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我曾很多次到过麻栗坡边境一线采访,
记得八十年代初到老山主峰,那天在阵地上
遇到广播电台的张润生,他说昨天晚上越南
那边打了一夜的炮,弹片横飞在他蹲的猫耳
洞边上,太危险了。在阵地的壕沟里,我转
悠了一圈想找个安全的位置拍几张照片,猫
着腰刚想翻过壕沟,一个战士一把把我拉下
睡翻在地说,外边都是地雷,你不要命了,
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49
我曾很多次到过麻栗坡边境一线采访,
记得八十年代初到老山主峰,那天在阵地上
遇到广播电台的张润生,他说昨天晚上越南
那边打了一夜的炮,弹片横飞在他蹲的猫耳
洞边上,太危险了。在阵地的壕沟里,我转
悠了一圈想找个安全的位置拍几张照片,猫
着腰刚想翻过壕沟,一个战士一把把我拉下
睡翻在地说,外边都是地雷,你不要命了,
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50
早些年,禄丰川街的人家常用恐龙脊椎
骨化石做成油灯,相信龙骨能驱邪僻难。
2003年我作为责任编辑,与中科院恐
龙专家董枝明教授编辑出版《禄丰恐龙》一
书,他对我说川街一带是恐龙的大坟场,地
下丰富的恐龙化石群落将会让世人震惊。
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拍摄时邀请董
教授参与,屏幕上恐龙的再现,使他产生了
在禄丰建一个侏罗纪公园的想法,随之他身
体力行,多方奔走,2008年禄丰世界恐龙谷
终于落成,成为中国唯一的恐龙主题公园。
51
52
53
1965年,钱方等学者到元谋上那
蚌村附近寻找化石,在一个土包下发
现了两颗人类的门齿,后将牙齿化石
带回北京,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已知
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把人类
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去年来到元谋人博物馆参观,想
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随中科院
周国兴教授,省博物馆张兴永、魏辉
抗等对元谋人进行深入调查发掘,在
大那乌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很多
哺乳动物化石,历时一月有余,同时
与李承墉、刘功良等人还拍了一部元
谋人考察的电影记录片,那时叫云南
新闻电影摄制组。时光怱怱,那些场
景仍历历在目。
54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上
午,来到腾冲热海的大滚
锅,那时这里只有个疗养
院。在热气蒸腾的大滚锅热
泉旁,遇到从缅甸来泡澡的
母子三人在做饭。她们说挖
个坑,把淘好米的缅锅埋在
坑里,20分钟饭就熟了,煮
鸡蛋、花生只要7~8分钟。
走近大滚锅,脚底感觉已经
发烫,泉内碧水翻滚跃出水
面,这时过来个老乡对我们
说,有头黄牛来这里舔食盐
碱滑进去,半个钟头后就只
剩下了骨架,你们小心点,
不要靠得那么近。
55
56
极边第一城的腾冲是著名侨乡、地热之乡,文献名邦
和翡翠集散地,火山伴热海是腾冲一绝。古时被称作“越
赕”和“腾越”的腾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历代朝廷都
要派重兵驻守卫戍。
我多次到过腾冲,去过很多地方,行走的日子里,会时
常想起小时候祖父说过的曾祖父,他叫张联璧,做过腾越
千总及守备,长年在这里戍边,那时每隔3年要到朝廷述职
一次,祖父讲他曾跟随曾祖父多次去过京城,去走半年,
回来半年,要化一年的时间往返。后来滇越铁路开通,从
越南海防做船到天津,来回也要将近小半年。想想今天,
这里交通便捷,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驼峰机场早已开通各
地航班,到北京、上海也不过两三个小时。
57
58
59
提起近日楼也许大家都知道是昆明的市中心,最早的近日楼是昆明城
的大南门城楼,讨袁护国胜利后,城楼重新改建为三层,周围拓开了一个
大平场,中间围有花园种以花木,称近日公园,南边通三市街接金马碧鸡
坊。建国后近日楼被拆除,数十年来东风路、正义路进行了多次改造扩
建,百货大楼、街心花园也一次次变了样。
60
1980年初,昆明近日
公园南边的茶叶公司楼
顶,出现了一幅东方表的
巨幅广告,这是云南画报
发布的第一家国外广告,
也是昆明的第一个户外广
告。广告牌请林业厅宣传
处的杨向阳先生以油画方
式绘制,很多年后杨先生
到湘潭大学任教,成了的
著名书法家,能左右手开
弓,那年他送了我左书、
右书两个条幅,后来搬家
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这
是后话。
61
62
南北方向的地铁1号、2号线与东西方向的3号线在东风广场交汇,那天在这里换乘,
当听到东风广场到了的报站,一种亲切油然而生,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大
型活动都在广场的检阅台举行,南屏街、工人文化宫一带是花车游行、民族歌舞表演活
动最主要的区域。半个多世纪以来昆明的城市在变,东风路一变再变,今天的东风广场
仍是最繁华的地带,407米的“春之眼”是在建的昆明第一高楼。
63
64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埂,十里长堤绿树成荫,水质清澈,隔水与西山相
映,是昆明人夏天游泳的好去处,那时下了班约几个好友骑着单车,半个小
时就到了海埂,在水中扑腾一阵,看着夕阳西下,睡美人映在水中央。
65
66
三十年前,我与华君到广南采访,宣传
部的钱大勇说有个山洞里的峰岩洞村,200
多人还住在里面,没有记者去过,问我们想
不想去看看,我说太好了。第二天在大勇老
师、文化局李开军等人的陪同下,出发前往
峰岩洞,由于下雨路滑,坑坑洼洼,车子开
了一段就走不了了,返回后换了辆吉普车才
到了安王乡,办事处已为我们准备了马帮驮
器材行头。翻过一山又一山,终于到了一个
硕大的山洞,洞顶钟乳倒悬,洞中房舍俨
然,但没有片瓦遮盖,楼顶的平台晾晒着包
谷,一条石板路连接着各家各户。晚上下榻
村民家里,老鼠太多,睡下后老在脸上窜来
窜去,老金对我说用件衣裳把头捂起来。
67
68
69
峰岩洞村的村
民,最初是为躲避
战乱逃匿于此隐
居,已有九代人在
这里生活数百年。
2001年峰岩洞村被
记入吉尼斯世界记
录,认为是现存规
模最大、连续居住
时间最长、惟一穴
居的村落。
70
1999年年底,我与有林、学林沿普洱的澜沧、孟连边境一线采访,来到西盟佤族自
治县,县城那时还在山头上的西盟镇,一年后迁到了山环水抱的勐梭龙潭边上。当我们
来到勐梭乡,新县城建设刚初具规模,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龙潭碧波荡漾,佤族的龙摩
爷圣谷布满图腾的牛头,惊心动魄、神秘莫测。
早听说南康河、锡古河、南卡江上有很多藤桥极富特色,都是用粗大的藤蔓、竹木
连接建成。那天在宣传部周荣清部长,文化局张晓林、叶欢等人带领下来到一个山谷,
和煦的阳光穿过密林,洒在南康河两岸,一座古朴的藤索桥就在眼前。
71
72
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从设计动工兴建到1959年8月竣工,仅用十个月时间。
人民大会堂经多年的使用,设施和各种设备已陈旧老化,1980年各省市,自治区命名的会议
休息厅,维修改造由各地重新装璜和陈设。
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重新改造布置后,由省政府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完善和验收,
那年随杨明、李慕尧等同志到北京,我的任务是拍一套完整的资料照片存档并作相关报
道。杨明同志是省人大副主任,听我说是泸西人,说他从前曾在泸西师范教过书。
73
我们一行住在中办招
待所,每天往返于人民大会
堂,午饭在职工餐厅解决,
伙食虽不错,吃了几天后感
觉太清淡,这时慕尧同志突
然想起,上次还摆了瓶油辣
子在餐厅柜子里,一看还在
那里,根本没人动过。这瓶
油辣子解决了大家的困惑,
看来云南人到哪里都离不开
辣子、卤腐、腌菜之类。
74
曾多次见到过彝族作家李乔
先生,那时他是省文联副主席,
作协名誉主席。上世纪末的一天
晚上,在西仓坡春洲老人家遇到
李乔先生,闲谈中说起了他的很
多往事。
抗战期间他随张冲将军的
184师奔赴抗日前线,在台儿庄坚
守禹王山 22昼夜,后张冲战功
卓著,被晋升为新三军军长,赢
得“抗日名将”的称号,因彝族
崇拜老虎,百姓称他为“黑虎将
军”。
那年李乔先生写的长篇传
记文学《彝家将张冲传奇》出版
后,他还签字送了我一本。青年
时代的李乔喜读左翼文学作品,
从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著有
《欢笑的金沙江 》《未完的梦》
《早来的春天》《蹒跚的脚步》
等很多小说及散文集。
75
1980年初来到云南大学,见到了方国瑜先生与弟子和志武在探讨《纳西东巴象
形文字谱》的编辑出版,我为他们拍摄了这张照片,后来用在了书中。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著名史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学家,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
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人。1929年相继在京师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师从钱玄同、章太炎、梁启超等攻读。1936年在云南大学任教,兼任文史系
主任、西南文化研究室主任、文法学院院长。方国瑜是云南学术界向西方歪曲历史的
所谓学者发起挑战的先锋,是20世纪云南最了不起的民族史学大师。他以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在中国民族历史、东巴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成就。
76
庚子年临近的前几天,与橙云兄小聚,他送了我一份中国摄影报,打开一看是他父亲杨春
洲在开国大典拍摄的一版纪实摄影专题,看到这些尘封了70年的影像,感慨万千。杨老虽已离开
我们20多年了,但与他交集近30年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1978年云南画报复刊,第一期出版时,封面是我拍的孔雀舞,还缺张封底照片,任方社长
说请春洲老人拍拍封底,我给他送去了两卷彩色反转片拍了滇池日出。
春洲老人是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他不仅是 一位教育家、还是全国著名摄影家,抗战期间他
是云大附中校长,学校从昆明迁往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奇观深深地映入了他的的脑海,楚图南等
附中师生也是在这个时候对石林产生了难以忘怀的情结。1988年外文出版社在香港为我出版石林
画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为画册题了词和书名,春洲老人欣然作序。
1999年11月19日,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我与张晓梅来到了西仓坡8号,拜访和看望
97岁的春洲老人,与他侃侃而谈了许久,谈到了他北伐时期的革命生涯,谈到了新中国建立他到
教育部任司长,回云南做教授等往事,当然也谈了他一生酷爱的摄影。跨世纪的第一期《云南画
报》,我以“世纪老人杨春洲”撰文刊登了专题.当他见到这期画报时非常高兴。
77
78
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宗庸卓玛,是德钦县羊拉雪山走出来的国家一级演员,
曾在第一届全国民族声乐大赛获最高奖“金凤奖”。
这张照片是一次演出中,在换幕间隙匆匆拍摄的宗庸卓玛,后作为1979年
第二期《云南画报》封面图片 。
79
1992年3月6日,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关
肃霜演出《水漫金山》后,回到家中突发急病,猝然仙逝。这张照
片是她舞台生涯的最后谢幕。
曾多次采访拍摄过关肃霜,她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
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京剧院院长。
80
1997年7月,香格里拉课题调研告一段
落,我与汤世杰老师从中甸来到丽江,他说带
我去拜访一位文学奇人王丕震先生,那天沿古
城街巷来到一个小院门口,汤老师轻唤了一声
\"王先生\",便有人答道\"来了\"。
81
那年王丕震先生已75岁了,他是玉溪农校老师,退休回到丽江后,每天
伏案写作,已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23部,历史实战丛书预计出版60部,已完
成40部,其中《天京恨》上下册就120万字。
王先生退休前从未与文学沾过边,却以年过六旬后著作等身,可见纳西
人文化修养之深厚,对文史之钟情,就连\"三国\"中的貂蝉,也经先生之手,
演绎成一部大传。
82
1988年我主编西双版纳画册,书稿完成后想请省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的刀世勋写个
序言,他很高兴就答应了。
刀世勋是末代傣王,刀姓傣王族世代相传,千年从未间断,王族首领被称为“召
片领”,一直传承了四十一代,最后一代就是刀世勋。这位傣王的最后继承人,据说
满月栓线时,先用手摸了摸傣王金印,又摸了摸书本,当时佛爷便说这孩子和王位缘
分太浅,和书本倒是有长久的因缘。刀世勋在傣王位上只坐了六年,随着西双版纳解
放成了平民百姓。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的刀世勋,最后是云南民族学院教
授,民研所研究员,傣王变成了学者。
83
84
85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双版纳淳朴自然,如今这些生活场景已很难见到了。
86
八十年代早些时候,沿河口的盘山公路来到瑶山乡,在路边正遇瑶族的
定歌会,乡上的盘国金对我说,瑶山的定歌会,一般在农闲之时或喜庆之日举
行,由不同村寨的青年男女选定日子和地点,双方如约而至.这一天年轻人都
会聚集在草坪、山坡及路边摆设的歌堂,男女间隔坐下后,缠绵的对唱就开始
了,他和她以歌声抒发心声,用歌声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87
88
89
2014年11月24日的那天,来到泰国清盛的金三角,当我站在宽阔平静的湄公河岸
边,思绪中想着从这里沿河而上就是中国西双版纳的关累港,这时也想起了1989年7月我
从滇藏路进入西藏,来到藏东重镇昌都,登上达马拉山,昌都城尽收眼底,两条燕尾似的
河流从山间飘然而至,东边的叫扎曲,西边的叫昂曲,在这里汇合后向南奔去,澜沧江的
名字便始于这里。
澜沧江穿行奔腾于青藏高原雪山峡谷之中,接纳着涓涓流淌的雪水,不断壮大着自
己,从云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路奔向大海。
90
1988年11月6日21时澜沧、耿马发生7.6级强烈地震,十几秒钟之内,山崩地裂,房
屋倒塌,人畜伤亡,通讯中断,交通阻塞。
地震发生后,台湾民众发起了送爱心到云南的活动,为表达同胞的关爱和关切,
台湾《世界论坛》报主笔何伟康先生到云南灾区进行采访。受中宣部委托,云南省委
宣传部安排了相关人员接待,我随省台办林世洋等一行,陪同何先生前往地震灾区采
访,深入到了十几个受灾最重的乡镇。
91
一路上何先生谈起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他
是湖南人,曾是孙立人将军部下,知道远征军在缅
甸及云南保山、腾冲的很多轶事,他说想写个剧本
好好拍部电影。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看了黄志忠
主演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悲壮而震撼、可歌
可泣。我想,这些何伟康先生也许看不到了。
92
1983年4月来到镇康县国境线上的南伞,正遇赶街天,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德
昂、傣、苗、彝、佤等民族带来土产山货在集市上交易,边民也在这里互市。
那时县城在凤尾坝,南伞只是个乡镇,后来县城新建,2005年才搬迁到南伞。这里
距缅甸的果敢特区很近,前些年那边一有战事或动乱,边民就跑过来躲避。
听说边境线上还有个溶洞,“一洞跨两国”,在洞内游览2公里即到缅甸果敢境
内,一边是中国镇康县的南伞白岩坝,一边是缅甸果敢的杨龙寨。
93
94
1985年11月鲁布革电站工程按期截流成功,水向导流洞流去。那天拍摄的这张
照片,获全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展二等奖。
鲁布革当时只是一个布依山寨,坐落在云贵交界的黄泥河山梁上。1981年6月,
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电站建设时期,我曾多次到过鲁布革采访,1983年6月,在水电十四局陈锐弟、
刘明汉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黄泥河羊洞脚建设工地,三通一平基本就绪,导流洞工
程正在掘进施工。鲁布革工程是中国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的建设项目,也是中国第一
个面向国际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创出多项中国第一,成为中国
水电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
95
96
1983年4月的那天我与蔡保培走了很多山路,来
到临沧县圈内公社的南代河小学采访,他是上海知青
曾在临沧插队,后来分配到文化馆搞美术摄影。
南代河七十多户人家分别住十九个山头上,孩
子们上学非常不便,蔡保培说李老师跑遍山寨,挨家
挨户动员孩子们来上学,想了很多办法坚持办学,他
既当爹又当娘照管着学生们的吃住,遇到雨季涨水,
他还时常要背孩子们过河。
晚上住在小学里,深夜静悄悄,只有李子义老
师宿舍里的那盏马灯还亮着。那个时代,多少山区的
教师同他一样,差不多都是在这样的灯光下,成年累
月地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回昆明后,有一天突然接到李老师的电话,说
他来省里参加劳模表彰会,带了点南代河的新茶给
我。
97
98
1983年5月沿沧源、耿马、镇康3县的国境线行
走,这里的多条公路与缅甸相连。那时的路况不是很
好,下了车灰头土脸,每个人头发都是黄的。看到那
些公路上的养护工人,车子驶过后卷起阵阵灰尘将他
们淹没,尽管这样,他们却日复一日地做着养护的各
种工作。那些公路道班远离村镇,孤零零存在于大山
中,路边攀枝花火红,公路一直通向远方,这些国境
公路的养护人,我由衷地敬佩他们。
2019年10月,当我再次行走这些地方,已没有
了记忆中的印象,国境线上的公路,黑色路面宽阔平
坦、整洁,有的地方还通了高速。