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

发布时间:2021-10-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

3040 十八世紀  黃花梨方形三彎腿香几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80年代入藏 此几面方形,面芯獨板,四邊起攔水綫。高束腰,三彎腿,足端上翩,下承圓 珠,踩方形托泥。三彎腿與足端優美婉轉的線條之上,施以素面牙板,上建直 線條的高束腰,上下線條譜成和諧的動感,優美靈動。壺門牙板光素,齊肩掛 銷。彭牙豐肩,雍容華貴。 中國古典家具上高束腰及牙板的設計,源於佛教藝術中的須彌座及佛塔佛窟 中的壼門,王世襄於其著作中亦有說明,見《明式家具研究》,香港,1990 年,第一冊,頁102-103。參考一張造形相似,定年明十五世紀後半期但體量 及細節更豐富的徐展堂舊藏黃花梨供桌,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9年5月29 日,拍品編號2703。別例可參考香港佳士得2021年春拍,編號3054。 L 45cm W 44.5cm H 84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4,000 - 230,000 A HUANGHUALI SQUARE INCENSE STAND, XIANGJI 18TH CENTURY ... [收起]
[展开]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作為保利拍賣的重要一員,保利香港致力為海內外藏家提供藝術精品、專業諮詢和優質服務。
文本内容
第51页

3040 十八世紀  黃花梨方形三彎腿香几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80年代入藏 此几面方形,面芯獨板,四邊起攔水綫。高束腰,三彎腿,足端上翩,下承圓 珠,踩方形托泥。三彎腿與足端優美婉轉的線條之上,施以素面牙板,上建直 線條的高束腰,上下線條譜成和諧的動感,優美靈動。壺門牙板光素,齊肩掛 銷。彭牙豐肩,雍容華貴。 中國古典家具上高束腰及牙板的設計,源於佛教藝術中的須彌座及佛塔佛窟 中的壼門,王世襄於其著作中亦有說明,見《明式家具研究》,香港,1990 年,第一冊,頁102-103。參考一張造形相似,定年明十五世紀後半期但體量 及細節更豐富的徐展堂舊藏黃花梨供桌,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19年5月29 日,拍品編號2703。別例可參考香港佳士得2021年春拍,編號3054。 L 45cm W 44.5cm H 84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4,000 - 230,000 A HUANGHUALI SQUARE INCENSE STAND, XIANGJI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1980s

第52页

3041 十八世紀  黃花梨帶板平頭案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80年代入藏 此案通體選用上等黃花梨木為材,素牙頭,光素無飾,簡約雋永,平淡耐看。 獨板面心,紋理優美,色澤豔麗。此平頭案尺寸小巧精緻,靈巧可人,材美工 良,四腿八乍。案面下四條腿足之間安橫棖,內打槽裝屜板並形成隔層。 帶有屜板的黃花梨平頭案存世稀少,這種有屜板小條案的功能不詳,有言江南 地區為小童作書桌之用,又有言為祭祀之香案,但均無確鑿答案,從其造型和 尺度來看,香案、書桌皆無不可,也有可能是隨意擺設之邊几,因有屜板可擱 置更多物品,是廳堂、書齋甚便使用者。目前所見,帶屜板小條案多以黃花梨 製成,其次有紫檀、鐵梨木、鸂鶒木、櫸木制者,制式皆大同小異,或為刀牙 板,或為卷雲牙板,多見於江南地區。存世量來看,遠少於一般的小條案,是 較為罕見的明式家具門類。尺寸近似一例可參考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賣會,編 號5433。 L 78cm W 39cm H 80cm HK$ 700,000 - 900,000 US$ 90,000 - 115,000 A SMALL HUANGHUALI RECESSED-LEG TABLE, PINGTOUAN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1980s

第53页

3042 明  黃花梨無束腰攢牙子方桌 此方桌黃花梨製,桌面與腿間採用攢牙子做法,桌腿起瓜棱线,俊俏挺拔。攢 牙子以不同長短的直材攢接成四塊牙子,再以栽榫的方法把牙子安在四腿間。 此做法是從羅鍋棖加矮佬變化而來,負重力更強。 此式方桌又稱「八仙桌」,故宮博物院藏一件黃花梨方桌,其形制、設計與 本桌相若,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上)》,商務印書館 (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頁95,圖79。另一近似例子可參考王世襄著《明 式家具珍賞》,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2年,頁144,圖89。 L 98.4cm W 98.3cm H 84.7cm HK$ 1,200,000 - 2,000,000 US$ 154,000 - 256,000 A HUANGHUALI SQUARE TABLE MING DYNASTY, 1368-1644 明 黃花梨無束腰攢牙子方桌 明 黃花梨方桌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三聯書店(香 © 故宮博物院 港)有限公司,2012年,頁144,圖89

第55页

3043 清  紫檀雕福壽紋六方凳一對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 此對六方凳,紫檀製,凳面六方形,冰盤沿,面下束腰。腿間刻鑲嵌鏟地浮雕雲蝠 紋的牙板,線條嫻熟,工藝精湛,富麗華美,同時寓意吉祥,六方造型又平添靈 巧,整體造型規整,沉穩大氣。整器選料紮實,可謂奢華,具有鮮明的清代宮廷家 具風格,十分難得。近似造型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明清家具 (下)》,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頁82,圖71。 紫檀木,質地潤澤如玉,材質緻密堅硬,光華內斂,明清宮廷尤尚之。紫檀生長速 度緩慢,樹須上百年才可製家具,木材供應稀少,極其珍貴。 H 48cm W 37.4cm HK$ 400,000 - 600,000 US$ 52,000 - 77,000 A PAIR OF ZITAN CARVED 'LONGEVITY' HEXAGONAL CHAIR QING DYNASTY, 1644-1911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第56页

3044 明  剔紅羲之愛鵝圖長方盤 來源 1. 蟹仙洞博物館館藏 2. 少雪齋,香港 盤敞口,方足,胎體厚重。盤壁內側繪類王羲之愛鵝圖。畫面充實,當以漆灰 堆起高度後再加以雕刻,粒粒飽滿,打磨光滑圓潤,極為寫實。此盤髹漆肥 厚,漆色純正潤美,圖紋別緻,雕工純熟,藏鋒不露、磨工圓滑。製者觀察入 微,可謂技臻藝絕,類似作品頗為珍罕。 W 11cm L 41cm HK$ 500,000 - 800,000 US$ 64,000 - 103,000 A RARE CARVED CINNABAR LACQUER 'WANG XIZHI' RECTANGULAR TRAY MING DYNASTY, 14TH - 17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Kaisendo Museum, Yamagata, Japan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第57页

3045 3046 明  黑漆嵌螺鈿梅枝紋長方盤 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 來源 紐約蘇富比,2017年9月13日,編號51 來源 1. 井上オリエンタルアート,東京 此方盤身髹黑漆光潔細潤,樸實無華,雖為一色漆,卻單純 2. 紐約佳士得,2018年9月13日,編號830 而不簡陋,樸實而不粗糙,光澤柔和,清雅高貴,給人以 3. 少雪齋,香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感。盤內繪梅枝,寓意吉祥 幸福,堅韌不拔,高潔孤傲,沁人心脾。 磁州窯系器物質樸清新,其各類裝飾工藝豐富多彩,爭麗鬥艷,尤 L 31.5cm W 12.5cm 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而著稱。此件黑花花卉梅瓶曲線優美,周正挺 拔,通體滿施釉,止於器足,器底露胎,質地縝密。如果說花團錦 HK$ 50,000 - 80,000 簇的明清梅瓶猶如意氣風發的錦衣闊少,則樸實大方的宋遼梅瓶恰 US$ 7,000 - 11,000 如含蓄自若的清雅文士,更顯高古的氣息。肩部施黑彩卷草紋,刻 畫卷草紋表現出黑白相間的流暢與自然,色調對比強烈。 A MOTHER OF PEARL-INLAID BLACK LACQUER 'PLUM BLOSSOMS' RECTANGULAR H 46cm TRAY MING DYNASTY, 1368-1644 HK$ 120,000 - 180,000 US$ 16,000 - 23,000 PROVENANCE Sotheby's New York, 13 September 2017, lot 51 A LARGE PAINTED CIZHOU VASE, MEIPING JIN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PROVENANCE 1. INOUYE Oriental Art Ltd., Tokyo 2. Christie's New York, 13 September 2018, lot 380 3.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3046 3047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水波紋小盤 來源 紐約佳士得,2013年9月20日,編號1273 盤敞口,淺腹,無圈足。通體飾青釉,盤心劃波濤海水紋,盤底無 釉。盤心斜剔水波紋,深淺傳神。耀州窯裝飾工藝以刻花為特色, 傾斜剔刻,極具立體感。本品胎體輕型,青釉發色古樸典雅,盤心 刻花更顯瓷匠心思,乃耀州窯上乘佳作。 耀州窯為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產地位於今陝西銅川,以流暢精美的 刻工而著稱。此盤內刻劃水波紋,深刻淺划,刀工犀利灑脫。 D 13cm HK$ 68,000 - 80,000 US$ 9,000 - 11,000 A SMALL CARVED YAOZHOU CELADON DISH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PROVENANCE Christie's New York, 20 September 2013, lot 1273 3047

第58页

3048 3049 A LONGQUAN CELADON BOWL SONG DYNASTY, 960-1279 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蓋碗 宋  龍泉窯青釉蓮瓣碗 PROVENANCE 來源 來源 1. Sotheby's London, 12 July 1960, lot 140 1. 馬錢特,倫敦 1. 倫敦蘇富比,1960年7月12日,編號140 2. Collection of Professor and Mrs P.H. Plesch (1918-2013), 2. 紐約佳士得,1998年3月25日,編號162 (之一) 2. 普雷施博士伉儷收藏(1918-2013),編號Ch16A no. Ch16A 3. 紐約Dr. Ralph C. Marcove (1929-2001)舊藏 3. 倫敦佳士得,2014年3月12日,編號562 3. Christie's London, 12 March 2014, lot 562 4. 紐約佳士得,2016年3月18日,編號1510 (之一) 4. 少雪齋,香港 4.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5. 少雪齋,香港 展覽 EXHIBITED 蓋子口,弧頂,中間有一小蒂鈕,蓋與碗身外壁刻蓮瓣紋裝飾,蓮瓣寬大,中 《Iron in the Fire: the Chinese Potters' Exploration of Iron 部有一道凸脊,南宋以後蓮瓣漸漸變窄長。通體施粉青色厚釉,僅口沿和足端 Oxide glazes》,東方陶瓷學會,阿什莫林博物館,牛津, Iron in the Fire: the Chinese Potters' Exploration of Iron 未施釉,呈赭褐色火石紅。蓮瓣蓋碗是龍泉窯典型器物,公私收藏屢見不鮮, 1988年5月10日-6月19日 Oxide glazes ,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The Ashmolean 但如此蓋碗釉色瑩潤粉綠、蓮瓣刻劃有力者實不多見。 Museum of Art, Oxford, 10 May - 19 June 1988 本品為龍泉窯典型作品。碗敞口,淺弧腹,圈足。通體施青釉,釉 D 10cm 面光潔,釉色淡雅勻淨,外壁飾蓮瓣紋,蓮瓣中心出白筋,為純美 的釉色增添了變化,別具風韻。碗型秀雅,釉色研美,溫潤如玉, HK$ 80,000 - 100,000 器足底亦滿釉。駐足觀賞,心境頓覺澄明。 US$ 11,000 - 13,000 D 12.4cm A SMALL LONGQUAN CELADON BOWL AND COVER SONG DYNASTY, 10TH-13TH CENTURY HK$ 200,000 - 280,000 US$ 26,000 - 36,000 PROVENANCE 1. S. Marchant & Son Ltd., London 2. Christie's New York, 25 March 1998, lot 162 (one of a pair) 3. Dr. Ralph C. Marcove (1929-2001) Collection, New York 4. Christie's New York, 18 March 2016, lot 1510 (one of a pair) 5.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第59页

3050 (碗心 Interior) 3051 元  鈞窯天藍釉玫瑰紫斑碗 明  龍泉窯青釉折枝花卉紋盤 來源 來源 1. 倫敦蘇富比,2012年11月7日,編號54 1. 仇炎之收藏 2. 少雪齋,香港 2. 巴黎蘇富比,2013年6月1日,編號1 3. 少雪齋,香港 展覽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盤唇撇口,弧壁,腹部下漸收,淺圈足。整器通體施青釉,釉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面光亮,釉色粉嫩,釉面潤澤,有玉質感,胎體厚實,造型周 Thompson》, 赫爾大學, 赫爾, 圖錄編號 46 正大氣,盤心雕花卉紋,溫潤無比。 碗口微內斂,深斜腹,圈足,裡外均施天藍釉,釉面細小開片,內 參考一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錄於《碧綠──明代龍泉窯青 壁可見塊狀紅斑,口沿釉薄處呈褐色,圈足和外底無釉,胎體厚 瓷》,頁42-45,圖12-13;Jack Chia伉儷收藏一例,出版於 重。 朱湯生著《Chinese Celadons》,《Arts of Asia》,1993年 11至12月,圖18,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96年11月5日,編號 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數例,《中國陶瓷全集·7·宋(下)》,上海人 634。出光美術館藏還有一碗,收入《中國陶磁:出光美術館 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頁184,圖186。《鈞窯雅集——故宮博物院 藏品圖錄》,東京,1987年,圖版604。香港達文堂藏一例, 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3年,頁40、41,圖 著錄於林業強著,《瓷緣:達文堂藏瓷》,下冊,香港,2019 8。玫茵堂珍藏中有兩件例子可資比較,見康蕊君,《玫茵堂中國 年,編號24。 陶瓷》,卷1,倫敦,1994 年,圖版384 及388 號,頁220-221。 D 38.7cm D 20.5cm HK$ 180,000 - 200,000 HK$ 150,000 - 200,000 US$ 23,000 - 26,000 US$ 20,000 - 26,000 A LARGE LONGQUAN CELADON-GLAZED A PURPLE-SPLASHED JUNYAO BOWL DISH YUAN DYNASTY, 1271-1368 MING DYNASTY, 1368-1644 PROVENANCE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7 November 2012, lot 54 1. The Edward T. Chow Collection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2. Sotheby's Paris, 1 June 2013, lot 1 3.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EXHIBITED 3052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Chinese Ceramics from circa 618-1850 A.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Peter 南宋  湖田窯青白釉花口瓶 Thompson, Hull University, Hull, 1996, cat. no. 46. 來源 1. 倫敦William Clayton收藏,1962年 2. 少雪齋,香港 出版 《東方藝術》,1962年冬,第8期,1962年,編號4 口呈荷葉形,曲折流暢。敞口,圓肩,鼓腹,圈足外撇。施青 白釉,色如清水湖藍,漣漪微泛。足底不施釉,露出胎質,胎 質密實。頸部飾弦紋,腹部模印荷花卷蓮,整體紋飾流暢,構 圖簡潔。 H 19cm HK$ 130,000 - 160,000 US$ 17,000 - 21,000 A MOLDED HUTIAN 'QINGBAI' VAS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2TH-13TH CENTURY PROVENANCE 1. William Clayton, London, 1962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LITERATURE Oriental Art, Winter 1962, vol. VIII, no.4

第60页

3053 3055 元  鈞窯青釉紫斑碗 宋  耀州窯青釉印牡丹紋斗笠盞 來源 巴黎佳士得,2013年12月11日,編號197 碗撇口,弧壁,圈足。碗心刻划纏枝花卉,紋飾清晰,構圖飽 滿。釉色青中閃黃,為耀州窯成熟期發色特徵,釉面光潤,釉 碗斂口,深腹,圈足,器內外均施釉,釉色以天藍色為基調,藍 層勻淨。整器造型規整,紋飾富貴吉祥,刻劃線條剛勁流暢, 中閃灰,胎體厚重,內壁可見塊狀玫瑰紫斑。口沿釉薄處呈深褐 刀鋒犀利,鏟剔自如,深淺有致,工藝精湛。 色,圈足和外底無釉。 D 14.7cm 本品窯變顔色恰到好處,釉色醇厚,瓷胎均勻厚實,乃鈞窯瓷器 HK$ 30,000 - 35,000 一品佳器。 US$ 4,000 - 5,000 D 14.5cm A YAOZHOU CELADON MOLDED 'PEONY' HK$ 40,000 - 60,000 BOWL US$ 6,000 - 8,000 SONG DYNASTY, 960-1279 A JUNYAO BOWL 3055 YUAN DYNASTY, 1271-1368 PROVENANCE Christie's Paris, 11 December 2013, lot 197 3053 3054 3056 宋  湖田窯影青花口碗 明  哥釉花口盤 此盞花口,微向外撇,折腰,圈足。盞心、内、外壁薄施 來源 一層青白釉,圈足無釉。本品胎質幼細,造型規整,瓷胎 1. E.T. Hall 收藏,編號260 輕巧,綫條流暢優美,施青白釉後,口沿及折腰處瓷胎隱 2. 倫敦佳士得,2014年5月16日,編號1317 約可見,釉料積聚之處,自成獨特紋飾。整器皿造型古樸 3. 少雪齋,香港 典雅,盡顯宋代青白釉之細膩釉料。 盤呈花瓣型,敞口,口部鑲銅邊,淺弧腹,圈足。仿哥釉,釉 D 17.9cm 層較厚,佈滿開片紋,縱橫交織,極為細密。釉色古樸靜謐, 開片錯落有致,風格樸實自然,充分體現了先人的好古之心, HK$ 20,000 - 25,000 為明代仿宋哥精品。 US$ 3,000 - 4,000 D 19.7cm A HUTIAN 'QINGBAI' FOLIATE CUP SONG DYNASTY, 960-1279 HK$ 80,000 - 100,000 US$ 11,000 - 13,000 3054 A GE-GLAZED FOLIATE DISH MING DYNASTY, 1368-1644 PROVENANCE 1. E.T. Hall Collection, no. 260 2. Christie's London, 16 May 2014, lot 1317 3.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3056

第61页

3057 3059 清十八世紀  德化窯白釉三足爐 清康熙  五彩瑞獸紋鳳尾尊 來源 來源 1. E.T. Hall 收藏,編號231 1. Alfred E. Guntermann (1943-2013)收藏 2. 倫敦佳士得,2014年5月16日,編號1132 2. 紐約佳士得,2014年9月19日,編號857 3. 少雪齋,香港 仿青銅鼎造型,雙立耳,平口,厚沿,壺腹。腹部飾一周回紋,凸 顯其簡潔自如的線條。通體施白釉,釉面凝練如脂,晶瑩潤澤。整 敞口,鼓腹,圈足,器形規整。造形大氣別緻,雍容 體風格洗練大氣,不失為一件文房香具上器。 華貴。瓶身繪畫瑞獸和鳳凰穿梭於七彩祥雲和盛開的 牡丹花之間。鳳羽如鱗、鳳尾長卷,數隻瑞獸形態不 德化窯位於今福建德化,創燒於宋,流行於明清之際,其製品胎、 一,有麒麟、游龍和翼鹿等,圖飾圓潤,筆觸細膩, 釉渾然一體,瓷質致密,色澤光潤明亮,故有「豬油白」、「象牙 筆意順暢,色彩鮮豔亮麗,紋飾寓意吉祥。圈足露 白」等稱。德化窯器具種類繁多,香爐多為仿古銅器所做,拍品即 胎,足內施白釉,飾青花雙圈無款。 為一例仿商周青銅鼎之作品。 H 14cm 康熙五彩以大器為主,造型古樸凝重,挺拔有力,釉 上藍彩、墨彩並配以燦爛的金彩,極大增強了色彩的 HK$ 60,000 - 80,000 表現力和裝飾的華貴與氣派。在紋飾構圖方面,康熙 US$ 8,000 - 11,000 五彩延續了傳統,大體可分為圖案與寫實兩大類,圖 案多採用均齊、散點或對稱的幾何紋做裝飾,以映襯 A DEHUA TRIPOD CENSER 和勾描邊飾為主要用途,寫實構圖則生動自然,描繪 18TH CENTURY 精緻。 PROVENANCE H 46cm 1. E.T. Hall Collection, no. 231 2. Christie's London, 16 May 2014, lot 1132 HK$ 120,000 - 150,000 US$ 16,000 - 20,000 3057 A WUCAI 'AUSPICIOUS BEASTS' VASE 3058 KANGXI PERIOD, 1662-1722 清十八世紀  德化窯白釉花觚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Alfred E. Guntermann (1943-2013) 來源 2. Christie's New York, 19 September 2014, lot 1. 紐約佳士得,1976年1月19日,編號157 857 2. Peter M. Greiner 醫生(1940-2013)收藏 3.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3. 紐約佳士得,2014年9月19日,編號799 Kong 花觚撇口,鼓腹,圈足外撇。通體施白釉,腹部凸起模印仿古雲雷 紋,上方飾幾何紋和花卉紋,紋飾清晰。白釉瑩潤光亮。類似藏 品,參考 Robert H. Blumenfield 典藏,錄於其著作《Blanc de Chine: The Great Porcelain of Dehua》,柏克萊, 2002年,頁 42C。 H 43cm HK$ 30,000 - 50,000 US$ 4,000 - 7,000 A DEHUA ARCHAISTIC VASE, GU 18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hristie's New York, 19 January 1976, lot 157 2. Collection of Dr. Peter M. Greiner (1940-2013) 3. Christie's New York, 19 September 2014, lot 799 3058

第62页

3060 此盤造型典雅端莊,敞口弧腹,胎質細實堅密,盤內外施黃釉,釉 3061 洗呈花瓣型,斜壁,圈足。青花紋飾,洗心繪鳳雙飛,內壁繪仙鶴 色嬌嫩淡雅,釉面光潔瑩潤。底書青花雙圈「大明弘治年製」六字 祥雲,外壁飾雲龍趕珠。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嘉靖年製」楷書 明弘治  嬌黃釉盤 二行楷書款。 明嘉靖  青花龍鳳雲鶴紋花口洗 款。嘉靖朝官窯多製花形器皿,此為其中之一,紋飾與形制相近一 款識:「大明弘治年製」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 弘治御窯中最為人所稱道莫過於黃釉瓷,當時以澆釉法施釉,故有 例可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中)》,商務 來源 「澆黃」之稱,又因其呈色嬌嫩,因有「嬌黃」的美譽。「黃」與 來源 1. (傳)John Sparks Ltd. 或 Peter Boode,倫敦,1955年前 「皇」同音,故素為明清時期嚴格控制的釉色,或為最高統治者們 1. 倫敦蘇富比,2014年11月1日,編號97 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123,圖113。 2. Rudolph Jakob Schmid (1903-1999) 及 Gertrude Emilie 御用,或為祭神所用。《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 2. 少雪齋,香港 Spälty (1907-1994) 伉儷收藏,此後家族傳承 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更足見黃色 D 16.5cm 3. 少雪齋,香港 用器地位之高。 HK$ 100,000 - 150,000 D 21.6cm 弘治皇帝十八年不言窯事,故弘治器物遺存不多。故宮博物院清宮 US$ 13,000 - 20,000 舊 藏 與 本 品 尺 寸 相 同 , 見 《 故 宮 博 物 院 藏 文 物 珍 品 全 集—— 顏 釉 HK$ 280,000 - 320,000 彩》,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44,圖39。 A BLUE AND WHITE 'DRAGON, PHOENIX AND US$ 36,000 - 41,000 CRANE' WASHER JIAJING PERIOD, 1522-1566 A LARGE YELLOW-GLAZED DISH HONGZHI PERIOD, 1488-1505 PROVENANCE 1. Sotheby's London, 1 November 2014, lot 97 PROVENANCE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1. John Sparks Ltd. or Peter Boode, London, by repute, prior to 1955 2. Collection of Rudolph Jakob Schmid (1903-1999) and Gertrude Emilie Spälty (1907-1994), and thence by descent 3.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第63页

3062 3063 清嘉慶  紫金釉盤 清乾隆  豆青釉束腰小盌一對 款識:「大清嘉慶年製」 款識:「敬畏堂製」 來源 來源 1. 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8日,編號3073 1. 利國偉爵士收藏 2. 少雪齋,香港 2. 少雪齋,香港 拍品品種少見,盤壁較淺,通體施醬色釉,釉面滋潤勻淨,光可鑒人,色調似 此對小盌敞口,弧腹下斂,折腰,圈足。此杯造型俊雅,線條柔美。通體罩施 僧侶穿舊的僧衣,故又稱「老僧衣」。足內底施白釉,底書「大清嘉慶年製」 豆青釉,口沿一周施醬色釉,素面無紋飾,釉色沉穩溫潤,釉面平滑光亮,玉 青花篆書款。 質感強,翠色怡人。底書青花「敬畏堂製」四字楷書款。 D 13cm 醬釉又名「紫金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劑的高溫釉,淵源可上溯宋代定窯的 紫釉。清代歷朝官窯均有燒造,發色上佳者釉面呈現出特有的金屬光澤。 HK$ 350,000 - 450,000 D 19.5cm US$ 45,000 - 58,000 HK$ 100,000 - 120,000 A PAIR OF CELADON-GLAZED OGEE DISHES US$ 13,000 - 16,000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A CAFÉ-AU-LAIT-GLAZED DISH PROVENANCE JIAQING PERIOD, 1796-1820 1. Collection of Sir Quo-Wei Lee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PROVENANCE 1. Sotheby's Hong Kong, 8 April 2013, lot 3073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第64页

3064 A FINE AUBERGINE-GLAZED INCISED 'DRAGON' 3065 BOWL 清道光  茄皮紫釉暗刻雲龍紋碗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清乾隆  五彩龍鳳紋碗 款識:「大清道光年製」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PROVENANCE 來源 1. Marchant and Son Ltd., London 來源 1. 馬錢特,倫敦 2. Sotheby's Hong Kong, 8 April 2007, lot 714 1. 倫敦佳士得,2001年11月13日,編號125 2. 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714 3. Christie's London, 11 May 2015, lot 7 2. 少雪齋,香港 3. 倫敦佳士得,2015年5月11日,編號7 4.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4. 少雪齋,香港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通體五彩紋飾。外壁繪兩組龍鳳戲珠紋,兩龍一紅一 EXHIBITED 綠,空間襯以菊花,芙蓉。碗心青花雙圈內飾一龍戲珠紋。外口沿下八寶紋間 展覽 飾如意雲紋。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與本品 《Qing Mark and Period Monochrome and Two Coloured Qing Mark and Period Monochrome and Two Coloured 之紋飾及尺寸相同,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鬥彩》,商務 Wares》, S. Marchant and Son, 倫敦,1992年,圖錄編號 Wares, S. Marchant and Son, London, 1992, cat. no. 58 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頁172,圖158。 58 D 15.5cm (碗心 Interior) 碗撇口,深弧腹,高圈足。外壁施茄皮紫釉為地,釉色滋潤光潔。 碗內白釉至唇沿,形成「燈草口」。外壁暗刻雙龍戲珠紋,五爪龍 HK$ 200,000 - 240,000 神態威武,鱗鬚畢現,線條流暢,紋飾清晰,刻工精美。下腹部暗 US$ 26,000 - 31,000 刻海水紋一周,圈足外壁飾以迴紋,蘊含著「富貴不到頭」和「福 不到頭」之意。底書「大清道光年製」篆書青花款。茄皮紫釉創燒 A WUCAI 'DRAGON AND PHOENIX' BOWL 於明,在清前期較為流行,傳世品稀少。造型與本品相類可見康蕊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二》,倫敦,1994-2010年,編號890。 PROVENANCE D 15.3cm 1. Christie's London, 13 November 2001, lot 125 2.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HK$ 180,000 - 220,000 US$ 23,000 - 29,000

第65页

3066 清乾隆  霽紅釉盤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1. E.G. Kostolany 收藏 2. 香港蘇富比,1983年11月14日,編號140 3. 香港蘇富比,2015年4月7日,編號3669 4. 少雪齋,香港 拍品成對,撇口,弧腹,淺圈足。造型端莊周正,釉水凝厚瑩亮;釉面密佈細 小的棕眼,以求摹仿宣紅之橘皮紋。盤心及外壁施霽紅釉,呈色濃郁明豔,口 沿一道白色「燈草邊」,對比鮮明,饒有意趣。底施白釉,青花書「大清乾隆 年製」篆書款。 霽紅釉的燒造一直是景德鎮窯業技術的核心之一,燒造出成功完美之作甚難, 清中期《景德鎮陶歌》有云:「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乾隆皇 帝對此頗為心思,根據《清檔》記載,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太監毛團、胡 世傑、高玉交霽紅靶碗一件……奉旨:以後燒造瓶、罐、碗、盤、鍾、鍱等 物,俱照此霽紅靶碗釉水勉力燒造。」由此可見,霽紅釉一直是清宮最為重視 的品類之一。 D 16.4cm D 16.3cm HK$ 450,000 - 500,000 US$ 58,000 - 64,000 A PAIR OF COPPER-RED GLAZED DISHES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E.G. Kostolany 2. Sotheby's Hong Kong, 14 November 1983, lot 140 3. Sotheby's Hong Kong, 7 April 2015, lot 3669 4. Collection of Chamber of Young Snow, Hong Kong

第66页

3067 3068 清乾隆  白釉玉壺春瓶 清  郎窯紅釉膽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拍品器型碩大俊朗,形制規整,膽瓶外壁盡施郎紅釉,瑩亮光潤,靜穆素雅, 瓶玉壺春形,造型優雅端莊,通身光素無紋,僅以純 釉色窯變神妙無方,意趣別具,巧若天成。口沿露白色燈草口,垂釉近足,足 白釉裝飾,白釉釉色有如初凝玉脂,溫潤可人,器形 際無釉,即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整器胎質細密堅縝,線條流暢挺括,釉 線條舒展自如,嫻熟流暢。底款刻「大清乾隆年製」 色沈靜秀美,釉面開片交錯自然,形如冰裂,時代特徵明顯。 六字三行篆書款,方正有力。 H 40.5cm 明永樂一朝,瓷業鼎盛,盡主創新。時景德鎮御窯創 HK$ 120,000 - 150,000 燒甜白釉瓷,瑩白素淨,精工卓絕,為此朝獨創。永 US$ 16,000 - 20,000 樂帝篤奉佛教,而「白」一色於佛事儀式功若丘山, 是故白瓷雅趣備受宮廷青睞。本品當為仿明代永樂甜 A LANGYAO BOTTLE VASE 白之作,原型當來自永樂官窯同類作品。原型可考 QING DYNASTY, 17TH-20TH CENTURY 私人收藏一例明永樂玉壺春瓶,售於我司2018年4月 2日,編號3034。永樂皇帝當年曾歎曰:「朕朝夕所 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如今細觀輕撫本 品,此番豪情讚譽又可重現。 H 46.5cm HK$ 300,000 - 380,000 US$ 39,000 - 49,000 A LARGE WHITE-GLAZED VASE, YUHUCHUNPING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第67页

3069 3070 萬曆一朝,皇帝怠政,但Charles O.Hucker仍指該朝乃剛勁、創 明萬曆  青花花卉草蟲八方蓋罐 新、蓬勃、探索的年代(見L.Carrington Goodrich及房兆楹,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雲蝠銜壽蕉葉紋鏜鑼洗一對 《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紐約及倫敦, 款識:「雍正年製」 款識:「大明萬曆年製」 1976年,頁325)。此品巧作八方之形,外壁以青花繪草蟲圖,器形 規整,繪圖流暢,與明初風格迥然不同,盡展萬曆時期景德鎮瓷 本品為一對,洗敞口,折腹呈淺盤狀,內底略下凹,外底小圈足,修足規整。 來源 風。明代王世懋著《窺天外乘》記:「蓋窯器圓者,旋之立就,倏 器壁內外皆施粉青釉,釉質光潔盈透,細膩均勻,顏色淡雅雋秀,洗心模印雲 日本私人收藏 忽若神。獨方物即至小,亦須手捻而成,最難完整,供御大率十不 蝠銜壽蕉葉紋,三隻蝙蝠靈動自然,口銜葫蘆、靈芝、折枝琵琶,綬帶飄逸飛 W 14.5cm 能一二,余皆置之無用。」由此可知方器成型之難,今蓋、罐得以 揚,四周祥雲滿布,寓意福祿壽喜,頗為吉祥,外壁折腹下飾一圈蕉葉紋,紋 保存,甚為難得。 飾精細,氣質清幽,不可多得。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D 15.7cm D 16cm A BLUE AND WHITE 'FLORAL' OCTAGONAL JAR HK$ 80,000 - 120,000 AND COVER US$ 11,000 - 16,000 WANLI PERIOD, 1573-1620 A PAIR OF PALE CELADON-GLAZED MOULDED 'BATS' PROVENANCE DISHES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YONGZHENG PERIOD, 1723-1735

第68页

3071 3072 清道光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山高水長」紋碗 清同治  粉彩夔鳳紋大碗 款識:「道光丙午」 款識:「大清同治年製」 碗撇口,弧壁深腹,外壁以纏枝蓮托圓形開光四組,每一開光內分別篆書「山 此碗為同類品種尺寸較大者。敞口、弧壁、深腹、圈足,胎質細膩,釉色潔 高水長」四字,開光間以纏枝蓮托八吉祥紋裝飾,青花發色鮮艷,繪畫流暢。 白。其外壁粉彩裝飾夔鳳、纏枝花卉紋,釉彩鮮艷明亮,繽紛絢麗。夔鳳與周 碗底於青花雙圈內楷書「道光丙午」四字楷書款,為道光二十三年(1846)景 邊花朵翅蔓相繞,繁而有序。表現夔鳳的胭脂紅、天藍彩等釉質感強,突顯紋 德鎮御窯廠所製,系具有明確紀年款之官窯瓷器品種。 飾的亮麗。口沿、脛部金彩描邊,更添華貴之氣。底書青花「大清同治年製」 楷書款。 山高水長,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圓明園西南部,佔地千餘平方,地勢平 衍,園囿寬敞,建於雍正初年,始稱「引見樓」,後乾隆皇帝親賜名曰「山高 D 20.6cm 水長」樓,是清朝歷代帝王宴請外藩王公及使節觀看火戲、雜技和供皇家子弟 和衛戍部隊習練武藝的場所,亦是清帝設武宴之處。武宴,又稱「大蒙古包 HK$ 30,000 - 50,000 宴」,開始於雍正時期,到乾隆時達到全盛,於每年正月十三日舉行,主要宴 US$ 4,000 - 7,000 請蒙古王公、外國使節等。本拍品或即為道光二十三年武宴所訂製器物。 A LARGE FAMILLE-ROSE 'PHOENIX' BOWL D 16.7cm TONGZHI PERIOD, 1862-1874 HK$ 80,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A BLUE AND WHITE 'SHAN GAO SHUI CHANG' BOWL DAOGUANG PERIOD, 1821-1850

第69页

3073 3074 清康熙  青花人物筆筒三隻 明崇禎  青花人物圖長頸瓶 款識:「大明成化年製」「文章山斗」 晚明時局勢動蕩,官窯停燒,給民窯生產帶來蓬勃生機,此時期不存在官、民 來源 之間的明顯界限,文人階層也介入手工業生產,使得這一時期瓷器紋飾上增添 巴黎蘇富比,2013年6月12日,編號4 更多文人意趣,同時製瓷工藝方面也開創一個新局面。本品腹部通景繪人物故 事圖,山石樹木細緻入微,時代特徵明顯,人物形象各異,各有千秋,衣褶折 筆筒作束腰狀,器物畫面以青花繪人物及山水圖。畫工精細,所繪人物神態各 疊錯落處尤見功力。 異,姿態生動,場面十分熱鬧。青花色澤淡雅,畫工筆法精湛,無論人物、雲 氣、山石、草木寥寥幾筆無不精巧。胎釉細膩,為不可多得的文房雅器。 H 34.5cm 「文章山斗」這個底款,它的本意指文章為人所宗仰,其文出自《新唐書·韓 HK$ 65,000 - 75,000 愈傳》。據耿寶昌先生考證,清代康熙二十年前,青花瓷基本上都不書官窯年 US$ 9,000 - 10,000 款,而是用各種齋堂名款和各種花押圖記代替,原因是「康熙不尚尊號」。而 且據《浮梁縣誌》載:「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 A BLUE AND WHITE 'FIGURAL' VASE 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 CHONGZHENG PERIOD, 1628-1644 H 12.4cm H 12.3cm H 13cm HK$ 120,000 - 180,000 US$ 16,000 - 23,000 THREE BLUE AND WHITE BRUSH POTS KANGXI PERIOD, 1662-1722 PROVENANCE Sotheby’s Paris, 12 June 2013, lot 4

第70页

3075 3076 清十九或二十世紀  德化窯善財童子拜觀音立像 清中期  粉彩天官賜福像 款識:「博及漁人」 天官體態優美,面龐如堆脂,神態安怡祥和。衣紋線條流暢, 觀音菩薩頭戴華麗的寶冠,冠上並飾有化佛,面相圓潤溫婉,眼瞼 若「行雲流水」、「吳帶當風」。服飾的邊緣薄利、空靈,正 低垂,鼻樑高挺,櫻唇緊閉,耳垂豐滿,胸結蓮花形瓔珞,腕飾圓 反轉拆活潑,具有輕柔、飄逸、舒展的絲綢質感。瓷塑的臉、 釧,手持淨瓶,赤足立於洞石之上,長裙曳足。身側童子雙手合十 胸、手、腳以及貼衣的肩、手臂、腿等部分,均是圓鼓的外弧 相伴,祥和喜樂,雕刻極為精細。流暢自然,顯示出了高超的工藝 線,做工精緻入微,作品端莊俏麗,博大中見精緻。為了適應 水平。觀音背部方框暗刻「博及漁人」篆書款。 模印生產和加彩的方便,衣紋線較淺,體積的高低起伏不大, 「博及漁人」為清代德化窯製瓷高手,所製觀音、羅漢等瓷塑以精 韻味無窮。 細見長,此尊觀音立像即是經典代表,胎質堅細潔白,明澈晶亮, 整體刀法深刻銳利,衣紋流轉自如,工藝精湛,是一件難得的德化 H 56cm 造像精品。 H 63cm HK$ 150,000 - 200,000 US$ 20,000 - 26,000 HK$ 40,000 - 100,000 US$ 6,000 - 13,000 A FAMILLE-ROSE 'IMMORTAL' FIGURE A DEHUA WHITE-GLAZED FIGURE OF GUANYIN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QING DYNASTY, 19TH OR 20TH CENTURY 3076 3077 清  黑釉瑞獸三足雙耳爐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來源 倫敦佳士得,2012年11月9日,編號112 本爐青釉秀雅,有雙耳,除獸足之外通體光素無紋飾,通體黑釉, 白口,製作精品甚為精罕。 W 23.1cm HK$ 50,000 - 80,000 US$ 7,000 - 11,000 A BLACK-GLAZED AND WHITE-RIMMED TRIPOD CENSER QING DYNASTY, 1644-1911 PROVENANCE Christie's London, 9 November 2012, lot 112 3077

第71页

3078 民國  王琦款粉彩福在眼前瓷板 鈐印:「王琦」 歷史上,凡國人公認以「八」冠群的精英,無不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他 們流傳下來的作品也都可圈可點。遠些有唐宋散文八家,以及清朝揚州 八怪,近些則有民國珠山八友。八友是指民國年間景德鎮王琦、汪野亭 等八位繪瓷名家,他們以藝會友,詩酒唱酬,結成「月圓會」,推舉王 琦為會長。 王琦(1884-1937年),江西新建人,別號匋迷道人,匋迷散人,畫室 名匋匋齋。先師鄧碧珊,後學黃慎。人物、山水、花鳥、博古無一不 精,尤擅人物。1916年浮梁縣知事程安見其所繪肖像大為讚嘆,題「神 乎技矣」匾額相贈。 W 40cm H 53.2cm HK$ 200,000 - 250,000 US$ 26,000 - 32,000 A 'BLESSING IS AT SIGHT' PORCELAIN PLAQUE, BY WANGQI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第72页

3079 清乾隆  紫檀浮雕第五拔諾迦尊者紙鎮 款識:「乾隆乙丑」「老桐」 此紙鎮以珍貴紫檀作材,木質細密堅實,紋路細膩自然;色澤於烏黑中透露紫 紅,發色厚重如漆,幽深古樸。浮雕第五拔諾迦尊者,刻楷書體「乾隆乙丑 老桐」,雕工流暢俐落,造型簡約雅致,是文房陳設賞玩之精品。 紫檀生長速度緩慢,木材供應稀少。由於過度砍伐,至清時木材殆盡,極其珍 貴,是以乾隆一朝,紫檀僅限用於宮廷作坊,且受嚴格監控。 乾隆乙丑年即乾隆十年(1745年),老桐為清中期竹雕大家潘西鳳,字桐岡, 號老桐、老同,別號天姥老樵。祖籍浙江新昌,僑居揚州。他與「揚州八怪」 中的鄭板橋結為摯友,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竹雕大家。潘西鳳視竹如命,酷愛刻 竹。師承濮澄,以淺刻為主,偶有透雕,所製器物則形神兼備。鄭板橋稱其為 濮澄之後金陵派的「第一人」。 L 31.6cm W 5cm HK$ 180,000 - 250,000 US$ 23,000 - 32,000 A ZITAN 'NAKULA' PAPERWEIGHT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第73页

3080 清早期  竹雕八仙筆筒 來源 日本京都私人收藏 此筆筒直筒形,腹部微斂,嵌紅木口及底,底設三矮足。筆筒外壁以圓雕、深 浮雕結合,通景雕刻,山石深峻,松林蒼鬱,煙雲層巒掩映,更添幾許飄渺氣 息。八仙三兩成組,五官刻劃細緻,各有情態。其中張果老銀須飄拂,倒騎驢 緩步林間。松陰下,呂洞賓與鍾離權駐足下棋。何仙姑、藍采和和鐵拐李依次 而行,仙鶴在側,鐵拐李手中葫蘆仙氣裊裊。山石有劈皴,位置經營,以巨岩 過渡畫面。 全器雕刻極惟妙細膩,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同中有異, 異中有同,多樣而又統一,構成一個整體,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群體畫 面,藝術上確有獨創性。筆筒採用圓雕、淺浮雕等工藝技法,把八仙的神態刻 畫的惟妙惟肖。筆筒顏色深沈,包漿厚重,是一件難得的竹雕文房用具。 D 14.5cm H 17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 CARVED BAMBOO 'EIGHT IMMORTALS' BRUSH POT, BITO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PROVENANCE A Kyoto private collection (另一面 Another view)

第74页

3081 清早期  竹雕香山九老圖筆筒 在明末清初社會動蕩的背景下,人人嚮往世外桃源,因此以文人逸士為題材的 藝術品流行一時,瓷器、書畫、竹雕、版畫無一例外。 筆筒外壁通景高浮雕「香山九老」圖,雲氣繚繞,蒼松鬱鬱,岩石嶙峋。九老 有坐談對奕者,有游山觀景者,有詠詩作賦者,神情奕奕,各自傳神,西王母 駕雲而至,祥雲相伴。表現人物眾多,構圖疏密有致,遠近相宜,具備清初竹 雕的典雅風格。整器通景雕刻,山水深峻,松林蒼鬱,煙雲層巒掩映,更添幾 許飄渺氣息。人物刻畫刀法圓熟有力,神態描繪準確、生動、情趣盎然,為一 件難得的文房佳作。 香山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居處,九老初為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 盧貞、張渾等七人,皆年過七旬,文會於洛陽香山,後又加入李元爽、僧如 滿,合共九人,並作九老圖以紀其事,後世稱為「香山九老」。 D 16.2cm H 15.8cm HK$ 800,000 - 1,200,000 US$ 103,000 - 154,000 A CARVED BAMBOO 'NINE ELDERS' BRUSH POT, BITONG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另一面 Another view)

第75页

3082 3083 王喬鳧舄《後漢書·王喬傳》中記載王喬為葉縣縣令,用神術將尚 明末清初  秦志伊竹雕「王喬鳧舄」筆筒 方賜給郎官的鞋子變為兩只野鴨,每月朔望都飛到京城朝見皇帝。 清早期  竹雕耕織圖筆筒 本件筆筒就完美的再現了這一場景,採用透雕刻法,刀法簡古有 款識:「乙未秋日製秦志伊『省』『野』」 味,鏤空作地,以虛襯實,相間成章;兼用高浮雕法,不僅鐫刻圖 這件筆筒在竹材的選擇、雕刻的技巧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構圖新 D 10.1cm H 13.7cm 案正面,旁側圓轉處,亦見刀痕。人物造形簡老樸茂,王子喬赤 穎,刀法精湛,充分表現了竹雕藝術所特有的語言;竹青皮與竹肉之間 足、持履、戴通天冠,枕石眺望遠空中之飛鞋;深刻山石皴法,外 的關係處理得極為細膩,表現出極高的竹雕藝術專業修養和控制力。無 HK$ 80,000 - 120,000 邊一刀甚為深峻,裡邊則斜坦並削角,刻意強調岩壁山石崚嶒的肌 論是皮殼包漿、老化程度還是保存狀態,在存世的古竹雕作品中都是非 US$ 11,000 - 16,000 理。篆書刻款「乙未秋日製 秦志伊」,並刻「省」、「野」二枚 常罕見的,是一件值得珍愛的竹雕作品。 方印,即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琥珀色澤,葆光瑩潤。 A 'WANGQIAOFUXI' BRUSH POT BY QIN ZHIYI 《耕織圖》是中國古代為勸課農桑,採用繪圖的形式詳細記錄耕作與蠶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金堅齋《竹人錄》:「秦一爵,在朱氏之後,沈兼之前。法本三松 織的系列圖譜,原為南宋畫作,被歷代帝王所推崇。 而能運以己意。平日矜貴,不茍徇人求,故傳世絕少。」志伊,當 D 13.2cm H 15.5cm 是秦一爵別字或表號,《竹人錄》秦姓者,惟獨此君。 HK$ 80,000 - 120,000 US$ 11,000 - 16,000 A BAMBOO 'TILLING AND WEAVING' BRUSH POT EARLY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第76页

3084 明晚期  銅灑金獅耳筒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Hans Christian Jacobaeus (1879-1937), 此後家族傳承 該器為直口,深腹,圈足,線條圓弧流暢,造型典雅端莊。外口沿下方 飾一周回紋,近足處一周覆蓮紋。兩側綴飾獅首,獅首毛髮細密捲曲, 絲絲清晰可見,層次分明有序,額頭隆起,雙眉寬厚,作捲雲狀弓形, 雙目圓睜,神采奕奕。獅自古以來即為納吉,是彰顯權貴之瑞獸。下腹 部近底處飾一周仰蓮紋,銅爐腹部灑金裝飾,點點亮金,整器造型古樸 卻不失創意。 W 11cm HK$ 250,000 - 350,000 US$ 32,000 - 45,000 A GILT-SPLASHED BRONZE CENSER WITH 'LION' HANDLES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PROVENANCE Hans Christian Jacobaeus (1879‑1937), thence by descent in the family

第77页

3085 清乾隆  銅仿古饕餮紋爵杯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 重要私人收藏 銅爵杯為乾隆朝仿三代青銅器之作,精銅為材,範鑄而成,入手沈墜。表面施 燒古工藝,色如栗殼,典雅高古。爵杯流、尾皆寬,流稍長、微上揚。流與尾 中央起雙菌柱。深圓腹,外壁鑄饕餮紋,紋飾清晰樸拙,古意盎然。腹部下承 三個稜狀高足,勢外傾。器底鑄刻陽文「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為 乾隆本朝銅器之標準器。 據《清檔》記載,「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二日,司庫白世秀將壇廟祭器紙樣 十五五份,……奉旨:祭器內銅器交莊親王成做,瓷器交江西唐英燒造,…… 其瓷器內每十件多做備用二件,俱趕祭祝各壇廟日期以前送到……。」由此可 知,銅祭器系按當時需要定制,無有備用,數量有限。 H 17.5cm Weight 1500g HK$ 280,000 - 350,000 US$ 36,000 - 45,000 A BRONZE 'TAOTIE' ARCHAIC RITUAL WINE VESSEL, JUE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第78页

3086 明中期至晚期  銅蚰耳簋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來源 1. 楊炳禎收藏, 台灣 2. 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及出版 1. 保利藝術博物館,《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溫哥華,2017年, 頁48,49 2. 天津博物館,《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2015年,頁40,圖 27 此爐時代風格鮮明,爐體較扁,口沿窄平,見內傾,口緣銳利,微外侈。稍束 頸,垂鼓腹。圈足外壁微撇,底端起台線。頸、腹間塑雙蚰耳,洗練精神,由上 至下,呈現粗、細、粗的變化。蚰耳上端平而挺闊,下彎流暢。此爐口薄壁厚, 重心明顯集中於下半部,極為沈重壓手,可見銅質精煉。內膛麻子地,旋紋清 晰。爐身鱔魚黃皮色均勻完整,歷經百年養護得法,更顯沈穩雅致。爐底開框較 大,內鐫刻「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德」字無橫,款識體量大,筆劃較粗, 結體長方,字面修磨圓潤,與嘉靖朝瓷器款識風格可較,蒼勁而粗放。 此爐各方面皆具明代中晚期鑄爐顯著特徵,是一件斷代清晰的標準器,形、色、 款、質上乘,頗為難得。 D 13.3cm Weight 2100g HK$ 700,000 - 900,000 US$ 90,000 - 115,000 A BRONZE CENSER MID TO LATE MING DYNASTY, 15TH-17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EXHIBITION AND LITERATURE 1. Poly Art Museum,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Vancouver, 2017, pp.48-49 2. Tianjin Museum, Jijin: Special Exhibition of Bronze Censer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jin, 2015, p.40, fig. 27

第79页

3087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頁 284,圖245 明中期至晚期  銅象耳象足四方爐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85,圖 來源 279 1. 台灣楊炳禎收藏 2. 重要私人收藏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128,圖115 展覽 《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保利文化北美,溫哥華,2017年 出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台北,1997年,頁85,圖279 展覽及出版 1. 國立歷史博物館,《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台北,1996年, 頁284,圖245 2. 天津博物館,《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2015年,頁128,圖115 明清宣銅爐,圓器多,方者少。本品爐體長方,平口外侈,器壁直下出平底,四角出四象首 足,大象刻畫寫實傳神,大耳後揚,眉目細長,斜出長牙,長鼻內卷著地,額頭的肌肉骨骼 感、長鼻內側的皮膚褶皺感等均盡情表現。爐身兩側塑象首耳,長鼻內卷斜向上出。此爐內 膛麻子地,外壁皮殼色深,其上可見紅斑、綠鏽、金光等,相織相交,燦爛斑駁。 W 11cm Weight 900g HK$ 280,000 - 350,000 US$ 36,000 - 45,000 A RECTANGULAR BRONZE 'ELEPHANT' CENSER MID TO LATE MING DYNASTY, 15TH-17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EXHIBITED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ly Culture North America, Vancouver, 2017 LITERATUR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Special Exhibition of Ivory Carvings and Fine Bronze Incense Burn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aipei, 1997, p.85, fig.279 EXHIBITION AND LITERATURE 1.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Jinyu Qingyan: Ming and Qing Bronze Censer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g, Taipei, 1996, p.284, fig.245 2. Tianjin Museum, Jijin: Special Exhibition of Bronze Censer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jin, 2015, p.128, fig.115 (另一面 Another view)

第80页

3088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頁63,圖 159 明晚期  銅獅耳蓮瓣紋筒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頁101,圖88 來源 1. 楊炳禎收藏,台灣 2. 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館,熊 本,1997年 出版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台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63,圖 159 展覽及出版 1. 天津博物館,《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2015年,頁101,圖88 2. 保利藝術博物館,《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溫哥華,2017年,頁 64,65 爐身直筒式,兩側塑獅首耳,原有銜環。底承淺圈足,足壁寬,線條過渡圓潤平緩。 外壁上下兩組裝飾紋樣,近口沿處淺浮雕纏枝蓮紋,輔以四道細弦紋。脛部浮雕雙層 仰蓮瓣紋,陰刻表現花瓣脈絡,是為細工。內膛麻子地,內壁見旋削紋。器身深栗子 殼皮色,包漿厚潤。爐底平,中央開框,內鑄「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地深字淺, 筆劃細,結體小,留白多。 D 11cm Weight 900g HK$ 300,000 - 380,000 US$ 39,000 - 49,000 A CYLINDRICAL BRONZE CENSER LATE M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2.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EXHIBITED Kumamoto City Museum, Special Exhibition of Ivory Carvings and Fine Bronze Incense Burn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aipei, 1997, p.63, fig.159 LITERATUR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Special Exhibition of Ivory Carvings and Fine Bronze Incense Burn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aipei, 1997, p.63, fig.159 EXHIBITION AND LITERATURE 1. Tianjin Museum, Jijin: Special Exhibition of Bronze Censer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jin, 2015, p.101, fig.88 2. Poly Art Museum,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Vancouver, 2017, pp.64-65

第81页

3089 A BRONZE 'WANSHOU' RECTANGULAR CENSER MID QING DYNASTY, 18TH CENTURY 清康熙至乾隆  銅鏤雕龍耳萬壽紋長方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Taiwan 來源 2. 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1. 楊炳禎收藏,台灣 2. 重要私人收藏 EXHIBITED 展覽 Kumamoto City Museum, Special Exhibition of Ivory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日本熊本 Carvings and Fine Bronze Incense Burners of the Ming and 市立博物館,熊本,1997年 Qing Dynasties, Taipei, 1997 出版 LITERATURE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台灣歷史博物館, 1997年,頁81,圖256 Kumamoto City Museum, Special Exhibition of Ivory Carvings and Fine Bronze Incense Burners of the Ming and 展覽及出版 Qing Dynasties, Taipei, 1997, p.81, fig.256 1. 國立歷史博物館,《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 爐》,台北,1996年,頁264, 圖版212 EXHIBITION AND LITERATURE 2. 保利藝術博物館,《金玉茗香——明清銅爐特展》,溫哥 華,2017年,頁118,119 1.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Jinyu Qingyan: Ming and Qing Bronze Censer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Yang Bingzhen, 參考 Taipei, 1996, p.264, fig.212 故宮博物院,《故宮經典——故宮宣銅器圖典》,2020年, 2. Poly Art Museum, Selected Bronze Censers of the Ming 頁164、165,圖89 and Qing Dynasties, Vancouver, 2017, pp.118-119 熏爐形體碩大,氣韻不凡,宮廷氣彰顯。爐身長方,四角圓弧,腹 REFERENCE 壁微隆,過渡圓潤。平口,平底,皆出沿,刻回紋一周上下呼應。 爐身滿雕萬壽紋,其間夔龍、夔鳳、夔龍捧壽、變體「壽」字等相 The Palace Museum, Class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Xuan 間而飾,規則有序,繁而不褥,裝飾意味強烈,特別符合清康熙、 Copperware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2020, 乾隆朝清宮所盛行的祝壽題材工藝美術創作之風。爐身下承四獸蹄 pp.164-165, fig.89 足,壯碩有力,足壁以仿古饕餮紋為飾,莊重高古。爐身兩側立 龍形耳,以圓雕、鏤雕技法相結合而為,龍四肢健碩,身軀翻卷 騰雲,頭部後扭,鬚眉飄然。爐底坦平,中央規矩開長方框,內鑄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工整清晰,地平字正,大氣氣度, 字面鑄後精修,官鑄風格。 上置原裝爐蓋,與爐身子母口相合。蓋面隆起,四周透雕夔龍夔鳳 捧壽紋,中間弦紋開光內透雕一夔龍、三夔鳳,首尾相連。中央向 上起方台出盤龍鈕,龍首高昂,雙角後揚,張口露牙,氣宇軒昂。 下配束腰方台座,座面四角各有一個淺圓形內凹,四足恰好嵌入, 嚴絲合縫。座面中央雕鑄團壽紋,與主題紋飾相呼應。蓋、座,皆 為原裝,相配嚴絲合縫,皮色包漿統一。 拍品的造型及裝飾意匠,可與兩件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者相較(參 見《故宮宣銅器圖典》,頁163、164,圖89;頁165、166,圖 90),惜故宮藏品只存爐身,而拍品爐、蓋、座一套原裝,完整傳 世,罕見不易得。 W 45cm Weight 14200g HK$ 300,000 - 350,000 US$ 39,000 - 45,000

第82页

3090 3091 屍陀林主,又稱屍林主、寒林主,藏語音「度冊達波」,是西藏天 十九世紀  蒙古白鐵鑲紅銅屍陀林主 葬場的主神,亦是與金剛瑜伽母密續有關的護法神。 屍陀林主雖 十五世紀  西藏仿永樂銅鎏金無量壽佛 形象恐怖,但揭示了佛教思想中萬物皆空,一切無常之意。 H 11cm 無量壽佛頭戴花冠,頂結高發髻,耳側繒帶呈U字形翻卷,耳 此屍陀林主白鐵材質,男女雙尊,均為一頭二臂,三目圓瞪,大口 下垂圓環。面相方圓,長眉細目,額頭眉間嵌白毫,嘴角上 HK$ 30,000 - 50,000 如盆,頭戴骷髏冠,對目而視,體態相協調。男尊高舉右手,持骨 揚,笑意盎然。雙肩寬厚,腰部緊收,軀體柔軟,肌肉飽滿 US$ 4,000 - 7,000 杖,左手托盈血顱器,右膝彎折,左膝微弓,身姿形象生動。女尊 有張力。上身飾項圈和長鏈,項圈下綴U字形連珠式瓔珞, 左手持寶瓶,折右膝。此二尊均戴骷髏冠,身披紅銅披肩,以長飄 下身著長裙,採用了漢地寫實性手法,小腿部的裙褶呈橢圓 A MONGOLIAN BRONZE-INLAID IRON FIGURE 帶做裝飾,飄帶自然搭於肩部,向下垂落。雙尊下踩蓮花寶座,身 形,這是永宣宮廷造像的常用表現手法。雙肩各引一支蓮 OF SHMASHANA ADHIPATI 後為火焰背光。以屍陀林為主題所常見的為唐卡及銅質造像,本尊 莖,開於肩頭。腰間束寶帶,前後腰帶下亦有U字形連珠式 19TH CENTURY 造像以鐵鑄造,十分少見,純鐵原色更為接近經典中屍陀林主的白 瓔珞裝飾,雙肩披大帔帛,飄帶順臂蜿蜒而下,繞過兩手腕 色身。且此尊造像將屍陀林主的骷髏形象表現得生動寫實,身體骨 對稱搭於身體兩側。手和足部有釧鐲裝飾。結跏跌坐於雙層 胳及關節清晰可見,手部可見清晰的骨胳輪廓,腰部極細。栩栩如 束腰蓮花寶座上,雙手置腹前結禪定印。蓮座的特徵較為明 生的舞蹈姿態,靈動和諧。 顯,蓮瓣秀麗挺拔,周匝一周,瓣尖以三連翻捲成花蕊狀。 這是西藏地區仿永樂宮廷風格,造像線條流暢,比例精准。 H 19cm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A T I B E TA N Y O N G L E - I M I TAT I O N G I LT- BRONZE FIGURE OF AMITAYUS 15TH CENTURY

第83页

3092 3093 藏西地區是西藏佛教後弘期密教最早弘揚興盛之地,其早期造像風 格主要受克什米爾和東印度地區影響,直至13世紀,藏西銅像鑄造 十八世紀  銀銅雙身空行母 十四世紀  藏西黃銅嵌銀嵌紅銅不動佛 進入成熟期,風格為之鮮明,此尊可謂代表之作,甚值收藏。 H 25cm 空行母作為去除無名的智慧本尊或破除魔障的事業本尊,其法非常威猛、靈驗,因 本尊造像為五方佛之一,頭束高大扁平髻,頭戴五葉形寶冠,眉心 此各教派都非常重視。 施白毫,眉眼細長,眉弓刻陰線。雙耳飾圓璫,繒帶於耳後橫出, HK$ 100,000 - 150,000 尾端飛揚。由於外揚的細部雕飾得玲瓏輕盈,冠葉、繒帶及帔帛都 US$ 13,000 - 20,000 此尊以銀為材,左手捧嘎巴拉碗,右手持鉞刀。其形象為一面二臂三目,頭戴五骷 用橫條相連以起加固作用,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左手作禪定印, 髏冠,頭頂高發髻,上有頂嚴,面相憤怒,頸掛骷髏長鏈。佛母左腿著地,呈舞蹈 右手作降魔印,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台,蓮瓣寬大,上沿裝飾連珠 A WEST TIBETAN BRONZE FIGURE OF 立姿,身材豐腴勻稱,婀娜多姿,工藝精細華麗。主尊以銀鑄造,腳踩外道,下承 紋;鑲嵌紅銅和白銀,此種用銅方式常見於14世紀的藏西風格造 AKSHOBHYA 銅鎏金蓮花座體鎏金厚重,題材少見,實屬難得。 像,其工藝來源於克什米爾造像,但有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並為 14TH CENTURY H 31.5cm 後世繼承。不動佛,又稱不動如來,即無動如來、阿閦如來。無動 如來之剎土在此世界東方,稱東方妙喜剎土,代表一切如來之意, HK$ 150,000 - 200,000 是初期大乘佛教經典中主持東方淨土的佛陀。 US$ 20,000 - 26,000 A SILVER AND BRONZE FIGURE OF DAKINI 18TH CENTURY

第84页

3094 主像甘達巴呈左舒坐於蓮台之上,左右手作期克印分持金剛鈴杵, 與身體兩側呈開張之勢,背部稍向後傾,低頭與迎面擁抱的明妃相 十四世紀  尼泊爾大成就者甘達巴雙身像 對。明妃身姿略小,雙手抱於甘達巴頸後,左手托噶布拉碗。從其 身姿和法器上來看,體現了勝樂金剛(Cakrasamvara)和金剛亥 來源 母(Vajravarahi)的修持。主像軀體特徵較為明顯,身姿秀麗挺 1. 遼樓居收藏 拔,四肢勁健有力,未著任何衣飾,身體塑造極為平滑,主要靠其 2. 有容古文物藝術收藏,台北 雙手於體側的捭闔展現其威厲的氣勢,握持金剛杵的右手置於體 前,另一手握金剛鈴於身體左下方,構成三角形狀,在空間上產生 出版 一種富有動勢的穩定感。雙腿修長且有力,單跏趺坐的右腿較為平 1. 有容古文物藝術,《妙相梵容》,台北,2009年9月,頁 緩,右膝幾與蓮台邊緣相抵,延續了早期帕拉造像中腿部修長的風 24-25 格。手指纖長柔美,強調靈動性,尤其握金剛鈴的左手,翹起的食 2.楊鴻蛟、魏文,《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紀藏傳佛教 指與小拇指幾乎相觸,與秀麗而富有動勢的身姿相協調。 上師像》,文物出版社,2015年5月,頁248-253 半月形雙層蓮瓣、仰覆蓮座,其下留有寬邊,上飾聯珠紋。蓮瓣細 甘達巴大師是印度八十四位成就者之一,他是一位持戒嚴謹的比 密且小巧,瓣尖微挑,幾無裝飾,瓣間蓮葉較長,最突出的是蓮瓣 丘。由於他得罪國王,因此被國王唆使妓女,設下圈套,用妓女的 中間起楞。諸多特徵可與14~15世紀藏中作品做參比。聯珠紋飽 女兒去誘使甘達巴破了淫戒。他也因此而與妓女的女兒結為夫妻, 滿、勻稱、打磨光潔;蓮瓣微鼓,中間起楞的特徵,在12世紀作品 且生下一子。當國王率眾來恥笑他們時,卻有神異化現,這對夫妻 中即已經出現,所以在15世紀出現並不為奇。底部貌似包底,但有 變成勝樂金剛與金剛亥母,他們的孩子和一個隨身攜帶的酒葫蘆分 剁底痕跡。 別變成金剛杵和金剛鈴。 如上所述,該像主要呈現了以下特徵:五官緊湊、高鼻小口的面 大成就者甘達巴眉頭微蹙,眉目細長,鼻尖下壓,嘴角微微上揚。 部,具有極強的尼泊爾造像特徵;從蓮瓣細密的半月形仰覆蓮座、 輓發髻,發辮分為兩股披肩,著花冠。飾圓形耳鐺,繒帶向雙耳兩 追求自然趣味的冠葉上來看,應為15世紀造像作品;平緩而修長的 側飄起。右手舉於胸前,當持金剛杵,持物缺失,左手持金剛鈴。 腿部、尖角四邊形的足釧裝飾體現了早期的帕拉風格。 雙臂纖細,遊戲坐於蓮座上。臂釧、手鐲、足釧皆以連珠為主要裝 飾。明妃與主尊相擁而坐,雙手環主尊頸部,右手持物缺失,左手 此外,在工藝上,該像採用紅銅鎏金,銅質偏軟,像雖僅高10余厘 持嘎巴拉碗,身體纖瘦。蓮座為雙層仰覆蓮,上緣有一圈較大的連 米,但雕琢已極盡細緻。工匠以浮雕的方式模仿鑲嵌效果,這主要 珠,蓮瓣短小,自然舒展。此尊造像通體紅銅鎏金,金色明亮,鎏 體現在頭冠、耳璫、臂釧、足釧等部位。雕琢均勻、圓滑,此時西 金細膩,主尊的面部神情傳神,身體姿態自然,鑄造工藝成熟,不 藏鑲嵌工藝極為流行,凡佛像無不以松石、珊瑚等各類寶石裝演, 僅富有宗教意義,也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 而此像僅以雕刻工藝加以模仿,推測產地應為尼泊爾。 本尊造像於文物出版社2015年所出版的《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 H 15cm 紀藏傳佛教上師像》書中對本尊造像有巨細靡遺的研究(頁248- 253)造像頰額飽滿,五官緊湊立體,體現了典型的尼泊爾造像特 HK$ 320,000 - 450,000 徵。主像甘達巴眉頭微蹙,眉目細長,飾圓形耳鐺,鼻尖下壓,高 US$ 41,000 - 58,000 鼻小口,嘴角微微上揚,面頰略向耳根處收縮,面相具忿怒威厲之 感。輓發髻,飾寶珠、花蔓於頂,佩戴五葉形頭冠系寶繒,頭冠樣 A N E PA L E S E G I LT- B R O N Z E F I G U R E O F 式脫胎於13世紀尼泊爾造像風格,但已簡化,中間葉冠較大,其餘 GHANTAPA 四冠簡約、細小,發辮分為兩股披肩,是典型的印度法式,常見於 14TH CENTURY 尼泊爾菩薩、大成就的造像中。造像尤其注重葉尖捲曲和輕盈感, 這與14~15世紀時代風格相吻合,14~15世紀的西藏造像在尼泊爾 PROVENANCE 風格的影響下,多注重植物紋樣捲曲感和連綿不絕的流暢性,最為 1. The Liao Family Collection 典型的即是纏枝蓮紋樣,這種捲曲自然美感的追求在人物須發、寶 2. Alan Chen's Fine Arts, Taipei 繒、臂釧以及蓮座的蓮瓣裝飾上也有所體現,永樂時期的造像將其 發揮到極致。 LITERATURE 明妃面容相對嬌小,與主尊相協調,作迎合狀。頂上佩戴聯珠紋頭 1. Alan Chen's Fine Arts Co., Wonders of Aesthetic Images 冠,飾以摩尼寶珠,與主像腕釧裝飾相呼應,其後以花蔓裝飾,小 and Esoteric Pantheon, September 2009, Taipei, pp.24-25 巧別緻。寶繒的系搭較為自然,並非常見的、較為華麗的扇形樣 2. Yang Hongjiao and Wei Wen, The Solemn Path of the 式,這應與一絲不掛、不著衣飾的整體形象相呼應的,在15世紀的 Masters: Private Collection from the 14th to 17th Century 西藏造像中也可找到與其相互印證的實例。 of the Great Tibetan Teachers From Liaolou Family,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 May 2015, pp.248-253 甘達巴與明妃的耳飾分別為帶墜團花型和漩渦型,前者在14~15世 紀的造像中十分常見,後者則主要見於大成就者的作品中,16世紀 後較少出現。兩者的腕釧、臂釧、足釧均採用聯珠紋樣式,裝飾小 巧、簡潔明妃配飾除聯珠紋外,幾無墜飾,更為簡略。甘達巴踝部 的尖狀裝飾,繼承了13世紀帕拉風格。

第85页

3095 3096 十六世紀  銅鎏金噶舉派上師 十六世紀  西藏銅鎏金寧瑪派上師 此上師造像為銅鎏金材質,上師全跏趺坐於蒲團之上,面容清瘦,老者形象, 主尊頭戴通人冠,面容祥和,身著藏式僧袍,雙手於胸前結說法印,跏趺端坐 垂耳,嘴角微微上揚,慈祥而不失神聖,頭戴噶舉派折沿僧帽,內著交領藏 在雙層覆蓮座上,極為精緻漂亮。蓮瓣瓣芯豐滿挺拔,下緣飾一圈大顆粒珍珠 袍,外披僧氅,衣紋雕刻流暢,褶皺自然,右手施觸地印,左手托寶瓶置於兩 鏈紋。造像除通人冠外鎏金裝飾,通人冠不鎏金,應該原有紅漆塗飾,以彰顯 腿,蒲團寫實。 其作為寧瑪派的標識。 H 16cm 整像造型寫實而莊重,整體雕琢簡率,卻能很精准地抓住人物面貌和個性特 徵,對上師神韻的表現非常成功,可見匠師的技藝嫻熟,為西藏上師類造像中 HK$ 65,000 - 85,000 極具特色的作品。 US$ 9,000 - 11,000 H 14.5cm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NYINGMAPA 16TH CENTURY HK$ 150,000 - 180,000 US$ 20,000 - 23,0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KAGYUPA 16TH CENTURY

第86页

3097 佛陀螺髻靛藍,肉髻較高,寶珠頂嚴。臉型清麗,下頜較瘦斂,雙 3098 香巴拉,又譯為香格里拉,意為任持樂土,是《時輪經》中所說的 十七世紀  喀爾喀蒙古銅鎏金釋迦牟尼 眉高挑,眉間施白毫,高鼻小嘴,明朗俊美,神態堅定威嚴。身著 十七世紀  藏東銅鎏金香巴拉法王 小瞻部洲北半六區之一,時輪教法的發源地。其國君從第一代月賢 袈裟,袒露右肩,袈裟輕薄,不注重刻畫立體衣褶,而凸顯強壯肌 王開始共傳了三十四代,稱為「香巴拉三十四代具種王」。 H 22cm 肉質感,衣緣裙邊以小弧線陰刻花朵雲紋為飾。佛左手禪定印托 H 20cm 鉢,右手施觸地印,全跏端坐。蓮台高且厚重,素面蓮瓣無紋,底 此尊全跏趺端坐,頭裹軟巾,身著類似吐蕃贊普的服飾,當胸結說 HK$ 100,000 - 150,000 邊呈圓形,對稱排列的仰覆蓮瓣寬大肥碩,呈半圓形,瓣尖微翹, HK$ 120,000 - 180,000 法印,兩手捻蓮莖於肩頭盛放。法王面相俊美,耳飾圓鐺,表情內 US$ 13,000 - 20,000 頗顯佛教神秘莊嚴的氣息。該像為典型的喀爾喀蒙古扎納巴扎爾式 US$ 16,000 - 23,000 省,唇角含笑,比例適當,金水飽滿。台座的蓮瓣挺拔修長,顯然 樣造像,鎏金均勻純厚,金色飽滿艷麗,光滑細膩,熠熠生輝,為 受到了明代永樂宮廷造像的影響。 A K H A L K H A N G I LT- B R O N Z E F I G U R E O F 蒙地造像中的上品。 AN EAST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SHAKYAMUNI KING OF SHAMBHALA 17TH CENTURY 17TH CENTURY

第87页

3099 十四至十五世紀  尼泊爾紅銅鎏金大成就者像 來源 1. 遼樓居收藏 2. 有容古文物藝術收藏,台北 出版 楊鴻蛟、魏文,《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紀藏傳佛教上師像》,文物 出版社,2015年5月,頁248-253 本件造像保存完整,時代地區風格鮮明,且流傳有緒,收錄於喜馬拉雅藝術資源網 (Himalayan Art Resources) no.83716。造像頰頜飽滿,凝眉,圓目,眼珠微突, 鼻翼寬碩,雙唇微呲,雙耳垂長。頂飾花鬘,發髻塗藍色。身向左傾,以左手撐於 身後蓮台,右手托金剛杵,肘部搭於右腿根部,右腿微翹,呈遊戲坐。寬肩細腰, 鼓腹,上身裸,斜披帛帶與雙股聯珠瓔珞,下身著裙,腰系飾三寶珠絲帶,絲帶邊 緣呈三股垂於腿間。 半月形雙層蓮瓣、仰覆蓮座,上飾一圈聯珠紋,下留有寬邊,聯珠紋飽滿、勻稱, 打磨光潔,蓮瓣細密且小巧,瓣尖微挑。 從造像風格判斷,此尊大成就者造像體現了濃郁的14~15世紀尼泊爾藝術風格,其 眉頭裝飾性的曲線、鼻根處勾勒出的凸起、杏核圓目和豐潤的臉頰等面相特徵與寬 肩細腰、筆直健挺的小腿的身體造型,以及排布細密的雙層蓮瓣和身披長至腿根的 聯珠瓔珞等裝飾特徵,均可與14~15世紀尼泊爾金銅作品做比對。造像底座內部陰 刻三個天城體梵文,(見底部圖)常見於尼泊爾造像之中。另外,就造像工藝而 言,此尊造像主體為實心鑄造,底座為空心,整體施鎏金。較於空心鑄造方式,實 心鑄造顯然更為耗材,常見於銅礦資源較為充裕的地區,如尼泊爾、阿富汗等地, 西藏本土罕有,這也為確定造像產地提供了依據。 就圖像而言,印藏大成就者圖像傳統中很難查找到僅持金剛杵的例子,這即為此尊 大成就者的身份判別帶來困難。然據八十四大成就者的傳記文獻,位居其第四十四 位的果達力巴(Kotālipa),藏語又稱多傑巴(tog rtse pa),可譯為「持鋤 者」,音似rDo rje pa(即金剛尊者)。據記載由於果達力巴大師依止香底巴大師 (Sāntipa)後修持獲得證悟,受到帝釋天與三十三天諸天子等天神的服侍與供養, 而金剛杵於古印度宗教傳說中為帝釋天手中所持物,代表無堅不摧,據判斷此尊像 身份為果達力巴大師,也不失為一種可能。 H 18cm HK$ 280,000 - 420,000 US$ 36,000 - 54,000 A NEPALESE GILT-COPPER FIGURE OF MAHASIDDHA 14TH-15TH CENTURY PROVENANCE 1. The Liao Family Collection 2. Alan Chen's Fine Arts, Taipei LITERATURE Yang Hongjiao and Wei Wen,The Solemn Path of the Masters: Private Collection from the 14th to 17th Century of the Great Tibetan Teachers From Liaolou Family,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 May 2015, pp.248-253

第88页

3100 十六世紀  西藏銅鎏金瑪爾巴 瑪爾巴本名卻吉洛珠,西藏後弘期重要的譯師,將時輪金剛等密法傳入西藏, 建立西藏噶舉傳承,是噶舉派在西藏第一位上師。生於西藏南部洛札,1026 年,15歲時追隨從印度歸來的大譯師卓彌釋迦益希(994-1078年)學習梵文 與佛教經典三年。後赴印度學習佛法,先後隨那若巴(956-1040年)等人學習 各種經典。瑪爾巴一共去印度三次,最終將那若巴完整的教法帶回西藏。回藏 後,在洛札地方的卓窩壟定居,除授徒外,還經商、種田,一生未出家。其修 法經由米拉日巴、塔波拉傑形成塔波噶舉派。 本尊馬爾巴造像高達36cm,體量相當碩大。上師的造像往往具有很強的寫實特 色,反映了上師在世的面貌與生理特徵。本尊造像一頭捲曲黑髮,五官刻畫 寫實,面部表情如常人,穿著俗家密修上師衣服,寬大的服裝,內為長袍, 外罩鬥篷,包裹雙肩,坐於雙層蓮花座上。寬松的衣袍邊緣塹刻紋飾,皺摺自 然,修長工整的蓮瓣造型,具有鮮明的16世紀風格。從文獻記載中,可以清楚 看見佛教世界中上師所受到的尊重與推崇,但是只有在西藏,會專門鑄造上 師的肖像。對於修行的弟子而言,被稱為「善知識」上師像在他修行上師瑜 珈的觀想過程中有極大的助益。此修行法有時會涉及上師與其聖身尊神之間 完整的傳承。對於修行者來說,常常可以觀想到他的上師化現為某一尊神。 (參考:U.von Schroeder. 108 BUDDHIST STATUES IN TIBET, P.150.)較 可惜的是,很多上師造像,如重要的寺廟或教派的創始人,很少有題記,故 無法辨認身分,只能從帶題記的相似造像中推斷。如本尊造像便是根據帶題 記的相似造像,將本尊作品識別為馬爾巴大師。(參考:U.von Schroeder. 2001. 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 Vol. Two: Tibet & China, p.1186, pl.320B.) 上師像風格寫實在藏傳佛像藝術體系中堪稱一種重要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造像 風格。以馬爾巴為主題的造像並不多見,2017年紐約邦瀚斯的「大師之像: 藏傳佛教法系造像108尊拍賣會」其中一件十八世紀西藏銅鎏金馬爾巴確吉洛 卓像,高15.1cm,以247,500美元成交。本尊造像為十六世紀作品,且高達36 cm,整體鎏金純厚,裝飾華麗,造型完美,工藝精良,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 H 36cm HK$ 1,000,000 - 1,500,000 US$ 128,000 - 192,000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MARPA 16TH CENTURY

第90页

3101 十五世紀  西藏銅鎏金阿閦佛 阿閦佛,意譯為不動佛,紅銅質,通體鎏金。頭飾螺發,肉髻高聳,嵌綠松石 白毫,大耳垂肩。面相方圓,寬額豐頤,眉如彎弓,雙目細長,神情沈靜內 省。軀體高大健壯,肩寬胸闊,四肢粗壯結實,表富足圓滿。身著袒右肩式袈 裟,衣角搭於左肩,富有裝飾性。袈裟衣緣寬大,其間鏨刻卷草紋。左手結禪 定印,右手結觸地印,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束腰式仰覆蓮花座,形體高大, 座面的正前方橫置一金剛杵,為阿佛的重要標識。 本尊造像尺寸高大,豐肩細腰,肌肉飽滿有力,線條流暢,是一件極為上乘的 西藏造像。 H 40cm HK$ 1,300,000 - 1,800,000 US$ 167,000 - 230,000 A TIBETAN GILT-COPPER FIGURE OF AKSHOBHYA 15TH CENTURY

第92页

3102 十五世紀  西藏銅鎏金釋迦牟尼 釋尊頭頂肉髻高聳,寶珠頂嚴,頭飾螺發,排列整齊,有紺藍塗飾。面龐豐潤 如童子,天庭飽滿光潔,彎眉高挑與鼻脛相連,眼瞼微闔,沈靜下視;雙唇飽 滿,嘴角微揚,相容和煦,流露出無限智慧和寬廣的慈悲。溫柔的微笑和穩定 的凝視,完美地呈現佛的證悟啓示。眉間白毫凸顯,白毫相是佛陀三十二相之 一,佛教傳說釋尊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如日正中,放之則有光明,琉 璃般遍照整個宇宙虛空,名「白毫相」。身著袒右肩袈裟,薄如蟬翼,為早期 的薩爾納特式樣。腹部透過輕薄的袈裟清晰勾勒出肌肉曲線。袈裟下擺平鋪於 台座之上,雙腿間形成扇形衣褶,整齊大方。左手置腹前結禪定印,代表其進 入三摩地的無礙禪定,在無礙禪定階段要為所有眾生的利益盡力;右手施觸地 印,是幫助信徒禳退魔力;雙腳盤成金剛跏趺座是觀修的姿勢,其含義與左手 所施禪定手印的含意相似。下承半月型寬大雙層蓮座,仰覆蓮瓣十分精巧,蓮 瓣為雙層,外層寬大扁平,內層線條更為柔和,富有彈性和生命力,內層蓮瓣 的尖端飾有卷翹翻起的卷草紋,外層瓣尖上翹,刻畫極為精細,立體感極強。 上下沿均飾一道連珠紋,顆粒型方,座背光素。 本尊造像融合了西藏和尼泊爾地區造像特點。釋尊一如本童子般年輕的、下頜 尤為柔潤豐滿的面龐和精緻清晰的五官,有著非常明顯的尼泊爾造像風格特 徵。手長臂長,體態挺拔且更符合藏族本地的審美情趣。造像身體的各個方 面,從彎曲的腳趾到細長柔美的手指,都傳達出一種充滿活力的平衡感。整尊 作品造型大氣,簡約明快,是十四至十五世紀西藏造像中難得一見的大尺寸精 品。 H 44.5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4,000 - 230,000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SHAKYAMUNI 15TH CENTURY

第93页

3103 3104 十五世紀  西藏銅鎏金阿閦佛 十五世紀  銅鎏金止貢巴上師像 螺發排列緊密規整,螺髻顆粒粗大飽滿,肉髻高聳,寶珠嚴頂,額頭平正,鼻 隨著藏傳佛教造像藝術的發展,上師像逐漸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上師像都力 梁細直,雙眉細長,面部表情平靜。薄衣貼體,衣紋垂落感自然,體現柔和 求寫實,是為了將上師塑造出真正覺悟人的形象,以滿足信眾和弟子觀想和供奉上師的 之美。左手結禪定印,上托金剛杵,此為阿閦佛的象徵,證明佛的堅固鋒利 需要。此尊上師造像無銘文款識,依據面部樣貌特徵、雙手手印、坐姿、以節工藝細節 之智,可斷煩惱、除惡魔,因此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智慧。右手結觸地 等特徵判斷,其身份很有可能是藏傳佛教止貢噶舉派創始人止貢巴·仁欽貝。止貢巴·仁 印,手指刻划柔軟豐潤,頗為寫實。全跏趺坐於束腰仰覆式蓮花座上,其下為 欽貝(1143-1217),師從帕木竹巴·多吉傑布,曾住持丹薩替寺。後因建造止貢寺而得 「亞」字形須彌座,中間飾金剛杵。 名止貢巴,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據傳每當公開傳法時都會有十萬以上的僧眾前來學 習。後來佛教界都尊稱他為「吉天頌貢」,意思是「世間怙主」。 H 21cm 上師右手施觸地印,左手結禪定印,全跏趺坐於蓮座上。面容極為寫實,稜角分明, HK$ 150,000 - 180,000 雙眉高挑,眼睛微合,仿若沈思,鼻翼較寬,雙耳碩大。身體壯實有力。內著交領式 US$ 20,000 - 23,000 坎肩,外著袒右式袈裟,袈裟邊緣裝飾的連珠。蓮座偏圓,上下邊緣皆飾連珠。蓮瓣飽 鼓,尖端翻卷,富有活力,均勻排列。此尊造像通體鎏金,形象生動寫實,當為15世紀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AKSHOBHYA 西藏上師造像之精品。 15TH CENTURY H 10.5cm HK$ 65,000 - 85,000 US$ 9,000 - 11,0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JIGTEN SUMGON 15TH CENTURY

第94页

3105 3106 十六世紀  西藏銅鎏金彌勒佛 十七世紀  西藏銅鎏金文殊菩薩 彌勒佛又稱為強巴佛,在藏傳佛教中又被作為未來佛供奉。此件造像雙手於胸前結說法印, 此尊頭束高發髻,戴華美五葉冠飾,耳側繒帶上卷,面龐方圓,容貌清秀,表情安詳平 右手捻一莖蓮花開於肩頭,其上置佛塔,這是彌勒佛的重要標識。結跏趺端坐,法相莊嚴。 和。菩薩身後顯火焰形頭光,較為少見。雙手於胸前結說法印,右手中輕拈花莖於側肩花 頭飾螺發,肉髻高聳,寶珠頂嚴,兩耳垂肩。面相方圓,細眉高挑,高鼻挺直,雙目俯視, 置有寶劍,為文殊菩薩的標誌。腿結跏趺端坐,下承仰覆蓮座。 神態慈悲柔和。身著袒右肩式袈裟,多層折迭的衣褶表現出較強的藝術效果。軀體雄健挺 H 17cm 拔,強烈的內在力通過輕薄透剔的袈裟彰顯無遺,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手指修長柔美, 腳趾飽滿圓潤,顯示出當時高超的寫實技巧。造像通體鎏金,體型健碩,工藝精湛,堪稱 HK$ 150,000 - 200,000 十六世紀西藏金銅造像的上乘佳作。 US$ 20,000 - 26,000 H 15.5cm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MANJUSHRI BODHISATTVA 17TH CENTURY HK$ 150,000 - 180,000 US$ 20,000 - 23,000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MAITREYA 16TH CENTURY

第95页

3107 3108 十四世紀馬拉王朝是尼泊爾的「文藝復興」時期,在加德滿都河谷 十四世紀  尼泊爾馬拉王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的紐瓦爾藝術家對身體形態有著完美而和諧的精准把握,雕塑技藝 十七世紀  西藏銅鎏金宗喀巴 洗練而簡潔,佛像充滿生命活力,極具表現力。 H 14cm 宗喀巴大師(1357-1419)出生於青海湟中縣, 本尊釋迦牟尼造像,是十四世紀馬拉王朝風格之代表作。頭頂寶 他的出生地藏語叫做「宗喀」,因此稱他為宗喀 HK$ 220,000 - 280,000 珠,發髻圓突,前額寬闊,細眉高翹,雙目低垂,下顎微收,成童 巴,意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為羅桑扎 US$ 29,000 - 36,000 子相。大耳垂肩,身著袒右式袈裟,所著袈裟薄衣貼體,依稀可見 巴,意為善慧。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 印度笈多時代薩爾那特式佛像的遺風,袈裟一角覆搭於左肩,裝飾 因他宣導徒眾帶黃帽、著黃衣,格魯派又被稱為 A N E PA L E S E G I LT- B R O N Z E F I G U R E O F 簡單,僅衣紋邊緣鏨刻以細密的連珠紋。造像骨肉結實,卻又不過 黃教。 SHAKYAMUNI 於粗壯,保持著早期尼泊爾造像身型的優雅,四肢豐滿圓潤,寬 MALLA PERIOD, 14TH CENTURY, NEPAL 肩窄腰,右手施觸地印,左手施禪定印,雙腿結跏趺盤坐於蓮座 此尊宗喀巴大師像頭戴通人冠,表示他繼承和嚴 之上,下身衣擺呈扇形放射狀鋪散於兩腿之間。下承雙層仰覆式蓮 格遵行釋迦室利所傳印度部派佛教說一切有部戒 座,蓮瓣修長,層層重迭,立體優雅,富有視覺衝擊力,是同時期 律。額寬頤豐,眼瞼曲線優美,法相寧謐和煦。 佛造像中蓮座中最有特點也是比較罕見的形式之一。整尊造像做工 身姿端正,內著僧坎和僧裙,外披袈裟和僧氅, 精良,打磨光潔,鎏金澄亮,體態給人以年輕健美之感。 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裝束。採用寫實性手法處理 衣紋,線條自然流暢,衣緣紋飾鏨刻精美。胸前 雙手結說法印,跏趺端坐。束腰式蓮座造型精 美,蓮瓣佈局舒展,上下對稱分布。背面工藝也 絲毫不馬虎,細膩的衣紋裝飾以及蓮座後方一排 藏文,皆可見本尊作品之精工細作。整尊造像造 型端莊,工藝考究,十分難得。 H 21cm HK$ 70,000 - 100,000 US$ 9,000 - 13,000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TSONGKAPA 17TH CENTURY

第96页

3109 3110 十七世紀  西藏銅鎏金勝樂金剛 十六世紀  西藏銅鎏金彌勒佛 勝樂金剛亦名上樂金剛、上樂王佛,是藏密中瑜 彌勒佛又稱為強巴佛,在藏傳佛教中又被作為未來佛供奉。此件造像雙手於胸 伽部的母續本尊,也是藏密四大派共修的本尊。 前結說法印,結跏趺端坐,法相莊嚴。頭飾螺發,肉髻高聳,寶珠頂嚴,兩耳 勝樂金剛共有七十二種身相,常見的有四面十二 垂肩。面相方圓,細眉高挑,高鼻挺直,雙目俯視,神態慈悲柔和。身著袒右 臂、一面二臂和一面六臂造型。 肩式袈裟,多層折迭的衣褶表現出較強的藝術效果。軀體雄健挺拔,強烈的內 在力通過輕薄透剔的袈裟彰顯無遺,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主尊身抱明妃,腳踏自在天與時間女神,立於仰 覆蓮座之上,通體鎏金。主尊頭戴寶冠,發髻高 H 16cm 聳,中央飾羯摩桿,寶珠頂嚴。每面皆有三目, 表三世智,象徵看破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 HK$ 150,000 - 250,000 兼容慍怒,主臂雙手分別持金剛鈴和金剛杵, US$ 20,000 - 32,000 表悲智雙運,明妃右手執鉞刀,左手捧嘎巴拉, 右腿直身,左腿盤於主尊腰間,呈單懸姿。主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MAITREYA 尊象徵普遍法界的慈悲,明妃則代表卓越非凡的 16TH CENTURY 智慧,兩者觸碰在一起表「悲智合一」的圓滿境 界。此尊肢體結構修長,線條非常精確,鑄造工 藝精湛。 H 18cm HK$ 100,000 - 150,000 US$ 13,000 - 20,000 A TIBETAN GILT-BRONZE FIGURE OF CHAKRASAMVARA AND VAJRAVARAHI 17TH CENTURY

第97页

3111 清乾隆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 款識:「大清乾隆年敬造」 大威德金剛,又稱「大威德明王」、「牛頭明王」、「怖畏金剛」等,由於威德極 大,能繼除諸障,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舉,故稱「大德」,是藏密無上瑜伽 部父續修習的重要本尊,是格魯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剛的形象有很多 種,最能代表修法和內涵的是三十四臂雙身形象,也是最為複雜的形象。 大威德金剛信仰,在乾隆朝達到最盛。《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將乾隆皇帝稱為 「文殊菩薩大皇帝」,肯定了乾隆於藏區的統治。乾隆三十三年,雨花閣西北角建 梵宗樓,一層供奉文殊師利數尊,二層供奉大威德金剛,中心像高達1.72米,英武 攝人,是乾隆皇權威嚴,鎮叛亂復安定之象徵。大威德金剛有伏惡之勢,謂之大 德;有護善之功,謂之大德,曾降服死神閻魔天,故其名亦有死亡的征服者之義。 精通三十七道品,徹悟十六空性,降魔消盡,成就殊勝,得大涅盤道。 此尊造像展現了大威德金剛三面三十四臂十六足雙身的威猛法相。居中一面為水牛 頭形象,頭戴五骷髏冠,牛角竪立,赤發沖天。二牛角象徵佛教的真俗二諦,三目 圓睜,雙眉竪皺,齜牙張嘴,忿怒猙獰。最頂一面為文殊菩薩頭像,表示此尊為文 殊菩薩的怒相化現。上身軀體勁健,肌肉緊實,佩戴各種釧鐲。懷中抱有明妃,除 中間兩臂分持鉞刀和嘎巴拉碗交叉於胸前外,其餘三十二臂依次往外伸展,並持有 各種法器。左八足外展,右八足屈立,分踩飛禽、人獸,象徵本尊證得清淨自在的 圓滿境界,以伸展立站姿立於蓮花寶座之上。明妃頭戴五骷髏冠,面容忿怒,仰視 主尊,上身裸露,四肢勁健,兩臂向上伸展,右手持有鉞刀,左手捧嘎巴拉碗。腰 間墜有瓔珞佩飾,華麗繁複。左腿盤於主尊腰際,右腿往外展立,姿態靈動,具有 律動之感。下承方形蓮花座,正面刻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形制規整,蓮瓣飽 滿立體,排布勻稱,襯托出主尊尊貴的本尊身份。整像胎體厚重結實,用料大方, 展現出清乾隆時期內地宮廷造像的選材特點。造型規整,雕刻繁複精細,體現出清 代宮廷造像對細節的嚴苛追求,全像鎏金燦爛,工藝繁複,保存完好,堪稱乾隆時 期藏傳佛教造像的上乘之作。 H 20cm HK$ 220,000 - 280,000 US$ 29,000 - 36,0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YAMANTAKA-VAJRABHAIRAVA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第98页

3112 清乾隆  銅鎏金彌勒佛 此尊彌勒佛大肚比丘像,鼻寬口闊,彎眉細長,雙目微啟,相容喜悅,大耳垂 肩,笑口常開,袒胸露腹,身披袈裟,雙手結印置膝,呈遊戲坐姿,左膝下置 乾坤袋,衣緣刻劃蓮紋為飾,坐於雙層卡墊之上,典型的乾隆時期北京地區漢 藏風格造像特點。此尊造像面部表情塑造細膩,非常寫實,神韻生動。雖與常 見中原地區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相似,唯尺寸較小,工藝卻極為精湛,鎏金之上 再以朱砂漆裝飾。從鑄造工藝來看當為清乾隆北京地區所鑄造,當為宮廷中少 見的中原彌勒造像。 大肚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佛,常見形象為大肚子,袒胸露 懷,滿面的笑容頗具感染力,豁達的胸襟躍然而出,觀之身心愉悅,誠如古人 所:「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H 31cm HK$ 1,000,000 - 1,500,000 US$ 128,000 - 192,0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MAITREYA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清早期 銅鎏金彌勒佛 保利香港,2016年10月4日,編號3204

第100页

3113 3114 清雍正六年(1728年)  黑漆嵌螺鈿多層盒 十八至十九世紀  金嵌綠松石金翅鳥胸飾 款識:「雍正六年戊申三月吉日作之」 古代西藏官員新年佩戴的肩飾,藏語稱為「班朵」,鑲嵌綠松 盒方形,通體黑漆為地,嵌薄螺鈿為飾,多層,為清雍正六年製。盒面嵌重山 石而成。肩飾上部為金嵌綠松石金翅鳥,一般認為具有鎮宅和 流水,樹蔭處處,近景有旅人騎於馬上,渡溪而過於盒身容納天地間悠然美 闢邪功能。肩飾下部分金鑲嵌綠松石,狀如兩層同心花瓣盛放 景。盒頂沿及底沿有幾何紋飾裝飾。 的蓮花。本品應由清代拉薩雪堆白工坊製作,用工精良,非常 H 11.5cm 華麗。 HK$ 80,000 - 120,000 L 11.7cm Weight 223g US$ 11,000 - 16,000 HK$ 270,000 - 350,000 A MOTHER OF PEARL-INLAID BLACK LACQUER MULTI- US$ 35,000 - 45,000 TIER BOX 6TH YEAR OF YONGZHENG, CORRESPONDING TO 1728 A TURQUOISE-INLAID GOLD 'GARUDA' ORNAMENT 18TH TO 19TH CENTURY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