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二中报》第179期 2017年6月30日

发布时间:2023-11-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衢州二中报》第179期 2017年6月30日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总第179期本版责任编辑:王俊生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主办网址:www.qzez.comE-mail:qzez1953@163.com6 月 9 日,浙江省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衢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衢州二中)的毕业生们亲历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典礼上,衢州二中校长潘志强亲手为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作为校长,我很享受和毕业生几秒钟的目光交流。在颁发毕业证的过程中,我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学生也借机表达了对学校培养的感恩之意。我看到了写在学生脸上的自信和由内而外的幸福感。”潘志强说“, 我们始终在讲,‘学生对了,学校就对了’,今天虽然有点累,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这件事学校做对了,以后要作为一项传统坚持下去。”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每一位毕业生亲自颁发毕业证,在我国的一些大学有做过这样的尝试,而在高中学校是非常鲜见的。一般来说,高中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流程是,校长给学生代表发一个班的毕业证,然后再由班主任发给每个学生,或者由班主任直接发给学生。事实上,高中三年,除个别优秀学生外,其他学生能直接接触到校长、与校长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对校长的印象大... [收起]
[展开]
《衢州二中报》第179期 2017年6月30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总第179期

本版责任编辑:王俊生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主办

网址:www.qzez.com

E-mail:qzez1953@163.com

6 月 9 日,浙江省高考结束后的第一

天,衢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衢州二中)的

毕业生们亲历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毕业典

礼”。典礼上,衢州二中校长潘志强亲手

为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作为校长,我很享受和毕业生几秒

钟的目光交流。在颁发毕业证的过程中,

我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学生也借机

表达了对学校培养的感恩之意。我看到

了写在学生脸上的自信和由内而外的幸

福感。”潘志强说“, 我们始终在讲,‘学生

对了,学校就对了’,今天虽然有点累,我

觉得非常有价值,这件事学校做对了,以

后要作为一项传统坚持下去。”

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每一位毕业生亲

自颁发毕业证,在我国的一些大学有做过

这样的尝试,而在高中学校是非常鲜见

的。一般来说,高中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流

程是,校长给学生代表发一个班的毕业

证,然后再由班主任发给每个学生,或者

由班主任直接发给学生。

事实上,高中三年,除个别优秀学生

外,其他学生能直接接触到校长、与校长

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可谓少之又

少,对校长的印象大多是集会活动上的讲

话或者给优秀学生颁奖。教育要关注每

一位学生的发展,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理念

的提出者和践行者,给每一位毕业生亲自

颁发毕业证,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同时,颁发证书过程中的面对面交流、握

手、拍照,也饱含母校对学生的关心、祝福

和期望。这一过程将给毕业典礼增添温

情和仪式感,让毕业典礼不再是一个简单

的流程记忆,而是温暖的情感记忆,多年

之后,依然打动人心。

仪式对人的感染和教化作用基于其

所产生的仪式感,要实现仪式的价值,成

功的关键在于“仪式感”。当前学校的毕

业典礼,大都以领导讲话、学生讲话、教师

代表讲话为主,形式单一,少有情感互动

与交流,缺乏仪式感,导致其教育意义有

限,也难以给学生留下值得珍藏的记忆。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典礼最庄严、最有仪

式感的时刻是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证书,

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在许多高中学校的毕

业典礼中却被忽略。在毕业典礼这一神

圣的时刻,有那么几秒钟属于自己,接受

校长亲自颁发的毕业证,再拍上一张合

影,学生也就从典礼上的“看客”变成了

“主角”,具有了与母校行为上和情感上的

互动,这个典礼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毕业

典礼,才更值得珍藏与铭记。

在许多国家,中学校长给毕业生亲自

颁发毕业证已成为惯例与传统,我国的许

多中学校长也对这一做法持认同态度。

但实践中为何鲜有实施呢?主要是一些

高中学校规模太大,这样做太费时费力。

的确,如果毕业生一个一个轮流单个上台

接受颁证,然后握手、拍照、合影,一般需

要 8 秒左右的时间。一个毕业生规模

1200人的高中学校,走完这一流程需要近

3个小时,再加上毕业典礼的传统项目各

流程,这样的毕业典礼时间的确会比较冗

长,对校长的身体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台

下参加典礼的学生也比较难熬,缺乏现实

可操作性。

其实,参考高校毕业典礼的经验,学

生可列队上台,由校长逐个颁发毕业证

书,耗时将会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如果

在流程优化上、过程准备上再精细一点,

中学校长给每位毕业生亲自颁发毕业证

还是可行的。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其中有一条是“人文底蕴”,要求学生

除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外,还应有人文关

怀,即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

严和价值。学生是否具有人文关怀,与学

校是否重视这一点直接相关。而毕业典

礼则是这一素养培养的重要现实场景。

且对于高中生来说,毕业典礼是学校能够

给他们高中生涯留下的“最后一堂课”。

从颁发毕业证这一仪式出发,学校在

毕业典礼环节设置方面,除校长亲手为每

一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等尝试外,高中学

校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安排学生家长参与

毕业典礼,与学生共同分享毕业这一激动

与幸福的时刻。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局

长徐朝金认为,除了为每位毕业生颁发毕

业证书,校长与有要求的学生合影或写赠

言寄语,也值得点赞和提倡。在加拿大维

多利亚市橡树湾中学毕业的柴源认为,中

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应摆脱传统格式化

的发言程式,在内容上应侧重回首过往有

趣的、难忘的时刻,突出集体归属感,实现

情感的共鸣。

此外,校长还可以参加在学生的毕业

纪念衫上签名的活动等。

这些仪式,还给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

毕业典礼,传递出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

关怀,也是对毕业生情感教育的一次“洗

礼”。

转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14日5版

6月16日,来自美国新泽西州品格瑞学校

的 17 名学生在该校中国项目负责人郝艺老

师、招生办负责人阿蒂斯博士和音乐教师温斯

顿先生的带领下访问我校。在当天下午的欢

迎仪式之后,来访的学生入住在我校遴选的接

待家庭中,并和我校高一高二学生一起上课。

我校和品格瑞学校自2011年在亚协的帮

助下结成友好学校。此后,两校师生互访互

学,积极互动。至今,我校共59名学生和9名

教师访问 PINGRY,有 26 位 PINGRY 师生访

问衢州二中。此次是品格瑞学校的师生第三

次来访。

两校间的友好交流在两国青年学生间搭

建了友谊的桥梁,让师生在沟通、交流中相互

学习,促进了青年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

同。基于该事实,孔子学院总部认定衢州二中

和美国品格瑞学校为“孔子课堂”项目学校(浙

江省仅四所)。

始建于 1861 年的品格瑞高中,是一所独

立的男女走读大学预科中学,学校重视通过激

励、支持学生追求卓越的学术、在道德框架下

的个人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终生致力于探索知

识、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近日、清华大学、南开大

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

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大学

相继授予衢州二中“优秀生源

基地”荣誉。

“优秀生源基地”的共建有

利于衢州二中在高考招生改革

背景下实现与优质大学的紧密

对接,引入高校各种优质教育

资源,丰富特色课程内涵,与大

学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机制,开

展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更多

步入一流大学创造了条件。

多所知名高校的认可,是

对我校优质办学成绩的肯定,

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6 学年,衢州二中学生在全

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信息学、科技创新竞赛成绩优

异,五大学科竞赛实现了全国

一等奖大满贯,415人次获奖。

2017 年,在浙江省数学竞

赛中,衢州二中获得一等奖 20

人次,位列全省并列第 6;在浙

江省化学竞赛中17人次获得一

等奖,列浙江省第 4;在浙江省

生物竞赛中 11 人获奖,较往年

有明显突破。

2018届有两名学生已经被

清华大学降一本线预录取。

另据5月21日学科竞赛网

公布的消息,2017 年清华北大

自主招生500强高中排行榜中,

衢州二中排名第 85 位,在最新

清华北大公布的“三一”初审名

单中,共有16位同学通过初审。

《中国教育报》:

毕业典礼上校长为学生一一颁发毕业证

谌涛/文 范少杰/摄

美国新泽西州品格瑞学校

师生代表团访问我校

陈国清 南红/文 刘惠震/摄

我校获6所名校

“优秀生源基地”

范少杰/文

第2页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本版责任编辑:赵 阳

QuZhou No.2High School ZheJiang

综合新闻2版 6 月 13 日下午,在图书馆一楼

报告厅,高一辩论赛决赛正如火如

荼地进行。决赛两队——高一(8)

班和高一(16)班围绕“应该鼓励以

德报怨”还是“应该鼓励以直报怨”

激烈争辩,给观众奉上一场酣畅淋

漓的盛宴。最终,高一(8)班摘得

桂冠。评委老师为四强班级和最

佳辩手颁奖,本届辩论赛圆满收

官。

本届高一辩论赛由衢州二中

纵骋辩论社主办。为了保证比赛

的公平性和各班的参与度,今年

的高一辩论赛赛制进行了改动,

增添了小组赛,将 16 个班级分为

A、B、C、D 四组,进行组内循环

赛。同时,果蝇副社长帮助制作

了海报,将比赛讯息在博文楼下

公示。

小组赛于每周四周五中午进

行,每场比赛都有两位评委,由辩

论社社员和友情外援构成。

感谢留良吾副校长、政教处主

任童雨滋老师、辩论队总教头夏艳

丽老师、辩论社指导老师贾开元、

团委副书记裘杭荣、刘建鲁老师、

郑成林老师的指导。

【金句集锦】

——如果没有能力,纵然兴趣

盎然,奈何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

不足,种种无奈引人悲叹。

——对方辩友说“心有余而力

不足”,可是如果我连“心”都没有,

哪有评判“力”足不足的可能呢?

——如果我会飞,我绝不选择

在地上跑。

——我们当然可以你打我一

巴掌我还你一拳头,但我们以德报

怨是因为我们拥有道德的包容心

与开放接纳的态度。

——我们讨论以直报怨,是希

望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衡量出最

适于自己、适于社会的的价值取

向。

——它以最宽容的姿态在往

后的十年、二十年,在长长久久的

岁月里将经受狂风暴雨、雾霭和霓

虹,他们的根在土里扎得更深,叶

在空中更茂密,不因久旱而轻易枯

萎,不患得患失,一路前行。

能力,动力,定力,这是做事业

的三股力量。

我认为,能力依靠才华,于一

个人的学习经历相关,部分缘于天

赋;而动力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力

量,与一个人的理想相关,需要不

断激励;最后说定力,这也许得有

一定的阅历之后,逐渐对自己的性

格特点与专业技能有了比较准确

的定位,拒绝诱惑,专心致志地从

事某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这需要

顽强的意志,归因于严格的自律。

我想起我的三位老师。

李志豪老师,他每天骑着旧电

动车上班。沉默寡言,低调内敛;

如果没人告诉你,你肯定看不出他

在物理学方面,拥有如此突出的能

力。李老师虽与我学科不同,没教

过我,但在与他同办公室的一年

里,我学到了很多。

李老师惜字如金,即使是路上

偶遇时,与他热情地打招呼,他也

只是微微颔首,不发一言。在办公

室里也是如此,语文组谈古论今,

针砭时弊,争论起来,有时疾风暴

雨,电闪雷鸣,喧哗聒噪,他却风雨

不动,安如泰山,平心静气地伏案

工作。他编资料格外较真,校对大

家文稿时会细致到一个标点的格

式。他从不夸耀,以一己之力编写

了整本《物理导学导练》,默默地为

学生为学校付出着。他不摆架子,

既当得了市政协常委也从事得了

基层职务,身为特级教师仍然兼职

备课组长。他上课,思路明晰,推

演科学,循序渐进,故而很受学生

喜爱;他被誉为“托塔李天王”。

每每想起李老师铜浇铁铸般

坐在办公室里的身影,我就提醒自

己,卓越的“能力”缘于潜心静气的

“定力”。

第二位是童志斌老师。初识

童老师,是在刚进大学的一场讲座

上。童老师讲文字、讲语音、讲为

人师的技艺,赢得了满堂喝彩。同

学们纷纷议论,不知这位令人万份

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来自何

方。来了二中才知道,童老师与我

是龙游老乡,是从二中走出去的语

文课堂教学专家。听组里的前辈

说,童老师口齿不是很清楚,语言

表达不是很生动,初为人师时能力

不是很强。那他究竟有什么过人

之处能拿到全国语文优质课一等

奖呢?一次聊天中谈起这个话题,

童老师说:我没什么本事,只能下

苦工。为了加强文言知识曾背过

古代汉语词典,为了备好一堂课曾

搜集过好几个G文字资料,为了力

求文本创新他曾把从前的教案课

件全删掉,对着没有任何笔记的课

文从头备课,为了写作博士毕业论

文曾把自己关在书房两个月潜心

创作。现在的他已经师从王荣生

先生,获得了博士学位,承担着金

华二中副校长,浙师大副教授两份

职责。

听我的师傅汪啸波老师说,童

老师勤勉惊人,有时为了探讨教学

问题,午夜至凌晨,也会有信件回

复。难怪,他在全国都有那么多的

“铜粉丝”。

童老师的经历鼓励我:不要怕,

假如有“动力”“,能力”不足可以补。

第三位,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汪

啸波了。时常看见他背着一个硕

大的电脑包,穿着一条万年不变的

背带裤,在校园里匆匆来去。汪老

师自嘲自己的裤子平摊时是正方

形,三尺宽三尺长,一般皮带都太

短,只能穿背带裤了。我们笑着说

汪老师可不能减肥,圆鼓鼓的肚子

里装的可都是学问。汪老师的博

学吸引了不少学生,请他指导的学

生数不胜数,所以他的工作极忙。

但他与学生交流从不吝惜时间,一

次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汪老师笔

耕不辍。曾经,他每周在《衢州日

报》上发表一篇教育随笔,还写了

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省级国

家级的期刊上。同事们都很惊讶,

哪有那么多时间写作?又怎么写

得出这么多文章呢?后来得知,汪

老师每年订了十几种杂志,家里有

7 个放满了书的大书橱。他潜心

阅读,坚持写作,常常工作到深

夜。仿佛可以想见这样的情景:夜

深人静,一盏孤灯,幽微的荧屏前,

汪老师胖胖的身影伏案阅读,凝神

思考,偶尔在键盘上打字如飞。

年逾 50,退休的日子指日可

待,不少这个年纪的老师会产生职

业倦怠,动力不足。但汪老师依旧

爱学生,爱教学,在一线教师的岗

位上朝气蓬勃地工作着,他用特有

的热情感染着我:只要有“定力”,

“动力”将如高山之水,源源不绝。

一个出色的老师,他的才华与学养的

厚度,正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成的。

李志豪老师得以成为浙江教

育界一代物理学宗师,童志斌老师

能走出中学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示

才华,汪啸波老师能在工作 34 年

后依旧佳作不断,屡获殊荣。他们

孜孜不倦,拒绝诱惑,以十足动力

去坚守自己从事的某项工作,最终

才能拥有非凡的能力。

我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这是一个特殊的夏天,第一届新高考模

式下的学子将迈入高考的战场。栀子香间,

衢州二中学生会为高三学子送上了最诚挚的

祝愿。

整一个五月,学生会里上下忙碌进出地

做同一件事情——制作叶脉书签。树叶来自

二中校园里的三棵麻栎树,第一棵在仁爱路

上,每一个二中学子带着憧憬,踌躇满志地走

进校园,三年后又带着无悔和梦想成真的喜

悦,迈出校门,走向新的征程。第二棵在笃志

楼对面,陪伴了高三学子,四次学考选考,无

数次周一升旗,树无言,见证我们距离梦想越

来越近。第三棵,藏在图书馆背后,那个捧书

忘我高声诵读的地方。付出与汗水,辛勤和

流泪,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一圈圈的年轮雕刻

着莘莘学子勤奋的模样。

除此之外,在 5 月 16 日下午第四节阳光

体育课,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夏日初见 竹墨年

华”爱心义卖活动。义卖主要有文具、信纸、

明信片等,洋溢着夏日风情,并与手作社合作

推出特别版手工制品,以及老师们亲笔签名

和寄语的活页本。最特别的是学生会自制雕

版木质二中书签,上绘二中校徽,每一份都是

专属,与众不同。书签的木质味道混着纸质

的书香,无声之中彰显智慧和生命的力度。

义卖所获得的4500元,学生会全部用于购买

祝福高三的文具。

同时,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为每一位

高三学子写下了书信。每一封信的寄信人不

一定认识收信人,但是祝愿的心意是真的,寄

予的情义同样深重。笔墨传香,见字如面,寄

托了二中师生的祝愿。

5月31日升旗仪式上,学生会成员将装有

叶脉书签、书信的档案袋交给高三学子,分发

文具袋,将学生会的一片热忱和二中师生的

深情一并付与高三。

6月3日,40位衢州新华小记者走进衢州

二中,参观二中校园,并与二中创新班学子一

起互动交流。衢州新华小记者是依托新华网

组建的。

小记者们一走进大门就感受到了二中景

色清幽的环境,沿着木桥走过雅池,小记者们

在二中老师的介绍下参观了校史陈列馆。二

中的校史陈列馆里包含了二中的建校发展历

史和校友及其著作介绍等,一张张图片、一件

件实物都引起了小记者们莫大的兴趣,她们

都围着讲解老师认真听其讲述。

在小记者们参观图书馆之后,来自衢州

二中创新班的九位学生与小记者们进行了零

距离交流。小记者们对大哥哥大姐姐充满了

好奇,问了各种方面的问题,当然面对这些品

学兼优的学生,大家问的最多的还是关于怎

么学习的问题。大哥哥大姐姐们对小记者倾

囊相授,把自己的学习技巧教给小记者。站

在一旁的家长也听得频频点头,互相说着要

让小记者们努力向各位二中学子学习。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小记者们还遇见

了衢州二中的潘志强校长。潘志强校长对小

记者的来到十分欢迎,还给每位小记者赠送

了一本书。

我们相信小记者的心中都埋下了一颗更

加积极学习,更上一层楼的种子。在未来的

日子里,这颗种子终将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唇枪舌剑立宏志,纵骋辩论展雄才 ——我校高一年级辩论赛圆满结束

校学生会

开展祝福高三系列活动

新华小记者走进衢州二中

【教师心语】

我的三位“有力”的老师

杨园

第3页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本版责任编辑:韩 秀

QuZhou No.2High School ZheJiang

班级风采3版

我们 的的集体

恰 同学 少年

包冠雄 不认识他的人

不觉得,可是认识他

的女生都会被他的

魅力所折服,他——

就是包冠雄,我们班

的语文课代表。

他 时 而 幽 默 风

趣,随机应变。“Jonathan has a crush on t

he beautiful girl”英语

老师Victor上课时用

包子的英文名造句,

“Jonathan 谈 恋 爱 啦

…Jonathan?”同 学 都

哈哈大笑,可包子却

站了起来回应“Victor said that he fell in love with…”

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愣,下方传来阵阵掌声。

别看他可爱,其实他也是各项体育大神。乒乓球

赛上,各种酷炫搓球,直进八强;篮球赛上,作为小前锋

的他,不容对手小视;当然还有他自个儿“吹嘘”的羽毛

球和双飞燕……在学习上,他总能做到统筹兼顾,上课

和学习时保持高效率,他坚持着快乐学习法则,该玩就

好好玩,学就静心做。

性格开朗,偶尔稍直。他叫包冠雄,高一18班的

吉祥物。

吴新元

不笑时似高

冷男神,笑起来

瞬间破功。

还 有 谁 ??

他就是我们班的

团支书,优秀男

青年的代表——

吴新元!

多才多艺是

他最鲜明以及最

令 人 佩 服 的 标

签,想必大家都

有欣赏过他独自弹奏的加勒比海盗,简直一场听

觉盛宴。虽然当时的音响音质很差,但丝毫不影

响他倾注在双排键里情感的表达。同时他还唱得

一嗓子好歌,写得一手好字,俊秀的外表搭上优异

的才华获得了多少人的赞赏。

他酷爱运动,如果说他在才艺的殿堂里是个

巨人,那么他在运动场上便是披荆斩棘杀出重围

的高手。在运动会上,雄姿英发,纵身一跃,在沙

坑里为班级增光添彩。

作为班级的团支书,他总能把自己的工作完

成的很好,积极配合班长协调管理班级,处理校与

班级之间的诸多事务。着实一位出色的骨干分子。

迷妹们,心动了吗?

时而智障,时而聪

慧,时而严肃,时而逗比

——她就是我们的班长

庄若冰。

在十八班,“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就是庄

若冰的代名词。作为班

长,她凭借着“极强的威

慑力”和超出大半男生的

身高优势,成为了班里唯

一的超级大国。这两个

词用在她这就成了褒义

词,因为这源于她安排班

级事务,管理班级时的雷厉风行。但是,私下的她却

截然不同:有时像是女神经,毒蛇+低笑点,爱开玩

笑爱吐槽,和男女生打成一片,有时又像暖心大姐

姐,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在学校活动中,她是多才多艺的“能力者”。她

擅长书法,写的一手好毛笔,写得了颜体,也临摹得

了兰亭序;她能言善辩,在论语辩论赛中大放光彩,

成为校辩论赛常驻人员;她还是年级主持人,诗歌朗

诵会,元旦文艺晚会,都有她的身影;她还是政教处

助理……

真性情的她,给十八班带来了更多的色彩!

庄若冰

麻辣 教师 语录

语文老师(班主任)陈科:

注意这个mi是秘密的mi啊!

数学老师(蒋爷):

兄弟别睡!

这个题目啊,跳一跳够得着!

英语老师(余唯贵):

非(fei 拉长两秒)常(chuang)

棒(biang)!

物理老师(余利君):

最近那个那个《琅琊榜》都很

帅(sai)的来(! 花痴脸)

你们要积极回答问题啊,因

为……(思考 5 秒以后)你可能会

被自己的声音震撼到!

化学老师(王飞):

所以说(suo),王(wan)老师

还是很重要的嘛!

哇,这道题好难啊!

生物老师(徐红霞):

今天这课内容啊(扶眼镜+认

真脸),非常重要!

注意听啊,听不懂你作业本

做不来的啊!

政治老师(贾开元):

像我这种混娱乐圈的……

历史老师(赵阳):

马列毛都没有解释!

地理老师(王恩才):

(正经脸)西瓜啊,要吃新疆

的哈密瓜!

通用技术老师(王朝土):

没有掌声哒??(期待脸)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我们的大

十八在这一年里渐渐成长……

其实在没有正式踏入校园以前,得

知自己是18班的我们,像是找到了家

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建起了“19届18

班的旁友们”这个群。每天最热闹的

就是怀着对高中的无限期待,猜测着

未来同学的样貌,兴趣,猜测着老师

的性格脾气。把在群里收集到的信息

揣在心里,迈进校园,走进十八班,

军训也悄然而至。我们在烈日炎炎下

认识了彼此,也许没记清每个人的名

字,也许还分不清那几个长的有分相

像的同学,但却能够,在看到其他39

张 脸 时 , 心 里 默 默 告 诉 自 己 , 他

(她) 是十八的,他是我今后并肩的同

学;在看到班主任ck以后,心里想着

这就是班主任啊,怎么这么可爱。

刚刚上课没几天,ck就发现了我们

的特点--十八班是个挺“闷”的班。

相比于隔壁兄弟班 17 班的积极活泼。

我们显然是“文静”的过了头。大家都

不愿积极去表达和展示自己。这时候

的大十八,就好像是刚出生的婴儿,等

待着成长与蜕变。

变化是一点点积累的,而让人感受

到的蜕变是在那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会。

从设计班旗开始,我们的“五18红

旗”简洁而明了的将国旗的寓意套到了

我们班级中,寓意着大十八的团结,勇

敢,坚韧。还有特色班徽,班中的绘画

人才设计好,然后DIY制作出来,每个

人都有一对。我们带着这对班徽所排

成的方阵,平添了一份阳光。而运动场

上的角逐,则最让人激动。平日里“文

静”的十八班终于改头换面,开始一起

拼了命的为这个班加油,为这个班的荣

誉呐喊。我们隔着铁网,在明艳的阳光

下,用灼热而饱含期待的目光给场上的

同学发自内心的鼓劲!

好像就是从运动会开始,大十八变

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有凝聚力。参加

诗歌朗诵比赛,大家一次次将排好的东

西推翻,一次次改变,最后将表演和朗

诵结合起来,有了《赞美》;跳长绳比赛

的准备中,我们不断磨合,愈渐默契,最

后用 90 个的成绩获得一等奖;班旗展

示中,我们的五 18 红旗获得了大家的

赞赏;元旦文艺晚会上,虽然只是一个

人的表演,台下的 ck 和 39 位同却都紧

张的约定着什么时候喊名字,什么时候

鼓掌,都捏着手害怕出什么差错,这一

刻,大家都觉得在台上的,是整个班级,

而不是个人;篮球赛场上,十八班女生

们的加油和呐喊贯穿了整场比赛,无论

局势如何,都保持着最高昂的热情,坚

信精神比输赢更重要!

越来越凝聚的大十八,又总是带给

人温情、感动:实习老师即将离开,我们

秘密策划着小小的欢送会,请来实习

老师,说几句祝福,为他们唱歌,送

上我们的班徽作为纪念;一部分同学

组成理科的小讲堂,抽出时间为同学

们讲解题目;在元旦文艺晚会时,女

同学们秘密地为台上的吴同学买了鲜

花送给他;篮球赛输了以后,其它同

学趁着球员回去洗澡,在黑板上写上

他们的名字,又签上所有人的名字,

给他们惊喜,告诉他们十八班为他们

而自豪,ck还贴心的给他们准备了巧

克力作为礼物,为他们在赛场上的精

神,虽败犹荣;两个月一次的生日

会,给这两个月生日的同学送上祝

福,也借此机会玩游戏;每周的班队

课上,以寝室为单位选择主题进行,

摇滚、民谣、粤语歌、动漫、汉服、

八卦学、犯罪心理、电影、美剧应有

尽有……

对啊,现在的十八班,在一年的

成长后变得更加坚韧而自信,我们在ck

和所有任课老师的陪伴与引导下,在十

八班这个家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

个人都很渺小,却又很重要,因为大十

八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也许接下来我

们要走向不同的班级,可这一年里,彼

此肩并肩走过的路,足以证明十八班这

个可爱的存在!

我们成长着

第4页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本版责任编辑:郑成林

QuZhou No.2 High School ZheJiang

人文校园4版

报头题字: 张金锵 主编: 蓝建龙 副主编: 赵升 执行编辑: 范少杰 魏华

地址:衢州市北门浮石路307号 电话:0570-8018087 邮编:324000 浙江衢州盛元文创印业有限公司 承印 电话:3055785

总算到了放春假的时刻,我才

得了些闲暇的时间,没想着去很远

的地方,不如去就近的花鸟市场一

游。

原本这种地方最是让我害怕,一

是人流繁杂,二是实在不忍心看着动

物被拘束,小狗对来往的每个路人摇

着尾巴,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吵个不

停。但这回还是跟着母亲去了。

这天天气很好,太阳出来了,满

眼的绿色。母亲惦记了好久的月

季,此时应该开得旺盛了吧。殊不

知在市场曲曲折折的小道里面还藏

着所罗门的宝藏呢。

这个花店相较其他小店也是别

有洞天,两间屋子大小,由一条像天

井一般不带遮掩的小道隔开,昨天

的雨水还未退尽,凹凸不平未经加

工的水泥小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亮,两侧古旧的木桌上是颜色各异

的小花,石坛里飘浮着小浮萍,白底

瓷盆栽着淡黄清香的欧月,墙壁上

倒垂下来的吊兰,煞是可爱,店主还

给每盆小多肉都起了名字,不管是

原来就有名儿还是店主自己想的,

看上去都这么动人应景。

周围非常安静除了对面宠物店

传来几声犬吠。

母亲去端详架子上的陶土花

盆,我便走到门口。

门口放着几盆开得很盛的我叫

不上名儿的花,纯白色的,随风飘

逸,倒像是百合,明朗得很。一片

“黑叶”轻拂而过,我赶紧回过神来,

不仅想要惊呼:

“哇,一只蝴蝶!”是一只黑色的

大蝴蝶,翅膀特别宽,黑得浓郁,上

面有些微点点橙黄色和白色夹杂,

它扑在花上,微微龛动着翅膀。

母亲听见我的惊呼,也伸过头

来看:“哦,蝴蝶嘛,我小时候哪里都

看得到的……”

我可见的太少了,记忆里只对

草丛中那种小小的淡紫色翅膀小蝴

蝶有些印象。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楼,我经常

趴在阳台上张望,窗口望出去就是

一片草坪,还有一棵老榆树,放学

时,经常和同学在这里分别,在这棵

老榆树下,时常会有小蝴蝶飞舞,他

们都景仰着老榆树。

古代中国格外重视家庭教育,人人会背

的《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为教化

子弟,弘扬优秀家风,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

普通的书香门第,都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家

训,例如脍炙人口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

格言》等等。它们通常是家族长辈在生活和

事业上的经验总结,代表了一个家族对子弟

在立身处世上的期盼,其主要内容涉及生活

和事业的方方面面,针对家庭关系或求学上

进,提出种种规范和建议。牢记家训的人必

然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有所警觉,不至于荒废

堕落。自汉初起,家训越来越丰富多彩,留

下了很多修身齐家的名言警句。

《了凡四训》在浩如烟海的家训中显得

与众不同,一般的家训主要是针对具体问

题的简短训诫,常常使用对仗的句式,例如

《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而《了凡

四训》的开篇则是袁了凡先生自述一生,以

亲身经验帮助子孙确定自己的人生之路。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

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

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他年幼

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劝其放弃科举去学

医,十五岁那一年,他在山中遇到一位姓孔

的世外高人,得邵雍真传,告诉他可以考取

秀才,应当继续读书,并且算出来他一生的

休咎祸福:“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

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

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

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此后十五年,

了凡先生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被孔先生算

的丝毫不差,于是放下一切妄想希求,准备

根据命运的安排度此一生。36 岁时,他游

学南京国子监之前,到栖霞寺参访云谷禅

师。禅师起初观察了凡先生心志淡泊,断

绝妄想,以为他是豪杰之士,后来才知道他

不过是因为人生早被算定,以为一切皆有

定数,想求而无法可求,实际上只是受命运

拘束的凡夫。云谷禅师告诉袁了凡“命由

我造,福自己求”的道理:“汝不见六祖说: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

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

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

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

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袁了凡痛彻反省自己的种种弱点,发

誓改过,并力行善事,人生就此不同,孔先

生的预言也渐渐不再准确。他不仅考取功

名,有了儿子,而且寿命也活了72岁,《了凡

四训》一书即是他在 69 岁时所作。此时的

袁了凡回顾自己的一生,更深刻地理解了

《易经》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了

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他写下《了凡四

训》。本书共有四章:《立命之学》、《改过之

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第一章是

他的人生自述,后三章则广取他人的嘉言

善行作为榜样和范例。此书后来作为家庭

教育的教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用来敦

促自己改过修善的功过格也风靡士林,流

传一时。近年来,经传统文化推行者的大

力弘扬,《了凡四训》又重新为世人所重视。

笔者愿意在此分享个人的经验。在法

国留学读博士期间,因为学业的压力和孤

独感,我一度对前途命运充满迷茫。年轻

时的我,倾心于自由理念,热爱先锋叛逆的

哲学思想,对道德教化颇多质疑,以为那不

过是束缚人的教条,伤害了人性的自由发

展和丰富的人生美感。自己犹如不系之

舟,习惯于跟着感觉走,然而却失去了人生

的方向。只是一味愤世嫉俗,对社会现实

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又找不到自己的

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在很多关心社会的青

年学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一个下

午,我偶然在网上看到释净空讲解《了凡四

训》的文字记录,端坐在电脑前一整天,一

动不动全部看完。那犹如夜空中的一道闪

电,划过心灵的昏暗,震撼之余,我开始重

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反省自己的弱点。人

生之觉悟,发端于对自身之迷惑与错误的

认识。我突然明白,一个觉得自己什么都

对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已经无法改

变;而一个能够反省自身错误的人,才真正

充满希望,因为从此时起,他能够有意识地

修正和改善自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无论是中国儒释道的各种学说,还是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强调了人对于自身

命运的责任,人的命运由自己的行为决定,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相比其他思想家的

人生道德教育,为什么《了凡四训》具有格

外强大的感染力,震撼读者的心灵呢?这

是因为袁了凡先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并不

是规定人生的教条,而是通过叙事启发心

灵。法国当代思想家保罗·利科认为,叙事

的重要性在于建立起一种时间秩序,而我

们正是根据对时间关系的理解来认识人

生。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

“微型叙事”,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

为准则。人人都渴望幸福,然而幸福跟我

们的行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倘若我们心中的人生叙事是,未来的

一切不过都是偶然发生的,今天是今天,明

天是明天,那么就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花开堪折直须折”;或者相信,有一个超自

然的上天或者神来安排我们旦夕祸福,那

么就会把讨好神灵作为今生最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相信,明天的幸福取决于今天的

努力,那么就会激励自己发愤图强,三省吾

身,修身改过。事实上,我们的人生观在相

当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叙事之上,

怎样叙述人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态度。

有一位亲戚,他总是抱怨自己的父母,因为

在他的人生叙事中,出生在有权有势的家

庭就必然有远大的前程,而出生在平凡的

家庭,则只能“老鼠生儿打地洞”。于是他

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好命,没有出生在富贵

人家。而我的一位同学,则相信“付出总有

回报”,虽然出身一般,但是凭借自己的努

力,从不懈怠,考上北大,如今成为大型基

金公司的高管。

《了凡四训》的另一个特色是“单刀直

入,化繁为简”。不少家训会对生活的方方

面面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如怎样待人接

物,怎样读书用功。而《了凡四训》则没有

制定具体的生活教条,只是确定一个基本

的价值观: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

的负责,你在今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

决定明天的命运。明了这一点,我们必然

会把对外界的种种埋怨转化为对自身精神

境界的警醒。清末大儒曾国藩先生也曾经

深受《了凡四训》影响,他在日记上面写道:

“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

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

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今

天的中国处于价值观重建的年代,非常需

要类似《了凡四训》这样的传统教化经典塑

造国人的人生观,让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

生命承担起责任。

早晨5:45,还未等闹钟响起,我

已起床。

这并非我的本意,闹钟上设好

的时间是 7:30,可来自生物钟的不

可抗力让我在这个点准时起来,并

且睡不了回笼觉。

真烦。我在心里想。

胡乱地套上了衣服,我轻轻地

走出了房门。妈妈仍睡得很香,爸

爸鼾声如雷,开门锁门的声音都没

能把他们吵醒。走下两层灰头土脸

的楼梯,我摸着扶手一路往下,听到

咯吱咯吱呻吟的声音,并在我手上

留下了黑乎乎的痕迹。

到了楼下,我继续向前。明天

天气晴朗,周围的空气却是湿漉漉

的,不知是露气太重,还是医院旁的

阴气太重。我感觉自己的头很重,

里面有嗡嗡的响声,像一列火车穿

过我的头颅,又像是那只蚊子胜利

的宣誓——它昨晚纠缠了我一夜,

最终以它的胜利而告终,我黑眼圈

的出现,它功不可没。

穿过了家门口的那条小巷子,

我向左拐弯,向早餐店进发。明明没

有下雨,马路中间却有一滩不明水

迹,溶解着枯木和烂泥,随着汽车的

驶过四处飞溅。我发现自己穿错了

鞋,这双鞋底有细微的裂纹,只要有

一点点水就会渗进去——它原本是

一双好鞋,虽然普通却非常轻盈。但

现在它是累赘。我感觉袜子湿了,要

命的是它一定和泥土黏在了一起,走

起路来有吧唧的响声。我突然想起

了一段话,是我小时候看的书《长袜

子皮皮》里的,大意如此:

皮皮的鞋底一半已经脱胶了,

但她仍抬起脚,让它向下垂着,像鳄

鱼的嘴巴。

一旁的阿妮卡尖叫起来。

皮皮把鞋一脚踩进边上的泥坑

里,鞋子发出了吧唧的响声。皮皮

兴奋地手舞足蹈:“现在我有了一双

‘吧唧鞋’,我要为他写一首歌,叫

‘吧唧鞋之歌’,嘿,就像我的‘舅舅

表’一样!”

(注:皮皮是个很跳脱的女孩子)

这样想着,我的鞋应该也有一

首“吧唧”之歌。

我于是用“我有一头小毛驴”的

调子乱哼起来。

我觉得自己的创作非常完美,

它的调子与鞋子“吧唧吧唧”的节奏

感完全符合。或许我有一些音乐天

赋,只是它被泯没了。

我踩着鞋、哼着歌来到了早餐

店——实际上这是个卖鸡蛋饼的小

摊位。大早上冷冷清清,有一排的

鸡蛋饼美人任我挑选。

老板娘接过我的钱,给我包了一

个鸡蛋饼,我看见她的手先接过我的

钱,又触碰了我的鸡蛋饼,心里一凉。

不过当热气腾腾的鸡蛋饼美人送到我

面前,我顿时忘了这些小疙瘩。

我把它握在手里,感受着它的

热量,踏上了回家的征程。有美人

在手,还有我创作的美妙的音乐,我

望向四周的店铺和渐渐鼎沸起来的

人声,这才忽略了头里的聒噪,有了

点早晨的感觉。

蝴蝶的颜色

高一(5)班 屠冰清无题 高一

18)韩筱

《了凡四训》的教育智慧

钱翰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