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课程简介(2022• 秋之卷)

发布时间:2022-9-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大学写作课程简介(2022• 秋之卷)

法律人主要包括从事立法、行政执法、监察、司法、法学教育、法律服务等专门人士,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者。法律人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或缺。法律的生命应该逻辑与经验并重融合,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没有逻辑的经验可能导致法律人的“放纵”,陷入“经验主义”误区;而脱离经验的逻辑可能造成法律人的“陶醉”,跌进“思维空转”旋涡。在校法科生基于模拟演练和现场观看之际,尚需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置身于某种角色的法律人之中,体验其逻辑思维的魅力、活力。需要探讨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立法的逻辑思维。2.执法的逻辑思维。3.法官审判的逻辑思维。4.检察官公诉与法律监督的逻辑思维。5.人民警察侦查的逻辑思维。6.仲裁员裁决的逻辑思维。7.律师的辩护与代理的逻辑思维。8.普法的逻辑思维。通过裁判文书研习、庭审视频观感、模拟实践训练、即兴演讲磨砺、主题辩论对抗等形式,围绕法律概念、法律命题、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等思维形式进行学习、探讨,重点分析关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逻辑方法、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法律实践意义、判决书的三段论、法庭对抗的二难推理、侦查案件的... [收起]
[展开]
大学写作课程简介(2022• 秋之卷)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大学写作课程简介︻二〇二二•秋之卷︼大学写作,我们来了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ZHEJIANG A&F UNIVERSITY WRITING CRNTER

第2页

写作,让思索的人生

更清晰优雅!

第3页

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

管理团队

主任:彭庭松 副教授 古代文学博士

副主任:王美芸 现当代文学博士

秘书:严晓驰 儿童文学博士

第4页

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

教学团队

任 重 教 授 历史学博士

周新华 教 授 考古学

马永双 教 授 法学

许 一 教 授 管理学博士

储小旵 教 授 语言学博士

王昌树 副教授 文艺学博士

房 萍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硕士

朱永香 副教授 古代文学博士

张 丽 副教授 语言学硕士

杨 昇 副教授 古代文学博士

邵 锋 副教授 农学博士

郑 智 副教授 法学博士

杨 希 副教授 比较文学博士

别海燕 古代文学博士

王秋雁 古代文学博士

唐爱霞 古代文学博士

薛 青 外国文学博士

曹 渊 古代文学博士

陈 麟 法学博士

梅 丽 农学博士

李清华 传播学硕士

刘 楠 哲学与社会学博士

朱旻华 农学硕士

付利敏 古代文学博士

蒋 雯 文艺学博士

李 根 文艺学博士

杨 雷 现当代文学博士

第5页

目录02 导语03 团队介绍05 目录07 课程要求与成绩评定08 课程主题简介09 乡村振兴10 盗墓与考古11法律人的逻辑思维12 促进农业转型推进乡村振兴13 性别视角14 乡愁理性15 陶渊明与审美人生16 生态环境17 古典文学名著的当代处境18 李白诗歌的逻辑命题与推理19 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20 环境保护21 流行文化与亚文化的批判反思22 现代文学与文学现代性23《西游记》的叙事逻辑24 城市化生存 CONTENTS

第6页

目录25 法治中国26 农产品加工与农民致富27 广告中的文化元素探析28 变动的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29 科幻小说,生物技术与人的未来30《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及审美风尚31 网络文学范畴下的小说写作32 当代审美文化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附录:教师简介 CONTENTS

第7页

课程要求与成绩评定

《大学写作》课程旨在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写作训练,

培养支撑学生全面成长,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

具体而言,则是要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

能力、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传递和文化理

解能力。

本课程为通识必修课,求真实验班为4学分,其余

专业为2学分。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开设,全部采用小班

化教学。

本课程定位为说理性写作。贯彻学生本位、能力

中心、教师引导的观念,围绕主题或话题展开,借鉴

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强化写作实训。

本课程通过在求真实验班两年的教学试点,形成

了话题提出——阅读材料——讨论聚焦——形成主

题——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论证——形成初稿——师生

讨论指导——修改完善——规范成文的教学步骤和模

式。这一模式将逐步在全校本科生中推广并不断完善。

课程简介

总成绩(100分)=三稿文章(初稿20分+改稿20

分+定稿20分=60分)+课堂讨论(20分)+展示呈现

(20分)

成绩评定

第8页

课程主题简介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ZHEJIANG A&F UNIVERSITY WRITING CENTER

第9页

一、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在若干领域均获巨

大成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

高,包括农民群体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

跃升。目前城乡差别虽然已大幅缩小,但与“两个一百

年”的宏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乡村振兴正是在这一背

景下,党中央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

部署。

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实现乡村振兴不仅是着

眼于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解决

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而

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梦的

一部分。这和当下开展的生态文明实践及长期以来的乡

村建设实践的内涵,都是高度吻合的。

三、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同样地,乡村振兴只能

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任何单元都不是独

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完成,从这个意义出发,乡村

文化振兴必然有赖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而乡村

文化振兴,又必然反过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振兴。

第一,乡村振兴,经济是核心。 第二,乡村振兴,人

才是根本。第三,乡村振兴,科技是引擎。第四,乡村

振兴,文化是灵魂。

授课教师:

任重

主题:乡村振兴

09

第10页

授课教师:

周新华

考古原本是一门寂寥而冷清的学问。但近些年,随

着古董热的兴起、盗墓小说的流行和新闻媒介的渲染,

考古一时颇为大众关注,一霎时竟如显学一般风光。尤

其是最近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学最新发现其意义为题

举行第23次集体学习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考古要

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重要指示,考

古学迎来了她的春天。

但是在民间,人们对于考古存在诸多误解。有人以

为,考古就是官方许可的公开盗墓,或者说,考古就是

挖宝。这些显然都是偏见。但是不得不承认,考古与盗

墓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之,本学期的大

学写作课程,将以“盗墓与考古”为主题展开讨论,讨

论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1.寂寞与芬芳

考古工作者是否应该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动

手动脚找东西”,甘于寂寞与冷清,而与火热的现实生

活脱节?

2.证经与补史

考古学的作用究竟有哪些?考古发掘的材料与历史文献

的记载如何相互印证?

3.盗墓与考古

考古与盗墓之间,究竟有些怎样的关联?

4.考古与中国

考古如何做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考古工作者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主题:盗墓与考古

10

第11页

法律人主要包括从事立法、行政执法、监察、司法、

法学教育、法律服务等专门人士,如法官、检察官、律

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者。法律人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不可或缺。法律的生命应该逻辑与经验并重融合,不能

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没有逻辑的经验可能导致法律人的

“放纵”,陷入“经验主义”误区;而脱离经验的逻辑

可能造成法律人的“陶醉”,跌进“思维空转”旋涡。

在校法科生基于模拟演练和现场观看之际,尚需加强逻

辑思维的训练,置身于某种角色的法律人之中,体验其

逻辑思维的魅力、活力。

需要探讨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立法的逻辑思维。

2.执法的逻辑思维。

3.法官审判的逻辑思维。

4.检察官公诉与法律监督的逻辑思维。

5.人民警察侦查的逻辑思维。

6.仲裁员裁决的逻辑思维。

7.律师的辩护与代理的逻辑思维。

8.普法的逻辑思维。

通过裁判文书研习、庭审视频观感、模拟实践训练、

即兴演讲磨砺、主题辩论对抗等形式,围绕法律概念、

法律命题、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等思维形式进行学习、

探讨,重点分析关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逻辑方法、简单

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法律实践意义、判决书的三段论、法

庭对抗的二难推理、侦查案件的假说、探究因果关系的

方法、认定事实的归纳推理、寻找线索的类比推理等,

旨在提升大学生“口才、笔才、辩才”能力与水平。

授课教师:

马永双

主题:法律人的逻辑思维

11

第12页

授课教师:

许一

主题:促进农业转型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之根本。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通过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

民全面发展助推“三农”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跨越。

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研究成为农业问题

研究的热点。

农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质量

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促进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

高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农民职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劳作和产业

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促进农村

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大力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民

合作社和现代家庭农场发展,以实现规模效益。

农村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转型。建立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加

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绿色兴农,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 以绿色惠民为基本价值

取向。”在“碳中和”背景下,以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理念为指导,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12

第13页

在传媒发达的当下,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网络热词、

社会现象不断出现,“暖男”“女司机”家暴事件等,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怎么评价这些现象?性别视角的介

入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性别这个概念蕴含丰富,它不仅

是指个体生命的生理属性,也是指个体生命具有的历史、

政治、文化内涵的社会属性。

性别视角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思考问题、认

识问题的方法,它帮助我们发现历史中被忽视的领域,

挑战传统思想中存在的性别盲区,让人们对相关问题进

行社会文化的反思。

性别视角具有批判性,它的矛头不专指向男性或者

女性,而是指向与性别相关的文化、制度或结构,分析

两性关系中的不平等和差异性,挖掘不平等的社会文化

机制。

性别视角研究目的是审视男女在社会历史发展和现

实生活中的特点和角色定位,承认男女平等的权利和尊

严,以平等的眼光对待男女两性的行为和关系,构建平

等的性别理念,消灭不平等的社会性别现象,实现人的

全面、自由的发展。

性别视角的引入,不仅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自我,

还可以理性客观地认识社会;不仅可以探寻纷繁复杂的

表面现象,还可以探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性别视角是探寻丰富世界的一个窗口,它关涉到众

多的领域和空间,正确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开启一个新

视域。

授课教师:

房萍

主题:性别视角

13

第14页

无论是在城镇化进程还是在乡村振兴中,“记住

乡愁”成为强烈渴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

乡愁”,这饱含深情的话语,作为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

的愿景,成了拨动千万人心弦的音符。

截止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

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乡村的消失,城市的扩张,

让乡愁的情感在心之深处激起焦灼感。

什么是乡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乡愁仅

仅是感性的流露吗?其实,它背后蕴藏着理性之问。我

们的课堂需要探讨:

1.乡愁何以产生?我们的故乡在哪里?

2.乡愁与乡土社会有何关联?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3.假若故乡消失了,乡愁是否还会存在?没有根的

感觉,我们的精神能否枝繁叶茂?

4.同学少年来到东湖畔,在专业学习中,你会如何

融入乡愁元素?你的理想中是否摇曳乡愁情怀?你打算

怎样去热爱家乡?

乡愁并非惆怅无绪,这二字中看来有沉甸甸的分量。

让我们一起调动思维和逻辑的力量,将脑海里、心灵中

的乡愁精准、优雅表达出来!

授课教师:

彭庭松

主题:乡愁的理性 14

第15页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被誉为“隐

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的前半生

也是在官场中沉浮,意图建立一番功业,发现自己志向

无法实现的时候,决定归隐田园,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

在那个纷乱不止的年代,透过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或许

会给我们某种人生启迪。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了解一个真正的陶渊

明,还原陶渊明的本来面目,探讨其诗文作品中生命精

神和思想内涵。充分占有材料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否则

无的放矢。

二、陶渊明诗文中的隐逸情怀,对于自我人格塑造

具有积极意义,平淡自然、率性真诚、自由洒脱的人生

境界有助于培育我们的人文精神。写作不仅是技巧的展

现,也是生命精神的体悟和达成。

三、对于陶渊明作品中所展现的哲学思想,历来的

评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后代陶渊明的接受

研究,发现其思想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梳理其思想中的

后代儒道论争,达到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陶渊明诗文中的乌托邦想象、生态智慧、生死

观等思想仍然富有启发性,提供了一种思想的范式,对

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授课教师:

王昌树

主题:陶渊明与审美人生

15

第16页

授课教师:

邵锋

背景: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据统计,占

全球土地面积不到3%的城市,消耗了全球60%的水资

源和76%的木材,排放了全球78%的碳。绝大多数生

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等都与城市相关。城市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重要支撑。城市植物具有较强的空气臭氧吸收

能力和空气颗粒物滞留能力,城市绿地还是城市居民

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

目的,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上下足功夫,

努力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根本大计,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谋划开展一系

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城市绿地面

积从2006年的132.12万ha增长至2019年的319.19万

ha,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5.1%提高到41.3%,人均

公园绿地面积达14.4m2。绿地建设提高了城市调节气

候、净化环境、减轻内涝、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

能以及休闲娱乐的文化功能,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愿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第一个五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起好步,必须持续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建立

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标准和政策体系,完善城市

生态系统,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把构建优美城市

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题:生态环境 16

第17页

几年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了一个网络问卷,

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排行榜”,根据读者三千多

条微信回复统计,排行榜的前十名中,中国的“四大名

著”全部在列。

这一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古典文学名著在当代的

阅读困境:因时代不同而导致的价值观差异、语言障碍,

智能化设备培养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等诸多因素,致使文

学名著在当代的阅读率持续走低,即使是一向地位稳固

的“四大名著”,其受欢迎程度也受到严峻挑战,处境

不容乐观。那么,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会继续流传下去吗?

它们是否一定要具有当代价值?当下打开古典名著阅读

的正确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青年学子

们探讨。除此之外,本次主题还可以向古典文学名著成

为“名著”的历程、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古典文

学名著个案分析等方面延伸。授课教师:

朱永香

主题:古典文学名著的当代处境

17

第18页

李白写诗作文壮思逸飞, 是我国文学史上令人高

山仰止的人物,。作为浪漫主义诗歌大师,他具有高

超的语言驾驭功底。可有谁知,这位天马行空的诗

人同样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惟其如此, 我们可

以把日常思维中常用的逻辑命题及推理, 运用到对李

白作品的分析中, 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领略李白作

品的艺术美。

例: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

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从逻辑学角度来分析, 这首诗中的“若非群玉山

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其实是一个由两个肢命题构

成的相容选言推理命题。

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 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

言肢。

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 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

言肢。

如前所述, 相容选言推理只能通过否定得出肯定,而不能通过肯定得出否定, 那么, 下面的推理就是无

效的:

杨玉环貌美惊人, 她或者是群玉山头仙袂飘飘的仙子,或者是瑶台殿前月华辉映的神女。所以, 她不是群玉

山头仙袂飘飘的仙子。因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肢命题

可以彼此共存, 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

综上可见, 我们思维过程中常用的逻辑命题及推

理, 同样可以运用到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中, 帮助

我们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作品, 享受美感。

授课教师:

杨昇

主题:李白诗歌的逻辑命题与推理

18

第19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达,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以

及生育率的下降,现在全球已经形成了老龄化的趋势,

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

报告,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未

富先老问题突出;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2.6%时人均

GDP均在2.4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美元。从发展

趋势看,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2

年将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

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

速上升至2060年的约35%。

在中国即将进行深度老龄化的同时,对社会提出

了严峻的考验:首先,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

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其次,老龄化提

高消费降低储蓄和投资,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

并引发消费结构变迁,比如医疗保健占比将逐渐提升。

再次,对老年人的扶养和照顾,也是横亘在当前的一

个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课堂需要探讨:

你见到的身边的老龄化的现象是什么?对你的直

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哪些?

你认为老龄化对我国造成了哪些影响?有哪些方

面值得注意?

你认为目前的养老模式如何?该如何扬长避短?

老龄化又给哪些产业带来了机会?前景如何?

请大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将你的观点有理有据的展现出来。

授课教师:

别海燕

主题: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

19

第20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环境保护也刻不容缓。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

类身心的健康;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

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

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

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互不相扰,而

儒家则认为人可以保护和利用大自然。对此,你是怎么

看待的?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有时会出现眼

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应该怎样取舍?习总书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是怎样理解的?当今我

国政府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从专业的角度,你

能提出哪些合理建议? 围绕环境保护这个大的话题,

有很多小话题,比如:

“限塑令”之下,不少商家用纸袋代替塑料袋。此

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用鱼皮做可降解环保袋,已经获得专利。使用的工

艺,是否又会污染环境?

电子书代替纸质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互相探讨,深入思考,形成自己

的看法,凝结为有态度、有质量的文章。

授课教师:

唐爱霞

主题:环境保护

第21页

流行文化指的是中国社会当前最流行最热门的一些

话题和现象等的文化因素总合,主要功能为娱乐。

亚文化则是指边缘和小众的文化现象,它是在主流

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

和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周边,时常出现一些新词,诸如组CP,

应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AWSL……你知道这些梗的

来源吗?

你知道所有流行文化与亚文化其实都有自己的小九

九吗?为什么有些亚文化,一变成主流文化,就完全丧

失了自己的特色呢?

所有简单的现象背后,都涉及到文化、历史、经济、

政治、社会、哲学等因素。

所有文化的背后,其实都是话语权的争夺。

让我们拿起理论的武器,用上批判的思维!

在我们的大学写作课里,万物皆可盘!

盘它!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跟同学们一起,从日

程生活到周边事物,找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

研究其存在的原因,价值以及问题,借此对这些现象做

出一个假设或预测。

授课教师:

严晓驰

主题:流行文化与亚文化的批判反思

21

第22页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

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

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

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

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

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

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

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而现代文学与

文学的现代性的区别与意义在哪里?文学的现代性如何

促进个体思想的启蒙与觉醒?本学期将通过具体作品与

作家的案例讲授,介绍现代文学与文学现代性的意义。

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现代文学的发生?什么时间

点是真正意义的现代文学的起源?五四或者晚清?

2.中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阶段是如何呈现“现代”

意义的?所谓的现代文学究竟如何实现“现代”?文学

的“现代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3.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共同的概念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授课教师:

王美芸

主题:现代文学与文学现代性

22

第23页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

作。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的一系列行为直

至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道西

行取经,共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胜利到达西天完成取

经大业的故事。

该小说的叙事逻辑,初看起来,比较明了,即整个

故事都是为了围绕唐僧师徒取经这个目的而依次展开的。

因此,西行取经就是小说叙事的一条明线。在这条明线

上,我们将看到一系列斗智斗勇、降妖除魔的精彩故事,

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等。

然而,除了这条取经的明线外,至少还有一条暗线,

如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成长历程。这个人物是怎样成

长的,他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又是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的?他是一个战天斗地的英雄,还是一个变节者?在取

经之前,他的成长依据是什么?在取经路上,他的成长

依据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与疑惑,都隐伏在这条暗

线上,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围绕《西游记》的这条

暗线,通过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向同学们展示文本

的多重结构,从而帮助同学们逐渐构建起对文本的分析

能力及叙事的逻辑能力。

授课教师:

曹渊

主题:《西游记》的叙事逻辑

23

第24页

授课教师:

杨希

生活在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

他人、社会、世界的关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城市化生

存语境中发现和保持自我,确证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需要感性的理解,更需要理性的

思辨。本学期我们将从多个视角切入对“城市化生存”

相关问题的深入发掘与研究。研究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

如下几个层面:

1.时尚:消费社会的流行文化

在消费社会的时代语境下,时尚成为最具典型性的

流行文化。作为彰显“自我”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花样

翻新的时尚潮流代表了人们对平庸生活的逃离和对个性

的追求。然而,除了创造和引领时尚潮流的少数人之外,

大多数时尚的追随者似乎并未走出平庸。你认同上述观

点吗?请谈谈你对时尚的认识。

2.人群中的孤独

现代交通和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大限度地

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然而,越来

越多的人在这种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中体验到一种难以

化解的孤独感。越是置身于喧嚷的人群中,这种孤独感

反而越是强烈。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从何而来?

3.“颓”与“丧”

机械化、集中化、专门化的现代大机器生产组织模

式强调和鼓励诸如适应性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生产效

率的人类品质,压抑甚至排斥个人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在流水线式的现代生产活动中,个人沦为螺丝钉式的存

在,难以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价值感的缺失成为导

致“颓”与“丧”的个体生存状态的重要原因。就个人

而言,如何走出“颓”与“丧”,建立更为积极的人生

姿态,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

主题:城市化生存

24

第25页

授课教师1:

陈麟

主要从法治角度介绍写作的方法、经验和得失,既

讲解与法治中国相关的写作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与法

学写作的相关思维方式。体现法律人规则意识、程序精

神、辩证思维、正义公平的职业思维。这既反映了写作

的一般规律,又带有法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具体而言,

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选取写作方法、确定写作策略、提高写作质量,切中青

年学生在法学写作中面临的挑战,积极回应法治中国理

论和实践的公共性特点。

主题:法治中国

25

授课教师2:

郑智

第26页

授课教师:

梅丽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

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发达国家均把产

后贮藏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美国农业总投入

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意大利、荷兰农

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日本大于70%。产后产

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

而我国仅为0.38:1,几乎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因

此果蔬的损失在25%-30%,而美国只有1.7%-5.0%。

我国果蔬采后保鲜和加工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除了保鲜和加工带来的高附加值,仅减少现有果蔬

的损失,就可以为社会带来近千亿元的效益。更何

况在我国产品种类多,品种全,果蔬产品是最有希

望打入国际市场的大宗产品之一,因此应该抓住这

一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本课程旨在探索与农产品加工,贮藏与销售相

关的技术、方法与途径,如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何让采后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化?如何增加农产品

出口?如何实现农产品到消费者的流通?让消费者

吃得放心,农民不愁产品销路。最终实现增加林农

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主题:农产品加工与农民致富

26

第27页

授课教师:

李清华

广告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其对社会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而广告中的文化元素也日益明显!广告

中到底有哪些文化元素?如何在广告中呈现的?如何

通过广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都是值得

我们去深思的!

1、 广告中的传统文化

广告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是通过怎样的方

式体现的?对社会大众尤其是消费者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2、 广告中的流行文化

广告中流行文化的元素有哪些?广告中的流行文化如

何体现的?对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受众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3、 广告中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在广告中是水火不容?还是可以

兼容并蓄?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

上述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文化在广告创造中

的运用,同时也更好的了解各种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

主题:广告中的文化元素探析

27

第28页

授课教师:

朱旻华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这

一概念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就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

特别是2014年中国国家教育部颁布《2014年国家鼓励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策》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

级各部门都在不断出台各类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作

为这些政策变化最直接收益者的大学生们,大家是否了

解这些政策出台的原因背景和可能给大家未来发展带来

的变化在哪里呢?

本课程将通过适度强度的小班训练、研讨与实践等

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让同学们认识国家政策出台的原因、

目的;通过将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思考方式;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与艺术;提升学生自我思考、反思能力和写作兴趣。

主题:变动的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8

第29页

授课教师:

刘楠

《人类简史》在末尾陈述了一种生命未来,40亿岁

的自然选择系统正面临被智能设计(intelligent

design)取代,后者包含三种方式,生物工程、仿生

过程与无机生命(人工智能)。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

改造生物:将北极鱼类基因植入马铃薯基因提高其耐

寒性,提取病菌生产生质燃料,通过干预组织生长在

老鼠身上制造植入人体的人工耳,甚至可以在实验室

构建嵌合病毒、编辑人类胚胎基因。以特定集团、族

群甚至全人类福祉的名义,人造生物对人类现实的改

变已经发生。

本学期课程将关注科幻小说中“人造生物”的命

运,从科幻文学的两面性(乐观想象与忧虑批判)入

手,回溯自科学革命前后,人类与科学技术关系的演

化。从早期人类理想社会构想与科学乐观主义并行,

到近现代科幻小说中的“醒世恒言”与科学至上主义

的祛魅,我们开始反思科学技术何以构建未来。当人

造物质量超出生物总量——塑料的总量已经是动物总

量的两倍,同时,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系统干预自然

生命进程包括自身演进的历史,试问未来仅仅将是造

物人与人造物的未来吗?这未来难道不会是被第六次

物种灭绝“圈禁”的未来?这一切指向了对“人”的

审视与界定。

主题:科幻小说,生物科技与人的未来

29

第30页

授课教师:

付利敏

主题:《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及审美风 尚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

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文体短小

明快,语言精炼含蓄,意境隽永传神,鲁迅谓其“记

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本课程将从《世

说新语》的创作主体和结构、性质和背景、艺术和内

涵等诸多方面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略举如下:

一、《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世说新语》是一部“小说”集,还是一部“散文”

集?关于《世说新语》的称名、来源、编撰者、编撰

年时代背景、分类与结构等等,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

需要认真思考。

二、人物画像卷轴:开创“世说”新文体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性格有哪些类型,语言有什

么特点?它非史书,却以史料为基础,成为后世研究

魏晋文学、艺术、历史等不断援引的资料库。

三、“魏晋风流”的表现:清谈玄远、任诞不拘

《世说新语》充分展现了魏晋士人诗意栖居的生活

方式,任自然,谈玄远,品酒赏文,阔论放达,从魏

晋名士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人物,谈一谈原因。

四、审美的自觉:倾情山水、超逸人生

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是最解放的、最自由

的。魏晋士人倾情自然美,围绕着文人和山水,谈谈

对自然与人生,自然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

30

第31页

授课教师:

蒋雯

课程简介: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媒介的文学创作呈

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文学以更为多样化、互

动化、大众化的特征迅速占领了市场,也深受年轻人

喜爱。但是,蓬勃发展的行业背后有着不容忽视的问

题。本学期我们将以占据网络文学主体地位的小说写

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层面:

1、文学与网络文学

作为新媒介下的文字书写,网络文学成为更多人

可以触及的领域。文学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

的涵义,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学的严肃性被消解,网

络文学终难登大雅之堂,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2、网络小说的“现象级成功”

纵观网络小说发展史,有一大批诸如《诛仙》、

《明朝那些事儿》的网络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你如

何看待这种“现象级的成功”?它背后蕴含的深层涵

义是否对创作主体有所启示?

3、网络小说问题滥觞

行业标准的模糊性、商业化的利益趋向以及法律

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网络文学存在诸如导向不正确、

内容低俗和侵权盗版等问题。对问题的探讨便于我们

更为深入的了解网络小说,从而在今后的创作、阅读

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主题:网络文学范畴下的小说写作

31

第32页

授课教师:

李根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作

为一种精神活动,不仅体现为人们对美的感知与体

认,还揭示出了人类与世界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

审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信仰,它是蕴藏在道德

文章中的家国天下,也是镌刻在古器长物里的礼乐

教化。当下,随着文化自信的崛起,将中华美学精

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以此激活中华文化的生

命力,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担当。

课程以“当代审美文化”为主题,重点围绕以下问

题展开研讨:

1.中国古代有哪些审美观念?传统审美观对现

代社会的审美活动有着哪些影响?

2.当代“国潮”如何呈现中国传统美学元素?

3.在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审美是否有统一的

标准?审美对个人发展、社会生活起到了什么样的

作用?

4.在体验经济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它?

5.面对“内卷”大潮,我们如何追求审美的人

生?

审美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让我们一起陶钧文思、下笔属文,以文章,寻找来

路;用审美,照亮前程。

主题:当代审美文化

32

第33页

授课教师:

薛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例如民间传说、地方民俗、工艺技能、舞蹈音

乐等。中国非物质文化是中华大地生长出的最闪耀

的瑰宝;也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中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国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生

产方式和风俗人情,蕴藏着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中

国特色的载体。但在全球化、现代化、科技化的世

界上,在读图时代、英语强权、经济为上的影响下,

像花儿习俗、纳西象形文字、梁祝传说、木质廊桥

建筑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不容乐观。

鉴于此,本课将带学生走进“非遗”世界,共探

“非遗保护与传承”之大计。本学期,课堂主要探

讨的非遗有:四川“羌年”风俗、云南白族扎染技

能、河北梆子、梁祝传说、宁海十里红妆等。

本课程主要通过“非遗保护”话题,培养学生的批

评思维、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体是以“非

遗保护”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

使用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收集资料;并引导学

生对资料进行系统地批评性地阅读,从而形成一个

较为深入的理性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流

畅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3

第34页

教师简介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ZHEJIANG A&F UNIVERSITY WRITING CENTER

第35页

任重,又名诸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作协

会员,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

秘书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理论研究分会会长,浙江

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相关著作有《生态学视阈下的城市文化》《生态

伦理学维度》《生态社会学及其建构》等19种。长篇

小说《绳仁的荒野》、长篇科普作品《人类的诞生》,

中(短)篇小说《大师》《西藏舞蹈》《网上新娘》等若

干。曾任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农林大学文

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主讲课程:《生态文化概论》《大学写作》《中国传统

文化》等。任重

35

周新华

周新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历任浙江省博物馆学

术部主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浙江农

林大学文化学院副院长,现为茶学与文化学院教授、浙

江省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市文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

古代物质文化史和美术考古研究。已出版专著23部、

合著22部,发表论文20余篇,累计发表各类文字700万

字。

主讲课程:《大学写作》《美术考古》《考古探秘》

《世界文明史》等课程。

教师简介

第36页

马永双,教授,硕士生导师、律师、仲裁员。中国政法

大学法学硕士、第二届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中

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天目书院副院长。主

持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出版著作10余部。

主讲课程:《逻辑与思维》《普通逻辑学》《法律逻辑

学》《知识产权法学》等课程。

36

许一,管理学博士,教授。曾在企业工作五年,之后进

入高校任教至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沉浸在领导力

的世界里,乐不思蜀。一心一意做个合格的读书人和教

书匠,但发现二者都不容易,因此,天天努力,不敢懈

怠。研究方向: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东

西方领导力知识与智慧的整合

主要讲授课程: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

理》相关课程。

教师简介

马永双

许一

第37页

储小旵,厦门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兼任国家社科

基金同行评审和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

展中心评审专家、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

社科联理事。长期从事宋元以来民间文书研究,主持国

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编著1部,发表论文50多篇。

主讲课程:《古代汉语》《大学写作》等课程。

37

彭庭松,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浙江省151人才,

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理事、浙江

省作家协会会员。主持和完成各类课题15项。在《文

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编及独撰各

类著作15部。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

主讲课程:《大学写作》《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口

才学》等。

教师简介

储小旵

彭庭松

第38页

房萍,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大学

现当代文学硕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要研究方向

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参与、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

题8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主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大学写

作》等。

38

朱永香,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

代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小说。主持多项

省市级科研项目,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发

表论文多篇。

主讲课程:《古代文学》《大学写作》《应用文写作》

等课程。

教师简介

朱永香

房萍

第39页

王昌树,副教授,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近年来在各

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海德格尔生存

论美学》,承担中国博士后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浙

江省教育厅优秀青年资助等项目。

主讲课程:《文学概论》《应用文写作》《大众文化学》

《美学》等。

39

邵锋

邵锋,男,1979年10月生,农学博士,风景园林学学

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

建设国家创新联盟个人理事,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

究院/碳中和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

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

目8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类以上级别刊物

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SCI收录5篇、A类3篇);参编

著作2部。指导学生获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指导学生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奖项20余项。

教师简介

王昌树

第40页

张丽,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厦门大学硕士,副教授,硕

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以来民间文书研究。任国

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鉴定专家,中国语言学会、浙江省

语言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和近代汉字研究会会员。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教育

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和安徽

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完

成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9包子课题的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刊学术专

著1部,参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主讲课程:《现代汉语 》 《大学写作》等课程

40

杨昇

杨昇,文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出版专著2

部,编著1部,点校古籍1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

省部级课题两项。

主讲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剧文学史》《大

学写作》《茶与文学艺术》《茶文化典籍导读》《大学

语文》《文学与影像》等。

教师简介

张丽

第41页

王秋雁,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教师。在《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

持厅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参编教材、书籍4部。

获第七届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主讲课程:《影视文学》《园林文学》《演讲与口才》

《大学语文》等。

41

别海燕,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讲

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发表论文近

十篇,参编教材三部。

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

《应用文写作》《大学写作》。

教师简介

王秋雁

别海燕

第42页

唐爱霞,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出版专著一部,主持省级

项目一项。在《文献》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讲课程:《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红楼梦研究》

《应用文写作》《国学经典选读》等。

42

严晓驰,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教师,北师大儿童文学博

士,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获得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比

赛二等奖。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发表期

刊论文二十篇,书评二十余篇。

主讲课程:《写作》《大学写作》《汉语写作》《儿童

文学》《语文教学研究》。

教师简介

唐爱霞

严晓驰

第43页

薛青,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讲师,本科毕业于西北政法

大学法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专业,英语文学博士在读,浙江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法律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

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

文20余篇。

主讲课程:《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大学写作》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赏析》《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

等课程。

43

王美芸,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高

校文艺评论协会会员。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国家

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局级

以上课题3项,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文艺评论》

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2年6月被评为“华东

师范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018年11月参与制作的

慕课获首届中国最美慕课全国二等奖,2019年12月被

国家开放大学评为“青年学术新秀”。

主讲课程:《阅读与写作》《基础写作》《大学写作》

等课程。

教师简介

薛青

王美芸

第44页

曹渊,上海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参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十

余篇。

主讲课程:《应用文写作》《大学写作》《大学语文》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

44

杨希,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

学。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

论文7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

主讲课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赏析》《大学写作》

等。

教师简介

杨希

曹渊

第45页

郑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

学院法学博士,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理事。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法学》《法律科学》

等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撰写的智库报告获得

浙江省委领导,浙江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在文史、

哲理、文字方面有较深厚的积淀,对于学生写作思维的

拓展和纵深推进上有较大帮助。

45

陈麟,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

院法学博士,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特约教师,浙江自然辩

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法治理论。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在《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法学杂志》

《决策探索》上发表多篇论文,撰写的四篇智库报告获

得中宣部、浙江省委领导,浙江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教师简介

陈麟

郑智

第46页

梅丽,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

物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林培育与利用,参与、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主讲课程:《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与生态修复》

《高级经济林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

护》等

46

李清华,厦门大学毕业,传播学硕士,讲师。曾主持3

项广告学方向的相关课题,参与相关课题近20项。发表

学术论文10篇。

主讲课程:《广告文案创作》《广告策划》《广告调查》

教师简介

李清华

梅丽

第47页

刘楠,讲师,哲学与社会科学博士,2018年毕业于巴

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研究方向为风景园

林历史与理论,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出版法语专著一

本,中文论文刊载于《中国园林》《装饰》《新建筑》

等期刊。中法艺术营造学社(LABCF)发起人,求学期

间,曾策划、组织跨文化建筑景观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

考察,现为NOÛS定期线上书评与研究项目交流召集人。

主讲课程: 《中外园林史》 《园林美学》等。

47

朱旻华 ,讲师 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主持参与各类课

题7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

主讲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大学写作》

教师简介

朱旻华

刘楠

第48页

付利敏,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

诗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古

籍研究》《名作欣赏》等各类期刊独立发表专业学术论

文近10篇。主编国学教材一部,参与编撰教材数部。

主讲课程:《大学写作》

48

蒋雯,江苏泰州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专

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艺术理论。

主讲课程:《大学写作》

教师简介

蒋雯

付利敏

第49页

李根,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

博士,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

国古代文论、文艺美学。在《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东吴学术》等核心期刊

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主讲课程:《大学写作》

49

杨雷(1991.11——),湖北宜昌人,浙江农林大学文

法学院中文学科讲师,浙江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在《现

代中国文化与学》《文艺评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主讲课程:《演讲与口才》《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赏析》。

教师简介

李根

杨雷

第50页

我思故我写,笔底新世界!

浙江农林大学写作中心

ZHEJIANG A&F UNIVERSITY

WRITING CENTER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翻页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