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发布时间:2023-11-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来源 / 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在这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重要论断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刻洞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文... [收起]
[展开]
《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主办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宣传信息中心

编委会

主 任

戴允康

副主任

王毅、游勇、沈万强、袁艺、宋秋、杨红梅、王成平、

严飒爽

成 员

毛燕波、方维、任啸、杨泽平、李东倜、肖婷、张静、

王滢、杜渐、张肖、李晓林、王超、陈莹、蔡凌云、

周锐、陈彦华、徐红、田禾

编辑部

主编

崔宏

副主编

冯浩、张云雁、翁凯

责任编辑

罗辉

编辑

向丽华、古寒露、娄丽慧、张玉梅、马蕾

校 对

沈玲艳、左俊星

编辑部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青莲上街 2 号

编辑部电话:028-86702917

邮箱:314713990@qq.com

准印证号

四川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准印证第 01-163 号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CONTENTS

目 录

四川文旅

P002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为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贡献文旅力量

P002-005

高层声音

P006-013

文旅动态

P014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他们向世界展示川剧变脸!

P014-017

封面故事

P018 用好成都大运会平台 提升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

P022 多维发力 甘孜文旅深度融合

P018-027

市州观察

文旅厅 智游天府

第3页

001

P028 人气高、活力旺,四川文旅消费加快回暖 | 数读

半年报 看四川发展新动能

P034 四川:文旅融合谋新求变

P028-039

产业聚焦

P064 讲好四川故事,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

P072 迈向国际旅游城市,四川这 5 个城市“拼什么”?

P080 夏日旅游业态重塑 “避暑 +”产业链迎来机遇

P064-086

P040 解读|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川这样做 专题研究

P046 《四川省旅游条例》完成修订 八大亮点解读剖析

P040-053

政策导读

P054 2023 成都双年展 用开放的艺术家之眼观看世界

P060 乐山大佛景区:为文明旅游“品质革命”贡献

智慧和力量

P054-063

案例解析

第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来源 /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

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作了深入系统阐述。在这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

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

明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为在新的起点上继

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

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

落实,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

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重要论断的重

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

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刻洞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

荡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

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

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

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

为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文旅力量

002

第5页

高层声音

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

设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深刻剖析文化的本质、功能、作用,

深刻总结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

等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人类社会

文化发展变迁、文明产生演进的一

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时代环境、重

要意义、方向导向、目标任务、战

略步骤、根本动力、实践路径等,

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

文化篇章,大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标志着我们党

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地位作用的

认识开辟了新境界,对文化建设、

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

高度。

总结升华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

历史经验。我们党是具有高度文化

自觉的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

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百年历史,既是波澜壮阔的不

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

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也是成

就辉煌的文化建设史、文化奋进史。

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建设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作为自己的使命;一路走来,我们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勇担文化使命、

推动文化建设,最终走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

重要论断,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

新中来、从时代奋进中来,是对百余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

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升华。

描绘了担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

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推动我

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

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新的历史起

点上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秉

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等重要要求,描绘了担负

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

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实

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

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

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只有这样,才

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

深刻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深刻阐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要义,立意

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

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明确了担负好、履行好、完成好新

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总任务、总抓手、总目标。

推动文化繁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

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文

化繁荣,要求我们在理论层面深刻认识到文化是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战胜前进道路上

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

003

第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在巩固全党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上出实招、在不断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谋良策。

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

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

自部署、亲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成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追求的重要目标,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

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是创造人类文明

新形态的必然要求。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围绕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

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建

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探索和开

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

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战胜千难万险,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彻底结束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

蒙尘”的悲惨历史,不但成功传承了中华文明,而且创造了

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我们以坚持

“两个结合”为前提,以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

文化主体性和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内容,在党

的领导下建设体现民族性、时代性,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的文

明,努力完成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004

第7页

高层声音

勇于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推进文化发展建设、推动中华文

明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要求,为在实践

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指明了正

确方向、作出了科学指引。广大文化和旅游工作者要更加紧

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

状态、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深刻把

握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要求,为更好担负新的文

化使命贡献文化和旅游力量。

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引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

品、文化产品,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更高质量的文化

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守

正创新、自信自强,加强考古发掘研究,加大文物、古籍等

保护利用力度,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

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

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大力发展

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丰富优质旅游

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推出更多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

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推出更多

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文化和

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文明

交流互鉴,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化和旅游国际交

流合作,培育打造高水平品牌活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

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005

第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

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

下简称《规划》)。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

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保护好、

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力求充分

发挥长江文化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

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使长江文化成为全体人民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引领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

重要支撑。

《规划》的印发出台,将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

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指引和保障,更好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战略深入实施。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实施机制,推进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落地生根,

不断提高规划实施成效。

《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行出台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金融政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行印发《文化和旅游

部办公厅 中国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信贷投放”“推进

产品创新”“开展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高

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

按照《通知》要求,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银行将指导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中国银行各级分行支行,围绕数字

提升、艺术提升、餐饮提升等乡村旅游质量效益提升重点

工作,建立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乡村旅游项目库。中国

银行将乡村旅游项目库列为重点融资考察对象,为乡村旅

游提供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等全方位

金融服务。针对项目库内的经营主体在贷款定价、融资期

限、服务收费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和倾斜。未来三年针

对县域内文化和旅游、餐饮住宿类客户新发放贷款不低于

100 亿元。

006

第9页

文旅动态

2023年 7月 22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绵阳

市人民政府在四川省江油市举办“读李白 游神州”

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

文,依托历史名人等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国内旅游宣传

推广,用旅游宣传推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

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

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

司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推

出一批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读李白 游神州”旅游

宣传推广活动是其中重要内容。前期,文化和旅游部

资源开发司、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联动学术研究机

构、地方文旅部门系统梳理李白年表、作品,摸排相

关遗迹、景区,以诗仙李白游踪地为线索,串点成线,

串珠成链,设计推出李白长江青春之旅、壮年仕宦之

旅、北国漫游之旅三条主题旅游线路,让人们能够更

加系统地探寻李白足迹,品读他的诗篇,感悟他的情

怀,体味壮美山河蕴含的诗情画意,感受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游历中拓展视野提升素养。

8月 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召开省文

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2023年全体会议,强调要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为根本遵

循,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坚决担当起赓续中华文脉的

时代使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加快让四川文旅名

扬天下、享誉全球。

黄强指出,近年来,我省文旅业发展好、美誉度高、

贡献大,今年以来文旅经济恢复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

效,值得充分肯定。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

文物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

成都大运会也大大提升了巴蜀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

力。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抢抓大运余热窗口

期,加快把世界级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

优势。

会议听取今年以来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暨 2023四

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筹备情况汇报,审议了前四

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情况、第五

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名单、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牌系

列名单及 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建

议。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读李白 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

黄强主持召开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2023 年全体会议

007

第1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8月 1日下午,四川省文化和旅

游厅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

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

会 (扩大 )会议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

精神,研究部署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要求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

神内涵,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

的文化自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旅

力量。

会议强调,要迅速掀起学习宣

传贯彻热潮,切实把总书记来川视

察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切实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

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抓好贯彻落

实,奋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

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

文旅力量。要赓续历史文脉、坚定

文化自信,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

项目,在文化传承中推进文化和旅

游深度融合发展。要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加大文化事业和文旅产

业统筹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和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着力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

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

地,推动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走向

世界,努力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

享誉全球。

7月 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1500多件(套)新老文

物集中亮相,生动揭示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彰显中华文化永久

魅力和时代风采。

我省于去年 3月启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历时 1年零 4个

月,新馆落成揭幕。新馆建筑面积 5.44万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

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主体建筑寓意“堆列三

星,古蜀之眼”,3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

蓝色玻璃幕墙构成巨大的“古蜀之眼”,向外远眺遗址、向内凝

望历史。建筑延续原青铜馆经典的螺旋曲线,与现有展馆形成风

格统一、形象融合的博物馆群落。

馆内布展共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

部分,采用丰富的文物组合和视觉、听觉等多种表现手段,全方

位多层次展示三星堆遗址前世今生及考古发掘、研究最新成果。

除了青铜神树等 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迁移新馆,还有近 600件

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其中包括 6座新发现祭祀坑出土的 300多

件文物以及 1986年 1、2号祭祀坑出土的 200多件文物。借助数字

化虚拟修复技术,观众还能看到青铜神坛等国宝重器,直观感受

三星堆光辉奇绝的文明画卷,深入理解巴蜀文化在多元一体中华

文明中的独特地位。

文化和旅游厅传达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

008

第11页

文旅动态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文化旅游经济专业高级职称申报

评审基本条件 (试行 )》(简称“《条件》”),单独建

立全省文化旅游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体系。四川

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范围

内,四川首个单独建立该职称体系,这畅通了文化旅

游经济人才的职称评审通道,助力四川文化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委《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

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要“推进文旅领域职称改

革”,促进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

全省高校每年近万名经济属性较强的文化旅游专业人

才走上岗位,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对其职称评审

工作存在评价不足、职业路径缺失等问题。基于此背

景,《条件》应运而生。

据悉,四川省文化旅游经济专业人员设初级、中

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初级、中级职称实行以

考代评的方式,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副

高级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正高级采取评审方

式。文化旅游经济专业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名称分别

为高级文化旅游经济师、正高级文化旅游经济师。

当地时间 7月 23日,第十二届世界和平合唱节在

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内落下帷幕,四川国际童声合唱团

以一首四川彝族民歌《古嫫阿芝》夺得本次比赛童声

合唱团 1类(12岁以下)组别最高分,获得金奖。这

支从四川走向世界的童声合唱团,以天籁童声作为传

播媒介,以特色文化作为交流载体,向世界充分展现

了四川青少年儿童良好的形象和风采。

据了解,此次参赛的《古嫫阿芝》是将凉山彝族

的韵律与童声合唱的清新有机融合,以唱出四川文化

经典的神韵为目标,让世界听懂来自四川的声音。而

另外一首高亢嘹亮的《朵荡之哟》则更加突出四川民

族韵味,童声与音符交织在一起,将四川民歌用世界

性的音乐语言进行演绎,突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显著

特征,引发听众的共情与共鸣。

四川:全国首个单独建立文化旅游经济专业人才职称体系

四川国际童声合唱团在“金色大厅”斩获国际金奖!

009

第1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8 月 21 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

演参演剧目名单,由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通江县文化

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出品的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成

功入选。本届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厦门市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福建省文化和旅游

厅、中国歌剧研究会承办,全国共有 15 部音乐剧作品入选,

将于今年 11 月在福建厦门举行集中展演。

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由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创排,敖晓艺导演,陈丽丽、董玉芳编剧并作词,王楚翔作

曲,李科、管莎莎等主演。该剧根据巴中市通江县“守墓人”

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通江娃娃何小狗子

一路追随红军,与挽救他生命的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

被红军取名为何红生。一次意外,何红生和红军队伍失散。

在余下的时光里,何红生与家人、通江百姓一起守护着田垄

旁的座座无名坟冢,守护着那些红军兄弟,直到生命的尽头。

该剧曾入选 2021 年首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系四川

省党史党建教育学习内容之一,荣获 2023 年四川省第十六届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

创新中心建设名单,共有 12 家单位,主要涉及演艺装备、

游乐设施、智慧旅游与景区建设、艺术显示与交互体验、

文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文旅应用场景,依托单位既有

行业知名企业,又有国内重点高校。

其中,我省推荐的视觉融合场景体验文化和旅游

部技术创新中心入选,依托单位为四川川大智胜系统

集成有限公司,共建单位为四川大学、力方数字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

视觉融合场景体验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

2023 年 8 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四川川大

智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建设,定位文旅场景体验,致

力于解决新技术应用整合不足、营销手段挖掘不充分、

二销收益不理想、应用场景不聚焦、个性化互动内容

不足、投入产出比不高和产业链条尚不完整等行业关

键问题,开展基于视觉的文旅内容与呈现、基于视觉

融合的交互与体验等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实现文旅

场景内容呈现、服务体验、营销推广和管理保护产品

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四川推荐单位上榜首批文旅部

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

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入选全国优秀

音乐剧展演

010

第13页

文旅动态

7 月 3 日,由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四川省文化和旅

游厅主办的大熊猫保护会暨“真真”生日会在日本东京举办,

近 200 百名日本大熊猫爱好者参加活动。与会者重温了中日

合作保护、研究大熊猫的历史,并为旅居日本的雌性大熊猫

“真真”(又名“仙女”)送上生日祝福。

活动现场,主办方播放了今年 2 月回到中国生活的大熊

猫“香香”最新视频,以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天府四川

熊猫家园”推介视频。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多去四川休闲旅

游,看大熊猫、品中国美食、赏中国美景。活动还进行了线

上直播,众多日本大熊猫爱好者线上表达了对大熊猫保护事

业的支持,送上了对“真真”的生日祝福。

为畅通金融机构和文旅企业对接渠道,进一步深化银

政企对接合作,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项目“缺资金”

等问题,8 月 29 日,2023 四川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

对接会在遂宁举行。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

产业发展,携手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

四川省分行等相关部门、市(州)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推

动设立文旅特色支行 37 个,推出“文创贷”等特色信贷产

品 87 种,为文旅企业投放贷款 1288.35 亿元,有效缓解了

全省文旅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将抓住文旅市场加速恢复的重要发展期,深

入推进文旅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

的地。继续保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良好态势,加大项目协调

调度和要素保障力度;进一步深化文旅与金融合作,创新政

策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立文旅金

融服务中心、文旅支行等特色机构,面向小微企业推出更多

精准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开展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

继续做好消费券等发放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银

企信息互通和联动,推广融资经验和成效,创造良好的文旅

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大熊猫保护会暨“真真”生日会在日本东京举办

2023 全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在遂宁举行

011

第1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7 月 3 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

游厅共同举办的“全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专题研讨班”

在乐山市犍为县开班,这是文旅融合以来,全省首次多部门

联合组织的综合性文旅专班,旨在发挥行业部门专业优势、

加强专业化人才能力培养。

本次培训为期 5 天,紧扣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主题,采

取专题授课、交流研讨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国家

文化数字化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数字文

旅建设模式、度假区及康养产品的营造、文旅项目投融资政

策解读与运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内容

精心设置课程。

除了理论知识培训,文化和旅游厅还将率队学员进行

现场教学,实地体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业遗址旅游开发

模式,参观学习研学基地与数字文旅云实践创新建设。

7 月 8 日,2023“惠剧蓉城”四川惠民演出季在四川大

剧院启动,明星版舞台剧《安魂曲》、法国原版音乐会《放

牛班的春天》、舞台剧《无人生还》、亲子音乐舞台剧《敦

煌奇妙夜》等精品剧目将陆续上演,观众还有机会获得 5 折

优惠。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天府演艺

集团承办、四川省文化馆协办,将持续到 12 月,这些精品

剧目都是通过每月精心遴选呈现的,活动还将围绕“品牌

惠民、场馆惠民、艺术惠民”三大方向,希望吸引更多朋

友走进剧场,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

化惠民工程。

全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专题研讨班开班

2023“惠剧蓉城”四川惠民演出季在蓉启动

012

第15页

文旅动态

7 月 19 日至 20 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四川省研学旅

行指导师技能大赛省级决赛在宜宾市兴文县举办。大赛旨在

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有效提升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培育研

学旅行市场,深入挖掘四川特色文旅资源,升级文旅产品体

系。

本次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四川省各市州和四川省

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非遗中心的 51 名优秀研学旅

行指导师晋级决赛,他们有的是执业教师,有的是资深讲解

员,还有的是优秀导游,都是全省研学旅行指导师队伍中的

佼佼者。

决赛设置现场笔试、风采展示、课程开发及说课、线

路设计及展示、拓展能力测试等环节,经激烈角逐,产生一

等奖 5 名、二等奖 8 名、三等奖 12 名以及最佳学识奖、最

佳风采奖、最佳课程奖、最佳线路奖、最佳应对奖 5 个单项

奖。周萍、吕晞梅、李佳洁、张涵婕、刘长鑫获得一等奖。

第三届四川省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决赛举办

013

第1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他们向世界展示川剧变脸!

/龙奕彤李婷

014

第17页

封面故事015

第1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7 月 28 日,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

上,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演员康勇率领变脸方阵亮相约

一分钟,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剧。

变脸方阵的学生演员们,身穿银色盔甲,披着金色斗篷,

伴随着动感的现代音乐,舞蹈动作融入戏曲元素,英姿飒爽、

酷炫威风,演员们围绕舞台中央投影的巨型川剧脸谱,光影

交错不断变幻。康勇站在最前面,他身着红金黑戏袍,用极

快地速度变脸,各色脸谱目不暇接地交替,当他出乎意料地

变出特制的“熊猫花花”脸谱时,现场观众情绪高涨,随后

康勇褪下脸谱露出笑容可掬的真容。

变脸,是川剧家喻户晓的独门绝技,但其实川剧的精

彩远不止“变脸”,这个节目背后有哪些有意思的幕后故事

和寓意?记者对话康勇和参演大学生为你揭秘。

怎么变出“熊猫花花”? 20 秒变 12 张脸

“这次我变脸的最快速度要达到 20 秒变 12 张,学生演

员是 1 分钟变 4 张,速度提高后,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力。”

康勇介绍,川剧变脸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准、巧、精”,不

仅要呈现每张脸谱,还要像“电脑编程”一样让变脸的“款

式”和顺序都准确无误。此外,演员短时间内还需要通过优

美的身段和形体动作来巧妙呈现,自然地引进变脸的部分,

最后达到出其不意的惊喜、精彩刺激的效果。

表演现场,只见演员们用金色披风遮住脸部,披风不

经意一挥,在半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当观众还在注意

手部动作时,队员们脸上的川剧脸谱瞬间已经变换颜色,绿、

红、蓝,脸谱上的表情也随着颜色变换。

川剧变脸,外表是颜色的变换,其实更是人物内心情

绪变化的生动写照。开幕式舞台上,康勇的脸谱大致分为红、

绿、蓝、白、黑、黄、金等八种主色调。红色代表英勇正义,

白色如曹操多谋,黑色似包青天无私果断,蓝色是窦尔敦和

龙王的脸谱常用色。从他的脸谱角色来看,大家熟悉的孙悟

空,在这次变脸里分为白红相间和金红相间的两种样式,还

有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熊猫“花花”

的脸谱是为开幕式特别设计的,它保留了“花花”标志性的、

稍显低垂的黑眼圈形状,眉眼之间栩栩如生。

30 名大学生“零基础”学变脸 直至被川剧“圈

粉”

康勇回忆,开幕式筹备之初,他和导演组商量,如何

更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他们想到了川剧。“它

016

第19页

封面故事

既是四川地方戏,也是中国戏曲代表剧中之一,并且川剧变

脸是一个享誉全国、风靡世界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大运会的

开幕式中比较合适。”

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总导演陈维亚在最

初设想的基础上,特别加重了传统川剧变脸在开幕式上的比

例。事实证明,这个调整是正确的——第一次彩排时,当陈

维亚看到变脸方阵的表演后,忍不住一路小跑到表演队伍

前,与大家交流合影,对这个部分很满意。

康勇加上 30 名学生演员,组成 31 人变脸方阵,其中的

‘31’也寓意着在成都举办的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不少参加表演的大学生演员都是第一次“零基础”接

触川剧。“以前常在电视上看到川剧,这次自己作为表演者,

感觉很新鲜,家里人也很自豪。”19 岁的任鑫是四川电影

电视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作为四川巴中人,她很开心能亲

身感受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当她穿上厚重的戏服,再做

变脸和其他舞蹈动作时,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

大量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她也更明白“台上一分钟,台

下十年功”的涵义。

“00 后”大学生刘芙彤来自宁夏,这次参演开幕式不

仅学会了川剧变脸,还被川剧圈粉。她深深记得自己第一次

接触川剧变脸的场景:“看起来像面膜的脸谱,贴在脸上其

实比较厚重,也不透气,所以平时训练的时候会流很多汗。”

虽然辛苦,但也激起了她对川剧的兴趣。“觉得变脸好有趣,

以后真的想要在成都找一个地方,好好看一回正宗的川剧。”

新闻多一点

变脸是怎么产生的?

在清末时,川剧界名家辈出,如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

誉的有康子林和曹俊臣。“扯线变脸”的绝技,是在他们两

人在艺术竞赛和交流中催生出来的。曹俊臣之前,前辈们多

用“纸壳”,揭去纸壳面具,变换容貌。曹俊臣弃用纸壳,

改以草纸绘制脸谱,依次贴在脸上,临场以粉火或折扇掩护,

用手一抹脸,现出原形,深受欢迎。康子林见状,改草纸为

火皮纸,纸张的材料韧性更好,增以三张贴面,层层揭去,

后来他又在脸谱上加上变脸更为快捷的扯线,将线头一扯,

脸谱就换,这一改变,使所贴脸谱能多至九张,有“九变化身”

之说。如今由于材料的进步和技巧的提升,身手最纯熟的演

员变脸速度可达 1/270 秒。

017

第2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用好成都大运会平台

提升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 / 赵书 王胡林

018

第21页

市州观察

▲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

体育强国家强,文化兴国运兴。成都大运会是新冠疫

情发生以来我国首个以开放形式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综合

赛事,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重托,受到全社会

高度关注。大运会作为促进世界青年大学生交流融合的重

要平台,必然推动巴蜀文化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文化加强交

流互鉴,向世界展示精彩四川、魅力成都,提升巴蜀文化

国际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

019

第2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展现巴蜀文化独

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四川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拥有的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等优秀历

史文化资源是发挥好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熊猫文化、美食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等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供“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巴蜀文化 IP,彰显着四川

风采、传递出文化自信。

要深入挖掘太阳神鸟、川剧、蜀绣、蜀锦、

三国等巴蜀文化精华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融入大运会体育场馆、蓉宝吉祥物、周边纪念品等,

向大运会运动员、教练员、赛事官员以及四海来

川游客充分展示巴蜀文化独特魅力。直观体现巴

蜀历史文化魅力,做好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东华

门考古遗址公园外场遗址在大运会期间对外开放

工作,完善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

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展陈有序开放,一站式呈现巴

蜀文化的深度、厚度与广度。在赛事服务和后勤

管理中注重提炼川菜、川酒、川茶等巴蜀传统美

食文化意象符号,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地拓展巴

蜀文化感悟方式、丰富体验层次。

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丰富巴蜀文化时

代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

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

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商体旅融合发

展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

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文化时代表达

的重要渠道。大运会既是一次全球青年共赴青春

之约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全球游客沉浸式感受

巴蜀文化时代华章的饕餮盛宴。

要紧密结合大运会赛事项目和赛程周期,大

力研发富集巴蜀文化要素的“文化 +”“旅游 +”

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开展好“爱

成都·迎大运”系列文化活动、“安逸四川市(州)

▲五粮液明代窖池

020

第23页

市州观察

文旅主题宣传月”活动、“遇见最美的运动”专项行动等一

系列大运会配套文商体旅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市场反

响和群众反馈不断推陈出新、力求精益求精。严格规范文商

体旅项目活动的市场秩序,优化配套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施

行“服务大运,人人有责”的服务品质提升行动,让大运会

成为巴蜀文明新风最好的推介会。倾力打造城市文化观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世界遗产经典之旅等多条精

品旅游线路,让四海来宾在四川秀丽山水的自然之美中感受

巴蜀文化之美,特别是借助“青城山 - 都江堰”“峨眉山 -

乐山大佛”两处世界遗产与中华武术发源地,实现赛事项目

与文旅项目的深度融合。

丰富文化交流载体 推动巴蜀文化国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

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重视国际传播的战略思维

下,巴蜀文化需要强化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丰富文化

交流载体,通过大运会期间各类文化活动的设计理念和内容

展陈,传递出鲜明的文化价值观,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要“遇水搭桥”“借船出海”,打出巴蜀文化国际传

播组合拳,以文化的柔性力量增进大运会参赛运动员、教练

员、赛事官员和海内外观众的共鸣和认同,让更多人爱上中

国、记住四川。发挥好各类主题宣传短片、城市艺术景观营

造和“共享大运”文化交流活动效应,打通文化圈层、突破

文化壁垒,面向国内国外多元主体,全方位、立体化勾画巴

蜀文化多维形象,实现共情。借助“外国友人游四川”原创

外语短视频征选活动、“运动休闲游四川”打卡地评选征集

活动、“安逸带您游四川”快闪宣推活动、“迎大运·游四

川——音你而来”主题歌曲创作等 4 项专属活动,合力拓展

文化对外传播通道。充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探索建

构巴蜀文化国际传播矩阵,持续进行深度报道凝聚共识。

▲茶乡春早

021

第2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22

第25页

甘孜文旅深度融合 多维发力

市州观察

□文/宁蕖

▲理塘赛马会

023

第2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从“以文促旅”到“以旅彰文”,甘孜州各地纷纷展

开探索。

“很特别!不光看速度,还要看谁‘走’的姿态更优

美。”7 月 17 日,在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来马镇的

丹霞小镇,作为“2023 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

动之一的“走马”表演活动举行。

成都游客周先生是第一次领略“走马”的风采,“以

前只知道草原赛马精彩,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看的马术表演。”

看完表演,周先生还打算购买一些“走马”饰品,“回去送

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感受下这里的文化。”

随着文旅市场复苏和消费需求升级,甘孜州文旅部门

注意到,传统的“古城”“古街”“景区”等业态叠加,已

经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

文化体验。

从“以文促旅”到“以旅彰文”,甘孜州各地纷纷展

开探索,以民俗节庆为切入点,将文旅融合向深处推进。

引得来

用“差异化”提升“吸引力”

同质化是各地景区在发展迭代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

甘孜州下辖 18 个县(市),各地风土人情各异,在打造“一

县一品”上具有资源优势,但 15.37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又

给统筹带来一定难度。

甘孜州决定,从“节庆旅游”着手,探寻最具“性价比”

的“破题”方式。

在“2023 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上,除了歌舞表演、

非遗艺术展演、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外,炉霍“望果”节、

理塘赛马会、新龙“十三节”等不同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也

同步上演。

把握民俗特色的同时,这些活动还引入现代化理念,增

强吸引力。在理塘赛马会期间,3000 米速度马决赛、5000

米速度马决赛、女子速度赛和青少年表演赛等标准化赛事的

举办,就为这一有着 400 多年历史的盛会融入了现代体育精

024

第27页

市州观察

神的内涵。

节庆旅游的“吸粉”效应明显。“山地文化旅游节”期间,

仅甘孜县一地就接待游客 52.5 万人次,与“五一”小长假

相比增长 5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7.75 亿元,与“五一”

小长假相比增长 56.75%;酒店入住率达 90% 以上。

一场场热闹的活动背后,甘孜各地也积极探索更多提

升差异化价值的路径。

今年初,道孚县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码的方式,

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数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调

查所得的文艺、文学、非遗、社会科学等内容数字化,初步

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我们会根据这个数据库,深挖

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更鲜明的文旅品牌。”道孚县文广旅局

副局长朱丹丹说。

留得住

把“途经地”变为“目的地”

受限于海拔、路程、基础设施等因素,甘孜境内多地

被游客视为“旅游途经地”。如何把“途经地”变为“目的地”,

是甘孜州文旅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

在甘孜县观看完“走马”表演后,周先生改变了原有

的计划,决定在丹霞小镇多呆几天,“这里酒店和餐饮都很

有特色,距离新龙红山旅游景区也只有 20 公里,我打算把

这些都体验一遍。”

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

旅游,而是更注重体验感,打造特色场景,成了文旅市场的

新风口。

“我们小镇的酒店都是由本地特色民居改建的。”来

马镇党委书记白玛降措告诉记者,为了将游客体验感拉满,

丹霞小镇围绕“马”字做足了文章,如开放马匹交易市场、

定期举办“走马”表演、将传统马饰制作成特色文创产品进

行销售等。

同样注重体验感,炉霍县虾拉沱镇瓦达村依托具有独

特全榫卯结构的“崩科民居”,打造了该县第一个规模化、

▲稻城红草地

025

第2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体系化、市场化的藏式特色民宿接待群,让游客“住进”特

色里。

此外,当地还将传统老磨坊改造成了新式水磨坊风情

体验区,“瓦达村的水磨糌粑在整个炉霍县都很有名。”瓦

达村驻点干部王宾说,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沉浸式体验高

原特色农耕文化。

走得深

让“新尝试”催生“新体验”

如果说将文化元素融入“吃住游购”等要素中,是“文”

对“旅”的赋能,那么在这些要素中体现更深层次的审美趣

味、生活方式等,则是“旅”对“文”的彰显。

稻城县亚丁村正在进行这样一种尝试。

亚丁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

落,地处稻城亚丁核心景区内,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村内的

民居建筑“黑藏房”多被外来商户租用打造成民宿,无序的

开发一度使部分传统建筑失去原有风貌。

▲道孚县 - 慧远寺

026

第29页

市州观察

今年 4 月,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启动,以恢复村内的

传统建筑原貌。“在细节上还原亚丁的传统‘黑藏房’,比

如拆除多余的客房,还原青稞晒台。”亚丁村驻村第一书记

周童春介绍,为了还原建筑古朴的外观,项目特地聘请当地

的石砌藏房艺人,采用传统工艺对外墙进行改造,整个项目

将充分保留原有的功能性结构,着眼于“活态传承”农耕文

明。

保护恢复项目也得到不少民宿经营者的认同。在亚丁

村经营多年民宿的老板尹庆华第一个响应号召。他是一位资

深“驴友”,对此次保护恢复的意义与价值都有深刻认知,

“还原传统建筑,不仅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也能让游客

从建筑中了解亚丁的历史。”

尹庆华相信,保护恢复项目完成后,会有更多人选择

住在亚丁,“住更长时间,慢慢品味这里的独特魅力。”

027

第3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人气高、 活力旺, 四川文旅消费加快回暖数读半年报看四川发展新动能 □文/吴梦琳

028

第31页

产业聚焦

▲《鸟瞰月亮田》李庄新古街

029

第3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日前,四川发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全省文旅消

费加快回暖。其中,全省 16 家 5A 级景区客流量成倍增长,

“五一”、端午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均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

加快回暖的背后,折射全省持续出台系列举措刺激消

费,发掘出的新产业、新场景积极发展带来新动能。

系列举措拉动文旅消费回暖

看演出的快乐又回来了!今年以来,成都演艺市场持

续走热,演出频次、上座人次、大众关注等指标持续向好。

与演艺市场一样,人气高、活力旺场景屡屡出现在文

旅消费市场的不同切片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文

旅消费稳步回暖,成为上半年经济数据中一个亮点。

背后,正来自于从冬经春到夏,四川全省上下联动,

连续推出多项举措的利好支撑。从“冬游四川”消费季奖补,

到贯穿今年全年的“安逸四川新体验”——一起玩转网红打

卡地活动,组合构建促消费长效机制,推动淡季不淡、旺季

更旺,刺激带动文旅消费复苏。

“尤其是积极抢抓‘五一’、暑期等旅游消费黄金期,

创新开展 2023 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策划举办形式多

样的文旅主题促销活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

介绍,截至 6 月末,全省 19 个市(州)开展各项文旅促消

费活动 3861 场次,累计发放 2.34 亿元文旅消费券。

尤其是成都市、乐山市、泸州市、绵阳市、南充市、

宜宾市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持续推出

特色文旅消费政策和活动。例如,宜宾“五一”假期发放“航

空 + 旅游”消费券,绵阳推出涪江文旅一卡通权益升级,

在夏游季中优化实施“引客入绵”政策、设立引客入绵奖励

基金等,多方位激发消费热情。

同时联动多方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激励,通过多元金融

政策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以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联动金融机构开展“银联有礼乐开花”“成都味道”“建行

龙卡购物节”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截至 6 月末,通过银

联云闪付平台承接和发放文旅、商贸等消费券 4.01 亿元,

覆盖 20 个市州,拉动直接消费约 6 亿元。

▲李白纪念馆

030

第33页

产业聚焦

新业态、新场景带来行业新动能

端午假期前,“绵州研学记”研学品牌川渝地区推介

会在绵阳梓潼县成功举办,来自川渝 17 个地区的百余家研

学相关机构参与,实体踏访体验绵阳科技馆“风洞实验”“科

技探秘”科技研学课程、李白纪念馆“诗与壶”“诗与歌”“诗

与画”诗歌文化研学课程、九皇山 “羌族技艺”民族文化

研学课程等,采购 31 款研学产品,预定人数突破 20 万人次。

随着文旅行业复苏,研学游、夜经济、沉浸游等蓬勃

发展,产品创新、场景创新、业态创新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

的新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了 20 个沉浸式文

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四川共有成都“夜游锦江”、巴中“梦

境光雾山”两个项目入选。据悉,我省拥有 13 个国家级夜

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消费提振中,

夜食、夜秀、夜展、夜演、夜游等业态表现出旺盛活力。“其

中,今年二季度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区接待游客人次突破

2000 万,成都市成都音乐坊、绵阳市绵州记忆接待游客人

次突破 1000 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以“锦江故事卷轴”为创作理念打造的“夜游锦江”,

激活了成都“水上夜间经济”。据了解,今年 1 月至 5 月,

“夜游锦江”项目累计接待游客 92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

长 667%,其中省外及境外游客占比 47%,累计收入 1200 万

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84%。

同时,重点项目拉动发展。据悉,今年上半年,全省

499 个重点文旅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582.45 亿元,投资完成率

56.04%。9 个项目实现新开工,60 个项目竣工投运。全省

90 个文旅项目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84.97 亿元,数量

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文旅融合发展深度推进,安排 3

亿元支持 30 个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省级文旅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新增 49 个,“梵木文化产业园”成功

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今年 5 月,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一批文

旅新技术新装备亮相,助力“数字引擎”赋能产业升级,培

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

5A 景区游客人次、旅游收入超过疫情前

创下新高!今年以来,5A 级旅游景区黄龙景区游客人

次持续上升,截至 6 月底,接待游客超过 98 万人次,并在

几天后就迅速突破 100 万人次大关,实现历年来最快突破

百万人次。

黄龙景区管理局旅游营销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围

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景区”的发展目标,

深度推进“文旅 +”融合体验,先后推出了“黄龙极限耐力

赛”“黄龙第七届高山兰花节”等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同时

全方位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

▲五彩池秋

031

第3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国、新加坡、越南等海外旅游团,游客

接待量节节攀升。

着力推动跨省游、入境游,成为旅

游业复苏的重要动能。今年 5 月,四川

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

发《四川省发展入境旅游激励办法(试

行)》,通过对入境游客人次激励、远

程市场特别激励、参加境外旅展补助、

参加境外营销补助等着力提振入境旅游

市场加快恢复。

与此同时,联合出入境管理部门推

动团队旅游口岸签证落地,协调相关景

区优化解决外国游客预约票务难、接口

不通以及景区接驳点位不畅等难题,多

措并举提振入境游。

种种利好带来市场持续向好。据数

据测算,2023 年上半年,全省 A 级旅

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3.12 亿人次,较去年

同期增长 48.09%,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3.36%;门票收入 25.69 亿元,较去年

同期增长 1.01 倍,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8.77%。

其中,5A 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2713.43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28 倍,

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24.45%;门票收入

10.1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79 倍,

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25.87%。

【数据解读】

高复合型新场景拉动文旅消

费热情

解读人: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

术研究院副院长 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

副院长宋洋洋长期关注四川文旅产业发

展,曾参与《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

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等工作。

“在全国范围看来,今年上半年,

文旅消费回暖成为经济复苏新一个重要

引领,表现亮眼。在四川同样如此。不

仅如此,四川文旅还呈现出旅游人次、

消费收入双回暖的特点。”宋洋洋表示,

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四川旅游接待人数

居全国第一位,旅游收入也实现大幅增

长。

宋洋洋表示, 随着文旅消费复苏反

弹,在消费结构上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

一些特征:高复合型、高生活场景、高

文化浸润的新业态,成为消费新亮点。

“根据我们的观测,文旅行业复苏

呈现 K 形分化,新业态新消费增长强劲,

但一些传统业态依然不及预期。”宋洋

洋说,近年来四川涌现出大量具有文旅

商体融合发展的高复合型场景,成为今

年上半年文旅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例如成都望平街等这样的新打卡地,能

够满足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

吃住游购等多元要素,延伸了消费链条,

激发消费热情。

宋洋洋注意到,来自四川政府层面

对文旅复苏的强力支撑,也提供了重要

力量。今年以来四川上下连续出台积极

努力且有实效的系列举措,举办各类促

消费文化季、文化节等活动,形成声势。

“川渝地区本身拥有文化消费倾向高的

环境,在政府强力引导下,还有足够多

的新消费场景,共同促进文旅消费的强

势回暖。”

032

第35页

产业聚焦

▲石海

033

第3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文 / 王波 刘海天

四川:

文旅融合谋新求变

034

第37页

产业聚焦

▲三苏祠瑞莲池

7 月的天府大地,“五一”、端午假期的旅游热度尚未

退去,暑期游的浪潮已欣然来袭。人流熙攘、收入攀升,亮

眼的势头,成为今年四川文旅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生动写照。

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繁荣向好,得益于四川文旅谋新求

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

发展,全面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和四川旅游吸引力,让“诗

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

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岷江河畔,三苏故居,“从早上 9 点开门就是客流满满”

的“盛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

人的故居所在地,也是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一

位带着学生研学的老师说:“来三苏祠体验传统文化的悠长

韵味,已经成了孩子们之间‘时尚’的谈资。”此时,正值

活动间歇,孩子们轮番用祠里的古井水洗脸洗手,仿佛在以

035

第3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这种方式,与千年前的“三苏”进行“文思如泉”的互动。

据三苏祠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以来,三苏祠

越来越受关注,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感受“三苏”

一门的优良家风家训。今年数据显示,一季度,来三苏祠的

游客量同比增长了近 300%;“五一”假期,游客比往年多

了三四倍。

“三苏祠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接下

来我们将大力推动三苏祠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三苏祠博

物馆馆长陈仲文称,三苏祠正持续进行提档升级,将打造成

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于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

涵养了三苏的眉山,也在不断提档升级,传承创新三

苏文化。

为积极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近年来,眉山市坚持

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

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知名人文旅游胜地,推进三苏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带动

全域旅游发展,让这座“诗书城”历久弥新。

▲大英县“宋井桃源”

036

第39页

产业聚焦

持续擦亮三星堆、皮洛遗址两颗

世界考古“双子星”;持续加强古籍

整理,挖掘蜀中名人谱牒,建立四川

名人馆,传承家风家训文化;扎实推

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

建设,高质量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区……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着力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

展示传播水平,四川文旅人的脚步从

未停息。如今,散落在四川各地的文

化遗产正成为一张张魅力闪烁的文化

名片,成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

抓手。

加强乡村文旅项目建设

进入 6 月,遂宁市大英县“宋井

桃源”,娇容初绽的荷花,和珠翠连

绵的荷叶,不仅带来清凉的画面,也

迎来众多参加亲子活动的家庭。连续

几个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们,玩找

鸡蛋游戏,做趣味手工,下稻田插秧、

摸鱼,最后在激烈的水仗中结束美好

的亲子游程。

“宋井桃源”,位于大英县卓筒

井镇为干屏村,于 2022 年 9 月底正式

亮相,是村子依托千年宋井盐文化和

万亩桃花等基础优势,通过外修“颜

值”、内提“素质”、涵养“气质”,

精心打造的一个集现代农业、文化展

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

目和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项目。

通过构建“宋驿”“宋村”“宋节”

三大组团,“宋井桃源”复现了宋代

场景,以国潮元素展示当地特色桃、

盐文化;同时,将传统场景与现代休

闲完美结合,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辐射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村发

展注入新活力。

活用乡土特色文化优势,用一体

化项目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还有遂

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

上世纪 70 年代初,海龙村因沼气

建设声名远播,成为“中国沼气能源

革命第一村”。但是,随着电力、天

然气的普遍运用等原因,这里的沼气

池逐渐被弃用。

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能否让废

弃的沼气池重新焕发新生机?海龙村

依托沼气文化这一独特 IP,以“文化”

为底色,以“融合”为路径,还原老

旧沼气池面貌,打造“中国沼气博览

园”,建设沼气陈列馆、农村能源历

史博物馆等特色园馆;打造“海龙凯歌”

农文旅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和文旅产业,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农村更美。

如今,海龙村已变成宜居宜业的

富裕村和游客争相探访的网红地,成

功跻身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

全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是四川农

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

据了解,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四川各地立足乡村乡情,挖掘、整理、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全力促进农业和

旅游业有机融合,“唤醒”沉睡乡村,

让各具特色的乡村游成为农村经济的

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农民

致富的新亮点,全面释放出乡村发展

的吸引力。如今,四川乡村旅游产业

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已经成为文旅经济基本面的重要支撑。

夏季,乡村旅游旺季到来,四川 037

第4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各地乡村旅游活动愈发丰富多彩,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市场信心和消费活力快速恢复。

推进文旅产业数字转型

“有一大川,经此大城。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

必不信其有之也。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

能想象其盛者。”在《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中,锦江水

承载了成都昔日的繁华。如今的锦江之上,“夜游锦江”项

目正通过“文旅 + 科技”,为市民和游客构建出古蓉城与

现代美学相互交织的新奇文化体验。

夏浅胜春,微风不燥。初夏的夜晚,成都合江亭灯火

绚烂,江岸码头游人如织。从东门码头上船,顺锦江而下,

在习习凉风中感受千年成都的繁华,既梦幻又真实。

“过去,城市夜景主要聚焦于光环境的打造,但随着

数字化、5G 技术、视听科技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运用,夜

间经济与城市生活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推动着‘夜游

经济’的兴起。”“夜游锦江”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夜游锦江”项目,采取游船载体 + 媒体装

▲夜游锦江

038

第41页

产业聚焦

置 + 戏剧场景 + 建筑群体

的方式,结合三千年成都的

市井烟火,创新天府文化再

现景观,利用数字光影技术

在建筑立面、堤岸、跌水景

观呈现多维空间场景秀,复

原出曾经东门码头的繁华景

象,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夜游

文化体验,因此被誉为“藏

在城市里的一首诗”。

今年 6 月至 8 月,以成

都大运会为契机,“夜游锦

江”还开通了水上公交“锦

江水巴”,引进新能源动力

船只,依托 5G、AR 等技术

推进游船硬件智能化改造,

打造“水上美食”“水上电

影”“水上会务”等高品质

特色服务,不断满足更多需

求。

“现在排队时长在 1 个

小时左右,如果是节假日,

人就更多了。”“夜游锦江”

项目票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遇到节假日高峰期,

东门码头、石牛堰码头、音

乐码头、活水公园码头将四

线齐开,以满足更大的载客

量。

在德阳,三星堆博物馆

利用新型科技设备,进行考

古勘探、文物保护;

在 自 贡, 恐 龙 灯 会 运

用 5G 的网络优势,结合天

翼云计算、4K、VR、AR、

CDN 加速超高清直播等技

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元

宇宙”体验;

在广元,剑门关打造“智

游剑门”全域旅游智慧服务

平台,通过科技提升旅游服

务……

近年来,在四川,在推

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

中,政府完善相关标准,景

区进行多元探索,多方合力,

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

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

文旅“数字含量”,促进文

旅产业业态创新、产品创新、

模式创新,持续推动全省文

旅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多

维度转型升级。

初夏时节的海龙村,航

天育种基地的太空蔬菜茁壮

成长,沼气陈列馆旁利用沼

液沼渣种的脆桃香气四溢,

桃林下套种的红薯长势喜

人……起伏的浅丘间,稻田、

菜地一片色彩斑斓的大地景

观。这样的景象,是四川推

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

呈现。不久的将来,无数这

样的动人景象将在四川这片

文旅资源热土上涌现,共同

组成具有国际范、中国味、

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

地美丽画卷。

039

第4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文/吴梦琳

四川这样做 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解读|

040

第43页

政策导读▲都江堰水利工程全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建

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建

设“一省四地”。

其中,“一省”即:世界重要旅游目

的地省;“四地”为国际一流大熊猫生态

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巴蜀文化旅游目的

地、安逸四川生活体验旅游目的地、全球

极高山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

这是我省首次出台建设世界重要旅游

目的地的规划。剑指“世界级”,四川优

势和底气何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记者

采访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以

及《规划》编制专家组成员,从多个维度

进行解读。

看家底: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

代表性旅游形象全球知名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加

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

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041

第4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此次印发的《规划》,进一步明晰时间线:到 2027 年,

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到 2035 年,建成

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迈向“世界级”,来自于厚实的“家底”——四川现

有文化资源 305. 74 万处、旅游资源 24. 57 万处,九寨黄龙

沟谷钙华组合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国宝大熊猫、“香格

里拉之魂”稻城亚丁等代表性旅游形象全球知名;文旅产业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

坚实;对外开放蓬勃发展、旅游环境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

“从文旅资源数量、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来看,四川

都是全国第一方阵。”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规

划》编制专家顾问组成员、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王冲介绍,

全省现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5 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4 处、

世界地质公园 3 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3 处、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 7 项等世界级文旅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

都是四川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先天优势。”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规划》编制专

家顾问组成员,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小波则从三个维度来解

读四川的“得天独厚”。

“从旅游资源优势来看,四川地跨中国地势的一、二

级阶梯,拥有自然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最丰富最精彩的资源

禀赋;从文化优势来看,古蜀文化、江河文化、三国文化、

熊猫文化等,在世界文明互鉴的舞台上,都凸显出国际范、

中国味、巴蜀韵;从旅游发展格局看,四川虽然地处西部内

042

第45页

政策导读

陆,但是通过打通出海通道实现陆地

和江海联动,同时通过北方丝绸之路

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通道,古今一

体融入世界。”李小波说。

基于种种,四川建设世界重要旅

游目的地正当时、有可为。

看布局:以世界眼光打造

“一省四地”

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尚无统一标

准,而是一个涵义丰富的广阔概念。

在制定《规划》时,需要把概念转变

为可落地、可操作的具体目标。

“我们组建了以亚太旅游协会

(PATA)、世界旅游组织(UNWTO)、

欧洲科学院、国际旅游公司、南开大

学和省内知名专家为主的规划编制工

作组和专家顾问组,对国内外世界旅

游目的地建设进行研究,充分借鉴世

界旅游组织(UNWTO)、亚太旅游

协会(PATA)、世界经济论坛(WEF)

和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等

机构相关研究成果。”四川省文化和

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坚持世

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原则,

▲剑门关

043

第4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熊猫繁育基地

044

第47页

政策导读

立足四川资源禀赋、巴蜀历史底蕴,提出建设“一省四地”

的总体目标定位。

王冲认为,“四地”正是将四川独特的资源提档升级

为国际化、世界性的旅游品牌,充分凸显出了四川旅游发展

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围绕总体定位,聚焦重点区域、重要品牌,在空间布

局上,《规划》还明确了将进一步推动构建“一核引领、五

区支撑、七道串联”的发展格局。

其中,“一核引领”为成都对标国际一流,建设世界

旅游名城,引领全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五区支撑”是在此前“十大”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基础

上,重点推进大九寨、大峨眉、大贡嘎、大香格里拉、大遗

址等 5 大区域建设,形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支撑。

“七道串联”是在“四廊”加快建设基础上,重点培育

大熊猫生态旅游风景道、藏羌彝文化旅游风景道、国道 318

/ 317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蜀道三国文化旅游风景道、南方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风景道、大巴山旅游风景道、嘉陵江旅游

风景道等 7 条世界级旅游风景道。

看路径:多项重点工程助力四川文旅走向世

有了总体目标,更要细化具体路径。《规划》提出了

世界旅游目的地 6 度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贡献度、知名度、

吸引度、开放度、舒适度、满意度),结合四川实际,确定

了建设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

在主要指标中,提出未来 5 年四川旅游总收入将达

9000 至 15000 亿元;入境游客达 400 至 1000 万人次;世界

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达1至3个;国际会展数量达15至20个,

旅游消费满意度 85% 以上等等。

在主要任务中,将重点实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工程、世

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城镇支撑工程、世界级景区培育工程、国

际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工程、国际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工程、

世界级旅游风景道建设工程、“快旅慢游”交通设施提升行

动、旅游服务设施提升行动、“安逸服务”旅游服务质量提

升行动、“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天府节事”重大节

会展赛平台提升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计划、旅游治理能力提

升行动等等。

《规划》中,首次提出了打造“国际版天府旅游名县”。

提出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和天府旅游系列名品建设,面向国内

外游客,结合文化遗产、主题娱乐、精品演艺、商务会展、

城市休闲、体育运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医养康养等打

造核心度假产品、精品演艺项目和休闲旅游街区,发展巴蜀

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区域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培

育国际范的天府旅游名宿、名导、名品、美食。

“旅游主体是人的维度,要有面向世界的开放度,形成

有朋自远方来的舒适度,旅游客体是资源和项目管理维度,

打造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度的产品,形成来中国、看四川

的满意度,最后实现旅游经济和文化传播的贡献度。”李小

波说。

045

第4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八大亮点解读剖析 《四川省旅游条例》完成修订

□来源/中国旅游报

046

第49页

政策导读

▲夜游锦江

▲熊猫山谷生态环保厕所

047

第5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绵阳三江夜景

7 月 25 日,《四川省旅游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并将于 2023 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修订工作历经多次专项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家座谈、课题研讨等专题会议,反复修改才得以完善。那么,

修订后的《条例》有哪些亮点?又将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以八大亮点进行解读。

亮点一:促发展 立法方向改变体现促发展本意

此次《条例》的一大变化就是体例结构由“重管理”向“重发展”的立法方向调整,以《旅游法》“旅游规划和促进”

章节为依据,细化为“旅游规划与资源保护”“旅游促进与发展”两章,新增“专项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并就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人才、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政策予以规定,从法

0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