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节能》202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4-1-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上海节能》2024年第1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4年第 01 期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业竞争力水平;Digtijkt 代表 j 地区 k 行业 i 企业 t 年度的数字化转型程度;β0 为常数项;β1 表示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Con tr olijkt 为模型中所选控制变量;φj 、ωk 、γi 分别表示控制城市效应、行业效应、时间效应;εijkt 表示扰动项。4 实证分析4.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实体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值为 23.864,最小值为 20.318,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21.34和0.450,表明不同企业间竞争力水平差距较为适中,但对企业竞争力指标经进一步计算发现实体企业样本中有65.84%的比例小于其均值,表明我国实体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均值为0.836,标准差为1.142,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4.419和0,说明我国实体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存在... [收起]
[展开]
《上海节能》2024年第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业竞争力水平;Digtijkt 代表 j 地区 k 行业 i 企业 t 年

度的数字化转型程度;β0 为常数项;β1 表示数字化

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Con tr olijkt 为

模型中所选控制变量;φj 、ωk 、γi 分别表示控制城

市效应、行业效应、时间效应;εijkt 表示扰动项。

4 实证分析

4.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实体企业

竞争力的最大值为 23.864,最小值为 20.318,均值

与标准差分别为21.34和0.450,表明不同企业间竞

争力水平差距较为适中,但对企业竞争力指标经进

一步计算发现实体企业样本中有65.84%的比例小

于其均值,表明我国实体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

步提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均值为0.836,标准差为

1.142,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4.419和0,说明我国

实体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样本中

仅有35.34%的企业数字化水平超过其均值,表明我

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4.2 数字化转型与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回归检验

表3显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实体企业竞争力的

存在性。其中,在不增加控制变量和不考虑时间、

城市和行业影响的情况下,表3列(1)的结论表明,

数字化转型(Digt)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

上为正(0.041,P<0.01),列(2)在列(1)的基础上控

制了时间、城市与行业固定效应,其结果依然在统

计意义上有效(0.045,P<0.01)。说明实体企业的

数字化转型行为能够增强其自身竞争力水平。表3

中的列(3)是加入了控制变量但未考虑时间、城市、

行业层面效应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Digt

的回归系数依旧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0.015,P<0.01),列(4)是在列(3)的基础上进一步

考虑时间、城市与行业的固定效应,其结果并未发

生明显改变(0.012,P<0.01)。总体上,上述结果表

明,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实体企业竞争力水平,

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其自身竞争力水

平越强。另外,本文所选控制变量在时间、城市、行

业层面效应固定的情况下均在经济与统计意义上

显著影响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最后,控制变量

中,公司规模(Siz)、托宾Q值(Tba)、机构投资者持

股比例(Ins)与固定资产净额(Nfa)均在统计意义上

显著为正,企业年龄(Ena)、高管团队规模(Nor)、第

一大股东持股比率(Srl)显著抑制企业竞争力的提

升,验证了前文控制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3.1 替换被解释变量

在基准回归部分,本文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的方法衡量实体企业竞争力,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

健性,进一步利用单一指标替代法度量被解释变

量。具体操作借鉴金碚等(2014)[6]

的研究,采用资

产贡献率(ROA)刻画实体企业竞争力。企业的资

产贡献率指标可以反映其自身单位资产的盈利水

平与获利能力,能在较大程度上刻画其竞争力水

平。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 4 的列(1),可以看到,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类型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变量名

Cpow

Digt

Ena

Siz

Tba

Ins

Nfa

Nor

Srl

观测值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15 415

均值

21.34

0.836

18.405

22.467

1.976

52.150

43.939

2.292

35.504

标准差

0.450

1.142

5.667

1.362

1.349

19.383

121.491

0.182

15.204

中值

21.245

0

18

22.339

1.534

52.789

9.030

2.303

33.490

最小值

20.318

0

3

19.692

0.831

3.133

0.065

0

8.810

最大值

23.864

4.419

41

26.331

8.971

91.377

928.299

2.944

74.980

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分析

045

第52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Digt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结论可靠。

4.3.2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参考张永珅等(2021)[42]

的研究,将企业财务报

表附注中出现包含“软件”“网络”“客户端”“管理系

统”“智能平台”“人工智能”等关键词的无形资产明

细视为与“数字化转型”有关的年终无形资产项目,

并对该项目涉及的资金进行加总,采用加总资金占

无形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

度。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文章所选的核心解释

变量放在一起采用熵权法确认权重,最终利用加权

平均的方式形成刻画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

指标(digt)。将该指标放入回归模型中,重新对被

解释变量拟合。具体结果见表4中的列(2),可以看

出结论与基准回归基本一致,依旧稳健。

4.3.3 报告聚类稳健标准误

为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在基准回归部分加

入控制变量以及考虑时间、城市、行业层面效应影

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层面进行聚类处理,尽

可能剔除公司个体干扰因素对回归结果造成的拟

合偏误,具体结果见表4中的列(3),可以看出结论

与基准回归基本一致,依旧稳健。

4.3.4 更换模型估计方法

本文构建的实体企业竞争力水平(Cpow)变量

均在0处存在左截断特征,为此,本文利用Tobit模

型对回归结果进行重新估计。从表4中的列(4)回

归结果可以得出,数字化转型依旧在 5%的统计显

著性水平上有效增强实体企业竞争力水平。

4.3.5 关键变量滞后一期处理

考虑到数字化转型举措对实体企业的影响结

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变量滞后

一期处理(L.Digt),对所选样本进行重新回归,具体

情况见表4的列(5)。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实体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Digt

Ena

Siz

Tba

Ins

Nfa

Nor

Srl

_cons

year

city

industry

N

R2

(1)

Cpow

0.041***

(0.003)

21.304***

(0.004)

No

No

No

15 415

0.011

(2)

Cpow

0.045***

(0.004)

21.132***

(0.111)

Yes

Yes

Yes

15 415

0.247

(3)

Cpow

0.015***

(0.003)

-0.005***

(0.001)

0.153***

(0.005)

0.058***

(0.003)

0.002***

(0.000)

0.001***

(0.000)

-0.073***

(0.017)

-0.000

(0.000)

17.880***

(0.105)

No

No

No

15 415

0.437

(4)

Cpow

0.012***

(0.003)

-0.004***

(0.001)

0.162***

(0.005)

0.060***

(0.003)

0.002***

(0.000)

0.001***

(0.000)

-0.049***

(0.018)

0.001*

(0.000)

17.727***

(0.153)

Yes

Yes

Yes

15 415

0.537

注:()为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显著性水平在0.01、0.05与0.1时相应地用***、**、*表示

046

第53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与基准回归结果相比有减

弱的趋势,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确实存在

时滞效应。

4.4 内生性处理

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影响实体企业竞争力的过

程中,可能会存在反向因果引致的内生性问题,进

而引起参数估计值的偏误或非一致性。为此,本文

借鉴肖红军等(2021)[43]

的研究思路,选取同一“年

份—城市—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均值

(Mean_Digt)作为工具变量,采用IV-2SLS方法减

缓内生性问题。选取该指标的合理性在于企业同

年度所处的“城市—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内部

单个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但同

年度所处的“城市—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作为宏

观层面的反应,较难对企业个体竞争力水平产生直

接影响。表5的列(1)汇报了2SLS回归的第一阶段

结果,其中,Mean_Digt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

显著,表明同一年度的“城市—行业”数字化转型程

度均值与企业个体数字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相关关

系。列(2)是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Digt 的系数仍

旧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即数字化转型依然显

著增强了实体企业竞争力。考虑到所选工具变量

的严格外生性条件,本文借鉴 Conley 等(2012)[44]

对工具变量稳健性检验的方法,对严格外生性条件

进行放松处理,利用置信区间集合(UCI)方法报告

数字化转型程度的95%置信区间,具体结果见表5

的列(3),可以发现 Digt 的系数处于稳健置信区间

内,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5 机制分析

以上内容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

力的影响,那么数字化转型作用实体企业竞争力的

中介传导机制是什么呢?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认

为数字化转型能够从内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Pat),并从外部缓解实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Asy)与融资约束(Fic)等三个渠道作用于实体企

业竞争力。在具体操作中以数字化转型—提高创

新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实体企业

竞争力为分析框架,借鉴温忠麟等(2014)[45]

的研究

方法,在模型(1)的基础上,建立如下模型(2)与模

型(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Patijkt/As

yijkt/Ficijkt = β0 + β1Digtijkt +

∑βnCon tr olijkt + φj + ωk + γi + εijkt

(2)

Cpowijkt = β0 + β1Digtijkt + ρPatijkt/ρAs

yijkt/ρFicijkt

+∑βnCon tr olijkt + φj + ωk + γi + εijkt

(3)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Digt

digt

L.Digt

_cons

控制变量

year

city

industry

N

R2

Pseudo R2

(1)

ROA

0.002***

(0.001)

-0.241***

(0.030)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158

(2)

Cpow

0.011*

(0.006)

17.696***

(0.153)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537

(3)

Cpow

0.012**

(0.005)

17.727***

(0.283)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537

(4)

Cpow

0.012**

(0.005)

17.727***

(0.280)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620 1

(5)

Cpow

0.007*

(0.004)

17.691***

(0.164)

Yes

Yes

Yes

Yes

13 759

0.547

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分析

047

第54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模型(2)是用来检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

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关键是 β1 的显

著性。模型(3)是用来检验创新能力、信息不对称

与融资约束的中介传导作用,关键是 β1 与 ρ 的显著

性,以此检验中介路径。

5.1 基于企业内部的分析

5.1.1 创新能力提高效应

本文借鉴王桂军等(2022)[46]

的研究,采用发明

专利授权量衡量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实用

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发明型专利的创新性更

高,其值越大,实体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表6的列

(2)与列(3)是对创新能力中介模型的估计结果。

从表中的列(2)可以看出,Pat与Digt的回归系数显

著为正(0.123,P<0.01),表明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

型显著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表6的列(3)将企

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创新能力指标同时纳入回

归方程,结果显示,Digt与Pat的系数分别为0.010、

0.015,并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时,

中介效应检验的Sobel Z值在统计上显著。这意味

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创新能力进而

对实体企业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

5.2 基于企业外部的分析

5.2.1 信息不对称降低效应

本文采用于蔚等(2012)[36]

的方法,对构建的流

动性比率、非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反转指标进行主

成分分析,最终得到刻画信息不对称的综合指标

(Asy)5

,并且该值越大代表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程度越严重。表6的列(6)与列(7)是对信息不对称

中介模型的估计结果。从表中的列(6)可以看出,

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减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难题(-0.016,P<0.01)。另外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程度与信息不对称指标同时纳入回归方程,具体结

果见表 6 的列(7),其中 Digt 与 Asy 的系数分别为

0.005、-0.406,并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中

表5 工具变量检验结果

Mean_Digt

Digt

_cons

控制变量

year

city

industry

Kleibergen-Paap rk LM

Kleibergen-Paap rk Wald F

Stock-Yogo临界值

N

R2

(1)

Digt

第一阶段回归

0.989***

(0.004)

-1.361***

(0.132)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846

(2)

Cpow

第二阶段回归

0.017***

(0.004)

17.744***

(0.151)

Yes

Yes

Yes

Yes

3 200.543***

5.1e+04**

16.38

15 415

0.537

(3)

Cpow

UCI—95% 置信区间

[-2.020 245 8,0.022 754 59]

Yes

Yes

Yes

Yes

15 415

5 具体的测度公式为:流动性比率指标 LRit =- 1

Dit

∑k = 1

Dit Vit(k)

|rit(k)|

;非流动性比率指标 ILLit = 1

Dit

∑k = 1

Dit |rit(k)|

Vit(k) ,其中 rit(k) 表示i企业t年度第k个交易

日的股票收益率,Vit(k) 表示为日成交量,Dit 表示当年交易天数。收益率反转指标 GAMit =| γit |,其中系数 γit 由表达式 r e

it (k)= θit + φitrit ( k−1 )

+γitVit(k−1) sign[r e

it ( k−1 )]+εit ( k )与 r e

it (k)= rit(k)−rmt(k) 联立估计得出,其中,r e

it (k)为超额收益率,rmt(k) 表示按流通市值为权重加权的市场收

益率,θit 为常数项,εit ( k )为扰动项。信息不对称的综合指标Asy是在三者基础之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

048

第55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介效应检验的Sobel Z值在统计上显著。这一结果

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市场供给方与需求方

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效率,减缓企业面临的信息

不对称程度,进而增强实体企业竞争力。

5.2.2 融资约束缓解效应

研究中使用 KZ 指数 6

来描述实体企业受到的

融资约束程度,其值越大,实体企业所面临的资金

限制就越大。表6的列(4)和列(5)显示了融资约束

中介模型的估计结果。从该表的列(4)可以看出,

Fic与Dig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0.045,P<0.05),

表明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显著缓解了自身面临

的融资难题。表6的列(5)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

度与融资约束指标同时纳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Digt 与 Fic 的系数分别为 0.009、-0.055,并且均通

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同时中介效应检验的

Sobel Z值在统计上显著。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有

助于缓解实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增强其自

身的竞争能力。

6 异质性分析

6.1 基于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

在中国,国有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更多承担着诸如维护社会

稳定、提供就业岗位等社会责任[47]

,与政府之间的联

系使其更容易得到政策倾斜与财政支持[48]

。因此,

其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需克

服的阻力也相对较少。非国有企业则会面临着更

大的市场竞争与资金约束,限制企业投资。同时中

国信贷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企业所有制歧视问

题[49]

,银行更愿意将贷款低息发放给国有企业[50]

进一步加剧非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提升竞争

力过程中受到的束缚。据此,数字化转型影响实体

企业竞争力水平会因产权存在差异。为了进行分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Digt

Pat

Fic

Asy

_cons

控制变量

year

city

industry

Sobel Z

N

R2

(1)

Cpow

0.012***

(0.003)

17.727***

(0.153)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537

(2)

Pat

0.123***

(0.012)

-5.797***

(0.380)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479

(3)

Cpow

0.010***

(0.003)

0.015***

(0.003)

17.811***

(0.153)

Yes

Yes

Yes

Yes

2.61**

15 415

0.601

(4)

Fic

-0.045**

(0.020)

1.666**

(0.847)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347

(5)

Cpow

0.009***

(0.003)

-0.055***

(0.001)

17.818***

(0.132)

Yes

Yes

Yes

Yes

14.89 ***

15 415

0.591

(6)

Asy

-0.016***

(0.002)

4.354***

(0.077)

Yes

Yes

Yes

Yes

15 415

0.685

(7)

Cpow

0.005*

(0.003)

-0.406***

(0.019)

19.492***

(0.154)

Yes

Yes

Yes

Yes

12.84***

15 415

0.563

6 构建KZ指数具体步骤:(1)对全样本各个年度都按经营性净现金流/上期总资产(CF)、现金股利/上期总资产(Div)、现金持有/上期总资产(C)、资产负

债率(Lev)和Tobin's Q(Q)进行分类。如果CF低于中位数则kz1取1,否则取0;如果Div低于中位数则kz2取1,否则取0;如果C低于中位数则kz3

取 1,否则取 0;如果 Lev 高于中位数则 kz4 取 1,否则取 0;如果 Q 高于中位数则 kz5 取 1,否则取 0。(2)计算 KZ 指数,令 KZ=kz1+kz2+kz3+kz4+

kz5。(3)采用排序逻辑回归(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将KZ指数作为因变量对CF、Div、C、Lev和Q进行回归,估计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4)

运用上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计算出每一家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KZ指数,KZ指数越大,意味着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分析

049

第56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组回归,本文将实体企业的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

国有企业,表 7 的列(1)与列(2)呈现了确切的结

果。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数字

化转型对其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6.2 基于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

从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对实

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差异化。技术水平较高

的行业,其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

术发展所需要素基础更加健全,在激烈的市场环境

中更具竞争优势,其创新能力与资金来源相比非高

技术行业企业更加多元。为此,本文将根据样本是

否为高技术企业,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回归。具体的

回归结果见表7的列(3)与列(4),结果表明,相比非

高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行

业的企业竞争力水平。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相比高

技术行业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

程中缺乏相应资源与技术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的数

字化技术与工具更加不易,因此,数字化转型对其

自身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制约因素的减缓相对较弱,

表现出数字化转型无法提升非高技术行业实体企

业竞争力的特征。

6.3 基于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分析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被称为市

场化水平,它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体系

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51]

。然而,中国各地区的

市场化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导致了要素

配置效率的不同[52]

。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制度

保障更加完善,法律监管体制更加健全,市场配置

资源更加有效,政府干预相对较少,更有利于企业

进行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竞争力提升所面临的技

术风险,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变革的信心。另外,市场

化水平更高的地区,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一定程

表7 异质性分析结果

变量

Digt

_cons

控制变量

year

city

industry

N

R2

变量

Digt

_cons

控制变量

year

city

industry

N

R2

国有企业

(1)

Cpow

0.014***

(0.004)

17.684***

(0.196)

Yes

Yes

Yes

Yes

9 980

0.597

高市场化水平

(5)

GreInP

0.018***

(0.004)

17.754***

(0.224)

Yes

Yes

Yes

Yes

9 087.000

0.528

非国有企业

(2)

Cpow

0.000

(0.005)

18.014***

(0.180)

Yes

Yes

Yes

Yes

5 435

0.465

低市场化水平

(6)

GreInP

0.004

(0.005)

17.665***

(0.230)

Yes

Yes

Yes

Yes

6 328.000

0.565

高技术企业

(3)

Cpow

0.021***

(0.005)

18.338***

(0.166)

Yes

Yes

Yes

Yes

4 086

0.464

东部地区

(7)

GreInP

0.008**

(0.004)

17.099***

(0.197)

Yes

Yes

Yes

Yes

9 028.000

0.562

非高技术企业

(4)

Cpow

0.008**

(0.004)

17.494***

(0.176)

Yes

Yes

Yes

Yes

11 329.000

0.565

中西部地区

(8)

GreInP

0.016***

(0.005)

18.637***

(0.161)

Yes

Yes

Yes

Yes

6 387.000

0.532

050

第57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度上会倒逼实体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进行数字化

变革。最后,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拥有更强的资源

流通配置能力,加速知识在人力资本、行业、区域之

间的多向流动[53]

。因此,利用李艳丽等[54]

的研究方

法,本研究将实体企业的样本分为市场化程度高和

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然后对合并的样本进行回归

分析。具体的结果显示在表7的列(5)和列(6)。结

果表明,相较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数字化转型对

高市场化地区的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

6.4 基于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

中国各地区发展由于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安

排、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趋异,其中最为明显

的是,2021年东部地区以占全国40.1%的人口创造

了占全国51.8%的地区生产总值,而中西部地区以

占全国59.9%的人口仅创造了占全国48.2%的地区

生产总值。另外,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地理位置优

越,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充足的资金和更多发展

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该地区企业数字

化转型基础条件更好;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土地和矿

产资源丰富,人口疏散,资金供应短缺,其发展更多

依赖资源与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以及传统产业[55]

,并

部分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其

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缺乏

要素基础,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

为严重。因此从地区层面来看,数字化转型对实体

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化,为此,本

文将全样本分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组

回归,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7列(7)与列(8)。结果

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系数在

东部与中西地区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相比东部

地区,数字化转型增强实体企业竞争力的效应在中

西部地区更强。这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实体企业更

需要数字化转型增强其竞争力水平。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实体企业发展与保持竞争

优势的重要力量。本文以 2007-2021 年 A 股上市

公司的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

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

理。研究发现:

1)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

2)机制分析发现通过对内提高创新能力,对外

降低信息不对称与减缓融资约束,数字化转型显著

促进了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

争力的影响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化

程度较高地区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竞争力激励

作用更强。

7.2 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论对实体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

升自身竞争水平有如下参考和启示:

1)实体企业需要借助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积

极进行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努力发展诸如大数据分

析与云计算应用等数字新兴技术,培育与搭建企业

运营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与新平台,从而借助

数字化转型助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2)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是通

过提升创新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实现

的,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自身创新潜力的挖掘与发

展,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

革,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帮扶实体企业,缓解融资

困境。

3)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股

权性质、行业、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不同的情况下

表现出异质性。因此,一方面实体企业自身需要继

续有效发挥并保持数字化转型对国有、高技术行

业、中西部地区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竞争力激励作

用,另一方面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应在实体企业进行

数字化变革、提升竞争力过程中帮助企业纾困解

难,对非国有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减少非国有企

业的信贷约束,激发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

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依托数字化变革有效提升竞争

力,同时也应加强政府补贴力度,支持并引导低技

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分析

051

第58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术行业与中西部地区实体企业将数字技术与传统

生产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走出转型困境,激发该类

实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碚. 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 中国工业经济, 2001(10): 5-10.

[2]刘淑春, 闫津臣, 张思雪, 等. 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能提升投入产出

效率吗[J]. 管理世界, 2021, 37(5): 170-190+13.

[3]Gebauer H, Fleisch E, Lamprecht C, et al. Growth Paths for Overcoming the Digitalization Paradox[J]. Business Horizons, 2020, 63(3):

313-323.

[4]安德鲁·埃贝尔. 核心能力战略[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5]张进财, 左小德.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管理世界,

2013(10): 172-173.

[6]金碚, 龚健健. 经济走势、政策调控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基

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312(3):

5-17.

[7]盛明泉, 郭倩梅, 张春强. 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竞争力的影

响——基于锦标赛视角下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3(5): 150-160.

[8]盛安琪, 汪顺, 盛明泉. 产融结合与实体企业竞争力——来自制造业

样本的实证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 33(1): 15-26.

[9]张菀洺, 杨广钊. 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 财贸经济,

2022, 43(10): 119-133.

[10]伍中信, 耿歆雨, 伍会之. 上市企业参与农村减贫对企业竞争力的

影响效应[J]. 经济地理, 2022, 42(12): 115-123.

[11]李民, 戴永务. 数字化转型对涉农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企业

异质性视角[J/OL].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

[2023-04-10].

[12]Erik B and Lorin H. Paradox Lost? Firm-Level Evidence on the Returns to Information Systems Spending[J]. Management Science,

1996, 42(4): 541-558.

[13]杨金玉, 彭秋萍, 葛震霆. 数字化转型的客户传染效应——供应商

创新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413(8): 156-174.

[14]杜明威, 耿景珠, 崔岩.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出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

的微观证据[J]. 世界经济研究, 2022, 343(9): 119-134, 137.

[15]杜明威, 耿景珠, 刘文革.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

级: 来自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J]. 国际贸易问题, 2022, 41(6):

55-72.

[16]李万利, 潘文东, 袁凯彬.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39(9): 5-25.

[17]张晨霞, 俞萍萍. 数字化转型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 云南财经大

学学报, 2023, 39(3): 81-97.

[18]戚聿东, 蔡呈伟. 数字化企业的性质: 经济学解释[J]. 财经问题研

究, 2019, 426(5): 121-129.

[19]肖静华. 企业跨体系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J]. 改革, 2020,

314(4): 37-49.

[20]袁淳, 肖土盛, 耿春晓, 等.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 专业化还是纵

向一体化[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 402(9): 137-155.

[21]李雷, 杨水利, 陈娜.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 软

科学, 2022, 36(11): 23-29.

[22]黄大禹, 谢获宝, 孟祥瑜, 等.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基于文本

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家, 2021, 276(12): 41-51.

[23]刘政, 姚雨秀, 张国胜, 等. 企业数字化、专用知识与组织授权[J]. 中

国工业经济, 2020(9): 156-174.

[24]涂心语, 严晓玲. 数字化转型、知识溢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 2022(2):

43-56.

[25]Butler B and Soontiens W. Offsho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 in

strategic nets: A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 World Bus,

2015, 50: 477-490.

[26]Sen S, Bhattacharya C B. Does Doing Good Always Lead to Doing

Better? Consumer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1, 38(2): 225-243.

[27]朱兰亭, 杨蓉. 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国际竞争力——基

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5

(7): 105-112.

[28]乐琦, 蓝海林, 蒋峦. 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中国高

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

术管理, 2008, 325(10): 47-52.

[29]孙国锋, 潘珊珊, 徐瑾.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静态和动态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2

(10): 30-40.

[30]Jin W, Zhang H Q, Liu S, et 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Water Resourc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1(20):

61-69.

[31]何帆, 刘红霞. 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

应评估[J]. 改革, 2019 (4): 137-148.

[32]吴璇, 田高良, 李玥婷,等. 经营信息披露与股票收益联动——基于

财 务 报 告 文 本 附 注 的 分 析[J]. 南 开 管 理 评 论, 2019, 22(3):

173-186+224.

[33]Jegadeesh N., Titman S. R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 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Finance,

1993, 48(1): 65-91.

[34]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金融化抑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证

据与机制解释[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42(7):57-73.

[35]孙薇, 叶初升. 政府采购何以牵动企业创新——兼论需求侧政策

“拉力”与供给侧政策“推力”的协同[J]. 中国工业经济, 2023, 418

(1):95-113.

[36]于蔚, 汪淼军, 金祥荣. 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 信息效应与资源效应

[J]. 经济研究, 2012, 47(9): 125-139.

[37]王守海, 徐晓彤, 刘烨炜. 企业数字化转型会降低债务违约风险

052

第59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吗?[J]. 证券市场导报, 2022, 357(4): 45-56.

[38]金碚,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9]金碚.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3):

5-13.

[40]李钢. 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管理科学, 2004

(2): 72-77.

[41]吴非, 胡慧芷, 林慧妍, 等.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

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1, 37(7): 130-144+10.

[42]张永珅, 李小波, 邢铭强.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 审计研

究, 2021(3): 62-71.

[43]肖红军, 阳镇, 刘美玉. 企业数字化的社会责任促进效应: 内外双重

路径的检验[J].经济管理,2021,43(11):52-69.

[44]Conley T G, Hansen C B, Rossi P E. Plausibly Exogenou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2, 94(1): 260-272.

[45]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

展, 2014, 22(5): 731-745.

[46]王桂军, 李成明, 张辉. 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J]. 财经研究,

2022, 48(9): 139-153.

[47]杨名彦, 浦正宁. 数字经济对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 来自上市公司

的证据[J]. 经济评论, 2022(3): 110-126.

[48]齐绍洲, 林屾, 崔静波.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18, 53

(12): 129-143.

[49]梅冬州, 杨龙见, 高崧耀. 融资约束、企业异质性与增值税减税的政

策效果[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5): 24-42.

[50]潘红波, 杨海霞. 竞争者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7): 159-177.

[51]SASMITA J, SUKI N M. Young consumers' insights on brand equ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015, 43(3): 276-292.

[52]高志刚, 克甝. 中国沿边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 经

济纵横, 2020(2): 23-35+2.

[53]陈恒, 侯建. R&D投入、FDI流入与国内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

——基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异质性视角[J]. 管理评论, 2017, 29

(6): 85-95.

[54]李艳丽, 赵大丽, 高伟. 市场化改革、知识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J]. 软科学, 2012, 26(4): 28-32.

[55]许宪春, 雷泽坤, 窦园园, 等. 中国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基于

“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2): 5-22.

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阮力带队赴申能集团、思格新能源、屹锂新能源等公司调研,就绿色

能源、新能储能等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诉求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座谈交流。

在申能集团,阮力听取了关于公司在氢能、清洁电力、碳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绿色低碳产

业是在“双碳”背景下完成城市及产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依托,其中传统能源清洁化以及新能源是绿色化解

决方案的重要路径之一,申能集团承载着上海市极大比例的能源保障职能,应不断深入探索,结合金融、科

技等要素,书写申能方案。

在思格新能源,阮力一行参观了生产车间以及示范项目,并重点听取了其综合运用电力电子与储能、数

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所提出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建设情况。他指出,上海市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思格作

为一家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储能公司,在新型储能市场具备差异化竞争力,希望不断做深做强,不断扩大业务

规模,可培养一批高水平研发人员与产业工程师,带动产业发展。

在屹锂新能源,阮力认真听取了公司关于电池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其核心产品全固态电池研发情况,

重点就电池安全性、成本管理、应用场景等内容深入交流。他指出,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经济效

益以及社会价值,屹锂要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生产制造项目落地。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节能和综合利用处,市能效中心(市产业绿色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调研。

(来源:上海经信委)

强化政策创新 赋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分析

053

第60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

的影响与启示

张玉玲 安毅鹏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摘要:相对贫困问题的化解是后脱贫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

点与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CFPS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

熵值法测度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观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

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与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减贫效应仍成

立。在宏观层面,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个体的减贫效果更佳。在微观层面,对学历

较低人群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教育、医疗与增加就业是数字经济化解个体相对

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结合上述异质性分析与作用机制,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范数字经济

相关制度与数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得以启示。

关键词:数字经济;相对贫困;共同富裕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4.01.006

Impact and Enlightenment of Digital Economy on Individual Relative Poverty

Zhang Yuling, An Yip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lative povert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China

in the post-poverty eradication era. Based on some theoretical views of Marx and the research of many schol收稿日期:2023-05-23

作者简介:张玉玲(1963-),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贫困治理,农村就业等

安毅鹏 (1996-0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相对贫困等

054

第61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0 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对贫困问

题的化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2020

年底,绝对贫困在中国的彻底消除补全了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相较于界限清晰的温饱型

贫困,相对贫困的隐蔽性、多维性、长期性与动态性

特点使其识别与治理难度更大,化解相对贫困难题

成为后脱贫时代扶贫工作的新重点。依据大数据

精准识别、电商扶贫等举措,数字经济对减贫工作

的推动作用已得到实践的检验,2021年我国数字产

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 8.35 万亿元与

37.18万亿元,名义增长分别为11.9%与17.2%,占

GDP 比重分别为 7.3%与 32.5%,数字经济作为国

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在高质

量视角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正为相对贫困问题的化

解提供方案与动力。

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与理论的基础上,测度了

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个体的相对贫困状态,

在多重检验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

贫困的影响。不同于众多学者以家庭作为相对贫

困研究主体,以个人为主体来研究相对贫困一方面

可以避免以家庭作为研究单位时个人收入、受教育

程度、享有的社会保障等多种维度可能被平均的状

况;另一方面由于问卷形式的局限性,可以避免已

陷入相对贫困状态的个体在问卷形式中被户主所

代表的情况,同时更能反映贫困个体的主观感受。

在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分析中除

却考虑以就业为代表的物质因素外,还考虑到教

育、医疗这类非物质因素,并以马克思部分理论观

点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为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依据实证结果对未来化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提供

启示。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

1.1 文献综述

相对贫困问题内涵深刻复杂,国内学界对于相

对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

对相对贫困理论的探析与延展,一方面是依据马克

思反贫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研

ars, using the CFPS data from 2012 to 2020,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binary choice model and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the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measured by entropy method on the relative poverty of individual micro-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dividual relative poverty, and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still holds after considering endogenous issues and conducting multiple robustness tests. At

the macro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a better effect on alleviating individual poverty. At the micro level,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lleviating the relative poverty problem of people with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education, medical care, and increasing employment are important channels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dividual relative poverty. Combining with the abov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we can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digital economy, standardizing relevant systems of digital economy, and empowering public services with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Relative Poverty; Common Prosperity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55

第62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究。如韩晓明、贾康(2018)基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

理论框架来探讨相对贫困问题[1]

;贺立龙(2020)

认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

能是人类反贫事业的重大成就[2]

。另一方面是依

据西方主流的贫困理论,如彼得·汤森的相对剥夺

理论、舒尔兹的人力资本理论与阿马蒂亚·森的可

行能力理论等结合中国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如范

和生和武政宇(2020)依据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

力理论对能力贫困、人文贫困、精神贫困等问题的

长效治理机制展开讨论[3]

;王艳萍、干梦芳(2022)

则是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贫困理论对我

国相对贫困现状进行分析[4]

;罗必良、洪炜杰、耿

鹏鹏等(2021)研究了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

主观幸福感的提升[5]

;尹志超、彭嫦燕等(2019)研

究发现发展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收

入水平[6]

;樊增增、邹薇(2021)则对后脱贫时代中国

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作了讨论[7]

同样国内学界针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也集

中于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对于数字经济内涵的界

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的测度展开研究。如

张雪玲、焦月霞(2017)将数字经济定义为通过信息

与通信技术将数字化要素用以改变经济结构与创

造经济价值的方式[8]

;裴长洪等(2018)站在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视角将数字经济描述为一种决定生产

力发展的技术手段,是生产力先进性的代表[9]

;许宪

春和张美慧(2020)完成了对国家层面数字经济规

模的测度[10]

;与此同时刘军等(2020)则是在省域层

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11]

;陈梦根和

张鑫(2020)则对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数字经

济核算提出了建议[12]

。除却数理层面的测度,数字

经济研究的另一方面是在经济发展层面中的应

用。如荆文君和孙宝文(2019)在宏观层面谈论了

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13]

;戚

聿东等(2022)在中观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加以

实证研究[14]

;何大安(2021)则以厂商视角探讨了

大数据与 AI 技术掌握程度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的影响[15]

;马香品(2020)在微观层面讨论了居民消

费在数字经济影响下的趋势与特征[16]

,张莉娜、吕

祥伟等(2021)认为数字经济可以明显地增加家庭

收入[17]

。综上,数字经济的发展无疑会释放我国经

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1.2 理论梳理

1.2.1 数字经济对相对贫困的直接影响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

社会财富创造模式,它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依托信

息、通信、网络、物联网及AI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

配置的优化以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所

代表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生产中会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本周转率,使价值的创造极大丰

富;在分配中信息的及时、透明、对称与数字经济普

惠性的特点可以优化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并为第三

次分配提供数据依据;在经济结构上可以优化产业

结构和助推产业升级,同时如移动支付等便利手段

也会进一步扩大内需。而在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

发生率较高的农村,对农业的数字化改造能够推进

生产方式变革,实现农村家庭收入增长。

从西方经济学视角来看,数字经济的边际报酬

递增,这是因为随着用户的增多,一方面会使边际

成本递减,另一方面带来增量价值。不同于传统工

业可能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等负外部

性,数字经济会因为需求增加带来更准确的计算和

资源配置,分摊到每一个增量用户上的效用就越

高,属于正外部性。在宏观层面,对于拥有庞大人

口基数的我国而言,数字经济潜能巨大,可以通过

数字经济塑造产业结构,在国际竞争中塑造自身比

较优势,缩短现代化进程。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的现实使得在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投入的

资本回报率较高,加之数字技术包含的信息技术与

通信技术本身就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与机

会,因此数字经济成为缩短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有力手段。在中

微观层面,数字产业化与数字经济催生的各种新经

济形态都会催生大量就业岗位,能够有效缓解商品

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每个个体

056

第63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都能享受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更便捷、更优质的公

共服务。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说一:数字经济的

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困。

1.2.2 数字经济对相对贫困的间接影响

1)数字经济可提升个体受教育水平

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

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8]

教育在两个方面对化解相对贫困有重要意义:一

方面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相应的技能与学识,以

便更好地参与社会分工,谋求一份工作以维系最

基本的生存需要,如马克思所说,“要改变一般的

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

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与

训练”[19]

;另一方面教育是精神给养的一种主要途

径,对精神相对贫困的化解有着重要意义。教育数

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互联网+”教

育是数字经济赋能教育的表现,众多学者认为在线

教育向欠发达地区输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平衡了

城乡与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增加了相对贫困个体获

得平等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能够降低陷入贫

困的概率,具体而言,教育对相对贫困的减贫效应为

1%~3%,对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为1%~6%[20]

。“互

联网+”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历和技能水平个体的需

求,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渠道,为社会的人力资本培养

赋能,通过化解教育层面的相对贫困来缓解社会阶

层固化,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1]

由上得研究假说二: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个

体受教育水平间接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

2)数字经济可提升个体享有的医疗水平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社会财富的

源泉,而医疗的价值就在于“保护健康,保持一切价

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22]

。同时医疗也是个体

多维贫困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是后脱贫时代我国需要重点监测解决的反贫任务

之一,医疗问题对化解个体相对贫困状态息息相

关。针对我国医疗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医疗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

如戴毅和代明(2008)认为,财政投入的决策机制障

碍等原因造成医疗的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23]

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和需求

刚性是我国医疗问题出现的根源,如吴晓东和程启

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配置医疗资源无效

的重要原因[24]

。而数字经济凭借大数据及运算优

势,既可以对财政投入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又可

以缓解患者与医疗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朱

岩认为,医疗金融、公立医院互联网和平台化发展

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5]

。“互联网+”医疗既可以平衡

城乡间的医疗差距,又可以平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

间的医疗资源配置。对欠发达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而

言,在线上对其他专家的学习也是对业务能力一种

增进。数字经济条件下在线问诊、智慧服务、数字医

保、在线支付与赔付、医学科普的便捷可获得性,有

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

而智能穿戴设备、大数据、AI与区块链技术既可以帮

人们更好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又能在精神与心理健康层面更准确地追踪治疗,有

利于避免个体陷入医疗层面的相对贫困。

由上得研究假说三: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医疗

服务水平间接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

3)数字经济可促进个体就业

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视角,就业不仅可

以避免个体沦为相对过剩人口进而陷入贫困的境

地,还可以满足人类劳动的本质,进而充实精神世

界。就业与个体收入息息相关,数字经济可以促进

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高素质高质量从业人员可以

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及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也为

市场提供了更多灵活就业的岗位,是社会生产率提

高与个人福利水平回报提高的统一[26]

。数字金融

为民营中小企业赋能,助推民间资本与小资本在市

场获得同等报酬,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提供

更多的就业岗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实现共

同富裕的重要推手[27]

,同时数字产业的发展本身就

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产业数字化、平台数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57

第64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字化则可以提供数量与种类更多的灵活就业选

择。多样的创收渠道配合数字经济时代高速的信

息流通,可以给低技能、低学历和相对弱势的群体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进而缓解

劳动群体间的相对贫困状态。

由上得研究假说四: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就业

来间接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POVi,t = α0 + α1DIGi,t +Ti + εi,t (1)

其中,POVi,t 代表个体在 i 省份 t 年的相对贫困状

态;DIGi,t 代表i省份在t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Ti 代表年份虚拟变量,用来做时间固定效应;εi,t 为

随机扰动项。结合现实与已有研究在原有模型基

础上,加入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一系列控制变量

(control variable)。

POVi,t = α0 + α1DIGi,t + β1CVmic

+β2CVmac +Ti + εi,t

(2)

其中 CVmic 是微观控制变量,CVmac 是宏观控制

变量;α1 是该模型的核心系数,若 α1 显著大于 0,

则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

困问题。

2)中介机制模型

为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化解个体相对贫困的

作 用 机 理 ,引 入 中 介 变 量(mediating variable)

MVedu ,MVmed ,MVjob ,其中

MVi,t = α2 + α3DIG + β3CVmic + β4CVmac + εi,t (3)

综上,梳理(1)式,(3)式试构建如下模型:

POVi,t = α4 + α5DIGi,t + γ1MVedu + β5CVmic

+β6CVmac +Ti + εi,t

(4)

POVi,t = α6 + α7DIGi,t + γ2MVmed + β7CVmic

+β8CVmac +Ti + εi,t

(5)

POVi,t = α8 + α9DIGi,t + γ3MVjob + β9CVmic

+β10CVmac +Ti + εi,t

(6)

若 αi(i =1、3、5、7、9)与 γi (i =1、2、3)均显

著大于 0,则表示所选取的中介变量在数字经济缓

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中承担了部分中介作用。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个体相对贫困程度

贫困问题的研究从绝对状态转向相对状态是

一种进步,但遗憾的是社会与学界都未形成识别相

对贫困的统一标准。如英国将前一年全国家庭平

均收入中位数的 60%作为次年的相对贫困线[28]

2010年后欧盟将税后收入中位数的60%作为相对

贫困的收入临界值,并制定了包含收入、物质、工作

强度三个维度的相对贫困指标体系[29]

;美国使用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相结合的方式,将贫困线界

定为收入中位收入的 40%,结合不同家庭状况加

以调整[30]

;经合组织采用 50%中位收入标准。考

虑到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面临着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参考马留赟、白钦先(2022)

的做法[31],借鉴孙久文和夏添(2019)推荐的相对贫

困线方案[32]

,以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的40%作为相

对贫困标准。若个体税后年收入低于该年相对贫

困线,代表陷入相对贫困状态,赋值为1,反之取0。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

学界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方式与标

准定义同样种类繁多,并无统一定论,考虑到数据

的可获得性,本文参考王军等(2021)[33]

与许宪春和

张美慧(2020)的思路,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

用及外部环境和数字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出发,选择

13个三级指标(见表1),运用熵值法运算得到省级

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的选取以相对贫困的诸多理论为指

导,使模型尽量简洁并能反映变量与相对贫困状态

间的关系,将控制变量作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区分。

微观层面包括个人的婚姻状态(Marry)、个人养老

保险参与情况(Ei,endowment insurance)、个人医

疗保险参与情况(Mi,medical insurance)、健康水

平(Heal)。宏观层面包括低保人口占比(bcla,basic cost of living allowances)、人口数(popu,pop058

第65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ulation),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gdp)。

4)中介变量

教育(Edu,education)以个人完成的最高学

历表示,根据学历不同由低到高进行赋值。医疗

(Mt,medical treatment)以个人对看病点条件满

意度和对看病点医疗水平评价表示,数值从 1 到

5,评价逐级增强,再将两者取值加总,其中“就医

条件”指医、药、就诊、住院等条件,也包括求医的

路程远近、交通便利程度。就业(Job)以个体工

作状态表示,若有工作则将就业状态赋值为 1,否

则赋值为0。

上述变量中微观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宏观层面的数据则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其

中 CFPS 数据共包括 2012 年、2014 年、2016 年、

2018 年和 2020 年五期,样本涵盖了全国 30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相应

地其他变量的年份选取相同的5年,形成混合截面

数据。混合截面数据的优点在于在不同年份收录

了不同个体的经济情况,且样本量大,更真实客观

地反映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

具体的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基准回归与内生性处理

运用二值选择模型中的 Logit 模型回归结果

如表 3 所示。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个体

相对贫困状态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分别逐次

加入微观与宏观控制变量后,该负向关系仍然显

著。只考虑微观层面上地区发展水平对个体相对

贫困状态的影响时系数最大,说明数字经济的发

展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的相对贫困问题,假说一得

以验证。其中,养老保险与健康状况对相对贫困

的显著负向影响正切合了阿马蒂亚·森所强调的

非物质因素对相对贫困的影响,进而为后面数字

经济通过提升医疗水平来缓解相对贫困的作用机

制打下铺垫。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发

展水平,第三产业占比越大越能有效缓解个体相

对贫困,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第

三产业的占比,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但

显然各省域数字发展水平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

响,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影响到个体的收

入、消费、生活成本等进而影响个体的相对贫困状

表1 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数字经济

二级指标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技术应用及外部环境

数字产业发展

三级指标

互联网接入端口数(万个)

互联网域名数(万个)

光缆长度(km)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部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万元)

金融数字化程度

数字金融使用深度

数字金融覆盖广度

网上移动支付水平

电信业务总量(亿元)

软件业务收入(万元)

软件产品收入(万元)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59

第66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表2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

变量

被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中介变量

工具变量

变量名

相对贫困状态(pvt)

数字经济(dig)

健康(heal)

婚姻(marry)

养老保险(ei)

医疗保险(ms)

人口(lnpopu)

低保人口占比(bcla)

三产占比(3gdp)

工作(job)

教育(edu)

医疗(me)

tool

变量说明

个人收入是否小于全国人均收入中位数的40%:0=否,是=1

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非常健康=1,很健康=2,比较健康=3,一般=4,不健康=5.

个人婚姻状况(未婚、离异或丧偶=0,同居或在婚=1)

参与缴纳养老保险=1,未参与=0

参与缴纳医疗保险=1,未参与=0

个体所处省域当年总人口

各省低保人口比上各省总人口数表示(%)

各省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当地GDP(%)

是否有工作:否=0,是=1

文盲或半文盲=0,从未上过学=3,小学=4,初中=5,高中、中专、技校

和职高=6,大学大专=7,本科=8,硕士=9,博士=10

很不好=1,不好=2,一般=3,好=4,很好=5;再将两者取值加总

各个省域1984年邮电业务总量与相应微观数据前一年移动电话交换

机容量的乘积

均值

0.430 805 3

0.297 207 2

2.782 574

0.770 937 8

0.634 848

0.896 748 4

8.578 314

0.050 187 9

0.495 750 2

0.655 820 3

3.589 454

5.921 653

11 579.78

标准差

0.495 194 6

0.227 457 6

1.147 781

0.420 234 2

0.481 478 3

0.304 290 7

0.561 330 8

0.042 096 8

0.137 311 5

0.475 105 5

1.799 554

1.644 179

10 579

表3 基准回归

变量

Dig

Marry

Ei

Ms

Heal

ln(popu)

Bla

3gdp

第一阶段

工具变量

常数项

年份虚拟变量

N

PseudoR2

基准回归

Logit

-0.941***

(0.051 2)

-0.925***

(0.0750)

YES

43 486

0.239 4

-1.030***

(0.051 9)

-0.200***

(0.029 3)

-0.555***

(0.026 2)

-0.010 1

(0.040 3)

0.155***

(0.010 2)

-1.099***

(0.0905)

YES

43 486

0.252 8

-0.68 4***

(0.079 4)

-0.196***

(0.029 5)

-0.544***

(0.026 3)

-0.066 9*

(0.040 4)

0.158***

(0.010 3)

0.336***

(0.029 8)

6.343***

(0.388)

-0.334**

(0.142)

-4.217***

(0.297)

YES

43 486

0.260 1

内生性处理

Ivprobit

-0.356***

(0.056 2)

-0.119***

(0.016 9)

-0.316***

(0.015 2)

-0.038 5*

(0.023 3)

0.092 0***

(0.006 03)

0.192***

(0.017 5)

3.870***

(0.242)

-0.168**

(0.070 7)

0.019 0***

(6.75e-05)

-2.469***

(0.166)

YES

43 486

0.836 6

Cmp

-0.171***

(0.054 6)

-0.021 9

(0.015 5)

-0.291***

(0.013 9)

-0.053 0**

(0.021 5)

0.088 9***

(0.005 53)

0.088 5***

(0.017 2)

6.575***

(0.223)

-2.863***

(0.083 9)

0.018 5***

(7.72e-05)

-2.250***

(0.003 39)

YES

43 486

0.792 2

注:***、**、*分别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z统计值;内生性处理中,cmp与ivprobit第一阶段F统计量分别为207 14.67、185 53.09;其中

ivprobit弱工具识别检验结果AR值为40.07***,Wald值为40.11***,均在p值为1%的水平上显著,故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不是弱工具变量

060

第67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态。模型的设立难以避免遗漏变量的存在,无法避

免遗漏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产生相关性,这便是模

型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用ivprobit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借鉴黄群

慧、余泳泽等(2019)用各个省域 1984 年邮电业务

总量与前一年互联网用户数的乘积作为工具变量

的方法[34]

,用各个省域 1984 年邮电业务总量与前

一年该省域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乘积作为工具变

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被国家统计局描述为“电

信主要通信能力”,既能反映同时服务用户的最大

数量,也能反映一定的数字经济的基建水平。同时

本文借鉴Zhu等(2020)的研究方法[35]

,采用Roodman所提出的条件混合过程CMP对内生性问题作

补充处理。CMP(conditional mixed process,条件

混合过程)运用充分信息最大似然(FIML)估计方法

进行两阶段估计,克服了样本自选择、遗漏变量及

反向因果问题造成的估计偏误,从而提升了估计结

果的稳健性。考虑到宏观变量可能存在的多重共

线性,在做CMP检验时只考虑微观控制变量,运算

后atanhrho_12参数在1%水平为0.257,表明CMP

方法比ivprobit方法更有效。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数字经济仍能显著化解个体

相对贫困问题。

3.2 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上述回归结果的可靠性,从三个方面进

行稳健性检验。

1)改变估计方法

Logit函数和Probit的函数几乎重叠,只是在计

算方面Logit较Probit更容易计算,替换为Probit模

型后进行估计。

2)变换被解释变量

将被解释变量变为以个人税后年收入中位数

的6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

3)对样本进行处理

一方面剔除掉直辖市与样本量较小的内蒙古、

表4 稳健性检验

变量

Dig

Marry

Ei

Ms

Heal

ln(popu)

Bla

3gdp

常数项

年份虚拟变量

N

PseudoR2

Model1

-0.413***

(0.045 1)

-0.120***

(0.016 9)

-0.316***

(0.015 2)

-0.038 9*

(0.023 3)

0.092 3***

(0.006 02)

0.201***

(0.016 7)

0.037 2***

(0.002 26)

-0.145**

(0.069 4)

-2.528***

(0.163)

YES

43 486

0.260 1

Model2

-0.754***

(0.076 3)

-0.217***

(0.028 4)

-0.572***

(0.025 6)

-0.089 1**

(0.039 2)

0.163***

(0.010 1)

0.346***

(0.028 3)

0.064 4***

(0.003 87)

-0.333***

(0.126)

-4.169***

(0.279)

YES

43 486

0.229 2

Model3

-0.543***

(0.079 6)

-0.189***

(0.030 8)

-0.498***

(0.027 3)

-0.020 8

(0.042 5)

0.161***

(0.010 7)

0.162***

(0.037 2)

4.713***

(0.444)

0.039 2

(0.122)

-2.837***

(0.349)

YES

39 551

0.255 4

Model4

-0.361***

(0.094 8)

-0.199***

(0.029 5)

-0.534***

(0.026 4)

-0.066 9*

(0.040 4)

0.158***

(0.010 3)

0.195***

(0.039 0)

6.161***

(0.391)

-1.852***

(0.282)

-2.438***

(0.426)

YES

43 486

0.260 8

Model5

-0.224**

(0.098 8)

-0.209***

(0.030 2)

-0.547***

(0.026 9)

-0.043 0

(0.041 3)

0.160***

(0.010 5)

0.151***

(0.040 5)

6.802***

(0.423)

-2.357***

(0.306)

-2.070***

(0.451)

YES

41 752

0.262 5

注:***、**、*分别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z统计值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61

第68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海南、宁夏、青海与新疆五省份,另一方面对样本进

行缩尾与截尾处理。

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模型1 是Probit

模型结果,模型2 是用人均收入中位数的60%作相

对贫困线的结果,模型3 是剔除了直辖市与五个样

本量较少的地区后的结果,模型4 与模型5分别是

缩尾与截尾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不同方法

进行稳健性分析的结果中,数字经济系数仍然显著

为负,表明数字经济对个体的相对贫困状态的缓解

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由此假说一得到验证。

3.3 异质性检验

为了验证数字经济对相对贫困个体的减贫效

果在不同的样本或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做如下

异质性检验。

1)宏观层面

以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划分,这种划分除了代

表通常意义的地理维度外,还普遍代表着经济发展

水平。

2)微观层面

以个体是否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作区分。回

归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所示,在宏观层面,数字经济对

各地区相对贫困个体均具有减贫效应。西部地区

回归结果并不显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部分省份样

本量过少,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域部分省份享有大量

国家补助,对个体的访问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现象。

在剔除样本量过少的省份宁夏、青海与新疆后,减

表5 异质性检验

变量

Dig

控制变量

常数项

年份虚拟变量

N

PseudoR2

宏观区域异质性

东部

-0.430***

(0.160)

YES

-4.042***

(0.706)

YES

19 296

0.217 0

中部

-2.207***

(0.702)

YES

-0.623

(1.104)

YES

13 003

0.202 3

西部

-0.689

(0.449)

YES

-2.119**

(0.829)

YES

11 187

0.262 8

-0.886*

(0.460)

YES

-2.779***

(0.903)

YES

11 035

0.262 3

微观个体异质性

大专学历以下人群

-0.818***

(0.086 7)

YES

-3.839***

(0.326)

YES

32 382

0.195 7

大专学历及以上人群

-0.288*

(0.170)

YES

-3.951***

(0.563)

YES

11 104

0.193 1

注:***、**、*分别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z统计值

贫效应变为在10%水平上显著。

通过系数可知数字经济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对个

体相对贫困的缓解效果远超东部地区,特别是对中

部地区效果显著,这得益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与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如此,在未来的数字经济

发展中,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

可以更大程度地缓解相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打

下坚实基础。在微观层面,可以看出相较于高学历

人群,数字经济对低学历人群相对贫困状态的缓解

不但效果更好还更加显著。一方面可能是数字经济

使得低学历人群获得学历晋升的机会,获得更高劳

动技能,进而提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能是数字

经济带动了部分简单劳动的岗位,使得大量劳动者

获得就业岗位。上述两种可能都为数字经济缓解

个体相对贫困状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佐证。

3.4 作用机制检验

表 6 中模型 1、模型 2、模型 3 分别为数字经济

对中介变量即教育、医疗、就业的回归结果,显著为

正的系数代表数字经济对各中介变量均存在显著

正向影响。模型4、模型5、模型6分别为中介效应

回归结果。

对上述中介效应进行 Bootstrap 检验,因样本

量较大,选择抽样2 000次,将检验结果汇总如表7。其

062

第69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中,_bs_1表示r(ind_eff),即间接效应;_bs_2表示r

(dir_eff),即直接效应。教育的中介效应中直接效应

为0.188,间接效应为0.041,在1%水平上显著。数

字经济与教育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互联网+”

教育可以通过提升学历和技能的途径来有效缓解

个体的相对贫困状态,在数字经济缓解个体相对贫

困中起着正向的中介效应。医疗的中介效应中直

接效应为 0.153,间接效应为 0.076,在 1%水平显

著。数字经济与医疗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互

联网+”医疗与数字化健康产业可以通过医疗资源

的平衡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避免个体因病致

贫、因病返贫的可能发生。就业的中介效应中直接

效应为 0.063,间接效应为 0.166,在 1%水平上显

著。数字经济与就业的系数均显著为负,可以看出

随着数字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不断加大,大量

就业岗位的提供是最显著的缓解个体相对贫困状

态的途径。由此,假说二、三、四得到验证。

4 结论及启示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化解个体相对贫

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着较为显著的贡献。

本文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点与众多学者研

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的CFPS数据构建

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熵值法得

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观个体相对

贫困状态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

表6 作用机制检验

变量

Dig

Edu

Me

Job

控制变量

常数项

年份虚拟变量

N

PseudoR2

Model1

Edu

0.092 6***

(0.034 7)

YES

3.550***

(0.051 8)

YES

43 486

0.168

Model2

Me

0.045 7**

(0.022 8)

YES

1.304***

(0.034 1)

YES

43 486

0.389

Model3

Job

0.132***

(0.008 31)

YES

0.579***

(0.012 4)

YES

43 486

0.316

Model4

Pov

-0.760***

(0.076 7)

-0.203***

(0.006 91)

YES

-3.185***

(0.280)

YES

43 486

0.243 4

Model5

-0.757***

(0.076 3)

-0.067 3***

(0.010 6)

YES

-4.081***

(0.279)

YES

43 486

0.229 8

Model6

-0.678***

(0.083 1)

-2.211***

(0.031 0)

YES

-1.906***

(0.300)

YES

43 486

0.327 0

注:***、**、*分别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z统计值

Edu

Me

Job

Effect

_bs_1

_bs_2

_bs_1

_bs_2

_bs_1

_bs_2

Observed

Coef.

0.041

0.188

0.076

0.153

0.166

0.063

Bootstrap

Std. Err.

0.003

0.014

0.004

0.014

0.008

0.012

z

12.19

13.38

21.52

10.80

20.48

5.10

P>|z|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7 Bootstrap检验结果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63

第70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数字经济专栏

DIGITAL ECONOMY COLUMN

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在考

虑内生性问题与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减贫效应

仍成立。在宏观层面,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

地区来说,数字经济对个体的减贫效果更佳。在微

观层面,数字经济对学历较低人群相对贫困问题的

缓解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教育、医疗与增加就

业是数字经济化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

结合上述异质性分析与作用机制,可以从数字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范数字经济相关制度与数

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得以启示。

1)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数字

技术建设布局

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

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为各领域各行业的

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信息基础;另一方面数字经济

的发展本身就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就业的中介效

应对个体的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显著,有利于推动共

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统筹规划数字技术建设布局

可以平衡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有助于弥合

城乡间、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数字鸿沟,进

一步推动化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东

数西算”工程的开展,提升了区域间数据与算力的

交互发展,东部地区优质的数字资源与人力资本可

以被西部地区跨区域享有,以此拉动西部欠发达地

区产业链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地域层面的相对贫困现状。

2)规范数字经济相关制度,建立适配于数字经

济时代的分配制度

首先要健全与完善数字经济竞争制度,确保

效率与公平,同时加强对大型数字平台的监管,避

免对数字资源的垄断。其次要规范新型劳资关

系。数字经济会刺激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的产生以

增加个体收入,但也模糊了传统劳资关系,新型劳

资关系下对劳动者的保护与对劳动关系的治理是

维护数字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再次是发挥

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示范性作用,将欠发达区域

与相对贫困个体尽可能地纳入产业链条中,真正

地做到“先富带动后富”,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

现。最后要完善市场要素规则,用市场逐步探索

数据资产定价机制,在考虑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将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进一步完善社会主

义分配制度。

3)拓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赋能公共服务

医疗、教育等非物质因素作为中介要素对相对

贫困的缓解作用显著。可利用大数据对公共资源

的供需状况进行整合分析,平衡教育、医疗、公众文

体娱乐资源的供给,依靠数据分析精准优化民生与

社保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共

享,同时运用数字化平台对公共服务进行监管和评

价。此外还要拓宽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发力数字

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养老等领域,缓解成本过高和

资源难共享的医疗问题,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

时时可学的教育新境地,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

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依。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筛查

并及时发现与预警贫困个体因重病、教育等可能导

致的支出型贫困,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

措施,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扶贫领域的

科学决策,构建长效扶贫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晓明, 贾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要点[J]. 财

政科学, 2018, 31(7): 5-9+23.

[2]贺立龙. 中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基于政治经

济学的视角[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 11(5): 156-182.

[3]范和生, 武政宇.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研究, 2020, 151(1): 63-69.

[4]王艳萍, 干梦芳. 贫困的机理与中国特色反贫困研究——基于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贫困理论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8

(2): 63-76.

[5]罗必良, 洪炜杰, 耿鹏鹏, 等. 赋权、强能、包容:在相对贫困治理中增

进农民幸福感[J]. 管理世界,2021, 37(10): 166-181+240+182.

[6]尹志超, 彭嫦燕, 里昂安吉拉.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J].

管理世界, 2019, 35(2): 74-87.

[7]樊增增, 邹薇. 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

与贫困变化的量化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 2021, 403(10): 59-77.

[8]张雪玲, 焦月霞.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 浙江社会

科学, 2017, 248(4): 32-40+157.

[9]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

2018, 39(9): 5-22.

064

第71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DIGITAL ECONOMY COLUMN 数字经济专栏

[10]许宪春, 张美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

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5): 23-41.

[11]刘军, 杨渊鋆, 张三峰.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 上海

经济研究, 2020(6): 81-96.

[12]陈梦根, 张鑫. 数字经济的统计挑战与核算思路探讨[J]. 改革, 2020

(9): 52-67.

[13]荆文君, 孙宝文.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理论分析框

架[J]. 经济学家, 2019, (2): 66-73.

[14]戚聿东, 褚席.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机理的实证研究

[J]. 学习与探索, 2022, 321(4): 111-120.

[15]何大安. 中国数字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J]. 治理研究, 2021, 37(3):

5-15+2.

[16]马香品. 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

[J]. 财经科学, 2020, 382(1): 120-132.

[17]张莉娜, 吕祥伟, 倪志良.“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

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6(3): 34-45.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56-557.

[1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95.

[20]王亚芬, 韩律, 李倩倩. 教育对贫困的影响——基于中国1986年义

务教育法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22, 229(7): 126-144.

[21]唐任伍, 孟娜, 叶天希. 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J]. 改革, 2022(1): 16-27.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29.

[23]戴毅, 代明. 医疗卫生产品供给行为缺陷与改善对策——“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 石家庄: 经济与管理, 2008(10): 5-

10.

[24]吴晓东, 程启智. 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基于政府管

制的视角[J]. 南昌: 江西社会科学, 2009(9): 209-214.

[25]朱岩. 新思维下的医疗产业生态重构——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前

瞻[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24).

[26]蔡昉. 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J]. 东岳论丛, 2023,44(3):

118-124+192.

[27]李实.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 经济研究, 2021(11):

4-13.

[28]程蹊, 陈全功. 较高标准贫困线的确定:世界银行和美英澳的实践

及启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6): 141-148.

[29]Vliet O V, Wang C. Social Investmentand Poverty Reduction: Acomparative Analysis across Fifteen European Countries[J].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15, 44(3): 611-638.

[30]张琦, 沈扬扬. 不同相对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4): 91-99.

[31]马留赟, 白钦先. 数字经济如何缓解相对贫困[J]. 财经科学, 2022

(7): 92-105.

[32]孙久文, 夏添.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

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98-113.

[33]王军, 朱杰, 罗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 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 2021, 38(7): 26-42.

[34]黄群慧, 余泳泽, 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

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8):5-23.

[35]Zhu Z, Ma W, Sousa-Poza A, et al. 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ageon

Perceptions of Social Fairness: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0.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065

第72页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

践研究

佟 庆1 郭玥锋2 林涵逸3 林炫辰4 王紫琼2

1. 清华大学

2. 苏州新碳峰和科技有限公司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摘要: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针对以促进社会消费端减排为重点的碳普

惠机制开展研究、出台政策。深圳市是实施生活碳普惠机制的典型城

市,且生活消费部门是深圳市中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源消费部门,实

施碳普惠政策措施降碳潜力巨大。基于深圳市与碳排放有关的现状,阐

述了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对比了深圳市已发布的碳普惠方法学,

分析了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供需方,为其他城市开展碳普惠机制相关研究

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碳普惠;深圳市;碳市场;降碳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4.01.007

Research on Policy and Practice of

Carbon Credit in Shenzhen

TONG Qing1

, GUO Yuefeng2

, LIN Hanyi3

, LIN Xuanchen4

,

WANG Ziqiong2

收稿日期:2023-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碳中和的环境协同治理研究基金项目(721400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不可能三角”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72374122)

第一作者:佟庆(1977-0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等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王紫琼(1997-07-),女,硕士,主要从事低碳城市建设、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

第73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1. Tsinghua University

2. Suzhou New Carbon Peak and Technology Co., Ltd.

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4.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and issued policies focusing on

promoting carbon reduction at the social consumption end through carbon credit mechanisms. Shenzhen is a

typical city implementing the carbon credit mechanism for daily life, and the daily consumption sector is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ption sector in Shenzhen after industry,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implementing carbon

reduction measures through carbon credit polic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enzhen's carbon emission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Shenzhen's carbon credit mechanism, compares the carbon credit methodologies that have been released in Shenzhen, and analyz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of

Shenzhen's carbon credit mechanism, providing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carbon credit mechanisms.

Key words: Carbon Credit; Shenzhen; Carbon Market; Carbon Reduction

0 深圳市经济发展、能耗和碳排放现状

1)经济发展

根据《深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1]

,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2 387.68亿元,

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亿

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

加值12 405.8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38.3%;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183 274元(按年平

均汇率折算为27 248美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3 322.07亿

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增加值5 811.96亿元,增长2.6%;数字与时尚产业

增加值3 327.74亿元,增长8.8%;高端装备制造产

业增加值538.98亿元,增长5.1%;绿色低碳产业增

加值 1 730.62 亿元,增长 16.1%;新材料产业增加

值364.74亿元,增长21.9%;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增加值676.78亿元,增长6.7%;海洋经济产业增加

值871.26亿元,增长11.5%。

2)能源消费

(1)城市整体能源效率水平持续提升并稳居全

国首位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

降 19.9%,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全国

超大城市中能耗强度最低的城市,全市电源总装机

容量达到1 695万kW,核电、气电等清洁电源装机

容量占比约 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 30 个百分

点。2020年,深圳平均每度电支撑28元的GDP,位

居全国第二。

(2)能源消费和供应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2022 年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

告,从分品种能源消费构成看,深圳市的能源消费

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主要以化石能源和电力为

主。其中,一次电力消费占比最高,而化石能源合

计占53.13%,超过总消费的半数。此外,深圳市的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效初现,以电力、天然气等为

主的清洁能源占比接近 60%。具体而言,一次电

力、油品燃料、煤品燃料、天然气、电力净调入和其

他能源消费构成分别为31.92%、27.67%、13.16%、

12.30%、10.67%和4.28%(见图1)。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研究

067

第74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3)传统制造业和居民生活领域仍为能源消费

大户

根据《深圳统计年鉴 2022》[3]

报告,从分部门能

源消费构成看,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属

于传统的“用能大户”,其 2021 年度能源消费量位

居各部门第一,相当于1 596.08万tce。与此同时,

生活消费部门是深圳市中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能

源消费部门,工业和居民两者能源消费之和达深圳

市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半数以上,为 53.4%。此

外,随着深圳市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逐年提

高,其能源消费也随之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

通信业、其他第三产业及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的能源消费量依次位列城镇其后,在这之中,其他

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在深圳市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中的占比已由2015年的9.4%稳步上升至2021年

的15.6%。最后,深圳市2021年的农、林、牧、渔业

的能源消费仅有14.82万tce,其占深圳市终端能源

消费总量的比例远低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见图

2和图3)。

图2 2021年深圳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构成

图3 2021年深圳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构成

3)节能降碳

节能降耗减排政策措施成效显著。近年来,为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

大战略决策,深圳市聚焦节能降碳领域出台了一系

列相关政策。先后制定《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

四五”规划》《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

(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深

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积极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

同增效,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齐

头并进。在政策引领下,深圳市节能降碳发展成效

明显。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2022年深圳市地区

生产总值为32 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能源

结构不断优化,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根据《政

府工作报告》[4]

,以2022年度为例,深圳市清洁能源

装机比重78.3%,提高1.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

预计下降4.5%。各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

高。根据《广东省地级以上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

图1 深圳市终端能源消费情况(2015-2021年)

068

第75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法及数据核查表》[5]

,2010-2019年全市GDP增长

1.3 倍,而碳排放总量仅增长 44%,在 2019 年达到

5 015 万 t,排放年均增速由 2010-2015 年的 5.3%

降至 2015-2019 年的 2.7%(不含深汕特别合作

区)。目前,深圳市单位GDP碳排放已降至全国平

均水平的1/5,绿色建筑面积约1.47亿m2

,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86万辆,建成充电桩超过19万个。

4)小结

总体上说,深圳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效

率水平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

脱钩特征明显,但碳排放继续下降压力和困难较

大,在人民生活领域实施碳普惠政策措施降碳潜力

巨大,主要基于以下4个因素:

(1)从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看,要求进一步减

排降碳。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以“创新创业创意

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为城市发展愿景,持续在

绿色低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结构优化方面

进行探索,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尖兵,以碳达

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从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中国香港等城

市的人均GDP、人均碳排放、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对比看,深圳市已达到国际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标

准,经济发展以科学技术和机制创新等内在动力为

主,城市发展阶段决定了难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3)从产业结构看,二产、三产占经济绝对比

重,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为主,能源消费强度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减少

碳排放,需要较大成本和较长时间。

(4)从能源消费和能源供应结构看,以可再生

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煤和石油等化石能

源比重小、下降潜力有限,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大幅

度减少碳排放难度大。

1 广东省碳市场、深圳市碳市场、广东省碳普

惠机制、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之间的关系

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

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6]

,其中确定了广东省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和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以下

简称“广东省碳市场”和“深圳市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属于强制性碳市场,主要覆

盖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广东省碳市场覆盖水泥、钢

铁、石化、造纸和民航5个行业,年排放CO21万(t 或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5 000 tce)及以上的 217 家企

业。深圳市碳市场覆盖工业、交通、通信等34个行

业,年排放CO2 3 000 t及以上的共684家企业。在

碳市场中,政府每一年会分配给重点排放企业一定

的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企业使用政府分配的碳排

放配额进行履约。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主管部门

为其分配的配额和企业实际排放量之间都会存在

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果企业碳排放量大于主管部

门为其分配的配额量,企业就会存在履约指标缺

口,这时候企业既可以在碳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盈

余的配额,也可以购买碳市场规则允许的碳市场边

界之外的自愿减排企业实施特定减排项目产生的

减排指标(见图4)。

碳普惠交易机制就属于上述的自愿减排交易

图4 自愿减排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系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研究

069

第76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之一,延伸了碳市场交易产品的品种。碳普惠是利

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依据一定的技

术标准,对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的各种较小体量

的降碳减排行为进行减排量量化、记录、核证,并通

过交易、兑换、优惠等形式形成市场化激励或政策

激励,鼓励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低碳行为,广泛积

极参与碳中和行动,推动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有利于实现全社会低碳发展愿景。

2015年,广东省颁布《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

作实施方案》[7]

,标志着国内首次碳普惠制度的起

步。2017年,《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

行办法》[8]

明确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

作为广东省碳市场的有效补偿机制,原则上等同于

省 内 产 生 的 国 家 温 室 气 体 核 证 自 愿 减 排 量

(CCER),二者均可用于抵消广东碳市场的碳排放。

2021年,深圳市颁布《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

作方案》[9]

,标志着深圳市碳普惠体系建设的起步。

2022年,《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10]

明确深圳市碳

普惠核证减排量可在深圳市碳市场用于抵消年度

排放量。至此,广东省碳普惠机制和深圳市碳普惠

机制均完成了和各自碳市场的有效链接。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广东省碳市场和深圳市碳

市场相互独立,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和交易信

息互不相同。与碳市场类似,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碳

普惠机制也是相互独立,方法学、交易规则互不相

同,且都只能用于各自行政区域内的碳市场上来抵

消碳排放量(见图5)。

图5 广东省、深圳市碳市场和碳普惠的关系示意图

2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

目前,围绕深圳碳普惠的主要政策框架文件

是《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深圳市碳

普惠管理办法》,同时在“双碳”工作方案、《深圳市

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其他

与碳市场相关的文件中,对碳普惠建设也提供了

相应的支持。

2.1 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21年11月,深圳市颁布《深圳碳普惠体系建

设工作方案》,从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标准体系、低

碳场景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五个方

面出发,明确目标。目标到 2023 年基本形成规则

流程清晰、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台完善和商业模

式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工作方案提出:

1)成立碳普惠工作专项小组和深圳碳中和促

进会(协会)。

2)制定碳普惠管理办法和碳普惠方法学,制定

低碳场景评价规范,制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和碳积

分兑换规则。

3)建立碳普惠广泛覆盖的绿色出行、绿色消

费、绿色生活等场景。

4)建立基于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交易机制。

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将碳普惠核证

减排量纳入深圳碳市场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品种。

5)鼓励开发碳普惠应用程序,建立碳普惠统一

平台。

2.2 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

2022 年 8 月,深圳市颁布《深圳市碳普惠管理

办法》,规定主管部门职责,厘清各类主体参与碳普

惠的方式和要求,规定碳普惠方法学、核证减排量、

碳积分等的管理流程,鼓励组织、个人按照自愿原

则积极参与减排量的核证、备案和交易。

1)碳普惠方法学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开发碳普惠方

法学,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备案。

2)核证减排量

明确规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核证、备案和交

易流程,明确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纳入深圳市碳市

场核证减排量交易品种,可用于深圳市碳市场的履

约抵消。

070

第77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3)碳积分

鼓励个人参加碳普惠获得碳积分,鼓励运营机

构制定碳积分商业激励机制。

4)碳普惠场景

鼓励公共场所、公共机构打造为碳普惠场景,

探索场景内消费者的奖励机制。

2.3 其他相关文件

2021 年 7 月,深圳市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生态

环境保护条例》[11]

,通过立法指出政府应当建立碳

普惠机制,推动建立深圳市碳普惠服务平台,对小

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排行为进行量

化,施行政策鼓励与市场激励。

2022年11月,深圳市南山区在《南山区促进产

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2]

中规定,对于

通过低碳场景评价,且由市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

授予碳普惠低碳场景标识的旅游景区、餐饮、酒店、

商超等,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2022年12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

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3]

,对具备碳减排效

益且经备案公布的碳普惠方法学给予财政资金支

持。鼓励运营机构开发碳普惠应用程序,打造碳普

惠场景,对运营机构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2023 年 9 月,深圳市福田区在《深圳市福田区

支持“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4]

中规定,

对成功申请创建碳普惠场景的运营主体,根据碳普

惠场景平台开发成本的50%给予不超过30万元资

金支持。

2023年10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

方案》[15]

,指出深入建设深圳碳普惠体系,打造广泛

覆盖的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和节能减排

项目场景,完善制度规范,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建立

个人碳账户,探索基于核证减排量和碳积分的商业

激励机制。

2.4 实践

在碳普惠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发布后,深圳市

碳普惠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社会各界开始积极参与。

2021年12月,《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

法学(试行)》开始实施,腾讯推出“低碳星球”小程

序。2022年6月,《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

法学(试行)》出台,深圳供电局推出“碳普惠”应

用。2022年9月,深圳通公司和巴士集团开发“全

民碳路”小程序应用。2022年12月,《深圳市共享单

车骑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深圳市森林经营碳普

惠方法学(试行)》开始实施。深圳首批“碳普惠核证

减排量交易”成功签约,标志着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

易产品正式落地。2022年,碳普惠相关小程序累计

用户量已超过555万,大大鼓励公众从绿色行为中

获得低碳权益,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023 年 6 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签发首批

52 928 t碳普惠减排量,标志着深圳碳市场与碳普

惠体系正式打通。8月,深圳通“全民碳路”碳普惠

项目作为深圳首个碳普惠交易品种,在深圳排交所

成功挂牌上市。8月,深圳市某公司通过购买碳普

惠核证减排量,用于公司自身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案件完成替代性修复,这是广东省首例将企业损害

自然的赔偿用于减排项目的价值回馈。

3 深圳市已发布的碳普惠方法学对比

深圳市碳普惠机制提出了交通出行、居民生

活、碳汇和商业等方法学重点领域,目前已发布了

四个方法学,其中交通出行类方法学两项,居民生

活类方法学一项,碳汇方法学一项,尚无商业领域

的方法学正式发布。此外,目前仅有交通类的两项

方法学有减排量签发,其余领域尚无减排量签发

(见表1)。

4 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供需方分析

总体上说,深圳市已经打通了自愿减排、碳普

惠和强制减排市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碳普惠服

务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较为完整。

4.1 供方

减碳项目开发主体和经个人委托的碳普惠应

用程序运营机构,可以作为碳普惠项目业主(项目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研究

071

第78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业主)参与碳普惠项目审定及其减排量核证、备案、

交易等活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于2023年6月18日签发首

批52 928 t碳普惠减排量[16-17]

。本次首批签发减排

量的三个碳普惠项目为腾讯臻益(深圳)低碳公共出

行、深圳通低碳公共出行以及哈啰共享单车骑行,分

别基于《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15]

《深圳市共享单车骑行碳普惠方法学》[16]

进行减排

量开发,于2023年5月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完成备

案、签发(见图6)。

表1 深圳碳普惠方法学比较

方法学

范围

规范性

引用文件

适用对象

地理范围

(适用边界)

减排量

计入期

基准线情景

项目情景

依托项目

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

碳普惠方法学

个人采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低碳公

共出行方式,减少乘坐有更多温室

气体排放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减

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

GB/T 32852.1—2016城市客运术

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CM-028-V01 快速公交项目(第

一版)

CM-032-V01 快速公交系统(第

一版)

GA 802-2019道路交通管理机动

车类型

CDM-EBTool18 城市客运交通模

式转换基准线排放计算工具(第一

版)

适用于数据聚集平台进行减排量

申请

项目活动须发生在深圳市行政区

域范围内,超出深圳市行政区域范

围的出行里程不纳入项目产生的

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计算范围

自2021年1月1日起计

居民采用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

公共汽车和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平

均碳排放水平

项目期个人采用纯电动公共汽车

或地铁出行的平均碳排放水平

“低碳星球”

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

碳普惠方法学

个人通过低碳使用居民生活用电

所产生的减排量的核算流程

和方法

电力消耗和发电监测的基线、项目

和泄漏排放(am-tool-05-v3.0)

计算电力系统排放因子的工具

(am-tool-07-v7.0)

数据聚集平台运营机构可接受注

册用户授权获取其居民生活用电

消费数据,并代表其开发碳普惠项

目并申请减排量

须发生在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超出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的居民

生活用电不纳入项目产生的碳普

惠核证减排量计算范围

自2022年1月1日起计

深圳市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未

开展居民低碳用电的活动情景

注册用户在项目期低碳用电行为

的活动情景,从而间接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深圳供电局居民低碳用电

深圳市共享单车骑行

碳普惠方法学

个人利用移动电话 APP 软件、

GPS定位工具等,使用商业公司

提供的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

减少乘坐有温室气体排放的交通

工具所产生的减排量的核算流程

和方法

CDM-EBTool18 城市客运交通

模式转换基准线排放计算工具

(第一版)

CM-028-V01快速公交项目(第

一版)

CM-032-V01快速公交系统(第

一版)

GB/T 32852.1—2016 城市客运

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GA 802-2019 道路交通管理机

动车类型

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

学(试行)

碳普惠应用程序运营机构进行减

排量申请

项目活动须发生在深圳市行政区

域范围内,超出深圳市行政区域

范围的出行里程不纳入项目产生

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计算范围

自2022年1月1日起计

项目活动实施前切实可行的交通

出行情景

注册用户骑行共享单车的出行情

“哈啰碳路者”

深圳市森林经营

碳普惠方法学

森林经营过程中实施林业增

汇行为产生的碳普惠核证减

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

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2252-2014碳汇造林技

术规程

项目地块的经营者应为个人、

村集体组织或企业

(1)深圳市及对口帮扶协作

的广东省内地区或对口合作

的省外革命老区重点城市

(2)《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

作方案》(深府办函〔2021〕92

号)中提及的相关区域

项目核证减排量计入期为10

年,项目计入期满后可以继续

申报。核证减排量产生时间

不得早于 2015 年 1 月 1 日。

核算周期以整年为计算单位,

一个核算周期至少为1年

项目所在地级市林地平均固

碳水平

-

-

072

第79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4.2 需方

1)生态损害赔偿义务人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

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

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

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

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

用由侵权人负担。需要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

义务人可通过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予以注销的修

复方式,将损害赔偿费用用于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

与节能减排活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深圳市首例通过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行

生态替代性修复的案件已完成交易,生态损害赔偿

义务人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共计 24 502.5 元

全额购买碳普惠产品,形成了“行政处罚+碳普惠替

代性修复”的碳普惠新消纳模式。

2)深圳市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深

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

案》)指出:“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纳入深圳碳市场

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品种,完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

对管控单位碳排放配额的抵消补充机制,推动碳普

惠核证减排量用于碳市场履约抵消”。截至 2022

年,深圳碳市场共有重点排放单位 684 家,覆盖工

业、交通、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34个行业。深圳市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签发的当年度实际配额不足以

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可以使用核证减排量进行抵

消年度碳排放量。该规则将缓解配额缺口大的企

业履约压力,缺口越大(高于年度排放量的 1/2)则

能使用相比原规则情况下更多的核证减排量进行

履约,减排成本将有所减少。用于深圳市碳市场履

约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不可以再次用于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避免了企业重复获利。

3)金融机构

根据《建设方案》,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基于碳普

惠核证减排量碳积分等的创新性碳普惠金融产品

和服务。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资本机构可帮助企

业管理碳资产,提供抵消指标。

4)其他无须参与碳市场的主体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可

以通过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自愿购买核证减排

量实施碳中和,履行绿色低碳社会责任。

5 总结

从深圳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效水平等碳

减排重要领域看,使用已有的政策手段继续减排

压力大,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碳达峰

目标。

同时,深圳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其

中网上零售持续高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

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 20.9%。以网上零售为

代表的社会消费领域减排潜力巨大,在该领域深入

推广碳普惠政策,开发碳普惠方法学和组织实施,

可较大程度地解决深圳市减排压力大问题,具有重

要意义。

总之,在深圳市现有碳普惠政策体系和实践

基础上,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和资源,在商业

图6 深圳市首批签发减排量的碳普惠项目

深圳市碳普惠政策与实践研究

073

第80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零售领域继续开发相关碳普惠方法学,建立和完

善相关平台,可为深圳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做好服

务和支撑。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http://tjj.sz.gov.cn/zwgk/zfxxgkml/tjsj/tjgb/content/post_10577661.html,2023-05-08.

[2]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2 年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http:

//www.sz.gov.cn/zfgb/2023/gb1297/content/post_10753468.html,

2023-07-31.

[3]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22[M].http://tjj.sz.gov.cn/zwgk/zfxxgkml/tjsj/tjnj/content/post_10390917.html,2023-01-19.

[4]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R].http://www.tzb.sz.

gov.cn/xwzx/gzdt/content/post_794540.html,2022-04-22.

[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D].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201/t20120113_964370

_ext.html,2011-01-29.

[6]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N].http://

drc.gd.gov.cn/gfxwj5633/content/post_865569.html,2015-07-17.

[7]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N].

http://www.gd.gov.cn/zwgk/gongbao/2017/12/content/post_3365409.

html,2017-04-14.

[8]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N].http://meeb.

sz.gov.cn/xxgk/qt/tzgg/content/post_9371151.html,2021-11-16.

[9]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N].http://meeb.sz.gov.

cn/gkmlpt/content/9/9997/post_9997236.html#25122, 2022-08-03.

[10]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

护 条 例 [N].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3YTlhMzVhZTAxN2FhM2RkNzMxODM4MzI,2021-09-01.

[11]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办 法 [N].http://www.szns.gov.cn/nswhgdlyty/attachment/1/1280/

1280479/10519921.pdf,2022-11-18.

[12]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N].http://www.sz.gov.cn/gkmlpt/content/10/10351/post_10351694.

html?eqid=e818566a001d390900000006648ec5d0#749,2022-12-21.

[13]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

措 施 [N].http://www.szft.gov.cn/bmxx/qfzhggj/zcfg/content/post_

10821053.html,2023-05-29.

[14]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N].http://www.sz.gov.cn/

gkmlpt/content/10/10865/post_10865082.html#20044,2023-10-07.

[15]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S].http://

meeb.sz.gov.cn/attachment/0/927/927134/9442897.pdf?eqid=

bf3ee235000ce18100000004642e6068,2021-12-22.

[16]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共享单车骑行碳普惠方法学[S].http://

meeb.sz.gov.cn/gkmlpt/content/10/10328/post_10328195.html#3767,

2022-12-08.

[17]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同意腾讯臻益低碳公共

出行等碳普惠项目减排量备案的函[N].http://meeb.sz.gov.cn/

szssthjjwzgkml/szssthjjwzgkml/qt/tzgg/content/post_10615437.html,

2023-05-26.

074

第81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骆 遥 董晓红

浙江树人学院

摘要: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当务之急。“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了“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运用2005-2019年浙江省的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从

微观层面揭示浙江省绿色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得出了浙江省绿色信贷水平、财政投入水平、居民

受教育程度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扩大

绿色融资渠道和绿色资金来源、进一步支持环保行业、搭建高效的绿色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公众在绿色经

济的参与度等措施来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产业结构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4.01.008

Impact of Green Credit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LUO Yao, DONG Xiaohong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he 13th Five-Year Plan emphasizes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ness\" and \"sharing\". Based on the data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9,

this paper uses random effects model and other method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reen credi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e micro level. It concludes that the level of green credit, the

level of fiscal investment,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resi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certain promoting

收稿日期:2023-07-23

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工艺研究计划项目(GLB19G03005);浙江省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GLB19G03005)

作者简介:骆遥( 2004-02-) ,女,学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数字金融

董晓红( 1977-) ,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数字金融

075

第82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0 引言

自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委联合发

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起,国家不断出台有关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信

贷,并将其作为我国污染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在

此之后,绿色信贷市场进入了迅速增长的时期。这

些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并受到了投

资者和借款者的广泛关注。

绿色信贷对促进绿色生产、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其发展亦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绿色信贷不仅为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企业提供了

帮助,也鼓励其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更多地把关注

焦点放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和提高技术水平上,

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绿

色信贷还是一种融资手段,能够对“两高一剩”的高

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行业进行限制融资,从而

降低其环境污染成本。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绿色信

贷是指在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的指导下,运用金融

手段引导资金流入到绿色行业,从而使经济发展模

式得到改变,实现对环境治理的一项经济政策。从

银行的角度来看,绿色信贷是指在政府政策的指导

下,银行在传统贷款管理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和社

会责任,从而发展出的一种绿色化的金融产品,能

够将资金引导到国家支持的环保行业。

2020年底,我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约

11万亿元,其中节能和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增长速

度尤为显著。为了使绿色信贷市场规模得到更大

的发展,我国接连推出了一系列与绿色信贷有关的

政策,以此对一些绿色信贷的潜在市场进行了补

充,将绿色信贷的潜力释放出来。绿色金融创新对

于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数字表明,到2021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余额

达到16万亿,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3%。截至2022

年3月底,全国的绿色债务规模达到了1.3万亿元人

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健地推动绿

色发展,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

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反映出国家将“双

碳”工作融入到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中,融入到经

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以降碳为目标,为高质量发

展打下坚实的绿色基础。浙江省湖州市是国家

“金山银山”的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在此背景

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推动

了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目前,全省绿色信贷已达

1 592.68 亿元,在总信贷中所占的比例为 26.8%,

比试点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当始终将绿色低碳作为一

个鲜明的指导方针,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

断促进节能降碳和减污降碳之间的协同增效,促进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就要在整体上强化对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同

时在更短的时间内,加速形成更好绿色生产生活方

式。在政策扶持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推动

下,浙江省的绿色金融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截至

2022 年底,浙江省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了 2.19 万

effects on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to expand green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ources

of green funds, further suppo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build efficient green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s, and increas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green econom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Green Credit; Industrial Structure

076

第83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47.8%。与此同时,在全

国范围内共发行了 79 亿绿色债券,与上年同期相

比,几乎翻了一番。浙江省将继续深入开展绿色金

融改革试点,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绿色金融建设,促

进绿色金融整合。本文从浙江省的视角分析绿色

信贷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有利于加速金融

资本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一把抓,有利于改变传统经济理念,为其他地区提

供一条值得参考的经济绿色发展可行之路。

1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

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为避免自然资源的耗尽和生

态环境的破坏,许多传统产业都在努力提升技术,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整个社会对绿色发展的理解愈发深入,产业结构不

断调整优化,各种绿色金融工具,例如绿色信用等,

也正以多种方式逐渐参与到产业升级发展中。

1.1 绿色信贷现状研究

王朝弟等(2012)认为,绿色信贷是由制度安

排、贷款行为和金融服务这三个层面构成的[1]。

俞岚(2016)提出了绿色金融是一种兼具治理和

发展性的工具,而绿色信货是绿色增长的代表产

品的观点[2]

。舒晓婷(2017)提出,绿色信货包含了

发展和限制两个方面,既要发展节约能源又保护环

境的产业,又要限制对环境不利的产业的发展[3]

在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引下,能够将发展绿色产业的

信号传递给市场,投资者加大对绿色清洁产业的投

资力度,提高污染行业获得信贷融资的成本,促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陈智莲

等,2018)[4]

1.2 绿色金融现状研究

随着人们对绿色金融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

社会对于绿色金融理论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彭路

(2018)认为绿色金融将推动能源节约型、环保型企

业的发展,进而发挥其生态效益[5]

。殷剑峰等人

(2016)认为,绿色金融既是一种金融产品,又是一

种金融业务,它不仅可以推动能源节约技术的发

展,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6]

。俞岚(2016)则

认为绿色金融是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一种新的金

融衍生产品来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2]

。Parvadavardini等(2016)认为绿色金融是对可持续经济活

动进行投资或贷款,这种投资或贷款的基础是资本

市场[7]

。刘霞和何鹏(2019)经过相关研究证明了

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8]。董晓红等

(2020)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支持经济发展凝聚子群

的稳定与内部加强,有助于绿色金融经济带的形成,

以及加强我国的绿色金融协作能力[9]

。Ming Shan

等(2020)通过对可持续发展项目融资中四个主题

的深入探讨,得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项目的融资和

贷款缺乏系统性审查的结论[10]

。李建涛等(2021)

通过哈特威克法则,从市场要素多样性、市场的职

责范围和市场层次度等方面进一步扩展了绿色金

融市场体系,丰富了绿色金融的内涵[11]

1.3 产业结构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多集

中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方面。因为工业

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业结构的中心发生了改

变,所以工业结构的测度就是以三次工业增加值

所占的比重为指标。其中,徐胜(2018)[12]

、钱水土

(2019)[13]

等人选择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

总和占 GDP 的比例,以此为度量指标。党晨鹭

(2019)选择了一个正向的指标,即第三产业与第二

产业的增加值之比,来度量产业结构的优化[14]

1.4 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董晓红等(2018)通过比较得出,各省份在绿色

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创新方面,可以试点运行绿色

经济区域发展银行,使得财政资金和绿色信贷、绿

色金融债券等筹资资金发挥支持作用[15]。Volz

(2018)认为绿色金融的核心作用是转化经济模式,

使经济实现绿色增长[16]

。李毓等(2020)基于中国

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绿色信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077

第84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贷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7]

。傅亚

平和彭政钦(2020)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能

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8]

。丁攀等(2021)根据 2005

年到 2018 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

差分模型解析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与国家科技进

步、社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之间的信

息传导机理和影响效果[19]

1.5 文献评述

从以上文献来看,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金

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在金融系统中,信

贷亦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政策的贯彻、产业的

发展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

造成了一系列的经济停滞乃至衰退的现象。于是,

绿色信贷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在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研究多从宏观金融的视

角,侧重于金融与金融机构在其中的角色,很少涉

及微观层面。除此之外,绿色信贷的概念自从被提

出至今,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

都停留在定义、评估指标等理论性的研究上而缺乏

将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的详尽的定量

分析。本课题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浙江省为

例,以绿色信贷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浙江省绿色信贷

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以期填补已有研究的

空白,并为浙江省如何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发展绿

色信贷,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绿色信贷发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理论分析

2.1 浙江省绿色信贷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杭州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

央及国家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浙江省开展了

“绿色、低碳”金融服务升级专项活动,指导金融机

构继续扩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贷款规模,并取

得了一定成效。图 1 可以看到,2008-2021 年间,

浙江省绿色信贷不断发展,绿色信贷指数已由2008

年的 3.02 上升到 2021 年的 4.77,说明浙江省绿色

信贷发展在稳步增长当中。

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浙江省相对全国优

先出台了《浙江省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操作指引

(暂行)》《浙江省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暂

行)》等政策文件,鼓励全省各大金融机构持续加大

对绿色低碳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中央银行的财政

刺激,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专项再贷款的精准滴灌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增加

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到 2022 年底,

浙江省已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为384个项目提供

了266 亿元的碳减排贷款,实现了 512 万 t 的碳减

排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金融,积极

推进环境权益类融资,指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排污

权、碳排放配额、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类贷

款的投放。排污许可制度实施至今,浙江省排污

许可抵押贷款总额已达到 758 亿元,占全国总量

的90%以上。

2012 年 3 月浙江丽水获批全国首个“行省共

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以来,多个以普惠金融为主

题的改革试验区先后落户浙江。例如,2015 年 12

月,浙江台州获批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

试验区。2017年6月,浙江湖州、衢州又获批全国

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9年11月,浙

江宁波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浙江在推

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过程中,注重探索金融

在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引

导居民绿色行为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

一条“让普惠更加绿色、让绿色更加普惠”的普惠金

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之路。截至2022年第二季

度末,浙江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52万亿元,绿色

贷款余额达1.8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和

9.6%,均居全国前列。

2.2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一初步核算,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

为 77 7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其中,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 325亿元、

078

第85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33 205亿元、42 1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

3.4%和2.8%,三次产业结构为3.0:42.7:54.3,呈现

“三、二、一”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运作良好,主要农

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现代化效果显现,农民农村共

同富裕有效提升。浙江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态

势明显,展现强大发展韧性和活力,全年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21 90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2%。服

务业增加迅速,呈现出稳中有进的主体态势,全年

增加值42 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在浙江省产业结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浙江

省实现了由农业主导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

接下来,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率先推动经济

的转型升级,从工业化经济转向现代服务型、创新

型,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浙

江省的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见图2),

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加并逐

渐超过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没有增值的变化。浙江

省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可以调整资本的流通方向,

图1 浙江省2008-2021年绿色信贷指数

图2 浙江省2008-2022年各产业增加值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079

第86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引导信贷流向绿色产业。由此看来,研究绿色信贷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3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在浙江省

开展了“低碳、绿色金融”服务升级专项活动,指导

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信贷支

持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 2022 年末,

全 省 绿 色 信 用 总 额 为 2.19 万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47.8%。绿色信贷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一、二、

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两高一剩”产业推行绿色信用的过程中,也提

高了融资能力。

3 绿色信贷发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绿色信贷能够促进浙

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带动资源有效

利用和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设:浙江省绿色信贷

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3.1 模型构建

通过构建以下随机效应模型,对绿色信贷发展

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这里 t表示的是时间。工业结构更新(ISU)是

一个因变量。GC(Green credit)是一个自变量,它

反映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同时,针对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各种因素,以原毅军、谢荣辉、

鄢哲明、邓晓兰等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有效

的调控方法。根据李乔君等人的研究,将引进外资

的程度(A1)、财政支出的程度(A2)、居民的教育程

度(A3)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一个如下的模型:

(2)

这里t表示的是时间。其他指标包括ISU(产业

结构升级)、GC(绿色信贷发展水平)、c(控制变

量)。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吸引外资的水平,政府

的财政支出水平,以及居民的文化水平作为控制变

量,是一种随机的干扰变量。

3.2 样本与数据的选取

3.2.1 样本的选取

本文在考察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时选取全省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占 GDP的比重与第

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乘积作为

衡量指标。该指数能从数量和质量上反映产业结

构的变化。但是,由于绿色信用的研究刚刚开始,

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当前,根据公开的

绿色信贷数据,学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评估,

一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公布的绿色

信贷数据,以绿色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

为指标对其进行度量,二是通过环保项目信贷占比

来测度。本文选用浙江省环保项目信贷总额与全

省信贷总额的比值来衡量绿色信贷指标。产业结

构与一国政治需求、经济政策导向和自然资源等密

切相关,使得能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变量较

多。为了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进行控制,使研究的结

果更具客观性,在所采用的模型构建中,本文选择

了如下控制变量,分别为吸引外资水平(A1)、财政

支出程度(A2)和居民受教育程度(A3)。

吸引外资水平指标是绿色信贷指引通过差异

化信贷政策为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和新

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以绿色

价值为引导的绿色信贷是强化生态文明的重要举

措。这说明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对环境态度

的调整下,吸引外商投资发展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方

向和路径可能发生改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净效应依

赖于其所带来的企业收益大于其所带来的成本增

加,从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水平能够反映出财

政政策的方向,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政府会将更多

的资金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中。

居民的文化水平反映了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

的影响,说明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产业结构的调

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大学在校生与人口的比

080

第87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例为指标,对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

3.2.2 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以2005-2019年为样本,

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项目选择浙江省为研究

对象,一是由于浙江省相继有多个普惠金融改革试

点,二是我国近几年“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发展”对浙江省经

济快速增长起到了比较明显的引导作用。2005年

作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我国绿色信贷起步的一

个关键年,同时也与我国绿色信贷有关数据的披露

时间点相吻合,更容易获得数据。具体指标设置如

表1所示。

3.3 实证分析

3.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2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统计量均值均大

于 0,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比较小,且标准

差值变化较小,表明数据变化较为平稳。产业结构

升 级 的 平 均 值 在 0.877,产 业 结 构 的 最 小 值 是

0.516,最高值在 2.042,这说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

仍然需要加大升级力度。从绿色信贷水平可以看

出,它的平均值在 0.052,最大值在 0.083,最小值

为 0.03,这一数据说明当前浙江省绿色信贷水平

较高,发展较好。吸引外资水平呈现逐年增加的趋

势,说明浙江省外资吸引力程度较高。财政支出水

表1 指标选取表

简称

ISU

GC

A1

A2

A3

变量名称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信贷水平

吸引外资水平

财政支出程度

居民受教育水平

变量分类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计算方法

(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该省环保项目信贷总额/全省信贷总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GDP

政府支出/GDP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人口总数

表2 描述性分析

变量

ISU

GC

A1

A2

A3

样本

165

165

165

165

165

均值

0.877

0.052 0

0.023 0

0.128

0.017 0

标准差

0.260

0.011 0

0.020 0

0.053 0

0.015 0

最小值

0.516

0.030 0

0.002 00

0.055 0

0.003 00

最大值

2.042

0.083 0

0.083 0

0.356

0.067 0

平较高,说明浙江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

积极鼓励浙江省绿色产业的发展。居民受教育水

平较高,说明浙江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视

教育,同时浙江省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人

口文化素质高。

3.3.2 相关性分析

与此同时,为反映变量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相关

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吸引外资水平

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信贷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

为负相关的 0.274、0.072,其中与绿色信贷水平呈

现显著性,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不显著性。财政水平

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信贷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

为 0.434、0.207,两者均显著正相关。居民受教育

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信贷水平均呈现正相

关显著。

3.3.3 多重共线性分析

为了研究数据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本

文进行VIF多重共线性判断依据。结果如表4,从表

中可知,Mean VIF=1.25<10,说明变量之间没有严

重的多重共线性,可进行回归分析。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081

第88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表4 多重共线性分析

Variable

A1

A2

A3

GC

MEAN VIF

VIF

1.44

1.30

1.19

1.08

1.25<10

1/VIF

0.695 520

0.767 130

0.837 912

0.928 384

3.3.4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

响效果,本文经过豪斯曼检验(P值大于10%)选取

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表5。

表5 豪斯曼检验

豪斯曼检验

chi2(4)=(b-B)'[(V_b-V_B)^(-1)](b-B)

Prob>chi2

5.56

0.234 6

本文假设浙江省绿色信贷可以推动产业结构

的升级,为了验证假设,本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因

变量,绿色信贷水平为自变量,并且选取吸引外资

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居民受教育水平为控制变

量。根据模型公式,运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其结

果如表6所示,绿色信贷水平GC、财政支出程度A2

和居民受教育水平A3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呈现正向

影响,吸引外资水平A1为显著的负值影响。

3.3.5 稳健型检验

为了使得上述回归结果是可信的,本文采取抽

样样本年份取值为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

分析,回归结果如表 7,可以得出回归结果仍然显

著,因此原回归结果稳健。

3.4 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对浙江省绿色信贷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

表3 相关性分析

ISU

ISU

GC

A1

A2

A3

GC

1

0.271***

-0.274***

0.434***

0.433***

A1

1

-0.072 0

0.207***

0.156**

A2

1

-0.441***

0.348***

A3

1

-0.041 0 1

表 6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实证结果

变量

GC

A1

A2

A3

c

N

r2

r2_a

Ols

isu

2.398*

(1.380)

-4.236***

(0.887)

1.422***

(0.319)

9.596***

(1.104)

0.504***

(0.083)

165.000

0.478

0.465

Fe

isu

1.869*

(1.009)

-4.252***

(1.078)

4.285***

(0.341)

-10.670***

(3.091)

0.514***

(0.089)

165.000

0.635

0.601

Prob>chi2= 0.2346

Re

isu

2.266*

(1.160)

-2.524**

(1.055)

3.293***

(0.362)

5.000***

(1.882)

0.310***

(0.087)

165.000

注:括号中*、**、***分别代表在10%、5%、1%水平上显著

表7 稳健型检验

变量

GC

A1

A2

A3

c

N

r2

r2_a

Ols

isu

2.093

(1.892)

-5.875***

(1.712)

1.229***

(0.408)

11.583***

(1.704)

0.570***

(0.117)

109.000

0.377

0.353

Fe

isu

2.153**

(1.063)

-4.278***

(2.698)

4.835***

(0.412)

-14.121***

(3.775)

0.481***

(0.113)

109.000

0.667

0.617

Re

isu

3.161**

(1.503)

-2.689**

(2.353)

3.164***

(0.475)

7.095***

(2.518)

0.258***

(0.118)

109.000

注:括号中*、**、***分别代表在10%、5%、1%水平上显著

082

第89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究,得出结论,绿色信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浙江

省绿色信贷的发展,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浙

江省的绿色信贷水平、政府的财政投入水平以及科

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都会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浙

江省是一个工业发达的省份,其经济发展不仅需要

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影响当

地的生态环境。在绿色信贷领域,浙江省制定了绿

色、低碳发展信用正向清单,推进“零碳”示范基地、

低碳园区等领域的低碳项目建设,支持高碳企业实

现低碳转型,促进绿色、低碳项目建设。通过发展

绿色信贷,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

剩的企业,使其得到信贷支持,促使其转变发展方

式,并将信贷投向高科技、绿色环保等领域,使其得

到更快的发展。对于吸引外资水平,它呈负相关,

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相

反在环保行业和新兴产业等存在一定的障碍。在

财政支出水平上,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向,

反映出财政对产业结构有促进作用,浙江省加强公

共财政支付范围和规模,建立政府绿色投资绿色采

购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就居民的受

教育程度而言,其在表格中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这

表明浙江省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政府在教育上的

投资较多,大力培养多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省

属高校、为困难家庭学生和欠发达地区拨款推动教

育质量提高,各层面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

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上述实证分析可知,绿色信贷的发展对浙江

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有着一定的作用。随着浙江

省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强,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也得

到了充分的发展,为推动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浙江省绿色信贷对产

业结构的升级发展过程中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

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绿色信贷对浙江

省产业结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力的结论。

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选取浙江省产业结构升

级、绿色信贷水平、吸引外资水平、财政支出程度和

居民受教育程度变量,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

浙江省各个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分析

了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并且从影响方面进

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了浙江省产业结构

升级过程中绿色信贷起到了很大推动力的结果。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浙江省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因素分别为绿色信贷水平、财政投入水平、居民受

教育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变量对浙江省产业

结构合理化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浙

江省的绿色发展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项绿

色信贷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了浙江省高新绿色产

业显著发展,浙江省绿色发展稳中前进,加速浙江

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从总体上看,本文的研究成果符合浙江省工

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浙江省发展绿色信贷已在改

善第二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促进第

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优化升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

的努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对绿色产业

的投资力度,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的放贷规模,以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环保是工业优化

升级的发展趋势,今后工业将以绿色、节能、环保、

低能耗的工业为主。

4.2 建议

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当前浙江省绿色信贷的

发展态势,对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推进提

出以下建议:

1)扩大绿色融资渠道,扩大绿色资金的来源

利用各种途径,扩大企业的绿色融资渠道。加

快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

等融资渠道,促进多元化融资模式均衡发展。支持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建立“绿

色金融事业部”,通过鼓励具有较好信誉的非金融

机构和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为绿色金融注入

新的活力。

2)加强创新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083

第90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通过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吸引更多资

金。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不同期限的产品。

3)进一步支持环保行业

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激励力度,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改进现有的薪酬体系,进一步细化已出台的激

励政策,如税收减免、税收抵扣、价格补贴等,从而

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绿色金融的风险。二是要完善

各类奖励制度,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让市

场主体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运作规则和氛围,从而降

低各种绿色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完善相关配套

设施,建立环保绿色信息共享体系,加快各金融机

构对绿色项目的审批。

4)建立高效的绿色信息交流平台

在现实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例如

企业对银行信贷产品、信贷政策了解不充分,银行

不能及时获取监管机构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

等。企业、银行与政府之间,如果缺少一种有效的

沟通机制,无法做到数据及时共享,就会对绿色信

贷的执行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贷款延误甚至信

贷损失现象的发生。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

需要加强金融和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

作。因此,应该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

共享平台,对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进行协调

和对接。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将企业的违法信息及

时公布,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提升绿色信

贷对接、审批等工作的效率。

5)提高公众在绿色经济的参与度

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

环境意识,向工业生态转变,亦将造福于每一个公

民的生活。社区应该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理念进行

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地参与到对绿色金融发展体制

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并积极参加绿色公益讲座,使居

民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企业方面则应该对绿色

金融业务的引导更加重视,积极申请绿色项目,培

育绿色动能,尽早地完成企业的绿色转型。商业银

行可与相关院校、培训机构通过设立培养计划等方

式联合培养相关人才,建立起从实习到就业的一体

化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朝弟,赵滨,吕苏越.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绿色信贷实施机制研究

[J].金融监管研究,2012(6):80-97.

[2]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78-81.

[3]舒晓婷.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作用与价值[J].改革与战略,

2017,33(10):123-125.

[4]陈智莲,高辉,张志勇.绿色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西部地区为例[J].西南金融,2018(11):70-76.

[5]彭路.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金融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11):107-111

[6]殷剑峰,王增武.中国的绿色金融之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

(6):43-50.

[7]Parvadavardini,S,Vivek.Impa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ndi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J].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16.

[8]刘霞,何鹏.绿色金融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效应研究[J].工

业技术经济,2019,38(3):76-84.

[9]董晓红,年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支持水平空间关联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12):62-69.

[10]MingShan,Bon-GangHwang,CarlosH,et al. Towards cleaner and more

productive maintenance in petrochemical facilities: Mechanizationandanassessmentmethod[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0.

[11]李建涛,梅德文,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理论依据、现状和要素扩展

[J].金融论坛,2021,26(6):17-26.

[12]徐胜,赵欣欣,姚双.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J].上

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20(2):59-72.

[13]钱水土,王文中,方海光.绿色信贷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实证

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474(1):1-8.

[14]党晨鹭.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我国省级面

板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15):143-145.

[15]董晓红,富勇.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耦合发展空间动态演变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94-101.

[16]Volz, U.Fostering Gree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sia

[J].ADBI Working Paper 814,2018.

[17]李毓,胡海亚,李浩.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20(1):37-43.

[18]傅亚平,彭政钦.绿色金融发展、研发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

于省级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21):120-124.

[19]丁攀,金为华,陈楠.绿色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增

长[J]. 南方金融, 2021(2): 13-24.

084

第91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辐射冷板研究综述

谭跃龙

南华大学

摘要:近年来,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因其卓越的节能性和舒适性备受学者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其特殊的

传热特性,该系统容易发生结露现象。结露不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还限制了其供冷能

力,这在推广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旨在综述当前辐射板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包括结露现象的研

究、防结露处理、辐射板供冷性能相关研究、辐射板结构优化以及相变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研

究内容的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推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辐射冷板;供冷量;防结露;结构优化;相变材料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4.01.009

Summary of Radiation Cold Plate Research

TAN Yuelong

Nanhua Universit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adiant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rom scholar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mfort. However, due to their uniqu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the systems are prone to condensation. Condensation not onl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but also limits its cooling capacity, which brings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the promo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related to radiant plates,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ondensation phenomenon, anti-condensation treatment, research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radiant plate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radiant plat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se research contents, it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promoting radiant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Key words: Radiant Cold Plate; Cooling Capacity; Anti-Condensati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Phase

Change Material

收稿日期:2023-09-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708272)

作者简介:谭跃龙(1998-09-),男,硕士生,主要从事辐射制冷方面的研究

085

第92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0 引言

辐射制冷是利用物体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的

方式来使物体降温的过程,其原理是指两个温度不

同且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进行的换热

过程。1995年,辐射供冷系统逐渐步入市场。辐射

供冷系统有着节约输配能耗,降低尖峰能耗,提升

冷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能性[1]

。很多研究

人员致力于优化辐射供冷系统,并提出了诸多种类

的辐射末端装置。辐射末端装置主要为辐射板,其

改进空间大,国内外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

研究和讨论。

1 辐射板的种类

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辐射板根据其放置的位置

可以分成吊顶辐射板、地板辐射板及墙面辐射板三

种。吊顶辐射板是一种将辐射板集成于吊顶之中

的辐射末端结构,一般以金属板面辐射板为主,有

较好的换热性能,但初成本较高,且需要占用一定

的层高,在公共设施中使用较为广泛[2]

。地板辐射

板目前在我国北方普及,初成本低,但受到人体舒

适度影响,几乎都是辐射供暖,少有辐射供冷[3]

。墙

面辐射板通常使用毛细管网铺设于墙内部,后期维

护困难,供冷性能一般且毛细管网容易堵塞,墙内

部易受到结露风险,实际使用中墙面容易受到物体

遮挡,目前少有得到使用[4]

2 关于结露

2.1 结露现象研究

在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运行期间,辐射冷板表面

会逐渐降温,直至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此时

水汽开始在表面上凝结,形成露水。这一过程是由

于空气中的水汽在接触到冷表面时失去了热量而

发生的[5]

。然而,冷辐射板结露的出现将会产生供

冷效率不佳、材料损坏、室内装修受损等方面的不

利影响。具体而言,冷辐射板结露将导致供冷效率

下降、材料受潮变形腐蚀、室内装修受损,甚至增加

能耗等问题[6]

梁绮祯等人对冷辐射板结露现象进行了研究,

重点探讨了在辐射板表面温度开始低于露点温度

后的结露过程。在这项研究中,梁绮祯参考了

Feustel等提出的过冷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结露问

题的研究中。这项研究为后续关于结露问题的研

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通过对过冷度的研究,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结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7-8]

。金

梧凤等人根据过冷度概念进一步研究过冷度与结

露延迟时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基础[9]

崔琛和金梧凤等人的研究探索了湿度对辐射板结

露的影响。崔琛的研究主要关注开关门和窗下改

变室内湿度分布对辐射板结露的影响[10]

。金梧凤

等人的研究则关注不同人数下散湿量不同对辐射

板结露的影响[11]

。他发现,人数的增加会增加室内

湿度的散发量,导致辐射板更容易结露。他们均得

出一定的防结露措施。结露问题对于中国湿热地区

城市的辐射空调系统发展构成了相当的阻碍。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结露机理并探索结露与环

境条件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评估结

露对辐射板性能的影响,并开发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些研究工作将为解决结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

术支持,推动辐射空调系统在湿热地区的发展。

2.2 辐射板表面超疏水处理

为了应对辐射板结露的问题,部分研究者采取

了在辐射板表面疏水、吸湿的措施。孔祥雷,殷平,

Ziwen Zhong,郑晓光,王山林,Xinghua Wu等人使

用疏水材料来防止结露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方

法。孔祥雷等在辐射冷表面上使用高疏水材料,并

在表面增设槽道来集中收集露水[12]

。殷平等通过

使用相分离技术,将一些商品化的强疏水性材料和

强黏性材料,用于对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常见的金属

表面进行防凝露处理[13]

。Ziwen Zhong等通过在典

型室内条件下进行的冷凝实验,探究了超疏水铝板

表面的抗冷凝能力及其对辐射冷却面板冷却性能的

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的金属表面,超疏

水表面具有更好的抗冷凝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表面

冷凝水滴的数量和大小[14]

。郑晓光基于激光刻蚀法

086

第93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结合热处理方法,使有机物吸附于微纳米复合粗糙

结构制备超疏水表面,其防结露效果表现良好[15]

王山林使用超疏水纳米涂层在冷表面上防止结

露[16]

。Xinghua Wu等制备的可喷涂的聚酯-SiO2

抗冷凝涂层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这种涂

层具有多孔结构,可以抑制冷凝物的形成并促进冷

凝物的脱离,从而有效减少冷凝风险[17]

。除了疏水

材料的使用外,Wanhe Chen等人制备海泡石基湿

度控制涂层是另一种应对结露问题的方法。这种

涂层采用10%的KCl溶液处理的海泡石制成,具有

很好的吸湿/脱湿特性,可以延长辐射制冷板的表面

冷凝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结露的风险[18]

。虽然在

辐射板表面进行疏水、吸湿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结露带来的影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露

问题,这是因为辐射板表面仍然存在结露阶段,从

而影响了制冷效果。因此,对于结露问题,仍然需

要从杜绝结露现象的产生上进行研究。这可能包

括改进材料的表面性质、设计更有效的热交换系统

或者采用其他预防结露的措施。进一步的研究和

探索将有助于解决结露问题并提高制冷效果。

2.3 辐射板表面空气处理

此外,将辐射冷板表面接触的空气与室内湿热

空气隔开也是一个防止辐射冷板结露的方法。周

根明等人通过耦合贴附式新风系统与墙壁式辐射

板,使辐射冷表面形成一个空气湖,将室内湿热空

气隔开以防止结露。实验表明,该方法防止结露的

效果明显[19]

。赵英博等人对不同送风方式下辐射

板结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普通送风和贴附射流

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总结得出,两种送风方式都

有防止结露的作用[20]

。新风贴附射流送风强化了

辐射冷板表面与室内的对流换热,使得温度更高,

更加远离露点温度。因此,新风贴附射流送风的防

结露能力比普通送风更强。Daoming Xing,Huijun

Wu等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辐射板表面与室内湿

热空气之间增加一个空间,并使用红外膜进行隔

离。这种方法通过增加空间并使用红外膜隔离,可

以降低辐射板表面的露点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结露现象对辐射板的影响,同时保持辐射板的辐射

换热效果。这种方法为解决结露问题提供了一种

可行的方案,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技术有望提高制

冷效果并提升设备的性能。Daoming Xing等对红

外透明罩辐射板建立并验证了辐射传热模型,通过

对模型进行性能研究,得出了真空层具有极好的防

结露能力[21]

。Huijun Wu等则通过实验,在辐射冷

板表面与室内空气设置多层高透过红外膜将表面

与室内空气隔开,辐射冷板表面温度能在低于室内

空气露点温度下正常运行[22]

。在辐射供冷技术中,

通过在辐射冷板与室内环境之间增加一个隔层,可

以显著降低结露风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楼层

的层高等因素可能会对隔层的应用产生影响。为

了在实际场景中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并推广辐射

供冷技术,有必要将隔层的厚度尽量缩小。

通过缩小隔层的厚度,可以减少对楼层空间的

占用,并提高辐射供冷技术的适用性。这样一来,

辐射供冷技术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市场。由于该

技术是通过提高隔层内空气温度来防止结露,可以

考虑使用良好隔热的材料。

3 辐射板性能相关因素研究

受到结露现象的影响,辐射板的供冷性能也需

要增强。为此,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影响辐射板

供冷性能的相关因素。

3.1 冷冻水相关研究

Wufeng Jin 等人的研究得出供水温度的变化

对辐射吊顶板的表面温度影响最大。当供水温度

降低时,室内温度对辐射吊顶板表面温度的影响最

为显著。因此在面对结露风险时,降低供水温度可

以有效控制辐射吊顶板的表面温度[23]

。侯波等人

采用Fluent软件对毛细管网顶板进行模拟实验,同

样得出供水温度对毛细管供冷量的影响较大,而供

水流速变化对供冷量的影响很小,辐射板的材料对

供冷量存在一定的影响[24]

。通过对辐射板供冷量

相关因素的研究,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

考和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辐射冷板研究综述

087

第94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3.2 热源研究

除辐射板内冷冻水参数影响外,热源本身也值

得研究。Xiaolei Niu等人探究了内部热源和两种不

同的外部热源对辐射空调供冷量的影响,并验证了

热源形式对辐射制冷末端的冷却能力具有一定影

响[25]

。Jiang、Tingting等人的研究将冷冻水替换成

制冷剂,获得了更高的制冷量[26]

。Limei Shen等人

对一种新型辐射板 TE-RAC 型辐射板进行可行性

研究与性能研究,该新型辐射板有进一步研究的价

值[27]

。 随后Limei Shen等人对TE-RAC型辐射板

应用深入研究,得出了部分最优参数,并为后续相

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28]

。章文杰等人根

据热电制冷辐射,将其应用于窗户的研究,通过光

伏发电满足用电需求,实现了窗户的制冷功能,并

且取得了较大的性能提升[29]

。这种创新的应用方

式不仅为窗户的功能扩展提供了新思路,还能够利

用太阳能发电来满足制冷系统的电力需求,提高了

系统的能源效率。热源的选取对辐射供冷技术来

说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其供冷性能,还直接关系到

节能效果。选择适合的热源可以大大降低辐射供

冷空调的运行成本,并使其更加节能。热源的研究

应该不仅考虑供冷性能,还需要考虑节能性。

3.3 换热盘管的影响

叶立飞等人的研究探究了辐射板中换热盘管

的管间距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发现在固定尺寸

下,采用变管间距排列可以提升冷辐射板的换热性

能[30]

。Mohamed Mosa等人在对经典的蛇形流体

结构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采用枝状结构的设计,为

冷却板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在这种结构的支持

下,冷却板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具有更多的

冷却能力和更少的泵送功率[31]

。Mohammad Hakim Mohd Radzai 等人针对蛇形设计的辐射散热

板,使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性能数值分析研

究。通过比较一进一出、两进两出和三进三出三种

不同管道构型的性能指标,发现两进两出结构具有

最高的供冷量[32]

。Jonathan Grinham等人提出了

一种集成微流体供水回路的辐射板结构,并针对平

板、折叠板和之字板三种表面结构进行了实验和模

拟。研究结果表明,折叠板和之字板具有更高的冷

却速率,能够更快地响应供冷需求,并满足环境要

求[33]

。 Mohamed Mosa等人对吊顶辐射板的换热

盘管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究其对换热性能的影

响。研究中建立了六种较为常见的换热盘管,并进

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辐射板表面平均

温度主要取决于雷诺数,而不是盘管结构[34]

。提

高雷诺数是获取更高供冷量的关键方向。这项研

究的结果对于优化吊顶辐射板的设计和性能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解雷诺数对辐射板的影

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操作参数,以实现更高的

供冷效果。

4 辐射板结构优化

Guoquan Lv 等人的研究中,在传统吊顶辐射

板的结构上增加了一个传热缓冲部分,并利用传热

液体填充顶部平板与底部凹槽板之间的空间[35]

这种设计可以实现辐射板表面温度的均匀分布,提

高供冷量的输出,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供冷需求更

换传热液体。这种设计能够改善辐射板的供冷效

果,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杨绘乾等人的研究

中,对填充液式辐射板的供冷性能进行了研究,并

发现相较于传统辐射板,填充液式辐射板具有一定

的提升[36]

。肖凯天等人的研究主要探究填充液式

辐射板的蓄冷能力。发现填充液体可以很好地储

存热能,并且抵抗室内温度的扰动,从而保持室温

的稳定[37]

。综上所述,Guoquan Lv 和肖凯天等人

的研究在传统吊顶辐射板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以

提高其供冷效果和蓄冷能力。然而,填充液体会增

加辐射板的质量,导致安装困难并增加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将辐射板放置在地板

或墙壁上,以避免质量过大的问题。这些研究为辐

射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仍需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李逸姝等

人通过改变辐射末端结构,将辐射板竖直安装,并

增设了一个辐射罩来改变辐射方向。同时,竖直安

088

第95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装的辐射板能够在结露时自动将水珠收集至沟槽

内,使得辐射系统能够在结露状态下正常运行,并

获得更大的供冷量[38]

。Janusz Wojtkowiak等人提

出了一种波纹表面的辐射板,通过增加换热面积和

提高自然对流能力来增强供冷性能[39]

。Baisong

Ning等人提出了三种基于带稀薄空气层的辐射板

的改造模型,并进行实验及模拟测试性能,结果表

明,供冷性能均有所提升[40]

。Xiaosong Su等人基于

一种含密封空气层辐射板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通过实

验验证了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41]

,通过模型研究

了诸多对换热性能有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建

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张顺波等人在辐

射板内部增加了一个空气夹层,使得辐射冷表面温

度更加均匀。在不结露的情况下,辐射表面能够达

到更低的平均温度,从而获得更高的供冷量[42]

。陈

伟等人对一款含密封空气层冷辐射板的性能进行

研究并建立模型模拟计算,均得出该辐射板供冷

性能优越[43]

。辐射空调供冷量优化是一个有待进

一步探讨的领域。目前的研究中对于增大辐射板

发射率的内容相对较少,然而增大发射率可以提高

辐射换热量,从而提高供冷性能。因此,这是一个

有潜力的改进方向。另外,增大辐射角系数也可以

增加辐射板的辐射换热量,为新型冷却系统的设计

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通过优化辐射板的材

料和结构,可以实现更高的辐射换热效果,从而提

高辐射空调的供冷量和效能。这些改进措施为未

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5 相变材料应用

将相变材料应用于辐射板的夹层位置是一种

新的发现,可以进一步改善辐射板的性能和解决

结露问题。相变材料具有特殊的热物性,能在特

定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在辐

射板夹层位置使用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热

吸收和释放效应来调节辐射板表面的温度,从而降

低结露的可能性。Dragos-Ioan Bogatu和张群力

等人的研究探索了相变材料在辐射板中的应用,并

发现相变材料辐射板可以满足房间全天的供冷需

求[44-45]

。古家安等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相

变材料厚度、导热系数、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对室内

空气温度、辐射供冷板制冷能力,以及相变材料熔

化传热特性的影响[46]

。这项研究为后续辐射板研

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夏燚等人在辐射板夹

层位置放置了两层相变材料分别用于供冷与供热,

集成为供冷供热辐射板,节约了成本[47]

。通过将相

变材料集成到辐射板中,利用其储热和释热的特

性,实现房间的持续供冷效果。这种基于相变材料

的辐射板在夜间低负荷时储存冷量,在白天高负荷

时释放冷量,从而实现全天的供冷需求。转移了白

天的用电峰值,减轻用电负荷,为后续辐射板研究

方向提供了启示。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相变

材料辐射板的性能优化、材料选择、系统设计等方

面,此外,还可以考虑相变材料与其他换热技术的

结合,以进一步提升辐射板的供冷效果,并探索其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基于相变材料与热电辐

射技术,Yong-Kwon Kang等人提出了相变材料一

体化热电辐射板的概念,并进行了实验性能分析和

系统设计探讨[48]

。根据他们的研究,选择6~8 mm

的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层厚

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意味着在设计热电辐射

板时,使用 6~8 mm 的 PCM 层可以达到较好的效

果。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相变材料

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首先它有助于转移并降低

用电峰值,从而减缓了供电压力,其次相变材料可

以调节辐射板表面的温度,降低结露的可能性。因

此,将相变材料应用于辐射供冷方向具有重要意

义,并且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相变材料,并

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应用。

6 结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辐

射冷板进行研究:

1)研究结露现象,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结露问题

的方法。

2)将疏水类材料应用于辐射冷板表面以及增

加收集处理露珠装置来降低结露风险。

辐射冷板研究综述

089

第96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3)耦合新风系统或除湿系统来解决辐射板冷

表面结露问题,从而使辐射空调系统能够在更低的

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以获得更高的供冷量。

4)改变辐射冷板表面的空气环境来降低结露

风险。

5)对冷冻水参数研究寻找对辐射冷板性能的

影响关系。

6)通过更改热源研究对辐射冷板的影响。

7)利用数值模拟或实验测试研究换热盘管的

布置。

8)改变辐射板材料和结构,优化供冷的传热

过程,并进行实验或模拟以寻找优化策略并验证

可行性。

9)将相变材料应用于辐射冷板是一个值得研

究的内容。该项技术能够减缓用电压力,降低结

露风险,还可以与其他研究结合,有着很大的研究

潜力。

通过阅读众多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辐射板

表面进行的防结露技术很大程度上治标不治本。

针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可以增加除湿处理。

未来的辐射板研究应当倾向于对辐射板结构的深

入研究,空气层、红外透膜以及相变材料就是很好

的研究方向。热源的研究需要更多地贴合实际,辐

射板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制冷效果,需要同时考虑

其节能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晓华.辐射供冷(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刘谨,李继路,黄伟.广州珠江城大厦空调系统节能设计[J].暖通空调,

2012,42(6):11-13+68.

[3]吴明洋,刘晓华,赵康,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2和T3航站楼高大空间

室内环境测试[J].暖通空调,2014,44(5):135-139+96.

[4]杨平港,隋学敏,张展鹏.毛细管辐射供冷墙体表面及内部结露特性研

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2,50(6):8-17.

[5]赵兰萍,徐烈,任世瑶,等.冷壁面上结霜机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制

冷学报,2000(2):45-48.

[6]李娟红. 高湿地区考虑传湿后围护结构构造优化调整研究[D].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22.DOI:10.27393/d.cnki.gxazu.2022.000132.

[7]梁绮祯,丁云飞,冯永明.冷辐射板结露初期液滴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J].化学工程,2021,49(10):43-47+53.

[8]Feustel H E, Stetiu C. Hydronic radiant cooling—preliminary assessment[J]. Energy and buildings, 1995, 22(3): 193-205.

[9]金梧凤,赵宁,毕晨,等.辐射空调过冷度与结露延迟时间动态变化特

性研究[J].流体机械,2021,49(2):90-96+104.

[10]崔琛. 辐射供冷房间湿负荷变化对辐射板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影响

研 究[D].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2022.DOI:10.27393/d.cnki.gxazu.2022.001288.

[11]金梧凤,王倩,于志浩.辐射吊顶供冷房间结露特性研究[J].制冷学

报,2015,36(6):57-65.

[12]孔祥雷,张东辉,张小松“. 疏导结露”型辐射冷板的设计与分析[J].江

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5):440-442+446.

[13]殷平,沈国励,王桦.超疏水表面防凝露[J].暖通空调,2006(4):50-56.

[14]Zhong Z, Niu J, Ma W,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densation

on an aluminum radiant ceiling panel surface with superhydrophobic

treatment[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21, 252: 111393.

[15]郑晓光. 有机物吸附对表面特性影响及抑制冷辐射板结露性能研

究[D].广州大学,2021.DOI:10.27040/d.cnki.ggzdu.2021.001071.

[16]王山林. 超疏水纳米涂层强化构建机理及其防露和抗霜特性研究

[D].东南大学,2018.

[17]Wu X, Wang K, Zhang J, et al. A polyester-silica anti-condensation

surface with anti-fouling property[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40: 135934.

[18]Chen W, Yin Y, Zhao X, et al. Sepiolite based humidity-control coating specially for alleviate the condensation problem of radiant cooling panel[J]. Energy, 2023: 127129.

[19]周根明,施颖,路诗奎,等.辐射供冷与贴附射流复合空调系统防结露

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30(5):20-22.

[20]赵英博,章文杰,贡桐丹,等.送风方式对辐射供冷系统防结露效果的

模拟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2,36(2):203-208+219.

[21]Xing D, Li N, Cui H,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f infrared transparent

cove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n indoor radiant cooling surfaces[J].

Energy, 2020, 201: 117694.

[22]Wu H, Zhang G, Du K,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heat

transfer of a condensation-free radiant cooling panel covered with

multiple interlayer infrared membranes[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63: 105460.

[23]Jin W, Ma J, Jia L, et al. Dynamic varia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on the radiant ceiling cooling panel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adjustments[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20,

52: 101805.

[24]侯波,梁珍.U型毛细管网辐射顶板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J].建

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38(4):14-17.

[25]Niu X, Tian Z, Duan B, et al. Influences of heat source forms on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radiant cooling terminal[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4, 72: 102-111.

[26]Jiang, Tingti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refrigerant-cooling

radiant terminal: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090

第97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ing 197 (2021): 117395.

[27]Shen L, Xiao F, Chen 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thermoelectric

radia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3, 59:

123-132.

[28]Shen L, Tu Z, Hu Q, et al.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thermoelectric radiant cooling and heating panel[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12: 688-697.

[29]章文杰,张佳俊,田秀丰,等.半透明晶体硅光伏热电制冷辐射窗的性

能 分 析 [J]. 太 阳 能 学 报,2022,43(9):45-51.DOI:10.19912/

j.0254-0096.tynxb.2021-0231.

[30]叶立飞,丁云飞,马琛.换热管间距对冷辐射板换热性能的影响[J/

OL]. 制 冷 学 报:1-10[2023-03-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

11.2182.TB.20220728.1346.002.html.

[31]Mosa M, Labat M, Lorente S. Role of flow architectures on the design

of radiant cooling panels, a constructal approach[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50: 1345-1352.

[32]Radzai M H M, Yaw C T, Lim C W,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radiant cooling panel with serpentine-based design

[J]. Energies, 2021, 14(16): 4744.

[33]Grinham J, Craig S, Ingber D E, et al. Origami microfluidics for radiant cooling with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n buildings[J]. Applied Energy, 2020, 277: 115610.

[34]Mosa M, Labat M, Lorente S. Constructal design of flow channels for

radiant cooling pan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19, 145: 106052.

[35]Lv, Guoqu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novel grooved radiant panel filled with heat transfer liquid.\"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50 (2019): 101638.

[36]杨绘乾,韩志涛,刘迪,等.一种沟槽式辐射板供冷性能测试的实验系

统 [J]. 山 西 建 筑,2021,47(23):142-144.DOI:10.13719/j.

cnki.1009-6825.2021.23.051.

[37]肖凱天,李曌然,邓美奇,等.沟槽充液辐射板蓄冷特性研究[J].机械

工程师,2022,378(12):77-79.

[38]李逸姝,魏健健,徐象国,等.新型辐射供冷末端装置性能的数值模拟

[J].制冷技术,2017,37(6):55-61.

[39]Wojtkowiak J, Amanowicz Ł, Mróz T. A new type of cooling ceiling

panel with corrugated surface—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19, 43(13): 7275-7286.

[40]Ning B, Chen Y, Liu H, et al. Cooling capacity improvement for a radiant ceiling panel with uniform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6, 102: 64-72.

[41]Su X, Zhang L, Liu Z, et al.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an improved

cooling radiant ceiling panel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and desig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9, 163: 106312.

[42]张顺波,宁柏松,陈友明,等.含空气层冷辐射板的改进及供冷和抗结

露性能分析[J].制冷学报,2015,36(5):94-100+112.

[43]陈伟,涂敏,张子文,等.含密封空气层冷辐射板的换热分析与实验测

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5):6368-6377.

[44]Bogatu D I, Kazanci O B, Olesen B W.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ctiv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novel radiant ceiling panel contain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21,

243: 110981.

[45]张群力,狄洪发.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辐射供冷系统热性能模拟研

究[J]. 建 筑 科 学,2012,28(10):88-92.DOI:10.13614/j.cnki.11-1962/

tu.2012.10.021.

[46]古家安,吴会军.不同相变材料夹层的辐射供冷板传热性能模

拟 研 究[J]. 低 温 与 超 导,2022,50(10):40-50 + 57.DOI:10.16711/

j.1001-7100.2022.10.007.

[47]夏燚,姚文超,张小松,等.双层相变蓄能地板供冷暖末端设计与模拟

[J].化工学报,2014,65(S2):240-247.

[48]Kang Y K, Lim H, Cheon S Y, et al. Phase-change material-integrated

thermoelectric radiant panel: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1, 194: 117082.

辐射冷板研究综述

091

第98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多孔吸液芯均热板的现状研究

邓文昊 谭跃龙 方俊露

南华大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小变薄,但功耗却在不

断变大,更小的散热面积以及更大的功耗使得芯片热通量和工作温度的控制问题十分严峻,而一旦热流

无法及时排出,会导致产品性能表现变差甚至烧坏。均热板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较大传热面积、较好的

均温性能和高可靠性等优点,是解决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首要途径。基于此,对均热板传热原理进行概

述,重点综述国内外以多孔材料为吸液芯的均热板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包括气液通道排布结构和工质选

择等,介绍目前多孔材料吸液芯的部分研究方法和方向,并分析了目前研究成果,最后对均热板未来的研

究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展望。

关键词:多孔吸液芯;气液排布通道;工质选择;渗透率;毛细压力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24.01.010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orous Wicking Soaking

Plate

DENG Wenhao, TAN Yuelong, FANG Junlu

Nanhua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becoming smaller and thinner to meet people's needs, but their power consump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smaller heat dissipation area and the larger power consumption make the control of chip heat flux and operating temperature very severe. Once the heat flow cannot be discharged in time, it will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and even burnout of the product. The soaking plate has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large heat transfer area, good temperature uniformity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which is the primary way to solve the

收稿日期:2023-08-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708272)

第一作者(通讯):邓文昊(1999-11-),男,硕士生,主要从事热管理、均热板专业

092

第99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24年第 01 期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SAVING

2018 年第 08 期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产品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小变薄,但功耗却在

不断变大,因此需要排出的热流也水涨船高。例

如,用于现代雷达的LED芯片和功率放大器芯片的

热通量分别已经达到100 W/cm2[1]

和500 W/cm2[2]

而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的能带间隙放大器更是超

过1 000 W/cm2[3]

。在电子芯片行业,2006年电子

行业所能制造的电子芯片每平方厘米的晶体管从1

亿个[4]

到2019年飞增到了103亿个,而其芯片面积

仅为1.13 cm2

,更小的散热面积以及更大的功耗使

得芯片热通量和工作温度的控制问题十分严峻。

一旦热流无法及时排出,将会导致产品性能表现变

差甚至烧坏,因此,高热通量的去除已经成为设计

所需冷却系统主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被动相变的均热板在热管

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事实证明,由毛细力

驱动的热载体,均热板(VC)已是最有效的被动冷却

设备之一[5]

。一般来说均热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蒸

发端和冷凝端(壳体)、吸液芯、工质、支撑柱。以厚

度方向为热量传递方向的普通均热板为例,均热板

的工作循环过程为工质在蒸发端吸收来自热源的

热量后受热蒸发进入到蒸汽腔,蒸汽腔内的蒸气工

质在真空蒸汽腔中受蒸气压差推动,在遇到冷凝端

后受冷冷凝相变为液态工质,并在吸液芯的毛细力

作用下回流到蒸发端(见图1)。

均热板工作是一个循环过程,气液蒸发/冷凝相

变,蒸气扩散和液体回流四个环节都决定着均热板

能否正常工作。要实现循环过程,其内部要满足压

降平衡,即吸液芯驱动工质回流的毛细力△Pcap,需

要能够克服蒸气工质在蒸汽腔的流动阻力△Pv,以

及液态工质从冷凝端回流到蒸发端的流动阻力△Pl

和液体重力压降△Pg。

ΔPcap  ΔPv + ΔP1 + ΔPg (1)

本文将根据循环过程分成三个部分相变传热、

heat dissipation problem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Based on this, an overview of the heat transfer principle of

the soaking plate is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oaking plate

with porous material as the wicking core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gas-liquid channel layout structure

and the selection of working medium. Some research methods and directions of porous material wicking core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soaking plate are scientifically prospected.

Key words: Porous Wicking; Gas-Liquid Distribution Channel;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Permeability; Capillary Pressure

图1 均热板工作原理示意图

多孔吸液芯均热板的现状研究

093

第100页

SHANGHAI ENERGY SAVING

上海节能 No.01

2024

ENERGY SAVING FORUM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上海节能 No.08

2018

节能论坛

蒸气扩散、液体回流,以多孔材料为吸液芯的均热

板为例(粉末烧结吸液芯,泡沫金属吸液芯),来概

述均热板研究原理,综述国内外对均热板优化工作

研究现状。

1 相变传热

在均热板的正常工作中,烧干现象的产生表示

工质与蒸发端连续接触的结束[6]

。而当均热板工作

达到临界热通量时,如果从蒸发端传递来的热量大

于吸液芯内工质蒸发的相变换热量,便会导致烧干

现象的发生。

1.1 烧干现象

当烧干现象发生时,便意味着均热板内循环的

断路,也意味着均热板由于蒸发端相变换热到达烧

干极限而被迫到达它的临界热通量。所以,想要提

高均热板的临界热通量必须要做到提高烧干极限

的阈值,就要考虑烧干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单

纯是吸液芯毛细性能不够,液体工质的补充量小于

热源热量所需的相变工质的量,另一方面是补充

的工质分布不均,导致蒸发端部分区域无法及时

获得相变工质从而发生烧干现象。因此,需要从

两方面来解决,一是提高吸液芯的毛细性能,从而

使得液态工质得到及时补充,二是改善蒸发端吸

液芯的设计,使得热量在吸液芯中均匀合理地被

相变换热带走。

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吸液芯,在粉末烧结吸

液芯[9-11,14,16-22,35-38]

、泡沫金属吸液芯[13]

、微沟槽吸液

芯[26,31-32]

、丝网烧结吸液芯[15,23-25,28]

、复合结构吸液

芯[33-34]

、微纳复合尺度吸液芯[12,37-38,54]

中考虑优缺

点进行选择。

除不同种类吸液芯带来的毛细性能差异,研究

者们还提出了异构分层的方法来提高多孔结构吸

液芯的毛细能力[35-36,38]

,SUN Zhen 等[36]

制作了一

种新型的非对称均热板,蒸发侧吸液芯由铜粉烧结

而成,其中心加热区域采用 57 μm 铜粉颗粒烧

结,其它区域采用 100 μm 铜粉颗粒烧结。实验

表明,这种非对称均热板可显著降低加热侧的温

度。王宙等[35]

提出了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烧结铜

粉吸液芯,将吸液芯分为中心加热区域和回流区

域,不同区域的吸液芯采用不同粒径,同时设置两

个区域采用单粒形和双粒形作一组对比,结果表明

中心加热区域采取大粒径,回流部分采用小粒径且

均采用双粒形铜粉的吸液芯设置表现性能更优异。

部分研究者通过微纳技术,对烧结铜粉结构吸液芯

表面进行蚀刻来获得吸液芯一些亲水性能以及更好

的毛细能力。Min 等[38]

在多路径热管散热器的基础

上进行了优化,蒸发侧和支撑柱由烧结的铜粉制成,

并对表面进行氧化蚀刻以提高润湿性。为了降低热

阻,蒸发侧采用 60 μm 小颗粒铜粉烧结吸液芯,而

支撑柱用渗透率较大的150 μm铜粉烧结吸液。

对于蒸发端吸液芯工质供给不均的问题,研究

者们提出了蒸发端吸液芯均匀化和图案化的解决

方案。Peng 和 Liu 等[39-43]

提出了一种基于蒸腾作

用下叶脉液体转运生物学现象的仿生灯芯。灯芯

由叶脉状分形网络和微鳍针阵列组成(如图 2 所

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吸芯相比,仿生

吸液芯具有良好的毛细能力和较低的传热性。

1.2 液体薄膜蒸发理论

由于研究者们需要关注吸液芯毛细力抽吸过

来的工质的量是否满足带走蒸发端的传热量所需,

液体薄膜蒸发理论便应运而生。液体薄膜的蒸发

机理如图3所示[44]

。这是一个跨越多个尺度的复杂

的流动-热-传质过程。多孔结构中的薄膜蒸发是

蒸发端吸液芯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它结合了动量

传递、能量传递、界面转移和分子动力学[44-47]

的多物

理特性。从研究尺度上来看,宏观尺度上,液体薄

膜蒸发包括吸液芯中的液体输送和气液界面上的

液体蒸发两个耦合过程。在孔隙尺度上,薄膜蒸发

涉及弯月板的热传质和孔隙内微流场的相互作

用。在分子尺度上,界面分子通过吸收输入的热

量,获得足够的动能,不断突破界面结合力,扩散到

气相中。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气液界面的热力

学性质来看,液体薄膜蒸发中各个物理过程的机理

值得研究[44]

09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