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专题版 核心微讲

发布时间:2023-1-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专题版 核心微讲

站在高考前沿 助力高效备考2024版《高考复习顶层设计》(大一轮),是由高考命题专家研究团队精心策划,诚邀全国一线名师联袂编写的复习类图书。图书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及教材要求,关注考试最新变化,准确把握考试热点,充分体现高考命题新走势,是一部指导2024届考生夺取高分、制胜高考的宝典。助力莘莘学子点燃奋斗的激情,把握考前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追逐心中的梦,绽放你人生的精彩。了解最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 高屋建瓴 有的放矢 精准备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对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给出了回答。把“四个坚持”(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和“四个服务”(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收起]
[展开]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专题版 核心微讲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6页

站在高考前沿 助力高效备考

2024版《高考复习顶层设计》(大一轮),是由高考命题专家研究团队精心策划,诚邀全国

一线名师联袂编写的复习类图书。图书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

明》及教材要求,关注考试最新变化,准确把握考试热点,充分体现高考命题新走势,是一部

指导2024届考生夺取高分、制胜高考的宝典。助力莘莘学子点燃奋斗的激情,把握考前的

每一分钟,全力以赴追逐心中的梦,绽放你人生的精彩。

了解最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 高屋建瓴 有的放矢 精准备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

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

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

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中

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对高考“为什么

考、考什么、怎么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问题给出了回答。

把“四个坚持”(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和

“四个服务”(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高考命题工作的基本遵循。

了解高考常见失分因素 补齐短板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1)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适时将知识

编成口诀、顺口溜、歌谣等,便于记忆,把有关

知识串联起来。

(2)要重在理解知识。要深入把握知识

的内涵和外延,准确认知历史现象、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

2.阅读能力的欠缺

首先 对 教 材 的 阅 读 要 注 意 有 个 “细—

粗—细”的过程,提高掌握知识的熟练度和准

确度。其次,要学会读题,尽量提炼出更多的

有效信息,如材料主旨、限定词、材料出处、说

明等,明确题目要求。

3.运用知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差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联系一些相关学科

知识,用多学科知识解释历史,疑难问题容易

突破,也有利于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4.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欠缺

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维

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

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要

求学生在平常学习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多对历史事件进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页

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独立思考,多角度思

考问题,创新性地思考问题,发散地、逆向地

解决问题。

5.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差

清楚地把握章、节、子目和知识点之间的

内在联系,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既要注意每

一模块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掌

握各模块之间某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相

关内容的联系。看某一知识点时,要联系它

的前因后果,思考与它相关的内容,将这一知

识点纳入立体的知识结构中。

6.解题技巧缺乏

高考题中,有许多题目的限制语是有明显

提示作用的,并且答案的来源有明确限制,如

“根据材料概括”解题时必须依据材料,这可以

增强学生的解题意识。

7.概念混淆不清

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做出准确

定义的前提。要学会完整归纳历史概念的内

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历史概念

来分析和理解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是历史思

维发展的必经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优化高考复习方法与策略 运筹帷幄 谋而后动 决胜千里

图书体例设计紧跟高考变化趋势,破常规,点

亮智慧之灯,求创新,打开视野之窗。以考点为编

写单位,夯实基础点,细讲重难点,题型方法讲透。

本书将每个编写单位分为———自主学习篇、互动

课堂篇、实战高考篇,不同考点采用不同的编排模

式。紧扣教材和历史学科考试要求,精心打造“思

维升华·纵横拓展”等特色亮点栏目。凸显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及要求,层次分明,步步为赢,实现

学生由基础到能力的层层推进。

1.夯基固源,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2.重视发掘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功能 3.走出题海,规范解题,提升技巧

2024版《高考复习顶层设计》(大一轮)根据高考试题年年变、命题与时俱进的特点,以

编排新颖的内容和形式,与众不同的考点普查和备考理念,遍布全书的创意和创新。让你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提升。鸿鹄高翔,一举千里苍穹,鲲鹏展翅,直击辽阔长空。

第8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002

导学案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003

导学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0

导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014

导学案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023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028

第二单元 西方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031

导学案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032

导学案6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041

导学案7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047

导学案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052

导学案9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059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066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069

导学案10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70

导学案11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079

导学案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087

导学案1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097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106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 110

导学案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11

导学案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18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127

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129

导学案16 两极世界的形成/130

导学案17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

格局/135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141

● 靓点橱窗 精品展示 ●

LIANGDIANCHUCHUANGJINGPINZHANSHI

自主学习

查错补短

第9页

历史Ⅱ/ 经济成长历程 ■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144

导学案18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45

导学案19 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153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163

第七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66

导学案20 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67

导学案21 两次工业革命/174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181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183

导学案2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4

导学案2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0

导学案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7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204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207

导学案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8

导学案26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

形成/216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223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 ……………………………………… 225

导学案2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

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26

导学案28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34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241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43

导学案29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44

导学案30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249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256

互动课堂

思维升华

第10页

历史Ⅲ/ 文化发展历程 ■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260

导学案3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61

导学案3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268

导学案33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76

导学案3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81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289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292

导学案3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293

导学案36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300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306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

技文化 …………………………………… 308

导学案37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09

导学案38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314

导学案3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

成与发展/321

导学案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326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333

第十五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 336

导学案41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337

导学案4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342

单元提能·高效整合/350

历史Ⅳ/ 选修模块 ■

选修模块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352

选修模块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361

选修模块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372

附录:中外历史时代发展特征对比

附:

核心微练(单独成册)

答案深度解析(单独成册)

随堂训练

专题归纳

第11页

必修(Ⅰ)纲要知识学科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本思维导图全面覆盖教材单元、课、每课子目录三级知识)

答案标签 ??三公九卿制 ??郡国并行制 ??文官 ??设内阁 ??设军机处 ??万民法 ??克利斯提尼改革

??半殖民地半封建 ??辛亥革命 ???社会主义类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权利法案》

???参议院 ???巴黎公社革命 ???七月流血 ???杜鲁门主义 ???单极世界

001

第12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第 一 单 元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

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 阶段一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

?????????????????????????????????????????????????

◇ 阶段二 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

线索1 君主专制

?????????????????????????????????????????????????

?????????????????????????????????????????????????

线索2 中央集权

?????????????????????????????????????????????????

?????????????????????????????????????????????????

线索3 选官制度

?????????????????????????????????????????????????

?????????????????????????????????????????????????

002

第13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导学案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必备知识·教材梳理 链接答案 P1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

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

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首先,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

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其次,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与威严的器

物和建筑,如大型宫殿等的出现,表明“天下共

主”的帝王专制雏形出现。

再次,反映尊卑与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

品也大量出现,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

事通过?? 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

①中央:设有?? 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

命征伐。

【知识补充】 商汤的“仁德”政治

商汤吸取 夏 朝 灭 亡 的 经 验 教 训,要 求 其 臣 属

“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

留“夏社”,并封其后人。他“以宽治民”,对内减轻

征敛,鼓励生产,扩展了统治区域,远居黄河上游的

氐人、羌人部落等纷纷来纳贡归服。商汤有许多轶

事典故,其中“解网施仁”反映出他“仁德”治国的思

想,是成语“网开三面”的历史来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

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

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

和?? 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以拱卫

周王 室,使 权 力 分 配 由 商 向 周 转 移,即 天 下

归周。

(3)分封对象:

①首先是?? ,这是分封的主体,受

封之地居于?? 或?? 。

如鲁、晋、卫、燕等,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

“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蕃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

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例 如 姜

尚,“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 。

如宋国,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

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

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

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

的形成。

(4)诸侯权力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

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

派赋役等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积极作用:

①稳定了?? ,开发了边远地

区,扩大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3

第14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西周封国内居住着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

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专业技工

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

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

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居住在郊野,成 为 “野

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国之内

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

杂社会,推动了文化大融合。

③打破了夏 商 的 部 落 国 家 和 方 国 联 盟 状

态,国 家 政 权 由 松 散 走 向 紧 密,是 一 种 制 度

创新。

(6)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

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

??? 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春秋时期“???

”取代,到战国时期则“礼乐征

伐自大夫出”。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

按照??? 亲疏,用规定宗族内

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力,规

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

的制度。

(2)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加强???

,解决周人贵族内部???

问题,即天下归宗。

(3)核心内容:??? 。嫡长

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

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嫡长子与众

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

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4)特点:

主要特点是??? 制度。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

有相对性。??? 与政治隶属关系

相结合。

(5)影响:

①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

??? 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 。

②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

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③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

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

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

法治意识相违背。

【概念阐释】 贵族政治

(1)概念: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

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2)特征:①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

权;②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

世禄制”;③所有的官员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

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庭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

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

级差别的乐舞。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 级 安 于 名

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3)目的:巩固??? ,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

天下归心。

(4)实质:维护???

的工具。

(5)影响:积极方面: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的

稳定;②有利于尊崇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崇德尚

群社会美德的形成(崇德即重视人的节操和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4

第15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养,尚群即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利于社会

和谐。

消极方面:形成了尊卑等级观念及任人唯

亲、重男轻女等社会陋俗。

(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

”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

舞于 庭”,孔 子 斥 责 说:“是 可 忍 也,孰 不 可

忍也!”)

1.西周的“封建”与封建社会的含义基本相同。

????????????????????????

????????????????????????

2.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成为

“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基本实现。

????????????????????????

????????????????????????

3.分 封 制 全 部 是 以 血 缘 关 系 为 基 础 的 政 治

制度。

????????????????????????

????????????????????????

4.在宗法制下,长子也被称作嫡长子,二者的含

义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素养提升 链接答案 P1

探究点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史料实证———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史料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

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

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

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

次受封。”《荀子》记载周初,“(周 公)兼 制 天

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

相比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

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

统治策略。

[解读] 史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解

读本史料应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在分封对象、

诸侯的分布区域等特点。

[试答]

???????????????????

????????????????????????

????????????????????????

????????????????????????

历|史|解|释

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的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

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

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

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史料实证———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

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

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❶ ,逐渐建立起一

个“溥天 之 下,莫 非 王 土;率 土 之 滨,莫 非 王

臣”的华夏国家❷ ,这是以姬姓周室宗族为主

干框架而融合诸族后形成的,是中国古代国

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❸ ,主要是

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

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

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❹ ,进而演变成一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5

第16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

心的族群结合体❺ ,实际上已成为带有“华夏”

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❻ 。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

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

❶商朝实行“异姓国族林立”的内外服制度

❷分封制下周天子乃天下共主,显示出统一性

❸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❹“宏观政治决策”说明分封制有一定的集权性

❺族群结合体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纵向和

横向联系加强

❻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西周在国家结构上具

有分散性,对后期政治统治产生消极影响

[答题用什么]

题目中问的是分封制的影响,应结合所获取的信

息❶❷❸❹❺从积极方面分析,结合⑥从消极方

面分析

[试答]

???????????????????

????????????????????????

????????????????????????

历|史|解|释

辩证认识分封制对西周国家治理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

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

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分封诸侯,

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

的统治。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

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

区,形 成 了 众 星 捧 月 般 的 政 治 格 局,加 强 了

统治。

(2)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

(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

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

层政治组织的统一。

(3)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与文化的交

流。一方面,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专业

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

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交融。另一方面,周朝

的很多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

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

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

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

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

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

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

及统一和安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探究点二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一)史料实证———西周宗法制的特点

[解读] (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宗法制的体系由大宗和小宗构成,大宗和

小宗具有相对性。

(3)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

等级秩序。

(4)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

(5)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

历|史|解|释

对宗法制特点的认识

1.宗法制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原则和宗主

独尊地位为核心的族权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6

第17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2.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基本原则是维

护嫡长子不可更易的独尊地位。

3.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使族权与政权

合而为一的族制系统和等级制度(家国一体)。

4.宗法制和分封制所确立的等级制度,都以

维护周天子至高至尊的最高统治地位为最终目的。

(二)史料实证———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史料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

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

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

权① 。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

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❷ 。周天

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

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

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

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❸ 。从

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

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

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❹ 。自秦

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

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

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

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❺ 。……中国封建政治

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

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 义 倾

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

一特色❻ 。

———摘编自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宗法制的影响。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

①强化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垄断地位

②小宗服从大宗,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③强化王权,形成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④宗法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⑤等级制度、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

主义

⑥亲贵合一、裙带作风以及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

对理性和守旧思想

续表

[答题用什么]

史料以对西周和对后世两个方面分析了宗法制

的影响,分析时应注意结合所获取的信息,综合

概括

[试答]

???????????????????

????????????????????????

????????????????????????

历|史|解|释

宗法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

1.积极影响

(1)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

“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

和“家国同构”。

(2)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

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

稳定。

(3)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

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

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

一制度密不可分。

2.负面影响

(1)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

想的形 成,人 们 的 民 主 观 念 和 民 主 精 神 普 遍

缺乏。

(2)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

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3)从文化上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

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

(三)史料实证———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7

第18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解读]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

时只有周天子可以享有最高礼仪。铜鼎位居

礼器首位,尊卑序列尤为严格,“天 子 九 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从考古遗

址出土的文物来看,春秋初期郑庄公逾越周

礼,公然使 用 九 鼎,表 明 天 子 的 权 威 不 复 存

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历|史|解|释

宗法制度的瓦解

1.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这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室内部,周幽王废储君

嫡长子而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王室的

继承之争,造成王室尊严扫地,天子地位低落;

各国兼并激烈。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

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2.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

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尚贤思想流行,传统的

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如管

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

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3.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

隶主贵族(如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

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

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归纳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

权相结合

最高统治者以天意自居,通过垄断神权

来加强王权;国事以占卜方式决定

浓厚的部

族色彩

由于是从父系氏族演变而来,夏商周三

代的政治、法律及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

的部族色彩

最高统治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

的高度集中

封国自主权较大,天子对诸侯领地并无

实际统治权;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越来

越密切,周的文化及习俗在不断传播和

影响着诸侯国

贵族政治

特征明显

世卿世禄制下,官僚都是贵族,贵族有封

地但无薪俸。诸侯国内的劳动者不对国

家承担赋税等义务,只对诸侯履行义务

对|应|练|习

1.(2023·南昌市高三评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卜辞表明,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许

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按神意来决定。商朝天

子既是人,也是连接天人意志的神。这说明

商朝 ( )

A.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B.以神权来强化皇权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二)纵引横联———夏商周三代的文明传承

文字

沿革

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

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

对后世的突出贡献

宗法

观念

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

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政治

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

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

民族

观念

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

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

传统

文化

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对|应|练|习

2.(2023·萍乡市高三质检)西周统治者基本上

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天”视为至

高无上的主宰。但是改朝换代的政治现实,

又使他们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由

此可见,西周的统治者 ( )

A.具有一定的民本理念

B.对自然现象格外关注

C.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重视宣扬“君权神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8

第19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三)家国情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

同构”

(1)“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

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

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2)“家国 同 构”是 宗 法 社 会 的 显 著 特 征。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

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它使族权和行政权合

二为一,使家庭和宗族同时享有行政权和族权

的双重权力。

对|应|练|习

3.(2023·新乡市高三联考)西周文献中,常见

周王以“我邦”与“我家”并提,要求臣下尽心

效力,“保其家邦”,并说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

是“勤劳于王家”。这体现了西周 ( )

A.分封制贯穿政治生活

B.世卿世禄制度仍发挥作用

C.浓厚的家国同构理念

D.中央集权制度已相当成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堂训练 感悟高考 对话专家·学以致用 链接答案 P1

1.(2022·浙江卷)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

仪的时 代,孔 子 说:“周 监 于 二 代,郁 郁 乎 文

哉! 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

的是 (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2021·湖北卷)“爵”通常被认

为是饮酒器(如图),也是饮酒礼

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

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

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

反映了 (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3.(2021·浙江卷)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

首领称“王”,周 王 发 表 诰 命 时 用“王 曰”,或

“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

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

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4.(2021·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

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

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

西周时期 ( )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5.(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

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

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

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

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9

第20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6.(2021·辽宁卷)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

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

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

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

把握高考微点,实现素能提升

完成 P389训练1

?

?

?

?

?

?

?

?

?

?

?

?

?

?

导学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必备知识·教材梳理 链接答案 P1

一、概念

秦朝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

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立,是一种??

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

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 的命令,

一切受控于中央。

二、背景

经济

根源

?? 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

家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产。新兴的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社会

根源

维护?? 的需要。秦始皇吸取前朝

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秦统一

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权力,才

能维护统治

思想

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

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立了

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

基础

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逐步瓦解。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 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

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三、基本内容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1)创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

兼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权

势和地位,就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

一,采用“?? ”称号。

(2)特征:

皇帝

独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

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

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

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

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

的地位

皇位

世袭

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始皇帝”,后

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内容: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 ,

史称“三公”。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

处理政务;太尉主管??? ;御史大夫是丞

相的助手(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传达皇帝诏

令,并负责??? 百官。三方互不相属,互

相牵制。丞相之下设立“九卿”,分掌国家和皇

家的各项行政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 能 部 门。

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2)特点:以??? 为中心;国与家同

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参政方式:三公九卿以“朝议”的方式讨

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朝议”可以集

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

??? 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0

第21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3.地方制度———郡县制

(1)渊源:??? 时期,一些诸

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等新的

地方行政区划。

(2)实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

干??? 。

(3)内容:

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

命令,对 下 督 责 所 属 各 县,定 期 向 丞 相 汇 报

工作。

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

民众。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中央???

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且不能世袭;实

行??? 制度,没有封地。

(5)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

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彻底打破了

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贵族政治被??? 取

代(世官制→流官制,血缘国家→地缘国家);基

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稳定的赋

税、徭役与兵源。

四、保障措施

思想上

秦始皇把??? 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对于以古非今的

舆论,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这就导致后世无穷

非议的“??? ”的发生

交通上

修造??? 和直道,通向四面八方,同时加

强开边与移民,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文化上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使中央政令可以

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知识拓展】 秦朝的文书行政机制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

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秦朝还建

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

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

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

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

五、深远影响

疆域

随着中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建 立,秦 朝 国 力 日 益 增

强,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

政治

有利于集中力量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国家统

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专制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专制

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且不断得到加强和

完善

经济

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使中国

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

民族

有利于促进??? 和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

文化 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等

政治

君主个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容易

造成决策 的 随 意 和 行 政 的 专 断,极 易 出 现 暴

政、腐败现象

经济

在??? 时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思想

文化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文化专制日趋严厉。思想

上独尊一家,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压抑了人性

及其创造力,阻碍了中国民主政治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秦统一后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度量衡、货币、文

字以及修筑长城、“直道”等。

????????????????????????

????????????????????????

2.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

????????????????????????

3.秦朝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间接任命;中央对

各郡县实行直接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1

第22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4.郡县制防止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没有缺点。

????????????????????????

????????????????????????

5.“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没有什么区别。

????????????????????????

????????????????????????

?

?

?

?

?

?

?

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素养提升 链接答案 P2

探究点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史料实证———周秦政治制度的比较

史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

家形态①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

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

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❷ ……正是在这一背

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

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

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❸ 。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

政治制度十六讲》

史料二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

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

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

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

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

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异,这反映了

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解读]

①西周的政治体制———分封制

②随着宗法制的败坏,分封制日趋瓦解

③秦朝实现了制度的转型

[试答]

???????????????????

????????????????????????

????????????????????????

????????????????????????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解读] 史料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

层点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原因、背景;

第二层则指出官僚政治的性质和意义。

[试答]

???????????????????

????????????????????????

????????????????????????

????????????????????????

????????????????????????

????????????????????????

历|史|解|释

1.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比较

比较项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

权力运作

自 主 性,具 有 决 定

领地事务的权力

受 制 于 皇 帝 及 其 代 理

者;很 难 发 挥 自 己 的 才

干和主动性

权力机构 机构设置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

互监督,政府机关庞大

收入来源 主要来源于领地 主要来源于俸禄

官吏选拔 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由皇帝任免,由察举制、

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

标准

与宗 法 制 相 联 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 家 “大 一 统”的 条

件下,按地域划分

官吏

权力

王位 世 袭,拥 有 封 地

和相应的爵位

官 吏 由 皇 帝 和 朝 廷 任

免调 动,不 能 世 袭,官

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

第23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续表

分封制 郡县制

与中央

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

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

责范围

封地 内 有 行 政 权,拥

有土地管理权

辖 区 内 只 行 使 行 政 管

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续表

分封制 郡县制

历史

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 利 于 中 央 集 权 的 加

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

?

?

?

?

?

?

?

?

?

?

?

?

?

?

(一)归纳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

三大环节

1.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皇帝制度———皇帝制

度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听凭皇

帝任免与命令,确立了国家结构的新形式。

2.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废除了奴隶主贵族

的世卿世禄制,以官僚政治取而代之。

3.建 立 保 障 统 一 的 地 方 行 政 制 度———郡

县制。

(1)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

度,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的体现,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

(2)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利于防止分裂

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

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

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

要标志。

对|应|练|习

1.(2023·吉安市高三质检)秦统一后,在讨论

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

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

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

时 ( )

A.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

B.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

D.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

(二)纵引横联———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个人权力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

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权力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

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政治制度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

贵 族 到 秦 朝 皇 帝 任 命 官 员,从 而 形 成 官 僚

政治

权力执掌

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

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对|应|练|习

2.(2023·焦作市高三联考)在郡县制下,郡守

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

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

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

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三)唯物史观———认识中央集权体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

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中央集

权体制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

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

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3

第24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对|应|练|习

3.(2023·周口市高三评估)秦朝修筑的驰道、

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

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

省连接 起 来,形 成 条 条 大 路 通 罗 马 的 盛 况。

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 )

A.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

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

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

?

?

?

?

?

?

?

?

?

?

?

?

?

?

随堂训练 感悟高考 对话专家·学以致用 链接答案 P2

1.(上海高考)《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

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

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2.(江苏高考)根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东 有 东 海。但 西 汉 学 者 编 写 的 《淮 南

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

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上海高考)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

用啬夫的是 (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4.(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

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把握高考微点,实现素能提升

完成 P391训练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必备知识·教材梳理 链接答案 P2

一、汉代政治

1.地方管理

(1)问题:汉初?? 、封国并存,导致

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

颁布“??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加强君权

(1)汉初丞相集?? 、司法、行政大

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让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常侍等,组

成“内朝”,负责决策,“外朝”则是以丞相、御史

大夫、太尉等为首组成的执行机构,中外朝制度

削弱了?? 。

3.选官制度

实行??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荐人

才,??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知识补充】 察举和征辟

察举是西汉选官常用的方式,指的是由地方官

员将其辖区内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的方式。此外,皇

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做官。

由朝廷征聘的官员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

属官的为“辟”,二者统称为征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4

第25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4.政治特点

“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

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形成了一些

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

布衣将相

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这些人 大 都 没 有 贵 族 头 衔,称 之 为 “布 衣 将

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

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

重视母族

亲属关系

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

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

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

大的表现

儒士受

到重用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

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地方势

力强大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

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

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

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

握有实权的先是?? ,后有中书省

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政治的形成

(1)含义: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

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

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

政权,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构成了强

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重要特征。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

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

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至南

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2)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 势力的

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

于士族的支持

(3)政治 保 障:九 品 中 正 制 是 士 族 制 度 的 政 治 保 障

(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续表

(1)政治上:按?? 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

要官职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

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

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

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

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

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

“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3.选官制度

采取??? ,世家大族依靠门第

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三、隋唐政治

1.地方制度:唐朝中期设??? ,“安

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

集权。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

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

具体。

(2)特点:

相权三分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 ,

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

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

(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

经由三省处理

加强皇权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

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

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

机构运转

节制君权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 通过,不

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

不足

(3)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

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5

第26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

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

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 。三省六部

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

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

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

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3.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

经济上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

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

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经济不

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

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政治上

隋唐时期用??? 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

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

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4.选官制度:科举制

(1)内容: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 ??? ,科举制

形成。

(2)影响:

项目 阐释

社会整

合功能

否定特权制度,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合理内核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

的流动和转化

推动文

化发展

把读书、考试和??? 联系起来,促进了

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

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

巩固国

家统一

把选 拔 人 才 和 任 命 官 员 的 权 力 集 中 到

??? ,适应了“大一统”意识 形 态 的 需

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社

会稳定

推动世

界文明

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

采用,并成为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

官考试制度

续表

项目 阐释

重才

轻品

选 拔 人 才 有 时 过 于 重 视 才 学 标 准,忽 视

??? ,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官本位

思想

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发育;

科举文化所孕育而成的官场文化,至今仍

有消极影响

禁锢

思想

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发展;抑制了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

产生和发展

5.唐代的藩镇割据

唐玄宗在位时期,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

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

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

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

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

“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

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

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数民族相

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

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四、宋元政治

(一)中央

1.宋朝

(1)二府三司制形成:

①宋初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

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增设??? 、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 。

(2)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

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

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

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

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

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6

第27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①原因:

经济上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

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

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政策上

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

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

选官上

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

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入仕的机会,使

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

教育上

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

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

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

基础

②表现: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行政权、财权集于

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

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

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

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兴文教,

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

③评价:

积极性

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

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

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

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

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

局限性

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

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

2.元朝:一省二院,相权反弹

(1)??? 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

官行使宰相职权,六部归入中书省;枢密院掌全

国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

至威胁皇权。

(二)地方

1.宋朝

(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

①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

央??? 。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负责监督。

③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

(3)特点及影响:

特点 影响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

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皇权高度集中

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

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

的重要原因

2.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

①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 直接

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

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

受??? 节制。

(2)特点、评价:

特点

①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亦是地方的

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达到中央与地

方势力的平衡

③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积

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领导体 制 是 一 署 多 员 与 长 官 节 制 相 结 合 的 制

度,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

评价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 的开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7

第28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1.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没有任何合理性。

????????????????????????

????????????????????????

2.唐代的中书省与元代的中书省职能相似,都

是决策机构。

????????????????????????

????????????????????????

3.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相似,都体现

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

4.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都是直线行政,有利

于中央集权加强。

????????????????????????

????????????????????????

5.汉代的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由地方士绅向上推荐,没有考试这一环节。

????????????????????????

????????????????????????

6.九品中正制实施的过程中始终重家世,轻才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素养提升 链接答案 P2

探究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史料实证———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加强

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

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

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

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

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

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思考] (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解读] 抓核心语句是解读史料的关键。史

料一“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国除为郡”

“颁布律令”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

取的措施;“与汉郡无异”表明其意义。

[试答]

???????????????????

????????????????????????

????????????????????????

????????????????????????

????????????????????????

史料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

之。掌总 理 郡 政…… 其 赋 役、钱 谷、狱 讼 之

事,兵民之政皆总焉① 。

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

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

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❷ 。

———(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三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

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

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

治体制得以确立❸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

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

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

策等因素密切相关❹ 。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

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思考] (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知府与通

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这反映出宋代加强中

央集权的什么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8

第29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3)根据史料三,概括指出作者认为两宋时期

“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

❶知府初设时的职能

❷通判的职能,知府职能的变化

❸文官政治的特点

❹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答题用什么]

综合❶❷两条信息可知,知府总理州郡的行政、

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通判具有监督知府的职

能。❹从社会结构变化、经济文化发展、选官制

度、国家政策等方面说明了宋朝文官政治形成的

原因

[试答]

???????????????????

????????????????????????

????????????????????????

????????????????????????

史料四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

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

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

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

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

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

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思考] (4)依据史料四,指出元朝行省制度

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解读] 史料四中“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

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反映了元朝

推行行省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

[试答]

???????????????????

????????????????????????

????????????????????????

????????????????????????

历|史|解|释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1)从控制军权入手,地方军、政、财、司法

权都收归中央。

(2)分化事权:分化军权,禁军统领权一分

为三,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化相权,设参知

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

权和财政 权;分 化 地 方 事 权,使 军 政、监 察、财

政、司法等掌握在不同的官员手中。

(3)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元朝的行省与郡县制的区别

(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 是 地 方 官

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直线行政,有利于民族

国家的统一。

(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

是中央官员。元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是

总理全国政务,管理“腹里”地区(河北、山西、山

东、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其余地方设

行省,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探究点二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史料实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史料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

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① 。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❷ 。东晋则侍中始

优❸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

三者皆为辅臣❹ 。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

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❺ 。但他们

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❻ 。其

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

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

析而为三❼ 。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

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

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9

第30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

①汉武帝重用内朝官

②曹魏时,中书开始参与政事

③东晋时,侍中地位上升

④南北朝时,三省雏形初具

⑤唐朝三省制完善

⑥三省长官已是正式宰相

⑦三省长官的权力分配

[答题用什么]

材料信息量较大,但①②③④⑤反映了一个清晰

的线索,即通过分权的方式削弱相权

[试答]

???????????????????

????????????????????????

????????????????????????

????????????????????????

????????????????????????

????????????????????????

历|史|解|释

1.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

权: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强化。

(2)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在同一机构中,往

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3)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

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

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4)宰相的设置由实转虚:由实位到虚位反

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2.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时期 中央 地方

秦汉

秦设御史大夫兼理国

家监 察,汉 代 御 史 府

负责中央的监察

秦在地方设监御史,汉武

帝 时 设 刺 史 监 察 诸 侯 王

和地方高官

魏晋

御史台成为由皇帝直

接掌握的全国性的监

察机构

地 方 上 不 再 设 置 固 定 的

监察机构,由朝廷不定期

地 派 出 巡 御 史 监 察 地 方

官员

在中 央 仍 设 御 史 台,

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地方分设监察区,形成严

密的监察网

宋元

御史台为宋元时的最

高监察机关

宋在 地 方 设 通 判 监 督 知

州,常 派 遣 转 运 使、按 察

使、观察使到各地区巡察;

元在地方设行御史台,统

辖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明清

明 改 御 史 台 为 都 察

院,清朝沿袭;明在中

央设厂卫特务机构和

锦衣卫监视官民

明 在 地 方 设 十 三 道 巡 按

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

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

重监察网络;清朝基本沿

用明制

3.对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1)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

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贪污腐败。

(2)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

具,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监察制度是皇权的

附属品,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

切关系;随着监察制度日益腐朽,监察官本身贪

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更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

和低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探究点三 古代选官制度

史料实证———科举制的评价

史料 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

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

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

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

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

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

?

?

?

?

?

?

?

?

?

?

?

?

020

第31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

的性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根 据 史 料,概 括 作 者 对 科 举 制 的

评价。

[解读] 史料关键信息“向一切有才之士敞

开”“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

行政管理”“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

的性格”。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科举制。

[试答]

???????????????????

????????????????????????

????????????????????????

????????????????????????

历|史|解|释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

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

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

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

扩大了官吏来源,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

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官员素质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与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官

员,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

演变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

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

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

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

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

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

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

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

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

征。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

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

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对|应|练|习

1.(2023·赣州市高三联考)元代建立后,元世

祖在朝廷中设中书省,并由其管理全国政务。

之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

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元世祖后期,行省

具备“分镇方面”“方面之寄”权利,行省的治

所多在水 陆 交 通 要 道 和 军 事 要 地。据 此 可

知,元代行省的设置 ( )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二)纵引横联———唐宋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

变迁

唐前期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三省制下,尚书省成为最高

行政机 构。三 省 长 官 共 议 国 政,执 宰 相 之 职。

三省议政场所叫政事堂

唐太宗

时期

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

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

执行相职

唐玄

宗后

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体制,成为新的中枢

体制。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后,使职差遣体制逐渐

定型,形成了不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使职差遣体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1

第32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续表

宋代

唐中期以来形成的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形成中书

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在二府体

制下,户部、盐铁、度支在唐代财政使职的基础

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应|练|习

2.(2023·三门峡市高三质检)唐初,只有三省

的长官才可以进入政事堂参议军国大事,后

来皇帝给一些职位较低的官员加上“参议朝

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的头衔,让他们进

入政事堂参与议政。这一措施导致 ( )

A.行政效率提高

B.三省长官逐渐失去决策权

C.中央集权强化

D.皇权至上的格局得到巩固

(三)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举制

蕴含的公平、公正理念

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

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

义社会的需求。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

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命题考查,亦是呼应社会

热点的表现。从科举制的特点、演变及影响等

角度,理解认识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阶段及对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

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

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

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

对|应|练|习

3.(2023·漯河市高三模拟)唐代时有明文规定

“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

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而到了宋代出现了“工

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乃至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的现象。这

一转变 ( )

A.利于宋代政治统治基础的扩大

B.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C.说明理学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

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堂训练 感悟高考 对话专家·学以致用 链接答案 P2

1.(2022·湖北卷)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

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

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

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

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

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

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

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

子皇孙的安置 ( )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3.(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

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

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

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

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

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4.(2021·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

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2

第33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

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5.(2021·湖南卷)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

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

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

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

时 (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6.(2021·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

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

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

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把握高考微点,实现素能提升

完成 P393训练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学案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必备知识·教材梳理 链接答案 P3

一、中央———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

(一)明代皇权的空前强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背景

明太祖认为?? 权势过重,妨碍??

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措施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 负责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影响

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

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

奠基

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

决??

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

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发展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的??

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 ,六部几乎

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①内阁不是法定的?? 的行政机

构 或 决 策 机 构,只 是 为 皇 帝 提 供 顾 问 的

??? 机构。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

权起制约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3

第34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3.宦官专权

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

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

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

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4.特务统治

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

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

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二)清朝: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

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 皇 权,在 宫 内 设 南 书

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

实际上是参与机密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

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

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设立: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

(3)职能:

①接受皇帝召见,??? 。

②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

和地方官员执行。

(4)特点:

①组织形式特殊,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

机大臣,人数无定制。

②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完全听命于皇

帝,跪受笔录。

③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公于内廷,近于

皇帝,办事效率高。

④保密性强,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

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 高度膨胀

的产物。

(5)作用:

①提高了??? 。

②君主专制加强,??? 进一

步巩固。

2.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

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

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

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

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3.文字狱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

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

冤狱。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

化的发展,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

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二、地方———中央集权继续加强和因地制

宜设置地方体制

(一)三司分权,设立督抚

1.明代

(1)内容: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

度,地方最高层级的省(布政司),设三司使以分其

权:布政司的布政使管??? ;按察司

的按察使掌??? ;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指

挥使掌??? ,调兵则由??? 。

(2)作用:这种地方最高层级统治的分权体

制,有利也有弊。

有利

方面

分散了地方最高层级长官的权力,避免了其坐大

割据及其对??? 的威胁

不利

方面

事权散置,协 调 不 利,尤 其 不 利 于 突 发 事 件 的 应

对,在遇到地方叛乱的时候,调动部署军队、征用

军粮物资就不顺畅便捷,步调无法一致

(3)演变: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

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地区直接节制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4

第35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司,统一征调军队、军粮物资,集中指挥。明代

的督抚,其辖区还不是以省为单位,具有临时

性,多担任军事方面的职责。

2.清代

发展了督抚制的有利方面,使督抚成为按

省设置的省级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

统辖布政使、按察使这两司(清代省级的都司取

消),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

是总督,节制一省、两省或三省的省级最高武官

提督、总兵及管辖区的绿营兵,是清代地方要地

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

(二)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

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

和宗教信仰的政策。

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

??? 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

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

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

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

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

藏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

??? 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

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

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改土归流就 是 把 少 数 民 族 土 司 管 理 的 方

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少数

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

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

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三)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明清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同时,强化了对社

会基层的控制。明代户籍制度严密,军民出行

超过百里,要在官府办理通行证,关津要隘,时

刻盘查。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城

市中以坊、街、胡同编排,县以下乡村设乡、都、

保、庄。各地名称不同,但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

姓。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

1.明代废丞相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彻底消失。

????????????????????????

????????????????????????

2.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对皇权丝

毫不起制约作用。

????????????????????????

????????????????????????

3.明代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皇权的弱化。

????????????????????????

????????????????????????

4.明、清两朝都有内阁这一机构,清朝的内阁在

军机处设立后废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素养提升 链接答案 P3

探究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史料实证———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秦汉时期

坐着奏事

宋元时期

站着奏事

明清时期

跪着奏事

[解读]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而大臣

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

化的趋势。

(二)史料实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史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

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元

?

?

?

?

?

?

?

?

?

?

?

?

?

?

?

?

?

025

第36页

赢在微点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历史

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❶ 。第一

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士族力量强大❷ 。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

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

旱田 地 带 逐 渐 转 移 到 华 南 的 水 田 地 带❸ 。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

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❹ 。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

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

收敛性❺ 。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

三帝国”即明清时期具有“内向”“保守”及“非

竞争性”的主要表现。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

❶说明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帝国”时期

❷说明秦汉时虽然已经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

僚政治的转变,但贵族政治的色彩依然存在

❸说明由于科举制的实行,隋唐元时期真正实现

了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❹说明第二帝国的“外向”“开放”“竞争性”的特点

❺主要说明了明清政治体制的衰落,具有“内向”

“保守”及“非竞争性”的特征

[答题用什么]

结合❹❺和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明清时期的中

央机构变革的相关知识分析

[试答]

???????????????????

????????????????????????

????????????????????????

????????????????????????

????????????????????????

????????????????????????

????????????????????????

????????????????????????

????????????????????????

????????????????????????

????????????????????????

历|史|解|释

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继承了前朝的

一些制 度 和 做 法,又 在 此 基 础 上 实 行 了 新 的

举措。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

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

手段等各个方面。

(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

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

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

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归纳总结———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

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

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

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

流、发展和提高

续表

(1)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

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2)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

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6

第37页

历史Ⅰ 政治文明历程 讲

对|应|练|习

1.(2023·开封市高三联考)清朝时期的大臣谢

济世说:“自后世有密奏之例,小人多以此谗

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

上下相忌,君臣相疑”,建议“自今除军机外,皆

用露章,不许密奏”。这反映出密折制 ( )

A.加剧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B.在强化皇权过程中产生一定弊端

C.威胁到了军机处的权力

D.极大地提升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

(二)纵引横联———认识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

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

2.发展

(1)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

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

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提刑

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属中

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

统属关系,实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一般州

和县三级统属。

(2)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十八行省;清

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

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

而异。

对|应|练|习

2.(2023·南阳市高三模拟)元朝为控制地方设

立行省。不过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却在1376

年废行省,设三司代替行省。明太祖此举旨

在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完善地方机构

(三)家国情怀———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定型

1.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

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 步 定 型。

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

《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

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

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少的民族歧视和偏见;

第三,重视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纳入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过程;第四,重视总结边疆民族政

策的利弊得失。而这又能够对明清时期人们尤

其是统治者的民族认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更

重要的是可以为统治者制定边疆民族政策提供

有益的经验借鉴。《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

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定型,

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创造了

一些成功的经验。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

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朝边疆

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

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对|应|练|习

3.(2023·西安市高三质检)承德避暑山庄是中

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

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八座庙宇围绕在

避暑山庄外,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

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

这反映出清代 ( )

A.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

B.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C.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

D.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7

第38页

附录: 中外历史时代发展特征对比

简表 中国 世界

公元前

8世纪

公元

14世纪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三公九

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废丞相;郡县制、郡

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分封制

?

?

?

?

?

?

?

?

?

?

?

?

古希腊城邦制度,小国寡民,独立

自治,民主政治源头;古罗马由习

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

法;西 欧 封 君 封 臣 制 度、城 市 自

治、教阶制度,中世纪后期的封建

等级代表制

雅典卫城

?

?

?

?

?

?

?

?

?

?

?

?

经济

井田制确立及其瓦解,由刀耕火

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产生;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

商、闭关锁国 铁犁牛耕

?

?

?

?

?

?

?

?

海外贸易、殖民活动较为活跃,工

商业发展

古希腊商人

?

?

?

?

?

?

?

?

文化

孔子、老子,百家争鸣,“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三教合一”“宋明

理学”;《诗经》、楚辞、汉赋、乐府

诗、唐 诗、宋 词、元 曲、书 法、绘

画;四大发明

诗经

?

?

?

?

?

?

?

?

?

?

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智者学派、苏

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

?

?

?

?

?

?

?

?

?

特征:中国是大河文明;西方(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是海洋文明

15世纪

18世纪

后半期

政治

内阁出现、设立军机处,明清君

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

军机处

?

?

?

?

?

?

?

?

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壮大;资产

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制度逐

步建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

?

?

?

?

?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

主导,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

发展 男耕女织

?

?

?

?

?

?

?

?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处于工

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远航

?

?

?

?

?

?

?

?

文化

呈现文学艺术繁荣如明清小说,

科技停滞的状况;推行文 化 专

制,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黄宗羲

?

?

?

?

?

?

?

?

?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相继出

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

动;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牛顿

?

?

?

?

?

?

?

?

?

特征: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并走向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方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

时期

第39页

续表

简表 中国 世界

18世纪

后半期

19世纪

中后期

政治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外交日益近代化。太平天

国运动

鸦片战争

?

?

?

?

?

?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渐入政权中心,工

人运动兴起,巴黎公社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

?

?

?

?

?

?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近代经济因

素产生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江南制造总局

?

?

?

?

?

?

?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蒸汽机

?

?

?

?

?

?

?

文化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中体

西用、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海国图志

?

?

?

?

?

?

?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新古典主义文艺、浪漫主义文

艺、批判现实主义文艺产生发展,印象画派产生,马克

思主义诞生,蒸汽机发明,进化论创立,科学技术出现

重大突破

?

?

?

?

?

?

?

特征: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社会转型,近代化起步;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19世纪

中后期

20世纪

初期

政治

政治近代化道路曲折,封建帝

制被推翻,但资本主义制度没

有真正建立 武昌起义

?

?

?

?

?

?

?

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

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资本主

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德国挑战英国

?

?

?

?

?

?

?

经济 经济近代化曲折发展

上海轮船招商局

?

?

?

?

?

?

?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电灯的发明

?

?

?

?

?

?

?

文化

资 产 阶 级 维 新、革 命 思 想 形

成,三民主义提出

三民主义

?

?

?

?

?

?

?

量子论、相对论产生,科技新发

展;现实主义文艺继续发展

爱因斯坦

?

?

?

?

?

?

?

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近代化探索不断深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电气时代和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1914—

1927年

政治

五四 运 动、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国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兴起和发展 南湖红船

?

?

?

?

?

?

?

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建立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攻占冬宫

?

?

?

?

?

?

?

经济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短暂的春天

民族资本家张謇

?

?

?

?

?

?

?

一战给欧洲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0世纪 20 年 代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济恢复、发展

柯立芝繁荣

?

?

?

?

?

?

?

文化

新文 化 运 动 兴 起、发 展,马 克

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青年

?

?

?

?

?

?

?

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用于军事

第一辆坦克

?

?

?

?

?

?

?

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由于世

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历史时期

第40页

续表

简表 中国 世界

1927—

1945年

政治 国共十年对峙、井冈山道路的

开辟、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南昌起义

?

?

?

?

?

?

?

资本主义 国 家 出 现 分 化,第 二

次世界大 战,苏 联 建 立 社 会 主

义制度 斯大林格勒战役

?

?

?

?

?

?

?

经济

民族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在 困 境 中

日益萎缩

日军在沦陷区掠夺

?

?

?

?

?

?

?

经济大危机;进入政府大规模干

预经济的时代

罗斯福新政

?

?

?

?

?

?

?

文化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理 论

成 果 ———毛 泽 东 思 想 形 成

和 成 熟 中共七大召开

?

?

?

?

?

?

?

现代主义和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影视艺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

现重大变化 发明电视机

?

?

?

?

?

?

?

特征:中国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世界资本主义由一战后的相对稳定到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

影响走向动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945—

20世纪

70年代

政治

社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起 步

和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万隆会议

?

?

?

?

?

?

?

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20世

纪60年代后世界呈现多极化发

展趋势

不结盟运动标志

?

?

?

?

?

?

?

经济

社会 主 义 建 设 在 探 索 中 曲 折

发展

大跃进运动

?

?

?

?

?

?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福利制度得到发展;“苏联模

式”及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

?

?

?

?

文化

“双百”方 针,“两 弹 一 星”,比

较完整的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体 系

建立 “双百”方针

?

?

?

?

?

?

?

第三次 科 技 革 命 兴 起 (20 世 纪

40年代中期以后)

第一台计算机

?

?

?

?

?

?

?

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调整和

改革;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出现曲折

20世纪

80年代

2021年

政治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以联

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倡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82年宪法

?

?

?

?

?

?

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加强,呈现“一超多

强”的局面 苏联解体

?

?

?

?

?

?

经济

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改革开放的深圳

?

?

?

?

?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世贸组织总部

?

?

?

?

?

?

文化

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指引下,文艺创作再

现勃勃生机;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

快速交会对接

?

?

?

?

?

?

?

?

信息时代来临后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破

克隆羊多莉

?

?

?

?

?

?

?

?

特征: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

中,多极化及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