.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 农村居民通过 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 测体系,持续加强环境要素和重点监管对象监测。提高农村地区水环境、水生态 监测能力。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信息管理,提升村镇污水垃圾治理水 平。开展高分卫星在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应用示范工作。 (十)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28. 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指导地方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 推动《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落地实施。研究制定数字乡村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印发实施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 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完成首批国家 数字乡村试点总结评估,鼓励地方开展区域性数字乡村试点。充分利用融媒体、 直播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等渠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 良好社会氛围。 29. 强化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力度,按规定统筹利用 现有涉农政策与资金渠道,支持数字乡村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对数字乡 村建设重点项目和优质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就业创业群体的信贷、 融资支持。持续加大乡村金融供给,提高全国整体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因地制 宜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 程。鼓励地方探索构建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数字乡村建 设。 30. 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网 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数字素养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持续派强用好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培 训。继续加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 的职业教育供给。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农业农村科技青年人才、复合型巾帼 人才信息化培训。 16
4.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印发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5-7)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为扎实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 设,现将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5-7)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参照执 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2 年 4 月 18 日 附件 1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5 基于 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技术规程 17
2022 年 4 月 18
目 引言........................................................................................ 一、 范围.............................................................................. 二、 引用文件...................................................................... 三、 术语和定义................................................................. 四、 基本要求...................................................................... (一) 时空基准............................................................ (二) 数据格式............................................................ (三) 精度要求............................................................ (四) 粒度要求............................................................ (五) 生产要求............................................................ (六) 元数据要求........................................................ 1
录 ..................... I .................. 24 ................... 24 ................... 25 ................... 26 .................. 26 .................. 26 .................. 28 .................. 28 .................. 28 .................. 28 19
五、 作业流程...................................................................... (一) 作业流程图........................................................ (二) 流程说明............................................................ 六、 源数据收集分析......................................................... (一) 源数据收集........................................................ (二) 源数据分析........................................................ 七、 源数据预处理............................................................. (一) 格式转换............................................................ (二) 坐标转换............................................................ (三) 图幅接边............................................................ 八、 映射转换...................................................................... (一) 映射表制作........................................................ (二) 转换生产............................................................ 九、 语义化处理................................................................. 2
................... 29 .................. 29 .................. 31 ...................32 .................. 32 .................. 32 ................... 33 .................. 33 .................. 33 .................. 33 ................... 33 .................. 33 .................. 34 ................... 35 20
(一) 调整基本属性.................................................... (二) 获取实体关系.................................................... (三) 丰富扩展属性.................................................... 十、 质量控制...................................................................... (一) 质量控制要求.................................................... (二) 过程质量控制.................................................... (三) 质量检查与验收................................................ 十一、 成果归档................................................................. (一) 数据成果............................................................ (二) 资料成果............................................................ 附录 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几何图形映射 附录 B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实体属性映射表. 附录 C 房屋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示例......................... 附录 D 城市道路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示例................. 2
.................. 35 .................. 36 .................. 36 ................... 36 .................. 36 .................. 37 .................. 37 ................... 38 .................. 38 .................. 38 射表.......... 40 .................. 66 ...................89 .................. 95 21
附录 E 院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示例.......................... 参考文件............................................................................... 2
................. 102 .................. 68 22
引 为规范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 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效率,编制《基于 1∶5001∶10 理实体数据技术规程》文件。 本文件归属于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 2
言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流程,提高基础 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 建设技术文件系列,为“采集处理类”技术文件。 23 I
一、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 1∶500、1∶1000、1∶2000 据的基本要求、作业流程、质量控制、成果归档等 本文件适用于二维表达形式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据等生产,本文件未涉及。 二、引用文件 本文件编制过程中,引用了如下文件,下列文 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 35650-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基本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20258.1-201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自然资测绘函〔2021〕68 号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 —
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 等。 据的转换生产。对于组合地理实体、聚合地理实体数 文件对于阅读和使用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本技术规定 代码 典 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2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 —24—
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 自然资测绘函〔2021〕68 号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 份编码规则 自然资测绘函〔2021〕68 号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 数据 三、术语和定义 (一)图元(Geometry Element) 空间内单一、连通并承载共同属性的几何对象 (二)二维图元(Two-dimensional Geometry E 以点、线、面等矢量形式表达几何信息的图元 (三)基础地理实体数据(Fundamental Geo-ent 基础地理实体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字化描述, —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3 基础地理实体空间身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4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元 象,一般表达为点、线、面、体。 Element) 元。 tity Data) ,包括图元、实体属性及实体关系数据三部分。 —25—
注:图元为基础地理实体的几何构成单元,一个实体 本属性数据及扩展属性数据;实体关系数据包括空间关系 四、基本要求 (一)时空基准 坐标系统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GB 22021 2000,简称 CGCS2000),如地方确有需要,可采用 统时,应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 时间基准采用公元纪年和北京时间。 (二)数据格式 转换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格式 由二维图元构成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格式:采 —
体包含一个(类)或多个(类)图元;实体属性数据包括基 系、类属关系、时间关联关系以及几何构成关系数据等。 1-2008,英文名称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用依法建设的地方独立坐标系。当采用其他坐标系 式应符合 GB/T 17798-2007 要求。 采用 ShapeFile、DXF、DWG、GeoJSON、MDB、 —26—
GPKG、PostGIS 等。 实体属性及实体关系需单独记录时的数据格式 (三)精度要求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 度)利用中误差来衡量,最大误差不大于 2 倍中误 数据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如下表 1 和表 2 所示 表 1 基础地理实体数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平面位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0.3 0.6 0.3 0.4 0.4 1.2 0.6 0.8 0.8 1.2 1.6 1.6 表 2 基础地理实体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高程 —
式:采用 Excel、RDF、Access、MDB 等。 理实体数据的几何精度(含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 误差。根据 GB 35650-2017 相关要求,基础地理实体 示,特别困难地区,可按地形类别放宽 0.5 倍。 数据平面位置中误差表 位置中误差(单位:米) 备注 由 1∶5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由 1∶1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由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体数据高程中误差表 程中误差(单位:米) —27—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0.25 0.4 0.5 0.7 0.25 0.5 0.7 1.5 0.25 0.5 1.2 1.5 (四)粒度要求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 (五)生产要求 1.完整准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几何图形和属 性数据时,应保证转换后数据准确无误,无遗漏、 2.规范统一。转换生产后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基本要求》,实体属性和实体关系应符合《基础地理 3.应转尽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应转尽转, 生产技术规程》采集生产。 (六)元数据要求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元数据内容应符合《基础 —
备注 由 1∶5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由 1∶1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由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 理实体数据的粒度与转换源数据保持一致。 属性数据在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的图元和基本属 、多余或重复。 ,其分类应符合《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 理实体语义化基本规定》相关要求。 ,不能转换的要素,依据《基础地理实体数据采集 础地理实体数据元数据》相关要求。 —28—
五、作业流程 (一)作业流程图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 预处理、映射转换、语义化处理、质量控制等环节, 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可参考本 —
理实体数据的作业流程包括源数据收集分析、源数据 ,具体作业流程见图 1。含高程坐标信息的 1∶500、 本文件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29—
—
—30—
图 1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 (二)流程说明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 1.源数据收集分析。源数据是指为进行基础地理 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集 2.源数据预处理。对源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3.映射转换。制作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基础地理 4.语义化处理。对经过映射转换后的数据,按照 语义化处理。 5.质量控制。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 制,并通过数据检查和验收确保数据质量。 6.成果归档。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 档。 —
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流程图 理实体数据的流程说明如下: 理实体数据生产而收集的原始资料数据。收集用于 集及各类辅助参考数据集,分析各类数据集的用途。 化处理。 理实体映射表,对源数据进行映射转换与编辑。 照《基础地理实体语义化基本规定》相关要求进行 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 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各项成果资料按要求归 —31—
六、源数据收集分析 (一)源数据收集 收集 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 空间调查地类图斑、不动产登记宗地和自然幢、地 航等其他辅助数据。 (二)源数据分析 从法定性、现势性、范围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 具体示例见表 3。 名称 表 3 源数据 法定性 现势性 1∶500 1∶1000 1∶2000 数字 《测绘法》规定建设内容 范围 2021 年 中心城区覆盖 用途 作为山体、水系等自然地理实 管线等人工地理实体数据以及 要源数据 —
息要素数据、各类自然资源管理专题数据(如国土 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图斑等)及“多测合一”、导 析源数据的用途及参考优先级,形成源数据分析表。 据分析示例表 线划图 实体和水利、交通、建(构)筑物及场地设施、 及行政区划单元等管理地理实体数据生产的主 —32—
优先级 1 注:优先级共分 5 级,数值越小,对应的优先 七、源数据预处理 (一)格式转换 在保证信息转换无损的情况下,应将不同格式 XML 等,或 ShapeFile、GDB 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二)坐标转换 将不同坐标系的源数据转换至 2000 国家大地坐 (三)图幅接边 对于以矩形、梯形、行政区划等分幅形式存储或 理,将图幅边界处表示不完整地物的离散线、面要素 八、映射转换 (一)映射表制作 —
先级越高。 式的源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如 BNF、 据常用格式。 坐标系或其他依法建立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下。 或管理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进行图幅接边处 素进行连接、合并等处理,确保要素数据的完整性。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