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观止 — 圆明主人与内廷恭造之器
38
豇豆红是高温铜红釉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名贵瓷品,所烧之
器以文房用具为主,专供内廷御用。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
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
由天成,烧造难度极大,传世极稀,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饮流
斋说瓷》有云:“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
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
者为最多……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
难以形容也。”据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文件瓷器清
册》记录:‘……素尚斋二层迭落围房存康熙年款:……霁红笔洗四十件
(同治十年上传四件现存三十六件)……’,及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宁寿
宫福字木根、瓷铜、雕漆等陈设账》:‘……江豆红水盛一件(八十六
号)……’当为此类豇豆红铴锣洗之清宫贮藏情况,且可得知光绪以前并
无‘豇豆红’之说,统称其为霁红,光绪32年后,档案现‘江豆红’之记载,
系当时太监受时下社会风气及命名所影响而新创,屡现于清末鉴藏家及
文人笔记内而形成概念并逐步流行。而后亦有云:“康窑豇豆红、苹果绿
笔洗,最为殊尤。”文中所谓“笔洗”便是指此式铴锣洗。
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2,图19;上海博物馆藏一例,刊于《上海博
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香港,1998年,图版208;胡惠春旧藏一例,
录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
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编号3,后售我司2016年6月6日,编号
7440,成交价人民币368万;另一例见保利香港,2015年10月6日,编
号3516,成交价港币342万;利国伟爵士藏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
2018年10月3日,编号120,成交价港币225万。
清康熙 豇豆红釉铴锣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铴锣洗
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编号7440,
成交价RMB 3,6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