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观止——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发布时间:2022-7-1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十面观止——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38豇豆红是高温铜红釉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名贵瓷品,所烧之器以文房用具为主,专供内廷御用。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由天成,烧造难度极大,传世极稀,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饮流斋说瓷》有云:“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者为最多……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文件瓷器清册》记录:‘……素尚斋二层迭落围房存康熙年款:……霁红笔洗四十件(同治十年上传四件现存三十六件)……’,及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宁寿宫福字木根、瓷铜、雕漆等陈设账》:‘……江豆红水盛一件(八十六号)……’当为此类豇豆红铴锣洗之清宫贮藏情况,且可得知光绪以前并无‘豇豆红’之说,统称其为霁红,光绪32年后,档案现‘江豆红’之记载,系当时太监受时下社会风气及命名所影响而新创,屡现于清末鉴藏家及文人笔记内而形成概念并逐步流行。而后亦有云:“康窑豇豆红、苹果绿笔洗,最为殊尤。”文...
[展开]
十面观止——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粉丝: 0
文本内容
第52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38

豇豆红是高温铜红釉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名贵瓷品,所烧之

器以文房用具为主,专供内廷御用。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

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

由天成,烧造难度极大,传世极稀,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饮流

斋说瓷》有云:“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

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

者为最多……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

难以形容也。”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文件瓷器清

册》记录:‘……素尚斋二层迭落围房存康熙年款:……霁红笔洗四十件

(同治十年上传四件现存三十六件)……’,及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宁寿

宫福字木根、瓷铜、雕漆等陈设账》:‘……江豆红水盛一件(八十六

号)……’当为此类豇豆红铴锣洗之清宫贮藏情况,且可得知光绪以前并

无‘豇豆红’之说,统称其为霁红,光绪32年后,档案现‘江豆红’之记载,

系当时太监受时下社会风气及命名所影响而新创,屡现于清末鉴藏家及

文人笔记内而形成概念并逐步流行。而后亦有云:“康窑豇豆红、苹果绿

笔洗,最为殊尤。”文中所谓“笔洗”便是指此式铴锣洗。

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2,图19;上海博物馆藏一例,刊于《上海博

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香港,1998年,图版208;胡惠春旧藏一例,

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

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编号3,后售我司2016年6月6日,编号

7440,成交价人民币368万;另一例见保利香港,2015年10月6日,编

号3516,成交价港币342万;利国伟爵士藏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

2018年10月3日,编号120,成交价港币225万。

清康熙 豇豆红釉铴锣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铴锣洗

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编号7440,

成交价RMB 3,680,000

第54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40

5308(mark)

5308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PEACH-BLOOM GLAZED SEAL BOX AND COVER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D 7.1 cm

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

• 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29日,编号0534

•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呈扁圆形,盖面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胎质洁白坚实,外壁满施豇

豆红釉,釉面光洁滋润釉色匀净。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

书款。

第56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42

《饮流斋说瓷》评述“豇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

妙在难以形容也”。由于烧造难度大,又仅供宫廷御用,传世品稀有而珍

贵,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

物馆藏清雍正《古玩图》手卷中即有此一品种,足见雍正宫廷已将之纳

入古玩收藏之列。

查阅公私收藏,上海博物馆、北京和台北两家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在

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收藏最为丰富。可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实例,着录于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第321页,图207,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

社,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亦馆藏一例,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第44页,图27,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另一例极为珍贵之豇豆红印盒,几近大红袍之色,于香港佳士

得,2013年5月29日售出,编号2101,以3,600,000港币成交;亦见一

例釉色与本品相类,微泛绿苔,售出于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

编号2801,成交价HKD 2,125,000。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编号5019,

成交价RMB 2,875,000

第58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44

5309(mark)

5309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PEACH-BLOOM GLAZED VASE,LIUYEPING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15.5 cm

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

• 美国贝莱尔J.Insley Blair(1870-1939)旧藏

出版:

• 《The J. Insley Blair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贝莱藏中国瓷器)#纽

约,1925 年,图版IV,112号(图一)

本品撇口,细颈,丰肩逐渐下收,圈足,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

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上

施豇豆红釉,极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

喻,更于深浅变化之中予人感悟窑火神功之无限魅力。器底挖足甚深,

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

是“柳叶瓶”显着的工艺特色之一。

本品出版

16 17

2 3 4 5

第60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46

对此形成原因,以往观点认为,这是为了与安放柳叶瓶的底座相匹配所

以特意留出的涩胎圈,然此说法实则因果倒置,其出现正是由烧造工艺

所决定。柳叶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

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如果使用常见瓶类的装烧方

法,以垫饼为之,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稍有轻微晃动

均会倾倒损毁,根本不可能成造。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

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便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

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同时为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烧造

中粘结,柳叶瓶凹入窝洞的部分必须刮去釉,再于窝洞内抹放谷糠灰分

隔了窝洞与柳叶瓶胎土的直接接触,烧造当中既稳固又不怕粘连。出窑

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的考虑才需要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

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员至景德镇,重启御窑厂烧造,据康熙二十二年本

《饶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记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

器,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

三级臧应选、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

价值,陆续进呈御览。”此次烧造前后历时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方止。

期间精品迭出,无论品类还是纹饰均别具一格,气宇不凡,开创清代御

瓷之新境地,于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史称“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

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

诸窑。”于颜色釉一项创新甚多,品格超群,斑斓缤纷,叹为观止,豇豆

红即为其中珍稀之隽品,惊艳照人,而本品正是诠释此番妍美之佳例。

查阅公私收藏与拍卖,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其见一例伦敦苏富

比2009.11.4,Lot118;另见一例原为纽约著名古董商J.J.LALLY&CO旧

藏,后入“静观堂”徐展堂先生徐氏艺术博物馆,于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

卖会lot6208拍出。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8日,编号5482,

成交价RMB 4,600,000

第62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48

5310(mark)

5310

清康熙 

豇豆红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PEACH-BLOOM GLAZED WATERPOT,PINGGUOZUN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W9 cm

RMB: 300,000 - 500,000

备注:

•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03年4月28日,编号570

• 北京拍卖会,2010年11月20日,编号2361

本品撇口,短颈,缩颈颈底部下凹与肩部形成“U”型,丰肩下收,圈

足。因器型形似苹果故而得名苹果尊。器身满施豇豆红釉,釉面细润,

上有苔绿呈现斑块状,红色绿色交相辉映,犹如春色。底书六字双行“大

清康熙年制”青花款,款识书写流畅坚挺。苹果尊一器敛口者偶有之,撇

口实为少见。

第64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50

豇豆红以铜为着色剂,属于高温铜红釉,它上釉的方法也与众不同,而

是“吹釉”。清人龚鉽曾以诗赞日:‘看他吹釉似吹万,小管蒙纱蘸不浇。

还上周这无渗漏、此种元气要人调。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致使铜元素

在器物上各部分的存在形态 密度及粒度会产生变化,因而色调亦富于交

化。烧成后,种中会出现水渍般的现象,而且在氧化焰的作用下,器乌

或口沿部位会露出绿色的苔点,在淡红釉中 ,相映成趣,可谓“绿如春

水初生日,红似朝震欲上时“。豇豆红”的烧造仅见于康熙一朝,但当时

还不叫这个名字,据清中期《南室笔记》说:“吹青、吹红一种本朝所

出。雍正时也烧过 “豇豆红”,但颇不成功,之后则不再烧造。

类似的苹果尊藏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所

藏,见《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北京,1989年,图版22;上海博

物馆藏一例见《青花釉里红 》, 1993年,图版118;一例为玫茵堂藏,

见康蕊君着,《玫茵堂中国陶瓷》,卷二,伦敦,1994年,图版733,

一豇豆红例藏华盛顿国家艺廊,见 John Ayers,〈The Peachbloom

Wares of the Kangxi Period (1622-1722)〉,东方陶瓷学会汇刊

1999-2000,期64,伦敦,2001年,页47,图33;另一月白釉例藏上

海博物馆,着于汪庆正主编,《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香港,

1989年,图版240。另美国大都会博物管藏一例19世纪仿康熙豇豆和苹

果尊。

清康熙 豇豆红釉苹果尊

瑞士玫茵堂藏

清康熙 豇豆红苹果尊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第66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52

5311(mark)

5311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PEACH-BLOOM GLAZED VASE,LAIFUZUN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19.9 cm

RMB: 1,600,000 - 2,600,000

备注:

• 达德利·莱维特·皮克曼(1850-1938)收藏,波士顿

• 小达德利·莱维特·皮克曼(1885-1964)收藏,波士顿

• 爱德华·莫特利·皮克曼(1886-1959)收藏,波士顿,此后一直由家族继

承。

第68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54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美国巴尔的摩市沃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玛丽摩根氏遗产拍卖 , 1886年3月8日,编号341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纽约佳士得,2016年9月15日,编号916

成交价:USD 2,045,000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藏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足窄细若萝

卜。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

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

制” 六字三行款。尊外满施豇豆红釉,通体光素无纹,于端正之中不失

典雅高贵之气,尽显天然古朴气息;釉面丰腴温润,呈色匀净且形色相

合,釉色之美似浑然天成,精美无比,清人洪亮吉(1746—1809年,号

北江)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底部浅

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此件豇豆红釉莱菔尊,存世极为罕见。

此尊形制清丽脱俗,其比例大小和纹饰细节均独具一格,在康熙御瓷

中极为罕见。摩华特斯艺术博物馆藏一例器型类似的豇豆红釉尊,故

宫博物院馆藏见两例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编号:3481故148318/977故

147093;纽约佳士得,2016年9月15日,Lot916;徐展堂先生“在望山

庄”旧藏,香港一例于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拍出lot5760。

第70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56

5312(mark)

5312

清康熙 

豇豆红釉堆塑绿彩盘龙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RARE PEACH-BLOOM GLAZED WITH CARVED CHI-DRAGON

DECORATED VASE,PANLONGZUN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20.1 cm

RMB: 2,000,000 - 3,000,000

备注:

•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03年4月28日,编号570(之一)

•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为徐氏艺术馆藏藏品,此瓶直口,长颈,溜肩,腹部向下内收至

底,圈足,造型优美。胎体雪白坚实,颈部缠绕一条绿彩螭龙,贴塑螭

龙造型生动,蜿蜒盘转于长颈之上,三爪张开,威猛神武,龙首微仰,

目视上方,嘴微张,身上纹理刻画清晰,龙尾卷曲。瓶身通体施豇豆红

釉,釉色深浅不一,红瓶绿龙二色相映成趣。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

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第72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58

第74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60

蟠龙施绿色釉,器壁为豇豆红釉,釉色柔和而富于变化,釉质莹润,釉

面有稀疏开片纹路。在康熙时期的豇豆红瓷器中最为少见者便是盘龙

尊,如此件发色甚好者更加稀有。螭龙贴塑装饰始见于元代景德镇窑,

明代官民窑皆为流行,清一代御瓷当中肇始于康熙朝臧窑。

康熙时期的豇豆红釉是十分名贵的品种,都作为宫廷御用器。由于烧成

难度极大,因此多无大件器,传世以小型的洗、印盒、太白尊等文房用

具为多见,此件立件瓶子是较为稀少的品种,加上贴塑工艺,更值得珍

赏。《饮流斋说瓷》中称“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

点,背光则显绿色”,这种绿色是因为红釉因氧化而产生绿色窑变,营造

出内绿外红景象。正如豇豆红釉赞誉诗所述一般:“绿如春水初生日,红

似朝霞欲上时”。

类似作品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窑变釉凸蟠螭尊,《故宫博物院藏清代

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304,图138;除单色釉贴塑螭龙外,亦有

珊瑚红釉描金品,参见《徐氏艺术馆The Tsui Museum of Art》,第四

册,编号72。有一例与本品相似者可参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豇豆红釉

盘龙尊Cat. 362。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玛丽摩根氏旧藏

美国巴尔的摩市沃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绿彩螭龙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第76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62

5313(mark)

5313

清康熙 

矾红缠枝花卉纹盘

「大清康熙年制」款

AN IRON-RED 'FLORAL' DISH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D 21 cm

RMB: 400,000 - 600,000

备注:

• 芬兰收藏家菲利克特·豪根梅伦旧藏

本品侈口,盘壁下收,器型周正规整,蛮施白釉,釉面温润紧致质量颇

高。盘沿及盘心矾红饰双圈,盘心内画一朵盛开的牡丹,四周辐射缠枝

纹,再于四个方向开出四朵较小牡丹。整体画面通透干净,清爽舒然。

矾红产生于宋代,为釉上多种彩的前驱,后沿用于明代万历红彩,明代

嘉靖时,御器厂以矾红釉取代铜红釉。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

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本品即为代表一例。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

字青花楷书款。

第78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64

5314(mark)

5314

清康熙 

矾红描金“盖雪红”云凤纹碗成对

「大清康熙年制」款

A RARE PAIR OF IRON-RED 'PHOENIX' BOWLS

Kangxi Period,Qing Dynasty

Kangx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D 11.1 cm

RMB: 600,000 - 800,000

备注:

• 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日,编号182

• 香港苏富比,1998年11月2日,编号324

• 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编号209

• 艺德堂旧藏

本品侈口,口沿外翻,弧壁向下减收,圈口。碗形小巧端正,内外满施

白釉,外壁以矾红彩描金绘云凤纹两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

楷书款。造型规整秀丽,釉质洁净润泽。本品造型、尺寸、纹样及款识

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白地矾红彩描金云凤纹碗”相似,为康熙

晚期官窑的经典品种。熙朝瓷器中矾红常与其它色彩相伴出现在瓷器,

如青花矾红或矾红五彩制品,本品以矾红一色为主,描金相辅,红、金

两色搭配得当,纹样线条简洁大方。不同于常见的官窑瓷器的繁复纹

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口沿与近足处并无常见的程序化边饰,主题

突出。同类尺寸、装饰、款识还见有描金云龙品种,亦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可资参考。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

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清康熙 矾红描金云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第80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66

5315(mark)

5315

清雍正 

黑漆描金百寿纹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BLACK-LACQUERED WITH GILDING 'LONGEVITY' BOWL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9,D 15 cm

RMB: 400,000 - 600,000

备注:

• 日本高木正清旧藏

第82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68

碗圆形翻口,直壁近足处下收,圈足足墙外撇。器身内外在黑漆地上饰

描金花纹。外壁满绘异体“寿”字百个,寿字沿碗壁纵横排列。碗内满施

金彩内底中心描绘团花纹,内壁绘团寿纹四,互为对称。足部环饰涡

云纹一周。外底中心描金双线长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

款。

描金漆就是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其中黑漆地最常见,其次

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据档案记载,雍正时期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其中主要分传统和仿洋漆两种技法。所谓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称之为“莳

绘”的黑漆描金工艺。“莳绘”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艺上技艺独到,优于

我国,特点是器物胎薄体轻,久不变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钟爱沉

稳凝重的黑色,这在同时期的瓷器、画珐琅等多种工艺中都有所体现,

并成为雍正工艺品的时代特征。因此,以黑色为基色的仿洋漆工艺品

在雍正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只碗上的描金寿字十分璀灿,显然运用

的是我国传统的技法,即在档案中多有记载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

法。因此可以说这只碗是中外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所谓的“五福”。《尚书洪范》称:“一曰寿、二曰

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乃五福之首,因此寿字

成为各类工艺品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以寿字做装饰古已有之,清代则更

多。

该碗与故宫藏一例类似,于1925年典查号为“丽”字,查“故宫博物院院

藏文物编号代字汇编”,“丽”字号的原藏地点是古董房,可见此碗之珍贵

本品包装

清雍正 黑地描金万寿高足碗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清雍正 黑漆描金百寿字碗

故宫博物院藏

第84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70

5316

清雍正 

仿成窑青花淡描团菊杯成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PAIR OF CHENGHUA-IMITATION BLUE AND WHITE

'CHRYSANTHEMUM' CUPS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D 7.3 cm

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

• 唐云先生旧藏

• 北京拍卖会,2009年6月26日,编号16

5316(mark)

第86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72

本品侈口深腹,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透光。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

釉色纯净洁白,体现了雍正一朝高超的制瓷水准。外壁以青花淡描团菊

纹,幽菊三朵呈品字排列,间以花叶勾连,构成一个圆形。团菊之间填

以折枝花卉,呈丁字形布局,将留白巧妙填满,又不显拥挤,布局清新

舒朗。杯外底心双方栏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

工整纤秀。

雍正御窑在皇帝授意之下,有诸多古为今用之妙举,且质量更为精绝,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式团菊小杯便为雍正御窑追慕成窑作品而

成,在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成化窑淡描青花”。此式团菊纹样在

雍乾之时见有杯、碗、罐等多种造型,并有斗彩及青花淡描品种,可见

颇受帝王垂爱。铁源主编《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中述可知本品款

识以双方栏为边,是对成窑更忠实的模仿,且雍正一朝凡书以双方栏款

识的作品,均是同类器中制作最为精良,品级最高的,本品即属此类。

此外本品还为海上著名艺术家唐云先生旧藏之物,来源可靠,品相完

美,成对出现,收藏价值极高。

本品包装

清雍正 青花团菊纹碗

景德镇国家陶瓷博物馆藏

第88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74

第90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76

5317(mark)

5317

清雍正 

仿成窑青花外缠枝内宝相花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CHENGHUA-IMITATION BLUE AND WHITE 'FLOAL' BOWL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D 11.8 cm

RMB: 350,000 - 550,000

备注:

• 法国巴黎让·马克·德尔沃拍卖,2015年3月11日,编号191

本品敞口,深腹,圈足,造型规整,秀美小巧。内外壁均施白釉,外壁

满绘青花缠枝宝相花和变形菊花纹,内壁画五朵折枝宝相花,碗心绘青

花双圈内饰变形轮花纹。全器胎釉精良,温润似玉,青花淡雅俊逸,笔

法简洁明朗,极具成窑品格。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类雍正御窑多见直径7公分左右之小杯,而本品之11公分之小碗则极

为罕有,整体为仿成化同类器而制,雍正皇帝拥戴纤美的成化瓷器风

格,雅好古物,品味脱俗超群,审美要求近乎苛刻,成化制器秀雅清逸

之品格最得其青睐,故即位以来一直不懈努力推动与指导御窑厂摹制成

窑,仿古采今;清宫造办处档案中记载曾多次下令烧制以成化为范本的

瓷器,本品正是此番摹古情怀的最佳诠释。其纹饰之忍冬纹和变体宝相

纹,均是明代常用之西域纹饰,典雅大方,寓意吉祥。

本品以成窑青花转枝宝莲纹碗为摹仿对象,原件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品,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

53,图27;页54,图28。传世所见雍正官窑摹仿成窑之作,书写成化

款不乏少数,反而本朝年号款不多,殊为难得。此件青花缠枝宝相花纹

碗,可与成化青花器相之媲美,在雍正御窑青花器中极为罕见,传世难

得,《孙瀛洲的陶瓷世界》中刊载了一件相同品种例子,可资参照。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杯

故宫博物院藏

第92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78

5318

清雍正 

仿宣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大斗笠碗

「润碧轩制」款

A XUANDE-IMITATION BLUE AND WHITE 'FLORAL' CONICAL

BOWL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Runbixuanzhi Mark

D 22cm cm

RMB: 50,000 - 100,000

备注:

• 香港私人旧藏

• 香港拍卖,2007年10月27日,编号92

展览:

• “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2022年6月-7月

本品侈口,斜壁下收,圈足,胎质缜密坚实,白釉白中泛青。内外以青

花缠枝花卉纹为饰,碗外壁对称绘制六朵西番莲,间处装饰缠枝花叶并

花苞一朵,碗心与口沿青花双圈,内底绘轮花一朵,线条婉转流畅。青

花发色浓艳,凝重,肃清并伴有晕散,颇有宣窑特点。底部书写双方框内

私家款“润碧轩制”,为雍正朝仿成窑之惯用之法。

《景德镇陶录》曾赞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明代宣德青花瓷

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式样精妙,珍品迭出,以其古朴典雅之

造型、莹润如玉之釉色、多姿灵动之纹饰而着称,后世倍加推崇多有仿

烧,此即一例品质极高的仿烧。其原型宣德朝品种,见有中国国家博物

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赵从衍旧藏等国内外公私收藏着录,而清代

官仿官仿烧例,传世仅见本品,应为孤品。

本品碗心

清乾隆 仿宣窑青花缠枝花卉斗笠碗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第94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80

5319(mark)

5319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花卉灯笼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RARE BLUE AND WHITE 'LOTUS' VAE,DENGLONGPING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25.4 cm

RMB: 3,000,000 - 4,000,000

备注:

• Arron Rosenblatt旧藏

• 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编号1584

• 北京保利,2013年12月4日,编号6141

第96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82

本品呈小直口、短硕、丰肩、垂直长腹、浅圈足。通身细致绘画缠枝青

花花卉,花叶婉转,姿态妩媚,此瓶因状似灯笼而得名。此件造型新

颖,青花发色晕散,纹饰中虽有类似苏料的黑色斑点,却为人工重笔点

染而成,惟妙惟肖。通体以青花绘制纹饰,主体绘一种十分罕见的折枝

花卉纹饰,口部留一圈小卷草纹饰,可见枝蔓缠绕,花叶翻卷,密而不

乱,纹饰构图似乎亦洋溢出浓厚的西洋巴洛克气息,其胎釉精良莹润,

青花色泽淡雅妍丽,笔触灵动秀润,亦可为清宫摹仿西洋的典范之作。

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雍正朝历时虽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督理下,工

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制瓷器

水平更为提高。其时的景德镇御窑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一切

奉命遵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甚至瓷器的器型、图案、品

种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当时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可观,并以工艺精

细而着称,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釉色齐备。雍正时瓷土选料精

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火候适度,因而

胎胚坚白细润,成型规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

愈加玲珑。尤其亮青釉面时有类似明宣德青花的橘皮皱纹。中期之后,

出现了最富时代特色仿明代宣德青花效果的青花瓷。为了追摹永乐、

宣德青花苏麻离青料自然晕散的斑点,特意由工匠在纹饰线条中刻意点

染,但这些大小不等的点痕却不像苏麻离青自然晕散斑那样渗入胎骨,

意趣天成,明显留有人为修饰的痕迹。

清雍正 粉青釉灯笼式盖瓶一对

北京保利,2017年6月6日,编号5041,

成交价RMB 19,780,000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灯笼瓶

景德镇国家陶瓷博物馆藏

第98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84

第100页

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86

5320

清雍正 

青花松竹梅荷叶小盖罐

「大清雍正年制」款

A RARE BLUE AND WHITE 'THREE-FRIENDS' JAR AND COVER

Yongzheng Period,Qing Dynasty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H 19.5 cm

RMB: 3,000,000 - 4,000,000

备注:

•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编号287

• 北京保利,2013年12月4日,编号6142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

246页,编号303,2020年

本品广口,口长直,丰肩,束腰,近足逐渐外撇,圈足,盖呈翻荷叶状

并作钮。本品玲珑别致,造型丰满而盈手可握,充分体现雍正御瓷以小

巧纤柔见长,予人清秀幽雅之美。主题纹饰为岁寒三友图,画中以青

花绘就苍松虬枝盘曲,傲骨铮铮。左侧冬梅破蕊怒放,历寒雪而暗香

愈浓,两侧翠竹横欹而出,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以此三友最

彰文人气节,自古为人所爱,宋·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

中:“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

杂剧》佚名《渔樵闲话》四:“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

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故常以岁寒三友象征以喻士大夫的

高洁品格及彼此间忠贞的友谊。其画笔清妍挥洒,布局章法俨然,青花

一色,浓淡变化丰富,于温润莹白的胎釉映衬下将三友之风姿神韵一一

展现。底为青花六字楷书年号款,款字运笔清秀规整。本品为雍正一朝

独有之器,以后官窑不复烧制。通览全器,无论造型、画工、胎釉、写

款皆无一不精,品格之高,犹可珍之。

5320(mark)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