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
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
32.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
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
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
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
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
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
措施进行应对。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
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
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
32.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
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
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
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
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
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
措施进行应对。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
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
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
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
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
效的抗御行动。
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
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
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据
1988 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
家组的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全球地震
灾害死亡总人数超过 120 万人,其中伤
亡人数最多的是 1976 年 7 月 28 日我
国唐山 7.8 级大地震,死亡 24.2 万余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人,重伤 16.4 万余人。1900--1986 年
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到所有自然灾害死
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其中中国的地
震死亡人数最多,占百分之四十二,这
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
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百分之六
十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
塌造成的。
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
扩散等次生灾害。1906 年美国旧金山
地震,1923 年日本关东地震、1995 年
日本阪神地震等都引发大火,关东地震
中死亡 14 万人当中,约 10 万人因火灾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死亡。
33.我国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
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
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是一个震灾严重
的国家。统计表明,我国的陆地面积占
全球陆地面积的 1/15,即百分之六左
右;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1/5 左右,即百
分之二十左右,然而我国的陆地地震竟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占全球陆地地震的 1/3,即百分之三十
三左右,而因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
球的 1/2 以上。二十世纪全球共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
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 20 万人
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
是 1920 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 万
多人死亡;一次是 1976 年的河北唐山
地震,造成 24 万多人死亡。从人员的
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 6 级以
上地震近 800 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
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省(自治区、直辖市)。据统计,1949
年至 2007 年,100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
击了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
涉及东部地区 14 个省份,造成 27 万余
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
分之五十四,地震成灾面积达 30 多万
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 700 万间,地震
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34.我国地震灾情为什么严重?
答: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
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
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地
震越强,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灾
害越重。
我国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
利。首先,我国地震频繁,强度大,而
且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大陆地区的浅源
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几至几十千
米。其次,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如
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都处于地
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处于地震
多发区或强震波及区,地震造成的人员
伤亡十分惨重。第三,我国经济不够发
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镇,建筑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物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
能力低。
所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20
世纪内,我国已有 50 多万人死于地震,
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35.地震火灾产生的原因?
答:①炉火引起火灾。炉火包括民
用炉火和工商业用炉火。由于地震震
动,炉具倾倒、损坏引起火灾。目前,
该类火灾在我国占主要比例。
②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强烈地
震时,电气线路和设备都有可能损坏或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产生故障,有时还会发生电弧,引起易
燃物质的燃烧,产生火灾。
③化学制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化验室、实验室、化学仓库里的化学品
剂品种多、性质复杂。强烈地震时,各
种品剂产生碰撞或掉在地上,容器或包
装破坏,化学品剂脱出或流出。有的在
空气中可自燃,有些性质不同的品剂混
在一起而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或爆
炸。
④高温高压生产工序的爆炸和燃
烧。有些生产工序,特别是化工生产中
的聚合、合成、磷化、氧化、还原等工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序,一般都具有放热反应和高温高压的
特点,极易产生爆炸和燃烧。由于地震
时往往停电、停水,正在进行生产的工
序,由于停电造成停止搅拌和失去冷却
水的控制,温度和压力骤然上升,当超
过反应容器耐温耐压极限时,就可产生
爆炸和燃烧。
⑤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和爆炸。
易燃易爆物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
种。主要有天然气、煤气、沼气、乙炔
气、石油类产品、酒类产品、火柴、弹
药等。地震时,盛装上列物质的容器可
能损坏,物品脱出或泄出,如遇火源,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即可起火。有些物质,如火柴、弹药,
怕碰撞。地震时,由于撞击和摩擦,这
些物品可产生爆炸和燃烧。有些液体,
如石油,地震时油管或容器的损坏,液
体的高速流动,产生很高静电,在喷入
空间时,与某种接地体之间形成很高的
电位差,引起集中放电,引燃液体形成
爆炸。该类火灾往往规模大,损失严重。
⑥烟囱损坏。强烈地震对烟囱的破
坏是很大的,由于烟囱破坏,烟火很容
易冒出炉外引起火灾。
⑦防震棚火灾。防震棚火灾是震区
的一种较普遍的火灾,其产生原因有两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个方面。一方面,防震棚多是简易临时
建筑,搭建很快,很少考虑安全防火措
施。建筑材料一般为笆、苇箔、油毡及
塑料布等易燃材料。防震棚内空间小,
各种物品靠得很紧,火种易于传播。防
震棚密度很大,消防通道狭窄,又没有
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备,一旦着火,不
易扑灭,易形成“火烧连营”,造成重
大损失。另一方面,主要是人们缺乏防
火知识,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
36.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
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例如,1786
年 6 月 1 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
7.5 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
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
10 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
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37.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
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
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
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行,关系极为密切。例如,1556 年 1
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
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 83
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
万人,其余 70 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
荒。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震后瘟疫
己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 年唐
山 7.8 级地震发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
但却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人间
奇迹,次年春季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比常
年还低。
38.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
国有危害吗?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
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
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由深
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地震
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
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
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
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
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
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
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
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
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
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
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39.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
灾法》吗?
答: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
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2008 年 12 月 27 日第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
震减灾法》,于 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
行。它的制定、公布、施行,规范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
活动。
40.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
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
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预报要指出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地震预报按时间尺
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 10 年内可能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
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
报。
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
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对 10 日内将要发生
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1.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
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 1966
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 50 多年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
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
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
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
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
是:
①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
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③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
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42.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
答:面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是一件
十分严肃的事情。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
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的行为,
1998 年 12 月 1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
度。”具体规定主要是: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
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
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
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
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 48 小时
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
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报告。
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北京市人
民政府负责地震工作的机构,组织召开
地震震情会商会,提出地震预报意见,
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
43.什么是地震谣传?
答: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
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
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
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
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
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
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
体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
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
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
震异常。
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
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
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
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
有用心的造谣。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
受骗。
4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
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
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
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
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
上”。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
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
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
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
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
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
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
可信的。
45.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
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
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
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
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
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
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
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
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
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
意散布,地震部门会及时进行调查核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实,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6.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
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
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
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
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
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
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
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
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
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
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
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
减灾有重要作用。
47.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答:观测小地震的活动要使用地震
仪;观测其他地震微观前兆则须使用前
兆观测仪器,其种类很多。如观测和记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录地壳形变的仪器有倾斜仪、自记水管
仪、伸缩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
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
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
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
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48.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
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
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
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
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
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
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
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49.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
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
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
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
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
味等。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
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
井壁变形等。
50.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
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
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
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
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
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
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
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51.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
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
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
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
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
的有 20 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
有:
①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
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②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
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③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
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
动等。
52.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
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
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
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
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
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
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
给地震部门。
53.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
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
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
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
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
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
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
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
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
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54.地光有什么特点?
答: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
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
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
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
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
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
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
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55.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是什
么?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
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56.什么是地震小区划?与全国地
震区划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地震小区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划分,预测这
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分布,
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分布和地震地
质灾害的分布。
与全国地震区划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地震小区划重视场地工程地质
条件,特别是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破坏
作用的影响。
②地震小区划更为详细地研究周
围地震活动环境、地质构造环境,分析
近场区范围内的地震活动特征、鉴定活
动构造的活动性质。
③进行较全国地震区划更为详细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并把地震环境和场
地条件密切地结合起来,选择合适分析
的计算模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④区分不同的地震破坏作用,对地
面断裂错动、滑坡、崩塌、地基土液化
和软土震陷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评价。
⑤编制比例尺远大于全国地震区划的
图件,通常视地震小区划范围的大小来选择
合适的比例尺,如某些范围较小的地震小区
划的图件比例尺达到 1:50000--1:
10000。
57.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
是什么?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答:震时影响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
有很多,主要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
深度、房屋质量、房屋结构、场地条件
等。
58.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
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
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
等。以下场地是不利于抗震的:
①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
②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
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
④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
坡、河坎;
⑤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
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59.怎样建房才有利于抗御地震?
答:①房屋平面布置要力求与主轴
对称,并尽可能简单。
②房屋重心要低,屋顶用轻质材
料,尽量不做或少做那些既笨重又不稳
定的装饰性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
等。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③房屋的高度和平面尺寸要有所
限制,房屋之间应适当留建防震缝。
④结构要力求匀称,构件要联成整
体,要采取措施加强连接点的强度和韧
性。
⑤墙体在交接处要咬合砌筑,承重
墙上最好设置圈梁,并在横墙上拉通。
⑥建筑材料要力求比重轻、强度
大,并富有韧性。
⑦提高施工质量,认真按操作规程
办事,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
满。
60.城镇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答:①处于高大建(构)筑物或其他
高悬物下: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
广告牌等,震时容易倒塌威胁房屋安
全;
②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
时电器短路等容易起火,常危及住房和
人身安全;
③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
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
等事故,会危及住房。
以上这些不良环境均对住房构成
威胁,不利于抗震。
61.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抗震?
答:①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
坡上:地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等可危
及住房;
②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
泥石流的地方);
③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地震
时岸坡崩塌可危及住房。
如果住房环境不利于抗震,就应当
更加重视住房加固;必要时,应撤离或
搬迁。
62.什么是减隔震技术?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答:减隔震技术:即建筑隔震技术和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简称。
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
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
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
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
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
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即
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
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
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
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
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
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63.地震预警目的是什么?
答:地震预警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
人员和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快速准确
的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可以为公众和企
业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指导地震应急处
置和避险措施,以达到减少地震人员伤
亡及地震次生灾害损失的目的。
64.地震预警是怎么一回事?
答:地震时产生两种体波:纵波和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横波,纵波跑的快,破坏力有限。横波
跑的慢,破坏力强。地震发生后,离震
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
地震纵波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
系统,在几秒至十几秒内,测定发震时
刻、发震位置、震源类型和震级大小。
预估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
度,再利用电磁波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
的原理,抢在破坏力强的横波到达之
前,向不同地区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争
取到的几秒至几十秒应急时间,可用于
逃生避险,紧急处置,有效减轻人员伤
亡和灾害损失。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地震预警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
信息产出依赖震中附近观测台站的有
限记录信号,所以地震预警存在预警盲
区、偏差和误报等局限。预警盲区是指
台站接收到地震波和处理信息均需要
一定时间,等发出预警信息时,破坏性
的地震波已经传播了 20 至 30 公里,这
就使得在此半径范围内基本无法预警,
而恰恰该区域地面运动最强烈,破坏最
严重。以汶川地震为例,离震中不到 20
公里的映秀镇就处于预警盲区,如果震
中地震台站少,记录到的信号不完整,
发出的预警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实际操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作中,需要通过续报对结果进行修正,
地震台站在受到非地震信号的干扰时,
也可能触发预警系统,发布错误信息。
2016 年,日本因个别地震台站受到雷
电干扰,对外误报了强震,导致部分轨
道交通短时间停运,地震预警是当前最
具减灾实效的技术手段,随着国家地震
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我国部分
地区已初步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
65.什么是地震预警?
答: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
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
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
返 回
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
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一般
只有几秒至几十秒,可以为公众争取紧
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
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
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
达可能遭受破坏的目标地之前,利用地
震预警系统向该区域发出地震警报信
息,以便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或减
轻地震灾害损失。
66.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我们应该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