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
51
贰 ◎
51
52
城市悲伤记忆里特有的
光饼是福建沿海一带有名的小吃,
且与戚继光抗倭有关。除了光饼外,戚
继光抗倭还给莆田带来了以下全国特有
的地方传统风俗。
农历正月过“五日岁”
莆田人的“春节”从初一过到初五,
俗称“五日岁”。
正月初二为“探亡日”
为了牢记过年期间因倭寇入侵的失
亲之痛,莆田人以大年初二为禁忌日,
亲友间互不串门。
贴白额春联
有些老百姓的家人因倭寇入侵而没
能逃过一劫,鉴于家里死人不能贴红联,
而大过年贴白联又不吉利,后来人们就
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红联上留
一截白,以示心有余哀。另有一说,白
额春联与“反清复明”有关。
一年过两次年
因当时倭寇侵犯莆田直到正月初四
或初五才溃逃,于是,莆田民间相互约
定,决定再过一次年。但各个镇、各个
村补过年的时间却不尽一致,有些是大
年初四,有些则是大年初五。这是对这
段抗倭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戚继光英勇
事迹的缅怀,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
铭记家仇国恨。
值得一提的是,列入非遗项目的莆
田 鼓(翻到 142 页)也与抗倭有关。
customs
53
元宵一过一个月,
灯火辉煌不夜城
一条条灯龙在春夜中盘旋游行,游
向黑沉沉的山岭溪谷,游向雾蒙蒙的田
原野地,游向月色迷离的海边沙滩,游
得人们心潮澎湃,血脉贲张。
在莆田,元宵节不只是一天,而是
近一个月,从正月初一直闹到二月初,
是全国最具特色、跨越时间最长、活动
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狂欢节”。
可以说,莆田“元宵月”的盛况甚至赛
过春节。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
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
宵,活动丰富多彩。在莆仙城区,元宵
节活动以大型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
主,辅以里社行傩。其中,主要文化娱
乐活动有舞龙灯、耍狮子、弄九鲤、车
鼓队、十音八乐、迎神仪仗队、马队、
妆架等。元宵节期间,这些队伍穿街走
巷,锣鼓喧天,乐声悠扬,把欢乐送给
群众。有些人还把龙灯、狮子接到家门
口表演,祈求新春吉祥如意,财源像龙
灯、狮子般翻腾跳跃,滚滚而来。
54
55
『做牙』习俗,也称『打 月十六日定为『尾牙』。 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 『做牙』,并把每年农历二 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定为 遍的节俗。在莆田,群众把 方式,后来变成了莆仙民间普 牙祭』,原本是商家的祭祀
56
莆田人对“做牙”极为重视,即使
在苦难时期,他们也固守着“再穷也不
能穷菩萨”的观念,平时省吃俭用,生
活简朴,然而一到“做牙”时,他们会
一眼不眨倾其所有置办祭品,敬奉神灵,
以求家庭平安,生活富裕。
关于“做牙”还有个传说。相传,
明代有个经营米业的商人叫陈米牙。他
每次卖给百姓的米不收一分利钱,只用
他小指头上的长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
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利钱。陈米牙“指
甲装米”老少无欺,在民间传为美谈,
他家米店每天门庭若市。莆仙生意人为
纪念他,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都
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称为“做牙”,
祈求生意兴隆。
“做牙”一般由妇女主持,且多在
傍晚举行。“做牙”时,摆放在供台上
的各种祭品琳琅满目,千秋百味,应有
尽有。但忌有鱼类,因家乡有俗谚云“衰
如鱼”。有的家庭为图简单化,就到商
店购买了苹果、梨、香蕉、茶酒,肉包、
饼干、糕点等各类干货作为祭品,花钱
图平安。即使时代在变,乡亲口中所念
的“通词”却经久不变,可见群众善良
的本性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人为强制也
是枉然。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如今“做牙”
已成为一个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下
去,那种“头牙吃去死,尾牙吃欢喜”
的苦涩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富起来的乡
亲利用“做牙”之机,邀请亲朋好友和
全家人欢聚,打打“牙祭”,聚聚餐,叙叙
旧,拉拉家常,何乐而不为呢!
你以为的“做牙”
就是你以为的吗
你以为
?
57
『三一教』,又称『三教』 即儒、道、释归于一。 间信仰三一教。所谓『三一』, 立。莆仙一带及其相邻地区民 民间宗教,由莆田人林兆恩创 万历年间,盛行于明末清初的 『夏教』,是产生于明嘉靖、 等你来围观 本土宗教,
58
莆仙的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诸神并供是莆仙人
文的一大特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庙宇,就有供奉的神灵,
就有虔诚的信众和连绵不断的香火。这里不仅有在中国
神话体系中占主流位置的儒、道、释信仰,还有自然神
崇拜、祖先崇拜、历史名人崇拜,以及瘟神爷与王爷崇
拜等。
而作为一个本土产生的宗教信仰,“三一教”在莆
田很是兴盛。“三一教”是林兆恩试图以儒学为核心,
吸收道教、佛教的某些因素而创立的一个统一三教的思
想体系。因其具有宗教的某些特征,故也被认为是一种
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其宗旨是以三纲五常为至德,士、农、
工、商为常业,心身性命为要道。其主张孔子执中一贯、
老子守中得一、释迦空中归一和林子道统中一的大道相
同。林兆恩去世后,被门徒尊为“三一教主”,所著《三
教正宗统论》等书也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59
莆仙方言最 in纯干货, 请笑纳!
60
你不懂我,是因为没有听懂我的
言语。长知识的时候到啦!收好以下
莆仙话常用语,助你轻松秀出地道莆
仙话! 注意啦!画重点啦!
你好—— 弟伙
大家好—— 答给南伙
这东西多少钱—— 节每浪雕啊静
1 块钱—— 索给湾
吃饭了(吃晚饭啦)
—— 霞麻啦
吃早饭了—— 霞每啦
吃午饭了—— 霞到啦
我想去……(要去的地方)
——寡博告……
调皮,诙谐—— 啊骚 1—— 索 2—— 弄 3—— 嗖 4—— 细 5—— 偶 6—— 喇 7—— 戚 8—— 别 9—— 稿 10—— 塞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肆◎ 76
如此文艺范莆田有风,风从文化来。这 是莆田人无穷无尽的文化创意。 莆田文化, 是莆田人高雅的精神追求, 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敦厚朴实的 人无限惊喜。这里的文化场景精妙 往。这里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给 里的文化积淀深厚,令人深深向
儿
77
78
可爱莆仙戏,
风流世代传
对于出过远门的人来说,记忆深处的文化烙印
莫过于家乡戏了。“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
晃荡”“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看起来,也自
有他的风致”……时间冲刷得了故乡的过去,却带
不走这支流动在莆仙大地上的特色乡韵。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
戏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中外方
家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为莆田赢得了“戏曲
之乡”的美誉。它植根于莆仙大地的习俗文化,同
莆仙话一样是莆田人共同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背景。
有多少次民俗活动,就有多少场莆仙戏演出,演出
戏文与民俗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宫庙落成、
信众还愿、祈福祝祷、迎神赛会、逢年过节等等例
必演戏,只要人们发愿心在,莆仙戏就会在。
值得一提的是,莆仙戏与江梅妃颇有渊源。江
梅妃本人成了莆仙戏表演的主角,传统经典剧目《江
梅妃》一直传唱至今。这脉从唐代沿袭下来的梅魂,
穿越千年,教化一方,已成为莆田人民的文化与精
神传承。
人可以不同,时代可以不同,但人灵魂深处那
种对艺术的审美认知却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一
段戏文可以百唱而不厌的原因吧。
79
梨园撷芳,
带你听见感动
莆仙戏精品力作《春草闯堂》《团
圆之后》《新亭泪》《秋风辞》《魂断
燕山》等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在中国剧
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界一
份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中,《春
草闯堂》入选由中国当代著名戏曲家、
戏曲评论家王季思编纂的《中国当代十
大喜剧集》,而《团圆之后》与《秋风
辞》,则入选他编纂的《中国当代十大
悲剧集》。
《春草闯堂》
由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陈仁鉴执
笔,根据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该
剧诙谐幽默,成为许多剧种的经典保留
剧目。1979 年 2 月,《春草闯堂》作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剧目赴
京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荣获创作一等
奖、演出一等奖。2009 年,《春草闯堂》
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全国优秀保留
剧目大奖”,并在全国巡回演出。
80
《团圆之后》
仙游县鲤声剧团走向全国的成名作
和处女作,被誉为“莎士比亚式大悲剧”,
被全国 60 多个剧种移植模仿排演,是
陈仁鉴于 1956 年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
《施天文》(又名《三天媳妇害婆婆》)
整理改编的。1959 年,该剧赴京参加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
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观看演
出,并和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
《秋风辞》
该剧选材好,撼人心魄,是一出
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和血腥统治的
大悲剧,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哲
理启示。剧作者周长赋较好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史观去认识和研究历
史,塑造出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该剧所体现的新的历史观和所反映的历
史生活的广度、深度和真实性,是同类
题材的传统老戏所不能比拟的。
81
《莆仙戏传统科介》是莆仙戏一代宗师黄文狄毕生
的艺术心血结晶,梅兰芳先生曾为该书题词。
82
对于莆仙戏传统科介,
你能 hold 住么?
莆仙戏旦角表演程式举隅
拔钗
蹀步
拨闩 推门
外开门
步法
蹀步:古典戏里表现女人“行不动裙”的姿态。
为适应客观的环境与人物的个性,蹀步的步
幅有长短之分,一般分为细蹀、中蹀、粗蹀。
手法
拔钗
左手扼门,右手在头上拔钗(虚拟),
两足合,左足尖跷起,眼视门圈。
拨闩
左手伸出食指,拉门圈,右手拔钗后
放下,伸出食指拨闩,又把钗插头上,眼
俯视门。
推门
两手伸出,手尖与眼齐,推门,左足
举起,踏出一步,足跟先着地,右足提起
随进一步,身略俯,俯视。
83
84
献给懂木雕的你
提起莆田,很多人都会想到这里的木雕。莆田
是福建乃至全国木雕工艺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首
个“木雕之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工艺品、
木雕佛像、木雕古典家具的主产地。
出神入化的功力、神奇大胆的想象,使得坚硬
的木材仿若有了生命;千百年的刀削斧凿、一代代
传承人的精益求精,使得莆田木雕闻名海内外。一
个个木雕世家的传奇,一尊尊巧夺天工的精品,使
人们看到了莆田木雕的过去和今天。
2013 年,莆田木雕艺术大师郑春辉历时近 4
年创作的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成功地创
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的木
雕。作品采用镂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
等雕刻技法创作,共雕刻人物 550 多人,车轿 20
多部,船只 20 多艘,店铺、民房不计其数,船的
缆绳横空连接、桥的轮廓清晰凸显……画面中的人
物、景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层次分
明,雕工精致。可以说,《清明上河图》被载入吉
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莆田木雕工艺美术发展的结晶
和必然,也为莆田木雕工艺美术发展增添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85
86
虽小道,亦有可观焉
刘氏留青竹刻是莆田唯一一家祖传该技艺的,
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留青竹刻是在
清代乾隆中期由刘氏第 36 代裔孙刘材成聚众创办
竹木雕作坊而起的,经刘氏七代传承延续至今,经
过近百年的发展,其作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既
有北方版画之粗犷,又有南方丝绣、绘画之秀丽。
刘氏留青竹刻运用描、刻、挖、刮等技法,利
用竹皮与竹肌不同的色差,结合中国画的笔墨元素,
注重刀法跟绘画笔法理论的统一,巧妙地在薄薄的
一层竹皮上做文章,表现笔墨、意蕴和刀味。刘氏
留青竹刻大都刻在笔筒、臂搁、镇纸、折扇等之上,
成为文人案头之雅玩;也可跟木工艺相结合,以深
色硬木作底座背景,镂刻屏风、插屏、挂幅之类的
作品;小件则用牙玉、黄杨木等浅色物质作镶嵌色,
协调而饶有画意,颇具艺术效果。
88
89
90
91
莫非,
这就是传说中的“绘画画乡”
92
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美
誉的莆田,历史上是人文荟萃之地,书
画名家辈出。
莆田民间自古就有绘画传统 , 以师
带徒,培养人才。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
莆仙两县就成立了文学艺术联合会,多
次举办书画展览,不但为艺术家的成长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促进了民间书
画人才的成长。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涌现出了许英三、陈鹤、朱成淦、
张英、陈毓和、孙仁英、李文朴、蒋金读、
周秀廷、王元机等丹青高手和著名漫画
家苏田。
1983 年后,莆田市成立文学艺术
联合会,接着成立美术家、书法家协会,
文化部门多次举办书画展览,组织作品
参加全省、全国展览会,部分单位、学校、
乡镇也举办了各层次的画展书展,有力
地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与书画人才的
成长,又涌现出了王武本、李金冬、王
琛、李再樵、许经润、方纪龙、王鹏飞、
林玉宇、张兆平、张清岩、罗中凡等一
批画坛新秀,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小有
名气。仙游在民国时期形成了“仙游画
派”,1959 年又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
所有这些都为赢得“绘画画乡”的称誉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仙游画坛三杰”:李霞、李耕、黄
羲。他们是“仙游画派”的奠基人,是
驰誉海内外的人物画家。
TIPS
93
多少风流 人莆田如此多娇,引无数风流人 这里人物鼎盛,著述丰富,使得 出, 映衬得古色古香的莆田更美了。 物竞折腰。这里群星闪烁,俊彦辈 『文献名邦』的美誉名下无虚。这里是蜚声中外的『才子之乡』,有一群骚,垂范后人。 值得你追慕的莆田人,他们各领风
物
94
伍
◎
95
『开莆来学』是郑露、郑 湖三先生』。 河,故而,世人尊他们为『南 堂,开创了莆田文化教育之先 们在南湖山创建闽地第一所学 庄、郑淑三兄弟提出来的。他
96
据《南湖郑氏世系》记载:“开莆
来学”木坊属“文学坊”,最早立在后
埭郑露曾孙郑阜后裔聚居的莆田拱辰门
(北大门)内龙坡境社,行人通衢之处(今
荔城区北大路),其巍峨雄伟,是莆田“文
献名邦”的历史见证,距今有 1200 多
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该木坊为唐贞元三年(787 年)岁
次己丑冬,率旨赐金敕建。宋熙宁七年
(1074 年)重修。坊中央悬有“恩荣”
牌,下横幅书“倡学先儒唐太府卿首祀
乡贤南湖郑露”,右边书“道承东鲁”,
左边书“学启闽南”。
郑露,字恩叟,唐代人,祖籍河南
荥阳。先辈入闽为官,其后代曾自福州
迁居永泰,再由永泰迁徙莆田南山(今
凤凰山广化寺)。郑露和胞弟郑庄、郑
淑自永泰徙居南山后,继而据此山之胜,
创立湖山书堂,以修儒业。世称郑氏兄
弟为“南湖三先生”。后来,书堂改为“南
湖三先生祠”,书堂石匾有“南山樾阴”
四字,为南宋右宰相文天祥所书。
郑氏在南山倡学,时作篇章,以训
弟子,邑人咸谓“莆之衣冠文物,实自
郑氏兄弟开先之也”。又谓莆邑之称为
“文献名邦”,实肇于唐代之郑露。北
宋景佑进士蔡高咏郑露:“先生如不出,
莆海无真儒。”南宋理学家朱熹称郑露:
“倡学功高泽且宏。”明成化进士黄仲
昭则说:“露在莆人未知学之先与其弟
从事诗书,开莆之儒学,亦可谓豪杰之
士也欲。”故为郑露而立“开莆来学”坊。
郑露南山兴学历时三十多载,世人
谓之“开莆倡学”鼻祖,他传来中原文化,
为莆田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湖三先生”的存在感,
时间都知道
97
郑樵,世称“夹漈先生”,一生苦读,著述颇丰。
其代表作《通志》,规模宏伟,上自三皇,下至五代,
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巨制,被
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夹漈草堂是郑樵读书、著述之处,是研究郑樵文化
最重要的标志。草堂依山而筑,坐北朝南,三面环山,
清幽绝尘。草堂周围林木葱郁,巨石屹屹,岩泉潺潺,
有洗砚池、观星台、晒书石等遗迹。
他们仨有故事,
你有酒吗?
樵郑
98
刘克庄,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
风豪迈慷慨。
《落梅》一诗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通篇不着
一个“梅”字,却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刘克庄通
过对落梅哀婉缠绵的吟叹,表露出自己的心迹情感。同
时,这首诗也高度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
颠沛流离的不幸,更道出了当时广大文人志士抑塞不平
的心声。然而,刘克庄却因此招来大麻烦,卷入“江湖
诗案”。这首诗的末两句被言事官李知孝等人指控为“讪
谤当国”。于是,刘克庄因诗获罪被罢职,坐废乡野长
达十年之久。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
陈文龙,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其居官廉正,关心
民瘼,一生忠义,为国殉职。
宋端宗景炎丙子年(1276 年),元军迫城,通判
曹澄孙以城降,执陈文龙至杭州,陈文龙绝食而死。为
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他不惜牺牲身家性命,视死如归。
陈文龙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其事迹可歌可泣。这种为
了国家、民族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
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劫难而不灭的
重要原因。
克刘庄
文陈龙
99
蔡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所撰
的《荔枝谱》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荔枝专
著。他是一个典型的美髯公,有一把大
胡子,飘逸洒脱,惹得时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朝廷饮宴,当朝皇帝宋仁
宗问他:“你这把胡子这么长,晚上睡
觉时,你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还是
放在被子里面?”怎料蔡襄竟因宋仁宗
随口问的这个问题而犯了难。他想了一
会儿,不得其解,只好红着脸尴尬地说:
“我也忘记了……”宋仁宗和大臣们哈
哈大笑。
本来,事情就此打住,可蔡襄偏偏
是个爱较真的主儿。晚上睡觉时,他想
起了白天皇帝问他的话。于是,他躺下,
并盖好被子。一开始,他把胡子盖在被
子里头,可又觉得不对劲儿,好像以前
不是这么睡的。而后,他把胡子给拉了
出来,但还是不习惯,觉得自己以前没
有把胡子留在被子外头睡过。结果,他
就这样思来想去,一晚上没睡成觉。
其实,睡觉时,胡子在被子里还是
在被子外,本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可是,蔡襄却把它作为一个慎重的问题
拿来思考。这不,烦恼就来了。
蔡襄的烦恼,
你“造”吗?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