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和阻碍社区治理现代化推进的重要因素[15]。老旧小区改造的顺利推进,需要居民的积
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从赋权的角度看,需要通过多种形式重塑行动者的惯习,培育社区共
同体意识,强化居民的身份认同。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场景中,社区赋权着眼于居民、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
调适,主要通过组织赋权、机制赋权、心理赋权等方式,引导居民对于空间改造的认识及自
身行为发生转变,注重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和活力,倡导并培育社区公共精神。
组织赋权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公众参与的组织化,使个体的、偶然的、自发的参与转化
为集体的、有序的、持续的参与。T社区“两委”在街道办事处支持下,成立了“小区改造协
调小组”,协调、支持和服务老旧小区改造,其成员由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组成,包括
普通志愿者、小区业委会成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等。小组成员常态化参与
老旧小区改造的各项工作中,配合各职能部门的行动,并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这个小组会不定期碰头,发动小区居民共同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施
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与施工方协商改造方案,以求达到最大共识;在项目验收过程中,也
会将考察的问题一一列出,交由居委会与施工方交涉;不能解决的问题,社区就上报有关
部门协调解决。”(YJL,业委会主任、改造协调小组成员,2021-06-30)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空间层面的改造和完善工程,也是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创新。当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随时出现,这就需要赋予行动主体自主决策权和参与社区事务的职责
权限,为各主体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合法性基础和制度保障。T 社区所在街道推行了
一系列基层减负扩能的实施方案,提出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明确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
事项清单,整合社区信息平台,逐步放权赋权,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居民主体、市场运
作”的联席会议机制,在反复磋商和磨合过程中实现社区场域中各主体的意识统一和行动
衔接,让社区居民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培养居民的自主意识。
“社区协助业委会建立起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联席会议
制度发挥作用,共同解决居民群众最核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YJL,业委会主任,
2021-06-30)
社区的社会心理要素也不容忽视,往往在思想上内化为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认同感、
归属感和社区精神,外化为一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16]11。心理赋权重视社区居民主
体意识的觉醒、自觉行动效能的提高、主人翁意识和权利感的形成,同时能够弱化公众对
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增强对集体问题的关注[17]。T 社区居委会有意识地鼓励和培育“绿
满家园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喜爱养护花草的居民,参与到小区内花坛花草的
日常维护、修剪、换盆等志愿服务中,确保改造后小区公共空间有人管理、有人爱护。这些
居民在参与组织管理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增强了自信心,主动参与小区改造的
内驱力大大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责任感的提升,有助于生成社区归属感,促进社
区认同的进一步强化。
此外,T 社区还通过建立议事协商平台、形成行动公约等方式吸纳各方参与,在公共
平台上协商讨论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普遍关心的相关事务和问题,汇集民意,畅通渠道,
加强居民和社区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单位之间的联系。
“我们社区以‘睦邻议事厅’为载体,推进‘六民工作法’,议事厅在小区改造的过程中
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比如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对哪些改造不满,或者跟施工方产生分歧
都会通过议事厅讨论;现在的日常管理也通过议事厅解决像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治安、公
共卫生、邻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LHX,T社区书记,2021-06-29)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