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发布时间:2023-10-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政商政务类 ◆037背景情况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牵头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倾听企业家心声,化解企业发展难点问题,政企携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诉求,时间一般定在每月第三周。(一)问题梳理收集。市经信局(市“两万”办)、市工商联每月须报送涉企问题 3 个以上,各地“两个健康”办会同各涉企单位每月报送涉企问题 2 个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等涉企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报送(不限于本单位事权)。各地各单位于每月 8日前填写《温州市“两个健康”直通车问题汇总表》,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盖章)后通过浙政钉报送至市经信局(市“两万”办)。(二)问题协商研判。市“两个健康”办在每月 10 日前将涉企问题交办给各责任单位研究。各责任单位在 2 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和合法性审查意见,报相关市领导会商研究后反馈至市“两个健康”办。市“两个健康”办于每月 15 日前向市委办公室、市... [收起]
[展开]
2023"两个健康"典型案例百选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政商政务类 ◆

037

背景情况

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牵头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倾听企业

家心声,化解企业发展难点问题,政企携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

家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诉求,时间一般定在每月第三周。

(一)问题梳理收集。市经信局(市“两万”办)、市工商联每月须报送涉企问题 3 个以上,

各地“两个健康”办会同各涉企单位每月报送涉企问题 2 个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

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

投资促进局等涉企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报送(不限于本单位事权)。各地各单位于每月 8

日前填写《温州市“两个健康”直通车问题汇总表》,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盖章)后

通过浙政钉报送至市经信局(市“两万”办)。

(二)问题协商研判。市“两个健康”办在每月 10 日前将涉企问题交办给各责任单位研究。

各责任单位在 2 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和合法性审查意见,报相关市领导会商研究后反

馈至市“两个健康”办。市“两个健康”办于每月 15 日前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上

报需通过政企沟通服务机制恳谈解决的企业问题。

(三)问题交办处置。政企恳谈会结束后 1 个工作日内,市“两个健康”办将会议研究

首创“两个健康”直通车

——政企同心合力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

案例十七

第52页

03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事项报相关市领导并交办各责任单位。相关市领导要及时牵头组织研究,相关责任单位全程

跟进,推进事项快速高效办理。交办事项原则上 7 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问题诉求企业反馈

办理情况,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成立专班进行攻坚,及时跟企业做好解释沟通。

(四)问题督办问效。市“两个健康”办牵头建立企业问题“多跨协同、一表通管”机

制,定期向问题诉求企业核实问题办理进展,对进展滞后的事权单位进行提醒督办,定期向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上报办理情况。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挂牌跟踪督办重点问题,视

情予以通报,督办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要事项动态督考评估考核。对办理进度严重滞后的单

位,由市领导进行约谈。市“两个健康”办会同市经信局(市“两万”办)等单位每月对承

办单位响应、办结、满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企业进行定期回访,建立企业服务指

数按月通报机制,企业满意度评价纳入“万人双评议”评价结果。

示范意义

直通车召开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家的广泛好评,得到相关媒体专题报道宣传。

( 2023 年,市“两个健康”办)

第53页

政商政务类 ◆

039

背景情况

温州率全国之先,创新推行“三清单一承诺”制度,推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

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各 7 条),指导构建正常的政企交往关系,改

变了温州熟人社会下“不按规则找熟人办事”的路径依赖。

主要做法

“三清单一承诺”中的“正面清单”激励担当作为,鼓励支持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大

胆与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热情做好服务。“负面清单”划出行为禁区,要求机

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商交往和服务企业中牢牢守住底线,不利用权力影响和职务便利损

害企业利益。“引导清单”引领清廉民企建设,要求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为

促进“两个健康”提供“温州智慧”;不通过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予企业

股份或其他财产、代为理财、安排挂名领薪等方式输送利益,腐蚀、拉拢、围猎干部等。反

对“挈篮子”承诺营造公平公正办事良好氛围,全市共 3.5 万余名党员干部书面签订《反对

“挈篮子”承诺书》,承诺不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居中斡旋、提供帮助、与他人合作、

打招呼说情等方式,突破法纪规则,妨碍公平公正,破坏营商环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一)强化监督执纪,以纪律保障促亲清政商关系 。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和

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进一步廓清政商交往边界、消除“模糊地带”。充分运用大数

据手段,通过采集重点烟草经营户银行、支付宝交易数据,深挖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烟票”

开展“三清单一承诺”专项行动

——双向规范 亲清政商

案例十八

第54页

04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等有价证券问题线索。聚焦基层执法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对涉企基层执法

单位的监督检查,全市列入整顿基层站所 1400 余个,涵盖各类基层执法人员约 26000 余人。

连续 10 年开展“万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将涉企审批服务、执法监管领域

的中层处室或基层站所作为评议重点对象,将“三清单一承诺”落实情况作为评议重要内容。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落实“三清单一承诺”不力、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进行系统排查、

优先办理、限时办结。

(二)深化助企服务,以担当作为促亲清政商关系。以“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为载体。

全市共派出助企服务员 8847 名,通过建立领导挂钩、分片负责、结对帮扶、定期走访等机制,形

成市县乡三级联动进企业服务格局。明确“五问五帮”服务内容,即进企“问冷暖、问实情、问对策、

问项目、问思路”,找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形成资源要素、政策扶持、行政审批执法、

公共设施配套等 4 大类 23 小类的问题清单。通过持续近 4 年的助企服务,累计为企业化解各类

问题 2.3 万余个。建立健全“帮企云”,形成了诉求快速提交、后台及时受理、部门限时答复、

企业满意度评价的工作闭环,累计收到问题 10238 个,办结 10235 个,办结率 99.9%。

(三)引领清廉建设,以双向规范促亲清政商关系。突出政商“双向”规范,对清廉民企

建设提出指引。从民营企业、商会、协会、产业园区、市场等民营经济主体入手,创建清廉单元。

筛选正泰、森马、奥康、红蜻蜓、青山等 22 家知名企业,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清廉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清廉示范民企。注重发

挥商会、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把清廉民企建设作为所属商会负责人述职和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

探索实施商会会员信用自律惩戒,引导会员企业共同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区域统筹、

园区辐射、全面覆盖,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小微园区企业清廉建设。以党建引领、市场主导、

政府主动参与,创建清廉市场。温州国际鞋博城清廉市场创建荣获“创新中国”社会治理优

秀案例。按照“四类企业”标准建立全市效能监测点 12889 个,定期召开亲清政商关系联席

会议,研究受理民营企业对发展环境的典型投诉案件,积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示范意义

这项工作获全国发改委发文向全国推广,并纳入全省复制推广事项清单。十余家全国、

省、市主流媒体对“三清单一承诺”行动进行了报道,形成浓厚氛围。全国政协主要领导评

价:温州“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理念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2022 年,市纪委市监委)

第55页

政商政务类 ◆

041

背景情况

温州市针对政策“出台随意、天女散花、绩效欠佳”等问题,以“数字化”为切口,

创新打造“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平台,归集整合全市所有涉企和个人的奖补

政策,实现一张清单全覆盖、一个系统全集成、一个窗口全受理,缩短惠企资金兑现

时间 80% 以上,基本可无感获取补助补贴资金。

主要做法

(一)全面优化政策清单机制,实现政策集成统一。一是动态整合一张正面清单。全市

先后四轮动态梳理工业科技、现代服务业、农业、开放型经济、人才等五大产业政策与特殊

群体综合帮扶政策,形成“5+1+X”政策体系,有效避免政出多门、“政策打架”。同时,按

照企业和群众可查可兑的要求,将“5+1+X”政策以统一标准数据化处理后纳入在线系统,

目前累计细颗粒化惠企 4565 个、利民 1379 个项目。二是建立政策兑现统一平台。按照“一

网通办”思路,整合惠企政策“直通车”、利民补助“一键达”等场景应用,打通社会大救助、

预算一体化、社银一体化、信用信息等 61 个业务系统,将政策正面清单集成到一个数字化

平台,实现财政奖补资金 100% 线上公开闭环快速兑现。同时,配套设置 96666 企业统一

咨询热线。三是常态运行一套服务机制。温州市县两级建立政策集成落地攻坚专班,推动全

市 1552 个单位、8646 位工作人员从线下办理全部转到线上服务,打造 24 小时不打烊的服

务窗口,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业务。同时,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利用银行网点多、服务体系

成熟的优势,由 987 个合作银行网点提供上门服务,包括涉卡业务、政策咨询和系统使用

创新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机制

——实现政策聚合提质增效

案例十九

第56页

04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指导等,畅通补助补贴入卡的载体路径。

(二)全面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一是以“数据匹配找政策”提高知

晓度。政策看得懂、算得清、知得到,是企业和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根据企业、个人的画

像特征及政策需求,分类设置惠企、人才、支农、利民等各类政策智配库,人员解读代办政

策工具。二是以“政策推送找对象”推送提高精准度。工作人员通过政策智配库匹配潜在奖

补对象,其中,完全符合条件的对象自动生成“白名单”,可精准推送,精准兑现。目前“免

申即享、即申即享”推送类项目 3435 个,占全部在线项目数 56.6%。如根据公安户籍、残

疾证和社保参保等数据,系统自动匹配并获取符合瓯海区自主就业残疾人职工养老保险项目

条件的参保残疾人信息,今年累计为瓯海区匹配 1400 余残障人士,发放资金 345 万元。三

是以“政策早点变现金”提高满意度。通过采取预拨付、信用承诺、提前兑现以及在线限时

办理等多种兑现方式,最大程度让企业和群众早点获得资金。今年以来,加快推动政策在线

闭环落实,1-9 月惠企政策兑现平均用时 7.82 工作日。

(三)全面优化政策绩效管理,强化政策闭环风控。一是事前智能预警。平台内嵌在线风控

模块,对上线的每个惠企利民奖补项目,分类设置“共享 + 个性”风控规则和“红黄”预警,实

时监测错发漏发等问题。如今年以来自动预警核减“申请奖补额度大于企业税收贡献”等无效申

请 1608 件,涉及 1.679 亿元。二是事中在线审计。平台设置在线联网审计模块,有效增强了财

政资金的监督管理。由于审计“举一反三”的模型赋能,大大减轻了基层排查审核负担,也规避

了人为操作风险,如今年 5 月中下旬及时发放粮补 3465 万元,惠及农民 21.5 万人次,有效助力

中央一次性粮补资金按期迅速发放到位,不误农时。三是事后绩效推演。改变以往政策修制定征

求对象范围小、主观性强的局限性,破解政策绩效评估难题,利用正面清单在线直达智控收集的

活跃点击率、五星好差评、奖补对象“画像”等数据,开发政策绩效推演模型,全量化、针对性

的评估各类政策,作为政策清单动态调整的依据。今年市级尝试建立全国重点城市同类政策库,

从政策统一大市场视角,有效指导修订新一轮产业政策,确保政策导向鲜明、精准、高效。

示范意义

“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全市统一的

财政奖补政策资金直达智控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

理和服务,实现了财政奖补资金直达智控。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快享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2023 年,市府办、市财政局)

第57页

政商政务类 ◆

043

背景情况

瑞安市针对企业提出的产业奖补资金拨付慢、办理繁等痛点难点问题,率先创新

建立涉企财政奖补资金“预拨付”机制,突破原先“项目完成后单次结算奖补”的传

统方式,对企业投入类补助实行“提前预拨”,产出贡献类“按季兑现”,取得荣誉或

资质认定类“即时兑付”,兑现周期缩短 6 个月以上,基本实现“当年兑付”。

主要做法

(一)分类施策,“三种模式”提前预拨

一是对企业投入类补助实行“按比例预拨付”。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化改造、一般

技改和“登高计划”信息化等企业投入类项目补助,只要企业开工建设且达到一定投资额,

即可按该类别项目的政策补助比例申请相应预拨补助,根据投资进度当年还可多次申请。比

如,2023 年 6 月瑞安市万降化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验收后获得 308 万元

项目补助,该公司新增年产 3 万吨颜染料智能化车间改造项目,启动于 2020 年 6 月,原本

应该全部在 2023 年项目验收后兑现的奖补资金,企业在 2022 年 3 月份通过“预拨付”机制,

提前获得部分补助资金 652.41 万元,政策兑现提前了一年多。二是对企业产出贡献类补助

实行“按季预拨、年终结算”。对企业上市、总部经济、贸易回归等与地方经济挂钩且单次

累计奖补金额达到 50 万元以上的财政奖补,实行“一季一结算”,企业当季有产出贡献的,

即可在季后次月予以拨付兑现。三是对企业取得荣誉或资质认定类补助实行“直接全额兑付、

创新“预拨付”机制

——实现产业奖补资金快速兑现

案例二十

第58页

04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见文即付”。对小升规、市长质量奖、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奖补对象明确、金

额确定的项目,奖补资金在企业取得荣誉证书、资质文件等相关文书后,即时启动兑现程序。

(二)再造流程,“三个动作”快速审批

一是删减环节。对企业投入类和产出贡献类补助只需要企业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公示

三个环节,删减了财政部门复审、部门联合发文等环节,对企业取得荣誉或资质认定类补助

则无需企业申报,即可完成审批流程。二是压缩时间。对企业投入类和产出贡献类补助,主

管部门在截止申报日后的 18 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核审批,较改革前缩减了至少 12 个工作日;

对企业取得荣誉或资质认定类补助,主管部门在 10 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核审批,较改革

前至少缩减了 5 个工作日。三是线上审批。建立实体经济产业政策申报审批网络系统,企业

在系统里填报数据、提交文书,完成补助资金申请程序,经信、科技等主管部门在系统里进

行审批操作,并凭电子审批单和企业提供的收款收据拨付资金,而收款收据可通过邮件、传

真、微信等电子快捷方式提供,真正实现了“一次不用跑”。

(三)注重长效,“三项机制”保障落地

一是建立预拨付补助协议制度。以预拨协议书规范企业奖补信息申报,事前由主管部门

与企业签订预拨补助协议书,约定在竣工或年度结束后对奖补资金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对

违反规定、拒不还奖补资金的企业,取消今后奖补资格,并自动转化相关资金为企业对政府

的负债,通过法律途经予以追偿。二是设立产业政策奖补准备金。根据各主管部门单位年初

预算,预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超出预算的产业政策奖补兑现需求。主管部门启用准备金时,

可在项目公示前 10 个工作日提出申请,再由财政部门按照“先预拨经费,再补办预算追加

手续”的办法划拨准备金,以确保奖补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位。三是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重

点推出“三必评”制度,即“政策实施一年后必评、政策到期后必评、三年内至少评一次”,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内容和资金分配方案,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示范意义

该项改革不仅提高了政策奖补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和研发投入的信心、

决心。相关做法被纳入 2020 年温州市“两个健康”复制推广清单,并在温州改革专刊《探路者》

上刊载。

(2023 年,瑞安市)

第59页

政商政务类 ◆

045

背景情况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省委改革办今年部署的一项新的改革任务,更是当前营商

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旨在聚焦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

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法律、科

技、数字化等全周期衍生服务,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强化功能、赋能发展,从

而构建形成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这项重磅改革,引领全国风

气之先。在今年 4 月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提出增值服务

这一概念后,温州湾新区被列为浙江省七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作为全省七个

试点地区之一,温州湾新区勇闯“改革无人区”,深挖增值服务内涵,打好增值服务“可

看、可听、可感、可信”组合拳,实现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逐步向企业“要什么、

给什么”升级,打造了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的增值化改革成果。

主要做法

(一)打造“线上淘宝、线下超市”融合模式,重构政府服务企业的“增值服务”体系。

针对涉企服务主体分散、服务碎片化,各类企业服务系统数据共享难、集成难、贯通难等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线上淘宝、线下超市”为理念的全天候涉企服务体系。一是

集成建设“1 个”线下主阵地。按照“功能集成化、服务增值化、企业有感化”原则,打造

集行政审批、增值服务、诉求办理、活动举办等于一体的实体化区级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构

深化实践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案例二十一

第60页

04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建全链条式的线下“企业服务超市”。目前,占地面积 3300 平方米的企业发展中心已投用,

同步入驻法律、财税、多评合一等中介机构 10 家。二是创新开发“1 个”线上主平台。借鉴“天

猫超市”服务模式,已上线“助企红”数字化平台,集成现有涉企数字化应用,完善“企业

头条”“云上企服”“服务 E 站”等应用场景,作为增值服务线上总入口,“点单式”为企业

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受理、需求对接、企业评价等套餐服务。三是精心打造“N 个”特色

服务场景。聚焦当前企业发展难题和高频共性需求,首批推出“数据得地”、企业合规指导、

人力资源服务、智能化改造、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工业项目投资促产、诉求快递等 10 个

特色场景,线上线下互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比如,通过完善增资扩产项目“数

据得地”365 工作指引,实现企业无感评审,14 个项目签订框架合作协议、1 个项目即将摘

牌落地。

(二)打造“企业出题、政府答题”对话机制,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针对

当前涉企服务大多着眼于企业个体、缺乏产业全链条服务,以改革思路破解产业发展共性问

题,并固化为常态化的服务事项,推动资源要素公平、有效供给,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一是“会

客式”交流感知需求。搭建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沟通圆桌例会等政企沟通平台,面对面听取

企业主体诉求、掌握产业发展需求。今年已聚焦专项税惠政策、金融专场、人才招聘、行业

合规发展等主题举办活动 10 期,与超 300 位企业代表对话,征集诉求需求 600 余个。二是

“一类事”集成延伸服务。依托“浙里办”“企业码”、产业大脑等平台推动数据归集交互应用,

梳理“一类事”改革事项 23 项,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叠加效应。比如通过完善增资扩

产项目“数据得地”365 工作指引,实现企业无感评审,14 个项目签订框架合作协议、1 个

项目即将摘牌落地。与龙湾农商银行合作的融资信贷增值服务试点,提供电子营业执照认证

登录、企业档案授权共享、企业变更信息即时通知等服务,实现信息免填写、材料免提交、

全程线上办,企业办贷全过程从 5 天跑 3 次简化为半天跑零次。三是“点单式”套餐精准解难。

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堵点 , 主动关注发现企业潜在需求 , 将企业的高频共性需求转化为解难清

单。比如针对当地中小微企业法务缺失等共性风险点,专门上线“合规指导服务”功能板块,

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导”“合规体检”等增值服务。目前,该项目已服务企业 200 余家次,

帮助企业纠正涉法风险问题 900 余个。再如,通过招引头部企业、共建研究院、引入高层

次人才等举措,深化眼视光产业创新综合体“中国眼谷”建设。

(三)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动模式,撬动社会资源“多元协同”共赢。针对

政府常规服务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分散未整合的问题,以政府为主

第61页

政商政务类 ◆

047

导,跨界融合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协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涉企服务“朋友

圈”。一是做大涉企“朋友圈”。统筹政府机构、第三方社会中介等服务资源,建立与苏州融

政科技服务公司及辖区高校、咨询机构、企业服务平台的战略合作关系,依托他们的智力优势、

资源优势,切实形成联动推进的改革合力。如投资促产集成服务场景以政银联动和无感转贷

方式,加快企业促开工、促投产、促融资。今年已为 10 家企业办理在建抵押转房地抵押登记,

抵押金额约 7.82 亿元。二是做优资源“供给链”。整合企业、银行、中介、高校等资源,实

现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比如,聚焦当前中小企业“招工难”“招才难”等问题,与中国温

州人力资源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人才 + 技改 + 导师”团队,为企业提供人才对接、

产教协同共育等服务。开辟“求职直通车”专栏,运用数字人直播新技术,提供 24 小时不

间断带岗特色服务,已为 100 多个企业网络招聘到位 600 余人。三是做强服务“引流品”。

每周常态化开展 1-2 次主题讲座培训,为企业提供科技、人力资源、产业链、政策服务、法

律咨询等一系列服务。与温州理工、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校 - 行 - 企’签约仪式”“科

技人才一体化沙龙”等活动 10 余场,与律所、中介等合作的沙龙、讲座 10 余场。

示范意义

两区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政务服务“线上淘宝、线下超市”为切口撬动营商

环境大变革,首批试行十大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和增值服务线上线下功能集成、事项集

成和服务集成,推进企业需求“一站”“一端”受理办理,全面构建企业“有事来中心、赋

能找中心、解决在中心”服务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做法获

省、市两级充分肯定。

(2023 年,龙湾区)

第62页

04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于 2023 年 5 月在全省率先打造一站式镇街企服中心,全面构建企业“赋能

发展找中心、破解难题在中心”的基层涉企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市 76 个工业重镇(街道)

企服中心实现实体办公且对外开放,覆盖规上工业企业 6547 家,覆盖率达 77.8%。

截至目前,全市企服中心累计开展服务活动 6316 场(次),服务企业 2.3 万余家次,

化解各类涉企诉求 1932 个。

主要做法

(一)建成“集成式”企业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小而实”的企业办事大厅。以企业服

务中心为核心,联动属地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商协会 , 对接财税、科研、用工、融

资等多个服务领域,集成人力社保、科技、金融等多部门力量开展组团服务。同时引导镇街

积极打造“一中心一品牌”。二是建设“广而好”的政企交流平台。各地通过“局长议事厅”“镇

长圆桌会”“为企服务日”“企业家沙龙”等载体,打造政企交流平台。三是建设“专而精”

的助企智库中心。依托第三方机构,聘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组建“智囊团”, 为企

业开展创业辅导、科技创新、法律合规、财税风险等方面的指导。

(二)构筑“一体式”数智共享平台。一是企业诉求一口受理。线下由中心统一受理企

业诉求,实行“线上 + 线下”双平台流转、归口办理;线上依托“帮企云”实现数智联动、

一体流转。同时线下组建“助企帮帮团”, 主动对接处置诉求。针对疑难或历史遗留问题,

温州企业服务中心开设到镇街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案例二十二

第63页

政商政务类 ◆

049

实行“一问题一专班”推进,未化解的,及时报送市县“两个健康”直通车协调处置。二是

涉企数据一库归集。打造“企业健康诊断”室,将企业效益、能耗、创新等重点指标纳入企

业信息库 , 精准构建企业画像,并将其作为政策扶持、要素倾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依

据。三是惠企政策一网整合。统筹发改、经信、科技和金融等部门惠企政策数据 , 通过惠企

政策“直通车”,实现惠企政策“一网聚集”、政策信息精准推送。

(三)营造“亲民式”服务品牌。一是变“上门找服务”为“下沉送服务”。不断延伸涉

企服务触角,在村(社区)开设涉企服务专窗,满足企业“就近办、多点办、随时办”需求。

二是变“被动等诉求”为“主动帮代办”。建立“纾困解难”问题库、“首接领办”负责制,

开展“贴身帮扶”专项行动 , 派出助企员上门服务,全力化解企业困难。三是变“零散式纾困”

为“集中式化解”。依托“帮企云”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筛选热点问题推送至

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同类问题一并排查、一同化解。

示范意义

率先探索,积极推动企业服务资源集聚、服务供给下沉到一线,构建起贯通市县乡三级

企业服务体系,让企业进一扇门、办多家事。

(2023 年,市经信局)

第64页

05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针对企业开办“多头跑”“起步难”“准入不准营”等瓶颈问题,温州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聚焦市场主体培育和企业开办等世界银行评价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创新推行

“易企办”改革项目,推进商事登记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

主要做法

(一)准入再提速 , 大幅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成本。一是减材料 , 推行“一表通”填报制

度。市市场监管局设立企业开办专窗 , 推行企业开办申请一张表 , 将省定多部门七份材料归

并整合为一套 , 实现“一套材料、一次采集、多方复用”。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全市新设市

场经营主体 18.03 万户,其中,企业 5.53 万户,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超 97%。二是简环

节 , 实现开办手续“当日结”。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整合优化窗口布局和事项办理流程 , 推动

各部门把涉及企业开办事项向企业开办专窗集中 , 将印章刻制、发票申领和社保登记(原需

3-5 个工作日)全部整合到企业登记环节 , 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时到窗口或通过快递可一并领

取首套印章、税控设备和税务发票 , 实现企业开办手续当日 (8 个工作小时内)办结。率全

省之先将公积金登记环节纳入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平台 , 并办结首个案例。三是降成本 , 实

现开办费用“零支出”。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涉企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免费发放首套印章 ,

推行在线申领发票和税控盘费用“零成本”。现已实现公章刻制政府买单全覆盖 , 全面推行

“易企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商事登记领域改革的温州探索

案例二十三

第65页

政商政务类 ◆

051

免费 Ukey 取代税控盘。据估算 , 全市每年新设民营企业超过 6 万家 , 该项改革举措每年可

为温州民营企业节约费用 3000 多万元。

(二)准营再放宽 , 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一是实行后置审批事项承诺准营制除直

接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后置审批事项 , 原则上由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时

向相关部门作出书面承诺 , 改“后置审批”为“承诺准营”, 实现“准入即准营”。二是推广

“证照分离”改革。在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上启动“证

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 , 办事时限平均从改革前的 12 个工作日压缩为改革后的 2 个

工作日 , 平均节省 10 个工作日以上。推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药品零售行业

“一业一证”等创新举措。三是拓展涉企“一件事”证照联办覆盖范围。在推出对外贸企业、

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卷烟销售、商场超市、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等 27 项“一件事”证照

联办事项基础上 , 迭代更新 ,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涉企“一件事”提质扩面 , 同时完成证

照联办浙里办的功能开发和上线 , 全面实现企业开办、企业注销 100%“网上办”和“掌上办”。

(三)服务再优化 ,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推送“创业宝”大礼包。整合

12 个涉企部门 32 项优惠政策 , 向初创企业发放《企业成长服务指南》, 以“一表读懂”形

式明确责任部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全面刷新顺心、安心创业体验。此外 ,“创业宝”大

礼包还包含“同城通办”“银行网点代办”等惠企政策。二是构建最便捷的市场主体退出机

制。针对温州中小微企业多 , 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的特点 , 建立简易注销登记和一般注销登记

配套制度 , 推行简易注销“即办制”, 全力打造最便捷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配合“僵尸企业”

强制注销等举措 , 对低小散、落后企业进行清退 , 将被占用的市场资源要素释放出来重新配

置。三是实施温州嘉定涉企证照“两地通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 落实“专窗、专人、专线”,

代办驻上海 ( 嘉定)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地区市场主体各类手续。申请人可任意选择全程网

上办理和现场办理两种模式 , 在“两地通办”专窗办理上海嘉定区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的新办、

变更、注销、备案等事项 , 助力温州民营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示范意义

“易企办”改革有效破解企业开办“多头跑”“起步难”, 使企业办事更便捷。2020 年中

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 , 温州开办企业指标首次参评就在全国 98 个参评城市中位列第九 ,

其中 , 费用指标获得满分 , 打造单项指标全国最佳实践。

(2023 年,市市监局)

第66页

05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当前,涉企领域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企业、群众缺少了解经营主体信息的权威

途径,亟需一个统一集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身份证”。今年,世界银行发布最新

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可在世行最新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10 个

一级指标和浙江评价体系 20 个一级指标中实现全面应用。2021 年以来,温州作为

市场监管总局“电子营业执照 + 电子证照”试点,全国首个实现企业电子档案归集,

第二个上线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应用程序,并率先推进证照信息联展联用和银行领域应

用,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主要做法

(一)集成数据关联 , 推动企业信息“一码通展”。一是“一平台”互联互通。在国家市

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支持下 , 建设温州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平台 , 与全国电子营业执照应

用程序、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温州企业档案查询系统等三级系统互联互通。

企业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后 , 自动关联企业名下行政许可、企业内档等信息 , 并提供证照管理

使用、档案查询下载等功能。二是“一个码”集成展示。将电子许可证、资质凭证、电子批

文等全部集成至“企业码”; 支持扫码验证电子营业执照真伪 , 查看电子许可证、资质资格

等多维信息 , 实现“一扫知全貌”。截至目前 , 已集成展示食品经营许可、道路交通运输许

可等 22 种电子许可证。三是“一条街”示范应用。选择瑞安市忠义街作为试点 , 打造电子

电子营业执照创新集成应用

——赋能企业增值化服务

案例二十四

第67页

政商政务类 ◆

053

营业执照“企业码”示范应用街区 , 指导街区内企业申领电子营业执照 , 并亮出“企业码”,

引导社会公众“扫码验资质”。

(二)强化贯通应用 , 推动企业事项“一码通办”。一是银行金融领域实现高效化。在瓯

海农商银行开展试点 , 银行工作人员在为企业办理开户、变更、年检、注销以及贷款等业务

时 , 提供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企业档案授权共享、企业变更信息即时通知等服务。目前 ,

已试点办理贷款业务超 1600 笔。二是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便民化。在平阳县开展试点 , 以电

子营业执照为纽带 , 打造水电气“一件事”联办应用。企业扫“企业码”登入 , 可同步申报

用水用电用气报装三方业务 , 共享企业名称、法人身份信息、电子营业执照影像等材料 , 并

融合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签章功能 , 在线签署业务申请表、报装合同 , 水电气报装从 3 天 5

份材料跑 3 次简化为 1 天 2 份材料跑 0 次。目前 , 已试点办理水电气报装近 200 笔。三是

政务服务领域实现一体化。 18 个涉及营商环境指标市直单位联动 , 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

化公共数据平台和浙江省政务服务 2.0 平台 , 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在企业开办、

企业注销、食品经营许可、道路交通运输许可等政务服务事项应用 , 能够共享获取、查询、

核验营业执照信息的 , 一律免于照面信息填写和纸质营业执照提交。

(三)打造服务专区 , 推动企业服务“一码通达”。一是上线温州专区。在国家市场监督

管理总局支持下 , 成为全国首个在国家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上设置专区的地级市 , 专区模块

数居全国第一。二是拓展互联网服务。对接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 , 率先在专区上线企业云电

脑业务 , 企业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直接申请云电脑服务 , 并可时实查询业务申请进度。三是

赋能增值改革。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 + 电子证照信息”应用试点、国

家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的有力条件 , 成功争取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服务改革“企

业码”试点。

示范意义

实现在 15 个涉企场景集成应用 , 打造水电气一件事等多个全省全国首创应用场景。截

至目前 , 全市共有 41 万家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达 125 万次 , 企业每办一件事平均节省时

间 1 天以上 , 成功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省营商环境“微

改革”项目,相关做法刊登《探路者》。

(2023 年,市市监局)

第68页

05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但未办理注销的企业应启动清算程序进行注销登记彻底退出

市场,但在实践中,企业解散时人心涣散、管理混乱,普遍缺乏办理注销登记的主观

能动性。这些“僵而不死”的企业长期占用各类市场资源,不仅错误反映市场客观信

息,影响政府科学决策,也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瑞安市着眼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

置,作为全省首个的“僵尸企业”强制注销试点开展改革。

主要做法

(一)科学确定“三个要件”

出台《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未注销企业监管办法(试行)》《深化开展吊销未注销企业强

制注销试点工作方案》《市场主体清理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文本。对

全市 3571 户吊销未注销企业开展实地调查摸排,从企业类型、产生原因、被吊销时限、相

关部门反馈和现场核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将拟强制注销登记的对象确定为:被吊销营业执

照已满五年,且无欠缴税款、无不动产登记、无在缴社保人员和欠薪、无待执行案件和在诉

案件记录的企业。通过限定吊销营业制造最低年限、明确“四无”要素,确认拟注销企业的

长期无经营现状,并防止其“带病退出”。

(二)创新建立“三项机制”

建立关键环节操作流程,设置催告清算、情况核查、注销告知、决定送达等四个环节,

全省首个“僵尸企业”强制注销试点改革

——营造良性循环的企业生态环境

案例二十五

第69页

政商政务类 ◆

055

制定公示《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登记流程图》,确保操作流程完备可行、顺畅高效。建

立联动处置机制。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具体牵头,国税、地税、国土(不动产登记中心)、社

保、法院等部门分别负责协查核对情况,法制办协助注销过程的法律指导。建立救济保障机

制,对因特殊情况、符合“企业被注销登记后,债权人主张履行债务的”“企业被注销登记后,

利害关系人认为严重损害其合法权益的”“企业被注销登记后,发现注销登记决定确有错误的”

等 3 种情形,市监部门撤销已作出的注销决定,恢复原营业执照。

(三)强化落实“三项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早介入谋划,多次专题研究

并出台工作方案,指导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连续两年将该项工作列入全市重点改革项目库,

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各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考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平安乡镇”

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提升,2017 年首批选择在陶山、高楼、仙降等 3 个

注销对象数相对较少的乡镇开展试点,2018 年,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不断完

善工作经验做法,分别建立“违法建筑市场主体数据库”“安全隐患市场主体数据库”“涉污

市场主体数据库”“落后产能市场主体数据库”等,入库市场主体总数达 1.5 万户,按照“区

别对待、堵疏结合”思路,加速推动入库市场主体优胜劣汰。

示范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总局的高度肯定。试点以来共处置 4835 户,使此类企业在瑞安在

册企业总量的占比从 11.5% 降到了 6.68%。

(2023 年,瑞安市)

第70页

05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当下社会上还存在不少“企业注销后遗留不动产无法处置”

的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

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但企业注销后,企业主体即不存在了,造成无法满足产权登记

要求的双方共同申请这一基本要件,其遗留不动产的处置就陷入了“死循环”,无法

处置、买卖。

主要做法

面对企业注销后遗留不动产无法处置的“死循环”,瑞安市不动产、市监、税务三部门

立足“两个健康”和营商环境提升,率先探索建立已注销企业遗留不动产联动处置机制。

2021 年 3 月,已注销的原瑞安市塑胶鞋总厂好连分厂老厂房顺利完成不动产过户登记,共

计 556.14 平方米,成为全国首个成功案例。

(一)政策突破打破“死循环”

由于企业注销后不具备作为卖方申请不动产登记的主体资格,无法满足法律规定“因买

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的要件,为此瑞安市不

动产、市监、税务三部门以瑞安市塑胶鞋总厂问题作为试点案件,多次研究探讨,制订出台

《全市已注销企业遗留不动产处置方案》,明确企业可通过提交申请书、不动产权属证明等材

料恢复主体资格,实现该项业务从“0”到“1”的跨越。

建立已注销企业遗留不动产联动处置机制

——破解“死循环”盘活“睡资产”

案例二十六

第71页

政商政务类 ◆

057

(二)流程再造形成“支撑链”

聚焦企业资格证明、不动产转移等关键环节,再造企业注销后遗留不动产处置审批流程,

为处置“沉睡”不动产打破僵局。明确已注销企业可由其全部股东或投资人申请恢复原企业

资格,市监部门对企业主体予以核查,并确定代表对外行使法人权利,办理不动产登记及纳

税业务;不动产登记机构凭市监部门出具凭证按照企业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流程办理不动

产转移登记,全程仅需提供 5 份申请材料,当日即可办结。

(三)良性互动实现“三方赢”

针对企业注销后遗留不动产“处置难”与企业用地指标“申请难”现状,充分发挥镇街

以及基层站所资源优势,深入排摸辖区内可“配对”资源,目前已排摸首批 1000 余家注销企业,

梳理 96家企业名下有遗留不动产,争取最大程度盘活区域土地要素流动。加强政务服务水平,

在各级不动产登记分中心专设“已注销企业遗留不动产处置”业务咨询窗口,进一步扩面基

层办理覆盖面,有效扩充基层税源,加速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赢”。

示范意义

通过率先创新的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盘活已注销企业“沉睡”资产,缓解社会用地需求,

同时进一步增加政府税收收入,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赢”。2021 年 3 月,已注销的原

瑞安市塑胶鞋总厂好连分厂老厂房顺利完成不动产过户登记,成为全国首个成功案例。

(2023 年,瑞安市)

第72页

05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为贯彻“531X”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精神,推动信用运用向政务服务领域延伸,

洞头在投资建设、商事登记、减证便民三大领域率先推广“信易批”模式,主推“四

个零”“四个快”“四个易”便利举措,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主体在原来审批流程上提供

差异化的优化服务。该项应用被纳入洞头百家信数字化改革重点场景应用项目。相关

做法获市改革办、发改委等领导调研肯定,被市数字化改革改革专栏宣传报道。

主要做法

(一)机制突破,信用审批方式更便捷

出台《洞头区“极简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信易批”改革,构建以信用

承诺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模式,按照数字化改革“大场景、小切口”思路,着眼于企业和

群众在办事中高频热频、急难愁盼问题,梳理了 25 个“信用 + 极简审批”事项,信用等级

为优秀(含)及以上的个人或信用等级为良好(含)及以上的企业,即可体验承诺即经营、

承诺即拿证、承诺即换证、承诺即备案、承诺即许可、承诺即开工等六大“极简审批”应

用场景。

(二)迭代升级,信用数据堆叠更夯实

增强信用数据质量,全面提升“信易批”运转效能。一是优化“信用审批”数据动态更

创新“信易批”改革

——打造信用审批改革“海岛样板”

案例二十七

第73页

政商政务类 ◆

059

新规则,构建“窗口录入、科长审批、中心审定”的守信失信记录体系,调整“审批红黑名

单”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次及以上守信记录人员纳入红名单,一次及以上审批失信记录人员

纳入黑名单,红名单内人员出现一次失信记录,直接退出红名单,黑名单人员三年后自动初

始化退出黑名单。(黑名单对象不享受任何“信易批”服务,红名单对象享受最高等级服务)。

二是搭建“信易批”数据看板,设置取号信用分布、兑现数据分析、红黑名单分布等三大板

块,让“信用审批”运转情况直观可视、一目了然,为下步优化“信易批”举措提供坚实可

靠的数据决策依据。

(三)数据联动,信用价值挖掘更有力

建立与“百家信”平台双向“互动 + 应用”渠道,通过中心叫号排队系统,在取号时调用“百

家信”个人信用数据,信用等级及相应可享受服务直接在取号纸上体现:绿码人员直接享受“信

易批”最高等级服务,非绿码人员根据“瓯江分”信用查询结果等级划分享受对应服务,同

时将守信失信数据反向反馈到“百家信”平台及“瓯江分”平台,纳入个人信用分值计算的

数据来源,实现信用分值“一号可享、多方运用”。

示范意义

办事体验感有明显提升。自“信易批”平台迭代升级以来,累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先

叫号、容缺即办等“信易批”服务 1719 件,提供承诺即拿证、承诺即换证等“极简审批”

服务 261 件,办事人员办件用时从 2 个工作日下降到 1.5 个工作日,用时缩短 25%,企业

和群众改革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加强。信用价值有明显体现。办事人员凭身份证即可获知信用

分值及可享受的便利服务,对信用分转化有了直观了解。通过审批红黑名单和信用数据联动

运用机制,引导办事对象守信守诺,对失信者给予联合惩戒和失信预警。办事满意度有明显

增长。通过进一步深化“信易批”改革,企业和个人在享受“信易批”服务后,纷纷为窗口

人员和改革举措点赞。

(2023 年,洞头区)

第74页

06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个体工商户体量近百万户,位列全省第二,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重

要支撑。但个体工商户的持续增长壮大也挤压了企业的增长空间,企业占比极低的市

场经营主结构存在抗风险能力小、创新能力差、发展不可持续等原生问题,制约了温

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主要做法

(一)集成多方资源,全面推进改革落地。一是试点先行抓带动。年初在鹿城、平阳、

瑞安等地率先开展服务试点,聚焦八大新兴产业或大学生、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

通过发放服务券、购买服务、政策补助等各种形式,试行免费基础记账代理服务。各地随即

通过借鉴试点经验,有针对性出台鼓励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全市 12 个县(市、区)均已

开展服务。二是政策驱动强覆盖。联合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印发《关于开展初创企业免费基

础代理记账工作的通知(试行)》,明确服务内容、对象、期限,统一全市推进总基调。同

时,相关工作纳入全市“两个健康”年度工作要点和营商环境“微改革”“一本账”S0 案例

库,借力高位载体强力推进。目前,全市共计争取财政支持 742 万元。三是社会参与聚合力。

深入对接各地代理记账行业,突出领雁模范作用,鼓励引导全市代理记账行业优质机构,主

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形成多方共治共享共赢的社会氛围。协同政务

服务部门,开通免费代理记账窗口,并做好机构入驻后勤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免费提供服

初创企业免费基础记账代理服务

——点燃企业起步“新引擎”

案例二十八

第75页

政商政务类 ◆

061

务代理机构超 50 家。

(二)健全工作体系,优化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加码服务措施。在企业开办首年免费基

础代理记账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法律咨询、金融咨询等领域的服务内容,并配套企业首

套印章政府买单、登记注册免费导办代办等措施,最大限度拓宽初创企业受惠面。相关服务

事项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超 4000 万元。二是提升登记效能。开通“个转企”绿色通道,

创新登记措施,打破先注销个体、后开办企业的机制,以变更名称、主体类型的模式支持个

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并加强与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个转企“一件事”跑一次

办理,有效提高个体工商户转企效率。三是规范中介机构。强化行业、社会、部门三方协同

监督,推进记账代理协会公约限制、社会公开公示监督投诉和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健全机构

诚信档案管理,对服务企业数量、满意度等情况开展成效评估,并实施“双随机”检查、专

项检查、分类监管及风险监管,不断规范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

示范意义

一是新设企业动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新设企业同比增幅持续增长,9 月份居全省首位。

二是转设企业信心明显增强。今年已推动 3745 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数量居全省

第一,全年预计个转企 5000 户,新转企业年度获益将超 1000 万元。三是实际税源基数加

速增长。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税务记账等服务,可大幅提升新设企业数、扩大税源池子。今

年以来,全市涉税中小微企业净增 2.5 万户,同比增长 24.5%。此外,该项工作被省市场监

管局经验交流刊发供全省系统学习借鉴。

(2023 年,市市监局)

第76页

06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破解市场主体注册登

记难点堵点问题,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把握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历史机遇,

在守牢安全底线前提下,以创新的思维和模式持续推进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创建,对特

定行业经营户降低准入标准、免于办理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人

民日报》刊发题为《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成长环境 温州最大限度下放登记许可

权限》文章,点赞温州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创建工作。

主要做法

(一)敢于创新,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突破《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指定时间

和指定范围内开展的利用个人(或家庭)技能谋生的传统手工艺、时尚创意、新兴科技、特

色餐饮、地方特产、文艺表演、网红商铺、便民服务等 8 大类行业的经营活动试行有限度自

由经营,减少(或免除)登记材料、办理时间和办事流程,从而极大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

(二)简政放权,审批权限“一放到底”。最大限度下放登记许可权限,实现经营区所在

地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享有与市本级市场主体登记机关相同的注册登记和变更权限。试行个体

工商户营业转让制度,通过变更经营者、延续原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等方式,满足个体工商

户营业转让的实际需求。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户免于办理登记注册,由所在村居(社区)

负责实行备案管理,极大激发大众创业热情。

有限度“自由经营区”

——为市场主体注入生命活力

案例二十九

第77页

政商政务类 ◆

063

(三)精准定位,“一区一策”凸显特色。发扬温州“百工之乡”和手工业发达、手艺人

众多的传统优势,打造各具特色人气集聚街区。例如,平阳采取常态化与不定期活动相结合

模式打造非遗传承人集聚的文创街区;鹿城以“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为创建载体,凸显老城

区的商业文化底蕴;瓯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龙湾“薪火工坊”凸显时尚智造和“互联网 +”

元素,双创氛围浓厚;瑞安、永嘉、苍南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打,突出主题深化创建。

(四)守牢底线,“柔性监管”全面铺开。推行柔性执法“三不查、三不罚”,将一般企

业抽查比例减少到 1%,检查频次降低 70% 以上,同时,对食品类和无固定经营场所经营

户加大日常巡查和商品抽检力度,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五)优化服务,送出惠企“政策套餐”。建立公职人员与经营户“一对一”帮扶机制,

定期开展问需活动,对重点事项进行全程跟进、陪同服务或代办服务,实现多项业务“一次

都不跑”。对小微(工业)企业成立三年内,首次送检的免收委托检测费,之后送检的减半收取;

对大学生创业的企业两年内免收委托检测费用。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经营区内企业(个体户)

2469 家次,为经营区内企业减负 45 万元。

示范意义

“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创建是我市一大创新尝试,以点带面,引领效应不断增强。近年

来,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已成为我市相关涉企部门“放管服”政策的“试验田”,随着更多试

点政策的普及推广,在 25 个经营区的引领带动下,我市市场主体总量在疫情与电商的叠加

影响下实现逆势大幅增长。截至 2023 年 9 月,全市在册市场经营主体 138.64 万户,其中,

企业 41.42 万户,个体工商户 96.24 万户,位列全省第二。

(2023 年,市市监局)

第78页

06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通过实施“专策”、

打造“专区”、提供“专办”,聚焦机制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综合

集成阶段式、碎片化助企举措,多措并举构建不动产营商环境的集成优化体系。

主要做法

(一)实施“专策”——高站位统筹谋划

建立“统分结合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先后推出 1.0 至 4.0 系列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形成高位统筹、多点推进、优化整合的联动工作格局。全面梳理营商环境关联事项,通过采

取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协同合作、提质增效等措施,实现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

深层次变革。聚焦企业最“急难愁盼”的问题,以企业“关注点”,串连登记“解难线”。针

对企业降本减负需求,创新实施“助企优抵”工程,提供全周期融资“零断档”的抵押登记

服务、率先实行共有厂房按份额抵押、推行抵押业务与其他业务组合登记、推广多家银行可

申请并列顺位抵押等举措。针对防信贷风险需求,全方面优化抵押权登记流程,创新形成不

动产抵押全链特色风险防控机制,实施抵押预转本登记“无感办理”业务,实现购房人在申

请办理商品房预转本登记时,可一并办理抵押预转本登记,推进两个流程“无缝衔接”、双

方申请人“无感办理”、一次申请“无须跑趟”。综合集成阶段式、碎片化助企举措,出台《关

于打造不动产登记一流营商环境的通知》,以“7 个登记 30 条举措”固定化、制度化助企措施。

构建不动产营商环境集成优化体系

——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温州样本”

案例三十

第79页

政商政务类 ◆

065

(二)打造“专区”——新阵地助企服务

一是服务专区。迭代升级“助企联络员专办”服务机制,高标准设置“企业专窗”,实现“一

人受理、一窗进件、一套资料、同窗出证”。设立 24 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开展自助查询、

周六无休等便企服务。配备“助企员”现场指导,实时监控各环节办理进度并及时提醒,特

别是对重点项目指派专人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先锋专区。以“1+e+N 登记先锋工作室”党

建特色品牌为依托,由党员示范引领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已累计提供登记“红色专区”服务

813 次。三是评价专区。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征询机制,完善“好差评”反应机制,针对

企业群众的不满意意见,做好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及时反馈。

(三)提供“专办”——多层次服务体系

一是全时空智治专办。利用数字化改革搭建“不动产智治”应用平台等平台,只需按照提示,

一步步做好身份认证、信息填写、材料上传、缴纳税费等工作,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线上申请,

打通了城际、省际、国际不动产登记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企业和群众不论在哪个国家、

哪个城市,均可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转移登记、登记资料查询等高频业务“省内通办”“跨

省通办”和“跨境通办”,今年已按照“零材料、零跑腿、一站式、全线上”的智治标准完成

登记 17.91 万件。二是一体化协作专办。协同水电气、公证、银行、公积金、法院等 19 个部

门,提升社会服务领域联动效能,推进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通过服务前移、流程再造、

领域延伸等,聚焦抵押登记、水电气过户、司法拍卖等高频不动产登记联动场景,着眼企业

工业用地房地首次登记、企业投资项目促产等高频领域,提供全链条集成式不动产登记“一

件事”服务,今年已办理各类不动产“一件事”6.27 万件。三是精细化便民专办。重点关注

农民、老年人等群体政务服务体验,充分发挥“农易登”等党建品牌建设正效应,将登记“微

窗口”延伸至各山区、各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体系。

目前,市本级已将登记服务延伸至 29 个街镇,街镇延伸服务覆盖率已超 80%。

示范意义

率先开展“土地抵押转在建工程抵押”业务,创新实现抵押状态下无需还款的变更换证,

即日办结全省首例“按份额抵押登记”业务,持续推出不动产登记“温州样本”,为全市、全省

乃至全国办理不动产类似业务提供参照。工业厂房按份额抵押登记改革模式入选了全国支持民

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预转本登记“无感办理”模式获《中国自然资源报》特别点评推广。

(2023 年,市资规局)

第80页

06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对标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锚定涉企鉴定评估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率全国之先推行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

创造力。

主要做法

(一)创新做法

一是梳理“一份清单”,为评估“瘦身”。建立涉企鉴定评估和免评估事项清单,共含

31 项涉企鉴定评估以及 9 项免评估事项,涉及 72 项相关联审批事项,12 个部门,相关法

律法规规章 74 部。对未纳入清单的涉企鉴定评估事项及免评估事项,各行政主管部门一律

不得自行设置。二是缩减评估范围,为效能“提质”。对于依法开展的涉企鉴定评估事项,

若可以事中事后监管等其他方式替代或部分替代的,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可控前提下,应缩减

鉴定评估范围或以其他方式有效取代,直至免评估。三是推进“多评合一”,为企业“减负”。

推出“多评合一、一评多用”以及缩减评估范围举措共十三项,对能合并开展的不同鉴定评

估予以合并进行。对于跨层级接续开展的政务事项,各级相关部门不得强制要求相对人在各

个层级逐次重复开展鉴定评估,上下协调一致后在一个层级一次性开展。

(二)推广执行

一是“免评估”提效率。如永嘉坡地村镇项目楠溪小镇,项目实施过程中有部门要求做

全国首创推行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

——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企业降本减负

案例三十一

第81页

政商政务类 ◆

067

边坡防护与安全评价。属于自行增设评估,按照“最多评一次”改革要求,取消了该项评估,

为业主节约了近百万的费用及大量时间。如国网浙江电力温州供电公司在建设输变电工程开

工前需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缩减范围免于评估后,该企业提前半年开工

建设。二是“一评多用”减成本。华能苍南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 80 亿,编制海缆路由通道

规划需涉及规划选址论证、地震安全性影响评价等 10 多项评估评价。对项目推行“一评多

用”实现复用。节省中介评估费用近千万元。三是“多评合一”增便利。再如鹿城工业开发

投资有限公司龙丽小微园建设工程开工前原本需办理“涉河审批、取水许可、水土保持”三

项评估,未改革前三项评估需分别进行,组织三次专家现场评审,从提交申请到审批完成至

少耗时一个月以上。推行“最多评一次”后,实行“三评合一”,只需进行水影响综合评价,

大大方便了企业。

(三)规范行业

一是完善考评制度。制定出台《温州市“网上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机构考评管理规对(试

行)》的考核办法,建立了以行政部门、服务对象、中心平台“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对

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限、服务态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二是推行信用监管。将中介信

用纳入全市信用管理体系,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诚信监管,对严重违规行为责任人进行相

应处罚,健全完善中介机构暂停比选竞价及清退机制,促进机构整改提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

组织实施温州市首批中介机构“万人双评议”工作,以业主与群众评价为重点,实行系统内

部评价和社会评议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对温州中介机构开展宽覆盖、多维度、常态

化的监督评议。

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涉企鉴定评估减少超 40%。该项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认可和住建部、水利

部充分认可。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水利报、人民网、浙江日报新闻客户

端等媒体点赞推广,外省市也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2022 年,市政务服务局)

第82页

06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市政务服务局针对企业投资项目涉批中介服务领域主体多、环节多、周期长、跨

度大,收费不一、类型复杂等问题,创新推行涉批中介服务“一类事”改革,努力构

建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增值式”,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告知、

一并编制、一次联审”,促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提质提效。

主要做法

市政务服务局推行涉企中介服务“一类事”改革,实现中介服务提效 50% 左右,中

介费用下浮 30% 以上,累计惠及全市 3200 余家企业,“万人双评议”中介服务满意度达

99.36%。

(一)一个机构统筹。由市政务服务局牵头制定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制度,

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分类制定城乡规划编制、海域使用论证等 13 类中介机构服

务行为规范。建立业务指导、投诉受理、跟踪处置、结果反馈、成果评价等多部门协同监管

机制,依法严格查处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一张清单瘦身。梳理公布市县两级《温州市涉企评估事项清单》,保留资规、交通、

环保、水利、应急等部门 21 项涉企评估事项,实现清单之外无评估。研究确定市县两级发改、

住建、交通等 3 个部门 9 个评估事项实行“免评估”。如,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所需的“项

目申请报告咨询评估”实行免评估后,为企业节约至少 30 天办理时间。

深化探索涉企中介服务“一类事”改革

——加强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发展

案例三十二

第83页

政商政务类 ◆

069

(三)一网超市任选。按照“分类入库、抽查核对、清退虚假、动态管理”原则,鼓励

中介服务机构依市场需求,组建综合性中介机构或者中介机构联合体,大力引进高资质中介

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目前,“网超”中介机构达到 2000 多家。截至 9 月底,“网超”

平台累计发布选取公告 639 个,中选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平均下浮 30% 以上。

(四)一套流程规范。制定《加快推进涉企评估“一件事”向涉批中介服务“一类事”

改革迭代升级实施意见》,分阶段、分行业推进改革试点,固化“多评合一”“一评多用”“免

评估”,优化“多测合一”“检测合一”等,实现中介服务提质提效。如平阳温州稳定船舶

修造有限公司项目,通过合并水利、环保、资规等部门 5 个评估事项,实现报告编制时间

压缩至 30 工作日,部门审批时间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分别提速达 40%、70%,费用降低

30%。针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企业投资项目类型,对符合质量的中介报告实行“一次申请、

一次告知、一并编制、一次过关”。如龙港“东方雨虹”项目,评估报告编制时间缩减 45 天,

报告审查时间压缩 2/3,中介服务成本降低 35% 以上。针对综合性项目,引导中介机构扩

大资质范围或通过联合体形式,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各类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开展“打包式、

一条龙”服务,避免企业多头跑路、分头评估。如永嘉美人峰生态项目,实现项目报批审批

提速 3 个月,让企业提前施工、产出效益。

(五)一个代码严管。对所有入驻“网超”平台的中介机构实行“一家机构一个代码”管理,

归集 6 类基本信息和 5 类信用信息,实现“一码查询、一码尽揽”。健全中介服务的质量监

管和评价机制,完善中介机构诚信体系建设,推行信用智能比选,实现中介市场优胜劣汰,

打造公平竞争、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对全市涉批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万人双评议”,

梳理选取在温业务开展较大的中介机构作为主要参评对象,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示范意义

此项改革已获国家、部委、省、市层面的肯定与推广。

(2022 年,市政务服务局)

第84页

07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针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围标串标、围猎专家、代理机构违规操作等顽疾,创

新建立工程招投标“公优廉一体化”监管机制,实现了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人、

监管人员、评委专家等五方主体的标前、标中、标后全闭环智慧监管,倾力打造“公

平、择优、廉洁”招标投标营商环境。

主要做法

(一)推行标前“智审”,实现招标行为公平透明。一是构建五方主体信息库,做到标前

“体检”。 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阳光 e 网”交易平台,建设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

人、监管人员、评委专家等五方主体信息库,归集 9100 余家投标企业、310 家招标代理机

构、630 家招标业主单位、107 名公权力监管人员、72 条评标专家行为记录等信息,实现

全市招投标关联信息“统一登记、统一管理、一库共享”。二是创新招标代理信用监管,实

现“亮码”上岗。推行招标代理“四个一”信用管理,对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统一赋

予“代理码”, 实行招标代理“码上管理”“码上选用”并对招标代理机构场内行为开展“码

上考评”。截至 9 月底,已对 318 家招标代理机构、2476 名代理从业人员实行“一码管理”,

累计对 82 家招标代理机构、698 名代理人员进行评价打分,为招标人选用招标代理机构提

供重要参考。三是推行“关键词筛查”,提升审核质效。建立法律法规和营商环境禁止性关

键字数据库,通过系统自动对招标文件进行 81 个“关键词”筛查和预警,有效提升招标文

“公优廉一体化”监管机制建设

——聚焦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案例三十三

第85页

政商政务类 ◆

071

件审核质效。截至目前,已通过该功能发现 31 个项目招标文件存在问题并予以纠正。

(二)推行标中“智管”,实现评标定标科学择优。一是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大力

推进省外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充分利用远程异地评标评标场所“随机性”和评委专家的“不

确定性”,最大程度将招标人、投标人、评审专家实行地域隔离,有效防范本地评标专家“小

圈子”、专家被围猎等廉政风险。与 18 个省外城市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并将常态化征

集省外远程异地合作城市。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157 个。二是积极推

广“评定分离”改革。在瑞安市承接省级“评定分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新申报鹿城、瓯

海、龙湾、平阳、文成、泰顺、龙港、海经区等 8 个县区纳入省级“评定分离”试点范围,

出台评定分离“十不准”原则,通过“专家评标”与“业主定标”分离,既压实了招标人主

体责任,又实现招标人自主择优定标,有效减少评标专家权力寻租空间。三是创新探索技术

标“暗标评审”。针对技术标专家倾向性打分问题乱象,依托技术标暗标智能评审系统,工

作人员“一键”对投标文件技术标暗标格式进行智能检测,自动标注比对结果,辅助评委专

家筛选出非标准规范要求的内容,有效提高专家的评审质效,减少非技术因素对评审结果的

影响,倒逼投标企业严格执行投标文件规范,有力遏制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四是

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现场“数智”综合管理。出台“1+10”公共资源交易专区管理制度及《温

州市政务服务管理中心电子招投标服务指南》,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行为轨迹定位、监控录

屏功能、专家“三色”管理等系列举措,保证各交易项目开评标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三)推行标后“智查”,实现中标履约诚信廉洁。一是推广“瓯 e管”合同履约电子监测系统。

对标后合同履行过程中人员变更、工程变更、工期进度、工程款支付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

警。截至目前,累计监测项目合同 719 个,发现问题 192 个,将作为在建工程标后履约检查

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上线串围标数据分析系统,针对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愈发隐蔽多

样的现实问题,通过量化分析、数据碰撞,深度挖掘项目有关单位隐性关联,构建“冒烟指数”

分析模型,深度挖掘疑似围串标的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发现“冒烟”项目 47 个,并将分析报

告移交市经侦支队及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每月定期分析、定期移送并跟踪督办。

示范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省级层面认可,相关举措获评全国信用承诺网络人气案例。

(2023 年,市政务服务局)

第86页

07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作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大力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温州市政

务服务局直面市场主体需求,聚焦项目建设放慢、投产收益拉长、融资渠道单一、资

金链条断裂等企业困境和迫切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

件事”改革,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开花提供最优审批服务,打出“促开工”“促试产”“促

融资”助企纾困组合拳。

主要做法

(一)推广靠前服务、极简审批,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充分利用地块挂牌期、

出让合同签订准备期、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期等“空档期”,减少开工审批“空转期”,快速办

结开工审批手续。一是预先审查,效率再提升。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审

会议,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预先审查,并由资规部门出具预审查意见;预审查通过的,企业

可凭预审查意见即可开展施工图设计。在企业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后,资规部门不再开展设

计方案审查,直接凭土地成交确认书将总平面图等资料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二

是并联审批,流程再优化。在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阶段,发改、资规、住建等部门同步开

展备案、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的前期服务和联审联办,公示期满后 2 个工作日出

具施工许可证,实现极简审批。三是主动对接,服务再靠前。各行政职能部门联动开展“保

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指导,协助完成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审批材料

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快融资

案例三十四

第87页

政商政务类 ◆

073

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创新阶段验收、项目管理,实现工业厂房项目“预验即试产”。一是提前技术交底。

住建部门牵头细化全流程技术管理服务,将质量监督介入前移至出具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提

前告知相关验收流程、验收内容、评定标准等技术规范,指导企业及各方主体严格按照工程

规范完成施工,避免后期验收“走弯路”。二是化整为零推进。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下,通

过分栋分层预验收、分阶段分频次检测、资料审查“承诺 + 容缺”等组合拳,将设备安装、

调试、试投产等环节前移至主体工程预验收合格后,做到成熟一段、检测一段、验收一段,

有效避免部分已竣工工程“晒太阳”。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探索以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

政企双方权利义务,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指导责任,并依合同约定简

化前置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

(三)推行竣工验收、同步登记,实现工业企业项目“竣工即领证”。一是专班运作、联

合验收。根据企业竣工验收申请,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组织住建、资规、不动产登记等部门

组建服务专班,开展现场联合验收。验收事项符合要求的,直接办结并出具审批结果。二是

同步调查、即时入库。在联合竣工验收同时,权籍调查、地籍测绘等同步进行,相关数据成

果即时入库。在完成用地复核、规划核实、验收备案等事项后,立即受理产权登记,1 个工

作日内办结。三是政银联动、无感转贷。根据企业意愿,在测绘数据成果入库过程中,对企

业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情况进行同步调查,及时通知金融机构,并联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转房地

抵押登记手续,使企业无感享受转贷服务。

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 261 家企业促产“一件事”改革项目,涉及工业用地 4857.23 亩,

工业增加值约 39.74 亿元,税收增加值约 5.76 亿元,促进了“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增长”。

改革经验做法获得了省、市两级充分肯定并作为温州唯一(全省唯三)的典型案例获得国务

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2022 年,市政务服务局)

第88页

07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一直以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存在涉及事项多、手续较复杂、审批周期长等问题。

在拿地后,需要办理项目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环评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等多项手续才能开工;在竣工后,还需要办理规划核实、消防验收、水保

验收、竣工备案等手续后才能投产。企业往往在办理审批手续上就需要花费几个月时

间,严重影响项目建设投产效率。为了助力制造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近

年来,瓯海区通过“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对应推动“拿地即开工”“竣工代办

专班”“预验即试产”改革,以“三促改革”推进制造业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主要做法

(一)“促开工”,率先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早在去年 8 月就出台文件率全市之先开

展“拿地即开工”改革,通过提前审查、并联审批、压缩时限等方法,最快实现“拿地之日

就是开工之时”。改革前,工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平均需 3 至 6 个月的时间;改革后,在申

请材料齐全、规划许可批前公示结束的前提下,一般工业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开工建设,

仅需要 2 个工作日,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降低企业建设成本。目前,已有凯迪仕智能产业

园等 3 家企业享受到该项改革“红利”。

(二)“促竣工”,推行“竣工代办专班”改革。今年 8 月发布《瓯海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

代办服务工作办法》(温瓯政服〔2022〕24 号),组建瓯海区单体制造业项目代办专班暨“竣

探索制造业审批“新模式” 

——“三促”改革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案例三十五

第89页

政商政务类 ◆

075

工代办专班”,为企业量身定制竣工计划。竣工代办专班梳理出近期土地合同竣工到期的项目

清单,列出工程进度、验收存在问题、业主诉求等情况,通过部门联动、有效衔接的代办服

务体系,积极协调、有效化解疑难问题,为竣工审批手续办理清除障碍。今年 8 月以来已对

浙江贝贝依依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工程等 12 个工业项目开展竣工代办服务,获得企业纷纷点赞。

(三)“促投产”,推行“预验即试产”改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瓯海区进一步优化竣

工验收流程,将原先的“先验收后投产”模式优化为“先投产后验收”,企业一通过预验收就

能第一时间试运行,验收投产周期平均比以往压缩近 4 个月。今年以来,已组织实施浙江嘉

利工业有限公司等 8 个“预验即试产”项目,涉及工业厂房用地面积 156.61 亩。

示范意义

瓯海区“三促改革”分别聚焦制造业项目的开工、竣工、投产三个关键环节,以“拿地

即开工”“竣工代办专班”“预验即试产”改革助力企业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推动营商

环境全面提升。

(2022 年,瓯海区)

第90页

076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2022 年 4 月 22 日,温州市率全省之先成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该联盟的成立

标志温州商业秘密保护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为我市创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

试点工作的举措之一。通过发挥温州市商业秘密保护联盟的作用,以保护企业自主知

识产权、服务企业创业创新为宗旨,助力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核心知识产权,构建“三

方共建、多元共护”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新格局,激发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的

主动性、创造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一)突出平台打造,搭建共建共治桥梁纽带。 充分发挥联盟在商业秘密保护中联通政

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加强沟通交流,践行服务职能。打造

专家智库平台。助力组建多领域、高层次、高水平的商业密保护智库平台,鼓励知识产权专家、

高等院校法学教授、知名律师以及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在创新试点工作中提供专

家咨询服务。目前温州市商业秘密领域专家人才库已有 51 人。打造交流宣传平台。2022 年

5 月,联盟开通微信公众号,对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及活动进行宣传。同时举办商业秘密保护

专题论坛,有效促进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联动。

(二)首创问诊服务,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联盟创新推出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诊断体检”,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现场调研走访,帮助企业寻找商业秘

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

——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协同作战

案例三十六

第91页

政商政务类 ◆

077

密保护中的问题,进行现场“问诊把脉”,从制度管理、硬件措施、信息安全、人员管理、

维权方式等方面逐项把关、进行商业秘密保护水平评估,发出预警风险报告,同时给出商业

秘密保护建议,从而形成一套规范操作流程,并以“诊断书”的形式撰写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状况报告,以此引导企业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维权和风险防范能力。截止目前

已为企业出具诊断书 22 份。

(三)聚焦宣传培训,提高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多途径、多形式地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知识、

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普及商业秘密知识,营造商业秘密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树立联盟在

知识产权保护中创新发展的优秀形象。聚焦新一代电气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商业

秘密保护突出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自我保护和纠纷防范制度机制,实现企业从被动维权

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如联盟走进中国眼谷、温州光电子产业园,特别是一些高精特新企业

如浙江振特电气公司等企业进行商业秘密保护培训。借助“商业秘密保护助企服务行”主题

活动,深入企业服务,指导完善保护机制,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示范意义

商业秘密保护联盟作为我市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的举措之一,取得初步成效。

5 月份,《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 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协同作战》一文在总局《市场监督管理》

半月刊上发表,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提供地方实践样本,《“问诊把脉”出具“商业秘密保护

诊断书”,为企业发展提质赋能》获总局商业秘密保护网站刊登,7 月份入选 2023 年度法治

政府建设“最佳实践”培育项目。

(2023 年,市市场监管局)

第92页

078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住宅物业保修金是指建设单位按照物业项目总造价的 2% 交存,作为物业保修期

内物业维修费用保证的资金。分析历年数据得知,全市保修金每年使用率极低,基本

上不超过 2‰,半数县(市、区)长期零支出,40 亿左右的巨量资金长期沉淀资金账户,

而且每年还以 7 - 10 亿规模新增,造成了建设单位开发成本无形浪费。因此,温州

市率全省之先开展物业保修金保函制度改革,用银行保函置换存量资金、替代增量资

金,减少资金占压和浪费。

主要做法

(一)落实保函替代,破解资金“沉睡”困局。针对这一重难课题,温州市住建局于今

年 6 月份将优化住宅物业保修金交存办法,实行保修金银行保函制度列为房地产“一城一策”

具体内容。组织召开住宅物业保修金银行保函制度意见征求座谈会,讨论银行保函试行方案,

并于官网公开征求《温州市住宅物业保修金银行保函制度试行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8 月 14 日,正式发布《温州市住宅物业保修金银行保函制度试行方案》,规定建设单位向银

行申请开立其在住宅物业保修期内履行法定或者约定保修义务的工程质量保证函,银行作为

保证人向物业项目所在地保修金管理机构开立书面担保的方式,替代现金交存保修金。9 月

12 日,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向温州市住建局开具了万科雅秀园项目住宅物业保修金银行保函,

标志着全省首张住宅物业保修金银行保函正式落地温州。

开展物业保修金保函制度改革

——破解资金“沉睡”困局、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案例三十七

第93页

政商政务类 ◆

079

(二)落实降本减负,破解企业“钱袋”困局。组织试点银行在市本级项目中先行先试,

不断完善积累保修金银行保函实操层次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岗”和“试验田”作用。同时,

定期召开保修金银行保函可行性研讨会,形成破解难题的统一意见并加以运用。实行保函制

度后,建设单位无需自行筹集资金,若物业出现质量问题,银行按保函承担责任,有效缓解

资金链紧张的同时避免因资金问题引起的市场波动问题。目前,温州昌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浙南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温州玉利置业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东望里、雅秀园、嘉悦锦园

项目的银行保函置换,合计金额 837.8 万元;温州润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万瑞置业

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温州)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温州)置业有限公司等 6

家建设单位正在申请 10 个物业项目的银行保函置换,合计金额 7719.7 万元。

(三)落实权益保护,破解风险“吊桥”困局。设计住宅物业保修金使用协议、见索即

付保函、索赔通知书等格式文本,明确银行保函的开立条件、赔付原则等,降低银行保函替

代现金交存的履约风险。开发银行保函数字化应用场景,将保函信息存储于安全的达梦国产

数据库,构筑银行保函申请、审核、索赔、退款等一体化管理,保证流程公平。下步,温州

市住建局将对全市所有银行和县(市、区)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加快试点经验普及运用,探

索将保函制度延伸至建设单位代缴物业专项维修资金领域,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示范意义

物业保修金保函制度改革成功唤醒“沉睡”资金,降低建设单位交易成本,是保障房地

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省首份银行保函落地温州,更是得到房地产行业的高度

关注和认可。温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携万科、华润、绿城等房地产企业代表,于 9 月 13 日

向市住建部门赠送锦旗。此举是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保交楼”措施的又一重大突破,

对切实减轻房地产开发资金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 年,市住建局)

第94页

080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温州民营企业合规化经营意识淡薄 , 应对国际贸易法律风险的能力较弱 , 对涉外

商事法律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2020 年 2 月 , 温州市贸促会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全省

首个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团 , 建立“清单制”“日报制”“分派制”“销号制”“定期研判制”

等制度 , 精准分派落实各项服务 , 在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客户、保生产、控风险方面

持续发力 , 广受企业好评。

主要做法

(一)精准响应企业需求

服务团组建以来 , 设立 14 个行业 ( 区域 ) 法律服务点 , 赴行业商协会及县 ( 市、区 ) 开

展集中上门服务 32 次 , 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500 多家 ( 次 ), 发布涉外商事法律指导信

息 446 期 , 发布经贸预警信息超过 2000 条 , 举办各类培训 20 次 , 举办温州外贸企业应对

海外疫情沙龙 ( 直播 ), 参与达 12 万人次 , 实现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被外方的接受度达到

90% 以上。调解国际商事纠纷 42 起。

(二)推动“数字化”涉外商法服务

打造“商法助企云”网上服务平台。平台在“浙里办”与微信环境中部署 , 企业使用信

用证代码直接关联有关信息 , 采取模块化的设计 , 在手机和 PC 端均能简洁明了规整呈现。

架构了法律服务、企业及产品推介、国际税务、参展参会、商事认证、需求对接、战略合

精准响应企业诉求开展涉外商法服务

——助力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案例三十八

第95页

政商政务类 ◆

081

作、资料查询等专项服务板块 , 实现外向型企业有关需求一站式办理。实现了涉外商事法律

及文本、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和营商环境指南、经贸预警、重要团队信息的免费查阅 , 集

合了法律服务、志愿服务、海外服务、政府部门间合作等力量 , 集中展示了 500 多家优质外

向型企业及其主要产品等信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服务团成员向外向型企业提供公益

涉外商事法律服务 , 进一步打消企业顾虑 , 释放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

(三)提升企业法治意识合规水平

普法服务项目“点单化”、普法服务运行“流程化”。遵循“紧扣热点选题、企业自主选

课、服务团主讲”, 组织召开多轮专题研究会 , 首批挑选了 7 位来自不同领域、经验丰富的

涉外商事法律专家 , 开设 18 个主题精品课程。

(四)对接更高层次专家及服务

吸收中国贸促会合规化专家团、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专家、省贸促会商法专家加入“温

州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团”, 直接参与了苍南某企业的涉美诉讼应对 ,3 家知名温企合规化经营、

海外并购等方面具体事务指导应对等工作。承办了中国贸易仲裁周温州专场、企业国际化经

营合规风险排查温州专场等活动 ,200 余家温州企业得以近距离“寻名医解难症”, 合规化经

营意识显著提高。

示范意义

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 现有服务团成员 86 名 , 主要为国际、省、市涉外商事专业

律师及专家 , 线上智慧指导 , 线下精准服务 , 助力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2022 年,市贸促会)

第96页

082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2020 年以来,瑞安市聚焦涉外商事贸易风险防控和国际商事争端化解,建立

“1+15+N”服务体系,探索形成立体式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涉外商事

风险防控制度,助力本地外贸企业防风险、降成本,为外贸企业提供高质量增值服务,

促进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一)构建“1+15+N”服务体系,全方位赋能涉外商事。一是设立县级涉外商事纠纷

调解中心。争取中国贸促会、省贸促会的支持认可,申请设立全国首家具备独立处理涉外

商事争端的县级调解中心,构建以调解中心为枢纽,以“多元服务 + 一体协作 + 联络支撑”

为外延的涉外纠纷防控化解生态圈,实现县级调解机构职能重塑,改“受理后转上级”的间

接受理为在地直接办理模式,平均纠纷受理时间可缩减 50% 以上。二是开通 15 个外贸政

务服务点。依托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率全省之先建立覆盖全部 15 个重点外贸镇街和产业园

区的外贸政务服务窗口,提供 RCEP 等原产地证书的远程申报、自助打印,解答出口贸易

常见法律问题等服务。同时,根据外贸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截至目前,

已累计办理 RCEP 等原产地证书 2453 份,ESG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覆盖 200 余家企业,为

企业减负 150 余万元。三是搭建 N 个海外联络服务机构。通过自主设立、系统整合、共享

链接等方式,编织构建海外商事纠纷调处“一张网”,目前已在俄罗斯、泰国、埃塞俄比亚

开展涉外商事纠纷调处改革

——护航外经贸企业“出海无忧”

案例三十九

第97页

政商政务类 ◆

083

等主要贸易国挂牌设立驻外联络处,整合侨联系统欧洲民间侨团 56 个、统战系统海外乡贤

驿站 5 个,并按需链接全省共享的 138 个海外联络处资源。

(二)共建多元高效解纷体系,一体化推进纠纷调处。一是纵向联动纠纷调解机制。针对

国际贸易争端,建立省市县三级分层次、递进式纠纷调解流程,对事实无争议、调解意向强的

简案,由县级专职涉外调解员先行处理;对初步调解无效的,联动省、温州国际商事法律服务

中心等资源,通过签发履约敦促函(警告函)、调用海外领事力量等途径,实现复杂难案合作处理。

今年以来,已受理案件 6 件,成功调解 2 件,挽回损失 700 万元。二是横向联动集体磋商机制。

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由调解中心组织各部门综合评估利弊和社会效益,形成处理一

致意见后,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三是诉调联动对接流转机制。该市贸促会和法院签订《建立国

际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合作协议》,按照类型化分流处置原则,明确适用调解的案件类型和

移送规则,最大程序降低涉案当事人时间和费用的空耗。同时,完善“涉外商事调解 + 法院司

法确认”程序衔接,破解“调解—反悔—再调解”的恶性循环,保障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

(三)构建涉外贸易风险防控体系,全过程遏止增量纠纷。一是强化合规风险防范。创

新开发企业“合规通”数字化应用,为外贸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加工贸易、涉外劳工等 14

个领域的合规体检服务,帮助企业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合规管理,已累计为 124 家企

业完成合规体检。二是强化外贸风险识别。建立驻外吹哨制度,聘请泰国浙江商会、意大利

瑞安商会等 16 名会长担任“营商环境首席大使”,对易引发贸易争端的突发事件和形势变

化进行通报和预警,比如,对巴西某港口员工罢工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提醒相关企业及时

将海运变为航空运输,避免损失 700 余万元。三是强化法律风险应对。整合司法、法院等

8 个部门和 10 名涉外律师资源,组建商事法律团队,提供外国法查明、法律问题专项响应、

跨境争议处置风险分析研判等涉外法律服务。目前已为 12 家企业开展相同或相似商标抢注

监测预警、异议申诉等维权服务。

示范意义

经省、温州市贸促会批准同意,已上报中国贸促会成立全国首个县级调解中心。目前,

已成功调解纠纷 16 起,挽回损失 1.2 亿元,5 起案件入选省贸促会国际商事调解案例精选,

相关做法得到省贸促会、省侨联高度肯定。

(2023 年,瑞安市)

第98页

084

两个健康 典型案例百选

背景情况

因上层平台建设问题,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和“信用温州”两个系统间未实现信息互联和审批联办。针对同一个失信记录,企业

需多次提交、分别修复,加之信用修复办理过程中部门对接难、办理时间长,导致企

业主动修复积极性不足,不能很好发挥信用修复推动企业自新、释放活力的积极效应。

主要做法

立足问题导向、聚焦数智赋能,整合两个平台和处罚部门相关职能及数据,重塑机制、

重组流程、重造程序,形成前中后端全流程信用修复制度改革方案。一是前端智能提醒,精

准引导主动修复。将信用修复服务向前段延伸,开发 AI 智能语音外呼服务,精确筛选符合

修复条件的主体对象,由 AI 语音机器人自动呼号,提醒企业关注失信记录,智能解答企业

提出的有关修复路径、申请材料等问题。建立信用修复联合服务机制,形成市县所三级服务

网络,开通咨询服务专窗专线,积极引导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二是中端平台搭建,全程

线上一网通办。梳理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和信息公示平台相关职能,整合修复申请、部门确认、

平台审核等环节,开发信用修复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块,搭建贯通全市 38 个部门和 14 个县(市、

区)的信用修复联办平台,打造信用修复“一网通办”。三是后端数据流转,修复结果一键互认。

在全省率先签署信用联合修复备忘录,联合印发修复结果互认指导意见,建立“通用 + 专业”

修复标准体系,行业领域有信用修复专门规定的,采用专业标准,没有专门规定的采用通用

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工作

——信用修复激发市场活力

案例四十

第99页

政商政务类 ◆

085

标准,有效解决因标准不一阻碍平台间结果互认的问题,以机制建设突破“信用中国 ( 浙江

温州 )”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壁垒,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同一处罚信息两处

申请、多头修复的难题。

依托数字化系统和智能 AI 应用,推动修复流程更透明、修复材料更精简、修复效率更

快捷,深化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一是一网通办,企业实现诉求更便捷。搭建线上办理系统,

使修复流程更透明、修复材料更精简、修复效率更快捷,经测算,压缩办理时长 60% 以上。

通过信用修复“一件事”线上改革,企业办理信用修复只需在线提交一份申请材料,修复流

程在部门间无缝对接,由数据代跑破除企业多头跑,大大降低企业修复信用的制度性成本。

二是信用重塑,企业健康发展更持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生产

要素之一,一旦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将严重影响企业参与招投标、贷款融资等活动。通过主

动提醒,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有效解除失信约束的紧箍咒,清除在评先评

优、政府采购、申请贷款中的准入障碍,创造更多市场交易机会,有效提升企业经营发展活

力和动力。据统计,截至目前互认修复失信记录 4800 余条。三是政企互动,社会信用提升

更良性。企业的信用度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信用水平,通过信用修复“一件事”改

革,使企业能更及时知晓自身信用状况,更直观地获取信用重塑渠道,更便捷完成不良信用

记录修复,有效激发企业信用重塑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我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 980 件,

较去年同期增长 120%。为我市企业诚信度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信用评价持续提升凝聚合力、

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示范意义

入选我市营商环境改革第三批典型案例,并列入温州市营商环境“微改革”“一本账”S1。

为我市企业诚信度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信用评价持续提升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互认修复失信记录 4800 余条。今年我市累计完成信用修复 980 件,较去

年同期增长 120%。

(2023 年,市市监局、市发展改革委)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