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风》——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上海嘉禾拍卖2023秋拍

发布时间:2023-12-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禾风》——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上海嘉禾拍卖2023秋拍

8020(出版物)8020钱松嵒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七○年作黄洋界1899|1985题识:黄洋界。一九七〇年十月,钱松嵒作。钤印:松嵒出版:1.《钱松岩画集》P96,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2.《中国名家画集系列钱松岩画集》P89,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年。53×37.5cm 约 1.8 平尺RMB: 500,000-600,000黄洋界是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五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此幅作品,画家便以宏大的气概,突出表现黄洋界的雄伟气势,画幅不足两平尺,却塑造了一片浩然大气的画中世界。画面构图一反常规,正面处理悬崖峭壁,只留少许天空,几乎占满画面。前景山石墨色深沉;中景主体以墨线、墨点皴擦点染,表现山体轮廓及阴阳向背,朱砂染色,更显庄重宏亮;远景万山绵延,群峰尽染一片嫣红,仿佛朝阳初升,霞光披洒于天地之间。山脚下水涛扰扰,云气翻涌,黄洋界的险峻与巍峨尽写于纸面。画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屹立崖巅的纪念碑和红顶办公楼,正是全图之画眼。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 [收起]
[展开]
《禾风》——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上海嘉禾拍卖2023秋拍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8019

8019

钱松嵒(1899-1985)

岁朝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40年作

题识:夜来已霁千山雪,泰启三阳乐岁朝。家室

延和人对酒,唐花初放正夭夭。集商卜文

题句。庚辰岁暮,钱松嵒写于芑庐。

钤印:松岩、芑芦诗画、南郭草堂主人

  钱松嵒,号芑芦主人,室名顽石楼,江苏宜兴人。

曾任教于无锡美专。1957年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后任院长。擅长山水、书法,自具风貌,为当代著

名画家。

180.5×81cm 约 13.2 平尺

RMB: 300,000-400,000

第52页

8020(出版物)

8020

钱松

嵒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七

○年作

1899

|

1985

题识:黄洋界。一九七〇年十月,钱松嵒作。

钤印:松嵒

出版:1.《钱松岩画集》P96,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中国名家画集系列钱松岩画集》P89,中国美术出版社,

2011年。

53×37.5cm 约 1.8 平尺

RMB: 500,000-600,000

黄洋界是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五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这里

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

际,故又名“汪洋界”。此幅作品,画家便以宏大的气概,突出表

现黄洋界的雄伟气势,画幅不足两平尺,却塑造了一片浩然大气的

画中世界。

画面构图一反常规,正面处理悬崖峭壁,只留少许天空,几

乎占满画面。前景山石墨色深沉;中景主体以墨线、墨点皴擦点

染,表现山体轮廓及阴阳向背,朱砂染色,更显庄重宏亮;远景万

山绵延,群峰尽染一片嫣红,仿佛朝阳初升,霞光披洒于天地之

间。山脚下水涛扰扰,云气翻涌,黄洋界的险峻与巍峨尽写于纸

面。

画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屹立崖巅的纪念碑和红顶办公

楼,正是全图之画眼。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

二次“会剿”,山下狼烟起,山上红旗猎。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

良的敌军,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

利!

六十年代,当汽车载着画家及青年后辈们来到这革命圣地,

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革命先烈从宁冈挑

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然而天地间的气象已经焕然一新了,

不禁让人想起毛主席的那首《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数十年,人间已经呈现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当年战火

丛飞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如今重新登临,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

情,在那些欲晓的月夜里,唯有豪情和坚韧支撑每一个战斗的勇

士,好在“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熬过漫长的黑夜,朝阳将升,眼前的不正是这样一片万山红

遍的豪迈景象吗?当后辈们瞻仰前辈先烈之遗迹,看红旗飘飘,那

段艰苦的岁月已经过去,我们缅怀逝去的先烈,遍染黄洋界的不仅

是朝阳,更是闪闪的红星和不畏艰险的中华民族之魂。

此外,钱松嵒于1965年赴井冈山写生时,黄洋界山头上矗立着

林彪题写的“黄洋界”三字的火炬亭,但是在1971年,其阴谋政变

败露,乘机外逃坠亡后,山头火炬亭被炸毁并重新铸碑,在此时,

没有被查出“问题”的钱松嵒在生活及艺术创作上如履薄冰,也悄

然将这件《黄洋界》“挖亭换碑”,历史的烙印便如此落于纸上。

显然,这一故事更为此画增添了历史的意义!

第53页

8020

第54页

题识:井冈山黄洋界。一九七八年四月,陆俨少画。

钤印:俨少、宛若、山河壮丽、穆如馆

鉴藏印:虚怀斋珍藏印

说明:虚怀斋旧藏。

展览:1.“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4。

2.“穆如·晚晴一一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

陆俨少艺术院等联合承办。2019.10.23-2019.12.23

3.“红色印记一一陆俨少主题性艺术文献特展”,陆俨少艺术院,2021年10月。

出版:1.《上海中国画选集》P5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

2.《陆俨少画集》P6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3.《陆俨少书画精品集》图版61,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

4.《中国名画家全集一陆俨少》P16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P74-7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6.《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P98-9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鉴藏者简介:沈怀祖(b.1945),号“虚怀斋”,新加坡藏家,祖籍福建莆田。自80年代初期

以来,系统收集了以海派名家书画为主的数百件收藏,其中尤以陆俨少作品为重点。沈先生80年代

初开始步入中国书画的收藏天地,经过近三十年的寻觅,收藏了陆俨少先生四个时期的二百余

件精品力作,被誉为海外陆俨少书画第一大藏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中国书画藏家。

  陆俨少,名砥,字俨少,以字行,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从冯超然习国画。工诗文,善书法,尤

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也多妙笔。为一代艺术大师。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

8021

陆俨少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七八年作

1909

|

1993

69×69cm 约 4.3 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陆俨少高足车鹏飞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8021(出版物)

1976年陆俨少接受组织委派红色题材的创作任务,这一时

期,政治环境的宽松、身份上的认可、艺术题材的拓宽焕发出

陆老极大的创作热情。

此幅描绘井冈山黄洋界的景致。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创建的第一个武装斗争的根据地,有中国革命“红色摇篮”

之称。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因弥漫的云雾如同汪

洋,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1977年5月,江西省政府在井冈

山筹建革命纪念馆,邀请陆俨少创作大型国画,受上海中国画

院的委派,陆俨少在井冈山住了3个多月,体验生活,创作了一

批佳作。此幅作于1978年,应为凭记忆所写。

《井冈山黄洋界》画面取俯视视角,构图开阔,线条浑

厚老辣,流走自如,极富变化;勾云勾水,生动鲜活,千岩万

壑,一派繁荣。整幅风格鲜明,笔势自由豪放,墨色润泽生

动,呈现出陆俨少晚年山水的典型面貌。远处的青山绿水中,

画家将时代符号植入山水之中,使此作也颇有革命激情与时代

气息。

第55页

8021

第56页

8022

第57页

8022

第58页

一段尘封的回忆一赏陆俨少《巫峡清秋》

纵观中国绘画史,每个画家都有最为人称道的方面,陆俨少尤擅勾画峡江云水,此幅《巫峡清秋》显示出陆俨少极

具风格的构图方式及绘画之法,正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精品之作。

谈及三峡山势之险峻挺拔,自古多有文人骚客吟咏不绝,南北朝文人郦道元在《水经注》一文中写道:“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诸多画家

在描绘三峡时,往往采用巨嶂式构图进行描绘,而陆俨少喜作横卷,如何用横卷形式表现三峡之高山险水呢?

只见画家将目光聚焦于三峡山脚与险滩交汇之处,浓墨、赭石勾画山石,虽不见其耸峙挺拔,但见凝实厚重,江流

湍急,滚滚而去,回旋激流,撞击于石壁岩间形成一片片雪白的浪花,秋风穿峡而过,使云浪亦奔涌不息。在波涛急流

中,有舟楫逆流而上,我们看到船夫们正奋勇划桨,也似乎能听到他们嘹亮的号子声和畅快的呐喊!观看画卷,即便没

有高大的山石,观者的心灵同样被画中湍流所震撼和涤荡。

本件作品上款“草予”为黄蒙田。《新中华画报》编辑,主编《海光文艺》,创办《香港美术家杂志》,香港集古

斋顾问,香港美术家出版社总编辑。

黄蒙田与陆俨少相识于八十年代。1981年5月,陆俨少应邀来香港举行个展,这是他首度赴港的展览活动,同时出

版了第一本彩色画集。画集由黄蒙田主持的美术家出版社刊印,亦在《美术家》双月刊以大篇幅报导。留港期间,两人

相晤甚欢,陆氏于《自叙》中也有述及。当时,中国对外艺术交流方于肇始阶段,香港担任了主要的中介角色,黄蒙田

以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居中策划推介,影响力遍及全国,且与艺术界耆宿名家,私家公谊俱笃,故多获佳作相赠存念。

本幅即为画家以擅写的三峡险水题材作品送赠。

陆俨少为何以“三峡险水”题材相赠呢?这源自于二人四十年代寓居重庆时的渊源。抗日战争结束后,诸画家一起

商量出川的经历。据黄蒙田在《艺苑交游录》中写道:

“……其中有人忽然若有所发现地说:‘天复一天,看来我们只好坐木筏下长江出川了。’我不知道是有人在绝望

中尝试了这样的办法,还是明知其不可行他才提出这样的计划。当时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乘木筏出川不是等

于以生命作赌注么?若干年后,我听说其中有一位画家确是这样回到江南故乡的。后来我回忆起海棠溪车房之夜那朋友

的话,可能他是听说曾经有人这样出川才提出的吧。虽然也不明确那人是谁,而他这经历似乎也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

意,但他的壮举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很难想象一个画家 有这一份勇敢。

一直到三十多年以后的七十年代后期,我才知道这位举家乘了木筏出川的画家是陆俨少……”

黄蒙田认识陆俨少的画早于其人,但当他知道陆俨少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后,将他看做一位勇士而愈加钦佩,为二人

的交往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峡险滩漂流之历对陆俨少的一生来说,一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冒险之旅,他创造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史的璀璨

瑰宝——“陆家云水”,然提起三峡的惊湍跳沫,水流濆激,仍然不禁令人胆寒。我国在1957年开始整治川江,建设堤

坝,至1978年正式竣工,从此,三峡险水上建起为人民服务的大坝,那惊险卓绝的漂流之旅,永远尘封于记忆中而一去

不复返了。

此幅《巫峡清秋》正是创作于1978年,黄蒙田和陆俨少感叹于峡江之变,也共同回忆起四十余年前那段艰苦的岁

月,峡江风貌历历在目,随着笔墨的挥洒,陆俨少行旅中的满腹情思尽情写于纸面,挥洒的如此脱略行迹而动人心弦,

或许两位老友心中亦作无限感慨吧。

第59页

8022(出版物)

8022

8022

陆俨少(1909-1993)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镜框  1978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曩者,予过三峡险水,而后知今日整治川江建设之伟大,因为拈出

以告来者。用为今昔比之,一助云尔。一九七八年五月,草予先生正,陆俨少

写记。

钤印:俨少、宛若、戊午岁七十、就新居、穆如馆

说明:上款“草予”应为黄蒙田。黄蒙田(b .1917),原名草予,又名黄茅。广东台山人。

编辑新中华画报,主编海光文艺、创办香港美术家杂志,香港集古斋顾问,香港美术家

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他在中国美术界地位崇高,著有

美术文集多种。

出版:1.《美术家(总第22期)》P18-19,美术家出版社,1981年。

2.《艺苑交游录》图编15,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陆俨少高足车鹏飞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42×100cm 约 3.8 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第60页

题识:1.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俨少写青莲句。

2.晨曲。写一个生产小队。

3. 舟行富春江上,时见此景,所谓:烟暝蒲帆各一幅也。

4.雾里江船度。

5.山村图。甲辰,自皖南道中回写。

6. 略取南宋人夏瑀玉,墨法源出米颠。故病,不相迳庭耳。

7.枯木升石。元人小品,此拟其意。

8. 石壁过云开锦繡,疏松夹水奏笙簧。杜陵诗意,乙巳三月

作,俨少。

钤印:陆俨少(8次)、宛若(8次)

扉页:山水清音。己巳九月,陆俨少题。钤印:陆俨少、宛若

展览:“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上海陆俨

少艺术院、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2019

年10月23日至12月23日

出版:《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题展特集》

P244-24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10月。

8023

陆俨少 设色纸本册页一九六五

/一九六四年作

1909

|

1993

18×25.5cm×8 每幅约 0.4 平尺

RMB: 1,500,000-1,800,000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陆俨少高足车鹏飞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扉页)

第61页

8023

第62页

8024 春江不老图 d画心 e 197.5×110.5cm

第63页

江河奔腾 万古长流

——赏陆俨少《春江不老图·行书七言联》

陆俨少的山水画深沉雄厚,既亲切又耐看。看他的山水画,总是感到画家的内心

世界里有一种无限强烈的力量冲出来,那就是他以饱满的热情倾吐出来的山水风物的

新鲜的意境。

此幅《春江不老图》所刻画,便是江经两岸的险峻之势,两岸高山束隘,滔滔江

浪奔腾不息,只见水势迅猛,渀薄而下,陆俨少以工笔山水之法,细细勾勒江流,曲

屈流转,竟于纸面掀起轩然大波,与山石撞击处,激起惊波溅沫。石骨嶙峋的大山之

隅,巨石与松林相偎,虬枝老干劲松盘卧,山林间岚气腾溢缭绕,陆俨少画云,一时

积墨成块,一时又作勾云之法,委蛇曲折的空白与斑斑墨迹形成对比,使云势婉转流

动,将潇潇流云刻画的淡荡而空灵。

画家将江流的雄浑浩大尽收画底,用细劲凝练的长线表示水势之动态,极具装饰

意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连贯,变化繁复,整体结构的自然浑成,不仅是画家数十

年深厚功力的结晶,更是画家气吞山河、涵泳万物的胸怀气度的表现。

陆俨少重视追求纯然的中国气派,很重视读书,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选

取创作的意境。此《春江不老图》,正是有著录记载北宋宫廷画家李唐曾作此画,然

“名迹久湮,今已不传于世”,于是陆俨少展开想象所作。

山涧小溪潺潺,汩汩而出,叮咚流淌,万壑之泉由细流而出山涧,汇为洪流,渐

有汹涌之势,激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最终汇入浩瀚汪洋,

何其壮观之势!陆俨少的画作正给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奔涌畅快之意。何为“春

江不老”?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长生之

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画幅配有对联“千山春树兼天远,万里长江入座来”。江

河奔腾,万古长流,正是此画“春江不老”之意。

此《春江不老》中堂是陆俨少送给挚友、香港资深收藏家王良福的。他生长于上

海,20岁左右移居香港,主要收藏近现代中国画,尤以收藏陆俨少、林风眠二家闻名

于收藏界,王良福与陆俨少为挚友,陆氏精品亦是其收藏的主要方向。王良福所藏陆

俨少向为市场所重,一经释出,逐之者众,成绩斐然。

第64页

题识:1. 春江不老图。著录李唐有此图,名迹久湮,今已不传于

世,予想象为之,老树,乔松,惊波回洑,下临大江,

势欲掀屋角也。丙寅冬月,陆俨少并记。

2. 千山春树兼天远,万里长江入座来。良福仁兄正之,丙

寅冬月,陆俨少书。

钤印:旧家上柏山中(2次)、俨少、宛若、丙寅七十八岁、不

羡神仙羡少年、陆俨少之印、宛若书画

说明:上款人“良福”即王良福先生,香港资深收藏家。胆识过人,

眼光独到。所蓄书画以林风眠、陆俨少二家为主体,林风眠寓

居香港时期创作的绝大部分精品均被其收入囊中。王良福与陆

俨少为挚友,陆氏精品亦是其收藏的主要特点,有些作品甚至

是命题而作。王良福所藏陆俨少向为市场所重,一经释出,逐

之者众,成绩斐然。

作品集:1.《华辰拍卖五周年精品》P120,2006年11月。

2.《万山红遍——名家力作雅汇》P162-167,北京中艺达

晨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3月。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陆俨少高足车鹏飞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

讲解视频。

8024

陆俨少 设色纸本

/纸本立轴一九八六年作 春江不老图·行书七言联

1909

|

1993

画心:197.5×110.5cm 约 19.6 平尺

对联:179×48cm×2 每幅约 7.7 平尺

RMB: 15,000,000-25,000,000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第65页

8024

第66页

湛怀息机 澡雪精神

一赏谢稚柳《王子猷看竹图》

纵观谢稚柳一生所作人物画并不多见,就存世的作品而论,不过数十件而已,这与其数百件甚至近千件

的花鸟、山水相比,何止霄壤,因而更显得弥足珍贵。谢稚柳的人物画开始于四十年代,“王子猷看竹”是

他多次演绎的题材,足见其对此典故之乐道,借故抒己怀,以追慕桀骜洒脱之文人逸士。

王子猷为王羲之五子,东晋名士、书法家,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黄门侍郎,他性格不羁,不拘于官

职之束缚,颇具魏晋文人率性而为的作风。王子猷生性爱竹,《世说新语》便有记载,王子猷曾偶然到别人

的空宅院里暂住,人刚到宅院,便令家人种竹子。有人不解地问:“只是暂时住住,何必这么麻烦呢?”良

久之后,王子猷方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竹君子呢?”可见王子猷嗜竹之情。

古往今来,爱竹之人颇多,而王子猷或许是竹子的头号粉丝吧。无怪乎后世高士多借王子猷之典故以

抒发爱竹之情,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种竹斋》中有:“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

目。”苏轼亦有一首《于潜僧绿筠轩》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

可肥,士俗不可医。” 谢稚柳于此画幅题跋中亦写道:“一日无君如何可,老松冬岭孰相俦。”

谢稚柳爱竹,源于抗战期间在重庆的生活。他曾说:“予客巴山时二十有八,避寇机之炸,寓江北白鹤

林之北,后园丛竹,老梢新笋,春雨秋情,烟青雾碧,虽非渭川千亩,要亦一片潇湘图也。超八载,重归江

南,爱竹成癖。”又有题画诗云:“昔年客巴山,屋后有竹一林,每风晨露夜,徘徊其下,因好写竹,是自

此始。”

且看画中高士修竹,颇有魏晋之风骨气韵。王子猷执杖于竹林漫赏,意态悠闲,简单的服饰以轻松流

畅的线条勾出,不着一色,白描的表现手法再现高士品格中之高雅洒脱。画中高士身体向前,头部却望向竹

林,是什么引起了他的注意呢?只见他鬓髯飘动,或许正是一阵清风携竹香向王子猷袭来。整幅作品墨色氤

氲,画家以厚重的笔势和丰腴的墨彩描写丛丛玉立青竿,浓淡干湿,强调出枝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以及

前后虚实的空间透视关系,清影婆娑,意境苍茫,竹子的浩然正气、君子之风是王子猷所追摹,亦是谢稚柳

所向往,令人湛怀息机,澡雪精神,

此件作品曾由香港藏家王世涛所重裱。据王世涛老先生回忆:“我和谢老的缘分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1982年,王南屏先生接他(谢稚柳)到香港,住在南屏伯跑马地寓所。他问王南屏,有一张非常得意的荷花

手卷在上海文物商店售出,据说为一香港藏家所购,不知为何人?南屏丈笑言,香港只有一个王世涛收你

的画,我呼他来见你……就这样我和谢老的关系越来越近,并于1993年正式拜师,敬茶于巨鹿园。他每次来

港,都会在我家中小憩,我去上海也都会去巨鹿园拜访他。听他论画写画,为我说鉴定,真是一种享受。和

谢老相交十余年,受教尤多,不仅在书画艺术上,他那种待人的宽厚更是令人如沐春风。” 此《王子猷看

竹图》经历过意外的车祸,仍能为今人观赏,实为王世涛先生之功劳,此作正见证了两位先生的深厚友谊。

第68页

8025(出版物) 8025(作品集)

题识:孤山有梅信好逑,爱竹无如王子猷。一日无君如何可,老

松冬岭孰相俦。此旧作顷偶得见戏题此诗。壬戌盛秋,壮

暮翁稚柳。

钤印:谢稚柳、壮暮

鉴藏印:世涛真赏、王世涛珍藏印

题签:谢稚柳王子猷看竹图。戊寅车祸劫后余生幸保不损。癸未

秋王世涛重裱。

展览: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程十髮美术馆,

2022年11月29日-2023年2月14日。

作品集:《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作品集》

P280-281,2022年11月。

出版:1.《谢稚柳》P3,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年;

2.《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谢稚柳》图38,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7年10月。

  鉴藏者简介:王世涛,生于上海,祖籍奉化,现居香港。著名山

水画家,收藏家。13岁随周士心先生学习中国绘画,先后受教于彭袭

明、谢稚柳、陈佩秋先生。1960年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1964年就

读于加州圣地亚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68年进修于匹兹堡之卡纳

基美伦大学硕士。

  谢稚柳,名稚,字稚柳,以字行,晚号壮暮,江苏常州人。著

名画家、鉴定家。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

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

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

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

《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

等。

8025

谢稚柳 水墨纸本立轴

1910

|

1997

83×86.5cm 约 6.5 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20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第69页

8025

(题签)

第71页

8026

8026

陈佩秋(1923-2020)

碧山图

设色纸本  镜框  2016年作

题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刘奇老友属画并正,丙申岁

大吉大利大吉祥。截玉轩健碧画并识。

钤印:健碧、陈氏、健碧长年、长乐、秋兰书屋、长年、大乐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20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

讲解视频。

  陈佩秋,1923年2月14日生于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字健碧,斋名秋兰

室、高华阁、截玉轩。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

授、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协艺术顾

问、上海书协艺术顾问、上海书画院院长、西泠印社理事、海上印社社

长,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海上著名画家。

75×144cm 约 9.7 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第73页

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程十髮的家乡位于松江小昆山。

据松江《小昆山镇志》记:“小昆山原名昆山,别名九峰,

又号玉山”。在程十髮的题识中,他写道:“吾乡小昆山,

有东坡题石‘夕阳在山’四字,今余再幻出此境,不知是诗

境、画境乎?”

小昆山的典故可以追溯至西晋吴郡华亭人陆机、陆云

兄弟。史载吴亡后,陆机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十有余年,才

学益进,声名远播,时人比之“昆冈玉片”。这座高度仅有

53.8米的小昆山,因兄弟二人的学识胸襟和风骨情操,令后

人追慕而来,仰高而叹。诸多文人骚客登临小昆山“二陆”

读书台,在一旁崖壁上留下摩崖石刻,其中便有“子瞻”即

苏东坡所留下的“夕阳在山”四字。

简单的四字,却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想,程十髮或许常

常遥想东坡登临小昆山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情景让任何文

字都变的无力,让苏东坡如此直白的抒发一句“夕阳在山”

呢?落日余晖洒落山头,照亮繁花似锦,白练由山顶驰骋而

下,激起阵阵水烟缥缈,一群小鸟于云烟中嬉戏飞翔,于静

谧中展现欢腾、跳跃的无限生机,近景中的小山仿佛是画家

的化身,临浩然之境,愈令人感到大道至简,大美无言。

第74页

8027(出版物)

题识:吾乡小昆山,有东坡题石“夕阳在山”四字,今余再幻出

此境,不知是诗境、画境乎?庚午孟春,程十髮写于三釜

书屋。

钤印:程、十髮、三釜书屋

鉴藏印:万峻池收藏印、江都万氏所得真迹印

展览:二十世纪山水画大展,上海美术馆,2006年6月。

出版:1.《程十髮·陆牧滔藏品第一集》图9,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

2.《程十髮画语录图释》P58,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

3.《与大师谈艺——三釜书屋程十髮》P15,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4年。

4.《画坛巨匠海派33家》P30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

5.《20世纪山水画集》P235,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6.《二十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 P 3 7 8,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

7.《上海艺术家·中国藏家特刊》P310,上海艺术研究所,

2007年增刊。

8.《解放日报·朝花》2012年11月15日。

9.《程十髮传》P38 ,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

10.《与大师谈艺—三釜书屋程十髮》P12,文汇出版社,

2020年。

程十髮,名潼,上海松江人,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

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海派书画画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

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

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历任上海

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画研究院院

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8027

程十

髮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九零年作

1921

|

2007

135×68cm 约 8.3 平尺

RMB: 500,000-800,000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程十髮之子程多多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8027(展览证书)

第75页

8027

第76页

题识:以泼墨写人物,余亦试为之,曰:有何不可也。此白石词

人暗香疏影之图。丙寅七月大热,写此却暑。程十髮漫笔

于三釜书屋。

钤印:肖形印、程、程十髮书画、不事墨绳、供养白阳青藤老莲

新罗清湘吉金八大两峰之室

鉴藏印:郭氏如屏珍藏

出版:1.《美术菁英在深圳·程十髮》P140,上海人美,2011年。

2.《纪念艺术大师程十髮诞辰九十周年—程十髮画集》,人

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3.《程十髮研究》第二辑P45,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

4.《三釜四溢—程十髮作品集》P210,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3月。

  鉴藏者简介:郭如屏(1913-1992),山西定襄人,早年就读于清华

大学化学系,1937年留学柏林科技大学,1946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

位,后留德工作。1954年携眷回国,担任石油化工部总工程师,郭

如屏工作之余雅好收藏,他利用往返中国之便购藏艺术品,门类包

括书画、铜器等,其部分藏品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柏林亚洲艺术

博物馆。

8028

程十

髮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八六年作

1921

|

2007

134×67cm 约 8.1 平尺

RMB: 400,000-600,000

程十髮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带有抒情而浪

漫的气息。他善于将人物、花鸟、山水画三大门类通贯其中融

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古朴、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他取法于梁

楷、贯休、陈洪绶、任伯年诸家,并吸收民间艺术之营养,在

实践中总结出自身的绘画技巧,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暗香疏影》作于1986年,属程十髮艺术风格成熟期的

作品,取意于宋代词人姜夔《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

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

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画面上端绘蜿蜒遒劲的梅干,枝头梅花点点,右侧一鹤发老者

手执如意,细心聆听玉人宛转悠扬的萧声,似有所思。玉人以

洒脱流畅的粗线条勾勒而成,再以细笔勾勒晕染出神情。人物

造型精准,姿态生动,色彩淡雅又不失和谐之美感,整个画面

轻松活泼,意境雅致。

▲注:此作于2023年10月19日经程十髮之子程多多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8028(出版物)

第77页

8028

第78页

1925

|

1997

8029

设色纸本镜片一九七五年作

题识:十髪同志指正,一九七五年二月黄胄写于

巫山。

钤印:老梁、黄胄写意

说明:1.上款人为著名书画大家程十髪,附有程十髪

长子程助先生合影照片;

    2.程十髪次子程多多先生与该作合影照片并附

讲解视频;

3.黄胄夫人郑闻慧出具“同意出版”授权书。

出版:《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黄胄》P131,普林

斯顿美术馆出版社,2017年。

来源:程十髮旧藏。

黄胄,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擅画人物,动

物画尤善画毛驴。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

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119×58.5cm 约 6.3 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程十髮长子程助先生与该作品合影 程十髮次子程多多先生与该作品合影

郑闻慧出具“同意出版”授权书 8029(出版物)

黄胄作画,一开始就把从生活入手放在第一位,而且终身不

渝。正如他所说的:“我开始学画时没有临摹,这也有它的好处。

我一开始就在生活里‘闹’,主要是画速写,边观察边画,边学边

画,以后再学传统的东西。由于没有什么束缚,所以敢于放开手来

画。”

此幅《织网图》画的正是一幅最普通不过的渔家图景,画中

的女子此时正自然的坐在自家院中,她一手拿针,另一只手则绾起

衣袖,目光炯炯,全神贯注的修补着手中的渔网。女人露出的小腿

透露着健康的粉红色,她的脸颊也如此润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

力。远处有鸡数只,有的低头啄食,有的正在疾走,还有的穿梭在

远处晾起的渔网,一幅生动的渔家图景跃然纸上。

黄胄的用笔随意而简略,于细微处精雕细刻,传神耐看,在次

要地方则大胆挥毫,尽情挥洒,以极其概括的笔墨书写之。正如此

画中,渔网的处理以大笔挥洒,对鸡的刻画同样简略,而对女主角

的描绘,则深入且生动,观者注视着女人的神情,似乎也进入到一

种专注而沉浸的氛围中。黄胄将侧峰、逆锋、散笔、干笔等不同笔

法灵活应用,突破了过去惯有的“中锋用笔”的笔墨程式,逐渐形

成了他独特的人物画新程式,对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起到了深远的

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作上款人为著名书画大家程十髪先生,程十

髪长子程助先生、次子程多多先生都曾与该作合影,足见几辈人的

深厚情谊!

第79页

8029

第80页

题识:此旧作也。克非兄喜其稚气,得自京华。当时为何人所

作,亦不便过问也。不想知其高姓大名。克非兄嘱题。

一九八六年七月,黄胄。

钤印:黄胄之印、雨石居

说明:上款人“克非”为李克非,李克非(1920-1995),河北省定

县(今定州)台头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曾担任交通部物资组组长、铁道部物资局局长、铁道

部党组成员,铁道部副部长等职。离休后任中国铁路对外服务

公司董事长、全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

著录:《中国古董文物名鉴》NO.107,1987年4月。

8030

胄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八六年作

1925

|

1997

131×62cm 约 7.3 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8030(出版物)

对中国美术史来说,20世纪是中国人物画取得辉煌成就的

时代,黄胄正是其中一位建树颇丰的艺术家。

在他的画笔之下,我们看到了来自祖国边疆的火辣辣的现

实生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激情的作品氛围,令当时

的人物画坛为之耳目一新。

这位出身部队的画家,曾长期生活在祖国的大西北,在他

的疾笔速写下,既有解放军的英雄子弟,也有载歌载舞的异族

少女,还有漫天风雪中的少数民族青年旅者……人物新、意境

新、手法新。黄胄在中国画坛吹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以

生动活泼的新姿态展现出新时代的动人风貌和浪漫情怀。

此幅《苗女弄杯》正定格了一位少数民族少女载歌载舞的

欢乐场面,她头戴绒帽,身着民族特色服饰,长发飘动、耳环

摇曳,正飞舞旋转,身后有弹琴的男子和吹笛的老汉,使人仿

佛能听到冬不拉的节奏和嘹亮的乐曲,地上散落甜蜜的瓜果秋

实,可见这正是一场庆祝秋收的舞会。

黄胄笔下的少女高鼻深目,眼眸明亮,美眄顾盼,嘴唇娇

艳,祖国大西北特有的中亚风情呼之欲出,画面最动人之处在

于,少女的目光好似正望向画外的观者,她健康活泼的生命气

息有强烈的感染力,邀请观者共同参与到这场欢乐的舞会。

画家以神态、动势见长,恣肆飞动的线条,给画面带来一

种轻快、有力而又流动的韵律和气势之美。画家描绘这样一片

质朴、清新、欢快的天地,展现出新中国的一派新兴气象,是

秋收的欢乐,更是时代的赞歌。

第81页

8030

第83页

黄胄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画好在哪呢?新中国

美术奠基人之一的蔡若虹先生这样说到:“黄胄的画,好就好在‘俗气’,好

在健康,好在没有病态。当艺术上的时疫流行的时候,我以为没有病态的作品

就是最好的作品。”

黄胄的画,一扫明清以降人物画萧索清冷的气氛,用史诗般的笔墨,成功

描绘了中华民族获得解放后人民的新生活和新社会,画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欢

笑的劳动人民,是如此鲜活而动人心弦。

此幅作品中,画家的目光聚焦于草原上一位正在驯马的少数民族少女,

一人一马此刻奋勇对抗,整个画面都被笼罩在紧张氛围之中。只见骏马挺身而

起,前腿腾空,后腿发力,头部和尾部的鬃毛在空中剧烈飞动,反观红衣少

女,她双腿夹紧马肚,一手紧握皮鞭,即便骏马动作狂暴,她眼神坚定,脸上

亦浮现成竹在胸的笑容。画家虽描绘拼搏争胜的瞬间,但一人一马的角斗,实

际上胜负已定矣!

黄胄的笔墨,总是随意挥洒而不拘泥于每笔的对错。在大千世界中,黄胄

急切的捕捉着人世间的美,正在舞动的少女、激亢跳跃的马匹、疾走夺食的斗

鸡……生活的点点滴滴总是深情的打动着黄胄,他以满腔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创

作中,于是以迅疾的笔触记录下转瞬即逝的动态。所谓“字如其人”,画亦如

人,刚劲剽悍的骏马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而少女是如此坚韧而有力,收服

这样一匹骁腾,万里可横行!

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作品,更是中华大地之上,劳动人

民团结、奋发,用勤劳的双手!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赏黄胄《驯马图》

第84页

8031(期刊)

8031

8031

黄 胄(1925-1997)

驯马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4年作

题识:驯马图。黄胄一九八四年作。

钤印:黄胄之印

期刊:《青年文摘》2022年第4期封二。

69×136cm 约 8.4 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第85页

8031

第86页

8032

王子武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八四年作

1936

|

2021

题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芹溪居士艁像,甲子夏日,子

武。

钤印:子武、神禾原人也、宜子孙

诗堂:曹公满腹不合时宜,化作一把辛酸泪,竟换来后代某些红

学家满纸荒唐言,王君子武此幅曲传辛酸,可敬可佩。

戊寅岁暮,梅庵贤弟嘱题,唐突之罪不足顾也。燕堂文怀

沙。钤印:文、怀沙、犹有微情一往深

  题诗堂者简介:文怀沙(1910-2018),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斋

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

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

“2015中华文化人物”。

  王子武,陕西西安人。西安美院国画系毕业。擅人物、花鸟,偶作

山水。

画心:95×100cm 约 8.5 平尺

诗堂:30×100cm 约 2.7 平尺

RMB: 300,000-500,000

第87页

8032

第88页

8033

李可染 设色纸本镜框

1907

|

1989

题识:湖边春色。可染在太湖写生。

钤印:可染

展览:「李可染的世界·写生篇 千难一易」,北京画院美术馆,2011

年。

出版:1.《李可染绘画》,天津美术出版社,1956年12月。

2.《李可染的世界:写生篇一-千难一易》P61,北京画院编,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

3.《 李 可 染 、 张 仃 、 罗 铭 水 墨 写 生 画 展 览 会 : 6 0 周 年 纪 念

展》,李可染画院,2014年9月。

4.《可染画刊》,李可染画院,2015年12月第三期。

说明:1.作品即将出版由李可染基金会与浙江大学出版社携手编辑的

《李可染全集》。

2.作品已收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李可染艺术库,作品编号

LKEAF-D-00594。

  李可染,自号白发学童,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1947年先后拜

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

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43.5×32.5cm 约 1.3 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李可染师从齐白石,齐先生题画诗称:逢人耻听说荆

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

50年代,李可染就是在齐先生这首诗的鼓舞下,背着自制的

中国画写生画具外出江南写生。

此幅《湖边春色》便写于太湖,视角极为特殊,画家此

刻正站在一处小山坡的高处,透过层叠的枝杈,眺望一片春

色。近景中,画家写未尽的石阶,我们似乎穿过李可染的画

笔,走在太湖边的林荫小道,石阶两侧是大片的林木,近处

画家以浓墨写之,远处则层层推出。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

林木并不茂密,枝头缀着点点嫣红的花朵,似乎是清润的早

春时节。随着墨迹的逐渐减淡和树枝枝杈朝画面中心的指

引,观者的目光最终透过层层交叉的细枝,而被辽阔的太湖

所吸引,坡岸小亭,远山澹澹,一望无际,朦胧隐约之感,

勾起了人们平日走在小道时相似的回忆和经验,更有了一些

亲切之感。

画面精妙细微处在于画家塑造枝干时加了一些极浅的蓝

色,给人水汽氤氲之感,又让人觉得似乎是阳光穿透枝杈的

结果,给画面增添了一些阳光和诗意。小路上,散步的人们

三三两两,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8033(出版物)

第89页

8033

第90页

8034

徐悲鸿 设色纸本镜片一九三六年作

1895

|

1953

题识:廿五年初春,悲鸿。

钤印:悲鸿、徐悲鸿印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

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

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

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

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

《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68×102cm 约 6.2 平尺

RMB: 180,000-280,000

第91页

8034

第92页

8035

徐悲鸿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四六年作

1895

|

1953

题识:悲鸿,丙戌。

钤印:徐

题签:徐悲鸿竹鸡。钤印:吕斯百

说明:1.吕斯百家族旧藏。

   2.吕斯百题签,吕斯百(1905-1973),生于江苏

江阴。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

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

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

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

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1949年后,先

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

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省第

二、三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美

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107×39cm 约 3.8 平尺

RMB: 1,500,000-2,500,000

徐悲鸿竹鸡。钤印:吕斯百

   2.吕斯百题签,吕斯百(1905-1973),生于江苏

江阴。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

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

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

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

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1949年后,先

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

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省第

二、三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美

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1,500,000-2,500,000

徐悲鸿先生作画,不论画马、画动物,都有所寄托,有所

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谐音喻“吉”,“竹”谐音喻

“祝”,鸡与竹的搭配,便组合为一幅吉祥如意、长青平安的

“祝吉”图景。正如徐悲鸿曾经在新民报晚刊发表文章所称:

“竹用以象征正直,鸡能报晓,所谓‘雄鸡一声天下白’。合起

来在中国老套说做‘竹报平安’”。

画家便勾绘一处竹林之景,几根高大的竹子前后错落,疏

密有致,画面下幅,一只雄鸡正于竹林中踱步巡视。只见雄鸡单

脚伫立,另一只脚却迟迟没有落地,它的注意力似乎为前方所吸

引,因此缓步慢走,似乎害怕将其惊动,又似乎下一秒就要发力

跳将出去,引人联想,极富意趣。

此件作品为徐悲鸿赠予吕斯百之作。吕斯百(1905-1973),

江苏江阴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中国民族油画开

拓者。在蔡元培进行教育革新时期,吕斯百成为国立中央大学艺

术系的首期学生,并得到徐悲鸿的着意栽培,奔赴欧洲留学深

造。在其留学期间,吕斯百坚定维护徐悲鸿所倡导的艺术主张,

以融合传统写实主义与学院派的艺术创作亮相巴黎秋季沙龙,回

国后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系,以不改初心的艺术主张为本土油画发

展拓展出新的可能。可以说,徐悲鸿是吕斯百艺术发展道路上至

关重要的领路人。徐悲鸿以此极富吉祥寓意的《平安大吉》相

赠,可见其作为恩师,寄予吕斯百最深厚的祝福和期望。

第93页

8035

(题签)

第96页

题识:养辉仁弟惠存。壬午春,悲鸿。

钤印:东海王孙

鉴藏印:养辉珍藏

题签:恩师徐悲鸿赠松马图。养辉珍藏。钤印:黄、养辉

说明:黄养辉旧藏。上款人“养辉”为黄养辉(1911-

2001),别名黄旭晨,笔名黄易,无锡人。早年就学于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历任国立美术院校教职,广西艺术

学院美术讲师,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兼秘书,国立北平

艺专副教授兼秘书,苏州美专教授,中国歌剧院特约教授

等。1944年任徐悲鸿大师秘书,直至徐在北京去世。

注:此作于2023年11月19日经徐悲鸿之孙徐小阳先生鉴定为真

迹并附讲解视频。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赏徐悲鸿《骏马劲松图》

在徐悲鸿的作品中,以马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占据了相

当大的比重,他的马与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都是20世纪中

国画坛的杰出典范。他笔下的马儿,或快意驰骋,或高昂颈

项,亦或踯躅四顾、萧然寡俦……既充满勃勃生机,又富于

笔墨意趣,一派天然意象。

徐悲鸿画马之所以如此动人,得益于其早年留学欧洲,

他曾总结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

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并学过马的

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

情,乃有所得。”在印度讲学期间,他又经常领略马的雄

姿,了解马的脾性、神气与姿态。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的时

代背景下,徐悲鸿将坚毅、刚劲、雄强、阳刚的情感倾注其

中,终于塑造了那一洗万古凡马空的英姿骏马,而为世人所

珍爱。

在此帧《骏马劲松图》,徐悲鸿以刚劲稳健的线条勾绘

骏马轮廓,间以重笔阔墨,准确而生动地交代出马的头部、

股部、腿部等要义,饱酣奔放的墨色笔势挥写鬃毛、马尾,

气势潇洒。淡墨挥洒,变化有致,使用西方光影明暗的方

法,将骏马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出来。骏马立于古松之下,意

境幽远古朴,西方的绘画技法与中国艺术精神在画面中有机

结合起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此幅作品是

徐悲鸿为其学生兼秘书黄养辉所作。黄养辉自小酷爱绘画。

17岁时,偶然读到上海《良友画报》发表的《徐悲鸿自述》

一文,非常崇拜徐悲鸿先生,经邻人曹铁生介绍,拜徐悲鸿

为师。黄养辉家境贫寒,徐悲鸿不仅精心教授画艺,还为其

提供住所、工作。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徐悲

鸿为黄养辉一生艺术之路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和引

导作用,亦为中国画坛培养了一颗闪耀的明星,徐悲鸿作此

画赠予黄养辉,亦有意气风发,马到成功的美好祝愿!

8036

徐悲鸿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四二年作

1895

|

1953

160×43.5cm 约 6.3 平尺

RMB: 1,500,000-2,200,000

第97页

(题签)

8036

第98页

8037(来源)

8037

儒 设色绢本立轴一九三三年作

1896

|

1963

题识:唐咸亨二年,阎伯屿为洪州都督,其郡城门外有阁,乃唐

高祖子元婴为洪州刺史时所建。九月九日伯屿大宴于此,

先命其婿吴子章为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时勃年最少,独受之不辞。阎公怒遣吏观其下笔,逐句呈

报,初一二联,公曰老生常谈。自至落霞秋水联,乃惊叹

曰:此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而罢。癸酉三月,心畬并

书。

钤印:溥儒、玉壶、溥儒之印

来源:纽约佳士得春拍Lot545,1982年。

  溥儒,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斋号寒玉堂,出生于北京。清宗室,

恭亲王嫡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其山水、

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称。又与吴湖帆

并称“南吴北溥”。

58×22cm 约 1.1 平尺

RMB: 280,000-300,000

第99页

8037

第100页

8038(来源)

题识:高楼闻玉笛,远岫正春风,淡淡晴波色,吹来图画中,癸

酉春月,溥儒。

钤印:溥儒、心畬、玉壶

来源:纽约佳士得春拍Lot545,1982年。

8038

儒 设色绢本立轴一九三三年作

1896

|

1963

58.5×22cm 约 1.2 平尺

RMB: 280,000-30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