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
创新发展报告
罗 戈 研 究
2022/04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
创新发展报告
罗 戈 研 究
2022/04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第一部分
碳中和与低碳供应链物流
第二部分
供应链和物流碳盘查与核算
第三部分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第四部分
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图谱与实践
第五部分
罗戈碳管理方法论和碳核算工具
第六部分
附录
目 录 / Contents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罗戈研究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 迈向碳中和-中国双碳发展目标
•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 碳中和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 供应链物流企业碳中和路径
第一部分
碳中和与低碳供应链物流
罗戈研究
目 录 / Contents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目标
中国双碳发展目标
能源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
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
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2055 2060
排放量
2025
奠定基础阶段
2030
碳达峰阶段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
米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
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
装机总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
点能耗行业能源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60
碳中和阶段
增长期:迅速或平缓 峰值 平台期:长或短 下降期:快速或平缓
碳排放达峰示意图:
净排放
量为零
4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5
中国碳中和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双碳发展目标
中国现在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如何在短短40年的时间内实现 碳中和是各界的焦点,中国的碳中和路径将会直接影响未来全球的产业布局
和投资方向,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不仅关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领域,同时也牵动着一系列领域转型升级。
碳
中
和
全
景
图
能
源
供
给
侧
能
源
需
求
侧
电
力
碳
中
和
• 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大力发展储能技术
非
电
力
碳
中
和
•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 加快生物质能利用
钢
铁
行
业
• 消除过剩产能
• 发展电弧炉炼钢
• 探索氢能直接还原铁
• 部署高炉CCUS技术
交
通
行
业
• 道路交通全面电气化
• 发展智慧交通
• 完善绿色出行系统
• 航运与海运燃料替代
建
筑
行
业
• 建筑用能电气化改造
• 寻找采暖新方式
• 降低建筑能源内耗
• 节能电器和环保建材
•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水
泥
行
业
• 提高能源效率
• 采用替代原料
• 发展水泥窑碳捕集
• 建设绿色矿山
化
工
行
业
• 推动供给侧改革
• 提高原材料使用效能
• 降低生产过程产能
• 生物基材料替代
服
务
行
业
• 发展绿色低碳快递运输
• 推动信息通信行业低碳
• 发展低碳零售模式
• 倡导低碳日常办公
• 推广低碳生活理念
支
撑
体
系
碳
交
易
体
系
碳
负
排
放
技
术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政府完善交易市场政策
• 企业制定碳排放交易战略
碳税
• 目前国家尚未征收碳税,碳税作为国际
社会通用的一种碳排放定价机制,是碳
交易体系的重要补充,跨国经营的企业
需要考虑碳税影响。
森林 海洋
发展碳汇技术
发展CCUS技术 发展直接空气碳捕集(DAC)
技术
碳的“负排放”技术
发展绿色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股权
… …
5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6
首个履约周期完美收官
中国碳市场
中国自2011年开始探索碳交易市场,先后启动八地碳交易试点。2021年7月-12月,首个履约周期完美收官,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共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2011.11
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七个省
市(北京、天津、上海、重
庆、湖北、广东、深圳)开
放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2012.06
发改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
立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提出CCER 交易
2013.06
中国第一个碳排放权交
易所在深圳正式开市
2014.06
中国七个试点地区碳
排放交易所完胜开启
碳排放权交易,纳入
企业综述2,000余家
2014.12
发改委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五统
一”原则,初步统一了中国碳
排放市场的基本框架
2017.01
新增福建碳排放交易
市场,福建碳排放权
交易所正式开市
2020.12
2021.01
生态环境部发布
《2019-2020年全国
碳 排放权交易配额总
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
案(发电行业)》,发
电行业率先启动全国
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建
设
生态环境部公布《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 试 行 ) 》,中国 全
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
加速落地
2021.07
全国碳市场
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2021.12.31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结
束累计成交额达76.61亿元
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
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
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2022年碳市场的第二个履约周
期开启
探索期 建设期 首个履约周期 拓展期
2023-
第二个履约周期
2011-2018 2019-2020 2021.07-12 2022.03-12 2023--
中国先后在八个地区进行碳交易试点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
发电行业率先启动全国性碳交
易市场体系建设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预计2022年出台
首个履约周期
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
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
2162家
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第三履约期将纳入新行
业,未来水泥、电解铝、
钢铁以及石油化工行业,
将加入配额履约和市场
交易
6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7
各省市交易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协同,扩大行业覆盖,渗透不同规模企业
中国碳市场
深
圳 706家
工业:电力、
水务、制造
业;
非工业:建
筑、公共交
通;
工业
≥0.3万吨
公共建筑
≥2万平方米
机关建筑
≥1万平方米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碳均价3倍
×
超额排放量
控
排
单
位
纳
入
标
准
配
额
发
放
惩
罚
金
额
上
海 313家
工业:电力、钢铁、
石化、化工、有色、
建材、纺织、造纸、
橡胶和化纤;
非工业:航空、
机场、水运、港口、
商超、宾馆、商务办
公建筑和铁路站点;
工业
≥2万吨
非工业
≥1万吨
水运
≥10万吨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历史排放法
5-10万
北
京 831家
工业:电力、热力、
水泥、石化、其他
工业;
非工业:事业单位、
服务业、交通运输
业;
≥0.5万吨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历史排放法
碳均价3-5倍
×
超额排放量
广
东 245家
电力、水泥、钢
铁、石化、造纸、
民航;
≥2万吨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历史排放法
5万
天
津 113家
电力、热力、钢
铁、化工、石化、
油气、开采、造
纸、航空和建筑
材料;
≥2万吨
基准线法
历史强度法
历史排放法
责令限期改正,
3年内不享受激
励政策
湖
北 373家
电力、热力、有色
进入、钢铁、化工、
水泥、石化、汽车
制造、玻璃、陶瓷、
供水、化纤、造纸、
医药、食品饮料;
能耗≥1万吨标
准煤
基准线法
历史排放法
碳均价3倍以上
×
超额排放量
重
庆 180家
电力、电解铝、
铁合金、电石、
烧碱、水泥、钢
铁
≥2万吨
基准线法
历史排放法
碳均价3倍
×
超额排放量
福
建 269家
电力、石化、化
工、建材、钢铁、
有色金属、造纸、
航空和陶瓷
能耗≥1万吨标
准煤
基准线法
历史排放法
<3万
全
国 2162家
发电行业
2013至2020年
任一年温室气
体排放量
≥2.6万吨
基准线法
<3万
全
国
发电行业
2020和2021年
任一年温室气
体排放量
≥2.6万吨
基准线法
<3万
2021年
2022年
纳入标准无特殊说明为年度碳排放量,除全国市场外,纳入企业数量均为2020年度控排单位数量,数据来源:各地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门,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
交易所及
纳入企业
数量
从交易规模来看,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现货最大的碳市场,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
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8
交通运输行业:部分子行业被纳入地方碳交易市场
中国碳市场
试点城
市
上海 深圳 北京
政策法律 明确交通主管部门
职责
明确交通主管部
门职责
未明确交通主管部门职
责
管控范围
对象
机场、港口、航空
公司 公交出租企业
重点交通企业固定源纳
入碳交易平台,覆盖公
交、轨道、郊区客运、
路政四个子行业,并逐
步拓展至轨道交通、公
交、出租、客运等移动
源
配额分配
原则
行业基准线法分配,
充分考虑历史减排
贡献
存量配额和增量
配额,考虑促进
新能源汽车推广
固定设施:包括既有设
施配额、新增设施配额、
配额调整量
移动实施:基于历史强
度排放配额
核算方法 发布航空和运输站
点核算指南
发布公交出租核
算标准方法
发布交通运输企业核算
方法
抵消机制 限制相对较小 优先使用清洁交
通CCER项目 抵消机制项目类型开发
特点 率先纳入民航港口
领航
创新机制推广能
源汽车
先后纳入交通固定和移
动源
国内碳交易试点纳入交通运输行业情况总览与特点
企业类
型
细分行业 相关业务 强制碳市场 自愿碳
市场 代表企业
公路客运
公交集团、轨道
集团、高速公路
集团
通过安装各种智能
交通设施、配置新
能源车辆、实施节
能举措等多方面减
少交通碳排放
北京、深圳两
地公交、轨道
企业参与
部分参与
CCER项目
共享出行 出行平台类企业
通过共享车辆、单
车等方式、引领用
户转向绿色、低碳
出行方式、减少个
体出行碳排放
不参与 部分参与碳
普惠项目
公路货运 快递、零担、整
车等运输企业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
升级运输运输及业
务模式、利用减碳
技术等减少碳排放
不参与
部分企业正在
探索自愿碳减
排项目开发,
中国邮政表示
2025年碳金融
取得明显进展
航空运输 航空客运、航空
货运等企业
通过可持续航空燃
料、机场减排降低
飞机燃油能耗和机
场自身能耗
上海将航空公
司纳入碳交易
市场,部分企
业参与国际碳
交易
不参与
铁路运输 从事铁路客运及
货运的企业
发展多式联运,优
化铁路货运布局、
用好货运大通道等
进行碳减排
不参与 不参与
水路运输
沿海运输和内河
运输,货物运输
和旅客运输等企
业
上海将水运、
港口纳入碳交
易市场
不参与
国内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概况
8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9
物流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影响巨大且持续增长
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的23%,是继工业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根据2019年国际交通论坛数据显示:按
照目前的速度,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全球物流碳排放量到2050年将翻一番,从2015年的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至2050年62亿吨,而
我国的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全球首位。中国碳排放总量(亿吨)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9092.4
40% 电力
201188.2
201081.4
200977.1
2020年我国主要行业/领域碳排放占比 92.4 91.9
91.4
93.0
95.1
98.3
98.99
101.5
2020 2021E
2009-2021中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单位;亿吨)
14% 钢铁 11% 水泥 10% 交通运输
9% 其他 6% 建筑 5% 石化化工 4% 煤化工
1% 铝冶炼 注:各行业/领域碳排放量包含消费和工业过程的直接排放
道路运输
84.1%
其他运输
0.1%
水路运输
8.5%
航空运输
6.1%
铁路运输
1.2%
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总量约为9.9亿吨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占比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前瞻研究院,罗戈研究整理
9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0
低碳新环境: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链环境之变
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改变了行业的供需、竞争、政策、客户、供应商、产业链等环境与主体,另一方面也促进行业中的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
应对环境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影响
维度
主要
行业
潜
在
影
响
行
业
转
变
市场供需 竞争环境 政策环境 能耗结构 工艺技术 产品结构 循环经济 产业链协同
发电 钢铁
• 能源结构改变,
煤炭发电市场逐
渐萎缩,清洁能
源成主流
• 政府存量补贴缺
口压制盈利
• 供需不平衡 , 供
给增长受限 , 需
求 受 产 业 拉 动 增
长
• 工艺技术升级 ,
导致成本攀升
• 供需不平衡,政府
双控限制供给,新
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拉动需求
• 国内产能向清洁能
源丰富的西南地区
转移
• 属传统高耗能行
业,市场利润空
间被压缩
• 清洁能源和节能
材料成发展方向
• 产业链数字化,
产生新业态、新
模式、新技术
• 交通工具电气化、
轻量化、智能化
• 金融:碳投资机遇
巨大
• 互联网:既有紧跟
国际巨头脱碳的竞
争压力,也有智能
低碳技术的市场潜
力
• 加快能源转型,发
展新能源技术的同
时,优化煤电功能
• 新政出台限制补贴
缺口,结合创新金
融产品盘活 资金
• 减 少能 耗 和 粗 钢
产量
• 增 加 清 洁 能 源 的
使 用 比 例 和 废 钢
利用率, 发 展 低
碳 炼 铁 技 术 和 余
热回收技术
• 减少冶炼/生产环
碳排放,延伸产
业链
• 增加清洁能源和
再生铝的使用,
发展数字化智能
降碳技术
• 减少碳排放,包括
调整能源结构、研
发低碳材料和工艺
等
• 增加碳管理,包括
开发应用碳固定和
余热回收技 术
• 优化运输结构,主
观上倡导低碳出行,
客观上推行多式联
运
• 提高能耗效率,在
航空、航运方面节
能减排
• 金融:在产品端和
项目端加大创新,
融入碳市场发展
• 互联网:在工作模
式上降低能耗,融
入低碳转 型趋势
有色金属 建材 交通运输 服务
10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1
低碳新环境:企业践行碳中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双碳”规划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将粗放型、高碳排放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细型、低碳排放型,坚定不移推动企业
高质量发展,所以企业做好碳中和社会责任是向高质量转型的契机。
挑战一:企业从业人员对实现碳中和的认识不足
无碳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对后续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减污降碳技术支撑
有限;统计监测尚未建立节能环保信息化系统,数据统计、监测、分析等基础
工作量大,人工校对效率低。
挑战二:各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储备有待完善
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实亟需强化,能源与碳排放监测、计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使用比例有待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设施以及技术储备,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中和社会责任相关工作的开展。
挑战三:企业处理废弃物背景下碳排放控制的问题
有些污染物处理可以跟碳排放产生协同效应,例如含氟气体,然而有些废弃物
以及污水处理则是需要专门的治理设备。同等条件下,处理级别越高,能耗就
越高,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就越高。
挑战四:扩建、增产带来的历史碳排放计算问题
企业产品产量受政策及产业饱和度影响,不确定性较强;且部分新增产能难以
获取排放强度数据,预测难度较大。对于未来的能耗、单位产值能耗以及碳排
放曲线预测存在一定难度。
挑战
机遇一:中国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
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中的核心地位,将激发更多创新活力,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机遇二:可借鉴国际诸多先进减排经验
过去近30年,国际上积累了有关大气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碳减排、能源低碳发
展的诸多经验,包括政策工具、市场设计、技术积累、管理经验甚至前车之鉴
等,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利于缩短实现碳中和的进程。
机遇三: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不断进步
以光伏发电成本为例,1990年每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约100美元,现在的平均
水平是5美分,可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从中远期看,低碳技术的成本将
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助力我们降低碳排放。
机遇四: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市场、制度等多重优势
民众力量、市场选择和制度优势都会对碳中和起到促进作用。发挥好国家的制
度优势,调动民众、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可帮助企业成功向低碳发展
转变。
机遇
11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2
低碳新环境:中国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
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影响
“双碳”规划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将粗放型、高碳排放型企业转型升级为精细型、低碳排放型,坚定不移推动企业
高质量发展,所以企业做好碳中和社会责任是向高质量转型的契机。
1. 监测、报告、盘查企业温室气
体排放情况、碳相关资金计量
2. 确定企业净零目标应涵盖的排
放范围,科学制定目标
3. 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减排、中和、
补偿措施,验证措施可行性,
制定具体时间框架与路线
4. 设立内部碳管理体系、设立考
核制度
5. 做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宣传,
发布碳宣言
6. 对碳信息进行阶段性监测、报
告、核算、披露,形成体系
责任1
企业自身实现碳中和
1. 对于有引领能力的实体经济企业
① 运用低碳节能技术改造技术,输出领先
节能技术改造框架,完善国家节能改造
目录;
② 推动场景中未成熟技术(负碳)、模式等
的研发与市场化应用
2. 对于新兴技术企业
① 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融合,
将强研发能力融入绿色低碳产业,开发
新技术、产品
② 探索在碳排放密集场景的融合,推动新
兴技术在高耗能环节的应用,披露技术
节能量
3. 对于碳中和技术企业
① 依靠技术推动自身率先实现碳中和
② 对于已成熟的技术,宣传推广、 扩大
规模;对于模式未成熟的技术,寻求项
目成本与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未
成熟技术,投入研发。
责任2
企业以其技术赋能社会
实现碳中和
1. 以企业双碳行为影响供应链
上下游的企业、生态合作伙
伴、行业联盟内企业,带动
行业形成双碳意识, 重视
二氧化碳减排行为;
2. 影响企业所在地区双碳事业
的发展,推动地区双碳政策
体系的搭建、推动地区绿色
低碳产业链的构建。
3. 以企业的影响力、产品及服
务的渗透能力,影响民众。
责任3:
企业发声与披露,
影响区域、行业、民众端
1. 向世界传达中国企业承
担的碳减排责任。
2. 根据地区形势,制定目
标、举措等,契合当地
企业减排规定。
责任4:
企业在国际上发声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责任5:
企业作为确保双碳目标
完成的后备保障
为企业双碳发展提供标准
计量服务、核查服务、碳
金融类服务、碳资产管理
服务、双碳路径规划等第
三方咨询服务,保障企业
双碳工作顺利进行。
12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3
迈向碳中和:企业碳中和践行路径
供应链物流企业碳中和路径
界定组织边界
梳理相关活动
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三:其他交期温室气体排放,覆盖广泛的活动类型
评估排放量
排放因子&活动数据
开展碳基线盘查
1
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
2
3
4
投入决心
当前排放水平
投资意愿
所处行业对企业的期望或要求
设定目标类型
明确目标范围
设置目标时间表
1
2
3
4
制定减排目标
企业碳减排行为
直接
碳减排行为
创新
碳减排行为
引导供应商减排
• 制定标准
• 供应商培训
• 合作购买可再生资源
• 其他
•购
买
可
再
生
电
力
(PPAC
协
议
)
•购
买
可
再
生
能
源
•线
上
运
营
,
减
少
能
源
消
耗
•通
过
节
能
建
筑
认
证
•建
设
绿
色
建
筑
•优
化
车
队
效
率
•能
源
结
构
提
升
•运
营
碳
排
放
监
测
•员
工
碳
排
放
管
理
电力 能源 建筑 交通 管理
•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
• 环保项目投资(土壤、海洋、
森林)
• 植树造林
• 其他
• 开发新产品管理自身效率、供
应链或进行市场教育
• 投资可再生资源企业
• 辅助碳处理(开发碳捕获利用
封存技术等)
• 成立联盟共同实现碳中和
• 其他
补偿
碳减排行为
重点减排任务
• 产品供应链优化• 服务效率提升
构建碳管理体系
碳排放
管理 碳交易
管理
碳资产
管理
碳信用
评级
碳中和
管理
自身运营效率提升
13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 碳盘查与核算概述
•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
• 供应链物流碳盘查与核算案例
第二部分
供应链和物流碳盘查与核算
罗戈研究
目 录 / Contents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5
GHGP: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协议范围和排放框架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制定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GHGP帮助定义了公司如何管理
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GHG),至关重要的是确定了三种排放类别-范围1(直接排放),范围2、范围3(间接排放)。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全
球框架,该框架经过标准化,可以测量和管理来自任何行业的企业和组织的运营、价值链、产品、城市和政策的排放。
范围2
间接排放 范围3
间接排放
上游活动 企业 下游活动
CO2 CH4 N2O HFC5
PFCs SF6
采购
资本货物
燃料和能源相关
活动
运输与配送作业过程中产生
的废弃物
自用所需的电、
汽、暖、冷气
采购
差旅
员工通勤
资产租赁
范围1
直接排放
公司设施
公司车辆
运输与
配送
产品加工
产品使用 已售出产品的
报废处理
特许经营
资产租赁
投资
范围3
间接排放
15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6
不同管理视角下的碳盘查与核算
碳盘查与核算维度
出于不同的核算目的和碳管理视角,碳盘查与核算有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活动碳、产品碳、组织碳、区域碳、平台碳以及生态碳。
➢ 活动碳足迹指的是某一具体活动产生或
吸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活动碳足迹是其他维度碳盘查与核算的
基础单元
➢ 活动碳足迹适用场景,可以是一次运输
过程,一个拣货动作,也可以是个人的
一次旅行,玩一局游戏
活动碳足迹
➢ 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计算即企业的碳盘查
➢ 计算组织碳足迹目的:企业配合国家总
量管制或交易体系的要求进行减量、抵
换或交易
➢ 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更注重的是该
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应承担的碳排放范围,
是对碳排放的责任归属进行划分和量化
组织碳足迹
➢ 产品碳包括生产和供应链,依国家碳标
示的要求,满足客户或消费者产品碳宣
告的要求
➢ 计算产品碳足迹的目的:引导消费者低
碳消费;促使产品整个产业链进行减排
➢ 产品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
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的排放进行计
算
产品碳足迹
➢ 区域层面的碳排放计算指以地理范围划
分的,该区域内各种方式产生或者吸收
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 计算区域碳足迹的目的:尽可能反映真
实的温室气体排放
➢ 区域碳足迹适用场景,可以是地球、国
家、省市,甚至一个物流园区
区域碳足迹
➢ 平台碳足迹应平台商业模式而生,是平
台型企业在组织碳足迹的基础上,将平
台上下游相关方共同纳入核算范围
➢ 计算平台碳足迹目的:更贴和平台商业
特性,发挥平台主体地位、数据能力和
影响力,引导并推动平台上下游企业做
好碳核算和低碳减排
平台碳足迹
➢ 生态碳足迹指商业生态系统内各参与者
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
➢ 商业生态系统各参与者按一个或多个中
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
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生态层面的碳排
放计算,更能展现系统观、整体观和大
局观
生态碳足迹
16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7
企业碳盘查与核算方法
碳盘查与核算方法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是公认标杆,为测量和披露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奠定了基础。
企业温室气体步骤包括:确定核查边界、明确覆盖温室气体种类、梳理相关活动、评估排放量。
范围一
温室气体直接排放
• 企业燃烧燃料直接产
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自有锅炉
• 自有熔炉
• 自有车辆
• 化工生产
温室气体间接排放
• 由其他企业生产并由
核算企业购入的电力、
热力和制冷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二 • 外购电力
• 外购蒸汽
• 外购热力
• 外购冷却
其他间接排放
• 除范围一、范围二,
由企业运作造成的间
接排放,包括上下游
排放
范围三
• 外购商品和服务
• 资本货物
•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
• 上游运输和分销
• 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
• 商务旅行
• 员工通勤
• 上游租赁资产
• 下游运输和分销
• 售出商品加工
• 售出商品使用
• 售出商品报废处理
• 下游租赁资产
• 特许经营
• 投资
• 其他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具体定义了各范围所涵盖的企业活动
排放范围 定义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定义活动 可选披
露范围
范围
1&2
范围
1&2
&3
系数法
参考不同种类
燃料/能源的
排放因子系数,
根据自身活动
水平计算
企业推算碳排
放主流方法,
尤其对非能源
生产或重点排
放制造业企业
来说
排放因子(EF)
IPCC缺省排放因子
以国外电厂或行业的实测法数据为基准,假
设碳氧化率100%计算而得
特定国家排放因子
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本国燃料类型、
成分、燃烧条件、负载、技术等,自行通过
实测法或物料平衡法测算,汇报至UNFC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
差异排放因子
针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计算,如甲
烷、一氧化氮等,考虑燃料类型、燃烧技术、
运作条件、控制技术、设备年龄等因素
单位时间某环节的活动水平,由实际消耗量
及所需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组成
活动水平(AD)
全球
ISO 14000
系列
国家/地区
欧洲排放交易体系MRR
中国GB/T
32150/32151
美国环保局温室气体规则
不同标准的差异往往体
现在边界定义,排放因
子来源和燃料分类等方
面,计算方法基本一致
非能源或
重点排放
制造业通
常根据国
家或国际
组织披露
的排放的
参考标准
进行测算,
如IPCC温
室气体排
放因子数
据库
(EFDB)
大多数计算碳排放的标准应用了系数法
方法 底层匡算逻辑 核算标准
17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8
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
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往往与产品碳足迹相结合,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LCA)核算碳排放量。以面向C端消费者的食品制造型供应链为例,产
品的供应链全流程包括设计、生产、销售、消费和回收处理五大环节。供应链领域的碳排放量等于供应链全流程各环节各活动的碳排放量之和。
➢ 新产品构思
➢ 产品可行性分析
➢ 产品设计
➢ 工艺设计
➢ 产品测试
产品设计环节 原材料供应环节 产成品生产环节 分销环节 零售环节 消费环节 回收处理环节
➢ 生产制造
➢ 分拣包装
➢ 存储
➢ 运输
➢ 农作物栽培
➢ 动物饲养
➢ 包装材料生产
➢ 分拣包装
➢ 存储
➢ 运输
➢ 分拣包装
➢ 存储
➢ 运输
➢ 分拣包装
➢ 存储
➢ 运输
➢ 存储
➢ 运输
➢ 消费
➢ 收集
➢ 存储
➢ 运输
➢ 处理(销毁/再利用)
18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19
S企业概况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S 企 业
S企业是一家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为500ml家庭用烹调食用油。企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工厂占地6万㎡,其中厂房面积5万㎡ ,原材
料库与成品库面积各5千㎡ 。
食用油生命周期从油料作物的种植开始,到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原料油的生产,通过精炼工艺、分提工艺、酯交换
工艺等,最后完成成品油罐装。S企业拥有20条成品油生产线,业务流程为采购原料油,通过海运自提运输至佛山工厂,经加工工艺生产成品
食用油,成品罐装包装后由S企业负责运输至客户处。
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即产品(500ml家庭用烹调食用油)碳足迹包含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及售后/回收处理环节。
S企业供应链概览
种植 原料油生产 成品食用油生产 成品包装 分销及零售 终端消费 售后/回收处理
物流运输
19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0
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范围及排放源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S 企 业
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如下:
①确定核算边界 ③收集活动水平
数据
④选择和获取排
放因子数据
⑤计算范围
1&2&3碳排放量
⑥汇总企业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
②识别排放源与
温室气体
⑦计算碳排放强
度
S企业供应链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源
温室气体排放源 温室气体
范围1
• 成品油生产环节的燃料燃烧排放
• 原料油及成品油库内存储、装卸、搬运的燃料燃烧排放
• 成品油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和尾气净化过程排放
• CO2
• CH4
• N2O
范围2 • 生产、存储和运输环节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 CO2
范围3
上游:
• 油料作物种植环节的排放
• 油料作物存储研磨环节的排放
• 油料作物加工打包环节的排放
• 油料作物运输环节的排放
• 原料油生产环节的排放
S企业内部:
• 原料油采购外包运输环节的
排放
• 成品油包装环节的排放
• 成品油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
•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不包
括范围1&2)
下游:
• 分销环节的排放
• 零售环节的排放(线上&线
下)
• 消费环节的排放
• 售后及回收处理环节的排放
• CO2
• CH4
• N2O
20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1
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总量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S 企 业
2021年S企业供应链视角下,碳排放总量为9,582,645.7t。
说明:
1.企业核算边界及排放源的识别与确认,
尤其范围3的活动,依据企业实际需求
而定
2.为提高核算精度,建议排放因子优先
使用供应链各环节各企业各活动实际
测量值,其次使用排放系数参考值
3.本示例相关活动数据由报告编写团队
参照业务运营逻辑推演而成,其目的
为演示企业供应链范围碳排放核算全
过程。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需以企业
实际运营数据为准,本示例仅提供碳
核算逻辑,以供参考
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总量:
范围 排放源 排放量(tCO2e)
范围1
成品油生产环节的燃料燃烧排放 2,338.86
原料油及成品油库内存储、装卸、搬运的燃料燃烧排放 74.57
成品油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和尾气净化过程排放 224.44
范围1小计: 2,637.87
范围2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隐含的排放 18,422.57
净购入使用的热力隐含的排放 21,814.87
范围2小计: 40,237.44
范围3
上游 油料作物种植、存储研磨、加工打包及运输环节的排放 8,845,000.00
原料油生产环节的排放 421,806.00
S企业内部
原料油采购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 57,530.92
成品油包装环节的排放 57,216.06
成品油外包运输环节的排放 137,026.61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19.38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的排放 173.42
下游 分销环节的排放 5,729.90
零售环节的排放 15,268.11
范围3小计: 9,539,770.39
S企业供应链 CO2e排放量(tCO2e) 9,582,645.70
21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2
2021年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强度
企业供应链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S 企 业
根据核算:
➢ S企业产品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为26.13 kgCO2e/t ;
➢ 产品(食用油)碳排放强度(涵盖范围1&2&3)为5,912.23 kgCO2e/t 。
碳排放强度
维度 碳排放量(tCO2e) 活动数据(t) 碳排放强度(kgCO2e/t)
S企业产品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 42,343.95 1,620,818 26.13
产品(食用油)碳排放强度 9,582,645.7 1,620,818 5,912.23
22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3
运输和仓储是物流企业碳排放两大活动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
物流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输和仓储两大活动。根据运输方式和物流站点的特点又可分别进行细分。
此外包装和辅助物流环节也是碳排放来源。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海洋运输
内河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运输
物流建筑 码头
仓储中
心
交叉对
接地点
航空货
运枢纽
包裹集
散中心
转运站
重包装
现场
货运码
头
干散货
海运码
头
铁路码
头
内陆集
装箱码
头
海运集
装箱码
头
物流站
点
23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4
L企业概况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L 企 业
L企业作为中国一家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多产品物流服务,包括国内运输、国际运输、国内仓储、B2C仓储物流服务等。
L企业自持部分运输车辆和仓库资源,并通过整合社会化资源,协同完成服务。
国内干线运输 国内城市配送 内河海运 港口运输
国内运输
普通仓储 冷链仓储
国内仓储
国际海运 国际空运 国际铁路运输
国际运输
B2C一件代发
B2C仓储物流
自有资源 社会化资源(外包)
运输
40辆自有车
• 20辆电动货车(4米2)
• 10辆LNG重卡
• 10辆国六重型柴油车(7米6)
• 2家干线承运商
• 1家快递公司
• 1家网络货运平台
仓储
• 自建仓库1个,1万平,位于上
海,提供B2C仓储物流服务
• 租赁仓库1个,1万平,位于深
圳,只提供常温存储服务
• 1家冷链仓储服务商
24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5
2021年L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范围及排放源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L 企 业
2021年L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如下:
①确定核算边界 ③收集活动水平
数据
④选择和获取排
放因子数据
⑤计算范围
1&2&3碳排放量
⑥汇总企业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
②识别排放源与
温室气体
⑦计算碳排放强
度
物流企业碳排放核算
范围1
直接排放
L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
源的直接排放
范围2
间接排放
L企业购入的电力、热力
和制冷所产生的排放
范围3
其他间接排放
除范围1&2,由L企业运
作造成的间接排放,包括
上下游排放
L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
温室气体排放源 温室气体
范围1
• 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燃料燃烧排放及尾气净化过程
排放
• 仓储及装卸搬运环节自运营业务的燃料燃烧排放
• CO2
• CH4
• N2O
范围2
• 运输、仓储及装卸搬运环节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
的排放
• CO2
范围3
• 运输及仓储外包环节产生的排放
• 包装环节产生的排放
• 辅助物流环节产生的排放
•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不包括范围1&2)
• CO2
• CH4
• N2O
25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6
2021年L企业碳排放总量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L 企 业
2021年L企业物流全链路视角下,碳排放总量为60,926.99tCO2e。
说明:
1.企业核算边界及排放源的识别与确认,
尤其范围3的活动,依据企业实际需求
而定
2.为提高核算精度,建议排放因子优先
使用各活动实际测量值,其次使用排
放系数参考值
3.本示例相关活动数据由报告编写团队
参照业务运营逻辑推演而成,其目的
为演示物流企业碳排放核算全过程。
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需以企业实际运
营数据为准,本示例仅提供碳核算逻
辑,以供参考
L企业碳排放总量:
范围 排放源 排放量(tCO2e)
范围1
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 - CO2 906.27
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燃料燃烧排放- CH4与N2O 22.95
运输环节自有车辆的尾气净化过程排放 2.06
范围1小计: 931.28
范围2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隐含的排放 636.92
范围2小计: 636.92
范围3
运输及仓储外包环节产生的排放 58,623.18
包装环节产生的排放 479.14
辅助物流环节产生的排放 29.49
员工通勤产生的排放 4.76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的排放 222.22
范围3小计: 59,358.79
L企业CO2e排放量(tCO2e) 60,926.99
26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7
2021年L企业碳排放强度
物流企业碳盘查与核算示例 - L 企 业
L企业2021年自有车承运货量172,800t,自营B2C仓库年操作包裹数600万个,自营B2B仓库操作商品为高速周转的快消品,年周转次数为50
次,年出货量20万t。
根据核算, L企业各维度碳排放强度如下所示:
碳排放强度
维度 碳排放量
(tCO2e)
活动数据 碳排放强度
操作货量 单位 排放强度 单位
L企业内部(范围1&2)
自营车辆碳排放强度 1,271.93 172,800 t 7.36 kgCO2e/t
自营仓库碳排放强度-B2C 161.59 6,000,000 pack 0.03 kgCO2e/pack
自营仓库碳排放强度-B2B 134.67 200,000 t 0.67 kgCO2e/t
L企业物流全业务(范围1&2&3)
L企业物流全业务 60,926.99 753,300 t 80.88 kgCO2e/t
27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 碳管理体系愿景
• 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
• “四类”管理目标下的碳管理体系
第三部分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罗戈研究
目 录 / Contents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9
碳管理体系: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评级
完整碳管理体系愿景
完整碳管理体系是以过程方法、PDCA循环、生命周期分析理论(LCA)、风险管理理论(RMS)、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高阶架构(HLS)为编制基础,
囊括了“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评级”(4+1模块)的系统性管理体系。
碳信用评级
企业碳信用评级
体系是通过揭示
各类经济主体在
全球碳中和下的
适应性和竞争力,
具体通过评价碳
风险和碳价值来
表征经济主体的
碳信用,形成对
标国际信用体系,
融合中国经济、
文化与社会特色
的信用评级方法。
组织所处的环境
生命周期
分析理论
(LCA)
组织需求
风险管理
理论
(RMS)
策划
改进
绩效
评价
支持
和
运营
领导
策划 实施
处置 检查
碳交易管理体系 碳管理体系
是指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
等买卖过程。
作用:
1.碳交易行为合法、合规;
2.参与多元化碳市场交易;
3.交易流程制度化;
碳排放管理体系
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典型的温室
气体向大气中的释放。
作用:
1.助力组织控制、管理与碳排放
相关的产品设计过程、采购过程;
2.组织碳排放数据核算需要;
3.建立数据库,传递信任;
碳资产管理体系
碳中和管理体系
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预
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与温室气体
活动相关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
作用:
1.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
2.建立、完善碳资产预算机制;
3.优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
4.碳资产风险控制;
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排放主
体的GHG排放量与GHG清除
量之和接近或为零时的状态。
作用:
1.形成碳中和目标、指标;
2.基于碳足迹数据、对接国际
贸易规则;
3.与国际规则对接,打通外贸
渠道。
组织满意
产品和服务
碳管理
体系结果 +
29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0
基于目标的企业碳管理体系
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
基于不同类型企业在碳中和行动中不同的关注点,根据企业当前关键任务和目标,明确碳中和工作覆盖的主要内容,并为确保实施构建相应的
管理体系,寻求外部专业的咨询机构,了解企业中短长期的碳中和目标、行动路径和落地举措。
组织
建立
企业根据自
身碳减排规
划,以及所
处行业要求,
前期组建企
业低碳管理
组织
盘查与核算
确定
组织边界
明确覆盖
温室气体
种类
梳理相关
活动
估算碳排
放量
设定碳减排目标
当前排放
水平
碳减排 碳交易 碳资产 碳中和
碳减排目
标
达成
时间线
目标范围
范围1&2
减排
范围3
供应链减排
企业根据政策要求,强制纳入或自愿参与碳交易市场
提交碳监
测计划
提交碳排
放报告
第三方机
构核查
激活
账户
配额
发放
配额
上缴
配额
交易
配额
清算
超排
处罚
获得
收益
企业碳资
产摸底
掌握政策 仓位管理及
交易策略
交易工
具/产品
碳资产管
理制度
碳管理
体系
生态
碳汇
碳捕捉与
储存技术
净零碳
排放
闭环运营 盘查与核算,验证上一年度碳减排成果 盘查与核算,进入或推出下一履约周期 盘查与核算,制定持续碳中和发展战略
政策驱动的合规型企业
上市披露要求的合规型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战略型企业
企业营销自驱的营销型企业
管理构建 组织 流程 系统 运营
专业
服务
碳市场、碳交易、碳管理等咨询
外部专业咨询机构
培训、核查、报告咨询 环境顾问、能源咨询、供应链管理、认证服务等 第三方核证机构
绿色/减排报告
碳目标白皮书
碳排放报告 监测计划 第三方审计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
碳补偿路径:碳信用、绿证交易、绿电交易、双积分、用能权
30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1
“四类”管理目标下企业碳管理的关键聚焦
基于目标构建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
不同类型企业在践行双碳使命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碳排放和行业要求,明确目标,企业在制定碳中和行动时,既需要放眼未来,立足实现长
期的碳减排目标,也需要明确当下碳中和行动带来的企业价值,将碳中和作为必须践行的企业责任。
管理目标 企业类型 典型企业
管理范围 管理体系 披露与声明
排放管理 减排管理 交易管理 碳中和管理
组织 流程 系统 运营
碳
排
放
报
告
第
三
方
审
计
报
告
社
会
责
任
报
告
可
持
续
发
展
报
告
碳
目
标
白
皮
书
绿
色/
减
排
报
告
盘
查
与
核
算
碳
排
放
核
查
自
身
减
排
供
应
链
减
排
碳
交
易
碳
资
产
生
态
碳
汇
创
新
技
术
政策驱动
交易 合规型
规模型电力、纳
入全国及地方碳
交易范围的企业
上市披露
要求 合规型
上市公司、外资
企业在本土的分
支机构
企业社会
责任 战略型 非上市大型企业
(国企为主)
企业营销
自驱 营销型 民营、创新企业
为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关注 — 选择性关注
31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2
政策驱动交易的合规型企业碳交易机制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
不同企业由于所处国家、行业或是技术、管理方式上存在着的差异,他们实现减排的成本是不同的。碳交易的目的就是鼓励减排成本低的企业
超额减排,将其所获得的剩余配额或减排信用通过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减排成本高的企业,从而帮助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实现设定的减排目标,并
有效降低实现目标的履约成本。
排放单位A 排放单位B
配额剩余 配额不足
出售配额
资金流向
购买配额
资金流向
碳排放交易体系
总量控制
政府机构 发放配额 发放配额
履约 履约
超额付罚金
配额
实际排
放量
配额
实际排
放量
碳排放交易流程: 碳排放权交易参与主体包括:
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
自愿参与碳交易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人
32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3
政策驱动交易的合规型企业自愿碳交易机制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
CCER是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CCER可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交易, 超排企业可在市场上购买
CCER用以抵消部分碳超排量,自愿减排企业可通过交易CCER实现盈利。
自愿减
排企业
配额盈
余企业
控排
企业
CCER
配额
盈余
初始配额
碳交易市场
交易配额
CCER
实际碳排量
CCER作为配额的一种补充机制,用于配额清缴,抵消企业部分超额碳排量, 完
成履约。购买的每单位CCER可用于清缴1吨的碳排放配额,一般情况下, 用于抵
消配额的CCER上限为该企业配额的5%-10%
CCER能够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交易,可视为一种碳资产。企业可通过开发碳 资
产进行获利,意味着CCER机制将刺激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向“低碳化”转型 升
级
根据CCER项目具体 要
求由项目企业撰写 或由
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项目文件设计
由第三方核证机构 进行
审查和评价,主 要包括
准备、实施、 报告三个
阶段
项目审定
第三方机构以审定 报告
的形式向国家发改委提
出项目备案申请
项目备案
CCER获得国家发改委备
案后,可在市场上交易
减排量签发
第三方机构对项目 的减
排量进行核查, 并向国
家发改委提交核证报告
减排量核证
项目企业对项目实 施活
动进行监测,并向第三
方机构报告项目动态
项目实施与监测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除了上述6个主要的步骤之外,项目业主还需要与咨 询机构及第三
方核证机构进行沟通,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一个CCER开发流程周期至少为5个月,考虑到项目前期项目业主与咨询机构、 核查机构的沟
通时间,以及编写审定、核证报告编撰评审的时间,通常情况 下一个CCER项目开发时间周
期都会超过5个月
33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4
政策驱动交易的合规型企业碳交易行动路径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
政策驱动的合规型企业,主要指处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将强制性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
来的企业,该类企业不仅要承担更多的碳中和责任,也将更关注碳交易市场带来的碳中和价值。
组织
建立
企业根据自
身碳减排规
划,以及所
处行业要求,
前期组建企
业低碳管理
组织
摸清碳排放家底
确定
组织边界
明确覆盖
温室气体
种类
梳理相关
活动
估算碳排
放量
以履约而制定的碳减排方案和行动
当前排放
水平
碳排放总
量控制目
标
履约期内
实现
目标范围
1
政策驱动的合规型企业碳中和实施步骤:(主要聚焦企业碳交易体系下的行动路径,同时构建碳中和战略的企业可参考碳中和行动路径)
碳交易
提交碳监
测计划
提交碳排
放报告
第三方机
构核查
激活
账户
配额
发放
配额
上缴
碳交易
配额
清算
配额
交易
获得
收益
超排
处罚
制
定
碳
减
排
实
施
方
案
范围1&2
减排
碳资产管理
企业碳资
产摸底
掌握政策 仓位管理及
交易策略
交易工
具/产品
碳资产管
理制度
碳管理
体系
报告与声明
第三方审
计报告
碳排放
报告
社会责任
报告
独立第三方核查
评估年度碳排放,是否进入下一履约周期
6
7
采取碳抵
消举措
企业根据政策要求,强制纳入或自愿参与碳交易市场
2 3 4 5
企
业
领
导
重
视
,
统
筹
规
划
组
建
双
碳
工
作
小
组
联合外部专
业机构,进
行碳排放盘
查与核算,
配合政府工
作,由第三
方机构进行
碳排放核查
碳交易/资产管理下的企业组织模式:
质量管理部
合理设置减排目标与考核机制,
向各子公司/事业 部分配指标,
推动各子公司/事业部碳指标的
实现, 监督、审核、评价其完
成情况。 联合部门负责碳排放
数据监测、节能降碳措施实行。
能源管控
合理规划能源、资
源分配,提高用能
效率,减少用能浪
费,保障用能安全。
财务部
测算与节能减排相关
的财务指标,提供碳
交易工作中的经济分
析,控制碳交易中的
成本。
法务部
判断企业碳减排
工作、指标设置
的合规性,提供
碳交易工作中的
合规保障。
子公司/事业
部
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
人或设立双碳负责人,
统筹规划内部减排工
作,控制企业碳排放。
品牌部
根据企业碳交易履约机制,
传达企业碳减排成果、实
践、打造影响力,传播企
业社会责任
创新研发
碳减排创新模式技术
的开发,采取或开发
成熟技术,保障企业
双碳工作的进展
碳资产管理部
门
制定企业的低碳发展
规划、研究碳市场的
最新动向、统筹碳资
产开发和购销、统计
企业碳排放、管理企
业配额。
34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5
社会责任驱动的战略型企业碳减排行动路径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
该类型企业,在追求自身低碳运营的同时,可以选择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以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对企业内的供应链、工作流、产品及体验进
行优化,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组织
建立
企业根据自
身碳减排规
划,以及所
处行业要求,
前期组建企
业低碳管理
组织
摸清碳排放家底
确定
组织边界
明确覆盖
温室气体
种类
梳理相关
活动
估算碳排
放量
设定碳减排目标
当前排放
水平
碳减排举措
碳减排目
标
达成
时间线
目标范围
范围1&2
减排
范围3
供应链减排
企业
运营
控制
工艺
设备
更新
产品
升级
换代
燃料
转换
替代
能效
提升
活动
提高
能源
利用
…
供应链
控制
低碳
产品
设计
低碳
采购
策略
营销
模式
优化
低碳
物流
运营
回收
再利
用
…
披露与声明
碳目标白
皮书
持续改善
4
5
1 2 3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战略型企业碳中和实施步骤:
碳交易/资产管理下的企业组织模式:
成
立
低
碳
领
导
小
组
组
建
碳
减
排
工
作
小
组
联合外部专业机构,进
行碳排放盘查与核算
碳减排工作小组
设置低碳管理岗位,负责对本企业
的低碳管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低碳实施方案并组织 实施。根
据企业当前碳排放水平,科学制定
碳减排目标,分析规划碳减排成效、
风险、成本等,制定碳减排行动方
案,并进行分工、执行
生产/运营部门
根据企业制定的低碳运营策略,制
定生产计划、控制和优化能源利用,
确保部门碳减排目标的达成
供应链部
制定低碳供应链管理策略,企业供
应链中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服务、
产品、设备、能源时,应部分基于
低碳管理进行优化
品牌部
根据工作小组制定的碳减排目标和
行动方案,宣传企业低碳运行实践,
构建企业低碳形象
35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6
营销自驱的营销型企业碳减排行动路径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
该类企业聚焦于企业自身碳盘查核算,开展碳基线盘查是实现碳减排的基础,有助于企业确定基准年的排量。碳基线盘查过程较为复杂、涉及
的标准多,建议企业循序渐进
确定
组织边界
明确覆盖
温室气体
种类
梳理相关
活动
估算碳排
放量
设定碳减
排目标
绿色/减排
报告
摸清碳排放家底 碳减排目标 声明
1、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推荐的
三种设定组织边界的方法,企业选
择盘查包括的子公司,并贯穿盘查
过程始终
2 、 根 据 温 室 气 体 核 算 体 系 ( GHG
Protocol)建议,企业可以参考《京都
议定书》排查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六种
温室气体
3、企业需要确定应纳入碳基线盘查的活动种类。
重点关注范围1&2,为盘查提供指导
4、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采用系数法,则
核算排放水平分为三步:收集活动数据、
选择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5、企业要根据当前的排放水平、投资意
愿及所处行业对企业的要求,确定碳减排
目标,并设置目标范围和达成时间线
6、企业组织品牌部门,形成绿色
/减排报告,并对外披露与交流,
展示企业低碳形象
36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7
企业碳中和行动下的碳管理体系构建
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中国政府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提出,以及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要求逐步从自愿转向强制,陆续有行业领导企业已经前瞻性地提出了碳
中和目标或减碳目标的工作规划。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必将率先采取行动,提高自身环境和气候治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管理。
管理 战略管理 组织管理 流程管理 运营管理 系统管理
维度 碳中和战略 组织 规划 沟通 制度 执行 绩效 指标 信息化
行动
• 确立顶层设计,
明确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路径
和关键达成时间
节点
• 自上而下构建集
中统一的认识和
思想观念、贯彻
碳中和行动的决
心
• 建立碳达峰、
碳中和组织
和管理机构
• 明确领导层
责任及组织
职责、岗位
职责
• 配备具有双
碳专业能力
的人员
• 明确碳达峰、
碳中和分阶
段实施规划
• 明确碳达峰、
碳中和阶段
性目标和任
务
• 制定具体、
可实施的行
动计划
• 定期回顾规
划执行及目
标达成进展
• 建立与内外
部利益相关
方就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
的沟通机制
和合作渠道
• 推动内外部
利益相关方
参与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
决策
• 围绕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
目标和规划,
建立规范化、
流程化制度
体系
• 开展制度体
系的落实和
执行
• 将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融入现有生
产经营管理
和企业运营
中,形成切
实有效的管
理措施
• 联动产业链
共同发力,
引导产业链
上下游开展
碳达峰、碳
中和行动
• 设立绩效考
核目标,将
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表
现纳入绩效
评价
• 建立绩效目
标的跟踪、
监测、分析
机制
• 定期回顾绩
效表现,促
进绩效改进
• 建立碳达峰、
碳中和指标
体系
• 定期回顾指
标体系的全
面性、完整
性
• 建立碳达峰、
碳中和信息
管理系统
•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管理
全过程系统
集成
• 实现碳数据
的可视化、
可追踪、可
分析,以辅
助决策应用
37
/ 2 0 2 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 企业供应链低碳运营实践框架
• 物流企业低碳运营实践框架
•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图谱
• 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
第四部分
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图谱与实践
罗戈研究
目 录 / Contents
2022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9
企业供应链低碳运营实践框架
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实践
供应链企业低碳运营实践往往与产品碳足迹相结合,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LCA)进行管理优化。核心企业从产品设计出发,通过对采购、生
产、销售、交付、消费和回收全过程进行改善,实现低碳目标。
回收
消费
交付
销售
生产
采购
设计
核心
企业
• 节能环保设计理念
• 使用节能、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
• 模块化、标准化零部件设计
• 引导消费的低碳人机交互设计
• 包装增加产品碳排放标识
• 建立涵盖碳排放强度的
供应商比选体系
• 选择低碳供应商
• 集中采购
• 数字化采购
• 使用清洁能源
• 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包装
• 优化生产工艺及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 引入减排工艺和碳捕集技术
• 升级低碳设施设备
• 回收及再利用评估
• 产品及零部件回收
• 包装、废弃物回收
• 回收物料再利用
• 宣传绿色、可持续消费
理念(海报、积分等)
• 提供售后维护服务,延
长使用周期
• 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
• 采用/改造绿色仓库
• 优化运输/仓库作业
• 选择低碳物流外包服务商
• 提升销售预测准确性
• 增加确定性订单比重,提
高周转,减少产品积压
• 选择低碳销售渠道
• 选择低碳营销模式
回
收
消费
交付 销售
生
产
采购
设
计
原材料
供应商
回收
消费
零售 交付
分销
采购
渠道
客户
企业
行动
供应链上游
供应商协同
供应链下游
碳交易 渠道客户协同
管理
• 植树造林
• 绿证
• 碳金融
• 固碳
• 配额购买
生态
碳汇
39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0
物流企业低碳运营实践框架
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实践
其他
外包
物流
包装
仓储
自有
车队
物流
企业
• 使用/替换新能源车(电动车、氢
气车、天然汽车)
• 运输模式创新(milk-run、统仓
共配、散改集、多式联运)
• 运输路径/装载优化,降低空返率
• 带托运输、异地还托
• 电动车电池逆向回收
• 规划/升级绿色建筑
• 绿色发电(光伏、风力)
• 使用节能照明、分布式供暖及雨水回收系统
• 采用新能源动力设备(电动叉车等)
• 智能机器人提升效率,实现关灯作业
• 物流站点环保监测系统,能耗监测分析系统
• 优化库内作业流程
• 使用环保或可再生包装材料
• 在包装增加可回收标签,包装回收复用
• 优化装箱效率,减少包装浪费,降低二
次包装率
• 使用电子面单
• 使用循环、绿色共享托盘、周转箱等
• 建立涵盖碳排放强度的供应商考核体系
• 采购绿色供应商
• 鼓励、推动供应商进行低碳升级
• 协同供应商进行运营优化
• 运营全流程线上化
• 办公建筑绿色升级
• 无纸化办公
• 办公用电优化
• 鼓励低碳通勤,绿色出行
其他
外包
物流
包装
仓储
自有
车队
外包
服务商
碳交易管理
• 配额购买
生态碳汇
• 植树造林
企业
行动
供应商
协同
• 绿证
• 碳金融
• 固碳
物流企业的低碳运营实践,从自身运营出发,逐步走向供应商协同,最终开展生态碳汇、参与碳交易,实现低碳目标或通过碳资产获得额外收
益。物流企业的低碳行动主要涵盖业务模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节能设备及系统升级、包装及载具绿色循环、材料及设备回收以及行政办公
绿色节能等。
40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1
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图谱
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图谱
41
供应链
企业低
碳运营
实践
物流企
业低碳
运营实
践
碳管理
企业减
碳运营
相关工
具
碳
核
算
碳中宝 Carbonbase凯来美 蔚蓝地图
碳
管
理
碳
交
易
运输
管理
平台
机
器
人
仓储
管理
平台
平
台
设
备
新
能
源
车
无
人
机
/
车
托盘/
载具
环保
材料
绿色
能源
光伏能源 风能 氢能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2
普枫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供应商
清洁能源
普枫新能源,普洛斯旗下专注于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的公司,开发并运营上分布式发电项目,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为客户
提供绿色能源供给。
✓ 关联方屋顶资源开发
✓ 联合第三合作开发
✓ 外部并购投资持有
分
布
式
光
伏
✓ 利用关联方园区不规则地块进行开发
✓ 联合第三方合作开发
分
散
式
风
电
储
能
业
务
✓ 储能业务等待政策窗口
✓ 利用自身分布式光伏优势及客户资
源,逐步 打造储能业务
42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3
普枫新能源:开发物流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在运营层面实现了碳中和
清洁能源
目前,普枫新能源已投资开发100多个物流园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帮助这些物流园区至少在运营层面实现了碳中和。同时,普枫从客户的
业务场景与需求出发,致力于满足不同行业对绿色电力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产业链实现“双碳”愿景做贡献。
普枫持续深耕分布式光伏领域,同时探索“光伏+充电”、“光伏+储能”等场景,创新用(售)电商业模式,以创造更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资料来源:普洛斯2021年ESG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
>1GW
普枫开发的分布式光伏累计超过
1吉瓦(GW)
16
全国16个省市稳定运营分
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41
布局41个用电需求强劲的核心城市
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成都、
青岛、西安、沈阳等
43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4
博雷顿: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及低碳综合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技术和市场为驱动的新能源科技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
自主研发新能源动力总成、无人驾驶等技术,专注研发设计生产纯电重卡/工程机械,致力于以纯电重卡和工程机械为客户提供场景化下的纯电
动、智能化、无人化设备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和综合解决方案企业。
◼ 核心技术驱动:自主研发并掌握电动造车领域包括动力总成、整车控制系统、无人驾驶等最关键核心技术,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成套新能源设备解决方案+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44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5
绿色慧联:绿色运力和智慧车联网平台提供商
新能源车
浙江绿色慧联,绿色运力和智慧车联网平台提供商,由吉利商用车与传化智联于2017年合资成立,提供车辆租赁、充电运维、智慧车联网一体化
服务。
专属定制物流车
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绿色运力运营体系
充电运维支撑体系
人·车·货·桩+支付大数据
金融·UBI保险·支付
智慧车联网协同体系
移动物联网共配体系
浙江绿色慧联有限
公司
45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6
绿色慧联: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新能源车
合资
合作
服务
客户
绿色慧联
汽车主机厂
三电供应商
充电桩运营商
车联网服务商
……
个体司机
物流企业
货主企业
制造企业
……
车辆
租售
充电
运维
智慧
专属 车联网
定制车
构建绿色运力共享平台
依托吉利及传化生态体系,以专属定制车为核心,开展车辆租售、充电运维和智慧车联网平台三大业务,为客户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46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7
车辆全流程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新能源车
智能管车 智慧用车
服务合伙人
车辆监控
出险管理
财务管理
客户管理 合同管理 租车管理
维保管理 违章管理 保险管理
故障管理 年审管理 风控管理
服务企业-租车客户
车辆监控 轨迹查询 里程管理 出险查询
违章查询 保险查询 合同查询 账单查询
服务企业-充电客户
一号多充 车辆识别 子母账号
API直连 充电折扣 企业开票
智慧充电
智慧找桩 方便快捷 电价优惠
一键呼叫
保险查询
无忧售后
维保查询 年审查询
违章管理 车辆实况
快捷租车
线上选车 线上签合同 线上付租
2017年9月 2018年5月 2018年8月 2019年11月 2020年3月 2020年5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4月
平台上线 贵阳数博会正式发布 APP端上线 全面实现业务线上化 实现电子合同签约 实现智慧控车 乌镇物联网大会亮相 风控大屏上线 智慧车联网APP端更名为
实现风险可视化 “绿色慧联”APP
47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8
91托盘:托盘循环促进物流载具交易更低碳
托 盘 / 载 具
91托盘是一个全国性的物流载具交易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物流载具的就近租还和循环共用,并通过SAAS系统实现了对物流载具的可视化
管理。91托盘大力推动带托运输,以达到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为目的,同时在全国设立网点并配套完善的物流回收体系,真正的
做到“任意归还”,达成托盘共享体系。
➢ 碳积分银行
项目成果:
✓ 用带托运输环代替传统的一次性木托盘,省去运回空托盘的步骤
✓ 每少用1片木托盘,可以减少0.042立方米的木材砍伐
✓ 每1000片托盘代替一次性木托盘循环一次可减少76.68吨碳排放量
✓ 每1000片托盘每少运送1公里,可减少0.1517吨碳排放
低碳补贴:
✓ 91托盘平台推出碳积分银行
✓ 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产生碳积分
✓ 平台补贴客户,使用碳积分进行兑换
➢ 带托循环
承运商
客户仓库
电商仓
承运商
91托盘网点
承运商
生态工厂的承运商将托盘送至91托盘就近网点
生态工厂的承运商将托盘送至91托盘就近网点
生态工厂
带托运输
带托运输
托盘仓 异地仓 91托盘网点
➢ 异地还托 客户跨城市使用 将托盘送至91托盘就近网点
托盘仓
传统 空托盘运回
模式
48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9
集保:单元载具共享,以循环商业模式构筑低碳供应链
托 盘 / 载 具
集保单元化载具共享平台拥有超过4亿个单元化载具,产品包括托盘、可折叠周转筐、塑料周转箱以及金属容器。广泛的产品组合为快消品、零
售、生鲜农产品、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以及化工行业客户提供单元化载具解决方案。集保单元载具循环共享模式助力客户供应链实现绿色低碳可
持续发展价值。通过“森林优先”,“产销供应链监管”,“共享运输项目”等,集保已于2021年6月宣布实现碳中和。
➢ 减排举措:集保不仅根据SBTi承诺制定了
2023温室气体科学减排目标,还计划到2023年,
集保的所有自营场地业务都会使用100%的可再
生电力。另外,集保通过 “用一棵树,种两棵
树”的集保“森林优先”项目”抵消了集保无法
消除的剩余排放。这是集保实现脱碳承诺的第一
步。集保将进一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脱碳
➢ Ecovadis:集保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
参与 Ecovadis, SBTi(科学目标倡议组织), FSC
(森林管理委员会), PEFC(森林认证体系认可
计划)等的认证工作,获得2021年Ecovadis铂金
奖章,获得2020年度Ecovadis金色奖章
➢ 碳足迹报告:集保按照碳排放范围的划分,提
供了范围一、二、三的碳足迹构成,并根据业务
实际进行了碳排放相关计算(范围一、对应于集
保燃烧燃料的直接排放。;范围二、因生产购买
的电力而在其他地方产生的排放; 范围三、由
第三方代表集保开展的活动产生的间接排放)
集保可持续发展路径
3C电子客户收益:
➢ 集保标准循环托盘成功替代一次性标准托盘
➢ 实现工厂端24时效的送货+现场卸货服务
➢ 工厂均已开始使用集保myCHEP进行托盘在线过
户,做到记录可查询,可追溯
➢ 工厂反馈用板质量远远优于一次性托盘
➢ 标准托盘载货,仓库端能安心上货架,无需担心
托盘质量参差不齐
➢ 测算出全链路上的各节点周转时间
➢ 完成了普通工厂及保税区工厂的收货/产线/出货
3C电子客户成品供应链使用循环托盘取代一次性托盘:
集保2021年碳减排数据
➢ 托盘租赁业务:循环共享托盘投入总量约7,000,000片,为客户提供带板运输服务19,891,046片·次,有效减少了一次性托盘的使用,
减少树木砍伐约42,751棵;减少碳排放16,240吨;减少固体废弃物819,000kg
➢ 料箱/围板箱租赁业务:循环共享料箱/围板箱投入总量约300,000个,为客户提供循环带件入厂服务约14,400,000个·次,有效减少
了一次性纸箱的使用,减少树木砍伐约12,285棵;减少碳排放17,440吨;减少固体废弃物1,250,366kg
49
/ LOG 2022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50
箱箱共用:循环包装大平台
托 盘 / 载 具
箱箱共用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包装设计与制造,并提供运营服务和循环管 理SaaS的全产业链物联网企业。凭借全行业物流包装、物联网、循环管
理SaaS等综合研发能力,以及一箱一码、箱货共管、AI辅助决策等创新 技术,为散装液体、汽车配件、生鲜冷链、生物医药等行业定制物流包
装循环服务,打造低碳供应链。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