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电子刊

发布时间:2023-7-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3年第3期电子刊

和 监 管 者,也 是 作 为 旅 游 项 目 的 投 资 者 和 营 销者[40]。感知利益与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之间建立了积极的联系[29]766,感知获利的主体对旅游发展持支持态度[41]。合作收益大于非合作收益,集体利益大于行为成本是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42],参与主体对合作产生成本和获利的分析与博弈表现出感知利益对合作意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组织行为抱有积极态度的组织或个体拥有对其有利的行为[43],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a:感知利益对合作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2b:感知利益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2c: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 H1e和 H2b,合作激励政策正向影响各方主体的感知利益,感知利益能够承接合作激励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主体的合作意向,即感知利益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结合 H1b、H2c,合作激励政策正向影响主体的合作态度,激励性政策能够通过正向影响主体行为态度而增强其行为意愿,即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综上所述,合作激励政策影响感知利益,并进一步影响合作态度和合作意向,这一过程存... [收起]
[展开]
2023年第3期电子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和 监 管 者,也 是 作 为 旅 游 项 目 的 投 资 者 和 营 销

者[40]。感知利益与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之间建立

了积极的联系[29]766,感知获利的主体对旅游发展持

支持态度[41]。合作收益大于非合作收益,集体利益

大于行为成本是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42],参与

主体对合作产生成本和获利的分析与博弈表现出感

知利益对合作意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组织

行为抱有积极态度的组织或个体拥有对其有利的行

为[43],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感知利益对合作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感知利益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c: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结合 H1e和 H2b,合作激励政策正向影响各方

主体的感知利益,感知利益能够承接合作激励政策

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主体的合作意向,即感知利益

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

用。结合 H1b、H2c,合作激励政策正向影响主体的

合作态度,激励性政策能够通过正向影响主体行为

态度而增强其行为意愿,即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

策与合作意向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综上所述,合

作激励政策影响感知利益,并进一步影响合作态度

和合作意向,这一过程存在链式中介影响机制,因此

提出假设:

H3: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

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集群企业的信任

对合作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4],组织间信任的

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行为主体的信任程度越

高,参与合作的意愿越强[45],信任会直接影响政府

推动公众参与的态度,进而间接影响政府推动公众

参与 的 意 愿[28]1003。信 任 源 于 共 享 的 价 值 观 和 惯

例[46],当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信任时,合作更有可能

克服障碍,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当旅游企业

经营者在采取决策时感知到政府监管、游客需求、行

业竞争等来自重要参照群体的社会压力时,会促使

企业加快实施相应决策[47]。对于主体而言,如果相

信自己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更少的阻碍,其对于自

身的决策机制就有更高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20]112,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a:信任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b:信任对合作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c:信任对主观规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d:信任对知觉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e:主观规范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f:知觉行为控制对合作意向具有显著正向

影响。

依据 H1f和 H4a,合作激励政策正向影响主体

间信任,信任能够承接合作激励政策的影响,并进一

步促进合作意向的产生,即信任在合作激励政策与

合作意向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依据 H4b、H2c、

H4c、H4e、H4d、H4f,信任对合作态度、主观规范、

知觉行为控制产生正向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合作意

向,即合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在信任对

合作意向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综上所述,合作

激励政策影响信任,并进一步影响合作态度、主观规

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合作意向,这一过程存在链式中

介影响机制,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信任、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

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H6:信任、主观规范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

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H7:信任、知觉行为控制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

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风险感知作为主体的一种内在心理认知,对行

为意向的调节作用反映出个体对自身的保护动机行

为,即 通 过 影 响 原 有 的 行 为 消 除 现 存 的 风 险 隐

患[48]。在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情境下,对合作风险

的感知来自行为主体的主观性判断,贯穿于区域旅

游合作的整体过程,影响合作意向的产生,即风险感

知对主体积极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积极影响具有

抑制作用[49],减少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36]56,弱化

主体的正向知觉行为控制[50]493。因此,本研究认为

与风险感知低的个体相比,风险感知高的个体合作

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合作意向的影

响更小,因而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之间的链

式中介效应更低,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8a:合作风险感知越高,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

的影响越小,合作激励政策通过感知利益和合作态

度对合作意向的链式影响路径也越小;

H8b:合作风险感知越高,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

的影响越小,合作激励政策通过信任和合作态度对

合作意向的链式影响路径也越小;

H9:合作风险感知越高,主观规范对合作意向

的影响越小,合作激励政策通过信任和主观规范对

4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52页

合作意向的链式影响路径也越小;

H10:合作风险感知越高,知觉行为控制对合作

意向的影响越小,合作激励政策通过信任和知觉行

为控制对合作意向的链式影响路径也越小。

综合上述假设,构建革命老区跨省合作意向的

扩展 TPB模型(图1)。

图1 概念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案例地介绍

湘赣边区域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带,根据

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

体方案》,具体包括湖南省域和江西省域范围内的

24个县(市、区)③ 。2014年,由浏阳市倡导召开首

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拉开了湘赣边区域

合作大幕④ 。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

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与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② 。2021年,《湘赣边区域合

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提出促进红色旅

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知名湘赣边区域红色旅游

品牌③ 。针对上述支持性政策,湖南、江西两省文化

和旅游厅积极落实,并于2021年开行了“韶山-井

冈山”红色旅游专列,致力于打造“湘赣红”品牌⑤ 。

从上述合作政策的颁布与落实来看,红色旅游深化

合作举措惠及地方政府、红色旅游景区及旅游企业

等合作利益相关主体。基于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特

殊性,谋求利益主体共容的合作发展机制,亟待理论

和实践探索。本研究以湘赣边区域24个县(市、区)

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红色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

交通企业、旅游餐饮住宿企业、娱乐休闲类企业、科

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营运管理者、投资者、负责人等

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考虑到在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

过程中,区域内非旅游企业也会涉及合作相关业务,

因此研究对象同时包含湘赣两省湘赣边区域业务关

联的非旅游企业负责人。

3.2 量表建构

本研究搜集合作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

制、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信任、合作意向、合作

风险感知8个构念所包含的测量题项,借鉴国内外

现有成熟量表或已被证实的量表,结合革命老区跨

省合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测量项目。

(1)借鉴 Beverley和 Wen改良后的态度测量项

目[50]495 构建包含5个题项的合作态度测试题项,例

如“参与革命老区跨省合作是好的”“参与革命老区跨

省合作是明智的”等。

(2)借鉴由Lam 和 Hsu改良后的主观规范测量

项目[51],构建包含4个题项的主观规范测试题项,例

如“哪些对我们很重要的组织和个体会参与合作”“哪

些对我们很重要的组织和个体会认同合作”等。

(3)借鉴 Taylor和 Todd所设计的 TPB量表中

知觉行为控制的测量项目[52],设置4个知觉行为控

制测试题项,例如“有资源、知识、能力参与合作”“有

信心把握建立的关系”等。

(4)借鉴 Lam 等学者改良的行为意向测量题

项[53]并参考 Lin对行为意向的测量题项[54],构建包

含3个合作意向题项,例如“本组织参与合作的可能

性很大”“有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打算”等。

(5)参照 Nunkoo和 Ramkisson改良后对感知

利益的测量项目[28]1007,设置7个测试题项,例如“参

与红色旅游合作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带来更

多的业务”等。

(6)借 鉴 Yang 等 学 者 改 良 后 的 信 任 测 量 项

目[55],设置5个测试题项,例如“我们相信对方会遵

守承诺”“我们相信对方是真诚的”等。

(7)参考 Wang等学者对财政激励政策的测量

项目[37]21,结合湘赣边区域享有的合作激励政策,设

置8个测试题项,例如“政府完善区域公共基础设施

的政策对合作有利”“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政策

对合作有利”等。

(8)参考刘益等学者改良后的关于风险感知的

测试项目[35]34,设置3个测试题项,例如“合作中关

键技术能力或信息可能被窃取”“合作中关键人员流

失的风险很高”等。

47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53页

3.3 量表的验证

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在正式调研之前采用预

调研的形式,依据预调研数据的回收结果验证量表,

以此调整问卷题项。2021年11月初,在江西省萍乡

市、吉安市、赣州市和宜春市进行预调研,向当地旅游

行政管理人员、景区和旅游餐饮住宿企业工作人员

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97.5%。

基于预调研数据,量表整体克朗巴哈系数为0.926,

各维度克朗巴哈系数在0.848~0.944之间,具有较

好的内部一致性。在主成分分析法下得到特征根值

大于1的8个维度,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

得到整体 KMO 值为0.761,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P

值显著,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3.594%,其中合作态

度题项中“我们是喜欢与人合作的”、合作激励政策

题项中 “政 府 完 善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的 政 策 对 合 作 有

利”、信任题项中“我们相信合作方会遵守他们向我

们做出的承诺”等因子载荷低于0.5;感知利益题项

中“我们认为参与合作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参与合作能够带来更好的环境效益”和合作政策题

项中“生态环保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产品的政策

对合作有利”等因子载荷低于0.5,且未能归类到预

设的维度。考虑量表整体效度的可靠性和结构维度

的稳定性,采用逐步剔除的方法,将上述题项逐一剔

除并再次检验,各维度因子载荷明显提升,均高于

0.5。总体来看,通过对预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

探索性因子分析,删去6个题项,保留33个题项,正

式调研主要采用的是删除以上6个题项之后的问卷。

3.4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2021年11月和12月、2022年8月和9月,研

究团队以 整 群 抽 样 的 方 式 在 湘 赣 边 区 域 24 个 县

(市、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湘赣边区域跨省合作

的鲜明特殊性,对地方政府、红色旅游景区及旅游企

业等参与合作的利益主体开展调查研究,以当地旅

游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红色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

交通企业、旅游餐饮住宿企业、娱乐休闲类企业、科

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营运管理者、投资者、负责人等

为抽样框,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每县(市、区)抽满30

份,得到720份问卷。同时,将湘赣两省湘赣边区域

业务关联的非旅游企业负责人为抽样框,两省各抽

取20份,总计得到760份问卷,甄别后得到674份

有效问卷,有效率达88.68%(表1)。

表1 样本描述统计

变量 类别 数量/人 百分比/%

性别

男 349 51.8

女 325 48.2

18~25岁 144 21.4

26~35岁 196 29.1

年龄 36~45岁 149 22.1

46~55岁 164 24.3

56~65岁 21 3.1

酒店餐饮 189 28.0

行政单位 161 23.9

景区 108 16.0

工作单位

旅行社 48 7.1

旅游交通部门 39 5.8

娱乐休闲场所 64 9.5

科研机构 28 4.2

其他 37 5.5

3000元以下 169 25.1

3000~5000元 247 36.6

月收入

5001~8000元 97 26.3

8000元以上 81 12.0

小学及小学以下 4 0.6

初中 85 12.6

受教育 高中、中专或职高 136 20.2

程度 大专 185 27.4

本科 242 35.9

研究生及以上 22 3.3

10人以下 129 19.1

单位人数

10~99人 347 51.5

100~300人 152 22.6

300人以上 46 6.8

1年以内 115 17.1

2~5年 279 41.4

工作年限 6~10年 151 22.4

11~20年 79 11.7

20年以上 50 7.4

4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54页

4 数据分析

4.1 信效度分析

由于问卷题项是结合湘赣边区域合作的具体情

境进行设置的,为确保问卷样本的质量,需要先对问

卷整体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 SPSS26.0

分析,量表整体克朗巴哈 α系数为0.963,8个维度

克朗巴哈 α系数均介于0.920~0.961,具有较高信

度,可用于后续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法下得到特征根值大于1的8个维

度,采用最大方差法得到量表整体 KMO 值为0.960,

Bartlett球型检验水平显著,旋转后各题项因子载荷

介于0.683~0.954,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059%,

以上数据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运用 AMOS23.0计算模型整体拟合程度得χ2/df=2.351

(<5),RMSEA=0.045(≤0.08),RMR=0.018(≤

0.05),GFI=0.908(>0.9),TLI=0.972 (>0.9),

NFI=0.958(>0.9),IFI=0.976(>0.9),CFI=

0.976(>0.9),模型拟合达标。同时,各题项的标

准化因子载荷介于0.789~0.961,均大于0.6;CR

值介于 0.923~0.962,均 大 于 0.8;AVE 值 介 于

0.751~0.893,均大于0.5,各项水平达标(表2)。

各变量 AVE 平方根的最小值0.867大于相关系

数的最大值0.354,证明变量的区别效度良好(表3)。

表2 信效度分析结果

变量 题项

旋转后因子

载荷

Cronbach'sα

标准化因子

载荷

组合信度

CR

平均提炼

方差 AVE

合作态度

BA1我们认为参与合作是好的 0.809

BA2我们认为参与合作是明智的 0.822

BA3我们认为参与合作是令人愉快的 0.809

BA4我们认为参与合作是对双方有利的 0.820

0.961

0.936

0.949

0.934

0.892

0.961 0.861

主观规范

SN1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单位也会参加 0.787

SN2参照群体(同事、同行、领导等)认为是好事 0.802

SN3参照群体建议我们合作 0.808

SN4从参照群体了解信息和好处 0.755

0.942

0.893

0.897

0.910

0.888

0.943 0.805

知觉行为

控制

PBC1我们有充分资源、知识及能力参与合作 0.764

PBC2我们有信心把握合作后建立的关系 0.749

PBC3我们能够应对好合作带来的压力 0.784

PBC4我们能充分了解掌握合作的信息 0.745

0.939

0.914

0.918

0.887

0.848

0.940 0.796

合作意向

BI1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大 0.801

BI2有和其他单位合作的打算 0.766

BI3会推荐其他管理者合作 0.762

0.947

0.913

0.944

0.916

0.946 0.855

感知利益

LY1参与合作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0.756

LY2参与合作能带来更多的业务 0.777

LY3参与合作可以改善旅游配套设施 0.783

LY4参与合作可以增加投资机会 0.712

LY5参与合作能够带来更多文化交流 0.683

0.949

0.929

0.938

0.920

0.826

0.833

0.950 0.793

49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55页

表2(续)

变量 题项

旋转后因子

载荷

Cronbach'sα

标准化因子

载荷

组合信度

CR

平均提炼

方差 AVE

信任

XR1我们相信合作伙伴是真诚的 0.697

XR2尽管情况有变化,但仍然相信对方能灵

活应对并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0.794

XR3做重要决策时对方会关心我们的利益 0.810

XR4我们可以指望对方的决定和行动不会

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

0.806

0.920

0.789

0.914

0.932

0.824

0.923 0.751

合作激励

政策

ZC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政策对合作有利 0.773

ZC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政策对合作有利 0.808

ZC3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 对 合 作

有利

0.688

ZC4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建设水平的 政 策 对

合作有利

0.784

ZC5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村镇、推动城乡融合

发展的政策对合作有利

0.791

ZC6加强旅游用地保障的政策对合作有利 0.782

0.959

0.867

0.945

0.804

0.922

0.921

0.913

0.961 0.804

合作风险

感知

FX1合作中关键技术能力或信息可能被窃取 0.939

FX2合作中关键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失风险高 0.954

FX3合作不完全按照合同进行利益分配 0.951

0.961

0.93

0.961

0.944

0.962 0.893

表3 区别效度分析

变量 合作激励政策 感知利益 信任 合作态度 主观规范 知觉行为控制 合作意向

合作激励政策 0.897

感知利益 0.322

*** 0.891

信任 0.262

*** 0.286

*** 0.867

合作态度 0.308

*** 0.294

*** 0.238

*** 0.928

主观规范 0.288

*** 0.315

*** 0.244

*** 0.290

*** 0.897

知觉行为控制 0.300

*** 0.354

*** 0.264

*** 0.288

*** 0.325

*** 0.892

合作意向 0.301

*** 0.305

*** 0.261

*** 0.314

*** 0.281

*** 0.293

*** 0.924

合作风险感知 0.089

* 0.187

*** 0.223

*** 0.136

*** 0.213

*** 0.200

*** 0.118

***

注:对角线以下为变量相关系数,对角线为 AVE开方值。* 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4.2 假设检验

4.2.1 直接效应检验

首先运用 Amos23.0对 SEM 进行模型拟合检

验,χ2/df为3.108(<5),RMSEA=0.056(≤0.08),

RMR=0.048(≤0.05),CFI、NFI、RFI、IFI、TLI等

指标值均大于0.9,模型其他拟合指数基本达到临

界标准,因而可用于研究假设的进一步检验。根据

系数值大小和 p 检验结果,假设 H1a、H1b、H1c、

H1d、H1e、H1f、H2a、H2b、H2c、H4a、H4b、H4c、

H4d、H4e、H4f得到验证(图2)。

5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56页

图2 SEM 结果

4.2.2 中介效应检验

运用SPSSPROCESS Model6进行中介效应

检验(表4),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中介效应检

验,重复抽样5000次,置信区间为95%。

(1)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意向(β=

0.161)、合作激励政策-合作态度-合作意向(β=

0.150)、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合

作意向(β=0.059),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含

0,链式中介1效应显著。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在合

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假设

H3得到支持。

(2)合 作 激 励 政 策 - 信 任 - 合 作 意 向 (β=

0.136)、合作激励政策-合作态度-合作意向(β=

0.174)、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态度-合作意向

(β=0.040),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含0,链式

中介2效应显著。信任、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策与

合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假设 H5得到支持。

(3)合 作 激 励 政 策 - 信 任 - 合 作 意 向 (β=

0.144)、合作激励政策-主观规范-合作意向(β=

0.104)、合作激励政策-信任-主观规范-合作意

向(β=0.032),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含0,

链式中介3效应显著。信任、主观规范在合作激励

政策与合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假设 H6得

到支持。

(4)合 作 激 励 政 策 - 信 任 - 合 作 意 向 (β=

0.134)、合作激励政策-知觉行为控制-合作意向

(β=0.109)、合作激励政策-信任-知觉行为控制

-合作意向(β=0.042),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

不含0,链式中介4效应显著。信任、知觉行为控制

在合作激励政策与合作意向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假设 H7得到支持。

表4 Bootstrapping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变量 路径

中介效应值

β

95%置信区间

(BootLLCI,BootULCI)

标准误差

SE

链式中介1

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意向 0.161 (0.082,0.243) 0.041

合作激励政策—合作态度—合作意向 0.150 (0.092,0.216) 0.031

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合作意向 0.059 (0 .035,0.090) 0.014

总间接效应1 0.370 (0.273,0.468) 0.050

链式中介2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意向 0.136 (0.083,0.191) 0.028

合作激励政策—合作态度—合作意向 0.174 (0.112,0.242) 0.034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态度—合作意向 0.040 (0.022,0.061) 0.010

总间接效应2 0.350 (0.266,0.437) 0.044

链式中介3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意向 0.144 (0.089,0.203) 0.029

合作激励政策—主观规范—合作意向 0.104 (0.059,0.154) 0.024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主观规范—合作意向 0.032 (0.017,0.051) 0.009

总间接效应3 0.279 (0.212,0.353) 0.036

链式中介4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意向 0.134 (0.081,0.190) 0.028

合作激励政策—知觉行为控制—合作意向 0.109 (0.064,0.161) 0.025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知觉行为控制—合作意向 0.042 (0.023,0.066) 0.011

总间接效应4 0.285 (0.213,0.360) 0.038

51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57页

4.2.3 调节效应分析

采用层次回归模型检验合作风险感知与合作态

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合作意向之间的调节

效应。本文对合作态度与合作意向、主观规范与合

作意向、知觉行为控制与合作风险感知的交互项进

行中心化处理,然后把合作意向设置为因变量,再将

性别等控制变量纳入模型,构建模型 1;把合作态

度、合作风险感知纳入,构建模型2;加入交互项构

造模型3,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构建模型4、模型5、

模型6和模型7(表5)。由模型3可知,合作态度和

合作风险感知的交互项与合作意向(β=-0.114,

p<0.05)负相关,表明合作风险感知负向调节合作

态度与合作意向间的关系。由模型 5 和模型 7 可

知,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合作风险感知的交互

项与合作意向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故合作风险感知

未能调节上述变量间的关系。

表5 合作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观测变量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模型7

性别 -0.004 0.024 0.025 -0.028 -0.027 0.002 0.004

年龄 0.016 0.033 0.039 0.022 0.024 0.023 0.025

学历 0.052 0.023 0.030 0.047 0.047 0.036 0.035

工作年限 0.013 0.027 0.023 0.010 0.009 -0.011 -0.012

合作态度 — 0.622

*** 0.587

*** — — — —

合作风险感知 — 0.042 0.081

* 0.008 0.015 0.010 0.027

主观规范 — — — 0.558

*** 0.551

*** — —

知觉行为控制 — — — — — 0.577

*** 0.563

***

合作态度×合作风险感知 — — -0.114

*** — — — —

主观规范×合作风险感知 — — — — -0.028 — —

知觉行为控制×合作风险感知 — — — — — — -0.056

AdjustedR2 0.003 0.392

*** 0.402

*** 0.310

*** 0.310 0.332

*** 0.334

F-statistic 0.477 218.378

*** 12.097

*** 152.754

*** 0.659 168.957

*** 2.726

注:×表示变量之间的交互项;* 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为了更直观地表达合作风险感知在合作态度对

合作意向之间的具体调节作用,将合作风险感知按

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分为高组和低组,进行简单

斜率检验并绘制简单的效应分析图,考查在不同风险

感知水平上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的影响(图3)。可

图3 调节效应

见,低合作风险感知下,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的影响

增大(斜率变大),即合作风险感知在合作态度与合

作意向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4.2.4 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运用SPSSPROCESSModel87进行被调节的

链式 中 介 效 应 检 验,采 用 最 大 似 然 法,重 复 抽 样

5000次,置信区间为95%,并通过中介效应之差的

显著性来检验风险感知对“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

益-合作态度-合作意向”与“合作激励政策-信任

-合作态度-合作意向”的链式中介的调节作用。

计算结果如下:在“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

态度-合作意向”路径中,低风险感知和高风险感知

LLCI与 ULCI区间不含0,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在

不同风险感知下,链式中介效应的差值也达到显著

水平(β=-0.0469[-0.0769,-0.0146]),表明

风险感知会弱化合作激励政策通过感知利益和合作

态度对合作意向的影响路径。同时,在“合作激励政

策-信任-合作态度-合作意向”的作用路径中,低

风险感知和高风险感知 LLCI与 ULCI区间不含0,

5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58页

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高风险感知与低风险感知链式

中介效应 的 差 值 也 达 到 显 著 水 平 (β= -0.0422

[-0.0726,-0.0124]),在该影响路径中,合作风

险感知会弱化合作激励政策通过信任和合作态度对

合作意向的影响路径(表6-1和表6-2)。

表6-1 “合作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合作意向”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调节变量 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上限 下限

低风险感知 0.0758 0.0466 0.1086

高风险感知 0.0289 0.0031 0.0632

差异 -0.0469 -0.0769 -0.0146

表6-2 “合作激励政策-信任-合作态度合作意向”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调节变量 间接效应

95%的置信区间

上限 下限

低风险感知 0.0703 0.0423 0.1034

高风险感知 0.0281 0.0034 0.0602

差异 -0.0422 -0.0726 -0.0124

综上所述,假设 H8a、H8b成立,假设 H9、H10

不成立。

5 结论

(1)合作激励政策是驱动合作意向产生的基础,

能正向影响感知利益、信任、合作态度、主观规范和

知觉行为控制,最终驱动革命老区跨省合作意向的

产生,构成一个复杂的区域合作意向的驱动模型。

在此过程中,合作激励政策对感知利益的影响系数

最高,表明合作激励政策对感知利益的正向影响最

为明显。

(2)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在合作激励政策对合作

意向的影响过程中具有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发

现,合作激励政策能够通过感知利益与合作态度两

个因素形成链式中介并最终作用于合作意向,这表

明合作激励政策对合作意向的影响关系中存在内在

逐级传导强化的过程。具体来说,政府提供的合作

激励政策能够增强革命老区跨省合作参与主体的感

知利益,并与主体的心理变量产生积极联系,从而增

强区域红色旅游的合作意愿。同时,链式中介“合作

激励政策-感知利益-合作态度-合作意向”的间

接效应在整体模型中最为显著,成为驱动革命老区

跨省合作意向产生的主要路径。

(3)在合作激励政策的推动下,信任通过合作态

度、主观规范或知觉行为控制均能与合作意向建立

积极联系,形成3条显著的链式中介路径。这表明,

在革命老区跨省合作情境下,合作激励政策作为前

因,除了通过感知利益与合作态度增强合作意向,还

能驱动信任通过相关心理变量正向影响合作意向。

(4)合作风险感知负向调节合作态度与合作意

向的关系,并弱化合作政策通过感知利益与合作态

度或信任与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的影响路径。合作

风险感知在合作政策对合作意向的链式中介后半段

路径发挥调节作用,参与主体合作风险感知越高,其

合作态度对合作意向的正向影响越低,合作激励政

策对合作意向产生影响的链式路径也越弱。同时,

本研究发现在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情境下,主观规

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合作意向的影响中受合作风险

感知的影响不明显。结合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实际

情况发现,主体的合作意向带有鲜明的特殊性,合作

主体的重要参照群体主要包含其同事、同行、领导

等,这类群体在合作决策过程中容易对合作主体施

加无形的影响和压力,在此压力下,合作主体自身对

参与合作的风险隐患意识难以干预主观规范对合作

意向的影响。另外,合作主体若认为其所在单位参

与合作具备显著优势,即便存在风险隐患意识也会

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合作风险感知较难干预知觉行

为控制对合作意向的影响。

6 研究启示与展望

6.1 研究启示

(1)充分发挥合作激励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对红色旅游合作的形

成、发展和持续深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革命

老区跨省合作现状,适当的资金模式对激励合作主

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为红色旅游合

作建立“拨款+专项+社会资本投入”的资金来源机

制。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在中央指导

下明确资金使用的重点方向,通过财政拨款保障红

色旅游合作项目的建设。积极与金融机构推出金融

支持红色旅游合作建设的政策,设置红色旅游合作

专项资金,重点投向老区红色旅游合作项目的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以及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并对

于合作示范区红色文化重点项目给予相应等级的专

53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59页

项资金补助。同时,积极构建红色旅游合作的社会

资本投入机制,各地可通过增设红色旅游合作发展

基金或在原有相关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增加合作示范

区红色旅游建设方向,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担保

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此外,广泛吸纳来自企

业、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红色旅游

合作建设。通过充裕的资金在财政资金、公共服务、

产业协同创新、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红色旅游示范村

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用地优惠等方面对红色旅游

合作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合作激励政策搭建各方主

体参与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桥梁。

(2)革命老区跨省合作要重点关注是否能够为

参与主体谋利。随着合作的深入,红色旅游合作由

政府引导走向市场驱动。政府的角色更多的是在革

命文物保护、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开

发的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上,而推进红色旅游合作

落地的关键仍是创建市场驱动的合作机制,因此,要

让市场在红色旅游合作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根据市

场需求合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特色,健全升级

配套旅游设施与服务,实现就业、拓宽业务范畴、增

加投资机会、增进文化交流,实现红色文化拉引、红

色旅游推动合作,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

面的合作利益共享机制。

(3)加快建设涵盖政府、企业、社会参与主体的

信用体系机制,促进合作各方提高信用水平。以大

数据为手段,形成一个权威、统一的失信联合惩戒信

息库,在标准统一、措施法定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

划限制,不给被惩戒对象任何逃避的空间。通过技

术手段自动对被惩戒对象实施限制,通过“互联网+

监管”“大数据+ 监管”提高联合惩戒效率。做好信

用管理,建立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健全失信惩戒体

系,建立灰、黑名单管理制度,依据失信程度采取不

同级别的联合惩戒措施,防范失信行为,使各方主体

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以诚相待、关心对方、摒弃不利行

为。同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对政府相关部

门、企业和社会参与主体的信息公开机制。通过信

息共享平台及时更新信息,能够使各方参与主体根

据项目时间进度及时掌握合作项目的情况,实现任

务和资源的有效分配。此外,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

共享平台构建项目信息披露机制,并确保项目信息

披露的连续性,及时规避利益冲突。通过上述机制

畅通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使合作主体能够及时

了解合作方的相关进展情况,遇到问题能及时寻求

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支持,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

关系。

(4)在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参与主体需要通过

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合作方的决策和行为,若出现

因合作方的失责而发生损失的情况,应有完善的法

律制度来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因此,建议制定地

方性法律法规和修订已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红色

旅游合作的法律保障体系。出台合作示范区管理条

例,明确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边界、管理部门的权

责、不同功能区的监管重点以及禁止和鼓励行为等

内容。同时,注重采用订立契约的方式维护主体合

法权益,确保合作利益按合同分配,在订立契约的过

程中要尽量全面地考虑到关键知识、信息、技术的泄

露风险,并对此制定惩罚和赔偿条例,加大对机会主

义行为的打击力度。此外,合作项目中的薪酬政策

应向关键人才倾斜,组织内部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员

工激励方案,做好人员储备,避免合作带来的人才流

失。

6.2 研究展望

(1)以合作激励政策为前因,构建革命老区合作

的概念模型,这既是一项创新,也符合我国革命老区

跨行政区的合作实情。与以往将交通网络优化作为

前因,探讨 区 域 旅 游 合 作 微 观 动 力 机 制 的 研 究 相

比[9]251,本研究充分体现了革命老区跨省合作的驱

动机制有赖于政策支持力度这一独特色彩,切合问

题本质。

(2)从 TPB模型来看,增加3个额外变量和一

个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扩展 TPB的复合式多重中介

模型是一项新发现。以往扩展 TPB 对扩展变量与

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只探讨模型中的中介变量单独

发挥的中介效应[26]114,[38]87,未构建多重中介模型讨

论变量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本研究既反映了湘赣

边区域跨省合作的实际情况,也是一项理论贡献,发

展了扩展计划行为理论作用机理的相关模型。

(3)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发现了一些新的现

象:一是合作风险感知在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

对合作意向的影响中不明显,这与已有研究关于风

险认知和行为意向的观点[37]43,[51]483 不一致;二是经

典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

变量对合作意向的路径系数均小于0.1,直接影响

微弱。同时,合作态度的影响是 TPB变量中最重要

的。由此可见,在湘赣边区域跨省合作的情境下,扩

展变量能够有效激发经典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心理变

量,但同时相关心理变量对主体的合作意向带有鲜

明的特殊性。

5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60页

(4)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例如,湘赣边区域合

作政策体系正处于动态完善过程,本文仅反映合作

激励政策的当下状态,随着政策的更新,合作激励政

策量表也有待扩充。同时,研究通过整群抽样在湘

赣边区域的24个县(市、区)实施调查,此抽样方式

难以突出重点,且调研过程忽略了湘赣两省的现实

差异以及人员所在单位不同部门存在的差异。未来

可以将湘赣两省的跨省合作意向进行对比分析,并

结合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此作出进一步的

改善。同时,由于各方主体参与合作的资本、权力、

力量配比不同,在驱动合作意向的过程中又存在怎

样的博弈,这些均有待进一步关注。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001).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1156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

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EB/OL].(2021-01-24)[2022-01-

0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

_5591404.htm.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湘赣边 区 域 合 作 示 范 区 建 设 总 体 方 案》的 通 知 [EB/

OL].(2021-10-16)[2022-08-09].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1-10/21/content_5643997.htm.

④浏阳市政府.从“试验田”到“样板区”,湘赣边区域合作开

新 局 [EB/OL].(2022-09-29)[2022-10-04].https://

www.liuyang.gov.cn/lyszf/zfgzdt/zwdt/202209/t20220929

_10825765.html.

⑤中 国 新 闻 网.韶 山 至 井 冈 山 红 色 专 列 首 发 [EB/OL].

(2021-06-18)[2022-08-09].https://www.chinanews.

com.cn/gn/2021/06-18/9502068.shtml.

参考文献

[1] 鲍捷,吴殿廷,王彬,等.尺度重组视角下的中蒙俄国际

旅游合作路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5):

187-195.

[2] CZERNEK K,CZAKON W,MARSZALEK P.Trust

andformalcontracts:complementsorsubstitutes? A

studyoftourismcollaborationinPoland[J].Journalof

destinationmarketing& management,2017(4):318-326.

[3] 银马华,王群,杨兴柱,等.区域旅游扶贫类型与模式研

究: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为例[J].经

济地理,2018(4):215-224.

[4] 汪延明.区域产业链信任治理:以青藏地区旅游业为例

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4(3):29-39.

[5] AHND,HEO J,KIM C.Developing acooperative

modelconvergingbothconventionandmedicaltourism

stakeholders:basedon Deutsch'scooperationtheory

[J].Sustainability,2020(16):6643.

[6] WONGEPY,MISTILIS N,DWYER L.A modelof

Aseancollaborationintourism[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10(3):882-899.

[7] 陈炜.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助推兴边富民的驱动机制:

以广西东兴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1(1):47-53.

[8] 陈雯,王珏,高金龙.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与旅游共享合

作机制:长三角的经验借鉴[J].热 带 地 理,2017(6):

784-791.

[9] 王兆峰,徐赛,邓楚雄.基于交通网络视角的跨界旅游

区合作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J].地理研

究,2018(2):250-262.

[10] 王学基,孙九霞.文化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

体化发展机制构建[J].旅游论坛,2019(5):11-20.

[11] 张海琳.旅游合作视阈下广西民族文化在东盟的传播

[J].旅游论坛,2018(6):146-153.

[12] 吴昕阳,王跃伟.丝路遗产廊道西北五省区旅游形象

感知的时空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4):

86-90.

[13] 鲁明勇.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11(16):36-38.

[14] 侯立春,林振山,琚胜利,等.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

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J].长江流域 资 源 与 环 境,

2017(4):508-518.

[15] 吴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旅游

学刊,2007(8):35-41.

[16] 张泰城,王伟年.公益化视域中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46-251.

[17] AJZENI.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1991

(2):179-211.

[18] 张圆刚,陈希,余润哲,等.自我印象一致对乡村旅游

者游憩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理论构建与模型拓展

[J].旅游学刊,2021(4):70-82.

[19] 胡卉宇,文吉,林珊珊,等.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旅游意

向的关系研究:以成功老龄化群体为例[J].旅 游 学

刊,2021(4):31-45.

[20] 熊长江,姚娟,赵向豪,等.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

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以天山天池世界自

然遗产地 为 例 [J].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2020(3):111-

117.

[21]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

展,2008(2):315-320.

[22] BORHAN M N.,IBRAHIM A N H,MISKEEN M

A A.Extending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urto

predicttheintentiontotakethenewhigh-speedrail

forintercitytravelinLibya:assessmentoftheinfluenceofnoveltyseeking,trustandexternalinfluence

55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61页

[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2019(130):373-

384.

[23] 段正梁,彭振,杨左,等.情理整合视角下旅游者环境

责任 行 为 与 意 愿 悖 离 研 究:基 于 Logistic-ISM 模 型

[J].热带地理,2021(1):104-113.

[24] 何悦,漆雁斌.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研

究:基于川渝地区860户柑橘种植户施肥行为的调查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2):493-506.

[25] 张明林,李华旭.国家优先支持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

生产率的效应评估:来自革命老区的经验证据[J].财

经研究,2021(10):65-79.

[26] 李瑞,芮佳雯,张跃胜.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

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J].改革,2019(6):114-122.

[27] ZEITHAMLV 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andvalue:ameans-endmodelandsynthesisof

evidence[J].Journalofmarketing,1988(3):2-22.

[28] NUNKOOR,RAMKISSON H.Power,trust,social

exchange and community support[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12(2):997-1023.

[29] FREDLINEE,FAULKNERB.Hostcommunityreact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0(3):763-

784.

[30] 牛善栋,吕晓,谷国政.感知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

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以“梨树模式”为例[J].中国土地

科学,2021(9):44-53.

[31] NGUYENT V,ROSE J.Building trust:evidence

from Vietnameseentrepreneur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165-182

[32] BERITELLIP.Cooperationamongprominentactors

inatouristdestination[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11(2):607-629.

[33] 刘健,张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速铁路乘坐意向

研究[J].管理学报,2014(9):1403-1410.

[34] BAUERR A.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C]//Dynamicmarketingforachangingworld.Proceedingsofthe43rd.Conferenceofthe American

marketingassociation.Chicago: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0:389-398.

[35] 刘益,钱丽萍,尹健.供应商专项投资与感知的合作风

险:关系发展阶段与控制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J].中

国管理科学,2006(1):30-36.

[36] 张江驰.旅游者在线预订行为是计划行为吗?:旅游者

行为惯性的影响及风险感知的两阶段调节效应研究

[J].旅游导刊,2019(1):43-64.

[37] WANGSY,LIJ,ZHAO D T.Theimpactofpolicy

measuresonconsumerintentiontoadoptelectricvehicles:evidencefrom China[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2017(105):14-26.

[38] 刘百灵,夏惠敏,李延晖.移动购物用户信息披露意愿

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平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

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5):87-93.

[39] 修孟源,许岩.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行为研究:基

于成本—收益的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2(5):19-24.

[40] 左 冰.红 色 旅 游 发 展 中 的 央 地 关 系 研 究:兼 与

Zhao&Timothy商榷[J].旅游学刊,2022(7):38-53.

[41] LÁTKOVÁP,VOGT C A.Residents'attitudestowardexistingandfuturetourismdevelopmentinrural

communitie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12(1):

50-67.

[42] 陈雯,王珏,孙伟.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

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 案 例 分 析[J].地 理 学 报,2019

(2):312-322.

[43] 王发明,朱美娟.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

素分析:基 于 计 划 行 为 理 论 [J].科 学 学 研 究,2018

(2):370-377.

[44] 陈晓峰,孙月平,金飞.信任关系、利益获取与集群企

业间合作行为[J].江海学刊,2014(2):78-84.

[45] OLTAS,ORTON X,ENGJELLS,etal.Willingness

tocooperateinthecontextofpost-communisteconomy:whydolocalrulesmatter? [J].Worlddevelopmentperspectives,2021(22):100314.

[46] MORGANR M,HUNTSD.Thecommitment-trust

theoryof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1994(3):20-38.

[47] 吕宁,韩霄,赵亚茹.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的

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扎根研究[J].旅游学

刊,2021(3):57-69.

[48] ROGERSR W.A protection motivationtheory of

fearappealsandattitudechange[J].Journalofpsychology,1975(1):93-114.

[49] QUINTALV A,LEEJA,SOUTARGN.Risk,uncertain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tourismexample[J].Tourism management,2009(6):

797-805.

[50] SPARKSB,PANG W.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

understandingtheirattitudes,constraintsanduseof

informationsources[J].Tourism management,2008

(4):483-494.

[51] LAM T,HSUC H C.Predictingbehavioralintention

ofchoosingatraveldestin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6(4):589-599.

[52] TAYLORS,TODDP.Decompositionandcrossover

effectsin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astudyof

consumeradoptioninten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researchinmarketing,1995(2):137-155.

[53] LAM T,CHO V,QU H.Astudyofhotelemployee

behavioralintentionstowardsadoptionofinformation

5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62页

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1):49-65.

[54] LIN HF.Predictingconsumerintentionstoshoponline:anempiricaltestofcompetingtheories[J].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07(4):

433-442.

[55] YANG W,ZHANG Y,ZHOU Y,etal.Performance

effectsoftrust-dependencecongruence:themediating

roleofrelationalbehavior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21,129:341-350.

DrivingMechanismofCrossRegionalRedTourismCooperation

———ACompositeMultipleMediationModelwithRegulation

XuChunxiao,TangMin

(TourismColleg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Astudyonthedrivingmechanismofcross-regionalredtourismcooperationisofsignificanttheoreticalvalueasthemechanismisakeyissueinbuildinganewdevelopmentpatterntoachievehigh-quality

tourismdevelopmentinthenewera.Numerousstudieshaveexaminedissuesrelatedtocross-regional

tourismcooperation,includingthephenomena,theprocess,andthemechanism.However,fewstudies

haveexploredcross-regionalcooperationinthefieldofredtourism wherecooperationpoliciesandstakeholderrelationshipsarecomplicated.Previousstudieshaveshownthattherewereconflictsofinterestin

political,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aspectsinregionalredtourism management.Itisaninevitablerequirement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egionaltourismtobuildacooperativerelationshipinwhich

multiplepartiesshareinterestsandresponsibilities.Thisresearchaimstoexplorethecomplexdriving

mechanismofcross-regionalredtourism cooperation.Thisresearchcanguidethestakeholdersofred

tourismtooptimizethecollaborativerelationshipand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thepromotionofthe

conceptof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chhasgreatsignificance.Basedonthetheoryofplanned

behavior,thispaperproposedamulti-intermediarymodeltoillustratethedrivingmechanismofcross-regionalredtourismcooperationintention.TheHunan-Jiangxiborderareawaschosenastheresearchcontextduetoitshistoricalstatusintherevolution.674responsesfrom14countiesintheHunan-Jiangxiborderareawerecollectedandanalyzedusingpartialleastsquares.Theresearchresultsareasfollows:asthe

basisofdrivingcooperativeintention,cooperativeincentivepolicyhasapositiveeffectonperceivedbenefits,trust,cooperativeattitude,subjectivenorms,andperceivedbehaviorcontrol,andultimatelydrives

theformationofregionalredtourismcooperativeintention.Inthisprocess,cooperativeincentivepolicy

hasthemostobviouspositiveeffectonperceivedbenefits.Perceivedbenefitsandcooperativeattitudeplay

amediatingrolebetweencooperativeincentivepolicyandcooperativeintention;andthisindirecteffectis

themostsignificantintheoverallmodel,becomingthemainpathdrivingtheformationofcross-regional

redtourismcooperativeintention.Thecooperativeincentivepolicycanpromotetrusttoestablishapositive

relationshipwithcooperativeintentionthroughcooperativeattitude,subjectivenorms,orperceivedbehaviorcontrol,formingthreesignificantchain mediatingpaths.Cooperativeriskperceptionhasanegative

moderatingeffe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cooperativeattitudeandcooperativeintentionandweakens

theinfluencepathsofcooperativepolicyoncooperativeintentionthroughperceivedbenefitsandcooperativeattitudeortrust.Finally,theimpactofsubjectivenormsand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oncooperationintentionisnotsignificantlymoderatedbycooperativeriskperception.

Keywords:high-qualityregionaldevelopment;cooperationmechanism;redtourism;Hunan-Jiangxiborder

region;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cross-regionaltourismcooperation

[实习编辑:伍燕琼;责任编辑:连云凯]

57

许春晓等:革命老区跨省旅游合作意向的驱动机理 理论探索

第63页

2023年5月

第16卷 第3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3030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王 辉1,赵 娜1,2

(1.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旅游系,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0)

[摘 要]随着海岛人类福祉范围的扩大,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日益突出。文章以长海县为例,分

析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务流特征,揭示流动路径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表

明:海岛供给能力整体偏低,格仙岛和獐子岛供给能力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黑龙江等区域属于潜在

高需求区,海南等区域属于潜在低需求区,其他区域为中等潜在需求区;大连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

高级,浙江等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低级,其他区域服务流等级为中级;海岛环境、游客需求、供需互补

政策是服务流的共同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游憩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系统服务流;长海县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3-0058-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效度量和监测生态系统服

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

念的核心内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

福祉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

国建设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高质量

的文化供给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以人的主观需求感知为核心,是生态系

统服务作用于人类精神层面的附加价值[1],充分验

证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

交互作用的重要结果表征[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旅

游已经成为国民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放眼未来,旅

游业在增加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可以发

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环

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

态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者的首选[4]。生态系统游憩

服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对

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游憩消费需求和生

态环境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具有

重要作用[5],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也是提升人类福祉

至关重要的贡献者。本文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

学理性阐述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文化

服务、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逐层提出了论题。海

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深受

58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海岛休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路径与案例研究”

(22JJD790031)资助。

[收稿日期]2022-11-04;[修回日期]2023-03-31

[作者简介]王辉(1975-),女,辽宁葫芦岛人,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海岛旅游、国家公园,E-mail:wanghuiouki@126.com;赵娜(1988-),女,内蒙古包头人,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8

级博士研究生,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海岛旅游,E-mail:m18004097681@

163.com.

第64页

陆地旅游者青睐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游憩

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此论题对深入推动党的二十

大精神在海岛旅游和海岛生态系统建设落地生根具

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文献综述

1.1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及供需概念

Daily和 Costanza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人类

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各种利益[6-7]。联合国千年生态

系 统 评 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

服务四大类,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指人们通过

旅游休憩、美学体验、精神满足、社会认知等活动从

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收益(能力或者经历)[8]。关

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旅游休憩和生态旅游

相关研究占有较大比例[9]。Weyland等学者提出,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的旅游休憩功能主要是指人们

从自然或半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中获得的休闲娱乐

文化服务[10]。与其他游憩服务相比,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着重强调的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及海

洋等生态系统中的游憩文化服务功能,不仅具有经

济价值,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生态系

统游憩文化服务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为人类

提供休闲娱乐产品与服务,相应地,人类从生态系统

中获得精神满足并消费娱乐产品与服务,形成生态

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区和需求区。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流通过游客的流动将供给区与需求区相

连,也是实现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与人类需

求二者耦合的重要桥梁。游憩服务作为用户移动

流,是受益人主动移动到服务提供区而获取服务的

一种方式[11]2724。

1.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方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供给角度对生

态系统游憩服务展开研究。供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两方面:一是采用市场价值、旅行费用、条件价

值、支付意愿等方法对海洋、海岸、湿地、森林、农田、

城市绿地、公园、绿色基础设施等研究对象的生态系

统游憩服务货币价值展开研究;二是随着地理信息

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的广泛

应用,游憩价值制图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学者们

分别采用公众参与式制图(publicparticipation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PPGIS)、参 与 式 制 图

(participato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GIS)以及SolVES模型(SocialValuesforEcosystemServices),结合问卷调查数据、网络大数据探讨

了研究区域的游憩非货币社会价值[12-14]。价值定

量评估及各类参与式制图均可用于评估生态系统游

憩服务潜在供给水平,而实际供给水平要与需求相

对应,即供给能承载需求量。与供给相对应的是游

憩服务需求,需求主要通过游客偏好和意愿来表示

需求大小或需求区域[15]。游憩服务需求制图则以

需求者实际住址或游憩服务使用实际发生地为基

础。Peña等学者通过受访者审美偏好级别量化游

憩服务的需求[16]

;Burkhard等学者通过人们的旅

游期望值 来 量 化 休 闲 与 旅 游 需 求 程 度[17]17;Villamagna等学者以经历或感受游憩服务的人数来表

示需求大小[18]

;Schirpke等学者通过自然保护区规

定空间距离的人口数量评估娱乐休闲与美学体验服

务的需求[19]

;何思源等学者根据游客选择频率来测

度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游憩文化服务需求度[20]

;

史恒通等学者运用选择实验法分析黑河流域居民对

流域游憩需求偏好程度[21]。综合以上可以发现,生

态系统游憩供给及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量

化,也可以通过游憩制图或需求制图法进行可视化,

量化法及制图法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海岛生态系统

游憩供需水平。游憩服务流作为一种空间传输路

径,既可以量化也可以刻画。Burkhard等学者使用

实际的旅游营业额和游客数量表示生态系统游憩服

务流指标[17]19;Villamagna等学者通过垂钓人数、天

数和花费来测算休闲渔业游憩服务流大小[22]

;Baró

等学者以旅行者数量来表示生态游憩服务流的大

小[23]。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空间流动模拟过程可参

考服务路径属性网络模型在固碳服务、水源供给服

务、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应用。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

务供给、流、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刘慧敏等学

者在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研究中全面分析了三者

关系及服务流的属性特征,并构建了休闲旅游服务

供给潜力、流、需求指标体系[11]2728。

综合来看,学者对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

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海岛是四面环水并在高

潮时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能够维持人类居住和其经

济生活的陆地区域,其区位特殊且与陆地来往密切。

海岛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完整性,海水、沙滩、森

林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海岛是生态游憩服务的供

59

王 辉等: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理论探索

第65页

给区。在“陆岛统筹”“陆岛联动”理念驱动下,海岛

也已从单体发展的独立单元成了“陆海联动”战略中

的核心部分,海岛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载体向陆域

提供支持、调节、供给和文化等服务,陆域是海岛生

态游憩的主要需求区。海岛游憩文化服务在供给和

需求的传输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载体形成了生态系

统游憩文化服务流。量化法结果可反映供给、需求

能力,制图法可反映供给主要来源地以及需求的主

要分布区,量化法与制图法相结合可更形象、更全面

地展示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

务流特征。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为研究区域,基于

网络及调研数据,采用核密度、网络关注度指数对海

岛游憩服务供给、需求能力展开分析,识别海岛乡村

旅游及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预测并控制海岛游

憩潜在需求区域人数;基于地理探测器原理,分析海

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根据研

究结果剖析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维持或推动海

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隶属

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和中国唯

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由252个海岛组成,陆域总

面积142km

2,海域总面积 10324km

2,海岸线长

358.9km,辖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

海洋岛5个镇,其中哈仙岛、塞里岛属大长山岛镇管

辖,瓜皮岛、格仙岛属小长山岛镇管辖。大长山岛、

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哈仙岛、塞里岛、瓜皮岛

及格仙岛是游客重点选择的岛屿,也是本文选择的

研究区域。长海县水道纵横,交通便利,与20多个

港口通航,其中皮口港是主要的客运港口,全县共有

港口码头36座。长海县是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森

林覆盖率达44.4%,并且拥有黄渤海区域最优良水

质,大长山岛饮牛湾、广鹿岛月亮湾、哈仙岛金沙滩

是北方知名的赶海区域。长海县气候条件优越,生

态环境优美,资源种类丰富,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海鲜

等食物供给以及凉爽气候调节等服务类型,而且作

为旅游型海岛也承载着游客旅游休憩和海岛文化情

感交流等文化服务。2010年,大连市政府批准设立

长山 群 岛 海 洋 生 态 经 济 区;2014 年,国 家 海 洋 局

(2018年3月并入自然资源部)设立大连长山群岛

国家级海洋公园;2016年,长海县委启动了国际生态

岛建设,并提出要将长海县海岛自上而下总体打造成

集休闲会议、游憩娱乐、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度假居

住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海岛。近年来,长海县的海岛

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建有各类旅游景点45处,

拥有渔家宾馆和度假村459户、星级宾馆4家,全县

接待床位数量2.6万个;2019年长海县共接待上岛游

客1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1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0.7%和7%

① 。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分为3个部分:

(1)供给数据:主要通过网络爬虫从美团、携程、

去哪儿、同程、艺龙以及大连海岛游等游客常用的网

站获取到394家渔家乐客房的数据,其中大长山岛

122家、小长山岛29家、广鹿岛83家、獐子岛33家、

哈仙岛60家、塞里岛15家、瓜皮岛33家、格仙岛19

家;运用百度拾取坐标系统获取394家渔家乐的地理

坐标信息以及渔家乐与皮口港、沙滩之间距离。

(2)需求数据:通过需求图谱相关性可以看出,

长海县旅游旺季时“长海县旅游”与关键词“长海县”

相关性很强。以“长海县”为搜索关键词,通过百度

指数日均值表示长海县游客需求意愿。

(3)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数据:主要来源于

问卷调查数据以及网络爬虫数据,两个渠道共获取

到1126位游客的数据。其中,研究小组于2019年

8月和2021年5月在大、小长山岛和广鹿岛采用非

概率抽样随机偶遇的方法对上岛游客展开调研,问

卷采用当场填写并回收的方法,共回收问卷672份,

其中有效问卷660份,问卷有效率为 98.21%,问卷

调查中游客来源地是本文所需的数据。

2.2.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核算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是指可提供生态游

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区域,供给水平主要与海岛基

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加权求和法

测算渔家乐的供给能力,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刻画分

布特征。

(1)供给能力

本文选择渔家乐客房数、渔家乐距沙滩距离及

距皮口港的距离测算各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

供给能力。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处理原始数据,采

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各指

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测算出渔家

6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66页

乐的供给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Pi =∑

3

j=1

XijWij. (1)

式中,Pi 为第i个渔家乐的供给能力,Xij 为第i个

渔家乐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j 为第i个渔家乐

第j项指标的权重。

(2)核密度

核密度估计法能够直观反映点状要素在地理空

间中的分散或集聚特征,是表示点要素分布稀疏程

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渔家乐

空间密度特征和分布趋势,公式如下:

f(x)=

1

nh∑

n

i=1

k

x-xi h . (2)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k

x-xi h 为核函数,

n 为渔家乐个数,h为带宽(h>0),x-xi 为估计值

点x 到核心点xi 的距离值。

2.2.3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需求测算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需求是指人类对于海岛

游憩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意愿,也是潜在需求。

网络关注度可以表达公众对某事件的兴趣以及需求

的空间差异性,如百度指数平台中游客的关键词搜

索指数可以反映游客对某区域的潜在需求意愿。本

文采用网络关注度指数来测算不同区域人群对于长

海县海岛游憩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24],公式如下:

Di =

Xi

X

. (3)

式中,Di 为i省或地级市的网络关注度指数,Xi 为

i省或地级市日均搜索指数,X 为我国31个省级行

政区(港澳台地区除外)或辽宁省该时间段的日均

搜索指数,Di 值越大表明潜在需求意愿越大。

2.2.4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刻画

本文通过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流

向、流量绘制出空间路径图,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法探

讨其影响机制。

(1)空间路径

本文以各省省会(首府)和辽宁省14个地级市

政府所在地为需求出发点,以长海县政府所在地为

供给点,绘制流向图。各省以及辽宁省14个地级市

作为客源区,通过客源区的出游率来测算海岛游憩

文化服务流流量,公式如下:

Ri =

Vi

Pi

=

(ni/N)×V

Pi

,i=1,2,…,k. (4)

式中,Ri 为客源区i到长海县海岛出游率;Pi 为客

源区i的城镇人口;Vi 为客源区i到长海县海岛的年

到访量;ni 为i客源区的实际样本数;N 为调查样本

总数(1126);V 表示长海县2019年接待游客量;k

为客源区的个数。

(2)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的有力工

具,通过探究某一属性层内方差和总方差的关系来

诊断空间分异性并揭示其背后驱动因子。本文运用

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型识别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流路径的影响因素,公式如下:

q=1-

L

h=1

Nhσ

2

h

2 . (5)

式中,L 为游憩文化服务流Y 或其影响因子X 的分

层,N 和σ

2 分别为研究区整体单元数和方差,Nh 和

σ

2

h 分别为层h的单元数和方差。因子影响力以q值

度量,q取值范围[0,1],q值越大表示自变量X 对因

变量Y 的解释力越强。交互探测可以评估因子 X1

和 X2共同作用时是否会增减对因变量Y 的影响

力,对q(X1)、q(X2)与q(X1∩X2)进行比较,两

因子间的关系可分为非线性减弱、单因子非线性减

弱、双因子增强、独立和非线性增强5类。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主要以海水为载

体,但海水供给承载力不易量化,考虑到看海、赶海、

品海鲜等活动均可在渔家乐完成,海岛渔家乐可满

足游客生态系统游憩的各种需求,因此本文选择从

渔家乐供给能力和分布密度的角度衡量生态系统游

憩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明确识别海岛乡村旅游及绿

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3.1.1 供给能力空间分布特征

运用公式(1)测得8个海岛394家渔家乐的供

给能力均值为0.369。如图1所示,格仙岛渔家乐

供给能力最高,数值为0.436,主要是由于格仙岛距

离皮口港仅8.3海里,海上客运交通便利,并且渔家

乐沿着海岸线集中分布,游客距离赶海沙滩较近;在

8个海岛中,獐子岛供给能力最低,仅有0.232,主要

61

王 辉等: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理论探索

第67页

原因是该岛距离大陆最远,乘船时间较长;瓜皮岛供

给能力值为0.416,皮口港距离瓜皮岛码头9海里,

游客距离赶海沙滩较近;1992年哈仙岛率先兴起了

家庭旅游业,渔家乐发展势头较好,近些年其接待能

力也在不断提高,渔家乐供给能力为0.412;塞里岛

的供给能力为0.410,供给水平处于中等;小长山岛

整体供给能力偏低,仅有0.286,主要在于小长山岛

渔家 乐 距 离 港 口 和 赶 海 沙 滩 都 不 占 优 势。利 用

ArcGIS自然断点法将渔家乐供给能力分为高、中、

低3类,长海县渔家乐整体供给能力偏低,高供给能

力渔家乐仅占8.12%,主要分布在赶海区域附近的

高档酒店,例如发现王国广鹿岛度假酒店、长海黄金

海岸假日酒店、长海林阳酒店等,中、低供给能力占

比分别为56.60%和35.28%。

图1 长海县各海岛渔家乐供给能力

大长山岛和广鹿岛是长海县海岛旅游人数较多

的岛 屿,2019 年 游 客 比 例 分 别 占 到 56.19% 和

26.87%,并且近些年渔家乐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

大,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主要供给区。

大长山岛位于长山群岛的中心位置,是长海县政府

所在地,大长山岛高供给能力的渔家乐分布在杨家

村、三官庙村和四块石公园附近,以高档酒店和规模

较大的渔家乐为主,此类型的渔家乐客房数量都在

80间左右,并且距饮牛湾黄金海岸沙滩较近;中值

区分布与高值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待能力上;

低供给区主要分布在长海路环线附近,以小规模的

宾馆和旅店为主,而且距赶海区域较远,这是限制其

供给能力的主要原因。广鹿岛是长山列岛中面积最

大的岛屿,也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岛屿,广鹿岛高供给

区沿着月亮湾海滨浴场分布,级别较高的酒店和规

模较大的度假村是其主要类型;中供给区主要分布

在柳条村、塘洼村,客房接待能力均在30间左右,此

类型最主要的优势是距离月亮湾海滨浴场较近;低

供给区零散分布在塘洼村、柳条村和沙家村,塘洼村

和沙家村供给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赶海区域较

远,柳条村低供给的原因是客房规模小。

3.1.2 供给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运用 ArcGIS软件对长海县394家渔

家乐进行了核密度分析。大长山岛渔家乐在空间分

布上形成了“三核心—带状区”格局。“三核心”指的

是以杨家村为中心形成高密度核心区,以大长山岛

海岛民生广场、四块石公园为中心形成两个次密度

核心区;“带状区”的特点是沿着大长山岛海岸线分

布。杨家村拥有优越的海域资源,并且邻近大长山

岛机场、长山大桥等,交通便利。大长山岛民生广

场、四块石公园是大长山岛岛内休闲娱乐场所,宾馆

和酒店在此集聚分布。小长山岛中心政府广场交通

便利、商业繁荣,渔家乐以此为低值核心区扩散分

布。广鹿岛渔家乐分布呈“月亮湾环状”格局,月亮

湾沙滩是广鹿岛优质沙滩,以月亮湾浴场为中心,柳

条村和塘洼村渔家乐向外环状扩散。獐子岛渔家乐

形成了以金沙广场和明珠公园为核心的环状分布格

局,在环状基础上渔家乐沿着海岸线带状分布。哈

仙岛和瓜皮岛形成了以岛中心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外

扩散分布的格局。格仙岛和塞里岛渔家乐空间分布

呈“大分散、小聚集”模式。

3.2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需求评估

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方

式,游客可以通过各类通信渠道获取长海县旅游信

息。每年6—10月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文化功能发挥

最大作用的时期,网民在此时间段对长海县的旅游

搜索和关注可反映出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

潜在需求。通过此研究可预测并控制海岛游憩潜在

需求区域人数。

3.2.1 潜在需求分布特征

本文通过公式(3)测得网民对长海县旅游网络

关注度指数,并利用 ArcGIS几何间断法将需求意

愿划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长海县游憩文化服

务潜在高需求区共有9个,占比为20.45%,省外包

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

市,省内包括大连市、沈阳市和鞍山市。长海县作为

中国最北方海岛,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居民海岛旅

游目的地首选;山东海洋文化特点与长海县相似,并

且海上航运通行方便,因此山东省也是潜在高需求

区之一;对于北京市、江苏省和广东省来说,长海县

6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68页

是夏季避暑的优势区域;长海县是大连市的后花园,

沈阳市和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海岛旅行可能性

高,因此辽宁省内大连市、沈阳市及鞍山市也是潜在

高需求区。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潜在低需求区共有

11个,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广西

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朝阳市和葫芦岛市,占

比为25%,由于西北区、西南区部分省级行政区以

及海南省距离长海县较远,并且交通通达度低,换乘

交通工具较多,因此选择长海县海岛旅游可能性较

低;辽宁省内的朝阳市和葫芦岛市也是两大潜在低

需求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其余24个行政区

为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中等潜在需求区,主要与各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度及文化背景等

因素相关。

3.2.2 潜在需求属性特征

如表1所示,女性与男性对长海县生态旅游需

求意愿相当;在年龄构成上,30~49岁的人是长海

县海岛旅游的主要潜在客源,占比高达52.88%;从

潜在客户兴趣点分布来看,34.77%的潜在游客会参

照网上旅游攻略来决定需求意愿,34.72%的潜在客

户关注海岛生态旅游景点类型和文化特征,10.26%

的潜在游客把关注点放在长海县海岛旅游的交通方

式上,20.25%的潜在客户关注长海县的住宿条件。

表1 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潜在需求属性特征

变量 类别 比例/%

性别

男 49.66

女 50.34

<30 37.98

年龄 30~49 52.88

>49 9.14

交通方式 10.26

兴趣分布

酒店住宿 20.25

旅游攻略 34.77

景点介绍 34.72

3.3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描述

海岛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流,游憩文化服务流

是其中一种特殊的生态服务流,通过需求区游客主

动移动到海岛旅游供给区形成。本文从载体、流向

和流量3个方面来具体刻画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

路径。

3.3.1 流动路径特征

参考生态系统服务流载体和流向图[25]3235,本文

绘制了 海 岛 生 态 系 统 游 憩 文 化 服 务 流 路 径 图 (图

2)。在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中,交通工具是运输游

客的重要载体,由于海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轮渡是

港口到海岛上必不可少的载体。海岛生态系统服务

流的流向受运输载体运行方向的影响,西南地区、西

北地区、华南区以及华东部分区游客选择飞机出行

的可能性大,流向是由飞机航线和轮渡航线综合而

成;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及部分华东地区

游客大部分会选择火车出行,流向与火车轨道方向

一致,最后由轮渡从港口输送到海岛上;对辽宁省内

的游客而言,自驾到海岛旅游的比例较高,流向是由

公路延伸方向和轮渡航线结合形成的。

图2 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

3.3.2 路径流量特征

流量是判定游客接受的有效服务量,也是定量

海岛生态游憩服务流的根本所在[25]3235。本文通过

公式(4)测得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流流量,并利

用 ArcGIS将流量划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占比

分别为27.27%、50%和22.73%。黑龙江省、吉林

省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铁岭市、抚顺市、阜新

市、锦州市、盘锦市、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属于高

等级服务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

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

肃省及西藏自治区的文化服务流流量为低级,其他

行政区的服务流流量为中级。距离是影响长海县生

态系统文化流流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生态游

憩服务流等级分布区域来看并不完全遵循这个规

63

王 辉等: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理论探索

第69页

律,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

3.4 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机制

根据近风年的海岛调研结果,本文从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和交通条件3个维度甄选出与旅游需求相

关的6个因子(表2),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探究

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因素,并剖析影响机制。

区域经济水平(X1)和居民消费水平(X2)可反映游

憩需求区宏观及微观的收入水平,信息通达度(X3)

可体现需求区旅游信息知晓度,城市化水平(X4)可

反映需求区游客的闲暇时间,交通费用(X5)及交通

通达度(X6)可影响游客出行的概率。

表2 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影响因素

维度 因子 指标选择/单位 q 值

经济环境

区域经济水平(X1) 人均 GDP/元 0.067

居民消费水平(X2)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 0.249

社会环境

信息通达度(X3) 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 0.198

城市化水平(X4) 城镇化率/% 0.206

交通条件

交通费用(X5) 各类交通工具总费用/元 0.177

交通通达度(X6) 直达火车列数和飞机班次综合指数 0.385

3.4.1 因子探测

从表2中q值可以看出,交通通达度是影响长

海县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

广东、四川等省相比湖北、甘肃等省距离长海县较

远,但其交通发达,游客出行率相对较高;居民消费

水平直接影响着服务流流量,本溪、朝阳与省外区域

相比距长海县较近,但是居民可额外支出的旅游费

用较低,影响了海岛旅游出游率;城市化水平对服务

流路径的 q值为0.206,城市化水平高意味着居民

的假期休闲时间多;信息通达度q值为0.198,信息

宣传是推广海岛的重要方式,信息发达的需求区得

到关于海岛旅游宣传的可能性大,会提高旅游出行

的动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相比交通费用,游客考

虑更多的是交通便利性,并且充足的时间和金钱是

旅游者出行的必备条件。

3.4.2 交互探测

根据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3),在交互作用下

各因子对长海县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影响力都在增

强,并且大部分情形为非线性增强效应。从6个因

子交互作用来看,q(X1∩X6)值最大为0.987,表

明需求区交通通达度与地区经济水平交互作用对游

憩服务路径影响最大;居民消费水平(X2)分别与其

他5个因子交互作用,交互结果对海岛游憩文化服

务路径影响均产生了非线性增强效果,因此要充分

重视居民消费水平对其他因素的增强效应;信息通

达度(X3)、交通通达度(X6)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

值均较大,表明这两个因子是长海县生态系统游憩

文化服务流的显著性控制因子。从经济、社会、交通

环境内外部交互作用来看,3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

远高于维度内部交互作用,尤以经济和交通的交互

作用最显著,解释力均值为0.80875

② ,说明长海县

作为供给区提供便利交通,陆地需求区提升居民福

利待遇,两者共同作用促进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服务

流动。

表3 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结果

X1 X2 X3 X4 X5 X6

X1 0.067

X2 0.363 0.249

X3 0.237 0.888 0.198

X4 0.306 0.900 0.380 0.206

X5 0.346 0.919 0.523 0.311 0.177

X6 0.987 0.983 0.775 0.773 0.403 0.385

注:斜体数据为非线性增强,下划线数据为双因子增强。

3.4.3 影响机制

根据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的结果,结合长海县

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以及服务流空间格局,剖析

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的影响机制,得

到以下结果(图3):

6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70页

图3 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的影响机制

(1)供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生态游

憩文化服务流路径形成的基础。

海岛拥有清澈海水、连环港湾、绵延沙滩和奇特

礁石;海岛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洁净,

被誉为“天然氧吧”;海岛夏季气温较陆地偏低,是消

夏避暑胜地;海岛渔业资源丰富,在海岛可以尽情享

用海鲜;海洋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又一因素。游客

在海岛上赏海景、品海鲜、嬉海水、触沙滩,这些体验

是游客选择到海岛旅游的一大诱因。因此,要加大

海岛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在“三生”空间加快推广节

能降碳技术,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挖掘海

岛生态系统文化功能,继续推进海岛文化和旅游深

度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继续提升渔家乐在海岛

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2)需求区游客对海岛游憩的向往是生态游憩

文化服务流路径形成的内因。

远离海岛的陆地居民选择到海岛旅游主要原因

是向往海岛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海岛文化。需

求区游客闲暇时间越多、旅游费用越充足,选择出行

的意愿越强烈,这是旅游者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由

于海岛地理区位的独特性,游客到海岛旅游更多考

虑的还是交通条件,海岛政府应与各方协商协调,在

旅游旺季增加直达海岛所在区域的火车列数及飞机

班次,提高游客海岛旅游意愿;海岛政府要通过多渠

道加大对海岛旅游的宣传力度,渔家乐经营者要在

美团、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马蜂窝等受众群体

高的网站推广海岛生态旅游,提高游客对海岛旅游

的认知度,进而增强游客到海岛旅游的意愿。

(3)供需双方政策互补是海岛生态游憩文化服

务路径可持续流动的保障。

陆地游客作为需求方是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受益

者,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海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

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用生态补偿资金提升海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游客创造更加绿色、

美丽的海岛,进而提高游客的海岛生态旅游满意度,

吸引更多的潜在需求者到海岛旅游,使海岛游憩文

化服务流形成良性循环。海岛作为供给方可实行旅

游奖励补贴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发放海岛

旅游消费券或者上岛购买海鲜抵现消费券方式,扩

大海岛旅游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游客满意

度高的渔家乐可实行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渔家乐供

给水平及服务能力,加速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

务流的流动。

65

王 辉等: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理论探索

第71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供给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上表现为长

海县供给能力偏低,各海岛供给能力从高到低排序

为格仙岛、瓜皮岛、哈仙岛、塞里岛、广鹿岛、大长山

岛、小长山岛和獐子岛;大长山岛高供给能力的渔家

乐分布在大长山岛杨家村、三官庙村和四块石公园

附近,广鹿岛高供给区沿着月亮湾海滨浴场分布。

(2)供给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大长山岛形

成了“三核心—带状区”格局,小长山岛以政府广场

为低值核心区扩散分布,广鹿岛呈“月亮湾环状”格

局,獐子岛形成了以金沙广场和明珠公园为核心的

环状分布格局,哈仙岛和瓜皮岛以岛中心为高密度

核心区向外扩散分布,格仙岛和塞里岛呈“大分散、

小聚集”模式。

(3)潜在需求空间分布特征为黑龙江、吉林、山

东、北京、江苏、广东以及辽宁大连、沈阳、鞍山属于

潜在高需求区,西北区、西南区部分省级行政区以及

海南属于潜在低需求区,中等潜在需求区则占据半

壁江山。

(4)服务流路径特征表现为载体和流向与乘坐

交通工具运行方向有关。黑龙江、吉林以及辽宁大

部分区域服务流等级高,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

西、贵州、新疆、青海、甘肃及西藏服务流等级低,其

他行政区服务流等级为中级。从服务流路径影响因

素来看,需求区居民消费水平、闲暇时间、交通通达

度和信息通达度影响力显著,并且因子间交互作用

均有协同增强效应,尤以经济环境维度和交通条件

维度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5)剖析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的

影响机制,得出供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是

路径形成的基础,陆地游客对海岛游憩的向往是路

径形成的内因,供需双方政策互补是路径可持续流

动的保障。

4.2 讨论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促进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

导思想,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论题。Allan等学者提出对区域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时空

格局实施动态监测,可为研究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26]。对于海岛来说,增强海岛

生态游憩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海岛生态游憩资源,可

进一步促进海岛绿色发展,加快海岛绿色发展方式

转型。Iniesta-Arandia等 学 者 提 到 在 未 来 的 研 究

中,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要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

福祉相联系[27]。从岛民福祉角度出发,推进海岛生

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有利于海岛文化弘扬与传

承以及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海岛乡村旅

游,取得海岛“产业兴旺”和岛民“生活富裕”双赢成

效。基于游客福祉,应积极满足陆地游客对海岛生

态游憩的需求,实现陆地游客对海岛美好生活的向

往,提升游客生活品质,增进游客民生福祉。Plieninger等学者提出将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的研究

成果应用于文化多样性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区域与

城市规划以及福祉效应等多方面[28]。生态系统游

憩文化服务供需研究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结晶,也

为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参与

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

本研究基于供需视角以可视化、立体化的方式

展示了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及服

务流特征,可为优化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管理和

空间规划决策、提升海岛岛民及游客福祉、维持或推

动海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科学参考。以往的研

究多针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展开研究,如

杨丽雯等学者运用供需矩阵来评估平陆大天鹅景区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29],陶芹等学者利用供

需比来量化长三角地区休闲游憩服务供需关系[30]。

众多学者均是对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供需的数量

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考虑到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

化服务与其他地域类型的此项服务有所不同,供给

方和需求方在空间上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分别

对供给区与需求区的供给、需求能力以及分布特征

进行分析,不仅能识别海岛乡村旅游及绿色产业发

展重点区域,而且扩展到全国来识别海岛生态系统

游憩服务需求空间,可预测并控制海岛游憩潜在需

求区域人数。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由于受数据获取

难度的限制以及疫情期间缺少上岛调研机会的影

响,渔家乐供给水平仅从客房数量、距海滩远近和距

港口远近来测算,而没有考虑客房供给质量。在现

实中渔家乐客房供给质量也很重要,对于以上3个

条件都能满足的渔家乐,则环境好的渔家乐供给水

平就会高一些。(2)海岛游憩文化服务流路径与各

需求区交通工具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刻画出来的流

动路径才会更形象,然而在相同比例尺下,海岛图像

6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72页

太小,刻画后路径不够清晰。在未来的研究中,要以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海岛生态旅游科

研问题,解决海岛生态旅游棘手问题;后期要把海岛

生态游憩设施与渔家乐供给相结合,探究海岛生态

游憩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同时在后续调研及数据收

集过程中,还要加强供给、需求以及影响因子等多元

数据的积累。

注释

①数据来源 于 2020 年 辽 宁 万 卷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长 海 年 鉴

(2020)》,因受疫情影响,长海县2020和2021年旅游数据

波动较大,本研究采用2019年数据。

②即表3中数据0.346、0.919、0.987、0.983的平均值。

参考文献

[1] 赵雨晴,游巍斌,林雪儿,等.游客和居民视角下武夷山

市生态系 统 文 化 服 务 感 知 比 较 研 究 [J].生 态 学 报,

2022(10):4011-4022.

[2] 邱坚坚,刘毅华,袁利,等.人地系统耦合下生态系统服

务与人类福祉关 系 研 究 进 展 与 展 望[J].地 理 科 学 进

展,2021(6):1060-1072.

[3] 庄志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

实践探索:以上海为例[J].旅游科学,2020(4):31-45.

[4] 王新敏,苏建军,宋咏梅.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山西

森林公园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旅游论坛,2022(3):

57-67.

[5] 张玉钧,高云.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J].

旅游学刊,2021(9):1-3.

[6] DAILYGC.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

natural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1997:220-221.

[7] COSTANZAR.Theecological,economic,andsocial

importanceoftheoceans[J].Ecologicaleconomics,

1999(2):199-213.

[8] 董连耕,朱文博,高阳,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J].北 京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14(6):1155-

1162.

[9] 郭洋,杨飞龄,王军军,等.“三江并流”区游憩文化生态

系统 服 务 评 价 研 究 [J].生 态 学 报,2020(13):4351-

4361.

[10] WEYLANDF,LATERRA P.Recreation potential

assessmentatlargespatialscales:amethodbasedin

theecosystemservicesapproachandlandscapemetric

[J].Ecologicalindicators,2014,39:34-43.

[11] 刘慧敏,刘绿怡,任嘉衍,等.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化

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7(8):2723-2730.

[12] 刘阳,赵振斌,李小永.基于 PPGIS的乡村旅游社区

景观价值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J].地理科

学,2021(2):328-339.

[13] FISH R,CHURCH A,WILLIS C,etal.Making

spacefor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insightsfroma

studyoftheUKnatureimprovementinitiative[J].Ecosystemservices,2016,21:329-343.

[14] 霍思高,黄璐,严力蛟.基于 SolVES模型的生态系统

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

例[J].生态学报,2018(10):3682-3691.

[15] 杨丽雯,王勇智,高月.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生态服

务流模拟[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

473-481.

[16] PEÑAL,CASADO-ARZUAGA I,ONAINDIA M.

Mappingrecreationsupplyanddemandusinganecologicalandasocialevaluationapproach[J].Ecosystem

services,2015,13:108-118.

[17] BURKHARDB,KANDZIORA1 M,HOU Y,etal.

Ecosystem service potentials,flows and demands:

conceptsforspatiallocalization,indicationandquantification[J].Landscapeonline,2014(1):1-32.

[18] VILLAMAGNA A M,ANGERMEIER P L,BENNETTE M.Capacity,pressure,demand,andflow:a

conceptualframeworkforanalyzingecosystemservice

provisionanddelivery[J].Ecologicalcomplexity,2013

(5):114-121.

[19] SCHIRPKEU,SCOLOZZIR,DEMARCO C,etal.

Mapping beneficiaries ofecosystem servicesflows

from Natura2000sites[J].Ecosystemservices,2014,

9:170-179.

[20] 何思源,苏杨,王蕾,等.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实现:武

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游客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和支付

意愿[J].自然资源学报,2019(1):40-53.

[21] 史恒通,睢党臣,吴海霞,等.公众对黑河流域生态系

统服务消费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基于选择实验法的

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9(2):342-350.

[22] VILLAMAGNA A M,MOGOLLÓN B,ANGERMEIERPL.A multi-indicatorframeworkformapping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thecaseoffreshwaterrecreationalfishing[J].Ecologicalindicators,2014

(5):255-265.

[23] BARÓF,PALOMOI,ZULIAN G,etal.Mappingecosystemservicecapacity,flowanddemandfor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acasestudyintheBarcelonaMetropolitanRegion[J].Landusepolicy,2016,

57:405-417.

[24] 陶思宇,周忠学.基于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67

王 辉等:供需视角下长海县海岛生态系统游憩文化服务研究 理论探索

第73页

供需及流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J].生态学杂

志,2022(8):1643-1652.

[25] 刘慧敏,刘绿怡,丁圣彦.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流

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10):3232-3242.

[26] ALLANJ,SMITHS,MCINTYREP,etal.Using

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toinformrestorationprioritiesintheLaurentianGreatLakes[J].Frontecol

environ,2015(8):418-424.

[27] INIESTA-ARANDIAI,GARCÍA-LLORENTE M,

AGUILERAPA,etal.Socio-culturalvaluationofecosystemservices:uncoveringthelinksbetweenvalues,driversofchange,andhuman well-being[J].

Ecologicaleconomics,2014,108:36-48.

[28] PLIENINGERT,DIJKSS,OTEROS-ROZASE,et

al.Assessing,mapping,andquantifying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atcommunitylevel[J].Landuse

policy,2013,33:118-129.

[29] 杨丽雯,王大勇,李双成.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关系

量化方法研究:以平陆大天鹅景区为例[J].北京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91-698.

[30] 陶芹,陶宇,欧维新.长三角地区休闲游憩服务供需关

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1(5):1777-1785.

StudyonRecreationalCulturalServicesofIslandEcosystemin

ChanghaiCountyfromthePerspectiveofSupplyandDemand

WangHui

1,ZhaoNa

1,2

(1.CollegeofGeographicalSciences,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2.DepartmentofBusinessandTourism,Hulunber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Hulunber0210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takes8islandsinChanghaiCountyastheresearchareaandusesArcGISandGeoDetectorsoftware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supply,demand,serviceflowandtheinfluencingfactorsof

recreationalserviceintheislands.Thefactorsinfluencingrecreationalandculturalserviceareconstructed.

Theresultscanprovidereferenceformaintainingorpromot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islandecotourism.Theresearchfindsthat:TheoverallsupplycapacityoftheChanghaiCountyislowalthough

therewerevariationsincapacityamongdifferentislands;Supplychainindifferentislandsdemonstratesdifferentpatterns;Mosttouristsarefrom NortheastChina,Beijingconglomerate,YangtzeRiverarea,or

PearlRiverarea;demandfromtheNorthwestandSouthwestprovincialadministrativeregionsandHainan

provinceislow.Serviceflowiscorrelatedtoroadtrafficdistanceandcapacity.Influencingfactorsfordemandincludeconsumptionlevel,leisuretime,transportationaccessibilityandinformationaccessibilityof

residentsindemandareas.Theislandenvironment,touristdemand,andcomplementarypoliciesofsupply

anddemandarethecommondriversofserviceflow.

Keywords:CulturalEcosystem Services (CES);recreationalservices;ecosystem servicesupplyanddemand;ecosystemservicesflows;ChanghaiCounty

[责任编辑:连云凯]

6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74页

2023年5月

第16卷 第3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3031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

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赵 亮1,2,张智倩2

(1.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2.辽宁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摘 要]国家认同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冲击下,认同感正在经历

着挑战。纪念性旅游景区是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教育区,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能唤起游客的敬

畏情绪。鉴于此,文章以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首

先运用扎根理论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并开发量表,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

型法,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地,将“小我”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

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将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分为象征性建筑、历史事

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小我分为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国家认同分为国家情感、认同行为、承

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我的二维度(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

诱发维度与游客国家认同维度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研究不仅补充了敬畏情绪的作用机制,还在

变量层次上丰富了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纪念性旅游场景;敬畏情绪;小我;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3-0069-17

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

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

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认同感正在经历着挑

战[1],世界各国正进行着深入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在

接收大量不同的信息、知识和价值观时会不可避免

地发生冲突与碰撞,因此国家认同教育非常必要。

作为旅游社会文化效益的重要体现,旅游产业与革

命传统教育相融合,对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强化国家

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2]11。

纪念性旅游场所的环境氛围具有教育、认知等

功能,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纪念性旅游场所

的形式较为丰富,战场旅游、战争旅游、遗产旅游、监

狱旅游、灾害旅游等均属于纪念性旅游场所[3],场所

的文化景观讲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游客在游览的

过程中引发了震撼、敬畏、感动等积极情感,从而获

得满意的、愉悦的旅游体验[4-5]。游客在纪念性旅

游场所实地缅怀后,还可以净化心灵并引发反思,能

够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激发民族意识与爱

69

[基金项目]本 研 究 受 辽 宁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经 费 项 目 “基 于 具 身 认 知 的 游 客 敬 畏 情 绪 体 验 形 成 机 理 与 影 响 研 究”

(2020LNGC10)资助。

[收稿日期]2022-11-26;[修回日期]2023-03-30

[作者简介]赵亮(1977-),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者行为,E-mail:zhaoliang7701@163.com;张智倩(1997-),女,辽宁丹东人,辽宁科

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者行为,E-mail:1160054340@qq.com,通讯作者。

第75页

国情怀[6-8]。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产生的旅游体验不

仅具有责任教育等价值取向,还会唤起游客的情感,

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游客面对历史事件时记忆

会被唤起,产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和责任意识的思

考,能够给游客带来生命敬畏感和意义感的追思,增

强敬畏意识,从而使游客产生敬畏的情绪共鸣。敬

畏是一种混合了困惑、钦佩、惊奇、服从等诸多感觉

的复杂情绪[9],敬畏感对多种亲社会行为具有驱动

作用,并且这种亲社会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0]。金鹏认为,国家认同

是一种亲社会行为[2]20,游客对国家认同程度的强

弱、国家的归属感与正面评价、游客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情感、认同行为、愿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等都是国家认同的体现[2]16,[11]。游客在纪念性旅游

场所中,敬畏情绪被激发,可以使其产生国家认同行

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旅游育人,还有助于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

助于从容应对全球化引发的国家认同危机。

敬畏具有渺小感、超越感和连接感3种元素,其

中敬畏的渺小感可以减少自我意识,把自身的注意

力转移到外界,从而降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在面

对比自己宏大的物体时,个体会减弱对自身利益的

关注,这种减弱自身存在的状态称之为“小我”,小我

可以促使个体的自我提升,使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更

密切[12]。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小我可作为中介变

量,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由小我来解释,有力

地介导了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3]883,[14],小我

对人们的集体认知和行为具有影响,可促进人们积

极融入社会群体[15]185。据此推测小我可能会影响

游客的国家认同行为,但现有研究中尚未有学者对

小我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展开研究。此外,梳理敬畏

原型理论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16]以及国内敬畏

情绪诱发情境与维度构成研究[17]115,可以发现对纪

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的探讨还存在

着一定的研究空白,关于敬畏情绪是通过何种具体

纪念性旅游场景的诱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

情绪的诱发因素、小我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

探索,基于情绪评价理论和已有研究的概念关系间

的相互作用推测,小我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

绪的诱发因素与国家认同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综

合上述思考,本研究将构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

情绪对国家认同影响作用模型,以“九·一八”历史

博物馆为案例地展开实证研究,揭示在具体纪念性

旅游场景中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具体维度的

影响,以此补充游客敬畏情绪作用机制的学术研究,

并且为国家认同影响研究探索性地拓宽新的视角,

深入探讨游客国家认同行为驱动机制。

1 文献回顾

1.1 敬畏情绪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认为敬畏情绪是

人类心理体验中一种典型的积极情绪。长期以来,

心理学家对敬畏情绪的描述没有达成一致。Keltner等学者认为,敬畏情绪是当我们面对那些广阔

的、浩大的以及超越我们当前理解范围的事物时所

产生的惊异的情绪体验[16]311。Halstead等学者认

为,敬畏是包含了恐惧、恐怖、惊奇等复杂的情绪,是

人们面 对 比 自 身 更 强 大 的 事 物 所 产 生 的 正 常 反

应[18]。董蕊等学者认为,敬畏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

绪,包含了困惑、钦佩、惊奇、服从等多种感觉,敬畏

的心理作用可以延长个体的时间知觉、促进个体的

精神愉悦、削弱自我意识和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产生

亲社会行为[19]。敬畏的时间知觉延伸效应能够扩

大个体时间充裕性感知,降低时间紧迫感,为个人提

供认知和情感空间[20]。敬畏能促进个体产生精神

愉悦,促使人们在精神世界追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意义[21-22]。在敬畏情绪下,旅游者会产生特

定的行为和认知倾向,能够使个体融入社会群体、参

与集体行动[13]892,激发个体在亲社会行为上投入更

多的时间。

敬畏原型理论认为,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主要

有 物 理 诱 发 因 素、社 会 诱 发 因 素 和 认 知 诱 发 因

素[16]311-312。在旅游学领域研究发现,宏大的自然

景观、神圣的宗教氛围、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令人

感慨的远古文明等都是游客敬畏情绪产生的源泉,

敬畏除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宏伟的建筑等物理诱发

源,还有科学理论和艺术创作等认知诱发源[23]。敬

畏情绪的产生对游客的行为具有积极意义,游客敬

畏情绪对地方依恋和游客负责任旅游行为具有正向

影响[24],能够促进游客产生道德行为、环保行为,影

7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76页

响游客文明旅游的行为意向[25-26]。敬畏情绪在旅

游学中的探讨涉及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例

如 Pearce等学者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发现游客在自

然旅游情境下可以产生敬畏情绪[27]

;李卓等学者运

用扎根理论探究游客敬畏情绪诱发情境与维度构

成,发现敬畏情绪包含了震撼感、渺小感、愉悦感和

虔敬感4个维度[17]114。

综上所述,敬畏情绪在旅游学领域中已经越来

越受关注,其在旅游学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

究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探讨敬畏情绪的诱发,认为

敬畏情绪是当我们受到刺激物的刺激后产生的震

撼、渺小、愉悦、虔敬、钦佩、尊重等情绪。

1.2 小我

敬畏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情绪,它包含了渺小感、

超越感和连接感3个典型的元素,处在敬畏情绪中

的个体会把自我纳入更大的环境中,把自己看作是

更大的事物或团体中的一部分,从而使个体感到渺

小和谦卑[28],但是这种渺小感和谦卑感不会降低个

体的自尊水平和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15]201,因此

敬畏能够导致个体的自我缩小。Keltner等学者在

敬畏与自我的研究中,引入了“小我”的概念,认为

“小我”是指减少自我意识、降低自我觉察的能力和

减少自我相关目标的重视程度,这种转变对个体的

合作与团结具有积极意义[16]307。随后,Shiota等学

者认同了“小我”这一概念,在研究中证明了敬畏情

绪会导致自我关注降低的假设,认为敬畏情绪的体

验强调自我对外界强烈的感知,并不强调专注自我

和提高自我[29]。小我具有中介作用,Piff等学者研

究发现,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可由“小我”来解

释[13]893。

Piff等学者系统地探索了对小我的测量与量表

的开发,认为小我可划分为“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

低感”2个维度,即在浩大的环境中感知到自身的渺

小和对 自 我 的 消 减,是 对 小 我 的 一 种 诠 释[13]892。

Shiota等学者编制了自我渺小感量表,测验发现在

自然环境下产生敬畏的参与者更能感到自我的渺

小,觉得存在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29]950。Bai等学

者根据Shiota自我渺小感量表的2个题项和开发

的3个感知自我大小的图像测量题项,编制了自我

感知大小量表[15]200。目前,国内外对敬畏情绪中小

我的测量较少,我国学者对小我的测量是基于国外

已有的量表对其进行本土化的修订,常见的小我李

克特量表(Likertscale)问项如“我觉得存在比我自

己更巨大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是某个更大实体的一

部分”“我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或微不足道的”等是对

Piff等学者的小我测量题项的中国化修订。本研究

也将采用 Piff等的小我二维度划分方式,并将根据

研究情境修订小我量表。

1.3 国家认同

学者对国家认同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共识

性,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国家的情

感归属状态[30]。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国家认同的研

究更关注国家认同教育方面[31],但也不乏对国家认

同影响因素的探索,因其内涵丰富,所以影响因素也

包含了多个维度。从社会维度来看,个人的年龄、经

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结构因素、爱国主义教育与

舆论宣传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国家认同感[32]。从心

理维度来看,人们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政党认同、

民族认同、红色情感、敬畏情绪等也会影响国家认同。

对于国家认同的测量直接可用的量表并不多,

更多的是关于政党认同、社会认同等相关研究的测

量。Jones等学者认为,国家认同可分为先赋性和

自愿选择性2个维度[33]

;Pollmann认为,国家认同

可分为国家身份认同、民族国家身份、民族自豪感和

国家归属感4个维度[34]

;李波认为,国家认同可分

为国 家 认 知、国 家 情 感、认 同 行 为 和 承 诺 4 个 维

度[11]35。在旅游学领域,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 文 化 遗 产、旅 游 景 观、博 物 馆、旧 址 等 方

面[35]。在红色旅游情境下,国家认同被分为文化依

恋和功能依恋2个维度[36]。

本研究中的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的

历史、文化、国家主权等的认同,是公民在认知、情感

和行为上对国家的认同。根据旅游学领域已有的关

于国家认同的研究,敬畏情绪可以引发游客国家认

同感,因此本研究将继续在旅游学科中对国家认同

进行探索,发掘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

因素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

2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的维

度结构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借助 Nvivo11.0对网络文本与访谈资

71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77页

料进行扎根分析,游记选取游客参观的纪念性旅游

场所,包括战场旅游地、战争遗址、监狱遗址、陵墓遗

址、自然灾害旅游地等。选取网络游记的标准为:

(1)游记的作者为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的群体,且

游记必须保持客观性;(2)游记选取要在众所周知

的、点击率较高的、文章记录完整详尽的网络平台,

本研究在马蜂窝旅游、途牛旅游和携程旅行三大网

络平台选取文本;(3)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22年

1月这7年间的网络游记。通过查阅与筛选,最终

确定了28篇游记文本。根据游记选取的网络平台

不同,按照马蜂窝、途牛、携程三大网站的拼音首字

母将选取的游记分别命名为 M1、M2、T1、T2、X1、

X2等,随机选出6篇游记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命

名为S1、S2、S3。

访谈材料由到访过纪念性旅游场所并产生敬畏

情绪的游客提供。访谈的时间为 2021 年 12 月至

2022年2月,每人30分钟左右;访谈人数直到访谈

的内容不再出现新概念为止,因此访谈人数为 10

人。根据已有的关于敬畏情绪诱发源文献,围绕以

下问题设计访谈提纲:(1)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是

否产生了敬畏情绪? (2)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有哪些

旅游资源使您产生了敬畏情绪? (3)您在纪念性旅

游场景中产生敬畏情绪时都想到些什么? 访谈文本

分别命名为 P1、P2、P3。

2.2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对数据进行逐行编码和将其逐层

概念化、抽象化,并通过不断比较把抽象出的概念打

破,进行重新综合的过程。本研究严格按照贴近原

始文本资料的原则,经过多次的编码与反复的修正,

最终提取了98个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通过归

类、提取和抽象化,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

了19个初始范畴。这19个初始范畴分别为:人物

遭遇、烈士爱国精神、故事记载、数据记载、口述历史

纪录、场景再现、建筑颜色、留念性建筑、纪念馆、历

史性建筑、战争发生地遗址、抗战武器、陵墓遗址、监

狱遗址、遗物、地震遗址遗迹、火山遗址遗迹、火灾遗

址遗迹和飓风遗址遗迹。开放性编码举例如 表 1

所示。

表1 开放性编码示例

范畴化 概念化 语句(节选)

人物遭遇诱发敬畏 幸存者令人尊敬

M11:看了幸存者讲述她们遭遇的视频,我相信还有很多幸存者怕别

人揭穿她的往事。我们应该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意愿,她们受的苦

够多了,但是作为一个后辈,该轮到我们为她们争取一个交代了

故事记载诱发敬畏

文字描述让人肃然

起敬

M16:进园区后看到的第一个雕塑是最高的一个,看到雕塑下面的

文字,瞬间汗毛就立起来了,肃然起敬

场景再现诱发敬畏 影像、场景令人震撼

X5:在纪念馆中看过这些影像之后产生巨大的震惊,愤怒、悲痛让人

很难呼吸,无法用语言描述。痛定思痛,我们要铭记历史

留念性建筑诱发敬畏 残历碑令人敬畏

P3:纪念碑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很高、很宽、很厚,像立体台历,两

边对称,上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右边记录着事变发生的过

程,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抗战武器诱发敬畏 武器装备令人震撼

P7:看到馆内一些烈士的抗日武器和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匕首、军

斧、烟幕弹等武器装备感到非常震惊,敬佩烈士们奋起抵抗的精神

监狱遗址诱发敬畏 监狱令人震撼

M1:进入监狱,监狱的每块砖都砌得工整无缝,把里面的沉重气息

和外面的阳光完全隔断,非常震惊,简直连蚊子都飞不进去

地震遗址遗迹诱发

敬畏

汶川地震废墟使人

产生渺小感

M9:这堆钢筋水泥的小山包,原来是高中部男女生宿舍楼。我不清

楚原来是几层的宿舍楼,但地震完就变成了这样。我看得很揪心,

心想如果当时这里面有学生、老师、教职员工,能有一个人活吗? 人

在自然面前还是很渺小啊

7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78页

2.3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对开放性编码中相互独立的初始范

畴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将开放性编码中的98个基

本概念和19个初始范畴带回资料现场并进行持续

性的分析和深度的比较,最终根据逻辑关系整合出

更高抽象层次的范畴。通过分析将19个初始范畴

总结出五大主范畴,分别为: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

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灾难遗址遗

迹。主轴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主轴编码 开放性编码 包含概念示例

人物经历

人物遭遇 幸存者、遇难者、示威者、烈士

烈士爱国精神

抗日爱国精神、不怕牺牲、奉献生命、不畏强暴、英雄气概、宁死不屈、爱国

情怀、永不屈服精神

故事记载 文字描述、感人的故事、文字解释、展板记录

历史事迹记载

数据记载 遇难者人数、数据显示、数字、数据记录

口述历史纪录 口述证词、口述、影像口述记录、人物诉说

场景再现 影像、场景、道具、设身处地、触景生情、情节、场面

象征性建筑 建筑颜色 背景颜色、颜色深沉、颜色的视觉冲击、光线

留念性建筑 残历碑、塑像、雕像、纪念碑

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博物馆

历史性建筑 西墙、集中营大铁门

人文遗址遗存

战争发生地遗址 长平古战场、抗日战场

抗战武器 武器装备、兵器、压制性武器

陵墓遗址 秦始皇陵、陵园、墓地、坟地

监狱遗址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重庆渣滓洞、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遗物 消防头盔、手稿、证书、照片、简历、军用毛毯、手表、抚恤令

地震遗址遗迹 汶川地震遗址、北川地震遗址、唐山地震遗址

自然灾难遗址遗迹

火山遗址遗迹 庞贝古城火山遗址、火山遗址

火灾遗址遗迹 阿尔山火灾遗址、火灾遗址

飓风遗址遗迹 卡特里娜飓风遗址、飓风旅游地

2.4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轴编码提取出的主范畴通过

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并进一步提炼、整合,找出

核心范畴。本研究首先确定“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

畏情绪诱发源”为核心范畴,然后确定与核心范畴有

联结关系的其他范畴,通过分析得出在纪念性旅游

场景中影响敬畏情绪产生因素为人物经历、历史事

迹记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遗址遗迹

5个因素。旅游者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对人 物 经

历、历史事迹记载进行深层认知后产生了敬畏情绪,

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对象征性建筑、人

文遗址遗存、自然遗址遗迹得到的直观感知产生了

敬畏情绪,这与敬畏原型理论中敬畏的诱发因素不

谋而合。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关系

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扎根理论下的理论饱和度检验是对新收集的数

据进行编码时不再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用来证明

范畴的完整性。本研究通过对随机抽取的6篇文本

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按照上述同一流程进行

73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79页

图1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模型

编码分析,没有发现新的概念与范畴,证明本研究范

畴发展足够丰富,在理论上已经达到饱和。

2.6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量表开发与

检测

由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

情绪诱发因素有5个,分别是人物经历、历史事迹记

载、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和自然遗址遗迹。关

于敬畏情绪的测量,目前最常用的是特质性积极情

绪量表中的敬畏情绪分量表,国内关于敬畏情绪的

实证研究较少,可借鉴的中国化敬畏情绪量表屈指

可数。周凌霄等学者对敬畏体验量表进行中文修订

后的量表包含了宏伟、联结感、身体感觉、顺应需要、

小我和时间知觉变化6个维度[37]。祁潇潇构建了

在旅游情境下我国宗教山岳型景区游客敬畏情绪量

表[9]115。李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敬畏情绪,开发

了中国游客敬畏情绪量表[38]。本研究根据前文扎

根理论得出的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

素,结合李卓的游客敬畏情绪量表,编制了纪念性旅

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具体来说,将

扎根理论得出的主范畴对应的初始范畴内容以及网

络文本和访谈的资料,结合李卓的敬畏情绪的4个

维度编制测量题项,通过与旅游专业教师、相关专家

的探讨共形成包含16个测量题项的量表并以此为

基础编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形

式,由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学历和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组成。

本研究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

研,一共收集到200份问卷,通过仔细核查,剔除全

部选择相同选项的问卷,剔除后共得到182份有效

问卷,有效率为91%。运用 CITC 值和 Cronbach's

α系数对初始量表题项进行纯化,删除 CITC 系数

小于0.4的测量题项,Cronbach'sα系数最好在0.7

以上信度才基本符合要求。基于以上要求,本研究

运用SPSS26.0软件检验问卷数据的内部一致性。

通过检验发现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9,

说明信度非常好,CITC 系数均大于0.4,不需要删

除题项,因此量表不做修改,量表项总计统计如表3

所示。

为了确定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采用 KMO

和 Bartlett系数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当 KMO>0.9

时表示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KMO>0.8时表示适

合作因子分析;KMO>0.7时表示一般适合作因子

分析。本研究中 KMO 值为0.882,表明适合作因

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值为0.000,小

于显著性水平0.05,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本

研究得到的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量表

适合作因子分析。

7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80页

表3 量表项总计统计

题项

删除项后的

标度平均值

删除项后的

标度方差

修正后的项与

总计相关性

删除项后的

克隆巴赫 Alpha

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了解到幸存者或遇难者的遭遇,使

我更加尊敬、尊重他们

63.16 54.897 0.470 0.928

在纪念性旅游场所体会到烈士的爱国精神,使我产生

了尊重、崇敬的感觉

63.14 55.405 0.425 0.929

纪念性旅游场所对人、事、物的感人的故事记载,使我

对他们的经历充满了敬意,更加尊敬、尊重他们

63.42 53.030 0.615 0.925

到陵墓遗址旅游(如秦始皇陵、墓地、坟地等),使我对

生命产生了尊敬之情

63.53 51.820 0.649 0.924

到纪念性旅游场所看到遇难者遗物,使我感觉每一个

生命都值得尊重

63.43 52.821 0.605 0.925

纪念性旅游场所对事件的场景再现,使我感到在巨大

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63.33 52.819 0.646 0.924

纪念性旅游场所对当事人(或见证人)对灾难发生情

况的口述记录,使我感到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自身

的渺小

63.38 52.691 0.626 0.925

到自然灾难遗址遗迹(如地震、火山、火灾、飓风遗址遗

迹)旅游,使我感到在自然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

63.35 52.428 0.593 0.926

纪念性旅游场所对灾难(战争)造成伤亡人数的数据

记载,使我感到生命的脆弱、自身的渺小

63.37 51.749 0.696 0.923

纪念性旅游场所的象征性建筑使我感到震撼 63.45 51.375 0.733 0.922

到战争发生地遗址(如抗日战场)旅游使我感到震撼 63.42 51.803 0.704 0.923

到纪念性旅游场所看到抗战武器(如兵器、武器装备

等),使我感到震撼

63.46 51.775 0.700 0.923

纪念性旅游场所的建筑颜色(如青灰色的墙体、馆内

漆黑的背景等),使我感到震撼

63.49 50.229 0.713 0.922

到监狱遗址旅游(如旅顺日俄监狱、重庆渣滓洞等),

使我感到震撼

63.47 52.405 0.635 0.925

到纪念馆(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九·一八”历史博

物馆等)参观,使我感到震撼

63.45 50.580 0.722 0.922

纪念性旅游场所的留念性建筑(如纪念碑、雕像、塑像

等),使我感到震撼

63.46 50.758 0.741 0.922

75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81页

3 研究假设与模型

3.1 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小我

的影响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敬畏情绪会导致自我关注

降低,削弱自我意识、降低自我觉察的能力和减少自

我相关目标的重视程度[29]960。敬畏使个体感到自

己是更广阔、浩瀚事物中的一部分,认知到自身的渺

小[2]14。敬畏的心理作用可以削弱自我意识,使自

身产生渺小感[19]2002,游客在自然景观和宗教景观产

生敬畏情绪后也会感知到自身的渺小[17]114,因此敬

畏情绪对小我具有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纪念性旅

游场所下敬畏情绪诱发因素能够影响小我。在心理

学研究中,学者们经常按照 Piff对小我的划分把其

分为“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低感”2个维度,“环境

浩大感”即在浩大的环境中感知到自身的渺小,“自

我降低感”是个体对自我的消减,2个维度是小我概

念的一种诠释[13]893。

本研究也采用这种方式,以“环境浩大感”和“自

我降低感”来全面概括小我,实现概念的可操作化。

根据敬畏原型理论,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纪念性

旅游场所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为象征性建筑、人

物经历、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迹记载、自然灾难遗

址遗迹5个方面。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地为沈阳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根据其具体特征,“九·一

八”历史博物馆不属于自然灾难遗址遗迹,并且馆内

缺少幸存者悲惨经历的自述资料,多是以第三者的

视角描述悲惨事件,为确保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故本研究只选取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

迹记载3个方面分别探索与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

感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环

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自

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

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

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a: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

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

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2 小我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敬畏可 以 导 致 个 体 自 我 关 注 的 减 少。Piff认

为,敬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

小我来解释,敬畏体验会导致更小的自我感和产生

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因此小我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

亲社会行为[13]896。亲社会行为与当前我国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的内涵十分吻合,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

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鹏将个体对国家认同的表

现视为亲社会行为,即个体能够减少对自身的关注,

从而增加对国家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关注[2]20。

基于此,本研究也将国家认同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

探讨敬畏情绪下的小我能否激发游客对国家的热爱

之情,是否将国家认同付诸行动,是否增加对国家的

关注,以此来探索小我与游客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

对国家认同的维度划分,本研究将以李波的国

家认同量表为基础,结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

实际情况将国家认同划分为国家情感、认同行为和

承诺3个维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

正向影响;

H4b: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

正向影响;

H4c:游客的环境浩大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

影响;

H5a: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

正向影响;

H5b: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

正向影响;

H5c:游客的自我降低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

影响。

3.3 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在旅游学研究中比

较常见,主要体现在游客的行为、旅游体验和旅游情

感等方面。例如,将情感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两大类,积极情绪对个体、社会具有正面效应,对个

体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9]。基于情绪评价理论,在

旅游中积极情感可对游客自身、行为意图产生影响,

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2]6。敬畏情绪作为积

极情绪中的一种,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游客在旅游

目的地产生的敬畏情绪可以诱发游客产生正面行

为,对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9]116,对

游客负责任旅游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4]153,对促进游

7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82页

客文明旅游具有现实意义。

金鹏在红色旅游情境下探讨了敬畏情绪与国家

认同的关系,并且将国家认同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受到红色旅游因素的刺激产

生敬畏情绪,会扩大关注范围并付诸行动,产生亲社

会行为,增强对国家认同的感知[2]33。根据情绪评

价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本研究认为敬畏情绪的诱发

因素对游客国家认同具有正向影响。游客在纪念性

旅游场所的游览过程中通过纪念性旅游场所的象征

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历史事迹记载的刺激产生了

敬畏情绪,敬畏情绪会使游客扩大对事物的关注范

围,增强对国家的热爱与关注,将爱国行为付诸行

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6a: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

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6b: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为

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6c: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有

显著正向影响;

H7a: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

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7b: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

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7c: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

有显著正向影响;

H8a: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

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8b: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

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8c: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

有显著正向影响。

本研究基于SOR 理论模型来探索敬畏情绪诱

发因素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与游客国家认同之间的内

在联系。依据上述的分析与假设,纪念性旅游场景

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对小我二维度具有显著相关

关系,小我二维度对游客国家认同各维度具有显著

相关关系,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

对游客国家认同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将

敬畏情绪的诱发视为前因变量,小我视为中间变量,

国家认同视为结果变量。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概念模型

4 研究设计与调查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全面反映“九一八”事

变史的博物馆,主要是为警示后人勿忘历史而建,馆

内以丰富的史料介绍了日本发动的“九 一八”事变

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事

迹。这些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遗迹属于纪念性旅游

场所,因此本研究选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

例地符合“纪念性旅游场所下敬畏情绪诱发”的需

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入选

教育部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从建馆以来累计

接待游客量达数千万人次,年接待游客量达180万人

次,法定假日期间游客量最多,有利于收集问卷。

笔者将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

77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83页

检验假设与中介效应分析。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信

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 Piff的小我量表、李波的国

家认同量表和已经开发的纪念性旅游情境下敬畏情

绪诱发量表并结合研究情境和“九·一八”历史博物

馆的实际情况调整语句,经过预调研形成正式量表。

问卷调查工作于2022年7月29日至8月1日进

行,一共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368份有效问卷,

有效率为92%。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1%,女性占

51.9%;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分布;54.9%的游客学

历为大专及本科;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游客最

多,占45.9%;游客的职业分布较为分散,29.1%的游

客为企业管理者,职员占比相对较大;沈阳本市的游

客最多,其中有57.6%的游客是第一次到“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参观。

5 数据分析

5.1 结构模型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要求,需要对模型适

配情况的优劣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使用 AMOS24.0

进行 验 证 性 因 子 分 析,测 量 模 型 x

2/df=2.027,

RMR=0.019,RMSEA=0.053,CFI=0.943,TLI

=0.933,PNFI=0.769,PGFI=0.709,满足简约适

配度指标。大部分拟合指标均达理想标准,但 GFI

值为0.883,接近于 0.9 的理想水平,也有研究将

GFI>0.8作为理想标准[40],因此可认为本研究的

CFA 测量模型的数据拟合情况较好。各变量组合

信度 CR 均大于 0.7,平均方差变异 AVE 均大于

0.5,量表的内容一致性理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建构效度是由区分效度和收敛效度体现的。纪念性

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环境浩大感、自

我降低感、国家情感、认同行为、承诺对应各题项的

因子负荷均大于0.5,并且达到0.01显著水平,说

明同一变量的各个题项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如

表4所示。区分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比较每

个变量 AVE平方根与任意2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发现,AVE平方根的数值均大于任意2个变量间的

相关系数,表明各变量题项间区分效度较好。

表4 CFA 结果

变量 题项

参数显著性估计

unstd S.E. 临界比值 P std

CR AVE

象征性建筑

CA4 1.000 0.708

CA3 1.078 0.089 12.136 *** 0.733

CA2 0.979 0.084 11.660 *** 0.730

CA1 0.991 0.087 11.445 *** 0.701

0.810 0.516

历史事迹记载

HR4 1.000 0.865

HR3 0.953 0.047 20.155 *** 0.843

HR2 0.855 0.051 16.830 *** 0.759

HR1 0.943 0.046 20.445 *** 0.845

0.898 0.687

人文遗址遗存

CR3 1.000 0.708

CR2 1.248 0.093 13.480 *** 0.851

CR1 1.064 0.082 12.957 *** 0.776

0.823 0.609

环境浩大感

V1 1.000 0.880

V2 0.98 0.046 21.179 *** 0.851

V3 0.984 0.044 22.216 *** 0.854

V4 0.905 0.047 19.178 *** 0.807

0.911 0.720

7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84页

表4(续)

变量 题项

参数显著性估计

unstd S.E. 临界比值 P std

CR AVE

自我降低感

S1 1.000 0.702

S2 1.139 0.098 11.611 *** 0.767

S3 0.958 0.088 10.900 *** 0.681

0.761 0.515

国家情感

NE1 1.000 0.813

NE2 0.985 0.058 16.931 *** 0.810

NE3 0.979 0.057 17.052 *** 0.827

NE4 0.684 0.062 10.958 *** 0.578

0.846 0.584

认同行为

IB1 1.000 0.890

IB2 0.904 0.043 21.185 *** 0.837

IB3 0.984 0.045 22.076 *** 0.856

IB4 0.926 0.040 23.211 *** 0.865

0.921 0.744

承诺

C1 1.000 0.798

C2 0.914 0.058 15.756 *** 0.819

C3 0.913 0.058 15.865 *** 0.822

0.854 0.661

注:“*”为显著程度,***P<0.001。

表5 区分效度检验

变量 承诺 认同行为 国家情感 自我降低感 环境浩大感 人文遗址遗存 历史事迹记载 象征性建筑

承诺 0.813

认同行为 0.505 0.863

国家情感 0.551 0.615 0.764

自我降低感 0.592 0.468 0.552 0.718

环境浩大感 0.606 0.555 0.491 0.523 0.849

人文遗址遗存 0.411 0.384 0.457 0.497 0.538 0.780

历史事迹记载 0.531 0.519 0.540 0.528 0.610 0.557 0.829

象征性建筑 0.342 0.354 0.458 0.469 0.493 0.535 0.502 0.718

5.2 假设检验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各项拟合指标显示

的测量模型与数据拟合结果较好(x

2/df=2.152,

RMR=0.024,RMSEA=0.056,CFI=0.938、TLI

=0.928,GFI=0.874,PNFI=0.774、PGFI=

0.709)。根据得到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标准误差、P

值(P<0.05时为显著)结果可以看出,结构模型一

共有15条路径为显著。

在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小我的影响中,象

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

向影响;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自我降

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

情绪对环境浩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文遗址遗

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

影响;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环境浩

大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

情绪对游客自我降低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小我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中,环境浩大感对国

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浩大感对认同行为

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浩大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

79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85页

向影响,自我降低感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自我降低感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降

低感对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中,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不具有

显著正向影响,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

行为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象征性建筑诱发的敬畏

情绪对承诺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历史事迹记载诱

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历史

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

影响,历史事迹记载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具有显

著正向影响。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国家

情感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

畏情绪对认同行为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文遗址

遗存诱发的敬畏情绪对承诺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因此本 研 究 假 设 H1a、H1b、H2a、H2b、H3a、

H3b、H4a、H4b、H4c、H5a、H5b、H5c、H7a、H7b、

H7c成立,H6a、H6b、H6c、H8a、H8b、H8c不成立。

路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路径系数

假设 路径关系 标准化路径系数β S.E. T 值 P 显著性

H1a 象征性建筑→环境浩大感 0.179 0.076 2.806 0.005 显著

H1b 象征性建筑→自我降低感 0.206 0.072 2.662 0.008 显著

H2a 历史事迹记载→环境浩大感 0.399 0.057 6.408 *** 显著

H2b 历史事迹记载→自我降低感 0.310 0.053 4.134 *** 显著

H3a 人文遗址遗存→环境浩大感 0.226 0.079 3.393 *** 显著

H3b 人文遗址遗存→自我降低感 0.228 0.074 2.836 0.005 显著

H4a 环境浩大感→国家情感 0.143 0.061 2.092 0.036 显著

H4b 环境浩大感→认同行为 0.334 0.067 4.940 *** 显著

H4c 环境浩大感→承诺 0.392 0.058 5.615 *** 显著

H5a 自我降低感→国家情感 0.358 0.087 4.725 *** 显著

H5b 自我降低感→认同行为 0.216 0.091 3.644 *** 显著

H5c 自我降低感→承诺 0.411 0.083 5.307 *** 显著

H6a 象征性建筑→国家情感 0.091 0.075 1.296 0.195 不显著

H6b 象征性建筑→认同行为 -0.019 0.081 -0.283 0.777 不显著

H6c 象征性建筑→承诺 -0.100 0.069 -1.432 0.152 不显著

H7a 历史事迹记载→国家情感 0.210 0.061 2.831 0.005 显著

H7b 历史事迹记载→认同行为 0.216 0.066 2.986 0.003 显著

H7c 历史事迹记载→承诺 0.151 0.056 2.051 0.040 显著

H8a 人文遗址遗存→国家情感 0.031 0.078 0.421 0.674 不显著

H8b 人文遗址遗存→认同行为 -0.035 0.084 -0.485 0.628 不显著

H8c 人文遗址遗存→承诺 -0.035 0.072 -0.483 0.629 不显著

注:“* ”为显著程度,***P<0.001,**P<0.01,*P<0.05。

5.3 中介检验

本研究使用 Amos24.0软件,运用偏差校正百

分位 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只需观察 Bootstrapping通过点估计的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包含0则

8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86页

中介效应不显著,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本研

究将 BootstrapSample设为5000,在95%置信区

间条件下分析。如表7所示,在间接效应中各条路

径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总效应中象征性建筑→

承诺、象征性建筑→认同行为、人文遗址遗存→承

诺、人文遗址遗存→认同行为、人文遗址遗存→国家

情感这5条路径的置信区间包含0,这种现象的出

现是由于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反,总效应

出现了被遮掩的情况,虽使得总效应不显著,但是中

介效应依然存在[41]。

表7 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效应类型 路径 P SE

Bootstrapping

Bia-Corrected95%CI

Lower Upper

Percentile95%CI

Lower Upper

间接效应

象征性建筑→承诺 0.154 0.062 0.059 0.305 0.055 0.296

象征性建筑→认同行为 0.134 0.069 0.048 0.303 0.045 0.292

象征性建筑→国家情感 0.107 0.069 0.03 0.275 0.026 0.255

历史事迹记载→承诺 0.216 0.056 0.122 0.341 0.116 0.329

历史事迹记载→认同行为 0.194 0.062 0.106 0.336 0.101 0.323

历史事迹记载→国家情感 0.138 0.060 0.057 0.269 0.054 0.256

人文遗址遗存→承诺 0.180 0.066 0.081 0.336 0.079 0.329

人文遗址遗存→认同行为 0.159 0.078 0.063 0.338 0.063 0.338

人文遗址遗存→国家情感 0.122 0.075 0.037 0.301 0.037 0.301

直接效应

象征性建筑→承诺 -0.099 0.094 -0.291 0.077 -0.289 0.079

象征性建筑→认同行为 -0.023 0.101 -0.227 0.165 -0.233 0.160

象征性建筑→国家情感 0.097 0.107 -0.107 0.294 -0.118 0.285

历史事迹记载→承诺 0.115 0.069 -0.016 0.251 -0.025 0.244

历史事迹记载→认同行为 0.196 0.077 0.054 0.342 0.041 0.333

历史事迹记载→国家情感 0.173 0.075 0.043 0.311 0.031 0.302

人文遗址遗存→承诺 -0.035 0.09 -0.221 0.128 -0.218 0.132

人文遗址遗存→认同行为 -0.041 0.124 -0.304 0.176 -0.308 0.172

人文遗址遗存→国家情感 0.033 0.115 -0.213 0.223 -0.213 0.223

总效应

象征性建筑→承诺 0.055 0.084 -0.113 0.215 -0.108 0.219

象征性建筑→认同行为 0.111 0.088 -0.058 0.289 -0.057 0.291

象征性建筑→国家情感 0.204 0.086 0.044 0.380 0.042 0.377

历史事迹记载→承诺 0.330 0.077 0.179 0.484 0.169 0.476

历史事迹记载→认同行为 0.390 0.068 0.261 0.529 0.253 0.521

历史事迹记载→国家情感 0.311 0.064 0.197 0.442 0.189 0.437

人文遗址遗存→承诺 0.145 0.086 -0.019 0.318 -0.014 0.325

人文遗址遗存→认同行为 0.118 0.104 -0.09 0.318 -0.082 0.325

人文遗址遗存→国家情感 0.155 0.094 -0.037 0.334 -0.027 0.341

81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87页

6 结论、启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纪念性旅游场景能够诱发游客敬畏、同情、爱国

等情绪共鸣,使游客更好地理解生命、思考人性,降

低对自我的关注,增强国家认同。对此本研究基于

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与 SOR 理论模型,探

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

情绪诱发源的维度构成,并开发出纪念性旅游场景

中敬畏情绪诱发源量表。基于此,以“九·一八”历

史博物馆为案例地,通过收集数据实证检验分析纪

念性旅游场景产生的敬畏情绪是否对小我、游客国

家认同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小我是否具有中介作用。

(1)本研究根据敬畏原型理论,分析发现敬畏情

绪更容易在象征性建筑、人文遗址遗存、自然灾难遗

址遗迹等物理诱发源中被激发,有形的环境刺激容

易使个体对环境作出外部评价,这种认知评价过程

是 一 种 信 息 处 理 过 程,能 够 决 定 敬 畏 情 绪 的 产

生[23]81。个体对历史事迹记载的深层认识是个体面

对文化和思想上的冲击时进行的心理调整,这种心

理调整会使人产生渺小、谦卑和顺从感,从而产生敬

畏情绪[2]14。该研究结论符合敬畏原型理论中对敬

畏情绪诱发的归纳与划分[16]297,并且与李卓关于敬

畏情绪诱发情境及维度分析中的历史文化诱发源、

生命诱发相契合[17]113。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丰

富了敬畏情绪的诱发情境,使敬畏情绪研究在旅游

学中更为系统。

(2)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能够导致小

我意识的产生。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们将小我分

为环境浩大感和自我降低感2个维度,全面揭示象

征性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下产生的敬

畏情绪与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之间的具体关系

与实现路径。通过检验发现,象征性建筑、历史事迹

记载、人文遗址遗存下产生的敬畏情绪分别对环境

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即小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该结论与学者提出的敬畏情绪会使个体在比自我更

大的事物面前感到自我降低相契合[13]893,[14]14,也再

次证明了建筑、艺术作品和人类行为等会诱发敬畏

情绪,这种敬畏情绪体验具有自我递减效应,使个体

产生自我渺小感[16]307,从而降低自我关注度,强调

关注比自我更重要的事物,将注意力用于其他导向

问题上[29]960。并 且 符 合 敬 畏 原 型 理 论 “感 知 到 浩

大”和“顺应的需要”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论提

供了实证依据。

(3)小我对游客国家认同具有正向影响。环境

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即小我)分别对游客的国家情

感、认同行为、承诺(即游客的国家认同行为)具有显

著正向影响,因此敬畏对国家认同影响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用小我来解释,该结论印证了金鹏关于游客

敬畏情绪能够促进国家认同行为的研究结果[2]33。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更侧重探讨小我与亲社会行

为之间的关系,认为敬畏情绪可导致自我变小,这种

小我不是注意力的丧失,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以他

人为导向的行为,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13]897。本研

究将国家认同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因此本研究的

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

关系研究,试图填补小我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空

白。本研究中象征性建筑和人文遗址遗存诱发的敬

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正向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

能是象征性建筑与人文遗址遗存通过游客的视觉等

直观感知产生了敬畏情绪,这种敬畏情绪具有短暂

性,没有在游客的脑海中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加工,会

轻易地消失,因此不太容易引发游客的深入思考,对

国家认同不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4)小我具有中介作用。游客在纪念性旅游场

景的刺激下产生敬畏情绪,敬畏情绪又会把自我纳

入更大的环境中,把自己看作是更大的事物中的一

部 分,使 个 体 感 到 渺 小 和 谦 卑,从 而 诱 发 了 小

我[28]2002,小我的这种削弱自我意识、降低对自我相

关目标的重视程度使个体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团体与

合作并产生了亲社会行为[16]311。国家认同行为是

一种亲社会行为[2]20,因此小我对国家认同具有影

响,从而体现了小我具有中介的作用。通过实证检

验分析发现小我的2个维度的中介效应具有差异,

环境浩大感与自我降低感相比,象征性建筑、历史事

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主要通过自我降低感影响国

家情感,象征性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

主要通过环境浩大感影响认同行为,其他路径的环

境浩大感与自我降低感中介效应差异不显著。在旅

游学领域探索敬畏情绪下小我的中介作用,不仅论

证了游客能够产生亲社会行为这一结论,还探索性

8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88页

地为国家认同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6.2 理论贡献

(1)本研究基于敬畏原型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分

析得到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的属性维

度,完善了敬畏情绪的诱发情境。以往的研究缺乏

对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维度的探讨,相

关的理论不足,因此本研究的探索为进一步完善纪

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情感体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

持,对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深入研究具有

借鉴意义。

(2)基于已有关于敬畏情绪下小我的研究,敬畏

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将国家认同

视为一种亲社会行为,首次尝试探索小我与国家认

同之间的关系,填补了小我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

空白,在变量层次上丰富了游客国家认同影响因素

的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小我具有中介作用,说明了

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产生的敬畏情绪对游客的国家

认同可通过小我来解释,这也为小我可作为中介变

量提供了实证依据。

(3)因为纪念性旅游场所承载着人类苦难的记

忆,游客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体会生命,能够产生对

生命的敬畏,赋予生命更大的价值,积极寻求生命的

意义,更有利于游客产生亲社会行为,也为纪念性旅

游场景、游客行为和价值传达等理论研究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

6.3 启示

(1)纪念性旅游场景类型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

教育意义,在纪念性旅游场所的活动可以使游客产

生国家认同行为,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

的影响,因此景区管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等应该加

大对纪念性旅游场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

维护、还原等多种途径展现纪念性旅游场所资源、设

施等的价值。

(2)敬畏情绪理论与方法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因此纪念性旅游场所管理

部门应更多地关注游客在敬畏情绪上的体验。可以

加大建设象征性建筑的力度,设计与修复留念性建

筑、纪念馆、历史性建筑等,运用灯光、色彩和多样的

陈列方式展现纪念馆的雄伟。要加强对人文遗址遗

存、自然灾难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以此来强化纪念

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诱发的效果。

(3)还可在纪念性旅游场所多开展一些爱国教

育活动,激发游客的敬畏情绪以减少对自身的关注,

使游客更愿意投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激发游

客的爱国情怀。

6.4 研究展望

首先,本研究只选择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作为纪念性旅游场所案例地来探讨纪念性旅游场景

中敬畏情绪诱发源、小我、国家认同各维度之间的关

系,考虑到在不同类型的纪念性旅游场所中敬畏情

绪的诱发、小我、国家认同行为会有所不同,其间的

关系也会有所差别,因此有必要获取更多纪念性旅

游场所的样本群体展开深入研究。其次,敬畏情绪、

小我都属于心理学范畴,针对敬畏情绪诱发、小我、

国家认同的概念测量适用性问题,未来需要尝试开

发旅游化的测量方案。最后,本研究在实地问卷调

查时可能会使游客产生更加积极的感受,影响研究

结论的真实性,未来可考虑采用质性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翠蓉,赵玉宗.文旅融合:建构旅游者国家认同的新

路径[J].旅游学刊,2020(11):11-12.

[2] 金鹏.红色旅游情境下敬畏情绪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

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 BARTON A,BROWN A.Show metheprison! The

developmentofprisontourismintheUK [J].Crime,

media,culture: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5(3):237-

258.

[4] 郑春晖,张捷,钱莉莉,等.黑色旅游者行为意向差异

研究:以侵 华 日 军 南 京 大 屠 杀 遇 难 同 胞 纪 念 馆 为 例

[J].资源科学,2016(9):1663-1671.

[5] 谢彦君,孙佼佼,卫银栋.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

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J].旅游学刊,2015(3):86-

94.

[6] 刘雨轩.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以重庆歌 乐 山 烈 士 陵 园 为 例[D].成 都:成 都 理 工 大

学,2019.

[7] STONEPR. Dark tourism and significant other

death:towardsa modelof mortality mediation[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2(3):1565-1587.

[8] TINSONJS,SAREN M AJ,ROTHBE.Exploring

theroleofdarktourisminthecreationofnationalidentityofyoung Americans[J].Journalofmarketing

management,2015(7-8):856-880.

[9] 祁潇潇,赵亮,胡迎春.敬畏情绪对旅游者实施环境责

83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89页

任行为 的 影 响:以 地 方 依 恋 为 中 介 [J].旅 游 学 刊,

2018(11):110-121.

[10] 牛璟祺,刘静艳.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

为意向:敬畏感与预期自觉情绪的唤起[J].旅 游 学

刊,2022(5):80-95.

[11] 李波.基于国家认同的根祖文化空间感知研究:以黄

帝陵为例[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12] BONNERET,FRIEDMAN H L.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oftheexperienceofawe:aninterpretativephenomenologicalanalysis[J].Thehumanistic

psychologist,2011(3):222-235.

[13] PIFFPK,DIETZEP,FEINBERG M,etal.Awe,

thesmallself,andprosocialbehavior[J].Journalof

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5(6):883-899.

[14] PERLINJD,LIL.Whydoesawehaveprosocial

effects? Newperspectivesonaweandthesmallself

[J].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2020(2):

291-308.

[15] BAIY,MARUSKINLA,CHEN S,etal.Awe,

thediminishedself,andcollectiveengagement:universalsandculturalvariationsinthesmallself[J].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7

(2):185-209.

[16] KELTNERD,HAIDTJ.Approachingawe,amoral,spiritual,andaestheticemotion[J].Cognitionand

emotion,2003(2):297-314.

[17] 李卓,赵亮.游客敬畏情绪诱发情境与维度构成[J].

中国冶金教育,2021(6):112-116.

[18] HALSTEADJM,HALSTEADAO.Awe,tragedy

andthehumancondi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

children'sspirituality,2004(2):163-175.

[19] 董蕊,彭凯平,喻丰.积极情绪之敬畏[J].心理科学

进展,2013(11):1996-2005.

[20] YANGY,YANG Z Y,BAO T X,etal.Elicited

awedecreasesaggression[J].Journalofpacificrim

psychology,2016(8):1-13.

[21] CAPPELLENPCV,SAROGLOU V.Awe activatesreligiousandspiritualfeelingsandbehavioralintentions[J].Psychologyofreligionandspirituality,

2012(3):223-236.

[22] RUDD M,VOHSK D,AAKER J.Aweexpands

people'sperceptionoftime,altersdecision making,

andenhances well-being[J].Psychologicalscience,

2012(10):1130-1136.

[23] 田野,卢东,POWPAKAS.游客的敬畏与忠诚:基于

情绪评价理论的解释[J].旅游学刊,2015(10):80-

88.

[24] 李慧,聂寒玉,张园园.红色旅游中敬畏情绪的唤起

对游客负责任旅游行为的影响[J].旅游论坛,2021

(6):145-156.

[25] 卢东,张博坚,王冲,等.产生敬畏的游客更有道德

吗?:基于 实 验 方 法 的 探 索 性 研 究 [J].旅 游 学 刊,

2016(12):51-61.

[26] YAN AP,JIA W W.Theinfluenceofelicitingawe

onpro-environmentalbehavioroftouristinreligious

tourism[J].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21(2):55-65.

[27] PEARCEJ,STRICKLAND-MUNROJ,MOORES

A.Whatfostersawe-inspiringexperiencesinnaturebasedtourism destinations? [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17(3):362-378.

[28] 董蕊.大学生敬畏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教育与

教学研究,2016(5):31-40.

[29] SHIOTA M N,KELTNERD,MOSSMAN A.The

natureofawe:elicitors,appraisals,andeffectson

self-concept[J].Cognitionandemotion,2007(5):

944-963.

[30] 李艳霞,曹娅.国家认同的内涵、测量与来源:一个文

献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6(12):49-58.

[31] 薛博文.我国国家认同研究现状及其热点演进分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31-36.

[32] 李春玲,刘森林.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特征

差异:基于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J].中国

社会科学,2018(4):132-150.

[33] JONESFL,SMITH P.Diversityandcommonality

innationalidentities:anexploratoryanalysisofcrossnationalpatterns[J].Journalofsociology,2001(1):

45-63.

[34] POLLMANN A.NationalattachmentamongBerlin

andLondonheadteachers:theexplanatoryimpactof

nationalidentity,nationalprideandsupranationalattachment[J].Educationalstudies,2008(1):45-53.

[35] VIOL M,TODD L,THEODORAKIE,etal.The

roleoficonic-historiccommemorativeeventsinevent

tourism:insightsfromthe20thand25thanniversariesofthefalloftheBerlin Wall[J].Tourism management,2018(Dec):246-262.

[36] 王庆生,明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其国家认同

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1(S1):

157-163.

8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90页

[37] 周凌霄,李姗殷,彭凯平,等.敬畏体验量表的中文

版修订[J].中 国 临 床 心 理 学 杂 志,2022(5):1138-

1142.

[38] 李卓.游客敬畏情绪的维度结构及其对旅游体验质量

的影响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22.

[39] 刘丹萍,金程.旅游中的情感研究综述[J].旅 游 科

学,2015(2):74-85.

[40] 王萍.基于 UTAUT-TOE 模型的施工企业 VR 安全

体验培训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深圳:深圳

大学,2019.

[41] 温 忠 麟,叶 宝 娟.中 介 效 应 分 析:方 法 和 模 型 发 展

[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StudyontheInfluenceofAweExperienceonTourists'NationalIdentityin

CommemorativeTourismScenes

ZhaoLiang

1,2,ZhangZhiqian

2

(1.Schoolof History,CultureandTourism,LiaoningNormalUniversity,

Dalian116081,China;2.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LiaoningScienceand

TechnologyUniversity,Anshan114051,China)

Abstract:Nationalidentityisofgreatsignificancetonationalunityandsocialstability.Undertheimpactof

globalization,thesenseofidentityisexperiencingchallenges.Thecommemorativetouristattractionisan

educationalareaofpatriotismandnationalidentity,whichnotonlyhasaneducationalfunctionbutalsoarousesasenseofaweintourists.Inviewofthis,basedontheappraisaltheoryofemotionsand\"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theory,thisstudytakesthetouristsofShenyang\"918\"HistoryMuseumasthesubjectstoexploretheimpactoftourists'aweemotionsonnationalidentityincommemorativetourismscenes.Firstly,groundedtheorywasusedtoobtainthefactorsthatinduce

aweincommemorativetourismscenesanddevelopmeasurementscales.Then,usingthe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method,thestudyposits“smallself”asanintermediaryvariabletoanalyzetourists'patrioticemotionandbehavior.Symbolicbuildings,historicalrecords,andculturalrelicsareawe-inducingfactors.The“smallself”isformedbythesenseofvastnessoftheenvironmentandthesenseofself-diminishment.Nationalidentityconsistsofnationalemotions,identitybehaviors,andcommitments.Theresults

ofempiricalanalysisshowthatthetwodimensionsofthe“smallself”haveamediatingeffectbetweenthe

induceddimensionofaweincommemorativetourismscenesandthedimensionoftourists'nationalidentity.Thisstudynotonlysupplementsthemechanismofaweemotion,butalsoenrichestheresearchonthe

influencingfactorsofnationalidentityatthevariablelevel.

Keywords:commemorativetourismscene;awe;thesmallself;nationalidentity

[责任编辑:连云凯]

85

赵 亮等: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第91页

2023年5月

第16卷 第3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3032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张文敏1,高克昌1,严雨楼2

(1.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006;2.宁波诺丁汉大学 人力资源办公室,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舞台。理解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游客自我

呈现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旅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第二

手资料搜集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以37位马蜂窝蜂首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

自我呈现包括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平台和读者的认同诱发悦人动机,驱动积极自我呈

现,促使游记作者自我提升。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诱发悦己动机,驱动真实自我呈现,

促使游记作者唤醒真我。旅游者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自我呈现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方

式,这拓展了旅游意义的研究。学界以往对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对游客自我发展的

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唤醒真我和自我提升,这从

游后分享体验的角度延展了旅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旅游故事;自我呈现;社交媒体;自我叙事;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3-0086-09

0 引言

旅游不仅能促进人们消除疲劳、焕发精神[1]644,

也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2]。然而,目前

关于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的在场体验活动

展开[3]。行前和游后阶段对个体自我发展的影响意

义的研究较为缺乏[4]。

随着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游后

分享体验改变甚至创造了新的旅游体验[5]。朱竑等

学者指出,在朋友圈晒旅游的游后分享体验,通过获

得“点赞”寻求他人认同,能够提升自尊水平,生成愉

悦感[6]。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社交媒体里记录与分

享自己的旅游故事[7],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

游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8]。有研究表明,旅游者

情感诉求释放的窗口或者自我表演的舞台已不限于

旅游目的地,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

我呈现的舞台[9]22。因此,为了能更全面地理解旅

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游后分享中的自我呈现行为

亟待关注。本文拟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研究:(1)游

后分享中自我呈现的主导动机是什么;(2)影响因素

有哪些;(3)如何对旅游者的自我发展产生影响。

1 文献回顾

戈夫 曼 在 拟 剧 理 论 中 提 出,自 我 呈 现 (selfpresentation)是 指 给 予 他 人 或 使 他 人 接 受 某 种 印

8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GD20CSH11)资助。

[收稿日期]2021-11-23;[修回日期]2023-01-15

[作者简介]张文敏(1976-),女,重庆巴南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消费行为、故事营

销,E-mail:zhangwm@scut.edu.cn;高克昌(1977-),男,山东青岛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空间数据分析、旅游管理,E-mail:84796091@qq.com,通讯作者;严雨楼(1997-),女,浙江宁波人,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

资源办公室运营团队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E-mail:yanyulou0421@gmail.com。

第92页

象,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表达[10]。他将社会互

动比作舞台表演,将处于不同情境中的个体称为表

演者,认为表演者通过强调和隐藏某些与自身有关

的事物,而有策略地给“观众”呈现某一特定印象。

这些表演的印象构成了个人事实上的社会存在,而

非其本来面目[11]。戈夫曼将自我呈现动机归为“向

上流动”,即个体通过表演性质的自我呈现,获得物

质及精神奖赏,获得来自上层阶级的青睐,以实现向

社会上层流动的目的,在社交场域中呈现的是一个

理想而未必真实的自我[12]160。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

日益受到关注。Papacharissi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用于博客研究中发现,博客和社交网络已成为自我

呈现的舞台[13]。由于虚拟世界缺乏在场约束、网络

允许异步性互动等特点,网络社区与日常交往中的

自我呈现有所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14]。如李

淼和谢彦君认为,博客中的“我”是博主塑造出来的

“我”,除了表演成分,还有真实呈现[15]21。虚拟自我

与真实自我的关系是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核心问

题。相对于现实自我,社交媒体呈现的自我,究竟是

真实的还是掩盖真实表演出的自我,目前的研究结

论观点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虚拟世界缺

乏在场约束,呈现者倾向采用真实自我呈现的策略,

在社交媒体中呈现的自我对个人信息不会故作修

饰,比日常呈现的自我更真实[16-17],虚拟自我是现

实自我的一致性延伸,对现实自我具有补充作用。

真实自我呈现能促进自我发展[18]1。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虚拟世界缺乏在场约束,导致呈现者倾向采用

积极自我呈现的表演策略,虚拟自我存在炫耀(或者

选择、或者夸大、或者理想化)的表演性特征[19],虚

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互补,对现实自我具有补偿作用。

其中积极自我呈现一方面能促进自我发展,同时也

可能导致自我失调而对现实自我产生消极影响[20]。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虚拟自我对现实自我的影响尚

待进一步研究。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利益

回馈、物质报酬和谋生手段等外部动机,以兴趣和消

闲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为代表的内部动机和以自

我发展与实现为代表的内化动机[21]。李耕耘、朱焕

雅将朋友圈自我呈现的主导动机归为他人中心导向

和自我中心导向两类:他人中心导向的自我呈现动

机主要是为满足开放性社交需求,扩展和维护社会

关系,会考虑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则主要满足用户实现自我认识和

自我价值增强的需求[22]。吴风和谭馨语指出,大学

生中他人中心导向动机与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大致趋

向平衡,他人中心导向动机包括公共自我意识、社会

开放度和自我形象管理;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包括自

我参考与监督、娱乐消遣和价值强化。可见,自我中

心导向动机以愉悦自我为核心,直接观众是自己;他

人中心导向动机主要以吸引他人关注为核心,直接

观众是他人[12]157。因此,本文将自我中心导向动机

简称为悦己动机,他人中心导向动机简称为悦人动

机。学者们已证实悦己动机与悦人动机同时存在,

但这两类动机如何共同驱动自我呈现行为,进而对

现实自我产生影响尚不明确。

社交媒体旅游故事是研究旅游体验和作者自我

的重要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它对于作者

的自我表达功能———旅游者的自我反思、情感抒发

和心路历程长期被忽视[23]1。游记分享网站“马蜂

窝”与“豆瓣”、照片分享平台“绿洲”、短视频平台“抖

音”以及综合性社交分享平台“小红书”等都已成为

旅游者自我呈现的空间[24]。近年来,部分学者对社

交媒体中旅游故事分享者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发展进

行了探索性研究[9]14。Noy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人

们讲述的作为背包客的故事会通过积极自我呈现,

塑造独 特 的 理 想 自 我 形 象,促 进 自 我 发 展[25]111。

Azariah指出,旅游博主通过在社交媒体记录与发

布旅游故事,在旅游博客和虚拟社区中进行自我呈

现,建构“旅行家”的自我身份,有助于他们实现“专

业”作家的梦想[26]。黄清燕和白凯以网络游记为资

料来源,采用个案研究,探讨了 X 君旅游前、中、后,

从日常生活世界到旅游场域,最终回归日常的纵向

行为过程中自我的呈现与演进过程[1]652。Bosangit

通过19位博主所撰写的旅游博客进行内容分析发

现,旅游者在撰写游记时的自我反思和情感宣泄能

增强自我认同,促进自我发展[23]11。Madelene研究

发现,游记写作与分享和作者的自我息息相关,许多

旅行作家通过写作发现了真实自我;有的则在网络

上建构理想自我,通过写作的宣泄过程以及在虚拟

世界中与读者的互动过程对作家的真实自我和建构

自我均产生影响,进而发生自我转变[9]16。李淼和

谢彦君从后旅游体验的角度,探讨了旅游者借助博

客空间进行角色塑造和印象管理的策略[15]29。张骁

鸣和常璐以豆瓣网“穷游”网络社区为例,对比分析

了网络社区与日常交往中自我呈现的差异,为更好

87

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

第93页

地理解社交网络自我呈现奠定了基础[14]98。可见,

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分享是自我呈现的重要舞台,

游记作 者 在 其 中 发 现 真 实 自 我[18]8,寻 求 自 我 认

同[27],建构理想自我[15]21,其自我呈现策略既包括

真实自我呈现,也包括积极自我呈现。但是游记作

者在何种情况下采用真实自我呈现,在何种情况下

采用积极自我呈现,其影响因素、呈现方式和对现实

自我的影响结果有何不同等尚缺乏深入研究。为

此,本研究拟整合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对比分析社

交媒体旅游故事分享体验中自我呈现的这两种动机

如何对旅游者的自我呈现产生影响,进而对旅游者

实现自我产生影响,以期从游后阶段进一步认识旅

游对个体自我发展的意义。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样本选择

马蜂窝作为在线旅游社交平台,从2006年发展

至今,其注册用户已超1.3亿。该平台重视用户生

成内容,具有完善的游记评选机制(星级游记、宝藏

游记和蜂首游记等),游记中旅游故事具有较高质

量。由于马蜂窝被曝在餐饮点评和酒店点评中存在

大量抄袭账号的“网络水军”事件,而“网络水军”主

要集中在评论区域,普遍具有言论数量巨大、句子简

短,质量参差不齐,文本相似度高等特征[28],为了排

除“网络水军”账号,本文选取蜂首作为调研对象。

他们的蜂首游记篇幅较长,讲述的旅游故事题材较

丰富,质量较高。

2.2 资料收集

进一步,搜集整理马蜂窝网站发布的26期针对

25位蜂首(有一位蜂首接受了2次马蜂窝网站的访

谈)的访谈文本(表1R01-R26)。访谈文本中有些

问题是与蜂首写作经历直接相关的,比如 R1中的

一个问题“‘我没有死在印度’,这是你曾经上蜂首那

篇游记的标题,能说说为什么要用这样一句话来形

容那次印度之行吗?”还有一些问题与写作经历不直

接相关,而是与旅游经历有关,但作者在叙述时会有

许多自我感受,可以从中提取作者对自我的认知。

第二步,搜集整理马蜂窝9篇针对蜂首的访谈

问答(表1A01-A09)。这9篇问答的主题:“上蜂首

是怎样的体验?”以及“和马蜂窝一起成长是怎样的

一种体验?”由于蜂首是按发表的旅游故事的质量来

评选的,因此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蕴藏着丰富的关

于作者旅游故事写作与分享的相关信息。

最后,在马蜂窝社区内搜集前述33位蜂首的游

记文本(蜂首“叶小梦是大吃货”,是 A 和 R 中的重

复样本)共183 篇,通读完这些游记后,排除了他们

的写作目的是商业宣传的可能,确保了样本的有效

性,并从中获取到旅游者关于自我认知的丰富信息,

编为 T01-T183(表1)。

表1 研究样本分布

数据类型 文本来源 样本数 文本量 编码

蜂首微

访谈文本

蜂首俱乐部 26 59467字 R01-R26

马蜂窝

问答文本

马蜂窝 9 9776字 A01-A09

马蜂窝用户

访谈资料

原始访谈 6 11040字 I01-I06

马蜂窝

游记文本

马蜂窝 183 2439016字 T01-T183

2.3 资料分析

首先,3位研究者单独阅读26期蜂首访谈文本

和9篇蜂首问答文本,独立从旅游者的视角全面还

原和描述旅游者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的

策略、目的和意义,对其自我呈现策略、目的动机及

对个体发展的价值进行编码。从以上资料中作者叙

述的自我感受部分提取作者对自我的认知。

其次,3位研究者通读了这33位蜂首的183 篇

游记文本(T01-T183),并对其中旅游者关于自我认

知的信息进行编码。

再次,根据前期编码情况,补充原始访谈内容,

以期对个别细节问题展开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邮件

联系了上述33位蜂首,试图进行访谈,有2位接受

了访谈邀请。随后在马蜂窝网上又随机抽取另20

位蜂首试图做访谈,有4位接受访谈。访谈围绕前

期编码中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对

蜂首“二喵喵喵喵”的游记进行编码中,发现作者的

游记风格发生了变化,相比于前期的游记,后期的游

记的精致程度有所下降,文风向朴实转变。有2位

研究者均对这种转变进行了编码,认为这反映了作

者自我 呈 现 动 机 的 变 化。于 是 在 2019 年 1 月 到

2022年2月,5次通过微信和邮件等方式,对该蜂首

8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94页

自我呈现的动机和风格变化原因进行了追访。

最后,在结论与验证阶段,如果发现存在数据不

充分或逻辑不完整的地方,则会回到数据收集阶段

补充关键数据,或对存疑数据进行追访修正。例如,

为了验证旅游者自我呈现行为变化背后的心理动机

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019年1月到2022年2

月,笔者通过微信、语音通话和邮件等方式与接受访

谈的6位蜂首进行了24次深度访谈(表1I01-I06),

访谈内容围绕自我呈现的动机及其变化展开。文章

研究发现部分的内容也多次发给这6位蜂首进行了

追访,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正。

3 研究发现

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呈现的“我”,既有真实的

部分,也有表演的成分。从自我呈现的动机来看,悦

人与悦己这两种动机同时存在,并存在冲突。

3.1 悦人动机与积极自我呈现

自我呈现的悦人动机由互动、结识朋友和成为

意见领袖共同构成,源自旅游者的社交需求,表现为

取悦平台与观众,以获得群体认同。与网络读者互

动是自我呈现重要的悦人动机,“能让更多人看到我

的游记,并能对我有一些肯定和支持,这是我最满足

的一点”(I01)。悦人为了扩大圈子,结识更多朋友。

“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蜂蜂,尤其是广州蜂首群里

的那群有趣和可爱的人。”(R17)成为意见领袖“蜂

首”也是主要的悦人动机。“王王王大口丁”称自己

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被多看一眼的蜂首”,从2015年

开始摸索如何成为蜂首,“开始看各位大神如何写游

记……可能是我的游记不够生动? 行程不够有趣?

于是一个慢慢摸索如何被大家看到游记的过程开始

了”(A01)。

悦人动机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平台认同的双重意

义和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首先,平台认同具有功

能意义和符号意义。马蜂窝平台通过“蜂首”“宝藏”

“星级”等称号对作者和游记进行评级。这些称号具

有标杆作用,能增加曝光度,可以带来更高的用户关

注,“可 能 获 得 被 其 他 网 站 或 机 构 转 载 的 机 会”

(R22),“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R19),“圈

子的扩张让我接触到更多的机会,不管是生活还是

工作中,这种影响都是翻天覆地的”(R26)。除了这

种功能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这些荣誉称号的符号意

义。比如,“蜂首”被视为平台对游记作者的肯定,

“是每个游记作者的梦想”(A02)。受访者用“崇拜”

“膜拜”“了不起”等词语来形容它,“提到蜂首,每一

位游记作者都是无比羡慕和崇拜的。被总编翻牌子

的游记都是被大家顶礼膜拜的”(A02)。其次,读者

认同具有狂欢效应。大规模的阅读量、点赞与互动,

使游记作者获得了高峰体验。“金鱼”称“起床开网

看到自己的游记上了蜂首,收到好多信息和留言的

时候,简直是爆炸式地开心,看着自己拍的那些照片

越看越喜欢”,认为“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游记,并能

对我有 一 些 肯 定 和 支 持,这 是 我 最 满 足 的 一 点”

(I01)。“果小姐”则称这种高峰体验“好像不用多久

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 CEO,迎娶白富

美,走向人生巅峰”(R15)。缺乏读者认同易使作者

怀疑自我,“2016年去了摩洛哥,拍下了我自认为这

辈子最了不起的一些作品,也因为对摩洛哥感情太

深,写了很多故事。有杂志社找我合作,被各大旅行

社盗图当产品推销。但在马蜂窝,一天天看着阅读

量毫无变化,慢慢地变得对马蜂窝产生恐惧感,也开

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实在太菜。”(A01)即便被杂志社

和旅行社认同,但网友阅读量毫无变化就会让作者

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

悦人动机驱动的自我呈现行为会主要考虑观众

的需求。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游记作者在社交媒

体旅游故事中进行积极自我呈现,会根据平台和观

众的眼光,理想化地表演,以呈现出符合平台与读者

认同的理想形象。游记作者会学习平台认同的标杆

作者。“我开始看各位大神如何写游记,尽管我的照

片在当时不算差,可能是我的游记不够生动? 行程

不够有趣? ……于是一个慢慢摸索如何被大家看到

游记的过程开始了。”独具特色的文案、摄影技术和

后 期 制 作 技 术 等 成 为 认 同 的 符 号 装 备。 蜂 首

“Quinc启越”也表示为了写好旅游故事,会在出发

前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一般都会从目的地国家

的国别史开始看起,了解历史的脉络主线、人文、宗

教以及文化背景,然后在图书馆中找到相关的书籍,

一般一个目的地5~8本是少不了的”(R19)。“叶

小梦是大吃货”为了在游记中呈现更美的形象,督促

自己多看书,提升文字功力、画画技能和摄影技术,

还学习穿搭并减肥。可见,为了胜任游记中呈现的

“会写故事的人”的角色,游记作者们会不断挖掘自

己的潜能,自我提升。

3.2 悦己动机与真实自我呈现

自我呈现的悦己动机表现为游记作者通过记录

89

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

第95页

和分享旅游故事满足纪念、自我表达与自尊的需求。

95%的受访者表示记录自己的旅游故事,起初主要

是为自己而写,以传者自身为受者,独白式地记录自

己难忘的旅游经历、心情状态及感受等,为自己保留

回忆的备份,留作纪念。“在今年4月下旬的时候,

写了去年4月去西藏的游记,当时写完主要是为了

给自己30岁的回忆一个很好的总结,写完也是给自

己留个印记的”(A04)。除了纪念外,悦己动机还包

括自我表达。英语老师“金鱼”内心有着文艺小资偏

好,希望能开个小店,“开一个店,很文艺、很小资,但

现实却是每年准备着一模一样的教材教案”,于是她

在游记中充分表达文艺范的真实自我。她的游记命

名为“与世界谈恋爱”系列,并配有小清新的副标题,

如“第比利斯:愿你生活中的每一次流泪仅仅是切

葱”“卡兹别克:风吹过草原,云悬在山巅”(T44)。

诱发因素主要是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

义。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主要体现为游记作者在社

交媒体上发布的这些故事,是为了给自己保留回忆

的备份。“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的青

葱岁月,记录着我们难忘的、幸福的、波澜壮阔的回

忆。……我们不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A07)。旅

游故事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为分享这些旅游故事使

作者成为“有故事的人”,具有不平凡的象征意义。

“平凡”这个词在“叶小梦是大吃货”的游记中反复出

现,旅行成为她实现不平凡的一种方式。“旅行,总

会遇到不一样的故事……艳羡那些有诗、有酒、有故

事的伙伴,感叹自己的平凡;我们是一对平凡的90

后小夫妻,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奋斗中忙忙碌碌、案

牍劳形,旅行是我们最好的放松方式。在马蜂窝上,

我们写过25篇游记,马蜂窝的世界,不但真实,而且

有爱。因为马蜂窝,我们不再是白日梦想家,我们不

再是没有 故 事 的 同 学 …… 人 称 ‘最 好 吃 的 我 们’”

(A07)。将这些不平凡的旅游故事写下来在马蜂窝

分享,让“我们”不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造就不

平凡感的不再只是旅游本身,在马蜂窝分享这些旅

游故事后,群体认同使作者成为“有故事的人”这一

梦想获得了肯定和接纳,提升了个体的价值感和自

豪感,自尊需求得到满足。

悦己动机驱使游记作者写作过程中不断与自己

对话,在回顾与反思中不断地内省。“游记写作可以

帮我反思整个行程以及旅行这件事。可以自己与自

己对话。总之,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T141)。在

旅游中,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初到异地的兴奋与好

奇,使得旅游者更多地沉浸其中,被外部世界所吸

引,进行直觉体验。比如“Sukey”在谈到自己写《我

没有死在印度》这篇印度旅游故事时,提道:“我当时

在烧尸的旁边看尸体看了一个下午,看着尸体被折

页包裹着怎样一点点被烧化,最后扔进恒河里,被尸

体的烟烤得满头大汗,同行的女孩还帮着一起撒助

燃粉末”(R01)。从印度旅游回来后写作这个故事

的过程中,从开始的“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取题

目”,到“当我写到在瓦拉纳西烧尸体的时候,觉得我

要是死了,应该也跟恒河边这些尸体一样默默地被

烧了,一部分回归空气,一部分回归泥土”。作者感

慨:“毕竟你只活那么几十年。其中年轻的时光更是

过一天没一天,一犹豫就老了。所以一定要趁年轻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走就走,哪怕下一秒就死了,

也能一点遗憾也没有”(R01)。正是在脱离陌生的

异地、回归惯常环境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将自我代入

故事中,进行更理性的内省,以一个“新身份”审视自

己的旅游体验,生成与重构旅游体验的意义,而不只

是简单描述自己的旅游行为。经过冷静反思,唤醒

了“一定要趁年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走就走”的

真我。“金鱼”用“还原—赋予”来描绘游记书写中的

回顾、反思和意义的过程,认为“游记像我的一个孩

子一样,一点点地把我脑海里这个孩子的模样全部

还原出来,赋予它完整性,这是一个感觉很神圣、很

有使命感的过程”(I01)。通过旅游故事的写作内省

过程为旅游注入新的意义,唤醒被日常生活掩盖的

真我,补充和延伸了现实自我。

3.3 悦人 VS悦己

大多数受访作者表示,写游记最初是为了“悦

己”。“6年多时间,最初只是为了游记有处安放,记

录游记并不在乎有多少人看到,也不在乎有多少点

赞收藏,好像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回忆记录,想年过

几旬后能靠着这些记录的文字想起一些过去点滴,

回忆起旅途中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事

情”(A09)。

平台认同的双重意义与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

对游记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激发了游记作者

的悦人动机。“淘气小企鹅”称在出行之前就给自己

种下一个心愿:“一定要努力拿下一次蜂首”。于是

她出发前“参考了历届蜂首的大作,列好了自己要写

的目录”(A02)。

9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96页

悦人动机与悦己动机有时会发生冲突。“小菜

与生活”在访谈中用“自己想写的内容”和“别人想看

的内容”来说明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的冲突。冲突

的原因,主要是平台认同和读者认同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它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作

者带来虚荣感与压力。“当上峰首后,你会收到无数

人的评论 和 点 赞,那 个 流 量 带 来 的 冲 击 是 巨 大 的

……你突然被推上一个很高的位置要处理或反馈不

同的人给你的共鸣压力,一开始会虚荣心爆棚,后来

是压力,再后来你可能就是不断地在重复回答一些

问题……我觉得当峰首是好事,你会收到各种各样

的称赞,但同时对于第一次得这个头衔的人来说也

挺危险的,要考虑怎么处理好虚荣感和真实感之间

的平衡”(A06)。

这种压力和虚荣感会产生自我失调,促使部分

受访作者的自我呈现从悦人为主向悦己为主回归。

“二喵喵喵喵”认为“之前刚上蜂首那阵”特别在意别

人的评价和能不能上蜂首,她甚至为了取悦读者,放

弃自己的旅游偏好,调整旅行计划,“比如说要讨好、

取悦我的读者们,他们可能想读到一些刺激的经历,

在游记里讲蹦极、跳伞这类新鲜玩意儿,(那阵儿)会

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点较真,发完一篇游记就隔

段时间去看读者的评论”(I04)。现在觉得“自己喜

欢最重要,悦人没啥必要,也不是什么公众人物,自

己开心就好。记录(现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平淡,

也很充实,也不必去博取他人关注”。可见,虚荣感

和压力驱动一些作者反思旅游故事写作的初衷,回

到悦己为主的轨道。从悦人到悦己的变化,通过疏

离—回归的过程,从镜像认同到自我认同的转变过

程,强化了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一个新层面上唤醒了

作者对“真我”的认识。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旅游后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旅游

故事的行为,对旅游者的自我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

舞台,游记作者通过旅游故事表达自我,唤醒真我,

提升自我。大规模的阅读量、点赞与互动,使游记作

者在自我呈现中获得了“爆炸式开心”的高峰体验。

第一,悦己动机驱动真实自我呈现。悦己动机

以自我中心为导向,满足游记作者纪念、自我表达与

自尊的需求。游记作者在游后书写旅游故事自我呈

现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对话,在回顾与反思中不断

地进行内省。通过旅游故事的写作内省过程为旅游

注入新的意义,唤醒被日常生活掩盖的真我(图1),

补充和延伸了现实自我。

第二,悦人动机驱动积极自我呈现。悦人动机

以他人中心为导向,源自旅游者的社交需求,由互

动、结识朋友和成为意见领袖共同构成。为了吸引

观众的关注,呈现出符合平台与读者认同的理想形

象,游记作者会根据平台和观众的眼光,通过改善自

己的形象,提升拍摄技术、文化趣味和写作能力等方

式,在旅游前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图1)。

第三,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的诱发因素不同。

悦人动机的诱发因素是社交媒体平台认同的功能意

图1 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机制

91

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

第97页

义和符号意义,以及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悦己动

机的诱发因素是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

第四,悦人动机与悦己动机有时会发生冲突。

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平台认同和读者认同的双重效

应:一方面它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带

来虚荣感与压力。这种压力和虚荣感会产生自我失

调,促使部分受访作者的自我呈现从悦人为主向悦

己为主回归。通过疏离—回归的过程,从镜像认同

到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强化了作者的自我意识,在

一个新层面上唤醒了作者对“真我”的认识。

以往对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对

游客自我发展的影响作用[1]644。社交媒体旅游故事

中自我呈现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唤醒真我和

自我提升,这从游后分享体验的角度延展了旅游对

个体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同时,本研究从后旅游视

角拓展了旅游高峰体验理论,指出游记的书写与分

享过程并不仅限于重温旅游过程中的高峰体验,而

在游后创造出新的高峰体验。本研究发现,除了修

复现场体验外,虚拟世界中大规模的分享还产生了

新的高峰体验。使用 RostCM6文本数据挖掘软件

对访谈与问答文本进行词频和语义网络分析发现,

“游记”和“旅行”是两个重要的中心节点(图2)。高

频词“喜欢”“快乐”“开心”“生活”等词不仅与“旅游”

紧密相关,也与高频词“游记”紧密相连,这也证实除

了旅游外,旅游故事分享引发了旅游者的另一个高

峰体验。

图2 语义网络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悦人为主要表

现形式,而社交媒体旅游故事的观众既包括平台和

网友等他者,也包括自己。悦人与悦己两种自我呈

现的竞争性动机,驱动着不同的自我呈现表现形式。

与以往研究一致,悦人式的积极自我呈现中,当表演

者在多重自我中切换时,可能会感受到压力,产生自

我认知冲突[5]9。尤其互联网允许异步性互动而形

成表演场合隔离,网络社区中的自我呈现拥有更高

的自由度[23]7,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虚拟自我与

现实自我不一致导致的自我认知冲突可能更严重。

然而本研究发现,由于悦己动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

上保证了表演的真诚性。因此,当表演自我与现实

自我差距增大时,作者要么选择积极挖掘潜能提升

自我,要么选择回归悦己唤醒真我。可见,悦人与悦

己动机形成的张力消解了网络社区互动所赋予的任

意性和自由度,自我呈现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

指出,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旅游业成

为名副其实的事关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幸福

产业”。积极鼓励旅游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融合了

9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98页

个人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目的地故事,可以在游后阶

段形成新的高峰体验,更大限度地发挥旅游的幸福

功能。为了更好地刺激和引导旅游者进行积极的自

我呈现,旅游社交媒体平台应重视发挥平台的功能

作用和象征作用。如通过“蜂首”“宝藏”“星级”等称

号对作者和游记进行评级等方式,马蜂窝被打造成

旅游者全面、深度“自我呈现”的舞台,这有助于旅游

者和平台建立更持久、更紧密、黏度更强的双向关

系。同时悦己与悦人动机的共存也提醒平台在进行

功能设置时要综合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自

我表达需求、自尊需求和社交需求。

作为一项游记作者自我呈现行为的探索性研

究,本研究只对马蜂窝蜂首的自我呈现行为进行了

分析,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普通的游记作者,尚待进

一步检验。此外,游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内容丰富,

本研究着重于网友评论对游记作者自我呈现的影响

作用,游记作者与观众的互动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

自我呈现内容,它们在呈现策略与个体影响方面是

否与游记中的自我呈现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悦人

与悦己的冲突对游记作者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竞争

性动机的综合影响,尚待进一步检验。未来建议除

了文本挖掘之外,结合游记中的配图加以照片内容

分析、视觉分析以及图文整合分析,同时注重其旅游

目的地的地域、事件和文化的影响,将有利于从游后

阶段进一步认识旅游对个体自我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清燕,白凯.旅游者自我概念的时空演变:典型网络

游记的个案研 究 [J].地 理 科 学 进 展,2017(5):644-

654.

[2] 包军军,白凯.自我认同建构的旅游介入影响研究:以

拉萨“藏漂”为例[J].旅游学刊,2019(7):31-45.

[3] 马天,谢彦君.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一个系统论的分

析[J].旅游学刊,2015(8):96-106.

[4] 丁娟,杨慧,江期文,等.回忆与分享:家庭代际旅游行

为的游后体验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南京

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5-83

[5] GRETZELU,TAZIMJ.Conceptualizingthecreative

touristclass:technology,mobilityandtourismexperiences[J].Tourismanalysis,2009(4):471-481.

[6] 朱竑,蔡晓梅,苏晓波,等.“晒”与“赞”:微信时代旅游

体验的互动建构[J].旅游学刊,2020(10):96-108.

[7] 郎朗.“地方”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游记研究:以北京三里

屯游记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18(9):49-57.

[8] SHEUNGTINGI,MCKERCHER B.Idealimagein

process:onlinetouristphotography andimpression

management[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15,

52:104-116.

[9] MADELENE M,WARWICK F,LAING J.Travel

writersandthenatureofself:essentialism,transformation and (online)construction [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18,70:14-24.

[10]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 GOFFMANE.Theinsanityofplace[J].Psychiatry,

1969,32:357-388.

[12] 吴风,谭馨语.社交动机自我呈现:弱关系主导下社

群意见表达策略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

媒大学学报),2021(6):157-162.

[13] PAPACHARISSIZ.Thevirtualgeographiesofsocial

network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acebook,

LinkedInandASmallWorld[J].Newmediaandsociety,2009(1-2):199-220.

[14] 张骁鸣,常璐.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

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

2019(7):98-109.

[15] 李淼,谢彦君.以博客为舞台:后旅游体验行为的建

构性诠释[J].旅游科学,2012(6):21-31.

[16] MICHIKYAN M,DENNIS J,SUBRAHMANYAM

K.CanyouguesswhoIam? Real,ideal,andfalse

self-presentationonFacebookamongemergingadults

[J].Emergingadulthood,2015(1):55-64.

[17]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等.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

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

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2):406-411.

[18] VAATEN NJDB, VELDHUIS J,KONIJN E.

How onlineself-presentationaffects well-beingand

bodyimage:asystematicreview[J].Telematicsand

informatics,2020,47:1-20.

[19] 陈浩,赖凯声,董颖红,等.社交网络 (SNS)中的自

我呈现及 其 影 响 因 素 [J].心 理 学 探 新,2013(6):

541-553.

[20] 丁倩,张曼曼,张永欣.自恋与社交网站成瘾:炫耀性

自我呈 现 的 中 介 作 用 [J].中 国 临 床 心 理 学 杂 志,

2019(1):99-102.

[21] 杨珊,蒋晓丽.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 UGC 生产动机

的模式与演进探究[J].现代传播,2020(2):35-40

[22] 李耕耘,朱焕雅.朋友圈缘何而发:社会心理视阈下

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

93

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

第99页

记者,2019(5):25-35.

[23] BOSANGITC,HIBBERTS,MCCABES.“IfIwas

goingtodie,Ishouldatleastbehavingfun”:travel

blogs,meaningandtouristexperience[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15,55:1-14.

[24] 余志远,刘玥.作为表演者的旅游者:旅游者表演研

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2021(2):130-140.

[25] NOYC,COHEN E.Israeli backpackers: from

tourismtoriteofpassage[M].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5:111.

[26] AZARIAH DR.Thetravelerasauthor:examining

self-presentationanddiscourseinthe(self)published

travelblog[J].Media,CultureandSociety,2016(6):

934-945.

[27] 张莉,孙晓宁,朱庆华.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结

构研究:基 于 现 象 学 方 法 [J].现 代 情 报,2021(3):

44-51.

[28] 朱绘霖,程乐华.补充、补偿—博主的两种自我表达方

式及其呈现效果研究[EB/OL].(2008-10-25)[2021-11-

02].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SOCE200810001222.htm.

Self-presentationinTravelStoriesinSocialMedia:

forMe,forOthersandSelf-development

ZhangWenmin

1,GaoKechang

1,YanYulou

2

(1.DepartmentofTourism Management,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2.HumanResourceOffices,UniversityofNottingham,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ly,tourism hasbeenregardedasaconsumptionactivity,whileitsproductionfunctionshavebeenneglected.Tourismcanhaveatransformativeeffectthatcanchangetouristsfromrolesof

pureconsumptiontovalueproductionthroughself-discovery,identification & transformation.Relevant

researchhasmainlybeenconfinedtotherealexperiencestageoftourism,whiledigitizationandnew media

hasexpandedthescopeoftourismexperiencebyprovidingastageforself-performance,personalexpression &role-playbytourists.Therefore,clarifyingthepsychological&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oftourist

self-presentationintheirsocialmediaactivitieswillenhanceunderstandingoftheproductionfunctionof

tourismatthepost-tourismstage.Thispaperaimstoexplorethe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ofasampleofstoriescollectedthroughsemi-structuredinterviews&secondaryonlinesourcesrelating

tothe37bloggersofatravelplatformcalled Mafengwo.Throughqualitativeresearch,itisfound:(1)

Selfpresentationintravelstoriesisdrivenbyaninternal‘forme’motivationandanexternal'forothers'

motivation.(2)the‘forothers’motivationisdrivenbytheidentityoftheplatformanditsreaders,while

incentiveinthefor-mecaseisdrivenbycommemorative&symbolicsignificanceinthetravelstory.(3)

Travelwritersappeartofollowthetrendoffor-metofor-othersbeforereturningtofor-meincentives.

Thisstudyconcludesthattheactofsharingtravelstoriesalsoprovidesapositiveimpactontheself-developmentoftourists.Furthermore,travelstories,throughtheirintegrationofpersonal&lifeexperiences

throughsocialmediacanbeanessentialmarketingtoolfordestinations.Thecoexistenceoftwodistinct

motives,thatis,pleasingthemselvesvsotherscanprovideinsightintohowtocomprehensivelymeetthe

self-expression,developmentandsocialneedsoftouristsinsocialmedia.

Keywords:travelstory;self-presentation;socialmedia;self-narrative;self-development

[实习编辑:吴宇玲;责任编辑:吕观盛]

9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3期

第100页

2023年5月

第16卷 第3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3033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同侪视域下Z世代女性大学生毕业旅游

从众行为特征及机理研究

张佑印,徐 珩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Z世代女性大学生旅游市场围绕“她经济”产生的“同侪效应”“种草效应”

等新特征,受同侪群体的现实口碑(WOM)和网络口碑(EWOM)影响愈发明显,成为产学研新热

点。文章以Z世代女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在

总结Z世代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驱动力、阻力、中介力三方面对“分享行为”

“从众行为”“互动性消费”等行为表征背后的动力机制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毕

业旅行特征呈现出“三优二高一长”特点,优先选择山水风光类毕业旅游目的地、优先选择高铁和飞

机等交通工具、优先选择同侪群体作为出游群体,相较于男性群体,女性毕业旅行意愿高、毕业旅行

预算高,理想的毕业旅行持续时间长;(2)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动力机制表现为内外驱动作用明显,

纪念大学回忆等为主的内在驱动力和展示旅游经历等外在驱动共同激发 Z世代女性大学生毕业

旅行;(3)毕业旅行阻力机制方面,女性大学生风险感知强,人身安全会成为重要考虑的因素,来自

家人、同伴和自身对于人身安全的关注成为重要阻碍;(4)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中介力方面,同侪效

应表现显著,从众行为、互动性消费、跟风跟流现象常见;(5)Z世代女大学生毕业旅游动力机制框

架结构,驱动力和中介力的正向影响均大于阻力的负向影响,即:Z世代女性大学生即使在面临一

定出游风险的情况下大概率依然会选择参与毕业旅行。基于以上结果,文章探索性地提出 Z世代

女大学生毕业旅游“被动式”动力机制模型,并给予未来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市场开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Z世代;女性大学生;毕业旅行;同侪效应;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3-0095-10

0 引言

大学毕业作为由学生身份到社会身份的转变的

标志性事件,象征着一段学生生涯的结束,同时也意

味着新生活的开始,通过有仪式感的行程给自己的

大学生涯画上句号,这样的毕业旅行意义非凡,对学

生人生后期的规划与决策也将产生重要影响[1]64,

所以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以旅行的方式纪念自己的

大学生活。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中国高

校毕业 生 近 年 来 呈 现 爆 发 式 增 长,从 2017 年 的

735.8万人增长到 2020 年的 909 万人,预计 2023

年将有超过1000万毕业生,如此庞大的旅游消费

群体,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旅游市场结构,同时也影响

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其旅游行为的研究

有利于挖掘我国旅游消费潜力,提升旅游市场的规

模。而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多是出生于2000年前后,

95

[收稿日期]2022-08-31;[修回日期]2022-12-10

[作者简介]张佑印(1981-),男,陕西周至人,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旅游市场开发与规划,E-mail:yyzhang@ bsu.edu.cn;徐珩(2001-),女,山东日照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

院2019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者行为学,E-mail:Xuheng010716@163.com。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