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下转 54)
建设。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
信息化部加强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
验室的监督管理,开展定期检查、随
机抽查或阶段性评价,建立国家级质
量标准实验室“进退”机制,实现动态
管理。
(四)聚焦研究重点。
1.质量政策体系研究。开展涵盖
工业发展、出口贸易、环境控制、食品
安全、动物和植物健康安全、科学和
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质量政策研究;
开展质量治理影响评估,实施质量基
础效能评价分析;适应新技术、新产
业融合发展趋势,开展法规、标准、制
度等政策的协同研究,推动形成良好
的质量生态系统。
2.质量基础研究。基于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等产业发展新趋势,
开展质量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研究。
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零缺陷质量管
理、质量可靠性工程、供应链质量管
理、数字模型质量管理等领域,开展
质量技术预见。开展面向研发设计、
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的质量基础和标
准规范研究。
3.质量共性技术研究。在高端制
造、新材料、信息技术、能源电子、生
物医药等领域,开展质量共性技术研
究,解决技术、质量、标准协同的关键
问题。建立标准实验验证平台,研究
关键共性验证技术,提高标准在重点
领域以及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效能。
加强智能质量监控、智能测量、自主
决策、数字线程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用。
4.质量协同服务推进。探索多方
协作、精准服务的质量技术服务新模
式,为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发展提
供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技术支撑。探
索“互联网 + 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
量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
施向社会开放共享。
5.传统质量安全机理研究。针对
传统产品,从人体危害、化学、物理、
火灾等角度,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预警研究、开展缺陷与伤害机
理研究和人体健康安全基准线研究,
开展耐用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研究。研发产品非标准测试方法和测
试装备,测试产品在极端工况下的安
全特性。建立质量安全和典型缺陷模
式数据库,加强消费预警分析。
6.新型产品安全问题研究。针对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跟
踪国际产品安全发展趋势,加强产品
安全关键因素研究,加强质量追溯和
健康调查分析,开展新产品质量安全
风险监测评估技术研究,评估产品安
全风险。培育自主可控的新型产品安
全关键技术创新与安全评价体系。
(五)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
有的实验室资源,创新实验室建设机
制,以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机
构为重点,提升质量技术协同能力,
为产业集聚区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
质量技术协同服务,不断促进产业发
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突出政府在
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
市场动态与分析 MARKET TREND&ANALYSIS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