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清华大学全球治理考博经验
一、招生信息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考核内容
公共管理 04 全球治理
薛澜
崔之元
周绍杰
高宇宁
GOLOMBIEWSKI
ALESSANDRO
张鹏龙
桂天晗
1、材料初审
2、笔试《公共管理》
3、面试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学习方式:全日制
研究领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发展模式和道路、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等问题;
全球治理主要探讨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治理体制和机制、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问题。
申请经验
(1)申请材料: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一般
不会公布,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博
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很重要,一般而言研究计划的
分量最重,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
的前提。
(2)院校选择:选择 3-5 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育明会根据考生情况和
内部信息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3)联系导师: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所以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
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
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 1 年、2 年甚至 3 年。
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备考重点: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 3 部分:一是前沿理论;二是时
政热点;三是研究方法。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
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要学会博士备考的方法,不能单纯的只看教材、
看导师论文,还需要通过论文阅读和政策解读,了解学科的热点并学会解读。
(5)论文发表: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
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有报考领域的核心期刊
论文通过初审的几率较高,没有的话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据统计部分 985 名校上
岸的考生也没有核心,只有个别的学生有发表,没有的同学备考关键是写好研究
计划。
(6)备考时间:提前一到两年准备,这个时间可以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能够发
表最好,再联系导师“套瓷”。
二、参考书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
2、李国正:《公共管理学》,首师大出版社,2018 年版;
3、李国正:《公共政策分析》,首师大出版社,2019 年版;
4、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
5、顾建光:《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
辅助资料: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师大出版社,2020 年版;
《公共政策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研笔记,习题详解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
《电子政务》、《公共管理评论》等期刊近一年论文。
三、考博真题
去年考察了 4 道题目:
1、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
2、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政策,
3、社会研究方法:涉及污染与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4、外语翻译:涉及经济贸易类问题,宏观财政政策问题,收入分配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侧重公共管理热点,公共政策热点,
社会研究方法,经济管理类问题翻译的考察。
四、备考内容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1)笔试:《公共管理》,时间 2 小时。笔试环节不淘汰考生。考查专业基础
知识与英语水平,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2)面试:每位考生约 30 分钟。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的教育背景与科研经历、
外语水平、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及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志趣与能力等。
3、成绩计算
总成绩=笔试成绩 30%+面试成绩 70%
五、考博复习
一对一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申请环节:
1. 申请环节——基本情况介绍&专业方向&导师选择疑问沟通;
2. 申请环节——博士申请资料整理&撰写&完善;
· 本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能的问题;
· 博士研究计划撰写包含内容&具体规范&注意事项;
· 博士研究计划示例讲解;
第二部分 笔试环节:
1.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专业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1) 理论基础学习;
(2) 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知识点汇总;
2.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学术前沿、热点分析;
第三部分 面试环节:
1.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问题问答;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2.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英语问答;
· 高频英文问题汇总&解答;
3. 面试考核环节——其他问题(个人介绍/研究方向/兴趣、未来职业选择等);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辅助资料
【1】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综合阅读(部分)
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
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利或特权
上。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力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
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六)寻租(寻租: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寻租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寻租者可从政府那得到某种特权。但寻
租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因为为了获得寻租,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种活动对社会没有任何效率。而且如果寻租行为得以实现,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由于政
府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和比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额还要高,此外,整个社会也会也
同样为此付出道德的成本甚至政治的成本。
(七)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政府干预的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政策设计,也取决于政策执行。由
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
(八)所有制残缺(所有制残缺:所有制残缺是由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与卡塞尔提出的,
可以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所有制的残缺,是因为一些代理者获得了允许其他人改变所有制安排的权利。国家干预
是造成产权残缺的根源,而产权的残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从以上八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正如市场机制那样,在许多方面是笨拙的,
政府干预本身也可能是不奏效的。
第四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由于日益复杂环境和公众多元的需求,政府管理部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问题成为影响政
府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战略管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内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就公共部门而言,战略是其发展总目标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
本性的谋划与对策研究,决定着该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管理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涉及到
组织政策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配置等。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还涉及到其组织
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职能,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或工具。公共部门的战略管
理主要发生于较高级别的政府管理层,或者说是主要由政府高层所进行和完成的一个关于政
府管理的一个特定的管理过程。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
在当代,面对日益复杂、动荡和多元的公共管理环境,为了取得最好的管理结果,实现
组织目标,非公共部门中战略管理技术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整个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视并进
入了公共管理领域。
一、战略管理概述
1、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基本内涵
战略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通过一定的谋划去实现或赢得战争胜利的目标。与战略
相关另一个术语是战术或策略,它也具有通过制定一定的对策去赢得战争胜利的含义,但两
者有层次上的区别。一般来说,战略相对的是整个战争,是针对整体的、总的目标,而战术
相对的则是一场战争的局部或一场战争中的某一战役,是针对较低层次的目标。战略这一概
念产生后,相当程度上作为一种管理程序或技术,逐步在私营部门即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环境的复杂和竞争的激烈,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战略并进
行战略管理,注重长远利益和周边环境,而不只是顾及眼前的内部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益。
因此,所谓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它反映了组织
在一个较长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部署、步骤和设想,并着眼于
组织长期目标和宗旨的实现。
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
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
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
第二、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性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
第三、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第四、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所以,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
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
或技术。
2、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在认识战略管理基本内涵时,必须注意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战略规划,是指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
行和评估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战略规划是战略应用于私营部门的最初形式,流行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企业战略计划和公司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