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ing Teachers with Integrity and Vision 2018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第 2 期(总第2期) 2018年12月31日 主送:教育部社科司、教师工作司、高等教育司、 基础教育司、北京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 抄送:北京师范大学校办公室、教育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录 工作综述 专注探索求创新,基地发展攀高峰——2018 年下半年(7-12 月)工作综述 /1 建设动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一行莅临中心指导基地建设工作 /3 中办、教育部委托,中心团队撰写《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现状报告》,为全国教育大会建言献策 /4 中心团队凝聚研究力量,助力澳门特区政府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未来规划工作 /5 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研究》子课题顺利推进 /6 中心又添新力量,密西根州立大学廖伟博士正式入职 /7 采用民主程序,公正公开进行换届选举 /7 中心年度晋升与考核顺利完成 /7 科研进展 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在媒体发声:“教师要堪当国家重任”/8 中心教师朱旭东教授、宋萑教授等权威解读国家四号文件,出版新书《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 顶层设计 <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解读三十二条》/8 中心教师朱小蔓教授主编《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操作手册》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9 中心教授李琼等人发表 SSCI 论文:Beyond the paycheck: Chinese rural teacher well-being and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local community engagement /10 中心教师赵希斌老师出版书籍《给语文教师的的阅读建议—基础书目与导读》,给语文老师指点阅 读迷津 /10 学术交流 中心举办国际大会,学术成果频频获奖 /11 教师教育专业师生赴台中教育大学学术交流,深化合作,见到实效 /11 中心教师卢乃桂教授、宋萑教授受邀参加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 2018• 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12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高峰论坛——山西师范大学 60 周年校庆系列学术会议顺利召开,中心派团参会 /12 北京师范大学—民进中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合作协议交流会达成框架性合作协议 /13 教师教育高峰主题论坛——第四届教育创新博览会系列学术会议高规格召开 /13 2
第六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质量与公平: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隆重召开 /14 世界课例大会第 12 届国际年会“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国际对话”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15 卢乃桂、Damian Spiteri、夏林清、Christopher Day 多位专家为中心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16 人才培养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国际博士项目启动 /17 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优秀大学生教师教育研究暑期学校顺利开幕 /17 中心 2018 迎新会暨教师节庆典活动赢得新生比心 /18 研究生境外实习全面开花 /19 参访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坚定从教信念 /20 走访专硕实践基地校,深化合作交流 /21 中心学生顺利开题与答辩 /22 2017 级教育硕士中期考核暨迎新活动圆满结束 /22 社会服务 教育精准扶贫:践行国策,精准帮扶 /23 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凉山州、保山市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项目 /23 国家名师领航:名师领航,国培示范 /24 北京师范大学“APEx”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 /24 积极参与中西部国培项目、创新国培实施模式 /25 教育区域合作:以智启智,教研共进 /26 教育领导能力提升项目 /26 3
工作综述 专注探索求创新,基地发展攀高峰 ——2018 年下半年(7 月 -12 月)工作综述 落实国家教育决策,不断贡献专业智慧 基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力量,为服务党中央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 师队伍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贡献力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一行莅临北京师 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工作,高度肯定中心工作并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工作未来发展指明 了方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研究》子课题顺利推进;中办、教育部委托, 中心团队撰写《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现状报告》,为全国教育大会建言献策;中心团队凝聚研究 力量,助力澳门特区政府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未来规划工作。中心教师朱旭东教授、宋萑教授等 权威解读国家四号文件,出版新书《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解读三十二条》;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在媒体发声:“教师要堪 当国家重任”。 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探索理论实践 廖伟博士正式入职中心。基地采用民主程序,公开公正进行换届选举并完成中心年度晋升 与考核工作。中心教师朱小蔓教授主编《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操作手册》丛书新书发布, 中心教授李琼等人发表 SSCI 论文,中心教师赵希斌老师出版书籍《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 基础书目与导读》,为语文教师指点阅读迷津。中心主任朱旭东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大奖,学术 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际交流更加活跃,持续提升学术水平 中心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承办世界课例大会第 12 届国际年会,吸引了来 自 36 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举办第六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质量与公平:学校学习共同 体的构建”、举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高峰论坛、承办教师教育高峰主题论坛——第四届中国教 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协办 2018·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等大型会议、参与北师大 - 民进中央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合作协议交流会。同时,教师教育专业师生赴台中教育大学学术交流;卢乃桂、 Damian Spiteri、夏林清、Christopher Day 多位专家为中心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1
强化国际人才培养,推进基地发展建设 中心非常重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教师教育政策与实践)国际博士项目启动,研究生境外实习全面 开花,赴台、赴 MSU 访学交流项目进一步深入。为推进专硕项目合作校基地建设,中心领导 带队走访专硕合作基地校,增进合作关系。 社会服务再上台阶,培养项目取得进展 中心以教育精准扶贫、国家名师领航等服务国家重大政策,建设高质量创新型教师队伍建 设为出发点:承办凉山州、保山市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项目,践行国策,精准帮扶;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APEx”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参与中西部国培项目,创新国培实施模式,致力 于帮助学员成为中国乡村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支持者。 2
建设动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一行莅临中心指导基地建设工作 2018 年 12 月 10 日上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黄伟副司长、王薇处长一行在北京师 范大学郝芳华副校长、教务处汪明副处长陪同下,莅临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 心主任朱旭东教授与中心教师们参加了中心指导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 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与中心教师们参加了本次工作指导座谈会,会议由宋萑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代表中心 师生表达了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莅临指导工作的热烈欢迎。朱部长向各位领导介绍了教师 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史,诚挚感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一直以来的指导与关怀。之后,中心副主 任李琼教授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情况,展示了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人才 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成效。中心从 2004 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时间,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教师教育领域的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一直肩负 “良师 善邦,启师致远” 的使命。任友群司长与中心老师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对中心未来的工作与研 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一是多关注政策,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政策从调研期到落实期 的过程工作中来,从专业性的角度更好地制订政策、实施政策;二是解决中西部教师培养体系 建构问题,基于现有政策,调动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共同办学;三是宣传和弘扬优秀校长、 教师榜样形象与精神内涵,确立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并能引起社会共鸣的正面积极的“常态化、 平民化的”教师形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此次莅临指导工作,既表达了教师工作司对中心工作的肯定与对中 心进一步发展的期待;也从服务于国家政策咨询的角度为中心未来教学与科研工作指明了发展 方向。相信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各位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定 能稳步发展、逐步提升,为新时代国家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建言献策。 3
中办、教育部委托,中心团队撰写《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现状报告》, 为全国教育大会献计献策 2018 年 8 月,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受中共中央办 公厅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 对我国当前教师队伍的数量结 构、质量素养、工作环境与制度 管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并形成了《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现 状报告》的研究成果。该报告由 朱旭东教授、李琼教授牵头,宋 萑教授、廖伟博士、付钰博士、 王恒、靳伟、高鸾博士、胡倩、 陈林、赵荻和贺文洁具体执笔。 中共中央办公厅最终采纳了该研 究成果,并将其用作制定相关决 策的研究依据之一。该研究采用 二次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和 最新的统计数据、研究文献、调 查报告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对 我国教师队伍现状的整体把握。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教师 队伍整体规模充足,但仍存在结构性短缺;第二,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持续提升,但来自不 同区域、学段、性别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第三,教师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对教师(尤其是教 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提升,教师专业幸福感水平较高,但教师的工作环 境与管理制度仍存在若干挑战,包括教师工资待遇仍然偏低、教师缺编严重、缺乏有效的教师 退出机制、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等。研究团队针对我国教师队伍中现存的问题,从如何持续 保障充足师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和教师素养、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 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该研究报告是近期对我国教师队伍现状的一次系统分析与梳理, 它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改革实践将具有重要参 考价值。 4
中心团队凝聚研究力量,助力澳门特区政府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未 来规划工作 2017 年 4 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宋萑教授带 领的团队接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开展“澳 门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活动成效及策略研究”项目。 经过 1 年半的调查、访谈与分析,研究团队于 2018 年 11 月完成《澳门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活动成效及策 略研究》报告。 根据研究报告结果,在澳门教学人员队伍现状 方面,包含澳门 2007 年以来教学人员队伍规模与结 构、专业准备度与学历学位教育、各学段的变迁与 现况。在澳门教学人员成效方面,研究发现澳门教 学人员的专业素养相比 2006 年整体有一定程度的进 步,教学人员工作量、建构主义教学信念、课堂秩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法等教学工作变 数及心理组织环境上有不同水平的呈现,教学人员专业学习共同体、校长领导力、教学人员的 教龄和学历等在相应程度上影响着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自我效能感与集体效能感以及幸福感。 研究还分别从日常短期培训活动、澳门教青局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常规培训活动、新入职教师 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内地优秀教师来澳交流计划、学校领导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储备人才 培训)、校本培训三方面进行了效能评估。 最后,在对澳门未来教学人员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分析和专家建议分析的基础 上,澳门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1)整体建设上,一是教学人员队伍需持续补充,重点补充 中学和小学阶段教学人员;二是提升学历水平并多渠道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2)制度上, 首先建立和完善教学人员专业发展相关标准,包括《教学人员专业标准》、《教学人员专业发 展指引》等;在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治理机制方面,建议设立教学人员专业发展委员会、建立专 业学习社群、订定《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活动时数的审核准则》补充性规则等;在教学人员专业 发展支持激励机制方面,可设立“专业发展学校”荣誉称号、“教学人员专业发展奖励基金”、 “教学人员专业发展特别基金”和“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日”,以及建立代课教师统筹机制;其次, 建议从个人、学校、区域、政府不同层次建立、开发数字化支持系统。(3)教学人员专业发 展活动改进上,包括更新教学人员专业发展活动设计理念、以实践分享来推动专业发展活动对 接教学人员需求、建立理论 - 实践 - 反思 - 指导循环式立体化专业发展活动、支持学校建设专 业学习共同体、推动在地化教学人员专业发展资源建设。 5
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研究》子课题顺利推进 2018 年 9 月 15 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质量 研究》项目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五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 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朱旭东、王本陆、周逸先、阚维、易进、陈红兵、潘新民、李春忠、邓 素文、赵婧、王永明、汪明、彭茜、邱芳婷等专家教授。 王本陆教授从项目背景、项目意义、项目结构、项目工作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总体介绍。 王老师汇报之后,在座的评审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评审专家首先肯定了项目的价值。项目 建立在长期研究之上,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数字化资源探索从最初的纸本、全资源课程、借助 移动手段结合二维码建设数字化资源,到今天建立 MOOC,线上线下相结合。基于教学论的研 究,借用技术手段,尝试了翻转课堂、混合模式教学。其次,专家认为这一课题顺应了时代对 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对培养优质老师的时代需求。另外,内容创新性强,将历史与实践结合、 本土与国际相结合、兼顾民族地区,有非常好的价值典范。 专家们也提出了需要日后进行关注一些问题。首先,在课程方面,朱旭东教授提出明确要 定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注重信息化背景下,加深教 师教育的深层理论探讨和课程建设;第二,明晰教材之间的层次上如何定位、衔接和呼应,以 及各教材之间的异同;第三,课程、教材的评价标准问题,之前的“三全”标准需要进一步的 细化论证,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第四,实践性课程问题,短期的见习和实践是不够的,提出见 习和实习要常态化、真实化、情境化。其次,研究方法方面,与会专家提出,第一,调查中需 要进行访谈,面向教师、教务等进行访谈;第二,收集全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计划、培养方案, 关注他们使用的教材,建立教师教育研究的数据库,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师教育现状及未来提升 路径的探讨。希望能够结合课题,结合时代背景,出版《教师教育课程论》、《教师教育课程 哲学》,这不仅在教师教育培养上有所突破,对教师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也有 所提升与贡献。 王老师对专家意见做出回应,首先表示了对专家的感谢,并表示后续将对整体项目进行规 划,从教师教育学科的角度进行深层的思考,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性,对之前专家 提出的学科建设问题、课程方案的优化、教材问题、研究方法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优化后 期的课题研究。 6
中心又添新力量,密西根州立大学廖伟博士正式入职 2018 年 7 月 2 日上午,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新入职于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 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廖伟博士为中心的全体老师 和研究生做了博士研究的学术分享会。分享会的主题为 “细微的意义建构、显著的后果:在某一中国情境中实施 三 项 教 师 政 策”(Subtle Sensemaking, Large Consequences: Implementing Three Teacher Policies in a Chinese Context)。李 琼所长主持了本次分享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做了总结性点评,对廖 伟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并提出了工作期望。 采用民主程序,公正公开进行换届选举 2018 年 10 月 29 日教师教育研究所全体在职老师在英东楼 623 教室进行了换届选举。学部 教师教育研究所联系人王晨副部长莅临指导工作。 首先,李琼所长进行了述职报告,向全体老师报告了她任职期间工作情况。李琼所长从二 级学术机构所长角色为切入点,从“站在教师前面的人:学部层的代言人”“陪伴教师同行的人: 与团队一起打拼”“站在教师身后的人:为团队提供服务”三个方面报告了自己的工作。最后 表达了对全体老师最诚挚的感谢,感谢老师们的支持与信任,感谢老师们的包容与理解,她指出, 教师教育所继续继承了研究所之前的良好传统,是非常团结的团队,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 同时非常感谢学部领导朱旭东部长以及对口联系人王晨副部长对教师教育所工作的大力支持。 在换届选举最后环节,很多老师忍不住表达了对李琼所长的感谢,高度认可她在任职期间的工作, 赞许她有一颗公正心、包容心、责任心,带领老师们将教师教育所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中心年度晋升与考核顺利完成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2018 年度晋升 的老师有:宋萑由副教授晋升到教授;赵萍由讲师晋升到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 中心目前专职研究人员 15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7 人;副高级职称 6 人;讲师 2 人。 2018 年 11 月 19 日,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 究中心全体老师在英东楼 623 进行年度考核与述职,所有老师均顺利完成年度考核与述职工作, 成果丰富。 7
科研进展 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在媒体发声:“教师要堪当国家重任”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需要明确“培养人”这一国家重任谁可担当。 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 这一神圣使命,必然地落在广大人民教师肩上。 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指出,中国教育要解 第一,教师要牢记“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 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 养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第二,教师也 这一根本问题,需要明确回答“谁培养人”, 要做到六个“下功夫”,做好七个“教育引导”。 第三,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时代重任”。 第四,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和贯穿 于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此为明确的 目标来教学。第五,教师享有无上荣光。第六, 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以 及谁培养人的根本性教育问题,必须以“九个 坚持”为基础。 中心教师朱旭东教授、宋萑教授等权威解读国家四号文件,出版 新书《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三十二条》 国家四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的意见》(后简称《意见》)于 2018 年出台,是新时代中 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思考。中心教师朱旭东教授、 宋萑教授等人率团队深入研究,权威解读国家四号文件。该 书于教师节前出版,也是教师节的献礼之作。本书认为:第 一,《意见》确立了教师地位的超优先性;第二,《意见》 构建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新体系;第三, 《意见》提出了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 系列措施;第四,《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综合化、协同型、 创新性的教师管理制度;第五,《意见》贯彻落实了“高度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十九大精神;第六,《意见》构建了 教师地位、义务、责任和待遇的相互关联的权利体系。 8
中心教师朱小蔓教授主编《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操作手 册》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操作手册》丛书系 我国情感道德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 育研究中心朱小蔓教授主持、由田家炳教育基金会资助 的“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 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操作手册》丛书的 旨趣是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情感表达对于构建良好师生关 系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构建起实施情感表达的认识框架 以及技能、策略和方法,从而启发、带动教师进行自主 行动研究、进行观察、反思、讨论、实践以及再反思, 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师生情感交往的质量,丰富师生交 往的内在精神意蕴。新书发布会于 10 月 20 日在南京召开。 本次新书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项目种子校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承 办。秉承“情感人文”的价值引领与深切关怀,通过多年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情感人文素养主 要表现为教师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高度的情感关切,这种关切不仅需要教师时刻面对学生的情 绪情感发育,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并能够恰当地悦纳自我情感,即能够适恰地觉察、 表达、调适自我情感,养成情感自省的习惯,成为情感文明之人,而情感文明的教师更容易拥 有可持续的职业幸福。 9
中 心 教 授 李 琼 等 人 发 表 SSCI 论 文:Beyond the paycheck: Chinese rural teacher well-being and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local community engagement 文章提出了一个了解农村教师福利结构和决定因素 的理论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低工资、低工作条件的关 键因素,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社区参与。以 3155 名 农村教师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检 验。定量结果证实了教师幸福感的二阶因子结构,证明 了工资满意度的显著影响,以及农村教师专业学习和社 区参与的中介效应。影响鼓励政策制定者通过加强专业 学习和社区联系来加强农村教师的福祉,同时继续寻求 改善工资和工作条件的方法。 中心教师赵希斌老师出版书籍《给语文教师的的阅读建议—基础 书目与导读》,给语文教师指点阅读迷津 本书推荐了数十本适合语文老师阅读的书 籍,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美学 与审美、哲学与历史、原典五类。这些书都符 合三个标准:系统性与基础性、实践性、可读 性。作者从每本书里选取了精彩的内容对其进 行分析,为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提供有价值 的切入点和背景资料,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文本 解读的质量。 10
学术交流 教师教育专业师生赴台中教育大学学术交流,深化合作,见到实效 2018 年 7 月 1 日至 14 日,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专业 2017 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集体赴台中教育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此次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赴台中教育大学观摩、体验和学习师范生培养课程;参观台湾 地区各类学校并与在校师生交流;双方学生共同备课,进行教学展示,以及参访师生参加海峡 两岸教师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研究生主要体验了台中教育大学的两大类的教师教育课程,一类是以专 题研讨和工作坊形式开展的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师范生口语表达训练(学 校行政与家校沟通专题)、观课技术、特教体验课程和教育戏剧工作坊;第二类是师范生实践 学习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语文教学演示分析、师范生分组教学展示竞赛、两岸师范生分组完 成合作备课与教学展示。 代表团参访的学校类型十分丰富,涵盖了当前台湾地区基础教育的所有类型。参访学校 的学段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类型包括:普通公立中小学、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特殊 教育学校和职业高中。 在海峡两岸教师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中,宋萑老师发表题为《师范院校合并升格背景下教 师教育者专业困境》的专题发言,赵萍老师发表题为《教师研究与教师改变:一项基于教师专 业发展项目的个案研究》的专题发言,师生还参与了多个分会场的论文发表与现场研讨。两岸 师生就发表的论文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 此次交流参访活动是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台中教育大学多年来相互交流活动的一 部分,也是对 2018 年五月台中教育大学师生赴京交流的回访。此次活动不仅延续了双方良好的 沟通交流传统,深化了彼此的认识,更加深了两岸青年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对于培养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教育使命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1
中心教师卢乃桂教授、宋萑教授受邀参加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 2018·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9 月 6 日上午,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 承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2018·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江西师范大学开幕, 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协办。本 论坛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民进 次论坛主题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 中央办公厅、民进江西省委会、江西师范大学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高峰论坛——山西师范大学 60 周年校庆系列 学术会议顺利召开,中心派团参会 2018 年 9 月 15 日,时值山西师范大学 60 周年校庆之际, 山西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山西临汾共 同主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高峰论坛。论坛由山西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学院、校友会、社科处、科技处承办,由语文报、英语周 报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卫建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出席论坛。来自台湾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等全国 19 所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等 2 家出版机构的 37 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进行学术报告。 12
北京师范大学—民进中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合作协议交流会达 成框架性合作协议 2018 年 9 月 29 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刘文胜,黔 西南州人大副主任、民进黔西南州委主 委黄建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吕国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张兴毅、 罗辑、张翔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李琼、 桑国元、宋萑、侯淑晶、陈红艳老师在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合作协议交 流会。会议建议在民进中央的推动下, 尽快签订北京师范大学—民进中央—黔 西南州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教师教育高峰主题论坛——第四届教育创新博览会系列学术会议 高规格召开 2018 年 11 月 12 日 -13 日, 教 师教育高峰主题论坛在第四届中国 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期间于珠 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论坛由北京 师范大学、澳门大学主办,北京师 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普通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 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澳门大 学教育学院承办。 本次高峰论坛分两个主题:一是“新时代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实践”, 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建构与师范院校新作为”,分别于 12 日下午与 13 日上午进行。 第一场主题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 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程建平书记和澳门大学宋永 华校长莅临论坛并做了讲话。第二场主题论坛由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明明教 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为论坛致辞。 13
第六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质量与公平:学校学习共同体的 构建隆重召开 2018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第六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办。本次 会议由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国际联盟主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 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福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 此次盛会是在继 2016 年 10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第四届学习共同体国际会议后第二次 在中国大陆地区召开的大型学习共同体学术会议,来自亚洲国家及地区的教育研究者和学校变 革专家,就如何在推进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的过程中兼顾质量与公平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进行了以“中国教室文化:集体性个人主义学习的 基础”为主题的闭幕演讲。其中,朱旭东教授所提出中国特有的“公共性”“私人性”“统一性”“权 威性”相交织,“集体性集体主义学习”与“集体性个体主义学习”共存的教室文化特征,在 参会专家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14
世界课例大会第 12 届国际年会“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国际对话” 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由北京师范大学、世界课例研究协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协办的世界课例大会第 12 届国际年会 WALS2018 于 2018 年 11 月 23 日 -26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并聚焦于“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国际 对话”这一主题。 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 港及中国大陆地区 36 个国家和地区,大约 1000 名不同专业与研究背景的参会者,规模空前。同 时大会邀请到 20 多位顶尖的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研究学者担任主题演讲和特邀专场演讲专家,阵 容强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于兴国博士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对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 同时肯定了大会对于推进我国教研制度改革、教师教育创新和实现国际课例研究对话的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在形式上实现了许多突破,安排了主题演讲、分论坛、特邀专场、专题研讨会、工作坊、 论文报告、海报展示、课例研究视觉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社会背景 下的参会者一方面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课例研究和教师教育上的研究与教研,另一方面深入了 解中国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从而实现国内外学者的国际对话。另外,大会还 专设“史家教育集团课例研究”和“东城教育研修学院课例研究”两个特别专场,邀请优秀一线 教师加入大会来分享优秀的课例研究模式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本次会议更接地气。 大会共接受世界各地研究者和实践者 400 多篇论文投稿,围绕“课例研究与教师培养”、“课 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乡村课堂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与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课 例研究与教研的历史”、“跨学科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实践 模式”、“大数据与课例研究”、“网络课例研究”十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参会者就自己感 兴趣的议题进行了深入分享和讨论,会场气氛热烈。此外,大会还安排参会者进行学校参访活动,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会者到访了北京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切实感受中国学校教育文 化和中国课例研究实践。 15
卢乃桂、Damian Spiteri、夏林清、Christopher Day 多位专家 为中心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2018 年 9 月 10 日上午 9:00,教育部普通高 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特邀资深讲座教授卢乃桂先生 在英东楼 318 进行题为“发展学校改进中的跨际 合作者”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老师叶菊艳副 教授主持。 2018 年 10 月 15 日下午 3:30,任职马耳他大学 (University of Malta)的 Damian Spiteri 副教授访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 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并在英东楼 822 为 教育学部师生举办讲座“文化与教学”(Cultures and Teaching),讲座由桑国元教授主持。 2018 年 10 月 29 日上午,夏林清教授在英东 楼 623 教室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师 生举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讲座,讲座由廖 伟老师主持。 2018 年 11 月 30 日上午 9:00,英国诺丁汉大学 Christopher Day 教授在英东楼 318 进行了题为《研究 与发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 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叶菊艳主持。 16
人才培养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国际博士项目启动 教师教育研究所“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老师交流,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桑老师对国 and Practice(教师教育政策与实践)”国际博 际博士生提出的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困惑进行 士生项目于 2018 年秋季学期正式拉开了序幕。 了一一解答。如有国际博士提出如何预约校车 本届共招生来自巴基斯坦、加纳、坦桑尼亚等 以更方便地往返于校本部和昌平校区,如何利 国的 5 名博士生。为帮助国际博士更快更好地 用校本部的图书馆查阅中文教育文献以更好 适应北师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项目负责人桑 地学习中国文化与提升科研素养等。最后,桑 国元老师于 2018 年 10 月 28 日召开了主题班 老师详细询问了每位国际博士毕业后的就业 会。桑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规划,针对博士生们毕业后想留在中国或回到 的师资、科研、社会服务等基本情况,鼓励博 自己的国家,桑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并就如何 士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多与导师和其他 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优秀大学生教师教育研究暑期学校顺利开幕 2018 年 7 月 9 日,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 第三届优秀大学生教师教育研究暑期学校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利开幕,欢迎来自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 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国 23 所高校的 106 名学生。出席本次开幕式 17
的领导及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 同学的汇报结束之后,胡艳教授和张华军副教 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北京 授做了点评。 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王晨教授、印第 安纳大学 Jennifer Conner 教授、印第安纳大学 李琼所长做了结营总结。李所长指出, Laura Liu 教授、香港教育大学高宝玉教授以 同学们所选择的主题广泛地覆盖了教师教育 及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和硕博士生。北京 的研究范围,希望同学们对学术的热爱与专注 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主持 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欢迎同学们到教师教育研 了本次开幕式。 究中心深造学习。为了让同学们对教师教育有 更深入的了解,李所长专门介绍了教育部普通 2018 年 7 月 13 日下午 , 暑期学校的学习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 步入尾声,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学术汇报, 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十五年来,在朱旭东主任 展示自己在暑期学校中的学习成果。三个小 与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心老师们辛勤耕 组汇报的题目分别为,第一组:“A study on 耘,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 new teachers’ reality shocks and their impacts on 服务、国际交流、政策咨询等领域所取得的卓 teacher identity ”;第二组:“教师应具备的 越成果。同学们对中心充满了向往,暑期学校 专业素养”;第三组:“口述史视角下卓越教 在充实快乐的学习中结营。 师的实践智慧研究——以窦桂梅为例”。三组 中心 2018 迎新会暨教师节庆典活动赢得新生比心 9 月 9 日上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 心 2018 迎新会暨教师节庆典在京师大厦多能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 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 究 中 心 所 长 李 琼 教 授、 副 所 长 宋 萑教授及中心的全体老师出席了 本 次 庆 典 活 动。 出 席 庆 典 的 还 有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全体硕士、博 士 生 及 访 问 学 者。 庆 典 由 宋 萑 教 授主持。同学们在迎新与教师节庆 典活动中,感恩中心的各位老师, 给中心比心。 18
研究生境外实习全面开花 2018 年,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在原有与台中教育大学合办 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赴台学习交流项目、与 MSU 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学术性硕博士研究生赴 MSU 访学交流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全日制学科教育硕士中学语文 / 英语的境外教育教学学习 项目,即:中学语文教育硕士赴台教育教学实习和中学英语教育硕士赴澳大利亚教育教学实习, 两个项目分别与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合作。 与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学院进修推广部历时半年的协商设计,2018 年 9 月 16 日,北京 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教授、王玲老师,带领 2017 级全日制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 15 位研究生开启了为期 6 周的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习之旅。 教育教学实习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和教学实务两大部分,在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和师 资培育与就业辅导处的联合安排下,此次教育教学实习活动的专业课程部分,开设的是文字学 课程,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陈廖安教授主讲。教学实习活动分别在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 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这三所学校展开。 经过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持续讨论设计,在立洋教育集团的赞助支持下, 2018 年 10 月 2 日,在裴淼老师的带领下,2017 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生抵达澳大利亚正式 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境外教育教学实习。同学们除了在大学里完成英语的学习,还深入到三所 不同办学性质的学校:公立小学 McCallums Hill Public School、中学 All Saints Greek Orthodox Grammar School、位于悉尼 kingsgrove 地区的私立女子高中学校 St Uursula’s Catholi College 以 及 Beverly Hills Girls High School 比华利山女子高中学校开展教学实习。 这两个境外学习项目作为中心面向未来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重要举措之一,必将为学 士后教师培养改革和探索提供重要经验支持。 19
参访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坚定从教信念 2018 年 9 月 27 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张静老师带领全体 中学语文和中学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前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习见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 校的教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校长助理林秀艳和校长办公室主任皮国萃三位老师热情接待了全体 师生,并展开了交流活动。 会议伊始,张静老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体中学语文和中学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对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热情接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出席嘉宾。 海淀区进修学校校长申军红为师生带来了《海淀进校——海淀教育的“黄埔军校”》专题 讲座,回顾了海淀进校建校 46 年的发展历程,促进了全体师生们对于培养教师优秀人才的摇 篮——海淀进校的了解。林秀艳主任为大家带来了《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 研究》和《基于标准的教学》主题演讲,向大家介绍了海淀进校的国家优秀课题《海淀区义务 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琼老师对海淀区进修学校的两位教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海淀 进校不仅承担起培训教师的职责,更做到了职前和职后的衔接,为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新人开 辟出一片学习天地。张静老师也表示,海淀进修学校承担着海淀乃至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今天的讲座对于全体学生两年后成为教师、掌握教育发展脉络都是意义深刻的。 此次交流,让同学们对海淀区的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增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研究中心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合作关系。同学们应多向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们请 教,努力学习,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2018 级学科英语、语文教育硕士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进入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 验中学、北师大三附中、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农大附中、清华附中、清河中学进行教育实习, 对学校发展历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育行政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 的了解,为后续的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20
走访专硕实践基地校,深化合作交流 为推进专硕项目合作校基地建设 ,2018 年 9 月 27 日下午,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 所所长李琼教授,侯淑晶主任,张静老师,王 玲老师一行,先后走访北京市八一学校、清华 大学附属中学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日 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 英语)专业研究 生实习基地校建设及合作事宜进行协商。 会谈中,李琼教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研究所(中心)就两校给予专硕项目给予 的支持表达诚挚的谢意,并向清华附中赵鸿艳副校长、八一学校王华蓓副校长介绍了教育硕士 项目的整体培养方案,期间,着重介绍了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部分的培养目标。李琼所长提出, 希望通过此次磋商,能与两校共同推进教育见习、影子学习以及未来的教学实习等实践部分的 教学与培养工作。 会谈过程中,张静老师详细介绍了专硕项目实践教学部分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希望与学校达 成更深入的合作。八一学校王华蓓副校长表示前期为此项目推荐选拔过实践导师,对进一步的深 入合作表达了强烈的期待与支持。清华附中赵鸿艳副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以往与北京师 范大学的合作情况,表示在各方面工作落实后,相信与中心的合作对两校的发展会有所助益。 此次走访活动对于推进专硕项目实习基地校建设、落实教学实践安排、密切双方合作等方 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中心学生顺利开题与答辩 2018 年 12 月 3 日上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 育研究中心 2017 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2018 年 12 月 3 日上午与 2018 年 12 月 21 日,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硕士研究生毕 业论文答辩。 2017 级教育硕士中期考核暨迎新活动圆满结束 2018 年 9 月 9 日和 9 月 15 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中心)2017 级全日制教育 硕士中期考核暨迎新活动顺利开展。本次中期考核包括:教师基本功技能展示、专业知识竞赛 以及教学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副部长王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副所长宋萑教授及教 师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宋萑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莅临活动现场,朱部长期 待通过两年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做到勤思考, 多实践。在接下来的教育实习期间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夯实学科知识,努力提高教 学能力,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经过两年的积累与锻炼,成为一名“四有 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教授发表致辞。 教学展示邀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老师担任评委嘉宾,值得关注的是特别 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 11 名高中学生、北京市中法实验学校的 12 名初中生以及 农大附中的 4 名初中学生参与了教学展示活动。 老师们认为,经过一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同学们能够更加自如地站在讲台上进行 英语教学,同时学科知识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未来一年中,同学们要继续以高标准要求 自己,不断思考,迎难而上,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22
社会服务 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凉山州、保山市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 项目 2018 年 9 月 —12 月, 由 教 育 部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广 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和凉山彝族自治 州人民政府支持的中国教师教育精准 帮扶大型公益活动——“启师·沃土 计划”: “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 凉山州教师教育者培训现场 新体系建设项目在凉山州、保山市两 个区域顺利实施。 本次项目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 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执行秘书长黄 贵珍,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夏林清,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西城区 教师研修学院、房山区教育委员会、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海淀区教师进 修学校、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组 成专家团队,采用政策解读、对话名 师、经验分享等形式,以“区县教师 保山市教师教育者培训现场 教育新体系建构”、“研修一体化机 制建设”、“用新理念指导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和“基于教师需求的培训设计”等为主 题开设了灵活多样的课程。 通过项目的实施,学员表示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了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 的内涵、理论依据和可行路径;增强了其提升区县教师教育者发展水平的信心,厘清了教师教 育者队伍建设的路径,为凉山州、保山市的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3
北京师范大学“APEx”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 2018 年 11 月 23 日- 2018 年 12 月 8 日, 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北京 属实验中学和北京景山中学为实践学校、十一 师范大学“APEx”——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 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一土学校,采用专题讲座、 第二次集中学习在北京举行。 学术沙龙、学校实践、导师指导等多种形式, 本次项目师资主要由授课专家团队、学科 以“课例研究”、“国际教育发展新动态”、 导师团队、实践导师团队、理论执行导师团队 “批判性阅读”、“感知学科前沿”等为主题 等构成。依据“提炼思想、养成专长、形成模式” 开设了具有多元性、前瞻性、针对性的课程。 的阶段性目标,本次学习主要设置国际对话、 通过本次集中学习,学员表示在授课专家 学术训练、示范引领、参访体验以及研讨交流 和导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 五个环节。据此,基地联合中关村第一小学、 的新趋势,逐步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式, 石景山区北京教科院实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 解决了部分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增强 前门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 了自己未来成长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教师的 市第八中学、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市第四中 信心。 名师领航学员与指导导师合影 名师领航学员参加世界课例大会 24
积极参与中西部国培项目、创新国培实施模式 2018 年,中心积极参与教育部国培计划 河南省乡村教学点教师培训现场 的实施工作,承担了云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小学校长下校参观现场 育厅、河北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重庆市教育局等省市的国培项目,对象涉及乡 村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乡村中 小学校长、乡村教学点教师以及特岗教师等, 累计培训人数达 2000 多人。 项目实施依据乡村教育及乡村中小学(幼 儿园)校长或教师的特点及现状,从培训目标、 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多方面提高培训的针对 性,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中开展主题系 列化的培训项目。项目实施采用集中培训、跟 岗实践、名校参观、特色学校展示、后期跟踪 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0—15 天的专项 培训和后续的一年跟踪指导。以提升教师职业 生命质量为培训的最终追求,探索乡村教师专 业发展策略、乡村教师研修模式以及乡村教育 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帮助学员成为中国乡村教 师发展的引领者和支持者。 重庆市乡村幼教教育培训者跟岗实践现场 25
教育领导能力提升项目 2018 年,与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教育局、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龙岗区百合外国语学校等多个区 域和多所学校合作,开展了区域教师、校本教师的教育领导力提升项目。此类项目的设计理念 依据成人学习特点,充分激发学员的实践智慧,引领学员对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建构; 方案的制订既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满足每个教师的个性需要,既立足于教师专业 发展的现实需求,又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项目以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等的一线校长或教师为对象,立足于使每一位一线教育 工作者都能成为教育领导的远景。项目实施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具体为集中培训,理论引领; 深度考察,同伴互助;总结提升,成果展示等;培训方法主要采取专业理论研讨、实地实践操作、 名教师论坛以及深度参观考察,致力于为一线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通过项目学习,引起认知 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期望学员获取新的理念、反思自身实践、建构新的知识; 为学校及区域培养一批优质的师资队伍。 ● 昆明市教学名师教学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宁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管理者能力提升项目和心理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深圳市高级中学班主任专业管理及科研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四川绵阳市南山中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重庆市江北区幼教管理培训者研修项目 ●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教育行政干部及校长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盐城市普通高中校长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发展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 济南市历下区幼教管理者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 26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主编:宋萑 主审:朱旭东 责编:陈红艳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教育楼604室 邮编:100875 网址:http://cter.bnu.edu.cn 电话:0086-10-58804318 传真: 0086-10-5880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