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艺术23.11月刊

发布时间:2023-11-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冰雪艺术23.11月刊

犹皆近古。至其规矩之缜密,尤非复后人所能望见。去古既远,风会日靡,规矩日废,遂至古意荡然。原其故,盖因取资未多,师心实甚,既不肯从古人吃紧处下实际工夫,骤欲自开门面,诡形殊态,自矜自喜,甚至讹以传讹,转相仿效。而庸耳俗目,又从而扬誉之,遂至渐染一方,家弦户诵。或以古法诘之,彼且曰:古自成其为古,我自成其为我。嗟乎!安得好学深思,仔肩绝业者,拔起其间,豁彼群迷,独抽真慧,追古人之模范,为后学之津梁耶!如有知肆力于古之为益者,必且自初学以迄于纯熟,无一日不从事乎古,乃是真种子也。今有时师于此,求而习之,数年之间,便已称能,或可齐之。若欲追摹古人,今年学之,未必不似,加以数载之功,而反不能。再加数年,愈叹莫及。更有终身由之,而卒若莫能到者,乃其虚心实力,愈进而愈不足也。而自人观之,则已敻乎其不可及矣。以视追逐于时师,而数载可尽其道者,乌可同日语哉。心之所运,日出而不穷。法之所存,一定而不易。是以胸中丘壑,原非我所固有。平时遍摹各家,渐识其承接掩映,去来虚实之故。当挥洒时,自有一重一掩,不宽不迫意思,方得大家体段,方合古人丘壑。若故意弄巧,强为牵扯,虽无碍于画理,而甚远于大方。经营位置,固以吾... [收起]
[展开]
冰雪艺术23.11月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2页

犹皆近古。至其规矩之缜密,尤非复后人所能

望见。去古既远,风会日靡,规矩日废,遂至

古意荡然。原其故,盖因取资未多,师心实甚,

既不肯从古人吃紧处下实际工夫,骤欲自开门

面,诡形殊态,自矜自喜,甚至讹以传讹,转

相仿效。而庸耳俗目,又从而扬誉之,遂至渐

染一方,家弦户诵。或以古法诘之,彼且曰:

古自成其为古,我自成其为我。嗟乎!安得好

学深思,仔肩绝业者,拔起其间,豁彼群迷,

独抽真慧,追古人之模范,为后学之津梁耶!

如有知肆力于古之为益者,必且自初学以迄于

纯熟,无一日不从事乎古,乃是真种子也。今

有时师于此,求而习之,数年之间,便已称能,

或可齐之。若欲追摹古人,今年学之,未必不

似,加以数载之功,而反不能。再加数年,愈

叹莫及。更有终身由之,而卒若莫能到者,乃

其虚心实力,愈进而愈不足也。而自人观之,

则已敻乎其不可及矣。以视追逐于时师,而数

载可尽其道者,乌可同日语哉。

心之所运,日出而不穷。法之所存,一定

而不易。是以胸中丘壑,原非我所固有。平时

遍摹各家,渐识其承接掩映,去来虚实之故。

当挥洒时,自有一重一掩,不宽不迫意思,方

得大家体段,方合古人丘壑。若故意弄巧,强为牵扯,虽无碍于画理,而甚远于大方。经营位置,固以吾之心思运用。然平日所见名迹,自来凑我笔端,即当取之以定一局之笔意。倘更有触于他家,虽笔意不相类,而局段可采,不妨借彼之章法,以运我之笔势。但令笔法不杂,便可一气呵成。吾人生千百名家之后,笔法局法,已为古人用尽,学者但得多见而能记忆,作画时或将一家作主,或杂采各家之妙,即是好手。若恃己之聪明,欲于古人法外,另辟一径,鲜有不入魔道者。切宜忌之。有一人之笔气,即有一人之习气。习气不除,笔气亦坏。然则笔气亦何足恃哉,故学者必须觅换骨之金丹也。觅法如何?搜采之功,务令广博。合眼便历历见古人成法,又见某家法是某家所生,其家法是某家所变,分之则知其流,合之则知其源,加以陶汰之功,芟其繁芜,漉其渣滓,而独于古人精意所存之处,刻意求之。工夫既久,自然笔气现出,乃得与古人相通。此换骨之法也。如是则笔笔是自家写出,即笔笔从古人得来。更能养之醇熟,随兴所发,意致不凡,方可云笔气之妙。

第53页

古人作法不一,而其中有至一道理。虽千

百古人,亦无不一者,此在平日功夫识见。能

理会得的确实在,则自家运笔,方能不与古人

相远。为是为非,亦能自为检察。此处最为吃

紧。盖自观己作,通弊在回护。苟能时时斫削

自己,则宿病日消,古意日增。能自信者,即

可以信于天下,而传于后世矣。

静检生平所作,其最得意者,大都必有合

于前古某某之法。而有意求合,翻不能得焉。

然无意而合者,又非偶然撞著,实缘平日曾有

著意揣摩一番工夫。故机趣迎凑,适然而遇,

此亦可见居稽之效。凡有志于斯者,断不可随

手涂抹。而于古也,又不必袭其成规,但欲通

其精气,由此而渐有得焉。虽未必便到古人,

亦是去古不远。

会意

两间之形形色色,莫非真意之所呈。浅者

见其小,深者见其大。为文词,为笔墨,其用

虽殊,而其理则一。岂仅求之规模形似,便可

谓已尽画道哉。论画者谓以笔端劲健之意,取

其骨干;以活动之意,取其变化;以淹润之意,

取其滋泽;以曲折之意,取其幽深。固也。然

犹属意之浅而小者,未可论于大意之所在也。盖天地一积灵之区,则灵气之见于山川者,或平远以绵衍,或峻拔而崒嵂,或奇峭而秀削,或穹窿而丰厚,与夫脉络之相联,体势之相称,迂回映带之间,曲折盘旋之致,动必出人意表,乃欲于笔墨之间,委曲尽之。不綦难哉!原因人有是心,为天地间最灵之物。苟能无所锢蔽,将日引日生,无有穷尽,故得笔动机随,脱腕而出,一如天地灵气所成,而绝无隔碍。虽一艺乎,而实有与天地同其造化者。夫岂浅薄固执之夫,所得领会其故哉。要知在天地以灵气而生物,在人以灵气而成画,是以生物无穷尽,而画之出于人亦无穷尽。惟皆出于灵气,故得神其变化也。今将展素落墨,心所预计者,不过何等笔法,何等局法。因而洋洋洒洒,兴之所至,豪端毕达,其万千气象,都出于初时意计之外。今日为之而如是,明日为之又是一样光景。如必欲若昨日之所为,将反有不及昨日者矣。何者?必欲如何,便是阻碍灵趣。右军书《兰亭叙》,为生平第一得意笔,后复书数十本,皆不能及,其亦必欲如何故耳。若夫浅薄固执之夫,今日为之如是,明日为之亦如是,即终身为之,而亦不过如是者,印板画也。印

第54页

板者,不灵之谓,工匠之为也。若士大夫之作,

其始也曾无一点成意于胸中,及至运思动笔,

物自来赴。其机神凑合之故,盖有意计之所不

及,语言之所难喻者。顷刻之间,高下流峙之

神,尽为笔墨传出,又其位置剪裁,斟酌尽善。

在真境且无有若是其恰好者,非其能得大意之

所在,何以若是耶!夫平直高深,山之形也,

而意固不在于平直高深。勾拂点染,画之法也,

而意复不在于勾拂点染。然则所谓大意者,乃

谓能见真意之大处。虽不关乎平直高深,勾拂

点染,而亦未尝不寓于平直高深,勾拂点染之

间。且必由乎读书闻道,鉴古入神,意之所动,

已自迥出凡表,而后形诸笔墨,乃能独得其大

也。故等是画也,局同法同,形体亦未尝少异,

而彼则气味不醇,底蕴易量;此则愈玩而无穷,

深藏而弥出。是故求之形迹者,固属卑浅,即

局于流派授受之间,而未识古人措意之大,亦

毕生莫得预于高深之诣也已。

意趣之高下,难以数计。有攻之者,穷年

皓首,反不及高人韵士偶尔托兴之作。盖笔墨

本是写人之胸襟,胸襟既开阔,则立意自无凡

近。试思古人传者,皆是何等人品学问。而庸

庸者,不过拾其唾余,此中大意,全未理会,

便欲妄拟前贤,何异夏虫之语冰哉!莫若虚心以玩往迹,澄怀以参名理,时有所会,而日有得,断除袭取,独出灵裁,不悦时目,常怀自勘。若此下手,庶几有望耳。习于凡鄙者,固难与语高远。习之既深,并不知何者之为高远。故下士闻道,乃大笑之也。今时好手绝响,有志笔墨者,几有欲济无梁之叹,一遇能者,不暇计其凡鄙与否,而相见恨晚。纵有性灵,翻为汩没,渐染已久,一遇高远之致,将反呀然笑之矣。是即所谓少所见多所怪者也,要之万事同此一理。但以品诣识见,观之画道,虽其工力尚浅,而凡鄙高远之别,先须判然于心。初学者其必以此作入门之首务。

布置落落,不事修饰,立意之大者也。平正疏爽,直起直落,笔意之大者也。传写典雅,绝去俚俗,画意之大者也。安顿稳重,波澜老成,局意之大者也。写屋宇,得幽逸之意;写人物,得恬适之意;写渔樵,得托隐之意。写行旅估帆,必先作间旷山人为主,以见物外闲观之意,加以兴趣高超,笔致流逸,纵不逮古人,亦自加人一等。

第56页

立格

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故凡记载所传,

其卓乎昭著者,代惟数人。盖于几千百人中,

始得此数人耳,苟非品格之超绝,何能独传于

后耶。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

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

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具此四者,格

不求高而自高矣。请申其说。笔墨虽出于手,

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

释,何来冲穆之神。郭恕先、黄子久,人皆谓

其仙去,夫固不可知,而其能超乎尘埃之表,

则有独绝者,故其手迹流传后世,得者珍逾珙

璧。苟非得之于性情,纵有绝世之资,穷年之

力,必不能到此地位。故一曰,清心地以消俗

虑。理无尽境,况托笔墨以见者,尤当会其微

妙之至,以静参其消息,岂浅尝薄植者所得预。

若无书卷以佐之,既粗且浅,失隽士之幽深;

复腐而庸,鲜高人之逸韵。夫自古重士夫之作

者,以其能陶淑于书册卷轴之中,故识趣兴会,

自得超超元表,不肯稍落凡境也。故二曰,善

读书以明理境。松雪云:乳臭小儿,朝举执笔,

暮已自夸其能。是真所以为乳臭也。要知从事

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

而规模粗备;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此其大概也。而虚其心以求者,但觉病之日去而日生。张皇补苴,救过不遑,何暇骤希名誉。及至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灭光景,足以信今而传后。故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古人左图右史,则图与史实为左右。故作者既内出于性灵,而外不得不更亲大风雅。吮墨闲窗,动合风人之旨;挥毫胜日,时抽雅士之怀。味之而愈长,则知其蕴之深也;久之而弥彰,则知其植之厚也。蕴深而植厚,乃是真正风雅,亦是最高体格。南宋院体,且薄之如不屑。若刻划以为工,涂饰以为丽,是直与抃工彩匠,同其分地而已矣。故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四者备矣,而犹不得入古人之室者,吾不信也。在学者,当先立卓识,操定力,不务外观,不由捷径,到得工夫纯熟,自成一种气象。吾固不能降格以从人,人亦无不甘心而俯首矣。

学画者,最难恰好。其高瞻远瞩者,全未知规矩法度,已早讲性灵如何,气韵如何,任笔所之,无不自喜,到后来竟漫无所得,因而渐渐废弃。此过之病也。其甘于小就者,但解描摹形似,不问笔墨道理,少成片段,足以应

第57页

求者,便自满愿,前迹之妙,束而不观,绪言

之深,置而弗论,以至穷年莫得,皓首无闻。

此不及之病也。岂知人之为学,贵在立志。志

者,犹射之的也,焉有射而不树的以为准者乎。

始学射者,中者不得什一,久之则能有百发而

百中矣。果能立志做第一等工夫,循序渐进,

勿忘勿助,逐时自有成效。若先堕其志,不如

其不为之逸矣。病在过者,吾惜其资禀之徒高。

在不及者,吾惜其工力之枉费。甚矣恰好之难

也!

格高者,落落大方,或气焰凌人,或风神

绝世,几令学者河汉无极。及细寻其踪迹,但

觉其意愈简而愈多,态愈老而愈媚。至其所以

致此高绝者,则又今人所断不肯为。其故何居?

胸无卓识,笔习恒谿,见之所不到,力之所不

能,非不叹慕于平时,而不能得之于腕下,是

不敢为也。安于鄙陋,狃于平庸,鄙陋日深,

则天机已汩,平庸既惯,必俗虑多拘,若见高

古之迹,非但不愿仿效,且必惊其悬绝,而怪

其不类,是不肯为也。夫不敢为者,倘幸遇明

师开示,知其过而改辙焉,则尚可为也。若不

肯为者,已自定其成见,其于高古道理,方将

非之笑之,纵取宋元名迹,指出妙绪以告之,

彼必掩耳却走。盖其心思耳目,已与兹理隔绝,直是无药之病矣。有志者于此,务断除此二项,稍涉凡近,猛力以攻,求古人之所以高绝者以致力焉,得尺得寸,庶几无负。今人大患,是学得几笔,辄曰便可应酬。岂知古人直以己之身分,现作笔墨,以示后世。后之人因其迹以慕其品,而如见其人者,夫何可忽也。且笔墨本通灵之具,若立志不高,则究心必浅,徒足悦小儿之目,而见麾于作者之堂。若是,则有累于笔墨者,亦大矣哉!取势

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之矣。自元会运世,以至分刻呼吸之顷,无往非开合也。能体此,则可以论作画结局之道矣。如作立轴,下半起手处是开,上半收拾处是合。何以言之?起手所作窠石,及近处林木,此当安屋宇,彼当设桥梁、水泉道路,层层掩映,有生发不穷之意,所谓开也。下半已定,然后斟酌上半,主山如何结顶,云气如何空白,平沙远诺,如何映带,处处周到,要有收拾而无余溢,所谓合也。譬诸岁时,下幅如春,万物有发生之象;中幅如夏,万物有茂盛之象;上幅如秋冬,万物有收

第58页

敛之象。时有春夏秋冬自然之开合以成岁,画

亦有起讫先后自然之开合以成局。若夫区分缕

析,开合之中,复有开合。如寒暑为一岁之开

合,一月之中有晦朔,一日之中有昼夜,至于

时刻分晷,以及一呼一吸之间,莫不有自然开

合之道焉。则知作画道理,自大段落,以至一

树一石,莫不各有生发收拾,而后可谓笔墨能

与造化通矣。有所承接而来,有所脱卸而去,

显然而不晦,秩然而有序,其于画道庶几矣。

今捉笔者,既不识起讫,复不知操纵,满纸填

塞,直是乱草堆柴,局势之谓何?而犹自以为

是笔墨耶!

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者,往来

顺逆而已。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寓也。

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

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

拾,又即思一面生发,则时时留余意而有不尽

之神。朽笔一下,大局已定,而中间承接之处,

有势虽好而理有碍者,有理可通而势不得者,

当停笔细商,候机神凑会,一笔开之,便增出

许多地面,且深且远。但于此不即为商所以收

拾,将如何了结,如遇绵衍拖曳之处,不应一

味平塌,宜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

他处开来,可免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势与理两无妨焉乃得。总之行笔布局,无一刻离得开合者,故特拈出,申诸同志。作书发笔,有欲直先横,欲横先直之法。作画开合之道亦然。如笔将仰,必先作俯势,笔将俯,必先作仰势,以及欲轻先重,欲重先轻,欲收先放,欲放先收之属,皆开合之机。至于布局,将欲作结密郁塞,必先之以疏落点缀;将欲作平衍纡徐,必先之以峭拔陡绝;将欲虚灭,必先之以充实;将欲幽邃,必先之以显爽:凡此皆开合之为用也。学者未解此旨,断不可任意漫涂,请展古人所作,细以此意推之,由一点一拂,以至通局,知其无一处不合此论,则作者之苦心已得,然后动笔摹仿,头头是道矣。布局先须相势。盈尺之幅,凭几可见。若数尺之幅,须挂之壁间,远立而观之,朽定大势,或就壁,或铺几上,落墨各随其便。当于未落朽时,先欲一气团炼,胸中卓然已有成见,自得血脉贯通,首尾照应之妙。上幅难于主山,下幅难于主树。水要有源,路要有藏,幽处要有地面,下半少见平阳,脉络务须一串,山树

第59页

贵在相离,水口必求惊目,云气足令怡情,人

物当简而古,屋宇要朴而藏。偏局正局,俱应

如是。

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即如山水,

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

其间。是以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

联属,分之又各自成形。万物不一状,万变不

一相,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

谓势也。论六法者,首曰气韵生动,盖即指此。

所谓笔势者,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

得谓画。故当伸纸洒墨,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

物光景,洋洋洒洒,其出也无滞,其成也无心,

随手点拂,而物态毕呈,满眼机关,而取携自

便。心手笔墨之间,灵机妙绪,凑而发之。文

湖州所谓急以取之,少纵即逝者,是盖速以取

势之谓也。或以老杜十日五日之论,似与速取

之旨相左,不知老杜但为能事不受迫促而发。

若时至兴来,滔滔汩汩,谁可遏抑。吴道子应

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

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

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托心腕之灵气以

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

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

先培养其气。气能流畅,则势自合拍。气与势原是一孔所出,洒然出之,有自在流行之致,回旋往复之宜。不屑屑以求工,能落落而自合。气耶,势耶,并而发之,片时妙意,可垂后世而无忝,质诸古人而无悖。此中妙绪,难为添凑而成者道也。机神所到,无事迟回顾虑,以其出于天也。其不可遏也,如弩箭之离弦;其不可测也,如震雷之出地。前乎此者,杳不知其所自起;后乎此者,杳不知其所由终。不前不后,恰值其时,兴与机会,则可遇而不可求之杰作成焉。复欲为之,虽倍力追寻,愈求愈远。夫岂知后此之追寻,已属人为而非天也。惟天怀浩落者,值此妙候恒多,又能绝去人为,解衣磅礴,旷然千古,天人合发,应手而得。固无待于筹画,而亦非筹画之所能及也。或难之曰:机神之妙,既尽出于天,而非人为之所得几,固已。今者吾欲为之心,独非属人乎?曰:盖有道焉。所谓天者,人之天也。人能不去乎天,则天亦岂长去乎人。当夫运思落笔时,觉心手间有勃勃欲发之势,便是机神初到之候,更能迎机而导,愈引而愈长,心花怒放,笔态横生,出我腕下,恍若天工,触我毫端,无非妙绪,前者之所未

第61页

有,后此之所难期,一旦得之,笔以发意,意

以发笔。笔意相发之机,即作者亦不自知所以

然,非其人天资高朗,陶汰功深者,断断不能

也。夫非天资高朗,陶汰功深者,不能不迟回

顾虑,于是毕其生无天机偶触之时。始因不能

速,以至不得势;继且因不得势,而愈不能速;

囿于法中,动辄为规矩所缚;拘于象内,触处

为形似所牵:释家所谓具钝根者也。其于兹事,

何啻千里。

酝酿

一切位置,林峦高下,烟云掩映,水泉道

路,篱落桥梁,俱已停当,且各得势矣。若再

以躁急之笔,以几速成,不但神韵短浅,亦且

暴气将乘。虽有好势,而无闲静恬适之意,何

足登鉴者之堂。于是停笔静观,澄心抑志,细

细斟酌,务使轻重浓淡,疏密虚实之间,无丝

毫不惬,更思如何可得深厚,如何可得生动,

如何可得古雅堪玩,如何可得意思不尽,如何

可得通幅联络,如何可得上下照应。凡此皆当

反覆推究,而非欲速者所得与也。且同是一人

手笔,其出于闲静之时者,自有闲静之致,出

于躁急之候者,兴会虽高,而一段轻遽之意,

不足为观者重矣。试观古人传作,初展时,见其笔势飞动可喜,未足以尽其妙也。当细玩其深厚浑融之气,不知几经蕴蓄陶淑而后得此者。乃今学者,或自喜才情富有,或自矜笔意飞扬,任意挥扫,不自顾惜,到后来不觉入于油滑佻■〈亻達〉。其弊一成,毕生莫挽,虽有过人才情笔气,终难到古人地位。吾所谓酝酿云者,敛蓄之谓也。意以敛而愈深,气以蓄而愈厚,神乃斯全。暴著者能敛蓄,则将反乎退藏;轻易者能敛蓄,则将归乎厚重。能退藏则神长,能厚重则神固。夫神至能固而且长,又何患乎不望见古人。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少壮之时,兼收并蓄,凡材之堪为吾用者,尽力取之,惟恐或后,惟恐不多。若少缓焉,其难免失时之叹。及至取资已富,别择已精,则当平其心气,抑其才力,以求古人之所以陶淑其性情,而自成一种气象者,又不在于猛烹极炼之功,是则一生之酝酿者也。因有所触,乘兴而动,则兔起鹘落,欲罢不能,急起而随之,盖恐其一往而不复再覯也。若其迹象既成,林壑毕现,又当静检其疏失,细熨其矜暴,聚之以致其坚凝,融之以至于熔化,粹然以精,穆然

第62页

以深,务令意味醇厚,咀嚼不尽而后已,是则

一时之酝酿者也。要之速以取者,始之事也;

缓以凝者,终之事也。若既能速其所当速,而

复能缓其所当缓焉,安有不足观者乎!

第63页

《论画十则》(清)王原祁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

王时敏之孙,太仓(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

曾为宫廷作画,任《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

户部侍郎,擅山水,师法黄公望,喜用干笔焦

墨,笔墨沉厚,为“四王”和“清六家”之一。

着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

论画十则

№001 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

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

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

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

笔录出。№002 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爲最,

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贋本溷

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广陵、白下,其恶

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戒之。№003「意在笔先」爲画中要诀,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疎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爲淋漓尽致无疑矣。若毫无定见,利名心急,惟取悦人,布立树石,逐块堆砌,扭揑满幅,意味索然,便爲俗笔。今人不知画理,但取形似:笔肥墨浓者谓之浑厚,笔瘦墨淡者谓之高逸,色艳笔嫩者谓之明秀,而抑知皆非也。总之,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松,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于此留心,则甜邪俗赖不去而自去矣。№004 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矜式。然愚意

第64页

以爲,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入手

处。龙脉:爲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

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

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

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

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

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

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

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

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偪塞

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

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

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

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

泼泼地于其中,方爲眞画。如能从此参透,则

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005 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

景,亦不必拘旧稿。若于开合、起伏得法,轮

廓、气势已合,则脉络顿挫转折处,天然妙景

自出,暗合古法矣。画树亦有章法,成林亦然。 №006 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眞本,向上

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搆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脗合矣。№007 古人南宋、北宋各分眷属。然一家眷属,内有各用。龙脉处有各用,开合、起伏处,其气味得力关头也,不可不细心揣摩。如董巨全体浑沦,元气磅礴,令人莫可端倪,元季四家俱私淑之。山樵用龙脉,多蜿蜒之致;仲圭以直笔出之,各有分合,须探索其配搭处。子久则不脱不粘,用而不用,不用而用,与两家较有别致。云林纎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贵,简畧中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爲四家第一逸品。先奉常最得力倪、黄,曾深言源委,谨识之,爲鉴赏之助。№008 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于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则觚稜转折自不爲笔使。

第65页

早春图 清代 王原祁

第66页

№009 用墨、用笔相爲表裹。五墨之法,

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设色

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

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爲色,笔墨自爲

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

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

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

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至

于阴阳显晦,朝光暮霭,峦容树色,更须于平

时留心。澹妆浓抹,触处相宜,是在心得,非

成法之可定矣。 №010 作画以理、气、趣兼到爲重,非是

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

绵褁有针,虚实相生。古来作家相见,彼此合

法,稍无言外意,便云有伧夫气。学者如已入

门,务求竿头日进,必于行间墨里,能人之所

不能,不能人之所能,方具宋、元三昧,不可

稍自足也。

一、学古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

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

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

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雨窗漫笔》)二、笔墨之要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于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则觚棱转折,自不为笔使。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雨窗漫笔》)三、设色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至于阴阳显晦,朝光暮霭,峦容树色,更须于平时留心。淡妆浓抹,触处相宜,是在心得,非成法之可定矣。(《雨窗漫笔》)(原书第

第67页

315 页)

四、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

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非是三者不

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绵里有针,

虚实相生。古来作家相见,彼此合法,稍无言

外意,便云有伧夫气。学者如已入门,务求竿

头日进,必于行间墨里,能人之所不能,不能

人之所能,方具宋元三昧,不可稍自足也。(《雨

窗漫笔》)

五、明末画中有习气

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

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赝本溷

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广陵、白下,其恶

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戒之。(《雨

窗漫笔》)

六、似古人与不似古人

画法莫备于宋。至元人搜抉其义蕴,洗发

其精神,实处转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

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横生,天机透露,大

痴尤精进头陀也。余弱冠时得先大父指授,方

明董巨正宗法派,于子久为专师,今五十年矣。凡用笔之抑扬顿挫,用墨之浓淡枯湿。,可解不可解处,有难以言传者。余年来渐觉有会心处,悉于此卷发之。艺虽不工,而苦心一番,甘苦自知。谓我似古人,我不敢信;谓我不似古人,我亦不敢信也。究心斯道者,或不以余言为河汉耳。(《麓台题画稿》)七、笔墨同乎性情笔墨一道,同乎性情。非高旷中有真挚,则性情终不出也。(《麓台题画稿》)(原书第 316 页)八、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纸背,大约在此。今人但取傅彩悦目,不问节腠,不入□要,宜其浮而不实也。(《麓台题画稿》)九、无画与有画画之有董巨,犹吾儒之有孔颜也。余少侍先奉常并私淑思翁,近始略得津涯。方知初起

第68页

云壑流泉图 清代 王原祁

第69页

处,从无画看出有画,即从有画看到无画。为

成性存诚宗旨,董巨得其全,四家具体,故亦

称大家。(《麓台题画稿》)

十、学惠崇须味其笔墨

惠崇《江南春》写田家、山家之景,大年

画法,悉本此意,而纤妍淡冶中更开跌宕超逸

之致。学者须味其笔墨,勿但于柳暗花明中习

之之。(《麓台题画稿》)

十一、笔墨一道,用意为尚

笔墨一道,用意为尚。而意之所至,一点

精神在微茫些子问隐跃欲出。大痴一生得力处

全在于此。画家不解其故,必曰:某处是其用

意,某处是其着力。而于濡毫吮墨,随机应变,

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火候到而

呼吸灵,全幅片段自然活现,有不知其然而然

者,则茫然未之讲也。毓东于六法中揣摩精进,

论古亦极淹博。余虑其执而未化也。偶来相访

而拙卷适成,遂以此言告之,恍然有得,从此

以后,眼光当陵轹诸家,以是言为左券。(《麓

台题画稿》) (原书第 317 页)

十二、假仿大痴以写余意大痴《秋山》,余从未之见。先大父云于京口张子修羽家曾寓目,为子久生平第一。数十年,时移物换,此画不可复睹;艺苑论画,亦不传其名也。癸巳九秋,风高木落,气候萧森,拱宸将南归。余正值悲秋之际,有动于中,因名之曰:仿大痴《秋山》。不知当年真虎笔墨何如?神韵何如?但以余之笔写余之意,中间不无悠然以远,悄然以思,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麓台题画稿》)十三、王蒙笔墨之源黄鹤山樵,元四家中为空前绝后之笔。其初酷似其舅赵吴兴。从右丞《辋川》粉本得来,后从董巨发出笔墨大源头,乃一变本家法,出没变化,莫可端倪,不过以右丞之体推董巨之用。而学者拘于见闻,谓山樵离奇天矫,别有一种新裁,而董巨之精神不复讲求,山樵之本领终归乌有,于是右丞之气韵生动为纸上浮谈矣。……(《麓台题画稿》)。十四、古人用笔妙处在藏锋不露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

第70页

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健为和柔,正

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

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在深参而自会之。

(《麓台题画稿》)

十五、取气于实处、虚处

宋元各家,俱于实处取气。惟米家于虚中

取气。然虚中之实,节节有呼吸,有照应,灵

机活泼,全要于笔墨之外,有余不尽,方无挂

碍。至色随气转,阴晴显晦,全从眼光体认而

出。最忌执一之见,粗豪之笔。须细参之。(《麓

台题画稿》) (原书第 318 页)

山村雨景图 清代 王原祁

第72页

读赵春秋老师长卷画《黄河碛口古道》有感文 | 海韵

九曲黄河十八弯,

两岸叠嶂万重山。

一泻千里入大海

万山雄踞出云端。

纵使范宽今犹在,

欲画长河亦犯难。

难得先生格局大,

潇洒挥毫写长卷。

巧夺天工佈山水,

人文古建点景观。

苍山厚土信天游,

画如诗歌秦晋欢。

初试笔墨写碛口,

期待十八长长卷。

吾等学习当努力,

学画无惧步蹒跚。

第73页

九曲黄河碛口古镇之李家山写生随感文 | 仇成伟

十一国庆过后,我报名参加了赵春秋老师短

期写生班,虽然我是冰雪画十届的学员,也偶临

赵老师和古人的名画,但是实地对景写生,并在

赵老师面对面亲自授课讲解下写生是有生以来

第一次。

来到碛口古镇的第一天上午,老师带着所

有同学用心感受李家山的万物风貌,李家山远

观似荒凉的汉墓,近观依山而建的窑洞,层层叠

叠、错落有致的建筑,古村窑洞相对,道路蜿蜒曲

折连成一片,独特的土地,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

色,仿佛坐落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里与世隔

绝的桃花源。

老师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带领我们观大地

山川之美,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背景及历

史文化。下午老师在李家山选定一处风景开始

了这次写生之方旅的第一幅作品,赵老师先从选

定写生对象讲起,然后讲解对景写生的观察与感

受,再开始怎样构图与起稿。中间还穿插讲解了

中国山水画\"一笔墨\"的调试法和墨色技法的运

用与要领。当我真实零距离站在老师旁边,观其做画时,我被老师那种娴熟的技法,酣畅淋漓的大胆用笔,再到对景入画的取舍感悟和深入细致的刻画收拾,深深地打动和折服了我,当赵老师的作品完成后,仿佛我置身画内,回味无穷,而又耐人寻味。一转眼五天的写生时间一晃而过,在这些天里写生时我有过烦闷,有过彷徨,有过思考,有过顿悟,有过激动。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来到李家山选好地方,开始了这次写生,说实话,第一次面对实景,又是在画架上悬肘悬腕作画,还有老师以及师哥师姐的面前,我内心有些激动和不安。虽然老师讲了好多,也看了现场教学示范,也知道什么\"画中有诗,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等的道理,但是真的动手画起来,还是有一种无处落笔的茫然和无措。总之就是在这种情绪下,观察多,想法多,但是落笔画的很慢,一上午别人画完一幅或两幅,而我才完成了三分之二,来不及收拾完整的画面,

第74页

好在整个构图完整了。下午也是画了一幅未全

部完成。晚饭后老师点评短期写生会的写生作

品,针对每个人的作业,讲了很多实际问题,如:构

图不完整,近中远景分不清层次,画面用墨用笔

太单一,主次不分,洇墨黑团一片,对李家山黄土

山坡的筋骨与山势的表现力不强等,听了老师的

耐心讲解点评,每位同学都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

在。

转眼五天的李家山写生之行一晃而过,在写

生的这些日子里我有过作画时的迷茫,彷徨、烦

闷,也有过思考、顿悟与激动,最后当然是满满

的收获与喜悦。时间虽短,但是在赵春秋老师、

李文肖老师、王珂珊老师和其他老师及师哥师

姐们的关心指导下,让我真的收获良多,使我明

白了写生真正的含义不同于相机照片,不同于西

方素描与油画。中国画的写生是对实景的意象、

意匠和意境的顿悟和生发,不是对大自然的直面

照搬,而是在任何一处风景中,寻求一种境界乖

情调。好比:小桥流水、古滕老树、荒寒远淡或

者是大漠孤烟,既能表达出意象,意境,还要有符

合这个时代的人文气息,既要来源于自然而又高

于自然的画面感 。

如今再观赵春秋老师的中国画,那包含了中

国文化深厚的学识积淀,是笔墨语言的勤思苦练和艺术积累,只有像老师那种历尽艺术上千山万水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辛历程,才能创作出像思念家乡情思般的\"雪地梦皴\"这样独一无二的万能笔法,才能创作出老师如:\"相中色,水中月,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有韵外之致的无穷意境\"的中国山水画。最后我作为这次赵春秋老师写生会中的一员,深感自豪和喜悦,相信通过老师的指导教学和我们的共同努力,“赵家班\"的中国画绘画之路在赵老师的带领下体系更加完备,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在美术事业中大放弃彩,助推中国画的发展与进步!

此文是我这次碛口古镇李家山之写生归来的一些随想随感,有的是自己的一些真实体会,也有一些古人和今人及老师的引用经典,意为抛砖引玉,个人之见,不到之处请老师和各位同道中人见谅,希望今后能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二 0 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仇成伟于青海互助县威远镇记之

第75页

仇成伟 写生稿

第76页

吕梁山写生有感文 | 曲春节

2023 年 10 月 13 日响应老师的写生召集

令,千里奔赴黄河碛口。

一见面,我就感受到了老师和画友们家人

般的温暖热情。更深深折服于大家对山水的热

爱,对写生艺术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老师

看山是山,观水是水。妙笔生花处,四尺三裁

精巧雅致,整张长卷更磅礴大气,酣畅淋漓。

每天现场观看老师挥洒调墨,聆听老师对实景

构图对黄土高原地貌写生技法的详细讲解,为

同学们答疑解惑,耐心点评,总能让我有茅塞

顿开,不虚此行之感。铺纸运笔,眼前是苍凉

古朴的吕梁,窑洞叠置,山峦若展,回荡山谷

和耳畔的是牵驴老汉纯朴热辣的“兰花花”和

悠远撩人心魄的信天游……画吕梁山呀画黄河

水,我更想画下了对这片福地对这方拥有几百

年历史的建筑奇迹的敬畏之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碛口的人们啊,说起

话来,婉转中带着点上调的饶音儿,像漫山遍

野的红枣样甜蜜,又如古镇的陈醋、汾酒一样温情热辣。无论是黄河宾馆的老板,还是为我们盛饭添菜的阿姨,都很友好亲切。让我印象最深的却还是古镇河畔遇到的黄河奶奶。她已经耄耋之年啦,身体硬朗,每天都在我们写生的路上溜达,或靠在那石台上晒太阳。她的头上总裹着白底兰花的毛巾,几丝如雪的发飘在耳际,面上是黄土高坡般的沟沟壑壑,又拥有黄河流水般宽厚平和的笑容。她还穿着旧式的绸面红花袄,双手都戴着磨的铮亮银戒指。和奶奶聊天合影留念的那一刻我在想,奶奶年轻时得是一枝多美丽的兰花花呀!为奶奶画了素描像,想让更多的朋友感受她的幸福平和,遥祝她盛世安好,平安健康!写生学习之余,多才多艺的李老师还送了我和同学们一份小惊喜,穿上古装,白衣黑裙信步走在李老师精心设计剪辑的风景里,推开那扇神秘的财主院门,抚过那片斑驳粗砺的古

第77页

墙,我的时光在那一刻仿佛逆流成河……我是

谁?谁又是我?

七天转瞬即逝,回到生活。我是那走出了

桃花源的渔人。整理画稿,和老师同学们观山

写景论画,漫步古镇渡口的美好又一次次涌上心头。期明年继续我们的学习之旅!且阅书,越山,阅己。冬月加油!曲春节 写生稿

第78页

我学冰雪画的一点收获文 | 张俊卿

我是河南洛阳的张俊卿,今年 67 岁。从参

加赵老师的百日小品训练营开始正式成为赵春

秋老师的学生,赵老师授课的特色是由浅入深,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提纲挈领,循序渐进,

使我这个绘画小白一走进课堂就能听得懂,拿

起笔经过练习逐渐也能上手,经过赵老师三个

多月的悉心指导,我感觉进步很快,作业也能

逐渐像模像样的完成;结业时还在百日小品创

作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让我信心大增,认

准了赵老师为我指引的方向,在国画这条道上

认真学习,日积跬步,乐此不疲,感觉进步很

快。此后只要有赵老师的培训班我就报名,跟

着赵老师依次参加了冰雪小品班,扇面绘画班,

年历创作班等,使我深深的爱上了国画绘画,

像是找到了自己退休后的精神寄托,感觉兴趣

浓厚,终日忘乎所以,真正成了老有所好、老有所系。冰雪班的学习中,让我每日沉浸在晶莹的冰雪世界里,洁白,纯净,仿佛融入到了童话世界中,锻炼了笔墨手法,净化了心境,提升了修养。每当完成一幅作品,心里总是美美的很满足,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在赵老师谆谆教诲下,自己竟然能独立创作出一幅还能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冰雪画作品。我的冰雪画作品《银妆待春》入选洛阳市2023年第4届美术新人新作展,8 月份在洛阳美术馆展出。我的《雪域北国》等三幅冰雪画作品获“风雅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獎,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在学习国画的道路上,我感觉找对了老师、选对了路。我会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勤勤恳恳的跋涉,兢兢业业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

第80页

张俊卿 冰雪画作品

第81页

学习感想文 | 王巧

我叫王巧,河南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是中

国冰雪艺术研究院第十届冰雪班的学员。作品

《瑞雪迎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 2023 年“爱满

秋日笔墨重阳"主题书画展中被评为二等奖。

手捧奖状和奖品,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我由

一位山水画的小白,能取得今日的成绩,首先

感谢祖国优越的社会制度给离退休老人创建了

多样性的再学习再进步促健康的康养环境平

台。我有幸选对了教育平台——中国冰雪艺术

研究院冰雪网络教学班。遇到了德艺才兼备的

好老师赵春秋先生和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学员

服务的班主任林玲老师。

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是个教书育人的平

台:它有一整套的教学制度,教学计划,教学

管理体系。学习环境好,学习气氛高。虽是网

络学习但有种置身于现实课堂的感觉。

我的老师赵春秋先生知识渊博,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方法。他始终把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把绘画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把传承与传播

相结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匠人的手,文人的心的画家。在教学上,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人施教,耐心指导,点评深入而且幽默风趣,跟他学习轻松愉快。冰雪二班有一个水平髙且团结奋进,尽职尽责的教学团队。我的班主任林玲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学员们一遍遍的讲评作业,帮助学生分析每课的学习要点。指导学员们修改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学习结业后,我把练习的作品发给她,她照样细致深入的评讲指导。大大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和坚持学习的恒心。班委们每天早上都会提醒大家当天该做的事情!这样的环境,这的氛围,使我这个笨鸟也能跟队飞翔。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尊敬的赵春秋老师!感谢班主任林玲老师和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班委们!你们辛苦啦!赵家班是我温暖的家,我永远热爱你们!

第83页

王巧 冰雪山水画

第84页

重拾儿时梦想,喜获此许成就文 | 余玉叶

绘画是年轻时的爱好,几十年后重拾儿时

梦想,艺术种子再次萌发。

两年前摸索着学习国画,偶然间网络上看

到赵老师的冰雪画《初雪》,瞬间惊为天人,于

是开始模仿,却苦恼于笔墨不解,技法不到。

后来朋友推荐了小品百日训练营,有幸结缘赵

老师,正式拜师学艺。此后又进了冰雪小品训

练营,冰雪山水初、中、高级班系统学习冰雪

画。

跟随赵老师学习的这两年,深切感受到老

师的学识渊博,教学有方,幽默风趣,及具亲

和力。赵老师授课就像讲故事,一幅画就是一

个故事,有视角中心,要相互呼应,有启承转

合,以笔墨载道,气韵生动,应物像形。赵老

师不仅教授笔墨技法还把深奥的画理画论融入

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不仅轻松习得精湛的绘

画技法,还收获了丰富的画理画论。赵老师以

自己的修养和学识,传承中华文化,影响了千

千万万的绘画爱好者,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态度。

两年多的时间里受业于赵老师门下,在班主任林玲老师细心帮助鼓励下愉快地学习着,收获着。现在冰雪高级班结业了,回想当初看赵老师的冰雪画时的震撼与可望而不可及的羡慕,以及笔墨不解的那种无奈到如今自己也能画出让别人惊叹与羡慕的冰雪世界那是怎样成就感啊!

几年的国画学习,自我感觉绘画水平进步很大,冰雪临摹大赛获二等奖,还参加十届冰雪结业作品展,赵老师和林老师都给予我较高的评价。结业作品展反响很大,朋友圈点赞如潮,赵家班的同学也纷纷加我微信咨询学习冰雪画的事儿。恰逢这时,我们当地市美协画展征稿,我是信心满满地投稿,果然入选了,竟是众多作品中独一份冰雪画,这种感觉真的是特别美好。

第85页

因此,我还加入瑞安市美协,加入了亚洲女画

家艺术联盟会。

今年我退休了,有了更多的画画时间,身

边的朋友纷纷要求跟我学习,于是我创办了一

个国画公益班,带着身边的同事同学及国画爱

好者一起学习国画。我带着他们从小品画起步,

将来再学冰雪画,决心把赵老师的绘画技法传

承下去。

退休了,很多人选择去旅游,选择了诗和远方,而我选择与书画结缘,便是选择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欢。希望往后余生努力坚守这份情怀,在烟云供养、诗情画意中继续徜徉,努力修得一颗文人心,炼就一双匠人手。

第87页

雾凇俗称树挂,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

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