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发布时间:2022-12-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144-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34攒下来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就会在来年春天凸显出来。把自己变成“温室中的花朵”,则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一天就是小四季,每日养阳按时辰古人认为,一天也是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是冬天,而这也正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同四季一样,一天当中,人体内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有同步的变化。如《黄帝内经》所言,清晨人体阳气开始生发;中午时分阳气升至顶点,呈现隆盛状态;傍晚黄昏时分则阳气渐趋于体内,阴气开始增长;到了夜晚,体表阳气已微,阴气渐增,至夜半增至顶点,呈现隆盛之态。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要跟着阳气的变化做好“生、长、收、藏”4 项工作。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关系着一天的身体与精神状况。中医认为早上是阳气生发之际,阳气是什么?是动力,是力量源泉。所以,在阳气初生之际做好保养工作很重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吃早饭,多喝点粥、豆浆之类的流质食物,少吃饼干类的干食。另外,早上尽量保... [收起]
[展开]
144-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34

攒下来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就会在来年春天凸显出来。把自己变成“温室中的花朵”,则

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天就是小四季,每日养阳按时辰

古人认为,一天也是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

是冬天,而这也正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

入为秋,夜半为冬”。

同四季一样,一天当中,人体内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有同步的变化。如《黄帝内经》

所言,清晨人体阳气开始生发;中午时分阳气升至顶点,呈现隆盛状态;傍晚黄昏时分

则阳气渐趋于体内,阴气开始增长;到了夜晚,体表阳气已微,阴气渐增,至夜半增至

顶点,呈现隆盛之态。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

天里,人也是这样的,要跟着阳气的变化做好“生、长、收、藏”4 项工作。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阶段,关系着一天的身体与精神状况。中医认为早上是阳气生发之际,阳气

是什么?是动力,是力量源泉。所以,在阳气初生之际做好保养工作很重要。我们需要

做的就是吃早饭,多喝点粥、豆浆之类的流质食物,少吃饼干类的干食。

另外,早上尽量保持心情愉快,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上起来时心情好,非

常高兴,那么这一天也都会很高兴;相反,早上心情不好,挤公交车时跟人吵了一架,

或者跟家人闹别扭了,心情郁闷,那么这一天你都高兴不起来,工作效率也提不上去。

所以,早上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要

急着洗脸,要对着镜子,向镜子里的你微笑。为什么要在起床的时候?按照心理学的研究,

刚起床时是人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的分界线,是从潜意识到意识的过渡时刻,这个时候

保持快乐的心态,或者经常鼓励自己,那么这一天你就可以变得很快乐。

中午阳气达到顶点,这个时候建议大家睡个午觉。这也是古人说的子午觉。所谓子午,

是子时和午时,子时人的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上午 11 时,阳气最旺盛;

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夜里的 11 时达到最盛。所以子时

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

时候都是很弱小的,需要我们保护它。

太阳西下时阳气渐虚,汗孔也随之密闭。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藏的时候,不要再扰

动筋骨,不要受雾露的侵袭。到了深夜,阳气降到最低点,体内出现一片阴霾之气,这

个时候就不要吃夜宵了,因为身体没有动力来消化它,不但不能吸收,还会影响睡眠。

另外,夜里 11 时到 1 时的时间段内,如果你处在睡眠状态的话,阳气刚刚来到,它不

会耗散掉,如果这时候你很好地睡觉了,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概率就小。如果违反了

阳气的这个时间的活动规律,那么形体就会受邪气的困扰而衰薄。

天人是相应的,自然界阴阳气交变动具有规律性,那么人体就应与“天地相参,日

月相应”,做好一天内的调养工作,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第52页

35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芳颜不老

一个美丽的女人首先应该是健康的,西施捧心般的柔弱之美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

美标准,现代美女就是要健康、阳光,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养好体内

的阳气,只有阳气旺盛,才能百病不侵,芳颜不老。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阳气就是人体的卫士,能够保证人体安全。现在我们经常说有的

人体质不好,爱生病,同样是流感,有的人每次都逃不过,有的人就能安然无恙,这是

为什么呢?体质不好的人其实就是因为体内阳气虚弱,无法抵御外邪的入侵而患病,而

体质健壮的人就是因为拥有了充足的阳气而百病不侵。那些患有很多疑难杂病、重病或

者慢性病的人,也基本上都是因为卫阳不固、腠理不密,所以导致外来的各种邪气不断

侵占人体,日积月累而致病。

导致人生病的原因除了外界的“六淫”,还有人自身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

恐、惊这七种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到: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

惊恐伤肾,激烈的情绪波动很可能导致五脏的病变。这与阳气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生活

中,有的人很乐观,心胸宽广、豁达,对事情比较看得开,这样的人一般都阳气充足,

而阳气不足的人则容易悲观绝望、忧虑惊恐,所以,把阳气提起来,人的精神面貌也会

有一个大的改观,我们的身体也能免受“七情”过度的侵扰,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

对于女人来说,最怕的莫过于衰老,衰老是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但我们

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延缓衰老。养好体内的阳气就能让衰老来得慢一些。

总而言之,只要阳气旺盛,你就可以不怕生病,不怕衰老,从容地生活,优雅地美丽。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应该学会如何固摄阳气、养护阳气,让自己的体内一年四季温暖。

做到这些,健康美丽就会与你相伴左右。

扶阳的真谛是固守精神

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的真谛就在于固护阳气、保养精气,而精气维持生命功能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藏精与行气这两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使精气内藏呢?这里就要提到精神养生

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

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就会伤害身体的阳气。老

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

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

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

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

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

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第53页

36

诚然,欲望过多对养生极为不利,但我们也要区别对待。对人体有害的是那些私欲、

小欲,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

我们要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济苍生之“大欲”。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

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

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

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的研究证明,坚定意志和信念能

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既然小欲、私欲伤身,大欲、大德、大志养心,那么想要健康长寿的人,就必须注

意了,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

有这种心理则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

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

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

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

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

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

积虑成疾。

阳光美女离不开阳气的温煦

走在街上,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些阳光的女孩子,她们的容貌可能并不令人惊艳,

脸上也并没有精致的妆容,但是她们的朝气就是青春最好的注脚,那种鲜活的生命力会

感染所有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阳光美女呢?首先是要养阳,就是养阳气。

第54页

37

1.阳气为人之大宝

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六淫邪气”——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

刻刻都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有的人总是爱生病就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病邪很容易穿

过腠理进入体内,而体内阳气充足的人则能够抵挡外邪的入侵,身体素质也比较好,脸

色红润有光泽,整个人显得有精神和朝气,

关于阳气,《黄帝内经》中有相关论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认为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大自然不能没有太阳一样,

自然界的正常运转主要靠太阳的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主要靠阳气的推动。故明代

医学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脉真阳!”

2.阳气应该怎么养

阳气如此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损耗阳气。比如女孩子

多痛经、手脚冰冷、宫寒不孕……但偏偏爱吃冰激凌,爱穿露脐装,导致阳气受损,病

邪乘虚而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阳气养起来呢?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为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物养人之阴。这

就提示我们,养阳气应该从调整呼吸和饮食做起。多呼吸那种带着上天的灵气和草木万

物生机的新鲜空气。在饮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阳气生发,比如体内有湿气

是现代人的通病,湿为阴邪,能遏制阳气,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吃祛除湿气的食物,如薏米、

红豆等。另外,动属阳,静属阴。现代人大部分都是静多动少,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

阴气过剩,因此要多注意运动,并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为了养好阳气,这里还建议大家可以经常抽出时间晒晒太阳,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

阳光不仅养形,而且养神。养形,就是养骨头。用西医的说法就是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骨

骼对钙质的吸收。对于养神来说,常处于黑暗中的人看事情容易倾向于负面消极,处于

光亮中的人看事情倾向于正面积极,可见晒太阳有利于修炼宽广的心胸。

3.湿热长夏尤重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

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

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季属火,暑邪当令,人体出汗过多,耗气伤津,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

人体脾胃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就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

腹泻等脾胃病症。古人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易损伤人体阳气。

因此,湿热之夏,养生须防损伤阳气,不要过于贪凉,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饮食要清淡,少吃味道过于浓重的东西。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健脾除湿的中药,

如藿香、佩兰、荷叶等。

总之,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身体与容颜跟世间万物是一样的,都需要阳气的温

煦。只有把阳气养好,我们的体内才能一直是晴天,我们的容颜才能永远如沐浴在阳光

下一般灿烂美好。

第55页

38

湿邪作祟,阳虚的女人老得快

很多女人进入 30 岁如同经历一场噩梦,开始出现衰老的症状,如皮肤粗糙、皱纹横生、

烦躁、焦虑、对于丈夫的温存也有些力不从心等,这些本应到 40 岁以后才出现的更年期

现象都提前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困扰着很多女性,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阳虚。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认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

卫气去,故曰虚。”虚证是因为体内有寒湿,而且中医认为虚证的本质就是衰老。所以,

很多女性的更年期提前就是由于寒湿在体内作祟。外寒跟体内的热交织在一起,又为湿邪。

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原因是体内湿邪当道。

我们都知道:夏季人们感冒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热伤风”,对此有人可能不太理解,

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很容易感冒,可夏天那么热怎么还会感冒?其实,这个问题并

不难以理解。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夏天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冻得

发抖,冬天穿着衬衣在暖气屋里冒汗,这样该挥发出来的汗液挥发不出来而淤积在体内,

该藏住阳气的时候藏不住都开泄掉了,体内的湿邪越堆越多,阳气逐渐虚弱。皮肤的开

合功能下降,抵抗力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爱生病。而且,夏天人们过分贪凉,喝冷饮、

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湿邪就趁

此机会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我们健康和美丽的一大隐患。

有人可能会有些疑惑,湿邪真的这么可怕吗?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被湿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头上裹了一块湿毛

巾,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用再多的化妆品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起不到根本作用。

不过,广大女性也不用太担心,湿邪再可怕还是有对付它的办法,那就是养阳。

这才是祛除体内湿气的最好武器。充足的阳气就如同我们体内的一轮暖阳,会温暖我

们的身体和容颜。

胶筋煲海马,更能帮女人补阳气

真正持久的美丽必须源于健康的身体,否则,这美便是无源之水,逝去得飞快。所以,

聪明的女子绝不只会花大把大把的钱买各种化妆品,用厚厚的脂粉遮盖容貌上的瑕疵。

她们会用自己的惠心和巧手为自己做上一款胶筋煲海马,使身体熨帖,滋养容颜。

《黄帝内经》早就言明,“虚则补之”。每日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自己的

身体,偶有闲暇,女性朋友不妨静下心来,做一锅胶筋煲海马,补补自己虚弱的身体。

准备鹿筋 100 克,干花胶 50 克,上等海马 2 只,老母鸡半只,盐、味精适量。先把花

胶和鹿筋放入 80℃的水中泡软,取出洗净;老母鸡洗净切块备用;将鹿筋、花胶、海马、

鸡块一同放入煲内,加清水用大火煲 25 分钟,再转慢火细熬 3 小时,加盐、味精调味

即成美味滋补的胶筋煲海马。

关于它的滋补功效,我们可以从用料上来分析。其中的花胶就是鱼肚,是“海八珍”

第56页

39

之一,与燕窝、鱼翅齐名,由体型巨大的鲟鱼、大黄鱼的鱼鳔晒干而成,因富含胶质,

故名花胶。中国人食用花胶,可追溯至汉朝之前。1400 多年前的《齐民要术》就有过记

载,可谓历史悠久。花胶有相当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质等,

有滋阴、固肾的功效。另外,其还可帮助人体迅速消除疲劳,并能促进伤口愈合。据说

以前家中有孕妇的,都会准备一些陈年花胶,孕妇怀孕 4 个月后食用,临产前再多食几次,

能帮助产后身体迅速恢复。

鹿筋性温,味淡、微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阳、壮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劳损

过度、风湿关节痛、子宫寒冷、阳痿、遗精等症。

海马,又名龙落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民间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其

主要有补肾壮阳、舒筋活络、通血、祛除疔疮肿毒等功效。

鸡肉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食物,其性平、温,味甘,入脾经、胃经,可温中益气,补

精添髓,有益五脏、补虚亏、健脾胃、强筋骨、活血脉、调月经和止白带等功效。而用

老母鸡炖汤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是因为老母鸡生长期长,所含的鲜味物质要比仔

鸡多,炖出来的汤味道更醇厚,再加上脂肪含量比较高,炖出的汤更香。

将以上几种食物放在一起煲汤,既可滋阴补肾,又可活血益气,可从根本上滋补我

们的身体。这款汤尤其适合在冬天喝,正好冬天严寒,寒为邪气,易伤阳气,喝这款汤

正好温阳补阴。

人体阳气不足,不可盲目补气

阳气是人生命的本源,阳气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长生。而一个人一旦阳气不足了,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黄帝内经》中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熬夜,以及环境严重污染等因素都是

导致气不足的重要原因。人体正气虚衰、卫外不固、免疫功能低下、抗邪无力,可导致

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说,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抗病无力,免疫功能低下,就容易引起

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

当人体出现气不足的症状后,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外,就是要补气,以使正气充足旺

盛。补气的方法有很多,食补、药补、运动、调情志等都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气不足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不但不会达到补

气的目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这里还牵扯到了血的问题。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血又是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还认为“气为血

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如果你出现气不足的症状,很有可能是血不足造成的。血

虚无以载气,气则无所归,故临床常见气血两虚的病症。如果真是因为血不足,那就需

要先补血,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会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瘀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

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第57页

40

气血双补需食用补血、补气的食物和药物慢慢调养,切不可操之过急。常用的食物

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

物调理需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骨气即阳气,栗子鹌鹑汤助你养骨气、享天年

在日常生活中,“骨气”这个词极为常见,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养生长寿联系起来。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骨气”,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气”,指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骨气”“骨头硬”,就是指这个人不屈服,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

的主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有骨气,有的人则没有?为什么古人把这

种行为称为“有骨气”,而不是别的什么?骨气和人的健康长寿究竟有没有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维持和延续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物质,它来源

于摄入的食物养分,以及吸入的清气,其作用是维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所以,

血有血气,肾有肾气,那么骨自然也就有骨气。正是由于骨气的存在,才能促使骨骼完

成生血与防护的功能,人死后,虽然骨骼还在,但骨气已经没了。同样的道理,许多老

年人正是因为骨气减弱了,才会很容易受伤。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养骨实际上是在养

骨气。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些武林高手,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依然身体硬朗、

声如洪钟,这就说明他们的骨气保养得很好。

由此可知,养骨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给大家推荐一款养骨食谱——

栗子鹌鹑汤。

栗子补脾健胃,补肾强筋;大枣健脾益气生津;鹌鹑补中益气。三者合炖,可用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手术后身体虚弱、虚劳羸瘦、气短倦怠之症,补益之效甚佳。

具体做法:先准备好栗子 5 枚(约 70 克),大枣 2 枚,鹌鹑 1 只(约 100 克)。

将鹌鹑扭颈宰杀去毛(不放血),去除心、肝以外的内脏,洗净放入锅中;栗子洗净打

碎,大枣去核,与适当调味品同放入锅内,倒入清水 250 毫升;用旺火煮沸 15 分钟后,

改为文火炖 90 分钟;炖至鹌鹑熟烂即可,饮汤吃肉。

同时,养骨还应该从我们的生活细节做起。俗话说“久立伤骨”,一个姿势站立久了,

要寻找机会活动活动,或者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尤其是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

如纺织女工、售货员、理发师等,更要注意身体调节,否则下班后筋疲力尽、腰酸腿痛,

容易发生驼背、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根据条件调节工作时间,或与其他体位的工作穿插进行,比如站立 2 小时,

再换其他体位工作 2 小时,也可以工作 2 小时后休息几分钟。不能离开站立工作岗位时,

可用左右两只脚轮换承受身体重心的办法进行休息,或者每隔半小时至 1 小时,活动一

下颈、背、腰等部位,至少要让这些部位的肌肉做绷紧 - 放松 - 绷紧的动作,每次几分钟。

其次,长期站立工作时应穿矮跟或中跟鞋,以便使全脚掌平均受力,减轻疲劳。平

跟鞋脚掌用不上劲,高跟鞋腿部用力过大,都会很快引起疲劳不适。

最后,长期站立工作时应做工间操,方法如下:原地踏步 3 分钟,提起双足跟,放下,

第58页

41

再提起,或者左右足跟轮流提起,放下,每次 3 分钟;提起脚尖,让脚跟着地,双脚轮

流进行,每次 3 分钟;轮流屈伸膝关节,也可同时屈膝下蹲,双上臂向前抬平,然后复原,

每次 3 分钟左右。

常练静功,控制人体阳气消耗

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会消耗阳气。如体力劳动,

我们知道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是过度的体力消耗就会伤阳气而影响健

康;如思维活动,适当的思维活动可以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但是如果一天 24 小时不停

地在进行思维活动,或者思索一些妄心杂念,就会消耗体内的阳气,得不偿失;如性生活,

过度纵欲是最损耗人的精气的。

总之,不论体力活动或脑力活动,都要把握好度,否则就会消耗你为数不多的阳气。

而常练静功是控制阳气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从古至今,人们练习的静功有很多,其功用

无非是使形体和思维都安静下来,减少体力活动,排除杂念,以保护体内的阳气。我们

从中选取了最著名的两种静功法,供大家参考。

1.听息法

这种静功来源于庄子的著作,所以又名庄子听息法。所谓听息法,就是听自己呼

吸之气。初下手时,只用耳根,不用意识,不是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

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两乳间的膻中穴),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而只要自己觉得

一呼一吸地下落,勿让它瞒过,就算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皆任其

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这样听息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

忘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得以静养和神经衰弱恢复到健康过程中最有效的

时候。这时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这对健康

有损无益。

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息法,则又可安然入睡。如果是在白天睡了几次,不想

再睡了,则不妨起来到外面稍做活动,或到树木多、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着做几分钟吐纳(深

呼吸),也可做柔软体操或打太极拳,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过劳。然后,回到房内

或坐或卧,仍旧做听息的功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即使有时听息一时不能入睡,

只要坚持就会对全身产生益处。

2.胎息法

胎息,是指仿效胎儿的呼吸。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

阳气,从而达到修养身心、强弥散作用,以保健祛病为目的的一种静功法。古人认为,

胎儿通过脐带而禀受母气,以供其生长发育之需;母气在胎儿体内循环为“内呼吸”,

与出生后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对。脐部作为胎息的枢纽,遂有“命蒂”“祖窍”之称。

由于胎儿出生之后,脐带被剪断,“胎之一息,无复再守”,外呼吸替代内呼吸,从而

形成了“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的格局。

胎息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练成的。初学行气,必须从浅开始,并且要持之以恒,

第59页

42

才能最终练到胎息的境界。初学行气的具体方法是:以鼻吸气入内,能吸多少就吸多少,

然后闭气,心中默数从 1~120,然后将气从口中缓缓呼出,这样鼻吸气→闭气→口呼气

→鼻吸气,反复不已,并逐渐延长闭气的时间,心中默数的数目逐渐增大,最终可默数

到上千,即可出现养生的效果。当然这种行气方法的一个重要诀窍是吸气多,呼气少,

呼吸时极其轻微,不能使自己听见一点呼吸的声音,有一个方法可以检验呼吸是否合乎

标准,即用一根鸿毛放在口鼻前,吐气时鸿毛不动,说明呼吸轻微,合乎要求。这种呼

吸方法也就是现在气功锻炼中的基本呼吸方法。这样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就能逐

渐达到胎息状态。

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开始练习静功时,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排除杂念。这时候就

需要你坚持下来,久而久之,杂念自然会减少,做到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情绪稳定,

自然舒适。收功后你就会有一种美感,好像刚刚沐浴过一样,心情畅快,充满了活力。

生命阳气勃发,重在养护脊椎与骨盆

从中医角度看,阳气是推动整个人体运转的动力。阳气的活力很强,不停地运动着,

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而老年人体内的气血往

往开始不够用了,就像汽车快没油了,机器的燃料即将耗尽一样。虽然凭着残余的一点

点动力还可以应付日常所需,但它已经带不动你快跑了。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总感到心

有余而力不足。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

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

对人而言,肾就是一身之阳,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暖、照耀着全身,使器官有足够的

能量来运转。所以,人只有保住肾,才能永远健康,永远充满活力。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髓藏于骨骼之中,故肾精充足才能使骨髓充

盈及促进血的生化。而骨骼获得充足的骨髓营养才能强壮坚固。所以说,肾精具有促进

骨骼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即肾主骨。那么,养骨与养肾也必须相辅相成,脊椎和

骨盆健康才能保证造血、造髓功能良好,从

而使肾得到滋养。

有资料显示,艾灸法不仅可以补肾益精,

而且能强骨固齿。具体方法:每晚临睡时,

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

涌泉两穴上悬灸,每穴 2~3 分钟,至局部红

晕,再施灸肾腧、大杼两穴,每穴 2~3 分钟,

至局部出现红晕即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腰

部按摩的方法,让肾气旺起来。

(1)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 涌泉穴、肾俞穴、大杼穴

大杼

肾腧

涌泉

第60页

43

至腰部,手掌朝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进行一遍,每遍约

200 次,具有补肾纳气之功效。

(2)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内做

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 10 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能有效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梳发升阳,百脉顺畅——梳头也是养生术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

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苏东坡在《六月十二日

酒醒步月理发面寝》诗中说:“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享年 86 岁的南

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吟道:“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

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

养生,正因他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清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

是让太监为她边梳发边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老而不衰。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

印堂、玉枕、风池、哑门、翳明等近 50 个穴位;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

字形的形态规律。梳头时按摩这些穴位,可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间的

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

窍宁神、平肝息风的功效。《诸病源候论·寄生方》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

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可见,经常梳理头发具有升发阳气、通畅百脉、

祛病强身的作用。

实行梳头养生法,宜用牛角、桃木或铁制的梳子。梳理的方法应从前额开始向后梳,

梳时要紧贴头皮部位,以力度大小适中、动作缓慢柔和为宜。一般应在两分钟内梳大约

100 次为一遍,每日早晨起床后应坚持梳 2~5 遍,下午亦可再梳一遍。当头皮有热胀、

麻木的感觉时,说明已经达到预期目的。梳头 5~7 天后,洗头一次,坚持 2~3 个月即可

出现明显的治疗效果:头皮瘙痒减轻,头屑减少,头发不再脱落,白发转黑,失眠症状

相应改善,并有头脑清醒、耳聪目明之感。

强肾壮阳,国医有绝活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充足则性功能强大,阳气就旺盛,就可以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

然而,强肾保健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吃点大补的药就可以了。正如《黄帝内经》

中所说“肾恶燥”,有时候反而越补越虚。

其实,中医关于养肾的方法有很多种,除药物之外,还有饮食、推拿按摩、针灸、

气功等,都能够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养肾功法,

第61页

44

以供参考:

1.叩齿咽津翕周法

本法包含两点: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 100 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

含津液满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为叩齿咽津。第二,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

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一次,连续做 50 次,此即翕周。本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

补肾壮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2.双掌摩腰法

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腧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双掌从上向下摩擦

40~100 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本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

寒带下、月经不调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双手搓热后,双手掌分别紧贴脚面,从趾跟处沿踝关节

至三阴交穴一线,往返摩擦 20~30 次,然后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 100 次,

摩擦时,最好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

归源之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卧位。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在神阙穴上,

默数 60 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搓

尾闾穴 30~50 次,然后换手再重做 30~50 次。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

重叠扶在阴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 30~50 次。揉小腹:双手重叠,在

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 30~50 圈。此功法温运任脉,疏

通任督,培补元气,燮理阴阳。本法久练可有疏通经络、

滋阴补肾、调节任督冲带等脉的功能,对前列腺炎、泌

尿结石、子宫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各法,既可单项做,也可综合做。只要认真坚

持锻炼这些保健功法,就能使肾气旺满,阴阳协调,精

力充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损即补——储备能量,节能养阳

我们都知道乌龟的寿命是很长的,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为什么乌龟

能活这么久呢?在中医看来,乌龟之所以长寿和它消耗能量慢有关,而人体的阳气即是

人体的能量,所以节省身体的能量,其实就是在给我们的身体补充阳气。

可以说,生命不在于“更快、更高、更强”,而在于“更慢、更长、更柔”,乌龟

喜静,而且行动缓慢,相应地,体能消耗就少,所以它长寿。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就好比是一根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要长寿就要慢

慢地释放能量,注意节能养生。它主要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三个方面。

神阙穴

神阙

涌泉穴

涌泉

第62页

45

1.静养生

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静养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静养生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

损耗,从而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早衰,增长寿命。静养首先要静心,因为只有心

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呼吸、心跳、血压等都能够减慢。我们知道心静自然凉,

心静下来以后,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2.慢养生

慢养生是节能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绝招。慢养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随着人类生

活节奏的加快,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快。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越慢,

寿命越长,呼吸频率越快,寿命越短。那么,怎样做到慢养生呢?

我们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下来,这样才能减少阳气和阴精的

损耗。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一旦慢下来就可能遭到淘汰,所以不

能慢。怎么办呢?下班以后转入慢节奏,我们可以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

带孩子,跟上班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节奏,先快后慢。总的原则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

有忙有闲。

3.低温养生

低温养生是生命的涵藏。低温养生的含义是什么?《黄帝内经》指出“高者其气寿,

下者其气夭”,就是说在高山上的人寿命都比较长,为什么?因为高山上的温度比较低,

这就引出了低温养生这个问题。低温养生可以降低代谢的速度,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

那么,我们怎样做到低温养生呢?在冬天,室温不能过高,暖气不要开得太大,这不利

于低温养生。另外,我们要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井水、矿泉水。同时,

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水稻;多吃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麦、大白菜;多吃冬

生水果,比如冬梨、苹果、冬枣等。

总体来说,静养生、慢养生、低温养生互为因果关系,是生命节能的三大重要法宝,

这就是节能养生。节能养生对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保

护阴精和阳气不被损耗。

另外,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它包括 3 个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睡眠,

一个是房事,这 3 个方面是增加生命储备的三大要素,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

首先是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就是通过补和泄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其次是睡眠,

睡眠养生是对生命的充电,通过休息以达到生命能量的储备,所以我们提倡睡子午觉。

最后是房事养生,房事养生是对生命的协调,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了,衰老就能够减缓,寿命就会延长。

所以,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是生命的节能养生,食养生、眠养生、性养生是

生命的储备养生。它们互相结合,互相配合,维持人体的阴精和阳气的平衡。由此可见,

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63页

46

第四章  判断身体阴阳的简单方法

身体有热舌苔黄,舌质淡白是寒象

你们知道吗?通过观察舌头,你也能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当你生病去医院时,医

生大都会让你把舌头伸出来看看,因为这是判断人身体情况最直观简便的方法。医生是

怎么观察你的舌头的呢?其实很简单,他主要是观察你的舌苔和舌质。这里我们为各位

具体讲述一下医生观察舌苔和舌质的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大家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

不必再为稍稍的身体不适而大惊小怪了。

舌苔就是舌头表面覆盖着的一层东西,舌苔是舌质表面的滑腻物质。如果你的舌质

很红,这说明你体内有热;如果你的舌质红但舌苔很薄,而且整个舌头看上去都很红,

那么你可能是虚热,需要滋阴;如果你的舌苔很黄,一般也说明了你体内有热。这里有

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你吃了有颜色的东西导致舌苔有颜色的不算。

舌质就是舌头的本质,一般会有一部分被舌苔覆盖了,你可以观察没有被舌苔覆盖

的部分,比如舌边,通过观察这里来看舌质的颜色。舌质的颜色有两个极端,偏白的舌质,

说明身体趋向寒的方向;如果舌质偏红,则反映身体趋向于热。更为详细点说,如果你

的舌质红而发紫,说明是虚热;如果你的舌质深红,说明是实热,可能患上了什么热性病。

通过观察舌质的颜色,你就能基本了解自己身体的寒热了。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是淡白舌,

就一定别服用寒凉之药,在饮食方面,也不要再食用一些凉性的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否则只会令你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舌头偏红,那么千万不要再吃一

些热性的食物,否则会火上浇油,把自己的身体毁了。

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很容易就能学会如何观察自己的舌头,这对于及时掌握自己的

健康状况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在身体出现些微的症状时手忙脚乱了。

寒则痰涕清白,热则痰涕浓黄

一般来说,流清鼻涕、咳白痰,也就是受寒了,大家可以用苏叶 6 克熬水,将熬好

的水再兑上温水来泡脚,让身体暖过来,这样寒邪散去,身体就能恢复了。身体一旦受寒,

如果能够马上采取这样的措施,基本就可以把寒邪赶出体外。因为,这时寒邪还在体表,

第64页

47

涕清痰白说明邪气尚未化热,正是好对付的时候。

倘若没有注意这些症状,这一个阶段过去了,问题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外邪

开始和身体斗争,身体内出现了热证,这叫外寒内热的阶段。此时鼻涕开始黄了,或者

黄白相间,一会儿是清的,一会儿是黄的,这是寒热错杂了;痰也是,很多人不会咳痰,

但是听到咳嗽的声音大起来了,如果痰咳出来,肯定也是黄色的,或者是黄白相间的。

大家可以记住,寒热错杂的时候,一般表现为鼻涕黄白相间,痰也是黄白相间的。鼻涕

和痰呈白色,是清的,这代表寒象;一旦它们呈黄色,就代表热象。

总之,大家分析自己身体的寒热要紧紧地盯住鼻涕和痰的颜色,如果它们是白色的,

那么就是有寒邪存在,要用温热的方法使身体暖过来,祛除寒邪;如果痰或者鼻涕变成

黄色,那就是有热了,就使用清热的方法,把热邪清除出去。

鼻红脾胃有热,额红肺上有火

人的面部对应着五脏六腑,比如两个眉毛之间,这里是肺的对应区。如果这里色白,

说明人的肺气不足,正常的人此处应该微微红于其他部分。如果此处有一块暗淡的颜色,

如同拇指肚般大小,那么人就该出问题了。古代相面的人管这里叫印堂,说人的印堂发

暗就会大难临头,其实是要患大病了。

另外,鼻头代表脾,两个鼻翼代表胃,如果这里红,说明脾胃有热,一般服点防风

通圣散就可以了。服药以后,通常会泻肚子,然后红鼻头就会消失。这是因为防风通圣

散中有大黄、生石膏等泻脾胃之火的药,所以治疗此病的效果比较好。

在鼻头的上面,也就是鼻梁那里,是肝的部位。有的人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对别人

发火,如果仔细观察发火者就会发现其鼻梁颜色发青,是因为肝气不舒,所以脾气很大。

印堂就是两眉之间的位置,如果印堂发红或者紫红,这说明肺部积热,有肺火了。通

常,人在外感的时候,也会反映在两眉之间的印堂位置。清代的名医王孟英就说:“六淫

外感,必从肺入。”所以,人感冒的时候,印堂位置也会呈现赤色。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

印堂一旦发红,很快就会表现出外感的症状,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气虚之人,舌有齿痕

现在,气虚的人不在少数,人一旦气虚,身体的动力就不足,体内的水湿就无法代谢

出去;水湿代谢不出去,又会围困阳气,使气更加虚弱。因此,水湿和气虚一个是狼,一

个是狈,经常狼狈为奸,危害身体。那么,该如何判断你是否有水湿,是否气虚呢?

水湿重的人,舌头一定是舌苔白、满布,而且往往舌苔厚腻。如果舌苔非常厚腻,

那就说明体内的水湿已凝结成痰了。气虚的人,往往舌边有很多齿痕,舌体会胖大一些,

并伴有舌苔白腻。这是因为气虚不能化掉水湿,故调理时需要一边利水湿,一边补气。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舌头是齿痕舌呢?

齿痕舌一般多伴有舌体胖大,主脾阳虚弱、水湿内停,但中医认为齿痕舌在正常人

中也可以出现。实际上,的确很多有齿痕舌的人并没有疾病,只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第65页

48

所以,中医说的气虚、水湿重并非就是指人有病了,而是说体内的气血状态出现了失衡,

这在西医看来是无病,但中医却提前地发现了亚健康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大家都以为齿痕舌的舌质颜色是淡白的,其实,很多红舌也有

齿痕,这往往是热盛的表现,此时不可贸然补气。

如果是齿痕舌舌质淡的人,在食物的选择上,可以多选择薏米、山药、南瓜、红薯、

栗子等,尽量不要食用生冷瓜果和冷饮,因为会损伤脾阳,导致水湿更重。

总之,气虚的重要表现就是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而且舌苔白腻厚重。气虚致使体

内的水湿难以排出,所以才会出现舌体胖大、舌苔厚腻的情况。一旦身体出现了气虚的这

些症状,那就要一边补气,一边化湿。化湿是祛除现有症状,补气是从根本上调节身体。

补气以补脾为主,可以用白术、山药、莲子肉等来补脾;利水湿可以用薏米,比如,

在做饭的时候放入一把薏米。薏米祛除水湿的作用很好,可以用薏米和大米做饭来吃,

这样厚腻的舌苔很快就可以消除了。

气血两虚,舌质淡白

身体正常的人舌质应该是淡红色,如果舌质淡白,往往说明血虚或体内有寒。有的

女孩子气血不足,舌质就会变成惨白色,这说明身体需要补血了。

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子月经不调,有的是因为瘀血,有的是因为气血不足。值得注

意的是,很多女孩子月经不调是由减肥引起的,她们服用的某些药物导致了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进而导致气血不足,结果就出现了月经不调。总之,淡白舌就是舌质的颜色比

正常人浅淡,又叫作舌淡,主要是红色的色度值下降,这在中医里面,多主虚寒证或气

血两虚。传统的中医认为,阳虚寒证的舌质是淡白的,但是舌体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

多津液,舌质显娇嫩,舌边有齿痕,这样的淡白舌主要出现在阳虚寒证的人身上。如果

舌体与正常大小相似或稍瘦小,舌面虽润而并不多津,则是气血两虚之证。

是否有瘀血:女看舌上红点,男看舌下经脉

如今,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健康问题,其中一部分是月经不正常,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

学习和生活。为什么女性朋友会有这么多问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体内有了瘀血。

那么瘀血是怎么出现的呢?

导致女性朋友瘀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受了寒,热胀冷缩,血液凝固在了那里,

结果就造成了瘀血;有的是因为肝气不舒,气郁积之后造成了血的淤积。人的身体内有

了瘀血,各种怪病就会随之产生。

那么,该怎么识别自己是否有瘀血呢?

首先,有瘀血的人身体的某个地方容易有固定的疼痛,尤其是夜里会加重,这是因

为夜里气血运行慢,瘀血更加瘀滞,所以疼痛感加剧;其次,人的记忆力会变得很差;

另外,人总是感到喉咙干,想喝水,但水到了嘴里,却不想下咽等。

第66页

49

除此之外,人身体有了瘀血,从其舌头上也可以看出来。如果你体内有瘀血,那么

就会有瘀斑舌。瘀斑舌的舌体满是舌苔,这样就给人一种假象,以为这个舌头是淡白舌,

其实舌苔下面的舌质应该是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很多的红点,这些红点甚至有些会变黑,

也就是瘀点,这是人身体有瘀血的征兆。汗毛重也是一种表征。

说到瘀血,大家其实也不要害怕,你是女性的话,还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在月

经期间,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

这样比平时更容易化去瘀血,更容易促进气血的畅通。不过,活血化瘀的药物不能随意

服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比较稳妥。

判断身体是否有瘀血,女性朋友一般可以看舌上的红点,男性朋友则可以观察舌下

静脉。观察舌下的静脉,对于男性朋友来说,则更为重要。舌下静脉变粗,或者舌下络

脉青紫,这些都被统称为舌下瘀点,是瘀血的重要表象,跟冠心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

关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舌下也都可见到瘀点。

阴阳失调,脸色会泄露健康秘密

中医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是中医看病的重要手段。古代中

医典籍里也有“望面色,审苗窍”的说法,就是说只要看患者面部肤色,就可以诊断出

其是否阴阳失调,甚至患了什么疾病也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典型的阴阳失调患者比较容

易出现的几种面色:

1.面色土黄

面色土黄的人大多患有偏食、厌食、大便不调等病症,治疗应以健益脾胃为主。按

捏脊部可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改善患者脾胃功能有很好的效果,捏脊疗法的具体

做法如下: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患

者背部皮肤约 1 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 1~2 次。

2.面色青紫

患者面色青紫,一般是缺氧所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窒息、先天性心脏病、风湿

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导致面色青紫。此外,导致患者面色青紫的原因还有胃部或肠部的

痉挛性疼痛、虫痛。如果患者面色青紫且出现高热,则可能是惊风的先兆。

3.面部多白斑

患者脸部出现淡白色的粗糙斑块,许多西医会误认为那是一种癣,其实多是患者脾

胃虚弱所致。

4.脸部以红润有光泽为主,可是脸色整体发白无光泽

此类患者多易出汗、虚胖、大便稀,这也是肺脾气虚所致,应从健脾补肺上给予治疗。

5.鼻根有青筋

有些人的年龄不大,鼻根部却“青筋暴露”,这种情况说明其可能患有积滞或惊风

之证。这类人多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调、俯卧睡眠、夜睡不安、手脚心热、出汗、

咬牙等症状,可通过按摩四缝穴,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

第67页

50

眉毛不是摆设,反映五脏盛衰

很多人只知道眉毛对外貌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眉形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发生很大的

变化,却很少有人知道眉毛对于健康的意义。中医认为,眉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黄

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

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这就是说,

眉毛属于足太阳经,其盛衰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眉毛长粗、浓密、润泽,反映了足太

阳经血气旺盛;眉毛稀短、细淡、脱落,则是足太阳经血气不足的象征。眉又与肾对应,

为“肾之外候”,眉毛浓密,则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眉毛稀淡恶少,则说明肾气

虚亏、体弱多病。

另外,两眉之间的部位叫印堂,又称“阙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也特别有价

值。《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说:“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可见,

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肺气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现白色;而气血瘀滞的人,

则会变为青紫色。

所以,各位一定不要把眉毛视为摆设,而要学会通过其洞察五脏的健康状况。

舌苔,吐露你的健康

人的舌头表面有一层苔垢,这就是“舌苔”,它可以反映人体内部脏腑、阴阳、气

血盛衰的情况,还可以反映身体中不良毒素的存在情况和深浅程度。因此,要定期观察

自己的舌苔情况,以便了解健康状况。

如果舌苔正常,它应该薄白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当你的舌苔出现以下几种

现象时,你就得考虑该去医院检查就诊了。

1.没有舌苔

没有舌苔,说明抵抗力较差,体质不好。这类人大多营养不良、体质弱、食欲不好、

消化力差、抵抗力差,因此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腹泻等疾病。这类人要多参加一些

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饮食,从而能够均衡、全面地摄

取所需的营养。

2.舌苔呈地图状

如果舌苔剥脱呈现地图状,并且剥脱片大小不等,边缘隆起,剥脱面为红色,与舌

质有别,则说明脾胃阴虚;如果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与舌质颜

色大体相同,则说明脾胃气虚。有“地图舌”的人大多患有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所以要

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调理脾胃消化功能上。

3.舌苔较厚

舌苔如果是厚厚的一层,表明肠胃有积食,这类人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

水,并保持大便通畅,以帮助调理肠胃;要少食用甜腻厚味的食品,避免导致腹胀或

食欲减退。

第68页

51

4.舌苔发白

舌苔如果是淡白的,说明其体内可能有寒气,而且通常会伴有身寒肢冷、手足不温

等现象。这类人平时应该注意保暖,进食性质偏温的热大枣粥、姜汤、牛肉汤、羊肉汤、

胡萝卜、洋葱等,也可以吃一些如苹果、蜜橘之类性偏温的水果,以达到祛寒给暖的目的。

5.舌苔呈黄色

舌苔如果呈现黄色,表明体内有食火,这类人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清淡食物,少

吃油腻食品,同时要多喝水、菊花茶、绿豆汤等。

鼻为“面王”,可预报身体阴阳状况

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可见在中医面诊中,鼻子具有很大的诊

疗价值,有“面王”之称。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

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肤色泽也能反映其五脏六腑的疾病。

鼻子在预报脾胃疾病方面尤其准确。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腹泻之前,鼻子上会

冒汗或者鼻尖颜色有所改变。一些容易晕车的人感觉会比较明显。

如果鼻梁高处外侧长有痣或者痦子的话,说明胆先天不足,这是因为鼻梁是胆的发

射区,如果这些部位出现了红血丝,或者长了青春痘,再加上早上起来嘴里发苦的话,

多半就是胆囊有轻微的炎症了。

如果鼻子的色泽十分鲜明,这说明脾胃阳虚、失于运化、津液凝滞。就是说,患者

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汽滞留在胸膈,导致四肢关节疼痛。

如果鼻头发青,而且通常伴有腹痛,这是因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太过,

横逆冲犯脾胃,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应服用一些泻肝胆和补脾胃的药。

如果鼻尖微微发黑,这说明身体里有水汽,是“肾水反侮脾土”的表现。本来应该

是土克水,结果(肾)水反过来压制住了(脾)土,水汽肆虐,以致肾的脏色出现在脸上。

如果鼻子发黄,这说明胸内有寒气,脾的脏色出现在了脸上。人体内中阳不足,

脾胃失于运化,吃下去的冷食或者凉性食物积聚在脾胃,这些寒气上升又影响到了胸

阳,所以寒气就滞留在脏腑中。如果鼻子发黄,但光泽明润,那就不用担心了,这是

即将康复的好兆头。

头发是观察身体阴阳的窗口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认为这样很时尚。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且

不说染发剂对人体的伤害,中医认为从头发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一

旦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态,那就相当于关闭了观察身体阴阳状况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功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精可以消耗了,气

血不足则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四十岁头发已经

第69页

52

白了不少,这预示着身体出现了状况,应引起重视。

前额的头发开始变白,说明胃气衰老,因为胃气走前额,所以这时颜面也会出现憔

悴之相,比如长抬头纹和鱼尾纹。两鬓的头发开始变白,是胆气衰老的症状,在中医看来,

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

到脚趾,所以,胆气不足的时候,人两鬓的头发就慢慢地变白,这类人还有个特征就是

爱挠头(挠头的地方一般也是在两鬓,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

部的经脉,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膀胱老化了。

当然,人的头发变白与心情和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把每根头发都

梳得一丝不苟,那心情一定是愉快、悠闲的;倘使头发如乱草,像鸟窝一样,则很可能

是处于迷茫和愁郁之中。

2.脱发

很多人都有掉头发的经历,尤其是早上起来梳头时,常发现头发脱落。头发有一个

生长与衰老的周期,生理性的自然落发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有一些掉发是病态性因

素所导致的,以年轻人来说,比较常见的是斑秃,也就是俗称的“鬼剃头”。中医认为

这主要有 3 种原因:一是血热伤阴,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就会出现发虚脱落;

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则

会脱落;三是食用了过多的甜食,味甘类的东西是主涣散的,经常吃甜食会影响肾的收

敛功能,收敛气机减弱,就会造成头发脱落。

此外,脱发与压力、情绪也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心中苦闷,那么就会

出现这种大把大把掉头发的现象。所以,平常除了要重视身体健康外,还要及时解决心

理难题。

3.头发的生长速度

肝主生发,主藏血,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气相关。如果头发长得比较快,说明肝气

充足,这类人一般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而且还能够运筹帷幄。反之,头发长得非

常慢,则说明肝气不足,常见的症状还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

4.头皮屑

中医认为头皮屑是阴盛阳虚导致的,当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

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就会慢慢变少,头皮得不到滋润,头皮屑也就产生了。我们知

道用醋洗头可以有效祛除头皮屑,这其实是利用了醋的收敛作用。酸是主收敛的,可以

使虚火下降,敛阴护阳。所以,如果你正被头皮屑的问题困扰,那么不妨试试用醋洗头。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洗头时要把洗发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搽在头发上,而不要将洗

发水直接倒在头上。因为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形成头屑或加剧头屑出现。

5.头发的浓密、颜色

发为肾之华,是肾的外在表现,而肾又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密切相

关。另外,头发的滋润和浓密也与肾有关。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比较好的话,

头发就又黑又浓,反之,肾虚的话,气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容易掉发。

第70页

53

第二篇

阴阳是个总纲,寒热左右健康

第71页

54

第一章  寒邪是万病之根,温阳益气可避邪生

阴阳出错会生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传统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而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

程可以用阴阳盛衰来解释。

所谓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衡,如果阴阳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

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水平,身体就会表现出虚证。阴不

足则会阴虚生内热;阳不足则会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

热并见或出现阴阳两虚。

身体阴阳失衡后,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阳盛则热

阳盛,指阳邪致病,导致机体功能亢奋,体内阳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阳主动,

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盛时,多见机体的功能活动亢奋、代谢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

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阳盛表现为阳证,也就是阳多阴少,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口渴、发热、脉搏跳动快等,

这类症状又称为热证。

2.阴盛则寒

阴盛,是指阴邪致病,导致机体功能障碍,体内阴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阴胜多

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

阴盛表现为阴证,也就是阴多阳少,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口不渴、不发热、手足冷、

脉搏跳动慢等,这类症状又称为寒证。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也是疾病发生的根本。

因此,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一个人身体的各个方面

只有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生命才会显得有活力,生理功能才会更好,心理承受力会更高。

调阴阳的方法:寒则温之,热则寒之

一个人感觉不舒服时,常常会想:“我是不是受寒了?”“我是不是受热了?”这

第72页

55

非常有道理。体内有了寒,会生病;同样,体内有了热,也会生病。体内有了寒,调理

的方法就是寒则温之;体内有了热,调理的方法就是热则寒之。其实,中医的道理就这

样简单。

人很容易受寒,在凉水里嬉耍,腿部着凉了,下肢就容易受寒;喝了很多的冷饮,自

个儿把寒邪灌进了身体,肚子就会受寒疼痛;穿得太少被冷风吹到,胃脘就容易受寒。

人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

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很多人认为热泻的大便是黄褐色的,而冷泻

是泻下青白色的,但在临床中这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的也是黄褐色的,所

以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可用附子理中丸,一般只服一丸,病症立刻就会缓解,

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那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为患,一

般两丸一定见效。那么,一定会有人问,附子究竟是味什么样的药呢?

附子是中药里面热性最大的药物。它虽然大热,生长的环境却总是最阴冷的背阴面。

由于附子的热性大,所以它是火神派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不仅能驱散脾胃之寒,而且

温补肾阳的能力也非常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附子含乌头碱,有毒,具心脏毒性,

但煎煮一个小时以后,乌头碱就会被破坏。因此,如果方子里面有附子,就需要先煎 40

分钟,再下入其他的药物,这样就安全了。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千万不要

自行操作食用。

接下来,我们以鼻炎为例子,具体介绍一下调阴阳的方法。为什么选择鼻炎为例呢?

因为虽然鼻炎起初大部分是寒邪导致的,但是时间长了,它就会入里化热。也就是说,

鼻炎有两种情况:一为寒,一为热。有意思的是,有时寒邪在体内停留很久,也不化热,

这种邪气与人体正气共存的情况,往往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不能祛除邪气,结果就跟

大金国和南宋似的,两边共存上了。等到天气一凉,坏了,本来正气和外邪还能平衡,

此时开始倾斜了,正气往往抵御不了外寒,于是鼻涕横流,喷嚏不断。

鼻炎是身体阴阳失调造成的气机升降失调。患者可以选择专门治疗鼻炎来进行调治,

着重注意气机的升降。如果鼻炎患者流出的鼻涕是清的,这说明他体内处在寒的状态,

也就是阳气不足,阴阳失衡,阳气的一方无力支撑了。所以,可以选用辛温的中药,以

便向外清透寒邪,寒邪出去了,阳气自然就可以恢复了。如果鼻涕是黄色的,这说明体

内有热,也就是阳气太足了,使阴液受到了伤害,阴的一方无力支撑了。所以,选用凉药,

可以把热邪透发出去,这就是热则寒之。如此一来,经过调治,鼻炎症状便会很容易减轻,

获得痊愈也会成为可能了。这样,我们体内的阴阳就又获得了平衡,身体重新回到了健

康的状态。

寒湿伤阳气,损阳易生病

《黄帝内经》中说“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意思是养生必须先养阳。但是,寒湿

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得血流不畅、肌肉萎缩等,寒湿是最容易损伤人体阳气的。

第73页

56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很多疾病都归因于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而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

多是寒邪与湿邪交织,在人体形成一股浊重之气,阻碍人体气机,导致生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就是冬天很少见到着凉感冒的人,

反而是夏天常有这样的病症发生。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这么热,

怎么还会有寒湿呢?其实,这正是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炎炎夏日,人们多待在空调房中,身体该出汗时却被空调冷气所阻,汗液发不出来

就淤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的长夏天气,

湿气达到最盛。而人体五脏之脾最喜燥恶湿,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脾主运化,

可以运化水液,运化水谷,把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输送给其他的脏器,起到一个传输官的

作用。脾的这种传输的作用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故而中医把它称为人的“后天之本”。

而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脾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人体各器官也会因得不到及时充足的

营养而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生病。

由此可知,祛除寒湿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课之一。事实上,祛除寒湿最好的办

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如食疗、运动、泡热水澡等。总之,

一切可以让身体暖起来、令人体阳气升发、使免疫力提高的方法都可以适当利用。

全球不断变暖,身体却在变寒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但是与之

相反的是,人体却在变“寒”。

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的体温都普遍降低了。据研究表明,体温降低 1℃,免疫力

会降 30% 以上,相反,如果在正常体温的基础上体温提高 1℃,免疫力会增强 5~6 倍。

那么全球在变暖,人体为什么会变寒呢?据专家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压力大,不注意休息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工作压力大,为了生存或者寻找一席之地,很多人不注意

休息,经常加班加点,长此以往,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大自然的寒湿之气就会乘虚而入,

体内寒湿之气也因此而加重。

2.淋雨

淋雨是许多年轻人好发生的行为,由于现代年轻人大多晚睡,以致血气普遍不足,

身体对于淋雨所侵入的寒气不容易立即将之驱出,因此也就不会有任何症状,大多数人

也就天真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强壮,足以经受这么一点儿小雨。久而久之,面对这种小

雨就完全不在意了。

其实雨会在头顶和身上其他受寒的部位留下寒气,经常淋雨的人,头顶多半会生成

一层厚厚软软的“脂肪”,这些脂肪就是寒气物质。身体哪一天休息够了,血气上升,

就会开始排泄这些寒气,由于长时间累积了大量的寒气,身体需要借助不断地打喷嚏、

流鼻水的方式将之排除,这时又会由于频繁地打喷嚏、流鼻水而被医生认定为过敏性鼻

第74页

57

炎。年轻人很可能由于一时的散漫,却要耗费许多年甚至大半生来承受过敏性鼻炎的痛

苦,实在不明智。

3.游泳时不注意

游泳是现代人喜好的一种运动,对身体也确实有好处,但是游泳也是寒气进入身体

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和淋雨相同的是这些寒气大多数不会实时反应,使多数人不认为游

泳和寒气有什么关系。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时,大多都会感觉特别冷,特别是一阵风吹

来会忍不住打一个寒战,这种感觉即是寒气侵入身体最具体的感受。

喜欢游泳的人最好选择没有风的室内温水游泳池,减少受寒的机会,同时在每次游

泳前后各喝一杯姜茶,加强身体对抗寒气的能力。

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习惯了以车代步,使得人们的运动明显不足;电扇、

空调等先进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没了四时的概念,夏天不热,冬季不冷,迟早

要生病;吃反季节蔬菜,喝冷饮,光脚走路,湿着头发就睡觉……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无

形中带来了一个结果——体温降低,寒湿之气加重。

寒湿之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很多疾病都和寒气有关,所以要健

康就要祛除寒湿。

如何判断身体内有没有寒湿

怎样才能判断自己身体内有没有寒湿呢?是不是非得去看中医才行呢?当然不是,判

断身体内是否有寒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自己就能做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几种:

1.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

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

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

的黏腻性让大便停留在肠内,久而久之,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2.看身体症状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

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

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寒气使得气血瘀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

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气有关。

寒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

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

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很多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

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

第75页

58

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综合征或者脑卒中。

3.早上总是犯困,头脑不清

如果你每天早上 7 时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缠着,让人打不

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裹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

大便,就能判断出自己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

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总之,寒湿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寒湿之气少了,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慢性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所以,

对付寒湿之邪是我们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把体内的湿气驱逐出去,身心就会光明灿烂。

与其有寒再祛,不如提前阻之体外

寒气其实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专拣软的捏,它通常会先寻找人体最容易入侵的

部位,找到之后就大举进攻,并且在那里安营扎寨,为非作歹。所以我们与其等寒气入

侵人体以后再费尽心思地去祛除它,不如事先做好准备,从源头上切断寒气进入我们体

内的通道。

一般来讲,头部、颈前部、背部、脐腹部及足部是人体的薄弱地带,都是寒气入侵

的主要部位。

1.头部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就如同热水瓶不盖

塞子一样。所以,在严冬季节如果人们不重视头部的保暖,导致阳气散失,就会使寒邪

入侵,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等病患。因此,在冬天外出时戴一顶保暖的帽子是

很必要的。

2.颈前部

颈前部俗称喉咙口,是指头颈的前下部分,上面相当于男性的喉结,下至胸骨的上

缘,时髦女性穿的低领衫所暴露的就是这个部位。颈肩部受寒风一吹,不只是这个部位,

全身皮肤的小血管都会收缩,如果长时间这样受寒,人体的抵抗力就会有所下降。

3.背部

中医中称“背为阳”,背部是“阳脉之海”,是督脉经络循行的主干,总督人体一

身的阳气。如果冬季里背部保暖不好,就会让风寒之邪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

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抗病能力也会减弱,诱

发许多病患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在冬季里人们应该加穿一件贴身的棉

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

4.脐腹部

脐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剑突、下至脐孔下三指的一片广大区域,这

也是时髦的年轻女性穿着露脐装所暴露的部位。这个部位一旦受寒,极容易发生胃痛、

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这个部位面积较大,皮肤血管分布较密,体表散热迅速。在寒

第76页

59

冷的天气里暴露这个部位,腹腔内的血管会立即收缩,甚至还会引起胃的强烈收缩而发

生剧痛,持续时间稍长,就可能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还是夜晚睡觉,

都要注意脐腹部的保暖。

5.足部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而且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

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回流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很差,容易发冷。

脚部一旦受凉,便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使人体的血

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

或使气管炎、哮喘、肠炎、关节炎、腰腿痛等旧病复发。

因此,人们在冬季应该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足部

血液循环;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后以手掌按摩足心涌泉穴 5 分钟;在夏季要改掉因贪图

一时凉快而用凉水冲脚的不良习惯。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中医普遍认为“病从寒中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身体受到寒气的

侵袭,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建立起正确的养生原则,尽量减少寒气侵入的机会。

1.洗头时不做按摩

许多人到理发店洗头时都喜欢叫理发师为自己按摩一下头部,但是这种按摩会使

头部的皮肤松弛、毛孔开放,并加速血液循环,而此时我们的头上全是冰凉的化学洗

发水,按摩的直接后果就是张开的毛孔使头皮吸收化学洗发水的时间大大延长、效用

大大增强,同时寒气、湿气也会通过大开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环进入头部。

2.顺天而行,不吃反季节食物

有的人爱吃一些反季节的食物,例如在冬季的时候吃西瓜。中医认为,温热为阳,

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时因地地运用,才能让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

阳平衡,不会生病。如果逆天而行,在寒冷的冬季吃性寒的西瓜,怎么会不生病呢?

3.好好休息

要排泄寒气,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体的所有能量,让身体用来对付

寒气。这时如果强迫身体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费大量的体力运动,虽然

也能使症状消失,不过这并不代表已经把寒气清理完毕了,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继

续驱赶寒气。只有身体经过适当的休息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会继续祛除寒气。

4.避免淋雨

经常淋雨的人,头顶会容易生出一层厚厚软软的“脂肪”,这些就是寒气物质。身

体有一天休息够了,血气上升,就会开始排泄这些寒气。由于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寒气,

身体需要借助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水的方式将之排除,这时又会因为频繁打喷嚏、流鼻

水而被医生认定为过敏性鼻炎。所以,要切忌淋雨。

第77页

60

5.睡觉时盖好被子

夏天因为天热,有些人为了贪图凉快,睡觉时喜欢把肩膀露在外边,殊不知,寒气

很容易从背部入侵,一个背部总是受凉的人,身体状态一定不会很好,所以在睡觉时一

定要盖好被子。

6.家中常备暖饮

除了按时休息之外,人们也可以适当服用中药,加速寒气的祛除。比较简单的方法

是服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一些传统的配方:当确定是肺里的寒气时,可以服用姜茶;

如果确定是膀胱经的寒气,则可以服用桂圆大枣茶来协助身体祛除寒气。

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夏天天气炎热直接导致身体燥热:吃了一些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肝

火旺的人脾气暴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证、热病。

为什么寒重会引起“火”?那是因为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

肾阳不足、肾气虚弱,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

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

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肝脏属木,

最需要水的灌溉,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补充足够的水,让

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人们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大量寒湿

就会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阳就越来越不足,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

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实际上,现今人们为了去掉身体内的寒湿,用的都是温热疗法,这等于是火上浇油。

我们提倡用艾叶水泡脚,用大蒜敷脚心。身体内的假象去除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寒凉,

这时再用食疗补血、补肾,怎样吃都不会上火了。血液很快补足,当身体不再受寒凉的

侵袭后,肾阳之火、肾气就都会不断地充实起来。肾气充足则血液充足,身体自然就强

壮起来。

身体内寒湿重还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使人感到闷热、燥热。现代人普

遍贪凉,大量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就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感到燥热后

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和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人要保持健康,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充足的血液、适宜的体温和畅通的经络。不论是

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有钱人还是低收入人群,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第78页

61

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生存环境已大大不同了。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

这一点我们现代人是做不到了;古时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现代人都用各种发明简化了。

古代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极差,因此古人更易患营养不良和各种传染病。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人们的体力劳动也少了,更多的是营养过剩。现代人普遍身体素质

下降,体能下降,衰老提前,各种疑难杂症频发,一方面是因为空气、水、食品的污染,

使我们体内的环境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因为人们身体内普遍寒湿重,使血管、经络不畅通,

各脏器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堵塞了血管和经络,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各种“富

贵病”和肿瘤的发生率也就越来越高。

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的环境,却可以根据身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按

自己身体的需要去选择我们应该吃的食物,去选择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寒气重不重,摸摸手脚就知道

“百病寒为先”,寒气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的体

内有没有寒气呢?这里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摸手脚的温度。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

的终点。如果手脚温热,就说明体内阳气比较充足;如果手脚温度不够,甚至常年四肢

冰凉,这就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内有寒气。

医生用手感知出来的手脚的温热程度,一般分为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厥冷三

种程度。手足不温是指手脚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感觉不暖和,这往往是阳气亏虚的先兆,

可能有轻微的寒气;手足冰凉则是指手足温度明显降低,摸起来凉凉的,有时还伴有出

汗症状,这就说明体内阳气已经明显亏虚,体内寒气很重了;手足厥冷则是指手脚温度

极低,甚至有的人连肘关节、膝关节之下都是冰凉的,这就提示体内的阳气已经极度亏虚,

寒气过重,往往伴随着疾病的发生。

除了四肢寒冷之外,还有一些人手脚心容易发热,总想挨着凉的东西才舒服,但人

又特别怕冷,容易出虚汗,这也是体内有寒气的表现。因为体内阳气太虚,不能回纳,

就浮散于外,使手脚心出现了虚热的假象。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手脚温度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温度,而不是指一

时的温度。例如有些人腹痛时也会伴随手脚冰凉,但疼痛缓解后,手脚温度就会恢复正常,

这类特殊情况不是寒气所导致的。

寒从脚底起——泡脚治百病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脚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防止寒气入侵要从脚底做起。

而泡脚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防寒,还能强身健体,防治百病。中国人是非常讲究洗

脚的,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

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第79页

62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

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

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

仅足踝以下就有 33 个穴位,双脚穴位达 66 个,脚心和

踝关节以下有 60 多个穴位,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

占全身穴位的 10%。经常洗脚就可刺激足部的太冲、隐白、

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

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以此促进新陈代谢,

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

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的

作用,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功效。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说明脚的健

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

紧相连,同时又密布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

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

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发

生。而热水泡脚就可使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记忆

力增强,同时,能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热水泡脚也有讲究,最佳方法是先取适量水倒于脚盆中,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

热为准;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水中浸泡 5~10 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

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

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

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用干毛巾反复搓揉

干净。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泡脚的养生效果最佳,每次以 20~30 分钟为宜,泡脚完毕

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所以说,很多养生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也很方便,重要的在于

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养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只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才

能看到效果。

按摩是祛除体内寒气的有效方法

按摩也是祛除体内寒气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按摩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有

以下四个原因:

其一,按摩能够疏通经络。按摩不是随便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推拿一下就可以发挥作

用,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是循经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而穴位是经络与体

表连接的特殊部位,人们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按摩的原理就是通过穴位刺激

来疏通经络,增强经络的气血运行、反映病症、调整虚实、传导感应等功能,经络疏通

寒从脚底起——泡脚治百病

第80页

63

了则气血运行就好,人的抵抗力就会增强,寒气就容易祛除。

其二,按摩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协调着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果

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就会影响人体内某些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人体就会发生病变,比

如精神不好的人,往往会食欲不振,这说明胃肠的消化功能受到了影响。

按摩疗法调节神经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种:

(1)平肝阳。针对肝阳上亢者,通过按摩来促进其周围血管的扩张,降低血压,

从而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2)移痛法。针对某一部位出现疼痛的患者,用按摩创造一个新的兴奋点,使原

来的疼痛得到缓解或消失。

(3)解表。针对由于发生汗闭而出现体温升高、头痛、浑身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通过按摩来使其全身发汗,从而有效地缓解症状。

其三,按摩可活动关节。人们可以通过按摩疗法来增强关节的活动度,使得关节松

动,从而有效地治疗关节病。

其四,按摩可以增强体质,有效地祛除寒气。按摩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

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因此,按摩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

按摩的手法非常容易操作,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而且效果非常好。最简单有效

的按摩手法有 3 种:

(1)点揉穴位。点法是指用手指指腹按压穴位。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出一只

手来就可以。

(2)推捋经络。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谓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

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做直线推动;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做螺旋形推动;

而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比如走路多了会双腿发沉,这

时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推的位置就是脾经

和胃经,脾主肌肉,推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3)敲揉经络。敲法即借助保健锤等工具刺激经络的方法;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

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揉动,即为揉法。这种方法相对

推捋来说刺激程度要大些,有人甚至提出敲揉比针灸效果还好。

羊肉汤:最好喝的祛寒药

相传,赵匡胤早年贫困潦倒,流落于长安街头。一日,他饥寒交迫,求羊肉铺施舍

一碗滚烫的羊肉汤泡馍,吃后精神百倍,饥寒全消。十年后,赵匡胤已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一次,他出巡长安,又来到这家羊肉铺,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连忙让妻子烙

饼掰碎,精心配好调料,浇上汤又煮了煮,还放上几大片羊肉端上。没想到皇帝吃后大

加赞赏,当即给店主赏银百两。此事很快传遍长安,来吃这种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

由于生意兴隆,店小二来不及给客人掰馍,于是改为客人自己掰馍,此法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羊肉仍然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其肉质细嫩,脂肪及胆固醇的含

第81页

64

量比猪肉和牛肉都低,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它历来被人们当作冬季进补佳品。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性温,味甘;益气补虚”。中医认为,羊肉具有补虚祛寒、

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脾、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益精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

阳痿精衰、病后虚寒、产妇产后火虚或腹痛、产后出血、产后无乳等症。

寒冬常食羊肉可益气补虚,祛寒暖身,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妇女产后无乳,

可用羊肉和猪蹄一起炖吃,通乳效果很好;体弱者、儿童、遗尿者食羊肉颇有益。

羊肉又可保护胃壁,帮助消化,体虚胃寒者尤宜食用;羊肉含钙、铁较多,对防治

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等病症很有帮助;羊肉还有安心止惊和抗衰老作用。但羊

肉属大热之品,故夏秋季节不宜多吃。另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

状的人也应该少吃羊肉,以免加重病情。还有些人不喜欢羊肉的膻味,所以吃羊肉时喜

欢配食醋作为调味品,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因羊肉与食醋搭配会削弱两者的食疗

作用。

夏季,很多人喜欢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羊肉串,一边喝扎啤,感觉很爽,不过这种

吃法对身体也不好,烧烤的羊肉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还是少吃为妙。下面我们为大家推

荐一款羊肉汤——萝卜羊肉汤,此汤可以益气养血,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食用。

萝卜羊肉汤

材料:萝卜 300 克,羊肉 200 克,豌豆 100 克,盐、胡椒、香菜各适量。

做法:(1)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内,加水煮沸,除去表面泡沫。

(2)萝卜洗净切块,与豌豆一起放入羊肉汤中,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煨。出锅前

放入适量盐、胡椒,稍煨一下,再放香菜于汤内就成了。

功效:益气养血,补中强体。

祛除身体寒气的特效饮食

最近感到疲劳,怎么也消除不掉,身体状况不大好……这是身体在向你抗议了,说

明它变冷了,功能随之也就减弱了。这时有必要让身体从内到外重新变暖。下面就介绍

一些能祛除身体寒气的特效饮食。

1.生姜汤

材料:生姜适量(管装生姜膏也可);蜂蜜、黑糖、洋李子中任选其一,适量;热

水 1 茶杯。

做法:(1)生姜磨成泥,放入滤网上,再将滤网架在茶杯上(或者直接将生姜膏

挤入茶杯里)。

(2)注入热水。

(3)将蜂蜜、黑糖、洋李子中的一种放入茶杯。

2.梅酱番茶

材料:梅干 1 个,酱油 1 茶匙,生姜汁适量(管装生姜膏也可),热番茶 1 茶杯。

做法:(1)除去梅干的核,将梅肉揉碎。

第82页

65

(2)加入酱油搅拌。

(3)加入生姜汁(或管装生姜)。

(4)注入热番茶。

3.大蒜酒

材料:大蒜 300 克,蜂蜜 100 毫升,柠檬 3 个,烧酒 1.8 升。

做法:(1)剥去大蒜的皮,切掉头部和根部。

(2)用蒸笼蒸制 5 分钟去味。

(3)去掉柠檬的皮,将柠檬切成圆片。

(4)将蒸好的大蒜,切片的柠檬,蜂蜜和烧酒一起放入密封容器,置于阴凉处。

(5)1 个月后将柠檬取出,再放置 3 个月即成。

4.生姜酒

材料:生姜 300 克,柠檬 3~4 个,冰糖 150~200 克,烧酒 1.8 升。

做法:(1)生姜洗净,连皮切成薄片。柠檬去皮,切成圆片。

(2)将生姜、柠檬、冰糖和烧酒放入密封容器,置于阴凉处。

(3)1 个月后将柠檬取出,再放置 2 个月即成。

5.鸡蛋酱油

材料:生鸡蛋 1 个,酱油适量。

做法:(1)将蛋黄放入碗中。

(2)倒入酱油,酱油的量是蛋黄的 1/4~1/2。搅拌后饮用。

注意:这种特效饮料是由具有滋补强身作用的鸡蛋以及极具提高体温作用的酱油一

起制作而成的,效果很好,但也不能多喝,大概 2 天喝一次就可以了。

6.酱烧生姜

材料:生姜 100 克,大酱 100 克。

做法:(1)生姜切成碎末,放入大酱搅拌。

(2)将搅拌好的生姜和大酱平摊在厚底锅内侧。

(3)将火调小,架上钢丝网,把厚底锅放在上面,慢慢烧至有点焦即可。

7.腌咸蒜

材料:大蒜 200 克,酱油适量。

做法:(1)大蒜去皮洗净,控干水分。

(2)将大蒜放入密封容器,加入酱油,一直到酱油中有大蒜的香味即可。

做个暖女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呵护

美丽是女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女人不仅要拥有好身材和好皮肤,还要内外兼修。

冷是对女人健康和美丽最大的摧残。女人如果受冷手脚冰凉,则血行不畅,体内的

能量不能润泽皮肤,皮肤就没有生气,面部也会长斑,所以很多女人的皮肤虽然像细瓷

一样完美,却缺乏生机和活力,总是给人不够青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生殖系

第83页

66

统是最怕冷的。身体一旦过冷,它就会选择长更多的脂肪来保温,肚脐下就会长肥肉;

而一旦体内暖和起来,这些肥肉没有存在的必要,自动就会跑光光。但是女人体质偏冷、

手脚易凉和痛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有些女性朋友为了减肥,只吃青菜和水果,让肉类靠边站。其实,青菜、水

果性寒凉的居多,容易使女人受凉,肉才是女人的恩物,尤其是牛肉和羊肉,含大量的

铁质,可以有效地给女人补血。

第二,有些女性朋友爱美,用束身内衣把腰束得紧紧的,其实那一点用都没有。腰

束得太紧了,生殖系统没有血液供给就会更冷,冷就会长更多的肉。

第三,有些女性朋友不管是春夏秋冬,都爱吃冰冻食品,尤其爱喝凉茶,觉得凉茶

可以治痘痘。其实,很多人长痘痘不是因为阳气太旺,而是因为阴虚,阴不能涵阳,所

以与其损其阳气,不如滋阴更合适。在凉茶中,一些滋阴补气的可以服用,但性太寒的

就不能服用。

第四,有的女性喜欢生食芦荟,这很恐怖,芦荟中最有效的成分——大黄素,是极

其阴冷的。芦荟外用可治烧伤,可想而知它有多冷,还是不吃为妙。

做暖女人其实很简单,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就可以。

1.多吃“暖性”食物

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

能产生较多的热量,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能够祛除体内的寒气,

效果很好。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以提高机体防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

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有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

芝麻、黑木耳、大枣等。

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促进甲状腺

素分泌,甲状腺素能加速体内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身体的产热能力。

另外,适当吃些辛辣的食物可以帮助女性防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

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冬天适当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御寒能力。

有一点要提醒女性注意,除了多吃上面的这些食物外,还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

的食物,中医认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人脾胃中的阳气受损。

2.泡澡暖全身

即使再冷的天,只要泡个热水澡,整个身体都会暖起来。这是因为泡澡可以促进人

全身的血液循环,自然也就驱走了寒意。如果想增强泡澡的功效,女性朋友还可以将生

姜洗净拍碎,用纱布包好放进浴缸(也可以煎成姜汁),或者加进甘菊、肉桂、迷迭香

等精油,这些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温暖。

3.按压阳池穴

阳池穴在手背部的腕关节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的方法很简单,

先将手背往后翘,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

第84页

67

会找到一个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了。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激素分泌的重要

穴位,只要按压这个穴位,促使血液循环畅通,身体就会暖和起来了。

按压阳池穴的动作要慢,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按摩时,先以一只手的食指按压另

一手的阳池穴一段时间,再换另一只手。要自然地使力量由手指传到阳池穴内,如果指

力不够,可以借助小工具,比如圆滑的笔帽、筷子等。

泄去体内寒湿气,用姜红茶温暖脏腑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痛经时,喝下一大杯热热的红糖水,痛经立

即就缓解了,腹内感觉暖暖的;感冒时,熬上一碗姜汤,喝下去,盖好被子出身汗,感

冒就好了一大半。这是为什么呢?红糖水和姜汤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功效?这是因为

姜汤能帮人们泄去体内的寒湿气,真正温暖人们的身体。

现代人由于在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存在很多误区,寒气和湿气很容易郁结在体内,给

五脏六腑带来负担,只有把这些寒湿之气都泄掉,身体才能重新温暖起来 ,“药补不如

食补”,泄去体内寒湿气,姜红茶就是很好的选择。

姜红茶的主料是生姜和红糖,取生姜适量、红茶 1 茶匙、红糖或蜂蜜适量,将生姜

磨成泥,放入预热好的茶杯里,然后把红茶注入茶杯中,再加入红糖或蜂蜜即可。生姜、

红糖、蜂蜜的量可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酌量加入。

要温暖身体就不能少了生姜,很多中药都使用生姜。《本草纲目》解读:姜能够治“脾

胃聚痰,发为寒热”,对“大便不通、寒热痰嗽”都有疗效。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

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

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

雨淋,或在空调房里待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出寒气,消除因肌机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红糖性温,最适合虚寒体质的人食用。我国民间女人坐月子时经常要喝红糖小米粥,

用以补血养血。

红茶具有高效加温、强力杀菌的作用。

生姜和红糖、红茶相结合,就成了祛寒祛湿的姜红茶,冲泡时还可加点蜂蜜。但患

有痔疮或其他忌辛辣病症的病人,可不放或少放姜,只喝放了红糖和蜂蜜的红茶,效果

也不错。

当然,除了姜红茶之外,祛除体内寒湿气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多喝水,这是最简

单有效的办法。但是不要喝凉水,以温开水为宜。

葵花子多得太阳之气,可温暖我们的身心

葵花子就是向日葵子,向日葵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它很有意思,花盘总是向着

太阳,太阳在什么方向,它的花盘就转到什么方向,太阳落山的时候,它的花盘就垂下,

向着大地。这就是“向日葵”名字的由来。正因为向日葵这种向阳的特性,使得它的果

第85页

68

实——葵花子更多地吸收了太阳之气。常吃吸收了太阳之气的葵花子,就能让我们的身

心如艳阳高照,温暖和煦。

炒制好的葵花子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爱吃瓜子的应该女性朋友居多,闲来无事

的时候,抓上一把瓜子,边吃边看电视或书,悠闲惬意。不过,很多女性可能根本不知道,

常吃葵花子是可以美容养颜的。这是因为葵花子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

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其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干燥和生成色斑。

如果你原本就爱吃瓜子,这下就多了一条非常强大的理由。

当然,葵花子的好处不止美容养颜这一方面。中医认为,葵花子有补虚损、补脾润

肠、止痢消痈、化痰定喘、平肝祛风、驱虫等功效。葵花子油中的植物胆固醇和磷脂,

能够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适宜高血压、高脂血症、动

脉硬化病人食用。葵花子油中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人

体免疫力,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高脂血症,是抗衰老的理想食品。另外,葵花子中的

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E 含量很高,每天吃一把葵花子就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 E。

葵花子对稳定情绪、延缓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大有益处,还具有治疗失眠、增强记

忆力的作用。葵花子对癌症、高血压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预防功效,所以男女老少都可

以将葵花子作为常吃的休闲食品。

不过,超市或商店里卖的一般都是炒好的葵花子,其中有不加任何调味剂的原味葵

花子,还有加了用甘草、奶油、绿茶、巧克力等不同配料炒制的多种口味的葵花子,如

果只是作为零食吃,那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如果是作为日常保健品,则最好

选择没有添加任何调味剂的原味葵花子,这样才能保证好的功效。要注意的是瓜子一次

不要吃太多,以免上火、口舌生疮。

此外,葵花子还可以作为制作糕点的原料。葵花子含有丰富的油脂,也是重要的榨

油原料。葵花子油是营养学家大力推荐的高档健康油脂。

身体温暖才能祛湿排毒

民间有句老话叫“千金难买春来泄”,这句话通俗地解释了一个重要的中医理论。

因为春天天气潮湿,身体易积聚水分,人很容易就将湿气和寒气郁积在体内,同时冬天

吃的不少丰脂食物也会在体内积存。这些东西瘀滞在人的体内,就会给五脏六腑带来负

担,只有把这些湿气和毒素都泄出去,让我们的身体重新温暖起来,才是“千金难买”

的健康生活之道。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可以祛湿的食物。首先说米酒,《本草纲目》说它“行药势,

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而且米酒味道香浓,晚饭前喝一碗既能调节胃

口,又能散去体内湿气。然后是水牛肉,《本草纲目》说水牛肉“安中益气,健强筋骨,

消水肿,除湿气”,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身体水肿,不妨也多吃一点水牛肉。

除了这两种食物以外,祛湿排毒的办法还有很多。首先得多喝水。很多朋友就会觉

第86页

69

得奇怪了,不是要把体内的湿气给排出去吗,怎么还能喝水呢?实际上水是最好的排毒

载体。不要以为春天潮湿就不需要补充水分,身体里没有了水分的话,连厕所都不用去了,

还怎么排毒?所以喝水是最简单有效的排毒办法。但是不可以喝凉水,最好喝温开水。

其次,人体需要的能量来自饮食,饮食与人的体温关系密切。葱、蒜类蔬菜能净化

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达到使身体变暖的效果。常见的韭菜、葱、洋葱、大蒜、辣

椒都属于葱、蒜类蔬菜,它们都有化瘀血和提高体温的作用。

要想身体安,火罐经常沾——火罐祛寒除湿法

民间有“要想身体安,火罐经常沾”的说法。拔罐具有祛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

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是一种被民间老百姓广泛应用的自然疗法。随着医学和科学技

术的发展,拔罐疗法更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拔罐有两种:一种是火罐,一种是抽气罐。不管哪种拔罐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使

罐中的气压低于所扣皮肤内部的气压,在所扣皮肤的内外形成一种压力差,罐中压力低,

而人体皮肤内的压力高,因而使皮肤内的寒气冲透皮肤泄向罐内。

一般来说,拔罐以后,身体通常会留下颜色不一的罐斑,罐斑颜色不同,所代表的

意义也不同。

罐斑显水疱、水肿和水汽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若水疱色呈血红

或黑红,是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瘀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症。

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瘀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证。

罐斑出现微痒或皮纹,多表明患者患有风证。

对于身体健康者,一般来说,罐斑多无明显变化。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拔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拔罐时间要掌握好。一般而言,拔罐时间应掌握在 15~20 分钟。病情重、病

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肌

肉丰厚的部位,拔罐时间可略长;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

应适当延长,天热时相应缩短。

(2)拔罐时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另外,如果操作者不

是专业人员,在拔罐时尽量不要走罐。

(3)取罐时不要强行扯罐。正确的做法: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

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这样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起罐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

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

(4)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

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5)皮肤上一次拔罐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在同一部位再拔。

第87页

70

(6)下列人员不可拔罐:孕妇、月经期妇女、肌肉枯瘦之人、6 岁以下儿童、70

岁以上老人,以及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不宜用拔罐疗法。此外,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

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

物处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对付过敏性鼻炎,排除寒气是根本

每到秋冬时节,因为天气逐渐转冷,气温开始下降,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大幅上升。

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令人心烦的鼻炎呢?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包括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 4 种常见症状,对它们

通常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而中医的理论里是没有过敏性鼻炎这一说法的,中医认为

它其实只是身体在排除寒气时所产生的症状。

当寒气入侵人体时,只要这个人的血气能量足够,他就有力量排除寒气,于是会出

现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但这时人们却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来将身体这种排寒气的能力压

制下去,虽然症状没有了,但是那些寒气还是存在身体里,身体只有等待血气能量更高时,

再发起新一波的排除攻势,但是,多数时候患者又用药将之压了下去,就这么周而复始

地进行着,很可能反反复复多次对付的都是同一寒气。如果这种反复的频率很高,间隔

的时间也很短,就成了过敏性鼻炎。

所以,我们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首先要使血气能量快速提升。在血气能量提升至

足够祛除寒气的水平时,人体自然会开始进行这项工作。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应该再用

抗过敏药或感冒药简单地将症状消除,而应该让人体集中能量将寒气排出体外。对于病

发时打喷嚏、流鼻涕等不舒服的症状,只有耐心地忍受,让寒气顺利地排出体外,过不

了多久,过敏性鼻炎就会得到治愈。

慢性腹泻多缠绵,祛除胃寒是关键

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肠胃疾病成了现代人的常见病症之一。有些人长年累月大便不

成形,每日大便次数在 3 次以上,有的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或不适,这就是慢性腹

泻。它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以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病程超过 2 个月为诊断要点。

由于慢性腹泻往往拖沓缠绵,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成了肠胃疾病中最顽固的一种。

治病要治本,细究慢性腹泻的具体原因,主要有胃源性、肠源性腹泻,内分泌失调

性和功能性腹泻之分。中医认为,脾胃虚寒是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因此,此病要彻底

治愈还要从祛除脾胃寒气上下手。

祛除脾胃寒气有个最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喝面粉白糖水。

面粉白糖水

材料:面粉 50 克,白糖少许。

第88页

71

做法:将面粉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每日饭前服用,一日 2 次,2~3 日

即可见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经穴疗法来对付慢性腹泻。神阙穴是寒气入侵人体的主要通道

之一,祛除寒气也可以从神阙穴下手。神阙穴也就是人体的肚脐眼。取独头蒜 1 个、生

姜 3 片,捣烂后外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住,每晚更换,3~4 日即可见效,简单又快捷。

除了了解这些治疗慢性腹泻的方法外,我们还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如多吃热食、少喝冷饮、少吃反季节水果等,从根本上阻止寒气侵入脾胃。

风寒风热易感冒,及时祛邪别拖延

从小到大,感冒是我们常患的疾病。在西医的眼中,人的感冒是由人体上呼吸道感

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中医却不这样认为,中医并不是从病毒、细菌的

角度立论,而是认为感冒是由人体感受外界风寒或风热等邪气而引起的。

风寒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感冒。当寒气侵入我们体内时,我们会通过打喷嚏、流鼻

涕等方式来排除体内寒气,但我们却时常服用药物来抑制身体的这种行为,导致体内的

寒气越积越多,最终诱发严重的疾病。

其实,在对付风寒感冒时,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比吃任何药都管用,而

且还可起到预防作用,这就是“取嚏法”,也就是人为地诱发打喷嚏这一排寒气的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用平常的卫生纸纵向撕 15 厘米,用手搓成两个纸捻,要稍有点硬度;

同时插入鼻孔,纸捻尖要贴着鼻内上壁,这样刺激性会较强。如果你已感受风寒,自然

就会打喷嚏,喷嚏的多少取决于你感受风寒的程度。打了几个喷嚏后,头会略微出汗,

这时风寒已经除去了,你的感冒症状也会消失。

还有些人有过敏症,如鼻敏感或花粉症之类,这都是以往处理寒气不当、体内积压

过多寒气所导致的。用“取嚏法”同样可以排除体内寒气,然后再根据个人体质配些增

强免疫力的中药,就可以完全去除病根。

此外,通过饮食调节也可以对付风寒感冒。一般来讲,风寒感冒者不宜多吃鸡鸭鱼

肉等荤食,饮食应偏清淡,宜多吃发汗散寒食品,如辣椒、葱、生姜、大蒜、豆腐、鲜

生姜加红糖水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样食材对预防和治疗感冒效果极佳。

(1)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的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

民间常以生姜 3 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2)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功能正常的作用,并可减

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在民间,初起感冒时,人们常

用葱白连同葱头与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细葱 2~3 根与生姜 1 片煎水代茶饮。身体虚弱或

年老体弱之人在受凉感冒后,最适宜用葱白 3~5 根,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频频食用。

第89页

72

第二章  阴阳不调多上火,祛除火邪健康来

阴阳不调,体内寒湿重,人就会上火

有的人经常“上火”,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却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体内寒湿重所

引起的,那么,为什么寒湿重还会引起“上火”呢?

当我们体内寒湿较重的时候,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害肾脏,引起肾阳不足、肾

气虚弱,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肾属水,当人体内的这

个水不足时,身体就会干燥。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

摩擦生热。比如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表现得非

常明显。因此要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

头面部很容易上火。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

的头部首先会缺血,然后出现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

而且口腔、咽喉、鼻腔、耳朵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

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些器官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导致各种不适的出现,这样

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养血,则

各种炎症很难治愈,会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

如果身体内寒湿重,还会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人们就容易感到闷热、燥热。

现代人缺乏运动,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又普遍贪凉导致经络瘀堵,从而造成皮肤

长痘、长斑,甚至身体上出现各种疼痛症状。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运动后体

温明显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因为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虚火,疏通经络。

因此,我们要想避免上火,就不要贪凉,平时注意合理饮食、多运动,这样才会肾

气十足、经络通畅,从而也就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上火了,说明你阴阳失调了

你爱上火吗?嘴里长了小疱、溃疡,牙痛、牙龈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

大便干燥……所有的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虽然都是小病,却让你寝食不安。我们不禁

要问:现代人的火怎么就那么大呢?

第90页

73

其实,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它也就是所谓的

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 37℃左右,如果火

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超过正常范围

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

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

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滋阴派大师朱丹溪认为,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

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

因素均易致相火妄动、阴精耗伤,情志、色欲、饮食过度,都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

阴损则易伤元气而致病。

其实,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外感火热最常见的

就是中暑,通常都是人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才会

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证。但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

现代人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可见邪火还是由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中医认为:人生长在大自然中,需要阴阳平衡、虚实平衡,而人体的“阴阳”互为根本,

“虚实”互为表里。当人体阴虚阳盛时,往往表现为潮热、盗汗、脸色苍白、疲倦心烦

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上火”的症状。此时就需要重新调理好人体的阴阳平衡,

滋阴降火,让身体恢复正常。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上火在有的

情况下不太严重,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让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

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治上火呢?方法很简单。

(1)阴虚火旺类应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具体方法:提高睡眠品质,

切忌日夜颠倒;饮食清淡也是非常必要的,高热量食物会提供火气,上火时不宜多吃水

分低的食物,如饼干、花生等,要以蔬菜、清汤等低热量饮食为主;多做一些中、低强

度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相对静养式的运动。

(2)如果是实火,就要用清热、降火的泻法。当把火驱逐出身体后,人体阴阳也

就平衡了。饮食上,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多吃利湿、凉血的食物,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

水果和鲜嫩蔬菜;千万不要吃辛辣食物,酒也尽量不要喝。

体内虚火要祛除,就用泥鳅来帮忙

以前生活条件差,粗衣鄙食,人们很多都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表现为脾虚、怕冷、

面黄肌瘦等,上火也多是虚火。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暖,按理说体质

应该比较强壮了,即使上火也应该是实火。但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夜生活多,经常吹

空调,喝冷饮贪凉食,这就造成了人体内阳有余而阴不足,阴阳失去平衡,体内寒湿较重,

第91页

74

表现的也多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意思是说寒为热病之因,如果寒气过重,身体内表现出来的都是热证、热病。由此,我

们可以知道人体的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

因为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造成肾气虚弱,各脏器功能下降,气

血两亏。肾主水,这个水是灌溉全身的,当水不足时,就如同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

表现在人体上就是火气。

那么该如何祛除体内的虚火呢?吃泥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泥鳅味甘,性平,能祛湿解毒、滋阴清热、调中益气、通络补益肾气。《本草纲目》

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可以解酒、利小便、壮阳、收痔。经常食用泥鳅,

可以将身体内的虚火全部打掉。

下面两款食用泥鳅的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1)泥鳅炖豆腐:将豆腐切成丁,放入沸水锅中,熄火浸 3 分钟备用。活泥鳅用

沸水洗净,放入油锅略炒后加水,滚烧后放入豆腐,盖盖继续烧 5 分钟即成。

(2)泥鳅黑豆粥:黑豆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 2 小时后,加冷水煮沸,然后放入

洗净的黑芝麻,这时改用小火熬煮,粥熟时放入泥鳅肉,再稍煮片刻,加入葱末、姜末

调味即可。

红肿、热、痛、烦,都是上火的表现

“火”是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

内热证。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以头面部居多,比如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以

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是有联系的,若上火身体各个

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上火,在内暗伤阴精,于外表现出各种症状,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

而火又分虚实。

虚火指的是人体阴液的不足,阳相对偏盛,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是低热、盗汗、小

便颜色清、大便稀软、舌苔发白,治疗时要用补法。实火指的是阳盛体征,正常情况下,

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阴是正常的而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具体表现症状为高热、

大汗、口渴爱喝冷饮、口臭、舌苔发红、小便颜色黄且气味重、大便干结等,实火的治

疗要用清热、降火的泻法。

现代人之所以容易出现红、肿、热、痛、烦等上火症状,与不注重饮食、经常贪吃

凉食、吃五谷太少而吃制成品太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等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要想远离火气,就要戒除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92页

75

相火妄动极易耗伤阴精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有一篇论述相火的专篇《相火论》。朱丹

溪的相火论源于南宋理学思想。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说:“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

虚,未尝暂息,阳常盈,阴常虚,一盈一虚,参差不齐,而万变生焉!”朱丹溪受这一

思想启发,认为人之孕育与成长,都和天地之气有关,相火论就是在“阳有余,阴不足”

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

朱丹溪在《相火论》中阐述了相火的实质,他认为,凡动皆属火,火内阴而外阳,

且有君、相之分,君火寄位于心,相火寄位于命门、肝、胆、三焦诸脏。“相火”又包

含正常和异常两种不同状况,即“相火之常”与“相火之变”。“相火之常”,是指处

于正常状况下的相火,即人身生生不息的功能活动,为生命之源;“相火之变”,是指

处于异常状况下的相火,是指相火妄动,即动失其常,其实就是人体功能活动失去节制,

导致人身生命功能异常活动,为致病之本。

朱丹溪认为:“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即在动失其常的异

常状况下,相火非但不能产生并维持人体生生不息的功能活动,反而危害人体导致病变,

故称“相火之变”。朱丹溪由于充分认识到“相火之变”对人体的危害,所以赞同李东

垣倡导的“相火为元气之贼”的观点。

而人体阴精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亏损,各类因素都很容易致相火妄动、阴精耗伤,

如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等,都容易激起脏腑之火,煎熬真阴,阴损则会伤元气,

从而致病。所以,朱丹溪主张抑制相火、保护阴精,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在养生预防方面,朱丹溪主张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修身养性来遏相火妄动。

在饮食上,朱丹溪提出平日常食“自然冲淡之味”,如谷、蔬、果、菜,可收补阴之功。

在临床治疗上,朱丹溪主张滋阴降火,滋阴为本,降火为标。他创制的大补阴丸,

就是采用黄檗、知母来降阴火,熟地、龟板来补肾水的。

另外,朱丹溪还指出,一些药物如甘草、白术、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

均为味厚补阴药物,用于虚者补气最有疗效。

纵观朱丹溪的《相火论》,其实旨在告诫人们一点,就是养生要以滋阴为要,千万

不要引起“相火之变”,一旦相火妄动、阴精耗伤,受害的必是你自己。

脾气大、血压高是肝火引起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脾气特别火暴的人,一遇着不痛快就马上发泄、吵

闹,但是也有一些人爱生闷气,有泪不轻弹,但又不能释怀,有时甚至会气得脸色发青,

这两种人都是肝火比较旺的人。中医里面有“肝为刚脏,不受怫郁”的说法,也就是说

肝脏的阳气很足,火气很大,不能被压抑。如果肝火发不出来,就会损伤五脏。因此,

有了肝火要及时宣泄出来。

高血压患者中,肝火旺者最多见。肝火旺是高血压最重要的起因。这样的人普遍脾

第93页

76

气急,容易口苦,两肋发胀,舌头两边红。如果属于肝阳亢的高血压尚不严重者,苦丁

茶或者杞菊清肝茶可以代替药物,这两种茶是春天的专属饮料,可以清泻春天里特殊旺

盛的肝火。

对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种人来说,发脾气的过程就是宣泄肝火的过程,不会伤到身体;

而第二种人不爱发脾气,一旦生气,肝火很容易被压抑,无力宣发,只能停滞在脏腑之间,

形成浊气。

由此可见,发脾气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脾气,并不是由于修养差、

学问低,而是体内的浊气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积聚、膨胀,最后无法控制地爆发出来。

那么这种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源上来讲,它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其实这种气起

初是人体的一股能量,在体内周而复始地运行,起到输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

越好的人,气就越旺。肝帮助人体使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和精神的调适。

这种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们在它生成的时候压抑了它,如在生气的时候强压下怒火,

使它不能及时宣发,它就会成为体内一种多余的能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火”。“气

有余便是火”,这股火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就会在体内横冲直撞,窜到身体的

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上到头就会头痛,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

胃肠则成溃疡。而揉太冲穴就是给这股火找一个宣发的通路,不要让它在体内乱窜。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向脚踝方向三指宽处。此穴是肝经的原穴,

即肝经的发源地、原动力,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能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另外,太冲穴还可以缓解急性腰痛。超过半数的成人都出现过急性腰痛症状,多数

是由于劳累过度、姿势不正确、精神紧张以及寝具不合适等因素引起的。这时,我们就

可以用拇指指尖对太冲穴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一次持续 5 秒左右,进行到疼痛缓解为止。

胃里有火气,酿造了令人尴尬的“口臭”

有些人,一张口便发出令人厌恶的臭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臭。口臭虽毛病

不大,但却常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产生自卑感,造成精神负担,影响社交活动。

口臭是上火的表现,由胃火引起。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

便秘等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

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

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瘀,口臭很快就会消除了。胃热引起

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治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敲胃经,一

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为清澈为止。若口臭伴有口干、牙床肿痛、腹胀、大便干结症状的,

要充分按揉足二趾趾面,并按揉足部内庭、冲阳、公孙穴各 1 分钟;再从小腿向足趾方

向推足背及其两侧各 30 次。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

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这类由胃寒

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

第94页

77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口气清新,在社交谈话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有口臭的

人一定要分清自己的疾患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对证施治,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口腔

卫生,定期洗牙,以预防口臭。

燥热因阴阳失衡,滋阴潜阳的食物要多吃

“上火”在现实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大家通过平日里的饮食调理就可以进行预防。

在日常的调理中,首先要了解自己体质的属性,这样才能选对适合自己的食物而不至于

“火上浇油”。通常人的体质可简略地分为燥热性体质及虚寒性体质,虚寒性体质者阳

气偏弱不容易上火,而燥热性体质的人阴津不足则极易燥而化火,所以防止上火便成了

燥热性体质者的养生之重。

燥热,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损伤津液,以致化热化火。燥热体质的人由于阴津不足,

阳气比较旺盛,容易上火,经常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牙龈肿痛,目赤耳鸣,便秘尿黄,

面色红润,急躁易怒,不容易与人相处。饮食上以滋阴抑阳的凉性食品最适合他们调心

养肾。

燥热有内燥、外燥之分,所谓内燥主要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所谓外燥是

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内燥、外燥产生的原因不同,在饮食调养上也应当各有侧重。

内燥是由于体内阴津血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因而出现以干燥

失润为特征的病理变化,故又称津伤化燥。内燥也是指机体津液不足,多因久病伤阴耗

液或大吐、大泄,或亡血失精导致阴亏液少,不能滋润濡养,以致脏腑组织和肌肤孔窍

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改变。这类体质的人常有皮肤干燥、口鼻发干、眼睛干涩等表现,

进补宜选用养阴生津的食物。

养阴生津的食物有: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苹果、甘蔗、香蕉、葡萄、

山楂以及蔬菜都是滋阴润燥的好东西。另外,养阴生津最宜服用滋润的粥食,如菊花粥

可生津明目、清热去火,松仁粥可润肺益肠。

外燥是感受外界燥邪所致,从脏腑而言,燥邪所伤偏重于犯肺,先灼烁肺津成肺燥;

次灼胃液则为胃燥;肺胃津亏又可传入下焦肝肾,涸竭津血,以致肝阴不足,肾阴干涸。

《医门法律》说:“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

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营卫气衰者,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

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燥之所胜,亦云焕矣。至所伤则更厉,燥金所伤,本

摧肝木,甚则自戕肺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机体过燥就会出现各种干症,在外会令皮

肤干燥,在内会使精血枯涸。燥邪络属不同经络会出现不同的症状,燥伤肺金便会伤伐

肝木,肺燥过甚会自伤肺金。故而,外燥当以润肺滋阴为重。

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百合可清新安神、消除疲劳、润燥止咳;莲子能益脾养

心,开胃安神,消除余暑;山药不热不燥,人人皆宜;荠菜可补心脾,明目益胃,亦可

止血利尿;藕生吃能清热生津止渴,熟吃能健脾开胃益血;桃、杏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

益气养血、润燥润肠;大枣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梨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若将银耳、

第95页

78

百合、秋梨同煨成“银百秋梨羹”则食用效果更好;银耳和黑木耳都是滋阴润肺、益气

清肠的好东西,“黑白双耳汤”更是养阴润肺之佳品。

燥热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动怒,这就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的原因,尤应

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法。此类人平时要加强自我涵养,自觉地养成冷静、

沉着的习惯。在饮食方面,燥热体质者宜清淡饮食,忌食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物,如

羊肉和温热性食品及葱、姜、蒜、韭、椒等辛味食物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五谷去火气补正气,专治内分泌失调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是现在许多女性抱怨自己越长越丑。因为内分泌

失调,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脸色没有以前红润了,痘痘、斑点也越来越频繁地来“串门”,

口臭、牙痛也时有发生。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容易上火和内分泌失调呢?是因为吃五谷太少而制成品太多。

五谷可以去火气、补正气,适宜养护人体阴精,专治内分泌失调。朱丹溪说人常

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他告诫人们一定要节制饮食,多吃“自然冲和之味”,不贪食“厚

味”以养阴敛阳。

朱丹溪所说的“自然冲和之味”就是五谷杂粮,以及其他素食。他在《格致余论·茹

谈论》一篇中写道:“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

唯可与菜同进。《经》以菜为充者,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

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

但是,吃什么样的素食才能吃得健康呢?

很多人把素食和蔬菜联系起来,认为吃素食就是吃蔬菜,所以“少吃饭,多吃菜”

的饮食观念也风行起来。其实杂粮类和薯类的素食才是最健康的,比如荞麦、黑豆、高粱、

地瓜、土豆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 ,

但过去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简直是难于

上青天。所以蔬菜类的制作一般都是用水煮煮再加点盐就算完了,根本谈不上可口。而

土豆、地瓜等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喷喷的,引人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

千年来,我们的祖辈都是用这些食物作为口粮的,蔬菜只是辅助。

那些以蔬菜摄入为主的素食者,动不动就上火、生病,体质弱得似乎一阵风就能吹

倒。由此看来,素食主义者还是应以杂粮和薯类食物为主,以“菜为充,果为补”,如

果不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当然还要以“禽为益”。

吃出来的火气,食物去火以毒攻毒

现代人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经常就会抱怨:“烦,又

上火了。”那么,“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96页

79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温暖身体,提供生命的能源,这种“火”

又称“命门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应该是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的。

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失调,“命门之火”便会失去制约,改变正常的潜藏功能,

火性就会浮炎于上,人们就会表现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

流鼻血、牙痛等症状,这就是“上火”了。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

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春

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容易“上火”。为预防“上火”,我们平时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

《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可以消肿通气,清热解毒;而梨可以治痰喘气急,也有清

热之功。《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方子,对一直上火气急、痰喘者很有效。原文

是这么说的:“用梨挖空,装入小黑豆填满,留盖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捣成饼。

每日食适量,甚效。”

这里介绍一款去火的食疗方。

梨水

材料:川贝母 10 克,香梨 2 个,冰糖适量。

做法:川贝母捣碎成末,香梨削皮切块,加冰糖和清水适量炖服。

功效: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都有疗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实火

就是阴正常而阳过多,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而阴偏少,这样

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通过以下的方法我们可以知

道自己“上火”是实火还是虚火。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

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 37.5℃时全身燥热、口渴,就说明内热大,是

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一般来说,人体轻微“上火”时通过适当调养会自动恢复;如果“上火”比较厉害,

就需要用一些药物来帮助“降火”。

避免热毒侵袭,吃完烧烤就要饮绿茶

烤羊肉串、烤鱼片等烧烤食品以其鲜而不腻、嫩中带香、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的喜

爱。但是肉类食品在烧烤、烟熏和腌渍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苯丙芘,经常食

第97页

80

用这类烧烤食品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损害。

朱丹溪曾经说过,“相火易起……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

绝则死。”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是阴不足所致,而烧烤、油炸食品一般含热量都比较高。

我们知道,如果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可使相火妄动,火属阳,灭火就要动用人体的阴,

所以难怪乎会阴虚而病了。

以我们爱吃的油炸食品为例,油炸就是脱水的过程,这类食品虽然吃起来口感不错,

但是这些脱了水的食物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就会吸收我们身体里的水分、津液,所以吃

多了会口干舌燥,上火,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疾病的入侵。

虽然我们知道了烧烤和油炸食品的危害,但要每个人都完全戒掉这类食品,似乎不

太可能,那么该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吃完烧烤后喝绿茶。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每次吃完烧烤后喝杯绿茶,便可以防止

上火。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特别爱吃烧鹅,别人都怀疑他会生痈

疽,但他却始终未生,原来他每次吃完烧鹅后都喝绿茶,而绿茶能够除热。所以,如果

你忍不住吃了烧烤或油炸食品,那么一定要记得喝上一杯绿茶。

萝卜炖牛腩,去除内热的上佳之选

内热也称为内火,又叫作“火热内生”。中医认为,人体的“火”有“少火”与“壮

火”之别,少火指正常的阳气,壮火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会损耗元气。《黄帝内经·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意思说的是,壮火会消散人的元气令其衰减,而少火则会滋生

元气使其强壮。

如今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得好睡得少,坐得多动得少,这种生活方式使得大

家的体质普遍呈现阴虚内热的状态。内热体质的人多有以下特点:头晕耳鸣、面红目赤、

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身热苔黄、性情急躁。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人体内的阴阳应达到

一个平衡,即热与寒的平衡。若体内的热多于寒,火气自然就大,这种偏差是可以通过

食物的阴阳属性与人体的阴阳性状合理搭配来改变的。内热者可以通过吃一些甘凉滋润、

生津养阴的食品来滋阴潜阳,从而使体内阴阳趋向平和。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道家常菜——萝卜炖牛肉。这道菜非常普通,但是适合大多

数人食用,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术后、病后需要调养的人,以及中气不足、

久病体虚、筋骨酸软的人。但是,肝、肾病及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年老及消化力

弱的人也不宜多吃。

萝卜炖牛肉

材料:牛肉 500 克,白萝卜 300 克,葱段、姜片、酱油、大料、蒜瓣、盐、糖、料酒、

油各适量。

做法:(1)牛肉、白萝卜切块。

第98页

81

(2)将牛肉块在开水中汆汤,煮 1 分钟左右,捞出备用。

(3)锅中热油约五成熟时放入牛肉翻炒,加入酱油、糖翻炒均匀。

(4)加入水没过牛肉,加入盐、蒜瓣、大料、葱段、姜片,水开后转小火炖 30 分钟,

至牛肉将熟。

(5)加入白萝卜块和料酒,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炖 20 分钟左右,至萝卜软烂即可。

牛肉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

仅次于猪肉。中医认为,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

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

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萝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美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维生素 C、淀粉酶、

氧化酶、锰等元素。中医认为,萝卜性平,味辛、甘,入脾、胃经,有消积滞、化痰清热、

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对于胸闷气喘、咳嗽痰多、食积胀满、食欲减退等都有很好的

食疗作用。

萝卜炖牛肉这道家常菜是按照食物的阴阳属性来搭配食材的,牛肉补中益气、滋养

脾胃、强筋健骨,配萝卜更有消渴利水之效。食物的阴阳属性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通过

烹饪以及与其他食材搭配便可使本身的阴阳属性改变。也正是由于食物属性有阴阳,才

可以通过合理的搭配来调理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去火明目,荠菜是灵丹

每值春日,鲜嫩嫩的荠菜总会成为很多人喜爱的盘中美味。春季踏青郊外,人们在

田野里、马路边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荠菜。之所以说它形态各异,是因为荠菜善变,它

的颜色、形状都会变,在不同地里与不同的植物为伍,荠菜就会有各不相同的“长相”。

荠菜不仅是餐桌上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更是灵药一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老

百姓都把荠菜当成春天的败火药,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

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城里人仅仅把荠菜当成一道野味,并不知道荠菜还

能治疗多种疾病。平日非常受欢迎的“荠菜炒山药”就是一道不仅色鲜、味美,而且功

效强的药膳。

在我国,吃荠菜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荠菜味道

之美了;到了唐朝,人们用荠菜做春饼,在立春这天有吃荠菜春饼的风俗。许多文人名

士也对荠菜情有独钟,杜甫因为家贫,就常靠“墙阴老春荠”来糊口,范仲淹也曾在《荠

赋》中写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徵。”苏东坡喜欢用

荠菜、萝卜、米做羹,命名为“东坡羹”。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可全株入药,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

花与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荠菜

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

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

第99页

82

荠菜性平,一般人都可食用,比较适合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等患者食用。

但荠菜有宽肠通便的作用,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尤其是大便不成形、经常比较稀的人

最好少吃。另因荠菜有止血作用,不宜与抗凝血药物一起食用,而且荠菜中含有草酸,

所以吃的时候用热水焯一下对身体会比较有益。

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两款荠菜食谱。

1.荠菜粥

材料:粳米 150 克,鲜荠菜 250 克(或干荠菜 90 克)。

做法:(1)粳米淘洗净,荠菜洗净切碎。

(2)锅内加水烧沸后同入锅煮成粥。

功效:对血尿症有食疗作用。

2.荠菜饺子

材料:面团,荠菜 500 克,猪肉馅 400 克,绍酒 1 大匙,葱末、姜末、盐、油、香

油各适量。

做法:(1)荠菜择除老叶及根,洗净后放入加有少许盐的开水内汆烫,捞出后马

上用冷水浸泡。

(2)猪肉馅剁细,拌入所有调味料后,放入加了油的热锅中煸炒至八分熟。

(3)沥干水分的荠菜切碎,放入凉凉的肉馅中拌匀,加入香油。

(4)饺子皮做好后包入适量的馅料并捏好形状。

(5)水开后下饺子,煮至浮起时,反复点水两次即可捞出食用。

功效:柔肝养肺。

疏肝养血,菠菜是最好的美味

“红嘴绿鹦哥”指的就是红根绿叶的菠菜。菠菜的根是红色的,所以又叫赤根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是以春季为佳,此时食用菠菜最具养血之功。

中医认为,对于脏腑的调养,每个季节应各有侧重,春天阳气升发,容易导致人体

肝气、肝火过盛,这个季节护好肝脏是重要的养生内容。而春季最适宜的养肝蔬菜当属

菠菜,《本草纲目》说:“菠菜气味甘辛,利五脏,通血脉,下气调中,疏肝养血。”

菠菜为春天应季蔬菜,其性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

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疏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并且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糖尿病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

作用。菠菜不仅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价格又很便宜,所以菠菜是春季养肝的最佳蔬菜,

应当成为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

1.凉拌菠菜

材料:菠菜、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新鲜菠菜用开水烫 3 分钟,捞起后加香油拌食。每日可食 2 次。

功效:对高血压、头痛、目眩、便秘有疗效。

第100页

83

2.菠菜拌藕片

材料:菠菜、鲜藕、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菠菜入沸水中稍焯;鲜藕去皮切片,入开水汆断生,加入盐、香油、味精

拌匀即可。

功效:本品清肝明目,能够缓解视物不清、头昏肢颤等症。

3.菠菜羊肝汤

材料:菠菜、羊肝、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香油、味精,滚后即可。

功效:此汤养肝明目,对视力模糊、两目干涩有效。

4.菠菜猪血汤

材料:菠菜、猪血、肉汤、料酒、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血煸炒,烹入料酒,至水干时加入肉汤、盐、胡椒粉、菠菜,煮沸后,

盛入汤盆即可。

功效:此汤对缺铁性贫血、出血、便血等有效。

总之,菠菜有疏肝养血的作用。菠菜虽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

含草酸较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故而菠菜不宜与豆腐及豆制品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混合食用,易形成草酸钙,导致人体形成结石。所以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

进行烹调。另外,还要注意脾虚者不宜多吃菠菜。

翠衣西瓜败心火,清热解毒治口疮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口腔中发现“口疮”——绿豆大小,表面有黄白色膜的小点,

虽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微微疼痛很闹心。口疮学名叫口腔溃疡,长口疮与心肾不交、

虚火上升或脾胃温热有关。

长了口疮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不利于愈合。如果口腔溃疡反

复发作,应适当补充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心脏、肾脏,蛋类,黄豆,

花生等。

清代医学家邵兰荪认为,西瓜性寒解热,有利于治口疮,大名鼎鼎的西瓜霜就是用

西瓜制成的。平时长口疮,可取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2~3

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多次,治口疮效果颇佳。如果口疮反复发作,可取西瓜

皮 30~50 克、白糖少许,将西瓜皮切成小块,加水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白糖,代茶饮用。

如果能找到木槿,可取木槿嫩叶 60 克,洗干净后用沸水冲泡,当茶叶饮用,不但

能治疗口舌生疮,还可治咽喉肿痛。

口腔溃疡太严重,则口腔内灼热疼痛,说话及进食时疼痛加剧。检查口腔黏膜表面,

有绿豆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凹陷,周围黏膜色红,甚至出现发热、口臭,需煎汤

药治疗。泻火止痛汤可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主治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抓取生地黄、

木通、淡竹叶各 10 克,黄芩、黄连、黄檗各 8 克,水煎。每日 2 次,几日即可痊愈。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专业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