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4-12-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效应等,并创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早在 2014 年,东通岩土院成立初期,龚晓南院士就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性意见,指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张、城市规划落后等问题,并强调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他建议公司坚定地走出一条地下空间绿色建造产品研究和创新的发展之路。在龚晓南院士的指导下,东通岩土开发并完善了“装配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成套技术”,围绕新型、绿色、环保、高效的支护体系进行研究。该技术采用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的需求,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与轴力伺服相结合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在地铁基坑工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历经近 10 年的开发及应用,团队已出版专著 1 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 项、实用新型专利 63 项,获软件著作权 3 项、省级工法 3 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 1 项、省级标准 2 项,参编地方标准 2 项、企业标准 1 项、团体标准 4 项,发表期刊论文 67 篇。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 600 余项基坑工程,包括嘉兴火车站项目、余姚井头山遗址... [收起]
[展开]
塑造发展新优势——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东通岩土院士工作站:

引领地下空间绿色发展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通岩土”)与龚晓南院士携

手,于 2017 年 8 月建立了杭州市院士工作站,并于 2022 年被认定为浙江

省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专注于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施工及新技术的研发,

拥有 27 名成员的配套团队,包括 1 名高级职称、3 名副高职称、3 名博士

和 10 余名硕士。在院士工作站的推动下,东通岩土建立了多个科研技术平

台,并成功将项目技术成果应用于全国 600 余项基坑工程,实现了绿色施工、

节能减排及建筑工业化。

龚晓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是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

位岩土工程博士,2002 年获得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2011 年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龚院士长期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45院士工作站

第52页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效应等,并

创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

早在 2014 年,东通岩土院成立初期,龚晓南院士就为公司提供了重要

的建设性意见,指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张、城市规划落后等问题,并

强调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他建议公司坚定地走出一条地下空间绿色建

造产品研究和创新的发展之路。

在龚晓南院士的指导下,东通岩土开发并完善了“装配式基坑支护体系

及成套技术”,围绕新型、绿色、环保、高效的支护体系进行研究。该技术

采用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的需求,

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与轴

力伺服相结合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在地铁基坑工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历经近 10 年的开发及应用,团队已出版专著 1 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30 项、实用新型专利 63 项,获软件著作权 3 项、省级工法 3 项,主编国家

行业标准 1 项、省级标准 2 项,参编地方标准 2 项、企业标准 1 项、团体标

准 4 项,发表期刊论文 67 篇。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 600 余项基坑工程,

包括嘉兴火车站项目、余姚井头山遗址项目、G20 杭州西湖国宾馆改造项目

等重点工程,有效解决了相关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与传统基坑支护技术相比,装配式可循环利用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型

钢组合支撑体系可循环利用率达 95%,HU 工法支护体系可循环利用率

达 97%,工期和成本平均节约 20%,平均节能比 32.3%、碳排放减排比

37.3%、废弃泥浆减排比 70.6%、建筑垃圾减排比 87.8%、工业化率可达

45.4%。工程应用近三年合计新增收入约 12.9 亿元,新增利润约 2.1 亿元。

根据龚晓南院士专家团队鉴定,该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

建议加大国际工程的推广应用。

未来,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将继续立足于地下空间绿

色发展的路线,并与龚晓南院士寻求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韧性方面的课题突破,

46 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保驾护航。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53页

杭州种业院士工作站:

推动“浙杭优”籼粳稻新品种,

助力农业创新与粮食安全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主粮品种,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国水稻总

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两千亿公斤以上,其中粳稻和籼稻两大亚种分别适应南

北不同气候条件,为国人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杭州种业集团加大了籼粳杂

交稻的育种研究,通过长期研发,克服种质匮乏、技术短缺等难题,成功培

育出一系列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的“浙杭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

填补了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等多项空白。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47院士工作站

第54页

中国科学家在籼粳杂交稻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从“三系法”到“两系法”、

从常规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不断提高产量、缩短育种周期。袁隆平培育的

杂交水稻利用籼稻种内的杂种优势,实现了水稻大幅增产,这一伟大创新不

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餐桌,也为全球粮食危机提供了中国方案。

为此,杭州种业集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合作,向籼粳杂

交稻的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以绿色优质高产“浙杭优”系列籼粳杂交稻

新品种选育攻关为抓手,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打通

我市籼粳杂交稻、两系杂交稻、节水抗旱稻研发创制瓶颈,为新品种的培育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团队通过实施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推广专项,利用

抗病虫、优质功能基因芯片筛查、后代群体高通量分子聚合育种技术,共享

种质资源,全面开展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创新、科技人

员挂职交流、建设分子育种实验室等多种形式,集中力量攻克水稻产业发展

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胡培松院士团队采用先进的 LGC 高通量 KASP 标记技术,对大量育种

亲本、不育系亲本与中间材料、恢复系材料进行了功能基因型的精准鉴定,

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杭州种业集团与胡培松

院士团队紧密合作,利用生物育种芯片和 LGC 高通量功能基因分型技术,

设计杂交组合,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聚合了多个抗病、虫和

香味优异的基因,创制了一批携带多个优良基因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

杭州种业集团聚焦农作物新品种“杭州智造”,加快新、优、特品种选

育进程,为杭州、浙江乃至全国农业生产提供新动能。累计获得科研育种材

料 4.36 万余份,育成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30 个,其中 11 个水稻新品种,

4 个水稻不育系,填补了我市水稻不育系审定、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籼粳

杂交水稻审定等 3 项空白。“浙杭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成功培育,

不仅提升了粮食产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也展示了中国

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创新精神,为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注入

48 了新的动力。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55页

浙江省特科院:

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为适应国家“机器人”发展战略要求,解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瓶颈,

推动我省特检机构实现检测技术转型升级,实现“增效、提质、保安全”的

目的,近年来,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特科院”)

在特种设备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推动了特种设备检测技

术的转型升级,为国家“机器人”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省特科院自 2013 年起开展特种设备机器人保安全相关技术研究,

由院长钟海见带队,历经 10 余年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机器人在大型容器

全自动检测、复杂管道高精度检测、极端环境特种设备机器人检测等关键技

术难题。该团队创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设备机器人安全检测技术体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49院士工作站

第56页

系,累计授权专利 100 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获得浙江省技术

发明奖二等奖。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浙江省特科院得到了多名院士专家的指导和论证。

2015 年,《特种设备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获得

了钟群鹏院士、林宗虎院士、杨华勇院士等专家组的指导和论证。2022 年,

“承压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经郑津洋院士鉴定和

指导,同时得到钟群鹏院士和赵振业院士的技术水平评价。

浙江省特科院注重顶层设计,明确主攻方向,将机器人工程列为“3+”

重点工程之一,制定了“大型容积检得快、复杂结构检得准、极端环境检得

了”的顶层设计目标。同时,成立“特种设备智能化检测技术与装置”创新

团队,后升级为“浙江省市场监管特种设备智能化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创新

团队”,专职攻关机器人工程研发过程中的难题,形成打通机器人工程堵点

的重要力量。

通过持续优化升级,浙江省特科院的科研成果丰硕,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励 1 项、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奖励 1 项;获批纵向科研项目 14 项;为主研制

了应用于 5 类爬壁作业机器人及 4 类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研制了应用于特种

设备巡检和应急检测的无人机系统;建成了球罐、管道等机器人试验平台;

申请专利 126 项,其中发明 43 项,授权专利 103 项,其中发明 20 项;发

表论文 54 篇,其中 SCI/EI 论文 30 篇;为主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1 项《大型

工业承压设备检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GB/T 40574-2021)。

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开创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机器换人的全新作业模式,

浙江省特科院改变了行业一直以来依靠人工的现状,免除了大量承压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以及应急处置人员等直面“高、毒、灰、火”的

正面威胁,有力保障了人身安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

50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57页

康基医疗院士工作站:争当微创外科

创新先锋,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作为中国微创外科领域的先行者,康基医疗自始至终秉承“自主创新”

与“医工结合”的研发理念。2013 年,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合作,

建立了国内首个企业内的妇产科领域院士工作站,并在同年获得了“杭州市

院士工作站”的认定。2015 年,该工作站进一步被认定为“浙江省院士专

家工作站”,并在 2023 年荣获“省级院士工作站”的重点支持。六年来,

院士工作站已成功举办六届年度学术会议,吸引了超过 450 位行业专家的

参与。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51院士工作站

第58页

2022 年,康基医疗郎景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在新产品收入方面,一次性套管穿刺器收入达到 3.3 亿元,同比增长

40.3%;高分子结扎夹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14.3%;一次性电凝器

械收入 0.7 亿元,同比增长 4.3%;重复性产品收入 0.8 亿元,同比增长

30.1%。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新获取授权专利 26 件,新增注册批准 9 项,

包括一次性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及组件、一次性使用腔镜关节头直线切割

吻合器及组件、一次性使用电动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腕式腔镜

手术器械、双 LED 医用内窥镜冷光源等。此外,公司还新增了 10 项海外

注册批准。

近年来,康基医疗研究院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增加,2023 年达到了 6.09%。

同年,院士专家工作站培养了 35 名本科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其中包括 9

名硕士。此外,康基医疗积极举办学术推广及培训活动,采用专题化和以产

品为中心的学术推广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模式,与专家和医生合作,

承办针对特定课题和手术应用的演示分享活动。公司成功推出了“康基学术

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学术活动,有效推进了公司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康基医疗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

融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康基医疗

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司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康基医疗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

医生提供更先进的手术工具,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2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59页

祺跃科技院士工作站:

自主科研仪器,赋能中国制造

在材料科学领域,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为我

们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可能。然而,我国高端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这

一现状在多个领域均有所体现,这已成为制约国家科技力量发展的瓶颈。

面对高端科学仪器的依赖进口问题,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提出了“科学的饭碗就是科学仪器,我们的饭碗必须端

在自己手里”的论断。从 2013 年开始,他牵头了“针对若干国家战略需求

材料使役条件下性能与显微结构间关系的原位研究系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

研制项目。

经过数年的努力,该项目于 2019 年超预期结题,取得了两项国家重大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53院士工作站

第60页

科技成果:“原子点阵分辨高温力学原位研究系统”和“纳米分辨高温力学

原位研究系统”。这些成果在电镜腔内最高测试温度、最大施加载荷等多项

参数上都突破了世界最高水准,使我国拥有了集材料显微结构表征和力学性

能测试于一体的动态、实时、跨尺度的国际领先电子显微平台。

科技不会凭空变成生产力,而是需要人来推动转化。张泽在浙江祺跃科

技有限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作为“纳米分辨高温力学原位研究系统”成

果转化的落地点。张泽坦言,原子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对象微小,与工

业生产差异显著,因此更适合服务于科研机构。然而,祺跃科技的原位高温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尺度上更接近工业生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商业化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延伸,更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型的关键。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后,从进口电镜的配套做起,专注于满足产业需求

的原位、实时、动态观察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表征关系的配套产品。他们提

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能够实时可视化材料变化过程,帮助企业随时调整、升

级。此外,院士专家团队还努力克服技术困难,将电子显微镜的腔体做得更

大,可以直接检测零部件整体,以满足产业需求。

张泽院士的工作站,不仅为科研仪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更为中国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断推动科学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54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61页

宝盛集团院士工作站:

架起科技与实业的桥梁

光纤传感技术,作为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已在军事、国防、航

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及博士生

导师杨树锋,三十多年来专注于花岗岩成因机制、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中国

西部造山带与盆地等研究领域,并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近年来,杨树锋将地质学研究成果与光纤感测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将科

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福利,并和宝盛集团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宝盛集团是一家业务涵盖建设、酒店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企业。作为一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55院士工作站

第62页

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在与杨树锋合作后,进行了全方位的模式优化和技

术研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在建设产业中,院士工作站研发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基坑围护结构自

动化监测系统,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该系统针

对光缆施工工艺的不足,研制改进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传感光缆及布设方法,

最终建立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基坑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基坑围护

结构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监测和预警,保障了基坑全周期的安全运营。该

系统经过多个项目试用验证后,已形成成熟产品推向市场。

陈卫东教授是院士工作站的核心成员,致力于脑机接口、虚拟现实、人

机交互、人工智能的研究。为应对酒店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陈卫东通过

烹饪机器人实现厨房智能化控制,开发订餐、送餐自动化功能,以智能化应

用替代部分人工作业,实现了餐厅智能化,目前已经进行了市场化推广。该

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厨房和餐厅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程度,通过集成现有产品和技术,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形成技术壁垒,

最终实现系统原型并开展示范应用。

党的“十四五”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

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宝盛集团院士工作站将继续推动科技成果和

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创新为主导,帮助企业摆脱传统经营方式,使企业发展

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迈进。

56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63页

东南网架院士工作站:

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创新之路

在中国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董石麟院士团队与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网架”),通过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

大的创新动力。

东南网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院士工作站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乡镇企业到国际舞台的跨越,东南网架受益于与董石麟及其团队的长期合

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也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实现了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共赢。

2003 年,东南网架博士后工作站在董石麟的支持下,被批复为“国家

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标志着东南网架科研平台建设的开端。通过这一

平台,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战略关

系,共同开发了超高层全钢结构、大跨度张弦桁架钢结构等新技术,应用于

工程建设,创造了多项奇迹。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亚洲第一大会展中心,其中主展厅采用张弦立

体桁架结构,跨度 127 米,填补世界空白;

——杭州大剧院,主桁架跨度 172 米,弧长 263 米,亚洲之最,获

2005 年度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国内最大航空港之一,获 2005 年度全国十

大建设科技成就;

——高 600 米的广州新电视塔,成为世界第一高塔;

——北京奥运会国家羽毛球馆,当时最大的弦支穹顶结构;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57院士工作站

第64页

……

2010 年,双方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新的阶段。

杭州申办亚运会成功后,东南凭借其综合实力承建了大部分新建场馆和配套

工程,如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网球馆(即大小莲花)、亚运三馆(体育

馆、游泳馆、训练馆)、温州体育中心、余杭体育中心、萧山体育中心等项

目。其间,董石麟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东南网架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地位,也为院士

工作站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明。

同时,院士工作站的人才培养,为东南网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保障。董石麟不仅在浙江大学传授知识,还通过院士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培养

博士后,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

的研发能力,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此外,院士工作站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东南网架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

力支撑。通过院士工作站的平台,东南网架成功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

生产力,如大跨度网壳结构的“折叠展开式”计算机同步控制提升施工技术

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

院士工作站作为企业发展的创新引擎,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和科研

成果转化,为东南网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低碳绿色建筑新技

58 术的探索,院士工作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开启新的征程。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院士工作站

第65页

2

——

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

典型案例集

专家工作站

第66页

把专家工作站建到“田间地头”,

“莲子”经济迸发新质生产力!

金秋时节,灿烂的阳光洒在建德市大慈岩镇陈店村的田野上,空气中弥

漫着淡淡的荷香。杭州莲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侬农业”)的

“果莲共富工坊”正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热闹的时节。

走进“果莲共富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井然有序的景象——在流

水线上,穿着整洁工装的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挑选莲蓬、剥莲子、包装水

果莲,一派繁忙景象;在包装车间,工作人员仔细地将处理好的莲子装进精

美的包装盒内,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这些包装精美、新鲜清甜的莲子将会供给到盒马鲜生平台上,通过冷

链销往全国各地,夏秋季节,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莲侬农

业负责人洪利红欣喜地说。

传统意义上,莲子多以干莲形式出售,而在莲子产地附近,人们则习惯

食用新鲜莲子。把这种鲜美的滋味带到长三角更多城市,在推动优质水果莲

研发的同时,还能提高水果莲的产量和销量,莲侬农业是怎么做到的?

2022 年,在杭州市科协、建德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莲侬农业专家工

60 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莲侬农业也开启了和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郑寨生团队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67页

交流互动、协作共进的新篇章,双方携手推进水果莲产业迭代升级。

专家“智囊团”助力,为水果莲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春种一方藕,夏收万亩莲。把莲子这一“小果子”做成“大产业”,一

直以来是洪利红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

早在 2019 年,洪利红就在临平开始种植鲜嫩爽脆、口感清甜的水果莲,

大获成功。2022 年,洪利红和儿子回到家乡发展,注册了杭州莲侬农业开

发有限公司,并选定在大慈岩镇陈店村种植。

成立初期,对莲侬农业来说,依托于大慈岩镇悠久的莲子种植历史,生

产出优质、高产的莲子品种是其增产增收的关键。如何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

用的同时,保证莲子的高品质和安全性?怎样实现水果莲的规模化种植、保

鲜、加工和销售?这一系列问题让洪利红犯了愁。

为了帮助莲侬农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由金华市农科院郑寨生院长带领

的近 10 位专家组成“智囊团”,通过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和引导作用,

助力莲侬农业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专家站成立后,郑寨生院长给我们很多指导性意见,专家团队为莲侬

农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服务,他们不仅关注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助力水

果莲生产提质,同时也耐心指导我们企业的技术人员,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洪利红回忆说,“通过专家工作站的帮助,我们实现了莲子保鲜技术的突破,

选育了适合生产的优良品种,在土壤改良、精准化施肥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

良种良法带来了增产增效。专家工作站建立两年多来,莲侬农业发展速度

很快——公司不仅率先进行了水果莲的规模化种植、保鲜、加工和销售,还采

用全冷链一体化生产流程,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档水果莲生产基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合作机制下,莲侬农业还实现了轨道车人

工采摘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采摘效率提高了 5 倍,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专家工作站,我们得到了许多快速、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这

对于我们产品销售和技术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洪利红感慨道。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61专家工作站

第68页

鲜食“甜心”水果莲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乡村“致富路”

规模效益凸显,成果转化加速,但要实现“莲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仍需要持续突破。“落子”的关键还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郑寨生看来,莲子的种植和管理是一个季节性的过程,每个季节都有

其特定的管理要点。“比如,春季要注重病虫害防治和苗期管理,夏季要进

行适当疏苗,秋季则要进行莲田清理,避免品种混杂。”郑寨生介绍,通过

专家团队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才能稳步推进莲子

的品种改良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眼下,在莲侬农业和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技术成果转化,水

果莲产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双方研究集成莲轻简化配套繁育和栽培技

术,建立水果莲种植示范基地;莲子保鲜技术实现升级,鲜莲蓬的保鲜期由

原来的 6 小时延长至 5 天,莲侬农业也成为专业从事水果莲的引领性企业;

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莲子种植实现每亩增收 2000 元以上。

洪利红也欣慰地表示:“‘果莲共富工坊’带动了周边 500 多名村民在‘家

门口’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区域共富。”

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不仅推动了“莲子”经济的科技创新,也为农业科研

机构的研究工作注入了崭新活力——

目前,金华市农科院的专家团队与莲侬农业通过深入合作,开展了一系

列科研项目。“我们与莲侬农业的合作,从最初的基地选址到后期的病虫害

防治,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专家工作站为双方搭建起一个‘桥梁’,让我

们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和科研工作中。”郑寨生表示。

来自金华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王凌云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专家工作

站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新

的研究方向。例如,我们正在研发品质更好的水果莲品种,并探索更加高效

的栽培模式。”

62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69页

工业废余热,派上大用场!

专家工作站携手企业打造重大技术装备

你知道吗?工业设备作业后排出的蒸汽,其实是个宝。

但要将带有化学残留物质的蒸汽回收再利用,这对高端动力装备和技术

路线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还有不少“卡脖子”技术。

在浙江镕达永能压缩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了一台台设备样

机和生产线。而在全国各地,企业自主研发的 30 多台设备,正在各自客户

的生产线上,辛勤运转,努力让更多蒸汽变废为宝。

这一台台高端动力装备,展现了企业的硬核科创实力,也见证了产学研

合作下书写的浓墨重彩。

要做就要做精品!

从历史规律看,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先声。

依托工作站项目签约图,从左至右:王永生;许斌;林峰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63专家工作站

第70页

对于企业,如何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创新,必然是第一要义和动力。

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 2020 年的镕达永能,

已经取得多项称号。专利和证书,挂满了企业入口处的一面墙。

“企业的高速成长离不开专家工作站的支持。”镕达永能董事长许斌说。

2022 年 7 月,成立仅两年的镕达永能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对于一家初

创企业,无疑是加装了“最强大脑”。

据许斌介绍,工作站由林峰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由王永生等多位中国

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行业资深高级工程师组成。

在高端动力装备领域,工作站核心团队都具有 15 年以上的科研与项目

经验,并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包括高温高压水蒸气离心

压缩机、微小型燃气轮机、高效向心汽轮机等高技术产品及应用。

在之后的两年里,这一“豪华阵容”带领着年轻的镕达永能,持续开展

面向工业余热高效利用的技术研究,共同破解双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一方手握多项成果,却苦于没有场景落地;一方看好节能领域,却缺

少高能级的技术团队。”谈及缘起,许斌回忆说,在北京和林峰团队进行了

交流,只谈了两小时,就开启了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很快,林峰带着王永生等五名学生,从北京来到杭州,扎根在生产车间,

撸起袖子开始研发设备。

接到来自客户的第一单后,王永生带着工作站成员和研发部门,一头扎

进工厂数月,帮助企业重新梳理了设备系统的供应链,并在国内最优质的供

应商中进行一一配对。

“目标只有一个,要做标杆、做精品。”项目负责人王永生笃定地说。

高精尖的设备,首次安装调试,能成功吗?为了打消客户的顾虑,镕达

永能还在工厂内投产了一条测试生产线,一比一还原客户的实际生产情况,

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化解。

最终,组装、启动,一次性成功。

64 在工作站的全力支撑和托底下,镕达永能诞生了第一个示范项目,也打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71页

开了开拓市场的一道口子。

诞生国内首台(套)设备

国内外首次应用的涤纶工艺中酯化蒸汽制水蒸气工艺路线、余热制蒸

汽的二类热泵机组、二类热泵 + 单级离心式高温高压水蒸汽压缩机串联机

组……

从无到有,挑战重重。建站两年多来,在年轻的镕达永能,多项技术路

线和核心装备成果持续涌现,已有 12 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很快,国内一家大型化纤生产商找到镕达永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

难题。

“这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小时会排出 9 吨 100 摄氏度带有腐蚀性

的蒸汽。”王永生介绍,对于这些蒸汽,需要先用冷凝设备将蒸汽冷却成液

体后才能排出。而它原先的方法是,用大风扇冷却蒸汽,既耗电,也不能回

收利用蒸汽余热。

“有趣的是,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就在化纤厂的厂区内,有一条

泡沫生产线。”蒸汽,恰好是生产泡沫的能源。

一边是花钱排放,一边是高价买入。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对此,王永生团队给双方设计了一个技术路线,“我们给企业上新了一

套系统,一边接收化纤厂排出的具有腐蚀性的酯化蒸汽,经过二类热泵,先

把酯化蒸汽热量转化为干净的低压水蒸气,再通过水蒸汽压缩机进一步增压,

提升水蒸汽的品质后流经蒸汽管道输送到泡沫厂的一端,这样一来,腐蚀性

蒸汽的热量摇身一变成为可利用的高压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这台设备不仅实现高转速,而且打破了国内串联机组的

常规,实现了只需要一台机组,就能完成整个转化过程。

这台设备,正是镕达永能和工作站自主研发的双级离心式高温压水蒸气

压缩机,实现 100% 国产化,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被认定为 2023

年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65专家工作站

第72页

根据王永生的估算,对于化纤工艺企业,加装这台设备后,每小时可以

产出 4 吨高温、高压、清洁的蒸汽,每年节省 3.2 万吨蒸汽,降低用能成本

约 400 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000 吨。

为企业培养技术“多面手”

工作站从最初的 5 人组,到如今拥有 30 名成员,涵盖研发、生产、销售、

管理、工程运维等多个部门。

曾经的“一团火”,已经在镕达永能散作“满天星”,共同点亮企业的

创新发展之路。

在最初的研发阶段,王永生就给工作站成员下了指令,全部到厂房里去,

自己动手装设备,“连螺丝都是自己一个个拧上的。”

曾经有过相关行业创业经历的王永生,有自己的一套“带兵”逻辑。在

他看来,一方面,经过全过程的训练,团队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熟悉装备;

另一方面,他希望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术“多面手”。

这里的“多”。不光是懂研发,还要懂生产、懂采购、懂管理,“这些

初始成员,最终要能在各个部门挑大梁,帮助企业培养新的人才。”

随着镕达永能的发展壮大,这套被实践过的模式,至今仍在沿用,为企

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打开杭州的创新版图,以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正加

速推进。

绿色,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更将成为杭州乘势而上的底色。

在许斌看来,蒸汽回收利用,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化工、石

油炼化、生物医药、环保、电力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这么

说,凡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用到蒸汽的环节,大部分可利用水蒸气压缩机从

后端进行节能改造。

年轻的镕达永能,也将秉持着绿色节能的创业初心,在专家工作站的赋

66 能下,加速奔向未来。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73页

打造一个轮胎救援版的“滴滴”

知轮科技携手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双轮驱动

打开知轮科技开发的“知轮车服”APP 和小程序的页面:司机只需发

起轮胎服务需求,随后就可以选择到店服务或移动服务车上门服务,在页面

地图标识上,实时显示服务车和维修站点的具体位置、服务能力和具体价格。

知轮科技联合创始人范达伟表示,在知轮科技内部他们会把智能服务平

台称为服务型“滴滴”,“我们的目标是为广大商用车司机提供一个随时提

供专业、便捷轮胎服务的平台。”

打造商用车轮胎救援版的“滴滴”

“知轮科技以轮胎为中心,帮助用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更好地解决

轮胎购买使用、轮胎故障救援、轮胎安全预警三个场景下的一系列痛点问题,

让用户出行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做轮胎救援版的‘滴滴’,让天下司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67专家工作站

第74页

机安心随行。小小的知轮有大大的梦想,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大物流提供基

础的服务保障。”范达伟用极为凝练的话语介绍了知轮科技的主要业务。

2018 年 10 月份成立的知轮科技,成立之初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卡车轮胎

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据范达伟介绍,当前商用车领域,轮胎的选购、安全使用、轮胎救援等

是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以轮胎选购为例,存在品牌多、价格乱、理赔难等问题,比如说最常见

的规格 12R22.5,一个规格价格可以从 600 到 2000,给用户造成选购困扰;

在轮胎安全行驶方面,例如胎温胎压是轮胎非常重要的状态指标,如果没有

好的掌控,会对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在轮胎事故救援方面,目前中国轮胎

事故占到整个车辆事故的 30% 左右,往往出现故障之后司机要等待非常长

的时间,而且价格比较高、维修质量没有保障。

知轮科技将自己开发的智能服务平台与搭建的新电商零售网络相结合,

可以为司机用户提供通过线上购买轮胎能得到的最佳服务体验,手机下单,

现买现装,即装即用,与司机在门店线下购买轮胎体验别无二致。

范达伟透露,知轮科技未来还计划在全国物流园区投放智慧无人轮胎货

柜,从无人货柜下单也可以享受现买现装、即装即用的服务,知轮科技的移

动服务车可以就近为司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不管是通过线上、

线下还是从无人货柜购买的轮胎产品,都可以享受到全国联保、正品保证和

统一价格承诺。

专家站带来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多年来,我们不断推动上城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组织广大

高端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企业研发工作,发挥院士、专家与企业优势互补,推

动产学研进一步结合,持续为我们区企业赋能。”上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知轮科技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知轮科技与金星教授合作建立了杭州市专

68 家工作站,专注于轮胎内部工作的传感器设计与开发,标志着知轮科技在技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75页

术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仅有助于知轮科技在技术研发上取得显著成

就,更在人才培养和市场应用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优势。

范达伟表示:“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知轮科技带来了丰富的科研资源

和高端人才,帮助我们突破当前技术难关的同时还培养了人才梯队,有利于

我们长期技术攻关。”据悉,在金星带领的专家团队引领下,公司不仅在轮

胎垂直载荷测量及磨耗监测传感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成功申请了 35 项专

利,其中包括 7 项发明专利,为公司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自动测量垂直载重的智慧轮胎项目为例,该项目在专家工作站的辅助

下,不仅提升了轮胎磨耗检测技术的智慧轮胎性能,更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

紧密结合。建站期间,相关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 828.7 万元,充分展现了专

家工作站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效益增长上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专家站带来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在于其对人

才的重视和培养。”范达伟介绍道,目前公司拥有一支由 42 名多学科高级

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不乏硕士、本科及专科人才。同时,通过建立良

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了优越的事业发展机会和创新环境,有效激

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回顾公司与金星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合作的这几年时间,范达伟十分感

慨:“这几年我们公司新增的几十项专利是看得见的合作成果,但是这样的

合作机制给我们公司团队带来的创新意识和奋进精神是无形的,这股无形的

力量更加珍贵。”

截至目前,知轮车服已入驻15000+家线下优质门店,遍布全国各个省份,

认证移动救援服务车 8000+ 辆,这让卡客车司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在

知轮车服 APP 或者知轮车服微信小程序发起救援、保养、换胎等各类服务

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知轮科技正以其独特的发展

优势,引领着轮胎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构建智能化、高效能的物流生态

系统贡献着力量。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69专家工作站

第76页

2年,展晖科技专家站拿出成果填补空白

已实现部分高端领域多轴机器人控制系统国产化

抬起、对齐、放下……随着工作人员在控制器上编好程序,机器手臂顺

利运转起来,依次完成了一系列高精度的动作。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展晖科

技有限公司的测试间,每天都要上演数十次,只为确保控制系统精确、稳定、

流畅。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和应用是衡量国家科

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展晖科技便是一家致力于机器人、机

械手、切割机等各类智能装备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的公司,其研发的机器人控

制器和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部分国外产品的替代。

为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2022 年,展晖科技与浙江工业大学俞立教授

团队开始了共建专家站的历程。两年以来,双方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设想,

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多轴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

应用方面,取得了十分亮眼的阶段性成果。

填补国内空白

操作系统国产替代正加速

生产线上,机器人在发卡上点胶后,衔起一颗钻镶嵌上去,一起一落,

迅速、精准、流畅。

想要做到精准,一套稳定的多轴机器人控制器和可靠的操作系统必不可

少。其中,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作为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其控制性

70 能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加工作业性能与产品品质。2020 年以前,我国机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77页

器人控制系统长期处于只能面向中低端机器人加工领域的现状,而面向高端

领域的多轴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则大量依赖进口,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

垄断。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有能力购买机器人,但限于外企的技术专利保护,

只能使用它们的控制系统,每年需要支付大量使用授权费用,多年累积成本

很高。

2021 年底,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对机器人产业的

推进以及运动控制技术的提升,国产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得到快速发展。

借着国家大力支持的东风,2022 年,展晖科技专家站确定的第一个研

发课题,就是一个四关节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经过一番努力,测试效果达

到了期望值。之后,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发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高性能多

轴协同运动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实践证明,这一成果可以有效提升多

轴加工场景下同步控制的实时性、精确性以及可靠性,提高多轴轮廓加工精

度与效率。基于这一技术的成功研发,展晖科技与禾川科技、金火科技、珞

石机器人等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市场营销全面铺开,获得了不小的订单量。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71专家工作站

第78页

“专家站通过对现有多轴机器人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确定重点攻

关高可靠加工轨迹生成与优化技术、精确感知与平稳驱控、高精多轴协同与

轮廓控制等关键性技术,形成多轴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用。”展晖科技董事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董辉介绍到,“尽管我们起步晚,

但我们的目标,是要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很快,董辉所说的国产化替代成为了现实。

浙江的服装制造业发达,对服装自动裁床控制器的使用和要求也高,但

该领域的控制器和操作系统长期以来基本依靠国外,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旦对方设置技术壁垒,极有可能对企业的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此,专家

站在这一点重点发力,成功研发出了新产品——服装自动裁床控制系统,目

前已在一些服装企业使用,性能与国外的产品旗鼓相当。

校企交流更畅通

企业迎来高端科研项目

与专家站合作后,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对于这个问题,董辉教授首先想

到的便是“沟通无障碍”。采访中,“畅通”一词,被多次提及。

“在企业与高校的沟通交流中,专家站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董辉

画出两个圈,“学校更看重科研创新这块,基本做出一个模型机就停了,这

是一个圈;企业则要考虑产品的实际性能、成本、经济效益等,这又是一个

圈。两个圈要实现交汇,融合创新,实际上并不容易。”

专家站成立后,科研团队就成了驱动两个圈交织的源动力。他们不仅在

科研上下功夫,谋创新,也会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对产品不断进行打磨和改

进,真正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自专家站设立以来,双方通过“高校先行预演,企业深度研发”的模式,

已逐步攻克了多轴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方面的核心技术难关,解决了以往

国产机器人控制器抗环境干扰能力弱、控制精准度欠佳、轨迹规划实时性差

72 等问题,提高了机器人在实际作业中的精准度和稳定性。目前,合作开发的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79页

产品已在机器人、3C、光伏、锂电、汽车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带来的经济

效益显著,推进了国产运动控制技术链迈向自立自强。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站的建立,还为展晖科技这类中小企业提供了参与

高端创新课题的机会。目前,展晖科技已经参与了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多

个项目,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多轴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关键技术

研发及应用”荣获 2023 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智能裁切

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 2023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二

等奖,“一种高精度变插补周期的多轴联动运动控制方法”发明专利荣获首

届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发明专利二等奖……

“没有专家站和浙江工业大学这两个平台,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这些

项目,更不可能获得这些荣誉。”董辉教授感慨道,“专家站把我们这种中

小企业引入了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大潮中。”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73专家工作站

第80页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天演维真专家站让农业变得更智慧

“亲爱的用户,您收到茶叶嫩芽识别采摘提醒消息,请及时核查。位置:

二期关口村七组花秋岗,嫩芽占比 24.6%,请及时安排采摘。”

四川雅安郊外的茶园里,露珠在嫩绿的茶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茶农

老李轻抚着一片片茶叶,突然,他的手机发出了轻微的震动,一条来自天演

维真智慧农业平台的消息映入眼帘。

这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信息,更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力量。

“这是我们公司和专家团队最新的研发成果,能够快速预测茶叶嫩芽的

成熟度。”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演维真”)

总经理任滨透露。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传统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

74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81页

刻的变革。天演维真的故事,正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生动注脚,它告诉我们,

即使是最传统的行业,也能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无缝追溯,让消费者见证每一份安心

“或许你没有听说过我们企业的名字,但我们企业一定为你间接服务

过。” 任滨一边沏茶,一边开始讲述天演维真与农业的深厚渊源。

2004 年,“千岛湖有机鱼头”驰名在外,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充斥着

大量假冒产品。如何打假,是令作为品牌方的千岛湖渔业发展公司非常苦恼

的一件事。

面对困扰品牌方多年的“痛点”,天演维真董事长郑新立在深入养鱼场

实地调研后,提出将防伪吊牌用胶针枪打到鱼的背鳍上,通过数字身份识别

技术辨别千岛湖鱼的方法。这就相当于给每条鱼都颁发一张“身份证”,以

实现对其身份的防伪辨别。毫无疑问,这个聪明的法子在实地试验后得到了

落地。

经此一役,天演维真在农产品防伪之路上初露锋芒。但在“三农”和乡

村振兴的助力路上,天演维真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

从 2016 年开始,天演维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

进程的加快,郑新立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农业挑战,

尤其是在新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上。

2021 年,天演维真在与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琚春华

及其团队就区块链、大数据、AI、物联网、遥感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

展开密切合作多年后,最终达成共识,共建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专家工作站。

建站后,天演维真与琚春华专家团队合作的首个焦点,便是农产品的防

伪溯源。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测试,团队成功研发出天演维真 AI 引擎平台。

“我们搭建的天演维真 AI 引擎平台能够将人工智能融合到农业生产,

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天演维真专家站负责人易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75专家工作站

第82页

飞作了一个比喻,AI 引擎平台就像是一个房屋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房

屋才盖得好。

在研发出 AI 引擎技术的基础上,专家站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又开始了

新一轮的攻关。

2021 年底,“基于智能识别与物联溯源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

务云平台”开发成功,该平台覆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

进口(针对进口农产品)、检测、销售、仓储物流、二次加工、追溯码赋码

以及消费者查询,真正实现了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管理。

技术迭代,让每一粒种子都充满智慧

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往往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低,资源

利用不高效和缺乏精准管理等问题,并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农产品质

量、安全难以保障。为此,天演维真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战略方案。

为了满足新的需求,专家站团队开始在 AI 引擎平台上建立新的数据模

型。通过信息化与数字化手段,对农作物实施定时、定位、定量精确控制的

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

在实现“精准农业”的目标后,针对经济作物的特性,专家站团队又利

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 AI 智能化云平台,精准分析地形、土壤、

水文条件,精确预报小气候、地域性病虫害,从而对作物成熟期产量进行预

测。“这样通过产前分析、产中预报监测与产后销售的管理,就形成了智慧

农业的闭环,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链。”易飞说道。

“专家工作站虽然才成立两年多,但专家团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

助。”任滨补充道,与专家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及时获取前沿科技信息,还

能依托专家团队的强大研发能力,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农

业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

4 月,四川雅安名山茶园正值茶叶成熟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树都依赖

76 于人工寻源,为此,茶园每天都需要派遣多名工人徒步穿梭在广阔的茶园中,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83页

通过肉眼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采摘标准。这种方式不仅耗时

耗力,且易因人为因素而错过最佳采摘时机,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针对该茶园的需求,天演维真与专家站团队在短时间内立项进行研究,

经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在 AI 引擎平台基础上,引入 Yolov5 目标识别模型,

通过训练该模型识别茶叶嫩芽,研发出了一套嫩芽识别系统。

通过这套系统,能实现摄像头前端采集茶叶图像,后台自动分析最佳采

摘时机,短信通知采茶工。显著提高了采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了从人工寻

源到智能管理的转型升级。“从茶园提出需求,到团队研发、实践、成果验

收、发布上市,仅仅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任滨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自 2022 年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公司已经申请专利 20 项,授权专

利 10 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8 项。”任滨表示,接下来,公司会继续加大

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专家团队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

速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应用。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77专家工作站

第84页

从创业到领军,浙大迪迅成为中国过

敏诊断领域的领跑者

7 月初,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高成长型企业名单发布,浙大迪迅生物基

因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迪迅”)成功入选。走进浙大迪迅的研发

中心,科研人员正忙碌于过敏原组分诊断试剂开发和过敏性疾病多组学研究

工作。这里不仅是浙大迪迅的“心脏”,也是我国过敏诊断试剂研发的创新

78 高地。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85页

成立于 2004 年的浙大迪迅,专注于过敏诊断和治疗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经过 20 年的发展,企业现已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从创

业之初开始,就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07 年 10 月,浙江大学成

立过敏研究中心,浙大迪迅董事长、国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吴善东,积极

参与并大力支持过敏研究中心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下,浙大迪迅在国内首家成功取得自主研发的过敏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在

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 21 个系列产品注册证书,

同时已开展基因测序、基因芯片、蛋白芯片、液相芯片等多个方法学体外诊

断试剂项目,拥有 5 个省级研发平台,分别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

江省呼吸疾病诊治及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过敏诊断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并在国家、省、

市级科研课题、论文发表和专利授权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从零到一:筑梦之路

早期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没有阻碍专家和研发人员的热情。浙大迪迅董事

长吴善东回忆道:“刚开始时,我们只有无限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这种

坚持很快得到了回报,2010 年,浙大迪迅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研发过敏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的企业,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更标志

着中国过敏原检测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

科技创新的道路从未平坦,但每一个挑战都被这个团队视为前进的动力。

2018 年至 2022 年间,浙大迪迅参加了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重症

乙肝精准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案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蒿

花粉和螨虫重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以及检测试剂开发”,获得国内首家 9 种尘

螨过敏原 sIgE/sIgG4 检测试剂盒注册证(浙江省二类创新医疗器械),开

启中国过敏原组分精准诊断新时代。同时还建立了高通量固相芯片和液相芯

片技术开发诊断产品的平台,这一技术平台极大提高了过敏原的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浙大迪迅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陈智教授说:“这个技术能够实现精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79专家工作站

第86页

准、快速的过敏原检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2021 年,在杭州市院士专家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的批准和支持下,浙大

迪迅引进陈智教授等专家建设专家工作站,进一步推进了“三支队伍建设”(即

高层次人才队伍、科技创新队伍和科技管理服务队伍)。企业深知,没有高

端人才的支持,技术创新将无从谈起。如今,专家工作站内已经引进 38 名

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领军人才的专家学者,指导公司研发部门围绕过敏性

疾病从生物原料到诊断试剂、治疗制剂等方面开展全面研究。

攻坚克难:成果转化

在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浙大迪迅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部分过敏原

蛋白原料因活性不达标影响检测准确性,我们的团队通过对原料进行基因工

程改造,使产品的检测准确度提高了 20%-30%。”

专家工作站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也在成果转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智解释说:“专家工作站和企业的研发团队经过基础研究和前期研发,经

充分论证确认其具有临床价值后,产品会转移至企业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

最终转化成成熟产品进行注册报批。”这一模式大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

化进程,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建设。

在陈智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浙大迪迅成功获得了新产品 CE 注册证

109 项和 9 种尘螨组分特异性抗体产品注册证 2 项。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

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线,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凭借这些优质产品,公

司产品覆盖全国各省份、直辖市,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邵逸夫

医院、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复旦大学医

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肺科医

院、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开展良好科研合作;同时,产

品为国内 7 家大型第三方上市医学检验中心直接配套。在国际市场,与多家

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已经出口到欧亚多个国家。浙大迪迅凭借稳定

80 的产品质量、性能以及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众多终端医院及第三方检验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87页

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产品还得到国外一些客户的极大认可,如英国某

知名第三方检验公司认为浙大迪迅的产品极具性价比,目前正非常积极地与

浙大迪迅开展商业合作。

布局长远:创新引领

为了进一步扩展市场,浙大迪迅正积极筹备国际合作项目。“在过敏诊

断领域,我们将布局过敏原组分诊断、过敏性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等方向的研究,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和预防方案。同时,公司

还将建设企业研究院,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吴善东对未来充

满信心:“我们还将推出多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逐步向产

业链上下游拓展,实现原材料、全自动检测设备的自主开发配套,以及引进

和开发新型过敏疫苗,形成‘诊断 + 治疗 + 预防’的过敏防治闭环。”

未来,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浙大迪迅计划进军环境过敏原监测领域。

他们正在研究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环境过敏原检测系统,这一系统不仅

可以用于医院和诊所,还可以推广到家庭。陈智解释说:“希望每个家庭都

能自主监测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过敏反应和相关疾病

的发生。”

他们还计划与欧美多个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型过敏诊

断和治疗产品。吴善东认为,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还可以借助国际市场的力量,将浙大迪迅的产品推广到全球,实现“全球领

跑者”的目标。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81专家工作站

第88页

睦府农业专家站:创新草莓种苗工

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草莓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浙江睦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睦府农业”)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孙利祥的带领下,不断加强草莓

种苗的创新与研发,建设组培苗培育中心,打造了三级育苗体系,有力推动

了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孙利祥拥有 37 年农作物种业工作经验,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

奖 15 项,选育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 20 余个。2023 年,孙利祥把专家

工作站设在了睦府农业,重点攻关作物组培的关键技术,力争起到推广、示

范、应用的作用。

好水果离不开好种苗。脱毒和组培快繁技术是大批量、快速生产优质种

苗 , 实现草莓产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不少草莓种植户凭经验

自留种苗,成活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种植风险较大。”睦府农业创始人汪

建国担忧的种苗问题,也是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希望破解的产业发展瓶颈。在

政策引导下,由睦府农业牵头,孙利祥带领的专家团队与科研机构合作,开

展草莓脱毒技术研究、抗菌素减少组培草莓苗污染的研究、快繁培养基筛选

等研究,逐渐构建起草莓三级育苗体系,育苗技术不断提升。2023 年,睦

府农业生产草莓脱毒组培原原种苗 10 万余株。

一般来说,草莓脱毒苗增产效益可连续保持三年以上,各地莓农对脱毒

草莓苗的需求巨大。但是,种苗市场销售体系混乱,种苗质量、售后难以保

障,市场迫切需要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质草莓苗的企业为莓农提供服务。

82 为此,睦府农业通过工厂化育苗,采用基质和穴盘,实现了设施内规模化生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89页

产,免受天气影响,可全年不间断生产和销售。

“我们不用什么设施,就在这个穴盘里面放进基质,根系生长在基质

里面,它保水、保肥能力很强,能保证很好的物理环境,避免土传病害的传

播……”孙利祥耐心细致地指导组培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无土育苗技术。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各地的莓农,睦府农业还在浙江、四川、贵州等地

成立了 9 家异地草莓服务中心。“建德草莓种植户种到哪里,优质种苗服务

以及全方位技术服务就争取跟到哪里。”汪建国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利祥专家团队指导下,睦府农业还承担实施了“建

德草莓绿色食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围绕“品种培优、品

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

范和推广,推动绿色食品认定、建设标准化基地、示范关键技术、提升草莓

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发展模式,推进草莓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草莓产业高

质量发展。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83专家工作站

第90页

双马生物专家工作站:

推动功能性红曲产业创新发展

在心脑血管疾病日益成为健康头号杀手的今天,杭州双马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马生物”)携手周海梦教授领衔的专家工作站,致

力于功能性红曲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红曲文化的推广,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困

扰提供新方案。

周海梦教授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首任

院长,拥有超过 50 年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经验。他认为,功能性红曲是

调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癌的天然药物,是心脑血管的保护者。

84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91页

2022 年 4 月,周海梦将专家工作站设在了双马生物,联合推动功能性

红曲的产品研发和文化推广。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双马生物在红曲菌

种选育培优、功能性红曲工艺改进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之后,专家团

队带领企业研发人员开展了“红曲菌筛选与优化”“功能性红曲工艺改进”

等研发活动,促使企业功能性红曲产量提高 20%,天然他汀含量稳定在 3%

以上,特殊过程可达 5% 以上,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22 年,企业获得实

用新型专利 6 项,同年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2023 年通过“浙江制造”

认证。

在专家的指导下,双马生物不仅在产品研发上取得显著成果,还在

2023 年新增产品 6 款,并取得中药饮片生产资质。目前,公司已以优质功

能性红曲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达数十种,涵盖红曲中药饮片、红曲葛根银杏胶

囊等。同时,企业逐步丰富红曲产品线,从原料到食品、保健品、特殊膳食、

药品等相继覆盖,实现新产品收入爆发式增长,2023 年度公司产值和营收

均实现双翻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双马生物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与各

知名院校建立长期科研合作,专注于功能性红曲的研发生产与应用。2023

年 11 月,双马生物联合工作站专家,成功举办了 2023 中国功能性红曲产

业高峰论坛,为红曲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2024 年 4 月,双马生

物成功举办中国红曲产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论证功能性红曲的安全性,为

中国红曲的安全性正名。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企业发展一路向前。未来,双马生物将充分发挥

专家工作站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强化人才培养引进,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别,打造红曲全产业链旗舰

企业,做好中国红曲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为中国的健康产业贡献力量。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85专家工作站

第92页

申浙家禽专家工作站:

成为行业佼佼者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

是在家禽产业,如何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浙家禽”)成立于 2008 年,

是一家专业从事家禽养殖、屠宰、农产品加工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是浙江

省政府首批认定的家禽定点屠宰企业,杭州市专家工作站企业,家禽种业与

绿色养殖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企业日单班可屠宰分割家禽 6

万羽,并配套容量 2000 余吨的冷冻冷藏库。

2022 年 10 月,通过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家禽研究室卢

立志及其团队,申浙家禽构建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家禽养殖、

加工专家和技术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申浙家禽在食品安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

效,成为行业佼佼者

在养殖环节,申浙家禽引入智能化养殖系统,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

术手段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

照等环境参数,为家禽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同时,系统还能够对家禽的生

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养殖人员提供科学的养殖指导。这一技

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家禽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和环境

污染。

在屠宰加工环节,申浙家禽引进先进的屠宰设备和加工工艺。通过自动

86 化、智能化的屠宰生产线,实现了家禽的快速、高效、安全屠宰。同时,公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93页

司还加强了对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

全。此外,申浙家禽还研发了多种新型的家禽产品,如冷鲜鸡、熟食制品等,

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内部培训、外部

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公司还鼓励员工参与技

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团队建设方面,

申浙家禽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

协作,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机制。

自专家工作站建立以来,申浙家禽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省特级专家达

成多项合作协议。在 1 年多的科技攻关中,申浙家禽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家

禽屠宰加工团体标准,获批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授权发明专利 1 项,

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参与发表 SCI 论文 2 篇,中文核心期刊 4 篇,获得浙

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公司总

营收从 2021 年的 7000 万增长到 2023 年的 9200 万元,利润总额稳步增长,

提供就业岗位人数从 70 人增长到 92 人,带动杭州乃至全省相关养殖户收

入上千万元。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87专家工作站

第94页

天境生物专家工作站:加速国产替

代,助力钱塘创新生物药产业化

杭州医药港是钱塘区九大产业平台之一,是杭州市生物医药“一核四园

多点”的唯一核心区,也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万亩千亿”的新产业平台,并

于 2023 年启动了“中国医药港”建设。

2019 年 6 月,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成立,落户杭州医药港,

聚焦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创新生物药的研发产业化,立足钱塘,旨在打造

中国领先的集研发、生产、持证、商业化为一体的创新生物药公司。

2021 年 12 月,在推动杭州医药港生物药产业化这一追求的驱动下,浙

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洪利娅将专家

工作站设立在天境杭州。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生物药产业迅猛发展,有数据显示,2030 年,

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 2019 年的 2860 亿美元增至 7680 亿美元;我国生

物药市场空间也将由 2019 年的 3120 亿元增至 13030 亿元。随之而来的是

带动了生物药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目前,国内企业在生物药耗材领域已有

布局,但全球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大部分被国外龙头所垄断。

在国内药品集采政策和医保改革的推动下,如何让高研发投入的创新药

有机会进医保,从而真正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是目前国内生物药企在研发

阶段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设备和物料耗材是生物药的生产成本中权重较

高的两项,因而成为在降本增效的技术攻关中首要且关键的攻关目标。

目前,天境杭州与洪利娅专家团队正在对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

88 支持项目普那利单抗的培养基、亲和填料和反应器进行国产化替代研究。以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95页

核心物料培养基为例,天境杭州从国内外招引高端人才组建技术团队进行配

方开发,洪利娅专家团队为项目的分析方法开发和质量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双方协调配合共同攻关,洪利娅的专家团队对于培养基国产化替代国产中扎

实的质量研究工作,为企业创新药未来出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技术合作中,真正做到了帮助企业解决降本增效中“卡脖子”

问题,解企业之所需;未来新药获批上市后,良好的成本和质量控制策略也

能让企业有成本空间推进新药有进医保,从而让更多的患者可以有机会用上

新药,很好的面对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级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天境杭州与浙江省食品药

品检验研究院在杭州医药港的服务平台上共建了生物药小试研发平台,实现

企业与科研监管机构的双向奔赴。双方在各自擅长熟悉的领域共享经验,通

过共建的生物药小试平台,首次涉足了生物制品工艺开发,实现了强强联合

和优势互补。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89专家工作站

第96页

高烯科技专家工作站:打造东方烯

谷,引领新一代烯碳发展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高超有两

个身份,他不仅是石墨烯研究的科学家,还是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企业家。

2016 年,高超创建了德烯集团及其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高烯科技”),并在 2021 年建立了高烯科技专家工作站,担任首席科

学家,将石墨烯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石墨烯作为 21 世纪的战略前沿新材料,被高超视为创造全新烯碳文明

的关键。2004 年,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他迅速将研究方向

转向这一新材料。2008 年,高超加盟浙江大学,开启了独立的石墨烯研究

事业。

高超团队在石墨烯化学与组装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们首次发

现氧化石墨烯液晶现象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可逆融合与分裂效应,并首次发

明了石墨烯纤维,这一成果被 Nature 杂志选为 2011 年度图片。2021 年,

他们又首次发现了石墨烯纤维的可逆融合与分裂,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宏观固

体材料精确可逆的组装,成果发表在 Science 杂志上。在石墨烯气凝胶领域,

高超团队创制出超轻气凝胶,打破了最轻固态材料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们

还研制出高性能石墨烯薄膜和光电子器件,解决了现有材料的难题,推动了

材料科学的进步。

2013 年,在掌握了一系列石墨烯原创技术,高超开始踏上了石墨烯产

业化的征程。2016 年,他创建了德烯集团与高烯科技,德烯集团购买了浙

江大学高超课题组的 78 项石墨烯发明专利,高烯科技负责对专利技术进行

转化。

在高超的指导下,高烯科技的“122”技术体系从第一篇论文变成第一

90 个产品。所谓“122”技术与产品体系,即一片原料(单层氧化石墨烯)、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专家工作站

第97页

两根纤维(石墨烯改性功能纤维、石墨烯基碳纤维)、两张膜(石墨烯散热

膜、石墨烯发热膜)。

2019 年 6 月,高烯科技建成了全球首条十吨级单层氧化石墨烯生产线,

产品获得了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单层

氧化石墨烯产品认证证书;石墨烯改性功能纤维拥有抗菌、抑螨、紫外防护

等多功能性,被誉为第四代康护纤维,并在第二届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 (IGA

2021) 上夺得了“2021 年度最佳石墨烯产品创新奖”;石墨烯基碳纤维技术

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石墨烯膜利用石墨烯的高导热、

高导电性能,开发出高柔性高导热的石墨烯膜,并由此制备出散热、发热器

件,已列装遥感卫星、激光通讯卫星和部分智能汽车。

十几年的探索,高超团队已经打通了石墨烯从论文到产品的路径。未来,

团队将与高烯科技将继续深化石墨烯产学研合作,打造东方烯谷,引领新一

代烯碳文明的发展。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

91专家工作站

第99页

——

杭州市

“三站”助企成长

典型案例集

3博士创新站

第100页

夏秋茶卖到了200元一公斤

博士创新站助力茶企增值

放入茶叶,倒入热水,杯中热气升腾,一片片茶叶在水中起起伏伏。微

风轻拂过茶杯,带起一缕茶香。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作为中国人喜爱的日常饮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杯好茶完全可以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文化涵

养的‘法宝’。”杭州千岛湖锦上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上农产品”)

总经理方晓国边捧茶杯边说。

方晓国的锦上农产品致力于打造具有独特品质的茶产品和茶文化体验。近

年来,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生产的成品夏秋茶每公斤价格 200 元。“如果

做成普通的炒青,每公斤不过卖 20 元,我们能开发出高品质夏秋茶,离不开

博士创新站的助力。”方晓国透露,企业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

博士团队,专业团队的研发和创新让茶产品在工艺、口味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原本每年 5 月之后的大量茶叶白白浪费

在各地的大街小巷,随意走进一家茶叶销售店,数不尽的茶叶品种、品

牌让人眼花缭乱。

“市面上很多茶叶在品质、口感等方面都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

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需求。”方晓国解释。

在“内卷”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锦上农产品想要立足,就必须打破传

统茶产业的限制,依靠技术革新来打造特色茶产品。从选种到种植,从培育

94 到加工,每个环节的技术升级都有可能是产品优化的好机会。

——杭州市“三站”助企成长典型案例集

塑造发展新优势博士创新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h5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