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习资料汇编

发布时间:2023-1-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习资料汇编

51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从而⚫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观察和体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用多种方式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 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 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思考⚫ 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以自己曾经指导过的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教学实践为例,呈现与阐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过程,需说明主题、任务、面向对象、活动环节设计、学习评价、支持资源以及技术环境等。优秀 合格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帮助学生参与活动和使用技术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保证活动的流畅衔接; 技术工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创新性; 技术工具有助于学生表达个人的主体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技术应用拓展了学习成果交流范围和深度。 主题适合学生的... [收起]
[展开]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习资料汇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51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从而

⚫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观察和体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 用多种方式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

⚫ 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

⚫ 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思考

⚫ 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

⚫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以自己曾经指导过的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教学实践为例,呈现与阐释学生的创造性

学习与表达过程,需说明主题、任务、面向对象、活动环节设计、学习评价、支持资源以及技术环境

等。

优秀 合格

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活

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 帮助学生参与活动和使用技术做了充分

的准备,能够保证活动的流畅衔接;

 技术工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成

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创新性;

 技术工具有助于学生表达个人的主体感

受和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

判性思维;

 技术应用拓展了学习成果交流范围和深

度。

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活动

环节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 帮助学生参与活动和使用技术做了必要准

备;

 技术工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果表达;

 技术工具有助于学生表达个人的主体感受

和理解。

2. 学生案例:从以下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根据要求提交。

任务一: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提交两份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作品。

优秀 合格

 作品是设计方案在真实教学情境下的应

用成果;

 作品的完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理解和内化;

 作品显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和思考;

 技术支持的学生作品形式新颖,富有创造

性。

 作品是设计方案在真实教学情境下的应用

成果;

 作品符合学习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理解和内化;

 技术应用优化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任务二: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提交 2 份学生/小组对学习过程的描述,以视频形式提交,每份时间不

超过 5 分钟。

优秀 合格

 完整呈现了学生/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应用

技术开展学习的过程;

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高,自主学习和探究

的意识和能动性被充分激发;

 完整呈现了学生/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技

术开展学习的过程;

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高;

第52页

52

 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路径,学习方式新颖

独特而有意义;

 学生对学习过程规划以及学习内容的理

解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

余信息。

 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

 学生对学习过程规划以及学习内容的理解

有一定的思考;

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3. 教学反思:请回顾自己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实践经历,对实践效果进行反思,并梳

理技术在实施中发挥的作用。

实践建议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拓展学生学习边界、丰富学生学习结果的表达形式,其实质是拓展学

生问题解决的思考维度和视野,帮助学生基于自主探索与理解内化尝试多种形式的交流表达。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恰当的学科工具,支持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比如在

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在线 Voki 平台和 wikispaces 平台构建英语跨文化交流的视听说读写结合的

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中可以用 ACD/ChemSketch 软件绘制分子立体模型,创造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分

子立体结构的学习;可以用 MMEX(Interactive Multimedia Exercises 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收集

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运用 Google 地图来研究探索热带雨林的特点及保护举

措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当前普及易用的微信等信息技术工具甚至是纸笔工具及时创造性地表达

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时,可以直接用手机或平板进行拍照分享

或录像直播,课题组或其它相关人士能及时知悉并互动点评,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能

够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学生甚至可以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

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也可以用简单易行的“自然笔记”方式来探究身边的世界,形成创造性学习

与表达的常态实践。

第53页

53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和分析数据,针对问题/需求/兴趣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从而

⚫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指导方案

⚫ 增加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 结合指导方案分析个别化指导结果,并提出改进计划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1. 情景描述:简要描述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活动发生的情景,包括对象、硬件环境、软

件设施、活动设计等。对象可为个体也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学生群体。

2. 案例展示:基于上述情境,请描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个别化指导等过程及成效

反思。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优秀 合格

 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从发现问题到实施指导

的整个过程;

 围绕问题和假设从多个渠道收集了多种数

据,数据来源可靠、合理;

 基于学生个体表现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学生

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和详细分析,考虑到了可

能影响的多种因素;

 个别化指导方案是基于数据分析产生的结

果,导出过程科学合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创

新性和学习价值;

 结合实施成效,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活动过

程,总结提炼了个别化指导的实施方法和策

略,对改进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 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从发现问题到

实施指导的整个过程;

 围绕问题和假设收集的数据可靠、

合理;

 基于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

价和详细分析;

 个别化指导方案是基于数据分析

产生的结果;

 结合实施成效,客观、全面地分析

了活动过程。

3.学生体会:请两位学生回顾上述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以音频或视频方式提交,时间不

超于 2 分钟。

实践建议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中,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问题、

需求以及兴趣,基于多元的学生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激发

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

依据,同时基于数据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一般的实施过程包括了:确认困难/需求、提

出问题、采集数据、解读数据、设计指导方案、对结果进行评价。当然,实践中也可能是

从数据采集和分析开始,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或需求。教师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之后,可以从

资源、路径、评价等多个角度实施指导方案。

第54页

54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从而

⚫ 根据教学情境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 丰富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式

⚫ 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 提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1. 模型介绍:选择一种数据分析模型,介绍其模型产生的背景、来源、功能、适用环境、适用对

象,以及应用方法等,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优秀 合格

 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模型的基本功

能;

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模型的适用环境和适

用对象做了归纳和提炼;

 总结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具有学习和

借鉴价值;

 客观评价了模型的优缺点;

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 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模型的基本

功能;

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模型的适用环境和适

用对象做了分析;

 分享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2. 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一个上述模型的应用案例,需要呈现模型应用过程以及模型应用结果,并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优秀 合格

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 结合具体情景和对象清晰地呈现了模型应

用过程、应用方法;

 结合应用情景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了详细

分析,分析过程有助于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和

现象;

 模型在采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较

为自动化,结果导出与应用便捷。

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 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模型应用过程、应用方

法;

 结合了应用情景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了分

析。

实践建议

数据分析模型是利用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建模,通过模型的应用可以客观分析学生学业成

绩、学生特质以及学生行为,进而为改进教育教学、支持教学运行决策提供启发和依据。如认知风

格测量模型、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职业兴趣测试量表、批判性思维测量量表

等。在选择和使用模型之前,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需求与问题理解该模型,同时在实践中,有意识

地收集数据尝试着应用该模型,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客观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结果。数据分

析模型的使用建议融入到平台或计算机工具之中,从数据采集到成果导出都更为自动便捷。

第55页

55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能力描述

发现或引入真实的教学问题,建立数据分析微模型,从而

⚫ 抽象表达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 合理、科学地解释问题并分析原因

⚫ 提高数据分析效率

⚫ 有助于分析和发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

⚫ 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提交指南

和评价标

1. 问题描述:说明本模型关注的教育教学现象及问题。模型所关注的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真问

题或复杂现象,且具有普遍意义;对问题或现象的分析深刻、清晰。

2.模型构建:基于上述问题构建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构、指标以及指标间的关系进行清晰地阐

释,同时说明了模型构建的依据。建议用图示化的方式呈现模型结构或关系。

优秀 合格

 针对问题构建了全新的数据分析模型;

 模型列出了所有相关的影响要素,且对相互之

间的关系有清晰而准确的表达;

 模型能帮助发现数据间的潜在关联,为分析和

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 模型构建依据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相关性;

 模型的呈现方式直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模型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发现与解决教

育教学问题有启发性。

 针对问题构建了数据分析模型;

 模型列出了相关的影响要素;

 列出了模型构建的具体依据;

 模型的呈现方式直观清晰。

3. 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上述模型的应用案例,包括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结果,并结合实践对结果

进行分析。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钟。

优秀 合格

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 结合具体情景和对象清晰地呈现了模型应用

过程、应用方法;

 结合应用情景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了详细分

析,分析过程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 结合应用成效对模型应用提出了富有启发的

策略和建议。

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 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模型应用过程、应

用方法;

 结合应用成效对模型应用提出了策

略和建议。

第56页

56

实践建议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强调基于教育教学需求、面向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抽象表达复杂

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创建数据分析微

模型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数据工具使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基础外,还应当

具备应用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探究的能力。

数据分析微模型关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微模型应当包括:

⚫ 主题或教育教学问题/需求,例如学生认知结构分析模型,并对该模型拟解决的问题或

面对的现象进行简要说明,重在阐释其教育教学的意义;

⚫ 模型简介,阐明模型的结构、包含指标、指标间的关系;

⚫ 数据来源及要求,即说明模型的应用条件,如数据字段、数据类型、数据容量等;

⚫ 模型使用方法,对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该模型进行扼要说明。

此外,建议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后的结果用可视化形式进行呈现,直观表达分析结果。

第57页

57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

(教师〔2019〕1 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

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的总体部

署,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

师〔2019〕1 号)文件精神,通过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

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2.0),推动中小

学教师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

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

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2019 年开始,采取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分层分

类分年度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不少于 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 25 学时)

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全员培训,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

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

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

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

省教育厅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成立由厅领导牵头,由师教、人事、财务、电教、教研和

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省级领导小组(附件 1),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

师范教育处。下设河北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附件 2),设在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

组和工程办。各市县要充分调研,全面掌握区域内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找准学校信

第58页

58

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科学制定可检测可达成的本地

能力提升工程 2.0 发展规划方案。

中小学校要依据所在市县能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发

展环境、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的实际,准确把握本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与水平,合理制

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确保规划符合实际,落到实处。各级规划方案是本地或本校开展

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上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估、督导检查的重要依据。-

4 -

编制完成后,均要加盖公章,报送上一级工程办审核备案。

(二)培训总体安排

各地根据本地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层分类遴选试点县区、试

点学校。通过试点县区、试点学校的探索,总结经验,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出样板,供

后续推进的县区和学校学习借鉴,逐步推进。分年度任务安排如下:2019 年,首批试点

校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2020 年,在总结首批试点校经验基础上,在所有试点县

全域推进,其余非试点区县全部设立试点校;2021 年,全省没有全域开展的区县均全域推

进。对于基础薄弱地区定向帮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条件成熟地区开展引领性

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能力。2022 年,以多种组合方式在市与市、区县与

区县、校与校之间进行联合指导,查漏补缺,协同发展,完成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预

期目标。省教育厅在“国培计划”、省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均开展试点校所在地能力提升工

程 2.0 市县培训团队研修、试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研修和教师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捆

绑式实施。各地根据本地规划和实际,依托省级全员远程培训,将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和

校本研修统筹安排,开展试点培训或全域培训,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培训体系。各地要按照“县区统筹与管理——学校制定发展规划——选择校本研修主

题——培训机构提供课程平台——教师校本研修——校本实践应用考核”的总体思路,以

整校推进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全员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

学校要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围绕学科课程标

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学校制定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教研组制定研修计

划和教师个人制定研修计划,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

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

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以学科信息

第59页

59

化教学为重点的研修共同体,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承培机构或院校要保证培训课程质量,协同和支持中小学校完成校本实践应用考核。

要利用平台记录教师的研修行为,收集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成果,并为区县、学校以

及每一位参培教师提供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践诊断发展报告。

(三)培训专家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

各级专家团队是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2019 年省教育厅从

培训系统、电教系统、教研系统和高等院校等遴选并组建专家团队,采取弹性聘任制,参

与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政策文件的研讨论证、培训团队建设和督导评估等。各市县在

2020 年也要组建相应的专家培训团队,承担本地的区域规划、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

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

展紧密结合。中小学校要组建由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

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混合

式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校本应用考核等。

各级团队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研修

培训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市县也要定期开展本地培训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的专项培训,推动团队成员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

究,提高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

考核能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送教培训

根据偏远贫困薄弱地区学校实际,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

课堂”等方式,采用名师网络录像为主、当地教师辅助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者当地教

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教学等模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

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对

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对不具备网络研修条件的农村教师,市县要组建能力提升

工程 2.0 讲师团,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提供送教宣讲及学科教学

分享活动,重点通过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

进学用结合。

(五)开展引领性专项培训

第60页

60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依托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培训团队,实

施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

科融合

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并积极发掘本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

跨学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与

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区域教研

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多校协同的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活动。

对于学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跨年度递进式人工

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省市县工程办遴选信息技术培训见长的高

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培训团队,与教学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人工

智能领域相关专家等共同制定研修方案,开发研修资源,将任务驱动、深度体验、行动研

究等有机结合,帮助参训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高解决教育

教学问题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

(六)校本应用考核

各地要根据《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

指南》(另文下发),制定本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有效开展能力提升

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要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以学校信息化规划为

抓手,注重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

内容,以真实性任务的证据提交为成果,制定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区

县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信息化团队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

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

(七)培训资源建设

省工程办将以河北教师教育网为中心,设计统一入口,整合河北省分散于各个机构、

各个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且每年通过开展优质资源成果评选活动、技

能大赛等形式,遴选一批具有省域特色的培训资源供全省教师研修使用。

鼓励各地开发适于本地教师研修的各类资源。各地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结合分类分层推进的需要,以

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建立本地资源库,滚动使用,层层选拔优质资源进入省级平台,

第61页

61

实现资源对接和共享。

学校整校推进成功案例也是培训资源库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为单位,从信息化规划设

计到校本研修、教师个人学习成果形成和课堂实践等整校推进全过程资源为呈现形式,为

更多参训学校提供案例学习。

(八)营造良好应用氛围

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展示交流活动。组织能力提

升工程 2.0 优秀县区、示范学校进行线上线下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活动。省教育厅协

调有关部门,在各类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尽可能融入能力提升工程 2.0 元素。中小

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应用有机结合,重点通过

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研用结合。

通过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示范校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

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全省统筹规划与管理,制定促进中小学校和教师

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省工程办负责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依托省级专家团队,

制定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方案,对市县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实施情况的指导和

督导。设置专项培训,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市县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部分中小学校

领导信息化管理成员,以及学科骨干教师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培训等。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组织管理,依托工程办和专家团队,

对县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实施情况予以指导、监管和评估等,对市级直属中小学校

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进行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等。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

制,整合电教、教科研、培训等机构资源,依托工程办和专家培训团队,开展本域内中小

学校长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等,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

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

点,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依托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

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

第62页

62

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

省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示范培训、平台建设、资源开发、成果推广和专家培训

等工作。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省级教师培训经费中,支持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

培训,重点支持和提高示范区、示范校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支持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保障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

中小学校要在学校专项培训经费中,支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本校教师学习和

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活动,建立信息技术

支持下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三)立足常态,创新机制,做好监管评估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通过信息管理平台

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发布年度和

周期报告,对实施较好的市县予以通报。

各地要制定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激

励措施。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建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分级考评机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

指标体系。

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与应用纳入教师当年继续教育学分,将其作为职称评

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将其作为评选省级骨干、省级名师、特级教师的基

本条件。建立培训、应用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成为常

态,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新局面。

附件 1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贾海明(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成 员:程启学(河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

王运锋(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

第63页

63

杨立华(河北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

陈晓辉(河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

马振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赵立华(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附件 2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要负责人:程启学(河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

工作负责人:田宝军(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郑 捷(河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副处长)

成 员: 毕全起(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杨永军(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资源部主任)

王志虎(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培训部主任)

胡楠楠(河北省信息技术专家)

丁玉海(河北省信息技术专家)

第64页

64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

师〔2019〕1 号)和《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冀

教师函〔2020〕8 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

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通过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

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

程 2.0),推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

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2019 年开始,采取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

式,分层分类分年度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不少于 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

25 学时)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全员培训,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

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

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

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

市教育局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由人教、财务、电教、教研和培训

等部门组成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市级领导小组(附件 1),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

工作处。下设保定市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附件 2),设在保定市

教师进修学校。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程

办。

第65页

65

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要充分调研,全面掌握区域内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

找准学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科学制定可检测可

达成的本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发展规划方案(规划模板见附件 3)。中小学校要依据所在县

(市、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环境、教师队伍发

展现状的实际,准确把握本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与水平,合理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方

案。确保规划符合实际,落到实处。各级规划方案是本地或本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

指导性文件,也是上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估、督导检查的重要依据。编制完成后,均要加盖

公章,报送市级工程办审核备案。

(二)培训总体安排

各地根据本地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层分类遴选试点学校。通

过试点学校的探索,总结经验,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出样板,供后续推进学校学习借

鉴,逐步推进。分年度任务安排如下:2019 年,首批试点校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

涞水、涞源等 9 个贫困县共计培训 4100 人;2020 年,在总结首批试点校经验基础上,在

所有试点县全域推进,其余非试点县(市、区)全部设立试点校;2021 年,全市没有全域

开展的县(市、区)均全域推进。对于基础薄弱地区定向帮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条件成熟地区开展引领性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能力。2022 年,以多种

组合方式在县(市、区)之间、校与校之间进行联合指导,查漏补缺,协同发展,完成全

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预期目标。

省教育厅在“国培计划”、省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均开展试点校所在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市县培训团队研修、试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研修和教师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捆绑式实

施。今年我市将依托省级培训,将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研修统筹安排,开展试点培

训或全域培训,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

各地要按照“县区统筹与管理——学校制定发展规划——选择校本研修主题——培训

机构提供课程平台——教师校本研修——校本实践应用考核”的总体思路,以整校推进的

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全员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学校要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

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学校制

定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和教师个人制定研修计划,利用线上资源,结

合线下研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提高教师应用信

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

第66页

66

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的研修共同体,助力学校教学创

新。承培机构或院校要保证培训课程质量,协同和支持中小学校完成校本实践应用考核。

要利用平台记录教师的研修行为,收集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成果,并为区县、学校以

及每一位参培教师提供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践诊断发展报告。

(三)培训专家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

专家团队是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2019 年省教育厅组建了专家团

队,参与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政策文件的研讨论证、培训团队建设和督导评估等。今

年,我市也相应组建专家培训团队,承担本地的区域规划、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研

修、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自己的专

家培训团队。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

展紧密结合。中小学校要组建由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

教师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混合

式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校本应用考核等。

培训团队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研修培训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各县(市、区)也要定期开展本地培训团队和学校

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推动团队成员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促进

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送教培训

根据偏远贫困薄弱地区学校实际,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

课堂”等方式,采用名师网络录像为主、当地教师辅助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者当地教

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教学等模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

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对

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

对不具备网络研修条件的农村教师,各县(市、区)要组建能力提升工程 2.0 讲师

团,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提供送教宣讲及学科教学分享活动,重点

通过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五)开展引领性专项培训

第67页

67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依托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培训团队,实

施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

科融合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并积极发掘本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

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

与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区域教

研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多校协同的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活动。

对于学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跨年度递进式人工

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县(市、区)工程办遴选信息技术培训见

长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组建培训团队,与教学专家、信息技术专

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家等共同制定研修方案,开发研修资源,将任务驱动、深度体

验、行动研究等有机结合,帮助参训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

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

(六)校本应用考核

我市将根据《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指

南》(另文下发),制定我市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有效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要尊重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差异,以学校信息化规划为抓手,

注重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

以真实性任务的证据提交为成果,制定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区县统一

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信息化团队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

抽查的方式进行。

(七)培训资源建设

省工程办将以河北教师教育网为中心,设计统一入口,整合河北省分散于各个机构、

各个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且每年通过开展优质资源成果评选活动、技

能大赛等形式,遴选一批具有省域特色的培训资源供全省教师研修使用。各县(市、区)

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

准》,结合分类分层推进的需要,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建立本地资源库,滚动使

用,层层选拔优质资源进入省级平台,实现资源对接和共享。学校整校推进成功案例也是

培训资源库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为单位,从信息化规划设计到校本研修、教师个人学习成

第68页

68

果形成和课堂实践等整校推进全过程资源为呈现形式,为更多参训学校提供案例学习。

(八)营造良好应用氛围

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市、区)展示交流活动。组织

能力提升工程 2.0 优秀县(市、区)、示范学校进行线上线下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活

动。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应用有机结合,

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研用结

合。通过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示范校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

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全省统筹规划与管理,制定促进中小学校和教师主

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省工程办负责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依托省级专家团队,制

定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方案,对市县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督

导。设置专项培训,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市县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部分中小学校领

导信息化管理成员,以及学科骨干教师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培训等。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组织管理,依托工程办和专家团

队,对县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实施情况予以指导、监管和评估等,对市级直属中小学

校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进行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等。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

健全机制,整合电教、教科研、培训等机构资源,依托工程办和专家培训团队,开展本域

内中小学校长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等,打造本地骨干培训

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依托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

划,并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培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

省级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示范培训、平台建设、资源开发、成果推广和专家培训

等工作。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省级教师培训经费中,支持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培

训,重点支持和提高示范区、示范校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第69页

69

市教育局将结合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保障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县(市、区)中

小学校要在学校专项培训经费中,支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

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活动,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

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三)立足常态,创新机制,做好监管评估

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通过信息管理平台

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发布年度和周

期报告,对实施较好的县(市、区)予以通报。各县(市、区)和市直属学校要制定推动

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激励措施。重点加强中

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建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分级考评机制,结合学

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

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与应用纳入教师当年继续教育学分,将其作为职称评

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将其作为评选省、市级骨干教师、省级名师、特级

教师的基本条件。建立培训、应用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

成为常态,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新局面。

附件:1.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成员名单

附件 1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赵建民 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贺万胜 保定市教育局人教处处长

史敬军 保定市教育局财务处处长

冯 洪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志恒 保定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孔义川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第70页

70

马银瀑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校长

附件 2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要负责人:贺万胜 保定市教育局人教处处长

工作负责人:孔义川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崔海涛 保定市教育局人教处

成 员:

霍 光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刘 峥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魏 星 保定市电化教育馆培训部主任

梁宝新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指导专家

许旺生 河北省信息技术专家

第71页

71

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和体育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

师〔2019〕1 号)和《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冀教

师函〔2020〕8 号)《保定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保教函

〔2020〕95 号)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

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通过组织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

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2.0),

推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

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统筹指导下,依托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

训、“国培计划”培训、“省培计划”培训、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及专项培训等

方式,全区自 2020 年开始,采取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分层分类分年度对全区教

师开展不少于 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 25 学时)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全员培

训,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

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

第72页

72

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发展。

三、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

区教体局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由人事股、发展中心、教研室、

信息中心、计财股、电教站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能力提升工程 2.0 徐水区领导小组(附件 1)

和徐水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附件 2),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教体局,区工程办办公室设在教师发展中心。

各学校要依据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环境、教

师队伍发展现状的实际,准确把握本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与水平,制定本学校信息化发

展方案。确保规划符合实际,落到实处。规划方案是本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指导性文

件,也是开展绩效评估、督导检查的重要依据。各学校编制完成后,均要加盖公章,报送区

工程办审核备案。

(二)培训总体安排

区工程办根据全区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设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

点学校。通过试点学校的探索,总结经验,供后续推进学校学习借鉴,逐步推进。分年度任

务安排如下: 2020 年,设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校,进行探索,总结经验;2021 年,依

照试点校的探索和经验,在全区进行全域推进。对于基础薄弱地区定向帮扶,提高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对于条件成熟地区开展引领性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能力。2022 年,

以多种方式在乡镇之间、校与校之间进行联合指导,查漏补缺,协同发展,完成全省能力提

升工程 2.0 预期目标。

各学校也要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的流程,围绕学科课程标

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制定学校研修活动实施方案、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

第73页

73

和教师个人制定研修计划,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

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

业评价等能力,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

重点的研修共同体,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三)培训专家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

专家团队是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2019 年省教育厅组建了专家团

队,参与全省能力提升工程 2.0 政策文件的研讨论证、培训团队建设和督导评估等。2020

年保定市相应组建专家培训团队,承担本地的区域规划、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研修、教

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本区将以名师工作室为基础,信息技术骨干教师

为技术支撑,组建徐水区信息化培训专家团队,以指导本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实施。

各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

各学校要组建由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构成的学校信

息化管理团队,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混合式校本研修,指导教

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校本应用考核等。

(四)培训资源建设

省工程办将以河北教师教育网为中心,设计统一入口,整合河北省分散于各个机构、各

个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且每年通过开展优质资源成果评选活动、技能大

赛等形式,遴选一批具有省域特色的培训资源供全省教师研修使用。

各学校也应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课程标准》,结合分类分层推进的需要,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建立资源库,滚动

使用。区工程办也将选拔各校优质资源,报送至上级平台,实现资源对接和共享。学校整校

推进成功案例也是培训资源库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为单位,从信息化规划设计到校本研修、

教师个人学习成果形成和课堂实践等,整校推进全过程资源为呈现形式,为更多参训学校提

第74页

74

供案例学习。

(五)开展送教培训及引领性专项培训

区各级名师工作室应当充分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在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

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通过送教下乡、教学论坛、线上教学等模式,打造一

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全区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优质资源学校应与乡村学校“结对子”、采取“双师课堂”等方式,采用名师网络录像

为主、当地教师辅助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者当地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教学等模式,利

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

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

对网络研修条件较差的地区,区工程办将组建能力提升工程 2.0 讲师团,采取“送教下

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实施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提供送教宣讲及

学科教学分享活动,重点通过现场诊断、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

用结合。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区工程办将按照省市教育部门要求,依托专家培训团队,开展本域内校园长信息化管理

团队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等,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

带动辐射体系。

各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园长是第一责任人,依托学校

信息化管理团队,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

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

区教体局按照政策安排培训经费,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先导性或持续性培训,加大教

第75页

75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硬件建设,有计划的安排中小学改善信息技术建设。

各学校要在学校专项培训经费中,支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

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信息技术融合教

学能力竞赛,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三)立足常态,创新机制,做好监管评估

区教体局将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监管评估,建立能力提升工程

2.0 分级考评机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

的指标体系。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与应用纳入教师当年继续教育学分(20 学时),将其作为

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将其作为评选省、市级骨干教师、省级名师、

特级教师的基本条件。建立培训、应用相互促进的机制,使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和管理

中成为常态,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新局面。

第76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徐水特教学校线下校本研修活动

第一期简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

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

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

能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

于 2022 年 3 月 25 日下午 3 点在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会议室

举行信息技术 2.0 整校推进第一次线下研修活动。

第77页

本次线下研修活动特教学校教师全部参会。

本次研修活动由信息技术团队刘继业老师对

2.0 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第78页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信

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充分理解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了解了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会后所有教师全部撰写了

心得体会。

第79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本周研修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中心

3 月 25 日的通知”和要求,积极组织,立即行动,组织开展校

本研修和线下实践活动。

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通知精神,指导教师们明确学习任务

和内容,集中学习了“师处函〔2021〕28 号关于印发《河北省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的通知和师处函〔2021〕27 号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的通知”,并

在学习中着重对《考核指南》中 A1、A5 和 B2 三个微能力点的提

交指南和评价标准进行学习和解读,同时,要求教师们在工作之

余加强自学,写出学习心得以及加强远程培训学习。

第80页

此次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

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工

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技

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4 月 1 日

第82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第三期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中

心”的通知和要求,积极组织,迅速行动,通过微信群,使老师

们知道:本周校本研修任务以个人自学方式进行。任务为:校级

领导学习《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规范》;各位教师自学《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规范,并制作 A1 的认证作业。

学校要求老师们除给学生上好网课外,同时要加强“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学习”。一是要求老师们再次认真观

看 4 月 9 日“徐水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指导团队微能力作业认证

专项指导线上培训”的直播回放。

第83页

二是加强远程培训学习,再次重点观看学习远程培训课程中与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有关的内容。三是根据“A1 技术支

持的学情分析”的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将自己所做的作业,进

行进一步完善。

第85页

通过研修学习,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使老师们

进一步明确了:“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

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

析。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

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

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 QQ、微信、晓

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

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

师信息化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4 月 12 日

第86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第四期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中

心”4 月 12 日的通知和要求,积极组织,迅速行动,组织全体

教师以个人研修方式,完成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认证作业。

在本周,学校要求老师们除给学生上好网课外,同时要加强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学习”。

一是要求老师们再次观看 4 月 9 日“徐水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指导团队微能力作业认证专项指导线上培训”的直播回放内

容。

第87页

二是加强远程培训学习,再次重点观看学习远程培训课程中

与“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有关的内容(如,Camtasia 录屏操

作指南和 Camtasia 后期编辑指南等课程内容)。

三是在今年 1 月份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Camtasia

2019 和剪辑师以及 EV 录屏等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本周学校管

理员再次向教师微信群推送微能力点制作工具,以便教师在业余

时间进一步学习,并要求老师们人人至少会用一种方法制作微

课,并根据“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认

认真真按要求完成作业。

第88页

第89页

老师们学习积极主动,并结合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之实际,制

作微课。通过研修学习,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提

升了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4 月 15 日

第90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第五期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通知和

要求,积极组织,迅速行动,通过向微信群发送通知,要求老师

们除给学生上好网课外,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

程 2.0 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确:本周校本研修任务以个人自学

方式进行,自学《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规范,并认真制作

A5 的认证作业。

要求老师们再次认真观看 4 月 9 日“徐水区能力提升工程

2.0 指导团队微能力作业认证专项指导线上培训”的直播回放。

尤其重点观看有关“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内容的作业认证

专项指导。并加强远程培训学习,同时根据“A5 技术支持的课

堂导入”的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将自己所做的作业,进行进一

步修改和完善。(三个作业:1.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

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

第91页

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

入的必要性。

2. 课堂导入设计:针对选定的主题,请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须清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媒体资源/工具。

3. 课堂导入片段:提交与课堂导入设计对应的课堂导入实录片段,

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第92页

老师们通过本周研修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课堂导入是一节课

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第93页

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在利用信息

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

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

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以及教育教学水平。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4 月 22 日

第94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第六期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通知和

要求,积极组织,认真落实,通过手机微信群,要求老师们一方

面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2.0”网上培训及线下研修学习,明确本周校本研修任

务的重点是学习《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微能力考核规范并

应知应会“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使老师们认识到: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可提升对

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

价要求,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支持学生开展

自评和互评活动,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提升评价科学性,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要求老师们:在“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中,量规设计依

据和过程要科学合理,充分关注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学习需要;

应用计划设计合理、流程清晰;量规使用贯穿始终,注重引导学

生理解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过程和策略、评价和反思学习成果;

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量规设计过程中;应用计划考虑周全,对应用

环境、资源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设计了实施策略,并

预见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

第95页

通过一周的学习研究、设计和应用,纷纷表示收获颇多。进

一步明确了:“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它从与评价

第96页

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

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

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有助于更为清晰、准

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应用能力。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4 月 29 日

第97页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第七期简报

徐水特教学校根据“保定市徐水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通知和

要求,积极组织,认真落实。要求老师们一方面要做好教育教学

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

学习和研修。本周校本研修任务的重点是学习《A3 演示文稿设

计与制作》微能力考核规范,并注重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要求老师们;在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时:内容要科学准确,

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演示文稿逻辑清晰;采用图像、

图表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提升内容表现力,有效促进学生对学习

内容的理解;注重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课件设计美观

大方、配色合理、排版简洁;演示文稿具有创新性。

第100页

老师们通过本周的研修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在教育教学

中,演示文稿一般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

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

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

相关的冗余信息;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可通过表格、标

志符号、图示、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

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

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徐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2022 年 5 月 8 日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的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