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13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19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6
第1课时 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 26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33
实验活动5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0
跨学科实践活动7

单元整体分析
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 50
课题2 溶解度 62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62
第2课时溶解度 70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78
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86
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88
跨学科实践活动8 90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元正牌刀价 94
课题1溶液的酸碱性 97
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 104
第1课时常见的酸 104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112
第3课时中和反应 117
课题3常见的盐 125
第1课时 常见的盐 125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130
第3课时 化肥 134
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138
跨学科实践活动9 140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单元整体分析 143
课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 146
课题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55
\otimes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163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课标解读
“金属与金属矿物”是学习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下“常见物质”的三级主题,主要介绍了金属这类物质。与前两个三级主题“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和溶液”中逐个学习物质不同,本主题是一组一组地学习物质,是从单一物质的研究向一类物质的研究的过渡。这部分内容可以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研究一类物质的基本思路。大单元教学的精髓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大概念。本单元要落实四项学科核心素养,即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对学生研究一类物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空气、水等物质并能从多角度认识物质。在此单元之后,学生还会进入酸、碱、盐三大类物质的学习。因此在金属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规划,形成从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基础研究框架,使学生在学习金属与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个课时时,由浅人深地认识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通过归纳得出物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比较找到物质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共性演绎、推理、预测同类未知物质的性质,初步建构起分类研究物质的思想,凸显“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学科思想,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的角度立体化、系统化,提升学生对物质研究的认识深度。
主题 | 内容 | 核心素养 |
科学探究 与化学实验 | 依据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 证据。 | 科学探究与实践 |
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科学探究与实践 | |
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培养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方案的能力。 | 科学探究与实践 | |
物质的 性质与应用 | 知道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金属矿物形式存在的,通常应用化 学方法进行提炼。 | 化学观念:元素观 |
知道在金属中加人其他元素形成合金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 化学观念:元素观 | |
知道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 化学观念:分类观 | |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 化学观念:转化观 | |
物质的 化学变化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化学观念:转化观 科学思维 |
化学与社会· 跨学科实践 | 了解金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以铁生锈为例,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原理和常用方法。 | ||
了解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金属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

单元概念群
化学学科大概念 |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
化学主题大概念 | 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 |||||
化学单元大概念 | 金属 | 金属资源 | ||||
单元核心概念 | 金属材料 | 金属的 物理性质 | 金属的 化学性质 | 金属 活动性 | 金属资源 的利用 | 金属资源 的保护 |

单元内容结构


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 学习目标 |
化学观念 | 1.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金属矿物的形式存在,化学方法在金属治炼中发挥重要作用。 2.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金属根据其活泼程度,可排列 活动性顺序。 3.在金属中加人其他元素形成合金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4.金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6.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 因素。 7.置换反应及其简单应用。 |
核心素养 | 学习目标 |
科学思维 | 1.在解决化学问题中所运用的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 2.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模型建构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 3.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科学探究与实践 | 1.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1.认识金属矿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 2.了解我国在金属冶炼与制造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增强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 任感。 3.调查日常生活中废金属的种类及回收利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

单元课时划分
课题 | 课时数 |
课题1金属材料 | 1 |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 2 |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2 |
实验活动5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1 |
跨学科实践活动7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 1 |
课题1 金属材料
学情分析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如不锈钢炊具、铜导线、铁钉、金项链等;学生对“合金”一词也不陌生,如用作眼镜架的形状记忆合金等。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己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的编写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重要的物理性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介绍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以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加深学生对合金及其性能的理解,了解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
在教学时,可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碎片化知识,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知识框架,从金属的共性角度梳理提炼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通过具体生活实例,体会金属在共性中存在差异。同时理解物质的性质不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影响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1.了解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因素。
2.知道在金属中加人其他元素形成合金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科学思维
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和用途等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从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比较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培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金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金属的用途。
2.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难点
理解物质的性质不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影响因素。
教学案例设计
偶有所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用品:纯铜片、黄铜片、硬铝片、纯铝片等。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内容,熟悉基本概念。
预习清单
1.金属材料是指用 或 等制成的材料。
2.铁、铝等大多数金属呈 色,但铜却呈 色,金呈 色。金属的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3.物质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等多种因素。
4.在纯金属中 ,就可以制得 的合金。和 就是 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5.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等。
答案
1.纯金属合金
2.银白红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
3.性质价格、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
4.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具有金属特征生铁钢含碳量
5.钛和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加工、机械性能好
课程导入
教师:寻找身边的或列举生产、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依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思考这些金属制品的应用体现了金属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学生:思考并交流观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通过同学们列举的金属制品及其应用,我们能够体会到金属是一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它的应用无处不在。
教师:展示各种金属制品的图片。提问:这些金属都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偶有所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有光泽;能够导电;能够导热;有延展性,能压成薄片;有延展性,能拉成丝;能够弯曲。
师生:总结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为固体。
(2)有金属光泽,呈银白色。
(3)大多数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4)有延展性。
(5)熔点较高。
教师:但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尝试举出例子。
教师: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呈银白色,尝试举出例子。
学生:铜呈红色,金呈黄色。
教师:其实,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观察下表,思考并小组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会怎样?
物理性质 | 物理性质比较 | ||||
导电性(以银的 导电性为 | (优)100 | 银铜 金 99 74 | 铝 锌 61 27 | 铁 铅 17 7.9 | (良) |
100作标准) 密度/(g·cm-3) | (大)19.3 11.3 10.5 | 金铅 银 | 铜 铁 锌 | 铝 7.9 7.1 2.7 | (小) |
熔点/℃ | (高)3414153810851064962 | 钨铁铜金 | 9.0 银铝 | 锡 | |
硬度(以金刚石的 硬度为10作标准) | 铬铁 (大)94~52.5~42.5~32.5~32~2.91.5 | 银 铜 | 099 金铝 铅 | 232(低) (小) |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结论。
(1)铁的硬度更大。
(2)银的导电性虽然比铜好,但铜的价格更便宜。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高温时不易熔化,而锡的熔点较低,如果用锡作灯丝,则灯丝易熔化断开。
(4)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镀在铁的表面既耐磨、美观,又防锈;如果在水龙头表面镀金,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由于金的硬度较小,会使水龙头不耐用,缩短水龙头的使用寿命。
教师: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教师: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铸造硬币需要控制成本,所以这种金属材料要资源丰富;硬币使用频率高,所以要耐磨、耐腐蚀,还需要无毒轻便、美观易加工。
偶有所得
项目 | 金属 | 非金属 |
状态 | 常温时,多数为固体(汞为液体) | 常温时,溴为液体;氢气、氮气、氧气、氯气、稀 有气体等为气体:其余为固体 |
密度 | 一般较大 | 一般较小 |
硬度 | 一般较大(汞除外) | 一般较小(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 物质) |
导电、导热性 | 大多数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 大多数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导热 |
延展性 | 大多数具有延展性 | 大多数不具有延展性 |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由种到类认识物质的共性和差异,体会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任务二:了解合金及其性能
教师:金属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可是在生活和生产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合金某些方面的性能优于金属。
教师:合金是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就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阅读教材,比较生铁和钢的异同点。
学生:生铁的含碳量为 2%~4.3% ,钢的含碳量为 0.03%~2% 。除了含碳,生铁中还含有硅、锰等,不锈钢还含有铬、镍等。纯铁较软,而生铁比纯铁硬;不锈钢不仅比纯铁硬,而且其抗锈蚀性能也比纯铁好得多。
教师:我们熟知的成语“百炼成钢”中蕴含了怎样的化学原理呢?
学生:在生铁炼钢的过程中,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生铁就变成了钢。
教师:合金某些方面的性能优于金属,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的部分特性。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硬铝片(铝合金)和铝片的光泽和颜色;如图所示,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性质比较 | 现象 | |||
黄铜片 | 铜片 | 硬铝片 | 铝片 | |
光泽和颜色 | 有光泽,黄色 | 有光泽,红色 | 有光泽,灰白色 | 有光泽,银白色 |
硬度 | 黄铜比铜硬 | 硬铝比铝硬 |
师生:由此可见,合金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硬度大。
教师:查阅资料,了解焊锡(锡铅合金)和伍德合金(铅、、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的用途。焊锡主要用于焊接金属等:伍德合金可用于制电路保险丝等。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同学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纯金属或合金 | 纯金属 | 合金 | ||||
铅 | 秘 | 锡 | 焊锡 | 伍德合金 | ||
熔点/℃ | 327 | 271 | 232 | 321 | 183 | 70 |
学生: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教师: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因此,金属材料中合金的使用更加广泛。
注意:合金中并非都是金属,组成合金的元素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教师:阅读教材,认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学生:体会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机械性能好等。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器、船舶、化工设备、通信设备和医疗等。另外,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技术·社会”,认识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水暖系统、防火门和电路断电的自动控制开关,以及牙齿矫正器等医疗器械。
教师:播放视频《大国之材》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液态金属这种神奇的材料。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合金的性能,体会合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核心总结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它们都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4.合金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2)合金的优点(比纯金属):硬度更大、熔点较低、抗腐蚀性更强。

课堂评价
1.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下列金属物质的运用与其性质不一致的是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量轻C.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系的是
A.用石墨作电极 B.用活性炭作净水剂C.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 D.用铜作导线
4.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化学,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纯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碳
C.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偶有所得
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
C.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的
D.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差
答案与点拨
1.C
2.C[点拨: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熔点必须高,A不符合题意;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需要质量轻,为了安全,材料必须坚硬,B不符合题意;保险丝是在短路时断开的,所以熔点要低,与硬度没有关系,C符合题意:化工原料有很多具有腐蚀性,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必须耐腐蚀,D不符合题意。
3.C
4.B[点拨: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A正确;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B错误;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C正确;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D正确。]
5.B[点拨:合金是指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故合金中也可能含有非金属,A错误;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钢的含碳量为 0.03%~2%.B 正确;金属单质不一定都是银白色的,如铜呈红色,C错误;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D错误。]
课后实践
查阅资料,了解航天领域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性和用途,以及我国航天领域中的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撰写研究报告,并在班内展示、交流。
教学特色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金属材料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由种到类认识物质的共性和差异,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案例设计二
教学过程
任务一:探寻金属的发展史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课前布置任务,查阅资料: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 调研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 |
2.视频引人:“中国硬核科技”一中国硬核科技成 就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 | 挑战,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观看视频,致敬中国科学家,了解金属材料在科 技兴国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 |
任务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布置小组任务:选择一种金属,基于生活经验或学 习经验,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用 途等多方面,对这种金属的性质进行介绍。 | 小组讨论总结。 |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 小组汇报交流,可组间补充。 |
3.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教材表8-1所提供的 信息,想一想: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 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 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 金会怎样? | 小组讨论,交流结论。 (1)铁的硬度更大。 (2)银的导电性虽然比铜好,但铜的价格更便宜。 (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高温时不易熔化,而锡 的熔点较低,如果用锡作灯丝,则灯丝易熔化断开。 (4)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镀在铁的表面既耐 磨、美观,又防锈;如果在水龙头表面镀金,不仅增加 成本,而且由于金的硬度较小,会使水龙头不耐用, |
4.提问“金属之最”,组织学生抢答。 | 缩短水龙头的使用寿命。 思考并回答问题。 |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活跃课 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属材料,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 |
任务三:合金及合金的性能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布置学习任务:阅读教材与合金有关的内容。播 放与合金相关的视频。 | 阅读教材、思考并总结合金的概念及应用。 |
2.组织、引导学生探究合金的性能。 | 分组实验: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的比较。 |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一些常见合金的主 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 认识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 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加以调节。 |
【设计意图】探究合金的性能与其组分金属不同的原因,认识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 | |
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加以调节。 任务四:拓展延伸一科技中的合金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播放视频《中国空间站》,综合考虑中国空间站的实 际情况:设计出制造空间站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并 说明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 小组合作,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说明 观点。 |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领会知识。 |
教学资源链接
科普阅读
形形色色的合金
(1)能“吃掉”噪声的无声合金
铸铁、锰铜合金、铁铬铝合金在机械加工时都能把大量的振动能转变成材料的热能散发出去,从而使振动和噪声都迅速衰减,所以称它们为无声合金。科学家预言,随着环保科学的发展,无声合金将大有发展前途。
(2)具有惊人“记忆力”的合金
20年前,美国海军兵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一曲折的镍钛合金拉直做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下,它又恢复原来的形状。后来又反复实验,即使借助外力把这种合金揉得不成样子,一旦遇到特定温度条件都能立刻唤醒记忆,恢复自己的原形。人们把它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3)高温合金
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较高强度的合金,叫高温合金。它主要用于制造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关键部件。
(4)贮氢合金
贮氢合金是指能在室温下吸收氢气,稍稍加热即能很快放出氢气的合金。它是以镁或稀土金属为主形成的合金。氢气是21世纪要开发的新能源之一。贮氢合金不但能解决氢气的贮存和输送问题,而且可用于氢气的回收、分离、净化等方面。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如图所示,这是美国波音公司的一个黑科技,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把它放在手上,你吹口气就能让它飞起来,但是如果用它包裹鸡蛋,却能让鸡蛋从25楼摔下而不破。

当然,与其说它是最轻的“金属”,不如说它是最轻的“金属结构”。研究人员SophiaYang把这种金属结构称为“微晶格金属”(MicrolatticeMetal),是一种“三维开放蜂窝聚合物结构”,这个结构中 99.99% 都是空气一对的,就像骨头,表面是坚硬的结构,但如果你把骨头从中间切开,就会发现中间其实是空的,内部显蜂窝状。波音的这个金属也是这样,只是尺寸要微小得多,每一根这样的“骨头”,其管状壁的厚度只有100纳米一比人类头发还细 1~000 倍。
这样的结构带来两个好处,首先就是轻,它甚至能“飘”在蒲公英上面;其次就是可压缩性,这种金属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弹簧床垫,可以压扁、然后一松手就恢复原状,所以用它来包裹鸡蛋,能让鸡蛋从25楼摔下而不破。
未来,这种金属(或者说金属结构),会帮助波音建造出更轻、更省
铂金和白金
白金全称为“白色K金”,是将黄金与铜、镍、锌等金属熔合在一起后所制成的一种白色合金。其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最多为 75% 。铂是稀有的贵金属,在首饰行业又叫作铂金,开采量只有黄金的 5% 。铂金的强度和韧性都比其他贵金属高得多, _~1~g~ 铂金可以拉成 1.6~km 长的细丝而不断裂,因此用铂金制作的首饰坚韧,如钻石镶嵌其中会很牢固,不易脱落。铂金的白色光泽是天然的,经久不会改变,而白金的色泽不是天然的,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褪色。2000年全球铂金的消费接近 100~t~ 其中,亚洲的消费超过 65 ~t~_{0}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我国国内生产的所有铂金首饰都应标上铂的元素符号 \scriptstyle{Pr} 的专有标志。通常所说的“Pt900”或“Pt950”表示首饰材料中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0% 95%
特殊性能的合金钢
生铁和钢中随着含碳量的不同,性能相应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如果在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则会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钢。如:
(1)锰钢:合金钢中加入了锰元素,硬度增大,可用于钢轨、坦克等;
(2)不锈钢:合金钢中加入了铬、镍,抗腐蚀性增强,可用于医疗器械、炊具等;
(3)硅钢:合金钢中加入了硅元素,导磁性好,可用于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中的铁芯;
(4)钨钢:合金钢中加入了钨元素,耐高温、硬度大,可用于刀具。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如铁、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更深人、系统地学习,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本课题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些金属的性质入手,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和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的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有些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疑惑,需要教师适当予以解释。如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及硫酸铜溶液等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为 +2 价,而不是 +3 价: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如钾、钠、钙等非常活泼,它们遇到水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进人高中后再继续研究。
第1课时 金属与氧气、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1.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认识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能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科学思维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科学探究与实践
结合探究活动,启发学生体会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和意义。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难点
1.体会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
2.体会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能否反应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
资 源 分 册
教材全面解读课后综合评价配套资源下载
中国教师智库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目录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6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7
实验活动5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7
跨学科实践活动7 30
单元总结提升 33
单元素养测评(A卷) 36
单元素养测评(B卷) 41
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 46
课题2 溶解度 53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66
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4
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76
跨学科实践活动8 79
单元总结提升 82
单元素养测评(A卷) 85
单元素养测评(B卷) 91
期中综合素养测评(A卷) 97
期中综合素养测评(B卷) 104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112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117
课题3 常见的盐 135
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153
跨学科实践活动9 157
单元总结提升 162
单元素养测评(A卷) 165
单元素养测评(B卷) 172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180
课题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89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196
单元总结提升 200
单元素养测评(A卷) 203
单元素养测评(B卷) 209
期末综合素养测评(A卷) 215
期末综合素养测评(B卷) 223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材全面解读
必备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3)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红色,金为黄色)。
(4)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金属的物理特性
不同的金属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铜呈红色,金呈黄色;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而金属汞是液体;此外,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熔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知识拓展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项目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金属的用途 |
内容 | 能导电 | 制电线、电缆 |
能导热 | 做欢具 | |
有延展性 | 拉成丝、压成箔 | |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 制造车辆、防盗车 窗、机械等 | |
具有金属光泽 | 做装饰品 | |
关系 | 决定 性质 用途 反映 |
例1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国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代表着熠熠生辉的共和国符号。它由铜胎铸字,不易变形。选用这种材料作为印章胎体最大的优点是

A.硬度较大 B熔点较高 C.不溶于水 D.形状美观
解析 铜胎属于金属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硬度较大。
答案A
变式训练1 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C.延展性 D.抗腐蚀性
解析 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答案C
知识点2 合金
1.合金的定义
合金是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因此合金中最少含有一种金属,且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特点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各成分低,硬度比组成它的各成分大,机械加工性能与抗腐蚀性能更好。
3.常见的合金
(1)铁合金 (2)铜合金
项目 | 生铁 | 钢 |
含碳量 | 含碳量在2%~4.3% 之间的铁合金 | 含碳量在0.03%~2%之间 的铁合金 |
其他 元素 | 硅、锰,以及少量的 硫和磷 | 铬、镍等 |
机械 性能 | 硬而脆,无韧性 | 较硬,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 性,机械性能好,抗锈蚀性 能好 |
① 黄铜:铜、锌的合金。② 青铜:铜、锡的合金,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registered 优点: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好、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② 用途: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器、船舶、化工设备、通信设备和医疗、制造人造骨等。(4)铝合金:铝中加人镁、铜、硅等形成的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火箭和轮船等。
例2 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高 B.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C.生铁是铁的合金,钢是纯铁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解析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焊锡是锡合金,其熔点比纯锡的低,A错误;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B错误;由生铁和钢的成分可知,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钢不是纯铁,C错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黄铜是铜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铜,D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铁制锤子而不用铝,是因为铁的硬度较大B.用铜作导线而不用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较强C.铝能压成铝箔,是因为铝的延展性好D.用不锈钢制医疗器械,是因为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强
解析银的导电性比铜强,用铜作导线而不用银,是因为铜比较廉价,B错误。
答案B
典型例题解析
题型1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例1常温下为红色固体的是
A.锌 B铁C.铜 D.银解析 铜是红色的固体。答案 C
例2天舟6号货运飞船在2023年5月成功发
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可再进一步。科研人员在空
间站做了多孔铜、镁合金等材料性能实验,以及甲烷微
重力燃烧实验。铜能拉成丝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填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解析铜能拉成丝,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答案C
题型 12 合金
例3金属和合金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铁的抗腐蚀性比钢更好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D.钨的熔点高,可以用来制作灯泡中的灯丝
解析合金中不一定只含有金属元素,如钢、生铁中含有非金属元素碳,A错误;合金相对于组成它的金属来说,一般具有抗腐蚀性能更好的特点,故钢的抗腐蚀性比铁更好,B错误;“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C错误;钨的熔点高,制成的灯丝不易熔断,可以用来制作灯泡中的灯丝,D正确。
答案D
例4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 B.陶瓷C.赤铁矿 D.生铁
解析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不属于合金,C错误;生铁是铁的合金,D正确。
答案D
规律方法总结
(1)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且各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合金可以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也可以由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例如,生铁和钢都是铁与碳的合金。(2)合金具有金属特征。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3)合金是混合物。(4)形成合金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各成分保持各自原有的化学性质。
课后作业评价
基础巩固
1.数控技术所使用的 0.01 \mm 铝箔是由铝块加工而成,这体现了铝具有
A.密度小 B.导电性C.导热性 D.延展性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
B.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高
C.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
D.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3.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 B.氧化铁C.不锈钢 D.硬铝
4.202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已成功首飞,制造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更高B.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差C.铝锂合金是混合物D.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5.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铜制电线 B.铁质铁锅 C.金制项链 D.铝制饮料罐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错误的是
A.铁具有导热性,用于制作铁锅
B.焊锡熔点低,用于焊接金属
C.青铜抗腐蚀性好、耐磨,用于制轴承、齿轮
D.金属银导电性好,用于制灯丝
7.今年3月,三星堆遗址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高3.95米的青铜神树、由金箔包裹的权杖、重约 286~g 的黄金面具以及玉石器和象牙等。
(1)黄金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2)与纯铜相比,青铜的优良性能有 (写一种即可)。
8.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哈工程大学研发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无人艇试航,石墨烯研发成功…都是哈尔滨的骄傲。

(1)利用火箭发射卫星,火箭使用肼 (N_{2} H_{4}) 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同时放出巨大能量把火箭送人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火箭升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内能→(2)钛和钛合金是制造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的重要材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 (填序号)等性能。
A.熔点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 B.熔点低、硬度大、韧性好 C.密度大、耐磨、耐腐蚀
(3)石墨烯可被用于制造透明电极、液晶显示屏、触摸屏、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是由于石墨烯具有较高的 和透光性。
知能提升
9.“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之一是: c+ 高温 2Ni+CO_{2}\uparrow 2NiO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镍不锈钢的硬度小于纯铁B.火法炼镍中无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C.含镍不锈钢属于一种铁合金D.火法炼镍的反应中Ni元素化合价升高了
10.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B.合金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容易获得
C.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都带电荷,原子带电荷
D.因为银的导电性很强,所以导线通常是用银制作的
11.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地铁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地铁钢轨使用的锰钢属于金属材料
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大D.修建地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12.太阳能电池路灯(如图),可以实现白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照明,其灯柱材料为铝合金,路灯内部采用金属铜作导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灯柱所需的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都比纯铝 (填“高”或“低”)。
(3)太阳能电池路灯使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性。
13.用下图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研究铁的性质。

(1)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2)铁能打成铁片,说明铁具有 。铁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写一点)。
素养提升
14.我国正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1)“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布放了中国第一个由钛合金打造的深海沉船考古永久测绘基点,钛合金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体现其具有的优良性能是
(2)中国空间站利用再生技术,可将CO转化为 H_{2}O 其原理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和一种常见的化合物X,已知X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25%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深地一号·顺北油气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石油分馏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
(4)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5G铁塔骨架所采用的钢材主要应具备的性能为 (填序号)。
A.熔点高B.密度小、耐磨性好C.硬度大、韧性好
15.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下图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序号)。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 铜 | 锌 | 锡 | 铅 | 锅 | |
熔点/℃ | 1083 | 419.6 | 232 | 327 | 271 | 321 |
① 铅锡合金中某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合金的熔点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的质量分数;当合金熔点最低时,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② 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组成,其熔点约为(填序号)。
A.15\~30°℃ B.60\~80℃ C.235\~250℃ D.300\~320°℃
答案与点拨
1.D2.B
3.B[点拨: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B符合题意;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4.C5.A
6.D[点拨:金属银导电性好,但熔点不高,不能用于制灯丝,D错误。]
的合金,但是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为 0.03%~2% ,生铁的含碳量为 2%~4.3% 故钢的含碳量比生铁小,C符合题意;修建地铁,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D不符合题意。]
12.(1)金属材料(2)高(3)导电
13.(1)导热性(2)延展性熔点高(合理即可)
7.(1)金属(2)硬度大(合理即可)
+o_{z} 一定条件 *N_{2}+2H_{2}O 8.(1)NH 0价、一2价化学能机械能(2)A(3)导电能力
9.C[点拨: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含镍不锈钢的硬度大于纯铁,A错误;由反应物的种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火法炼镍中可能会产生污染环境的一氧化碳气体,B错误;含镍不锈钢属于一种铁合金,C正确;NiO中,镍元素显 +2 价,Ni是一种单质,其中镍元素的化合价为0,镍元素化合价降低,D错误。]
10.A[点援:碳在常退下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便于保存,不易褪色,A符合题意;合金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也更好,B不符合题意;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都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不带电荷,C不符合题意;银的导电性很强,但价格昂责,所以导线通常不是用银制作的,而是用铜或铝,D不符合题意。]
11.C[点拨:地铁是通过通电提供能量,故地铁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A不符合题意;地铁钢轨使用的锰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钢和生铁均是铁[点拨:(2)X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则 rm{x}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设X中碳、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x、y,则 (12x x)/(12x x+1x y) 1Xy12×x+1×y=75%:25%,解得 x:y=1 :4,故X的化学式为 CH_{4} ,则该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CO_{2+4H_{2}\xlongequal{\congH C H_{2}O+C H_{4},}}
15.(1)B(2)①锡 2:3 ②B[点拨:(2) \Phi 横坐标质量分数为0时熔点要比质量分数为1时熔点高,因为铅的熔点比锡高,所以横坐标表示锡的质量分数:合金熔点最低时锡占 60% ,所以铅占 40% 合金中铅与锡的质量比为 40%:60%{=}2:3:0 ②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金属的熔点,、铅、锡、镉这四种金属熔点最低是 232~degree 所以要选择熔点比232℃低,但不能很低,必须高于室温,故选B。]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材全面解读
必备知识详解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铜与氧气反应① 化学方程式:2Cu+O2CuO。② 反应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2)铁与氧气反应① 化学方程式: 3Fe+20_{z}/{\DeltaFe{\partial e}F e_{3}O_{4}} ②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3)镁与氧气反应① 化学方程式:2Mg+0 点燃2MgO。②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4)铝与氧气反应① 化学方程式 :4Al+3O_{2}\xlongequal{E_{1}+1+2E_{2}}2Al_{2}O_{3}。 ② 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 .Al_{2}O_{3} 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知识拓展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除去镁、铁等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便于金属与酸接触反应。
例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A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正确;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C错误;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D错误。
变式训练1 下列物质在 O_{2} 中燃烧,火星四射,生 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蜡烛 D.铁丝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知识点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
(1)实验步骤\Phi 将镁、锌、铁、铜用砂纸打磨。② 将打磨后的四种金属分别放入 5\;ml. 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③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上述实验。
(2)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
金属 | 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
稀盐酸 剧烈反应,有大量 | 稀硫酸 | 稀盐酸 | 稀硫酸 | |
镁 | 气泡产生,溶液仍 为无色,试管壁发 热,生成的气体能 够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 Mg+2HC1 MgCl+H↑ | Mg+2HSO MgSO+H↑ | |
锌 | 反应较剧烈,有较 多气泡产生,溶液 仍为无色,试管壁 发热,生成的气体 能够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 | Zn+2HC1- ZnCl+H↑ | Zn+2HSO ZnSO+H↑ | |
铁 | 反应缓慢,有少量 气泡产生,溶液由 无色逐渐变为浅绿 色,生成的气体能 够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 Fe+2HC1 FeCl+H↑ | Fe+2HSO FeSO+H↑ | |
铜 | 无明显现象 |
2.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征:单质+化合物一新单质 ^+ 新化合物,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知识拓展
1.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化合价为 +2 价。含有 Fe^{2+} 的溶液为浅绿色。
2.反应 co+ 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 +co_{2} 不是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 CH_{4}+2O_{2}\xlongequal{\Delta}CO_{2}+2H_{2}O_{3}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高温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FeO+3CO-2Fe+3CO_{2}
4.在置换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因为反应前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该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了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
例2 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铜 B.镁 C.锌 D.铁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A符合题意。
答案A
变式训练2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SnO_{z}+2C 高温载的炼锡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n{+}2CO\uparrow ,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 SnO_{2}+2C 高温 Sn+2CO↑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A。
答案A
知识点3 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和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铝丝和铜丝用砂纸打磨,将打磨后的铝丝放人硫酸铜溶液中,将打磨后的铜丝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
实验内容 | 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将铝丝浸 人硫酸铜 溶液中 | 浸人溶液中的铝 丝表面覆盖一层 浅红色的固体, 溶液蓝色逐渐变 浅,甚至无色 | 2Al+3CuSO-Al(SO)+ 3Cu |
将铜丝浸 人硝酸银 溶液中 | 浸人溶液中的 铜丝表面覆盖 一层银白色固 体,溶液由无色 变为蓝色 | Cu+2AgNO-Cu(NO)+ 2Ag |
(3)实验结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AI>Ci>Ag。
2.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例3向 CuSO_{\downarrow} 溶液中加人一定质量的 Z_{\Pi} 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 {CuSO_{4}} 和 ZnSO_{4} B.滤液中一定有 {CuSO_{4}} ,可能有 Z_{{nSO_{\downarrow}}}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 Z_{n}
解析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则滤液中一定有 {CuSO_{\downarrow}} 和 ZnSO_{\ast} ,A正确;滤液中一定含有 Z_{nSO, * B} 错误;硫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一定没有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C错误;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一定没有锌,D错误。
答案A
变式训练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Fe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通过乙试管的实验可以比较 Zn 与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若a是 Zn,b 是 {CuSO_{4}} 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D.若a是Fe,b是 {CuSO_{4}} 溶液,则无需甲试管的实验也能实现实验目的
解析甲试管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Fe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A正确;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B正确;丙试管中,若a是 Zn,\mathbf{b} 是 {CuSO_{4}} 溶液,实验中锌能置换出铜,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铁、铜的活动性,C错误;丙试管中,若a是Fe,b是 {CuSO_{4}} 溶液,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结合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可知,锌的活动性比铁强,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Fe>Cu,D 正确。
答案C
典型例题解析
题型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例1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化学活动性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说明丙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而腐蚀,说明乙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说明甲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和氧气反应,因此甲、乙、丙三种金属化学活动性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答案D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用来
制造照明弹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解析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符合题意。
答案C
题型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例3下表为某核心期刊刊文中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编号 | 20mL硫酸的 | 1g锌的 形状 | 0~3min产生 氢气体积(mL) |
质量分数 20% | 锌粒 | 31.7 | |
② | 20% | 薄锌片 | 50.9 |
30% | 锌粒 | 61.7 | |
④ | 30% | 薄锌片 | 79.9 |
A.Zn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 B.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解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可知,锌的活动性比氢强, Z_{n} 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A能由实验得出;由实验 *②③ 对比可知,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不是总是比薄锌片少,B不能由实验得出;由实验①③ 对比可知,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C能由实验得出;由实验 *③④ 对比可知,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D能由实验得出。
答案B
题型3 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4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
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
Ⅲ.将铁片浸人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将银、铜、铁中的金属 分别放人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Fe+H_{2S O_{4}-F e S O_{4}+H_{2}\uparrow}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气体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2)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说明银排在氢的后面;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但铜和银不能比较,所以将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3)将待验证的三种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列,分别将两边金属单质放入中间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中,即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于铜在中间,所以两种金属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即可。
答案 (1)Fe+H_{2S O_{4}{=}F e S O_{4}+H_{2}\uparrow} 点燃(2)将铜片插人硝酸银溶液中,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铁、铜、银(3)铁银硫酸铜(合理即可)
规律方法总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方法: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选用试剂:Fe、CuSO溶液、Ag
“两金夹一液”: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和最弱的两种金属的单质及活动性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2)选用试剂:FeSO溶液、Cu、AgNO溶液
“两液夹一金”: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及其他两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两种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
2.金属的活动性有强有弱,反应时也有先后顺序
(1)“两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十一种金属”(两个弱者,则最弱先被反应掉):将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液中,一段时间后析出的一种金属是银,理由是铜比银活泼,所以铁粉最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掉时,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_{3} 一2Ag+Fe(NO_{3})_{2} 。即最先反应掉的是硝酸银溶液;溶液中最先被置换出来的金属是银,然后被置换出来的金属是铜。
(2)“两种金属单质十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两个强者,则最强先反应):某同学将废锌粉和废铜粉混合物放入废的洗影液(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了固体和蓝色液体,则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理由是锌比铜活泼,锌先与硝酸银反应,铜后反应;溶液显蓝色说明铜已反应产生硝酸铜,从而说明锌完全反应变为硝酸锌。即先反应掉的金属是锌,后反应的金属是铜。
课后作业评价
第1课时
基础巩固
能产生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你所认同的是
1.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关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原因,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① 铝的化学性质本来不活泼,难被腐蚀; ② 市场上的铝材料通常是铝合金,合金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 ③ 铝性质活泼,表面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2.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 SiO+2C单避Si+2CO\uparrow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3.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红色物质
4.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B.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C.铁可以把稀盐酸中的氢气置换出来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6HCl 一2FeCl_{3}+3H_{2}\uparrow
5.如图所示,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调整天平平衡后,同时向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加人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粒。以下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反应时天平指针先向右偏转B.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居中C.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左D.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右
6.现有体积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三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7.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下列金属制品时,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
A.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
B.铜导线
C.黄金首饰
(2)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 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
(3)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的原因
知能提升
8.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实际上是含铜和锌的合金,对于真假金元宝的鉴别,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火烧 B.看颜色C.测密度 D.加人稀硫酸
9.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两种金属组成,取 5.6~g 该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 _{0.2~g~} 氢气,则此样品一定不会含
A.Zn、Fe B.Al、ZnC.Mg、Cu D.Zn、Mg
10.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点燃 A.CH+2OCO+2HO B.4P+5O2点2P:Os MnO, C.2KCIO KCI+3O↑ △ D.Cl+2NaI-I+2NaCl
1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金属甲和乙与图像相符的是(

A.X>Y>Z B.X>Z>Y C.Y>Z>X D.Z>Y>X

A.甲是镁,乙是锌 B.甲是锌,乙是铁 C.甲是铝,乙是铜 D.甲是铁,乙是镁
12.兴趣小组同学用相同形状的铁、镁、铝、锌四种金属分别和等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稀盐酸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对应的物质是铎
B.由图像可知①对应的金属反应速率适中,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
C.根据铝对应曲线判断,在实验前可能没有完全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
D.镁对应的气压变化中出现压强变小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温度降低
13.在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 (\romannumeral2)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registeredA 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 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③ 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circledast 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素养提升
14.数字化实验利用传感器能准确地测定实验过程的相关数据。下图是某同学将少量锌粒放人盛有过量稀硫酸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15.欲测定 {Cu-}{Zn} 合金及 Cu-A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 合金。

(2)取该合金的粉末 26~g 加人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 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②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与点拨
1.C2.C
3.D[点拨:钢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物质,D错误。]
4.B[点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A错误;根据漫画可知,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最快,则 Mg 在四种金属中的活动性最强,B正确;铁可以置换稀盐酸中的氢元素,不是氢气,C错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1 一FeCb+H2←,D错误.]
5.D[点拨: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先产生氢气,故反应时天平指针先向右偏转,A不符合题意;如果金属过量,酸不足,则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居中,B不符合题意;如果金属不足,酸过量,设锌粒和铁粒的质量为x,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Z_{n+H_{2}SO_{4}} —ZnSO+H↑
65 2 y=(2x)/(65)
Fe+HSO-FeSO+H↑ 56 2 z=(2x)/(56)
故最后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左,C不符合题意:如果锌、铁均过量(或锌恰好完全反应,铁过量),则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居中,如果锌不足,铁过量(或锌、铁均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左,故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不会偏右,D符合题意。]
6.D[点拨:现有体积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三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说明X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Y、Z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Y、Z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由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至完全反应乙所需时间短,则乙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Z>Y>X。]
7.(1)B
(2)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4Al+3O—2AlOs
8.B[点拨: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铜灼烧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可以鉴别,A方法可行,黄金、铜和锌的合金都是黄色,看颜色不能鉴别,B方法不可行。黄金、铜和锌的合金的密度不同,测密度可以鉴别,C方法可行。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加入稀硫酸不反应;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鉴别,D方法可行。]
9.A[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Zn+H_{2S O_{4}} ——ZnSO+H↑65 26.5g 0.2gFe+HSO-FeSO+H↑56 25.6g 0.2g所以Zn、Fe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在 5.6~g~6.5 g之间,A符合题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2AI+3HSO-Al(SO)+3H↑
54
1.8g 0.2 g
Zn+HSO—ZnSO+H↑
65 2
6.5g 0.2g
所以 \operatorname{Al},\operatorname{Zn} 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在 1.8~{g}~6.5 g之间,B不符合题意;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Mg+H_{2}SO_{4} —MgSO+H↑
24 2
2.4 g 0.2g
Mg、Cu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大于 2.4~g.C 不符合题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Zn+HSO—ZnSO+H↑
65 2
6.5g 0.2 g
Mg+HSO——MgSO+H↑
24 2
2.4g 0.2g
Zn、M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消耗金属
混合物的质量在 2.4~g~6.5 g之间,D不符合题意。]
10.D
11.A[点拨:镁比锌活泼,则镁和稀硫酸的反应更快,根据方程式:Mg+HSOMgSO+H↑24 2Zn+HSOZnSO+H↑,消耗等质量的镁和锌,镁产65 2生的氢气较多,A符合题意;锌比铁活渡,则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更快,根据方程式:Z_{n}{+}\ensuremath{H_{z}}SO_{i} —ZnSO+H↑65 2Fe+HSOFeSO+H↑,消耗等量的锌和铁,铁产生56 2的氢气较多,B不符合题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元素的后面,则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镁比铁活泼,则镁和稀硫酸的反应更快,根据化学方程式:Mg+H_{2}SO_{4} —MgSO+H↑24 2Fe+HSOFeSO+H↑,消耗等质量的镁和铁,镁产56 2生的氢气较多,D不符合题意。
12.A[点拨: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压强增大幅度越大,图2中①②对应的物质分别是锌和铁,A错误; ① 对应的物质是锌,反应速率适中,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B正确:铝对应的气压变化说明在实验前没有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稀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C正确;镁对应的气压变化中出现压强变小的原因是瓶中温度降低,D正确。]
13.0③5
[点拨: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锌反应更快,锌与酸的反应时间短,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Phi 正确;由化学方程式 Fe+H_{2}SO_{4} 一 \mathbf{\nabla}*FeSO_{4}+H_{2}\ ^{\star} 可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由化学方程式 Z_{n+H_{2}}SO_{4} \mathbf{\nabla}*ZnSO_{4}+H_{2}\ \ast 可知,每 ^65~g~ 锌生成2g氢气,由图可知,最终生成氢气一样多,则消耗锌和铁的质量比为 65:56.② 错误;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O 正确:由于消耗的锌比铁多,所以可能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circledast 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5正确。]
14.(1)Z n+H_{2}S O_{4} —ZnSO+H↑
(2)ZnSO、HSO
[点:(1)AB段装置内压强增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_{n}{+}\ensuremath{H_{2}}SO_{4} 一 \mathbf{*}ZnSO_{4}+H_{2} ↑。(2)由图可知,B点时压强最大,说明锌和稀硫酸反应结束,气体总量不再变化;BC段压强略减小,是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放热,反应结束后容器内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压强减小,则C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ZnSO_{4} ,H_{2} SO_{4} .
15.(1)Cu-Zn(2)0.2 75%
[点援:(1)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能测定出 {Cu-Zn}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而银的活动性比氢弱,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不能测定出 Cu-A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①由图示可知,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0.2~\mathbf{g}_{:}\mathbb{Q} 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x。
HSO+Zn-ZnSO+H↑65 20.2g
\scriptstyle{(65)/(2)}={(x)/(0.2rm{g)}}
_{x=6.5}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scriptstyle:={(26~g-6.5~g)/(26~g)}x100%=75%.7
第2课时
基础巩固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铁 B.金 C.银 D.铜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溶液变蓝B.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更不活泼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_{4} Cu+FeSOD.铁、银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4Fe+3O点2FeO B.Fe+CuSOCu+FeSO C.2Fe+6HCl-2FeCl+3H↑ D.Fe+HSOFeSO+H
4.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Cu B.Mg C.Fe D.A1
5.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B.实验②中铜丝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变蓝
C.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
D.只做实验 ③ 和 \circledast ,一定不能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人盛有 AgNO_{3} 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有 Zn 和 Ag B.金属活动性:Zn>AgC.滤液中含 Zn(NO_{3})_{2} 和 AgNO_{3} D.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7.四块相同质量的锌片分别浸人下列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其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硫酸铜 B.硝酸银 C.稀硫酸 D.硫酸镁
8.如图,将金属X插人烧杯内的 AgNO_{3} 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人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金属X是
(2)加人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 (填“存在”或“不存在” AgNO_{3} 。
知能提升
9.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 Mg,Ag,Cu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Mg、Ag、Cu、稀硫酸 B.Mg、Ag、CuSO溶液 C.Ag、Cu MgCl_{2} 溶液 D.Ag、CuCl溶液、MgSO溶液
10.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鼎尖教案: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鼎尖教案》研发中心编.一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24.12.ISBN978-7-5724-4852-2
I. G633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4KY5321号
本册主编:王藜敏张帅沈萍
副主 编:聂龙凤李军峰石杰一张逸纯
编写者:刘丽君赵立波张志冬 闫庆香
责任编辑:韩萍萍
出版发行:延边教育出版社
地 址:吉林省延吉市长白山东路98号(133000)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长远天地4号楼A1座1003(100080)
电 话:0433—2913940 010—82608550
网 址: https://www. ybep.com.cn
客 服:QQ1697636346
印 刷:
开 本:880毫米 x1230 毫米1/16
印 张:25.5
字 数:742千字
版 印次:2024年12月第1版 2024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724-4852-2
定 价:76.5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发现印装质量有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电话:010一82608550)
为教师工作减负一站式
配齐全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