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 当代广西
有一种力量,叫信心
□本刊评论员
岁末年初,人们最爱提及的是一个个关键词。回
首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2023年,展
望机遇与活力并存的 2024 年,没有哪个词,比“信心”更
让人难忘、更令人动容。信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
量。在革命遭遇挫折的年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必胜信心,
支撑和指引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预言变成现实。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又是坚韧的。正如自治区党委
书记刘宁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这次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广西,充分肯定广西工作,激励我们解放思
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给全区各族干部群
众以巨大奋斗感召和信心力量。”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大
潮中驾驭地区经济的帆船行稳致远,提振信心始终是关
键之举。当前,广西外部有拉力有市场有预期、内部有
基础有条件有动力,特别是中央给支持、国家定政策、干部
强信心、群众有期盼,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期望大好、机遇大好、前景大好。千帆竞渡,自信者胜,
拥抱信心和希望的春天,高质量发展的光明未来不会遥远。
信心从何处来?信心从“干”字来。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
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越是危机
与机遇交织,越需要对时势有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
体中仍名列前茅,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
贡献全球增长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广西
这艘帆船的信心与期待,正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底
气。“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源自“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干劲。在八桂大地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
程——黄桶至百色铁路正式开工、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通
水、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华谊
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跑出扩能“加速度”……一
幅幅重大项目“施工图”加快转变为“实景画”,有力印
证了“信心是干出来的”这一真理。统计显示,2023 年
广西印发三批次自治区重大项目方案,统筹推进重大
项目近 2900 个,总投资约 5 万亿元,较 2022 年增加 4900
亿元,增幅近 10%,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挑战虽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信心从何处来?信心从“闯”字来。最近,习近平
总书记出访越南吸引世界目光,也使广西在面向越南等
东盟国家开放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凸显。无论是
国际班列、智慧口岸、跨境贸易,还是电商合作、产业园
区、“南宁渠道”,“以信相交、以利相融、以谊相亲、以诚
相待”正不断筑牢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开放市场,
分享机遇”也成为广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行动和现
实写照。也是在 2023 年 12 月,广西举办了中国—东盟
产业合作区政策解读会,计划以南宁、北海、防城港、
钦州、玉林、百色、崇左 7个设区市现有的产业园区为载
体,整合优化、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主导产
业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金属
新材料、商贸物流等,助力抢抓中国—东盟“金融赋能”
“场景应用”“集群发展”等新商机,进一步释放对内对
外开放新动能。
信心从何处来?信心从“新”字来。成功无恒法,
唯新不破。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创新”一词被放
在突出位置,不管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是机制创新,
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信心。创新
不仅体现在技术、产业领域上,机制、环境方面的创新,
作用同样不容小视。2023年12月,广西组建第一届优化
营商环境观察“百人团”,聘任的 100 位观察员由民营企
业家和商会、协会负责人组成,主要发挥宣传政策、反
映情况、提出建议等职责作用,摸清“痛点”、疏通“堵
点”、清理“淤点”,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此举正是创新
理念的有力实践,也反映出党委、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壮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的决心和行动。
长路险夷寻常事,信心定力最可贵。习近平总书记
曾感慨:“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
年好,中华民族 5000 多年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
提振信心。”坚定信心,是为了更好地出发。14亿多人口,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
进口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正如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
演讲中所说,“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作为中国经
济浩瀚海洋中的帆船,我们既得益于大海的辽远与丰
厚,也为这片海贡献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当时光流
逝,面临的挫折困难已成过去,我们回首时,可以骄傲
地说,我们是时代变革大潮的前行者,是劈波斩浪的
逐梦人。
(执笔/高 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